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职业教育范例

旅游职业教育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1

旅游业是一个开放性的产业,旅游职业教育模式如果一直较为陈旧,不注重实践,不注重与外界沟通,就无法使学生具备实践能力与开放性的视野。其次,武陵山片区旅游职业教育还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职业特色不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个层次院校的旅游职业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部分旅游职业教育时缺乏理论的讲授,导致中高层旅游管理人员的缺乏。再次,旅游专业较强的应用性决定了在旅游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在进行专业技能课程时,一般讲解多实践少,教学不能与实际结合,学生无法实际领悟旅游企业的运作及管理。

在武陵山片区旅游职业教育中存在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的问题,首先,缺乏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一些教师重实践轻理论、一些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理论与实践能够较好结合的教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是无法兼具理论与实践的。第二,教师素质不高,主要在于部分旅游专业教师是来自于其他专业,比如历史、地理等,半路出家转行做了旅游专业的教师,自然理论知识有所欠缺;同时部分教师具备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一定的旅游从业经验,实践经历缺乏。教师专业素质缺乏、师资队伍不健全导致旅游职业教育达不到相应的目标。第四,武陵山片区旅游职业教育中存在国际视野缺乏的问题。首先武陵山片区现有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缺乏现代化,无法与国际旅游职业教育体系接轨。其次,与国际脱轨导致教学一定程度缺乏科学化。

二、武陵山区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1、反思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

当前旅游职业教育出的毕业生缺乏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及行业业务适应能力,旅游职业教育亟须探索和建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培养出大批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复合型人才指的是,具备复合型知识、能力,同时又具有科学创新的精神和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人才。为培养出这样的人才,首先,学校需要转变观念,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全面发展;其次,学校层面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定目标、制定实施步骤,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职业理想。

2、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符合旅游职业教育要求的,学校方面须根据旅游业岗位的要求安排实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可安排实训基地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如对学生实施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等案例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到旅游景区、旅行社等地实习。当前旅游职业教育亟须做到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具备实践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旅游专业发展的前提是具备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实践型、学者型或者两者兼具的教师队伍。现目前亟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针对部分教师具备理论知识、不具备实践知识的情况,学校可安排这部分教师在国内外旅游企业进行挂职、兼职或者带队实习。只有深入到一线,教师才可以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并且丰富旅游管理社会实践经验。除了加强培养本身已有的教师,学校还可以聘请理论与实践均具备的旅游企业管理者做兼职老师,参与课堂教学。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补充实践教学的不足,还可以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4、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的选择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2

一、湖南高职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优质高职教育提高了需求

“十二五”时期,湖南在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下阔步前行,在这5年里,湖南省面对困难和挑战,经过全省人民的努力,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十位,虽经济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在中高速区间运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稳步提高。在湖南经济调整转型的情况下,新型产业层出不穷,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促使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其中,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人才短缺的问题。一系列的发展,使职业技术岗位的种类丰富,因此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增强。

(二)历史历程决定高职教育的贫乏性

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自80年代建立至今,高职教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1996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自此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明确,也进一步加快了高职教育的发展。1999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会上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1世纪的高职教育,在校学生规模陆续扩大。尽管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但由于其短暂的历史,仍然造成高职教育的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短缺。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但这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如本科教育,动手的能力也不如职高教育,存在一种上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因此,为了改变我国高等教育职业的贫乏性,我们必须加大高职教育的资源整合力度,以此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二、湖南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职高教育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湖南地区的高级教育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在旅游教育发展的同时,高校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如基础设施薄弱,师资队伍有待提高等。

(一)政府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的教育资金主要是由国家投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教育的投入上,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湖南作为内地区域,由于对高职教育的不够重视,在原本就不多的教育投资中仅占较少的比例,导致学校的基础设施薄弱,办学资源不够,这无疑是阻碍高职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缺乏资源共享机制

各大院校的发展都较为独立,缺乏一种共享的机制,使原本就有限的教育资源利用率不足。在某些专业上,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了精密的设备。但修建好的实验室只针对本校学生开放,这无疑是一种浪费,高校和地方旅行社的合作也是四处分散。

