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实践范例6篇

旅游专业实践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1

关键词:旅游管理;旅游产业;实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156-02

随着世界旅游产业的不断升温和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新的要求。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短缺,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旅游产业的实践性要求旅游人才培养必然注重实践教学方法及内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强调基础旅游管理理论教学的同时,怎样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实习实践教学成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矛盾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但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于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成本的考虑往往偏重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安排。这一方面是实习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学校与旅游产业相关的组织建立良好的沟通及协调;另一方面校内的实习实践往往需要实验室及实验器材的建设和采购。这些要求对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资金投入都有很高的要求。尽管教学实践者以及教学管理者都了解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难以实施。

从旅游人力资源市场角度来看,中国目前主要的供需矛盾体现在人力需求组织对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期望与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近年来,许多高等旅游管理院校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调整了课程的总体安排,增加了实习实践教学内容。然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需求以及学习动机在总体课程安排过程中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导致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效果不明显,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间的矛盾。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教学的内涵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旅游专业实习实践是检验旅游理论教学内容合理性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与将来工作结合的纽带。

(一)实习实践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对旅游企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且逐步加深对于旅游相关职业的印象和直观感受。在实习实践过程中,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性,使其能够承担工作责任,树立责任感,适当锻炼其管理组织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其学会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为其今后的工作拓宽了就业渠道。总之,为学生真正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实践有助于旅游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竞争力

在学校组织学生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合作意向,逐步形成固定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学校向企业输送高级旅游人才,并能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呈现出的发展最新动态为学校的旅游教学动态调整提供了方向,丰富了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同时,与旅游企业的合作能够提升旅游院校教师教学水平,丰富课堂内容,使老师将理论更好的与实践相结合,也为教师在旅游研究上提供了帮助。

(三)实习实践有助于旅游组织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单位主要从事基层的服务工作,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企业的形象。加强实习实践锻炼有助于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形象,从而获得更多客源,增加经济效益。在实习单位工作期间,学生与员工可以彼此更加深入的了解,相互间学习、探讨,具有较高学历的实习学生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参考学习的榜样,有利于促进员工行为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提高企业员工的总体素质。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现状

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教学本质来看,旅游产业相关组织、旅游院校以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都会得到相关的收益,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践的利益主体。

(一)校外实习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在安排校外实习过程中往往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主导,而不能从高等教育本身的系统性出发总体安排实习内容。尽管近年来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在教材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于校外实习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仍然无法满足需求,更难以满足各个高校千差万别的实习要求。实习单位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往往把学生当做廉价的劳动力,安排的多数实习岗位对学生没有挑战性,学生的实习热情不足。旅游高等院校在进行旅游实习基地时,往往考虑不够全面,仅仅是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能真正从学生角度考虑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培训效果,这也是导致校外实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二)校内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从校内实践教学来看,实践教学的实验室以及后续的教学实践器材的采购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主要是对科研能力考量,因而实践教学很难得到资金的支持。高等院校更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能够产生更多科研成果的实验室建设中。而旅游实验室建设并不能直接提高教师及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做出大量的繁琐工作,其一方面要作为教学者,另一方面还要作为实践教学的管理者,工作内容复杂。很多有能力的教师从成本角度不愿意开设实践教学课程。

(三)学生对实习过程认识不足

学生在实习前,往往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对实习生活充满期待,渴望脱离学校枯燥的理论学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但多数学生无法意识到实习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困难情况。在实习之前,学生往往对实习单位充满期待,过高的估计了实习工作的环境和内容,使其真正从事工作时会产生极大的失落感,并影响实习效果;实习学生的实习工资与企业员工工资存在差距,但实习生往往认为付出了同样的劳动,但报酬水平却存在差距。这种不公平感也会严重影响实习效果。

