管理学计划的原则范例6篇

管理学计划的原则

管理学计划的原则范文1

项目公司是以某一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企业存在时间长度的公司,这种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项目的建设,一旦项目建成,可投入使用,公司的使命就结束了。所以,项目公司的存在时间一般都很短,有的3年或5年,也有的不足1年或十几年的,情况不一样,但都是与项目的建设周期相一致。

一个项目从形成概念、立项申请、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项目评估决策、市场定位、设计、项目前期准备、实施准备,以及机电设备和主要材料的选型及采购,项目的施工计划制定和具体组织实施,工期质量和投资的控制,直至最后的竣工验收、交付使用,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成败。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强调,对项目的管理要贯穿由以上所有环节形成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施工阶段的管理。所以,在这些过程中,如何协调项目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确保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的实现,是摆在项目公司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具体来讲,项目公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计划职能。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都要以计划为依据,工程项目计划是工程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所以说,计划是龙头,计划即管理。项目公司要筹划安排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全部目标和全部活动统统纳入计划轨道,用一个动态的可分解的计划系统来协调控制整个项目。

(2)协调职能。项目公司要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与相关的不同部门进行协调,虽然不同层次都有各自的管理内容和管理办法,但他们之间的结合部往往是管理最薄弱的地方,需要通过有效沟通和协调,使项目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层次之间实现目标一致,达到时间、空间和资源利用之间的高度统一。

(3)组织职能。在明确部门分工、职责、职权的基础上,项目公司应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项目的各阶段、各环节都有人负责,形成一个高效的组织保证体系。

(4)控制职能。主要体现在目标的提出和检查、职能的分解,各种规范的贯彻执行及实施中的反馈和改进。

(5)监督职能。项目公司应依据项目的合同、计划、规章规范等,对项目的进度、质量等进行监督,确保项目的健康运行并达到预期目标。

二、项目公司综合管理的原则

项目公司在综合管理中面临着众多急需克服的困难,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也应跳出一般企业的管理模式,寻找适合于公司自身特征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所以,项目公司在综合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以项目为核心的原则。项目是项目公司存在的基础,公司的一切活动都是为项目服务的。在综合管理中,要以有利于项目的进展为首要目标,各部门、层次和责任制度、规章制度的建立都必须服从于项目的目标。

公平原则。项目公司的人员来自不同的职能部门,如何在公平的前提下,对有着不同利益背景的员工进行考核和激励是十分重要的。项目公司在制定规章制度和员工绩效考核中一定要注意确保公平。

统一指挥的原则。公司的组织特征决定了项目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会同时受到原职能部门与项目公司的双头领导,这就极大地违背了管理学中统一指挥的原则。所以,在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中,与原职能部门的良好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责权利相统一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中要做到各个职位的权利和责任相适应,形成岗位负责制。

精干高效的原则。综合管理中要注重效率,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应分工明确,同时避免人浮于事或责任相互推委。应坚持对员工进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并定期进行绩效考核,确保精干高效。

三、综合管理的主要方法

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前期的立项、可行性研究直至最后的竣工验收,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需要项目公司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所以项目公司对综合管理方法的运用也是项目运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计划与统计、规划与调查、综合平衡与协调调度、制度建设规范考核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这四个方面的工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项目公司综合管理的整体。上述综合管理的原则为综合管理提供了指导,而公司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具体来讲,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管理与人才管理是企业综合管理的基础。首先,设置的统计信息指标及口径必须符合自身特点,同时还要满足同业社会和国际接口。其次,建立必要的统计信息流程与制度,使统计信息管理具有可执行和可操作性。再次,具备相应的资源配置(人才、技术和装备),譬如:信息管理组织者、信息管理者和信息采集执行者的受专业训练程度、工作经验及基本素质,必须与自身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装备相匹配。

(2)确立与统计信息体系相适应的计划指标。计划目标的指标设置与统计信息指标口径一致,内容应包括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既能反映企业的基本面貌,又有利于操作。

(3)编制综合网络计划。综合管理不同于战略管理,它既要围绕过程复杂,涉及因素众多的项目目标开展工作,又要对年度内的短期目标实行有效控制。因此,编制综合网络计划,就是在项目实施的工程流程的引导下,用网络计划方法建立本企业的综合网络控制图,即总网络图。

