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例6篇

计算机it入门教学

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文1

我国计算机的生产应用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国产第一代“103”、“104”电子管大型数字计算机开始为国防、气象和石油工业服务,开创了新中国应用计算机的先河。

当时没有IT这个词,更不用说什么叫信息化了。那么如何体现那个时代应用计算机所带来的价值呢?无论是各级领导还是应用部门只能是觉得用上计算机有一种自豪感,觉得用了计算机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失误率几乎为零。总之,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是个好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产业和应用必将有更大的发展。至于如何考核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没有量化指标,也无人考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上述的几个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外,金融系统开始在几大国有银行(保险)全面上线,主要在统计、清算等领域先行,大大缩短了结算时间和统计数据的准确率,为央行全面掌握全国金融动态,及时做出决策和调控提供了依据。电力、电信、民航、交通、航天、水利、教育等也紧随其后开始逐步用计算机进行财务、人事、科研、教学等应用。这个时期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应用只在起步阶段,绝大多数公务员还没有计算机,应用也只停留在管理层面。

这个时期的IT价值表现为人们的认识,首先人们认识了应用计算机是深化行政管理、解放生产力的技术手段。在行业的应用中已经开始与生产管理相结合,像煤炭、石化、电力、钢铁等已有初步考核评价体系,计算机应用的经济效益初见端倪。

我国计算机应用全面爆发和奔向互联网应用新时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系列部级的、以“金”字号为代表的信息化工程(金桥、金关、金卡、金税)逐步上马并开始为民服务,为国创收。这十年的IT核心价值在于各级领导和管理者们真正意识到只有应用IT技术手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现代化管理,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创造社会财富。对企业而言,运用IT技术实现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传统设备改造,实现增产增收。

进入21世纪,信息化、数字化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和人们的生活中,政府、行业(企业)、城市(社区)甚至到家庭和个人无不在互联网里工作、学习和生活。电子政务初步开始为民所用,网上咨询和便民服务使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改变。那么对于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除了有行业管理的网络平台,企业通过ERP和MES等系统的应用提高了企业决策的管理,产品研发、电子商务、节能减排等方面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的投入是可以用利益成本来体现的,IT价值可以用指标来考量的。

如今究竟该如何评价IT价值使之在未来的应用实践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呢?那就是这个评价体系是什么。IT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只是一种实现政府数据网络化管理,信息共享政务公开等准确、快捷、安全、高效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实用工具,但这一切都要靠各级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来完成,可以说IT在政府层面的价值是人。

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文2

 

关键词:就业  工程项目  计算机专业  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却相反地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出现了报考集中就业分散的社会现象。就业压力的增大,说明原有的教学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就业面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在此,结合教改过程谈谈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一些认识。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及定位

当前,IT业已成为占据我国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支柱性产业。IT业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注入的IT业人才有着紧密的关系。IT人才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高科技的象征。对IT人才,用人单位实际上是有不同的需求层次的,要求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除了IT基层劳动者(如打字、录入、生产线组装等)宜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外,我们感到,高职应侧重于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人才的培养:

1.设计型人才(如网页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建筑和家装设计、绿化工程设计、动画设计等)。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深入,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电脑做形象宣传、包装、设计等工作。各类设计型人才作为IT业市场的生力军异军突起,其就业市场范围非常广、缺口比较大。但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强大,此类型人才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如网页设计人员除掌握专业网页设计软件之外,还应掌握图像处理软件和网站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再能掌握后台技术就成为宝贵人才了。其他如建筑、绿化、动画设计人才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体系。我们认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办公应用型(如文秘、办公文员、行政助理等)。此类人才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管理知识,需要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类工作的主要要求是:熟练掌握应用软件、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此岗位职能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办公管理软件,还要学会融通管理知识并切实掌握管理的基本功。

3.网络型人才。当今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除其具有强大而先进的功能之外,主要还归功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谈变得近在咫尺。网络型人才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计算机就业市场上的中流砥柱。此类人才不仅要掌握网络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开发型人才。作为计算机发展和完善的缔造者,开发型人才在IT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对软件蓝领和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潜力依然很大。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我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我们目前主要培养办公型人才、网络人才和开发型人才,同时兼顾设计型人才,下一步在新专业的开设上,我们打算加大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课程改革思路

