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科就业方向范例6篇

计算机专科就业方向

计算机专科就业方向范文1

摘要: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业务规格,对如何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进行了论证,并对三个专业方向的教学实施环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教学环节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中原工学院属于二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学院目前开设三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在2007-2008学年,中原工学院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培养计划修改和制定,随后又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课程研讨。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的主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我们根据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和调整。

2培养计划修改的必要性

步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却出现了生源质量和就业率下降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专业来讲,绝大多数工科专业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学习了一些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除了掌握计算机知识外还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这就使得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身的专业优势[1]。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内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十分明确、服务面向和专业定位不够准确、培养计划制定不合理、专业特色不明显、课程陈旧等方面,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专业自豪感,对所学专业存在畏难情绪。外部不利的因素短时间难以改变,因此要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主要应从解决内在原因着手。为此,根据我校的招生及就业状况,我们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

3计算机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规格

根据我校办学层次要求,我校先后下发多个关于进行培养计划修订的文件,认真研讨了CCC 2005,调研了兄弟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办学情况,如北京工业大学,郑州大学等,参考他们的培养计划,并结合我们的专业定位,制定出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能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运行及维护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3.1知识结构

(1) 社会科学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工科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英语、数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等知识。

(3) 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包括专业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Windows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系统认知、系统实现、开发应用能力。

(4) 专业方向知识:按照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嵌入式系统设置3个不同的专业方向,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培养相关方面的能力,有所专长,发展有方向。

3.2能力结构

(1) 专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应具有的技能包括:①分析、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学生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学习,如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编译原理,数据结构等以及相应的实践环节进行保证;②学生具有分析、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能力,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嵌入式方向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相关的实践环节进行保证。

(2) 专业特色方向的能力

在全面掌握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生必须在3个专业方向(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嵌入式系统)中任选一个专业方向。

(3) 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毕业生能够在各自的专业方向上灵活、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分析、设计和开发以及运行维护。主要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毕业设计和实践环节保证。

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始,也是适应计算机快速发展的需要。

(4) 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通过日常学习中的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协助,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3.3素质结构

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4课程设置

教学总学分(学时)为186学分,2412学时。其中必修课115学分,1902学时,占77.1%;专业限选课25学分,375学时,占16.8%;专业任选课分,135学时,占6.1%;实践环节37学分,37周。

CCC2005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为CS、CE、SE与IT四个课程方向。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时及开课学期如表1所示。以往教学执行中老师和学生普遍反应专业课课程设置偏后,前两学年专业课少,大三专业课偏多,使得对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不牢靠,为此我们将一些专业课适当前移。

依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服务面向以及培养目标,结合社会上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我校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如表2所示,每个专业方向的第一门课程是考试课,学生选择了一个专业方向后,其他两个方向的课程也是其任选修课,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实践环节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

对于每一个专业方向的具体要求为:①计算机网络方向培养计算机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管理能力。②电子商务方向培养电子商务软件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电子商务安全管理以及物流管理能力。③嵌入式系统方向培养嵌入式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能力。

5教学环节

5.1理论教学环节

由于理论教学环节重点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因此上核心课程的教师必须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每一门核心课程由3~5名老师承担,年轻老师由老教师帮带,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及时进行教学改进。增加一门“新技术讲座”任选课,由教授或者博士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科研成果进行讲解,该课程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学生普遍反应效果较好。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培养计划中增加两个学分的“科研学分”,引导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必须在课外获得一定的成果,而且成果必须符合有关的规定才能获得“科研学分”,这对于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近几年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大多数高校都选用国内主流的教材作为考研参考教材,因此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都选用国内和国际上流行的主流教材,对于非核心课程任课教师可以选用自己编写的教材。

5.2实践教学环节

所有专业核心课程都有实验环节和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对学生是一个综合性锻炼的机会,要求学生从工程的角度进行考虑和设计,考核时不仅要看程序的运行,更重要的是要看设计思想和程序代码及逻辑,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一个学生做出来其他同学就都拷贝的现象。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题目事先要进行筛选和评议,根据课程设计的时间长短,题目的难度要进行相应调整,偏难和偏易都不合适。

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力度。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即一些考试成绩高的同学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而考试成绩中等的一些同学实践动手能力往往较强。为此,我们加强了实践考核,通过机考、提交一个完整系统的程序代码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

