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品安全现状范例6篇

餐饮食品安全现状

餐饮食品安全现状范文1

1 餐饮业主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公告,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69份,中毒人数5926人,死亡人数121人。较2014年,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5.6%、4.8%和10.0%。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全年食物中毒总人数的42.6%,其次是餐饮服务单位,占全年食品中毒总人数的25.5%。再有就是是材料本身带有或处理工艺不标准造成毒素残留,引起食物中毒。除此之外,为外改善食品菜肴的口感、品质,便于食品加工操作及延长保质期食品加工过程添加剂在餐饮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多,不规范、不合法的使用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2 产生餐饮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餐饮业主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由于人为或食物天然的因素,引起发生不良变化,θ嗣墙】挡生损失。天然因素包括食品本身含有的物质及自身变质而导致的污染;人为因素包括相工作人员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匮乏或为谋取经济利益采取不合理方式带来的食品再污染。餐饮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还有食物搭配和消费者自身特点,餐饮相关从业者不懂必要的食物搭配导致食物中毒等现象。还有消费者个人身体原因,消费者对一些食品具有过敏性反应产生不适或中毒等问题。此外,缺少必要的产品检验,原料、加工过程凭经验和感觉,在冷冻保鲜的原料,致病菌的污染是感官判断不出来的,在原料的热加工过程中,其原料中心温度不一定满足加工要求。

3 保证餐饮食品安全的方法

3.1 全过程控制餐饮食品质量安全

根据餐饮食品的自身特点,需要将预防控制体系引入到餐饮业,可以从根本上控制餐饮加工中复杂的原料和工艺对带来多个食品安全不确定原因,有效地预防、控制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组织起草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餐饮业要求》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明确规定了在餐饮行业实施管理的要求。

3.2 实施HACCP管理体系和ISO22000认证管理

一方面管理实施HACCP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从业人员餐饮食品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完善餐饮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实施ISO22000认证管理,依照认证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认清关键控制点,并按规范有效执行,提高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3.3 建立餐饮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要制定从原料、人员、设备到加工的全方位实用有效的操作规范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同时要建立培训、信息交流、食品安全检查、奖惩、顾客投诉处理等制度,确保在便于员工执行和管理人员监督。

3.4 提高餐饮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水平

要根据餐饮从业人员流动大的特点多宣传、多普及,通过不断培训和宣传,提高从业水平,增强其食品安全保障意识和能力。

3.5 加强餐饮食品监测频率

加强餐饮食品监测频率,对餐饮食品的风险因素进行抽样检验,根据抽样检测结果,有效控制餐饮食品可能发展的环节因素,降低餐饮食品安全事件的产生。

餐饮食品安全现状范文2

关键词:食品安全;行政执法;餐饮消费环节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036-02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安,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涉及到国计民生,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一直不容乐观。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同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原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仅对药品、医疗器械等进行监管,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扩大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赋予了新的监管职能。

一、我国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都采用多部门共同监管的模式,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分为种植、生产、销售、消费等几个环节进行分段监管,2009年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改变了原来由卫生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局面,截止2011年8月,我国333个地级市中,有261个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完成职责交接;2603个设有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的县(市、区)中,有1248个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完成职责交接。

二、我国对餐饮企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段监管的固有缺陷

2009年《食品安全法》再次沿用了分段监管的模式,明确规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餐饮企业的监管。然而,餐饮企业作为分段监管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之前每一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都可能全部累积到餐饮消费环节,所以行政执法监管部门在餐饮消费环节发现食品本身存在问题的难度很高,餐饮企业面临的食品安全风险系数更大。分段监管追求的是的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整条食物链的无缝连接,但是却忽略了种植、生产、销售、运输、消费各个环节的关系,以静态的眼光来监管动态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很容易造成监管职责不清晰,形成监管盲区。

(二)行政监督执法不严或执法不公

现实中有不少食品安全问题在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导致行政执法人员无法可依,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讲人情”的情况,有时行政执法人员就会选择“睁一只眼,毕一只眼”,有案不办、大案化小、小案化了。目前仍有部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执法队伍将处罚金额与员工的奖金待遇挂钩,处罚金额越高,执法人员得到的奖金越多,容易致使执法人员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把行政处罚当作是一种创收的途径和手段。这也很可能导致执法人员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利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对餐饮企业的处罚金额就高不就低,容易出现执法不公的情况。

