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药药理学范例6篇

简述中药药理学

简述中药药理学范文1

[关键词] 药品说明书;调查分析;西药;中药;

[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6(c)-156-03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直接关系到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药品说明书是由药品生产企业印制提供,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SPDA)批准的包含药理学、药动学、药效学、治疗学等关于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等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数据、结论、信息的法定文件,也是用以指导临床安全合理使用药品和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最直接的技术资料和重要依据[2]。其规范程度与医学质量密切相关。我国十分重视药品说明书管理,先后出台了一些关于规范说明书的法规性要求和规定,但目前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本文就本院临床常用药品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临床常用中西药说明书,共340份,进行对比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调查方法

根据《药品说明书和标签规定》(简称《规定》)[3]、《药品说明书规范细则》(简称《细则》)[4]及《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简称《通知》)[5]为对照标准,分析常用药品的说明书存在的问题。

2 结果

在调查分析的中西药说明书中,药品名称、性状、化学成分(主要成分)、适应证(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贮藏、包装、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项目,无论进口、国产西药还是国产中成药基本没用缺项,但功能主治项欠规范。现对不规范比例高,对用药有重要影响的项目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进口药品说明书项目标注优于国产西药;国产西药优于中成药;注射制剂优于口服制剂。

3 讨论

3.1 药理毒理和药动学

药理毒理和药物动力学为药物进入临床使用前应该完成的一些基础研究内容,它们共同对用药具有指导意义。药理毒理包括药理作用和非临床毒理研究两部分。药理作用是临床药理和药物对人体作用的相关信息,是医患了解药物特性,正确使用药品更准确的科学依据;临床非毒理研究包括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长期毒性、急性毒性等内容,研究结果由动物实验获得。毒理是标示该药品对哪些细菌、病毒有明显效果,明确指导合理用药,对哪些脏器有毒性,在使用时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有助于判断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补充人体数据不足;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量的变化规律,包括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全过程。是指导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对药物动力学研究也可以改进剂型,提高疗效。

调查中发现缺失率高,进口药品说明书与国产药品说明书相比,进口药品说明书作了较详细的说明,进口口服药物的标注率达到了90%,注射剂的标注率为88%;国产药品说明书普遍太简单,部分没用毒理研究对安全用药缺少可靠依据;而中成药多数没用列此项,原因是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大部分是成分复杂的复方制剂,有效成分较多,因此对体内过程研究有一定难度。建议此项尽量表述全面。

3.2不良反应

药品具有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两重性。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6],包括毒副作用、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按其严重程度、发生频率、症状,系统性列出。药品说明书中列出ADR是尊重用药者的知情权,是一种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科学态度,看到说明书中列出ADR可以心中有数并不是列出的ADR每个人都会出现,并且发生频率小,如果出现ADR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调查中发现国产与进口西药说明书详细记录了服药后引起何种症状与不良反应及解救措施,如抗生素等药品说明相当细致。但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标注缺项说明不够,表述内容过于简单和不规范。如“轻微胃肠道反应、变态反应、尚不明确” 根本不能准确描述ADR的范围和程度。因为长期以来人们错误认为中药制剂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加之说明书大多数未对ADR作出相应描述,给用药带来隐患,极易造成中药制剂滥用误用。

解决办法是药品生产企业及时将ADR在药品说明书中认真加以说明和警示,避免盲目用药,以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3.3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是药品说明书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用法指使用药品的方法(由剂型决定分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用药途径和用药时间);用量是患者使用药品的剂量(常用治疗量和极量)。一般根据年龄不同用量不同,患病阶段不同剂量也不同,详细列出成人、老人、儿童用量及肝肾功能不全的调整剂量,其目的是内容既要详细又要有较高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细则》规定每种药品说明书应明确列出用法用量、计量方法、用药次数及疗程极限,特别注意与制剂规格的关系。