(三)专业培养效率不高

专业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关键环节,专业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应根据地区的支柱产业情况,对高职教育体制内的专业进行改造。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我国高职教育专业中,管理、财政等文科专业的比重较大,而先进制造业等理工类的专业相对较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没能做到有效地培养人才,教学内容没有得到更新,课程体系也较老套。

(四)师资力量不够

随着旅游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对高职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平。虽然进入高职院校的教师学历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教师的实践能力仍有待进步。鉴于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工作经验,因而不能给学生带来许多实际的经验。同时,对教师的考察注重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认知有所偏差,这也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五)课堂实践环节薄弱

课堂实践环节作为旅游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有的教师只是注重课本,实践环节仅仅让学生自己去参加实习工作而已,这样对实践环节大打折扣。即便是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教学,但由于本校的教学资源不足,不能去环境较好的单位进行合作。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自然也不愿出校实践,由此可以发现,教育资源与合作单位有着重要的联系。

三、旅游高职教育整合的具体途径

(一)加强宏观调控,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的教育体系

针对目前封闭的教育体系,地方行政部门应把高职教育划入整体规划中,突破院校的藩篱,实现资源共享。为实现资源的共享,我们可以采用开放式办学的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旅游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将日益美满,通过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努力探索旅游高职教育发展的道路,实现高效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增加政府投入,努力改善高职教育的入学条件

针对不同高职教育所属的专业,行政部门应在教育资源上进行区分。对支柱行业相关联的专业,应投入更多的教育资金,从而为地区经济发展有效率地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在共享机制的影响下,避免高职教育院校之间恶性竞争,从宏观上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三)组建教育集团,实现高职教育的制度创新

为实现湖南地区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应采取多方按照共享的准则,组建高职教育集团。在这样一个利益共同体下,可以实现高职教育资源整合的制度创新,在地方企业的参与中,推动高素质的学生良性就业。教育集团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作用,面向社会的开放型实验室的利用率也大大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

(四)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整合力度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许多教育资源都被高校以网络为载体,流传于本校学生的范围之内。在共享教育资源的体制下,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传播知识,突破地理上的障碍。首先要做到的是,建立一个资源信息汇总,通过院校、企业、政府间的多重合作,实现湖南地区教育资源的全面整合,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五)教师课堂实践教学中需要改进方向

现如今,很多教师虽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其原专业并不是旅游学科,且毕业后直接工作的缘故,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教师应在实践教学中与专业现实紧密结合,不能照本宣科。需要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内,在系统掌握旅游科学的前提下,对旅游行业进行实地考察,以经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才能满足对旅游行业人才高素质地培养,对旅游高职教育的整合提供有力保障,最终实现人才共享的目的。

四、结语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3

关键词:校企合作;旅游业发展;培养模式

引言

在我国旅游业的长期发展中,其规模逐渐扩大,但是我国现在的旅游行业发展中存在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中,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发生了就业困难、无处就业的问题,旅游业的本质是一个服务行业。因此,人才的缺失对我国旅游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旅游+”背景下,应该找准发展方向,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提高旅游职业教育的教育水平。

一、我国旅游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中“旅游+”的发展

在当代的旅游业发展中,呈现出多种形式,例如“旅游+互联网”“旅游+农业”“旅游+交通”等新形式,其中“旅游+互联网”形式的出现让多个地区的旅游景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旅客的流量。而“旅游+农业”的发展方式是将旅游业于农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很多农业发展区景色优美,因此乡村旅游成为了这几年多数人的旅游目标,例如“花卉+婚庆产业=农业”旅游等。因此,“旅游+农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而旅游业发展的多样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但是,笔者却在查询了我国近几年旅游行业的相关数据之后得出,我国旅游行业人员流失达到了5%~10%,其中本科旅游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一至两年之后还坚持在旅游岗位的仅有50%,流失近一半的人才,而专科的也达到了20%的流失率。这一数据深刻地表现出我国旅游行业的人员流失问题的严重性。在经过五年到六年的工作之后,旅游行业的人员失业率达到95%以上[1]。因此,旅游行业人才流失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相关部门或单位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现代旅游背景和相关从事旅游事业的人员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后发现,我国对于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制度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学校和企业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根本的忽视,因此对于我国旅游行业的问题得出以下几个浅显的观点,希望能作为解决我国旅游行业问题的参考。