(三)行政监督执法重审批轻监管、重事后追究轻事前防范

为了保障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我国对餐饮企业尤其是新办证单位的准入有着严格的许可程序、标准和规范。目前,上海对小型餐饮企业的准入许可是比较高的,例如设置熟食卤味配制、裱花操作专间,采用化学消毒的需要设置3个以上水池等等,但是设施设备到位,并不意味着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而恰恰是很多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都是因为觉得硬件条件好,就疏于监管才导致发生食物中毒或食品安全事件。此外,在执法思维上也存在着重事后追究轻事前防范的问题。事后追究是在不利后果发生后才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损害结果不再继续扩大,但对已经发生的损害结果已无能为力,而事前防范不同,它可以把一切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正是执法思维中一贯的局限性,导致了监督执法重审批轻监管,重事后追究轻事前监管,也使食品安全执法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总是疲于应付,充当救火消防员的角色。

三、完善我国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构想

(一)完善《食品安全法》关于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监管的规定

《食品安全法》在社会公众、专家、媒体的“千呼万唤”中终于出台,这部法律对健全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卫生”到“安全”,虽然是两个字的差别,但确实是对食品监管理念上的巨大转变。《食品安全法》摒弃了一些旧的制度,将涉及生产、流通、餐饮消费等各个环节方面的规定在一部法律中体现,也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召回制度、“一赔十”的赔偿原则等新的内容,然而匆忙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影响到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常运作,尤其是餐饮服务企业监管方面。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餐饮企业进行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常常遇到“执法无据”的情况,实施了10多年的《食品卫生法》中有很多法律条文已经被监管部门和餐饮企业所认可,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操作性强,监管效果好,但是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中却没有了这些规定。除此之外,《食品安全法》还存在着有违法条款,但没有处罚依据的情况。例如:餐饮企业食品加工操作区域环境脏乱不堪、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状况差等等都只有违反的条款,没有处罚依据,执法人员在实际执法中只能不断地督促餐饮企业整改,并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然而收效甚微。我国应当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调整,对于原《食品卫生法》实施中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在不违反《食品安全法》的前提下,将其纳入地方性法规,或者可以根据各地方的实际食品安全现状,通过地方立法来完善《食品安全法》中的空白点。

(二)加速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标准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餐饮企业进行监督执法的重要技术依据。目前我国的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大概有1800项,食品行业标准大概有2900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有634项,但与美国、欧盟等世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发展还“任重道远”。有很多食品标准已经无法满足监管执法的需要,甚至还有不少标准已经被废弃多年不使用,使得监管部门在监督执法中无所适从,因此尽快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迫在眉睫。

第一,清理整合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交叉、重复和自相矛盾的现象较多,尤其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餐饮企业的食品进行监督抽检时,面对各个部门制定的标准不知道应该使用哪种标准才能得到最准确的结果。第二,根据食品技术的进步及时更新食品安全标准。技术人员在制定标准时往往很难知道某种食品的技术今后会发生怎样的改革或者添加何种非法物质,因此标准总是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一旦发现问题后,就要及时的更新食品安全标准,使行政执法人员有法可依。第三,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要科学合理。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不能仅仅因为目前的整体产业状况、单纯地谋求经济利益就牺牲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例如国家新出台的《生乳安全标准》将蛋白质的含量从原来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2.8克,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也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为了保证奶农的利益而破坏了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初衷,使得原本标准就不高的《生乳安全标准》现在更是“一降再降”。

(三)推行预防为主的监管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对餐饮企业的监管存在注重事后追究,疏忽事前预防的问题,因此只有改变原来的执法思维方式,推行预防为主的监管理念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发达国家目前都采用了先进的HACCP原则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原则,对餐饮企业食品加工烹制的每一个过程进行监视和控制,从而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

