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设计范例

数学课程设计

数学课程设计范文1

2数据分析观念由《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统计观念”改造而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统计观念”强调的是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认识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正式版)》将其修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就是希望改变过去这一概念含义较“泛”,体现统计与概率的本质意义不够鲜明的弱点,而将该部分内容聚焦于“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在有关数据的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数据的某种“领悟”,由数据作出推测的意识,以及对于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应用价值的体会和认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正式版)》对于数据分析观念一是过程性(或活动性)要求:让学生经历调查研究,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判断,并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二是方法性要求: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三是体验性要求: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3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正式版)》增加的核心概念。运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各个学段中,运算都占很大的比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掌握各种运算的知识及技能,并发展运算能力。运算的正确、有据、合理、简捷是运算能力的主要特征。运算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有机地整合。在实施运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善于分析和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使运算符合算理,合理简捷。总之,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

4《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正式版)》提出的推理能力与过去相比,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进一步指明了推理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正式版)》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它对教学的启示是,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推理是数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推理进行思维的方式,二是基于数学推理的特点,突出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这条主线,指出在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三是强调推理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的各个学习内容,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过程,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环节,贯穿于三个学段,合理安排,循序渐进,协调发展。

数学课程设计范文2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随着基础教育的变革,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教育观念与目标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用“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代替。一直以来数学教育追求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其他思维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依赖数学教育实现的,所以数学教育也不能只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唯一目的。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要运用综合能力对其进行分析,而不能仅仅依靠逻辑思维。二是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的问题”代替。这种变动更加强调对能力的培养,而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以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很少将所学到的与实际相结合,而变动后的方案更加强调“探索”过程。通过设定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终身学习这样的学习理念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让学生早点了解“学会生存”课题。数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活动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学生的求知欲在少年时是非常强烈的,因此,让其在年少时就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方法是可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其在未来的学习中产生探索的欲望。

二、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发展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还要最大程度的展示数学的发展。小学数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所以运用现代科技和统计知识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地区特色,在数学课程内容上的安排也存在差异,但是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熟练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必要性的认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内容主要在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第一,数学课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第二,数学课程设计的理念与人们对数学的认识也在变化。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数学课程有两种,一种是针对全部小学数学教育的通识课程,还有一种是针对理科学生的课程。在此,我们对第二种进行分析。

1、必修基础课程

数学基础课的主线是几何、代数、分析。在高等代数的学习中,由于新概念的引入,形成了抽象代数。抽象代数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计算机方面,通信领域。抽象代数的思想在基础教育的很多学科中都有体现。基础知识的讲解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对数学家的介绍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用现代的数学方法讲述传统知识。

2、必修应用类课程

这类课程包括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以及概率论与统计等。而其中,概率和统计是新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学会用随机的思想来分析数据。数学建模是一种使用数学工具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形成具体数学结构,然后再进行求解的一种方法。数学建模是一种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方式,其主要是对数学方式进行全面的介绍,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

3、小学数学教育类课程

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兴趣。这两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具有丰富完整的知识结构,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当地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明白数学不仅仅是“工具”,也是文化的一种,是对人类社会进步非常重要的文化之一。

4、选修类课程

数学课程设计范文3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随着基础教育的变革,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教育观念与目标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用“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代替。一直以来数学教育追求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其他思维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依赖数学教育实现的,所以数学教育也不能只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唯一目的。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要运用综合能力对其进行分析,而不能仅仅依靠逻辑思维。二是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的问题”代替。这种变动更加强调对能力的培养,而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以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很少将所学到的与实际相结合,而变动后的方案更加强调“探索”过程。通过设定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终身学习这样的学习理念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让学生早点了解“学会生存”课题。数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活动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学生的求知欲在少年时是非常强烈的,因此,让其在年少时就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方法是可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其在未来的学习中产生探索的欲望。

二、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发展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还要最大程度的展示数学的发展。小学数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所以运用现代科技和统计知识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地区特色,在数学课程内容上的安排也存在差异,但是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熟练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必要性的认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内容主要在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第一,数学课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第二,数学课程设计的理念与人们对数学的认识也在变化。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数学课程有两种,一种是针对全部小学数学教育的通识课程,还有一种是针对理科学生的课程。在此,我们对第二种进行分析。