二、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以及相关的完善方案

在现行校企合作中,大多采用双元制。双元制最早出现在德国,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行业协会等组织和企业比较全面的参与模式,在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学习理论基础的时候就与企业签约并成为学徒。还有美国的合作教育和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模式,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关于我国旅游专业中采取的校企联合的模式会在下文叙述。在我国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其由于多种原因而无法培养素质更好、专业水平更高的旅游行业人员。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根据我国旅游行业的情况针对性地推行校企合作,形成工作与学习完美结合的人才培养系统。在当前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做好学校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做好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发掘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优势,采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争取双赢的结果[2]。我国虽然近些年来对校企合作的方式有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却与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笔者根据当前我国旅游行业的背景,具体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人才培养的规格由校企共同制定。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对于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学校的学习之中。企业需要的是大批能够结合生产、服务、管理、建设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和技术性人才,这才是当代旅游行业对于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但是在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之中,自身能力也是造成旅游行业人员流失的因素,这个问题暂且不提。校企合作,该以哪种方式合作,以哪种态度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如何达到一个互惠互利的平衡点,如何能够创造出双赢的局面?笔者认为,从学校和企业出发,从各个方面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对于人才培养的规格特由两者共同制定,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旅游行业需要什么人才,可以反映到学校中,这样便能使旅游专业的教学能与旅游行业的实际情况接轨。学校在对学生教授旅游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养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不仅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更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对于如何进行校企共同定制人才培养要求,笔者列出以下几点。第一,业务要求是硬性条件。学生必须对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而正确的掌握,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组织学生进行导游酒店、旅行社方面的社会实践,对于外语知识的掌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选择一门或两门外语,其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对突发情况有效合理地处理[3]。第二,政治思想要求是必要前提。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必须热爱旅游事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第三,对于能力素质的要求。对酒店客房、餐饮、前厅等地方具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如旅行社接待、计调营销等业务能力,独立工作、职业发展、协调等能力,对于景点、景区的管理能力。2.课程体系共同制定。相关院校依据企业的需求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准确把握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参考企业提出的相关指导意见,将调查结果和企业意见加以结合,对于开设的课程等做出一定的调整,通过课程的调整来培养对当前的旅游背景有更强适应性的人才。3.校企共同制定人才需求的目标是校企合作模式的根本。人才需求是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最终目的,在此模式中,企业对学校要及时提供人才信息,学校要对企业所提供的信息提高重视程度,达到真诚合作的目的,最终达到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的需求质量和数量,这样的做法能够减少人才培养的浪费,对企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能够及时解决[4]。

三、结语

在旅游行业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完善是满足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式,中职学校和企业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于实践之中,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不是单靠学校或者企业才能够完成的,必须要在校企合作中才能培养具有高技术水平的人才,为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以提高旅游职业教育毕业生对于“旅游+”大环境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王晓敏.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特色与启示———以启蒙思想TAFE机构为例[J].指教论坛,2014,(19):88-89.

[2]徐红罡,张朝枝.中外旅游教育比较分析与启示[J].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2015,(1):154-155.

[3]丁培毅,SteveCraig-Smith,黄松山.澳大利亚旅游研究状况及发展战略概述[J].旅游学刊,2013,(2):23-25.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旅游精准扶贫;路径探索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全面迅猛发展,旅游业已经发展到全民旅游、自助旅游为主的全新阶段。而旅游业的现实发展的也有从局部的景点旅游到全社会、各部门、各阶层全面参与的全域旅游模式。旅游业的发展,应服务于国家的全面发展战略,利用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尽快摘掉“贫穷帽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教育是实现贫困地区人群知识、技能提升的关键,也是他们摘掉“贫穷帽子”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与普通的其他教育相比,在精准扶贫方面的教育成本较低,更加有助于贫困地区人群的知识、技能的提升。