我国餐饮企业整体水平较低,90%以上多为小型餐饮企业,存在着食品加工条件差、卫生意识差,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通过实施HACCP原则可以完善原来的管理模式。《食品安全法》在第二章中全面阐述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内容,第33也规定了“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这为我国对餐饮企业实施HACCP原则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但是,中餐加工方式比较复杂,如何引导餐饮企业自愿实施HACCP原则,以及HACCP原则在中国餐饮企业中如何良好运用都需要行政监管部门不断地研究和完善。

推行预防为主的理念,也需要监管部门切实转变监管方式,根据餐饮企业的风险等级来确定监管的频次,将风险因素消减在食物链的前端。比如,目前上海对集体供餐单位、中心厨房等重点监管单位推行24小时的摄像监控系统,通过在食品加工区域安装摄像头,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加工操作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注重“事中监管”,强调全过程监管,更是履行“预防为主”的重要方法。

(四)完善食品安全各执法部门间的协作机制

《食品安全法》明确了分段监管的模式,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质监、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分别对生产、流通和餐饮消费环节进行监管,因此造成了“多头监管”的局面,也无形中增加了食品安全各执法部门间协调合作的监管成本。

餐饮消费环节是食物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一旦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食品,不仅要及时对问题食品采取控制措施、追踪溯源,也应该将问题食品的详细情况通报给工商或质监部门,以便全面控制问题食品,尽快查明原因,避免食品在生产、流通或消费环节中再次出现同样问题。

“多头监管”的局面常常会出现监管职能交叉或监管模糊地带,也需要食品安全各执法部门及时沟通,互相协调,互相配合,本着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不推诿、不回避,共同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难题。例如无证餐馆的取缔工作,单靠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者工商部门都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两个部门联合更或者连同街道、公安、城管等各个相关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既整合执法资源将各部门的执法力量集中到一起,解决单个部门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又能增强执法威慑力,确保执法效果。所以,为了缓解分段过细带来的协调难题,必须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各执法部门间的协作机制。

(五)落实执法信息公开制度

目前,餐饮食品安全信息大多都由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执法部门、检验机构、餐饮企业等掌握,以至于人们在选择餐馆、饭店时常常不知所措,不知道每家餐馆、饭店的食品安全状况,然而一旦某种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大家就会“闻之色变”。目前,很多的餐饮食品安全事件都是由媒体曝光,如果监管部门信息稍晚,就会引起大家无休止的猜测,使执法部门处于被动状态,的任何信息都会遭到公众的怀疑。

《食品安全法》第82条规定了国家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但太过于原则性。除了这些信息外,老百姓还想知道去哪些餐馆、饭店是放心的,食用哪些食品是安全的等等这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执法部门往往都没有对外公布。所以,监管部门除了定期公布法律的规定信息外,还应该对监督执法中的部分信息予以公开,主要包括行政执法部门对餐饮企业监督检查时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状况的等级、执法部门对餐饮企业的监督抽检情况、处理举报投诉等内容,将这些信息张贴在餐馆、饭店的醒目位置,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食品安全动态,根据监管部门的信息选择餐馆、饭店就餐。此外,“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求行政执法部门定期公开食品安全信息,也是对行政执法部门的有效监督,使行政执法部门在公众的“监视”下开展监督执法,进一步促进规范、科学执法。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守文.餐饮服务安全监督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2]于华江等.食品安全法[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餐饮食品安全现状范文3

【关键词】餐饮卫生;监督管理;强化策略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取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时传出食品安全事件,这一方面会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另一方面也给我国餐饮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迫切需要在餐饮卫生监管层面上做出较大程度的改善。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虽然各级政府在餐饮卫生监管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但因为餐饮行业的特殊性,其卫生状况极易反复,再加上很多小餐饮行业具有技术含量低、启动快且一般在卫生设施上投入不足的特点,使得餐饮卫生的监督管理成效始终没有取得根本上的改善。鉴于此,本文对我国餐饮卫生的监管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强化监管工作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对餐饮卫生监管工作能够有所借鉴。

2餐饮卫生监督管理的现状分析

餐饮在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近几年,随着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日益提高,我国在餐饮卫生的监督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在餐饮食品安全的法规建设、卫生设施硬件方面均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整个餐饮行业而言,其卫生安全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餐饮硬件设施得到改善,但仍不平衡。