(四)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岗位单一

虽然旅游专业实习可以选择酒店、旅行社、旅游服务公司、旅游企业等,但大多从事的是基础服务工作,岗位在实习期间多数没有变动,这种单一性往往使学生缺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作为未来旅游行业的管理人员,学生在真正从事工作之前,并没有机会获得管理岗位的实习和观摩机会,教学中大部分的管理类课程设置与实习岗位背离,理论与实践错位现象明显。这一切都会使学生对实习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四、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的对策

实践教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重要的教学方式,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储备以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首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完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要通过不断调整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将实习实践教学计划、教学流程、教学效果评估规范化、系统化。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健全教师激励体制。高校应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客房、餐饮、模拟导游等实验室,加大实践教学仪器的配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院校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以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其次,高校也应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所选企业能为学生提供的实习环境、实习薪酬、定期培训和今后的发展空间等内容;固定与企业间的合作,在不断规范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在与企业确定实习合作意向时应更多为学生争取实习岗位,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建立健全学校与实习基地共同对学生实习效果评价的体系。

(二)突出学生的实习实践中心地位,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帮助学生在实习之前做好心理和思想上的准备,使学生保持对实习工作的热情,树立自信心。在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践教学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教育和动员,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大纲的解释说明,明确实习的目的和实习考核的标准,以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指导教师应在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的实习生活,对学生实习实践工作中的压力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学生实习工作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工作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为其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强化实习基地的教育功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实习基地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在强调工作规章制度的同时,突出人性化特点。基地不仅要对实习学生提供经常性的指导,还要关注其工作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减轻工作压力;提供机会,使基地员工对实习学生一对一的工作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作信心和效率;基地应制定合理的薪酬,并加强对学生的岗位培训工作强度。实习薪酬对学生工作态度有着重要影响,挫伤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影响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培训过程中,基地要关注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沟通和培训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个人潜力。

参考文献:

[1] 祁颖.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规范与实效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6,(4).

[2] 李日欣,张培茵,郑昌江.旅游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探讨[J].商业经济,2012,(12).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2

一、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专业培养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确立科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关系到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能否构建科学合理、高效运作教学体系,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问题。面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趋势,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目标应该是:为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首先,旅游教育的应用性特点和旅游产业自身的不断发展要求旅游管理人才必须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经过旅游教育的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学术界对旅游教育的应用性形成了共识。应用性教育门类,都应该与某一领域相适应,与某一行业相适应,与某一职业相适应,而且要在相对稳定中依据实际需求的变化进行适应性调整[1]。旅游教育作为一种应用型人才教育,其培养的人才要面向旅游业的各部门及其企事业单位,学校应在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以及旅游产业自身的不断变革,要求旅游教育为旅游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旅游企业依靠自身的创新素质形成独立的研发优势与自主创新机制提供人才保证。

其次,旅游产业的综合性特征和旅游学科的知识复合性决定了旅游管理人才必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服务产业,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构成旅游产业的主体,他们各自的运行规律和其内部的管理关系是不同的,其业务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同时,旅游管理学科本身是建立在旅游产业实践基础之上、多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的产物,它所涉及的知识与理论非常广泛,其自身的知识复合性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

第三、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由于旅游企业是以顾客活动为纽带,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宗旨的服务型企业,其业务活动的无形性、综合协调性、强文化性、生产与销售的同一性、脆弱性、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等特点,决定了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其工作需要,其综合素质结构应包括思想品质、职业素质、管理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操作技能、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

二、实践性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育作为体现人的认识规律的重要形式之一,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具有特殊的实践性和交互性,是一种教与学相互密切作用的实践体系,理论来自实践又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诞生的旅游教育同样要遵守教育的这一本质规律。在旅游管理专业整个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具有与理论教学一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深化、升华,并将理论应用于旅游实践。实践可以很好地检验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检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受社会欢迎,学生自己选择的旅游管理专业是否合适,将来谋求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等等。同时,旅游产业的应用性、综合性且变革迅速的产业性质要求旅游教育培养的旅游管理人才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进行实际操作的专业技能和实施科学管理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较宽知识面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是难以达到目的的,旅游教育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并提供旅游管理人才成长良好的实践环境,通过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实现知能转换。因此,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实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和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适应和满足旅游产业对旅游人才需求必经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实践教学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中地位的同时,我们应把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使实践性教学应避免两种偏向:一种是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理论上的高层次,在本科阶段就细分专业方向,拔高本科教育,误导学生似乎旅游管理人才不需要从基层做起,忽视基本技能、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一种是重实践轻理论,以实践操作、技能学习代替专业理论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本科教育等同于大专教育,降低本科教育的层次,使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三、基于实践性教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要求

