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例6篇

旅游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旅游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1

 

一、研究背景

 

2016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同意河池学院等5所新建本科高校开展整体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桂教高〔2016〕4号),同意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以下简称“相思湖学院”)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试点方式由“专业集群转型方式”变更为“学校整体转型方式”。通知要求相思湖学院按照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在此背景下,相思湖学院管理系组成了“人才培养改革”调研组于2016年暑假采用网络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广东白云学院、武汉工商学院、百色学院、钦州学院、桂林旅游学院五所同层次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及管理人员进行访谈。通过深入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在这些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主干课程设置、学分分布、专业实习情况、招生条件限制等情况,为我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旅游管理专业高校调研结果对比分析

 

(一)调研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所在学院与专业方向

 

目前我国大部分本科院校的专业方向大体分为以下种:旅游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旅行社、景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三个方向)、酒店管理、涉外旅游管理、运动与休闲管理方向等。根据调查,目前广东白云学院、武汉工商学院、百色学院、钦州学院、桂林旅游学院五所学院本科旅游专业方向如下表1所示,主要有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涉外旅游管理、旅游电子商务四个专业/方向,其中武汉工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电子商务方向)是一个较为新兴的专业方向,契合了“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而我院目前旅游管理的专业方向主要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涉外旅游管理三个。

 

(二)调研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教授认为“如今的就业对于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所以旅游管理类专业在本行业就业率低的情况主要反映出当前复合型的人才需求体系;此外,作为对照旅游业所设立专业,旅游管理的行业就业率固然一个是值得关注重要指标。但在目前在复合型的社会背景下,人才同样需要复合型的知识。整个业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还是应该将重点集中在现在知识结构的体系能否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而不仅仅是针对细分的旅游相关领域。”对比所调研五所高校的培养目标,结合当前社会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综合旅游企事业单位对旅游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看,我们认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复合应用型中高层管理人才”的设定较为合理,但应注意的是,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应酌情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修养”、“服务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三)调研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

 

根据调研所得资料,结合我院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方案,广东白云学院在主干课程设置方面比我院多了 “企业战略管理”“ 中外酒店管理比较分析” 两门;武汉工商学院在主干课程设置方面比我院多了 “财务管理”“ 经济法” 两门;百色学院在主干课程设置方面比我院多了 “中国旅游地理”“ 旅游线路设计”、“中国饮食文化”、“茶艺和宴会设计” 四门;钦州学院在主干课程设置方面比我院多了“商务旅游”、“旅游景区景点解说”、“旅游资源学”三门;桂林旅游学院(原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于2015年起开设酒店管理、英语(导游方向)两个本科专业,所以目前主干课程更多的沿用了专科的设置,更注重专业方向的培养,“酒店设备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酒店品牌建设与管理、酒店客户管理、酒店收益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旅游翻译、旅游英语应用文写作”等课程我院目前暂未开设。

 

(四)调研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学分分布

 

根据调查,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总学分要求多数集中于155-190学分;我院总学分为160个,设置总学分相对较低;我院在学科基础课程(9门)与专业基础课(8门,其中公共模块4门)所占总学分比例为32.5%,与武汉工商学院学科基础课程(共26门,占总学分41%)相比,少了9门课程,相差8.5%。而选修课武汉工商学院为6学分(可选1-3门),108学时;我院专业任选课为10学分(可选5门),150个学时。这意味着我院选择3+1出国培养模式的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任选课程)仅为22门,导致该类学生在旅游专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建议在专业基础公共模块上增加2-3门专业基础课程。

 

(五)调研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实习情况

 

从专业实习时间及要求安排来看,广东白云学院正在积极探索“2+1+1”模式,即校学生在入学后的前两年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然后在大三的时候实习一年,最后再返校学习一年的专业知识,如果该模式实行成功,则是调查学院中实习时间最长的。其他几所学校一般不少于3个月,我院目前2015年人才培养计划从以前的不少于三个月改为不少于四个月。从实习类型来看,我院能够根据自身3+1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而且实习类型丰富,时间安排合理。

 

(六)调研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招生条件限制情况

 