随着餐饮服务行业的发展和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我国餐饮行业在硬件条件上得到了改善,特别是一些大型、高档的餐饮服务场所的硬件条件较好。如在一些高档酒店和快餐连锁门店,厨房的卫生状况良好,食品的加工流程也科学合理,食品原料的储存、加工和处理场所也都能满足餐饮卫生标准的要求。但在一些小餐馆中,依旧维持着硬件设施陈旧、落后的局面,这类小餐饮行业在卫生设施上的投入普遍不足,造成其极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而这必须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及有关行业的充分重视。

2.餐饮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提高不明显

餐饮管理属于软件建设的范畴。餐饮行业属于生产量大、生产过程分工协作、产品种类相对稳定且供应时间比较集中的特殊服务行业,且有根据规模而加工的特点。要想通过加强管理来提高效益,就应彻底摒弃传统的小作坊生产理念,以规模生产来对传统的小餐饮行业进行有效整合,进而带动整体服务水平和安全标准的提高。近年来,很多城市乃至于很多商场都建设了有利于集中管理的“美食广场”,这就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但同时也要看到,仍然有部分区域因管理不善、生产加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等原因而导致群众食物中毒的事件发生。

3.餐饮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因为餐饮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其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工作环境较差且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水平也往往不高,这造成餐饮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工作流动性较大、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上餐饮行业的特殊性,一些从业人员比较依赖于传统经验,对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和岗位操作规范可能并不了解,如果餐饮单位再不重视对这方面的培训和训练,那么长久以往则必然会对食品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3餐饮卫生监管强化策略探讨

1.建立适应本地区的餐饮业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博,这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各个地区在饮食习惯上并不相同,此时如果只依靠国家出台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则很难对种类如此繁多的餐饮食品进行全面覆盖。因此,有必要在充分参考和借鉴国家食品安全标注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涉及本地区餐饮业特色的标准体系和检验规范,以作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补充。具体而言,不仅要确保所建标准要满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在相关方面的要求,还要为本地区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执法工作提供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持。

2.改进监管方式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餐饮行业出现了很多依靠传统监管方式很难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如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干扰正常的食品安全检验结论等。因此,为了提高餐饮卫生的监管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对传统的监管方式进行改进,具体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将突击检查、集中时段整改和长效管理相结合;将明查与暗访工作相结合,如可以在明查之外,进行不打招呼的暗访活动,以了解平常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不了的问题,这还可以给餐饮单位时刻敲响警钟,让他们随时都不敢放松对餐饮卫生的管理;实行从原料采购、食品加工到食品存储在内的整个加工过程的全面监管;建立餐饮业档案,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分析,从而为下一个阶段的监管工作重点的制定提供依据;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与社会各界的投诉举报相结合。

3.加快监测体系的建立

首先,要从重点监测对象开始,逐步在区域内推行食品安全电子化监控系统。因为电子监控设备的成本较高,所以本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逐步推广。其次,利用现有的监测资源、提升现有的监测水平,加强对重点食品的监测,保证食品供应的安全。最后,加大对食品监测方面的投入。部分地区在食品安全监测设备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餐饮卫生监管部门长久以来都还在使用老旧的设备,这是造成当前监管工作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监测设备资金的投入,及时更换老旧设备,以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4.完善信用体系

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反映了餐饮业诚信缺失、食品安全隐患长期存在等问题,而在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才是餐饮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之道。鉴于此,我们应该建立并完善餐饮单位的信用体系。可以建立区域内的餐饮业食品安全信息网,对外食品安全方面的新进展和新动态。此外,还应完善餐饮业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在区域内的餐饮企业中开展安全信用体系等级评定活动,要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宣传守信单位,曝光失信企业,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信用意识。

5.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

应加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能力的建设,建立健全区域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并制定相应的预案,以确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在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就可以得到有效处理,从而将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尽量降到最低。

4结束语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是一项关乎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而强化餐饮卫生监管工作则是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必须引起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逯延敏,虞洁红,张鲁京.小型餐饮业卫生监管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卫生法制,2013,(3):41-43