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为目标,重点突出职业技能。分阶段划分教学模块,按工作岗位确定实际工程项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的组织程序,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中的问题解决方法,针对具体岗位.掌握专门技能熟练完成具体工程项目。

依据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我系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或职业群为基础,让学生先接受职业群内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然后,接受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要,选择不同职业或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既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能力,又具有职业针对性。课程设置总体分成三个模块。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整合,把课程分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职业基础模块”教学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宽基础,主要学习一些相关职业通用性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外语能力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此阶段一般不采用项目教学,但也必须把项目教学的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第二阶段,“职业技术模块”培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不同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该模业知识的学习。该模块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我们结合IT技术的发展水平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和综合,以满足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新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体现出宽和扎实。此阶段可部分采用项目教学,宜以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项目的实施为教学手段。

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文3

关键词:就业工程项目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却相反地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出现了报考集中就业分散的社会现象。就业压力的增大,说明原有的教学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就业面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在此,结合教改过程谈谈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一些认识。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及定位

当前,IT业已成为占据我国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支柱性产业。IT业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注入的IT业人才有着紧密的关系。IT人才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高科技的象征。对IT人才,用人单位实际上是有不同的需求层次的,要求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除了IT基层劳动者(如打字、录入、生产线组装等)宜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外,我们感到,高职应侧重于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人才的培养:

1.设计型人才(如网页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建筑和家装设计、绿化工程设计、动画设计等)。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深入,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电脑做形象宣传、包装、设计等工作。各类设计型人才作为IT业市场的生力军异军突起,其就业市场范围非常广、缺口比较大。但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强大,此类型人才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如网页设计人员除掌握专业网页设计软件之外,还应掌握图像处理软件和网站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再能掌握后台技术就成为宝贵人才了。其他如建筑、绿化、动画设计人才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体系。我们认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办公应用型(如文秘、办公文员、行政助理等)。此类人才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管理知识,需要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类工作的主要要求是:熟练掌握应用软件、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此岗位职能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办公管理软件,还要学会融通管理知识并切实掌握管理的基本功。

3.网络型人才。当今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除其具有强大而先进的功能之外,主要还归功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谈变得近在咫尺。网络型人才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计算机就业市场上的中流砥柱。此类人才不仅要掌握网络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开发型人才。作为计算机发展和完善的缔造者,开发型人才在IT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对软件蓝领和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潜力依然很大。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我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我们目前主要培养办公型人才、网络人才和开发型人才,同时兼顾设计型人才,下一步在新专业的开设上,我们打算加大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课程改革思路

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为目标,重点突出职业技能。分阶段划分教学模块,按工作岗位确定实际工程项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的组织程序,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中的问题解决方法,针对具体岗位.掌握专门技能熟练完成具体工程项目。

依据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我系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或职业群为基础,让学生先接受职业群内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然后,接受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要,选择不同职业或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既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能力,又具有职业针对性。课程设置总体分成三个模块。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整合,把课程分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职业基础模块”教学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宽基础,主要学习一些相关职业通用性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外语能力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此阶段一般不采用项目教学,但也必须把项目教学的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第二阶段,“职业技术模块”培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不同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该模业知识的学习。该模块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我们结合IT技术的发展水平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和综合,以满足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新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体现出宽和扎实。此阶段可部分采用项目教学,宜以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项目的实施为教学手段。

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文4

何谓IT

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首字母的缩写。美国商业部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分成IT业和非IT生产业。IT业又分为IT生产业和IT使用业。IT生产业包括计算机硬件业、通信设备业、软件、计算机及通信服务业;IT使用业几乎涉及所有行业。

我们通常所说的IT业是经营电脑、手机、投影机、打印机及所有的电脑周遍设备等IT电子类产品以及网络、软件等的行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与固体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是IT界的支柱专业。

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诊疗、电子政府、移动办公和家庭办公等计算机互联网的新应用不断涌现并得到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深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使IT产业在数字化大潮中,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

IT业前景预测

今后,新的程序和产品将会替代构成当今IT世界的传统技术,这些新实体名词的缩写,就是云计算。

未来的IT业界会是什么样?有人做了以下预测:大规模运算司空见惯、物联网日益普及、 IT组件成本大大降低、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短缺。

