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讲座范例6篇

文化艺术讲座

文化艺术讲座范文1

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它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不仅在于建构学生的学术基础与核心能力,而且必须藉由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博雅内涵,陶冶学生性情、构建博雅涵养、培养学生价值与道德判断、思维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而改变体质与气质,达到全人的境界。尤其是要使大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团队合作。作为一名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者,对于文化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十分重要,理念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文化素质教育就是把文化作为内容,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实践体验等多种教育活动,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文化层次、思想境界、精神品味[1]。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向个性心理品质的内化,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精神与文化素养、形成人的素质品格,并外化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中。科学与人文融合是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索

学校自教育部批准学校为部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起,积极思考如何开展各项工作,应该由哪个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相关工作。在学校党委认真思考和充分讨论后,一致认为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组织机构必须要创新,即应整合全校资源,站在全局角度,从顶层设计建立执行机构和独立建制的牵头单位,真正做到切实转变观念,加强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领导。基地作为学校独立建制单位,先后设立了“两办三中心”,即综合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素质教育教学中心和书法摄影研究中心。此外,为了更好的落实学校制定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内容,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与管理,使我校文化素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效益成果,进一步建设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指导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监控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质量,形成全校统一的指导协调机构,学校在校教学督导委员会中增设专职文化素质教育委员,负责宏观指导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及质量监控工作。经过认真调研与分析,规划素质教育开展从课程、跨学科讲座、文化艺术活动三方面入手,构建我校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即坚持以“提升人文素质、培育科学精神、陶冶艺术情操、弘扬先进文化”为己任,以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为突破口,以系列文化素质讲座、读书工程、文化与艺术教育活动等为载体,使理工科学生兼具人文素质的底蕴,文科学生获得科学精神的熏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作为独立建制机构,目前独立运行近五年了,学校积极参加2008-2012年的“三北、四川片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研讨会,虚心向专家、优秀素质基地学习。回顾发展历程,我校基地初步实现了从建设初期的“五重五抓”到目前“一实二创三高四化”的努力发展方向。“五重五抓”:即重素质教育抓“机构建设”、重调查研究抓“课程体系”、重文化熏陶抓“启航讲坛”、重人文精神抓“读书工程”、重校园氛围抓“艺术拓展”。“一实二创三高四化”:一实:独立建制实体;二创: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三高:高质量课程、高水平讲座、高品位活动;四化:课程精品化、讲座课程化、活动人文化、竞赛普及化。

三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效果

(一)构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创建其核心地位

重新搭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中外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哲学人生与社会科学”“艺术修养与审美”“自然科学与人类文明”“国防文化与船海史话”,新增受学生喜爱的文化素质课程近百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市场营销与能力提升》2门课程,首次作为学校选修课程获得黑龙江省级精品课程。一批核心、特色、地域化课程不断涌现,诸如:《走进海洋之三海一核》、《英语美文赏析》、《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关系与中国》、《科技创新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六门核心课程,以及《科技创新训练》、《孙子兵法》、《朋辈心理辅导》、《情商与智慧人生》……等一批优质课程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新版通识选修培养方案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梳理为文化素质类(六大模块)、新生研讨类、专业拓展类。2010年学校召开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评审会,《现代海洋开发》、《科学精神的启示》、《现代西方哲学》、《中国古典文学欣赏》等22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获得首批核心课程立项[2]。同时,学校还开设名师讲堂、网络尔雅通识课程。学校学期末组织召开大面积中小型学生座谈会,了解通识选修课程教师教学状况。学校适时开展校院两级教学大检查,注重通识课程质量,停开一批课程。经过努力,学校在文化素质课程工作量、教学奖励、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单独体现。

(二)创建跨学科学术大讲堂———启航讲坛

“启航讲坛”作为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纳入了本科培养方案,学生每听五场讲座即可获得1学分,其定位是通识教育跨学科的学术大课堂,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为主,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尤其是“学会做人”,这一方面对18-22岁的大学生非常重要,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讲坛以“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启迪智慧,引领航程”为宗旨,重在知识性、前沿性、趣味性、哲理性,融入通识课程体系六大模块。已与北京师范大学、国防大学等建成合作单位,定期选送优秀专家来我校讲座。“启航讲坛”作为通识教育讲座课程重要载体,不仅邀请国内名师、学者,也邀请国外有关专家,通过讲座互动以及讲座后座谈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与专家“零距离”,达到典范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3]。讲座专家主要以国内外高校名师为主,走“高质量、课程化、精品化、制度化”路线。先后聘请到杨叔子院士、张岂之教授、王义遒教授,国家名师清华大学彭林教授、南开顾沛教授等,百家讲坛主讲鲍鹏山教授、马瑞芳教授、康震教授,军事专家金恩祥将军、徐光裕少将,艺术家六小龄童、黄宏,以及来自台湾地区、国外耶鲁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等专家作客讲坛。专家精辟独到的见解,深入浅出的演讲都能唤起聆听着的共鸣,震撼的是学生的心田,滋润的是学生的心灵,部分讲座将以模块化的形式固化下来,已被聘为学校的近20余位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每年将到我校讲座至少一次。专家提前二周提供讲座课程大纲或讲座简介或讲座文稿;并提供与讲座相关的教材或书籍以便学生延伸阅读与学习。

(三)倡建艺术素质教育“一人一品”

