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体现范例6篇

企业社会责任体现

企业社会责任体现范文1

玫琳凯(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主要集中在妇女、儿童和环保三个方面。目前,就玫琳凯公司在环保方面所做的努力,玫琳凯大中华区总裁麦予甫先生接受了媒体采访。麦予甫对环保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在他看来,“投身环保是为了回报地球的馈赠,使之成为我们所有人共同的‘玫好家园’。另外,企业的经营活动,本质上都是从自然界提取资源,再转化为财富的过程。如果只是一味地提取,很快所有的资源都会用光,只有不断地回报自然,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玫琳凯(中国)力求在生产经营、日常办公的每个环节均做到环保。麦予甫透露,环保并不需要很高的成本。“化妆品并不是一个高污染的行业,很多时候对环境的污染是由生产的浪费引起的,因此我们力争在每个生产环节做到节能减排。其实环保并不是件高成本的事,设备改造的投入并不需要很多,而回报是很快的。此外,环保也不需要付出产品的代价,我们在产品设计方面,尽量考虑到环保再生的需要。比如玫琳凯最新的一款彩妆盒,采用了磁性设计,消费者可以循环使用,并自由组合搭配各款彩妆产品,实现环保的同时,时尚性一点都不弱。”

除了在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努力,玫琳凯(中国)还在社会上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环保宣传活动。“曾经玫琳凯每年要消耗上百万个塑料袋,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首先对美容顾问取消免费使用塑料袋,改用环保袋,去年4月份我们启动了‘Love自然Kiss’项目,向消费者推出环保袋等一系列环保工具,每出售一个环保袋,其中的1元钱就会被用于环保公益,一年下来已经募集到近40万元。我们希望帮助消费者意识到,环保是一种时尚,而且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它其实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真正美丽的女性,应该注重细节,将环保的理念融入自己每一天的生活。前不久我们还参与了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除了关闭公司各机构正常生产之外的全部工作及景观照明外,各地的美容顾问还邀请他们的顾客一起参与到活动中。”

在日常生活中,玫琳凯还鼓励员工从日常小事做起,“我们鼓励员工尽量做到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纸张两面使用等;取消了一次性纸杯,建议同事们自备茶杯,既环保又卫生;公司的许多审批系统都实现了电子化,节约纸张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环保点子不只来源于科学家,在员工网站上,我们还提供平台向员工征集‘节能环保金点子’,仅2008年,我们就收集到数百条金点子,不少已经成为现实,比如‘将纸质工资单改为电子工资单’等。”

企业社会责任体现范文2

【关键词】媒体 企业社会责任 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发挥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作为传播学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从实践层面看,议程设置的观点与我国所强调的媒体舆论导向功能密切相关,通过议程设置,媒体可以有选择地报道新闻,从而将公众的视线引向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上,群策群力共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更需要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发挥,通过合理设置企业社会责任议程传播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调动公众参与社会责任建设的热情。具体而言,在设置企业社会责任议程时,媒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熟悉相关议题。企业社会责任议题涵盖了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生产、股东利益、公益慈善、依法经营等方面的问题,关涉到法律、经济、社会、自然、技术等多个层面,需要借助法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视角进行分析、引导。因此,在具体的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活动中,媒体需要对企业社会责任所涉的相关领域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对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把握程度,即熟悉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的相关议题。唯有如此,媒体的报道才能具有针对性,能够彰显权威性,从而更加有效地传播企业社会责任,指导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许多议题,如环境保护、职业健康、消费者权益等,涉及到环境科学、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等专门领域的知识,对于大多数媒体的记者来说,全方位地了解和掌握这些领域里的相关知识是不切实际的,但具体的报道活动中又要求记者具备专业能力,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在涉及某些专门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活动时,发挥行业类媒体的专业特长,实现不同媒体在议题引导上的优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例如,《中国环境报》在环保领域内所作的贡献为其他行业类媒体从事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活动提供了榜样。作为全球第一张部级的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宣传的报纸,该报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足迹,为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传播环境保护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一张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绿色新闻纸”。

议题形式灵活。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在传播企业社会责任时,必须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特性,创新议题形式,设置灵活多样的企业社会责任议题,将企业社会责任的报道从单一、单向型转向全景式、立体式、互动式、不间断型。

在全媒体时代,创新企业社会责任议题,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议题,使企业社会责任报道内容在不同的媒介终端上实现阅读、收听、观看、记录等多种手段的自由转换和组合。同时,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和方法,整合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议题,深入挖掘议题的价值,对议题内容进行精准定位,拓展议题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渠道的有机融合,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议题,并为社会公众熟悉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相关议题提供便利,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议题的了解,增强社会公众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调动其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积极性,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议题报道的平衡。平衡报道理念源自于西方新闻界。1729年,本杰明・富兰克林接办《宾夕法尼亚报》,首次提出了平衡报道理念,他说 :“当人们各持异议的时候,双方均应享用平等的机会让公众听到自己的意见。”①时至今日,平衡报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内涵包含真实、客观和公正三方面,即:报道的内容必须真实;报道的形式要做到客观;站在公正的立场和视角上进行报道。

对于媒体而言,在报道企业社会责任的议题中,坚持平衡不仅是一种原则,也是一门艺术。企业社会责任领域里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多种可能性。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新闻媒体在从事企业社会责任报道时,要尽量做到平衡,给涉事多方(企业、消费者、员工、社会公众、政府等)以平等发声的机会,避免就新闻事件妄下结论、盖棺定论,造成新闻的失衡。在具体的新闻报道过程中,媒体要要做到信息呈现、观点表达、报道强度、报道时机等多方面的平衡,密切关注新闻事件的发展,如实呈现新闻当事人对立双方或多方观点的表达,为社会公众提供不同的信息和声音,让其更加理智地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做出判断。