1职业教育与旅游精准扶贫的融合

旅游精准扶贫的主要目标是摘掉“贫穷帽子”,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实现脱贫的梦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解决贫困人群的教育问题,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技能培训、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及作用。因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活动相对比,职业教育侧重于技能实践和岗位职能能力的培养,更贴合于贫困人群的实际需求。在旅游精准扶贫进程中,职业教育无疑是助推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外部力量。

1.1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更加注重受教育者自身工作实践技能和岗位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受教育者可以成为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相较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为了实现其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方面更具有灵活性凸显了教学的实践性。使受教育者和培训的对象熟练地掌握特定职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对职业教育的内涵及教育目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定制安排受教育者的培训内容,更加贴近于实际需求。(2)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职业教育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合理的安排的时间,可以采用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3)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教学要紧紧围绕生产实际进行,另一方面通过教学与生产经营相结合,既培养了人才,又创造了物质财富,获得社会、经济的双重效益。(4)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突出技能实践。职业教育是具有学理性、实用性、技能性和经验性的学习活动,注重方法、技术和经验的培养,注重教育对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旅游精准扶贫的内涵

旅游精准扶贫就是通过对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实现地区居民收入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脱贫致富。在此过程中,要精准的对贫困地区、贫困居民进行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的旅游扶贫方式。(1)扶真贫、真扶贫是关注的中心。真正实现贫困地区、贫困居民实现脱贫致富是旅游精准扶贫关注的中心,而非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旅游扶贫关注的是贫困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提升,而旅游精准扶贫则是对扶贫对象的自身“造血”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自身知识技能的提升。(2)针对性强。旅游精准扶贫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更具针对性。旅游精准扶贫要求要对符合扶贫地区及居民标准的人口进行识别,根据他们的具体特征采用不同的扶贫方式,说的旅游精准扶贫更加具有针对性。(3)覆盖范围广。旅游精准扶贫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扶贫是旅游精准扶贫的核心,而扶贫工作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就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2职业教育服务于旅游精准扶贫现存问题

2.1传统保守观念的束缚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加上现在企业在录用人员是过分重视学历,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有一定的歧视,使得职业教育在大众的心目中地位不高。特别是我国的大部分贫困人口处在西部偏远地区,他们交通闭塞、信息流通不畅,不能够对职业教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加上思想观念较为保守,这就造成了他们对职业教育的忽视程度更为严重,主要体现在:首先在家长到学生对学历的盲目崇拜,将普通的本科教育是为升学的第一标准,而就读职业院校是无奈之举,是“问题学生”的集散地,不能跟上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忽视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贫困人口大部分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经济负担重,为了日常的必备生活需要,不愿参加相关的社会培训提升自身的相关技能,过分重视眼前利益。同时职业教育社会上的认可度低,整体上的不重视,导致职业教育服务于旅游精准服贫存在着思想上的障碍。

2.2旅游职业教育积极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教育作为扶贫的重要手段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旅游职业教育残参与扶贫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号的宣传上,实际深入到扶贫工作中较少。存在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旅游职业教育往往是对在校学生的技能教育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旅游职业教育的教师往往具有丰富的技能知识,而具体的操作经验不足,再加上政策的倾斜程度不高,导致旅游职业教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旅游精准扶贫的热情度不高。另外,相关的政策推出之后,没有对应的资金及其他配套措施,是政策落地不及时,这也造成旅游职业教育对旅游精准扶贫的积极主动行不高。

2.3职业教育服务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明晰度不够

目前,职业教育服务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较为缺乏,实际的实践经验总结较少,这些造成了旅游职业教育能够为我国的旅游扶贫事业提供有效路径的明晰度不够高,还都处于探索的阶段。旅游职业教育拥有先进的设备、高技能的人才,这些资源如何能够在实际的旅游精准扶贫中有效的发挥出来,为我国的扶贫事业提供应有的智力支持。旅游职业教育在对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及经营方式的教育上,仍然需要进行相关的重点研究,找到一条适合旅游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康庄大道。

3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

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有利于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旅游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受到诸多的因素影响,还需要进一步与提升旅游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3.1加大政策宣传,实现“精准宣传”