建立“一人一品”,即一名艺术专业教师负责一个艺术精品社团的日常教学、训练、演出节目的排练的教学模式。大学生艺术团相继成立,诸如“爱乐”钢琴团、“海之韵”大学生合唱团、“金帆”声乐艺术团、“飞鹭”舞蹈团、“弦之乐”吉他团、“地平线”平面设计工作室、“启点”美术工作室、“书法摄影”工作室等,这些艺术团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展现佳绩。基地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步建设的原则,注重课内向课外延伸,理论向实践延伸,以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为平台,提供学生文化实践机会。以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为平台,以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为目标,大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活动。

(四)做好艺术素质教育普及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文化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学校于今日出台“关于印发《哈尔滨工程大学艺术素质专项分级标准》”,此分级标准设计五大类专项,即艺术类音乐专项(合唱、键盘、声乐、小提琴、铜管类、木管类)、艺术类绘画专项、艺术类舞蹈专项、艺术类视觉设计专项和艺术类书法专项。

(五)建立文化与实践体验基地

学校利用社会资源,结合课程体系、素质讲座、地域文化,建立校外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如《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萧红故居》、《哈尔滨文庙》等,作为大学生了解文化与实践体验基地,这些基地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的延伸,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共同推进文化素质教育。

四文化素质教育十大任务

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坚持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整合全校资源,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不断地丰富着校园文化[3]。注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给师生打上哈工程的文化烙印,并为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可持续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

(一)加强素质理论研究,探索人才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素质教育依托文化素质课程体系,面向课程、面向活动、面向环境,以“高质量课程、高水平讲座、高品位活动”为工作宗旨,努力实现“课程精品化、讲座课程化、活动人文化、竞赛普及化”。着力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相融合,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推动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科学发展。注重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治学严谨的学术氛围。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素质教育只有纳入本课培养方案、进课堂,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精选博雅课程,重视我校“短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探寻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思路。采取政策引导、氛围营造、典型示范等方式,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力求取得突破与成效;围绕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团队建设,从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建设艺术教育团队、数学文化教育团队等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举办高水平跨学科学术大讲堂

结合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系统开设大学生文化素质系列讲座,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质,开拓国际视野。讲坛以“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启迪智慧,引领航程”为宗旨,重在知识性、前沿性、趣味性、哲理性,讲座专家主要以国内外高校名师为主,走“高质量、课程化、精品化、制度化”路线。部分讲座将以模块化的形式固化下来,专家提前二周提供讲座课程大纲或讲座简介或讲座文稿;并提供与讲座相关的教材或书籍以便学生延伸阅读与学习。高水平讲座专家的到来,有利地推动学科建设,促进校际联合,以及高校与企业间产学研合作。高水平、学术化的讲座,发挥基地示范辐射作用。

(四)组织多层次、多样化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文化素质教育要始终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步建设的原则,注重课内向课外延伸,理论向实践延伸,以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为平台,以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提供学生文化实践机会,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为目标,大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活动。

(五)组织文化素质师资培训和教材建设工作

从事人文社会科学、艺术教育和自然科学普及工作的教师是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力量。学校要注重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素养,并形成文化素质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积极组织教师编写文化素质教育教材与读物,以推动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六)建设网站,编辑通讯,做好文化素质教育年报与静动态宣传工作,办好大学生艺术团,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需要高水平特色网站的配合,包括要闻、课程建设、图文讲坛、理论探索、艺术活动、文史哲艺相关内容等,同时更要做好文化素质教育通讯,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对工作进行总结,也可以起到宣传、辐射作用。通讯的编辑,记载着历史,还可以起到工具的作用。艺术团旨意在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和活跃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培养了许多有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锻炼出一批团结意识强,办事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同时艺术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建校园文化活动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力求使大学生艺术团成为学生提高艺术水平、展现艺术才能的阵地和学院对外宣传交流、树立良好形象的窗口。

(七)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引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建设高校联盟,积极推进校际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共享

文化艺术讲座范文2

妇幼保健及育儿知识类

妇幼医院 新妈妈的知识天堂

适合人群:准妈妈、新妈妈

在成都的各大妇幼保健院里,会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公益讲座。对于准妈妈和新“上任”的妈妈来说,这里简直就是“知识的天堂”。一般来说,妇幼保健院里举办的讲座大多都是公益性质的,授课老师多是本院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当然,运气好的话,也会遇上一些外地甚至外国的育儿专家专程受邀前来举办讲座。

讲座内容涵盖孕前准备、孕期护理、产后调养、新生儿保健、幼儿教育等……总之,不管你是准备要宝宝,还是正在怀宝宝,又或者是已经有了宝宝,每个周末,去市内各大妇幼保健院走走,准能有收获。

精彩示范课:

三八妇女节那天,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曾专门为妈妈们举办了一场名为“如何选择智慧分娩法”的讲座。讲座上,来自上海的优秀妇产医生,与成都市儿童中心医院的医生一道,为即将分娩的妈妈带来了科学的自然分娩知识。讲座要求准妈妈都着裙装来,在准爸爸的陪同下,准妈妈们都提前感受了一道分娩的过程。这场讲座不但让准妈妈了解到了分娩时的技巧,也让准爸爸更理解了妈妈的伟大。

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每周一、三、五上午90:0-10:00都会举行定期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孕期保健和婴幼儿护理知识,如果你是一名新妈妈的话,只要每周一、三、五,到锦江区妇幼保健院的保健课堂来,一定能听到你想知道的课程。

