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例6篇

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

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小城镇;城镇特色建设;产业优化;生态宜居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2新阶段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了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两会”以来,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城镇发展的新主题,对小城镇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十提出,要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些会议的召开及相关政策的提出,都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新型城镇化是提升小城镇空间活力必要方法,是小城镇发展建设的必经之路,是推动小城镇发展建设的主要路径。

3 新型城镇化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1 昌图县亮中桥镇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昌图县亮中桥镇总体规划》为例,浅析新型城镇化对东北小城镇建设的推动作用。

亮中桥镇所属于辽宁省沈阳市铁岭市昌图县,地处松辽平原南端。亮中桥镇处于昌图县、开原市、铁岭市、调兵山市、法库县、康平县、四平市等大城市发展的几何中心区域,距昌图县城区22公里,距开原市25公里,距调兵山市37公里,距沈阳市110公里。亮中桥镇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与特点:

3.1.1经济活跃,矿产资源丰富

目前,亮中桥镇域经济发展进入高速成长期,经济增长持续、稳定、快速,区域综合实力有所增强。绿色生态农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以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明显。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养殖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3.1.2历史文化悠久

亮中桥镇历史文化悠久,尤其是宋文化凸显,传说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恒)二帝,路经此桥而过,后人为了纪念此事,称为“两宗桥”。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充分挖掘亮中桥的历史文化,打造成为辽北宋文化突出的滨水特色城镇。

3.1.3水域资源丰富

亮子河纵贯亮中桥镇镇区,是亮中桥一条内河,已成为亮中桥镇的历史传统,承载了亮中桥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在镇区规划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1.4城镇化滞后于高速增长的经济

2011年末昌图县的总人口3.7160万人,城镇人口0.4210万人,城镇化率11.33%。远远低于全国城镇化水平。与其高速增长的经济相比,城镇整体的服务水平偏低,已经严重制约了城镇更好的发展。

3.1.5交通条件优越

亮中桥镇交通发达,省级公路昌法线横经全镇东西,县级公路新三线纵贯全镇南北;乡道亮子公路、万八公路、大黑公路、大陆公路在镇内经过;距京哈铁路、沈哈高速公路、G102国道21公里。与周边乡镇、村屯贯通,形成了主干与支干相交汇、极为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从而为其与昌图县、铁岭市及其他市县乡镇的经济联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1.6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由于建设了大量的工业园区,昌图县亮中桥镇的大气和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亮中桥镇镇中间有亮子河穿过,水质安全问题将长期存在。

3.1.7基础设施支撑薄弱

亮中桥镇域经济发展进入高速成长期,区域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原有的城镇基础设施显得尤为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城镇的发展要求。

3.2昌图县亮中桥镇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模式

昌图县亮中桥镇依靠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等特点,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随着经济模式发展的变化,导致城镇功能越来越弱。本版《昌图县亮中桥镇总体规划》认真分析了亮中桥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城镇定位、产业优化、城镇特色等方面对新型小城镇建设模式进行了浅析。

3.2.1明确城镇定位,完善城镇功能

昌图县亮中桥镇处于昌图县、开原市、铁岭市、调兵山市、法库县、康平县、四平市等大城市发展的几何中心区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明显,区域经济增长过快,而城镇化发展较慢。因此,在规划中以完善城镇功能和提高城镇服务水平为重点,提出城镇性质为“昌图县西南部区域中心,以机械制造,豆制品、白酒、矿泉水等食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为主的滨水生态宜居型小城镇”。同时,在亮中桥镇的空间布局上增加生态廊道,公共服务设施等,以完善城镇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其建设用地规划如图(3.2-1)。

3.2.2优化产业结构,辐射周边城镇

优化乡镇企业发展环境和结构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工业园区,把大部分企业集中建设到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昌图县建设了很多工业园区,带动了城镇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本城镇的产业优化。同时,对周边城镇的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辐射作用,充分体现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3.2.3紧抓特色建设,实现生态宜居

在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下,小城镇的发展不仅要与周边城镇的发展相得益彰,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同时也要通过特色建设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昌图县亮中桥镇为中心镇,地处辽河支流亮子河流域中游,水域资源优异。规划利用亮中桥镇特有的历史文化、水系、人文景观资源,塑造城镇形象,实现生态建设,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宜居城市,彰显新型城镇化特色。规划城镇空间布局结构是“一主、一副、一带、两轴、多区齐发”(如图3.2-2),并在各片区中心节点及标志性空间按不同风貌进行引导,设置门户景观。

如图3.2-1如图3.2-2

3.2.4加强配套设施支撑

城镇的快速发展急需突破交通瓶颈,完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社会文明。在新型城镇化的倡导下,要加速建设城镇公共设施。昌图县亮中桥镇应用便利的交通发展条件,合理的进行工业产业的布局,利用其交通优势促进产业的发展。

3.2.5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昌图县亮中桥镇在规划建设中,根据用地布局结构以及亮中桥镇现状条件,老城区围绕新政府形成护城绿化体系,同时结合亮子河和新建河流水系形成带状绿廊,公共绿地集中设置在水系景观带,打造滨水绿化空间。在绿化带网络节点处设置公园绿地,形成组团绿核,营造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建设氛围。

4结语

东北地区由于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但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颁布,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会蒸蒸日上。因而,城镇建设将显得更加重要,新型城市化是实现城镇建设的有效途径,科学合理的规划将有效推动城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J],理论参考,2013,(7).

[2] 梁经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的机遇与挑战,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 刊,2013 ,(8).

[3] 石忆邵,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经济地理[J],2013,(7).

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文2

今天是正月初十,节后第四个工作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市低碳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落实中央关于“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更高水平推动生态领先特色发展,低碳城市建设至关重要,必须大力抓;二是贯穿“聚焦创新、突出亮点、补好短板、体现均衡”的方法论,推动今年工作起好步、“十三五”发展开好局,低碳城市建设任务艰巨,必须重点抓;三是贯彻全省、全市作风建设大会的新要求,各项工作早上手、快推进、求实效,低碳城市建设基础良好,必须持续抓。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为开好这次会议,市政府精心筹备,晓明市长亲自牵头协调,洪水市长靠前指挥,分管市领导务实推进,各项工作做得很充分、很到位。刚才,市低碳办总结汇报了2015年工作情况,洪水市长就2016年重点工作作了部署,5家单位汇报了低碳示范项目推进计划,7个辖市区和市10个重点部门递交了责任状,会议开出了新动力,开出了好效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咬定生态不放松”,在坚守与创新中探索低碳发展的“镇江道路”,2014年底视察时评价“卓有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希望“继续努力,保护好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全国作出更大贡献”。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和谆谆嘱托,让全市上下深受鼓舞、倍感振奋。2015年,我们按照“强基础、抓示范、明路径、争政策、造氛围、优考核”的工作思路,以“三个率先”为目标,以“四碳”创新为关键,以“九大行动”为抓手,扎实抓好规划引领、目标约束、行动减碳、平台支撑、机制保障等各个环节,拿出了十分亮眼的成绩单,低碳城市“镇江模式”走在全国前列、走上国际舞台,极大地提升了镇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事实再次证明,一切在于干!新的一年,只要我们按照今天的会议部署迅速有力地干,按照既定的推进计划扎实高效地干,按照递交的目标责任状创新务实地干,就一定能干出低碳城市建设的更多精彩。下面,我从工作推进的角度,讲四点意见:

一、全局性的大事必须放在战略位置来推进

低碳城市建设是涉及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事和实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摆上重要战略位置,以科学理念和系统思维来认识、谋划和推进。

1.要从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出发,认识低碳城市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每一个发展理念都指向现实的发展问题,其中对“绿色发展”,作了反复强调。1月5日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明确要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再次作出深刻阐释,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绿色发展之要义,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这些重要观点突出强调绿色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要从增创特色优势出发,谋划低碳城市建设。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打“生态牌”“绿色牌”,省委、省政府近期将召开的第一个全局性重要会议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大会。镇江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区、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和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市,更要立足“大势所趋、形势所迫,众望所归、民心所向,优势所依、潜力所在”,更高层次谋划低碳城市建设,优化顶层设计和战略路径,推动绿色成为镇江发展的鲜明底色,推动“生态领先”成为镇江最重要的特色竞争力。

3.要从抓实“六个年”出发,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对今年工作作出了“六个年”的部署,每个年都与低碳城市建设相关联。比如“创新转型提速年”中的产业中高端发展,“产业项目突破年”中的提高项目质量和园区集聚功能,“生态镇江提升年”中的加快工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强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改革开放深化年”中的完善生态云运行机制、深入推进“四碳”创新,“民生保障强化年”中的重点民生项目包含了低碳项目,“治理体系完善年”中突出环境保护等三个重点加强地方立法,等等。全市各级要把低碳城市建设作为“硬抓手”来把握,作为“硬指标”来落实,作为“硬任务”来推进,努力干成“六个年”中最出彩的一项工作。

二、奋进性的目标需要全力作为去实现

2012年11月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启动伊始,市委、市政府就确立了“2020年在全国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的总目标,这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了整整10年,充分体现了“奋进”的要求。目标鼓舞人,实现非易事。全市各级要自觉担当作为、全力以赴去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目标变成现实。

1.细化“目标表”。统筹好当前和长远,在排定2016年任务基础上,结合细化完善“十三五”规划,结合市委全会提出的“力争率先创成全国低碳示范城市”目标,围绕2020年这一节点倒排序时,逐年明确阶段性目标,统筹谋划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具体任务,科学制定碳排放阙值、单位能耗、能源结构、空气质量、绿化水平等年度指标,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示范性强、带动面广、关联度高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确保低碳城市建设稳扎稳打、有力有效、久久为功,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2.织密“责任网”。责任状就是军令状。7个辖市区以及市各重点部门要按照“往下落一个层次”的要求,进一步把责任分解落实到位,确保说了算、定了干、干则成。坚持“项目化推进、清单式落实”,对低碳“九大行动”、低碳建设示范工程等任务,要把责任落实放在首位,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斜向到角的责任网络,确保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干,每个目标能落地、能兑现。

3.用好“指挥棒”。目标能否完成到位、责任能否履行到位,考核是重要的指挥棒。市低碳办要牵头建立强有力的督查跟进、调度协调和考核奖惩机制,联合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跟踪了解情况,督查建设进度,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严格兑现奖惩,对因主观原因没有完成目标的单位和责任人严肃问责追究,以此倒逼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地。

三、探索性的举措一定要抓在实处创经验

试点工作的一大特征,就是探索性开创性很强,没有现成模式可照着套,没有现成经验可拿着用,没有现成路子可跟着走。在低碳城市建设上,我们必须勇于先行先试、善于创新探索,深入推进低碳试点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为全国发展探路”中形成更多镇江特色和镇江经验。重点深化“三大创新”:

1.深化“四碳”创新。在已有基础上,以“生态云”为核心,更大力度抓好资源整合,着力提升数据分析比对、综合研判和实践转化能力;以碳排放达峰路径探索、碳评估导向效能提升、碳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碳资产管理成效增强为重点,深入推进产业碳转型、项目碳评估、区域碳考核、企业碳管理,进一步打造我市低碳建设的突出亮点和优势品牌。要针对我市产业结构偏重、化石能源消耗占比较高的现状,发挥“四碳”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引领推动作用,一方面,对照国家考核和碳配额发放时间表,着力做强先进制造业、做大现代服务业、做精生态农业,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集约度,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夯实低碳试点的产业根基。另一方面,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统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园区循环化改造、大气污染防治、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增加森林碳汇等重点任务,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低碳能源体系,确保实现“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下降双控”的目标。

2.深化制度创新。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更多从体制机制上深处着力。一是全面落实并刚性执行主体功能区制度,以此为“龙头”优化全市生产力布局和城镇体系,推动全市各级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理念,有效遏制无序开发、重复分散、浪费资源等问题,加快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二是坚持以市场化机制推进低碳建设,包括推动碳排放权交易、设立低碳发展基金、发展低碳“互联网+”、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等,都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争取各类支持来实现,以低碳发展保护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三是积极稳妥探索低碳发展地方立法,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碳排放管理,通过立法引领和执法规范双管齐下,更好地保障低碳城市建设在法治化轨道上行稳致远。

3.深化模式创新。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找准抓手,深入落实低碳“九大行动”,创新项目化推进的方式方法,尤其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等行动,必须扎扎实实抓到位,确保成果可观可感、可评可考,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更加注重典型引路,在全力打造生态新城重大亮点,加快推进“零碳岛”、官塘低碳新城等示范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技术应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智慧城市建设等,积极谋划推进一批碳减排潜力大、投资强度高、带动效益好的典型样板工程,以点带面放大示范效应、促进整体提升。更加注重开放合作,拓展中美气候峰会、联合国巴黎气候峰会成果,在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领域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创造性地吸收借鉴国外的好做法、好经验,因地制宜转化成低碳建设的新模式。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抓“三大创新”,一定要把出发点放在“有用”上、落脚点放在“实效”上,真正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中充分发挥“低碳效益”,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地促进“五大发展理念”的落实,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促进更高水平生态领先特色发展。

四、系统性的工作务必协调联动同心干

低碳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是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全市各个层级、各个条线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形成联动,构建“一条心抓推进、一盘棋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1.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的引领和导向作用,由市低碳办牵头,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和《规划纲要》制定低碳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主要任务、重点内容、保障措施等,尽快形成文件提交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讨论后下发。加强对规划的宣传解读,以具体生动的“蓝图”凝聚人心,让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认同和支持低碳城市建设。