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其终极目标。具体来说,基于实践性教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以旅游产业需求、旅游学科理论为依据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产物,旅游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其实践教学内容设计首先应该以了解旅游产业的需求为前提,针对旅游企业岗位群的对于旅游管理人才应对旅游产业需求的能力和知识、素质结构,确定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旅游管理人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理论知识基础上的,旅游教育作为旅游理论体系在高等教育中的体现,其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也离不开旅游学科理论的指导。

2、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根据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应用型人才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较强,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并将所学专业理论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这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能提供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根据实践教学内容,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构建专业技能模拟操作平台、专业理论应用能力训练平台、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等实践教学平台,较好地实现专业技能、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

3、以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与创新。一方面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担任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师生互动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另一方面重视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注重用信息化带动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优化实践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成自主探索性学习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问题

旅游教育不能只讲纯理论、纯知识,理论教学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实现知能转换,必须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2]。要实现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衔接,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应摆脱传统的学科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影响,改变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坚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的原则,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其次,在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衔接及其时序安排上,应根据学习过程的认知本质和本科学年的周期,在奠定学生初步的专业理论基础上,通过建立专业技能课程模拟实践课程专业理论专业理论应用能力的实践和训练专业战略理论及知识拓展课程综合实践的培养程序与阶梯式提高机制,及时地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并由此融会贯通。第三、鉴于旅游教育的应用性特征,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衔接还应考虑与业界的有效结合问题。在学校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实施等各方面紧密依托旅游企业,跟踪旅游企业最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发展,紧密贴近就业市场,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旅游产业业界的动态变化保持高度一致。

2.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分配比例问题

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贯穿于整个专业体系中,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活动。通过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进度等,有效防止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冲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属边缘学科,开设的课程多,不同的课程又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比例的分配时,应注意该课程的特点,灵活实际地分配好实践与理论的比例,不可一概而论。例如:餐饮管理、客房管理、导游概论等实践性较强的科目,理论知识较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根据调查和实践证明,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比例应3∶2比较适宜。实践的比例过少,学生达不到实际训练的效果;实践的比例过大,理论基础知识又掌握不够,不能指导学生实践。再如: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应根据其特点,适当加大理论教学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实践和理论的比例按4∶1或3∶1进行为宜。

3.实践教学模式的多样化问题

按照国家教育部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其中包括旅游行业调查和旅游企业业务实习10~12周。但一些旅游企业出于对利益的考虑,一般情况下不愿意接收实习期半年以内的学生实习。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方面,不应该局限于旅游企业第一线的实习,而应该寻求模式的多样化。如,建立模拟实验室,通过对旅游管理相关应用软件的操作,培育学生对计算机、仪器设备等与实际工作相仿的环境、程序、设备的适应能力;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如实验酒吧、客房、餐厅、实验旅行社等,学生在实习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双赢、互动”为指导思想,与一些大宾馆、酒店、旅游景点、旅行社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建立巩固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熟悉旅游企业的具体操作过程。另外,还可以采用假期服务实习、积极参入地方旅游节会、社会调查、市场调查等方法手段,熟悉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以及企业具体运作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志江.关于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J].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

