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重点章节范例6篇

教育学的重点章节

教育学的重点章节范文1

关键词:体操教材;科学化;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G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3-0073-06

A Research on the Proper Design of Gymnastics Textbook in SportUniversities

GAO Liuhong,ZHANG Yuna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Spo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base of spreading gymnastics k nowledge and training gymnastics talents. Textbook is the carrier of knowledge,a tool for teachers to disseminate knowledge, and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stude 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Therefore, the proper design of the gymnastics textbo o k is crucial for the cultivating talents. This paper adopts the integrated andh ierarchy theory to explore the proper design of gymnastics textbook by clarifyin g the hierarchy of the textbook framework for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ted designof the textbook and providing theory consultancie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enriching the framework of the design of gymnastics textbook.

Key words: Gymnastics textbook; proper design; hierarchy

纵观体操理论的研究,关于对体操教材科学化研究的文章至今还尚未见到, 这表明体操教材构建的科学化问题还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以层次性、整体性、系统性理论为依据,对体育院校体操教材科学化进行探讨,以 期为人们科学地构建体操教材提供理论参考。

1 我国体操教材的历史沿革

体操教材随体操的教学而发展。我国近代的体操教学,是在19世纪后半期满清政府编练 新军中产生的,随着体操运动在学堂、军队、商团等组织中广泛开展。

20世纪初期,我国出版了一批围绕着体操教学、训练的专门书籍。目前,我们能找到的 最早的体操教科书是1904年由王肇钱翻译,六艺出版社出版的《日本普通体操学》,这一时 期由于历史的原因,体操在中国的发展比较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体育事业。体操作为最早的奥运会项目受到了高度的 重视,先后引进、翻译、出版了一大批教材。如前苏联教材《苏联“准备劳动与卫国”制 度的体操课程》;1952年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体操》(上、下集)(苏联•阿•特•布雷金 等 编,上集由方翻译,下集由仇标翻译);人民体育出版社于1954年出版; 1957年8月出版的《女子基本体操》(苏联•秋尔洛夫主编,张桂芬,章祖愈合译);1957 年 10月出版的苏联中等体育学校教科书《体操》(A.M.施别明等编,由王戚夫,友斐,张人 民合译),同时还引进一套(上、下两集)日本体操教材。

这些教材对新中国的体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期间,各项工作中断,直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得以恢复。80年代后,我国体操运动员频繁的登上世界冠军宝座,中国体操为世界的体操发展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体操教学和体操教材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体委联合各体育院校在 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在不同时期出版了《体操》通用教材。这些教材对我们研究体操教材 的整体性提供了依据。因此,我们下面的研究主要是对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教材进行对比研 究。

2 北京体育大学20世纪80年代以后体操教材使用概况

北京体育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53年,1987 年起开始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它是国内最早培养体育专业研究生的最高学府,是全 国体育系统中第一所博士学位和第一批硕士学位的授予院校,也是最早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 批准,可向海外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因此对北京体育大学所使用的教材进行研究 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投稿日期:2009-08-04

作者简介:高留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操教学与训练理 论。 表1 20世纪80年代以后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 士研究生用教材

版本本科生专修 普修硕士

研究生博士

研究生1984年体育系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4-1991)√

(1984-1989)1989年体育院校普修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9-2006)1991年体育院校专修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2006)2000年竞技体操高级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今)2007年体育院系普修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2008)√

(2007-2008) 无专门教材,教师根据大纲自编讲义

2005年-今,章节有:体操教学、体操科研方法、体操力学、国际体操评分方法、团体操无专门教材,教师根据大纲自编讲义从表1可以看到,体操教材在本科生中得到了极大的重视,而在硕士、 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中却没有专门教材。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是否需要相应层次的教材是 应该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作为教学应该有相应层次的教材,讲座应在教材的基础上 ,加进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我们要对体操教材进行整体性把握和层 次研究,就只能对本科生所选用的教材进行研究。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出版的教材 ,应该说是最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教材,因此我们选择了1985年以后出版的通用教材进行研 究。

此外,2000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竞技体操高级教程》,发行量为3 150册。至今 第一版第一次发行的该教材还在市面上出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本教材与低层次的教材在 衔接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它所设立的章节和讨论的问题,应该是构成体操教材完整体系 的一部分,所以,此教材对探讨分析体操教材的完整性和层次性的构成,亦是非常重要的依 据。

3 对教材的系统性研究

3.1 教材“章节”标题的确定 标题又可称为题目,是章节的总 纲。如果一个章节像一张网,题目就是纲,纲举目张,就是说看了章节的题目,就能窥见全 篇的实质和精华所在,也可以说题目对章节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材中的标题通常是用专业术语表述,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信息点 ,它最能吸引读者,并能给读者最简明的主题提示,它是编写人员反复推敲后,经编委商榷 而定的。因此题目是从总体角度,用简明、精确的词语反映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强 调的观点。同时题目又是指引读者阅读的航标,能引导读者去发现并准确地把握章节的要领 ,还可以 作为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主要依据。

所以,我们将每一章的标题作为第一层次来进行研究。1985年以来,全国体育院校通用 体操教材是由52(除了艺术体操和团体操两个章节)个章节构成(表2),换句话说这52 个章节从不同的角度对体操进行研究,构成了体操教材内容的一个体系。

3.2 教材的分类研究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将这52个章节进 行归类。按照《对体操的再认识》(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一文中对体操的分类 ,体操可分为: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四类。

按照题目的主题词可分为:教学、训练、管理、器械、竞赛、健身、游戏和其它。对“ 其它”进一步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它应该属于体操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包括:绪论(体操概述)、体操术语、保护与帮助、创伤与预防、器械体操动 作技术原理、器械体操动作技术分析、器械体操动作技术诊断、体操运动员选材、体操教练 员修养、体操绘图、体操科研方法、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水平评价、体操运动员的体重、成份 和营养。