议程设置的连续性。作为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议程设置理论考察的是在较长时间跨度内,媒体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因此,媒体在传播企业社会责任时,必须考虑议程设置的连续性,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历时的考察和跟踪报道,避免一阵风式的追逐热点并迅速转换现象。锁定企业社会责任领域里的突出问题,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给予持续关注,通过系列报道将相关问题落到实处,以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

在企业社会责任传播领域,一些媒体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对企业社会责任议题给予了长期的关注和持续的报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不仅成功地发挥了自身的议程设置功能,而且为其他媒体设置了议题,从而成为媒体同行中的“意见领袖”,典型的例子如《南方周末》。自2004年起,《南方周末》一直致力于向国内企业传播企业社会责任,通过调查、评选、颁奖等过程,对民营企业、跨国公司在华企业、国有上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进行评估,并定期“中国(内地)民营企业创富榜”、“世界500强企业在华贡献排行榜”和“国有上市企业排行榜”三大榜单,成为各类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南方周末》的企业社会责任传播实践,不仅通过激励机制促使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影响了其他媒体的议题,而且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了《南方周末》负责任的媒体形象。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传播形式和手段不断涌现,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与沟通的渠道。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在企业社会责任引导方面拥有更为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更为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的效果。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的实践表明,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与沟通特点,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企业社会责任传播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共同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进程。

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在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活动中,传统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和能力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事件背后的原因、事件产生的影响、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传统媒体能够发挥积极的舆论监督与引导功能,对企业社会责任传播产生更为深远的效果。具体而言,传统媒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传统媒体应该做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度报道。当下,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讯息非常多,许多新闻资源糅杂在一起,处于无序的状态,如何让社会公众从纷繁复杂的企业社会责任现象中读出有意义的问题,这就需要传统媒体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传统媒体应通过自身优势捕捉热点,对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新闻资源进行筛选,集约开发和利用,从纷纭复杂的企业社会责任现象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把它放到整个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中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凸显某些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事实,使之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和思考,与此同时进行合理的舆论引导,提升社会各界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其次,在企业社会责任报道中,传统媒体应加大评论力度。美国新闻学家约斯特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身体,它表示出报纸的形式及外貌,而社论则是报纸的灵魂,要是没有灵魂,身体就等于木乃伊了。”由此可见,评论在传统媒体舆论引导中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社会责任传播中,评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评论可以深化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二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进行监督;三是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引导。通过评论对现实生活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事件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鞭策落后,帮助社会公众明辨是非,认清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和问题,为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指明方向。

再次,传统媒体应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新闻策划,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传播的效果。新闻策划是传统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创新的主要手段。传统媒体企业社会责任的新闻策划应做好以下三点:一是策划应以企业社会责任的传播效果为导向,精心选择企业社会责任题材和报道角度,追求最优化的传播效果;二是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报道的时效、权威与深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企业社会责任事件发生、发展的所有环节呈现给社会公众;三是要加大企业社会责任的报道强度,通过大量的集纳式报道,从多角度进行深层次的全景描述,引导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引发理性思考判断,并采取适当行动。

最后,在企业社会责任传播中,传统媒体应树立责任意识,打造自身的主流媒体地位。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比如,《南方周末》不仅肩负起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使命,同时又广泛采用都市类媒体新颖、活泼的形式,通过精心的新闻策划和灵活的议程设置,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报道既具严肃性和权威性,又不失可读性。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南方周末》牢固地树立了主流媒体地位。《南方都市报》在媒体同行中逐渐树立起自身在企业社会责任传播领域的权威地位,在社会公众心中形成了负责任的报纸形象。

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沟通。在传播企业社会责任时,媒体可以实现两条腿走路:一是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功能,二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提供的多种可能性,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双向交流与互动,为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传播方式上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互动性,这种互动性使得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传播实现了由点对面的单向的线性传播方式转变为点对点的双向交流的互式的传播方式。这种交互式的传播方式,使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在信息传播层面实现某种程度上的平等,使企业员工、消费者、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活动中。新媒体的特点还在于它是一种多元化的传播,在多元化的基础上实现参与式的互动交流。这种“参与式”的传播方式,使社会公众能够自由表达意见,形成公众舆论,进而影响传统媒体的议程,将公众议程转化为媒介议程,影响公共事务的决策,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传统媒体来寻求解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局面。

从传播特性上看,新媒体集合了传统媒体的优势,更加有利于舆论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事件更容易在新媒体平台上被聚集和放大,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舆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更高,使得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度更深更广,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与传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新媒体发展态势来看,社会呈现出高度的网络化,整个社会都有可能被网络连接起来。在这种形态之下,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多方观点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反映,互联网也逐渐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舆论阵地。此外,新媒体开放性的特点使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信息的流通更加的通畅和便捷,保整了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知情权。同时,这种开放性也有利于企业社会责任观点的碰撞与交流,进而可以影响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问题的认知、判断和评价,形成公众舆论。通过对公众舆论的有效传播与积极引导,形成平等、尊重、互信、协作的公共精神,最终达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在企业社会责任传播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通力合作:传统媒体利用其长期积累的信息权威、采编正规、基础坚实的优势,在权威引导和理性说明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媒体则可以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平台,充分发挥其互动性、开放性、广泛性等特点,在多元表达、互动交流与调动公众参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媒体与其他组织机构的合作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媒体只是其中一种推动力量,单纯依靠媒体的努力是无法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企业和社会的关系还有许多地方没有理顺,提倡企业社会责任,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考量,显得尤为紧迫。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向社会传递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推动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媒体需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其他组织机构的合作,通过多方努力共同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传播与发展。