[2] 郭少颖,谷红,王会肖,等.对餐饮场所和肉食品作坊实施动物卫生监管之我见[J].中国动物检疫,2014,(10):84-85

餐饮食品安全现状范文4

为确保我县中、高考的正常开展,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置餐饮环节食品安全事故,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按照《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广大考生利益,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中、高考顺利进行,保障社会安定稳定。

二、工作原则

建立处置餐饮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立足于防范,抓早、抓小、抓快,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损失或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主要适用于中、高考期间发生的餐饮环节食品安全事故。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做到迅速果断地处置餐饮环节食品安全事件,成立“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高考餐饮安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餐饮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贯彻领导小组对餐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筹协调、联络和检查督办。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餐饮监管科,由胡卫东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五、应急处置步骤

(一)启动预案

餐饮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就餐点工作人员应立即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接报人要做好记录,弄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具体情况等内容。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立即按程序上报。

(二)赶赴现场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工作,迅速将发生临床症状及疑似发生的师生就近送往医疗机构救治,同时会同发生地的相关机构维持现场秩序,控制局势,协同对现场所需的人力、物力支援进行协调。

(三)现场处置

采取行政措施,封存可能导致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以及被污染的食品工具及用具,联合卫生部门做好相关食品检测和调查取证工作,重点是食品及其原料的来源、卫生状况和流向,餐饮服务操作过程的情况,餐饮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可疑食品及其原辅料等有关样品。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餐饮服务经营者依法予以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

(四)善后工作

餐饮监管科要对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书面报告,认真检查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责任追究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将根据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预防措施

(一)建立餐饮食品安全事项每日“零报告”制度。各就餐点要指定专人负责,每日下午18时前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本考点情况。

(二)加强责任落实。建立分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将不定时对就餐点进行督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餐饮食品安全现状范文5

餐饮行业食品卫生监管一直以来是我所日常卫生监督中重点工作来抓。在去年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中,我所精心布置,全力抓好辖区内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

一、坚持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做到四个到位。

我所始终把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作为履行“三个代表”的民心工程、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1、组织领导到位。为使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餐饮整治工作小组,所长、分管所长深入到一线,实施靠前指挥,开展组织协调工作。打破科室设置,抽调精干力量充入一线突击开展整治活动。

2、宣传发动到位。我所与餐饮联谊会联合召开6次由餐饮单位负责人参加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会议。会上强调指出,要求各业主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卫生自律,全力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各项工作。

3、任务职责到位。根据卫生部的三个100%的要求,我所结合实际,制定并下发了《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整治工作以“十万餐饮、百日整治”为主题,以小型餐馆、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餐饮单位为重点,以违法和无证查处率、索证管理率、量化分级率均为100%为目标,来达到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状况彻底改善的目的。并落实了省、市整治领导小组下达的“四定”要求,即定时为9月至11月;定任务分为组织准备、专项整治、总结提高三个阶段,力争在10月底前完成70%、11月底完成100%工作目标;定人员为卫生监督员和社区责任医生为主要工作力量;定措施为实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卫生监督信息公示三项制度作为主要工作手段。建立了切实可行的问责制度,把本次整治工作作为年度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直接指标。随后还相继出台了《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单位职工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县餐饮单位长效管理机制指导意见》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对整治活动进行规范和指导,为整治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排查摸底到位。为了提高集中整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所发动乡镇防疫医生、社区责任医生及卫生监督员们对全县整治重点区域、重点单位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为下阶段整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点面结合,做到重点突出。

在对照整治方案要求、全面推进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工作要求,着力突出六个方面工作。

1、在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行为方面。以治理餐饮无证和不规范经营为目标坚持分类处置、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全面清理整治无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经营的违法行为。期间共出动卫生监督员117人次,取缔无证餐饮单位8家,其中县城以上餐饮单位3家,并对3户违法情节严重的单位实施了行政处罚,共计罚款4800元。对19家卫生设备设施陈旧、不足,工艺布局、流程不合理,存在较大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的餐饮单位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