体操绪论讨论体操概念、分类、特点、内容、功能价值、起源与发展等;体操术语则是 体操现象和状态以及学术观点的抽象描述;体操绘图是对体操动作形象的描述;体操动作技 术原理是对体操中的各类动作用力学的原理进行抽象描述;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评价与分析 ,是对高水平运动员完成的复杂体操动作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体操运动员选材、高水平 运动员训练水平评价、体操运动员的体重、成份和营养是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生理、生物 化学、遗传学等最新研究成果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体操基础理论所要研究和描述的是体操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它是体操运动实践所遵 循的规律,亦为体操的普及和提高提供的理论基础。

据于上述认识我们将52个章节划分为:基础理论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理论研究;器械 ;训练理论研究;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教学;器械体操动作教学与训练;竞赛 ;健身;游戏10个类型(表2)。

4 对教材的层次性研究

4.1 各版本教材章节的分析

通过对表1中每一版本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我们发现没有一本教材囊括了上述这52 个章节。可见,每本教材在选择章节时是考虑到了教学对象,因而对教材的章节构成是有所 取舍的,从而也就构成了各教材自身的特点。

4.1.1 对1985年版本体操通用教材的分析1985年体操通用教材,用了21章730页从体操基础理论、教学理论、训练理论、器械 、科研方法、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表2)等不同的角度,介绍 了体操。

该教材与其它几本教材相比较,它所介绍的第一层次教学和第二层次训练的章节内容 不分侧重点,同时也涉及了第三层次的章节(器械),但器械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即第一节 对体操馆和体操场的一般要求;第二节场地的布置;第三节器械的式样规格和安装方法;第 四节体操器械与场地的管理和保养,从节的介绍情况看该部分仍然处于第一层次。

从今天的认识水平来看,第三层次的理论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可见这本教材主要论述的 第一和第二层次,它适合于体操普修学生和体操专修学生。这是针对的对象(普修、专修) 所决定的。

4.1.2 对1989年版体操专修通用教材的分析1989年体操普修通用教材,是我国首次供体育院校使用的体操普修教材,它目的明确, 因而在章节的选用点上具有明显的侧重点。它用了18章260页从体操基础理论、教学理论 、体操竞赛、跳跃、技巧、平衡木、双杠、单杠(表2)等方面,重点讨论体操教学层面 上的内容,这些章节大部分都处于第一层次。表2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体育院校本科通用《体操》教材各章构成

版本名称(章)19851989普修1991专修2000专修(竞技体操高级教程) 2007普修类型绪论(体操概述)√√√总篇(5章)√基础理论研究体操术语√√√*竞技体操(章)保护与帮助√√√竞技体操常见创伤的防治√器械体操动作技术原理√√*竞技体操(章)器械体操动作技术分析、诊断√体操运动员选材√√体操教练员的工作特点、修养√√体操绘图√体操科研方法√√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水平评价√体操运动员的体重、成份和营养√体操运动队训练管理与运动员业务档案√管理研究体操运动员的教育手段与行为激励√体操教学法√教学理论研究体操教学原则√体操动作的教学√*竞技体操(章)体操教学工作计划与考核√√体操教学课的组织与实施√√体操教法分析体操场馆与器械设备√器械训练课的结构与类型√训练理论研究训练课的组织与实施√体操训练原则√√体操训练计划、训练框架√√√儿童、少年体操训练√√√技术训练运动员的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心理训练√√形体训练√√智力训练√竞技体操各项目的特点与训练√竞技体操比赛的制胜规律√高水平运动员比赛的临场指挥√高水平运动员赛前准备√训练负荷调控√队列队形练习√√*基本体操(章)队列队形徒手体操徒手体操√*基本体操*轻器械体操教学轻器械体操与专门器械体操√**跳跃√√√器械体操动作教学与训练技巧运动√√√自由体操、技巧√√√(男女2章)跳马√√(男女2章)双杠竞技体操√√√√平衡木√√√单杠√√√吊环√√鞍马√√高低杠√√比赛的组织与裁判√√√*基本体操(章)竞赛体操健身原理与方法√健身体操游戏√游戏艺术体操√团体操√√总计54(章)21182935510页数730260662494216开本或毫米32323216787*960注:1)“*”表示这一标题包括在基本体操“章”或竞技体操“章”中,以节的形式出现; 2) “”表示以篇目的形式出现。“总篇”中用竞技体操发展趋势、竞技体操强国简介、 国际体操评分的沿革、我国竞技体操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形成及发展、体操科研成果分析述要 5“章”介绍了竞技体操;3) 竞技体操高级教程主要从竞技体操角度论述体操,此教材也从 教材的角度论证了竞技体操是器械体操高级形式;4) 统计是按照章节进行的,例如,“器 械体操”一章,在85年版教材中这一章包括平衡木、双杠、单杠、吊环、鞍马、高低杠六节 ;5) 艺术体操、团体操在《对体操的再认识》(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一文中已 经将其归为单独的项目,在90年代以后的教材中也未对其研究,因而我们不将其作为体操教 材的一部分进行讨论。

普修教材的产生,为体操层次性的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但体操基础理论的章节对内容 的论述还不够全面。例如,体操术语这一章节中,没有论述体操技术要领术语。

4.1.3 对1991年版本体操专修通用教材的分析1991年体操专修通用教材,是供体育院校使用的体操专修教材。该教材分上、下两册, 教材的目的明确,因而在章节的选用上,明显侧重第二层次训练的讨论。

