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的发展范例6篇

网络媒体的发展

网络媒体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内容的聚集 高清化 社区化 个性化 趋势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不断蔓延和影响着相应的延伸媒体,媒体依附网络这一快速、便捷手段,不断地发展自己,形成自己的一片天地,视频网站正好利用了这个恰当时机。视频网站利用网路媒体的方便化、平民化、迅速化,逐步壮大自身,许多的网路媒体特别是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创建起来,如“优酷”、“土豆”、“酷6”、“六间房”等等。

中国网络媒体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变,网民也在这十年中有了新的发展,既是技术飞跃,更是网民思维的更新。各式网络媒体比如搜索引擎、综合门户网站、即时通讯等蜂拥而起。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导致了许多不成熟的网路媒体技术的出现,我们尚需要不断的反思。

各种不同形式的媒体借助了网络进行了由传统向当代的模式变革,网民可以在网络媒体中浏览到过去各种不同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必须以自己的代表形式出现,来凸显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的代表性功用( 徐华林 张建平,2008)。视频网站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迎合了当今视觉文化的潮流,一种全新视觉信息冲击着传统和当代媒体。2006年是视频网站发展的高峰年,被称为“视频网站元年”。同年,中国的视频网站增加到180左右家。中国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了视频网站大国,赶上了“深圳速度”。这在任何一个行业中都是不可想象的。奥运期间,网民的观看达到上亿次,下载量也打破了记录,上网看奥运成为当时人们的时尚。视频网站也就慢慢成为了人们生活跟电视媲美的观看模式了。

一、视频网站的发展趋势

十年的成长历程中,经历了“2008”的繁荣后,面对“飞速”和“无序”,变革将是理智的抉择。视频网将从内容分享最底层的开始,因为视频分享,即使模式粗糙,却可以融合视频内容,聚集视频资源。其次点播平台模式将人们引入主动性、参与性的欣赏模式。这时,释怀是纯粹自由的。还有传统与时尚结合的网络电视的融入,在电视的基础上加了“网络”二字,网络无处不在。此外,影视剧片库的形成。这是一个永远也充斥不完的仓库,这里装有最新的电视剧、电影,也有怀旧内容,只要是你需要的都可以在这里检索。

1.作为媒体视频网站从内容分享开始

视频网站将进一步发挥媒体优势,主要是在视频内容分享上满足网民的多样需求。视频内容的分享最初就像一个储蓄罐,为人们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平台,人们可以在线观看和视频下载,激发了个体参与热情。比如,摄影摄像爱好者拿起自己的机子拍摄自己的喜欢的视频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网友分享自己的视频内容。“拍客”一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对社会的看法。于是,大家都喜欢把自己拍摄东西上传到网站上让大家来分享、观看,全民拍摄已经深入到平常百姓的生活中。

在中国,更多的人还不习惯把自己的生活晒到网上,我们的“全民拍摄”还没有成型,“拍客”更多的是年轻人的行为,他们彰显着个性,表达声音,这些都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视频内容的需要,这样一来,慢慢的的视频分享面临着很大的瓶颈。

2.作为点播平台视频网站引入观看新模式

视频网站作为点播平台,打破了传统的媒体观看模式,引入了新的主动性、参与性的观看模式,让更多的网民真正成为网络的主人。面对视频内容的分享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的时候,当人们对于现场报道倾注更多的关注的时候,视频直播及闪亮登场。他以其快捷、方面、内容量大不断吸引着不同兴趣的观众。这种更加时尚的方式在年轻人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电视晚会、新闻报道、球赛实况等等进入了人们的眼帘,人们在第一时间欣赏到了自己喜欢的节目,而他又与电视区别开来,许多电视无法直播的节目,他都能第一时间进行播放,引入了了更多的关注度。也因此许多的直播慢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人们不再专一的关注与电视,而是更多的看看视频直播,看一些更新鲜更快捷的资讯。

3.网络电视的融入

新鲜时尚而不失传统性的网络电视慢慢的融入到我们生活中来。电视的功能是集社会性、教育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及时传播又是各种媒体难超越的优势。电视与网络的联姻也是必然。网络电视在这种顺势下悄然而生。网络电视如电视一般及可以利用网络看电视节目。人们抛开了传统的电视机,来到了显示屏、键盘、鼠标旁开了新的环境下的电视收看方式,像平常电视一样可以观看各种各样的电视频道和节目,体验网络电视的快感。也许觉得这种内容的聚集是多此一举的,毕竟这种全新的方式已经打破了人们传统生活方式,一种全新理念的收看方式将走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将可以观看,定时观看,录制电视节目。

4.影视剧片库的形成

视频网站最重要也是最大的视频内容是影视剧,因此它需要形成一个极大的影视剧的片库,而自己又无能力做到,因此只能与影视公司合作。

早期视频网站无所谓的“拿来主义”导致了大量的版权纠纷问题 (叶建华 2008),影视机构的损失远大于投资成本,导致连带反应,使双方受害。视频网站需要信息内容的聚集,影视机构需要进一步打破电视的垄断。更多的新鲜的影视剧来填补空白,赢得网民的眼球,怀旧的影视剧也得补齐。这些都需要影视机构的协助。影视机构的处境也不容乐观--光盘市场的严重不景气,电视机构垄断,没有新的市场来盘活棋子是不行的。影视剧片库的行成时不我待。合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相互投资进行网络首播剧的形式,打开网络收视的新局面,也可以购买影视剧或者插播、粘贴图标广告,以影视剧带广告来赢得更多的市场。随着这种盈利模式的升级,网民享受了福利,传统电视的影视剧的垄断地位将被打破,更多的影视剧充斥了我们的生活。

