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教程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计算机硬件教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计算机硬件教程

计算机硬件教程范文1

 

一、由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面临着新的非0起点的形势。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搞好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已开始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有关学习,教育部从84年开始就对中、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下发各种文件,03年5月公布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标准”,规定01年人学的高中生必须学习信息技术课,高中阶段总学分为144分,其中信息技术课占4个学分,4个学分中,2个学分是信息技术基础的必修学分,另2个学分是5个模块中任选其中之一的选修学分,5个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vB)、多媒体应用(FLASH)、网络技术应用(Intemet)、数据库(ACCESS)和人工智能初步。实施的时间表是:03年上半年标准出台,并先在广东省作为试点进行试验;04年秋开始进行部分地区推广;05年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虽然教育部对于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但由于城乡、地区差别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与高考内容未紧密挂钩等原因,人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仍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大学的教学仍面临着O起点和非O起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差异问题,给课程改革带来一定的难度。   我省教育厅和有关部门早己着手进行这方面的教改准备工作,已组织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进行并完成了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在这三个高校中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试教和试学,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召开本次研讨会,目的是紧跟形势,逐步在全省高校中推广使用新教材,并同步进行与新教材相对应的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实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使之与我省的高教大省和强省的地位相适应。   二、新教材介绍   本次会议推出的新教材共两本,一本是理论教材《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由南京大学张福炎教授和东南大学孙志挥教授主编;另一本是实验教材《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指导》,由南京师范大学张明、王必友、蔡绍樱教授编著。两本教材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可以分开教授,但分别属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领域,在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同属于一级的范围。   1.《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   本书是为理论知识课编写的教材,编写时参照了国外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思想,在广度优先的原则下,对计算机信息处理相关的基本知识作了粗线条的全景式的介绍,允许初学者可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些问题可以在后续课程中再作进一步的深人了解。主要定位于大学本科和专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侧重介绍与计算机应用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又力图能反映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新技术和新发展。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和信息系统中100一200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和知识,了解10一20种最普遍和最重要的计算机应用。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第二章计算机组成原理剖析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第三章数字媒体及应用对数值、文字、图象、声音和视频等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处理与应用作了简单的介绍;第四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分析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原理;(以上由南京大学张福炎教授主编)第五章计算机软件是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的人门知识;第六章信息系统与数据库重点讲解了数据库及其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以上由东南大学孙志挥教授主编)全书内容适合一个学期使用,不同学科和专业可以设计不同的课程大纲,选择书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讲授,建议理工科每周学时数为4,文科和社会科学专业每周学时数为3,艺术与体育等专业每周学时数为   2,即一学期学时数在36一72,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南京大学张福炎教授在示教后总结时建议:讲课时宜多使用图表、多举例和演示;课外复习时,布置课外阅读材料要与复习题相结合;在实践方面,要增加综合性的课程设计题目,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希望全省高校从事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教师广泛地开展合作和交流,把我省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2.《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指导》本教材为实验指导书,作为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上机实验用书,本书以学生自学为主,不进行课堂教学,配有“实验向导”光盘软件,供学生在自学时按“依葫芦画瓢”的方式照着模仿学习,当然也可以在课内上机时间内,有疑难问题时,向实验指导教师咨询;或者在课内上机时间内,实验指导教师先演示5一10分钟,余下时间均由学生自己做实验。   本书实验内容的组织宗旨是:以因特网的使用为切人点,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操作技能。每个实验均配以辅助教学软件和相关的实验素材,其内容可通过因特网在考试中心网站“exam.nju.edu.cn’’或配套光盘上获得。   实验内容共分八个单元,合计19个实验:第一单元:信息浏览,实验1:IE网上信息检索,实验2:连接Intemet及网络常用工具使用;第二单元:操作系统.实验3:windows基本操作,实验4:文件和文件夹管理,实验5:网络资源共享;第三单元:电子邮件,实验6:电子邮件的使用;第四单元:文字处理,实验7:编辑排版论文,实验8:制作电子板报,实验9:制作特殊格式传真文件;第五单元:电子表格,实验10:人均收人分析,实验11:利用Excel对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第六单元:网页编著与.实验12:利用HTML标记语言制作网页,实验13: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第七单元:演示文稿制作,实验14:演示文稿的制作,实验15:演示文稿的个性化,实验16:OFFICE、网页综合实验;第八单元:多媒体制作工具,实验17:制作多媒体自荐材料(一),实验18:制作多媒体自荐材料(二),实验19:制作多媒体自荐材料(三);在“实验向导”光盘软件中,19个实验有41个版本的实验指导,共有8个学校参与了研制,每个实验至少有一个版本的实验指导,一般有二到三个版本,最多的有四个版本,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多种形式的选择途径。如果安排课内上机时问,至少应该不少于30个学时。#p#分页标题#e#   南师大张明教授在示教后总结时建议:实验环境应为windowsZ仪刃/98和officesZ仪旧;对实验不应完全放手,要加强答疑,注重引导;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要求,要因材施教;注重综合操作训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实验结果应加强检查,督促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并希望把使用后的意见反馈到省考试中心。   在编写新教材的同时,作为“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方案的组成部分,还有三个内容:即教学课件与教学资料库、教学网站、自测与考试阅卷系统,其中教学课件与教学资料库可以在教学网站上部分下载。   三、试教情况   在2002一2003第二学期,三个本科院校用新教材进行了试教,情况如下:东南大学通过校园网报名,选择了文、理科一、二年级230名学生试教,共犯学时,主要讲理论部分,因“非典”影响后三章未面授,采用网上放教学要求自学,结束后开卷笔试,大部分学生交卷。体会是:用新教材教学,虽然广度优先,但多个领域的知识均有一定深度,对教师要求较高,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在教法上也应改进;学生对学习本课程期望值较高,希望增加系统维护、常见软硬件故障维护、网络安全、网站组建、网络维护、注册表、BIOS和英文缩写术语等方面的内容,对试教情况基本满意。   南京师范大学在02级文科新生中采用考试选拔的方式,摸底成绩在so分以上者人选50名学生试教,周课时3+2,理论讲完近五章,第六章未讲,教学时可提出一些引诱性的话题,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计算机硬件教程范文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渐得到普及,人们对电子产品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依赖越来越多强烈。计算机已然成为了现代化生活所必须的通用智能工具,通信网络的发展带给了人类工业时代空前的社会变革,因为互联网的介入,人类的社会形态呈现出了新的格局,因此,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就成了人所必需的基础技能,也是绝大多数行业员工的必备能力之一。怎么样抓好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技能,适应当今时代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要,是每个计算机基础教育者所要思考的问题。技工学校上有高职院校,下有中小学,处在夹缝中的技工学校该走向哪里?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困惑着我们。   技工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肩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最终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职业能力如何,能否成为今后生产工作第一线的中高级技工人才,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荣辱。尤其是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的内部发生了矛盾;有的老师主张学生基础较差,应从最简单的开始;有的老师认为学生能力很高又有一定的基础(现在很多学生是高中起点),学习计算机并不困难,所以说,抓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从事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教师不断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而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内容显得过于陈旧和传统,学生没有兴趣,所以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更新思想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借助自然界无处不在地的计算机程序元素,提高教学的艺术功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灵感,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思维与应用能力。由此可见,适当地结合技工院校的学生特性以及教学目标,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与计算机亲密接触,进而培养他们计算机技能无疑是技工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赋予数学教育新的使命。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1实行模块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   在计算机教学大兴改进和改革的今天,我校顺乎时代潮流,首先实施了计算机模块教学。这样不但解决了从前课堂教学与上机练习教育步伐不一致的问题,还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自我训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觉性与动手能力,边练边学,事半功倍。职业学校要想生存,模块化教学势在必行。   2合理安排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个别技工院校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不足,它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影响了教学质量。这关系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成效,关系到技工院校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实现。   3课程设置要少而精   我校是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前几年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240人左右,毕业生中计算机专业对口就业率不足40%,而且即使就业也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的位置,就业情况令人担忧。所以近年来很多技工学校为了拓宽学生就业门路,让学生“广学”。如,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三年制)所学的课程有第一年为基础课程: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硬件维修等;第二年为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Photoshop图形处理、CorelDRAW案例教程;第三年为Flash动画制作、3DMAX案例教程及考证等。学生在校这么短的时间要想精通如此多的课程是不可能做到的。势必导致学生毕业时所掌握的计算机技能覆盖面很广,但不够专业,无任何就业优势。   4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近几年我校大力推行行为引导教学法。老师将在课堂上讲授的新知识、新技能蕴含在“任务”中,逐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拓宽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扫除学生抽象思维上的障碍,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贯穿于计算机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注重加强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时,首先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介绍计算机在该专业领域的应用,并向学生展示一些计算机的部件(主板、CPU、内存、硬盘、电源和数据线等),并将每个部件的功能、作用形象的比喻出来,这时学生开始有些冲动,然而再将这些部件一件件连接起来,接通电源,再打开机器,演示一些相关专业的应用软件,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让学生知道计算机不过如此。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已经普遍得到人们的认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就业竞争力,各种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的考证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技工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如有“双证”,再加上毕业政策的加强实施,计算机等级考试更是很多学生优先选择的一项而且是必行的趋势。