例如,在出现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之后,为了明确媒体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更好地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等20余家媒体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乐施会(中国)共同举办了一场研讨会,针对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就媒体通过联合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等机构共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传播达成共识。由此,媒体通过与其他组织机构的合作,不仅为媒体从事企业社会责任传播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支持与专业组织力量,同时也有利于媒体认清自身在企业社会责任传播工作中的不足与问题,为日后的工作提供了思路与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572014CC15)

【注释】

企业社会责任体现范文3

关键词:社会责任 企业价值 机理 测度

一、研究背景

由于环境污染和企业诚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加剧,以及我国政府倡导的“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当今理论界和实务界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但同时,人们对社会责任理论及其经济后果还存在相当多的困惑。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有影响吗?如果有,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长期价值有怎样的影响?这个影响的机理如何传导?影响的程度如何度量?目前对前两个问题的回答尚没有取得一致的研究结论,而对后两个问题尚缺乏系统的深入研究,而这又正是作为盈利机构的企业主体非常关注的问题。首先,理论界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研究结论,特别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和影响程度还缺乏系统的研究。目前理论和企业践中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基本定位为一种强制的义务,企业承担必要社会责任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监管规定和自身道德诉求,现实中企业不履行基本的社会责任甚至损害公众利益的违法事件比比皆是。为什么许多企业不愿承担社会责任,恐怕这和社会主流理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有关,如果承担社会责任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并不利于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那么靠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将永远无法实现,而政府对社会责任强制执行的监管也将难以到位。因此,从理论上论证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为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理论支持,是当前社会责任理论需要突破的关键。其次,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环境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进一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这必将需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以使社会能“和谐”发展。但是实践中我们相当缺乏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具体适当边界及其经济后果的一致性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全面分析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合理范围、分析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创造影响机理、影响程度与范围大小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但这些重要方面的研究目前还相当缺乏。

本研究将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价值的机理和影响程度做出研究,力图为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明确的理论依据。通过研究,从理论上可以建立全新的“社会责任投资――信誉资本生成――企业价值创造”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创造的理论体系,为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理论支持。从实践上看,本研究厘清了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分析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创造的程度与大小的测量方法,为企业具体承担社会责任范围和方式、社会责任资源的分配决策等提供支持,也为相关机构制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标准和监管制度提供参考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国外对社会责任的研究的研究起步较早,特别是近20年来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联性问题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直接研究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复杂,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几种:(1)企业社会责任能提升企业价值。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中,特别是那些以会计指标衡量企业绩效方法的实证文献,半数以上的实证结果都证实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相关关系。Bragdon和Marlin(1972)从环境污染的角度对社会责任进行探讨是研究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开始,随后的一些实证研究主要集中测试了股市的收益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Vance,1975;Belkaoui,1976;AlanksanderandBucholz,1978),这些研究主要采用社会责任的某个单一指标(如环境污染)。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许多研究在研究指标和研究范围上进一步深入,Frooman(1997)用次级资料结合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证明股市对那些不负社会责任和违法的企业持否定态度,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财务绩效有正向关系。A.P.Stanwick和D.S.Stankwick(1998)对115户企业19987年至1992年的情况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发现,企业的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有着积极的关系。Preston和O’Bannon(1997)比较了美国67户大企业1982年至1992年的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他们用财富企业社会名誉调查代表社会绩效,用总资产利润、净资产利润和投资利润作为财务绩效的代表,也发现二者之间有着积极的关系。Simpson和Kohers(2002)对美国所有的国有银行1993年至1994年的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也发现二者之间有着积极的关系。Bert Scholeten,Y.Z.(2008)通过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组成关系与企业的财务业绩相关性为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业绩关系提供了证据。Mittal,R.K,N.Sinha(2008)从商业道德的角度分析了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价值的关系。文章利用印度的数据对两者相关性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未发现具有商业道德的公司的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比不具有商业道德的公司的高。Aleksandra,K.(2009)利用美国878家公司1991-2002年的数据发现受到收购保护的公司将更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增加长期的股东价值。此外,调查发现企业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有着积极关系的还有C.C.Verschoor(1998);C.FWu(2001)、G.Moore(2001);M.B.Ruf等(2001)。(2)企业的社会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向的关系。Ingraram和Fraiziner(1983)、Freeman和Jaggi(1982)研究发现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他们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社会责任成本使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在与不承担或者少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财务状况中。另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认为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是负相关的(Mcgulre,Sundgren,and Schneeweis,1988)。(3)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是不确定的。Margolis andWals(2003)指出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是不确定的关系,Mcwilliams和Siegel(2000)用一种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他们用DSl400(又称KLD)作为企业社会绩效的评价,发现二者并无联系。Subroto和Hadi(2003)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印度尼西亚

的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也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没有关系。二是社会责任信息价值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方面,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信息具有正的市场反应(Bowman and Haire,1975;Alexanderand Buchholz,1978;AbboaandMonsen,1979)。80年代后学者对社会责任信息的研究进一步扩展,主要包括:污染报告的市场反应(Shane andSpieer,1983)、社会责任报告对需求者的决策价值(Thomas G.Marx,199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对企业声誉的价值(Williams and Siegel,2000),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共关系价值(JennyDawkins,2004)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评述 国内对社会责任价值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如下方面:(1)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研究,李正(2006)发现承担社会责任会降低企业当期价值,但长期看,企业价值不会受到负面影响,姚海鑫等(2007)研究发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股东财富具有积极作用。王立彦(2006)研究了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与企业价值增长的关系,晁罡,袁品等(2008)研究了企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的关系。(2)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价值研究。大多数观点支持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具有决策价值和市场价值。代表性的研究包括:采用基于内容的专家调查法研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与公共关系价值(宋献中,2006),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事项研究法对企业进行的环境管理观念、环境会计实务以及环境认证的股票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王立彦等1997,1998,2004,2006);采用内容分析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和市场反应(沈洪涛,2006)。也有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与上市公司价值相关性不强(陈玉清、马丽丽,2005)。