(4)在企业计划实施过程中,应以系统、信息与控制原理为指导,围绕企业开发与经营目标,在过程控制中,搞好综合平衡与协调调度,及时进行有效调整。

(5)用统一规范的制度来考核,将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贯穿于整个目标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项目公司的制度建设,完善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奖惩制度,从而促使员工的个人行为与项目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6)机构落实。项目公司综合管理必须形成系统管理,因此,应设置一个专门的综合管理部门,它负责搜集各种关于项目的信息,并进行及时的传递;并协助公司管理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制度的实施;同时,它还要进行员工的绩效考核并进行激励。综合管理部的设置,要以充分发挥上述作用为目标。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设置项目管理小组、项目协调员、技术支持小组和考核小组等几个主要部分,具体设置要因项目的不同而异。

四、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建筑施工项目公司与传统企业的不同决定了其在综合管理中有着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地方。所以,要做好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就要按照以项目为核心的原则来积极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项目公司的综合管理有利于项目的实施。

参考文献:

[1]丁荣贵.项目管理-项目思维与项目关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田金信.建设项目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景英仁,景英民.试论工程项目之综合管理[J].山西建筑,2004.11.

[4]邱菀华.项目管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管理学计划的原则范文2

[关键词]城市规划 管理 新技术

一、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对城市规划的组织与编制、规划的实施和实施后的监督检查等进行管理,是实施城市规划所确定的发展方针和政策的重要的和有效的机制。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本质具有二重性。首先,现代城市规划管理带有明显的自然属性,这种属性是与城市的生产力发展、城市社会劳动分工紧密协作相联系的。同时它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功能、原则

城市规划管理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规划的实施,实现城市的美好形象。为了实现一个城市的美好形象,近年来城市规划的一个新的目的是引导和促进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城市规划管理的另外一个基本目的是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公众的利益,保护良好的生态和物质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城市规划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遵循城市规划理论和各项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可持续发展原则、法制化原则、公众参与的原则、促进发展和保护公共利益的政策原则、坚定性和灵活性的监控机制原则。

三、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新技术

1.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在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学、遥感学、城市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日趋成熟的空间数据处理技术。GIS主要特征是描述、处理地理数据、属性数据以及空间关系,能够为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建设、管理、规划及决策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城市规划提供规划、管理决策的辅助信息,并能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给用户。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建立起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城市建设项目规划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经验化规划管理到科学化规划管理的转变,对建设项目审批过程进行监督,能够提高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杜绝暗箱操作,从而促进政府职能部门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基于GIS、GPS和RS(3S)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城市”技术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管理手段,图文一体化的规划管理办公信息化系统已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基础。数字城市包括了城市空间信息运行机理、空间信息运行技术系统、空间信息服务、产业体系和社会文化等多层框架。它能够为规划工作者提供了准确坐标、时间、地理空间属性的四维虚拟空间,创造了全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新方法。数字城市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应变性强的手段。

2.人工智能

另一项新的技术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前沿科技领域。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质手段以及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就是计算机,它的发展历史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紧密联系的。各种人工智能应用系统都要用计算机软件去实现。

人工智能被能应用到城市规划管理,主要是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大量的、复杂的决策都可以依靠它来辅助完成。决策支持系统是数字城市最顶部的数据分析决策的工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主观性、复杂性,决策支持系统只能辅助人工来完成决策而不能替代。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将会越来越方便、合理。

3.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及硬件设备,实现一种人们可以通过视、听、触、嗅等手段所感受到的虚拟幻境,又称幻境或灵境技术。虚拟现实的核心由一些三维的交互式计算机生成的环境组成。这些环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想象中的模型,其目的是通过人工合成来表达信息。虚拟现实是综合性极强的先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艺术、军事、规划等领域。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管理才刚起步,但是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以虚拟现实技术搭建的虚拟城市,具有沉浸感和互动性的特点,能够使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接口在实时的虚拟环境中随时获取项目的数据资料,使大型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报批、管理等工作变得方便快捷,有利于管理人员进行规划方案设计及规划方案评审。虚拟城市可以模拟再现城市发展过程及规划成果,尽可能的避免规划设计和管理中的风险,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管理的整体质量。城市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公众参与,虚拟现实系统可以将现有规划方案导为多媒体文件展示在公众面前,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四、结论与展望

信息化的城市规划管理,依赖于各项技术,包括信息采集的GPS、RS技术,信息整合的GIS技术,信息传递的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辅助决策分析的GIS、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等,事实上每一种技术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结合相互参透,合理的、科学的应用于整个规划管理当中。

这些新的技术应用其中,是当今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同时这也将更进一步的推动城市信息化的进程,推动城市可持续的发展,以及塑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城市。

参考文献

[1]胡玲,刘强.城市规划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4).

