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核心素养范例6篇

数学课堂的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的核心素养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建模思维

一、数学学科素养的基本内涵

素养指的是人在长期训练中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多表现为一个人平时的品行和气质。PISA认为,将素养这一概念代入数学学科,即是指学习者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拥有从事数学活动的一种基本能力。具体而言,数学素养就是指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用数学视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惯和品质。

二、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数学眼光审视生活

数学是基于现实生活需要而诞生的一门学科,生活当中产生了比较、分配、归纳等数学问题,自然就需要研究数学的加、减、乘、除等运算。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接触100以内的加法、表内乘法、表内除法等知识,在讲解这些运算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从情境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小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寒假期间,二年级学生集体去香山欣赏红叶,每班各有3位带队教师,已知一班去了31人,二班去了39人,请问租借车辆时,一班需要租借多少座位的车?二年级一共需要租借多少座位的车?依据所提出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可用以下问题贯穿:

(1)在以上问题情境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依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计算问题?

(3)如何对这些问题列式计算?

(4)这些算式中,哪些比较好算,能否对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以上问题情境涉及进位加和不进位加内容,通过对算式的分析,学生学会从生活情境当中概括数学问题,同时养成分类、归纳的良好习惯,这对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建构数学模型,洞察数学本质规律

数学模型的构建是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学生应当学会从整体角度构建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体系,从模型角度洞察数学本质规律。例如,在四则运算教学过程中,加法与乘法可以构建合的模型,减法与除法可以构建分的模型。基于小学生学习水平和认识经验有限这一现实,在单个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当提供指导,引导学生将相关联的各个数学模块衔接成一个模型。

以加法与乘法合的模型建构为例,小学二年级第四课“表内乘法”是在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学习之后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对“表内乘法”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知识建构合的模型。上课伊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教材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小问:一共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小飞机内一共有多少人?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可知,“一共”代表整体,因此,需要将所有飞机上的人合在一起进行计算。求出“3+3+3+3+3=15”的算式之后,教师继续引导:除了使用加法求取全部人数之外,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使用乘法进行表示。

3.提高推理能力,参与运算法则建构

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方式叫做推理,这也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合理的推理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整理数学知识,“数的运算”是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在运算法则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运算法则的建构过程,在推算过程中提高推理能力。

以“100以内的加法”进位加的教学为例,探究问题情境中“39+3”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39名学生加上3位老师,大概会有多少人?这样不太复杂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生活中必然有所接触,结合生活经验可知,大概有40多人。进一步进行分析,列式计算为42人,教师提示学生观察算式:39到42,个位发生什么变化,十位发生哪些变化?想一想,个位的“2”可能是怎么得来的,问题情境当中哪两个数字相加会出现“2”?在这些问题的解释当中,学生探究进位加的竖式计算,从而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运算法则。

米山国藏曾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记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这些随时随地在发生作用,使人受益终身。”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一项艰巨任务。学生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从静态和动态上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素养形成做出科学分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学课堂的核心素养范文2

关键词:核心素养;个性化;数学课堂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那么,小学数学课程应对学生培养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呢?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如下阐述:“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从以上的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课程应该培养的十个核心素养。弄清楚小学数学应对学生培养的十个核心素养后,每一位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思考的是每单元中我们要关注的核心素养目标是什么,然后是每节课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是什么,接着在教学设计中要琢磨在哪个教学环节中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要培养到什么程度。通过教学,打破了学生头脑中固有的计算结果一定要是一个具体的数的观念。通过教学,不仅让学生进行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而且进行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解释,在具体的解释应用中,深化了对字母表示数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发展了符号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习真正发生,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开始时要有研究问题,进行探究时要异质编组,分享―对话时要面向全体,反馈巩固时要关注差异。

一、设置问题,开启学习

教师在三年级讲授《面积的意义》,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习真正发生。

任务单:把一个长方形盒子的一个面画在纸板上,得到一个长方形,你能用彩笔表示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生1:描出的是长方形的面。

生2:描出的是长方形的周长。

探究焦点:描的边和面哪个是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启了学习。

二、异质编组,进行探究

通过学习金字塔理论,我知道探究时异质编组的重要。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教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三、分享―对话,面向全体

我在讲授四年级“路程,时间,速度”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学习单:卡车2小时行120千米,大客车3小时行210千米,哪辆车跑得快?

方法1:时间相同比路程。

方法2:路程相同比时间。

思考:1.这几种方法有什么联系?结合此例,你能说出什么是路程?什么是时间?什么是速度?

