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发展范例6篇

促进农村发展

促进农村发展范文1

依法监督见成效

为了督促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靖安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县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县、乡人大代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开展“义务教育法”、“农民健康工程”和“农民文化生活”的执法检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全县农村已基本落实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政策,农村医疗卫生也得到进一步改善,乡镇卫生院建设合乎标准,农民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为了加快农田林网的建设步伐,依法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土地管理法》和《农业法》的执法检查。针对《土地管理法》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县人大代表提出了要依法保护基本农田、强化用地审批、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和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督促相关部门加大对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土地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和整顿。为了解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真实想法,广泛征求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县乡人大代表对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活动,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代表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合理规划土地,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很多好的意见建议。

倾情为民办实事

__乡__村是县人大常委会的挂点村。常委会领导积极参与和帮助__村、__村做好“二清三改”(清垃圾、清淤泥,改水、改厕所、改猪圈)等工作,动员和鼓励农民拆除破旧房屋、人畜混居的猪牛栏和坑式老厕,进行了房屋粉刷和水沟硬化。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引导村民发展“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帮助村民建起沼气池,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每个沼气池补给1000元,并配有专业技术人员定点指导,完成了沼气池“一池三改(改厕、改厨、改水)”配套设施。以前,村民挑担溪水为饮用水,水质很差,为了解决饮用水问题,常委会领导想尽办法,多方筹措资金,为__、__两个村212户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常委会领导帮助村民开发白茶基地140亩,并通过__齐华白茶公司,实行公司 农户的形式进行开发,农户生产的鲜茶叶由齐华公司收购、加工和销售,农户种植白茶的积极性很高,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县人大常委会还帮助村里修建了公路、水渠和水堰,扩建了小学教学楼,开通了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

农民代表展风采

促进农村发展范文2

关键词:低碳农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显现,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之一,农村也成为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我国有18多亿亩土地在农村,其中有1.5亿亩土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低碳农业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农村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1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

1.1农村水源污染严重

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毒物质富集,农产品质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迫使部分地区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渔业受污水的影响则更加严重,如2004年7月,淮河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

1.2农村土壤污染严重

全国约25%土地的土壤污染处于警戒状态,约5%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缺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3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长,而且大量城市垃圾都流向了城郊和农村,给农村带来了严重污染。

2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重要方法。 2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进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着的生态效益。

3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途径 1全面强化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例如有机食品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等,并且要积极按市场经济规律把产品推向市场。此外,还要加大力度建设安全食用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创建绿色低碳农产品市场,积极发挥这些基地、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低碳农业规模的扩大。 2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高低碳农业整体水平

发展低碳农业,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要积极整合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与科教兴农战略。要大力引进、选育、推广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的品种,提高种养业的低碳水平;进一步改革农业科研机制,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加大对企业、基地潜力的挖掘;积极开展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低碳农业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低碳农业水平;要加大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园区建设政策应该更加倾向于低碳农业,使之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榜样;积极推广和使用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生产用品无害处理技术,积极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宣传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3加大对低碳农业的监管,强化低碳农业的规范化程度。

为促进和发展低碳农业,满足老百姓对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和市场上的农产品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严格践行对百姓作出的低碳、绿色、安全的承诺,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召回、销毁、理赔。

4积极宣传低碳农业,全面提高老百姓的低碳农业认识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低碳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不足。因此,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教育。 运用舆论宣传工具,积极宣传低碳农业,让广大民众充分认识低碳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低碳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越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宣传和改善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低碳环

境,打造低碳农产品自主品牌,生产绿色、低碳、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农副产品的低碳深加工企业,使得广大农民和加工企业积极参与低碳农业建设。以低碳农业理论为先导,将低碳农业作为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农民采用低碳技术,实施低碳型种养模式,创造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和谐低碳系统。 5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为发展低碳农业保驾护航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执行农用资源管理条例、农业管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资市场、低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用品的安全。坚决打击各种损害农产品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假冒无公害、绿色、低碳农产品标志、品牌的违法行为。要积极展开 “低碳打假”行动,维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根据发展低碳农业的要求,促进农业执法队伍的发展。 6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保证低碳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低碳农业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全局,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因此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国外政府为鼓励农民从生产常规农产品转向生产低碳农产品,对农民给予相当数额的补贴。鉴于国外的经验和发展低碳农业的需要,必须确保生产基地、生产加工过程、贮藏运输途过程中杜绝污染。这对于正常生产的农民和加工企业来说,这一转变不但人力投入将大大增加,而且物质投入更需加大。因此,低碳农业在发展初期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设立低碳农业专项投入资金。在加大投资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发展低碳农业。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低碳农业发展领域,与低碳农业建设基地及农户形成共享利益。此外,还应该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农业低碳型龙头企业,推进和扩大低碳农产品发展,提高低碳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展望

当前农村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低碳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了我国农村的持续、科学、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必须发展低碳农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赵文晋,李都峰,王宪恩.低碳农业的发展思路[j].环境保护,2010(12):38-39.

