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现状范例6篇

旅游产业现状

旅游产业现状范文1

[关键词] 旅游; 安全生产; 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57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5- 0101- 02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报告: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 322亿元,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6 100美元。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然跨越了人均GDP1 000~3 000 美元的转型关键时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这时,社会已经进入结构错动、问题增多、秩序失范、风险易发的时期,而这个时期也往往是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和高发期。目前我国旅游业安全生产资源保障水平较低;全社会安全文化基础薄弱,全民安全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安全生产保障条件与旅游经济高速发展不相适应;旅游业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作用远远未得到发挥;现行旅游业安全生产运行机制与现行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旅游业安全生产执法环境有待改善,执法、监督、监察、管理手段有待加强。旅游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与《安全生产法》《旅游法》相配套的法规有待完善;旅游业安全生产法规执行不严、落实不力;旅游业安全生产法规体系适用性和可行性有待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观念有待加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旅游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强;旅游业安全生产的执法部门多,关系需要理顺,执法与管理职能需要协调;综合安全监管缺乏足够的执法权威;对旅游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旅游业安全生产监察力量薄弱;安全监察缺乏有效的技术保障手段。上述问题是影响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研究旅游安全生产是保证旅游生命线的核心问题。

1 旅游安全生产现状

2008-2012年,旅游业安全形势总体趋好,旅游突发事件总量同比上升但死亡人数出现下降,交通事故仍是旅游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涉外旅游安全保障压力仍不断增大。2008-2012年我国旅游安全形势表现出如下特征:

从旅游分支行业来看,旅游住宿业安全突发事件以传统安全突发事件为主,顾客或社会第三方的极端行为成为旅游住宿业安全突发事件的新隐患,尤其是黄金周期间,旅游住宿业安全事件发生率较高。2009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假日办共受理游客投诉334件,其中旅游住宿的投诉54件。旅游餐饮业的安全突发事件类型与特征明显,据统计我国每年食物中毒的人数约为20万~40万人,其中有70%来自餐饮行业。据国家旅游局网站消息,2013年1至7月全国发生30余起旅游餐饮安全事故,共涉及游客1 200余人,针对2013年以来旅游餐饮安全较为严峻的形势,旅游局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餐饮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旅游餐饮安全工作,加大对旅游餐饮安全的管理和监控力度。旅游交通业的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与伤亡人数仍居首位,据统计,2010年以来,河南省内特大、重大公路客运交通事故的频发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问题早已引起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其中涉及旅客运交通事故比例不断攀升的事态和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已给我省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例如2012年2月25日,河南省义马市“颠覆户外QQ群”组织本市32名驴友前往山西道宝河,行至山西晋城境内207国道一拐弯处,由于驾驶不当及车况原因,导致车辆侧翻入路旁50米深沟,造成了15人死亡、19人重伤的惨剧。旅游景区突发事件以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为主,并主要发生在地文景区和水域风光景区。例如据东方早报官方微博:“目前,九寨沟景区由于人太多,发生滞留事件。游客抱怨,已经被堵了三小时,景区却还在对外放人,最终导致想上的上不来,想走的下不去。景区现已出动武警维持秩序。”旅行社行业的安全形势主要受到节假日集中出游风险和外交政治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平顶山2009年在全省首次实施景区门票全免政策,这给平顶山市带来了3倍的游客量,但是由于游客集中出游,景点也较集中,这给游客出行带来了不少麻烦,旅行社受到不少的投诉。

从分类型旅游突发事件来看,涉旅自然灾害频次、强度与损失较高;涉旅事故灾难未得到有效遏制,自驾游、包车旅游、以“驴友”为主体组织的登山探险运动及水上运动等导致的事故灾难呈增长趋势。据2011年度河南省户外事故调查显示,2010年统计在案的事故有19起,死亡事故5人,而2011年户外事故上升到27起; 2012年的数据显示,户外事故依然是居高不下,死亡人数高达21人,为历年来最高。涉旅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以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疫情为主;涉旅社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防控难度加大。

从安全管理形势来看,旅游主体的安全意识不断提升,旅游安全责任意识逐步增强,旅游市场秩序逐渐规范,旅游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安全保障逐步夯实。

2 旅游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2.1 经济社会结构变革带来的挑战

从宏观上看,“十二五”时期,受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我国自然灾害进入多发频发期,安全生产领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仍很突出,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在公共卫生、社会安全方面也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都是影响旅游安全的重要因素。

2.2 旅游需求形式多样化带来的挑战

从旅游行业本身看,旅游规模迅速扩大、旅游者出游方式及出游行为日趋多元化等因素,使旅游安全与保险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

就旅游业行业特点而言,由于旅游业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抗风险能力弱,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可能给旅游者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害,都可能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遭受重大挫折。

同时,目前我国游客正朝散客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驾游、自由行等出游方式,登山旅游、邮轮旅游、深度旅游等旅游产品以及高风险旅游项目兴起。旅游者出游方式和出游行为日趋多元化,使得安全监管和服务难度加大,增加了旅游安全风险。

2.3 旅游行政管理带来的挑战

从主观分析,部分地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监管职责不清,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旅游安全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对旅游保险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也是影响旅游安全的重要因素。

面对新的挑战,要充分认识旅游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以及加强旅游保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以游客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扎实做好旅游安全与保险各项工作,有效保障广大游客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树立“中国是最安全的旅游胜地”的形象。

3 旅游安全生产问题的成因分析

从表面上来看,安全似乎与事故是矛盾的,其实安全管理与安全事故不仅是辩证的关系,而且还是相辅相成的。事故是指违背人的意志而发生的意外事件。由于事故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破坏性和复杂性等特征, 因而一旦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发生,必将威胁到游客安全。近年来,各种旅游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减少和预防事故发生显得尤为紧迫。旅游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旅游环境、旅游者行为及管理失误等方面。

(1) 旅游环境状态分析。旅游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基础。而这个基础却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表现出旅游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由于战争、恐怖主义、社会动乱、犯罪活动、火灾、旅游设施管理差错等引起的灾难或损害。

(2) 旅游者行为分析。一是由于部分游客刻意追求高风险旅游行为,增大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实际旅游活动中,个别游客常常不顾生命安全而去寻求一种危险刺激,这种逆反心理与马斯洛的理论观点相悖。包括极限运动、峡谷漂流、探险旅游、野外生存等在内的一批惊、险、奇、特旅游项目成为流行时尚。然而,追求过分强烈刺激的代价往往是旅游者人身安全保障的牺牲。这类高风险活动对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均有极高的要求,游客自身失误或任何一丝管理疏忽即可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3) 状态与行为的相互影响关系。在实际旅游活动中,旅游环境状态与旅游者行为之间存在双向影响,且两者互为因果关系。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会干扰旅游者的正常思维,使其失去应有的判断能力,刺激并诱发旅游者产生不安全行为,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4) 管理失误对环境和行为造成的影响。管理疏忽和失误也会使社会环境恶化,引发针对旅游者的各种犯罪活动增加,尤其在旅游旺季时表现更加明显。在部分特殊景点或地段处,如悬崖、桥梁、湍急河流边等一切可能威胁到人身安全的地方,任何防护设施的不完善或疏于管理均会诱发部分游客越过安全限定范围,或进行本该加以严格限制的行为( 如群集行为),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

主要参考文献

[1] 郑向敏. 旅游安全概论[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2] 郑向敏,谢朝武. 旅游安全蓝皮书: 中国旅游安全报告(2012版)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旅游产业现状范文2

【关键词】大旅游产业;大旅游观;效益

1.“大旅游”产业概念发展及基本理论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将逐渐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全国许多地方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并提出了建设“旅游大省”、打造“旅游强市”、实现“旅游兴县”、构筑“旅游特色镇”等一系列目标。大旅游是顺应国内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来的一种旅游产业发展新理念,我国有部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大旅游产业进行了研究,但大旅游产业的概念特征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大旅游产业体系深入研究不多。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研究界相继提出了一些新的旅游发展观。如:旅游无限化理念--摆脱“就资源论开发,就旅游讲发展”的思想,包括资源无限化、项目无限化、空间无限化、产业无限化;旅游大环境理念--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条件(硬环境和软环境);大旅游形象理念--区域的综合形象,不仅是旅游景点、旅游企业形象,还有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等。

