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向范例6篇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向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向范文1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为了规范行业、促进行业的有序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开始组织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考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共设四个等级:跨境电子商务员、助理跨境电子商务师、跨境电子商务师和高级跨境电子商务师,旨在测试考生在跨境电子商务工作环境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社会及企业提供人才。一般来说,中职学生所对应的等级是跨境电子商务员,高校学生对应助理跨境电子商务师或跨境电子商务师,教师对应跨境电子商务师或高级跨境电子商务师。教师知识的更新与学校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控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因此,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基于跨境电子商务囊等嗽钡母谖荒芰Φ摹翱胃谥ひ惶寤”人才培养模式则显得很有必要。

二、“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1.校企合作,建立基于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作为顾问,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派出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与调研,了解行业发展。同时,学校建立企业兼职教师任教制度,长期邀请企业人员对学校教师与学生进行授课,讲解行业发展的最新知识。

2. 以“证”为标准,以“岗”为目标,整合课程体系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证的知识与技能涵盖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两个领域的知识,这一范围要求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的课程需以“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实务”等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同时,根据考证需求,辅以“跨境电子商务员考证辅导”等课程。

在教学内容上,根据行业岗位需求,依托校企合作,在“跨境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上引进企业实战项目, 做到以“岗”为目标,实现课程与岗位标准的无缝衔接、学生“零距离”就业。

3. 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

学校聘请企业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专家到校担任“跨境电子商务实务”等课程的兼职教师、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兼职顾问;利用合作关系,安排教师下企业实践学习,实现“校企互通”。

4. 建立实训教材体系

围绕课程建设开展教材建设, 以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资格证内容为主线,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企业岗位实操内容的实训教材。重点建设服务于项目教学和实训练习的跨境电子商务系列教材,如“跨境电子商务实务”“跨境电子商务营销实务”等。

5.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课程实践活动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利用校企合作途径,可以把企业实践项目引进课堂。课外,可以成立各种创业型的跨境电子商务社团,让学生利用已学技能,开始接校外简单的产品上传、网络营销等任务。一方面,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6.建设实训、实习功能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以跨境电子商务运营工作流程为导向,建立与学生规模相当的校内仿真的模拟实训基地。校内模拟实训应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给学生提供实训指导。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模拟组建跨境电子商务公司,尝试通过合作企业承接校外订单。学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争做项目负责人;可以聘请已毕业的项目执行能力强的学生回校担任学生创业项目负责人。一方面,可以解决师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带学生,能更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跨境电子商务的新兴与迅速发展,让学校不得不重新调整原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跟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实现“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在这一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梅蒋巧.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特征研究[J].管理观察,2014(31).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向范文2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外语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外商贸活动与人文交流日趋频繁,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商务英语专业是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展起来的。商务英语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以来,在我国迅速发展。然而,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学科理论基础、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基于多年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实践,对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建设现状和存在不足进行分析,探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式方法。

1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现状,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式方法。涉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方式方法、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实践实训等方面内容。本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证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郑州师范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实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郑州师范学院自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英语(商务方向)专业,2018年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开始招生,进行了多年专业建设实践。本研究通过对专业建设过程的诸多环节和工作进行分析,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改革等,梳理了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者还对部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负责人、教师及学生进行了访谈。

2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

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立是我国高校外语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的一项重要举措。2007年教育部批准商务英语作为目录外专业开始招生,2012年教育部批准商务英语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商务英语专业快速发展,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数量不断增长。商务英语专业是复合型外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对商业英语专业方向做出明确的规划,主要有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和跨境电子商务5个专业方向。商务英语专业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适用的68个专业之一,是其中唯一的复合型外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吸收了多个学科、专业的理论和知识,定位是应用型交叉学科,英语语言和商科知识的交叉是其显著特色。与其他语言文学类专业相比,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全球化时代,国际商务沟通和人文交流加剧,外事、外贸、跨境电商等行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需要根据办学定位和优势,确定商务英语专业定位和方向,推动商务英语专业朝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方向发展,形成专业建设的良性循环。

3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于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多数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实践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具有完善和提升的空间。