从该教材29个章节和662页的构成上看,这一时期的训练理论研究活跃,研究面广泛, 研究成果多,为以后的高级教程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器械体操项目和动作的选择上 与普修教材相比,已经存在了层次性的选择。例如,普修教材在器械体操项目只选择了跳跃 、技巧、平衡木、双杠和单杠,而在专修教材中增加了吊环和鞍马项目见(表2)。在动作 难度的选择上,也比普修教材的难度大,可见这一时期已经有体操教材层次性的意识。

但与第一层次的衔接还不太紧密,主要体现在:体操绪论部分的章节内容重复(体操的 概念、体操的手段、体操的分类、体操发展简史);体操术语章节、保护帮助章节的内容也 都与普修教材有重复。从教材的完整结构上分析,这些与普修教材章节重复的章节应该出现 在专修教材中,因而它可以说是一部完整的教材但不是层次性的教材。

此外,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认识,该教材缺少体操教学的讨论。如果体操专修学生不学习 体操普修教材的内容,那么学生掌握体操理论知识就有一定的片面性。

4.1.4 对2000年版竞技体操高级教程(通用)的分析2000年版的竞技体操高级教程,从教材的名称上看已经有层次性的含义。所讨论的问 题是当今竞技体操比较前沿的问题,揭示了我国竞技体操在2000年之前的十多年中,长盛不 衰的内在规律,是培养体操教练员和体操教师的一本好教材。该教材也为我们划分教材的 层次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但遗憾的是,此教材应该与哪本教材作为衔接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当然我们可以认为 它应该与体操专修通用教材进行衔接,那么从这一角度上讲,训练理论的部分章节可以下放 到专修通用教材中,例如“优秀体操运动员多年训练框架、竞技体操的身体素质训练等(参 见层次划分章节),但在此教材中出现显得不太合理。因此,9 a来该教材售出的数量不多 ,表明该教材在各体育院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体育学院(系)、运动队、业余体操等单位中 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4.1.5 2007年版本体操普修教程分析从章节的构成上看,此教材是由体操发展概论、基本体操、竞技体操、体操健身原理与 方法和游戏5个章节构成。但游戏(作为体操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竞技体操并列作为 章节,显然显得不平衡。

众所周知,在体操教材的构成中竞技体操章节的比重量相对要大,这是因为竞技体操有 着悠久的历史,其章节的数量从高级竞技体操35章节的教程中就可见一斑。用一个章节介绍 竞技体操必然导致读者在认识上的局限性。例如,竞技体操对单杠器械的规格有明确的规定 ,同时还确定了不同难度组的动作,而在此教材中只介绍了低单杠上的没有难度组的动作, 这对学习者不免会带来困惑(与电视上看到的竞技体操不同)和局限性。

此外,作为器械体操中最主要的教法之一“保护与帮助”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该教 材中,只作为节下面的一个内容进行讨论,而保护与帮助在教学、训练和在平时的生活中屡 次证明是防止受伤的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所以在1985、1989、1991年版本中,都作为一章 节进行讨论,因此笔者认为保护与帮助应该作为一章或一节进行讨论。

体操健身原理与方法是一个很好的章节,但目前关于体操健身原理与方法,还处于研究 探所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成熟。因此,我们建议将此章节作为第三层次的一章节对研究 的成果进行论述,用之替代的可以是“体操身体素质训练”章节。因为有证据表明,只要你 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你的身体素质的能力就能提高,因而这是一章成熟的理论。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看到此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缺少层次观,同时对体操理论介绍带有 一定的局限性,这对体操的普及极为不利。

章节衔接的不合理,就无法做到对整体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换句话说,我们培养的学生 在体操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存有缺失,必然导致其对体操不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近几年毕 业生中反映出的在体操理论知识上的不全面,以及在实践中对体操的教学与训练存在的片面 性的现象,我们可以推断体操教材的章节衔接的不合理,缺乏层次性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也 是导致体操在中小学和业余体校不能广泛开展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4.2 教材的层次性划分层次划分的目的,是要在类与类之间以及每一类型中寻求体操教材的层次性。层次性可 以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层次,也可理解为通过一定的“可理解”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的 层次。

新的层次本质是新关系或关联的建立, 这种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是一种创造。 例如“体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形成, 它并不是说在体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诞生之前, 不 存在“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和“心理训练”两个意义上独立的学科, 而恰恰是经过一段体操 实践后,人们所缔结的一种较高级的训练层次结构。因此层次的产生首先是一种新的整体关 系或关联的确立, 每一层次都有“新的整体性”不断逐级产生, 也就是说每一层次比它的下 一层次复杂, 因为它有下一层次不具备的“突现性质”。 这实质上是系统的部分与部分之 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进一步调整, 因此系统的演化才会呈现出不同 的阶段性及其特点, 并显示出更加丰富的层次性。

从层次的本质和其意义上认识体操教材系统,我们目前所确定的体操教材系统是有局限 性的。随着体操的发展,体操教材章节必定有新的层次产生,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目前这一 体操教材体系中层次的确定。

根据以上原理,我们认为:每一章节是一个整体,而每一个整体在整个教材系统中应处 于不同的层次,并且每一层次比它下一层次复杂。

结合对各版本教材(1985年、1989年、1991年、2000年和2007年)的分析,我们对以上 章节进行以下层次划分。

4.2.1 体操教学与体操训练层次的划分从体操教学与体操训练的目的性上分析我们认为:体操教学的目的是使一个群体的整体 素质提高,因而教学的目标是使大部分人能通过考试,这个考试标准的制定是有很大的可调 控性,是适应这一群体中的大部分人。