从招生条件限制来看,桂林旅游学院对本专业考生进行了条件限制,而其他调研学校未进行条件限制。从长远来看,由于旅游管理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设置一定的招生条件限制有利于所培养人才的优化以及专业学生的就业走向,当然前提是在不触及“歧视”的条件下。

 

(七)调研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校内实训室及校企合作情况

 

根据调研,目前我院在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较于其他学院落后,缺少导游实训室、餐饮实训室等基本的校内实训基地;而且,我院目前校内实训室的利用率还不高,主要由内聘教师进行授课利用,而外聘教师利用率不高。第二,对于计算机机房实训室的相关旅游软件,也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方面,百色学院与桂林旅游学院的整体运作更为成熟,很大原因是他们的前身是高职院校,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其他学院正在努力进行转型,也逐步加强了校企方面的合作。

 

三、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修订方案建议

 

(一)“公共课、素质拓展课、学科基础课”沿用2015级培养方案

 

我院2015年的培养方案,其中“素质拓展课” 加入了操行课,由学工部和团委以第二课堂形式开设,体现了我院转型的新特色;其次,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以“经济学、工商管理”为主干学科,学科基础课包干了该两类学科的主要课程。

 

(二)课程设置应考虑与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相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积极引入学历文凭加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 对本专业学生要求除毕业证书以外, 鼓励学生考取相关的导游资格证、会计证、人力资源证、计调证、秘书证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同时,在教学计划中充分考虑实际因素,保证一些课程进程安排和社会或机构的认证在时间上保持协调。

 

(三)不同方向,培养侧重点不同

 

旅游管理专业注重“导游、旅行社、景区、规划与开发”四个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酒店管理方向则注重酒店专门人才的培养。专业基础课的公共模块课程,应设置为“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这两个专业方向的必须掌握的公共基础知识。

 

(四)不出国模块专业限选课应结合旅游行业发展需求,打造复合型应用人才

 

根据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我院部分毕业生在企业人力资源、政府机构、电子商务平台等部门从事着人力资源专员、政府专员、电商等工作,而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这些类型的人才;此外,这些类型的职业工作性质稳定,更易受到毕业生的青睐,而我们的学生在经过一些列的系统学习之后,也能够胜任这些职位。所以,针对不出国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我们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加强这几个方面,比如开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人力资源”等课程。此外,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在9月份举行,会展管理安排在第五个学期更有利于开展实践活动。

 

(五)落实学生进行专业任选,细化专业任选课模块,突出专业人才

 

专业选修课的设置要求一般是从二年级开始设置,各专业方向开出有关专业方面的更多课程,应有利于拓宽、更新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及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此外,根据社会的需求设置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专业选修课。

 

首先,任选课是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要选择的扩大知识面,提高适应能力的课程,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修。目前我系在专业任选课的实际操作中,没有真正落实学生自由选修,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修,这跟我院师资力量不足有很大关系。

 

第二,调研组成员认为,专业任选课的设置还是应该遵循“公共模块、旅管方向、酒管方向”三个模块进行细化,比如“二外会话、东南亚历史与文化、中国民俗旅游、旅游礼宾实务、户外专题、中国旅游地理” 六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共同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而 “菜点与酒水、酒店服务与案例分析、食品营养与卫生”三门课程则更针对酒管方向的学生,“文物鉴赏、旅游景观设计、广西旅游专题研究”更针对旅管方向学生,这样既能兼顾学生的共同兴趣,也更突显了专业性。此外,建议在课程学期安排上可按照第三、第四学期按照“3+1+1”的模式开设,即公共模块3门,针对旅管方向1门,酒管1门;因为第五、第六学期小语种将要出国学习,所以不安排专业任选课;第七学期则按照“1+1”的模式开设,即旅管、酒管方向各一门。

 

四、结语

 

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及对比,虽然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在3+1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上有很大的亮点(学生前三年在国内学习,最后1年在国外学习),但在人才培养的设置、师资力量、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根据旅游行业的需求变化,结合实践调研结果及我院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为我院在新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改革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形成具有相思湖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特色,构建适应时展和市场需求的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

旅游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2

2012年1月10日,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这一文件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校要强化现场教学环节“。高职院校应加强旅游专业现场实践教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旅游专业学生到旅游景区、景点实地参观、考察和旅游资源调查,使学生对旅游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导游业务流程以及旅游景区景点产生感性认识,进而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转变为理性认识,促成实际工作岗位的明确和适应。