二、视频网站发展的高层次要求

视频网站发展的高层次要求归根结底是视频内容品质的提升。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结束,“高清”这个词已经深入到寻常百姓家里(王相飞2009)。人们对于视频内容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首先电视要高清的,然后电视制作从中央到地方慢慢也高清化,视频网站,面对我们的网友,面对影视竞争的如此激烈,谁能在视频质量上占得先机,谁将更好的赢得未来的视频网站市场。

1.高清化的视频内容

视频内容的高清化将是未来的趋势,这源于网民对于视频内容的量达到了满足之后,影视剧原本的格式比较大,清晰度比较高,但是对于网络技术来说,它的格式太大,往往进行压缩之后再上传到网上导致原本摸样的改变,观看效果的降低。

一些视频网站比如“优酷”虽然有大量的视频内容,但是影视剧这方面还没有达到高清化。虽然有技术方面的限制,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没有“高清化”的观念。视频网站的发展关键还是观念的改变,需要一种更有前瞻性的想法,对于“高清化”一定要深入的理解,并且把它变为现实。尤其是对于影视剧的观看,人们更习惯一种清晰化的图像,不要小屏幕没意思,大屏幕太模糊。

在视频网站的技术层面确实存在着一种高清化的难题,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当前电视剧、电影都在大量运用高清的设备来制作,甚至包括电视节目。

2.社区化的交流模式

社区化的交流模式在各种论坛中已经非常普遍了,视频网站中却没有普及。社区化的模式可以很好的拉近彼此的距离。在交流中,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沟通,也可以进行商业多交流。不过,无论是哪个,都要做到“交友式”的沟通,只有以自我的真心才能换来朋友的真心。在这种社区化的交流模式下,又分为个人行为的交流和商业行为的交流社区化的交流模式之一就是个人行为的交流。人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个人行为的交流把一种被动的在线观看方式转换成为了一种主动观看,让人们可以在参与中寻找到一种管理者、制作者、评价者的感觉。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让人们已经尝受了很久的被迫的观看了,这种全新的模式将再次打破传统束缚,让人们的感觉上达到一种“高峰体验”的状态。

社区化交流模式另一个侧面是商业行为的交流。他的一切交流行为都以商业为中心,包括经验、模式、广告、效益等等。一般情况都是以公司宣传部为主,不同的公司的宣传单位在这里畅所欲言,进行合作,洽谈业务,在交流中寻找一种增值,在增值中达到业务的交流。既可以沟通商业行为的经验,也可以彼此沟通企业情感。

三、视频网站内容的深入发展

视频网站内容的深入发展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基础建设,特别是在个性化设计中重视以人为中心。视频网站发展的根本是网友,是点击率。所以视频网站在发展中必须重视他们的心里、他们的感觉,因为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性格差别很大,个体角色期待不同。我们就要设计一些特殊的定制、展示、搜索方式。使人们在自己喜欢的方式下,观看视频,这将是一种体贴的服务模式。

1.视频内容个性化的定制

个性化的设计中,首要的乃个性化定制。

首先是页面,不同的网友对于色彩、结构的理解不一样,因此要适合不同网友的色彩和结构选择。其次,内容的定制,由于网速的限制、时间的不确定性,网友在方便观看的时候不能顺利观看到自己喜欢的视频内容,这是很让人头疼的。根据个性化定制要求,网友可以随时定制,只要预定好了,视频网站则记录你的登陆信息和预定视频,然后进行跟踪下载播放,这样就可以随时观看自己喜欢的视频内容。最后,相关评论定制。视频网站不是没有文字的画,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网络媒体。在观看完视频内容之后,可以定制相关的视频文字资料和评论,让我们深入的了解视频信息。

2.视频内容个性化的展示

个性化的展示也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视频网站的呈现多种多样,大体上都以类别为主分成几种,然后点击进入,或者按各种排行榜登陆。例如土豆网就如此,人们可以方便的查到自己喜欢的视频节目,找到自己喜欢的影视剧。这种类别的区分让网友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的最爱。但是他缺少了个性化的设计。

个性化的展示,及推出符合当今潮流的涂鸦模式,让一种个性化视频网站展示在大家面前。视频的内容也要紧紧抓住网友们的需求。不能一味的内容聚集,而是要在挑选中达到一种个性化的展示,其实内容的聚集可以方面大家寻找自己喜欢的,但是这种臃肿的方法不能很好的利用资源。个性化的展示,尤其要突出视频网站自身的优势,有些网站没有注重这一点弄得很平淡无奇,所以很难吸引更广大的网友。

3.视频内容个性化的搜索

个性化的设计中,最终要体现的是个性化的搜索。

搜索引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很久,但是个性化的搜索却是不长,无论是搜狗,还是百度,他们都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搜索。个性化的搜索按着以人为中心的原则,把一种前瞻性的观看模式展现给大家。而对于不同的人们个性、爱好不好不同,所以视频网站要进行“变形性”组合,在这种组合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变形改变,形成自己的搜索模式,也就是个性化的搜索。