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逐步扭转家长、学生对旅游职业教育的认识,了解旅游职业教育对人才职业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积极提升旅游企业对于旅游教育培养人才的认可程度,他们具有高技能,可以更好好的适应岗位发展的需要。同时引导社会大众从“升学”向“就业”的积极转变。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校期间提供相应的资助体系,可以为贫困学生提供安心的学习环境,有助于贫困家庭、贫困学生的教育扶贫,也是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通过各类途径大力宣传,使人们可以正确认识旅游职业教育的优势,从而正确认识职业教育。

3.2优化专业设置,实现“精准培养”

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热点,适时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性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职业教育学生的多元化成才,特别是对贫困学生的特别关注,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技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推进产教研融合、校企合作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环节教育。同时要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培养,提高教师的行业实践能力,不断强化企业兼职教师的实践培养,打通学校、行业、企业的育人模式,使教学和生产实习乃至就业高度融合。通过人才多样化培养,让有升学意向和能力的孩子进入高层次深造,让掌握职业技能的学生带着技术进入市场。

3.3重视创新实践教育,实现“精准就业”

由于旅游职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旅游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方式完成现代学徒制的学生培养模式。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旅游职业教育应积极主动将创业教育贯穿到日常的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已完成部分学生的初步创业能力,特别是贫困学生可以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有更多的选择。积极借助国家、社会和学校对职业教育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政策支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培训辅助。

3.4加强社会技能培训,实现“精准培训”

职业教育有很强的专业性,可以为劳动者提供很好的技能培训。旅游职业教育可以再社会培训中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如开设农家院、餐饮服务技能培训等各个方面的培训。根据受培训人群的特点进行具体培训。由于旅游行业具有进入门槛低的特点,可以对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的贫困人群进行旅游行业技能短期培训,提升行业就业能力,增加收入,实现脱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EB/OL].

[2]贾海刚.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6,(25):70-74.

[3]吴靖南.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2017,(3):99-103.

[4]廖焕水,毛睿卿.“全域旅游+精准扶贫”的融合路径及其创新———以江西省上饶市为例[J].老区建设,2017,(13):45-50.

[5]邓小海,曾亮,肖洪磊.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构成及运行机理探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2(45):265-269.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5

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蓬勃兴起,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成为一个新型学科,在我国已有二十年的时间。作为一门应用型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本文以旅游专业课程有效教学为切入点,提出一些参考建议,希望对本专业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旅游管理

0引言

国外旅游教育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专业设置始于60年代末,80年代为大发展时期,仅美国目前综合性大学设置该专业的院校就有200余所。而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与国外相比发展较晚,自1981年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开办旅游管理教育以来已有30余年,据2013年高校信息查询系统统计,目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院校已有500多所。旅游专业蓬勃发展呈多元化趋势,但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与教育萎缩现象共存,许多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无法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缺少实践操作经验、应变能力低、组织策划能力,学生就业率低,知识与技能无法胜任岗位的需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学生在校学习时重理论轻实践,教师课堂教学缺少新颖性,效果不理想。特别是职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岗位操作技能人才为目的,强化课程有效性,理论与实践保质保量,增加学生应用操作能力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点。

1增强课程有效性首先要了解社情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刚刚兴起30年,许多高校开设的课程多互相借鉴参考,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不合理,开课前缺少对社会企业用人单位基本要求的研究调查,导致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科目繁多,针对性不强,很多时候出现教学内容重复学习现象,这虽然可加强学生的知识巩固但更多时候一些可以自学的课程却占据了学生的课堂时间,专业教学体系设置的不合理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因此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应先保证开设课程具有有效性。教育需遵循社会规律,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岗位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的职业能力影响就业率的趋势,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基本原则。所以在开设专业课前应先做前期社会调查,走访并了解目前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期望值如何,哪些技能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的,哪些是工作中可以后期掌握提高的,这种在经过调查后的课程规划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实用的基础知识,课程更具目的性。以学以致用提高院校就业率为出发点,将传统的重文化理论转向重就业技能,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开发课程、设计课程。

2增强课程有效性需了解学情

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要注意切记虚假、空洞。通常教师采用访谈、调查、观察、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真正立足于学生,不可空洞泛化,并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其次分析不可停留在表面。有些教师由于缺乏洞察本质的能力使调查分析浮于表面,未做深入剖析,分析出来的学情也无法起到太大作用。所以增强课程有效性需深入了解学情,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与实践研究能力和具体方法。教师以学生角度为出发点,通过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研究,正确有效地进行分析。