1、必修基础课程

数学基础课的主线是几何、代数、分析。在高等代数的学习中,由于新概念的引入,形成了抽象代数。抽象代数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计算机方面,通信领域。抽象代数的思想在基础教育的很多学科中都有体现。基础知识的讲解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对数学家的介绍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用现代的数学方法讲述传统知识。

2、必修应用类课程

这类课程包括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以及概率论与统计等。而其中,概率和统计是新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学会用随机的思想来分析数据。数学建模是一种使用数学工具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形成具体数学结构,然后再进行求解的一种方法。数学建模是一种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方式,其主要是对数学方式进行全面的介绍,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

3、小学数学教育类课程

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兴趣。这两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具有丰富完整的知识结构,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当地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明白数学不仅仅是“工具”,也是文化的一种,是对人类社会进步非常重要的文化之一。

4、选修类课程

数学课程设计范文4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职业教育;课程移动教学系统

0引言

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育,各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策略,对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改进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理念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教学形式的丰富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不受时空限制的移动的课程教学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微信因交互效果好、受众面广等优势,考虑到其便捷性,易用性,普及性,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课程教学系统的设计进行研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1]。

1课程移动教学系统的设计

1.1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鉴于职业教育中数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与实际连接程度较弱,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职业教育数学课程移动教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微信客户端系统和后台管理两个模块构成,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课程教学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特点,课程移动教学系统对学生交流和课程学习功能做了进一步完善,帮助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系化课程学习、资料搜索等服务,对后台管理终端的管理权限进行设置,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与调整由管理人员负责。本文将课程移动教学系统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为3个部分,即学习终端、教师终端和中心服务器,通过智能手机无线公众平台完成教师终端和学习者终端的登录,在普通的视频上传和播放功能的基础上,系统针对职业教育中的数学课程学习内容及特点完成了视频标注功能的设计,以便更好的辅助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记忆,融合Lucene全文搜索技术使系统的资料查询更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课程综合评价分析功能帮助教师完善课程体系及内容、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多功能数学课程移动学习系统的业务顺序图如图1所示。上传课程资源可通过Web服务器或直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上传,在学习过程中可进行视频标注、提出问题及回答,拓展了师生的沟通交流渠道,后台系统可提供相似的优质视频资源通过使用聚类分析等算法即可实现,将结果推送至学习者终端。中心服务器端对微课资源建立索引则通过采用Lucene技术实现,提升视频资源搜索质量,并对访问和评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其推送给学习者和教师提供参考[2]。该移动学习平台综合应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无线移动通信等技术,微信公众平台操作系统面向移动平台具有开源、免费等特点,基于Linux内核,软硬件资源丰富,支持大多数主流网络协议,采用C/S架构,提高系统的扩展性,数据流量小且操作简便灵活,数据库采用Sqlite3[3]。

1.2主要模块功能

(1)数字化学习资源,主要功能在于提供数学课程视频(5—60分钟之间),以及提供与教学内容配套的相关学习资源。(2)学习评价模块,根据课程进展和学习结果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时长、作业准确率等;此外学习者可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评价模块获取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评价和帮助。(3)共享学习资源模块,通过该模块学习者和教师可一起完成课程的学习和完善,学习者登录系统后可将自己录制或收集到的优质学习资源上传至系统的数据库中。(4)课程视频播放标注模块,学习者在学习相关课程视频时针对某个视频片段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视频进行标注学习笔记,客户端播放平台在视频播放的对应时间点通过使用AJAX技术实现学习者已标注信息内容的实时显示,或者先对学习笔记的标注信息进行搜索,通过视频检索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5)信息通信模块,主要功能在于加强学习者和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学习者针对视频内容或遇到的问题向教师发送留言提问,教师只要登录平台就能收到相应的消息提醒,对提问留言信息进行回复。课程教学平台同视频标注关联在一起,教师和学习者间除通过文字沟通外,还可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实时交流,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兴趣[4]。

2移动课程关键模块的实现

结合微信公众平台自身的强大功能(包括视频、音频及文字的推送),移动课程系统使用HTML、JavaScript实现服务器端开发,SQLServer实现存储功能。采用分布式结构的服务器为用户提供计算、存储空间,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并利用XMPP协议实现智能推送,帮助学习者提高课程视频的搜索和学习效率。