四、技术和政策前瞻

在技术方面,网络技术把互联网所有的分散性资源有机的融合到了一起,实现资源的聚集。视频网站在网络技术中只占有一小部分,但是难以替代,尤其是数字压缩技术和数字存储技术。在视频网站技术中他们两个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大量的视频内容需要压缩、需要存储,为了提高视频内容质量就得又依托技术升级。最重要的技术是宽带技术,“缓冲”是制约视频网站发展的最大障碍,问题急需解决(范寿嗣 2005)。

整个视频网站的运营。由于视频内容的大小、品质的不同不能按原格式存贮,加之存储空间的有限也不可能全部存储,利用先进的数字压缩技术成为必然。视频网站发展到今天数字压缩与存储已经不是简单的“空间”的概念了,将提升到一种“品质”。提升压缩品质,不再是为了空间而压缩,而是为了品质而压缩。在这种操作中我们更需要压缩技术理念的更新,存储概念的升级,才能服务于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王海清 2003)。

另一个关键性的视频网站技术是宽带技术。视频网站制约的根源可以说是“缓冲”,及网速的问题。也许我们不是光纤,也许就是宽带技术的制约,宽带技术的更新还不仅需要网速的提升,更是需要信息源的多角度涌现。未来的网络发展将以无线上网为主,而信息源的发现点的作用将更多的在未来的网络中出现。我们将以无限上网代替有限,未来的网络技术将全面的打破“缓冲”带来的一切弊病,人们不再会等待,不再会像电视一样换台了(郭世满 2006)。

政策上,视频网站发展,无论是内容的审核,还是版权问题,都需要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相应配合。现阶段国家对于网络以及视频网站发展的法律法规大多都是与电视电影相关的规定,例如《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等都与如《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等有联系。针对视频网站的监督管理的内容严重不足,专门规定更是缺位。

国家和相关职能部门正在逐步强化网络视频的法律的监督,尤其是审核和版权问题的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实践。网络的审核有很多的漏洞,而这些漏洞又往往是管理不能无法介入的,所以在这些方面的监督审核,更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机制,而国家在此方面的政策性支持就很重要了,无论是法律还是相关规定更需要切入实际起到协调性监督。对于版权,它又区别于纸质和影视的版权,网络的有更大的宽容度,更广阔的传播渠道和受众面,所以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上更需要融入这个“宽容度”,只有这样网络才更适合视频内容的传播和发展。

视频网站的政策考量有必要充分考虑视频网站存在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只有做到“互动效应”,才能更好的促进视频网站的发展。

五、结论

网络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利用这种方便、快捷的媒体,来实现自己对于信息的获得,视频网站是他们的首选。视频网站作为媒体将成为未来与主流媒体竞争的主要对手,形成自己的点播平台、平台、影视剧片库、网络电视模式。不容置疑的,视频网站的发展面临诸多的技术和政策性等题。顺应视频网站的发展规律,我应当加理性的对待,客观的分析和研究,直面视频网站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让更多的网民从中受益。这才是研究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徐华林 张建平:谈中国网络视频网站发展现状和趋势,《衡水学院学报》,2008.4

[2] 叶建华:谈知识产权,2008

[3]王相飞:北京奥运会网络视频传播状况的回顾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9

[4]范寿嗣:现在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技术实用手册, 2005

网络媒体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 网络媒体 分期 阶段性 特征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对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16年来,中国的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网络媒体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如何总结1994年以来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历史和分期,已经有若干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也将按照笔者自己的理解探讨这一问题。

一、初具规模、主流媒体: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第一时期(1994―2000)

中国网络新闻媒体进程,最早可以追溯到报纸电子化,1993年12月6日的《杭州日报》推出电子版。1994年4月,在华盛顿召开的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期问,中国代表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就中国接人国际互联网达成一致。1994年4月20日,北京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接入国际互联网的64K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接人国际互联网。中国网络媒体真正拉开序幕是1995年中国公用计算机因特网的开通。同年1月12日《神州学人》杂志成为刊物上网的开拓者。同年12月20日,《中国贸易报》开通网络版,成为报纸上网的先行者。1994-2000年,概括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陈力丹教授于2001年曾指出,中国网络新闻传播尚未建立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尚未形成成熟的网络新闻消费市场,因此是“不成熟的中国网络新闻传播”。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第一时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4-1998.11,网络媒体由奠基进而强劲发展。

1996年有30多家报纸在互联网上发行了电子版,有20多家杂志上了网。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网站开通;1997年是中国互联网元年,国家制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将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出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这一年,1月《人民日报》,5月《华声报》,¨月新华社网站开通。中国三大商业门户网站开始起步,张朝阳创办了爱特信ITC网站,次年2月,推出搜狐;6月,丁磊创立了网易公司;9月,王志东四通利方获得风投,次年12月,与台湾华渊资讯网合并,取名“新浪”。这一阶段是中国网络媒体的起步阶段,属于摸索期,网络媒体还只是现有的新闻秩序在互联网的延伸,网络媒体的市场规模很小,资金、技术、人才是各媒体面临的三大难题。

第二阶段,1998,11―2000,3,网络媒体进入阶段,商业网站后来居上。

到1999年底,全国上网报纸近千家,上网的广播电视机构近200家。到2000年底,全国20%的传播媒体上网,计2000余家。中国三大商业门户网站2000年陆续在纳斯达克上市,地方著名网络媒体纷纷建立,包括北京千龙新闻网、上海东方网等。这一阶段,商业网站涉足网络新闻传播领域,对中国的新闻传媒格局和新闻管理秩序产生强力的冲击和影响。