2009年12月1日,由党中央和国家机关39个部门联合起草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正式颁布,旅游业六十年来首次郑重被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由传统服务业升级为现代服务业,其产业重要性从过去可有可无的“配菜”一举成为举足轻重的“主菜”,真正意义上形成了“大旅游”的概念。

大旅游作为一种行为,是人们暂时性的异地消费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概念,是指各种动机的异地消费者在目的地的各种消费活动及形成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大旅游产业”,是指以传统旅游业为核心的,包括与旅游关系密切的诸如商贸、会展、休闲、文化等重要交叉行业及其他相关社会资源的一个都市产业集群,这些产业的资源能为旅游所用,其产业活动经常进入旅游经济之中并成为旅游运作的重要支撑物之一。“大旅游产业”包括观光游览业、会展业、休闲业、文化娱乐业及由旅游产业产品上下延伸出来的一些产业等。

2.“大旅游”特点

2.1 休闲旅游占主体

中国旅游业的大发展,正在助推中国全速进入一个崭新的“大旅游时代”。随着旅游者的经验越来越多,追求越来越深,要求越来越高,初期大众化的观光旅游正在转向个性化的休闲旅游,进而跨入深度化的体验旅游。休闲旅游的大发展是在有钱、有闲、有便利条件下的一种必然生活方式。从旅游产业走向休闲产业,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2.2 四大链条集群

需求链——服务链——经营链——产业链。大旅游正在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大旅游业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并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包括民航、铁路、公路、餐饮、住宿、通信、会展、娱乐、文化等,随着新的旅游形态的出现,又扩展到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领域。

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业是创造出来的,旅游消费是创造出来的。通过延伸服务链和经营链,构筑出一个大旅游的产业链,可以创造出无数的消费需求。在需求链方面,由于旅游产业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广泛渗透性,影响到许多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在服务链方面,必须要适应旅游便利化、舒适化的要求,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发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旅游产业;在经营链方面,旅游业要发展成为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必须完善旅游市场体系,围绕旅游市场需求,创新丰富旅游产品,加快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步伐,全面提高我国旅游业对外开放水平;在产业链方面,遵循低碳绿色的发展原则,通过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3“五化”市场新体系

消费大众化、追求个性化、产品多元化、目标层次化、发展国际化。伴随中国休闲时代的到来,休闲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通过旅游实现休闲目的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伴随收入的增加、休闲的兴起、个性的追求、体验的深化,人们的旅游目的也从传统的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了解世界,向追求身体的自由与放松、注重心灵的愉悦和体验、享受精神的纯洁与安宁等方面转变。因而,实现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以适应旅游市场个性化的需求,必将成为今后大旅游开发的一个重点。从国际旅游市场来看,已经形成了由少数贵族的奢侈性旅游、高收入阶层的享受性旅游以及社会大众的发展性旅游的多层次格局。

3.桂林大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

桂林市旅游资源独特且丰富,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依托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地下洞穴自然景观,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景点。人文景观韵味浓厚,从汉至清乃至近代,历代都在这里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如兴安灵渠、恭城文庙等,文物古迹丰富。

2012年10月1号,桂林市园博园开园,它充分利用桂林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通过不同的园林造景手法,呈现融城市文化、山水文化、园林艺术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园艺博览盛会,地处市区到阳朔风景旅游区的必经之地,区域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貌奇特。园博园的建成也带动了桂林市雁山区的旅游、交通的快速发展,为桂林市旅游增添了一份重大旅游亮点。

但是在大旅游快速发展下,桂林市产品类型构成不合理,仍以观光型旅游为主,重复性低,很多游客终身只游一次,客源局限于新生旅游者和尚未来过的旅游者,他们停留时间较短,花费少。

旅游产品缺乏系统性,而且在建设开发中还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如,溶洞景观近年来开发的比较多,阳朔的冠岩、莲花洞,全州的龙岩,兴安的乳洞岩等,这些景观经过多次开发以后,只有个别收益较佳,其余景观有的因为没有特色,有的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都是客流量低,顾客往返率低,一直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目标[1]。

桂林市“十五”期间已开发和规划的旅游产品69个,单一观光型产品29个,占总数42%,观光休闲产品(缺乏度假设施)28个,占总数40.6%。度假休闲功能或集观光、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只有12个,占总数的17.4%。与此相对应的旅游消费结构中,交通与游览消费占的比重较大(38%),依次排序为商品销售(22%)、文化娱乐(11%)、住宿(12%)、餐饮(11%)、邮电(4%)、其他消费(2%),平均逗留时间在3天左右[2]。

4.发展途径

“大旅游”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服务业中居龙头地位,针对桂林市旅游现状,发展桂林大旅游产业,必须做到:

4.1 重构桂林市大旅游的市场体系

第一,需求体系:满足现实需求、发掘潜在需求、刺激新兴需求、创造新型需求,优化产品类型,深度化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将桂林旅游产品类型向多元化、深度化发展,是提高桂林旅游产业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桂林在优化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同时,开发完善休闲度假型、商务会议型、红色文化型、健康生态型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游客的消费需求。

第二,消费体系:消费要素的扩充,除吃住行游购娱以外的要素、消费方式的改变如团队式转向散客式。

第三,产品体系——服务个性化、产品差异化:新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在旅游产品开发和维护的过程中,要将创新性和系统性相结合,在保持特色、新颖的同时,注意与其他旅游景观的联系。要开发一处,就做强一处,尽量避免因重复(下转第62页)(上接第59页)建设、过度开发造成浪费的资源。做到开发前认真考察规划,开发中扎实建设,开发后用心维护更新。

4.2 大旅游规划与大营销

摆脱“就资源论开发、就旅游讲发展”的套路束缚;跳出旅游规划旅游,将桂林市旅游开发与桂林市建设一体化,与广西区域发展一体化相结合;实施大营销包括整体营销如区域营销、城市营销、整体形象传播,打造桂林旅游品牌运作。

4.3 大旅游大环境培育

营造大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设施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生态环境,在打造好桂林交通、通信、水电设施等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桂林的软环境建设。从提高市民文化素质、优化桂林整体文化氛围、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等方面入手,打造美丽、文明、高效的桂林。

参考文献:

[1]王晓迪,邓小桂,苏英蔷.桂林旅游产品开发与推进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3).

[2]严启坤,孔运铎,黄清汉.桂林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3]乔力,李茂民,高连营.“大旅游”概念与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0(5):40-43.

[4]吴伟,郁广健.大旅游理念下的陕西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6(4):104-105.

[5]马惠娣.大旅游视野中的休闲产业[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9-44.

[6]沈中印.论大旅游视野下的产业互动与整合[J].商场现代化,2005(12):183-184.

旅游产业现状范文3

1.1、那达慕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那达慕来自于蒙古语的音译,是汉语中“娱乐”或者“游戏”的意思。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族“敖包祭祀”的宗教活动,是蒙古族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娱乐节目之一,在每年的7、8月份举行。那达慕大会以嘎查、苏木或是旗县为举行单位,传统的那达慕主要包括摔跤、骑马和射箭等体育活动,如今的那达慕大会中有加入了马球、马术以及田径等新的内容。在举行体育活动的同时,还增添了物资交流会等内容,在晚间,还会有歌舞等文化活动。那达慕大会距今已经有近800年的历史,一直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和发展,受到各民族的喜爱,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的载体。那达慕大会上的各项活动是蒙古族人民的力与美的结合,彰显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力量、速度和耐力,比较全面的展示了草原人民和草原文化的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旅游行业的兴起,那达慕大会与旅游行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当下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的举行大都是以发展旅游行业为目的的,很多地区的那达慕大会会在旅游旺季举行,以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1.2、那达慕文化的功能性

那达慕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标志,能够全面的反应蒙古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独特的人文气息,那达慕文化中蕴含了蒙古族人民最美好的希望以及坚强的信念,那达慕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每一位蒙古人民的理想和责任。每一届那达慕大会都为蒙古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扬提供了途径,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那达慕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一定的功能性,(1)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能够促进蒙古文化的发扬和传承;(2)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3)能够有效的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地区经济效益;(4)具有一定的贸易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推动蒙古自治区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