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文3

一、发挥资源优势 科学规划建设百年之城

在垦区,不同的农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包括地理位置、人口、城镇建设基础等等,也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这些,考验的就是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如何扬长避短,建设独具特色的小城镇。

云山农场地处完达山南麓,农场场部坐落在海拔100多米的山坡上,场区高低不平,北高南低的地理走势,这可以归结为农场搞小城镇建设的“先天不足”,再加上落后的交通状况和区位地理劣势,成为制约云山农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多少年来,这个亟待解决而又极难解决的问题,是云山建设和开放的最大障碍。因此,在城镇建设上,云山农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后进生”――三年之前,云山农场没有一栋别墅,五年之前,云山农场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

农场按照总局党委提出的“抓城、强工、带农”发展战略方针,确定了“一场一区”的城镇发展规划,利用3年的时间在全局率先建起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具有北方生态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农垦小城镇。

高起点高品位地抓好城镇规划设计是建设好小城镇的前提。云山农场通过逆向的思维,认为地势不平,也有它的优势,可以形成高低错落的人文景观。为此,在全面贯彻总局党委提出的“抓城”战略中,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基本原则,秉承“绿色、生态、低碳、宜居、宜游、宜商”的规划理念,结合农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客观条件,精心绘就了“百年云山”城镇建设蓝图。农场建设科还聘请了省规划设计编制了《十一五城镇规划》、《二十年城镇总体规划》等。按照农场制定的“一场一区”的发展思路,计划利用3年将全场10个管理区撤并成一个管理区,一个场直中心区,为此,组织编制了《场直住宅小区详控规划》、《管理区建设规划》。又启动了“十二五”城镇规划工作。农场党政一班人坚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套法”和“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出头”的原则,防止规划因人而异、因人而变,规划一经确定,就固定下来,变更规划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保证城镇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农场建设科还积极推行城镇规划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对城镇建设项目、重要地段的建设工程坚决进行规划会审,杜绝规划审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确保城镇建设质量。

云山农场城镇建设的长远目标是“二十年站排头,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仍是景”。农场对每一个建筑,每一处景点,都精雕细琢。占地25 000平方米水上公园,其前身是一个臭水沟,农场在这里开凿了人工湖,养起了3万多尾金鱼,建起了九曲桥,不但治理了污染,还成为职工健身休闲的好场所,夏季,在九曲桥上小憩,喂喂金鱼,享园林生活之乐;冬季,在人工湖上滑冰,北方特色的运动项目在楼房林立的场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投资400多万元建成的彩虹桥,则是弥补开山修路对山体造成的损坏,将凿开的山以钢结构桥贯穿,站在桥上,碧波荡漾的五一水库和住宅小区尽收眼底。

在修建的占地面积22 000平方米的“北山公园”上,处处彰显生态特色。公园以自然景观为主,点缀精致的人工建筑。共设有三条上下阶梯式甬道,连同山顶南北甬道均采用天然不规则石板镶嵌,以求自然古朴,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登山锻炼场所。为妥善处置原有建筑,在东侧南部公园入口处设有九根真石景观柱,将原有移动中继站包围并将其白色墙面以油彩画装点,配以植物花草,力图达到和谐园林景致效果。公园南部设有别致的真石欧式凉亭,北部主峰建有真石草白玉重檐凉亭,取名“云峰亭”。云峰亭下建有两极观光台,第二极观光台设有真实十二生肖雕像,观光台下看,可鉴农场未来发展。

2009到2011年,农场投资2.52亿元,建设康居小区、别墅小区、祥云小区、怡园小区、瑞云小区等住宅楼22万平方米;投资1.71亿元,整体拆迁、搬迁作业站居民点18个,拆迁面积为12.8万平方米;投资2 143万元,修建25公里的通村公路;投资2 000万元,进行新建锅炉房和热网改造工程;投资800万元,实施供水管网改造;投资550万元,新建2 548平方米的幼教中心……

二、提升幸福指数 高标准管理打造宜居之城

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宜居城市是指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

人是城市的主体和核心,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根据2007年建设部公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生活环境质量是宜居城市最核心的指标,主要体现在空气、自然环境等方面,北方寒地同样能够打造宜居城市。过去,农场、学校有3个锅炉房,而且都建在场区居民住宅区内。为了减少污染,2006年,农场投资了600多万元在场区外建起了总面积5 000多平方米的供热中心,安装了两个10吨的锅炉,并对供热管网进行改造,往日冬季笼罩在场区上空的滚滚浓烟见不到了,大大减少了烟尘的污染。2010年,农场又投资2 000万元,进行新建锅炉房和热网改造工程, 农场还投资200多万元,为每户购楼居民安装了太阳能,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实施道路硬化方面,云山农场共修建水泥路160多公里,硬化面积达100%。

云山农场三年来着力建设与水相呼应、与山相协调的自然环境,努力增加公共绿地和小区绿地。按照环城屏障化、道路园林化、公共园区化、小区绿荫化的目标,做好城镇建设的绿化美化工作。在场区内,突出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特色,将山上天然的树木移栽到城区,目前已有白桦、柞树、水曲、核桃楸、五角槭、马兰花、黄花菜等绿化品种100余种,怡园小区、别墅小区、祥云小区绿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全场已累计投入绿化资金1 000多万元,使绿地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达40多平方米,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绿,达到了远看是森林,近看是园林,走进是家园的效果。

绿色城镇不但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云山的城镇管理,队伍专业,制度规范,大到公共设施的维护,小到一片树叶的捡拾,可谓无微不至。

让管理区、作业站居民搬迁到城镇居住,只是迈出了城镇化的第一步,如何管理好城镇、建设好城镇,使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对的新课题。云山农场制定了“规范化、专业化、公众化”三化管理方法。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出台了《云山农场小城镇管理暂行办法》、《文明公约》、《城镇口号》、《城镇理念》和《城镇管理“八不准”规定》,完善了城镇管理体系,依据管理办法,近几年共处理违章行为100多起。开展“做文明人建文明城”活动。成立了环卫队伍,对街道和公共场所按时清扫;建立了城管执法队伍;建立了巡防队,配备巡逻车,昼夜巡防,对主要路口和街道实行治安监控。大力宣传建设规划和管理法规,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和脏乱差现象。拆除临时建筑和违章建筑30处,更换不规范牌匾40多块,制作大型城镇宣传板5块。由于特殊的气候,云山农场的冬季雪大,每年都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清雪,而且清雪效果不好,影响了城镇的整体美观。从2009年开始,我们开始举办“冰雪节”,动员中小学生和场内职工进行雪雕比赛,不但节约了清雪的开支,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积雪影响城镇美观的问题。在垃圾处理上,提出了“楼区定点收垃圾”的方法,逐步取消居民区内的垃圾箱,聘用专人入户收垃圾,解决垃圾箱滋生蚊蝇、细菌的问题。通过管理方法的创新,努力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最佳人居环境。