计算机硬件教程范文3

创设愉悦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以物激趣。实物是最形象可观、最具体的,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有实物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计算机的组成这一章节时,我提前准备了两台已经报废的电脑,在讲解了课本基础知识后,让职高学生分组去“解剖”这两台电脑,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了解。有的学生在拆完后又凭借自己的印象与用课堂所学知识把报废电脑重新组装起来了,虽然这对初学电脑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疑激趣。学贵有疑,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利用疑问可以充分激发职高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例如,讲解完Word2003中的图文混排教学内容后,我及时展示出提前准备好的一份Word文档,这份文档运用了图文混排教学内容,但其中设置了几处错误,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把它们找出来。文档精致的外观、新颖的设计形式立刻吸引了职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培养职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不被社会淘汰,这也决定了职高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就必须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入手。我们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促使职高学生主动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备课力求要少而精,突出重点、强化难点;第二,课堂教学增强师生互动,尽量多的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通过交流了解职高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第三,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要充分利用好板书,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第四,每堂课都要安排一些适当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以计算机运用基础教程中Excel2003表格的教学内容为例,我在教授完“数字属性”的基本操作方法后,表格的字体属性和边框属性的操作就安排了学生自学,遇到困难时我及时给予一定的指导,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将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及时指导的过程,这样大大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让职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加强职高学生课堂实践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硬件教程范文4

1.1网络教育与应用的双向性

根据各地死记硬背的计算机教育课程的毕业生的讲述,可能会听到,如“只是告诉我在哪里点击”,并可能需要依靠那些计算任务的执行.例:注意在显示器上阅读“点击'进入'后.”通常,这样的用户可能需要巨大的时间来进行学习,通过特别令人沮丧的经验来使用计算机的用户,习惯于在很大程度上不自己搞清楚电脑的主要因素.用户可能仅仅是恐惧(数据丢失,通过做“错事“)或缺乏动力,在任何情况下,技术上更面向同学朋友寻求帮助,同时,常常会发现自己变成”免费技术支持“.因此,在使用电脑与互联网方面成为寄生式的学习,难以对互联网有着更加清楚的认识.所以,通常情况下,导致学生们对计算机部分功能的开发不足,而专注于一个功能而难以获得全面性的知识,更难以说个体的思想层面上的提高.除了上课,互联网还涵盖多方面,如流行“傻瓜”系列书籍,也有许多网站,投身于这项任务,为这样的教程往往着眼于逐步提高读者的信心,同时教他们如何解决电脑问题,解决安全问题,建立网络,并使用软件,给学生带来应用性的方便,也给学生带来诸多不健康的元素.

1.2计算机思想网络教育的多元功用

熟练的计算机技能与思想超越了电脑本身知识,并且,一直以来,不是一个单一的重要目标,不仅是计算机教育,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词可能起源于1999年的一个重要工作,信息技术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委员会.在这里面,作者指出,在教育机构的计算机课程主要集中在软件绑定的技能,例如,“点击了哪个按钮”在一个给定的软件做一个给定的任务.因为作者认为,这样的计算机扫盲课程,侧重于技能,为未来的需求是不够的,他们认为理想的课程将让学生掌握“电脑的流畅性”,这是他们定义为“充分理解什么是需要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并且,通过互联网的教育正确使用的认知,进行思想政治意识的纯净化发展.除具备基本软件使用技能,计算机使用者可以申请在新的情况下,信息技术,以及了解这样做的后果.通过思想教育与计算机网络应用,“使思维能力超越特定的软件和硬件应用”,有着源动力的效果因素.

2计算机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考

计算机和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部署全部普遍认为计算机科学以内的学科.计算机硬件的研究通常被认为是计算机工程的一部分,而商用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和部署通常被称为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然而,已经有很多各种计算机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的想法.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还经常与其他学科,如哲学,认知科学,语言学,数学,物理,统计,和逻辑相交.计算机素素养被定义为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知识和能力,提供一系列的技能,涵盖从小学使用的编程和先进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电脑知识也可以参考使用电脑的舒适程度以及使用与计算机相关的计算机程序和其他应用程序.计算机扫盲的另一个有价值的部分,是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和操作.有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在发达国家中是一个重大的资产.同时,计算机素养的提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的计算机科学的强烈影响工作的数学家,如哥德尔和艾伦图灵,并有继续是一个有用的两个领域之间的思想在数学逻辑,范畴论,域论,代数等领域的交流.从与其他之间的关系,同时提示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模糊不清的纠纷“.软件工程”一词意味着什么,和计算机科学是如何定义的.大卫?帕纳斯工程和科学学科,声称计算机科学的主要焦点是学习计算的属性一般,而软件工程的主要焦点是设计具体计算达到实用化的目标,使两个独立而互补的学科.然而,近似理工类的学科,其中,思想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思想贯穿于始终.因此,计算机网络教育,首先要把思想教育放于首位.

计算机科学的学术,政治和资金方面往往依赖于一个部门是否形成用数学的重点工程重点.计算机科学系数学的重点和方向数值考虑调整与计算科学.这两种类型的部门倾向于弥合教育领域.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领域,计算机科学跨越了一系列主题,从理论研究的算法和计算的限制,以实现计算系统的硬件和软件.CSAB的实际问题,其前身被称为计算机科学认可委员会,这是由计算机械协会(ACM)的代表,和IEEE计算机学会(IEEE-CS)标识计算机科学的学科,它为了回答第一个问题,可计算性理论研究的各种理论模型计算的计算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解决计算复杂性理论,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计算问题众多相关研究的时间和空间成本.从种种迹象表明,计算机思维与思想尤为关键.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计算机教育的应用

总体上来说,计算机发展与教育的核心来源于思想.计算机的应用也来源于思想.故此,对计算机系统学习者来说,尤其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或应用性人才,要加强对思想层面的开发,对计算机的应用社会正能量技术的改良与拓展.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或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与研发有益的程序或软件系统.在实际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注重计算机科学与科学使用计算机的具体标准.通过在使用中,规范个体的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的全面性和开发性相结合.通过限定一定的权利或义务来调整个体计算机网络应用过程中的政治理念和生活方式.通过出台相关的互联网法规进行互联网与计算机应用、开发过程,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保证其原发性和继发性的权利或后续的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于开发或研制过程中,不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价值观剥离于计算机应用之外.通过法规和政策性认知,提高计算机开发与应用的思想境界,从而促进计算机的技术的革新与发展.