3.1人才培养模式层面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有待创新。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英语知识和技能,掌握经济管理、国际商贸理论,具备国际化视野、深厚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处在探索阶段,专业教学方面基本沿袭传统英语教学路线,存在模式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专业建设有待深入融入社会发展进程,服务社会能力有待提升,需切实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2课程体系层面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仍需优化。《国标》指出,“商务英语专业可设置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包括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翻译、经济学导论、国际营销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实用电子商务、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等13门专业核心课程。目前高校之间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存在差异,一些高校核心课程之外的特色校本课程有待建设,在高年级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存在困难。部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在低年级阶段与普通英语专业的课程相似,学生对普通英语类课程满意度高于商务类课程的满意度。

3.3复合型师资层面

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师资仍然匮乏,高水平复合型商务英语师资团队需进一步建设,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多来自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大多缺乏国际商务方面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现有商务英语教师主要为英语专业背景,商务类和实践类师资不足。

3.4虚拟仿真实践层面

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条件有限,实践实训硬件和软件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商务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习者的国际商务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上应倾向于语言技能与国际商务技能的有机结合,强调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语言综合应用。传统的语音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无法满足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需要,高校亟待建设配备完善硬件与软件的国际商务模拟仿真实训室。部分高校商务英语实践基地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达标。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相对知识化、理论化,学生欠缺在外贸、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方面的实训,无法深入熟悉国际商务活动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国际商务实践技能有待提升。

4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举措

国家战略实施和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外语学科的内涵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应适时调整建设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树立复合型、应用型和特色化意识。商务英语专业需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实训教学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持续建设。

4.1凝练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需要凝练专业特色,持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时要进一步突出复合性、应用性特色,还要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定位,凝练校本专业特色。应多措并举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切实提高专业课程建设水平,着力进行课程提质和课程资源建设,打造金课、一流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断创新,并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方式,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创新,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商务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组织、指导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教赛创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素养。

4.2创新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提质

为提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应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理念和方法层面,可采取以下举措。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深入融合,按照新文科建设要求,培育时代新人,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专业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方式方法,融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引导学生不仅学习外语语言与文化知识,还要学习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商务英语专业需要持续进行课程提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3创新教学手段

在商务英语教学手段方面不断创新,切实做好教育技术在外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国家大数据战略背景下,积极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营造智慧教学空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加大线上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力度,推进一流课程建设。

4.4加强实践实训教学

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注重实践性。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有助提升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建议增加学生与多元文化接触的机会、开展融合技能培养的商务实践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国际商务实践能力以及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商务英语教师要探索实践实训方法,着力进行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进行实训实践教学方法研究与创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英语教学与国际商务技能实践实训结合。学校应重视商务英语专业实践实训和实习。积极改善专业办学条件,进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对国际商务模拟仿真实训硬件和软件的投入,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

4.5提升商务英语师资素养

在师资层面,高校应加强复合型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人才发展规划,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构成中除了外语教师通用的专业素养,还须具备商务素养、商务知识、商务能力三类复合型素养。学校应支持专业教师进行学历和职称提升,积极提升商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商务英语教师在常规专业教学之外,应将着力进行教学研究。商务英语教师可携手企业行业专家,共同进行外贸实务、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领域的教学研究。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还应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

5结论

商务英语专业是复合型外语专业,目前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实践方面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在专业建设中需要凝练专业特色,持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整合配置优势资源和力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改善国际商务实践实训和实习条件,加强实践实训教学;进行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商务英语师资专业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边立志.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十年:成就、问题与对策[J].外语电化教学,2018(1):63-69.

[2]李刚.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以西华师范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4(6):76-8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王俊超.中国商务英语教学研究20年可视化分析(1998—2017)[J].外国语文,2018,34(4):155-160.