三、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创:研究思路拓展与内容体系构建

(一)构建基于“社会责任履行、信誉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的本质看做基于未来企业价值创造的一种跨期投资行为,社会责任投资积累成与企业不可分离的特殊资本,增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并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国外社会责任投资的兴起为这一理论视角提供了现实的佐证。该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当期利益的替代效应,论证当期社会责任履行产生的成本作为一种投资形式会增加企业信誉等无形资本,从而给企业带来长期收益,从理论上构建“社会责任、信誉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的规范性分析框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社会责任契约签定与履约模型,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契约履行的成本与收益。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成本耗费与收益特征,社会责任各方面的成本收益边际变化的单调性,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存在的层次性,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合理边界和范围;构建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指数。分析已有研究中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结论不一致的成因,研究不同企业价值度量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造成的可能影响,构建基于跨期投资特征决定的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指数及度量方式。

(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微观方式与传导机理 本文认为社会责任履行是企业的一种跨期投资选择行为,这种投资部分通过增加企业的信誉资本而增加企业未来价值。本部分研究社会责任投资的概念、设计计量企业信誉资本的指标体系,建立起社会责任投资与信誉资本生成的跨期投资模型。分析信誉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本文认为基于社会责任投资的信誉资本作为一种广义的社会资本形态,能够象其他物质资本一样为企业创造价值。信誉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的研究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直接交易成本的节约;交易数量的增加;交易范围的扩大;交易价格的提高。从四个纬度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微观机制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社会责任创造长期价值的机制。社会责任、信誉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传导路径及实证检验。根据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与研究目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三者的关系,检验前面的理论分析并探询三者的深层影响与互动。主要研究内容为:鉴于已有的实证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价值的关系的结论相互矛盾,进一步检验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检验社会责任是否通过提升企业信誉资本这一中介达到影响企业价值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维度中,哪些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程度最大。

(三)构建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创造影响程度与大小的测量方法 在基于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长期价值具有正向影响的理论视野里,研究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影响大小的计量方法问题是企业关心的实践问题。一是社会责任投资的度量指标构建。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企业产生实际的支出,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在社会责任投资内容的多维度上构建社会责任投资度量指标体系。二是计量社会责任投入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度量。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计量,采用APT套利模型计量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四)设计出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与监管体系 在对社会责任创造价值的过程、机理和价值创造大小衡量进行了理论剖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最后要回答社会责任创造价值的实现条件,如何设计符合企业价值创造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以使企业自愿承担,政府如何对社会责任履行进行监管等实际问题。一是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实现条件研究。社会责任投资与其他传统的投资方式具有明显的差异,其投资既可能形成企业的沉没成本也可能形成企业的信誉资本,本研究将分析社会责任投资的特点及其形成企业信誉资本进而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条件,利用社会资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别理论和会计学的信息披露理论等工具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实现条件。二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层次性、承担的合理边界和范围。深入探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倾向、动机、行为特征、效果以及这些变量在企业规模、成长阶段、战略导向、产权结构、产业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性。利用社会责任的成本与收益特点,从理论上分析社会责任体系强制履行与自我履行的范围大小,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适度性与合理边界。三是我国社会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设计。依据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在企业生命周期不同时间和空间范围的差异,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分层模型框架,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指标体系”。四是基于价值创造的社会责任监管建议。企业社会责任契约设计的理想状态是应该成能自我执行的,但在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司认识程度下难以实现自我执行。本研究结合社会责任的不同内容、企业行业性质、企业所有权性质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分析社会责任监管标准,制定出“分行业社会责任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执行规范”等具体建议。研究思路与内容的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企业社会责任体现范文4

[关键词] 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 文本分析

一、引言

不管是出于促进企业长期效益、关注企业运营的社会成本以及政府和社会对于企业公民的期望的角度,企业都应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新兴而且活跃的力量,已经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的重要对象。学界出现了一大批有关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探讨了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通过政府的创新和环境的改变引导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等问题。

然而,正如不少学者提出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该遵循适度性原则(赵连荣,2005),应该与企业的类型、发展阶段等相适应。那么当前的民营企业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应该承担至什么样的程度?这些社会责任应该如何逐步地发展起来?这样一系列问题在当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笔者认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现状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它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特定国情条件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要求和特殊性,有助于明晰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动机、意识和存在的制约,更是研究如何促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前提基础。陈旭东,余逊达(2007)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就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对浙江省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和评价。但是,该研究主要着眼于“社会责任的意识”,对于社会责任的实践内容的研究尚未深入。本文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基本内容和层次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民营经济特别发达的宁波地区的民营企业进行了网站的文本分析,梳理了当前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水平,从而形成了对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现实和特征的概括。

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层次

广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将企业的经济责任与其他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正如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所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即创造财富之外,还必须对全体社会承担责任。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是一个开放性、多层次、立体式的系统(刘新民、谢志华,2007),对社会责任内容的梳理是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理论基础。目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层次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视角。

1.等级和层次的观点

以卡罗尔为代表的许多中外学者将企业社会责任看作是有层次和等级的。卡罗尔(1991)著名的四层次金字塔模型中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概括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王新新,杨德锋,2007)。其中经济责任是最基本责任, 处于金字塔的底部。第二个层次是期望企业遵守法律。第三个层次是伦理责任层次上, 指企业有义务去做那些正确的、正义的、公平的事情,避免或尽量减少对利益相关者的损害。最上层是的慈善责任, 是期望企业出于自愿,为社区生活质量的改善做出贡献。