4总结

计算机硬件教程范文5

 

2(X)4年6月5日江苏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委员会在东南大学召开了两年一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研讨会”,教育部、省教育厅、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会、东南大学、省有关高校、出版社和电脑公司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的省高校有120多所,代表150多人。会议的主题是传达并研讨两个重要文件,第一个是:教育部制订的新世纪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白皮书”〔’〕;第二个是: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订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3年版)[z1(该文件的正式出版物见参考资料[3])。   现把这两个文件的要点作一介绍,并结合两个文件的精神对我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就个人的理解和思考提出建议。   一、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上世纪末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曾明确地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   进人21世纪,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   1.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已向我们走来。   2.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和外语水平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   3.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开始步人正轨,教育部已制订出规划和大纲,在21世纪前10年内要逐步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高校新生的计算机知识起点有显著提高。   4.计算机技术更多地融人了专业科研工作和专业课的教学。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很多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5.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许多高校有了相应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组织机构,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普遍加大了对计算机设备的投人,学生的上机环境和教师的工作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校园网及学校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   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新世纪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建议是:   1.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和定位:   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科学的一些思想和收稿日期:2《刃4只拓ee24方法、构筑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素质教育。   定位:   (l)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   (2)具备使用典型的专用软件(包)和工具来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   (3)具备利用数据库技术对信息进行管理、加工和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三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4)具备通过建模编程、在本专业领域中进行科学计算的基本能力(偏理工科专业)   (5)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技术与分析方法,具备利用计算机硬件及接口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基本能力(偏工科类专业)   (6)具备专业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开发能力(较高要求,对部分学生)后三条是针对某些学校、某些专业或部分学生的。   2.计算机教学的构成和分工:   (1)大学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如同数学、外语一样,是一门或一组必修的基础课,内容不针对某一专业,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和应用,如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以及硬件技术基础等。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起到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2)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技术日益深人到各专业领域,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已大量涉及计算机的知识与技术,一些专业课已将计算机软硬件作为必备的工具。决定了学生在本专业领梦中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大学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下移到中小学,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开成选修课或开出不同档次的课程。   上述三部分的计算机教学有区别、又有衔接,注意学习期间不要断线。   3.依托和发挥计算机学科优势,统筹学校的计算机教学: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计算机系或专业,但在一些学校中,计算机教学分为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并形成一支专门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师资队伍,使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处于分离状态,这带来了一些弊病。   建议在有条件的高校中,将计算机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统筹规划、协调组织。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积极组织计算机系的教师参与,使计算机系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计算机学习氛围:   专业的要求、个人的兴趣、项目的驱动、就业的导向。多种因家致使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不减,对计算机课程的期望值也在升高,希望能开出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课程,以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因此,在统筹规划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前提下,应该考虑为学生选修计算机课程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1)计算机系的部分课程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放,让其选修。   (2)开设计算机辅修专业(或双学位),学一个主修专业,再学一个辅修专业,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p#分页标题#e#   (3)设立一些计算机与其他学科交叉的课程供选修。   (4)计算中心(或类似机构)可以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一些技能性的培创l{课程,将计算机教育引人第二课堂。   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实用性的选修课程、计算机专业类课程、融人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共同构筑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选课菜单。   5.教学环境建设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集中上课”和“上机辅导”是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单纯的“黑板+粉笔”;“计算机+大屏幕,’;“网络化教学平台”。   网络化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支持下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是当前的发展方向。   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包括:   (1)功能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行为,将传统教学中的主要环节融人其中,做到信息可见、过程可控、资源可重用;功能简洁实用,不宜过多。   (2)师生界面要能够定制,以满足课程或教师的不同需求。   (3)课程主页可包括以下栏目:公告栏、课程信息栏、电子教案栏、教学资源栏、答疑区、作业区、讨论区、测试区等。   (4)资源建设是核心,为学生提供学习教学课件、参考资料、查询手册和联机帮助信息。为教师提供素材库、试题库等备课资源。   网络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支持研究型学习、案例式学习、发现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协作型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计算机教学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教学环境、应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扬长避短,合理搭配,为我所用。检验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手段好坏的唯一标准是教学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计算机基础课的实验学时与讲课学时之比一般应不低于1:1。   实验课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上机练习、也可以单独设课(如硬件实验、案例开发等),在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考核后即可获得学分。   上机实验的类型:   (1)基础与验证型实验:涉及相关知识点,理解、验证、巩固型。(2)设计与开发型实验:项目、课题型;重在案例教学,是教改重点。(3)研究与创新型实验:研究题目,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建议各校在保证一类实验基础上,着手第二类实验的开设,有条件的尝试开出第三类实验。7.在课程建设中要积极引入国产软件:软件在计算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所采用的教学软件也逐渐趋于多样化,但国产软件比较欠缺,甚至是个空白,所以如何在计算机课程中引人国产软件,应纳入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议事日程。8.教材建设要体现课程特点:教材建设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建议:(l)基础核心课程教材,强调基础性、系统性,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与方法。(2)教材反映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特别是技术性、应用性的内容。(3)要编写一些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教材。(4)要重视案例课程的教材研究,适应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教学模式。(5)要重视实验教材的建设。   9.高素质的师资仍然是关键: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改革的关键。   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主讲教师中80%人员要具有硕士或更高学历;教辅人员应不低于本科学历;各类人员应限定为计算机专业(或相近专业)。   保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每2年中有不少于3个月的进修学习时间。   对于教师队伍管理方面,要制定考核制度,引人竞争机制。   对于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学校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使他们能安心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   要稳定一支高素质实验师资队伍,一类是设备维护队伍,一类是实验辅导队伍,要加强对实验队伍的考核量化,提出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使他们感到有奔头,自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ro.建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评价机制:为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教改,应建立计算机教学的评价体制,制定具体的检查内容,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主管部门应检查落实。   评价标准的参考内容:   (1)是否有明确的组织机构负责规划、组织计算机教学,是否有明确的单位承担计算机基础教学。(2)是否形成了一支稳定的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师资队伍。(3)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是否体现了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符合白皮书要求的教学大纲。(4)是否制定了近几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设目标和具体规划,措施是否落实。(5)计算机课程引人国产软件的工作是否有具体规划和配套措施。(6)计算机课程的考核是否注意平时成绩的评定与上机能力的考核。(7)计算机基础课是否充分并恰当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室和网络化教学平台。(8)计算机实验室硬件配置及环境能否满足计算机教学内容及实验教学的要求。(9)学校是否有固定的专项资金和设备的投人,用于计算机实验室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组织与课程设置   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p#分页标题#e# (1)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以及程序设计、数据库、多媒体、网络等方面的基础概念与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熟悉典型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环境及工作平台,具备使用常用软件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3)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程序设计和问题求解、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4)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表达和交流,利用Intemet进行主动学习,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计算机基础。   2.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组织及其结构描述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结构分为四个领域:(l)计算机系统与平台;(2)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3)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4)信息系统开发。计算机基础知识领域涉及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l)概念性基础;(2)技术与方法;(3)应用技能。   3.课程设置   (1)《大学计算机基础》(2)《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或c++语言程序设计》、《c++或java语言程序设计》、((vB、vC++或Delphi语言程序设计》(3)《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与应用)(4)《数据库技术与应用》(5)《多媒体技术与应用》(6)《网络技术与应用》对于不同的专业,建议各校采用“1+x’’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例如:电子控制类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卜选修《网络技术与应用》等。科学计算类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选修《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信息管理类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保证)}+选修《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辅助设计类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选修《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基本应用类专业:(中文、外语、历史、哲学、艺术、医学等)《大学计算机基础》+选修《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关于高校文科类专业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课程标准),请参阅陈[s]。建议各校开设的选修课有:Web数据库设计与应用、网络程序设计、XML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等。   4.《大学计算机基础》的主要教学内容:   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系统安全社会责任、信息化社会法律意识与道德规范   三、对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根据对文件要点的思考与理解,有以下的认识和建议:   1.计算机基础教育白皮书是教育部对新世纪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虽然主要是针对本科教学而言的,但对于高职高专类学校也具有明确和具体指导意义。   2.“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含义应理解为:是大学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一门或一组必修的基础课程,相当于包含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或者理解为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类和计算机技术基础类的课程;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开设,原先大学所学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类课程已下移至中小学;因此大学期间,学生要学的计算机课程应包含“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和“与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3.明确“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和“计算机专业”类学生的区别;“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的包含范围非常广,包括理工、文史、医农、艺术等类学生;目前文科类学生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已经制定,并已出版。对于我院的绝大多数专业,都属于“非计算机专业”,今后这些专业的有关计算机教学计划的制定,建议一定要参照这两个文件的要求。   4.我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已进行了六年,对照新世纪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特别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评价机制的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l)我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总的来说,是由信息系承担的,当然有的系的教师也在本系进行计算机基础方面的教学工作;但我院确实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在负责规划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工作,所以建议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教务处牵头,组织全院各系共同讨论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建设目标、具体规划、体制、教学计划制定和其它有关问题,并进一步落实。   (2)在信息系有一支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师资队伍;但这支队伍不能说是很稳定的,要稳定这支队伍,建议领导要采取措施,包括引进、管理、待遇、进修提高等;同样,实验师资队伍,包括设备维护队伍和实验辅导队伍,也面临相同的问题。   (3)建议教务处组织各系制定教学计划的老师认真学习两个文件的精神,在制定学生的培养计划时,一定要体现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制定出符合白皮书要求的教学大纲和计划。   (4)《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人学后第一门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这门课如何设置?教材如何选?如何教?如何与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相衔接?目前我们教这门课的教师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是,人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比以往有很大提高,但程度上参差不一,程度高的学生能否通过人学后的考试,成绩在优良以上者可以免修该课程并取得学分。根据白皮书的建议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开成选修课或开出不同档次的课程,这一建议在我院如何实施?   二是,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推荐的“凡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和实验指导两本书,教师们一致认为对高职高专类学生太深,理论性内容太多;实验内容主要靠学生自学完成,这种教学方式不适合我院的学生。但如果不选这套教材,我院是否还继续参加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级B和其他语种?如果照此情况发展下去,我院的通过率将会更低,我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与省里同步发展?#p#分页标题#e#   三是,目前我院使用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Z仪旧版)”已趋落后,如何选择适合我院学生情况的教材?根据教育部文科类专业的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公共基础教学的内容由十大模块组成,对不同的专业还有不同的组合方式【3],这样一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要求将更加细化、更加因专业而施教,教材的选用也更复杂,这件工作迫在眉睫,我们感到必须认真组织有关系部讨论,具体落实。四是,教这门课程的教师流动性太大,往往新来的教师教了一个学期,就去教别的课程,真正长期教这门课的教师太少,建议固定一些教师长期教这门课,并开发出或引进一个实用的网络化教学平台,采用互动的教学方法,在教师辅导下,供学生选修和自学,最后通过考试取得学分。   (5)根据我院生源的特点,除“大学计算机基础”外,其它的计算机基础类教材尽量选用“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高职高专类教材,加强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争取开出多种类型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6)计算机课程引人国产软件的工作要有具体规划和配套措施。例如办公自动化软件,可以考虑采用无锡永中Offices或金山WPSOffice,等。   (7)建议研究和着手建立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网络化教学平台,对于不同的课程建立不同的网络化教学平台,可以从一两个课程着手,有现成的优秀的就引进,没有的就自己开发,把这一建设从无到有,逐步地发展起来,这是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8)根据招生情况,每学年应有固定的专项资金和设备的投人,用于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并引进优秀的软件和国产的软件,不仅更新硬件环境,也要更新软件环境。