2、那达慕文化与旅游业之前的关系

2.1、那达慕文化与草原旅游业具有一致性

(1)时间上具有一致性。草原旅游业的发展非常受到时间上的限制,大部分的旅游产业都在水草丰盛的夏季进行,很少的部分会在寒冷的冬天举行。而那达慕大会的举行时间恰巧也在7、8月份举行,那达慕大会的举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草原旅游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2)内容上具有一致性。旅游业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及自然的风景,这是一个地方是否能够发展旅游行业的前提基础。那达慕大会一般会在草原上举行,活动内容广泛,涉及了蒙古族的传统饮食、文化以及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既符合旅游产业传统文化的要求,也符合了自然风景的要求。(3)目的上具有一致性。旅游行业的发展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措施,使游客的身心愉悦,压力得以释放,继而获得经济上的利益;而那达慕大会的举行也是通过一定的活动内容,比如体育项目,歌舞表演的娱乐手段,使参加的人们获得内心的喜悦。

2.2、那达慕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1)丰富旅游业的内容。简单说来旅游行业就是“食住行游购娱”组成的,而那达慕大会就能够涵盖这几个方面,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那达慕大会一起独特的表达方式向游客展示了蒙古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特色,在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的基础之上又向游客传扬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使蒙古族文化发扬光大。(2)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克旗为例,克什克腾旗的旅游业是蒙古自治区中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每年由旅游行业的创收达几百万元。克旗在旅游旺季时会举行中小型的那达慕大会或者以旅游点为载体,举行那达慕,很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大大的提高了克旗当地的经济收入。

2.3、草原旅游业对那达慕文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首先,草原旅游行业能够成为那达慕文化向外传播的途径之一。其次,那达慕文化是一种文化遗产,旅游行业的发展,能够对那达慕文化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为其传承提供前提。(2)消极影响。游牧民族的发展与传统的农耕民族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生活方式上的差别尤为明显。由于旅游行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带来的经济效益又是比较高的,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有的牧民会盲目的接受一些新鲜的事物,也包含了一些不健康,不利于民族文化发展的观念和方式,导致传统文化和传统的生活方式被摒弃,从而失去流传;还会出现一些旅游行业的不正之风,比如说牧民私自揽客,哄抬物价等。

3、那达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3.1、旅游景点举行那达慕大会的现状

那达慕大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是那达慕文化旅游行业的最大看点之一。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蒙古地区的很多的旅游景点都举行了针对旅游行业的那达慕大会,比如说格根塔拉,它是距离呼和浩特最近的旅游景点,格根塔拉的那达慕大会就是在旅游旺季举行的,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但是,游客大都是对那达慕活动进行观看,并没有去参加那达慕表演的。

3.2、以嘎查为单位牧民家庭举行那达慕的现状

随着旅游行业的升温,嘎查牧民也以自身为单位举行那达慕,并创立了牧人之家,就像是我们所说的农家乐一样的存在,将自身发展成了特有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意在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牧民的收入。这点做的比较好的就是锡林郭勒盟,目前是内蒙古自治区牧业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但是由于牧民的经济条件有限,所以那达慕是旅游规模不大,而且发展的比较缓慢,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小;另外,为游客提供的食宿条件以及附属设施都会存在不足的现象,这些环境条件都会影响着旅游行业的发展;还有一点比较主要的是,牧人之家的位置通常都会设立在牧区,位于草原的深处,游客的交通不是很方便。

4、那达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4.1、那达慕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遵循市场规律,避免重复建设,推出精品旅游

对于在各个地区的旅游景点,应该轮流举办各具特色的那达慕大会,比如说,在旅游的旺季,令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乌兰察布草原,克什克腾旗草原,阿拉善草原等10处为草原为例,在这些旅游地点定期轮流的举办那达慕大会,当地的那达慕大会一定要结合当地的特点,使之具有不同的特色。自治区的政府只是在时间的安排上对旅游行业进行调控,避免出现时间上的冲突,也避免了同一个地域那达慕大会频开,也可以达到对草原的一个保护。

4.2、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一个行业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是一个行业高度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提高旅游行业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尤其是导游,更应该具有高质量的服务。想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可以通过加强对从业人员服务的培训来进行,比如说,锡盟的旅游局就曾经对牧人之家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专业的培训,并制定了相关的服务标准和鼓励政策,激励工作人员提高其服务质量,从而有效避免哄抬物价等现象。

5、总结

旅游产业现状范文4

关键词:旅游;旅游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贵阳市 

the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is the new industry of the 21st century and also the pillar industry of the development ofguizhouprovince, thus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becomes quit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 ofguizhou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perty right of the natur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humanistic tourism resources,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 is needed. on the one hand, hope to help the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of guiyang to find the leak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remedy them timely. therefore, to make the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more adaptable to the inceasingly drastic cultural market and also to enhance the brand and industry of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on the other hand, hope to be the reference of releva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in order to make rational planning, regulating and controll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of guiyang in future. therefore, rational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could be put forward to th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 of tourism culture industry ofguiyang. keywords: tourism,tourism culture industry,intellectual property, guiyang.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公众的注意力越来越成为稀有资源,旅游文化产业是典型的注意力产业。旅游环境的营建和产品的打造,是为争夺更多的市场关注,旅游文化产业的一切离不开展示、少不了关注。旅游文化产业极具商业化个性、人性化品格、文化性内涵,包容了来自几乎整个世界的注意力。 

文化既是旅游业的特质资源基础,又是它的精神动力和支撑。谁拥有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谁就掌握了旅游业发展的主动权。同时,又因为旅游产业能够为社会带来庞大的就业机会和生产总值,人们又将旅游文化产业看作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旅游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以自然历史文物景点观光服务为核心,以享受人类文明成果、开发快乐精神资源和获取自然历史知识为动机,带动饮食、旅馆、交通、商业、娱乐等配套发展的大型文化产业群。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持续快速提高,国民旅游消费迅速兴起并呈现爆炸式增长,满足多层次的国民旅游消费需求成为旅游业重要的功能和任务,进入本世纪以来这一趋势进一步增强。 

在旅游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同时,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旅游业发展,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09年以来,随着《贵州省旅游产业知识产权工作意见》的出台,寻求对我省旅游产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开始迅速升温,逐渐形成热潮。 在各地旅游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以景区景点名称为核心要素进行商标申报,探索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手段,通过打造地理标志农特产品,丰富和提升我省旅游商品成为强化我省旅游知识产权保护的三条重要路径。 

1.1.1文化产业及其分类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1] 

文化产业功能:经济增长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满足人的需要、引导舆论宣传、防御文化殖民)、文化传播功能、审美与评价功能。 

图1.1 

如图1.1所示,文化产业主要分为三层,分别是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层和文化产业相关层。 

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包括了新闻书刊、音像制品、文艺表演、电影电视、文物保护、博物馆、文化研究、会展等行业。是文化产业的主要行业,作为核心行业而存在。 

文化产业的层是服务于文化产业核心层,层中的互联网、旅行社服务、休闲娱乐服务、文化产品销售等行业均服务于处于核心层中的核心行业。 

文化产业的相关层,是文化产业核心层和文化产业层衍生和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主要涉及到了服务于核心层和层的产品的生产和加工。 

1.1.2旅游文化产业及其分类 

旅游文化产业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旅游经纪、旅游食宿和旅游交通等为产业和相关产业而向外不断辐射的综合性产业。 

一是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亦称“自然景观”,这是指能够使人们产生美感,并能构成景观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地域组合,所突出的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及其对人的心理产生的新奇别致的美感,注重的是官能感受、切身体验和心境快乐。 

二是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亦称“人文景观”,是指古今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富有人文特色、精神价值和广泛影响力的文明成果,是物质形态和精神蕴含凝聚而成的景观资源,所体现的是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神韵。这其中也包括了民情风俗、人际关系、传统节庆、民间生活方式、特有的民族服饰与文化艺术形式等,还可以包括现代建筑成就、新生事物等等。[2] 

人文旅游资源突出的是一种历史特性,它是用静态的景观形态来体现动态的历史内容,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性和思想蕴含性。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经跻身于“世界遗产”大国。这是以人为载体的一种社会现实,注重的是现实的人的一种心理触动。如各旅游区举行的历史文化表演,由于表演者从历史的角度刻画人物,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情节,再现一定时期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有着深深的历史符号、政治烙印以及经济发展的特征,使游客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并受到启迪。 