第三阶段,2000,4-2002年,中国网络媒体进入调整阶段,中国特色的网络媒体体系形成。

2000年,科技股为代表的纳斯达克股市崩盘,“网络泡沫”的破灭。全球互联网产业进入了“严冬”。中国政府在网络媒体方面加强建设。国务院新闻办专门成立了网络新闻管理局。负责对网络新闻传播相关事宜的管理。2000年10月1日正式施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立法的大门,也是中国互联网内容管理的“根本大法”,意义深远。2001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这是全国性互联网行业组织,其宗旨是服务于互联网行业发展,网民和政府的决策。2000年12月底,一些商业性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搜狐网、263首都在线等取得了登载新闻业务的许可证。从2000年中期开始,政府制订了《国际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纲要(2000-2002)》,支持互联网发展,同时中央政府对中央重点新闻媒体网站给予经济支持。这一阶段,截止2001年底,中国有报纸2111家、杂志8889家、311家广播电台、358家电视台及2家通讯社上网,涵盖了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各类新闻媒体,形成了庞大的规模群体,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形成了较完整的网络新闻传播格局,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力。中国的网络媒体的独家报道、原创内容等核心业务能力明显加强。

第四阶段:2003―2004年,网络媒体成为中国重要的传媒形态。

CNNIC《报告》,据2003年1月统计,中国5910万网民,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半年后,中国的网民又增加了890万,达到6800万,中国网民总数强劲的增长势头已为世界所瞩目。2003年是中国网络媒体的里程碑,其影响力第一次极为显明的突显出来,受网络影响的人数至少在4亿,作为社会的管理层决策层和精英层,90%以上会受到网络的影响。网络媒体表现出的影响力、社会地位、政治认可度、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都显示它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传媒形态。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获取信息和做出决策的重要工具。2004年6月10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http:Hnet china,cn)在北京开通,其宗旨是“举报违法信息,维护公共利益”。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2004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这一阶段,中央的政策和财政支持逐步到位,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重点新闻网站。随着重点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网络媒体已发展成为引导和洞察社会舆论的重要窗口,成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跻身主流媒体。

二、和谐网络、特色网络: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第二时期(2005―2010)

自2001年开始,网络媒体由第一代传统门户向第二代新门户过渡。Web1.0指的是网络媒体以自身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平台进行的大众传播;Web2.0指的是网络媒体构建起了一个“参与式结构”,让广大网民能够轻而易举参与其中进行互动与沟通、贡献与分享等活动。2005年全面进入Web2.0阶段,各类Web2.0网站风起云涌。Web2.0网站大致可分为博客、播客、维客、互动多媒体网络杂志、新型虚拟社区、社区搜索聚合等类型。200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两个重要数据具有指标意义:6月30日,中国网民总数突破一亿;

宽带上网人数首次超过网民的一半,达到5300万人(CNNIC第16次调查数据)。从此,中国网络媒体继续高速增长,经过5年发展,CNNIC《报告》(第25次调查数据),截至2009年12月,网民规模已达3.84亿。手机上网用户在2009年飞速的发展,一年内增加了1.2亿,已达到2.33亿人。

据《2009: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统计,2008年中国网络媒体的产值为400亿元。为迎接全媒体时代的竞争,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同时超越“内容为王”,中国网络媒体进人了一个新的时期。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这一中国政府的基本互联网政策日益得到贯彻实施。

2005-2010年,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5-2006年,网络媒体的和谐发展、规范化建设阶段。

以和谐网络推进和谐社会构建是这一阶段中国网络媒体的主要任务。2005年9月25日,《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颁布,对促进网络媒体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规范作用。2006年4月3日,李长春在北京考察期阀指出,大兴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之风。10月11日,中共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是年,由新华网承建的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7月1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栏目新版推出,在规模上实际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党网”。为加强公众对互联网服务的监督,2004年以来,中国先后成立了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12390扫黄打非新闻出版版权联合举报中心等公众举报受理机构。经过2年的努力,Web2.0、P2P、手机无线上网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大范围普及推广,互联网超时空、高速度、大容量等特点更加突出,也推动着中国网络媒体在健康、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上一路高歌,终于以自己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成为主流媒体,赢得了人们的认可和尊敬。2006年。中国新闻奖第一次把网络新闻作品纳入评奖范围,并且评出了首批13件网络新闻获奖作品,对于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06年2月都灵冬奥会,新浪网拿到了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张奥运会采访证。6月德国世界杯,新浪拿到了5张采访证,搜狐拿到了7张采访证。这是中国互联网站成长壮大中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第二阶段,2007-2008年,网络文化建设兴起,Web2.0应用全面开花,影像时代初现曙光,中国网络传播进入新阶段。