3增强课程有效性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有效性还应明确各个教学目标。高职教育课程的有效性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和目标密不可分,设计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阶段目标,从最基本的课程目标到学期目标到人才培养方案目标都应一一明确。教师了解各单元各阶段目标后进行课程设计,在讲授课程时注重人才目标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与荣誉感。

4增强课程有效性需优化教学策略

职业教育以能力为导向,是高等教育的补充形式,与社会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目前高校工程任务化加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求掌握人文、历史、地理、英语、计算机、服务礼仪、餐饮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内容,综合性素质性较强。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法,改革教学模式。

4.1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多维教学资源

把握经典内容与新知识的关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导入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新材料和职业标准,引经据典基础上巩固经典内容,扩展新理念、新动向、新知识。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利用多媒体信息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岗位工程为导向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分单元、分任务、分模块,使课程内容贴近前沿、符合岗位需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4.2创新教学方法,情景模拟中应用知识

旅游管理专业岗位主要为旅游企事业单位、酒店培养从事酒店管理、导游工作、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需要具有较强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良好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工作的基础。情景教学模式恰好有利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特别是组织、领导、协调能力,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连接的“桥梁”。情景模拟课程可以激活课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增强课程的有效性,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5结语

促进课堂有效性,保证教学效果,质量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教师要以“关注学生”为出发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源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讲究语言艺术是提高课程有效性的必要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多学习、多观察、多思维,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所教内容符合社会主流、符合岗位需要、符合学生兴趣。

作者:佟鑫 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叶秀荣.情景教学在日语阅读中的运用[J].文学界(理论版),2011(07).

[2]王莹.旅游服务专业课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2011(06).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6

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为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宏观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从微观提出解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始终把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线。党的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随即,在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阐述了推动校企合作、深入产教融合的总体要求、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等实践方案,从宏观方面指明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后不久,在2018年初,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对校企双方的合作方式、促进措施、监督检查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从微观层面具体指导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举措,这2个重要政策文件为我国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为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新时代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策略

(一)校企双方协同育人

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点,对于一般民办职业院校而言,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并非难事,但是对于大部分公办院校而言,若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非易事。受体制机制的影响,公办职业院校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是受限制的。实际上,不少公办院校的实训基地其实是一些校内的培训机构,这对于职业院校培养实践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一定阻碍作用,存在“掩耳盗铃”的现象。对此,职业院校可以采取“引企入校”、建设“企业校区”等方式促进校企合作。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校可采取鼓励措施将校园旅行社团进一步建设成为注册旅行社,让旅游专业的学生真正负责旅游线路规划、带团、计调工作,由旅游专业学生负责校园旅行社的正常运营;校内招待酒店不需外聘职员,而让旅游专业的学生直接参与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的工作。这样通过校企实训教学,可以使学生进入真实的企业环境进行学习,与在校内实训教室进行模拟教学相比,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更好。

(二)校、企、行和政“四方”联动

纵观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不管是德国的双元制(“双元制”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还是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无一例外都是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借鉴国外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分析可知,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四方的密切配合。首先,学校和企业起主导作用,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企业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实习,但不能将学生视为普通的人力资源,而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企业要担起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教育职责;其次,旅游行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起宏观指向作用,因为旅游行业最新的发展态势都将对旅游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产生重要的实际影响;最后,政府在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起重要推动作用,因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将对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

旅游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合作失范现象十分常见,例如,有些酒店在“用人荒”时会主动向旅游专业学生抛出橄榄枝,而在人流过剩时则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往往忽略了校企合作的教育属性。以营利为经营目标的企业本就不具备担负教育职责的主动意识,但是在小气合作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合作失范的现象,究其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相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不健全,这就导致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缺少合法的规范和认定,甚至有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连合作协议或合同都没有,有些校企合作基础上只是进行口头约定,无法构成法律效力。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文本中,对以上这一问题做出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明确规定了职业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应当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合作协议。除此之外,校企双主体矛盾也是阻碍校企合作的因素之一,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学生只有到酒店进行实训实践才能知道酒店是怎样运营的,才能明白旅行社是怎样运转的。旅游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旅游从业人才为教学目标,所以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主体教育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新的政策鼓励企业以合资、独资等多种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鼓励学校探索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无论从企业参与途径来看,还是从学校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来看,政策都在推动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地。