计算机硬件教程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建设;案例化教学;微课程

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应用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该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表示图形以及生成和处理图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它的应用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如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科学计算可视化等,是现代信息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计算机图形学不仅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也是理、工、农、医等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学科,综合了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图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其原理抽象、算法复杂、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1]。作为山西省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课程建设课题组积极探索转型路线,赴国内多家院校探讨学科前沿和先进教学方法;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探讨人才培养需求。在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础上,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与企业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为试点,增强“以能力为导向”的计算机图形学应用课程建设。经过恰当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调整教学模式,采用了“案例引导、传输理论、算法可视化”的新授课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积累知识、积极思考、主动创新”的教学新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的学生得到了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并与多家公司签订了人才订单培养协议,实现了人才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一、计算机图形学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配置的提高、智能手机的普及,尤其是游戏产业、三维数字城市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2],在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原理算法复杂、抽象,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编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普遍反映教学有一定难度。通过文献研究,国内高校在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由于案例源程序匮乏[3],这导致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以讲解原理为主,学生存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脱节的现象,存在学习完理论后仍然不会编程实现的情况,这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一次性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4-5]。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综合教育。

(三)教材选择不当教材选择不当,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对接

目前,国内计算机图形学教材主要存在“面向理论和面向应用”两种典型教学体系[6]。面向理论的教材是传统教学体系,其重点放在对概念的解释与原理的讲解;面向应用的教材是当前主流的教学体系,它注重培养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典型的图形学API。在这些计算机图形学教材中,多数教材适合高校硕士生与博士生从事科学研究,而面向本科生、按照市场需求基于底层算法开发的计算机图形学的教材相对较少。市场对本科生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的应用人才需求量巨大,这导致人才培养与工程应用和企业需求不对接。

二、以能力为导向,构建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内容

应用型工科院校本科人才培养在遵循本科人才培养自身的教育规律基础上,应注重夯实理论、突出实践、强化应用,既不能沿袭普通本科的教育模式办成学科型或研究型的本科,也不能为了突出应用而弱化基础理论的教学。应该是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突出工程特色,培养既有基本的理论素养,又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工科院校应结合市场和企业的能力需求,积极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构建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针对该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课题组以培养目标为核心,提出了“教材建设系列化,理论教学目标化,教学过程案例化,实践资源数字化”的课程建设方案[7],为学生搭建可视化课程的整体构架,打造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系列化教材+微视频”立体化的教学平台。

(一)系列化教材建设

课题组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注重培养学生系统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强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图形学知识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能力为导向确定必备的知识点和理论算法,摒弃不必要的偏向数学的公式推导,开发了与理论相对应的实现案例。基于VisualC++中的MFC框架,采用案例教学法建设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解决了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先后编写了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使用的理论和实践相对应的立体化教材,即《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C++版)》《计算机图形学实践教程(VisualC++版)》和《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Visu⁃alC++版)习题解答与编程实践》《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设计教程(VisualC++版)》等国家级“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教材内容从编程角度讲授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和算法,强调真实感光照模型的实现,在不使用任何图形库的前提下,使用MFC的绘制像素点函数,按照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开发出可与OpenGL或Direct3D显示效果相媲美的真实感图形。