[2]关瑞华.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现代计算机,2004.9.

管理学计划的原则范文3

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提高资本利用率,降低成本等等。而在会计中有许多会计学分支,比如税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等。虽然他们有很多融通的地方,但在各自的领域起着不一样却又很重要的作用,当然他们有各自的侧重点。其中成本会计在企业的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成本会计的理论和实务有着很多与管理会计相同的地方,大有混淆之势,需要我们清楚的区分。

一、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

成本作为一个价值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客观存在。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特定种类和数量产品的资金耗费,即产品成本是从古到今的任何企业都十分重视的一个管理方面,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成本管理更显得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对哪些关于成本的问题属于成本会计的范畴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大部分学者看来,成本会计发展形成了管理会计,由此成本会计的职能便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大致可分为反映和监督两大类,形成了庞大的成本会计体系和内容,这样就使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重复。因此有许多学者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并为一门学说。因为现代会计主要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类,管理会计就包含了成本会计。但是成本会计实际上和管理会计是有所不同的,这从成本会计的职能上便可看出。成本会计的反映职能就是从价值补偿的角度出发,反映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各种费用的耗费,以及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期间费用等的形成情况,为企业管理提供各种成本方面的信息,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成本情况有着清楚的认识。wWw.133229.cOM成本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控制、调节、指导和考核等,监督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的成本的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以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的目标。从这里可以看出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主要内容是会计对象要素中的“费用”要素,财务会计的对象则是其他五个要素。并且现代对成本的会计约束也日渐增强,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比如我国正在准备制定的成本会计准则,因此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可视为一种趋势。

二、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的异同

1.会计目标不同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目标上采用的是“经营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目标是,在物价水平发生变动时,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比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有用的,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在充分反映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同时,以满足其制定经济决策的需要。即充分反映经营责任的“决策有用观”。

2.会计假设不同

传统成本会计在会计假设上采用的是货币计量下币值不变的会计假设。现代成本会计根据环境的变化大量采用了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3.会计原则不同

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传统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础的计量原则,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现行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作为计价基础的现行成本原则。

三、成本会计的运用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圆满完成成本会计的各项任务,成本会计的工作必须遵守会计的原则。其中财务会计中的十二项原则大部分适用于成本会计,并且通过与成本会计的结合产生了新的一些特点。如客观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等。并且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也有一定的原则,比如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之上。

现代成本会计正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显露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成本会计工作的好坏可以决定企业的命运,成本会计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四、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

成本会计的任务是成本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也是人们期望成本会计工作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成本会计任务是与特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制度等因素联系起来的,要与他们相适应,否则就不会顺应历史的潮流,不会被社会所接受。成本会计任务是由其职能决定的,有什么样的职能就有什么样的任务,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因此成本会计的任务就要围绕反映和监督而制定,并且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要以职能为方向。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包括成本的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成本分析。

1.为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成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的三个任务

这三个任务分别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这三个任务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前期工作,为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工作提供一个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应该在奉公守法和遵守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合理高效地组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成本的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是其他成本工作的前提,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企业合理组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保障。这是因为企业生产的成本可以根据成本计划等进行控制,企业管理者可以将实际的成本数据和计划的成本指标进行比较,检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便于对生产经营工作进行管理。同时也可以检验成本计划的制定的合理性,是否与实际相结合。因此企业应该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科学的预测未来,详细周详对自己的各项经济活动实行计划管理。成本会计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他的参与经济决策上。成本会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涉及面很广的管理工作,需要在企业各部门的配合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会计资料进行研究,从而为经济决策做出依据,也就是参与经济决策。成本会计的这三个任务主要面对的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生产管理部门、企业基层生产单位。