在卡罗尔的基础上,中国的一些学者也发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模型。陈迅(2005)依据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关系的紧密程度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三个层次:基本企业社会责任、中级企业社会责任和高级企业社会责任。类似的,李海婴等(2006)根据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制性程度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层级结构模型。在此模型中法律责任是法律规定企业必须承担的最基本社会责任和义务;“ 基本企业社会责任”是对股东、经营人员和员工等内部利益相关者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石;中级社会责任是企业对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高级社会责任包括战略性责任和道义责任。他们进一步认为,四个层级的企业社会责任相互关联, 低层次社会责任是履行高层次社会责任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卡罗尔的层次观点和国内一些学者的层次观点有一个重要的差异,卡罗尔认为虽然企业社会责任的层级是存在的,但是企业并不是按金字塔中由低到高的次序履行其责任,而是可能同时履行所有的社会责任。

2.利益相关方的观点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建构在社会契约理论和公平理论的基础之上,因此企业被认为应该为那些受其行为影响的群体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使得利益相关方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不少学者在研究社会责任的外延时,都运用了利益相关方的观点。

杜中臣(2005)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两类人群:与企业命运息息相关的内部人群,即企业员工;与企业收益没有必然联系的外部人群,其中包括同代人群和代际人群。据此,企业社会责任可划分为内部责任和外部责任。毛国民(2007)也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分成内部对象和外部对象两类,其中内部对象有:所有者、股东、管理人员、员工及工会,外部对象主要有银行、债权人、供应商、顾客、广告商、竞争对手、社区、政府、媒体、公众利益群体、宗教群体、军队和其他。

以上两种观点的研究和分析的角度虽不同,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不同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注重的利益相关方不同。某些与特定的利益相关方(如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联系的社会责任,只可能出现在特定层次上。笔者认为,在研究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的过程中,也应该综合运用这两种观点。在分析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和表现的时候,运用利益相关方的视角,更加体现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特性,表现出民营企业家的责任偏好或者说倾向性;而分析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综合水平,进行横向比较时,运用层次的观点则更具说服力。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Content Analysis)的方法,即将不系统的、定性的符号性内容如文字、图像等转化成系统的、定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国际上关于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的研究中,常常基于上市公司企业年报的文本分析。由于民营企业年报的获取性比较差,本文选择了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渠道――企业网站,作为文本分析的对象。因为,企业网站中的有关信息和报道,不仅真实的展示了企业的重要活动内容,还隐含了企业对于各种不同事件的态度和认识。

本文通过万方数据库中的商业信息子系统提供的民营企业名录,随机选择了宁波地区7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作为研究的样本,以其网站中“新闻中心”(或者“企业动态”)栏目(不同企业网站中标题可能不尽相同)中的信息报道为分析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致的编码,对其中有关“社会责任”或者体现社会责任的信息进行记录。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民营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程度和实践形式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比较客观的展现当前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实践中的主要特征和所处阶段。

文本分析中采用的编码体系如表1中前三列所示。一类指标的选择主要基于文献的分析,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划分成7大方面;具体指标是对每一类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具体内容加以概括性描述,共有15项。表格中编码一览的数字0、3、5,表示的是在网页上相关信息报道出现的次数,0表示没有出现,3表示出现1次,5表示出现两次及以上。

四、数据分析结果: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现状

1.样本基本特征

作为样本的70家企业的基本构成如下:从企业所处行业看,绝大多数属于制造性企业,占97.1%,服务性企业仅有2家,具体涉及到服装、纺织、电子、机械、塑料、文具、零售等不同行业,行业分布相当广泛。从企业营业额规模来看,营业规模在5亿元以上、1亿元~5亿元之间,3000万至1亿和3000万以下的企业分别占到14.3%,21.4%,41.4%和21.4%,以3000万到1亿营业额规模的企业最多。从企业的员工规模来看,员工人数大多在300人~2000人之间,占到51.4%,人数在2000人以上的占到18.6%,而人数在50人以下的只有2家。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样本企业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从企业所处区域来看,所取样本在宁波老三区、鄞州、镇海、北仑、慈溪、余姚、象山、宁海、奉化均有分布,其中最多的是慈溪,有21家,占30%;其次是鄞州区,有17家,占24.3%;宁波老三区的占21.4%;余姚、奉化和象山各3家,宁海为7家。总体来说从样本的基本情况来看,所选择的企业在行业、规模、区域上都具有较广泛的覆盖,比较能够反映现实状况。以下就对这些企业的社会责任现状进行描述,并概括其基本的特征。

2.宁波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和特征

分析过程中,我们进入名录中的70家企业的网站,发现其中有约三分之一(24家)的企业网站中仅仅有关于企业简介、企业获得的认证和产品名录的有关信息,而没有任何其他方面的新闻动态、公司动态等信息。这一定程度上反应这些企业在企业的宣传和形象,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的关注是很少的。我们将剩余的48家民营企业的网站信息内容进行分类计数、并打分,而后得出了它们在不同社会责任指标项目上的均值(如表所示)。

根据不同类别的均值比较和各类别具体指标均值的比较,可以分析出宁波民营企业当前对社会责任关注的重点和履行社会责任中的特点:

(1)宁波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从内容主要还是注重消费者和员工两大类的利益相关群体。从分类的均值上看,消费者类别上的均值为最高(1.91),其次是员工(1.60)。这说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关注的还是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利益群体。尤其突出表现在对于产品质量与安全的追求上,均值达到4.14分,为所有项目中最高。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相对比,美国日本的社会责任集中在三个基本的方面,对员工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和对资源环境的责任。但宁波民营企业对于环境的关注并不明显,反而对社区和其他群体(弱势群体)表现出比较的重视,其均值仅次于员工(1.43),列第三位。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对于社会责任的意识还处在比较朦胧的阶段,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不足,存在着将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责任割裂开的现象。另一方面,因在舆论环境中,媒体对于企业的慈善行为更加关注,从而使得这些行为和活动更容易为企业赢得知名度和企业形象。