调查发现国外口服、注射剂描述较完整,列出成人常规剂量还列出儿童用量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的调整剂量;国内中、西药注射剂好于口服,是因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断有不良反应的报道,制药企业将药品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尽力完善说明书各项内容;问题较多的是国产中药因自身科研力量不足或出于经济效益考虑而不愿过多提及,给用药带来不便;许多没有写明具体用法用量,如口服药品只简单写一日几次,一次几克,没有注明食物对其影响或药品对胃肠道的损害;部分药品虽有饭后饭前服用说明,但未注明饭前后多长时间才服,有些患者认为即服则会影响疗效;特殊人群表述过于简单、模糊如“小儿酌减、遵医嘱、慎用、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等字样无法达到指导用药的目的;另外注射剂不同于口服药因它直接注射于血液,具有起效快、使用迅速准确等特点,一旦注入体内无法收回,所以详细标注显得尤为重要;OTC中成药采用专业术语不通俗易懂,不利于患者进行治疗。

建议厂家在药动学研究基础上作出具体指导。

3.4 注意事项和特殊人群

药品说明书的注意事项是临床安全使用药品的关键,许多药品说明书在这一方面比较简单。注意事项内容包括影响疗效的因素(食物、烟、酒、病史),需要慎用的情况(肝肾功能),用药过程中应观察(变态反应、定期查血象、肝肾功能),以及用药对临床的影响等[1],提示用药时应仔细阅读。特殊人群包括老人、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各个器官和功能尚不成熟和完善,敏感性强,极易发生危害;老人随着年龄增加机体脏器、组织结构和功能相应减退,对药物耐受性差,其药动学特点也改变,故用药时须引起注意[6];孕产妇在妊娠过程和哺乳期有很多药物使用禁忌,应严格选择权衡利弊。现阶段药品上市前,临床一般不纳入老人儿童等这些特殊人群,因此在用药指导中应慎重选择药物。目前用药方面大多数药品说明书对特殊人群在注意事项下普遍采用“禁用、慎用、忌用”即嘱咐要注意,不能乱用药品。区别“三用”:“禁用”是误服该药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中毒,绝对禁止使用;“慎用”是用药时注意观察,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忌用”是用药可能有明显不良反应和后果,应避免使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调查发现进口药品说明书对特殊人群用药在注意事项方面提示内容直观、清楚、详尽与国产说明书含糊其辞、比较简单相比,如“尚不明确、偶见过敏、慎用、有的缺少禁忌项”等避重就轻、简略带过形成鲜明对比,如注意事项提及老年人病理状态下给药剂量、一般注意事项、肝脏影响、增加危险警告;禁忌项提示过敏者禁用、不适用人群、严重肝肾损害;孕产妇项提示妊娠期保险措施等详细说明,有据可依。此外国产中药制剂说明书把禁忌、特殊人群统统写在注意事项下,没有单列一项或缺项,这不符合规定。

建议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组织医药学专家完善此方面信息。

3.5 药物相互作用

随着联合用药增多,药品说明书中提供的药物相互作用信息在临床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尤其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中药药理学研究深入,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中极为普遍,因此提供准确的药物相互作用信息来指导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改变了同时服用的另一种药物的药理效应,其结果是一种药物有益效应加强或有害效应减弱,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合理用药又可以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此项应列出与该药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并说明相互作用的结果及合并用药的注意事项[7]。

调查发现大部分国产中成药和注射剂说明书无此项标注或不列项,国、内外西药口服和注射剂说明书此项内容详细。

建议厂家尽可能补充完整,不断完善,减少差错,保证用药安全。

3.6 药物过量

药物过量是医患安全用药的极限标准,包括症状、急救措施、解毒药。说明书应详细列出过量应用该药品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剂量及处理方法,是安全用药的保障。

调查发现该项标注率最低,进口药品说明书各项完整内容表述详细;我国药品说明书对药物过量的症状描述和救治方法涉及较少,对药物过量的处理仅用“对症治疗”等较含糊的语句,指导性不明确。大部分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缺项,使临床安全用药存在隐患。

建议作为安全用药的保障应加强此项内容的说明。

3.7 其他方面

3.7.1中成药说明书的功能主治项虽没有缺项,但表达不规范和过于专业化,对无中医药学知识的患者很难准确理解含义,如一些药品用西医药效学来解释传统中药的功能主治误导患者,违背了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针对性不强,影响疗效。建议书写尽量通俗易懂以满足非专业人员的要求。