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3] 一是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即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这种智力成果又不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现。但它又与思想的载体不同。权利主体独占智力成果为排他的利用,在这一点,有似于物权中的所有权,所以过去将之归入财产权。 

二是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其客体是人的智力成果,这种智力成果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或无体财产,但是它与那种属于物理的产物的无体财产(如电气)、与那种属于权利的无形财产(如抵押权、商标权)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动(大脑的活动)的直接产物。 

三是知识产权取得的利益既有经济性质的也有非经济性的。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识产权既与人格权亲属权不同,也与财产权(其利益主要是经济的)不同。 

四是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和时间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指即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力、多边协定外,依一国法律取得的权利只能在该国境内有效,受该国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指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分别规定了一定期限,期满后则权利自动终止。 (1)商标权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用于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是现代经济的产物。 

注册商标具有排他性、独占性、唯一性等特点,属于注册商标所有人所独占,受法律保护,任何企业或个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权人许可或授权,均不可自行使用,否则将承担侵权责任。[4] 

图1.2(商标注册证书) 

(2) 著作权 

著作权,又称为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依法对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它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总称。[5] 

著作权的客体包括了文字作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音乐作品、舞蹈作品、计算机软件、建筑模型设计、戏剧作品、口述作品等。登记著作权之后,著作权人可享有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设置权、改编权、汇编权和翻译权。 图1.3(著作权登记证书) 

(3)专利权 

专利是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这种权利具有独占的排他性。非专利权人要想使用他人的专利技术,必须依法征得专利权人的同意或许可。[6] 

一个国家依照其专利法授予的专利权,仅在该国法律的管辖的范围内有效,对其他国家没有任何约束力,外国对其专利权不承担保护的义务,如果一项发明创造只在我国取得专利权,那么专利权人只在我国享有独占权或专有权。 

专利主要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主要体现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取得专利的发明又分为产品发明(如机器、仪器设备、用具)和方法发明(制造方法)两大类。 

图1.4(发明专利证书) 

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同发明一样,实用新型保护的也是一个技术方案。但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范围较窄,它只保护有一定形 状或结构的新产品,不保护方法以及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注重实用性,其技术水平较发明而言,要低一些,多数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都是比较简单的、改进性的技术发明,可以称为"小发明"。 

图1.5(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对象,是产品的装饰性或艺术性外表设计,这种设计可以是平面图案,也可以是立体造型,更常见的是这二者的结合,授予外观设计专利的主要条件是新颖性。外观设计与发明、实用新型有着明显的区别,外观设计注重的是设计人对一项 产品的外观所作出的富于艺术性、具有美感的创造,但这种具有艺术性的创造,不是单纯的工艺品,它必须具有能够为产业上所应用的实用性。外观设计专利实质上是保护美术思想的,而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是技术思想;虽然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与产品的形状有关,但两者的目的却不相同,前者的目的在于使产品形状产生美感,而后者的目的在于使具有形态的产品能够解决某一技术问题。 

图1.6(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4) 域名注册 

域名就是上网单位的名称,是一个通过计算机登上网络的单位在该网中的地址。一个公司如果希望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主页,就必须取得一个域名,域名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包括数字和字母。通过该地址,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所需的详细资料。域名是上网单位和个人在网络上的重要标识,起着识别作用,便于他人识别和检索某一企业 、组织或个人的信息资源,从而更好地实现网络上的资源共享。除了识别功能外,在虚拟环境下,域名还可以起到引导、宣传、代表等作用。 1.3 知识产权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作用 

1.3.1 知识产权有助于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品牌形象 

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旅游文化产业中的企业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无论是发展特色产品,还是贴上独有标签,都需要通过知识产权进行确权、维权行动。 

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品牌的核心是技术和创新。因此,当我们对技术和创新进行保护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要用到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对技术和创新的作用,第一就是确权,确定该项技术和创新内容属于企业自身;第二,就是维权,维护企业的技术和创新内容不受到侵犯。因此,当我们将知识产权很好的运用到旅游文化当中来时,就能更好的保护企业的品牌,从而更好的提升了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形象。 企业价值包含了无形的企业价值和有形的企业价值。在此,无论是商标权的获得,还是著作权以及专利权的获得,或者是域名的注册,都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产,使企业在市场当中有更加巨大的市场价值,从而通过无形的知识产权,获得了无形的企业价值。 

另外,将知识产权运用的客体,即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投入到市场当中,能够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获得增值。增值,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提高,还在产品和服务的社会认可度上得到重要的认可。这样也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的有形价值。 无论是市知名商标、还是省著名商标,乃至中国驰名商标,都是以企业注册商标为基础的。政府也针对获得上述荣誉的企业,有着资金上的扶持和政策上的优惠,甚至可以主动帮助企业打假维权。因此,在旅游文化产业当中,发展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的同时,应当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通过知识产权的树立,来帮助自己获得政府最大的限度的帮扶。 

另外,现如今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是认牌购物。当一个企业将自己的知识产权系统有效建立后,就会获得社会认可,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企业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 

2 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2.1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中自然旅游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2.1.1 贵阳市自然旅游资源概述 

贵阳市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主要包括了天河潭、花溪公园、南江大峡谷、桃源河、六广河、紫江地缝、情人谷、红枫湖、香火岩峡谷、百花湖等。自然旅游资源由于是天然具有的,不具备产品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因此,在论述贵阳市自然旅游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时,将从商标、著作权和域名注册三方着重论述。 

2.1.2 商标权的保护 

接下来我们用表格的形式将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中自然旅游资源的知识产权当中,商标权的保护的状况展现出来,并将和他同一类型不同地域的景区进行比较: 景区 核心层商标注册量(件) 层商标注册量(件) 相关层商标注册量(件) 核心层商标抢注量(件) 层商标抢注量(件) 相关层商标抢注量(件) 天河潭 1 0 0 0 0 10 南江大峡谷 1 2 2 1 1 1 情人谷 0 0 0 1 1 10 红枫湖 0 0 0 4 3 27 紫江地缝 0 0 0 0 0 3 桃源河 0 0 0 0 0 0 六广河 0 0 0 0 0 3 花溪公园 0 0 0 0 10 51 香火岩 0 0 0 0 0 0 百花湖 0 0 0 1 3 7 共计 2 2 2 7 18 112 表2.1 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自然旅游资源景点商标情况 表2.2 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自然旅游资源景点商标情况与安顺市对比 

通过表2.1,我们可以得知,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当中的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点商标注册量仅为6件,竟然远远低于商标抢注件数,景区的商标权流失严重;抢注单位凭借商标权的获得,利用景区的名气,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而景区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严重受损。 

安顺市是整个贵州省商标权保护较为完善,政府较为重视的地区。表2.2将贵阳市的旅游文化产业自然旅游资源景点商标与安顺市做了一个对比,发现虽然安顺市自然旅游资源少于贵阳市,但是商标注册数远远多于贵阳市,景点全部都有商标注册行为,而贵阳市商标注册景点只占了总数的20%。以黄果树风景区为例,黄果树旅游集团针对黄果树风景区商标全类注册,并且凡是在黄果树举行的会议和黄果树景区自发开展的节庆活动,均有注册。不仅全面保护了旅游文化产业的核心层,还全面保护了层和相关层,堪称贵州旅游景点的典范。 

另外,通过表2.1可以了解到,在贵阳市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当中,商标申请单位只有南江大峡谷和天河潭两家景区。作为旅游文化产业的核心层,知识产权的保护令人堪忧。并且在提交商标注册申请的两家单位,即南江大峡谷和天河潭,由于天河潭商标早已被其他企业抢注,目前,天河潭商标依然处于申请无效状态。也就是说,在贵阳市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有且仅有一处景点拥有自己的商标,即南江大峡谷。 

图2.1 

如图2.1所示,在国家商标总局已提交的“南江大峡谷”商标注册情况中,总共有三家单位申请注册了“南江大峡谷”这一商标。其中由景区管理单位注册的商标总共涉及5个商标类别,均属于旅游和旅游涉及的相关类别。另外两家单位同时也注册了这一商标,商标类别也属于旅游相关产业。 