育教学特刊,2004,19-20.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3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作用的一种活动,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具有极强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其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通过学习、研究、工作、生活等各种途径与实践客体发生作用,而雇现的应对、解决系列问题的水平与能力。它反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个体的整体能力,是其实践个体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这种实践能力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如身心健康水平、知识广度与深度、经验、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等。它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分为基础性实践能力、专业性实践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基础性专业能力对于个体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无论哪个专业学生都必须具备。它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信息运用能力、组织与管理等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性实践能力建立在其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基础上的解决旅游管理领域问题的能力,如酒店经营管理能力、旅游产品设计能力、导游服务能力、旅游经济分析能力、旅游领域研究等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建立在其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基础上的解决综合问题的高级能力。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实践能力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创新。在旅游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培养具有优秀综合实践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最高目标。

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紧缺

双师型教师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专业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这类教师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它的教学要求要有一定数量、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然而,目前中国院校大多旅游管理专业都存在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的现象。一种情况是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量”少,很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有过旅游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很低,有些教师的科研可能做得很好,理论水平很髙,然而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没法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旅游管理人才。另一种情况是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质”低,不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拥有导游证、饭店经理资格证、景区管理证等专业相关证书,但却没有在相应岗位系统、长时间实践过,仅是零散的接触或体验过相应的岗位工作,这类教师往往很难全面把握这些岗位的系列实践问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很有限。

(二)实践学习结构不合理

实践是学生理论认识的基础,也是学生素质提高的核心动力。培养髙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学习体系o然而根据调查,中国大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类型结构极其不合理。从时间结构来看,大一到大四旅游管理专业有内容不同、难度不同的专业课程,这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必须有连续的实践体系,这包括低年级的认知见习、中年级的课程实习、髙年级的毕业实习等实践阶段。目前大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总体比较重视,效果也比较好,但低年级的认知见习、中年级的课程实习时间远远不够,这导致很多课程实践操作部分基本流于形式。从内容还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主要包括酒店、旅行社、景区等模块,目前中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做得较好的主要集中酒店与旅行社模块,包括导游、计调、中西餐厅摆台、客房布置与管理等方面,而景区管理方面的实践却往往被忽略。学生实践内容的不完善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如今旅游迅猛发展的时代,景区经营与管理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其进行扎实的实践是旅游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三)课程体系不科学

课程体系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与效度。从中国大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主要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不全面、重课堂轻课外的特点。几乎所有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都为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旅游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学、酒店管理概论等,而如旅游商品开发与设计、旅游策划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较少。在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中,大多院校课程实践教学不全面,如导游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导游词的讲练,而全陪、地接、领队等方面却往往被忽视。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院校主要狠抓课堂教学,高度重视模拟实践教学,而课外实践教学却没有被重视。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把实践课程放置在相关企事业岗位中完成,如把部分餐饮、客房、计调等实践教学内容放在酒店、旅行社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具有较好的作用。 .

(四)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不科学

科学的监控体系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尽管目前中国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实践教学大多有具体的内容、形式等要求,但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并非理想。表面上,不少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监控类似于理论课程教学,但实际操作往往流于形式。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明显存在盲点,如有些学校对学生实习评价主要由实习生本人自我总结、实习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组成,但每个模块大多存在走过场、搞形式的成分。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内容、形式多样,不少指导教师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学、管理方案’缺2统一性、规范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很难评价。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措施

(一)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

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质量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旅游管理专业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相关教师到相关旅游企业第一线实践锻炼,以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与旅游企业签订师资培养、学生培养的战略联盟协议。同时,一方面形成校外相关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行政部门的专家到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另一方面重视校内教师到相关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行政部门联合攻关研究提升专业技能。

(二)优化课程体系

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上,根据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论,把课程体系分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层次。理论教学又分为公共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发展能力模块。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既有实践操作的内容,也有实践研究部分。本专业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体现在有关旅游服务技能比赛或相关旅游协会的一些活动。将旅游管理专业能力分为四大块即:经济与逻辑分析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谋划和策划能力。