3.7.2 药品说明书是患者了解药物基本情况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按规定介绍药品须让使用者能辨认阅读其中内容。目前有些药品说明书印刷纸张大小不统一,字体也小,将大量内容写在一张小纸片上很难看清看懂,特别是视力不佳的老年人和患者使用不便,不利于安全用药。同时纸张质量很差,极易损坏,不利保存。《规定》对药物说明书印刷字体的大小没有规定和要求。建议规范纸张质量和字体大小,提供优质药学服务。

总之,我国药品说明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均存在不少问题,至少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因此只有通过相关机构及人员的不断沟通和共同努力才能使其日趋完善,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陈丽,李惠萍.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华夏医学,2006,19(6):1186-1189.

[2] 常翠,陈振德,杨宏图.化学药品说明书解析[J].中国药业,2006,15(9):21.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抽验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Z].国食药监市[2006]463号,2006.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说明书规范细则[S].2001

[5] 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试行)[S].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1号,2002.

[6] 吴蓬.药事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1.

[7]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药事管理语法规[S].2003.

简述中药药理学范文2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目的

根据中医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和统计学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掌握中医药管理,提供统计调查、资料整理和统计数量分析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为学习其他医药管理类课程的数量分析方法打下基础。要达到以上目的,在学习中要求了解统计的产生与发展,掌握数据搜集、整理和显示的方法,能描述中医药临床现象统计分布的特征,掌握抽样推断、相关回归分析、统计指数、时间序列分析、统计预测等统计分析研究方法,并作出综合评价。

SPSS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搜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教学中,应注意所学内容与中医学专业现实生活和工作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单位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2]。

二、中医药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统计学,按照《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因此,统计是围绕数据分析而建立的。其中包括运用统计的方法来分析数据,组织和显示数据(表格和图形),并在数据的基础上形成推论和预测。

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分,统计学包括三个部分: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其中,在中医药统计学课程中,主要涉及的是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指对所搜集的大量数字资料进行整理、概括,寻找数据的分布特征,用以反映研究对象的内容和实质的统计方法。例如,对原始数据资料用归组、列表、图示等方法加以归纳、整理,为进一步处理数据资料做好准备工作。计算集中量指标(如算出平均数、中位数)用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描述统计可使无序而庞杂的数字资料成为有序而清晰的信息资料。描述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统计表是对数据分类后的一种简便表示形式。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从实物的分类,到抽象的统计表表示将经历几个年级段的学习。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来体验统计的意义。统计表的制作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和理解统计表意义。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堆砌的过程,而是一个对数据理解的过程。设计简单的统计表是更加规范地收集数据的一种方法。学生在设计一个统计表时,一方面,要明确调查的目的,为什么要去调查;另一方面,要考虑调查这个问题所涉及的内容。这些问题在开始设计时,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思考,这样,在设计统计表时,就容易获得成功。其中,每一项具体内容都应围绕调查的主题。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内容多、时间紧,每次课都是“满堂灌”。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要么机械地记笔记,要么昏昏欲睡,根本用不着动脑,如果课后不下功夫的话,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几乎是白白浪费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三、中医药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课程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紧密结合实际,注重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在教学方法上:每部分教学结束,对全部内容进行小结,提示重点与难点内容,并布置适量的复习思考题与计算分析题,以理解与巩固所学内容。并可选用创新性教学形式,如案例教学、实务分析、作业指导、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等。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两次左右习题课,以解决练习中的问题。有关部分可安排选题练习,即自己选题,自己搜集资料、整理资料,选择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

2.加强中医药专业统计学的实践教学

统计学本科阶段的实践包括课程实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统计学专业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必须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备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等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用于社会实际的能力。这类实践学生可利用假期等业余时间进行。

毕业实习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集中一段时间,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学习,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毕业实习时间一般为9周左右,安排在大学第三学年的假期或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需用考试成绩来反映。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中医药统计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中医药统计学的兴趣,以及学好中医药统计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中医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中医药统计学的信心。