旅游文化产业分为核心层,层,相关层。由于商标注册分为45个类别,其中又着重分为产品商标和服务商标两大类。因此在商标申请当中,也深刻的体现了核心层、层、相关层的概念。所以在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注册商标时,旅游和旅游规划作为核心层,在商标类别的注册应当是重中之重,其次作为层的餐饮、娱乐服务、广告等次之,最后才是作为相关层的产品生产、加工提供。 

在此以南江大峡谷为例,进一步进行分析。在南江大峡谷景区申请注册的商标中涉及到了娱乐服务、餐饮、旅游和农特产品。的确也将旅游文化产业当中的核心层、层和相关层都有所保护。但是我们发现,核心层当中的旅游规划并没有进行保护,层中的广告也没有注册保护,即使在相关层的特色产品上,也仅仅保护了农特产品,手工艺品等是没有进行保护的。 注册商标具有排他性、独占性、唯一性等特点,属于注册商标所有人所独占,受法律保护,任何企业或个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权人许可或授权,均不可自行使用,否则将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当“南江大峡谷”这一商标在旅游文化产业中的核心层、层和相关层被注册且注册单位并非是景点管理单位时,就会存在商标权的流失,造成经济利益和景点声誉上的损失。如图示七所示,另外两家非景区管理单位也提交了“南江大峡谷”的商标注册,并且除了旅游以外的商标注册都核准通过。也就是说,在旅游的层和相关层中的部分行业的“南江大峡谷”这一标志,已被其他非景区管理单位拿到了商标专用权。由于商标具有排他性、独占性和唯一性,其他单位已注册“南江峡谷”商标所涉及行业,南江大峡谷景区都将不能使用这一商标,这将造成景区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损失。这样的情况正如天河潭景区所遭遇到的一样。 

图2.2 图2.3 如图2.2所示,天河潭景区已经申请注册旅游的商标,但是在图2.3中我们可以看到商标无效了。而在图2.2当中有多达5家的其他企业和个人申请注册“天河潭”这一商标,可见这一情况是多么的严重。由于其他企业和个人在先注册“天河潭”商标,导致景区自身去申请注册景区名字时,商标申请注册无效。 

2.1.3 著作权的保护 

旅游文化产业中,自然旅游资源的核心层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的著作权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景区对外宣传的标识进行美术作品的著作权登记;第二个方面是对景区景点进行摄影作品著作权登记和美术作品著作权登记。 

纵观整个贵阳市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没有一家单位将自己的景区标识进行著作权登记,也没有一家单位将自己景区的景点进行著作权登记。这就让很多企业和个人有机可趁。 

同样以南江大峡谷为例,尽管南疆大峡谷在商标权的保护上面在贵阳市处于一个较好的保护状态,但是在著作权这一块是缺失的。首先,南江大峡谷无论是在网络推广上,还是在平面媒体推广上,都已经统一运用了同一标识进行景区的对外宣传,但却尚未将这一标识在国家版权中心登记著作权,这将会造成该标识被其他企业和个人利用,而不能用更有效的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其次,未将南江大峡谷的经典景点进行著作权登记。同样会造成其他企业和个人,利用该景点进行商业利用,从而达到经济和社会的双赢。这样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比如黄果树瀑布,天河潭旱洞出口钟乳石瀑,梵净山蘑菇石等。都是其他企业和个人将景区的景点作为商标图样申请商标,或者是作为产品包装、产品来源地宣传进行商业利用。 

另外,由于中国加入了《伯尼尔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所以再中国境内登记的版权在全球的178个国家都是有效的。由于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固定性,属于天然所有,而旅游行为是流动性的,旅游行为的流动性加上旅游景区的对外宣传的大范围,同样使景区的名声和景区的景点享誉国内外。这样的话,就更应该将著作权作为旅游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重要的部分来进行落实,尤其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 

核心层登记著作权之后,层和相关层也得到了相关的保护。因为著作权登记,如果是个人登记有效期是有生之年及生后50年;企业登记有效期是50年。也就是说,只要著作权保护的有效期内,作品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那么,无论企业和个人在哪个行业,或者在任何途径上使用到登记过后的著作权作品,都是侵犯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的。由于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层和相关层是餐饮住宿、娱乐服务、广告销售、特色工艺产品等等,所以只要登记了著作权之后,这些层和相关层中的所涉及到的行业,在景区后期发展拓展当中,都是畅通无阻,受到保护。也保证了其他企业和个人不能用到著作权作品的内容。 

2.1.4 域名保护 

域名,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词。当这个社会进入到了信息时代,域名才进入到了知识产权的范畴。由于域名分为国际域名和国内域名,域名内容,又有英文域名和中文域名之分,所以再保护的过程当中,必然的会出现一些偏差。 论文出处(作者):

网站建设是必须要进行域名的注册,上述贵阳景点都已经将首字母缩写或者是全拼进行了域名注册,建立站点。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区分出国际域名和国内域名,英文域名和中文域名。上述的10个景点注册的都是国际域名,如.com,.net,并且都是用英文注册的。但是,都忽略了国内域名和中文域名。中国的国内域名是.cn,同样在国际上有效,只不过注册机构是在中国而已。因此,即使注册了国际域名,但是没有注册国内域名,同样会遭到域名的抢注。同理,中文域名也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一些知名度高的景点。 

在这里,贵阳市的10个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点,在这一块都进行了基础的保护。之所以说进行了基础的保护,是因为都有建设自己的网站,或者是在平台网站上建立自己的站点。贵阳市尚未出现域名抢注的现象,但是享誉中外的西江千户苗寨就发生了域名被抢注的现象。西江千户苗寨,之前已经注册了国际域名和国内域名,用的是首字母缩写进行的域名注册。但是,没有进行中文域名的注册。在2011年4月7日,深圳的一家公司公然将“西江千户苗寨”进行了中文域名的注册,并告知了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管理公司。后来,景区管理公司想要通过争议将域名争回来,但是却没有办法。 

正因如此,域名注册,注册的不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注册其中的一个域名也不算是全面的域名保护。应当全面的注册,才是全面的保护。 

2.2 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中人文旅游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2.2.1贵阳市的人文旅游资源概述 

贵阳市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主要包括了青岩古镇、镇山布依寨、香纸沟、黔灵公园、甲秀楼、文昌阁、高坡苗族等。人文旅游资源由于是物质形态和精神蕴含凝聚而成的景观资源,所体现的是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神韵,不具备产品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因此,在论述贵阳市人文旅游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时,同样将从商标、著作权和域名注册三方着重论述。由于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景观,还是人文旅游资源景观,包括后来的社会旅游资源景观,在域名保护上面都是一样的,因此在接下来的论述当中,将不再重复提及域名注册的保护。 在此,我们直接通过表格的形式清晰的来分析贵阳市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中的人文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文化产业,即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 景区 核心层商标注册量(件) 层商标注册量(件) 相关层商标注册量(件) 核心层商标抢注量(件) 层商标抢注量(件) 相关层商标抢注量(件) 青岩古镇 0 0 0 1 4 9 镇山布依寨 0 0 0 0 0 4 甲秀楼 0 0 0 0 2 1 文昌阁 0 0 0 1 1 40 黔灵公园 0 0 0 1 3 25 香纸沟 0 0 3 0 0 1 高坡苗族 0 0 0 0 0 0 共计 0 0 3 3 10 80 表2.3 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人文旅游资源景点商标情况 

如表2.3所示,贵阳市的主要人文景观当中,只有香纸沟进行了商标注册。而且注册的并非是核心层的商标类别。并且,抢注率比较高的是知名度较大的几处景点,即黔灵公园、文昌阁和青岩古镇。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几处景点由于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经广泛的被大众接受和使用。所以无论是政府单位和还是景区管理处都对商标注册不重视。换句话说,即使其他企业和个人拿到了以景区名字注册成功的商标,也不会对景区造成任何影响,反而会有利于景区的宣传。这一点在青岩古镇上尤为突出。 