学生独立思考,方法如下:

A.时间相同比路程。(1)比1小时路程;(2)比2小时路程;(3)比3小时路程。

B.路程相同比时间。

学生根据“谁跑得快”这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组长组织成员分享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方法精彩纷呈。每人选一种方法分享,其余学生评价,反思,记录,最后组长总结。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话语权,学生在合作中分享,又在合作分享中解决问题。根据学习金字塔,这样的学习是主动学习,学生记住的分别是讨论占50%,向其他人讲授占90%。

数学课堂的核心素养范文3

一、对核心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然后才能实现多学科核心素养的融会整合,形成个体的综合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数学核心素养内涵,不能单一地从数学层面进行分析,而是要进行跨学科、多角度审视。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基本特点的最终体现,同时也能基于核心素养人需要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来合理地进行分析和指导。数学学科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学校课程中的重要学科,数学核心素养是未来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科素养,也理应成为综合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成分。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培优实践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素养,为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新知识教学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探究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合理的情境来设疑,从而将学生带入到探究活动当中,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不同的数学知识概念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模式,并且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科学合理。这里的“科学合理”是指:第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通过分析数学知识的本质内容来创设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的合理情境;第二,设置的问题要有适当的思维量,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探究方向与交流的需求,但是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真正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收获,以便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2]

2.定期举行尖子生培优强化训练,数学的学习提高离不开必要的训练,通过考试,试卷等批改要细致,把存在的所有问题都要指出来,并积极纠正。尤其要注意解题步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从细节入手,规范解答过程。

3.成立班级数学学科带头小组,挑选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让他们课下帮老师辅导学生,给学生教学生,讲一遍胜过练十遍,不仅锻炼了能力还培养了责任感和荣誉感。

4.营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空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还是阻碍学生思维扩展?关键在于是否有空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抽象出?笛У奈侍饣蚪?要研究的问题抽象出共同特征。

5.成立数学社团,依托社团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课外辅导,能力拓展提高等。一般的数学尖子生对于高中数学都会有比较高的学习探究兴趣,而不像有些学生那样对数学有恐惧心理。那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着重指导数学尖子生进行课外课后数学自主探究,例如,就某个数学问题让他们自己在课后自主查找资料,针对同一题型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培养尖子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培优教学成效

通过上述实践,数学培优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实现了三个“转变”。

1.从重知识学习到重思维素养培养的转变。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思维方法,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数学思维与哲学思想的融合是学好数学的高层次要求。在培训数学尖子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良好契机,有目的地结合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背景,提供数学思想素材,反复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思维活动中,不断在“问题解决”中得到深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尖子生的数学素养。[3]

2.从题海战术到能力培养的转变。学习数学必须加强练习巩固但练习时间要适时,内容要精选,培养数学尖子生,要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注重培养思考钻研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根据数学尖子生的学习水平,提供一些必要的课外学习资料,帮他们制定一定的学习计划。 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特别是引导他们学会比较、 归纳、 总结,做好知识积累与解题方法积累,在解题中能够理解每一道题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所用考点,学会联想、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培养独创精神,鼓励求异思维。[4]

数学课堂的核心素养范文4

关键词:高等教育;师范类院校;数学专业;核心素养;策略

高等教育师范类院校是我国培育优秀教师人才的主要办学机构,随着教育资源的紧缺,师范类人才越来越紧缺,特别是对数学教师的需求,在很多学校出现了“一师难求”的现象。高等教育师范院校应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大力提升师范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师范学生的身心素养和教学水平全面发展,从而不断提升数学专业师范学生的教学综合水准。

1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国外许多研究者研究了数学素养的核心问题,我国一些研究者也对数学素养的核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数学专业的本质是素质培养的过程,应该从包容、专一、真善美这三个维度来培养数学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感悟数学的精确性和严谨性,感受数学知识的智慧和魅力,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培育师范生对数学专业的兴趣。数学专业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在数学研究活动、数学三维模型、算式分析、抽象推理、代数计算和空间几何等方面。同时,数学专业的研究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和开拓进取的研究精神。数学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抽象性思维、适用性思维和推导性思维[1]。数学专业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在专业专研中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在观察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探究相关定理公式之间的关系;其次,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了解相关的基本数学概念,探究问题的前提条件;最后,在逐步认识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擅长的教学能力应用于实际工作。一般情况下,具备一定数学核心素养的师范生可以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学习和科研遇到的问题,并能够对其关于学科的认识和改造产生影响。