课堂教学需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这一方面是中医药统计学学科特点的要求,中医药统计学学科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要求中医药统计学教学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内容,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了教学内容,才能对每一章节、每一堂课的内容的地位、作用有深入的分析,对重、难点有恰当的定位,也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地分配时间。另一方面是中医药统计学学习的需要,是学生认知的需要,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用原有的知识处理各项新的学习任务,通过同化和顺应等心理活动和变化,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把客观的中医药统计学知识内化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的成分,而强调整体性和联系性正是顺应了学生这一认知的需要,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形成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网络,而形成网络结构的知识不仅对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医药统计学都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统计学产生于工作实践,又服务于工作实践、指导工作实践活动。中医药统计学课程教学是统计学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有多个实践环节,分别实现特定的教学要求,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赵莹.浅谈中医药统计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05):630.

[2]魏兴民,任真,代婷.Excel在中医药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数学研究,2013(01):93—95.

简述中药药理学范文3

中药的药性、功效及应用,是临床中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但由于中药内容繁杂,临床应用又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因此学生普遍感觉难学、难记。笔者认为,以药对为主线,以药对所治病证为归类依据,可将各章不同药物串联起来,形成“单味药(功效)—药对(功效)—主治证(症)”的中药学习链条,从而起到简化中药学习内容、减小记忆量,使中药知识得以系统有序地排列等作用,进而加强学生对中药药性、功效及应用的学习和记忆。如,讲完附子、干姜药物之后,可重点阐释附子—干姜药对的配伍规律、作用及主治病证,并让学生掌握四点内容:①附子、干姜为常用相须药对;②二者合用其温里祛寒、回阳救逆作用增强;③主要用治亡阳厥逆危证、中焦虚寒证及阳虚水肿证;④最能体现该药对功效的代表方是四逆汤。这样做的教学效果,能使学生把附子、干姜联系起来学习、记忆,遇到相类似病证时知晓将二者相须同用。为了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进一步将附子—干姜药对的用药规律拓展到“同章者同类,同类者相须,相须者增效”的理论层面上来。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药对学习的印象,也可通过拟人手法描述药对间的配伍关系,如人参—甘草为“君臣”相配,益母草—茺蔚子为“母子”相配,附子—肉桂同类性温属阳为“兄弟”相配,黄柏—知母同类性寒属阴为“姊妹”相配等等。同时,也可选一些易懂、顺口、好记的历代医家应用药对的经验名句讲述给学生,如“附子无干姜不热,石膏无知母不寒”“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及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将军之无马”等,以提高学习兴趣。

2药对可加深学生对药物“七情”概念的理解

药物“七情”,是指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间的六种配伍关系类型,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这一概念,单从字意上理解,学生好像一听就能明白,但每届考试,总有一些学生把它答成“喜、怒、忧、思、悲、恐、惊”,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从药物配伍关系上来认识和理解。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常以深化对药对用药规律的阐述为切入点,并列举一些相差的简单病例。即:在讲药物“七情”概念之前,先以麻黄—桂枝、附子—干姜相须药对导出“相须”含义;以黄芪—茯苓、黄连—木香相使药对导出“相使”含义;以人参—莱菔子、生姜—黄芩相反相成药对导出“相恶”含义等,然后把这些含义连接起来,就构成了药物“七情”的概念。这样,药物“七情”就清楚地被界定在中药学的概念体系当中,使学生听起来也印象深刻,不至于将其混淆为中医学中人的“七情”。

3药对可增强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

中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临床疗效,而中药治病主要是以复方配伍形式。药对配伍是人们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特殊配伍形式,是组成中药复方的核心内容,具有与复方相一致的基本主治功能,也是单味药向方剂过渡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在中药学教学中,深化对药对配伍作用的阐释,可增强学生学习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使中药学顺利从理论走向临床实践。