IT需求大爆发,特别是对应用程序开发者的需求。知道如何构建业务产品的人能够将多款应用程序整合到一款新应用上,能够熟练地与外部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建立联系,这种服务的需求非常高。随着IT投资逐渐转向应用,能够编写后云时代应用程序的人才队伍将出现短缺局面。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曾是大学热门专业之最。它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该专业对数学和物理学知识要求较高。对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要求比较高: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连接传感器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0%以上,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薪金高。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可继续进修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知识扎实了,经验丰富后,还可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

电子信息学

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等。主干学科有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

它以近代物理学与数学为基础,研究电磁波的产生、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

因以数学和近代物理学为基础,所以,对这两个学科,特别是近代物理中电子学知识要求较高。头脑较灵活,有新思想的学生学习此专业会有一些优势。

从近年就业看,它是理工科热门专业。相对地,录取分数线较高,报考第二志愿被录取的希望小。

该专业学习内容较广泛,使学生有向各种方向发展的机会。电子公司、通信公司都欢迎本专业毕业生;攻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会为发展提供更雄厚的知识资本;出国深造也是很好选择,国外有很大发展空间。学生还可自主创业,从事计算机等工作。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是一个宽口径工程类专业,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在信息化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应重视实践能力训练,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电子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

上世纪末,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工程的发展,本世纪初,宽带技术、光通信已崭露头角。该行业发展快,对人才需求量大,学生容易进入知名的跨国公司或者在国内享有盛誉的IT企业,待遇相当优厚,但企业对技术含量要求高。毕业生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

它是以数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处理社会、经济、工农业生产等实际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方向。其中,信息与计算科学含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两个方向,以数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并结合计算机处理大量信息,用数值计算求解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中的问题。数学与应用数学含应用数学和基础数学两个方向,注重学习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思想和方法,强调掌握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专业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仍极具生命力。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适宜到科技、教育、经济和管理部门从事科研、开发、管理及教学工作,特别是与数学、计算机应用和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也可继续攻读地球物理、油藏数值模拟、试井、储运等专业的研究生。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可以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

电子信息类专业现状和前景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它将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新兴通信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网络游戏等文化科技产业。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支持人才短缺。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等的需求量也大。

计算机

本专业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的宽口径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子技术、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网络计算、信息安全、数论与有限域基础、人机界面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毕业生主要面向交通系统各单位、交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部门、各类计算机专业化公司、广告设计制作公司、汽车营销技术服务等从事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有销售或者技术支持、产品开发和研究。

高校重点推荐

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等。

IT巨人

比尔·盖茨,IT行业的领军者,先驱者,美国微软公司的董事长。他与保罗·艾伦一起创建了微软公司,曾任微软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文5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颜阳离开了大学讲台,步入金融IT行业的舞台,从大学教师到IT总监,他成功地实现了人生的转型。

20年的光阴荏苒,环境在变化,不变的是他一直从事的IT工作,还有他身上独有的学者特质。

20年前, 颜阳是大学教师,而今,他是金融IT工作者。尽管这是一次平凡的转身,但是却承载着他的追求和执着。

选择转型

把镜头推回到颜阳刚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时候,他被分配到家乡重庆的一所高校做计算机教师。那个时候大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教学工作,搞科研的人还比较少。但是颜阳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在教学之余还投入不少的精力去做科研工作。在做科研项目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科研和产业较难对接,科研成果很难落地。“当时市场经济刚起步,在那种大环境下,教学、科研和产业的结合不是很紧密,科研经费也非常有限,科研成果落地很困难。”

“当时让大学科研成果和产业进行对接,人家会觉得你不务正业。”颜阳回忆说。但是,颜阳却在为自己的很多想法被局限于某些理论和模型中,难以发挥真正的价值而苦恼,这也是他最终放弃了自由的大学教师岗位,走进企业从事IT工作的原因之一。

他可以不选择搞科研,也不用去考虑实现技术与产业对接,他完全可以过相对安逸的大学教师生活。然而,为了让自己的想法成为现实,实现技术落地,他选择了一种新的职业角色。进入企业后,IT工作异常繁忙,颜阳说自己的下班时间也是工作的时间。但他也时常会怀念做大学教师的那段时光,“人有个特点,过了段时间总喜欢回忆往事,很多人在步入社会后回忆起曾经的日子,都觉得在大学校园里是美好的。”颜阳笑着说。

他把做大学教师的日子概括为:简单、有规律、很有成就感。“大学里的教学工作基本是以个体为单位做事,自己控制时间,因此大学生活很简单,而简单以后就会有规律,自己可以规划去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而那段日子在他内心中最有份量的是成就感,他所说的成就感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喜悦,“我这个人比较享受过程,当我为学生解答问题时,看到学生渐渐成长,内心里就会有种快乐,感觉很享受。”