按照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根据“有用、实用、够用”的原则,按照“整合、分解、增加、舍弃、压缩、保留”思路优化了现有课程,删除不必要的课程,增设一些专业特色课程,以提升课程支撑能力,形成模块化的专业知识结构。如将酒店餐饮管理与酒店餐饮服务整合为酒店餐饮管理,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地图整合为旅游地理学,将旅游资源学与景观学整合为旅游资源与景观;将旅游市场营销分解为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荣划学。按照不同方向的“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原则优化课程开课时序,即低年级通识教育,高年级专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建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包括课堂模拟实训、校内仿真实训、企业见习实训、中期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实训等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狠抓课堂模拟实训’推行模拟情景教学,将理论知识通过模拟实训的方式加以演练,使其掌握基本的操作规程。夯实校内仿真实训,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为依托,加强校内仿真实训,如旅游业口语交际实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实训,以及职业技能实训等。重视认知见习实训,这主要是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和调查研究,使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操作规程及实际工作情况,加深学生对行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注重中期专业见习,强化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互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把握,同时通过这个环节了解自身不足,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突出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下进行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加深职业认识,同时也是培养职业素质,增强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完善了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践成绩评定办法等,建立综合考核体系;按照实践教学大纲,合理分配了各层、各种类实习学分比例,指导实践的教师要对学生的阶段实习进行打分,计人实习成绩,并且引人了企业考核方法,设计适宜的学生实习考核表,将实践教育目标细化为考核项目,进一步完善学生实践考核方法,使企业评语、个人总结、教师评分与实践教育目标一致。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4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然而,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仍有一些与实践教学相关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结合本校的教育特色,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努力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与技能型的旅游管理人才。

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例如,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毕业院校和学习成绩的关注度逐步下降,更看重的是应聘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还有很多高校仍然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认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管理型人员和研究型人员,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是在最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快速膨胀的同时导致师资力量的紧张,所以很多旅游学系的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如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专业转行而来的。在这些转行而来的教师中,他们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的基本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依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他们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仅仅是参照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而设计,导致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涉猎得较少,这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有较大出入。因此,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快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改革步伐。

3.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企业竞争中,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开发。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实时调整教育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与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景区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够准确。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就是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出操作能力较强的管理型人才。由于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其政策和法规也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这就造成实践教学的计划相对滞后一些,不能准确反映出旅游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活动安排过于集中,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互脱离,导致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这样安排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难有效地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2.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差。在目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仍然存在着偏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虽然目前许多高校都比较注重实践,但采取的形式多为简单的室内实践操作,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有些高校按照本校的师资情况来安排课程,造成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差别很大,甚至取消实践环节,使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缺乏自身的活力和特色。第二,实践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我国许多高校旅游教育还是沿用普通学校的模式,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遵循旅游专业的教育规律开展教学。

3.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虽然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明显滞后,仍然是旅游教育的薄弱环节。另外,学校与校外旅游企业之间主要靠实习教师个人或者同学自己联系,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建立起来的实习合作关系也比较松散。在接纳实习生的过程中,旅游企业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挑选学生,这就会严重影响了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另外,有些旅游企业在接受实习学生时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可用性,条件略差的学生较难安排到好单位实习,加上旅游单位的条件参差不齐,这就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差别很大。

三、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1.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制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时至少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注重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定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就业导向,培养出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二是围绕市场培养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根据当前的旅游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确定旅游专业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旅游人才市场的需要,成为人才市场的“抢手货”。三是加强动手训练。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旅游管理专业任课教师若有旅游课题和项目,可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实践操作有助于增强其实践能力。四是强调实用原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一切教学方式及内容都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2.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课程教学体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在完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逐渐形成“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足鼎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模块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其教学目标是为专业学习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专业学习的兴趣,即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专业课程由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课程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管理的知识能力,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使其具备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课程模块由与旅游业相关的学科课程所组成,其教学目标是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奠定更广泛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就需要建设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作为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技能的场所,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与实际岗位相接近的训练环境,通过实施模拟性极强的训练,让学生逐步熟悉将来的就业岗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同时,高校也要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高等院校可以通过与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等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旅游管理实际工作中。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学校要开展多方探索,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不仅知识性强,而且实践性也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不但要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由于目前的任课教师缺少实际的旅游工作经验,高校在招聘旅游专业任课教师时应该有意识地吸引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的旅游业资深人士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教师从事一定的旅游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又能使老师了解到旅游业发展的最新状况,提高其教学能力。另外,还要为教师多提供一些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定期或不定期选派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开展学术访问或进修学习,从而更多地掌握旅游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也可以从国内外聘请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2008,(2).