中医学认为,人体发病不外是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所致。因此,中药治病就是调理脏腑阴阳气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重新恢复脏腑正常的功能活动。教学中,笔者针对疾病病机,归纳出养血滋阴药对(如当归—生地)、补气养血药对(如黄芪—当归)、凉血补血药对(如生地—熟地)、补气健脾药对(如人参—黄芪)、和胃止呕药对(如生姜—半夏)、调和营卫药对(如桂枝—白芍)、清泻相火药对(如知母、黄柏)、清泻胃热药对(如石膏—知母)等等,通过这些药对把“药—证”有机地联结起来,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治疗某证的常用药物和简单配伍,为今后临床遣方用药打好基础。

4学习相反相成药对,可培养学生临床用药的灵活性

相反相成药对,是指性能相反的两味药物在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开阖补泻等不同意义上的配伍,通过药性的相反相制,以达到功用上的协调相成,体现了中医治病的灵活用药、适证化裁。笔者依据教材内容,归纳出了寒热并用药对(如麻黄—石膏、大黄—附子)、补泻同施药对(如枳实—白术、泽泻—白术)、升降相随药对(如麻黄—杏仁、柴胡—枳实)、散收同用药对(如干姜—五味子、桂枝—白芍)、刚柔相济药对(如附子—白芍、白芍—枳实)等,通过对其配伍特点的阐释,使学生认识到,当临床出现表里同病、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的复杂病机时,若能善于利用药物间相畏、相杀等配伍关系,则更能趋利避短,收到相反相成的效果,意图培养学生临床用药的灵活性。

总之,在中药学教学中,深化对药对用药规律及作用的阐释,可执简驭繁,提高教学效果,并为学生后期的临床课学习和实际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简述中药药理学范文4

中药的药性、功效及应用,是临床中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但由于中药内容繁杂,临床应用又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因此学生普遍感觉难学、难记。笔者认为,以药对为主线,以药对所治病证为归类依据,可将各章不同药物串联起来,形成“单味药(功效)—药对(功效)—主治证(症)”的中药学习链条,从而起到简化中药学习内容、减小记忆量,使中药知识得以系统有序地排列等作用,进而加强学生对中药药性、功效及应用的学习和记忆。如,讲完附子、干姜药物之后,可重点阐释附子—干姜药对的配伍规律、作用及主治病证,并让学生掌握四点内容:①附子、干姜为常用相须药对;②二者合用其温里祛寒、回阳救逆作用增强;③主要用治亡阳厥逆危证、中焦虚寒证及阳虚水肿证;④最能体现该药对功效的代表方是四逆汤。这样做的教学效果,能使学生把附子、干姜联系起来学习、记忆,遇到相类似病证时知晓将二者相须同用。为了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进一步将附子—干姜药对的用药规律拓展到“同章者同类,同类者相须,相须者增效”的理论层面上来。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药对学习的印象,也可通过拟人手法描述药对间的配伍关系,如人参—甘草为“君臣”相配,益母草—茺蔚子为“母子”相配,附子—肉桂同类性温属阳为“兄弟”相配,黄柏—知母同类性寒属阴为“姊妹”相配等等。同时,也可选一些易懂、顺口、好记的历代医家应用药对的经验名句讲述给学生,如“附子无干姜不热,石膏无知母不寒”“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及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将军之无马”等,以提高学习兴趣。

2、药对可加深学生对药物“七情”概念的理解

药物“七情”,是指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间的六种配伍关系类型,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这一概念,单从字意上理解,学生好像一听就能明白,但每届考试,总有一些学生把它答成“喜、怒、忧、思、悲、恐、惊”,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从药物配伍关系上来认识和理解。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常以深化对药对用药规律的阐述为切入点,并列举一些相差的简单病例。即:在讲药物“七情”概念之前,先以麻黄—桂枝、附子—干姜相须药对导出“相须”含义;以黄芪—茯苓、黄连—木香相使药对导出“相使”含义;以人参—莱菔子、生姜—黄芩相反相成药对导出“相恶”含义等,然后把这些含义连接起来,就构成了药物“七情”的概念。这样,药物“七情”就清楚地被界定在中药学的概念体系当中,使学生听起来也印象深刻,不至于将其混淆为中医学中人的“七情”。