(二)实践教学案例建设

实践教学资源选用VisualC++的MFC作为开发工具,以生成真实感光照模型作为教学主线,开发了满足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以及工程化训练需要的“验证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工程化”4个层次的教学资源[8]。在验证性资源方面,主要对应教学内容每一个原理开发了60个源程序案例,此外以出版“习题解答”教材的形式给出了200个习题答案,以及拓展案例,这些资源有益于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图形学原理和算法。该资源应用于案例化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在综合性资源方面,开发了金刚石图案的绘制、任意斜率的直线段的绘制、交互式多边形、二维、三维几何变换、裁剪、地理划分线框球、透视投影、简单光照模型、Phong光照模型、Gouraud光照模型、纹理映射等18个源程序案例。该层次资源应用于实验教学,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图形绘制原理和算法绘制较为复杂的图形。在创新性资源方面,开发了基本图元光栅扫描演示系统、动态光源演示系统、3DS接口演示系统、递归动态球体演示系统和圆环动态纹理演示系统等源程序案例。该层次的资源应用于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绘制图形的创新性思维和编程能力。在工程化资源方面,开发了基于3DSMax绘制的建筑物几何模型、基于Maya绘制的人物角色等模型,用户能够将绘制的模型导入到场景内进行驱动。该层次的资源主要应用于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项目;该资源应用于游戏开发、虚拟现实,以满足企业工程项目开发的需求。4个层次的资源构成了图形学实践教学资源库,资源从单个知识点的学习、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以及图形系统的开发和基于真实建筑物的场景的绘制,全方位地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该资源库既覆盖了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全部知识点及教学全过程,又体现了工程应用特色。同时,该资源库使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灌输式转换为案例化教学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三)““微课程”建设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微课程”为基础的“微教学”模式逐渐在教育领域发展起来。为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课题组进行了“微课程”资源建设。首先,选取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再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结合案例资源制作演示文稿PPT、微教案、微反思、测试题及教师点评等。其次,采用“录屏”方式录制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微课程”具体建设项目为:1.直线的Bresenham算法;2.圆的中点算法;3.直线的反走样算法;4.有效边表填充算法;5.二维几何变换算法;6.三维几何变换算法;7.正交投影算法;8.Bezier曲线算法;9.Bezier曲面算法;10.斜投影算法;11.透视投影算法;12.背面剔除算法;13.简单光照模型算法;14.三维纹理映射算法;15.函数纹理映射算法。

三、“案例化”+“微课程”教学方法

(一)““案例化”教学方法使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转向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公式原理-算法实现-实践拓展”的教学法取代传统的知识讲授教学方法,将编程实践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中,让枯燥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教师在讲解原理和算法时,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设计编程思路,实现所需图形的开发。这样既传授了图形学的理论算法,又提高了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

(二)““微课程”教学方法使教学模式由传授方式转向引导方式

“微课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电子书包、线上线下学习和翻转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作为课堂教学讲授的实例演示与补充,微课还可成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微课程”具有“碎片化学习”和“情景化学习”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让学生能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反复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10]。案例化课堂教学是面对面教学,它的优点是可以和学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点是教学过程不可重复,无法兼顾学生的差别化学习进度与节奏。而微课具有学习可重复性的优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灵活选择,但缺乏课堂互动是微课的缺点。将“课堂案例化”和“微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既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教学考核评价

由于该课程是实践型很强的课程,因此课程考核评价采用以编程操作为主的上机考核。通过建立注重过程评价、突出能力导向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对学生能力导向的全面客观评价。考核评价分为课堂过程性考核+实验考核+期末大型作业上机编程考核。课堂过程考核分值占总分的50%,实验占总分的30%,期末占总分的20%。课堂过程性考核的方法是将学生分组、定期轮流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后,按要求进行程序演示并回答教师的提问,最后提交全部的源代码与相关文件的电子档。实验考核方法是根据完成实验项目的情况进行评定成绩,包括程序代码是否符合编写规范、运行程序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期末大型作业通过上机编程进行评价成绩,包括程序运行效果评价、设计报告评价,设计报告内容要求有源代码和说明书。

四、结束语

计算机硬件教程范文7

一、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教学水平

计算机教师转变对新计算机技术的态度问题,遵循终生学习的理念,积极的跟踪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不断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的计算机技术,学习新的计算机教育理念和模式。以保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扩大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不断创新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增强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发展。如果教师不能利用新的教学设备、学习新的计算机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就很难开发出高质量的计算机课程,也难以实现高质量的计算机教学。

二、采取新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学好计算机,就要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有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加强实践操作,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探求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的过程中那些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往往束缚学生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发挥其主动性,难以适应现代的计算机教学,学生所学知识也难以适应学生就业需要。取而代之教师在教授理论时,应采用演示法、实践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法进行综合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搜索,获取相关知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硬件设备,制作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使学生能看到教学内容,这样新的知识就更容易消化吸收。

实践课应以教师布置任务为主,上机操作时,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课堂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尝试,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把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熟练地运用于实践,也能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这样通过具体任务、明确的目标来引导学生操作练习,避免了上机的盲目性,也避免了学生无组织,在实践课偷偷上网、玩游戏,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学校硬件配备完善,教师也可把授课课堂设在实验室或者机房,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动手,做到教学训练两不误。总之,教学模式是种多样的,在诸多的教学模式中,我们采用哪种,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摸索的。总之,只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行之有效,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质量,那这些教学模式就都能拿到课堂上尝试着应用。

三、改革考核制度,创新考核方式

要建立符合我国社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的课程考核制度,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点。大部分职教学生在思想上认为,上课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考试,很多学生虽然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缺乏创造力,动手动力差,这就会产生学生的学习缺乏适应就业岗位的局限。学校只有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考试制度,优化考核标准,才能对教学质量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普遍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考试的方式也可以大胆地进行创新。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以往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考核的知识面有限,不足以覆盖整个学科对相关知识点的要求,学生在应付考试时可能会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但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的了解,也不利于学生将来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所以,单纯的笔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计算机教学的要求。我们可以把考核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种方式,实践考试时,把实际工作项目作为考核的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达到标准,完成任务则通过,否则需要重新进行学习,这样不但督促了学生要重视实践,而且还能达到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开阔思路的目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模式和结构应该适应高职人才培养需求,应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对于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会使学生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作者:郑辑春 单位:昌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第二篇

一、创设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是具有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良好的教学情景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某一层面而言,教学情景的设计关乎着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情景的创设可以遵循以下几个设计原则:首先,情景的设计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学习资源,体现出情景的“生活性”原则;其次,情景的设计应该是可见的、感性的、形象的,这样才能够丰富学生对于知识的感性认识,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激发出学生的联想,让学生超越经验范围的限制,帮助学生获取到更多的知识;再次,情景的设计应该带有问题性,这样才能够启发出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后,教学情景的设计应该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意识,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准确的理解所学知识蕴含的深刻内涵,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例如,在《二维动画制作》的教学中,就可以结合奥运会的帆船比赛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为比赛设计一个简短的二维动画宣传片,这种类型的项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优化教学效果,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学习热情。

二、进行项目示范

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示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创新能力相对较差,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示范才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才可以让学生理解项目的内容以及的实施步骤,也只有鼓励学生进行示范,才能够让学生会模仿,学生只有学会模仿才能够进行创新。例如,在进行Coreidraw的教学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能够完成VI设计项目,为了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操作方式,教师可以先进行操作,待学生明确项目目标、操作步骤后,再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独立地来完成VI设计项目,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项目有全面的了解,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项目操作

项目操作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环节,只有为学生创造出实际操作的机会,才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掌握操作步骤,在进行项目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将整个项目分为不同的子项目,再根据子项目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讨论,项目的学习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是来完成。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全程的指导,及时的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可以顺利的完成项目。例如,Flash是一款优秀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MTV、宣传片和广告的制作中,该种软件的操作简便,界面简洁,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很多学生仅仅懂得操作技能与方法,却不知道如何去应用,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考虑到这一因素,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其中,让学生针对某个产品来设计广告和宣传,学生设计完之后,教师从中随机筛选出几个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大家一起进行评价,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实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进行项目评价

在项目实施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展示、交流与讨论,并对项目的实施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与巩固,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评价的主体应该遵循多元化的原则,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学生自评的方式相结合,以便提升评价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例如,在开展二维动画制作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动画小故事项目,在学生完成后,将每个小组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学习到他人的长处,明确自己的不足,这种评价方式必然可以收受到良好的效果。

五、总结

总而言之,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也可以将专业知识与岗位训练进行结合,这既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一种有利的地位。因此,项目教学法是值得应用和推广的。

作者:李献奎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中等专业学校

第三篇

一、职业中学计算机教育特征及不足

1.计算机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滞后

现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超乎想象,配套硬件的更新、软件的开发应用,都无时无刻不在追赶着计算机教程的迭代。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如果不能够及时调整,学生接受并吸收的计算机知识已经无法应用在新的计算机知识领域当中。同时其教学体系的随意性表现在为学生安排课程体系的不规整性及所选教材的不完备性,特别是针对计算机教育,必须要与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模式相区别。