2.1服务器系统结构

远程服务器端主要由以下模块组成[5]。(1)流媒体服务器,本文选用AdobeFlashServer,主要负责将课程视频文件以流式协议(MMS、RTMP等)传输到客户端的微信公众平台以供用户在线观看。(2)Web服务器,实现用户请求的接收与返回,实现学习资源的推荐。(3)云计算模块,管理课程资源和用户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完成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优质课程资源。(4)数据存储,主要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配置RAID5磁盘阵列,具有超大容量,对课程资源及用户数据进行相应的存储管理。

2.2全文搜索引擎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相应学习资源的链接,而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检索提高使用全文搜索引擎实现(基于Lucene技术),搜索性能显著高于数据库查询,有效的解决了因不完全一致(指查询词和数据库内容)而无法快速准确的找到相应课程资源,全文搜索原理时序图如图2所示。通过Lucene技术建立数据库索引,Lucene读取索引并对相应的关键字执行高级搜索(或模糊查询),使搜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得以有效提高,进而提升了搜索效率,更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6]。

2.3数据挖掘技术与智能推送

数据库中相关数据的筛选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得以有效实现,可对过去的数据进行描述或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云计算模块通过该技术的使用实现对课程资源的综合分析,为学习者和教师提供进一步学习及完善的依据,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信息的传播。使用聚类分析算法做到有针对性的优质课程推荐至学习者界面,智能推送过程则使用基于XML的XMPP协议实现,发掘出有价值的微课视频。XMPP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较强,其基本模式为先完成一个流(stream)的建立,对一系列安全属性进行协商,客户端通过接连发送XMLStanza实现中间通信过程,在此基础上服务器根据程序的逻辑,将XMLStanza发送给客户端,从而实现课程信息的智能推送。

3移动课程系统测试

对本文所设计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职业教育移动课程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了测试,以基础数学课程为例,对信息管理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A班60人为实验组,由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本文系统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学习,并要求每人学习的数学课程数量不少于30个;B班60人为对照组没有使用本文系统,在学期末结束该数学课程后学生进行投票评分(满分为10分),调查介入,在引入移动课程学习系统后,A班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理解皆有所提升。同时对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两个班的学生成绩分布如表2所示。统计结果表明使用移动课程系统的班级(A班)成绩更好,证明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课程学习系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课程学习,便于学生课后的知识预习和巩固,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使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4总结

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职业教育数学移动课程进行设计,通过手机终端的微信公众平台可完成相关数学课程学习,该移动学习系统集融合了智能推送、聚类分析、视频标注、全文搜索等技术,使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完成课程视频学习及资料查找,教师可根据课程分析统计结果不断完善移动学习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通过对实际应用该移动课程的班级课程学习情况的跟踪和统计,结果表明,应用本文设计的数学移动课程系统后,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及数学成绩均有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印蔚蔚.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课应用在职业教育中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12):60-62.

[2]王莲,孙旭.基于微信的开放大学移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研究[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5):45-50.

[3]童燕娜,程哲,段洪连,等.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学习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5):571-574.

[4]黄兴禄.基于B/S与C/S混合模式的高校实验室报修系统设计与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6):118-120.

[5]张临英,晋欣泉,杨曼,等.基于移动APP的微课程资源优化设计研究[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03):32-38.

[6]沈洋.基于职业教育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设计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4):154-155.

数学课程设计范文5

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在进行高等数学实验课程的尝试,也取得了相对良好的效果。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为未来高等数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人们看到,必须冲破传统数学教育观念的束缚,重新审视高等数学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定位现代高等数学教育目标,推进高等数学教育模式改革,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虽然在一些学校中,高等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很多学生受益。但目前总体来说,这类课程还处于不断地革新和完善过程中。如何准确地把握这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目前,高等数学实验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大部分数学实验类课程是孤立于原有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之外的,实验内容没有和原有的教学内容形成有机的结合,没有真正的起到实验辅助教学的作用。(2)现有的大部分数学实验类课程的设计片面追求自成体系,遍地开花、内容臃肿,冲淡了这类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也使得很多专业不愿开设相关课程。(3)目前大部分数学实验课程的设计完全由数学教师完成。对于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采用了相同的实验设计,缺乏针对性,完全为了实验而实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高等数学实验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笔者结合自己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践,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以及和相关教师探讨,认为高等数学实验课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实验课程设计应有侧重点

实验课程是辅助性的,是对原有高等数学教学的有益补充,不追求自成体系,应集中在高等数学核心概念和重要内容。高等数学原有的体系是经过多年积累的,实验课程的融入不应打破原有的体系结构,它应该成为“山路上”的风景,使人在“登山”的路上忘记疲惫,而不是成为山脚下的一处花园,让人忘记“登山”。