书画艺术类

成都画院 不要以为艺术离你很远

适合人群:书画爱好者

“爱好书画艺术,经常出入于各种书画艺术展览、讲座。”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我很高端,我不是凡人,我是个情趣高雅的人”?其实,参与一场书画艺术讲座,并不是一件离我们凡人生活非常遥远的事。在成都画院,每周都有公益讲座,主讲人都是资深艺术家,叶瑞琨、管苠桐、流沙河都曾在这里与大家交流过。讲座的内容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样,总是谈论一些高端深奥的问题,“如何欣赏当代艺术品”“油画中简单而又玄妙的画面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这些入门级别的问题,也会成为讲座的主题。

但是,不要以为这些书画艺术展是非常枯燥的,其实,这里经常会举办一些有趣的主题展,而且会有现场互动环节,让参与者能更好地融入“高端艺术”的氛围之中。除了向成人传播书画艺术外,画院还会邀请少儿美术教育专家,希望做到“艺术,从娃娃抓起”。

精彩示范课:

成都画院几乎每周都会举办各种各样与书画有关的公益讲座,只要你想了解的艺术知识,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今年2月,成都当代工笔画研究会会长江溶曾在这里为工笔画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名为“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的讲座。在讲座上,江溶通过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为现场听众分析了工笔画的节奏韵律、视觉空间和水墨色彩等专业知识,并且也现场点评了多幅听众自己带来的工笔画作品。在讲座上,听众与主讲人自由交流,能把自己的作品拿给专业人士鉴赏,不少听众都说:“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

稀奇古怪类

商场或大型卖场 那里总有你想不到的讲座

适合人群:热爱生活的“闲人”

“把家中每个狭小空间都利用起来”“OL也能画的烟熏妆”“打造一间‘秀外慧中’的厨房”“年轻人养生动起来”……这些听起来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讲座,常常会出其不意地在各大商场里突然出现。

一般我们去商场,都是直奔着货价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而去。可是,常常在商场的大厅里,一些稀奇古怪的讲座正在悄悄上演着。热爱逛商场的人,往往都是热爱生活的人。所以,在商场里举办的讲座几乎是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好多人总以为商场里的讲座都是忽悠人买东西的骗局,虽然不排除有这样的情况,可是大部分讲座还是挺有意思的,也没有让你非要买什么。”Anna是个非常热爱参加卖场活动的都市白领,“这些商场举办的讲座上,常常会讲一些挺实用的东西,而且还会赠送一些折扣券或者小样,这才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哈哈。”如果遇到非要你掏钱出来买东西的讲座怎么办?“你抬脚走人就是了呗!难道还会有人把你拦住?如果真要拦住你,你就扯开嗓子大叫救命啊,我不信这么多人的商场里,还敢有人非要从你包里把钱抢出来!”Anna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商场的讲座只有会员才能参与。但是不要以为一个‘会员’就能让我停下蹭讲座的步伐,有些商场的会员注册程序非常简单,直接在商场官网上就可以注册。”

精彩示范课:

成都各大卖场举办的讲座,“古灵精怪”的程度超乎了你的想象。不久前,在春熙商汇广场,亚洲第一催眠大师杨安开办了一场讲座,教女人们如何让自己的家庭事业婚姻全方位成功,这场讲座有一个“辛辣”的标题——女人只要够“狠”,地位一定够稳。这样极具针对性,又很辛辣的话题,让女人们直呼过瘾。

除了有这样“古灵精怪”的讲座外,也有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讲座在成都各大卖场上演着。比如在成都宜家商场里,每周五晚上都会准备会员讲座,讲座主题都是围绕家庭装饰,每期一个主题,针对每一个功能不同的房间,将这些房间打造得别具一格。不过这些讲座只针对会员展开,要想成为宜家的会员,很简单,只需要在网上注册或去卖场办卡,都是免费的。

各种各样知识

图书馆 在这里你有可能成为一代“杂家”

适合人群:所有有求知欲的人

文学、艺术、亲子教育……成都市图书馆里的讲座,风格各不相同,在里面认真听上个小半年的讲座,你绝对有可能“混”成半个“杂家”。从2004年起,成都市图书馆就创办了公益讲座,如今讲座的内容涵盖了50个系列数10个主题。在这里,你可以听到成都文化名人替你解读古老的《诗经》,可以学习吉他、大提琴的演奏方法,可以学习科学的育儿经,甚至可以现场感受戏曲名家的别样魅力……

成都市图书馆每周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讲座,一般会将讲座信息挂在网上,这些讲座都是免费的,如果你是一个求知欲旺盛的人,相信这些五花八门的知识讲座一定会让你饱食一顿“知识大餐”的。

精彩示范课:

今年3月,成都著名诗人流沙河曾在这里为文学爱好者们带来过一场关于《诗经》的文学盛宴。在讲座上,以诗歌为主题,主讲经典诗篇,分析这些诗篇的文化内涵。但是,不要以为图书馆里的讲座都是与文学有关的主题,4月,这里也曾举办过与学生教育和家庭关系的讲座,这场讲座题为:我们如何让“差异”变成“资源”。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常常因为教育观念的差异,而争论不休,争执的结果,不仅夫妻之间的感情受到伤害,同时也让孩子无所适从,本次讲座就告诉父母如何处理观念上的差异,将“差异”变成孩子成长的“资源”。