2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育与传统数学教育的差异

2.1核心素养培养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传统高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数学科目具有较强的整体性、逻辑性、系统性,师范学生学起来困难,使得师范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再加上导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使用灌输式教学,师范学生感到枯燥无趣,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并且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限制了师范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的发展,导致难以实现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在培养师范学生人才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尊重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提升教学实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师要为师范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全面提升师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2.2核心素养需满足师范学生发展需求

高校应将促进师范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传统高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师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专业教学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有效培养师范学生人才核心素养[2]。导师对核心素养培育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核心素养培育的意识,不能自主组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当导师数学专业核心素养能够满足师范学生发展需求时,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师范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高校教师在培育数学师范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要全面分析其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学课堂中充分引导师范学生思考各种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搜集资料以及讨论验证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促进师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高等教育师范类院校对数学专业师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3.1加强数学专业师范学生对数学本体性知识的掌握

据相关调查,部分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数学专业本体性知识。例如,针对数学分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数学专业学生直到毕业都不了解数学分析的研究对象,不能真正理解数学分析中研究的函数与微积分的区别[3]。数学本体性知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数学专业学科知识的核心是关于知识本源的认知。数学专业教师不仅要充分掌握数学本体性知识,还要具备拓展应用的能力,为培养其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提高对数学抽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面的重视,帮助师范学生体验数学,进而有效体现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加强师范学生对数学本体性知识的掌握十分必要。3.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数学学习方法,可以加深师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调动师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数学专业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要合理使用现代技术,以发挥其优越性。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生动直观性,可以有效激发师范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师范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通过文字、视频、图形、音频以及投影的结合应用,直观形象地展现数学知识,培养师范学生数学推理和空间想象等代数和几何专业的核心能力。其次,在网络环境下,师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主动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师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最后,变抽象为具象,有利于帮助师范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直观地展现出来,发展师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高校可以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学培训课,如开设数学课件制作教学课,加强计算机公开课教学等。

3.3强化数学第二课堂教学

高校应积极开展数学第二课堂活动,提高数学师范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高校要培养师范学生的应用意识,拓展其创新精神、增强其实践能力都是落实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教师要不断创新教法课形式,主要引导师范学生探讨数学问题,提高师范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师范学生提出问题,高校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再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开设第二课程选修课,设置数学与生活、数学建模以及数学大课堂等创新性教学选修课。建立数学课外小组,数学教师进行指导,开展数学建模比赛和数学报告会等。同时,教师应鼓励数学师范学生创办数学内部学刊,参与数学研究活动,并组织师范学生尝试撰写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其科研能力。此外,还应鼓励教师申报创新类实践或市区级课题,参与数学课题的研究,为师范学生未来成为专家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3.4加强数学文化的融入

数学文化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数学专业的师范学生对数学史了解很少,所以要加强对数学专业师范学生数学史的培养。同时,要将数学知识与数学历史脉络进行结合,从而得到更有教学意义的数学史知识。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师范学生收获数学史知识,还能使其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数学文化离不开数学史,不管是在数学专业课堂上,还是在教法课堂中,在讲授数学概念、数学定理以及其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都要融入数学史的教学,如圆周率的形成、数系扩充的历史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师范学生建构数学文化,加深对数学知识结构的理解,进而提高数学人才核心素养。此外,要让师范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文化,如“小概率事件”“人生轨迹”“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等都是数学融入生活的体现。

3.5加强对数学师范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

教学技能训练是数学专业师范生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导师讲解教学理论知识时要适当增加教学案例,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帮助教师范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其实践性。教师加强对师范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传授他们一些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同时,积极落实三笔一话训练,并开设课程监督训练,要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并组织相应的比赛活动。要加强对学生试讲技能的训练,从师范学生入学就进行试讲培养,并制订相应计划进行落实。首先,导师可以带领师范学生试讲,以教学小组的形式培养师范学生的教学技能,并进行综合训练,在师范学生试讲时要指导其声音洪亮,语速抑扬顿挫、谈吐风雅,并且感情丰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其次,可以让师范学生以寝室为小组进行试讲,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课程内容、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等进行试讲。最后,学校和班级可以定期举办试讲比赛,举办师范学生说课大赛、省市师范学生教学实践岗教学能力大赛、师范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团队、过程培训以及阶段总结的师范学生技能训练机制。另外,院校应加大实习指导力度,每学期安排师范学生开展一定学时的见习活动,让师范学生切身感受教学改革,教学理念的转变等。此外,教师要及时跟踪师范学生实习情况,检查、指导和监督实习进度。师范学生应在实习过程中多收集教学案例,尤其是作业出错的问题,仔细探究原因,并与同学集体进行研讨,养成良好的研讨习惯。