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要选择一种开发语言和开发平台,这对于学生的就业和以后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目前流行的开发语言和开发平台有多种,学生不知该如何选择。为此,我们开设了C/C++、Java、C#等高级语言课程。由于针对不同的应用,每种开发语言和平台都有其长处和不足,作为任课教师应熟练掌握几种开发语言和平台,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

毕业设计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接受工程训练、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该实践环节的训练,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毕业设计题目要先进行审批,在难度适宜的情况下,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际应用性,并力求有所创新。通过审批的毕业设计题目都上传到网上,供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在做好校内毕业设计选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申请到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获得批准后,就由校外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同时配一个校内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毕业论文的批改以及负责毕业答辩的事宜。到校外做毕业设计的学生一般是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都是公司里的实际工程项目,是较好的实际锻炼机会。为了做好毕业设计这一环节,我校将毕业设计时间设置为一年,在时间上对做好毕业设计给予了保障。

6结束语

中原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办了多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使得教学环节不断完善,毕业生的整体知识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一次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在逐年提高,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晓明, 陈平, 张铭, 朱敏悦. 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 计算机教育,2004,(08).

[2] 李玲娟, 郑彦, 王绍橡. 计算机课程新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计算机专科就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竞争力;途径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连年以来就业率都比较低,如何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这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笔者认为要想使其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使其专业就业率提高,真正的关键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笔者认为: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必须从专业性质定位、人才素质定位等方面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现有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基础上,找准定位、打造特色

信息与计算科学涵盖面很广,灵活度大。在专业方向选择和课程的开设上应有侧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如何培养特色人才成为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首先,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人才培养应该遵循“强基础、宽口径、重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强基础”指深厚的数学基础不能削弱,这是与计算机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和信息与管理专业的最大区别。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模型实现的能力。“宽口径”指基于本科教育的特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尤其是与管理类、计算机类的交叉。“重实际”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根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毕业生供职的行业来看:今后该专业可以朝三个方向发展:侧重于信息科学方向、侧重于计算科学方向、侧重于经济管理方向。侧重于哪个方向,完全由高校的软、硬件条件决定。

二、走校企联合之路

鉴于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社会认可程度低的状态,高校可以开辟实习基地,积极与企业联手,实行“订单式办学”。所谓“订单式办学”是指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培养、输送什么样的人才。一方面,学生能通过实习及时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并从生产实践中汲取知识,开拓眼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这些企业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开拓就业市场。同时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能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培养目标。

三、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鼓励“一专多证”

信息产业是一个充满高薪机遇的行业。为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开发自己的“软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相关的认证考试,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争取做“又红又专”的专业化人才。与信息相关的认证主要有:网络认证、数据库相关的认证、开发技术相关认证、经济管理相关的认证等等。认证资格是获取高薪的“通行证”,这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四、探索就业教育走为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以往的就业教育通过灌输就业政策,训练学生面试技巧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而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冒险精神,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从“就业”到“创业”,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对就业的整体状况迥然不同。单纯的“就业”,只是有限的工作岗位在学子之间的选择,这个选择是通过竞争,通过“找”来得到的。而“创业”不仅能为自己解决就业问题,并可以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这“找”一“创”之间,把减法变成了加法,甚至乘法。

创业教育不仅打破传统意义上“就业就是找工作”、“就业就是替别人打工”的狭隘思路,而且摆脱以往的创业误区,即:大学生创业走的多是IT、高科技的路子。“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大学生创业时拓宽视野,在各种变化莫测的形势中就能赢得机遇。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本专业学生要学会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科学、计算数学和金融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本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及动态更新学习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专业的学生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科就业方向范文3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仍很大。尽管毕业生的就业口径宽,但是随着计算机专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很大冲击,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下降,出现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的现象。

就业工作的好坏不仅是对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评估,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新建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立足地方,根据校情及社会需求修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新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本文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趋势,结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就如何做好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提出思考。如何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毕业生显得尤为重要。改进人才培养方法和提高计算机专业就业竞争力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办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新建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论从生源水平还是教学条件方面都不能和国家重点院校相比,但是新建地方院校却学习和采取与重点院校相似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这就使得新建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既无科研优势,也无技术优势。

专业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期望呈现多样化,而新建地方院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上有明显偏差,缺乏合理的分类,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了结构上的不合理。教学内容的设计存在盲目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要求。