2.计算机硬件条件不够完善

职业中学很少能够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而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施和技术应用软件,学生不能将教学内容与上机实验软件相结合来学习计算机技术。由于学校多方面的因素,从而无法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条件。而计算机能使学生方便的获取信息和最新知识,快捷的完成计算机任务和作业,处理维修计算机的硬件问题并且熟练掌握一些应用型软件操作,只有学校给予物力财力的支持,才能改善计算机教学质量和硬件条件的窘境。

3.教学理论与实际的冲突

职业中学计算机教育特别要求学生能够培养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限制条件,无法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仅是“空头支票”,学生无法操作实践。计算机的理论是基础、实践是理论达到应用目的的必备手段,无法实现这三者的协调关系,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效果基本等同于零。

二、职业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建议

本文针对目前职业中学教育现状及特征,提出以下几点改革的建议。

1.更新计算机知识体系,细化计算机专业方向

最新的计算机内容及知识体系有助于培养职业中学学生的扎实基础素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计算机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领先地位。特别是针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应该将其与计算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分为各种领域,特别是职业中学需要培育的人才是专业方向的,在某一方面的精通是学生适应社会的不可替代竞争力。例如计算机分操作系统、数据挖掘、图像处理、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等方向,如果学生能够在这些方面各有千秋,并且具备过硬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有关计算机问题的经验,职业中学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育目标就已经很贴近了。

2.健全软硬件设施,强化学生实践教学

计算机应用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而在课程设计的时候,除了安排学生接受基础课的训练,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试验的机会。学生对于理论的领悟必须通过实践的加强,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讲解和演示之后,学生立刻将该知识的重难点应用在课程任务、作业中,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积累了解决计算机实际问题的经验。职业中学要在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提供良好的设备环境,因而软硬件的更新也要跟上计算机更新的步伐。

3.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敏感度,由模拟到创新

职业中学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育目标虽然要以应用型、专业化的实用人才为主,但是学生毕业之后想在计算机领域方面有所突破,必须要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如果仅靠老师课堂的讲解和模拟及学生上机操练这种固化的程序,只能造成学生的一种固定思维,无法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因而,计算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也需要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方法的进步,采用新的手段帮助学生潜心计算机专业方向的钻研,培养学生的创造乐趣,使学生在感受到自身创造和劳动成果之后,建立信心,进一步的探索更高层次的计算机技术。

三、总结

计算机硬件教程范文8

摘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业领域注入新鲜的活力。然而较多企业与个人用户在运用计算机网络中,仍面临较多信息安全问题,若忽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极易为用户带来一定的财产损失,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策略。本文将对安全威胁问题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表现以及防护策略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作为现代社会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对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都极为重要。但Internet本身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特征,极易将较多潜在威胁带到计算机系统中,由此导致一系列数据泄漏、系统被破坏等问题。尽管较多用户在安全防护工作中引入相应的防护软件,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在于未能正确认识安全问题特点与防护措施的适用性。因此,本文对如何做好计算机网路安全防护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安全威胁问题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表现

从现行计算机网络应用现状看,实际对整个系统带来威胁的包括较多原因。首先,从自然灾害系统安全性的影响情况看。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中,外界环境因素对其影响极为明显,如常见的环境冲击、环境振动、环境湿度以及环境温度等。若计算机应用中,其所处空间未设置相应的防护手段如抗电磁干扰、防雷、防水、防火与防地震等,这样一旦有意外性事故或自然灾害出现时,计算机系统将不具备较强的防御能力,安全性自然受到影响[1]。其次,计算机系统因网络脆弱性特征也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问题。尽管Internet技术应用下,表现出明显的实用性、开放性等优势,但其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也极为突出,整个网络易受到恶意攻击。同时,网络技术的实现要求以TCP/IP协议作为依托,这样协议方面安全性的缺失,也为安全威胁的入侵提供便利。如当前常见的恶意篡改、数据截取或恶意攻击等,多通过协议入侵到用户计算机系统中。再次,恶意破坏行为的存在。现行网络攻击的手段具有多样性特征,较多不法分子会利用相应的软件或病毒对他人电脑进行访问,以此达到利益获取目标。一般这种网络攻击行为主要表现在病毒入侵与恶意攻击两方面。以计算机病毒为例,其一般多被存储于具体文件、数据或程序中,假定这些数据或程序被触发,病毒便会发挥的其破坏性、传染性特点,轻则影响系统运行效率,严重情况下将对计算机硬件带来损伤,且较多重要数据文件都会丢失。而对于恶意攻击,其又可细化为主动、被动攻击方式,前者侧重于对网络信息有选择性的进行破坏,而后者多不会对计算机网路运行带来影响,直接完成破译、窃取与截获信息过程。此外,也有不法分子会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形式,使对方被迫接受文件。这种垃圾邮件区别于计算机病毒,其不会对计算机系统产生破坏,而直接采取广告宣传形式或对用户信息进行窃取。最后,计算机软件漏洞与人员操作失误也是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本身有较多不足之处,需在实际使用中不断更新升级,这些不足之处将为黑客的入侵提供可能。同时,部分用于在利用计算机网络中也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即使引入相关的安全口令,但因过于简单而被他人破译,由此便导致网络易被恶意攻击。或部分用户在操作中,对非法网站访问、下载不安全软件等,这些行为容易为网络安全带来威胁[2]。

2防护策略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2.1防火墙与杀毒软件的装设

对于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常用的方式便体现在网络防火墙技术方面。该技术引用下可对非法入侵行为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内部网路资源受到破坏。若以技术应用为依据,网络防火墙可细化为监测型、型、地址转换以及过滤型等类型。不同类型防火墙技术应用下,都可起到明显的安全防护效果。而在软件装设方面,主要考虑引入相关的防护软件如360安全卫士、COPS等扫描软件。这些软件运用下,对弥补系统软件或硬件缺点,可发挥重要作用。

2.2入侵检测与监控技术的应用

现行计算机网络信息防护中,可将入侵检测技术引入其中,该技术内容下主要融合较多密码学、人工智能、网络通信技术、规则方法等内容。一旦检测到有入侵行为存在,将会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警措施。而在监控技术方面,一般需借助签名分析法,其强调对系统薄弱处进行监控,判断是否有攻击行为存在。或直接引入统计分析法,主要用于判断系统动作是否合理。

2.3数字签名与加密技术的应用

为使数据安全保密性得以实现,可考虑将文件加密等技术引入其中,或采取数据传输加密技术。该技术在实现中主要对传输数据流采取加密措施,也可以直接对端与端进行加密,可有效防止信息传输过程中被窃取。另外,用户方面也需在帐号安全上进行加强,如登录帐号的管理,要求做好密码设置工作,这样才可使计算机网络应用中,安全问题得以解决[3]。

3结论

计算机网络防护策略的应用是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实际引入防护策略中,应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具体表现,如网络脆弱性、恶意攻击行为、计算机软件漏洞以及自然灾害等,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防护墙与杀毒软件的装设、入侵检测技术的引入以及加密技术的应用等,这样才可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黄鑫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磊.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9:4414-4416.

[2]吴思.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9:184-185.