首先,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是考核其工作业绩的主要尺度之一,而经济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成本费用。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要了解各产品的生产耗费金额及其结构计划,从中检测各项改造措施、专有技术与专利权的应用效果,为企业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其次,是企业生产管理部门。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成本计划合理的组织生产,使成本的实际耗费与计划相差不会太大,即实现有计划的生产。最后,是企业基层生产单位。工段、班组是产品生产的最基层单位,是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的发生地,是最基本的责任成本中心,也是企业的成本计划的执行的最基层单位,直接关系到成本计划的执行。

2.为企业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任务

这主要就是成本会计的成本控制任务。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努力降低成本,节约开支,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会计在这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主要就是成本会计的控制职能。成本会计依据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以及企业的有关计划、预算、规定、定额等为依据,也就是成本的计划,严格审核各项成本费用,控制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监督企业内部各单位严格按照计划、预算和规定办事。同时成本会计还肩负着寻找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方法重任。成本控制从全企业的利益出发,间接服务与全企业的所有部门,而不是特定的服务于哪一个部门,或哪些部门

3.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信息的任务

这主要就是成本会计的成本核算任务。进行成本核算主要是依赖于会计部门进行成本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从而形成对企业管理部门有用的成本会计信息。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是企业正确地进行存货计价、正确地确定利润和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基本依据。从这里可以看出成本会计的成本核算任务服务的是管理部门,也就是行政管理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利用成本核算一方面考核各项降低成本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分析评价成本费用的升降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为实施工作奖惩提供客观依据。另一方面,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还要掌握期间费用的支出情况,尤其是管理费用的支出金额及其结构,了解其发展趋势,为加强人员管理、节约经费开支提供参考依据。此外,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销售费用中的广告费、包装费等也是行政管理部门关心的重要内容。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处于产品生产的具体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第一线,对产品生产的耗费内容、耗费方式最为了解并对产品的制造成本具有控制能力,是企业最高层的责任成本中心。因此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对本部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耗费最为关心。成本会计向企业生产管理部门提供制造成本的详细信息。

4.考核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开展成本分析

也就是成本会计的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任务。企业按照成本计划的要求对实际情况进行考核,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找出漏洞,及时弥补。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因此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对成本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以达到对以后的借鉴作用。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主要面向的还是企业的管理层,为他们分析年度的经营情况提供依据。

五、结语

管理学计划的原则范文4

【关键词】 矿产资源 规划管理 信息化建设

矿产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矿产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管理,就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进而提高规划管理的水平,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信息化建设是以现代计算机软件为基础,对整个矿产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地规划,以此来确保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化地开采运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如何使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都将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意义,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信息化建设在矿产资源管理规划中的运用,应该要以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科学化为主要目标,确保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性。要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数据技术来替代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对矿产资源规划成果进行管理,最大化地发挥了作用[1]。

要加强规划管理与矿政管理的交流沟通,实现规划管理与矿政管理之间有效地资源信息共享形式,进一步实现规划管理的指导作用。综合的利用GIS技术、数据技术以及软件技术来对矿产资源规划管理软件的开发,形成统一的资源网络管理规划布局网络模式。

二、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对矿产资源实行科学合理化的管理是实现矿产资源有效规划管理的重要举措,对矿产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具有积极意义,能够确保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对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时,要保证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来对系统设计进行规范,才能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高效作用。

2.1实事求是原则

信息化建设是矿产资源管理规划系统的基础,其设计要遵循立足实际原则,只有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以及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这些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注意环境的应用要求,结合矿产资源自身的开发应用程度,才能够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2.2立足总体效益原则

矿产资源的利用应该要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要遵循总体效益原则,以国家矿产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效益协调发展为出发点,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整个系统,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基础,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化利用,进而实现系统管理设计与使用价值实现的最大化,获取最大的总体效益,促进矿产资源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2]。

三、矿产资源管理规划系统信息化建设设计

矿产资源管理规划系统信息化建设设计主要包括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的设计应该要对数据库的特点进行分析,包括对矿产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合理就科学地分析,对这些数据采用多比例尺、多数据源,多时态化的资源情况大集合形成数据库,并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高效科学地筛选,建成包括矿产规划文档、图片以及附表等多种内容的矿产资源数据,并应用科学的手段对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

矿产资源管理规划信息系统主要实现系统维护、辅助办公、数据处理、查询检索、数据分析以及数据输出6个方面的功能实现。

系统维护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核心,它是系统控制和数据联系的桥梁[3]。辅助办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矿产业规划的审查。