[2]张淑贤,刘海洋.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3).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5

1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优化

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设计的,培养方案是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进一步修订现有的教学计划,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是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1.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

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专业教学计划制定重要依据,作为一般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既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也有别于重点院校专业培养要求。因此在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针对性的调查,了解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行业的要求,了解行业对本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培养规格、目标和专业方向,确定相应的课程模块,确定开设的课程及具体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基本思路如图1。

近年来,我们分别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塘、关中天水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企业高层作了广泛的访谈和抽样调查,其范围包括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饭店、景区、旅行社)、旅游规划设计企业和会展公司,了解行业对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需求的要求。

旅游行业普遍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知识面广、吃苦精神、善于自我平衡的心理素质。wWW.133229.COM饭店行业还要求:掌握酒店管理和操作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旅行社要求:旅行社管理和操作的基本知识、随机应变的能力、礼仪沟通人际交往能力、较高的导游服务水平。景区要求学生:掌握景区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环境学的知识、基本的地理地质气象等知识。会展管理则要求有初步的策划设计能力、营销能力。旅游规划企业要求学生会使用cad软件、掌握旅游地理、旅游资源仅本知识,了解历史、文化、社会民俗。对比我们的培养方案,我们以前的方案与这些要求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需要确立新的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重新确定各模块的课程。

图1旅游管理专业专业教学优化及基本思路

1.2修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针对行业的需求,我们对以前的培养目标进行修订,我们认为作为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面向地方经济,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旅游服务技能,适应中国旅游发展需要,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及旅游教育人才。学生主要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就业方向主要为高级饭店、旅行社、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旅游策划咨询公司、会展公司、旅游行政管理、涉外企业等。

根据培养目标,我们选择设置了饭店管理和旅游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以便培养学生掌握更精专的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我们认为饭店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比较全面扎实的饭店管理知识和能力,同时具备熟练的相关服务操作技能,侧重培养现代饭店管理所需人才。旅游景区与会展管理方向在培养学生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一是使学生具备现代商务会展旅游相关业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从事会展策划、会展营销和服务的初步能力;二是使学生具备较全面扎实的景区管理知识,具有开展各种风景区管理、规划设计的初步能力。

1.3 修订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要通过课程体系实现,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可以达到全面改造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目的,使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更加突出,使专业的应用型更加凸现,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诠释理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使学生拥有更加符合旅游行业工作实际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我们在调查的行业基础上又征集了不同地区旅游管理院校专家的意见,确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各种模块,确定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

按照学校修订培养方案的意见,课程体系中的通识教育由学校统一安排,含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这类课程是依据教育部要求开设的。我们主要确定学科基础、专业基础、职业能力和实践课程模块。因此我们对这四个模块进行的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探讨。

学科基础课模块主要考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潜力,理论较强的课程。根据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要求,经过讨论和征求业内教育专家的意见,确定了开设经济数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旅游学、旅游资源学、饭店管理学、旅游经济学等。这类课程对学生就业影响不是很大,但作为专业基础,我们认为这是本科教育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为学生就业提供支撑,学生通过学习后,入职技能会提高,为学生搭建一个比较高的平台。我们开设了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制图、旅游统计学、旅游法规、旅游英语、旅游规划与开发、客源国概况、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侧重于实际操作,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的技能,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我们开设了饭店管理和景区与会展管理两个方向,饭店管理方向有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饭店英语等4门,景区与会展管理开设景区项目策划与设计、旅游景区管理、会展概论、会展经营与管理,这两个方向的课程都是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对开,强调了动手能力。在专业能力课中,我们增加了人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2门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课程开设了旅游项目投资与评估、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礼仪礼节、形体训练、商务谈判与技巧、公共关系学,同时规定学生必须利用假期完成2个短期实习或取得相应的证书。实践课程模块除了学校统一要求的外,我们开设了旅游企业认知实习、旅游地理与旅游心理学野外实习、旅游拓展综合能力训练、毕业论文等。