3、药对可增强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

中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临床疗效,而中药治病主要是以复方配伍形式。药对配伍是人们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特殊配伍形式,是组成中药复方的核心内容,具有与复方相一致的基本主治功能,也是单味药向方剂过渡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在中药学教学中,深化对药对配伍作用的阐释,可增强学生学习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使中药学顺利从理论走向临床实践。

中医学认为,人体发病不外是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所致。因此,中药治病就是调理脏腑阴阳气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重新恢复脏腑正常的功能活动。教学中,笔者针对疾病病机,归纳出养血滋阴药对(如当归—生地)、补气养血药对(如黄芪—当归)、凉血补血药对(如生地—熟地)、补气健脾药对(如人参—黄芪)、和胃止呕药对(如生姜—半夏)、调和营卫药对(如桂枝—白芍)、清泻相火药对(如知母、黄柏)、清泻胃热药对(如石膏—知母)等等,通过这些药对把“药—证”有机地联结起来,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治疗某证的常用药物和简单配伍,为今后临床遣方用药打好基础。

4、学习相反相成药对,可培养学生临床用药的灵活性

简述中药药理学范文5

关键词:云南省;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3.008

Discussion on Metadata Schemes for Yunnan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Bao Lijuan, Liu Hong*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Yunnan 65050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overview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gitization of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in Yunnan, and proposed that the metadata schemes for Yunnan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simplicity and accuracy, versatility and pertinence, sharing and interoperability, scalability and user need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unnan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described the design ideas of Yunnan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metadata schemes combining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Key words: Yunnan Province; minority medical literature; metadata

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繁衍中总结并流传下来的宝贵医药文化遗产,具有珍贵的史料和实用价值。数字化建设是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这些资料的最佳手段。

1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概述

近几年来,通过政府资助、基金资助、联盟资助、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等项目,我省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工作已经起步,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省内多个民族医药科研单位先后开展了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目录的研究整理、少数民族单验方的研究整理,少数民族天然药物的调查研究以及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等多方位的少数民族医药文献研究课题,如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主持开发了“云南特色天然药物共享信息系统”,云南中医学院主持开发了“云南民族药物信息系统”、“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单验方数据库”、“云南民族医药肝病单验方数据库”、“云南地产中草药(民族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N2013057)

第一作者:保丽娟,馆员,研究方向:中医药信息管理。E-mail:

*通讯作者:刘虹,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文献信息。E-mail: .

药)数据库”,云南民族大学主持开发了“民族药(傣药)数据库”等信息系统。这些数据库都是在云南省各少数民族民间常用的民族药、单方、验方等民族医药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加工存储。这些数据库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索查询功能,生动直观地反映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医药资源状况,为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和医药工作者研究、开发、保护和利用云南省的民族医药提供比较全面、完整的信息资料。同时也为珍贵的民族医药资料提供了存储平台,对于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医药理论和开发云南特色民族药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如此,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工程还处于初期阶段,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数据库功能结构单一,各数据库相互独立,有的数据库是基于C/S结构模式开发的,严重限制了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传播和共享[1];有些数据库如“云南地产中草药(民族药)数据库”和“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单验方数据库”,虽然使用的是同一数字化平台,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元数据方案指导,导致数据库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数据库结构和元数据元素不尽相同,不能实现资源的整合挖掘,无法发挥数据库的最大效用。如此参差不齐的元数据规范严重限制了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传播和共享利用,不利于知识发现和创新。因而制订统一规范的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元数据方案是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2元数据及业内研究进展

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2],元数据为多种不同形态的信息资源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描述方法,是文献数字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就是对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内容、属性及特征进行描述,并对民族医药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定位和数据管理,以便于信息需求者进行检索和利用的一种结构化的数据。制订统一规范的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元数据方案,有助于实现云南各民族医药数据库系统的互操作和民族医药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民族医药知识发现和创新以及对民族医药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