[5]王立非,金钰珏.《国标》指引下商务英语教师专业核心素养阐释[J].外语电化教学,2019(4):61-66.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向范文3

关键词:需求分析;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没有体现其高职特色和优势,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重理论知识,轻语言能力和实践技能,所设课程与社会需求不符,教学模式单一,依然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欠缺,无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改革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问卷设计及数据资料收集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技能水平及其就业定位,了解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的评价及其建议。

(二)问卷调查的对象。本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针对三个不同群体:一是商务英语专业大一学生。通过对其商务能力的缺乏及实际需求的认知,可达到优化课程设置的目的。二是商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他们已经全面接触基本商务知识和部分实践知识。他们对于课程设置的要求是真实的、直接的。三是已经顶岗实习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他们已有相关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经历,比较清楚自己的实际需求及相关社会需求。

(三)问卷调查的内容。此次问卷采用单选、多选和开放型问答三种方式,共设计17个问题。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了解学生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评价及建议。

1.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技能培养及就业方向定位;2.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3.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水平、授课要求及教材建设的建议;4.对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改进意见

(四)数据资料收集。在2013年11月第11周,笔者向大一及大二的学生发放问卷130份,学生在作答15分钟后收回有效问卷127份(有效率97.6%)。在11月第12周向毕业生发放问卷19份(本地顶岗实习的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9份。笔者在发放问卷之前介绍了现行的商英专业课程设置,并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回答应保证问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技能培养及就业方向定位。对于就业方向定位,67%的学生选择商务助理;19%选择商务翻译。74.7%的学生认为自身最缺乏的是英语应用技能和商务技能,其次是商务理论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他们认为目前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对其商务操作技能(如应用国际贸易术语,填写出口单据和报价还价等)及跨文化商务交际技能(如商务礼仪,商务谈判等)的培养还十分欠缺。同时,通过专业学习,68.5%的学生最想获得剑桥商务英语中级(BEC中级)证书,其次是外贸跟单员证、国际单证员证及报关员证,所占比例分别是56.2%、41.1%、24.7%。50.7%的学生认为目前所学的课程对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几乎没有帮助。

(二)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对于课程设置比例,大一大二的学生要求增加商务类课程和实训课程,认为实训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应该为4:2;而大三毕业生则认为商务和英语课程以及实训和理论课程的比例应该为3:3。调查表明,学生大多主张把重点放在商务类课程上,对实践性课程需求很大,但对理论课的兴趣不高。

(三)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水平、授课要求及教材建设的建议。87%的学生认为具有商务实践经验且懂英语的教师才能真正满足该专业的要求;71.3%的学生表示教师的授课方式应为中英结合,英文为主;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主要课程的教材,43.8%的学生认为最好使用英汉双语教程。

(四)对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改进意见。56.8%的学生认为需要改进校内实训设施及校外实训基地;50%的学生认为该专业课程学习资源匮乏,26.7%的学生认为师资相对不足。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完善课程学习资源,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四、“岗证结合”式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一)“岗证结合”式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培养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国际商务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形成基于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岗位要求的“岗证结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重点指导学生考取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全国国际贸易跟单员证书或全国外贸业务员证书,鼓励学生考取剑桥商务英语初(中)级证书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开展“工学交替”,即学生在校经过四学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学习训练,可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强化语言技能和国际商务技能。

(二)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度。同时,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促进学校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例如,可使用剑桥商务英语(中级)的考证教材作为大二商务英语课程的教材。

教学计划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来设计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求以必须够用为基本出发点,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重点掌握英语、商务英语、实用进出口单证、国际商务函电等基本知识。针对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处理往来商务信函、制作商务单证技能和计算机使用技能”三项基本技能设计和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自始至终贯彻职业能力要求的培养目标。

五、结语

外贸行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学生、社会等各方面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理论知识,又要强化其商务操作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突出职业特色,强化职业环境,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环境,从而培养出真正适应商务英语岗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外语教学,2012,3

[2]丁怡,余敏.基于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一项对广州地区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调查[J].科教文汇,2010,6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向范文4