一、开设《旅游景点认知实习》课程的必要性

(一)旅游景点认知实习是检验所学知识的试金石

旅游景点认知实习可以安排在旅游专业基础理论课向专业能力课程学习的过渡期间,一来可以检验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二来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强化应用能力。从教学情况和学生反馈来看,学生们普遍感觉专业课的理论知识抽象单一。专业课老师绞尽脑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旅游资源学》和《全国导游基础》课程,学生们渴望通过亲自体验和感知,来强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全国导游基础》课本上提到的黄山“五绝“包括“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和冬景“,这一内容很抽象,学生只能凭借死记硬背和想象来记忆,如果能够身临其境,体验黄山的绝美,在导游讲解中才会有感而发,真情流露。

(二)旅游景点认知实习是了解岗位的最有效途径

旅游景点认知实习是旅游专业学生认识社会、专业以及岗位的最直接且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对旅游景区、旅游专业岗位及其岗位关系有个初步了解,对未来职业形成由表及里的了解过程,帮助他们在专业学习和就业指导两个方面发掘自身的兴趣和潜力,为进一步专业能力的培养提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提高专业兴趣,明确就业方向;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还会发现自身存在的弱点和缺陷,明确今后的学习重点和职业生涯规划。

(三)旅游景点认知实习为完善实践教学提供依据

认知实习,可以架起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这里的“桥梁“不仅指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指教师的教学过程。学校通过分析学生的实结和调研报告,指导老师的总结和实习单位的反馈,能够收集到关于行业的一手信息和真实资料,进而反思课程设置、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有些课程开设脱离实际,实践性时数较少,实践能力训练不到位等,经过一定时期的积累和实践,使得教学内容愈加丰富,教学效果越发显著,实践教学体系日臻完善,

二、旅游景点认知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认知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曾经一度倡导高校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素质教育,但在不少院校的教学实践中,认知实习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只是被当作期末阶段的象征性的或辅教学环节,课程开设形同虚设,还有一部分院校甚至从未有过这一环节。总之,旅游景点认知实习缺乏系统的教学组织,校方和许多旅游专业学生对认知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学校保障力度不够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更多注重的是毕业实习,也就是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或长期实习,对于时数较少的认知实习重视较少或者根本不重视,学校没有固定的认知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导致《旅游景点认知实习》课程开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急促地寻找临时实习景点,课程稳定性不高,而且时效性差。建议学校应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出台旅游专业的认知实习相关政策,大力支持、鼓励认知实习工作的开展。

(三)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学生参与认知实习的积极性不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费用问题。由于在校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对于旅游景点类认知实习,很多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认知实习规模缩小,很多学生没能亲自体验,是一大遗憾。建议学校方早作准备,指定认知实习合作单位,给予学生适当优惠和补助。

三、关于开设《旅游景点认知实习》课程的建议

(一)完善课程设置

旅游景点认知实习应与所学课程及相关考证有效衔接,应该将认知实习需要用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课程安排在认知实习之前,最好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此时学生基本掌握了旅游学概论相关知识,为实习做好铺垫,同时,他们又渴望真正观赏旅游资源,真正体验带团和了解工作过程和就业岗位,同时在实习中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以便在后续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改进。及时发现自身是否适合该工作岗位。在旅游景点认知实习的基础上,高校可以尝试新模式,例如安排学生寒暑假进行专业短期实习,即旅游景区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游景区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导游讲解的技能等,安排指导教师进行实地指导,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最终给予考核评定。

(二)合理选择景点

旅游景点认知实习方式有很多种,如旅游资源调查、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景区考察和带团技巧实习等。每一种认知实习,其目的和任务都各不相同,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实习指导教师要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并准备相关问题,学生带着明确而清晰的目标才会高质量完成相应的实习任务。假如此次认知实习是带团技巧训练,那么,在前往景区之前就应该要求学生了解景区概况,撰写相关导游词,了解导游带团过程中的问题和预防措施等内容。在旅途过程中要争取导游人员的配合,可以恳请全陪或地陪给学生分享带团技巧和经验,给学生做示范,体现真正的言传身教。此外,指导教师可以在旅游景区为学生的导游讲解进行现场拍摄,为后续工作做好铺垫,让学生回校后根据视频纠正自身偏差,提升讲解能力。

