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思想的渗透

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思想的渗透

摘要:如果我们想形象地比喻小学数学课堂,那么数学就好比是一个人,数学问题是其大脑,教学方式是数学的躯干,数学思想就是它的灵魂。我们要把数学思想传递给学生,才能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抽象的数学问题得以解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数学课程标准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将具有重要作用的数学思想传递给学生。然而,数学思想比较抽象,教师要将其传递给学生,就需要精心准备,本文将重点分析如何向小学生渗透数学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渗透方法

数学思想抽象复杂,即使是教师一时也很难将其讲解全面到位。如果数学知识是一颗颗星星,那么数学思想就是浩瀚的夜空。数学知识如果是金黄的颗颗麦穗,那么数学思想就是他们的种子。总之,要想解决各种数学难题,就需要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指导解决数学题目。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地指出“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是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应用技能。”

1在小学教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师一般按照数学教学大纲,以及课本内容进行授课。学生只能学到抽象的知识点,了解如何解题,但不知道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推导数学题的原理是什么。这些是数学思想的源泉,我们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数学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果只让学生拥有解题能力,得出精准的得数,那无疑是在培养机器人。我们要做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思想。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有概念,让学生提升认识数学这门课程的高度,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源。当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提升解题思维,更加高效率完成题目。此外,要有层次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更要让他们将这种思想融入生活。当小学生们步入社会后,能够更好适应大数据发展的规律,让他们成为社会精英,甚至运用数学思想与人沟通、交流。第三,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适应改革潮流,让学生灵活看待数学问题,不能仅仅拘泥于单纯的数学公式,更要学会审题、看题,这样才是真正掌握了数学方法与思想。

2在小学教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渗透途径

2.1符号思想的渗透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课程是抽象的,常常需要利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可以利用直观的物品进行提问。比如9减2等于多少?有的学生会回答不出来,但如果教师拿着9颗糖进行演示,小学生会更容易明白是什么意思,对于学生来说,糖块就是一种符号,学生将问题转化为符号,就会更容易代入数学问题,将数学题目更好的解决,这就是符号问题的思想要义所在。

2.2极限思想的渗透

极限思想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π的举例,就很容易让人明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π≈3.1415926,而π的提出,就是极限思想的体现,圆可以被分隔成无数个正多边形,当积累了足够多的正多边形时,这些正多边形的周长就与圆的周长越接近。这就是极限思维。极限思想让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得出了圆周率的公式,而很多数学问题,都是无法直接求解的,要教师善于引导,将不可解的问题进行转化,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结论,这就是极限思想的渗透。

2.3数型结合思想的渗透

我们儿时经常算不出10以内的加减法,老师或家长经常会让我们用手指进行计算。然而这种简单的手指查数法,却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的具体体现,教师将数字抽象性转化为手指的直观性,让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全面展示在人们面前,教师通过这些简单直观的图形,让学生更加了解抽象的数字,并高效得出结论。教师让学生掌握了数形结合的模式,对小学生今后的人生大有裨益。

2.4假设思想的渗透

数独游戏在在小学生中十分流行,它属于一种推理思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假设思想的渗透。我们知道,数独中有很多空白的格子,需要我们填入有效的数字,我们根据格子中已有的数字,进行假设,并得到结论,这就是假设思想。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很多问题需要反向求解,假设让很难很抽象的问题迎刃而解,通过不厌其烦的假设得到正向的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面、多角度认知问题,最后将假设思想潜移默化传递给学生。

3结语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多种手段、方法向学生传递数学思想。除了上面的符号思想的渗透,极限思想的渗透,数型结合思想的渗透以及假设思想的渗透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如何分析数学问题,教会他们解题的方式,让他们更好掌握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此外,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脑力开发的黄金年龄,挖掘课本潜力,让数学的思想充分渗透到课堂内外,通过分小组讨论、事物展示等各种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学思想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王伟政.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实践[J].学周刊,2016(25).

[2]高瑞兰.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方法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5).

[3]柴荣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探寻[J].课程教育研究,2016(07)

作者:马正功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上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