近年来,中国民航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民航业内各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得行业内高素质复合型的外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以南航为例,自该公司于2007年11月15日加入天合联盟以来,大力倡导“英语工程”,强化英语培训,英语成为该公司的工作语言,该公司还明确提出对包括飞行安全、乘务服务、值机、售票、营销、机务、驻外经理等在内的8个业务单元岗位任职的英语要求。而海航集团国际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使该公司需要英语人才的有关岗位扩展到行政、人力资源、财务、航空客货运销售、境外场站代表、国际空中乘务员、酒店管理培训生等。行业的发展催生了对熟练使用英语、熟悉经济和民航业务知识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面对民航业对高素质外语应用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考虑到目前高职英语专业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根据学生的水平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结构,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民航应用英语专业学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2.民航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1民航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

目前中国民航局直属的行业院校中,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学院都未开设独立的英语专业,英语只做为公共课程开设。开设英语专业的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也只是将其设置为英语专业内的小方向,通过辅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行选择是否学习该方向的有关专业课程。其中,中国民航大学的英语专业下设为民航、商贸和语言文学三个方向;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英语专业分为民航商务运输、涉外文秘、客舱管理和英语教育四个子方向。此外,跟民航行业紧密相关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设置了英语(民航业务)专业。笔者通过实地或者网络调研,调查了三所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发现各所大学因为办学历史、办学理念以及师资力量的不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各有侧重。虽然在语言课程和民航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各不相同,但三所大学的英语专业整体课程设置都采取了“英语+民航”的形式,即除了必修的基础课程之外,还开设了民航方向的辅修课程。这种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还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缩小了学生与行业的距离,也缩短了学生的就业适应期。而根据调查可见,三大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除了在中国民航各航空公司、管理局和机场承担翻译、外事、管理、教育培训、研究等工作之外,也可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和企业从事对外经贸工作,这也证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是符合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

2.2广东省内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

作为地处广东的一所行业内高职院校,我们在进行专业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行业内的人才需求,也应当考虑所处地区的人才需求。近年来,针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省内的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开设了应用英语专业。笔者调研发现,它们开设的应用英语专业主要为商务英语、涉外文秘、旅游英语、经贸英语等。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的应用外国语学院目前设有含商务英语在内的四个外语专业。其中,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商务英语语言类课程、商务基础类课程和商务专业类课程组成,课程设置不仅考虑到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涉及到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够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和管理的通用型、应用型人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外国语学院下设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等专业。该院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采取“英语+专业”的方式,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界限清晰,主干课程几乎不重合,完全依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这样也避免出现专业方向模糊,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所需的情况。业虽然都针对民航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但主要以培养研究型、管理型的高等英语专业人才为主,虽然有部分毕业生进入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单位的一线工作,但大部分毕业生在民航业从事的是翻译、外事、管理、教学以及研究等较高层次的工作。与高职教育相比,本科教育更重视知识的培养而非技能的锻炼,因此毕业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因为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基层岗位的工作相对辛苦,并且学历和薪酬不对等,许多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员工往往会难以安于现状而选择跳槽。笔者在针对用人单位所做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稳定性非常重视。在进行一线岗位的招聘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并能安心立足于岗位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而那些培养应用英语人才的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虽然具有一定的办学历史和办学规模,但是他们的人才培养主要集中于商务、文秘、旅游、外贸等行业或者岗位群,并非针对民航业内的岗位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能提供相应的专业支撑,因此毕业生很难直接进入民航行业内单位就业。而通过对数家民航业内单位的调研,笔者发现,民航业内的许多岗位都要求员工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以航空公司的客票销售为例,工作人员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之外,还应能熟练操作电子订票系统,为旅客预定座位等,这些工作任务都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民航业务,并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对南方航空公司地面服务部的调研中,笔者发现,该部门目前的社会招聘主要招收英语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随着计算机操作系统在民航各岗位的普及,民航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而国际旅客的数量日益增多使该部门对员工的英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专业毕业生显示出语言上的优势。但因为民航业务知识的空缺,这些毕业生在入职初必须要接受一系列业务知识培训,才能正式上岗。工作后,公司仍需安排一些老员工来指导他们实际操作。这个过程往往耗费公司许多成本和精力,却无法避免。因此,根据民航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基于行业标准,为行业培养大批既精通行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并且具备一定商务知识的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是很有前景的。作为立足民航的民航应用英语专业,其目标应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基础和熟练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掌握对外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民航相关业务知识,能以英语直接参与民航国际商务活动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应用英语主要是“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即基础语言技能课程组合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而这个专业知识通常针对某一专业方向,比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等。作为民航院校,我院在人才培养上应当凸显行业特色,民航业务知识应纳入专业知识学习中来。因此,我们应采取“英语+民航+商务”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入民航业务知识和相关商务知识的教学,将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既面向民航,也面向地方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3.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1民航应用英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分析与支撑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专业的开发和建设应该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而专业课程的设置更要建立在对就业市场和就业需求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在构建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时首先也需要对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据调研,应用英语人才可就业的领域主要是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各航空服务企业,民用机场,旅游服务公司等,主要从事的工作可分为涉外商务和涉外文秘两大岗位群,两大岗位群又分等;涉外文秘可分为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和外事翻译等。各个岗位任务不同,所需的技能不同,设置的课程也不同。