经过几年的建设,云山农场小城镇建设独具特色,场区已经建成街道宽广、绿树成荫、草坪如毯、鲜花芬芳,环境优雅、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人气旺盛的绿色山水城镇。

三、拓展城镇功能 高效益经营缔造繁荣之城

城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一方面提高了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抓城镇还在于城镇聚拢人气的功能,城镇功能拓展到位了,二、三产业发展起来了,抓城镇就可以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2010年底,云山农场投入400多万元,高标准实施城区亮化设施建设工程。以主要街道亮化为框架,以建筑物亮化为重点,以广场亮化为点缀,以公园亮化为烘托,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灯饰亮化景观。在文化广场、水上公园、北山公园等休闲区安装了LED灯、射灯、七彩灯、单色灯、空中探照灯、四角星光等灯系。2011年,农场又投资550万元,积极实施亮化工程。坚持简洁现代、绿色环保、低耗节能的理念,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光源,全面提高科技含量,提升设置品位,努力打造五彩缤纷的不夜城。

亮化工程,不仅为云山百姓出行提供方便,更使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打造农场的名片,带动了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城镇,本身就是一种资源,通过抓城镇,云山农场还充分发挥了文化优势,将文化力转变成一种高附加值的生产力。农场把目光投在发展文化旅游上,以浓郁的军旅文化、知青文化、黑土文化为主线,整合场内资源,打造旅游名镇。

农场“一场一区”的规划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第三管理区处于农场的门户位置,交通条件便利,境内有小云山,山上盛产木耳、猴头、蘑菇、蕨菜等山珍产品,最重要的是,管理区距离云山水库不足2公里,是发展集观光、垂钓于一体的旅游业的天然场所。云山场部历来是名人聚集的地方,“名人效应”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基础。农场将把第三管理区附近的云山水库和场部“五一水库”打造成旅游景点,建设纪念馆,利用云山水库和“五一水库”两大旅游景点,并配合农场覆盖全场的农业科技展示园,发展集农业观光、垂钓、餐饮为一体的旅游业。近两年来,云山农场每年接纳来场旅游人员近2 000人次,旅游者中,不乏一些文化名人。

四、几点启示

一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城镇建设。每个城镇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定位和特色,要从城镇的实际出发建设城镇。脱离实际搞城镇建设,必然要走很多弯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作为城镇建设的决策者,必须要吃透国情、省情、垦情、场情,在城镇建设中还要善于借鉴学习一些城镇建设的理念与经验,取长补短。云山农场就是根据独特的地理位置,科学地把城镇建设定位在山水园林城镇上,正是这种尊重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的做法,才使农场的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特色不断突出,使云山小城在垦区的城市群中大放异彩。

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文4

一、当前现状

我县现有人口32万人,城镇人口15.11万人(其中,县城人口8.76万人),辖7镇8乡。近年来,县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达10.0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5%,城镇的聚焦、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

1、规划体系不断健全。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推进,我县高起点完善各项规划,先后聘请了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甲级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我县总体规划、近期规划、城市设计、新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黄岗山公园规划、苏区振兴土坯房规划等,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同时,按照新东新区控制性详规的标准和要求,科学设计造型、立面、色彩和天际线,通过不同的建筑样式和绿地景观,充分体现出显山露水、水天一色的山水园林城市特点。吉潭镇已完成圩镇总规修编和控规编制工作,南桥镇总规编制已初步完成并上报评审,罗珊、水源、菖蒲已启动总规修编工作。

2、城区建设初具规模。县城区面积达10.0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8.76万人,道路面积57.92万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面积6.61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386.05公顷,城镇化率达45%,城区建设初具规模。

3、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近年来,相继实施了高速公路连接线、城区排水管网工程、垃圾中转站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等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新区中学、体育中心、迎宾大道、滨河公园、城北出口路延伸改造等民生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新罗南路、青水山下沿河路、水角楼沿河路等一些节点路段全面打通。黄岗山公园、新区医院、长举大桥、文峰防洪工程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进展顺利。统筹布局教育、医疗、文化、卫生、办公、购物、休闲娱乐等场所和设施,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4、管理水平明显增强。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工作成效显著,精心打造了“一河两岸”、新东新区、新区路网等重点区域的园林景观亮化提升工程,城市夜景更加靓丽。县城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增强,完备了交通标识、标志、标牌,设置了电子监控装置。开展了违法建设和非法土地交易专项整治,县城规划区内乱搭乱建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城区市场管理、环境卫生整治取得良好的效果,城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但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有些指标(如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县城绿化覆盖率、自来水厂生产供水量及人均生活用水量等)均低于省标要求。

1、规划编制工作滞后。目前,我县各项规划虽在不断完善中,在专项规划中只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排水系统规划和城市天燃气规划,仍有大量专项规划没有编制,比较迫切的有管线专项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综合市政设施规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户外广告专项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等。在乡镇规划方面,除吉潭、南桥、罗珊、水源、菖蒲已完成或启动总规修编外,大部分乡镇均没有编制圩镇控规和没有对原有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由于规划滞后,加上管理缺失,城镇布局欠合理、建设较零乱,没有特色、缺乏品味。

2、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尽管我县城市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但由于我县财力有限,加上长期以来对城市建设的欠账较多,对城镇建设资金的投入还相对不足。小城镇建设方面更为突出,由于当前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圩镇产业过于单一,乡镇还属于“吃饭财政”,很难拿出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更多的依赖上级财政的投入和补助。目前,不少乡镇缺乏相应的路灯、环卫等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3、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比较突出的是自来水供水管道老化、滴漏严重,回收率只有60%左右,排污管网不全、环卫设施不达标、城市道路拥挤、公园绿地建设欠账大、公共停车场缺乏、农贸市场不足等问题。在文教卫生方面,随着县城人口的增加,突出表现在县城幼儿园紧缺,目前只有一所县城公办幼儿园;县卫生院人满为患,病床经常供不应求。一些乡镇的道路、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绿化水平低,居住环境差。

4、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主要存在城市管理人员不足、装备落后、经费不足、体制不顺等问题。大部分乡镇没有专门的城镇建设管理队伍和人员,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脏、乱、差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5、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工业基础薄弱,近几年,我县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业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工业园区规模小、档次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规模企业、新型支柱产业和知名产品品牌;服务业发展缓慢,我县第三产业还局限于传统的交通运输、商业和服务业,现代物流、科技教育、信息中介等服务业从业人员少,服务功能弱,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缓慢,由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城镇就业岗位不足,制约了城市化进程;农业产业单一,抗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隐患也日益凸显,果业对农民的增收效应呈现出减慢的趋势,也就打击了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影响了城市化进程。