针对性较强的专业知识

文化艺术讲座范文3

这次会议给艺术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鼓舞,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10月21日,在海淀区政协主席彭兴业的提议下,海淀区政协和海淀文联共同召集了海淀地区的各界艺术家,在至高美术馆召开了“海淀区政协文化艺术界专题座谈会”。艺术家们热情高涨,为海淀区和中关村的文艺发展建言献策,并说出了他们在艺术事业上的美好愿景。总政歌舞团青年歌手泽旺多吉则在会议现场用歌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海淀政协常委、文联主席、《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卫汉青主持了座谈会。

海淀应该在“三山五园”之外寻找更多可能

米良(海淀区政协常委、北京至高美术馆馆长):

中国文化发展一路走来到今天,我用三个字来形容:不容易。就以我们海淀区的文化艺术发展来说,长时间以来,海淀的文化好像一直在谈“三山五园”。但我认为“三山五园”是历史的东西,今日的海淀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文化品牌。如果要让海淀的文化得到充分的发展,一定要重视和吸收文化人才。打造出有别于798、宋庄等艺术区的文化招牌。

我建议海淀未来的发展不要光围绕“三山五园”和西山文化创意大道,应该发散思维,寻找更多可能。

艺术创作不能“自娱自乐”,要接地气

雷达(北京市人大民族宗教华乔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多年来文艺的发展,特别是我较为熟悉的音乐界的发展中已经沾满了“铜臭气”。许多创作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作完就完了,作品再也得不到传播。我们要努力改变文学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价值观。为此,我有几点思考:

第一,我们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怎么样形成一种信仰,深入到我们的骨髓里面去?这就要让我们经过各种各样的考验,思考文艺怎么样真正为人民服务。比如我们音乐界,很多作曲家以炫技作为自己的特征,把作品创作得很怪,普通百姓根本理解不了,也欣赏不了,这就成了音乐工作者的自娱自乐。

第二,我建议政府把海淀的各类文化,包括民间文化都进行一次统计,把一些好的文化拿出来,去申请北京市的文化发展项目资金,一旦申请成功,这些资金就可以支持我们做很多轰轰烈烈的事。

文艺工作者的骨子里应该有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朱定真(海淀区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副总经理、中国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

召开的文艺工作者座谈会的消息传开后,我感觉到文化艺术的春风来了,我不知道这能不能叫一次文艺复兴,但这次座谈会的确给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以最大的鼓舞。

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速度飞快,经济文化水平都在不断提升,但是许多人对科学的认知还很浅薄,如果仅仅靠科学家来传播科学,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把科学融入我们的作品里。我们也应当设法奖励或者支持一些能够传播科学的文艺作品。我认为,文艺工作者应该在创作理念上就有所转变,让自己的骨子里有这种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艺术创作应深入生活,充分展现生活与人性

孙晓材(海淀区美协副主席、北京林业大学艺术系教授):

谈艺术为什么人服务,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艺术是作为一种精神概念来对社会服务的。艺术家一定要深入生活,我就经常采风,而且在全国的很多地方建了画室,这样方便我到各地落脚,采风是我艺术创作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我也在法国呆了三年,就是为了学习西方的艺术,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

我从自己的一些实践中体会到,现在社会经济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艺术家其实也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现在很多画家不是真正去从人性的角度从事艺术工作和创作,没有把人性的东西表达出来,而是为了展览而展览,或者为了弄一个什么会员而创作,这种方向是错误的。怎么样来规范和调动起艺术家,特别是书画家的一些创作热情,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打造区域品牌艺术活动,让艺术家与艺术爱好者亲密接触

马爱华(海淀区书协秘书长):

前两天我在中国美术馆参观了一次建国65周年的馆藏展览,看到了那些50、60年代的画家的作品,这些作品过去都是我在教科书上看到的,现场观看,感觉非常震撼,每一幅作品都非常精彩,每一幅画都代表了那个年代。我那天早上9点过去的,直到下午2点才看完,这样的作品才真正值得我们看。

我们能不能在海淀区,建立一个艺术园区,或者一个品牌的艺术活动?并以此为出口,将知名艺术家请来,让艺术院校的学生和艺术爱好者与之亲密接触,听艺术家的讲解。这不仅很接地气,而且对艺术教育会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艺术策展人是艺术传播和发展的杠杆

蔡群(海淀区政协委员,北京大圆圣慧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博士):

我认为,在推动艺术发展方面,我们要借鉴西方的管理体系,不能让艺术家直接面对市场,我认为政府应该起到一定的桥梁和推动作用。

我们除了要鼓励和帮助艺术家外,还应该去关注一些拥有策展等多样才华的宏观性人才。目前这样的人才非常稀缺,我们海淀能否开个先例,出台一个激励这类宏观性人才的政策,鼓励更多的人来尝试做这样的工作。他们是推动艺术传播和发展的有力杠杆。同时政府也可以做企业与艺术家或者策展人之间的桥梁,让企业家承担一些文化责任,可以用以企业家或者企业名称冠名的方式来激励他们出资为艺术服务。

艺术家应该重视作品的文化内涵

卫汉青(海淀区政协常委、海淀区文联主席、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作协会员):

改革开放以来,文艺百花齐放,这个事情不能否认,也充分地肯定了这一点。但是现在也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在文艺作品中盛行,而且有的时候,这些内容还占据了主角。