[3]李志军.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08.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摘要: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事故频发,给广大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维护信息安全,成为计算机网络进一步发展的前提。通过简要分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的现状,指出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有效的防护策略,以期为广大的计算机用户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研究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密码技术,并且逐渐把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数据、系统数据、硬件数据的维护和建设上来[1]。然而,虽然这些技术降低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发生的机率,但是,一些危险因素仍然会威胁着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设置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计算机监测和响应等环节,完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系统,是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手段。

2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2.1网络系统自身的缺陷

作为一项智能型的系统,Internet技术具有开放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在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存在着潜在的威胁,从安全性方面来看,其开放性容易受到攻击,给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网络资源共享时,可能存在着欺骗攻击、拒绝服务、数据截取和数据篡改的现象,给计算机网络信息造成安全隐患。

2.2自然灾害的影响

计算机系统是由许多机械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恶劣环境的影响,目前,许多计算机没有安装完善的防护装备,抵御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没有周全的考虑接地系统,致使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例如,环境空气污染,环境湿度较大、环境温度过高等都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2.3恶意的人为攻击

近年来,人为的恶意攻击已经成为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首要因素,通常,人为的恶意攻击主要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其中,主动攻击是指采用不同的方式,有选择性地破坏网络信息,给网络信息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造成影响。而被动攻击是指在不影响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截获、窃取或者破译网络信息,以获得重要的、机密性的信息[2]。

2.4多种多样的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性,往往会隐藏在一些数据、执行程序等不容易发现的位置,在被人无意识的触发后,造成数据丢失、篡改甚至计算机硬件被破坏的情况,同时,计算机病毒还具有传染性的特点,会导致多台计算机同时中毒,给网络信息带来严重的威胁。

2.5垃圾邮件以及间谍软件

垃圾邮件的发送者通过强行把电子邮件发送到用户邮箱中的方式,窃取用户信息,影响用户的账户安全。另外,间谍软件主要通过窃取系统或用户信息的方式,威胁计算机安全和用户隐私,在小范围内影响计算机系统性能。

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有效防护策略

3.1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

防火墙技术可以通过控制访问,有效防止外部的网络用户采用非法的手段入侵用户的内部网络,建立安全的网络操作环境,以保护内部网络资源的安全。按照采用技术类型来分,防火墙技术主要包括包过滤型、地址转换型、监测型和型。当数据包中含有危险性站点时,防火墙会自动启动功能,拒绝接收这些数据,以维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3.2安装漏洞补丁程序

系统漏洞成为人为攻击的方式之一,因此,安装漏洞补丁系统,及时防范和阻止恶意攻击,是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性的有效途径。用户应该及时处理系统漏洞,安装漏洞补丁,以解决系统程序漏洞问题。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漏洞扫描器,检测系统是否存在漏洞,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3.3采用入侵检测技术和网络监控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的作用是检测和监控计算机系统及网络是否存在入侵的风险或者被滥用,其中,签名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是入侵检测技术的主要方式,签名分析法是通过监测已经掌握的系统弱点来预防攻击,统计分析法是在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根据统计学理论,判断动作模式是否处于正常轨道[3]。

3.4采用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

采用文件加密技术可以防止机密数据被窃取、篡改、或者破坏,以提高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而数字签名技术可以分为线路加密和端到端加密,通过这两种方式,保护文件信息的安全,以增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3.5加强用户的账号安全

系统漏洞是黑客攻击的主要方式,因此,用户可以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文件加密等技术,提高账号的安全性,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在设置系统登录账号密码时,用户可以通过合理组合字母、数字、特殊符号,设置复杂的账号密码,并且定期更换,确保账号的安全性,以避免信息安全隐患。

4结语

总而言之,解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是计算机行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因此,计算机行业应该采用有效的防护策略,建立完善、高效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方婷 单位:人民银行淮安市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1]彭?,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1):121-124+178.

[2]陈卓.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3):44-47.

[3]张术平.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9):1922-1923.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信息与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摘要】

近几年,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泄漏、窃取等事件不断增多,不法分子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违法行为,给人们的安全及社会和谐带来不良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确保计算网络信息安全。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信息;网络安全;防护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各个行业技术及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问题成为制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从而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主要指的是计算机中软件、硬件及程序等因为恶意或者无意行为遭到泄露、篡改或者破坏,计算机系统应该防止非法授权的访问及使用,系统可以保证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及连续性。在我国现阶段,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主要有信息安全、运行安全及实体安全三个方面。网络安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数据安全、应用程序安全、用户安全、操作层安全以及网络层安全,其中网络层安全的主要功能就是对IP来源进行识别,从而判断IP来源是否合法,若为非法授权,就应该禁止运行及使用。系统层安全的主要是黑客及病毒。用户安全主要是用户对使用权限及系统访问是否存在授权,确认身份保证用户安全使用。应用程序安全主要是数据信息及用户两方面的安全。数据信息安全就是保证数据的机敏行,通常对数据进行机密,即使数据被盗也不会泄露出去,从而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

二、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2.1固有的安全漏洞

现阶段,新系统及软件上市之后仍然存在很多安全漏洞,如果要想把安全漏洞修补好,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就目前存在的这些安全漏洞而言,攻击者最容易利用的就是缓冲区的漏洞,对缓冲区或程序变化不进行及时的检查。接受所有长度的输入数据,将溢出部分堆放在堆栈内,计算机系统便可以实现正常运行,这是很多程序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这会提供更多机会给攻击者,缓冲区可以处理的长度比发送的指令短,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就会出现不稳定的状态,如果攻击者设置专业的字符或者数据进行攻击,甚至可以对计算机系统的目录进行访问,严重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2.2合法工具的滥用

很多计算机系统都设置专业的软件对系统的运行质量及管理进行优化,但是,攻击者也会使用这些软件,收集大量的非法信息,不断加强自身的攻击力度。例如NBTSTAT命令的主要作用就是将给系统管理员提供远程节点信息。但是攻击者也会利用NBTSTAT命令收集威胁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信息。

2.3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就是在计算机中文件、数据、程度的中不容易被发现的网络病毒,这些病毒如果被触发,直接会进入计算机系统中。如此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丢失、系统瘫痪,影响计算机的运行效率,计算机硬件被感染。也会对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窃取、复制以及篡改,被窃取、复制的数据信息可能被他人使用,严重影响人们的效益。目前,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以及潜伏性的特点,用户难以发现存在的病毒。同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及执行性,计算机病毒被触发后,可能通过网络、程序及硬件等不同的途径在计算机中快速的传播。因此,这种具有极强传染性、执行性、隐蔽性及潜伏性特征的病毒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严重的威胁。

2.4系统维护措施的不正确

计算机系统中除了大量的破坏工具与固有漏洞,还有就是系统中存在无效安全管理。在管理员发现计算机系统中存在新的漏洞时,应该对漏洞的具体位置及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及时地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除此之外,还需要不定时地更新或者升级计算机系统中的相关软件,但是由于计算机系统防火墙过滤规则比较复杂,系统中可以存在新的漏洞。因此,应该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维护,确保系统安全。

三、网络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对策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其安全防护是非常重要。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进行分析:

3.1数据备份措施应用

1、形成数据备份。将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安全。应该定时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避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安全隐患导致数据丢失。同时,也可以避免非法访问导致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2、形成备份记录。在实际数据备份过程中应该建立详细的备份记录,避免因为系统故障或者漏洞导致数据信息损坏或者丢失情况的出现。

3.2防病毒技术应用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应该加强计算机系统防病毒及杀毒能力。因此,计算机病毒是现阶段实现网络安全的关键措施,计算机防病毒手段主要体现在预防、检测以及查杀三个方面,具体包括如下三个发展阶段:

3.2.1单机防毒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有限,因此,病毒造成的危害也存在一定的限制,计算机病毒通常通过文件及软盘进行传播,应该通过单独在计算机中安装防病毒软件防止此类病毒的危害。

3.2.2网络防毒方式

计算机系统中设置统一的预防病毒软件就会彻底清除网络病毒的传播。

3.2.3网关防毒方式

网关防病毒方式主要就是防火墙技术,并且分开外环与内网环境,为计算机系统提供良好的信息安全及相关设备。

3.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计算机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结构可以将防火墙分为两方面;首先是软件防火墙,软件防火墙可以直接安装在计算机上,通过相关设置对计算机系统及网络进行管理与控制。现阶段,我国计算机用户经常使用的就是360防火墙。其次,硬件防火墙,就是将其安装在外部交接位置及内部网络,硬件防火墙的成本比较高,其功能也更为强大。