(三)信息反馈控制

旅游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职旅游院校 专业态度 学习动力水平

[作者简介]蒋丽君(1973- ),女,广西全州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休闲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教育心理。(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71-02

近年来,旅游业在世界各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旅游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许多国家开始把全面发展旅游业作为各自的基本国策,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制定了要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因此,我国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急剧增加,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成为了高职旅游院校义不容辞的使命。高职旅游院校不仅要为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提供条件,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励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自愿成为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然而当前高职旅游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奋斗目标模糊等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成为高职旅游院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高职旅游院校授课及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专业态度有偏差是学生学习动力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研究方法

1.样本构成。此项调查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在校全日制学生为研究总体,涵盖了全校三个年级的学生,其中一年级164人,二年级242人,三年级170人,包括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会所、高尔夫等方向)、酒店管理专业(酒店管理、餐饮管理)、旅游外语专业(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商务日语)的学生。共发放问卷674份,回收有效问卷564份,占发放总问卷的83.7%。

2.研究工具。本次调查使用的测量工具由心理学中常用的“学习动力自我诊断量表”和自编问卷“大学生专业态度调查表”共同构成。“学习动力自我诊断量”表采用5分制,满分100分。 “大学生专业态度调查表”主要是从对专业的认识、对专业的情感及就业倾向等方面进行了解,共10个问题。采集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1.学生的专业认知对学习动力水平的影响。学生的专业认知对学习动力水平的影响如表1所示,学生在选择专业前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并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F=2.018,P>0.10)。但对可能从事的职业发展前景的了解程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F=3.941,P

2.学生对专业的情感对学习动力水平的影响。学生对专业的情感对学习动力水平的影响如172页表2所示,学习动力水平与就读专业是否符合入学期望有显著差异(F=16.477,P

3.学生对专业的行为倾向对学习动力的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行为倾向对学习动力的影响如表3所示,学习动力与认为就读专业是否与将来工作有关系存在显著差异(F=4.475,P

总的来说,就读专业符合入学期望、喜欢就读专业、认为就读专业与自己职业很有关系、根据就读专业制定了学习计划、清楚自己所读专业的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对学习动力水平有重要影响。在调查中也发现对专业是否了解与是否在填写志愿时做过职业兴趣测验并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

三、提高高职旅游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的建议

1.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专业教育,提高专业兴趣。专业兴趣与学习动力存在显著相关,要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必须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所以学校不仅要在入学之初就让学生对旅游服务专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还应该在入学后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专业教育除了可以让课堂专业教师来承担外,还应扩大教育主体,如通过专家学者、行业资深人士和优秀毕业生等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提高专业兴趣。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针对旅游行业的走势、旅游就业的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开展讲座,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思想;邀请一些在本专业领域已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回校做讲座,介绍他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对专业学习的看法,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信心;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旅游实习基地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就业单位对旅游专业的需求现状,增加学生对行业的理性认识。

专业教育不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还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校新生接待工作中,组织高年级的学生穿着职业的校服去接待新生,这不仅让新生对旅游服务接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体会被服务的愉悦,增强其对专业的好感。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旅游职业的快乐。比如举办职业技能节,开展各种技能比赛,营造浓厚的技能操作氛围,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学校还应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各地的各种技能比赛,奖励竞赛中的优胜者,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2.专业教育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职业愿景。职业生涯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犹如指明路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旅游院校应该把生涯教育纳入旅游类院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如开设《生涯规划辅导》必修课程,让新生从入学之初就系统地学习有关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相关知识,认真思考并回答“大学三(四)年我要如何度过”“大学毕业后我要干什么”“如何选择我的职业”“我将如何度过我的一生”等问题,以促使学生自觉地结合个人的愿望及行业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职业愿景。职业愿景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专业学习对我在未来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等问题。

职业生涯教育还应结合专业教育,因为掌握职业生涯规律的教师往往对旅游行业不够了解,而专业教师对生涯规律又不太清楚,容易造成专业教育与生涯教育的脱节。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路径是:知己―知彼―抉择―行动。如果知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那知彼则是专业教育的任务,而抉择则是学生在生涯规划和专业教育共同影响下做出的决定。所以,在职业生涯教育中,我们不妨把专业教师请到课堂中来,让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现实可行的建议,同时专业教师也应具备一些生涯教育的基础能力,把生涯教育落实到专业教育中去。只有专业教育与生涯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职业愿景。

[参考文献]

[1]胡萍.高校在入学教育中培养专业兴趣的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10(5).