在语言类的艺术中,小品和相声深受观众喜爱。尤其近年来,在春晚看赵本山的小品成了很多观众的期待。赵本山在改革开放后的小品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和贡献,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很多笑声。但是从《卖拐》之后,他的作品中有些并不是非常积极向上的内容,例如“忽悠”在无形中被广为流传,现代的文艺作品宫廷戏太多沉酿于封建专制的东西,缺乏向前看和面向未来。

其实,越是在影响力大的媒体和关注度高的节目中,越应该重视文艺作品的内涵。同时,越是出名的艺术家也越应该注意创作内容为广大群众带来的影响。文艺作品应该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应该有一种感化人的作用,成为一个时代的旗帜。所以艺术家应该表现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以及一个民族中最积极的部分,这样才能让这些积极的精神被广泛传播。

用“音乐大篷车”给老百姓带来精神大餐

杨华(海淀区政协委员、军乐团演员):

我是一个军队的文艺工作者。2002年,我在中国剧院举办了一场音乐会,之后,我把所有的收入捐给了动物园。去年,我又定制了咱们中国最大的“音乐大篷车”,并把它开到了海淀公园,在那里举办了一场我的个人独唱音乐会。当天自发来的老百姓达到七千多人,现场没有警察,也没有保安来,但秩序井然。这场音乐会完全是公益性的,我认为这是我在政协当委员以来给海淀做的一个贡献。

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讲了好几次“为人民群众服务”,我也觉得文艺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执着于“音乐大篷车”的初衷。

艺术工作者应“传递正能量,践行价值观”

刘俊京(海淀区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海淀书协副主席):

的讲话特别强调“正本清源”,艺术要传递正能量,要植根于人民。我最清楚书法界,这些年书法界跟风的现象特别严重,有人为了获奖而追风,还有人只会模仿。我的老师欧阳中石先生说过,中国书法要让人看得懂,要文以载道。欧阳先生的创作从来不随便抄一首诗,他写的都是自己做的诗,而且切题。在他的影响下,这些年我也一直坚持这么做。

艺术家应该“德艺双馨”。从艺多年,我有一个座右铭:“传递正能量,践行价值观”。以此与大家共勉。

我们应加强对基层文化、文物的保护意识

田添(海淀区政协委员,海淀区美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最近,中央召开的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堪比72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它反映了总书记对当下文化状态的高度关切与重视,并以其鲜明的文化态度为今后十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指明了方向。座谈会让整个文化艺术界为之大振,我想,未来的十年,文化文艺工作将是思考的十年、积淀的十年、扎实奋进的十年,而不是表面喧嚣、虚假、低俗的十年。

结合我区的文化文艺工作的特点与优势,我认为在强调维护和保护、光大三山五园这几朵前人留下的固有的大丽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些花朵的间隙,把枝与叶的魅力也能充分的展现出来,把真正属于海淀地方所属的文化积淀传承下去,使它们浑然一体。大力加强对基层在文化文物保护意识、态度上的影响与疏导,真正实现海淀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双轮驱动,以体现一个文化大区、文化强区、文化核心区的独特魅力。

建议各艺术协会走基层,深入人民生活,普及艺术教育

叶宏奇(海淀区文联副主席、作家):

最近我受炎黄基金会的委托,筹备黄胄先生的专题片。通过做这次专题片,我认真地研究了黄胄,现在我对他非常敬佩。从他的作品中我发现,无论在什么时候,哪怕当初他因吴晗事件被打成,打成“黑文人”,他的作品却依然传递着温暖,传递着一种美。

而我们当下的一些作品,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和现在颇为流行的宫廷剧等,把中国最肮脏,最丑陋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关键的是,这些内容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还流传到了国外。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把中国人妖魔化的原因之一。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反思。结合海淀文联的工作,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艺术家应该走到生活中去。黄胄的作品中反映过新疆、海南、四川、甘肃,等等。他深入人民,深入生活,所以才创作出了大量的经典作品。

第二,海淀区一定要打造属于我自己的艺术品牌。其实之前卫主席倡导的艺术中关村博览会就已经有了不小的影响,这个活动应该恢复起来。

第三,艺术家应该走基层。我建议以海淀文联为主,文联下的各个协会可以分管不同的街道,给老百姓带来一些艺术课。并且每个协会之间还要不断轮流交换,这样,当百姓的生活充实之后,一些组织自然就会减少了影响力。

艺术追风现象何时休?

杜希贤(海淀区美协主席、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近些年,在书画界出现了很多坏习惯。其中一点就是“光复制,不创造”。现在,很多人共同模仿一位名家的字,诸如毛体字,以此赚钱。山水画也几乎到了分不清你我的程度。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反观国外,梵高的作品那么值钱,而国外有靠模仿梵高的作品赚钱的吗?几乎没有。

未来,我们要往前看,不能一味的往后看。我鼓励一些新的思维和新的创作方式。美术大师梵高活着的时候,也没人看好他的作品,但时间证明了一切,后来他的画价值连城。很多时候,艺术应该鼓励创新性的“试错”,不要一概反对。

影视作品应该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题材来展现我们这个时代

焦宏奋(海淀区政协委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现在,我们文艺界出现了很多乱象。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最核心的一条是人民至上,以人民为创作导向,如果艺术家不深入生活肯定不行。