2.课程体系相对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相对滞后,教学方法与内容陈旧,严重脱节于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理论授课内容偏多,即出现理论多、实践少,基础多、综合少,讲述多、活动少的现象,导致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偏少,给学生留的发展和创造的时间较少。这直接造成学生没有专业学习目标,只知道学习是为了考试过关而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在专业上有一技之长。

实验室硬件建设条件跟不上。由于受资金.场地等原因的影响,实验室设备更新、数量保障、实验室课外时间的落实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该学科的实验要求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实验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课时很少。其内容也大多为验证性实验,且内容要求单一,没有从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方面考虑也就是项目开发能力,也没有考虑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实习实践环节缺乏,大多数院校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作为实习实践的环节,这些实践环节存在着学科片面性、与企业应用脱钩、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充分的实习实践环节,往往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差,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师资建设滞后

教学一线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从事应用项目的开发科研工作,只为教学而教学。缺少实践应用经验,无法在计算机应用上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建议。

用人机制欠缺,激励机制不完善,不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一技之长,使得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严重受挫,高素质师资配备难以及时跟上,难以确保教学质量。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影响分析

1.社会用人与学校培养人存在脱节

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办学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相对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建设滞后等众多因素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出现同质化、无特色,与市场脱节的现象;加上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学生之多,这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人才市场需求与学校教育没有实现有效的衔接,无法跟上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用人单位正在使用的平台、工具和专业技术,课堂上根本没有涉及到;加上学生项目经验缺乏,无实践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这导致学生面试时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应用技术、研发中的具体过程、细节,回答不出来。

2.就业指导工作肤浅,缺乏个性化服务

尽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但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因缺乏经验和系统化,还停留在表层。一是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缺乏专业性,目前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基本都是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和毕业班的辅导员兼任的。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专业化的培训,且对社会、行业和企业的真正需求了解不多。二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只注重形式。例如:每年临近就业时,只是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会,大致地讲解就业政策和分析就业形势,从理论上传授择业技巧,提供一些就业信息等,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未来人生的指导,特别是忽视了对大学生就业理念和就业素质的长期培育和指导,缺乏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3.学生个体因素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招生并不乐观,生源的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所选择的专业。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没有兴趣,对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毕业时无一技之长。

部分学生就业期望过高,而就业准备却不充分。如:对个人择业目标,甚至对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择业过程中,往往出现盲目性、从众性。有些学生缺乏常规的求职技能,致使错过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总之,由于学生缺乏应有的基本素养和职业素质,学习基础不牢、学业不精,动手能力不强、毫无特色,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建地方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系列课程综合改革建议

如何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制定合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定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变化了的就业形势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不仅是提高新建地方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率,而且是新建地方本科计算机专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1.调整课程设置,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1)明确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方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为社会所接受,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因此,课程设置要结合自身教学和管理实际,课程设置要立足社会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为出发点。按照培养目标设计课程结构、编制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材料。

(2)以动态和发展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专业课程设计(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要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就要不断地修订培养方案和内容。例如,可在选修课中设置小方向,紧跟专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实际需求。

(3)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出发点来设计课程体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积极争取地方财力,大力改善校内教学设施与实验条件;加强与区域内相关企业合作,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基。要重视实验课的教学与内容的安排,且把课外实践活动纳入总体培养方案中,以提高学生参与实践课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采用导师制改进人才培养方案。考虑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导师不足,大一、大二的学生可以班建制管理,课程也以班建制设计,不过要安排适当的校外实习,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专业兴趣、培养自己的专业方向。在大三时,课程设计应细化培养领域,重在培养学生技术专项和特色。学生可根据自己确定的专业方向选择自己的指导老师(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而不是在做毕业论文时才选择论文指导老师。采用导师制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学习团队,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大专业,小方向,模块化,因材施教;可让学生提前为毕业论准备,有目的上好实验、实践课,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和创新能力。

2.完善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积极寻求产学研合作教学途径。新建本科院校没有经验积累,师资科研力量比较薄弱,社会认同度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或项目的申报,通过项目教学,为对外开展产学研合作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要不失时机寻求与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加强合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内企业的技术创新,以便直接获得校外的实践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办学经费紧张,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落后与不足现状,可提升学校在培养创新方面的能力,扩展实际训练条件。

产学研合作办学可以促使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实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解决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差,理论脱离实际的局面。通过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进和带动教学,可以促进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教师的一技之长。一方面,为培养“双师型”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派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或学校进修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提高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另一方面,可聘请企业计算机技术人员担任实训课教师。