3.2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精外语、通民航、懂商务”的民航应用英语人才,既要重视语言教学,也要重视技能培养。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又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还要兼具民航专业素养和商务沟通能力。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本着理论够用,重技能、重操作的原则,以提升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专业倾向,在此指导下着力配置和开发应用性复合性强的课程,加大基础语言技能和专业操作的比重。因此,专业课程的组成应体现“英语语言知识技能+民航业务知识技能+商务知识技能”这一结构。具体包括:(1)公共基础课程,即开设培养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课程,以及品德修养、法律职业道德和人文知识课程;(2)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开设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语言基础课程,如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综合英语,英语写作与翻译等;(3)专业方向课程,分为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所需的民航和商务知识,如航空运输地理、航空商务英语、危险品基础知识、旅客心理学、商务礼仪、国际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谈判等。专业选修课程强调专业适应的方向和知识的跨度,如报关英语、文秘英语、外事英语口语、商务行政管理等;(4)实践性教学课程,开设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课程,内容包括企业调研、技能竞赛、考级考证、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

4.总结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向范文5

关键词: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行动导向;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425-01

商务英语专业与传统英语专业的区别是很大的,其更注意英语知识及技能的专业性、实用性和交际性。商务英语适用于合同、谈判、信函等商务场合,这意味着其与传统英语专业相比,更具有专业性特征。另外,商务英语是一个英语语言与商务技能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更注重英语语言知识在商务实战中的应用,这就凸显出了商务英语的实用性及交际性特征,而这些特征正好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目标是相符的。因此,商务英语虽然是社科性质的专业,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是与商务英语人才社会需求相符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这就要求在培养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时,既注重基本英语语言及国际商务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的提高,具体培养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为了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必须准确定位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以应用能力提高为主线,以“重视语言基础,拓宽商务知识,强化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原则,以培养出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兼具的应用型人才。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参考其它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经验,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要求在学生掌握基本英语语言技能的基础上,还要了解英美国家的基本风土人性及民俗文化,并掌握跨文化沟通策略,具备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及商务沟通能力四项基本能力。

(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能力。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性人才而言,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在商务活动中获得获得成功和发展。

(二)信息处理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国际商务活动包含着各种商务信息的处理。因此,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三)终身学习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终生学习能力非常重要,这是学生走向社会和人生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能力之一,从事商务活动专业人才仅靠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终身持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商务英语行业发展需要。

(四)商务沟通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明显以及国际经济活动的频繁,国际商务活动的有效沟通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具备跨文化交际及商务沟通能力。

二、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的科学构建

为了实现具备上述能力商务英语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笔者从教学环节及实践环节提出以下具体方法。