2.实验课程的设计应分层次、立体化

传统高等数学教学方式主要的问题在于学生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缺乏直观的理解,抑或是学生不了解一些数学工具的具体作用,进而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实验课程的设计应重点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考虑。(1)设计一些演示实验对一些抽象概念给予直观形象的描述;(2)对一些有着重要应用背景的概念、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学会通过软件计算相关的问题;(3)可以结合数学建模的内容,设计一些探索性综合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实验课程的设计应“因地制宜”

实验的内容应与专业相结合,不应由数学教师独立完成。以往的数学实验课完全由数学老师独立设计完成,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以及未来的应用领域。而这些方面对于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有着重要关系。因而在高等数学实验课程设计中,应征求不同专业背景教师的意见。

4.实验课程设计应有实效性

要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角度来设计高等数学实验课程体系。实验课程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开设高等数学实验课程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等数学知识,因而实验课程的设计不能流于表面,应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三、高等数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基本方案

1.教学内容

在保持原有高等数学教学的基本框架下,从三个层次设计高等数学实验内容。第一,针对一些抽象不易理解的数学概念设计相关的演示实验,这一部分的内容直接嵌入原有的课堂教学当中,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其目的是增加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直观认识,不需要增加学时。第二,针对高等数学中一些重要的内容,围绕目前广泛应用的Matlab软件,设计一些实验使学生能够顺畅的应用数学软件完成诸如求导数、积分、傅里叶变换、解微分方程等的计算方法。这一部分的内容应结合高等数学理论课程的进程,以实验课形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对相关软件编程的掌握。这部分是数学教师能够直接完成的,相关专业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对实验课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删减。这一部分Matlab基础教学和练习需要4~6个学时,高等数学相关的一些计算可以控制在6~10个学时。第三,结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相关试题,以及和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探讨,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综合性实验,这一部分课程可采用相对开放性的方式开设。教师在课堂通过2~4个学时讲述相关实验内容的核心模型,具体内容的完成可让学生课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最终完成。

2.教学模式

实验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除了演示实验外,更应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让学生在软件辅助下完成一些复杂的数学运算,处理相关的数学问题。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思考。实验过程可采用分组的形式,而对于教学内容可进行分块处理,把思想方法接近的实验结合到一起来做。实验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相协调,实验课程的安排应该围绕理论课程的进程来进行。

四、开设高等数学实验课程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正确处理学习数学基础理论课和相关软件使用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学习数学基础理论和相关软件使用的关系,需要时刻铭记实验课程是辅助性的,不能因软件强大的计算能力而忽视对数学基础的学习,避免学生过分依赖数学软件。

2.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再好的方案都是需要人来执行的,任课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最终实验课程改革的成败。要促成教师观念的转变,对于一些长期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人员,尤为重要。新的教学模式对一些老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掌握通用的数学软件并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3.要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下硬功夫

近年来,一些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有人因此而否定数学实验课程。数学实验课程有它固有的优势,而实验中出现的某些弊端,多数是因为选材不当造成的。因此,要想更好地开展数学实验课程,在内容设计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从事高等数学教育的人不懈努力。

五、结束语

数学课程设计范文6

【关键词】微课程;高中数学;设计;制作;应用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微”时代冲击着现代人的生活和学习,人们已经到达了无“微”不入的境界,从“微博”到“微信”,人们从中获取大量信息。“微时代”的到来将会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产生根本性变革。微课程这种“短、平、快”的学习方式也逐渐成为在线教育的一种时尚,网络也在向线上教育做业务延伸。微课程作为在新的学习体验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地教育部门及一线教师的重视。我校数学教研组也在今年申请了《微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开发》课题研究,作为课题组的成员,我对微课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开发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对微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微课程是一套以微视频为核心,辅之以相应的教学资源与学习支持的学习资源。微课程可以单独讲解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可以是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可以是生活中的科普知识或社会文化,可以是在职学习、考试培训等。(《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程》蔡跃)“微课程”的特点是时间短,内容短小精干,方便制作也便于应用。“微课程”跟以前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课堂实录、教学课件相比,以前的教学资源更适合于教师,内容上是完整的一节课或一个专题,内容完整,时间较长。而“微课程”在形式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每个课例的主题只是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时间一般五分钟,制作的角度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同时,“微课程”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也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平台。教师在学习和制作“微课程”中,记录了自身成长的过程。