数据管理主要是对系统内的各项数据实现高级化管理,为数据提供高级的查询能力,并根据主要数据对矿产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及时地对数据分析结果输出,为矿产资源副业业务的开展提供决策数据依据。

四、结语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规划系统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规划和决策水平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进而有效地实现我国矿产资源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对我国各类矿产资源的规划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申胜利.任效颖.基于GIS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13,12(25):12-13

管理学计划的原则范文5

从管理过程来看,财政管理能力包括财政决策能力、财政计划能力、财政执行能力、财政协调能力、财政控制能力和财政监督能力等。财政管理能力关系到整个政府的执政水平、政府理财水平、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深远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我国财政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我国财政管理能力提升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障碍在理论界已经得到了非常深入的探讨:

1.在提升财政决策能力方面

①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成本效益分析不足;②决策程序规范性和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不高;③长官意志决定决策结果;④决策机制不健全且过于封闭等问题的阻碍。

2.财政计划能力方面

①财政计划科学性、严格性不够;②计划本身的准确性太差;计划缺乏科学的预测和计算;③没有中长期的滚动计划;④财政计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五年规划和财政政策关系不紧密等问题的阻碍。

3.财政执行能力方面

一是依法及时、足额地筹集到财政收入的能力;二是依法高效率、有效地、合理地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第一,在税收征收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①有法不依、执法不力、违法执行;②随意减免、随意调整税收计划、按地方或部门需要来征税;③税收征收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偷税、漏税、骗税、税收的恶性竞争问题比较严重。第二,在非税收入方面:①各级政府、部门收费法律依据较缺乏;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第三,在财政支出安排方面:①随意突破预算,唯领导意志而支出的问题仍然严重;②财政支出浪费严重、效益低下;③随意挪用、滥用问题到处可见;④财政支出行为的规范化、透明化和责任问题还没解决;⑤政府采购的管理水平较低、集中腐败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4.财政协调能力方面

①与中央在财权、事权划分上尚未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彼此间互相博弈、互相讨价还价;②省内地方财政之间苦乐不均;③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社会财富分配关系不和谐,财政无法通过财政收支手段来有效调节与缓和彼此间的矛盾。财政监督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①财政监督法制建设滞后,财政监督缺乏权威性;②财政监督的形式和手段相对滞后,导致监督效率不高;③财政监督与具体的财政管理制度相互脱离;④财政监督缺乏连续性;⑤重外部监督、轻内部监督问题较严重;⑥财政监督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严重;⑦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二、问题解决思路对于以上影响

我国财政能力提升的若干障碍一般的解决思路有如下几个:①改革和健全财政决策机制,推进财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②从完善管理制度入手,健全提高财政管理能力的基础;③要把法治化、规范化和公开化贯穿于整个财政管理工作中;④以现代技术手段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扩大信息公开,提高财政运行的透明度。从以上解决思路中笔者提炼出四个财政管理能力提升的原则即科学原则、法制原则、透明原则、体现公民意志原则。在财政决策能力、财政计划能力、财政执行能力、财政协调能力、财政控制能力和财政监督能力等若干财政管理能力的提升过程中科学、法制、透明、公民意志这四个原则始终贯穿其中:科学的决策、计划是财政管理的前提条件;依法执行、协调、控制和监督是财政管理有效运行的必要保证;增加财政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是新时期对财政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大多数的理论文章将问题分析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财政管理能力提升的四原则如何落实理论界鲜有研究,落实的难度主要在于定量分析的不足。由于缺少有力的数据支持使得财政管理的科学与否、透明程度的高低、法规制定的是否合理和公民意志的代表程度这些问题变得很难回答。这样也很难证明由定性分析所制定的财政管理能力提升方案的好与坏。对于定量分析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定量分析的方法;二是定量分析的原料—数据。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来源于数学、统计学、信息学、财政学等多个学科,而作为定量分析的原料的数据特别是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其来源更为广泛复杂。