而训练的目的则是,使一个个体所学习的内容达到一个群体的最高点。因而训练的目标 是在相同级别的比赛中获胜,这种比赛有名次的要求,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的,它所达成的 的目标标准是相对固定的,所以训练的方法、手段、动作内容比教学都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形 式。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体操训练较体操教学处于较高的结构,从(表2)中我们也能看 到,高级教程论述训练的章节也比论述教学的章节多。所以我们认为:体操教学理论的章节 列为最低层次,即应该在初级教材中出现,而训练理论章节应在第二层次出现。

对训练的章节进一步的分析,我们认为根据各学科参与训练的复杂程度,还可将训练部 分的章节分为三个层次,例如:身体素质训练可分为柔韧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 素质、速度素质。人们运用体操训练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发现人们所需的素 质能够有所提高,因而我们认为其它学科参与的程度较低,手段也比较简单,所以它可以归 为第一层次。而训练课的结构与类型、训练课的组织与实施、体操训练原则、体操训练计划 、训练框架、技术训练、儿童、少年体操训练、心理训练、智力训练等为第二层次,它们所 表现出的是单一学科与体操训练的相结合。形体训练、竞技体操比赛的制胜规律、高水平运 动员比赛的临场指挥、高水平运动员赛前准备、训练负荷调控等所表现出的是多学科的综合 运用,相对于上一层次就显得较为复杂,因此可归为第三层次。

综上所述,第一层次为:教学理论、身体素质训练(初级教程);第二层次为:训练理 论和技术训练、儿童、少年体操训练、心理训练、智力训练等(中级教程);第三层次为: 形体训练、竞技体操比赛的制胜规律、高水平运动员比赛的临场指挥、高水平运动员赛前准 备、训练负荷调控等(高级教程)。

4.2.2 各类型体操层次划分分析体操具有的: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四种类型,可见这四种 类型都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我们认为四类型的初级形式是体操的基础,所以它们都 应该在最低层次中出现(即:初级教程中)。

器械体操动作比较多,动作难度层次比较分明,因此选择范围比较广泛,所以器械体操 动作教学和训练,应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在各层次教材中出现(即:低、中、高级教程中 )。

4.2.3 基础理论部分的层次划分对于基础理论部分而言,应根据研究的对象而确定层次。体操绪论(体操概念、体操分 类、体操功能、体操特点、体操价值、体操起源与发展等)、体操术语、体操动作原理、保 护与帮助应该在低层次教材中出现。这四章节的论述是使初学者对体操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的章节,故应在第一层次介绍。

但竞技体操属于器械体操的高级形式,对它的概述可分为5节(竞技体操发展趋势、竞 技体操强国简介、国际体操评分的沿革、我国竞技体操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形成及发展、体操 科研成果分析述要)可在第二层次介绍。

体操绘图、体操科研方法、体操教练员修养、竞技体操常见创伤的防治四章节,同样有 其它学科的渗透,它必须要结合原有的体操知识才能对其理解,所以我们将其归为第二层次 。

器械体操动作技术分析与诊断、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水平评价、体操运动员的体重与成份 和营养、体操运动员选材四章节与多种学科结合的更加密切。例如,“体操运动员的选材” 这一章节所涉及的不仅有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因素,还有社会学意义上的环境因素,因而是 较复杂的篇章,应在第三层次介绍。

综上所述,基础理论部分第一层次为:体操绪论(体操概念、体操分类、体操功能、体 操特点、体操价值、体操起源与发展等)、体操术语、体操动作原理、保护与帮助;第二层 次为:竞技体操概述、体操绘图、体操科研方法、体操教练员修养、竞技体操常见创伤的防 治;第三层次为:器械体操动作技术分析与诊断、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水平评价、体操运动员 的体重与成份和营养、体操运动员选材。

4.2.4 管理、体操竞赛和游戏章节的层次划分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理划分层次,我们认为管理是在体操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学 科,所以它应该归为第二层次。

按照以上原理我们认为,体操竞赛章节是单一的体操研究,它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体操 比赛的组织与体操裁判,所以我们认为它应该归为第一层次。

游戏是体操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相关的人文 素质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形成了一整套体操活动性游戏的 内容体系,它是体操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归为第一层次。

4.2.5 体操器械层次的划分通过对体操器械内容体系的研究,可知有关体操器械的内容可分为:体操器械术语、体 操器械的规格、体操器械的安装、体操器械的场地布置、体操器械的设计、体操器械的材料 、体操器械的营销等。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体操器械术语、体操器械规格、体操器械的安装、体操器械的场地是 体操单一学科内就能研究的问题,而体操器械材料、体操器械设计、体操器械营销则与其它 学科紧密相联系的,例如材料就与材料科学紧紧相连的。所以体操器械术语和体操规格、体 操器械安装、体操器械的场地布置应该在第一层次中出现,而体操器械材料、体操器械设计 和体操器械营销则可考虑放在第二或第三层次中。

4.2.6 体操健身原理与方法的层次划分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原理出发,来研究体操健身原理与方法,我们发现 “健身”具有社会学意义上(心理)的健身和生物学意义上(生理)的健身。那么我们体操 的一些训练方法(请注意不是理论)对身心所起到的作用如何,事实上我们还没有证据证明 体操的一些训练方法是好还是不好,对哪些人好,对那些人不好,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其 它多种学科的支持,比如心理学、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因此, 这一章节应是将体操与其它学科综合运用的研究成果,作为高层次的章节向学生介绍。

5 结 语

依据层次划分的基本原理,对体育院校体操教材内容体系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体操教材的 内容体系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内容分别为:

第一层次(或称初级教程)的章节可有:体操绪论(体操概念、体操分类、体操功能、 体操特点、体操价值、体操起源与发展等)、体操术语、体操动作原理、保护与帮助;体 操教学法、体操教学原则、体操动作的教学、体操教学工作计划与考核、体操教学课的组织 与实施、体操教法分析、身体素质训练、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器械体操、竞 赛、游戏、体操器械。