与此同时,还存在制约我县城镇化发展的四大瓶颈:一是理念瓶颈。主要体现在缺乏新型城镇化理念,特别是有的乡镇没有树立科学经营城镇的理念,不能辩证处理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有效整合和利用本地资源,将之作为资产来经营。二是体制瓶颈。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管理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等,未形成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人才瓶颈。主要缺乏高素质的城建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注册规划师、建筑师、结构师、监理工程师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使得我县部分专业机构资质难以得到提升,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四是征地拆迁瓶颈。由于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失地农民保障及征地拆迁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导致征地拆迁难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破解,影响了城市建设的推进。

三、意见和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对增加投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重大历史机遇,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民生为根本,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完善城镇规划体系,进一步提升规划水平。

1、坚持发展定位。我县城市发展定位为赣粤闽三省边界以果品、稀土资源加工产业为主导的边贸山水城市,按照“合理布局,有利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北拓、南延、东进、中优”为总体思路,构筑县城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形成“一轴、两心、五区”的规划区用地布局。即:一轴是以河为中轴,形成贯穿城区南北的城市空间拓展轴,两心是新城区形成教育、行政、卫生中心和健身、休闲、购物中心,五区为老城区、新东新区、向阳坪居住区、长举居住区、黄坳工业小区。从具体实践来看,该定位比较符合实际,应按该定位进行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扎实推进。

2、优化城镇布局。按照“一城两镇,强化中心,点轴带动,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引导城镇分层次、有序发展,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规模有序、职能明确的现代化城镇体系。重点建设一个中心城区长宁镇(含文峰乡)和两个重点镇(南桥镇、澄江镇),完善中心城区职能,打造县域发展中心,向南北延伸,向东西拓展,集中培育城镇发展带,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

3、完善规划体系。一是加快总规修编工作,目前已完成总规修编的初步方案,尽快完成总规修编的正式文本,做好评审及报批工作,构筑县城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二是完善城市专项规划,启动管线专项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综合市政设施规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户外广告专项规划等,做到城市布局合理。三是启动各乡镇圩镇总规修编和控规编制工作,编制村庄布点规划,改变小城镇规划滞后,城镇布局欠合理、建设零乱,没有特色、缺乏品味的现状。同时,要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全面整治违规违章建筑确保规划的全局性和权威性。

4、提高文化内涵。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要树立以地方文化特色为依托实施城市建设规划的理念,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应把具有我县特色的红色文化和客家特色作为城市文化主题,使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城市建设规划中,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景观及客家文化园。提升新区基础设施的文化内涵和档次,增强基础设施的文化韵味。

(二)加大城市建设投入,进一步提升建设水平。

1、完善配套设施。完善城区道路、供水、环卫、排污、照明、停车、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加快县城规划区的绿化美化亮化步伐,提升土地升值的潜在价值,营造一个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生态优美、适宜居住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快推进新城区路网建设。启动城东206国道改道项目,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拉大城市框架。加快长举大桥及新东大道长举段项目、一河两岸西岸贯通工程,使新区与长举连为一体;加快花旗东路硬化,启动新中学至一中之间十字道路、滨河东路至黄岗山东入口人行景观桥,完善新区次干道,实现城区可扩容2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完善老城建设。重点完善老城区的给水、排水、道路、电力、电讯、公园、绿地及避震场所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三是完善其他配套设施。以每平方公里一座垃圾中转站的要求,规划建设新东、迎宾大道垃圾中转站。以每万人建设3座水冲式公厕的标准,增建公共厕所。建设管道天然气项目。同时,在进行基础设施时,要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环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成本。

2、突出建设风格。编制中心新区建筑风格专项规划,引入文化元素,兼顾整体设计和单体风格,确保风格各异、群体协调、风貌独特,并划分好建筑风格的控制区、协调区和发展区,塑造富有文化品位和艺术个性的城市景观,使新区建筑风格有层次的得以展现。从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广告等等体现我县的客家特色、红色文化和艺术品味,做到不凌乱无章、残缺不全、千人一面,使城市整体和谐,有文化个性和艺术感。启动中山路南段拓宽改建,将其打造成为客家风情街。建设特色小城镇,对新建沿街楼严格按新标准建设,对危旧房进行改造,提高小城镇档次,做到局部整齐划一,全局统筹协调。

3、建设精品工程。坚持“政府控制规划、规划引导项目、项目吸引资金”的思路,形成规划培育一批、前期储备一批、动工建设一批的项目实施计划,对工程项目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一是建议启动城市综合体项目,以丰富的现代美学创意、丰厚的客家传统文化底蕴和东江源头优美的自然风景为依托,充分体现“城市综合体”的核心内涵,以发展我县特色文化为重点,以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馆、旅游、休闲、购物、娱乐场所为建设内容,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开放灵动的空间新格局,并为打造客家风情文化园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二是建议启动汽车站及城东物流中心项目,依托高速路连接线,结合鹰梅汕铁路及火车站及站前广场建设,着力把县新汽车站及城东物流中心项目打造成为我县的精品项目之一,塑造好绿色生态、美丽花园式形象,提升土地升值的潜在价值。三是高标准建设206国道改道及高标准改造城东、城南、城西出口路,力争三年内完成绕城快速线路,改善出行条件,提升城市形象。

(三)加强建筑业管理,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

1、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坚持以基本建设管理和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为轴心,深化建设领域专项整治,提升建筑工程监管水平,保持建筑安全生产平稳态势。在建筑市场、建筑工程和建筑企业管理中,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报建制度、施工许可制度和验收备案制度,把好工程开工和交付使用两道关。

2、全面落实五方主体项目责任人质量终身责任

一是明确项目责任人质量终身责任。按住建部规定,建设单位项目责任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监理单位总监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承担相应的质量终身责任。二是推行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和竣工后永久性标牌制度,增强相关人员的质量终身责任意识。三是建立项目责任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将五方责任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纳入城建档案统一管理保存。

3、深入开展安全治理

一是经常性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提高防范工程安全事故的能力。针对我县建筑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严格执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制度,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突出开展对高坠、坍塌、垂直运输、深基坑等专项治理工作。二是加大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实行严管重罚,使施工安全生产始终处于高压态势。要求所有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质量标准化工程管理进行施工。三是积极组织推荐工程评优工作,严格执行对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建设手续方面存在问题的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管理人员进行停止投标资格和记不良行为的处罚。