促进农村发展范文3

完善农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者:程仁平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群众为提高组织化程度而创建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新型合作组织,是农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新阶段农村经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必然产物,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着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紧迫性。近几年,宜都市围绕兴农富民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深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已阻碍了农村经济向更深层次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市委、市政府把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培育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止去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702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17个,占16.7;行业协会带动型9个,占1.3;专业市场带动型6个,占0.9;经纪人队伍和农庄业主带动型570个,占81.2。网络基地45万亩,带动农户8.5万户,实现产业化经营收入7.68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综合商品率达到75。在发展类型上,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多元化特点:一是龙头企业依托型。即由龙头企业发起,创建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的合作组织。目前,全市有龙头企业118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5.7亿元,利税9600万元,带领农户5万多户。二是行业协会带动型。即由行业经营人员自愿组织起来实行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如市柑桔销售协会、市无公害水产养殖协会等。三是经纪人销售合作型。即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农产品产加销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目前我市农村从事经纪服务的有500多人。四是农庄经济型。即由农村能人围绕某一产品自发组建的庄园式合作组织。如聂家河镇发展种养业农庄40多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3000多亩。在发展趋势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四个转变的特点,即由松散间接的合作经营向紧密直接的利益联合体转变,由亲戚邻里间联合向跨地区跨所有制合作转变,由单纯产后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转变,由能人单独闯市场向集团作战转变。

(二)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巨大作用,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一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从事生产、加工、销售等一体化服务的群众自治组织,同时也是经济实体,它长期活跃于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动态,并通过为农民提供种苗、技术和营销服务,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生产,其服务内容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无形指挥棒,改变了过去结构调整热在市里、忙在乡里、急在村里、冷在户里的被动局面。二是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通过发展过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促使一大批农村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加入,把农村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和防范自然与市场两大风险,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农村专业协会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具活力的组织载体,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三是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农村专业协会把农村劳动力、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和优势整合,实现了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四是促进了农产品市场开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规模、没有品牌的农产品很难打开市场销路,一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由于经营的农产品数量较大,质量较高,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且诚信水平相对较高,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客户群体,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五是促进农技推广和标准化生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典型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集体经济组织统不起来,政府部门包不了,而农民单家独户又办不了的事,尤其在技术服务上,协会通过发挥本组织成员的整体技术优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有力地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六是促进农村管理体制创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后,促使农村干部改变过去重生产轻流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而通过抓流通促生产,并逐步开始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指导农业生产。

(三)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艰巨性。目前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还处于初创阶段,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组织规模偏小,带动作用有限。农村专业合作组 织绝大多数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会员与协会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大部分协会之间缺乏必要的再联合,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仍显不足。二是活动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运作的成本虽然较低,但仍需要一定资金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而目前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自身没有建立积累机制,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组织活动经费基本上靠大户赞助,靠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解决,自身没有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其服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三是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协会组织没有登记注册,有的没有制定章程和具体管理制度,有的协会成员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均沾,不愿风险共担,协会成员之间诚信度不高,还有一部分协会属官办性质,政府干预较多,偏离了协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不利于协会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四是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手段滞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农民带头人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特别是少数合作组织带头人精明不开明,服务意识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五是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可见含量较低,产品加工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与农户利益联接不够紧密,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因此,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是全市因势利导,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结果。当前,我们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许多有利条件:既有坚实的工作基础和可供借鉴的办法经验,又有农民的发展热情和愿望,更面临着难得的政策机遇。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宜都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兴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生产水平,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20xx年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目标是: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组织20个以上,规范完善10个,力争各主导产业都要有1-2个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第一,抓样板。要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首先必须建立样板,抓好典型示范,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要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认真抓好典型的培育、宣传和推广工作。一是加大典型培育力度。各地要选择1-2个产业有特色、发展有潜力、组织有活力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典型,在资金、技术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二是加大典型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宣传典型,扩大影响,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目的。三是加大典型推广力度。认真收集整理、总结推广干部领建、企业带建、能人创建、农户合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典型经验,以带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全面发展。