曾说李雪健老师塑造的焦裕禄和杨善洲,就是一个时代的号角。我作为电影人,我认为王选这个题材也非常有代表性,不仅能够彰显我们海淀的特色,也能代表一个时代。我们应该在影视方面多选择一些这样的题材来做,这才是一个时代应该留下的宝贵财富。如果大家共同努力把这样的题材做好,一定会对后市有教育意义。

文艺工作者应抓住文化艺术的根

刘恪(海淀区政协副主席):

今天在座的各位老师和艺术家,都是我们海淀文化艺术界的优秀代表,我们要借这个大好的契机努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真正抓住海淀未来发展的方向,紧紧抓住海淀文化艺术的根,让在海淀生活的人爱海淀,我们一起建设海淀。如果真的能做到的话,也会浓墨重彩地写下我们各位艺术家对海淀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我们今天选的地方非常好,来到志高美术馆为我们提供的这间典雅的房间,让我们不受任何拘束地谈论我们海淀文化艺术的未来。我们会充分思考大家提出的意见,并会作出实质的努力和工作。

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是总书记对文化艺术界做的一次总动员

彭兴业(海淀区政协主席、博士):

正如大家刚才所讲的,总书记的这个讲话讲得很及时,很到位,他讲出了我们的心声。比如总书记讲到,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又讲到,要产生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这句话讲得太好了,首先是有筋骨,有筋骨就是有个人风格。但艺术创作光有筋骨还不行,还要有道德,这就是“德艺双馨”了。此外还要有温度,作品应该是温暖人心的,是积极向上的。这三个词其实就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树立了一个标准。

文化艺术讲座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艺术教育的沿革与现状,阐述了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建艺术教学有效模式的方案,主要是抓实堂教学,打造审美基础;立足艺术讲座,感知艺术魅力;注重艺术实践,丰富艺术活动。

艺术教育如同一把开启人类心智与情感大门的钥匙,在塑造人类超越自我、超越功利、超越自然的崇高精神境界的同时,也孕育着人们真、善、美的追求,所以有人把艺术教育形象地称为培养“全人的教育。但由于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现阶段艺术教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和进步,成为高等教育工作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一、我国艺术教育的沿革与现状

所谓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运用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规律,去影0向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直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诗教~乐教”等概念,可算是最早的艺术教育思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曾倡导美育主义”,疾呼“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至现代,美国政府于1994年甚至将“艺术规定为中学生的必修科目,认为在21世纪,一个不懂艺术的人算不上是一个完人”,显示出艺术教育正成为现代教育的新追求。

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确立,艺术教育在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缺乏对其教育模式的研究,导致艺术教育仍停滞在素质教育以欣赏为主的教学上,忽视了艺术教育对科学知识教育的促进和互动作用。为掌握高校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西安几所高校艺术教育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8.1%表示会五线谱,62%的学生对自己的审美能力无信心,只有48%的学生表示会主动,积极地参与美术、音乐、戏剧等方面的艺术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1、艺术教育是促进智能发育,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需要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而唤醒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模式,就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叠加。

思维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分为科学思维(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形象思维)两大类。只有把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思维品质。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曹雪芹的《红楼梦》、贝多芬的交响曲、别具匠心的东方园林、独出心裁的西方工业美术等,无一不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结合结出的硕果,古今中外许多大师更是科艺双修炉火纯青者。如意大利的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还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工程师;现代地质学家李四光,还谱写了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两弹元勋钱学森更是有句名言: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2、艺术教育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个性的需要

艺术教育具有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它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影响到学生心理活动的其他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近年来,大学生的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全问题,日益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笔者曾就此对几所大学的学生进行厂泛的调查,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或重或轻的心理障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过度消极、过度压抑、过度自闭等,甚至在特定时候会因情绪不稳而造成严重的后果。艺术教育恰恰具有调节情感的功能。通过对学生开展艺术教育和文化艺术活动,寓教于乐,在美感中动之以情,在愉悦中晓之以理,让学生在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日寸陶冶情感,塑造个性,将会对他们排除心理障碍、保持稳定而腱康的情绪,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分有益。

3、艺术教育是加强德育,以美辅德的需要

素质教育强调以德育人。但思想教育不能只简单地说教,应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在这方面,艺术教育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并产生强烈的感情反映。所以说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发展,促使其全面和谐发展。

三、艺术教学模式的构想

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能等同于艺术院校的技能训练,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上来,所以一个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模式,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艺术讲座为手段,艺术实践为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平台及尺度,使学生在艺术作品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作用中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1、抓实课堂教学——打造审美基础

由于非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普遍都未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艺术教育,所以大学艺术教育应该从零起步,循序渐进。对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在一年级重点进行普及教育,开设公共艺术必修课,讲授相关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艺术入门。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以上开设专业性较强的公共艺术选修课,如声乐、器乐、书法创作、中国画、油画、电脑美术设计等,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可任意选课,以适应不同基础、不同爱好学生的学习要求。

2、立足艺术讲座——感知艺术魅力

艺术讲座应建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聘请有一定经验、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研究的教师或学者,开设专题性的艺术讲座,引导在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艺术基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步入艺术神秘的殿堂。实践证明,这一有效的形式比课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感知艺术魅力的兴趣。国家大剧院在2007年曾以普及艺术为宗旨,开办了“国家大剧院打开艺术教育之门”的系列讲座,还特别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为现场200o多名观众讲述“音乐·艺术·人生。这种形式活波,艺术氛围浓厚的讲座形式,在高校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看过电视节目的学生至今仍记忆犹新,并表示欢迎这样的讲座更多地走进大学校园。