[2]蒋丽君.高职旅游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水平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旅游论坛,2012(2).

[3]温卫宁,王越,雷云翔.旅游类大学生生涯规划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以桂林旅专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旅游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4

 

1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职业技能使用、证书就业管用”的管理技术应用人才。实践教学是实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整体教学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占的比重达40%~50%.实践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先进,从单一到综合,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群)要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专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与旅游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

 

实践技能分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两大模块及关键能力。就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在基本技能中包括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语言表达、文字表达、计算机操作、外语、自理和自律等技能。专业技能模块则包括导游业务、旅游景点综述、旅游公共关系、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模拟导游、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文化与民俗、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项目的教学与训练。关键能力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心理承受、组织管理、发展创新等项目的培养与训练。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教学在学校实训室、实训中心内完成。实训中心根据教学计划中的实训课时,保证每个学生达到规定的要求和实践时间,在达到相应的实训要求后,参加国家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和国家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的考试。考试合格后,获得国家英语等级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和国家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方可毕业。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入学后3~4个学期内完成该专业要求的基本技能实践教学模块。

 

学生在达到实践教学的基本技能后,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市场需求,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在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时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从事所学专业的基本技能,我院根据旅游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需要,在校内建立了设施较为齐备的旅游专业多媒体实训室、客房服务实训室、餐厅服务实训室。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在学校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实训内容和指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效果良好,为学生进行实习一考证一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我院通过校企协商,签订协议,建有多种校外实训基地:浙江钱塘旅业投资有限公司(集团下辖十四家星级酒店、一家旅行社,总部在杭州市)、西宁宾馆、青海旅游总公司、西海国际旅行社、蓝天旅行社、乐都柳湾彩陶博物馆,青海湖旅游发展总公司、青海国际旅行社等多家单位签订了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由于学生通过在校内、校外实训中心实习己经基本达到了导游、饭店、酒店操作的要求,到企业后能较快地适应旅游类导游业务、饭店管理、酒店管理的要求,大多数学生在企业毕业实习时企业就己与学生达成就业意向。

 

2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2.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础知识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和系列实验来完成。为提高学习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各理论课程都含有课内实训,例如,“导游业务实训”、“旅行社经营管理实训”、“旅游景点综述实训”等。通过参观认识实践、演示、模拟和实验等方式,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2.2—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主要通过学校实训中心的实训教学和实践教学基地来完成。实践教学各坏节除应包括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群)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包括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基本能力。如学生在导游过程中培养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虽然看上去简单但是要真正合理、科学,熟练掌握却要付出一番努力。另外,通过实训实习,培养学生自学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组织的能力等。

 

2.3突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能力由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构成。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能力等。专业能力则包括导游业务能力、旅游景点综述能力、旅游公共关系能力、旅游市场营销能力、模拟导游能力、旅游规划与开发能力、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能力、应用旅游政策与法规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的应用实习一多媒体教室实训——校内实训中心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一毕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来逐步完成。在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模块中,适当増加一些探索性内容,针对解决一个旅游企业的实际问题,设计出总体方案,实施其全过程。

 

3实践教学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3.1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要注重基础性和先进性的统一。近年来,学校已经建设了设施较为齐备的旅游专业多媒体实训室、客房服务实训室、餐厅服务实训室。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建立产学结合的教育战略联盟。学校与浙江钱塘旅业投资有限公司(集团下辖十四家星级酒店、一家旅行社,总部在杭州市)青海胜利宾馆、西宁宾馆、青海汇通建国宾馆、青海旅游总公司、西海国际旅行社、蓝天旅行社、乐都柳湾彩陶博物馆,青海湖旅游发展总公司、青海国际旅行社等多家单位签订了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与多家旅游企业、旅行社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共同树立起产学共同培养人才和科技研究的现代企业意识和现代教育思想,互利双赢,形式多样。