(一)教学环节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

鉴于目前商务英语教学现状,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改变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可尝试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实用英语写作、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外贸函电与进出口业务单证等课程教学中。在这些课程应用行动导向法教学时,教师以行动为导向创设仿真商务情境,通过分配项目及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仿真商务情景中的具体内容,教师作为观察者,关注学生项目及任务的完成过程,并进行客观性、综合性的评介。行动导向教学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方向,对学生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实质性的作用,是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实践环节中师生双实践顶岗实习模式的应用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挖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凸显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许多高职院校会安排学生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实践,但顶岗实习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实习内容流于形式、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实习缺乏专人管理等。上述问题出现的关键在于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与合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在学生顶岗实习环节中派一名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进入企业实习,这种师生双实习模式旨在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教师进入实习企业不仅可完成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还能学习企业相关专业知识,并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有一个适应过程,当出现问题时,教师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转变角色,适应环境。教师通过学习企业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加深对行业企业认识。现场指导学生实习工作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必要时,教师主动协助企业开展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助推校企友好合作关系。学生一方面充分利用企业创造的“硬”环境,另一方面利用教师构建“软”环境,学有所长,学有所专;教师在辅助学生的过程中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企业从中获得经济价值,实现学生、教师、企业三方的共赢,为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环境。

三、结语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体方法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特征来开展,关键是注重理论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商务英语实践能力,这就凸显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卉.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J].新余学院学报,2013(6).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向范文6

关键词:德国二元职业教育;商务英语;内涵式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又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可见,我国高教领域又一重大改革正酝酿出炉——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机制,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的办学层次来看,虽然大致区分为研究型大学、应用型院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三类,同时也明确意识到各自的职责——研究型大学着力于培养理论研究性专才,应用型院校即地方性本科院校侧重于培养应用型通才,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着重培养应用型专才,但由于各类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等不尽相同,所以各类大学想要尽善尽美地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满足区域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商务英语是适应时展而逐步兴起的一个新专业(方向),目前大部分地方性院校均设有该专业或方向。地方性院校在转型过程中如何来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方向)、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快速变化的形势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特别是我国提出“经济新常态”方针后,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日趋成熟,企业急需懂外语、精业务、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无疑为商务英语专业(方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培养是摆在地方性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势头良好但面临转型我

国商务英语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得益于上世纪末商务英语研究会的成立。2003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商务英语研究会主任联席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将商务英语作为专业独立设置”的工作目标,会议决定成立若干个课题组,“就近十年来商务英语的招生就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理论研究等做进一步的调研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尽快递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学术机构,以便为以后的专业设置决策提供依据。”2006年教育部根据变化的形势对英语专业教育做出适应性调整,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增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此后,商务英语专业(方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全国各高校设立,截至2012年,我国拥有商务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共有146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9201人,而仅在2014年全国获批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就有36所,可见商务英语专业和学生数仍保持增长势头。商务英语之所以发展迅猛,这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有关。随着现代物流、电商、网购等新型交易平台的成熟,全球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国际商务公司、外资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境外中国公司、涉外机构、商场、宾馆、企事业单位办公部门等用人单位都青睐于既有专业知识又无语言障碍的商务英语毕业生。他们非常适合从事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商务谈判、翻译、涉外文秘和管理等工作。设想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也会越来越强,未来我国人才需求更加转向技术密集型和科技创新型发展,因此,传统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很显然满足不了现代产业升级和全球竞争加剧的需要,专业型、技术型和特色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成为商务英语转型发展的一大趋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才是地方性院校商务英语的办学思路。

二、借鉴德国经验、结合自身优势培养商务英语人才

1.德国二元职业教育的本质

欧洲国家自从2002年《哥本哈根宣言》签署后就启动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哥本哈根进程(Europeanprocess)旨在整合欧盟各个国家的职业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化地共享,打通教育体制,实现欧洲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建立欧洲职业教育区,以便于各个成员国的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成绩可以得到其他成员国的认可。”经过十几年的拼搏,德国的现代职业教育在欧洲日臻成熟,这与德国固有的行业传统分不开。本着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联合培养原则,德国职业教育执行的是“二元制”模式,即“办学主体有企业和学校这两元。其中,企业承担了职业教育的主要部分,职业学校作为企业职业教育的补充,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等适合以课堂形式进行的教育。双元制是一种极富德国特色的教育类型,在德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本质就是要利用校外资源来获取对校内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来培养技术含量高、又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满足行业、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长期以来,德国职业学校对教师的引进也相当严格,无论是博士还是教授,都必须要有行业知识或企业经验才行,甚至拥有企业、行业从业资格证书是准入职业学校从教的一大硬件。