二、高中数学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微课程”的设计要注重如下三个环节:一是设计的整体性,二是课题的选择,三是制作。因此在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流程应该遵循如下步骤:1.做好微课程的模块规划。对高中数学课程的模块进行全面系统的筛查,熟悉教材内容,对每个模块进行分析,设计微课程的整体方案,形成系列化、整体化的微课程单元。课型设计一般有:知识讲授型、解题演算型、图形演示型、专题复习型等《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程》蔡跃如《数列》模块,制订微课程的方案含:基本方法篇:概念、通项和前n项和的推导方法;习题篇:课本典型习题、补充例题等;专题篇:数列求和专题、数列递推专题、放缩专题;扩展篇:对数列的相关知识进行扩展延伸,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及老师培训使用等。在规划时应根据各个模块的特点进行,如《圆锥曲线》模块,规划图形演示篇:对课本的定义及习题的图形制作图形动画,特别是将定义及例题习题中都能形成椭圆(双曲线)的动画制作在一起,让学生对圆锥曲线的轨迹形成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也为老师提供一个总结性的素材。微课程既要体现基础内容,又要体现提升和延伸内容,既关注基础一般的学生,又要满足能力强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规划时要熟悉每个模块的内容及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地位,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选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情况,考虑适合何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考虑要达到什么目标等。只有系列化的微课程才能提供完整、有效的学习体系。2.对微课程进行设计,形成微教案。微课程的设计要原则:(1)体现“微”,做到问题明确,把握关键,设计简洁。(2)渗透数学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方法灵活生成,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数学思维。3.体现学生为主体,熟悉学生存在的困惑、错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学习。在确定微课程的方案后,对每一个微课程进行设计,编写好微教案。例如,数列中的《裂项相消法求和》的微教案编写。编写好微教案后,再转化成便于操作的“微脚本”,更有利于理清讲课的思路和对各个环节的把握,便于录制及后期制作。4.微课程的制作。微课程的制作方式较多,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实际及学校设备来决定用何种方式去制作。(1)电脑屏幕录制。根据我校的实际,采用电脑屏幕录制比较适合。我校教师对PPT的使用已相当熟练,只需稍加培训即可掌握,学校也为每位教师备配了一台手提电脑。教师在制作时根据“微教案”和“微脚本”,先搜集教学材料和多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然后在电脑屏幕上打开录屏软件,教师对照要PPT课件进行讲解,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进行录制。教师在录制时按照教案,一边演示幻灯片放映或对其进行各种操作,一边讲解。录制完毕后,对录制的微课程视频用后期视频编辑软件进行适当的编辑和美化。(2)多媒体录播室录制。录播室录播可以模拟上课的形式进行,有些微课程可以直接由教师上课的课堂实录中剪辑制作而成。我校已装备了比较先进的多媒体录播室,教师也进行了培训,这种方式也比较适合我校实际。(3)对原有资料的加工改造。充分利用资源库中的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课堂实录,优秀课件等,根据微课程的形式进行加工改造。这样既利用好原来的资源,又减少了制作的时间和成本。(4)可利用相机或手机、ipad进行录制。如使用华师网络教育学院开发的“录课”软件,用手机、ipad就能轻松录制。这种就地取材的制作过程简单,老师们制作起来会比较轻松,虽然制作的画面会不太精美和清晰,但比较适合于教师之间进行互相评议和学习。

三、高中数学微课程的应用

数学课程设计范文7

(一)学科思维的含义。

学科思维,指的是学生对于某个指定学科课程的全方位思考能力。外国人对于中国的教育有一个特定印象,就是在中国教育之下,我们培养的是一个个只会考试的学生,而不是会读书的学生。这句话合理分析了当前我国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缺少了读书能力。这种读书能力,恰恰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学科思维。关于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随着时代的进步是不断有新的内容出现,可能我们穷尽一生,所了解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是要求我们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充分掌握,而是要求我们至少有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科思维。

(二)如何培养学科思维。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新问题,都可以用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一个分析,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对于老师来说,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上,老师除了扮演一个传教者的身份,也要扮演一个同龄人的身份,跟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展开自己的讨论。