第二,抓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源于农民,萌芽于农村。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农村发展动态,善于发现农民的合作意愿,发现可以作为专业合作基础的产业,发现有眼光、有奉献精神、有组织管理才能的农村能人,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分类指导,加强引导,使其成为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组织。要按照农村经济能人牵头建立一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农技服务中心领办一批的办法,适时推动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第三,抓规范。在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合作组织一旦建立起来,要使其逐步走向规范。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规范政府行为。规范合作组织发展首先要规范政府行为,政府对合作组织的工作应以指导和引导为主,不断强化农民在合作组织中的主体地位,绝不能随意干预甚至包办。二是规范合作组织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依法成立,对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可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对具备社团法人条件的可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取得社团法人资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制定章程、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三是规范合作组织管理。要严格会员入会条件,加强会员管理,增强会员诚信意识,重大问题要经过集体研究决定,同时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引进有管理经验的专家参与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合作经营管理水平。四是规范利益分配机制。合作组织在成立之初可以利用订单农业等合同方式保证农民利益,在发展壮大以后,应逐步使合作组织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增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实力,提高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第四,抓创新。重点是体制创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创新。在体制机制新方面,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农民自愿联合起来,结成一定组织。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对处在起步阶段尚未规范运作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分类指导,加大扶持,逐步规范,达到专业协会标准后,再到民政或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在运作机制创新方面,要以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指导各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向一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五,抓培训。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现场培训、技术讲座等形式,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及协会会员开展技术、管理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促进专业合作组织更快更好发展。

第六、抓龙头企业发展。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利用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和带动力。要鼓励龙头企业通过租赁土地、实施订单生产等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要在不断完善公司 基地 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业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密切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接关系。要着力打造农业精品名牌,使一批高质量的农业特色品牌走向市场。

三、加强领导,加大扶持,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指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合作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第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站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要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与深化农村改革相衔接,与优化产业结构相配套,与农村社会事业进步相适应,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并制定近期和远期发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产业化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标准化等方面,优先选择农村专业协会组织作为实施载体,为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创造机会。今年,市政府将对有一定带动能力、效益显著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表彰,每个奖励3000元。

第二,要形成推动合力。市直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市民政、工商部门要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登记注册,不断改进登记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市农村信用社及金融部门要把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信贷支农重点,对实力强、资信高的专业协会提高信贷额度。市农业、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指导和协调服务,组织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并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检查监督,维护其合法权益。市妇联等群团组织要以双学双比等活动载体,组织带领农村妇女、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总之,各部门要从有利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需要出发,拿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制定优惠政策,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支持,并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本知识和重大作用,大力宣传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特别是宣传农村专业协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如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让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了解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职能和作用,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同时,要严肃处理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对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以便起到警示和监督作用。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实,使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数量上有一个大的增加,在规模上有一个大的扩张,在质量上有一个大的飞跃,在组织化程度上有一个大的提高,为繁荣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促进农村发展范文4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农村经济;问题;对策;发展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相对复杂而又繁琐的基层工作,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农村财务管理关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大局,同时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发现和总结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对于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农村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针对农村财务管理这项复杂的工作,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农村财务管理队伍整体能力有待提高;农村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

1.1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

农村财务管理过程当中普遍存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部分地区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不明确,没有管理条例来约束大家的行为,不利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已经建立的规章制度就是为了更好的为农村经济开展工作服务,约束大家的行为,但是部分地区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并没有应用到实际开展农村财务管理的工作当中,没有发挥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应有的作用,不但没有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推进还可能给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带来阻碍和不利影响。

1.2农村财务管理队伍整体能力有待提高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工作环境又相对较差,现阶段工作在农村财务管理基层的多数都已经在基层工作多年,尽管工作经验丰富,但是面对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有一定的欠缺,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形势。主要表现是原有的农村财务管理知识过于陈旧,工作模式和思路也过于老旧,有待进一步更新。再者工作在基层农村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如年轻人,同时自动化办公能力不强,网络信息化使用效率不高。同时也存在部分农村财务工作者工作态度不认真,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村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应该及时提醒指正。

1.3农村财务监督机制不完善

农村财务监管机构实施存在缺陷,机构改革之后,乡镇、街道上建立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专门配备了人员编制,但只有少数人真正在管理领域工作,不是被其他部门人员编制,便是使用混合人员与其他部门工作,严重影响农村财务监督管理,还对农村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影响。