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标准,但是关于中医药文献的元数据标准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于2012年提出的“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Metadata(中医文献元数据)”作为一项ISO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得到成功立项,编号为ISO/DTS 17948,经过中国、韩国、英国、美国等多国专家的多次会议讨论和反复修改,该标准的草案已于2013年完成[3],目前该标准已进入编辑出版阶段。该标准的颁布,将会对中医药及民族医药文献资源数字化规范建设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

民族医药文献资源不同于一般的中医药文献资源,有大量不同类型的民族医药文献素材,如古籍文献、论著、民族天然药物图谱等传统文字载体文献以及各民族在从事医疗活动中的口碑经验、民间流传的歌谣和视频、录音等非文字载体文献,并且同时存在民族文字文献和汉字文献等情况[4],因此,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方案应该在中医药文献元数据标准的基础上体现出民族医药文献的特征,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3.1简洁准确性原则

在元数据设计时应考虑各种层次的使用人员,设计的元数据方案应简洁,易于理解和掌握,但要保证描述元数据的准确性,能清楚明了的解释元数据所表示的含义,便于编目人员著录实践。例如Dublin Core(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是国际通用的主要应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元数据标准,DC结构简单且易于掌握,许多专业领域的元数据框架都是基于DC建立的,但是民族医药文献有其特殊性,这就需要元数据设计的时候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参考DC元数据标准模式,在保证元数据简洁易用的基础上进行准确性的描述。

3.2通用性及针对性原则

由于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类型多样,载体形式不尽相同,所以在设计元数据时应保证元数据方案的整体通用性,同时也要对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文献元数据有针对性的设计,满足特殊性资源的特征描述要求。例如DC元数据标准是国际通用的元数据标准,但是它所规定的15个元素不能完全包含民族医药文献的一些类型特征,因此有必要借鉴或复用其他类型的元数据标准,对某些元数据做针对性的设计,例如多媒体类的文献资源可以参考多媒体资源描述元数据标准MPEG-7等。

3.3共享性与互操作性原则

元数据的共享性和互操作性主要体现在对异构系统间互操作能力的支持[5],即不仅能支持本元数据标准上建立的各相关应用系统所操作,还应为其他民族医药资源应用系统所操作,便于实现民族医药资源的整合共享。因此,在设计云南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方案的时候应保证该元数据能准确表示元素数据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其他系统常用元数据的共享和转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元数据元素的语义定义及元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基于语义网格技术的元数据本体模型可以很好的解决不同本体之间的互操作,跨语言、跨文化的互操作,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及知识发现等[6]。

3.4可扩展性原则

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非常丰富,并且出版物类型和载体类型多样,整体的元数据方案只能提供比较广泛意义上的描述,对于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内容不能做到全部描述,但是云南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方案要体现出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特征,所以需要在标准元数据框架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特点,扩展一些必备的元素或元素值,这就要求所设计的元数据方案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3.5用户需求原则

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方案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对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信息需求,因此在制定元数据时还需要重点考虑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设计时应该从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应用角度出发,对元数据的结构设计、各字段的设计及元数据语义结构等方面综合考量制订,以保证系统对用户的友好性,提供用户多层次、多途径的信息检索。

4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元数据方案设计思路

4.1资源对象分析

在设计元数据方案之前,需要对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以及与资源有关的对象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界定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范围,分析各类型文献资源对象的特点,并调查各层次各类型使用者的需求。

4.2元数据标准规范分析

调查国内外相关领域已经完成的元数据标准,分析元数据内容,考虑可以参考借鉴或者复用的相关标准,避免资源浪费。

4.3建立元数据框架

建立云南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的整体框架,确定不同类型元数据方案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则。

4.4属性特征提取

集合民族医学、情报学、文献学、计算机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一起讨论,结合调研实际和实证研究,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提出属性需求以及云南民族医药文献资源的特征需求,明确核心元素,以及需要复用、借鉴、扩展的元素。

4.5制定著录规则

对不同的文献资源类型制定相对应的著录规则以及对元数据元素详细的描述性著录细则,充分体现民族医药文献的特征,指导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建设。

4.6确定置标方案

确定云南民族医药文献元数据方案的置标方案。目前比较主流的置标方案是基于XML/RDF形式的,这种形式的置标方案有利于数据的长期保存,并且可以实现系统的语义互操作,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5结语

制订统一规范的云南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元数据方案是云南民族医药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的基础性工作,为实现民族医药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民族医药知识发现和知识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区域民族医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提供参考和交流。

参考文献

[1]保丽娟,李永强,刘虹.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现状及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5):62-64.