2、在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方面。我所加大了对小型餐饮单位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力度,积极指导督促小型餐饮单位逐步改善硬件设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争取达标。并结合专项整治,对小饭店、小快餐、干式点心店、卤味店等实行分类硬件提升。小餐饮食品处理区墙面瓷砖到顶,橱柜“不锈钢化”,肉类、水产、蔬菜分别设置专用清洗池等,改善餐饮店的卫生面貌;要求卤味销售场所货、款窗口分离,区域功能明确,小型快餐行业、干式点心店销售场所设置玻璃遮挡板等,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交叉污染问题。同时我所还统一制作餐饮卫生制度、餐饮消毒管理制度、食品卫生承诺书及从业人员一览表,实施“证照、制度上墙工程”和食品卫生承诺制,进一步规范店容店貌。

3、在强化原料登记索证管理方面。坚持统一标准,按现有的法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采用集中培训、分类指导的监督方式,切实规范我县餐饮单位原料索证登记工作。通过分行业分批次对县内学校食堂、饭店宾馆、小型餐饮业、“渔家乐”休闲场所、职工食堂等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逐户进行“手把手”的现场指导,规范索证登记。期间共举办相关工作会议及卫生知识培训26期次,培训520人次,平均户受训达1.5次左右。经过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县城绝大多数餐饮店业主的食品卫生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全力配合我所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在原料索证方面,认真登记,严格把关,受到了省卫生厅暗访小组的一致好评。

4、在推进食品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方面。我所首先在餐饮业比较集中的高亭镇人民路实施餐饮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度,以点带面,促进我县餐饮卫生整体水平的提高。从9月30日开始动员,人民路的餐饮单位在卫生监督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均投入一定的资金,严格按照检查标准进行硬件改造升级,个别餐饮店甚至斥资几万元,对店面的功能区进行分区、分间,积极参与示范街创建。大部分餐饮单位经改造完毕后,无论在硬件还是在日常操作卫生方面,卫生面貌较前的“脏、乱、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评审人民路14家餐饮经营单位都带上“平脸”。

5、在餐饮食品安全整治方面。我所遵循以整治促提高的工作原则,采取多项行动、多种措施,着力改善餐饮消费食品安全环境。在整治期间重点推出了“关注民生、服务经济”卫生监督系列行动,特别是为改善大型船舶基地和周边餐饮食堂责任不清、无证照经营现象突出等食品安全问题,出台专项工作方案和许可制度,积极做好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参谋,引导企业自主规范管理,辅以许可、整顿等卫生行政措施,使船舶修造基地职工食堂均持证经营,卫生条件达标、操作规程有序;通过堵疏结合,督促企业争取政府支持在的厂区周围建立了经营用房,引导不符合要求的露天摊贩入室经营;并指导企业开创了有特色的食品安全工作模式,如金海湾采取经济补偿机制或经济考核制度,促使外包工进入职工食堂用餐,使外包工食堂纳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开展金箭行动对农家乐与茶楼餐饮、学校食堂及周围餐饮卫生、城乡结合部餐饮卫生进行专项整治,提高了重点地区餐饮食品安全水平。重点打击违法行为,整治期间共取缔8家,行政处罚实施15起,罚款3.09万元,其中对4所学校食堂(重点人群)餐饮具消毒效果考核不合格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各校校长成为被处罚对象,大大促进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6、在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患发生方面。我所结合专项整治对全县集体食堂、餐饮业进行全面重点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其中对存在经营织纹螺行为的4家餐饮单位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及时销毁不合格和有毒有害食品,并利用新闻部门做好宣传工作,严格的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全年未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三、坚持体系建设,做到机制长效。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餐饮业的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巩固整治成果,着眼未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因此,整治工作中,我所对长效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断完善。

1、推行以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监督体系。全县已完成食品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试点工作14家,为建立餐饮消费社会监督体系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公示制度实行过程中,我县选择了餐饮饭店密集、群众消费集中、社会关注度高的街道或区域作为试点地区,以不同表情脸公示牌衡量餐饮卫生状况,增强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真正做到“看脸色吃饭”。该机制的建立,为社会监督餐饮食品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增加了餐饮单位的压力,督促其进行整改达标,实施过程中,3家“哭脸”单位积极主动整改,急切要求卫生部门验收,最后达到了卫生要求。