3、注重艺术实践——丰富艺术活动

文化艺术讲座范文5

《讲话》发表70年来,一代代艺术家在其精神指引下。对于能够反应当时现实的革命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充满激情。“当时并没有人逼着要画那些题材,完全是出于自己全身心的投入”,一位年过八旬的著名画家如是说。这里令人感动的是老一辈艺术家们言语之间充满了浓郁的个体精神和家国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的艺术经历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和艺术思潮的冲击,但无论是老一辈还是中青年艺术家,始终保持着一个共同点,即作为艺术创作的核心精神——令人振奋的浩然正气和孜孜以求的艺术探索,而这恰恰是优秀艺术家能够创作出优秀作品的保证之一。其实浩然精神,是艺术创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该展纪念《讲话》的历史与当下的意义。在画展座谈会上,著名画家杨先让、著名雕塑家赵瑞英等和参展艺术家及相关人士做了关于浩然精神与艺术创作等话题的深入座谈。

言恭达:我们每一位书画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核心问题,或者说创作出更加体现时代特质、具有时代文化的创造和文化价值的作品,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主题。以文化创造,变成一种文化价值非常优异的作品,能够成为历史的一种经典。很重要的一点,在任何时代,都说看你的作品适不适合这个时代,是否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特质,是否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一些重大事件,包括人民的风貌,等等。其实我们看很多经典的作品,包括书画作品,尤其是绘画作品,它给我们的感受都是对一个社会深入的思考和人文精神的弘扬。我感觉到,文化是深刻的社会生活,也是一种深刻的社会责任。对当下来说,我们当代书画艺术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使我们的创作融合到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中来,直接或者间接表现一种历史沉淀和历史文化。从这方面来说,我感觉到我们的责任是比较重的。其实我们是很幸运的一代,同时也是非常沉重的一代。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很重的,确实能从作品中感觉到。我们的书画艺术创作,不是单纯为了自己的利益,更多的是为了这个社会。

我们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但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我们不难看到这个社会的另外一面,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欠缺同情心架构我们的文化意识,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目前我们书画艺术界,甚至包括整个文化艺术界的,至少在很多现象上都存在一种心态的浮躁、艺术的浮华、评论的肤浅、形式的浮夸等。因此,我们更需要《讲话》的根本精神,我们需要负起这个历史责任。

文化艺术讲座范文6

关键词 全民阅读多元化 吉林省图书馆 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十六大以来,推广“全民阅读”成为党和政府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理念下重点提出的一项举措,并在全国范围内多方推广。作为文化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各地图书馆借由这场改革的春风,纷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其中,地处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图书馆,也在这场运动中积极挖掘自身优势,不急躁,不怠惰,不盲从,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全民阅读推广之路。

吉林省图书馆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图书馆,拥有300多万册藏书和海量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旧馆史建于1958年,2009年,为提高城市品位、实现文化大省的目标,吉林省政府在长春南部新城投资兴建新馆,2014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新馆总建筑面积53713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个,可供6000人次同时入馆阅读,增设了旧馆所没有的多种先进设备与服务。如,百兆光纤,4000个网络终端、自助办证处、自助图书借还处、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体验区、音乐视听室、4D影院、数字电影播放室等几十种功能服务。与此同时,省政府对图书馆的运营经费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保证新馆有充足的资金进行硬件升级、扩充馆藏。如今,清新优雅的阅读环境,智能环保的配套设施,以及更加人性化的馆员服务,正在将省图书馆打造为一张代表吉林文化的“城市明信片”。

2014年至2016年,吉林省图书馆新馆运行良好,日均到馆人数峰值突破6000人,节假日去图书馆看书一度成为城市居民间悄然兴起的时尚。尽管如此,图书馆方面却没有因一时的热潮盲目乐观,而是在这种新鲜度褪去之前,与各文化单位、主流媒体牵手合作,精心筹划,不断推出精彩纷呈的阅读推广活动,不仅满足了市民的精神需求,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反响,成果斐然,为全民阅读推广工作铺就了一条洒满阳光与希望的未来之路。

1完善品牌栏目,“有声阅读”受热捧

对于普通人来说,自发的阅读行为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知识的广度,但对于所获各类信息的更深层次的解析有时还需要有更加专业的外来辅导。作为省内最大的公共文化传播机构,吉林省图书馆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多年来始终坚持策划、组织、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打造了一系蜚声省内的系列品牌文化讲座,如“文化吉林讲坛”、“吉林社科讲坛”、“女性大讲坛”、“普法大讲堂”等,内容涉及历史、政治、文学、艺术、法律、时事、养生保健、艺术鉴赏等等,尽力从多方面满足读者需求。如,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的《美善x祥――羊年释说羊文化》讲座,时逢新春,巧解生肖,传播传统文化之余,也为读者送去了一份充满文化韵味的祝福;专程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赶来的主讲老师不仅让到场读者借由讲座领略景德镇瓷器这一举世闻名、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也对瓷器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此外,图书馆积极借鉴吸收同行经验,细致分析读者心理,在原有基础上更加注重讲座内容策划方面的完整性与包容性。自2015年起,图书馆持续增加“系列讲座”的比重,改变原有讲座仅为单一讲座集合的传统模式,给予主讲老师更充裕的时间自由发挥,深入挖掘每个命题内涵,充实讲座内容。如由高级记者,资深媒体人王泰筌教授带来的三场“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纵观古今历史,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内涵,兼容并蓄,古韵悠长;由省馆与吉林省营养学会合作的健康系列讲座,邀请省内四位营养学与医学方面的专家亲身授课,为读者传授科学详尽的养生知识与健康要诀,破除迷信误解,受到了中老年读者的喜爱。从目前的反馈来看,这类系列讲座不仅为读者答疑解惑,而且拉近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取得了比单次讲座更加理想的科普效果。