2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要想进一步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村财务管理队伍综合能力;建立严格的村级财务工作监督机制。

2.1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任命或选择机制,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统一工资支付渠道,改变只收取不论人的软约束,要明确分工,落实制度。清楚村里的干部和义务,权利和财务人员,规范他们的行为。用制度明确村委会各干部成员的职责,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一律不得直接经手现金及存款业务,杜绝谁收款谁花钱、无专人管理财务、无专人审批的现象,坚持一签、一批三审制度即业务经手人签字,经村委主任审批和助理会计审核、村民理财小组审核、乡级财务服务中心审核才能报销的制度。乡财务服务中心要依照有关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开支,财务服务中心有权拒绝报账;对于合理的开支,服务中心在票据和现金支票或转账支票加盖审核章后,村助理会计方可到乡农村信用社支取现金或转账。

2.2加强建设和培训力度,提高综合能力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要专人专职,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在此基础上,定期给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也是十分必要的。定期组织培训不但可以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还有利于提高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培训可以给大家提供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开展工作。各单位可以定期开展研讨会,把工作中大家遇到的问题总结出来,逐一解决,让大家畅所欲言,发现问题的同时要及时解决,促进农村财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2.3建立严格的村级财务工作监督机制

促进农村发展范文5

【关键词】探索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党和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使我国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在农村义务教育中表现更为突出。

2007年8月3 1日,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到:“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围绕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入体制,改进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敦育方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笔者扎根农村教育十余年来,认为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义务教育尚未很好地体现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农村,由于知识文化相对落后,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变,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应试教育”在人们的心目中依然根深蒂固,素质教育得不到较好、较快的实施。尽管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都能倒背如流,但能真正地体会和认真执行又有多少。在21世纪的今天,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的学历文凭,而是应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一代新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较高的升学率,而是要让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总结评比日寸的数据,而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和人生体验。

《面向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汁划》中提出了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实施“跨世纪素质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依法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切实增加教育投入。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肓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可见,义务教育所处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只有很好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国民素质才能提高,国家才能发展。

2 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是农村教育滞后的原因之一,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教师学历结构不够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较低,许多学校还存在代课教师,有的教学点教师仅仅是初中毕业。

2.2 教师职务结构不够合理。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一所镇初级中学,共有教职工30余人,目前尚未有高级职称,一级职称有5人,仅占总人数的17%。如此严峻的问题在农村学校极为普遍,研究型、创新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微不足道,青年骨干教师严重缺乏,更缺学科带头人。

2.3 教师学科结构不够合理。除了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师基本饱和外,其他学科的教师都不同程度的缺少,甚至有的无专任教师。这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怪现象”,是一直以来农村教育未能得到解决的“瓶颈”问题,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教育质量总是得不到提高。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共有10个教学班,外语教师仅有3人,音、体、美、计算机却无专任教师。

3 师资薄弱,教育质量不高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好教师和具有人员条件的教师都想方设法往重点学校、城市学校挤,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再加上综合素质高的领导不多,他佃往往把发展农村教育仅仅说在口头上,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关心度不高,重点仍放在城市教育上,致使重点学校、城市学校教师严重超编,浪费了大量的师资。殊不知,人才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众所周知,在农村学校,由于严重缺编,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课程多,工作任务重。这样,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人为地造成农村教育总体效益难以提高。

4 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教育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里出现一新的概念,叫做“留守儿童”,这意味着什么?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就不言而喻了。在农村,绝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采取的是漠然处之,但求无过的态度,只管孩子的吃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往往都以“泥腿子”、“大老粗”自喻,把教育看得太神秘,把智力等同于知识,以为教育就是教知识,而知识只有老师才能教好。特别是有不少的家长被金钱的诱惑力死死地吸引,“拜金主义”十分严重,借口自己要外出找钱,把养育孩子的任务丢给老人,以为既放心又安心,既省心又省力。他们根本没想到老人的教育观念陈1日、传统、固步自封,大都无法承担孩子早期教育的任务,默默地葬送孩子的前途。