第二层次(或称中级教程)的章节可有:竞技体操概述、体操绘图、体操科研方法、体 操教练员修养、竞技体操常见创伤的防治;训练理论(训练课的结构与类型、训练课的组织 与实施、体操训练原则、体操训练计划和训练框架、儿童、少年体操训练)、技术训练、儿 童、少年体操训练、心理训练、智力训练等、竞技体操难度动作、管理、体操器械材料、体 操器械设计和体操器械营销。

第三层次(或称高级教程)的章节可有:器械体操动作技术分析与诊断、高水平运动员 训练水平评价、体操运动员的体重与成份和营养、体操运动员选材、形体训练、竞技体操比 赛的制胜规律、高水平运动员比赛的临场指挥、高水平运动员赛前准备、训练负荷调控等、 竞技体操高难度动作、体操健身原理与方法。

以上三个层次构成了体操教材的完整体系,作为体操专项本科生应该较好地掌握第一、 第二层次的内容,作为体操专项硕士研究生应该对这一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作为博士 研究生则应把握这一体系,只有很好的把握这一体系,才能对新产生的层次有敏锐的嗅觉。

以上各层次的章节的内容不是绝对的,有些章节是可以合并的,例如体操教学原则、体 操教学法可以合并为一章进行论述。而有些章节则是可以拆分的,例如,体操绪论可拆分为 :体操概念、体操发展简况等章节进行介绍。此外,在教材中还应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给 读者。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应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需要,遵循层次性理论的基本原理进行适 当的变动与更新。

参考文献:

[1] 陈镇华,陆恩淳,李世铭.中国体操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 0,4.

[2] 俞继英,张健,高健,等.竞技体操高级教程(专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 体育出版社,2000,6.

[3]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操(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5.

[4]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操(普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 989,6.

教育学的重点章节范文2

关键词:技工院校;;体育;教材;研究

1国内职业院校体育教材研究现状

1.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体育学的大学教材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专业的教材建设和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材建设,职业院校公共体育教材建设研究很少。体育专业的教材建设更加注重学科的系统化、整体化、科学化。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材建设研究在大而全上下功夫,在通用教材的基本点上下功夫。在传统的体育价值观层面上教材建设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职业院校公共体育教材几乎是本科公共体育教材的翻版;教材建设研究在体育学教材研究体系里面所占份额很少,很少有专项的研究。

2目前技工院校体育教材存在的问题

2. 1我国现行技工院校体育教材深受体育专业教材和本科公共体育教材的影响

教材基本内容采用专业体育教材内容,教材体系照搬本科公共体育教材。走大而全的教材编写思路。技工院校教材接近于科普读物,有别于教材本意。教材成为各种体育知识不同版本的总结和汇编。教材内容与学校体育实际情况脱节。教材基本上脱离鲜活的学校体育实践。对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产生有限的使用价值。

2. 2技工教育教学特点

技工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实习安排以及学制等方面拥有其自身特点。以及明确的就业方向、行业特色、工种特色、区域特色、企业特点。这些技工教育本身的特征,决定了技工教育体育教材的职业化特征。

3教材建设时应考虑的四个因素

在教材的建设中,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有较高的健身的价值,符合教学的要求,适合学校教学条件等四个因素。

3.1 文化因素

它是学校教育各门课程共有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才能使体育教学具有知识性、逻辑性和教育性,才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2 健身因素

它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与其他教学主要区别点,增强体质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的任务,选编教材时,首先考虑的应是教材的健身因素,即健身价值。没有健身因素的体育教材无意义。

3.3可教性因素

教材必须根据相应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难度与运动负荷适当。也就是说教材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学生经过努力可能接受为依据。有的体育项目,从文化含量和健身价值是可以取的,这便是我们不能把竞技项目全部搬进体育教材的主要原因,只能选取一部分适合的,教材要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以可能实施教学为标准。

3.4教学条件因素

教材的制定,还需要考虑本阶段的学生特点以及教学条件,如果脱离技工教育的教学实际,教材就是一纸空文。

4建设教材的思路与方法

4. 1确立技工教育体育教材的价值观和实现其价值观的目标结构

4.1. 1技工教育教材的价值观在学校体育价值观范畴之中,并体现技工教育价值观的特征。它是以技工教育为特征的体育教材。目标紧紧围绕技工教育的基本教育特征、技工院校的特征,建立在大体育观目标体系之上的体育教材。技工体育教材价值观和目标结构的革新,是技工院校体育教材首要解决的指导思想问题。

4.1. 2在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的环境背景下,遵循体育教育基本规律,改革技工教育体育教材目标结构。发挥体育教材在学校体育过程中的积极主动的作用。建立全新的、完善的体育教材目标结构。在体育教育基本教育目标结构中体现(或突出)体育的职业素质的目标、职业技术、技能形成的目标、职业道德领域的目标。技工教育培养目标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时代性特征相当明显。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技工教育体育教学目标各有其特点。体育教材体现学校特征、行业特征、专业技术特征、企业特征、教师特征、学生特征以及校园文化特征的目标结构。这是解决技工教育体育教材目标结构问题。

4. 2教材内容分类与选择

4.2. 1体育教材内容有多种类型。主要依据素质教育基本理念、技工教育的基本需求、学校体育大体育观基本要求进行分类。他大致可以分为,基本理论、基本体育教学、为职业技术技能服务的体育、体育健身与职业病的防治、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园体育文化、体育达标等内容。