当大学教师的这段经历对颜阳的影响是深刻的,直到今天,他身上那种学者特质依然无法被岁月洗涤一空,很多学院派的风格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他。“大学的学院体系比较严谨 ,一般从学校出来的人或多或少都会保持这种风格,现在要改变以前的做法还挺难。”颜阳说,学院派的作风对他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但它是把双刃剑,通常在学校里的学究派不一定在任何场合都适用。

一路向北奋进

金融行业是和技术对接最为紧密的行业,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证券行业是新兴行业,一出来电子化程度就很高,进入这个行业对于颜阳来说无疑是非常理想的选择。“证券行业不像有些行业不需要计算机也可以做,证券行业没有计算机很难做或者根本做不了。因此离开大学后,我选择进入金融行业从事IT工作。”

颜阳最初到光大证券IT部门做甲方,当时光大证券的总部设在深圳,几年后公司搬迁到上海,他也一路相随到上海。后来,他有机会到北京,进入了民族证券。直到去年他新加入民生证券,担任技术总监一职。从南到北,一路走来,变化的是环境,不变的是他所熟悉的IT工作和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进入企业后,技术和产业结合得很紧密,颜阳感觉到工作的每一步都在往落地的方向接近。“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把任务分解成一个个计划去执行,感觉离实施落地越来越近,每一个阶段我都会很享受。”但是在企业里他尽管从事的依然是自己熟悉的计算机工作,却要面对更多的挑战。“IT行业变化更新速度太快了!人家都说IT行业是吃青春饭的,因为IT变化太快,以前学的东西很多都没用了,仅仅是学了个方法而已。”颜阳感叹到。除了新技术发展速度快,金融行业自身的业务更新也比较快。“我们国内的金融行业相对于欧美起步晚,尤其是证券行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才起步,我们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学欧美。现在开放后金融业务开始尝试创新,而且业务创新比较快。因为业务和IT支持的关联度比较高,因此这对IT的影响相对比较大。”颜阳说,金融行业IT人员面对的挑战是巨大的,必须加强自学能力,而他很感谢有大学教师这样的经历,让他具备了适应IT快节奏发展的能力。

作为IT总监,他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面对的挑战也是多样化的。“做大学教师具有一种相对的独立性,自己可控的东西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到企业后实际上要支持产业落地,因此协同的事情就多得多。证券公司没有IT支持基本上无法开展工作,金融证券行业需要IT技术贯穿到全业务流程,支持所有业务和客户,因此IT部门和业务部门、客户打交道就会多,这同原来那种相对独立的环境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这是个很大的考验。”面对这样的挑战,颜阳主张技术和业务融合,他说IT工作永远牵扯到融合问题,必须有人来解决这个融合的问题。

对于如何实现融合,颜阳做了很深的思考,他提出了“敏捷服务”的观点。“前几年我们讲IT治理,谈技术和业务间的责权问题,两者要融合就要界定两者的责权。现在的IT部门则越来越感到与其把时间放到界定责权上,不如主动去做事情,IT部门和业务部门两边都努力,融合程度就会更高。互联网企业在这一点做得更好,互联网企业面向的客户甚至能达到几亿,它更主动地去为客户服务。现在,从需求到实践的周期要缩得很短,客户需求来了马上去实现,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后,IT部门很快就要提出落地方案,IT只有实现这种敏捷化服务才能实现发展,金融行业的IT更应该多做敏捷化服务的工作。”

颜阳认为,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支持敏捷服务,以前的业务部门提供服务,要买机器、搭环境,买机器还要审批招标,很难实现敏捷。现在有新技术的支持(如云计算、虚拟机技术),敏捷服务就有了保障,从以前的被动服务到现在的主动支持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而敏捷化服务也给IT管理者带来新的挑战,“随着对敏捷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IT管理者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环境,需要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颜阳说。

他眼中的“管理”

“信息技术是什么?”,面对这个看似普通却又有内涵的问题,颜阳的回答是:“IT做到一定程度就要涉及协同,也就是

管理。业界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光是做技术,这是一般的IT人员考虑的问题,当做到主管时一定要做管理,再往高就要有IT战略,IT本身的含义包括技术,还包括管理和战略。”