二、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在秉承当代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对信息技术课程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个系统科学的规划和划分。科学的课程设计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推动课堂教育教学优化,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合理的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直接获取老师在教学上所要传达的信息,解决自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直接反馈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这样,双方在教学上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促进教学工作的健全和发展。

三、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具体方面

(一)为学生量身打造。

老师作为一种职业,它所服务的对象和群体就是学生。这就要求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安排。老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学生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后,不断去思考和解决诸如“学生想要什么”“学生应该要什么”“学生可以要什么”的问题,根据学生需求,确定不同的教学设计安排。教育改革,随之改变的是,教学内容也更加趋向细致化和多样化,这就要求老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融入新因素,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育人为本,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方针,老师也应该时刻秉承“育人为本”的方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计,以求达到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二)以教材为主,多方面拓展。

教材作为一种工具,它起到的作用是双方面的,即对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学点的讲解起到一种规划安排作用,又对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对老师的讲课起到一种辅助理解的作用。教材内容使我们明确在整一个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哪些东西。教材很多语言和内容,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老师其实就是教材的第一个阅读者。老师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将教材的内容进行一个消化和整合,对教材中符合教学目标的内容进行甄选和提取,在体系框架下将知识点进行一个规划,合理的安排到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中。整个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设计。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除了要求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也在强调学生的实操能力。所以在整个课程设计中,同时也要兼顾对实操能力的培养。老师作为课程设计的设计师,应该权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多方,合理安排课程设计,以教材为主,多方面拓展。

(三)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

数学课程设计范文8

1片头设计有吸引力

很多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有一种压迫感,所以看到视频刚一上来就是教师和黑板,可能就有了一种想转台的欲望.因此,数学微课片头设计要有吸引力,在片头要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中来.但在知识点讲解之后,应告诉学生或者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本节课的知识点解决引例.

2已有知识点以画中画形式提示

学生看英语书时如果遇到生词,一般旁边都会有注释,对于数学课,这种方式也可以采用.学生在听课时会对以往学过的知识点有遗漏,在传统课堂上也会把这些知识点写在黑板的某一个角落,所以能以画中画的形式提示学生以往知识点是对传统课堂优势的传承.而且画面效果美观,也比传统课堂节约时间,使学生轻松学习.

3题设条件画中画标注

PPT显示例题和讲解例题的缺点就是翻页,讲解时看不到题设条件.微课的优势是利用媒体的手段在讲解过程中将题目以画中画的形式呈现,弥补PPT的不足.另外,当所给题目由很多的文字表达时,学生会记不住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数据,每用到一个条件时,用线划出,使学生一目了然.

4需要学生思考处设置暂停键

在学生考虑一些实际问题应该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时,应该留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在此处应该设有暂停键.快节奏的数学微课设计暂停键,也可以放慢讲课的节奏,让学生有消化理解的时间.

5练习题处设置暂停键

当需要学生用讲解过例题的方法解决完全类似的问题时,教师完全不需要讲解,这个地方要设置暂停,让学生练习.然后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对照,既有了学生练习的过程,同时也节省时间.

6讲解通俗易懂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举例应尽可能有情景,像讲述一个故事一样讲解一个例题.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师的情景中来.内容切记不要平铺直述,这样很难保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7视频画面有变化

微视频的制作要考虑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学生在看视频时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除非他对这个内容特别感兴趣.所以要考虑,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喜欢看这样的视频.只是听声音,是很容易分神的,视频画面应有变化,防止视觉疲劳,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8知识点的推广

一节课的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内容要点的归纳、指出和强调,目的是使讲授内容的进一步突出.一般的微课都能做到归纳和总结,但值得注意的是,应引导学生了解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用本节课的知识来解决,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9实现一台摄像机多角度录制

不需要购买很多摄像机录制课程,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可以把每一个镜头都设置成不同的场景,每一个场景根据需要挪动摄像机就可以.另外,多台摄像机录制会由于像素不同,后期编辑剪辑到一起时背景颜色是不同的.因此,录制只需一台摄像机即可.

10声音处理

对于在教室里讲课,教师声音的处理是很困难的事情,如果像电视台那样配置腰麦或者是长线话筒,至少要花费1~2万元.其实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录音笔解决,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佩戴一个录音笔,录音笔尽量靠近嘴部,摄像机录制画面,录音笔录制声音,后期只要通过视频编辑软件配音即可.

作者:刘雪娇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数学系

参考文献:

[1]刘红霞,赵蔚,陈雷.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4(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