4. 2. 2教材内容与学校体育教学计划、学校体育的其他活动以及校园体育活动相结合。提高教材的可操作性。发挥在学校各类体育事件中的积极作用。使得体育教材适用于院校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及校园体育文化相结合。通过与教学计划、课外体育、校园体育文化相结合,使教材紧靠院校体育实践。让教材内容在院校体育活动中具有吸引力。教材内容关注课外体育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课外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不是孤立的课堂教学脚本。学生的兴趣、爱好始终是体育教材关注的主题,教材主动的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终生体育的习惯,才是终极目标。教材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是体育教材的课外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4.2. 3重视教学内容职业技术技能倾向化,重视学生体育基础的层次性。根据实际需要情况选择不同水平的内容。教师、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有选择性,实现分组和分层次教学。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多样性的达成。体育教材内容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只是教学的骨干和主体。在体育教学实施中重视学生社会生存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协作能力等拓展能力的培养。体育教材与教学计划、课外体育和校园体育文化相适应,教材内容的分类与选择问题是教材的核心问题。

4.3教材章节构建

4. 3. 1章节构建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教材实用性的重要体现。其章节大体上可分为实践性、理论性、介绍性和资料性的章节。现行体育教材在章节构建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教材的章节与课堂教学缺乏对应。而且章节内容过于专业化,内容基本上来源于专业体育教材。章节内容基本(或者根本)不适应于高职高专学生实际水平。表现为:章节很难直接成为课堂依据,学生在教材面前不知道怎么学、老师怎么教,教学进度和质量很难真实反映到教理部门。体育教学存在随机性,缺乏稳定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4.3. 2章节构建取决于院校体育物质基础、师资条件、财力状况和学生体育基础,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教材基本章节就是学期教学内容和学校重要体育活动内容。不使教材悬空于学校体育之外。节的安排更加重视实用性,场地、器材的准备,教学基本内容、程序,示范位置,练习方法,学生在练习中的基本队形等。但绝不是将教案印成教科书。章节构建是个重要的技术环节。

4. 4学习评价

体育教材明确每个测试项目的考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包括体育达标标准) 。以考促学,以考促练。考试评价过程也是重要的教育过程。学习评价是调动学生心理因素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 1 ]董翠香. 体育校本课程导论[M ].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教育学的重点章节范文3

[关键词】情感教学目标评价目的与内容原则及方法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实施教学目标评价是深人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有效的、主要的途径。教学目标评价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愈来愈明显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教学目标评价的过程中,不少学校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倾向:一方面,在认知领域有了一套初具规模的教学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目标评价渐趋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与认知领域相比较,情感领域教学目标的研究却明显滞后。个人认为,健全、完善的物理教学目标评价,应该包括感知、技能与情感三大教学领域。只有加强情感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实践,才能使认知、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评价得以深人发展,也才能使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进人一个新境界,促使物理教学任务的全面实现。近两年来,我在实施认知、技能领域目标评价的同时,对情感领域教学目标与评价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明确情感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明确情感教育的目的与内容是实施情感教育目标评价的前提。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认知、技能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保证物理认知、技能领域的目标贯彻,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结合物理认知、技能知识的教学,促使学生产生、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种情感并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总之,加强情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情感教育与认知、技能教育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同步升华。

二、情感教育章节目标的制定

制定和实施章节情感教育目标,是制定和实现物理教学情感教育的基础,为了实现情感教育的整体目标,必须制定详尽得体的章节情感目标。在实践中,我一般按以下三步进行;

(1)充分利用各章节的情感教育因素。章节情感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各章节情感教育内容为基础,由于各章节的情感教育因素不像物理知识、技能内容那样明确具体,它们大都蕴藏在物理知识、技能之中,需要个人去发掘。实践证明,要充分发掘物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各个知识技能内容的个性和特点,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章节、每个段落和每个定义、公式、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各个实验操作过程,对这些知识、技能以及形成过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得越全面、越深刻、越细致,情感教育因素就发掘得越准,掌握得越透彻。

(2)确定各章节情感目标的水平层次。各章节的情感目标内容找出来后,还必须确定各情感目标所要达到的水平层次。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情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既要高于学生实际水平,又不能超过学生接受能力的临界线,使学生既渴望接受又有能力接受。

(3)用可操作性的语言表述章节情感目标。情感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做到明确具体,不但要便于师生操作和检测评价,还要使学生知道在课堂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目标,真正起到目标的导向和检测作用。我一般“通过或结合。。一,意识、接受、感受、形成……”来表述,这种表述侧重指出了教学过程中怎样做是符合要求的,具有过程性特征,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情感。

三、正确运用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及方法

制定、实施情感目标的基本原则,就是在制定、实施情感目标时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个人认为,其基本原则应包括:

(1)渗透性原则。物理学科的情感教育,是利用物理知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应用有关的素材进行的,所以,情感教育必须寓于物理知识、技能教学之中,使传授知识、技能与情感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积极地挖掘和充分利用物理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科学准确、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物理教学的活动中去,做到科学性与情感性的有机统一。

(2)层次性原则。制定、实施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应依据教学目标的水平分类,按照由近及远,由浅人深,由低到高的内在逻辑顺序,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应从低起点开始逐步提高层次。

(3)反复性原则。由于人的情感具有不稳定性特点,在制定、实施情感目标的过程中,对于某一情感的培养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实际进行反复渗透教育,不断巩固、强化。

根据上述原则,在实施情感教学中采用了如下四种教学方法:

(1)以知育情。人的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且认识越深刻,情感越深、越稳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中所隐含和显露的情感教育内容,老师要讲清讲透,学生要弄通弄懂。

(2)以情育情。情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具有感染性,一个人的情感可以使另一个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这是实施情感目标的又一重要途径和方法。

(3)以境育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要重视以境育情,尽量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情和趣。