3.以科技活动为依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业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通过大学生社团形式组建计算机科技协会,以社团为纽带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例如开展“学术科技论坛”、“计算机学术论文竞赛”、“计算机软件设计竞赛”、linux大赛、案例制作和项目开发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个性化服务

采用导师制,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指导学生的的就业工作,将就业理论指导贯穿于学习阶段的全过程,使学生做好人生理想规划。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确立高尚的求职道德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使学生正确处理社会需要与个人成才、事业与生活、个人与集体等各种关系。

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仅是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会,笼统地讲解就业政策和分析就业形势,从理论上传授择业技巧,提供一些就业信息等,而是根据计算机专业学生个人志向进行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指导他们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未来人生的规划。

计算机专科就业方向范文4

如果你属于以下这三类人中的某一类,那你一定要跟随本期《电脑爱好者》深度报道,一起去探究一个结果!

有志向、有梦想,可已经与心仪的专业擦肩而过,不知道如何补救;

有志向、有梦想,可不确定要选A专业还是B专业;

没太多想法,只想选个比较有前途/钱途的专业。

过来人如是说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汇编语言、软硬件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AD/CAM、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新技术等。

感言:大概可以细分为网络和软件、资讯系统三个方向。但无论是哪个方向,一定要有很强的编程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软件要很过硬。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较广,各种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都需要专门的计算机人才加盟。此外,各种国家部门、科研单位、院校等,也在择业范围内。

计算机类相关:

计算机网络工程:它的主要特点是通信与网络结合、网络软件与网络硬件结合,培养网络应用开发、网络信息控制及网络工程技术方面的能力。学习的课程也和计算机网络有关,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安全、网络工程、互联网及其应用等课程都被列入本科四年的学习计划之中。网络工程师、软件开发、网络安全人员是网络工程专业最对口的就业方向,另外,从事网站开发、网络维护工作也很不错。

计算机软件工程:它以开发升级新软件、维护原有软件为主要任务。这个专业的同学除了要学习必修的基础课程外,还要学习程序设计基础、Java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Web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及应用、人机交互、多媒体技术等几十门专业课程。毕业生主要在各大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高校、研究所、国防等部门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应用与研究工作。未来几年,国内外高层次软件人才将供不应求。在我国IT职场十大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信息安全:需要系统学习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理论及相关网络开发的知识,主要研究确保信息安全的科学和技术。毕业生可去公安局信息监察、网站、病毒杀毒公司以及涉及信息安全的地方,比如电信、网通的技术安全维护部门,政府各个重要部门的网络安全监测部门。

专家点评: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中新兴的媒体与艺术方向,以数字媒体技术教学为主,培养技术与艺术融合的综合性数字媒体人才,学生不仅要学习系列软件课程,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媒体、艺术背景知识,为广告设计、产品介绍、公共空间展示,娱乐表演等众多媒体领域,培养媒体制作人才。而游戏设计专业就是动漫专业,毕业生会进入游戏策划行业,或对口的游戏公司,或从事多媒体事业,都是很有潜力的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感言:这是个宽口径的专业,学习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三大块。对学生的数学、物理、英语基础要求很高。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常常觉得“很赚”,一是学的东西很多,二是因为动手的乐趣多:攒机子装电脑、拆MP3、修手机,甚至为心仪的MM制作电动小玩具等都是我们的拿手好戏。据说毕业后在电子、信息、计算机三大领域都受欢迎:在电子方面,可以做电路设计工程师,有线无线都能上手;信息方面,可以做电信工程师;计算机方面,搞软硬件开发都行。

电子类其他:

微电子学:学习内容专一、目标明确,就是研究新型电子器件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并学会用计算机辅助集成电路分析。可以说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有很多交融之处,不过需要学得更精、更深。该专业对应的是芯片产业,即集成电路。毕业生可做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器件制作和工艺的硬件工程师,薪酬相当高。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最早出身于工科电气工程系,原来叫无线电技术,后来出现很多类似名称的专业,例如电子工程、电子技术等,后来把相近的10个专业合并为电子信息工程,各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方向不同。毕业生可在电子、信息、通信、广播电视等部门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运营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用光取代电信号对声音、图像、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传输、存储和信息交换的光通信技术;用光进行临床医疗、器械控制、精密测量、遥感探测、智能制导等应用的光电一体化控制技术等。毕业后可以选择计算机网络、运营商、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光电元件、光电子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工作。