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尊重认识的过程,从宏观认识到微观,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我们设计了认知的整个过程。

2.1 健全管理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顺利开展,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目前我们的管理体系通常采用校院系三级分工负责管理模式。校教务处具有监控职能的教学管理单位,负责实习计划的审批、实习总结、实习成绩的管理,通过监控,保证实习确实按质按量完成。二级学院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习计划的申核,实践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任务的下达。旅游系组织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践教学管理章程的拟定。校外实训基地由院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按培养计划安排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目前存在不足的是:学院并非独立的法人,一旦出现纠纷并不能承担完全的责任,因此,我们认为校外实习基地应该是学校法人与相关旅游企业签订的协议。

2.2实践教学层次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形成“认知—模拟实训—专业短期实习—长期定岗实习—研究实践”的全方位的立体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第一个层次:旅游认知实习。认知实习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习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实践的方式有酒店参观实习、旅游景区考察,会展和旅行社实际参观,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此外还可安排野外集中实习,我们在这方面安排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拓展能力训练实习等。

(2)第二个层次: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是利用校内实训室,如形体训练房、多媒体教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酒吧、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以及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系统等实验室。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是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也是校外实战实习的前奏,它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提高了实习效率,也节省了教学经费。

(3)第三个层次:专业短期实习。专业短期实习目前主要有三大块内容:一是旅行社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计调工作、接待工作和综合业务工作等,主要在暑假进行,为期6周。二是酒店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酒店中的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等,主要在寒假进行,6周时间。三是旅游景区短期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游景区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景点导游讲解的技能等,一般学生利用暑假完成。 (下转第107页)(上接第60页)

(4)第四个层次:长期定岗实习。本层次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时间至少半年,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专业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5)第五个层次:研究实践。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且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这里研究实践不是单纯的研究,而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研究实践的资料应尽可能采用真实案例,特别是在定岗实习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综合利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站在一个旅游管理者的角度,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撰写论文,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另外,研究实践也可以选用来自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一方面教师的某些课题和项目的前期调查、问卷统计等工作可由高年级的旅游管理学生来做,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指导老师应要求学生围绕论文选题或专题设计项目,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来完成毕业论文。

本文为陕西省本科院校教改项目《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创新》部分成果,项目编号:09by68。同时受陕西省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

参考文献

旅游专业实践范文6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并且随着我国各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对旅游产业也越发重视和关注,并在政策、开发、规划等多个方面都有全方位的支持。对于人才方面的需要也在不断提升,不仅需要更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更需要高质量的、具有一定综合素质水平,具备相应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由于实践教学不足,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出入,出现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基于此,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创新途径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人才素质提升以及教育管理完善,并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强、实践性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业就业后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成为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实验、实习、设计、实践等不同形式的活动设计与专业内容贴合的教学内容,从而将专业知识、内容、方法等转化为学生本身的技术或者相应的能力,为之后从业就业打好基础。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成果逐渐转换为相应的实践能力,只有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提升,才能够使旅游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和实现,实践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强、理论体系完整、对学生具有全方面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需要以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为基础。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营销策划能力,需要在具体岗位实践学习过程中养成更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并提升自身服务意识水平,以达到更加优秀的职业能力水平。目前,这也是当前旅游企业发展以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要求。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

具体而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从业就业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管理部门或相关产业。这些就业方向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性的,大部分都是带有很强服务性质的产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累更多的实操经验,以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到具体岗位和旅游管理过程中,这也体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二)专业理论体系较为完整

旅游管理专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理论体系。对于学生而言,完整的专业理论体系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能够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同时,具备更加针对性的职业能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对学生的要求是全方面的