颜阳认为IT人员做到一定程度越来越需要在管理层面有所提高,在工作中,他也不断地在这方面充实自己。以前所在的公司支持中高层到清华、北大管理班学习管理知识,充实日常管理理念和能力,他收获颇丰。除了平时的学习机会,他还在天津大学攻读了管理学博士学位,他说自己受到很多启迪。

对于管理,颜阳进行了很深的探索,形成了很多独特的理念。他认为在促进技术和业务融合的过程中,IT人员必须把被动服务转变成主动服务,必须身先士卒和业务人员一道推进,如果被动等待就会错失很多机会。

对于这个问题,他曾进行过系统的思考分析,发表了《从“囚徒困境”到“智猪策略”》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指出,有时候,在业务部门看来,自身关注的是业务创新、相关的业务诉求的落地,技术部门理应去深化落实;而技术部门认为业务部门的需求不明确,于是工作推进陷入僵局。长此以往,这样的僵局很可能就演变为“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中有两个关键元素:合作和信息对称。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不合作”、“信息不对称”并不都是当事人主动的行为造成的,因此在现在的企业管理中,有必要打破这种“纳什平衡”,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智猪策略”。“智猪策略”中,弱者选择的是等待,强者选择的是先行,于是,给出了走出“囚徒困境”的希望。在交谈中,谈到这个问题时,颜阳说:“为什么我们IT方不能选择做强者而主动变革呢?”

在对IT团队进行管理时,颜阳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认为要和员工进行交流很重要,“IT员工各个层面都有,每个员工的家庭背景、个性也不同,特别是80后、90后都进入了工作岗位,这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管理上要有变化,要因人而异地去做工作,唤起大家的共同认识。”

颜阳善于从心灵的层面去管理团队,把一种人文情怀带给团队,这也是受他学院派习惯的影响。金融行业IT人员的工作压力大,由于证券行业的特殊性,IT部门在交易时间内要保证交易系统不出问题,休市后要进行测试和维护。在休息的时间IT人员反而要付出更多时间和努力,此外还要面临很多创新业务,对这样的团队进行管理也是一个难题,他主张采用心里援助的方式去管理团队,“市场经济也引入了很多糟粕,而传统观念也日益受到冲击,现在单纯地和员工去讲奉献是不现实的,因此做管理工作也要换个方式考虑。” 颜阳在和一个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朋友聊天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企业援助计划(EAP)当时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做,我觉得我们IT部门也要对员工进行心态管理,从心理学角度去援助,让员工保持阳光心态。”

在民族证券工作期间,他专门为部门里的人订了《心理月刊》,这本杂志是一个心理学老师推荐给他的,他把每一期杂志上好的内容都用笔勾画出来给团队的人传阅。“它实际上是面向女性的杂志,但是很多人生哲理对每个人都适用,很多内容都会给人启发 。一般来讲,IT人员不爱说话,书面的沟通都不弱,我的要求不高,他们看完后感觉很轻松就可以,如果可以有所领悟就更好 ,看总比不看好,把好的东西让大家阅读感悟,如果一个月感悟1次 ,一年感悟12次,至少比一年郁闷好。”他微笑着说,人的心里层面的抚触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技术人员,他们不喜欢沟通,给他们减压不知道从哪儿好,换一些方式可能会起到较好的效果,考虑到这些问题便采用了这样的方式。这些尝试如果从自己的部门做起,何乐而不为呢。

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文6

在我国,IT应用于会计工作中,被称为会计电算化,它起步于本世纪的70年代,发展在90年代,在广大的学者、实务工作者及财务软件厂商的共同努力下,历经20余个春秋,创下了辉煌的业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IT本身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相比,以及与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社会对会计工作的需求相比,尚存在差距,值得我们总结深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理论研究的滞后性。会计电算化本身未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有许多理论问题需研究和探讨。特别是IT在会计中的应用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仅是工具和手段的变革,还是对会计工作带来了实质性的冲击?这些冲击表现在哪些方面,又如何在会计理论、方法、制度和准则中具体体现?类似问题应尽快得到深入的研究。

2.方法论研究的滞后性。会计电算化工作未形成规范的方法学体系及评价体系。目前流行的会计信息系统(AIS)和相应的各类财务软件其设计思想仍属于传统的会计模型,基本上是对手工系统的模拟,未步入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井借助企业重组思想对会计业务进行改造的创意阶段。