专家点评: 微电子学这个专业有些学校把它划归在物理系,有些学校划归在电子工程系(简称电子系)。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

感言:通信工程专业跨电子、计算机专业,所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当今最流行、发展最迅猛的领域。还包含了网络通信、光通信等方向。毕业生比较容易进入电信、移动运营企业,各种通信类合资、独资企业,研究机构,设计院,各大通信公司、跨国公司或IT企业工作,进入大型跨国公司后出国进修的机会也会很多。

专家点评:通信工程不少学校把它和以上电子类的专业都划归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中,包括两个一级学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通信工程。其下包含二级学科: 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网络与复杂系统和空天信息工程。也有学校单独有通信工程系,并划归在通信信息工程学院里。

咬文嚼字分专业

高考志愿专家李宏建说:“一些名字看似相近的专业其实有着很大的区别。”他列数了几个“很容易错点鸳鸯谱”的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不少学校的这个专业其实是属于图书馆学系,其下还有图书馆学、档案学和编辑出版等专业。培养既能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经济信息、科技信息的管理与应用工作,又能胜任各类社会工作、信息科学研究的人才。毕业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

信息与计算科学

属于数学系。数学分析、实变函数、复变函数、信息科学基础、编码学、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数值计算软件、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微分方程等都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功课的难度之大、强度之高可想而知。数学和计算机的双重学科背景使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很好就业。毕业生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应用软件开发或管理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等工作。

计算机辅助设计

属于机械系。主要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CAD及二次开发、CAM软件的应用、数控加工技术、现代工业美术造型、工业企业管理、CAD/CAM课程设计等课程。毕业生可从事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机械CAD软件的二次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

李宏建表示,出现这些混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在计算机技术被普遍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几乎所有理工科专业都离不开计算机”,他说。这一方面让人感到麻烦,为了填报志愿得仔细区分;可另一方面也有好处,他说:“因为专业虽被分门别类,但是很多专业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各学科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学习某一门专业,其中必然要学习相关专业的很多课程,也能达到预定的效果。”比如微电子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这些专业本身就很贴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只要你对计算机感兴趣,可以把自己的学习重心积极地引导到计算机专业方面上,曲线救“职”也未尝不可。

企业,不以专业论英雄

最后,再看看IT企业在对各专业的毕业生挑选上有何说法。在记者调查的IT企业中,有杀软厂商、多媒体软件厂商、网站、网络游戏运营商,也有芯片制造企业、通信企业、数码产品制造商。其中有跨国公司,也有知名的民企。

一位曾经参与过校园招聘的IT制造企业产品经理告诉记者:“企业对岗位的划分主要包括三大类:技术类、产品类岗和营销类。各个大类的岗位在具体要求上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专业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不少在一线工作的程序员、产品经理都告诉记者,他们中云集着各个专业的人,大家从来不以专业论“英雄”。具体有以下一些细分:

技术类:系统架构、软件研发、软件测试、信息安全、系统管理、网络管理等。专业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只要有能力专业不限。其中以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需求最大。(职业通路:研发员研发工程师高层市场或管理人员)

产品类:产品市场分析、商业应用分析、数据分析等;专业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只要有能力专业不限。(职业通路:职员主管中高层管理人员)

营销类:广告、销售等;专业要求: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职业通路:销售助理销售工程师销售/市场经理)

数 字

我国有1023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通信业的需求明显下降;金融业和运输业竞争激烈;传统工业和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IC、网络存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游戏技术等人才严重短缺。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还有就是计算机专业教师缺编严重。

社会需求愈来愈向名牌大学集中,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地方大学计算机专业就业率为60%~80%。专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次就业率低于50%。

约40%的已工作大学毕业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很少部分有用”或“基本无用”。“绝大部分有用”的占被调查者的28.4%,回答“约一半有用”的占被调查者的31.5%。

趣 闻

计算机专科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专业规范;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

目前,全国有800余所高校设置有计算机本科专业。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这说明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质量要求在提高[1]。