 

3.2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通过设立教材建设基金,鼓励和组织旅游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结合实训中心和实践基地的实际状况,体现岗位(群)的针对性、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编写了校内实践教学教材和校外实践教

 

学讲义。内容覆盖导游业务实务、旅游景点综述实务、旅游公共关系实务、旅游市场营销实务、模拟导游实务、旅游规划与开发实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指导书等,逐步建设和完善了实践教学教材体系。

 

3.3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带队实习到旅游企业,深入第一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情况和企业对学生能力和技能的要求,并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的理论方面的难题。这样,既锻炼了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又为学生创造了技能学习和就业的平台。还可通过招聘、外聘、进修和企业培训等手段,优化实践教学教师的结构,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3.4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

 

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它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实践基地的管理模式、实训模式教学改革等方面。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训模式教学改革中将根据旅游企业、旅行社的实际情况,将旅游管理、饭店管理、酒店管理的主要工作流程的操作训练方式分为三种模式:

 

模式一:基础实训模式。第一,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实训要求。第二,教师指导学生明确实训任务、方法和步骤。第三,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和必备的知识(教师辅导)第四,学生按照实训内容进行操作训练(教师辅导)第五学习评价。

 

模式二:角色实训模式。第一,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实训要求。第二,按某一类型的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担任不同职务(扮演不同角色)第三,各组学生查阅资料、做知识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角色的职责和任务。第四,角色模拟实训。第五,角色互换、角色准备等。第六,学习评价。

 

模式三:项目实训模式。第一,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实训要求。第二,教师设置情境,明确实训任务(布置实训课业)第三,学生按项目分组,确定操作计划、步骤、方法等。第四,各项目小组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做知识准备。第五,各项目小组分析研究资料,以方案、调查报告、小论文、小作品等形式完成课业。第六,全班进行课业交流。第七,学习评价。

 

通过这三种模式的教学,达到了以创建行动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目的,以培养学生旅游业务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旅游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5

一、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实习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方面,对于实习实训重视程度不足。实习实训是旅游英语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一项重要途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培养方案是以其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修业年限等安排为基础而具体拟定的,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目前旅游英语专业在校学生中大多数对实习实训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真正理解实习实训的意义和作用。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就是为了找工作。所以一旦他们遇到与自己的择业条件如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发展空间等差距较大的实习单位时,就会出现工作不认真、态度不端正等懈怠的状态。还有部分学生主观地认为实习对于就业没有任何帮助,因而对于学校安排的实习实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显然对于实习实训不够重视,而这种不重视的态度会大大影响实习实训的效果。

2、工作方面,适应能力差,不能正确自我定位。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大多安排在旅行社,也有部分安排在酒店、宾馆等服务类行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新的工作环境,不能够很快进入角色。据胡娜(2011)调查,相比较其他专业的学生,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更容易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有33.3%的学生表示在实习实训中“无法适应师傅的教授方式”,29.1%的学生表示“实习环境总体而言不很自在”,86.7%的学生表示“我自己常常抱怨自己所在的工作环境”。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实习中思想上好高骛远,工作中不愿意吃苦受累。但是由于服务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员工在旅行社、酒店、宾馆等工作场合隐去自己的个人习惯和性格,而更多的考虑工作对象和客户的要求。这对于处于青年期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适应。

3、专业技能方面,实践能力不强。旅游英语是非常具有应用性的专业外语,其内容丰富、宽泛,和日常英语存在一定差别,要求学生不仅具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具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在语言方面,旅游英语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而我国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是经过多年应试教育的学生,在考试制度的影响下,语法词汇基础较好,而口语听力较差。导游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领域,这些学生在实习实训表现出明显的专业技能欠缺。旅游英语专业不仅涉及英语语言,而且涉及很多地域文化。所以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既包含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语言技能课程,也包括《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概论》、《餐饮服务与管理》、《英美概况》等涉及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课程。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一般均设在英语系及外国语学院,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比较重视英语专业课程而忽视旅游管理相关的课程,包括实习实训这种实践性课程的学习。所以实践能力不强,在导游工作的实习实训中,专业技能不能够完全达标。