教育学的重点章节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创新;路径

当代大学生大多属于90后。在教学中,教师很有感触90后的学生较之80后的学生更有时代特征。曾经,我们经常用叛逆来形容80后的大学生,那么90后的大学生是个性。他们年轻、活力,具有创新精神,但是更喜欢标新立异,喜欢与众不同。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活力,但透射出冷漠。90后是孤独的一代,90后是缺少情感感化的一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常以团队、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在运作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和谐共赢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兼顾理性知识和非理性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

(1)授课教师确定选题,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进行研究,完成调查论文,调研报告。最后教师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这种实践教学形式适用于社会中存在的现象、政策贯彻实施及效果等问题的调查研究。从经费计算的角度来时,最为经济实惠。从组织管理的角度,也最为简单轻松。但是,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有赖于学生高度的自觉性、敏锐的观察力和高素质的科研能力。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组织的带领大学生到社会重点行业、企业、街道或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等等地方进行考察调研,完成调查报告。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有利于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与第一种实践教学相比,具有更高的纪律性要求,可获得教师的现场指导。但是,参加活动的人数有限,活动成本相对较高。

(3)情景模拟。根据教学内容,模拟一定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从中获得启示。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可以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扩大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

(4)专题讲座、座谈。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成功人士或先进人物等,到学校做专题报告,就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问题与学生现场互动。

(5)课堂讨论、辩论。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6)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联系起来,开展实践性教学。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的路径

2.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思政”课各章节也存在重复的内容,必须进行优化整合。如:第一章可以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然性、科学内涵、成果、意义”的线索进行整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放在其他专题重点介绍;第一章和第六章都涉及“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只在第一章重点介绍;第六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都涉及“科学”、“教育””等内容,一定要避免重复;第八章和第十一章都有“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内容,也要避免重复。可以把重复的内容集中在某专题重点讲解。

2.2将理论热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理论热点问题,如:“六个为什么”、“四个划清”、“七个怎么看”等,这些问题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如能充实到“思政”课精彩教案中,将使教学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六个为什么”可以与第一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四个划清”可以与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七个怎么看”可以与第八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五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2.3课程评价与管理学相结合。

现有的“思政”课教材是章节式的教学体系,这种体系为了照顾结构的逻辑严谨性、章节的均衡性和前后呼应性以及内容全面覆盖性、学术权威性和表述的准确性等,存在着内容重复的情况,非常不利于教学。因此,精彩教案不能照搬教材体系,必须将其转化成教学体系。

为了突出重点难点,增强教学实效性,“思政”课精彩教案可以把章节式的教材体系转换成专题式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围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把十五章设置成十五个专题,这十五个专题又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总论部分、思想核心理论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又可以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政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是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教育对象及实施过程所进行的价值评判。“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政”(简称“思政”)课精彩教案,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思政”课精彩教案的价值、特点、结构和内容。

2.4精心设计“思政”课精彩教案的结构

在把章节式教材体系转换成专题式教学体系以后,“思政”课精彩教案每一个专题的结构都可以从教学简况、教学过程和教学小结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首先是教学简况。这是对教学基本情况的简要认识和把握,包括授课对象、学时安排、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课后作业、阅读书目等。授课对象要把本专科区别开来,以此了解不同授课对象的总体情况;学时安排是指对每个专题教学任务完成所需时间的总体把握;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重点难点是教学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教学的主要方面,包括教材要求的重点和一些热点、难点和疑点。

其次是教学过程。这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布局,也是精彩教案的主体部分,包含了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实际上把整个教学流程都进行了安排,包括告知、导入新课、讲授、视频、案例、提问、讨论、自学、教师归纳或点评、知识链接、时间分配和板书设计等。告知是告诉教学对象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导入新课是教师在新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它能引起学生注意和激发学习兴趣,既可以通过复习提问自然过渡到新课,也可以通过案例、名言、图片、视频等导入新课。

最后是教学小结。这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总结和思考,包括教学效果、教学经验分析和改进措施等。教学效果是对教学活动所达到的效果进行总结与评价;教学经验分析是在对教学效果总结与评价的基础上,对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和运用教学方法进行经验总结,发现优点,找出不足;改进措施是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侯勇,孙其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代转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59-63.

[2]朱虹.论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与建设[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3-10.

教育学的重点章节范文5

实验及结论

数据来自于武汉纺织大学线性代数辅助学习系统“线性代数智能教学平台[4]”。登录后查询界面如图一所示:登录后通过查询条件依次查询了11级学生2个代表班级学生成绩,分别是数学类1103班和数学类1104班1、2、3、4、5章成绩。这五章分别是第1章行列式、第2章矩阵及其运算、第3章线性方程组、第4章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第5章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及二次型。课程结构分析首先,我们想了解全部课程共五个章节之间的结构,因此,我们提取了学生的成绩进行聚类分析。所谓聚类分析是直接比较各事物之间的性质,将性质相近的归为一类,将性质差别较大的归入不同的类的分析技术。研究中采用接近实际的WARD方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找出1、2、3、4、5章之间的关系,如图二所示:根据学生成绩高低生成的树状图,可以看出第5章是一类,1、2、3、4是一类。从书中目录来看,第1、2、3、4章属于基础知识板块,第5章属于知识提升板块。学生成绩分析数学类1103班和数学类1104班共58位学生,其中,所有章节没有成绩的2位,部分没有成绩的13位。剔除没有成绩的学生共15位,有效成绩共有43位,占总人数的74.13%。学生成绩的均值分析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学校成绩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80-89分的为较好,70-79分的为一般,60-69分为较差,60分以下为差。将43位学生成绩输入SPSS,进行描述性分析,得出的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表1可以看出,前四章的平均分均高于80分,标准差在6左右,表示学生的学习情况较好,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大。第5章学生的平均分低于80分,且标准差在14以上,说明学生第5章的学习情况一般,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也就是说,学生的基础章节掌握较好,而提升章节掌握情况一般。学生各章节学习成绩分析在上述数据的基础上,再对学生的每个章节的得分段进行了分析,通过SPSS产生数据,并经过整理后,如表2所示:通过表2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第1章的情况最好,最高分达到100的有18人,80分以上,较好的学生比例高达近98%,第2章、第3章的掌握情况也比较好,80分以上的学生都达到了95%以上,第4章掌握情况不如第2章和第3章,良好的比率也达到90%以上;而第5章成绩较好的学生占总数的60.5%。不同班级学生的分析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对1103、1104两班学生成绩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班级得分的均值差异不明显,而从标准差看,1104班的成绩波动更小,但是,总体趋势仍是前四个章节学生掌握情况更好,而第5章的成绩波动大且平均分比前四章低。