(四)深入推进“三城同创”,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1、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开展“三城联创”活动为契机,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一是充实城管队伍,招聘正式城市管理人员,切实解决城管队伍人员少、年龄大的现状,做到定人定岗定区域管理,确保管理效果。二是扎实开展“三治”活动,重点规范专业市场,切实解决建材销售、汽车销售、汽车维修、废品收购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等问题;三是建立社区城市管理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城区内村(居)委会作用,落实村(居)委会的城市管理职能和责任,把村(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纳入到城市管理体系中来,划分管理责任区,严格所属管理责任。四是全面推行城区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广告管理、市政设施维护、道路停车收费的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五是加强城市秩序管理。严厉整治店外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加强户外广告审批管理;规范建筑工地管理,实施施工工地出入口硬化,狠抓运输建筑材料、余土与抛洒滴漏行为;抓好公园、广场等重点区域管理。

(五)加快培育优势产业,进一步提升城市活力

1、着力发展果业产业。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切实做好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着力扶持杨氏、源兴、泓源达、桔都等现有果品企业,在巩固发展果业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县的现有资源,发展茶叶、油茶、毛竹、花生生产等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2、着力发展工业产业。把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现代化相结合,立足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稀土精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化解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的资源、体制、管理障碍问题,将园区打造成县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加快经济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

3、着力发展城市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积极构建集约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实施好城南物流中心,启动汽车站及物流中心项目等现代物流产业建设,启动南桥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构筑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的现代商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以及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六)全面优化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1、创新投资融资渠道。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亟需化解资金瓶颈的制约,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摆脱过分依赖财政投入的习惯心理,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保障能力。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范围和领域,对于公共服务领域,明确政府的投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对属于市场运作的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明确民间资本投资主体的地位,对通过市场行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应适当补贴以保障投资者的合理收益。

2、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重点工程项目目标责任机制、督查通报机制、动态管理机制、推进激励机制,优化项目推进工作机构,对全县重点工程根据项目性质进行科学分类,分别成立各类项目推进工作组。制定科学合理的重点项目考评办法,通过奖优罚劣激发全县上下克难攻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的龙头作用促进全县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

3、创新示范镇管理机制。建立示范镇新型管理体制,改革并落实示范镇用地保障、财政扶持、产业扶持等机制,打造南桥物流园区,加快启动南桥示范镇“扩权强镇”改革试点,配齐配强示范镇领导班子,坚持能放则放,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行政许可事项由县级部门依法委托示范镇行使职权,非行政许可事项由县级部门直接交给示范镇行使,强化镇级管理职能,进一步优化管理机构,把南桥打造成为县城副中心镇。

(七)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以为人本,致力于实现城乡居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同等权利,为的是让城乡居民都能够平等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推进城镇化的整个过程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科学搞好整体规划的同时,从群众反映最迫切的地方入手,着力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回应干群期待。在实际操作中,努力做到“四个改变”:

1、改变“重面子、轻里子”的观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搞好“面子”,为居民提供一个舒心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更要注重“里子”,完善提升城市的各项功能,坚决避免将城市的“面子”打造的光鲜漂亮,却忽视了“里子”建设的通病。

2、改变“重地上、轻地下”的观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地面上的绿化、亮化、美化等看得见的“地上工程”,也要注重城市排水系统等看不见的“地下工程”,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一规划地下空间,高标准建设地下排水设施、燃气管道、强电弱电工程,做到“雨污分离”。

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道路照明;现状;节能减排

一、城市路灯照明的现状及问题

(一)重形象、轻科学规划

目前很多城市的夜景照明均存在过于追求城市形象和亮度,科学分析论证不足、统一规划或规划相对滞后的问题。出现了该亮的不亮,不该亮的反而很亮现象,整个城市的夜景分散零乱,没有主次和特点,这样的设计规划不仅浪费了能源,而且整体照明效果也不好。泰州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二) 重景观、轻功能照明

我曾对多个城市照明项目实例进行分析,其中夜景照明实例占整个城市照明工程实例的2/3;而功能性照明实例,如道路、桥梁、隧道等照明实例仅占整个城市照明工程实例的1/3 左右。明显反映出了城市照明工程规划重景观、轻功能照明,这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照明亮度超标

在我国的部分城市因过于追求城市形象,盲目追求灯光照明的亮度,设计时采用大功率灯泡,出现了部分城市的交通主要干道路面照明的平均照度,均大大高出我国或国际标准规定的照度值(国家规定主干道的平均照度为30lx),路面平均照度的平均值达到51lx,个别路面平均照度竟然达到105lx。这种盲目追求路面亮度的现象,不仅造成了电能的过度浪费,而且还产生了照明眩光、光污染等问题,其照明的负面效应较为突出。在泰州地区,虽然不很突出,但也有个别的情况。

(四)管理问题

由于我市路灯照明系统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道路、广场、小区、小游园属路灯管理处管理。夜间楼宇亮化属城管局。河道亮化属水利局。部分桥梁亮化属交通局。环城河景区亮化属环城河管委会。存在多头建设,分散管理的现象,特别是照明工程建成竣工后,照明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未能完全跟上,以致有些工程出现大路不亮小路亮,广场上面没有光。野外路灯到天亮,植物照得病怏怏。路灯坏了几家望,要修路灯找市长(政府热线)的现象。

二、道路照明节能设置与“绿色照明”

如前所言,“绿色照明”的实施宗旨是发展高效照明工具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以低能耗获取较佳的照明效果,为城镇居民营造出经济、舒适和环保的照明环境。政府主管部门及经销商,有时将绿色节能单纯视为增加节电率,并将其作为招投标中的硬性要求进行了规划,没能很好地考虑到照度情景需求,以致于工程完工后,出现了种种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就此,笔者认为,除进一步加强灯具技能措施外,道路照明同样应考虑到满足居民需求,从照明设置的节能方面进行商讨。

(一)照度标准

照度标准通常指水平照度,指各类场所人工电气照明照度水平值,《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GJJ45-91)就是其中较重要的一项设计规范。照度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照明好坏对看清物体的影响,舒适度,视角功能、节能等因素。在地区照度水平的选定中就应严格执行相应道路照明标准。新标准施行后,城市道路照明设计除选用其中部分标准外,应注意到新旧标准间的差别:新标准强调的是工作面上的平均照度与照度范围。作为节能设计的重要技术参数,应严格贯彻执行。

(二)主车道照明节能设置

杆柱式、高杆式和高栏式等市政道路照明设置的优势不一,在城市路灯节能尤其应注意到这一点,以求以最经济的能耗获取最佳照明效果。其中目前主车道照明普遍采用的杆柱式设置就应注意到以下几点:气体放电灯杆高于10~15m范围内最经济,同时安装高度设计应参考光源光通安装灯具的最低高度值,如安装高度10m以上,灯具的光源光通量(1m)就应在25000以下;在保证合理照度和抑制眩光要求的基础上,悬臂长度应低于杆柱高度的1/4;将灯具安装倾角(或称悬臂倾斜角度)控制在5°以下,则能同时兼顾行车道与人行道照明利用率,在节能同时,满足正常的居民出行需要。