3、建立以“五常法”管理为基础的行业自律体系。我所把推行“五常法”管理试点作为维持整治效果的有效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鼓励企业自主规范管理,加强行业自律意识。我县通过组织参观交流、人员培训,并从工艺布局、制度完善等各个方面加强服务指导,使餐饮行业特别是大中型单位的食品卫生设施设备和自主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在“五常法”管理方面,华侨饭店和红叶大酒店作为“五常法”管理试点工作,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从冷菜间先着手,按照要求规划区域,定人定岗加强管理,做到“物有居所、人有管区、做有规程”“红绿分明,不越界限”,促进了环境整洁,物品存放有序,既起到了节省企业管理成本的作用,又为餐饮食品卫生管理提供了有利借鉴,起到了行业示范的良好效果。

4、完善以监督、协管和巡查为基础的小餐饮管理体系。“五小行业”历来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其中包括小餐饮店,小饮食店的规范管理。为了有效改善这些经营场所的卫生面貌,确定了片区责任监督员负责制,通过摸底、宣传发动、培训、指导、督促整改,目前346家餐饮单位“三证”齐全,餐饮卫生制度、餐饮消毒管理制度、食品卫生承诺书及从业人员一览表全部上墙,原料索证、餐具消毒等台帐资料齐全,卫生状况明显改变,并实行了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以点带面,着力推广,有效提升了小餐饮的卫生水平。

四、坚持监督与服务并存,做到社会参与。

五、坚持治有实效,做到实效明显。

餐饮食品安全现状范文6

在全县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首先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参训。今天,我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县卫生局联合在此召开全县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等知识,主要目的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增强企业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再过10天就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高考了,此次培训的召开,我认为非常及时,也很必要。下面,我就餐饮服务环节监管情况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关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曾有这样一句流言:“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啥心里都没数”。近年来,随着“苏丹红鸭蛋”“吊白块豆腐”“三聚氰胺牛奶”“餐桌上地沟油”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人们被各种各样、形形的有毒食品吓怕了、整晕了,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让老百姓无所适从,困惑不已:现在食品还安全吗?我们还能吃吗?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我国政府重新审视这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加大对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力度。目前,食品安全关系的不仅仅是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问题,更是关系到我们在坐每一位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问题。因此,作为食品安全链条的入口环节——餐饮服务单位,我们应当从自我抓起,做到以“责”为天,以“德”经营,以努力改变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维护公众身体健康为已任,不断提高全县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维护餐饮行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二、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培训,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县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授课老师是长期在餐饮服务监管一线的执法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个个堪称餐饮监管的行家里手,接下来他们将结合日常监管中大家常忽视,易触犯的部分法律法规条款,有针对性地、有侧重点地带领大家系统学习,以避免我们日后经营过程中违法违规问题的再现。俗话说,只有学法、懂法才能做到知法、守法。所以,希望大家珍惜此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深刻领悟,牢固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我们企业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为全县人民把好餐饮环节食品安全这道“防火墙”。

三、狠抓专项整治,加强安全防范,严惩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今年,我局已明确餐饮服务监管工作的重点,决定继续联合县卫生局开展“四个专项整治”,狠抓餐饮单位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等违规行为,严惩购进使用假劣食品、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彻底净化我县餐饮服务行业市场环境。

一是开展以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大中型餐饮单位为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避免我县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二是开展以餐饮单位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索证索票制度、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食品留样等为重点环节的专项整治,不断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三是开展以“食品添加剂、地沟油、乳制品”等为重点品种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采购、使用伪劣或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企业自律,保证食品质量。

四是开展以节假日、中高考、重大活动为重点时段的专项整治,做到事前监督检查到位;事中派人驻点到位,实施采购、加工、使用全程监控,确保重点时段食品安全零事故。

在开展专项整治的同时,我局还将以推进“小餐饮食品安全整顿规范试点”和“学校食品安全示范食堂创建活动”为契机,评选出一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店,并通过颁发奖牌,媒体宣传,减少监督检查频次,给予行政许可优惠政策等方式,充分发挥示范店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县餐饮服务行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