结论

第一,第1、2、3、4章是基础章节,学生成绩显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第5章是难点章节,学生掌握情况一般,需要在教学中加强。一方面,可以在课程安排中增加课时安排;另一方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对难点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第二,在前四章中,是按照先易后难的设计原则进行课程设计的。其中,第1章是基础中的基础。从数据分析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第2、3章建立在良好的第1章的学习基础上,而第4章是基础章节中的难点,也是基础章节和难点章节的过渡章节,要再进行基础章节的教学中把握好过渡章节,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学习知识的难点。第三,总体而言,数学类1103班和数学类1104班都表现出对第5章掌握的不足,但1103班低分与高分差距更大,说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更大。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这一点,在课程上针对1103班设计更为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加强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

教育学的重点章节范文6

【关键词】数学 练习 自主探究

引言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数学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演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同时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如果过分强调记忆不注重应用,一方面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重记忆轻练习反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在生活中我们发现,通过自己探索获得的知识更容易被熟练掌握。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也同样适用。

一、 数学练习的作用

1.1教育作用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通过练习能让学生熟悉数学定理、公式等的完整的逻辑过程,锻炼学生自主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提高思维的逻辑性;数学知识还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通过练习能把抽象的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问题环境中,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1.2巩固作用

在学习新课程之前为预习新知识服务的预备性练习;课程结束后的反馈练习、巩固练习、变式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为后继学习作孕伏性的练习、为激发兴趣满足求知欲的思考性练习等,都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3反馈作用

在课程讲授完毕后,如果没有后续工作,教师不可能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难以依据教学现状进行后期教学进程的调整。而通过预习性练习、反馈练习、巩固练习以及课后练习能够反应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通过及时把握各种练习的情况,搜集练习中的反馈信息,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进程。

二、学生自主探究的必要性

2.1素质教育的需要

国家在很早就已经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是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中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教育工作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素质教育的要点不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能力的养成。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强调学生的成绩,还应该照顾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2.2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人们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很少用到在学生时代学到的知识。但教育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其价值不光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锻炼学生的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才是学生这一辈子真正需要的。

三、数学练习设计现状分析

3.1盲目多练和重复

在布置练习后,教师往往忽视反馈环节,忽视收集练习能反应的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等信息。这样会导致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缺少必要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参考信息,不利于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二是由于没有反馈,教师也不知道学生练习效果如何,容易造成重复练习,白白浪费时间,却收效甚微;三是学生只埋头于老师布置的练习,没有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盲目多练和重复练习也往往造成学生的烦躁、抵触情绪。

3.2练习设计枯燥

教师在编制练习题时,往往忽视学生的兴趣,设计的练习枯燥乏味,严重与实际脱节。比如现在被人们引为笑谈的水池蓄水问题。水池有30立方米的容量,以每小时9立方米的速度向水池注水,同时以每小时3立方米的速度从水池放水,问几个小时后水池能灌满水。水池一边注水一边放水,这本身就很可笑。这种脱离实际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教育忽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现状。

3.3针对性、目的性不强

首先是对教材章节的针对性不强。数学教材的各个章节有易有难,有的章节是教学的难点,而有的章节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总是忽视这种差异,对每一个章节平均用力,这样一来不能体现关键知识的重要程度,二来造成练习的效率低下。这种漫无目的的广泛撒网式练习不但成效不高,还容易误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混乱而没有逻辑,更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因为老师自己也不明白通过练习究竟要获得什么。还有就是对学生的针对性不强。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相同,教师在设计联系时并没有因材施教,而是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所有学生做的练习都是同样的,这样导致有的学生觉得练习很简单,并没有起到练习应该有的教育、巩固的作用;而有的学生会觉得练习很难,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

四、精心设计数学练习,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4.1结合学生兴趣设计数学练习

教师要想提高练习的趣味性首先要用富有启发性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其次要设计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练习;还要用激励性的评语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2针对知识结构,系统性地设计数学练习

练习课的设计内容要做到科学、合理,符合教学标准和教学要求,对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难点和重点要准确把握,对于重点章节和知识难点要重点照顾。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为例。必修一主要讲的是函数,第一章为函数的概念,第二章则是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初等函数,而第三章是函数的应用。这本书的重点无疑是第三章,也就是函数的应用部分,教师应该对这一部分重点关照,而第一章概念陈述的部分,则应该酌情减少练习布置。

4.3巩固练习成果,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应该在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王某打算投资A、B两个项目,根据市场调查,两项目可能的最大亏损率分别为30%和10%,可能的最大盈利率为100%和50%,王某最多投资20万元,最多可承受3.6万元的亏损,问对两个项目各投资多少万元,才能使可能的盈利最大?这个练习不但能考察线性规划的基本知识,还能让学生把数学和实际生活问题相联系,锻炼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

数学练习能够起到预习新知识,巩固已学知识以及反馈教学信息的作用。而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数学练习,结合学生兴趣,针对知识结构趣味性、系统性、有目的地设计数学练习,并及时巩固练习成果,重点关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