3.会计值息系统模型规范研究的滞后性。会计信息系统模型规范包括功能规范、性能规范和结构规范。目前流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多为企业内部的微观系统,而部级的宏观AIS却未见其雏形。由于缺乏对会计信息系统模型规范的研究,使微观的AIS在功能、性能和结构上亦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后求。例如,AIS的功能较多地重视会计信息的生产、披露和反映,而忽视了管理、预测和决策;较多地重视本期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反映,忽视了历史会计信息的组织、存储和再利用;较多地重视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忽略了对外部环境信息的吸取和反映,成为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等等。

4.“IT”技术应用的滞后性。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标志之一是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充分利用。当代飞速发展的“IT”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对IT新技术的吸取大大地滞后于技术本身的发展。例如,90%以上的AIS仍然是PC机及局域网的封闭式系统。

5.会计教学体系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滞后性。目前高等教育改革中会计系的教学体系基本上未体现IT环境和技术对会计学的影响,这种传统的、落后的教学体系培养出的新一代会计工作者将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同时教学手段也未充分地融入IT环境。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时代在召唤,机遇和挑战同在,古老的会计学需要变革。作为较为直言的会计学家,毕马威会计公司合伙人BobElliort曾借用“第三次浪潮”一词来形象地预言:“IT引起的变革浪潮正在撞击着会计的海岸线,在20世纪70年代,它彻底冲击了工业界,80年代它又荡涤了服务业,而到了90年代,会计界将接受它的洗礼。它改变了商业运营的方式,也改变了经理们面临的问题。现在的经理们需要新的信息模式进行决策。因此,内部会计和对外报告会计都必须改革,高等教育可以只是简单地对这些变革做出反映,抑或扮演一个更为积极的角色,同时促进其它领域的适应性变化。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会计人员的挑战将是:创造第三次浪潮中的会计规范,并且培养出能够在处于第三次浪潮的企业中有效地行使职责的毕业生。而对从事非学术研究的会计人员的挑战将是:促进企业的变革以实施这一新的会计规范。。。。。。。”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出:IT技术环境正对传统会计理论、实务、教育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将使传统会计在未来的世纪发生以下12个方面的变革:

1.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笔者的先父杨纪琬先生在临终前预言:“在IT环境下,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其内容将不断地扩大、延伸,其独立性相对地缩小,而更体现出它与其它经济管理学科相互依赖、相互渗进、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会计学理论体系的变革。在IT环境下,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将受到强烈的冲击,包括对会计假设的延伸、权责发生制及历史成本原则的动摇等。例如,会计假设可延伸到多主体,不等距会对期间,“13”会计期,多币种等。这些概念在过去手工环境下是难以操作的,也是不允许的,但在IT环境下,其实现将易如反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公司、虚拟企业的兴起,更对持续经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等传统会计学的核心提出挑战。各种无形资产——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一切知识资源的待价而沽将强烈地冲击着各类会计模型。

3.会计语言和企业会计文化的变革。在IT环境下,传统的会计语言和企业会计文化将发生质的变化。例如,会计语言中的一些核心词汇如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的作用将逐渐淡化。企业管理全面信息化的实现,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各级管理者和投资者可以实时地通过企业网访问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共享信息。因此代替凭证、账簿、报表的将是原始信息、操作信息、分析决策信息等;而代管制作凭证、记账、结账、出报表等的将是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处理、加工、打印等。

4.会计人力资源价值的变革。在IT环境下,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所扮演的角色、工作重点和工作价值将发生巨大的变革:首先,“IT”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处理工具和手段。由于大量的核算工作实现自动化,更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从事中记账算账、事后报账转向事先预测、规划,事中控制、监督,事后分析、决策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其次,在IT环境下,会计人员不仅要承担企业内部管理员的职责,随着外部客户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增长,会计人员应及时向外传递会计信息,为债权人、投资者、供应商和客户、兄弟行业、政府管理部门等提供职业化的咨询服务。此外,在IT环境下,会计人员不再仅仅是客观地制造和反映会计信息,而且应使会计信息增值和创造更高的效能。会计人员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通过财务控制分析参与企业综合管理和提供专业决策。未来的会计师们将是企业经理的最佳候选人之一。