三、城市路灯照明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

(一)照明设备的节能

1. 光源的节能

道路照明系统应积极推广节能型的高压钠灯、LED灯,太阳能路灯等。高压钠灯的特点是寿命长、光效高、透雾性强。在一样电功率下,高压钠灯光能量比金卤灯高40%左右,可广泛用于道路照明、小区照明、广场照明等领域。LED 是近年来国内外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光源,在同样亮度下,LED 灯的耗电量仅为普通白炽灯的1/10,而其寿命却可延长100 倍,特别符合绿色照明的理念和要求。太阳能路灯,就是利用太阳板.蓄电池等装备,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因此在阳光充足的地区,积极推广技术日渐成熟的LED路灯和太阳能路灯具有重要的节能意义。

2. 选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电子镇流器的工作原理是将50Hz 工频电源先整流为直流电,再经高频振荡电路变为高频交流电亮灯。电子镇流器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方法,其功率因数可达0.99,降低了输入电流,降低了供电线路的负荷与损耗。电子镇流器与电感镇流器相比,节电30%以上,对电网输电损耗减少70%以上。由于电子镇流器需要并联电容产生高压谐振点亮灯的特点,如果谐波控制不当,会增强电极溅射、电磁波污染严重等缺点,但因其高的节能性、大量节约有色金属的优点,仍是路灯系统的首选。

(二)路灯供配电系统节能

1. 变压器节能

保持变压器的高效率工作,是减少变压器损耗的基本手段。路灯供电系统应根据负荷大小, 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和高效率的变压器,对已运行的变压器要做到定期检测、保养,使其运行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效率。

2. 三相平衡

合理布置变电站的位置,保持负荷的三相平衡,减少线路损耗,也能起到节能效果。

3. 采用智能光源降压-稳压-调光技术

在繁忙时段,控制路灯保持较高的照度,接近午夜时分,开始自动调光、控制路灯保持较低的照度,采用光源降压-稳压-调光技术在调光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电耗,节约有功电耗达30%以上,采用此项技术还可延长路灯的使用寿命。

4. 无功补偿

由于道路照明灯具绝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荷,运行功率因数往往不到0.5,所以线路中存在较大的无功电耗。如果将现有的供电系统电容集中补偿形式改造成单个灯具内进行功率因数补偿,则可将功率因数补偿到0.9 以上,则可降低线损70%以上。

5. 规范电工操作工艺

在路灯规划和安装的过程中,通过进行合理的布局,尽量减少导线的接头和余量、改善导线压接工艺质量、做好连接导线处的绝缘恢复等工作,来积极降低导线接触电阻的影响,达到电能传输线路损耗降低的目的。

(三)路灯管理节能

1. 合理确定照明标准

根据道路类别、所在环境及在城市路网中的重要性等,确定所设计道路的合适照度值,不应盲目追求高照度。我市作为一个中等偏小城市,道路的平均照度取值接近设计标准的低档值,在同一城市内,也还要根据道路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照度值,实现电能的有效利用。

2. 半夜灯控制

现在我市的主干道路幅设计较宽, 较多的考虑使用了双臂灯或单臂灯,而下半夜,车辆稀少,对照明质量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此外,现在很多三块板式的道路结构,在照明设计时通常考虑了快、慢车道及人行道的照明。而在后半夜,慢车道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很少,对照明的要求不高。对于这些情况,采用全、半夜灯的运行模式,合理的关掉部分路灯照明,可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

3. 合理的养护与管理制度

由于光源和照明灯具的污染,使光通量降低,这也是造成能源浪费的原因。制定合理的养护管理制度,及时修复故障灯,定期更换寿命到期、光通量降低的光源,及时维护供电线路也是重要的。通过对照明灯具的经常清洗,去除灯具表面的灰尘和污垢,只需花费少量的资金,就能使路面的平均照度大为上升,也可取得不错的照明效果。

4. 使用先进控制装置,实现智能控制节能积极加装“三遥”控制路灯系统

我市路灯管理处在2000年开始安装路灯“三遥”控制系统,到目前已经安装运行“三遥”集点190个。确保照明功效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及天气、节令变化控制路灯的随时开启和关闭,可以根据昼夜时长差异,灵活控制路灯的开启。利用“三遥”控制系统,将路灯在后半夜利用率较低的时候将二头灯或多头灯自动熄灭变成单头灯,也可以把双排灯自动熄灭变成单排灯,使路灯由原来的“全夜灯”变成“半夜灯”,但是由于没有全覆盖,还有很多道路路灯没有分开控制,下一步要加大“三遥”集点安装力度,早日实现全智能控制,从而避免了电能的严重浪费。

城镇低保亮点工作总结范文6

正当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开展今年各项工作的关键时刻,县城乡建设局组织召开20*年城建工作总结表彰暨2009年工作安排会议,十分及时,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下面,我就全县的城市建设工作讲些意见。

20*年,全县经济社会在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造成不利影响的形势下,继续保持了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全县城乡建设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通过进一步加大力度,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一是城镇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当年完成城建工作量6亿多元,实施各类城市基础建设项目140多项,是近几年建设投入量最大的一年。在全市城建目标任务综合考核中,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二是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对城市主街道进行了重新铺油改造,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同步实施城市道路建设项目20多项,城区基本形成了“六纵十横”的道路框架体系。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全面开展,房地产开发、管网配套建设等工作有序推进,均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同时,完成了行政中心的整体搬迁,有效带动城市中心北移,县城基本形成了以商贸流通、生活居住为主的旧城区和以行政服务、产业集聚为主的新城区,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三是各项管理更趋规范。通过加大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工作力度,供热管理得到有效规范,供热质量明显提升。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有力促进了各项规划的落实;强化建筑业管理,严格落实工程招投标及工程监理制度,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与广大群众的要求和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存在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城市规划体系还不完善。由于多种原因,全县城市规划整体上比较滞后,未能对城市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撑作用。城区总体规划和区域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还没有有机结合起来,规划体系不完善,整体上还存在边建设、边规划,先建设、后规划的现象;规划风格不突出,没有很好的体现出临洮的历史文化特色和水资源、花卉特色;规划落实不够到位,变更规划、随意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城市建设亮点不够突出。近年来虽然在加大城市建设投资力度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建设亮点依然不多,标志性工程、城市精品工程相对较少。特别是城区“四门”的建设一直没有实现突破,脏乱差的面貌没有得到有效改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县城对外的整体形象;洮河风情线从规划建设至今,还没有建成特色鲜明的景点工程。三是城市建设筹融资十分困难。虽然成立了众鑫城市建设投资经营公司,但至今没有真正运营和发挥效益。城市资产运营机制还不够健全,资产经营以土地为主的格局未能实现突破,城市无形资产经营力度不大,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加快建设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城市建设筹融资渠道的狭窄,与城市基础建设投入力度需要加大的实际形成了明显矛盾。近几年,由于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全县已形成城市基础建设欠账5000多万元,以后要消化这些欠账,任务十分繁重。四是房地产市场压力大。从去年县上组织人员调研的情况看,2005年以来,全县累计建成房屋约1.4万套、143万平方米,目前尚有5000套、52万平方米房屋没有销售出去,这可能还是保守的数字。受金融危机和国内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我县房地产市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低迷,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房地产项目投资进展不够理想,市场消费信心不足,有价无市的现象比较突出,资金得不到及时回笼。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确保完成“*”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城建工作,对于树立临洮形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兰州南部最佳宜居城市和陇上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定位,按照完善规划、强化基础、健全功能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将临洮建成城市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备、城市秩序优良、人文气息浓厚的现代城市。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三个原则”、做到“三个注重”、抓好“六项工作”。