(2)宁波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从层次上看,表现出低层次社会责任与高层次社会责任同时实践,甚至某些企业会跳过更基本的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直接践行最高层次的慈善责任。例如,属于最高层次的慈善责任的两个指标社区公益和慈善捐助的均值位列第四和第五位,高于安全生产、诚信服务等一系列其他法律和道德责任的指标。即便是在对于员工这个相关方的责任中,企业在员工的培训发展这个更高要求地满足上,表现较好,均值为2.27分,但对于劳动合同的遵守这个更为基础的责任方面,却很少进行信息披露,得分只有1分。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①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并积累起财富,回报社会(家乡)及赢得社会地位的追求也就迅速的出现。②由于社会责任运动在中国推行的比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环境和伦理环境,使得这两个层次的社会责任推进不够迅速。③根据国际经验,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公民社会”的整体背景有关,但中国目前尚未形成公民社会,一些利益相关方自身的观念也没有跟进。

(3)从宁波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形式上看,形式是以企业家主导和偶然居多,体系性和延续性比较差。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大多数还是由企业家的个人意识决定的,缺乏制度层面的保障,没有形成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也是这一原因使得不同的民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差异性非常明显。

总体说来,民营企业目前的社会责任实践在近几年来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无论从内容、层次和形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然,我们不能够直接将网站上披露的信息,等同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本身,它们也许不能够完全代表企业的真实水平。但是,根据国际企业的经验,社会责任的承担是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方面,企业有较充分的自觉性去展示企业的这些信息。这些信息的披露也更有利于社会对企业进行监督。因此,要推进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向更体系化和完善化的方向发展,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外部舆论环境的正确引导和政府政策法律环境的有效约束。

参考文献:

[1]赵连荣: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变与趋势[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年第2期

[2]陈旭东 余逊达: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与评价[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

[3]刘新民 谢志华:企业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07年第七期

[4]王新新 杨德锋: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及其启示[J].企业研究,2007年第2期

[5]陈 迅 韩亚琴: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9月

[6]李海婴 翟运开 董芹芹:企业社会责任:层次模型与动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第6期

[7]杜中臣: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实现方式[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企业社会责任体现范文5

关键词:企业 社会责任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企业作为全球经济的参与者和西方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存在很大差距。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比较,从中发掘并借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有益经验。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学术界尚无统一界定。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Carroll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乃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之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尊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乃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主决定的慈善责任之和。

遵照Carroll的观点,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对自己的股东和股东以外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义务。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有着各种社会联系的群体和个人,包括企业的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当地社区等压力集团。在现代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经营环境已经从传统的投资―生产―销售―赚取利润的单向循环环境转变为受企业利益相关者影响的多元环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的应有之义。

西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一)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到位

目前,西方国家中企业对社会责任越来越关注。根据纽约公关公司Jericho communication2002年对美国财星1000强的264位CEO所作的调查显示,36%的CEO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意识提高了,12%CEO指出配置更多的资源在社会责任方面,52%的CEO表示若全球的企业善尽社会责任会减缓恐怖主义的发展,这些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CEO的社会责任意识已经显著提升。此外,2001年英国伦敦的《社区企业》所做的研究报告指出,欧洲大部分的企业领袖相信适度地把企业社会责任整合到企业的经营中,可以改善企业的绩效。如今,美国约有60%、欧洲约有一半的大公司设有专门的伦理机构和伦理主管,负责处理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发生的不正当经营行为所提出的质疑。在这些公司里有正式的公司社会责任履行计划、系统的项目设计、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完善的执行程序与控制系统。沃尔玛公司在2005经历卡特里娜飓风之后,总裁李斯阁发表了《沃尔玛:巨型公司的未来责任》的评论:为了建立二十一世纪的企业,必须要以全新的视野来看待环境、医疗保健、工资、社区等社会责任,并认为作为有责任心的企业公民将会使沃尔玛成为一个更加具有竞争力和革新性的公司。

(二)政府积极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美国是较早颁布法律、法令等强制性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规范的国家,目前美国已经有近30个州相继在公司法中加入了公司的社会责任内容。在美国影响下,法国、英国、德国、荷兰等也在各自立法中确立了倾向于就业、工资、工作条件等问题的企业社会责任。比如法国就调整了企业法并视利润和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同等重要。英国政府也采取了大量的主动政策来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调整政府在经济、贸易和其他政策方面的社会责任。日本和德国也对公司法作了部分修改,以突出对相关利益者的保护。此外,西方各国在政府的推动下还成立了旨在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组织,比较有影响的有美国社会责任商会(BSR)、英国的道德贸易促进会(ETI)、日本的良好企业公民委员会(CBCC)等。各国政府组成的国际组织则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形成,包括AA1000(英国)、SA8000(美国)、CSM2000(德国)等。

(三)社会责任审计监督企业社会责任行为

社会责任审计是评价与报告那些在传统的企业财务报告中没有涉及方面的企业成果及影响,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企业各方面的工作,保护各企业相关者的利益。美国是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发源地,美国的政府机构如联邦贸易委员会、环境保护局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社会公共利益监督机构均要求企业提供某一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在英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大型公司的年报平均近半页包含的是自愿披露的社会和环境信息。20世纪90年代这种信息已增至4页,具有特定规模的公司被迫报告有关他们的慈善捐赠情况等具有社会性质的信息并提供有关职员条件和就业实践的可靠信息。法国的社会责任审计报告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有特色的,1977年政府就以正式法令规定企业必须编报“社会责任负债表”,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在德国,除了要求企业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以外,还要说明对社会责任目标的实现程度。