青岩古镇素来以卤猪脚和玫瑰糖而出名,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特色小吃的美味让这座古镇更加具有知名度。所以,以青岩命名的各色小吃和酒楼如雨后春笋出现在贵阳的各个角落。而在商标注册上面,冠以青岩之名的商标更是数不胜数。正因为如此,青岩古镇的风管处,对此也没有任何举动,反而更加觉得没有必要去进行此类事情。所以,当青岩古镇发展到以官方的名义办理旅游商标、旅游产品商标、旅游服务商标之时,赫然发现,青岩一名早已被他人注册。即使对景区起到了广泛宣传的作用,但是商标权已经流失,对名字的专用权已经不在景区管理单位的手上。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景区被大众广泛的接受和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对景区的宣传作用,但是景区也不应当放任商标权的流失。因为作为旅游文化产业来说,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尤为重要。无论是处于上游旅游文化产业的企业,还是处于下游旅游文化产业的企业,景区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必然会有所涉及,必然会在相关行业上有所发挥。这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起来的必经之路。 

2.2.3 著作权保护 谈及人文旅游资源的著作权保护,那就多姿多样了。因为人文资源包括了诸多元素,诸多元素的保护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各色的文艺表演,可以运用舞蹈作品登记,音乐作品登记,口述作品登记,戏剧作品登记;特有的建筑,可以运用到摄影作品登记,建筑设计作品登记等。例如镇山布依寨的布依酒歌,布依情歌,都可以作为音乐作品和口述作品登记起来。民族文化传承下来的歌曲因为语言和文字的原因一直没有系统、完整的传承下来,但是登记作品著作权之后,就可以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还有布依族的傩戏、地戏,都将是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在此,登记著作权更多的作用不是去害怕和担心其他企业和个人侵犯合法权益,作用更大的是使著作权登记的作品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再者,在镇山布依寨和青岩古镇有许多别具特色的建筑,将这些建筑登记著作权以后,也能够更好的保护起来。在我们进行物质上面保护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在精神层面上起到保护的作用。 

在人文景观当中,对企业标识和人文景观景点进行著作权登记同样重要。以图2.4和图2.5为例。 

图2.4 图2.5 图2.4所展示的是一家企业的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商标的图样就是青岩古镇的城头。也真是因为青岩古镇的景区管理处没有对景区的重点景点和标志景点进行著作权登记,才造成了景区的经典景点被其他企业和个人有机可趁,注册成为商标。同样的事业发生在了镇山布依寨的身上。 

镇山布依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屯兵寨子。房屋的建设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尤其依山伴水的优势更让其增添了许多亮色。但是,一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有效的经营,一直处于散漫经营,散漫管理的状态。图2.5是镇山布依寨的经典景点半边山,也是被其他企业注册成为了商标。但是如果,将图片登记成为了著作权,就不会又这样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商标注册,景点拥有者也可以依法进行相关方面的维权。 

所以,无论是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还是人文景观为主的景区,著作权都尤为重要。他是保障景区自身所具有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保障,即使处于被动维权,也能在维权的过程中不落下风。 3 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建议 

贵阳市的旅游文化产业,无论是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文化产业,还是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文化产业,都没有很好的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无论是商标权,还是著作权,都大量的流失。贵阳市的旅游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极为薄弱。但是,也可以看得到,被抢注的商标、未经授权利用的图形,也是少数的,在保护薄弱的同时,也可以及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 

3.1 政府积极营造良好知识产权环境 

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的报告里明确的指出了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尤其是中国民族产业的知识产权。而在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贵州省,也出台了《贵州省旅游产业知识产权工作意见》,寻求对我省旅游文化产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在各地旅游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以景区景点名称为核心要素进行商标申报,探索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手段,通过打造地理标志农特产品,丰富和提升我省旅游商品成为强化我省旅游知识产权保护的三条重要路径。 

3.1.1 以景区景点名称为核心要素进行商标申报 

以景区景点名称为核心要素进行商标申报,不仅要对景区景点在文化产业的核心层进行商标申报,更要在层和相关层进行商标申报。名称的商标不是对名称的垄断,而是对名称的统一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抑制景区名称被非景区景点来源地的企业和个人抢注,才能更好的控制商标有效、高效的利用。如西江千户苗寨这一商标,之前分别被贵阳的自然人和凯里的自然人抢注。西江千户苗寨风管处知道后,积极应对,通过商标争议和商标的相关类别的重新注册,积极应对商标抢注造成的危机。在应对商标危机的同时,也许可“西江千户苗寨”这一名字给当地的企业和农户使用,使当地的企业和农户通过“西江千户苗寨”这一名字获得利益的同时,也更好的宣传和推广了“西江千户苗寨”。政府机制的统一管理和有效分配,使商标权的利益最大化得到了体现。因此,在贵阳市的旅游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区域整合,统一管理和有效分配,才能更好的实现知识产权的保护。 

3.1.2 探索传统知识产权的保护手段 

传统知识产权的保护手段是应当将商标保护、著作权保护、专利权保护和域名保护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仅要在旅游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层、相关层注册商标,实现上下游产业和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的全面保护,还应当把旅游文化产业当中的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固有文化进行著作权的登记,多重手段并重,多管齐下。另外,由于21世纪是信息社会,网络的普及,也让我们知道,域名保护在知识产权这一块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采取传统手段,我们要保护;我们更要与时俱进,采用新颖的手段进行保护。 

3.1.3 打造地理标志农特产品 

地理标志是指产品的来源地有着鲜明的地理特色,区别于同类产品。诸如都匀毛尖、湄潭翠芽、从江椪柑的等。结合刚才的区域整合和统一管理,政府应当扶持一批当地的特色企业,打造地理标志农特产品。例如,青岩的玫瑰糖和卤猪脚非常出名,政府就应当整合当地的特色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维护。这不仅仅是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更是将当地的特色产品打上了统一的标签,宣传推广出去。这也更有利政府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监控和维权。目前,贵阳市也在积极打造清镇酥李和清镇黄粑地理标志,希望能够通过地理标志的申请拉动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 

丹寨县的特色产品和特色资源非常丰厚。丹寨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打造地理标志。这其中就包括了享誉国内外的丹寨锦鸡舞,丹寨硒米,丹寨刺绣和竹编工艺品。这不仅仅是使这些特色文化有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这些特色文化在宣传出去的同时也打上了浓浓的丹寨的烙印,将丹寨的特色产品和特色资源利益最大化了。因此在贵阳市整合特色资源,打造地理标志的同时,应当有针对性的挖掘特色资源,强有力的打造特色产品,在这些特色产品上也深深印下贵阳的烙印。 

3.2 旅游文化产业企业的自身保护 

3.2.1 积极“走出去” 

在此,积极“走出去”,不仅是产品和服务走出省门,走出国门,也是要将知识产权的触角,延伸到更加广泛的区域。“多彩贵州”这一商标已经于2010年12月正式启动了商标的全面注册,但是也有更多的人更加迷惑。因为在2005年,多彩贵州刚刚启动之时,多彩贵州就不仅仅是一个比赛,更多的还是代表贵州的形象,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是由于,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尚未保护。这其中不仅仅是保护的难度大,更重要在内部一直未达成统一的意见。直到2010年,才由省委宣传部统一进行了此商标的申请。此商标的申请,也极大的提升了贵州的文化品牌,但是我们仍然看到其中不足。 

我曾经和省旅游局的领导交谈过,该领导对“多彩贵州”商标的申请持有保留意见。他认为,“多彩贵州”申请商标是大大局限了“多彩贵州”这一品牌的使用和宣传。但是,他却对同坐的文化遗产传人大加鼓励,鼓励他积极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这也让我看到上述文中我所提到的意见不一和矛盾的心态。一面担心知识产权的进行影响到了品牌利用的局限性,一面又希望更多的传承人和文化企业注重知识产权的维护。这就更应该鼓励我们的旅游文化产业走出去,走出去的不仅仅的旅游文化产业中的企业,更应该有其中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只有这样,我们在将我们的品牌推广到世界各地的同时,也能够将知识产权保护的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 

3.2.2 大力“引进来” 

“引进来”是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一种渴求。“引进来”的是技术上的创新,文化中的融合,知识产权观念和态度的改变。由于贵州省经济落后和信息方面的滞后,导致了贵州省的绝大多数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处于落后的状况。因此,在旅游文化产业当中,知识产权保护是处于绝对的落后阶段。在河南,有一个旅游景点叫做云台山,是中国驰名商标。在贵州,同样有一个旅游景点叫做云台山,正在积极准备申请世界自然遗产。但是,目前贵州云台山,处于一个极为尴尬的地步,因为“云台山”这一商标注册不了。因为首先是河南云台山已经注册商标了,并且是中国驰名商标,因此,贵州云台山不仅仅是旅游类别的商标,不能注册,任何一个商标都不能注册。因为,国家工商行政总局明文规定,注册商标不能与中国驰名商标相冲突。从这个案例当中我们看到了由于经济的落后和信息的滞后,导致了我们旅游文化产业当中出现了想做不能做的这种境况。 