作为一所省属地方多科性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目前也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我们的生源、师资队伍、教学手段等方面都不如部属重点高校,它们的学生就业出口比我们多,譬如很多学生可以攻读硕士,考研率要比我们高很多;一些国内外的知名企业、研究单位也愿意招聘它们的学生[2]。另一方面,一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职业技能训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动手能力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加上其工资水平较低,就业形势也好于我们[3-4]。因此,省属地方高校如何建设好计算机专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和武汉工程大学领导的共同关心和努力下,我校计算机专业成为全国首批14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推广试点高校之一,开始按照计算机专业规范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1计算机专业建设现状

我校于1996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到目前为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按四个专业方向进行设置,即计算机工程方向、计算机科学方向、软件工程方向、信息技术方向。这四个专业方向开办的时间有长有短,各专业的师资力量有强有弱,各专业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及社会需求来找准本专业的定位,并依此来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1.1学生规模和层次

目前,我校计算机专业现有在校学生900余人。学生的来源和层次可分为3大类。其中,计算机工程方向和计算机科学方向的招收对象为参加普通高考被二本档次录取的学生;软件工程方向的招收对象为中职参加高考被录取的学生;而信息技术方向的招收对象为专升本学生。由于学生来源和层次存在差异,我校计算机专业因此设置了4个专业方向。

1.2师资水平

计算机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8人。绝大多数专任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且中青年教师居多,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符合专业目标定位要求,适应学科、专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和教学需要。目前,该专业已经拥有了一支平均年龄轻、知识结构合理、工作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1.3实验(实习)条件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计算机专业已经建成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各类专业实验室10余间,可以承担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同时还建设有校内实习基地。该专业的各项实习一般采用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相结合,集中实习与自主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这些实习条件满足了教学需要,实习效果较好。2008年,我院建设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了湖北省的验收。它的设立表明我校计算机实验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4科研及学科平台建设

计算机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院每年获得的科研经费超过300万元,承担有大量部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以及一大批企业合作项目。学院现有硕士专业2个,即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理学)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工学)。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学科一个――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以及智能机器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这些科研平台和学科平台的建设给计算机专业教学提供了师资队伍、实验环境方面的有力支撑。

目前,我校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特别是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体系不完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等方面。因此,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体系,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完全向部属院校的培养模式看齐,我们没有那个硬实力,也没有那个软实力。我们也不可能向职业技术学院看齐,我们不能那样做。我们学校的目标和计算机学院的目标都是要成为省属一流的学校和计算机学院,而不是简单地培养一般人才或技能型人才[5]。

2培养方案的制定

计算机教指委制定的计算机专业规范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案,也引起了学校、学院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计算机学院及时抓住这一契机,以专业规范为指导,制定新的培养方案。

2.1领会规范内涵

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来源广、层次多的现状,我们调整了专业设置。与计算机专业规范相一致,我们也将计算机专业调整为4个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方案、计算机工程方向、软件工程方向、信息技术方向。

我们于2007年就组织人员认真学习领会专业规范的内涵和现阶段国际国内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和特点。计算机专业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较大变化,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内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计算理论、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而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及其应用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教育内容得以强化。我们对4个专业方向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对每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工具性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经济管理知识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2.2制定培养方案及实施

我校计算机专业在学习领会专业规范内涵的基础上,按专业规范分别制定了4个专业方向新的培养计划,并于2007级开始执行。

武汉工程大学主管校长和教务处对计算机专业的改革方案给予了大力支持,将其作为部级教研项目立项,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在教学任务安排上给予了适当照顾。

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这项教学改革工作,全面贯彻规范要求,重新制定新的培养计划和授课计划,积极按照专业规范要求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培养计划强化了系统的知识结构,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点。

在知识结构上,我们按规范的要求进行了课程设置。但由于总学时的限制,每门课程的学时安排不求多、但求精。同时,我们加大了实践环节(实验、设计、实习)的学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践行“重德育、厚基础、强实践、严管理”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造就“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计算机专科就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南洋理工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NTU)创办历史不长,但在国际上已享有盛誉[1]。她用不到30年的时间超越了世界上很多百年大学的水平,堪称快速崛起的典范。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大学,其计算机专业教育对我国新兴大学的计算机学院,以及所有正在探索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高校,无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鉴于此,笔者根据南洋理工大学网站对外公布的办学资料,梳理南大的计算机教育特色,供同行们参考。

1院系设置与专业划分

南洋理工大学包括商学院、工学院、文学院和理学院等四个主要学院,下设12个专业学院。除此之外,国立教育学院和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是两个自主学院[1]。计算机工程学院隶属于工学院,下设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可颁授工学学士学位。其办学主旨是为学生提供基础扎实、涉及面广的计算机专业教育,并进行大量的职业训练,为学生迎接未来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2]。