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较淡薄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很普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逐步成为了独立的法人,本应属于社会的职能从企业中分离出去,企业的责任相对有所减少。然而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企业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责任”,这种要求和前面的企业责任有很大的不同。社会责任是受政府、社会公众、公司职工等的委托,对消费者、职工、社区居民等所承担的义务,而且这种义务不仅需要从法律上强制,更需要企业道德水平和社会意识的加强。近期由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对中国15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8%的受访企业设有社会责任部,8%设有可持续发展部,16%设有环境管理部,37%设有公共关系部。数据表明,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设置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构,也就是还没有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专门一项工作对待。当前我国企业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企业无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作用;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向消费者提供不合格产品或服务;缺乏诚信和公平竞争意识等。

(二)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督导不力

由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本原因在于调节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政府担当着社会公众利益代表和公共管理结构的角色,因此,政府应该约束和监督企业的社会行为使之履行社会责任。如今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强制性责任的法律,如税收征收管理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但是社会实际中,很多企业都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经颁布12年了,然而在许多企业中,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养老保险、超时劳动等有损劳工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已成为我国社会责任的主要问题。不仅给外界造成负面影响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政府在对企业实行社会责任监督上存在着问题。目前为止,我国还未成立正式的企业社会责任组织,没有颁布国际上承认的社会责任标准,我国外贸出口企业不得不接受跨国公司要求的社会责任标准的审核。面对社会责任审核,我国企业不仅要交纳高昂的审核费用和中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不同跨国公司的审核范围和标准不统一互不认可,企业还要经受多轮的社会责任审核。

(三)社会责任审计不完善

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局就要求企业面向国家编制报送关于企业环境基本情况的统计报表,是我国最早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信息的使用对象只是国家,并未完全对外公开。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现有的关于社会责任的法规仍以环境管理法规为主,而且没有制定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则、准则和指南。没有强制性法规的约束,再加上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意识,导致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不积极。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对中国15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我国2%的企业经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26%偶尔,71%没有过。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的机制,与国外许多跨国公司每年有总裁亲自签署的社会责任报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西方国家的社会责任报告已经从原先纯粹的环境报告变成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不仅有环境问题,还有涉及到的社会问题比如核心劳工标准、工作条件、社会参与等。很多企业也把原来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了年报中的一部分对外,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加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建议

(一)企业要强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从社会角度来讲,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企业是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单元。哈罗德•孔茨认为:企业应该考虑自己的一举一动对社会各角度所造成的影响。因此企业的眼光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本身眼前的利益,还应该考虑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关系,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国际上很多企业都是把自己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才保持了长久不衰的动力。我国企业也应该反省自己的行为,借鉴西方国家已有的经验,把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具体到行为上,企业责任意识可以通过制度规范来强化,要求企业制度和规章的建立要体现企业的责任理念,任何事情权责利划分明确;对负责和逃避责任的行为要赏罚分明。

(二)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

社会责任的推行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介入和引导。我国现有的有关社会责任的法律过于分散和凌乱,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体系。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按照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规定,制定真正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执行的法律条款,用来约束企业的行为。政府可以考虑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时增加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概括性规定,至于公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实体性义务,可以在其他法律、法规中分别规定,同时政府也可以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公司自愿地承担社会责任。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的披露,我国政府应该根据不同行业可能产生的不同类型社会责任问题,因地制宜的制定社会责任管理范围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准则,以对社会责任披露的事实、详细程度和披露方式进行规范。法律法规制定出来之后,还要加大对企业执法的监管。此外,政府应该积极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沟通,参与到各种有关社会责任标准的制定中,从而减轻国外社会责任标准对我国企业造成的压力并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的利益。

(三)社会要形成完善的企业责任监督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开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除了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之外,还要发挥社会团体的监督作用,比如环保组织、消费者协会、工会等。在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过程中,开始起重要作用的往往是作为社会一般成员的消费者、投资者和大众媒体。有组织的消费者运动、劳工运动、投资者运动在为自身争取利益的同时,也促成了相应的立法,从而使得企业充分全面的重视社会责任。由此可见社会团体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我国社会责任监督体系的形成也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团体的力量,从政府和社会两个方面着手,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责任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林南著,张磊译.社会资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企业社会责任体现范文6

关键词:企业;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意识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被丰富被多元化的认知过程而建立在相关理论发展基础之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可以理解为是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循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商业道德,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从内容上看,可以将其分为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和环境责任等,从履行程度上看,可以将其分为必尽责任、应尽责任和自愿责任。

企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必要性,企业在社会生活中,既是一个经济性组织,又是一个社会性组织,它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如何让企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提高自身经济能力的同时促进社会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共赢的局面,这就突显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社会责任并不是让企业去做新的事情,只不过是让企业用新的方法、新的眼光去做事情,必要的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有效的处理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来增强全社会的幸福感。

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产生和公众的理解误区

1.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产生及解决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深化,不少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往往会忽略社会其他相关者的利益,从而产生诸多社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拖欠工人工资、偷税漏税等。这些负面现象的产生不仅不利于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当这些问题频繁出现并且激化各群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有必要针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理念对企业行为做出一定的规范和指导,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来维护我国经济正常健康的运行。

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必要性贯穿于企业整个发展生存中,它对企业循环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增强自身的可信度,赢得利益相关方的支持,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企业将社会责任落实到日常生产运行中,增强企业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互信意识,使利益相关者更愿意提供优质的资源,从而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再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减少成本浪费、降低风险、增加企业商誉、提高工作效率等。可见,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一种利他行为,更是一种利己行为,达到合作双方双赢的局面。