旅游管理专业总体而言更加偏向于服务性质,属于服务行业,例如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等,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更需要学生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遇事的应变能力等。只是理论学习难以支持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实践教学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四、简述创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理念

高职教育中旅游管理专业由于应用性强,并且随着时展,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和变化。使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规章制度、管理体制、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监管等等多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和情况,需要首先确立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以培养更加符合未来旅游产业发展和需求的旅游管理人才以及职业经理人为目标,以更高的素质要求、综合能力水平要求进行相应教学内容和方式改变。同时,深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从管理组织、理念、制度、形式、过程监控等多个方面实现,只有构建更加完善的旅游管理教育教学体系,才能够更好地支持实践教学有效开展。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针对当前的发展形式以及越来越高的时代要求,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观念,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培养,更要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之间的转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技能掌握、能力提升、素质培养等,以学生能力提升和从业就业为基本条件,并由此为中心提供相应的资源配备、教学管理等,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

五、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创新途径

(一)做好传统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转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教学管理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新的尝试。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影响,要积极促进其与旅游管理专业相结合,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进行借鉴和参考,帮助旅游管理专业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施行实践教学活动。为以后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从事相应的旅游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把握时展方向。对于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查和调整,征询学生对“互联网+”模式下实践教学管理的想法,并积极对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和心态方面的引导,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目前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并积极进行完善和探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创新新型教育模式,注重因材施教

旅游管理教学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这就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目前,互联网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以互联网为背景,积极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学习网络、社交等相应应用技能。通过微信、微博、朋友圈等热门APP与学生形成互动交流,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同时将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社交软件增加实践教学活动的活力,增加教学活动的乐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推荐专业知识的文章和内容,营造轻松舒适的互动环境,提高知识水平,为学生发展提供全面帮助。

(三)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办学

针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情况,更需要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订符合时代情况和长期发展的教学计划。校企合作是双赢的合作模式,通过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校方能够更加迅速地感知市场变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以便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并且以企业为基础进行相应的重大旅游科研课题项目。以企业为基础进行实践教学,更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避免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不仅能够降低实践教学经费情况,还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对于企业而言,最直接的是可以通过学校寻求更加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素质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保证后续人才力量的质量。与此同时,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职工的进修、培训、先进管理模式的探索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的结合,能够保证企业走在时代的前沿,更具有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有效基础。在建立校外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综合性考虑,遵循集中与分散、国企与民企、专业对口与不对口相结合的形式。与产学双方合作的部门进行联系,通过政府提供更多的机会,与行业协会共同研究行业发展,并通过协会与企业之间形成更好的合作。通过政府、行业协会、专业管理委员会等不同企业、部门、组织等角度进行深度合作,可以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切入,实现更加深化的合作。校方以人才输出、技术服务、科研支持为主,保障校企良性合作机制,包括利益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合作模式等。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此同时师生要积极参与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中,以更加充分地了解实际就业岗位中具体的重点和难点,以引导教学方向以及学习方向。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师资队伍提升对于当前实践教学水平的影响是直接的,师资队伍水平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教师的实践经验培养。提升教师实践经验,较为有效的方法是与全国知名酒店、国际旅行社、风景名胜管理区等进行互动交流,积极积累管理经验,学习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服务规程和服务标准,提升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和实践能力,充实、更新教师的实践教学内容,以适应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另外,在不断加强师资培训的同时,还可聘请旅游企业的业务骨干到学校兼课,以便将旅游企业最新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前进入课堂,使旅游管理的专业水平始终处于最前沿。

(六)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实践教学的考核是确保实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应规范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为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必须建立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践成绩评定办法等。建立综合考核体系,按照实践教学大纲,合理分配各层次、各种类实习学分比例,指导实践教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实习进行打分,计入实习成绩,并引入企业考核方法,设计适宜的学生实习考核表,将实践教育目标细化为考核项目,进一步完善学生实践考核方法,使企业评语、个人总结、教师评分与实践教育目标一致。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