2007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2008年6月,在人民日报社讲话指出,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国家同时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新闻网站体制改革试点,要求各级政府满足公众知情权。在正确决策的指引下,按照韩国《朝鲜日报》的说法,2008年中国已“正式成为Web2.0强国”,成为“Web2.0新强者”,甚至“中国走在了美国前面”。这一阶段,中国网络媒体作为新闻和信息的传播者,各类网上服务的提供者。网民广泛参与的组织者,在平台创新、产品创新、策划创新三方面下大功夫,在一系列重大事件报道和主题宣传中使传播水平更上层楼。网络媒体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创作平台、文化产品传播平台和文化消费平台,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是网络视频元年。经过2年的发展,网络视频如火如荼,2008年是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兴发之年。2008年6月CNNIC报告(第22次调查数据)。我国使用网络视频的网民高达1.6亿,相当于每1.3个网民中就有一个网络视频用户。第一视频联播网每天浏览量达1.2亿左右,影响力日益扩大。适应这一新发展,2007年底由信产部与国家广电总局联合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同时,为规范300万网络编辑队伍,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网络编辑职业资格证书开始颁发。

第三阶段,2009-2010年以网络安全为中心,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之路。到2009年12月,中国超过99.3%的乡镇都接通了国际互联网。网络媒体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站在这一高度,中国政府开始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之路。以2009年1月5日对19家网站人行点名批评为开端。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为序幕,国家启动全面建立中国互联网传播新秩序的工程,全面净化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环境。2009年是中国3G应用元年。1月,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发放,标志着中国进入3G时代,目前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2010年6月6日,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闪电通过,明确广电将负责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管理。三网融合以国家主导将极大推动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网上交流活跃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特点。论坛帖文、博客文章数量之巨大,在世界各国都是难以想象的。2010年6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努力在未来5年使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45%,使更多人从互联网受益。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研发,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IPv6示范网络,中国提出的有关域名国际化、IPv6源地址认证、IPv4一IPv6过渡技术等技术方案,获得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的认可,成为互联网国际标准、协议的组成部分。中国网络媒体在内容和技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推动下,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网络媒体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电视新闻 网络媒体 融合 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媒体行业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媒体的类型很丰富,比如自媒体、网络媒体、电子媒体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成为一个必然的过程,传统媒体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依旧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比如电视依旧是人们生活中获得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视新闻的传播也应该要与网络媒体实现融合,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拓展电视新闻的传播渠道和范围。

1电视新闻与网络媒体之间的关系

传统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通过报纸、电视来实现传播的,报纸、电视等媒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并不能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也不喜欢随时随地读报纸,因此使得人们对各种消息的了解程度不够。网络媒体的发展,承载的是快餐文化,网络媒体的应用加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通过网络电视观看各种新闻,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能够对电视新闻有更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网络媒体本身具有一定的外向性以及立体性,而且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这种平台的开放性也正好切合市场的开放性。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而言,其地域条件不断拓宽,可以说是一种没有界限的媒体形式,这也使得电视新闻的传播环境得到拓展,传统电视新闻传播不到的地方可以接受相关信息。所以,在当前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利用,使得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迅速。

2电视新闻传播与网络媒体的融合策略

广义上讲,新闻的范围很广泛,只要是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新鲜事,都可以被当做新闻内容,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促进电视新闻实现网络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促进电视新闻内容简洁化、精品化

在新的时代,社会上的各个行业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新闻报道作为传递行业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价值也越来越大,对新闻的定位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本身的质量和宣传效果。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上的新闻数量越来越多,很多新闻也都出现了重复的现象,电视台要想在信息爆炸时代脱颖而出,一方面,要对电视新闻的内容进行精简,提炼出更多有趣的信息,要树立精品理念,将打造精品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发展趋势,提高新闻的内涵与质量,并且借助各种网络媒体将一些高质量的新闻广泛传播出去,拓展其传播范围,让更多人接受到这些新闻。另外,要对新闻的内容进行准确地定位,在新时代,复杂繁冗的语言并不会受到青睐,简洁的新闻语言反而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内容。新闻语言是新闻的主要内容,语言指的是新闻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素材,比如文字语言、图片语言、声音信息、视频信息等,都可以叫做新闻语言。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通过简单的表述可以传递出丰富的信息,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比如当前很多电视采用视频图片来播报新闻,使得新闻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2.2利用网络媒体平台进行电视新闻宣传

网络媒体平台对电视新闻传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速度和范围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提高传播的速度,卫星信号的传播速度相对于互联网的传播,其速度稍逊一些;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传播的范围,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以实现各种新闻内容的传递,因此使得电视新闻的传播范围更广泛,接受人群更庞大。电视行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研究,对网络媒体的优势进行利用,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快速、便捷的特点,同时加强对各种新闻的内容的精细化处理,及时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受众。比如在网络电视上,可以对新闻的内容进行集锦,将同类的新闻组合在一起,便于观众点播观看。同时,由于数字电视新闻报道往往可以进行直播,因此在传播的过程中给人带来很好的观看感受和体会。在应用网络媒体进行新闻的传播时,应该要加强对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结合各种其他的媒体平台,对电视新闻内容进行传播,比如手机媒体就可以作为传播电视新闻的重要途径,而且各种网络媒体平台的应用,还可以实现实时评论,从而提高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

2.3利用网络媒体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

在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新闻行业从业人员的水平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闻行业从业人员应该要掌握各种基本的新闻知识,同时要有先进的思想,要具备先进的传播理念,明确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应该要改变的方向,从而提高新闻的质量。从而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平台的使用技巧,能够借助数字媒体平台加强对各种新闻内容的传播,比如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加强对各种电视新闻内容的及时传递。比如一些电视台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和微博公众平台,需要加强这些公众平台对电视新闻的转播,必须要有专人对这些媒体账号进行管理,从而促进传统的电视新闻与数字化背景下的电视新闻可以实现同步传播。并且要加强对这些媒体平台的应用,借助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实现与大众的交流与沟通,对大众提出的各种意见要认真采纳,不断改变电视新闻的视角,丰富电视新闻的内容、形式等。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的发展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速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展电视新闻的传播范围,使得电视新闻的受众更广,而且也能借助网络媒体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促进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新闻消息的共享。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电视新闻内容的处理,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互联网能够为电视新闻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温秋明.浅谈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J].新闻传播,2012(08).