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高起点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立足实际、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规划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无论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建设性详规方面,还是在道路、住宅小区等单项规划设计方面,都要坚持高起点,对于一些大型的重要规划,要聘请国内知名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规划,力争规划能够体现临洮特色、满足发展需求、顺应发展前景。二是要坚持高标准建设。城市项目建设中,要严格实行高标准。每一个建设项目必须同步配套完成绿化和美化,每修一条道路必须同步完成地下管网铺设;要树立精品工程意识,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城市主干道等重点项目要实行招投标,由信誉度好、资质高、实力强的施工单位建设,确保建设质量。三是要坚持高强度管理。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施工单位准入关,加强项目规划跟踪管理,确保各项规划落到实处。要加大私人建房审批管理力度,对于私人住宅重建的,要从严审批,合理控制建筑体量,做到设计统一、风格统一,后续管理到位。

做到“三个注重”:一是要注重凸显临洮历史文化特色。在城市道路、公园、小区等项目建设中,要与临洮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充分体现浓郁的文化特色。二是要注重做好水文章。充分依托洮河和城区电厂渠、红星渠等五条水系资源,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突出“水”的特色,提高城市品位。三是要注重经济实用的建设原则。要以方便城市居民工作和生活为目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体现经济、实用、便民的原则。

抓好“六项工作”:

(一)要抓好规划编制工作。要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大专项规划“三个全覆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镇规划体系。今年重点要启动修编《城区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关乎城市长远的定位和发展,要按照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规律科学确定城市发展规模,聘请国内知名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力争使规划五十年不落后、不淘汰。要高标准编制洮河风情线详细规划,重点依托国家亚高原训练基地、洮河翻板闸建设及体现临洮历史文化内涵三个方面编制规划,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力争将县城洮河流域规划成全县的体育健身、休闲旅游、文化体验、风情景观区域。在重点抓好以上两个规划的同时,要认真完成漫洼乡总体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洮阳镇五爱村、新添镇咀头村、峡口镇党家墩等5个新农村建设规划,窑店镇窑店村、中铺镇下铺村等4个村庄的农宅建设方案。

(二)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经过县委、县政府的多次讨论研究,今年城市建设的三个重点是文峰东路和文峰西路改造,县城北门、东门、南门改建,洮河风情线建设。第一,在文峰东、西路改造建设方面,要将此工程作为提升新城区品位的“形象工程”来实施,在规划设计中注重体现马家窑等文化特色,在完成铺油改造的基础上,同步配套完成景观节点的建设。第二,在城区“三门”改建方面,要尽快完成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北门要结合文峰北路的改线延伸和212国道的拓宽,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东门要将汽车东站、小东门广场及周边区域纳入统一规划,重点完成小东门广场西南角和汽车东站段道路的拓宽建设;南门重点要实施好212国道的拓宽改造工程。第三,在洮河风情线建设方面,要在尽快完成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好洮河翻板闸工程。同时,要加快其他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建设进度,灰盐市、三乐巷、通明巷等道路工程要全部完成硬化。

(三)要抓好绿化和亮化建设。大力实施“添绿、增亮、造美”工程,推进“绿色临洮”建设。绿化建设上,要按照“全年见绿”的要求,突出绿化树种的选择,在新建、改建道路上移植品种优良的成树进行绿化,注重树木、花草的合理搭配,提升绿化效果,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我县花卉、花木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突出花卉的装饰和点缀,形成鲜明的绿化特色。同时,园林部门要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引进花卉公司等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城市绿化工程,提高绿化经营管理水平。重点完成金泽大道、内环路东段、灰盐市、新街东段等道路和人民公园的绿化建设任务,新增绿化2.5万平方米以上。亮化建设上,要按照美观大方、节能适用的要求选择亮化灯型,对主干道和公园广场的夜景照明要按照一街一景、一街一特色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改造更新主街道灯箱广告,启动实施城区大体量建筑物霓虹灯装饰工程,提升城市夜景形象。

(四)要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针对全县房地产市场低迷、运行压力加大的形势,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一是要加快续建项目建设进度。重点抓好32项、57.7万平方米的续建项目和11项、16万平方米的已批复配套建设项目,确保洮水明珠小区一期工程、荣泰秀水苑、三兆嘉园、安兴家园、电投生活基地等住宅项目完成全部规划建设任务。同时,加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跟踪管理,确保项目按规划建设;督促小区建设完善绿化、亮化、管网等配套设施,优化居住环境,提高住宅品位。二是要从严从紧控制新建项目。从现在开始,县上将暂停房地产项目供地,今后一律不审批50亩以下的小型房地产开发项目;今后要重点实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等民生项目建设。三是要加强宣传引导。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一系列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开发企业统一思想,合理定价;实事求是地宣传分析县内房地产市场情况,正确引导消费者积极消费。同时,要整合宣传资源,将县内开发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临洮统一的房地产特色,从交通区位、人文环境、房屋价格等方面向周边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开展“房屋展销交易会”等大型宣传活动,激活全县房地产市场。

(五)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桥梁纽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小城镇建设中,要按照产业支撑、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推进中心小城镇建设。城建部门要与项目实施乡镇密切联系,切实加强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保证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年内重点要指导完成玉井、衙下集、漫洼、站滩、康家集等5个小城镇镇区主街道油化工程,龙门、连儿湾、新添主街道拆迁拓宽改造工程,玉井、南屏、窑店、上营完成镇区主街道的绿化建设。

(六)要全力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在这方面,今年必须把启动运营城市建设投资经营公司作为重中之重,要通过土地等国有资产经营、项目资金争取、民营企业入股等形式,积极筹集启动运营资金,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银行贷款筹集资金,逐步将城司运营成为市政基础项目的主要投资者、建设者和管理者,从而有效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要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良好机遇,认真研究国家投资导向和政策,加快论证一批城建基础方面的项目,全力向上争取资金。对已上报的城市集中供热、廉租房建设、自来水水源地保护等项目要及时沟通衔接,争取项目批复实施。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县内社会民间资本实力雄厚的优势,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引导县内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参与城镇公共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