[2]Weibel S. The Dublin Core: A Simple Content Description Model for Electronic Resources[J].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7,24(1):9-11.

[3]于彤,崔蒙,李海燕,等.中医药文献元数据标准化研究进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3,8(7):66-69.

[4]刘虹,陈柏君,罗艳秋.云南少数民族医药文字文献述 略[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3):43-46,48.

[5]陈海燕.CALIS特色数据库信息资源描述与实践[J].图书情报论坛,2008(3):48-50.

简述中药药理学范文6

1文题: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反映文章的主旨。一般不宜超过26个字,避免用“的观察”等非特定词,并尽可能不用代号,不用副标题。

2作者:作者署名仅限在选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具体研究工作和撰写文章等方面作出主要贡献并能就论文内容进行答辩者。为文章提供帮助的其他人员可放在致谢栏,需标明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城市名、邮编等。

3中英文摘要:文稿一般要有中英文摘要,研究性论文需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格式书写。中文摘要≥150字。英文摘要≥150个实词。英文摘要(Abstract)应与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中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全部大写,名的第1个字母大写,双名如王安庆WANGAn-qing,复姓如欧阳青OUYANGQing。

4关键词:一般列出3~8个关键词(Keywords),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致。

5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及联系电话、E-mail等,同时应提供通讯作者简介。

6引言: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前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包括立题理论依据、新药注册情况、方法选择、实验设计等。

7材料与方法:药物名称采用药物通用名,若研究中使用的是药物专有商品名,则在通用名后用圆括号给出药物商品名。仪器写出生产厂家和型号。

8结果与讨论:重点阐述作者自己的新发现及得出的结论与观点,应交代本试验不足之处,勿作文献综述,讨论中不要重复在结果中已叙述过的内容。讨论中应联系试验的目的与研究结果,并可与其他报告的结果相联系。理由充足时,可恰如其分地提出设想和建议。

9表和图:如果不是必须,尽量少用表和图。如用表和图,则文中不要重复其数据,只要摘述其主要发现。表、图号和题目占1行,表、图号后无标点,空1格。图表题目应具有自明性。表采用“三线表”。文稿中表、图和照片力求精简,设计正确、合理、易懂。

10结构式、数学式和反应式:结构式、数学式和反应式采用单栏(宽8cm)或双栏(宽17cm),尽量用单栏形式以利排版。请尽量用ChemDraw软件画反应式。

11单位和量:严格执行GB3100-3102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量的符号一般采用斜体。量值的单位一律使用国际符号。5mg/天按照5mg·d-1格式书写;mol/L按照mol·L-1格式书写。计量的数值一般应在01~1000范围内,当数值过大或过小时,应正确使用词头。词头不得单独用以表示单位(如μ应改为μm);不得重复使用(如mμm应改为nm);相乘的组合单位符号,只许第一个单位用词头(如kN·m不宜写成N·km);相除的组合单位符号,只许分子有词头;词头不宜用于摄氏度和非十进制单位分、时、日。

12代号与缩写:文中可使用国际代号和缩写,例如:1秒1s,2分钟2min,3小时3h,4天4d。相对标准偏差RSD,静脉注射iv,肌内注射im,腹腔注射ip,皮下注射sc,灌胃ig,口服po。

13药名:中文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为准。英文药名尽量与国际通用名称一致,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nonproprietarynames,INN)。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用批准的药名。药名较长时可缩写,但首次出现时应予以注明。药名应少用代号,尽量不用商品名。

14参考文献: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5年内)主要文献,按正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编号,在其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如〔1-2〕。应引用公开发行的原著及新的文献,勿引用内部资料、译文、文摘、转载。未发表的观察资料和个人通讯不能列入参考文献。尽量少引用教科书。

【中国新药杂志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