网络媒体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网络媒体;碰撞;发展前景

一、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碰撞

未来大众媒体结构格局究竟会是怎样?笔者认为,在这盘棋局上,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都拥有势均力敌的优势。我们不妨根据现有状况来进行推测:在短时间之内,大众媒体结构格局不是网络媒体的一家独大,也不是四种媒体的平分天下,而是网络媒体(含网络报纸、网络广播)、纸质报纸和数字广播(含电视)的三足鼎立,不过,笔者相信这盘棋局的结局将是:网络媒体成为社会的首席媒体,其他两种则将成为边缘媒体。YY语音作为网络媒体中的一大平台,在瓜分"受众"这块蛋糕的能力上是有着毋庸置疑的潜力的。

二、经营管理者应该如何引导舆论

作为频道的经营管理者是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意识的,社会责任的四个主要内容中,经营管理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就是正确引导舆论。引导舆论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增强网络媒体言论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交互式手段,反映和引导舆论;引导在线受众评论走向正确的言论方向,进而反映和引导舆论。增强网络媒体言论的影响力,前提是传播的言论是正面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作为一个传播者每天向受众传播负面的信息,那么受众们的心理和思想会受到很大的创伤,而这样的创伤是我们无法承受的后果。

三、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前景

1、YY语音走向何方

YY语音作为一个平台,其打出的旗帜是团队语音、游戏协作、实时沟通、永久免费。作为一个以多元化方向经营的平台,YY总是可以吸引拥有各种需求的受众。它是一个拥有博怀的平台,可以容纳拥有各种需求的受众。但是,近几年,由于聊吧频道的迅速崛起,YY的发展开始陷入了僵局,聊吧频道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必须要说明的是,因为YY早期是为了让受众在游戏的时候可以有更好地沟通方式而出现的,要知道,中国的网络游戏的受众大部分还是男性,基于这一点,现在的聊吧频道都是选用声音甜美的女性去做频道的接待,许多拥有不俗声音的男性接待渐渐退出YY的舞台。这是聊吧频道不健康发展的一个体现。而许多为了上排行榜的聊吧频道,之所以要上排行不用多问,肯定是因为可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这个频道的存在,除了选用声音甜美的女性做频道接待之外,还会授意接待在上节目的时候,不时说一些掺杂不健康内容的话语,以刺激更多男性受众,达到关注度快速上升的目的。以上两个问题是让笔者觉得十分担忧的事情,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个笔者热爱的平台,还因为笔者是一个即将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学生。笔者希望YY语音平台可以正视自己作为信息的制造和传播者的身份,让更多受众可以在这个平台获取更多正面的信息。有人说,娱乐嘛,不就是放松自己呗。但是,娱乐和低俗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是娱乐就必定是低俗的,低俗的娱乐只会让受众的思想和心理受到极大的创伤,导致社会大众心理呈现不健康发展的趋势,笔者想,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如果YY语音平台不正视这些问题,那么笔者不禁担心,它还能不能健康长久地运作下去。其实创立这个平台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总会有一些人打着歪心眼,想要利用这个平台散播一些不利于受众心理健康发展的信息,从而满足自己的私欲。这是不可以被原谅的行为,作为一个娱乐平台,YY语音更应该树立良好的娱乐榜样,让受众看清楚,娱乐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2、中国网络媒体走向何方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把信息传播业推进到一个将要发生革命性全方位巨变的临界点,随之而来的改革其变化速度之快,影响之广将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目标。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这一切不仅意味着传统工作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这将成为引发一场全新的新闻观念的钥匙,相信推开这扇门后,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全新的媒体运行模式,对于我们这一代新闻从业人员而言,将会在惊奇和希望中,迎接"第四媒体"的挑战。

3、网络媒体发展趋势--"全民化"

由于网络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欢迎,有一个新的名词逐渐频繁地出现在大家视线中。这个名词就是"全民化",顾名思义,全民化的意思就是所有人都可以去做的事情,它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渐渐被大家所熟悉和接受。当然,网络媒体的全民化并不是否定具备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的存在需要,相反地,正因为网络媒体的全民化就更需要专业人员从旁监督、指导。而网络媒体的全民化表现在YY上,就像之前笔者提到的在聊吧频道里几乎所有的接待都是兼职的,她们按照自己的作息时间选择接待的时段。因为笔者曾经做过接待,也做过招收接待的考官,虽然每个频道在招收接待的时候所要求的条件是不一样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就是要求接待要有一口相对标准的普通话和甜美好听的声音,其实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女性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全看你自己有没有兴趣。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一时的兴趣也好,确实真心喜欢担任传播者的身份也好,他们都会对从事传播信息这项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网络媒体传播的"全民化"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一种必然。

参考文献:

[1]佚名.回到元点--网络媒体定义、特征[J].Internet信息世界,2001,(5)..