所以,我们更应当大力“引进来”。发展特色产品的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独创特色品牌,优先保护;宣传特有文化的同时,集百家,又和而不同,多种方式并进,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宣传和开展知识产权的讲座,大力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改变旅游文化产业当中的企业、决策者、管理者的知识产权观念和态度。 

3.2.3有机结合保护特色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 

在贵州,特色民族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都隶属于人文旅游资源。在人文旅游资源当中,包含了许多无形,却又真实存在的诸多元素。这其中就包括了民情风俗、人际关系、传统节庆、民间生活方式、特有的民族服饰与文化艺术形式等,还可以包括现代建筑成就、新生事物等等。这些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作为商标注册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在此我们再用一个表格来简要的说明一下诸如此类的人文旅游资源在上该如何保护。 人文旅游资源内容 

保护类别 

丹寨锦鸡舞(苗族舞蹈形式) 

41类(文娱表演) 

台江反排木鼓舞(苗族舞蹈形式) 

41类(文娱表演) 

侗族大歌(侗族舞蹈形式) 

41类(文娱表演) 

岜沙(生活族群) 

41类(文娱表演)、39类(旅游) 

且兰古国(历史遗迹、地名古称) 

涉及多个类别,包括旅游、餐饮、表演 

珠郎娘美(侗族神话传说) 

41类(文娱表演) 

思州(地名古称) 

16类(特色产品) 

给哈(苗族特色乐器) 

41类(文娱表演) 

夜郎(历史遗迹、地名古称) 

涉及多个类别,包括旅游、餐饮、表演 

西江千户苗寨(民族聚集地地名) 

涉及多个类别,包括旅游、餐饮、表演 

表3.1 贵州省已注册商标的人文旅游资源 

首先,从表3.1我们不难发现,在贵州省已注册商标的人文旅游资源当中,都是将特有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地理古称等在旅游文化产业的核心层进行了注册,个别商标将层和相关层进行了注册。以文艺形式出现的人文旅游资源,其核心层就是文艺表演行业,注册的类别也就的文艺表演的商标类别。诸如历史遗迹、地理名称之类的人文旅游资源,注册的商标类别也是以旅游为主的商标类别,同样是核心层。这也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启示在贵阳市人文旅游资源进行商标权保护的时候,应当对挖掘出来的特色之处,进行到商标注册,以加以很好的利用。例如,高坡就可以直接以地名注册,保护到商标权不会流失。 

其次,之前在著作权当中也谈论到了,关于人文旅游资源著作权的保护是多样化的。因此,我们在保护的同时不仅要结合商标的注册保护,保证商标权不被流失,同时也要保证著作权这一块属于著作权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文化村寨和文化遗产传人。因为,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将贵州,将贵阳的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有效的开发利用、合理保护传承下去。 

结语 

通过对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和域名保护上的现状调查、分析,清晰的发现目前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面不仅仅是不完善,更多是保护薄弱。针对目前这一现状,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应当积极同政府合作,加速转变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提升知识产权观念,从而能够更好的获取知识产权资源,得到更加完善、全面的保护。 

诚然,由于调查的时间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的原因,此文还存在一些纰漏和不足,但是接将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调查现状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分析,以及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此文能够更好的加深我对专业只是的理解,以及能够给贵阳市的旅游文化产业出谋献策。 

[1] 李思屈.文化产业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z].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法》[z].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4]龚妮丽 吴秋林.艺术概论[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1998 

[5]胡惠林 李康化.文化经济学[m]书海出版社 2006 

[6]张胜冰 徐向昱 马树华 世界文化产业概要[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6 

[7]李康化 文化市场营销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8]方克立 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9]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管理[m].上海: 2006 

[10]陶鑫良 知识产权基础[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 

[11]徐棣枫 沈晖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12] 曾培芳 王鸿 知识产权概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 

[13]朱雪忠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7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z].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15]席唤民 新编旅游统计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16]黄亚钧 宏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7]杜炜 旅游业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5 

[1] 李思屈.文化产业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 

[2] 龚妮丽 吴秋林.艺术概论[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1998.20~30 

[3] 陶鑫良 知识产权基础[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z].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旅游产业现状范文5

关键词:旅游产业;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8-0122-03

1 引言

旅游景区的产品在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第一次飞跃后,面临着从旅游产品向旅游商品的第二次飞跃,只有当消费者购买了这个旅游产品后,才实现了二次转化,而这个过程需要营销这个工具和催化剂来完成。由此可见营销对旅游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而我国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分析旅游景区产品营销现状的基础上,借鉴营销创新的思路,对未来旅游景区产品的营销创新进行了积极的对策分析。近20多年,我国旅游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意识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经济发展才是目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中心议题。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构筑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

2 昆明世博园旅游景区及其周边产业现状分析

2.1 旅游景区的定义

旅游景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景区指旅游区,2003年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表国家标准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其中对旅游区(点)的定义为: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的功能,具有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服务的独立管理区。包括有风景区、文博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而狭义的旅游景区是指旅游区中的旅游风景名胜区[2,3]。

2.2 旅游景区产品的概念及现状

旅游景区(点)产品的一般概念:旅游景区(点)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实质是有形制品和无形服务的组合,旅游景区(点)产品是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旅游景区产品实质上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或销售点以货币形式向旅游经营者购买的一次旅游活动所消费的全部产品和服务。我国的观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高质量的观光旅游产品应突出游客的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和享受性,这几方面在我国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中没有充分得到体现。其次,度假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等其他旅游产品开发的水平也同样存在着差距,同时旅行社旅游产品科技含量低,容易被抄袭[4]。

2.3 昆明世博园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业正处在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的过程中。目前旅游业总体上依然包含了传统服务业的内容和现代服务业的元素,有着显著的二元结构特征,即当先发的或传统的产业部门还在发展的时候,后发的或现代的产业部门就出现并发展了。以发展的眼光看,旅游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会愈益凸显,旅游业部分或整体转型升级为现代服务业的趋势还将进一步显化,因此要以积极的态度,精心培育和加快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5]。

(1)昆明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各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存,互相学习与发展。各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继承,游客们可以在昆明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文化与习俗。

(2)昆明良好的地理环境及其极具优势的温度条件,使得各种植物不论是常见的花卉,还是稀有濒危树种都得以繁衍生息,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观赏到许多平日见不到的珍贵树种,极具教育和文化意义。

(3)昆明世博园作为一个著名景点,不仅有中国特色,同时为了满足达到世界著名景点的要求,布置了许多外国游客同样感兴趣的民俗文化节目。

2.4 昆明世博园旅游交通管理现状分析

交通管理条件是地区旅游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可进入性、网络化程度以及道路质量的优劣,对客源吸引、线路组织、旅游大环境地营造等方面均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完善的交通管理网络系统的支撑,即使再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只能处于待开发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其旅游经济价值,区域旅游产业地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地制约。昆明世博园区位条件优越,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旅游胜地、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然而旅游交通的管理手段滞后却成为制约昆明世博园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巨大的瓶颈。为了提高昆明世博园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提升其真正作为旅游胜地的档次,对昆明世博园旅游交通管理的再认识是很必要的。

(1)公路交通。为发展旅游业的需要,昆明世博园附近的公路交通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省内交通更是四通八达。景区内交通建设有发至昆明各个区,以及火车站,飞机场的直达车。

(2)铁路交通。昆明火车站,有发至全国各大城市的直达车,如北京,郑州,石家庄等。

(3)航空。昆明飞机场,从机场下机后可直接坐公交车到达市区。

3 昆明世博园旅游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1 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品设计单一、重复。目前旅行社向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团体、包价、观光、标准等”旅游产品,散客游产品比例很小。包价旅游产品以全包价为主,灵活包价和单项服务的比例很小,消费档次上以标准等为主,豪华等和经济等比例很小。旅游以观光为主,其他形式的旅游所占比例很少,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难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2)市场调研环节薄弱。市场调研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与西方发达旅行社对比,中国旅行社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往往不进行或不注重进行市场调查,靠主观判断或跟风,一些设计者认为“只要产品好,不怕没有卖点”,这种产品设计思路,极易造成整体旅游产品路线的偏差。