3.4入侵检测和网络监控技术

计算机入侵检测是现阶段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技术,其综合使用推理、密码学、人工智能、网络通信技术、规则方法以及统计等方法及技术,其主要作用就是对计算机系统及网络中出现的滥用及入侵进行监控。并且将分析技术分为统计分析及签名分析方法两种。签名分析方法:对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弱点被攻击行为进行监测,通过监测及攻击模式分析出其签名,并且在Ds系统的代码中进行编写,签名分析主要是一种匹配操作模板的行为。统计分析方法:以统计学为前提,在系统正常运行下分析其运行模式判断某行为是否在正常轨道中。避免计算机系统被入侵,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

3.5安装漏洞补丁

计算机软件硬件或者操作程序由于设计不合理及自身属性不合适等问题,从而导致计算机系统中存在安全漏洞,这些安全漏洞就会让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导致病毒或者黑客入侵计算机系统。因此,应该开发计算机漏洞弥补程序,及时弥补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使用计算机时,应该使用tiger、COPS等软件对计算机系统中的漏洞进行扫描,并且及时使用修补软件进行弥补,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促进计算机系统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在我国现阶段,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为了有效的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使其能更好的人民服务。就应该进行防病毒技术、数据备份措施应用、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和网络监控技术及安装漏洞补丁等措施,确保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促进我国现代化科技的快速发展。

作者:特日格乐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网络中心

参考文献

[1]焦新胜.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05:193-195.

[2]陈卓.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03:44-47.

[3]毕洪伟.浅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及其防护策略[J].神州,2013,15:43.

[4]刘涛.试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及其防护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9:2-3.

[5]田廷剑.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和网络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9:237-238.

[6]刘国庆 闫桂林.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8:223.

第四篇: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构建

摘要:

针对目前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现状,提出实施“纵深防御、立体防御”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思想,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本文从人员、管理、技术保障方面论述如何建立信息安全体系,提出了解决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体系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及全球信息化建设应用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越来越普及,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甚至严重威胁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在当前复杂的网络应用环境下,网络面临的信息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如何保证网络中数据的安全,如何有效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计算机网络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

1.1信息安全隐患错综复杂

由于资源共享的不规范、网络及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隐患等使网络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典型的有:网络信息的被非正常和授权使用,资源共享未能有效控制共享范围,不能对优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进行有效管理,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措施不到位。

1.2使用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由于计算机网络用户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及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强易导致各类安全隐患,常见的有:忽视安全口令的设置,不重视必要的安全防护,不安装杀毒软件和软件防火墙,没有定时进行系统补丁更新等。

1.3网络管理不规范

企业主管部门未对计算机网络设计合理的管理流程和制度。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未定期进行安全检测、检查,缺乏网络安全实时监控技术手段,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

1.4网络内部存在恶意攻击行为,防御难度增加

由于部分计算机网络用户凭着个人对网络的兴趣,有意无意地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网络攻击行为的尝试,最终导致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攻击手段由原来单一性向多重性的方向发展,使防御难度越来越大。

2如何构建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以“纵深防御、立体防御”的信息保障思路,从人、管理和技术方面构建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其中人是第一位的要素,技术是手段和工具,管理是发挥人和技术能力的桥梁,将分散的技术因素、人的因素通过管理制度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三者缺一不可。

2.1规范企业计算机网络使用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管理

不断加强计算机用户和网络管理员的信息安全教育,提高人员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安全知识及技术培训。

(1)对计算机用户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补充他们的信息安全基础知识,提高他们遵守信息安全相关制度的意识。

(2)对网络管理员应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技术和形势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技术防范能力和保护意识,使他们具备较高的网络管理能力,监控和管理好本单位网络。

2.2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不断补充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没有好的管理,技术再先进也无济于事。对一个企业计算机网络来说,没有一个完善可行的管理办法,信息安全的管理就无章可循,网络安全无法得以保障。因此,必须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订严格、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来规范管理。通过网络管理员的严格执行,将规章制度落地,使之转变为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重要保证。另外,应根据企业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全技术的发展,需不断地修订补充更新管理制度,从而适应新形势下保障信息安全的需要。

2.3引进先进的安全防范技术,构建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

良好管理也同样离不开先进的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和完整的防护体系结构。具备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及安全防范技术,能大大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效率。新形势下的企业信息安全不应是以往传统单一的信息安全产品简单叠加应用,应建立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首先在网络中使用好各种先进网络安全技术,如边界防护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数据加解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主机加固技术、安全审计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漏洞检测技术等;再通过在攻击方与受保护资源之间建立起多道严密的安全防线,采用层次化的、多样性的安全措施来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最后利用网络安全产品本身的功能,在攻击方和保护目标之间设置有效的安全策略,通过相应的检测手段,加强信息安全审计,提高攻击方的攻击难度,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御能力。

3构建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日益复杂和对企业发展的重大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御应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发展,由“产品叠加”向“策略管理”过渡,由“保护网络”向“保护资产”进行。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划分不同安全级别的安全域,建立安全边界防护,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网络安全域的划分:①纵向利用防火墙来划分为服务器安全域和终端设备安全域,在服务器与终端设备的安全域边界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病毒墙等安全产品,通过防火墙的访问控制和数据过滤功能、入侵检测的网络行为检测及与防火墙的联动功能、防毒墙对病毒过滤功能来加强服务器的保护,降低因终端设备给服务器带来的攻击、病毒传递扩散等安全影响。②横向利用网络设备的VLAN来实现服务器间和终端设备间不同安全级别的划分,并通过网络设备的ACL控制技术来实现不同级别的服务器安全域和不同级别终端设备安全域间的控制,降低不同安全域内设备间的相互影响,达到各自安全域的安全。

(2)基于源头的统一网络认证接入和终端设备监控技术。很多攻击都是通过内部计算机网络终端的恶意用户发起。通过网络接入控制系统,对非授权设备的接入管理,所有接入网络的终端IP地址与网卡MAC地址进行一对一绑定,并向证书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确保每一位联入园区网的用户为合法用户,出现安全事件可追查到个人,网络接入控制如图二所示。部署终端桌面保护系统、终端主机监控与审计系统和终端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防病毒软件等安全产品,来加强已接入终端登录系统的身份认证鉴别、终端设备运行状态、设备各类接口、用户操作行为、用户介质使用情况监控管理和对木马病毒的防御。最终可实现非法用户接不进来、合法用户授权访问数据、数据文件非授权不更改和窃取、用户行为被监控的效果。

(3)加强安全网络及服务器设备的安全技术防护。利用安全产品堡垒机设备,如图三所示,加强对安全网络及服务器设备的身份鉴别,给不同的管理人员进行授权管理,记录设备管理人员的操作行为并审计;网络和安全设备配置串口接入、网络登入的方式的用户和密码,关闭多余的网络接口和协议;WINDOWS系统服务器设备的加入域控统一管理,关闭多余的硬件端口和服务,并安装主机监控与审计,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和防病毒软件,定时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其他操作系统的服务器,通过系统的本身一些安全防护机制进行安全设备,关闭多余的硬件端口和服务。

(4)以企业计算机网络中关键业务应用系统及重要数据保护为核心,统一合法用户和规范授权访问,确保重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保证关键业务应用系统以及重要数据的信息安全。同时,为保障应用系统及数据的运行安全,可将应用服务与数据库分开部署不同服务器、数据统一集中存储、统一备份;重要数据采取在线(通过应用系统自身的备份机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近线(通过备份软件工具定期对应用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备份)、离线(将备份出来的数据定期写入磁带库中后进行磁带取出存档备份)的三级备份机制。关键业务应用系统搭建应用系统的自身备份系统,定期开展备份数据恢复测试工作。同时,通过安全NAS等安全产品来实现对关键及重要数据的加密保存。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只依靠单一的安全产品及网络技术来保障信息安全,必须与各层面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实现人、管理和技术三要素的完全融合,最终形成“纵深防御、立体防御”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才能成功构建一个安全有效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作者:彭龙 单位: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施峰,胡昌振.信息安全保密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赵战生,吕述望.信息安全保密教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