[2]佚名.网络媒体中的新闻[J].网络传播,2011,(2).

[3]汪武.媒体改革的道德路径[J].新闻与写作,2005,(2).

[4]佚名.网络媒体的十大特性[J].中国电子出版,1999,(4).

[5]吴志文.网络广场型传播的功能初探[J].新闻爱好者,2011,(4).

[6]陈朝晖.网络文化安全的威胁和规制[J].网络传播,2011,(3).

[7]黄亮.网络用户的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9).

[8]王庆稳,邓小昭.网络用户信息浏览行为中的心理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5).

[9]张文娟,杨秋燕.网络媒体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关系协调[N].中华新闻报,2007-04-18.

[10]马海霞.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探微[D].中南大学,2005.

[11]何聪.论网络媒体言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2002.

[12]张景龙.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碰撞磨合[J].新闻知识,2001,(9).

网络媒体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 多媒体;中学德育;网络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33-02

1 引言

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教育改革产生重要作用。由于中学德育传统教育方式主要是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其结果会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渐产生厌恶的情绪,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

2 多媒体网络教育的特点

时效性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自由地进行交流与互动,不管是信息分享还是消息传播,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可以随时方便快捷地获取德育方面的资料信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与网络多媒体相比。这对于学生来说,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都带来极大的便利。传统的中学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传递教育信息主要是通过教材,整理知识后面对面传授给学生,或者通过传统媒体如书籍杂志、电视广播等传递教育信息。教师现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自己的信息资源传递到网络媒体上,学生只要可以上网,都可以方便快捷地接收这些信息。所以,网络媒体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灵活性 传统的中学德育表现为方法、方式单一,单向灌输,更重视群体等特点,如理论教育、宣传教育等都是在课堂完成,也就是说借助课本等直接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中学网络德育教育要具有灵活性特点。这种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实施方法不拘于固定的某种形式,突破原有的课堂人数限制,使学生自主性及创造力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发,实践途径得到扩展和丰富,没有繁琐程序的限制,能够为中学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

创新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中学德育教育也是如此,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教学水平,才能够促进中学德育教育的改革创新。传统的中学德育教育是面对面的课堂教育,教育内容也比较枯燥,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加之受到时间、空间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使得教育的效果打了折扣。而中学网络德育教育的实施具有传统所不具备的创新性,通过网络媒体教育,不仅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而且增强了教学方式的趣味性。通过网络媒体教育,不仅能够迎合中学生的心理现状,而且对提高中学生学习、接受德育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3 网络媒体教育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人才缺乏 中学网络德育教育教师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在掌握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同时,还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要深入学习网络技术和知识,不能浅尝辄止。要与学生一起参与到网络中来,学会运用QQ、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的通信手段,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是,目前我国中学缺乏的恰恰是这类复合型人才,因此,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也是开展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优势资源未能整合 中学网络德育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形成合力,但目前三者的整合力度不强,其有效的联系、沟通和协调相对薄弱。就中学而言,网络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学工部来负责,这就造成其他部门教师认为这项工作与其毫无关系而漠不关心,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就家庭而言,有些家长只关心学习成绩,很少与子女沟通交流,不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不太清楚子女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把对子女的思想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中学开展德育教育,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多媒体设备投入不够 要加强网络教育就必须重视中学网络硬件设备的配置。但是网络硬件设施设备建设没有引起中学的足够重视,不能够满足中学网络德育教育的需要。由于投入不足,加之网站建设滞后,网络技术水平较低,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4 增强中学网络多媒体德育教育效果的对策

加强教师的教育及培训 提高中学教师的个人思想政治素质是完成德育教育任务的前提条件。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政策水平是个人思想政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网络媒体缺乏了解的教师常常容易被飞速发展的网络迷惑双眼,教师必须能够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够及常人所不能,在繁杂中保持头脑的清醒、洞察力的敏锐以及政治的高度敏感性,进而引导中学生正确地学习网络,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加强中学教师的个人素质教育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再一个是应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这要求对网络文化的内容、种类、功能、特点等有所了解,并通过相应培训掌握计算机使用技巧,学会一些基础软件的使用,提高个人对信息的开发、获取、分析、处理等的能力。

整合德育教育资源 就中学而言,首先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全局观念,明确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学校所有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都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有责任;其次,学校应积极调动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观能动性;第三,中学在完善校内整合的同时,需要做好与家庭、社会的沟通联系,建立专家、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德育教育机制。实现中学与社会资源的共同协作,再利用网络功能,极力增强中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推广多媒体教学 网络时代,中学教学应该主动借助网络媒体进行教学。同时,在校园网络中应构建教学基地,实现资源共享,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并且利用当下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融为一体,能够增强理论课程的感染力、吸引力,以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此外,德育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授课内容,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来制作多媒体课件,体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事性特点。

5 结语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网络为中学德育教育提供了宽广的途径。要不断改进德育教育观念和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机制,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在德育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并且以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不断进行理论与方法创新,不断把网络信息技术与中学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中学德育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养梅,孙崇文.当代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J].理论月刊,2011(3).

[2]倪洪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1(1).