二、影响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因素

1、心理方面,发展不完全成熟。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一般为大学二、三年级,正处于二十一、二岁这个较为特殊的年龄段。这个时期的青年学生心理发育不完全成熟,对社会了解不深,对即将踏上社会的工作生活抱负,但也极易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实习实训中因为各种利益冲突,这些学生有可能和同事甚至客户产生各种在校园里设想不到的矛盾和冲突。而对于社会经验不足的学生们来讲,他们抗耐压情况较为不稳定,很难及时调整心态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以一种健康的心理处理各种矛盾。所以很多学生在实习实训中会发现实际工作状态与理想状态相去甚远,也会因此而不时的在工作中产生不适应和抵触情绪。

2、师资结构不符合专业要求目前从事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包括实习实训指导的教师大多是英语专业毕业或是来自高校旅游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从事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中缺乏一线工作经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的教师,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由于没有实践经验,这些教师在讲授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时,只能“纸上谈兵”。这样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很难和今后工作中的实践直接结合起来,也很难具备良好旅游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因此,学生在实习实训中,不能够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

三、对策

1、在实习实训的前、中、后分别做好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工作。学生在实习的前、中、后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和存在的问题都是不同的。所以,实习指导教师应针对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在实习前要做好充分的动员工作。一方面强调实习实训的重要性和意义;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分析实习实训中有可能出现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上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充足的专业知识方面准备及不怕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实习实训中,学生往往会因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心理不适,也会因专业技能的欠缺造成自信心的减弱。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礼待人,与同事、领导和谐相处。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换位思考,重视团队协作的精神。有些学生因为英语基础差而在实习中受挫。对于这种情况,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对他们的专业知识进行重点辅导;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把工作当做主动学习的第二个场所,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做出实结,并以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对自己实习的经验和教训展开讨论。也可以组织一二年级学生一起进行座谈,为以后的实习实训积累经验。

旅游专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6

关键词:地方高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近五年来,湖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就业的调研结果显示,湖南省共约50所高校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虽然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85%以上,但毕业三年内,对口就业流失率也在85%以上,这就是说,旅游的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不到10%。主要通病是缺乏职业意识、专业能力,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而学生到旅游景区去实习,时间长达半年,但多数学生只能在景区售票,对这个行业缺乏全面的实践把握,这种情况也降低了毕业生就业的热情。据初步估计,目前中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每年缺口至少200万,今后每年还将以20万的速度递增[1],因此,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是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是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兼顾理论教育有先进性和产业实践的创新性,培养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必备的管理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管理岗位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它区别于高职的技能型定位,也不同于旅游硕士的研究型定位,也就是说在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层次上,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理论型”学者变成“实用型”专家,通过我们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把在校学生“催熟”成为一个“具有责任心、专业性,具有管理能力及职业精神”的“准职业经理人。”这些内容的最终落着点是培养旅游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其中:(1)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方向:培养酒店中、基层管理者;(2)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旅行社经理、优秀导游员;(3)旅游管理专业景区规划与管理专业方向:培养景区中、基层管理者和规划专业人才[2]。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达到一个目标:即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能进一步扩大并加强旅游院校与各地旅游企业的合作,真正做到“双需、双赢、互动”,共同发展。旅游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条件,为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实训结束后,全面评估考核每个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工作表现,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期望目标。学校结合实训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学生的自我评估调整培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对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则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计划来解决。同时学校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管理专家对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意见并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改革。学校为旅游企业培训员工,提供管理咨询,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调研,共同开发新产品等。此外,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计划地向旅游院校提出研究课题,这些研究课题可以包括不同的层次: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二是企业根据对市场的分析提出的对旅游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三是为了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而需要的前沿性研究课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对策

1.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需双赢”实践教学模式建设方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旅游产业背景下,业态表现是多元的。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如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休闲娱乐公司等,有其不同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规律,它们在经营和管理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用“旅游管理”这一专业的知识结构培养和塑造的旅游专业学生,难以达到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专业管理人才能力的需要。为此,我们细分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景区规划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与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建立工学结合教学实习基地,以培养适应旅游业不同类型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在衡阳市有八个挂牌的实习基地,学生的大部分实习能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同时在珠海、桂林、长沙和张家界各建立了一个实习基地。转贴于