管理学计划的原则范文6

关键词:计划指标 分类 编制原则 平衡 衔接

综合计划是企业对一段时间内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和保证。企业各项综合计划指标的提出是由企业管理的任务所决定的,必须要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做好综合平衡,消除薄弱环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前瞻性,能有效地消除企业管理瓶颈。而综合计划指标的多样性和繁杂性又对各种不同的企业在选择指标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下面就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对常规水力发电企业的综合计划指标的应用进行探讨。

1 综合计划指标的确定

笔者所在的企业是一家常规水电企业,在确定综合计划指标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且在公司发展和经营活动中进行具体量化,把综合计划指标划分为四类,即:企业发展指标、资产质量指标、经营业绩指标、业务指标。其中:企业发展指标包括技术改造投入、检修费用、科技项目投入、管理咨询费用投入、信息化建设、教育培训投入。资产质量指标包括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电费余额。经营业绩指标包括发电量、营业收入、经济增加值、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可控费用、利润总额、利税总额、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业务指标包括机组台均非停机次数、机组等效可用系数、综合厂用电率。

2 编制原则及边界条件

每年各项指标的安排,坚持以下总的原则:①综合计划各项指标的安排,坚持积极进取、量力而行,做到“基础指标准确、成本指标合理、业绩指标最优、各项指标均衡”的原则。②增强综合计划的可预见性、准确性,做到既有压力,通过努力又能完成。③统筹协调、综合平衡,坚持局部服从整体、专业服从综合的原则。④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财务预算的衔接,整体综合平衡的原则。

其编制的边界条件为:以当年发电量计划为基础,合理确定收入;以技术改造计划为基础,合理确定资本性资金支出;以检修等计划为基础,合理确定成本性资金支出。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其他各项费用及利润指标。

3 主要综合计划指标的编制

对确定后的各项综合计划指标的编制是一项费时并繁杂的工作,需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编制,下面对本人在实践中的技术改造、检修费用、科技项目投入、信息化建设、发电量等指标的编制原则做简要的介绍。

3.1 技术改造指标的确定:技术改造的立项原则①对企业现有设备进行健康评价,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技术进步为先导、以保证安全生产、节能环保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②积极利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改善机组运行状况,增加发电能力,提高发电效率,更有效地利用水能资源。③强化精益化管理,实现技改全过程闭环管理和资产全寿命内技术经济最优,注重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技改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原则上应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技术改造项目立项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制项目预算。所有技术改造项目汇总后金额作为技术改造的初步指标。

3.2 检修指标的确定:检修费用确定的原则①在确保设备安全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分级实施,提高质量,降低成本。②按照国家和行业技术监督法规、制造厂商提供的设计文件、同类型设备的检修经验及设备状态评估结果等,合理安排检修。③遵循“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方针,防止设备“失修、过修”。④执行标准化作业,坚决杜绝盲目大拆大换。检修项目确定后,编写项目建议书及费用预算。所有项目汇总后的金额作为检修费用的初步指标。

3.3 科技项目投入指标的确定:立项原则①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符合电力企业发展方向,对企业技术升级、新兴产业形成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带动性大。②项目研究目标集中、任务具体,技术先进,高效实用,具有较强的应用和发展前景。③现有的基础条件较强,两年内经过努力可以完成项目确定的目标。科技项目确定后,估算具体费用作为科技投入的初步指标。

3.4 信息化建设指标的确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原则:①面向未来,

盘考虑,要求软件系统之间能够无缝集成,不能形成孤岛。②要面向未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于管理系统的规划不仅要考虑当下企业的需要,更要考虑企业的长远需求。③与企业现有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系统改变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使企业管理模式更适合市场的竞争。④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资金的原则。具体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确定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项目预算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指标。

3.5 发电量指标:根据以下原则确定①由水库调度部门对下一年的来水量进行预测。②根据近10年的机组发电量及设计发电量计算机组的平均发电量。③把预测来水情况与近10年的平均来水量进行对比后,对预测的发电量进行增减。④与电网调度沟通,按照水库优化调度和机组经济运行的原则。

4 计划指标的平衡及与财务预算的衔接

各项指标初步预测后,由计划部门牵头组织各专业部门对各项计划指标进行平衡并优化,对于不合理的项目能减的减,能删除的删除,力争用较少的费用解决较大的问题。平衡优化后的指标报送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把各项费用列入财务预算后,测算营业收入、可控费用、利润总额等其他指标。各项指标确定后,根据的各项指标及财务预算编制年度综合计划并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