4结束语

高等教育师范类院校数学专业师范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任重道远,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数学核心素养,具备数学的思维和品质,并加强对其教学技能的训练,使其具有一定教学能力,进而达到培养数学专业师范学生人才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秀,陆美.地方师范院校数学本科专业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的课堂教学设计[J].黑龙江科学,2019(1):10-13.

[2]金松玉.谈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中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J].学园,2018(27):100-101.

[3]刘文娟.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教师发展核心素养[J].产业创新研究,2020(18):162-163.

数学课堂的核心素养范文5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创新思想;激励;欣赏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核心素养的功能是获得可以使学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在课堂上必须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做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例如:我在讲“用数对确定位置”r,引导学生可以从第几列、第几行来表示位置时,然后问学生还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就像你是四年三班的学生可以简答写成四・三一样。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探究出许多方法,最后水到渠成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到不要轻易的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的替学生思考,否则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体现了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学习,蕴含了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

二、赋予学生合作的能力

在课堂上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生学习、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尽量多的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及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多的体验到共同分享的快乐。由于小学生性别、性格及能力的差异,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前一定要做好调查,对学生的各种水平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合作的是挑战性内容,合作前教师要给学生讲清规则,如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两分钟,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再由负责人安排每名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人要学会倾听,最后讨论达成共识。长此以往,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不断提升,这也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点。

三、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是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素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疑敢问的良好习惯,不要盲目迷信课本、教师权威。学生要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内化自己所学知识。质疑是创造之源,释疑是创造之母。事实证明,善于质疑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在教学中,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尊重、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要敢于提出问题,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苏霍姆利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我们还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巧探究,以激励学生创新意识。如在讲圆的面积时,可以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都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大提升,这种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四、示范学生互相欣赏和激励

数学课堂的核心素养范文6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不断改善学生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培养,只有提升了学生们的数学综合素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1]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没有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的理解,导致数学学习不仅变得枯燥无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数学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只能运用到考试当中,而不能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现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老师通常在课堂上更注重于给学生们进行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课堂氛围的营造,这就严重导致数学课堂趣味性不强,学生没办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汲取,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标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加快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一定要不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课堂上可以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可以得到有效地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进而高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让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可以得到有效构建。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愉悦数学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生思维发展活跃,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可以积极自主地进行课堂知识的汲取,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完课堂知识以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课堂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缓解数学课堂的压力。如老师可以把每一竖排都分成一个小组,然后老师给每个小组第一个学生出一道乘法计算题,等该学生算出得数以后再由该学生给小组第二位学生出一道乘法计算题,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位学生回答出上一位学生所出的乘法计算题,最后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准。我们通过这样的互动小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有效检验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利用情景创设进行课堂导入,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的高效开展离不开良好的课堂导入,在课堂开始时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从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开展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一课时,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以下教学情境:小白兔过生日了,兔妈妈买了一个大蛋糕,小白兔可高兴了,但是兔妈妈告诉小白兔说,你只可以吃二分之一,但是小白兔觉得二分之一太少了,他想吃四分之一,兔妈妈听了笑着摸了摸小白兔的头,“傻孩子,那就让你吃四份之一吧。”小白兔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四分之一的蛋糕时却并不开心,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吗?老师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讨论,然后老师再拿出一张蛋糕的图片,通过折叠的方式进行演示蛋糕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分别是多少,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有趣的问题情境导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断探索实践、进行知识的验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以此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加快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巧妙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加强学生深度理解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数学探究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2]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展示相应的教学问题:小白兔、小花狗、小熊他们三个一起去郊游,一共带了10个面包和7瓶水,他们应该怎么来分配这些食物呢?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探究,让学生先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然后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加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有效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位置,不断提升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效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加快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地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

(四)利用微课引导课前预习习惯,促进数学高效课堂生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够有效地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提前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可以有效减轻老师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压力,让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变得更加高效,全面提升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老师就可以提前给学生录制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的观看,提前进行课堂知识的预习,加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公式推导及应用的掌握和理解。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课堂预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紧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课堂知识的汲取,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让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得到全面提升,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