2.工学结合、校企联姻,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聘请企业著名高管或旅游局领导为专业老师,讲授专业课。近年来我们已经聘请了谢儒生(耒阳市主管理旅游的市委正县级干部)、黎才发(常宁市主管理旅游的副市长)、尹同君(衡阳市物价局局长)、彭幼平(衡阳市旅游局局长)、危小明(衡阳市旅游局副局长)、邓衡午(雁城宾馆总经理)和李清河(蔡伦竹海风景区管理委会主任)作我们的专业课教师。二是试行大学生导师制,外聘企业精英当职业导师,如2009年我们就聘请了谭曦(园林工程师,衡阳市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雁峰区桂竹山庄总经理)、邓衡午(高级经济师,雁城宾馆总经理)、陈冬平(副研究员,鸟类专家,江口鸟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等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副导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为此,我们进行了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的改革。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重企业日常业务和管理实践操作,而忽视了旅游产品的营销管理和营销策划的现状,我院首先在2006级毕业生中启动了毕业设计这一教改创新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参照理工科院校的毕业设计思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的创新式实践教学活动。它主要是利用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外聘导师与优秀学生组成策划团队,结合旅游专业特点,与某一旅游企业合作,通过市场调查,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针对旅游企业及市场现状,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产品营销方案,为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产品营销活动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和创造能力,尤其对企业而言,迫切需要那些能够直接参与或较快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高素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要想满足社会对这种应用型旅游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完成的,所以毕业设计作为一种重要方式被引入旅游专业的毕业实习过程,其作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毕业设计恰恰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所提出的一项将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旅游学生更好地具备了旅游企业发展所需求的素质。

3.在校企合作办学的目的上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羸的目标。为了与签约企业建立紧密良好的实质性合作关系,开展深度合作项目,我们坚持“边合作、边总结、边完善”的原则,发挥教师积极性,要求教师与企业挂钩,实行“一教师一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深入挖掘校企合作潜力,寻求校企合作结合点,设计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合作模式,并且定期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水平的评比工作,对合作层次较高、合作内容较深、合作成绩突出的基地,奖励基地建设教师。通过教师与基地挂钩、基地建设与教师奖励挂钩等制度,激发了教师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拓宽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4.教学(或学习)+科研+实践的模式。对学生而言,实行“学习+科研+实践”模式,积极推进学生学研结合、学社结合。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产学研结合的目的。为此,应积极推进学生学研结合、学社结合,鼓励学生加强研究性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技能。具体做法: 一是学研结合建设旅游素质拓展中心。二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三是成立公关旅游协会、组织社团,开展各种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对教师而言,实行“教学+科研+实践”模式。具体做法: 一是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充实教学内容。三是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科研质量,为教学服务。

5.建立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十分重要。为此,湖南工学院旅游专业专门成立了旅游专业素质拓展中心。该中心制定了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管理措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院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将知识、能力、技能有机结合,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适应了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6.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打造“双师型”队伍。2006—2010年共引进博士教师4名;派出专任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者9名。在继续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性特色,增强适应性,提高质量效益。

7.围绕实践课程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近年来,我院教师主编了六部旅游管理学教材,其中《旅游政策法规划》教材已入选十一五高校规划教材,《旅游文化学原理》科学出版社出版。目前我院陈国生教授承担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旅游文化学》和教育部首批旅游专业硕士生教材《旅游社会学》的主编任务。

8.紧扣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以“合作共建”思路创新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所要追求的目标。因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水平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为此,湖南工学院以“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建设了衡阳地球村旅游规划与设计公司、好运来旅行社、神州之行旅行社等控股型基地;桂竹景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点)、耒阳市蔡伦竹海风景区和耒阳大皮江生态旅游山庄等合作共建基地;神龙大酒店、雁城宾馆、珠海昌安酒店集团等实践教学基地。如桂竹景区是湖南工学院旅游研究所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建的基地,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旅游研究所和桂竹旅游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桂竹景区,景区将负责硬件设施开发、建设等方面,院校将参与规划、管理、营销、服务培训等软件建设。这种合作共建”基地的形式在湖南尚属首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