对此,企业社会责任应从三个层面来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第一,加强企业责任意识,重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正确看待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第二,建立相关完善的制度规定,制定一些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企业行为;第三,通过社会相关利益者的监督来促使企业社会责任更好地落实,利用现阶段社会关注日益广泛和加强,通过社会舆论压力来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2.我国大众对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理解误区

在我国,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还很片面,只有纠正了大众与企业的片面认知,才能更好的让企业自觉履行自身的职责,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经济阻力。

第一,企业的社会责任不等同于慈善捐助。慈善捐助是企业的自愿行为,它属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层次境界,但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仅仅只涉及到捐助对象,还涉及到企业对股东、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会其他相关者的责任。这些责任的涉及面更广,也是企业应该负担的基本责任,而这些要求反而容易被人忽略。第二,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其发展阶段无关,而是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的发展过程的。很多人认为微小企业或者刚起步的企业不用承担社会责任,而应该是发展壮大的企业去做,这种想法显然是片面的。任何企业不管处于何种阶段都应该履行社会责任,而不应将基本责任忽略,只关注企业的自愿行为。所以,正确的社会导向和强有力的公众监督是保障企业社会责任落实的基础。

三、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措施

1.政府监督层面展开

政府是影响企业行为最为主要的外部因素,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既缺乏公民社会的基础,也缺少相关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企业发展环境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私营中小企业的道德水平不高,所以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强制力来推行企业落实社会责任。

(1)制定科学的政府官员的业绩考核标准

我国多数地方政府的业绩考核以当地GDP数值为基础,很多政府官员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过分追求GDP增长,导致不加选择地招商引资,只重视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对企业的违法行为没有有效地引导和约束。有些地方官员只看到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没有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所隐藏的问题,势必会产生矛盾。所以当企业发生社会责任问题的时候,不仅要追究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我认为还应该同样追究相关地方政府官运或负责人的责任,这样更能约束地方政府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而且加强了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促使企业提高经营形象,也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

(2)出台有效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奖惩制度

所谓奖惩制度的建立,更多的是政府出台一些必要的奖励措施,来有效地激励和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更多强调的是政府的引导功能。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短期内,必然会增加成本,对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较大的冲击,政府应该从现实角度和发展的全局性出发,落实有效的引导机制,通过赋予履行社会责任优秀的企业税收优惠、信贷担保、减免规费、优先政府采购权等一系列措施,来激励小企业的自愿性,同时,政府也可以建立一系列的环境、员工福利以及社区服务等机制作为补偿,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帮助企业尽快形成规模增加市场竞争力。对于应履行而不履行的企业,也应该建立合理的惩罚机制,强制企业去履行自己的责任,保证企业之间的公平性,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2.社会引导层面展开

企业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社会范畴上说,企业的身份可以理解为“社会公民”,企业依赖于社会所提供的资源,而企业随着自身的成长也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其发展状况与社会相关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新媒体的产生,拉近了企业与社会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距离,企业形象对于企业的发展就尤为重要。

(1)倡导企业开展绿色生产,社会进行绿色消费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因素的影响,生产方式属于粗放经营型,不注重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所以积攒了众多的社会问题,这其中消费行为成为了主要的推动者,正是由于大众过多的消费引导了企业盲目的扩大生产,而且消费者行为习惯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短缺现象产生的根源之一,所以,我们有必要倡导绿色消费。

我们应该培养绿色消费的观念,这样有利于促使企业开展绿色生产,使用环保材料生产产品,开发保护环境的新能源,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等等。通过消费习惯来改变生产方式,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通过大众行为来规范企业行为,让社会公众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的职责。

(2)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功能,约束企业行为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媒体力量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我国的新闻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关注呈现上升趋势,显然,这与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是有关系的。媒体的力量不容小觑,社会公众通过媒体的报导会引发媒体导向,既可以树立一个企业的美好形象,也可以让一个企业马失前蹄。所以,面对媒体舆论的“双刃剑”,我们要让其发挥独立的社会监督者的职能,公正客观的反映实际问题,不受企业影响,从而促使企业积极做好自己应负担的责任。

3.企业推进层面展开

要想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贯穿到企业中,光靠外界政府和社会大众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从企业自身出发,调动企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要树立企业责任意识,就要弄清楚如何协调企业内部员工的关系、与社会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以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到企业所处的位置和发展前景,有助于企业很好的贯彻落实社会责任。

(1)树立企业责任价值观,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同感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关系到企业与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协调关系,这就要求企业正确处理各方关系的价值导向,使企业各职员的思想意识保持一致。将纸面层次的价值观落实到实践层次的工作中,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条件及资源环境,来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同感。首先,从企业内部来说,要增强每个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员工真正的理解社会责任,转化为每个人的价值观。其次,当今市场经济不再是以资本和技术竞争为主流,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等软实力也尤为看重,所以要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合到企业文化之中,正视企业的软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2)认清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和现实能力

企业要认清社会任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正确看待履行社会责任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企业在经营中要兼顾自身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企业首先要努力增强自己的经济能力,这样才有资本去履行社会责任,而不要颠倒两者的位置,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尽最大力去履行社会责任。第二,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要考虑企业的实际能力,不要盲目的受到错误舆论的引导,而使企业陷入经济困境中。第三,企业要注重实效,行胜于言。企业要将理念落实到实处,注重实效,做到表里如一。

四、总结

本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目的不仅是阐述社会责任对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引起人们对这一领域的关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就目前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便促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联系实际,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企业社会责任,完善这一领域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张兆国,梁志钢,尹开国.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2):139-146.

[2]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3]常凯.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性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