(3)产品缺乏特色。当某家旅行社设计出很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后,会有大量的旅行社采用“跟风”的方式模仿、抄袭,极大的挫伤了后继人力、物力投入与研发产品的积极性。而跟风的旅行社由于生产成本低,往往用低价格来吸引旅游者,加剧了市场的混乱与竞争,导致恶性价格竞争[6]。

3.1.2 旅游产品开发的改进措施

(1)依靠特色与内涵树立品牌。我国的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多则几个月,少则几天就能完成,这样随意、不慎重的设计开发过程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存在着过多缺陷。因此旅行社须从长远出发,做好自己的市场定位,从深层次挖掘旅游产品的潜力,充分挖掘内涵,突出特色,提高科技含量,使得其他竞争者难以仿冒。旅行社还应重视品牌的创立,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1999年兴起的北京胡同文化旅游,以展示北京胡同的文化历史和京城百姓的民俗,受到海外游客的青睐。北京胡同旅游的成功在于这一旅游产品紧紧抓住了文化与民俗的主题,展示了老北京乃至全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2)加强市场调研工作。与西方旅行社相比,我国旅行社在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中最缺乏的一点就是不进行或不注重市场调研。我国的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往往是根据经营者的主观判断,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其原因在于对旅游产品市场调视程度不够。作为旅行社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的动态。

(3)开发新品种以改善旅游产品结构。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旅游活动的经营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必须要能迎合游客的需求。对于目前的市场状况,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设计出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改变目前以观光游为主的市场状态,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游客、赢得市场,进而提高旅游活动的整体享受性。

3.2 旅游服务业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倾向非常明显,因此,如何及时向旅游消费者提供快捷、方便、灵活、周到、健康、舒适的高技术含量和高知识含量的旅游服务,便成了传统旅游服务业升级换代的市场驱动力。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特别有利于对偏重生活服务业的旅游业传统供给方式的改变,无论是以设备为基础的旅游服务,如自动查询和预订系统、分时度假交换系统、旅游电子商务或以人为基础的旅游服务,如导游服务、饭店服务、餐饮服务、旅游交通服务等;作用于人的有形服务,如旅游接待服务、登记和结账服务等;作用于物的有形服务,如饭店的行李寄存服务、洗衣服务等;作用于人的无形服务,如旅游信息服务、旅游教育服务等;作用于物的无形服务,如旅游保险和贷款服务、旅游汇兑支付服务等,无不渗透着现代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运营方式的改造和影响,这是提升传统旅游服务业素质的必然途径。

3.3 旅游交通管理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随着发展旅游业意识地增强,昆明地方政府近年来在昆明旅游交通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投入,尤其是世博园附近的交通。但短期内昆明世博园旅游交通管理还跟不上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步伐,与其极具盛名的旅游地位也极不相称。在安全、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上,昆明世博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从公路交通方面看。世博园紧邻三环,附近有大型立交桥,虽然有公交车站但人流量大,常造成拥挤,路况条件难以满足旅游交通需求。同时,通往昆明世博园的交通车辆也只是提供一般运营服务,没有为专程前往武当山的游客提供的旅游专线车辆,尤其是公路运输工具在软硬件方面都没有达到要求。昆明世博园作为一个著名景点应提高了景区内车辆的安全性,此外,普通的巴士没有起到带客“游”的目的,仅仅作为一个把旅客带上山的交通工具。同时在昆明市本来就有的几条公交线路的基础上,可增开几条从观光旅游线,多开设几个公交站点,适当的分散人流。

(2)从铁路方面看。虽然昆明建有火车站,但规模不大。为了发展昆明旅游业的需要,近几年新增了几趟线,但还是有许多游客需转车才能到达,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故可在昆明火车站原有站台处,增设由火车站直达世博园的专线车,方便旅客。

4 结语

昆明世博园景区及其周边产品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需长期重点投入。通过以上多个视角地分析,为旅游景区的各项工作提出建议,为旅游景区的综合效益的提升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实施改革,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最优化的价值,为投资者创造合理满意的回报,实现政府部门的经济发展目标。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须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合成.昆明世博园可以成为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基地[C].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朱捍华,周茂涛.昆明世博园市场营销战略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2003(3):18~19.

[3] 黄万鹏.游客审美体验视角下的昆明世博园景观虚拟优化管理[J].林业科学,2009(2):61~68.

[4] 王丽萍.昆明旅游产业部门结构优化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2(1):72~73.

旅游产业现状范文6

关键词:长沙市;产业集群治理;产业集群治理效率

 中图分类号 F590.3           文献标识码:A

长沙市是著名的“楚汉名城”、“山水洲城”,不仅自然风景优美,文化沉淀深厚,旅游产业特色也突出,集群优势明显,特色突出,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从集群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治理,提升集群治理效率。

一、长沙市旅游产业集群的现状

目前,长沙市旅游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征:

1、单体规模小,总体规模大。

目前,长沙市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9个,星级饭店85家,星级农庄141家,农家乐1600多家,旅行社174家,旅游运输公司8家。尽管长沙市旅游企业产业集群内的单个企业规模和产值较小,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综合实力有限,但长沙市旅游企业数量众多,国内外市场份额比重大,集群效应明显。

2、特色产业链明显。

在产业融合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的大背景下,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链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沙市具有七大特色旅游产业链:

(1)烟花旅游产业链。浏阳国际花炮节和橘子洲音乐焰火燃放活动,将烟花旅游链条延伸至开发、生产、物流、营销等环节,形成参与烟花设计、体验烟花生产、观赏烟花燃放、购买烟花产品、燃放烟花广告的烟花旅游产业链。

(2)湘绣旅游产业链。中国沙坪湘绣文化节,推进了湘绣产业集群发展,形成绣品展览、绣艺体验、绣技培训、绣品销售于一体的湘绣旅游产业链。

(3)吧文化旅游产业链。长沙演艺娱乐品牌资源优势明显,以解放西路、化龙池为重点,整合酒吧街区、演艺吧、茶吧、音乐吧、咖啡吧、电视娱乐等文化娱乐资源,带动了吧文化消费、电视消费、娱乐消费,推动了音乐、影视、绘画、艺术等领域的文化旅游发展。

(4)会展旅游产业链。发挥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中国长沙国际广告节、中国湖南农业博览会、中国湖南汽车博览会等会展品牌优势,筹划并举办了大型会展旅游活动,推动了会展策划、住宿服务、旅游度假等产业发展。

(5)康体旅游产业链。浏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马王堆养生、灰汤温泉疗养和浴足休闲等具有资源优势,推进了产业融合与区域协作,促进中药医疗、健康饮食、温泉疗养、保健按摩、足浴休闲、美容美体等养生旅游产业链发展。

(6)自行车旅游产业链。环湘江自行车赛具有一定的影响,形成了自行车生产销售、运动赛事、骑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自行车旅游产业链。

(7)购物旅游产业链。湘绣、湘烟、湘酒、湘茶、湘瓷、湘菜和百年老字号等具有品牌资源,形成了具有长沙特色的旅游商品,同时形成了五一商贸旅游街、天圆地方旅游购物街等购物旅游产业链。

3、对经济贡献大。

2000年至2011年长沙市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对经济的贡献巨大。旅游收入在繁荣长沙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年度

入境旅游者(万人次)

同  比

增  长

(%)

创汇(亿美元)

同  比

增  长

(%)

国内旅游者(万人次)

同  比

增长(%)

旅游总收入(亿元)

同  比

增长(%)

2000

22.2

5.2

1.2

13.3

1901

4.7

73.1

16.5

2001

23.5

6

1.4

13.4

1997

5.1

81.5

11.5

2002

26.8

14

1.5

8.9

2058

3

90.3

10.8

2003

4.9

-81.9

0.2

-83.7

2160

5

115.4

27.8

2004

18.8

284.2

1.4

487.5

2282

6.3

126.3

9.5

2005

25.6

36.1

2

43.3

2489

9.1

175.2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