最后,IT工作环境对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目前会计人员所从事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等常规的、结构化较强的工作,将由基于IT技术的信息系统完成,而应更多地从事那些非结构化的、非常规的会计业务以及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评价工作。因此,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管理和决策方面的知识,还应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5.会计信息系统质的变革。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过程和模型是为适合工业革命时代的需要,以传统的会计恒等式和会计循环为设计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充当了信息的过滤器,负责筛选进入会计系统的信息,然后进行分类汇总以得到相应的财务报表。这是一种典型的基于输出视角的模型,也是一种面向财务业务过程的模型和视图。但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在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度、会计信息系统依赖的模型、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会计信息系统的性能都将发生质的变化:

首先,IT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将是面向决策的。它能提供各类决策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而不仅仅是提供会计核算相息和部分财务分析信息,从而使为决策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目标有可能得到名副其实的体现。其次,会计业务流程和会计模型将发生重组和整合。从上述目标出发,未来IT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向企业内都各部门提供评价各个业务过程及其相关资源的会计信息,以便辅助有关部门利用这些会计信息实现业分过程的优化。为此需要重组会计业务过程和会计模型,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利用IT来提高会计流程和模型的使用价值,更好地为企业各部门提供满意的服务。再次,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将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相适应,与不断优化改进的业务过程相适应,真正做到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而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也将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还将包括更多的会计历史信息、当前信息和预测信息的分析和挖掘,从而达到会计信息系统向所有相关的决策者提供满足决策需求的信息的目的。另外,会计信息系统在性能上也将发生根本变化。会计信息系统将具有更多“人住”的因素,它将不只用具有一般的人机交互性能,而且更多地考虑人的需求,重视和突出人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作用,为企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良好协作提供环境。

6.会计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体系的变革。会计工作具有控制、监督经济业务的作用。为了提高它的控制监督效能,会计工作本身亦需加强内部控制和对外部监督的能力。特别是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真实性、完整性、一致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在IT环境下,有着全新的内涵。因此,如何设计在IT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外部审计体系;以实现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监督和控制,防止风险,将是一个十分现实和迫切的任务。

7.会计管理对象和决策方式的变革。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网络、遗传工程和模糊逻辑等技术的应用使庞大复杂的专家系统融入了会计师的经验和判断,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决策并改变决策方式。此外.当经济活动发生变化时,会计应对应这变化进行及时的反映和监督。在未来IT普遍应用的环境中,信息技术将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由此,与信息技术有关的资源将成为主要的管理对象。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知识产权、供应商与客户需求信息、企业创新能力信息、历史信息的积累及其他知识资源。因此,未来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及时了解、分析和掌握新的会计管理对象,制定相应的确认、记录、度量、评价、报告和反馈规则,并能结合信息技术实现这些规则的有效执行,从而为决策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8.会计组织机构和会计岗位设置的调整。组织机构的划分应取决于业务过程的分工。在IT环境下,由于业务过程和会计过程的重组和整合,会计人员的会计工作将更多地与其他业务工作相融合、并参与到IT的统一环境下的综合管理中。因此财务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机构的规模将逐渐缩小,会计岗位设置需调整,更多的财会人员将成为各业务部门和企业综合管理部门的成员,为加强业务过程的财务管理和综合管理提供会计服务。

9.公共会计事业的变革。传统的公共会计事业是以审计和纳税服务为主体的。但在IT环境下,代之以策划建立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整体信息化的咨询业将成为公共会计事业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且能为公共会计公司创造财富的主要业务。

10.会计事业的国际接轨。在全球一体化市场环境下,“IT”技术中的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正改变著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从而要求会计信息形成一个统一传递、存储、使用的环境。如,目前不少跨国公司通过Internet向相关的信息客户发送可随时更新信息的联机财务报告(on-linereport)这一方面为会计信息走向国际并与其它产品一起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求会计信息的组织方式、结构、传递机构等逐步国际化和标准化,以建立会计信息的质量特性。

11.会计教学体系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在传统意义下,学校会计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传统会计知识和技能的会计人才。现代会计系的学生一方面要了解大工业时代传统会计学的沿革,另一方面更要获取信息时代会计专业人员所应具有的IT知识和技能。因此传统的会计教学体系需要改革,这种改革应使“IT”技术和古老的会计学有机和巧妙地结合,创造出全新的会计教学体系。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Internet和多媒体技术的崛起使网上教学更具魅力,并为提供现代化教学环境和改革会计教学手段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上一篇服务业研究

下一篇老年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