2打造地域品牌,“文化吉林”放异彩

“文化吉林”是吉林省省图书馆与吉林艺术学院、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共同合作建立的公共文化交流推广平台。作为吉林省文化领域的重要代表,三方希望通过该平台整合彼此的公共资源,共谋、策划、出资和承办省内的重要文化活动,完善省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文化特色,使文化活动惠及更多吉林百姓。平台自成立之日起,定期推出多种形式的公益演出,深受广大市民的认可与欢迎。2015年,平台连续推出“新春室内乐音乐会”、“‘Jazz―Best Party Ever’爵士乐音乐会”、“文化吉林・我与中华古籍古典乐曲演奏会”、北京大学原创话剧《早安妈妈》,“王雁和他的朋友们铜管重奏专场音乐会”等多场公益演出,演出形式多样,雅俗共赏,不仅让市民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古典、流行、摇滚、放克、话剧等多彩艺术的魅力,也借此提醒人们对于背后的艺术工作者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保护和培育中国音乐艺术的原创力。演出现场艺术气息浓厚,气氛热烈,入场卷常常供不应求。借助这一平台,图书馆不但扩大了自身影响,也突破了原有的工作范围,将音乐赏析也划归至馆藏资源中。这些公益演出,让高雅艺术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与内涵,同时也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贡献了力量。

3图解多彩文化,共建科普阵地

展览历来是图书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中倾力搭建的宣传平台,通过与相关媒体、文化单位的合作,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类展览活动,为城市居民精心奉献了多彩多姿的文化内容。吉林省图书馆新馆在此方面也不落人后。旧馆由于馆舍面积较小,展览无论是在场次还是内容方面都受主动局限,但新馆的开放使展览活动有了新的施展空间。自2014年开馆以来,省馆与多方合作,成功举办了包括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图书馆主办,省馆承办的中国记忆项目系列展览之“我们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字传承”展;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省馆承办的第十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展暨历届回顾展;由省馆与吉林省宝凤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吉林省第二届市民文化节――“李宝凤现代剪纸艺术展;由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吉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省馆承办的“赏味格物”高向阳、卜昭禹、张大光中国画作品展等数十场展览活动。这些展览类型丰富,清心正气,雅俗共赏,不但向到访者展示了具有吉林特色的地域文化,也积极推广民族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是吉林省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展示平台。

4开辟新路,亮点频现

每年的4月22日既是“世界读书日”,也是各地图书馆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好时机。2015年,“吉林省全民阅读宣传周”在吉林省图书馆馆正式启动。、吉林省文化厅厅长马少红在启动仪式上宣读了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对全民阅读活动的寄语,表达了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传播、对全民阅读活动的高度重视。自此,“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吉林”主题公益讲座、“天下书香读书会・吉林作家校园行”、天下书香读书会《粮道》篇、“吉林省全民阅读文学欣赏丛书”出版新闻会、讨论式读书沙龙――徐邦家作品《书之友》分享、南永前图腾诗朗诵会暨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朗诵艺术委员会成立仪式、“享漫咖生活 读英文经典”英文阅读会等多项文化惠民活动陆续推出。省馆旨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市民将阅读作为一种高雅时尚的生活方式,重塑健康的精神生活。又如,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也为了铭记英雄事迹,传承抗战精神,省馆自8月就开始精心筹备一系列相关活动。8月9日,与吉林省文化发展研究会、启明公益基金会等公益文化和慈善机构,联合多家新闻媒体及爱心人士共同组织发起的“重走抗战路,启明公益万里行”启动仪式隆重举行。这是一次让人心灵震撼的红色之旅,也是对抗战精神与抗战文化的缅怀与追溯;8月31日,由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吉林省政府参事室主办,吉林省人民广播电台、吉林省国防教育办公室、吉林省图书馆联合承办的“生命的读本――《抗战老兵口述史》发行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在省馆隆重举行。从2015年3月末第一次志愿者培训、4月初全面启动,50多名核心志愿者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全省271名在册老兵的全覆盖寻访,并印制出版《抗战老兵口述史》,作为吉林省历史文献送交档案馆收藏。此外,由省馆与靖宇县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结对子、种文化”活动也在吉林省靖宇县成功举办。活动邀请到知名教授为靖宇县社区居民带来《阅读:人的生命力之源》的主题讲座,就“我们为什么要阅读”、“阅读的基本方法”、“值得阅读的几类书”及“怎样培养阅读的兴趣”等方面进行讲解,精彩的讲座赢得了在场听众的一致好评,也为图书馆向社区进一步延伸阅读推广工作的触角做出了尝试。诸如此类的活动还有很多,有效实现了省馆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推广阅读理念,传播文化,传递知识,传递正能量,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目的。

5乐享视觉盛宴,阅读实现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