2.德国经验对地方院校商务英语办学的启示

(1)转型发展是趋势如前所述,商务英语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个新专业(方向),当初只是为了缓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商务人才奇缺的国情下设立的,可以说在设立初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该专业(方向)自身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表现为同质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地方性院校,它们在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就随大流地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既缺乏明确的学科发展规划或办学定位,又缺乏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联合培养的实际行动,结果也就体现不出办学特色,千所学校一个模子。正是基于此,党的十以后,我国明确提出了地方性院校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建立应用技术型大学联盟的设想,暗示将对已经或正在转型的院校给予重点扶持,大力推广现代职业教育。此外,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实操性很强的专业(方向),急需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学校与企业的联盟,采取联合培养、资助培养、订单式培养和课程交叉培训等模式来内化商务英语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培养既懂技术又有文化知识的内涵较高的专业人才。因此充分利用行业学院、网商商盟等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引进“学校”+“企业”的二元教育机制正是多数地方院校商务英语内涵式转型发展的趋势。(2)突出特色是根基如何转型?德国的二元职业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借鉴,但完全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往往是行不通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况且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与学校教育联系不是十分紧密,想要让企业迅速转变观念还得有一个过程,毕竟企业更注重的是利润空间,加上多数地方院校对地方企业的科技支持力度尚不够大,因此地方院校商务英语应考虑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而着力培育自身的特色,在掌握我国目前“经济新常态”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构想下对地方及周边人才需求做现状分析,有目标地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地域优势,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设置与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的需求对接,在把握地方和周边相关行业企业对商务英语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基本素质等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产、学、研融合的商务英语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解决地方或周边制约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以及完善地方性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人才质量,突出地方院校商务英语的办学特色。(3)课程设置是保障过去,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国际贸易能力为支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掌握外贸知识与技能,能胜任对外贸易的随行翻译、涉外文秘、商务接待等岗位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课程资源只限于校内,很少关注校外资源的获取。但是,现代企业对商务英语毕业生有了更高要求,人员需求除了要具备以上基本素质外还需掌握一定生产技能和具有创新潜力。因此,地方院校商务英语在课程设置上应体现专业性、实用性、灵活性和可选择性优势,要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协同教育中学到谋生的本领,而且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终身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由于市场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是“语言基础+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综合素质”,英语是获取、应用专业知识的手段和工具,因此商务英语课程配置应是“英语基础课+商务知识课+应用训练课+综合素质课”。借鉴德国的二元制教育模式,引进企业参与办学,建立行业学院,深度开展校企融合,聘请行业专家授课,整合校内外资源,以及引进双师型教师开设个性化课程,成为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首选。实践方面,合理分配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工厂、服务性行业进行专业实践,利用实践期间完成学业论文也值得考虑。(4)教学改革是关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理论课教学上,淡化传统理论课与实践课程之间的界限,将一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融为一体,课程安排上讲究创新与特色。课程安排都要紧密围绕“英语+专业知识+实用技术”的主线,努力达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标准,形成严密而合理的互联网教学体系,通过开发校外课程资源来构建校内课程体系。其一,在实践上组织模拟商贸谈判及参与涉外服务活动,通过与校外实践基地以及合作单位的各种合作形式使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带薪实习,参与各种商贸洽谈、翻译和对外贸易工作,参与生产车间劳动等。其二,强调开放式的办学理念,高度体现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即“厚英语基础、通外贸理论、重操作技能”。其三,在考核方式上,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期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理论教学考试建立以综合测试、答辩、口试与笔试、实操等方式相结合的新型考试模式。

三、结论

在地方性院校向应用技术性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商务英语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但培养模式值得商榷。德国的二元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若干年,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对于我国正处于转型阶段的地方性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方向)内涵式发展无疑非常具有借鉴作用。但是,毕竟两国在教育体制和经济运行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能有选择性地参考德国二元职业教育模式,又能结合自身的特点,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这恐怕是未来地方性院校商务英语主动适应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

作者:颜健生 单位:贺州学院外国语学

参考文献:

[1]梁美红.哥本哈根进程中英国职业教育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