网络媒体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平面媒体 网络媒体 新闻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259-01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诞生促进了信息社会的到来,也向平面媒体(尤其是报纸)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其信息传播主体的地位逐渐下降。如今,没有多少人能够质疑互联网所具有的强大的媒介力量,无论从日常生活、商业经济甚至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它都发挥着无处不在的能力。从创设、发展到现在的繁荣,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网络,其发展的规模和价值仍是不可预测的。这样的发展,自然会构成它对于其他媒体类型的冲击,而与网络媒体的内容形式(文字和图片)最为接近的平面媒体自然首当其冲。

之于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的优势很明显,多媒体的形式、快速及全面的信息流、个性化可控制性的信息交互方式、互动性的类社群信息组织、“新媒体”发展衍生的各种便捷信息终端,等等这些,都是由网络媒体引领的一个新的信息时代所具有的已经深入人心的特征。而我们的平面媒体,可以说经过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才有了今天这样的规模和影响力,他们曾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传承方式,而今由于网络媒体和其他媒体的竞争,却面对着生存的困境与尴尬,无论是读者还是经营者,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在竭尽所能地思考应对之策。

面对网络媒体的强大攻势,平面媒体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说在信息的保有性、深入性等方面还是网络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笔者以为,在网络时代,平面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吸引并稳定读者,巩固和拓展传播平台。

首先是要在增强新闻报道的权威性上下功夫。网络新闻来得快,也就有仓促之弊。有些新闻信息还来不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就上了网,难免导致新闻要素不全,信息可靠性不高,甚至新闻信息完全有误。遇到一些重大突发新闻事件,在一些网站上,往往有若干“版本”。许多网站的信息不少是靠“剪辑”、“拼凑”来获取的,有时是“不加筛选,有闻必录”,许多新闻都还只是要素不全的半成品,有的甚至是虚假新闻。虽然其信息满目,却真假难辨。而平面媒体在把握真实性、增强权威性方面显得更为可靠和对读者负责任。平面媒体可以在新闻的原创性上大展拳脚,作为主流媒体的各地权威报纸,以主流的声音压倒其他声音,在新闻的权威性、客观性这一新闻的立身之本上充分发挥优势。平面媒体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采访编辑队伍,在采访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注重捕捉第一时间、第一目击的新闻,对新闻的几大要素一一核实,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确保准确无误。在编辑过程中,因有充裕的时间加工,更应做到精编细校,力求提供给读者的新闻是成品、精品,将最权威、最真实的报道呈现给读者。

其次是要在强化深度报道上下功夫。报纸新闻远没有网络媒体那么快,但网络媒体却没有报纸那么深刻。由于进入互联网的技术要求低,成本不高,导致新闻传播者从业门槛降低。因此,接近新闻事实本来面目的事件亲历者、目击者,甚至道听途说者都有可能成为大众传播媒介,将新闻事实出去。与之相比,报纸在新闻事件的选择范围和时效性上都处于劣势。但也正因网络媒体能够通过降低对传播者的限制而较快地获得新闻事实,导致了其权威性的缺乏,也使其在关注时效的同时忽略了新闻的深度。而在新时期,受众了解了事实之后,对所谓“关于信息的信息”将更加注意,所以,报纸就应将精力转向信息的深度上来,利用其政治优势、品牌优势、历史优势,对新闻事实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使受众深入了解信息背后的故事,这才是报纸的最大卖点。

在网络媒体上,无论是严肃庄重的硬新闻,还是富有人情味的软新闻,甚至充斥着暴利、色情的“黄色新闻”、耸人听闻的假新闻,都有可能占据网页的醒目位置。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情况,广大受众必然需要一个相对来讲比较权威、正统,能够起引领作用的声音,这种声音无法产自网络,而却能产自报纸。报纸可以通过深度报道的新闻形式,传达纸媒对新闻事实的看法,为受众释疑解惑,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清晰的社会发展认识,以广袤的思想、深刻的论述征服读者,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

三是要加大对本土新闻的报道量。网络媒体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它囊括了五洲四海,但对生活于某一地域的受众来说,关注当地人、当地事明显超过了对更广地域新闻事件的了解。平面媒体立足于某一地区,有深广的社会基础,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有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的记者队伍。因此,采撷大量鲜活的本土新闻,提升本土新闻在报纸中的容量,这不仅是与网络新闻竞争的制胜之举,也是有效避免报纸网络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强化本土新闻,张扬平面媒体的个性化。如今受众面对众多的新闻产品,其消费模式已从单纯的信息满足消费转向个性化的心理消费,每种报纸都应根据自己受众的口味,确定报纸定位,张扬个性,在接近性、针对性、鲜活性上贴近读者,吸引和稳定报纸忠实的读者群。

四是要充分利用报纸版面语言增强表现力和冲击力。网络新闻在显示屏上快捷滚动播出,一般比较单调呆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新闻的表现力;网络新闻较少在标题制作、屏幕布局上下功夫,一般采用整齐划一的字号、变化不多的字体,同时网络新闻还具有很大的漂移性。总之,网络新闻对受众形成的视觉冲击力远不如平面媒体。报纸可在版式创新、标题制作、字号字体选择、色彩搭配、线条勾勒、图片处理等方面精心构思,巧于制作,出新出彩,让广大读者看到富有冲击力的报纸版面,准确生动有吸引力的标题,现场感强、过目难忘的新闻照片。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吸引读者眼球,诱发读者阅读欲望,增强读者阅读,给予读者阅读享受,以报纸特有的外在形式与网络媒体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