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办学宗旨是综合计算机科学与微电子工程学科,着重计算机系统及其实时应用的制作工程。让学生具备计算机科学家的分析技能和电子工程师的开发设计技能。其可选专业方向包括计算机及通信网络、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嵌入式系统、高性能计算、信息系统、智能系统[2]。

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办学宗旨是专注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尤其是算法和数据结构、设计方法、程序设计语言等方面,同时也将重点放在满足给定要求的有效和可靠软件的实际设计。该专业与计算机工程专业有很大程度的重叠,但重心置于算法和概念层面。相比于计算机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专业更注重软件的设计和构建;相比于颁授理学学位的同名专业,该专业更强调计算机科学的实际应用。其可选的专业方向包括智能系统、软件工程、信息管理、计算机及通信网络、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高性能计算[2]。

2课程设置

南洋理工大学本科教育学制通常为4年。计算机工程学院本科学生在4年期间要修满154学分。这154学分所包含的课程类别和数量如表1所示[3-4]。

以下分通识课、核心专业课、指定专业选修课几部分说明课程。有关实践教学的内容将在下一节专门介绍。

2.1通识课

通识(General Education)课相当于我国的公共课,分为三种。一是核心课程(Core Courses),主要涉及人力资源管理与沟通技巧,并为学生提供严肃思考和评论社会问题的基础。现有的5门核心通识课如表2所示。二是指定选修课(Prescribed Electives),分三个子领域,即人文社会科学、科技与社会、商业与管理。三个子领域覆盖了几乎所有学科范围,有很多全校共享的可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从开阔视野的角度尽量选读其他学科的相关课程。例如,科学和工程专业类学生可以选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3学分的科技与社会、3学分的商业与管理[5]。三是任选课(Unrestricted Electives)。这类选修课指所有适合学生个人发展取向(更专业或更广博)的选修课程。通过任选课,有的学生可以辅修其他专业(称为Minor),获得其他领域的资质。任选课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各专业学院提供的任选课、学生所学专业提供的相关技术或指定选修课、其他专业提供的辅修课程以及其他途径(例如受邀参与校内研究项目可获学分)[5]。

2.2核心专业课

核心专业课为特定专业所有学生都必须修读的课程。这些课程分布在一到三年级上学期的5个学期中。计算机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核心课如表3和表4所示。

上述课程中,英语提高(HW001)是为英语测试不合格的学生提供的辅导,无学分。精通C语言(CPE110, CSC110)是一门电子学习、在线考试的课程,安排在两个学期之间的空档进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课程不能从名称直接看出其具体内容,说明如下[6-7]。

1) 编程导论(Introduction to Programming):该课程用Java语言介绍编程的基本知识。

2) 软件系统与模型(Software Systems and Models):主要内容包括并发模型、事件驱动的编程、GUI开发、并发编程、进程交互机理、特性分析等。

3) 程序设计语言(Programming Languages):主要介绍软件开发中编程语言的角色,语法与语义的描述,语言翻译,虚拟机,数据与控制的抽象,数据类型,类型检查,范围,异常处理,并发,语言方略比较(面向对象、功能和逻辑的编程),程序排错,大规模编程等。

4) 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Net-Centric Computing):主要包含通讯与连网、网络架构、客户服务器计算与Web技术、建立Web应用、网络管理等。

5) 软件工程I(Software Engineering 1):主要内容包括概述、软件过程模型、面向功能的分析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s)、编程环境与基于Web的软件工程等。

6) 软件工程II(Software Engineering 2):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维护、验证与测试等。

2.3指定专业选修课

指定专业选修课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分组列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个专业方向时,就可以选修该方向的指定选修课。但这种分方向的指定选修课,并不一定要打包选修。学生有自己选课的自由。例如,学生可以从一个方向选几门,再从另一个方向选几门,只要选修的总学分为24即可。实际上,有些方向给出的指定选修课不足6门(24学分),学生必须选其他方向的课程。

另一方面,所有专业选修课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只要修读了前述专业核心课,就可以选修。每门课都是4个学分,每周上课3小时,另有1.5小时的教师辅导和实验时间。这些课都安排在4年级的两个学期(第七、八学期)[3-4]。

3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