5 教师个体素养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勿庸讳言,在农村教师队伍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教师的个体素养与时代韵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5.1 缺乏时代性。在21世纪,计算机和英语成为了教师融入时代的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教师体现时代性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整体教师的外语程度是很差的,大部分连“鹦鹉学舌”的程度都达不到,更别说能听懂外语;对计算机也比较陌生,不少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低下,甚至有的“摸马无角”。另外,大多数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水平很低,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5.2 缺乏敬业精神。在农村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他们认为学校管理是校长的事,缺乏主人翁责任感。在工作上拈轻怕重,吃不得亏,受不了苦,摆“老资格”,倚老卖老,对工作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第45届世界教育会议强调,面向21世纪的教师应具有四项责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与同事共同开展工作;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鼓励好奇心,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知、学做、学会发展、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发表的教育报告中指出:“对教师职业道德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各国政府尤其要把重视基础教育师资的质量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促进农村发展范文6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认识,增强全民意识,形成公路建设合力

农村公路建设,领导重视是保障。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认识,使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乡村公路建设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得民心、顺民意、解民忧的“德政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3月26日,__县长在全县提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未来五年我县的经济发展要体现四个显著标志,其中之一就是交通条件大改善。__交通条件滞后于整个__地区,这是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__县长还高屋建瓴地提出_[!]_交通的发展要实施和完成“六个一”工程,即:一桥(力争20__年底建成长江大桥)、一港(建好__港,其中一期工程今年9月底前完工)、一纵(力争20__年初__高速长江北岸接线建成)、一横(__公路二期延伸和__公路一期提标升级)、一环(__线、__线、__线、__线四条公路构成环县公路的巩固改造)、完成1000公里通村路建设。这标志着其中的1000公里通村路建设将成为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头戏。

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点多、线长、面广、投入大,建设周期长,要加快建设步伐,必须改变过去交通部门“单打一”的局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市上下大办交通的格局,使乡村干部群众了解乡村公路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明确本乡镇内县道以下的公路修建、养护、管理是县乡镇人民政府职责范围之内的事,牢固树立“交通畅、富四方”的观念,形成“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的共识,把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当作振兴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性措施,改变过去乡镇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靠、要的思想,要通过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农村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积极参与到建设中来。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拓展农村公路融资渠道,实行多元化融资

长期以来,农村公路是在民工建勤、民办公助的政策下发展的,由于受地方财力限制,只能采取群众筹资、上级补助、社会捐资的形式建设农村公路。但是这些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从而导致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因此,资金缺乏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是当务之急,必须要加强对筹资策略的研究,争取政策、利用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克服单纯依靠交通部门投入的思想,使配套资金落实到位。一是要进一步动员群众参加公路建设的积叔性,加大对公路建设和管理的支持力度。二是要认真落实拆迁、土地使用、料场划定、青苗补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将费用减少到最低限度。三是可利用各种金融组织贷款和地方基本建设投资等一些资金投入到公路建设中。四是动员企事业单位集资,在外人员捐助和广大干部职工自愿捐赠。五是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拍卖通乡油路大中桥的冠名权、绿化权、公路林地使用权、路边资源开发等,实行多元化融资,确保配套资金到位。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农村公路建设因群众热情高,但国家补助少,地方配套任务重,施工成本一再压缩,因此农村公路资金少、项目小、标准低、项目分散的特点,导致了建设质量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按操作规范施工,不考虑经济实力和群众承受能力,一哄而上,盲目发展,追求高标准和高速度。二是缺乏技术指导和管理监督。三是路面建成后,路肩及安保工程等配套工程不能及时完善,更谈不上养护管理。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农村公路建设必须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建优质工程、放心工程。一是规范农村公路建设市场,严格工程建设“五项制度”,即:包括公路项目负责人、监理和施工技术人员在内的全员考核制,全面推行项目法人终身负责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工程质量监理制,建立工程质量巡查制。加强工程现场管理,层层把关,消除不按程序、不按规范、不按合同施工的行为。二是建立农村公路质量终身负责制、质量追踪制。建立健全施工档案,公路工程和施工队伍、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有关个人的档案都要永久备查。三是加强农村公路监督制约机制。纪检、审计等部门要全过程介入,加大违纪违法事件的查处力度。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理顺农村公路建养体制,实行属地管理,多方联动,提升公路管理水平

农村公路普遍存在养护无着落,不是主动养护而是被动养护,甚至无人养护。建设是形象工程,养护是奉献工程,一些乡镇、村组,在新修的路旁进行无规划骑路建设、贸易,把公路当晒场,甚至当排水沟,长 泊线的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后,沿途居民毫无爱路护路意识,部分居民密集区陷入“修—坏—再修—再坏”的怪圈。同时,乡道、村道路政管理力度明显不足。缺乏相应的服务设施,如路标、安全标志,急弯、危险路段缺少相应的警告标志。违章建筑、占路为市、挖沟引水等侵占公路用地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形象和正常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