(四)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制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创新之举,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具体运行场地,可有效促进产业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人们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具体途径,更是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重要方法。通过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一,可以为旅游企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从业人才;其二,可以为学生对接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其三,可以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及时有效的全方位反馈;其四,可以为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五)校企双方全方位、多方面地进行合作

校企合作不仅是单方面的实习实训合作,并不是将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最后学年送入酒店或旅行社进行实习这么简单。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可从多方面展开。根据《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旅游职业院校和旅游企业可以结合实际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等方面,以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具体来看,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根据旅游市场需求,校企双方可协同商定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具体教学内容,使学校旅游专业教育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感知旅游市场需求;在技术创新方面,校企双方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探索契合校企双方的教学方法;在就业创业方面,企业可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专业技能指导,灵活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为学校提供行业优秀兼职师资力量,而学校则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总之,校企双方合作方式多元,内容多样,只有校企双方建立全方位合作,使二者的相关工作密不可分,才能及时感知旅游市场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旅游从业人才。

三、结语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7

关键词:绩效评价;旅游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最近几年以来,中国旅游事业的快速稳定有序发展与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事业的良好有序发展具备密切相关性,而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事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应当时刻关注和考量其实际培养输出的旅游专业应用性人才在基础理论知识和旅游专业应用技能的学习掌握结构层面,是否与我国现有旅游企业组织实际提出的人才应用需求相契合。为支持和确保旅游职业教育事业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将围绕基于绩效评价的旅游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构建论题,展开简要阐释。

一、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工作的影响要素概述

(一)主体要素

所谓旅游职业教育领域课程评价工作的实施主体,指的是旅游职业院校课程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其主要任务在于完成针对具体评价对象的组织实施过程,在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工作体系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在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所表现的态度取向对旅游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具备引导作用,其在具体评价工作过程中坚守和执行的独立公允原则对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具备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具体开展的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工作过程中,应当以具体面对的实际工作情况作为出发点,针对评价目标对象及其应当承担的工作职责严格遵照教学工作目标展开评价干预,控制和保障实际开展的评价工作,能够获取到科学准确的结果。

(二)客体要素

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客体,指的是评价工作各环节实施过程中的目标受体,主要指的是旅游职业教育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被具体划分为教学工作人员和教辅工作人员两个类别),旅游职业教育院校在校学生、旅游职业教育各类课程,以及旅游职业教育实践环境等。

(三)目标要素

在旅游职业教育院校学生教学培养工作的具体化组织开展过程中,其设置和开展各类学科教学工作,均承载着对目标学生群体开展旅游服务工作基本技能和旅游管理能力培养工作的任务,因此,开展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指标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于获取和实现各学科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

(四)行为要素

旅游职业教育课程评价工作行为主要涉及旅游职业教育院校在职教师的课程教学行为和旅游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的日常化学习行为。在旅游职业院校课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引入行为要素,主要目的是在旅游职业教育的具体组织开展过程中,运用潜移默化的教学策略完成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二、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组织开展旅游职业教育院校课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工作,应当始终立足于旅游职业院校在校学生教学培养工作的完整性组织开展过程,以具体设置的学科项目作为对象,以日常化课程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引入呈现的教学内容,需要面对的教学问题作为基本切入点,致力于通过对课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全面分析和揭示旅游职业院校在具体开展日常化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获取的综合效能,以及真实存在的类型多样的具体问题,致力于对适当类型的教学工作改良策略的运用,支持和保障实际开展的旅游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工作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主体要素涉及的一级评价指标项目为发展规划指标、组织管理指标和评价实施指标。以组织管理一级评价指标项目为例展开阐释分析,其实际对应的二级评价指标项目包括常规管理指标、人事政策指标和管理水平指标。所谓常规管理,指的是在旅游职业教育相关工作组织开展过程中,针对实际涉及的各类型旅游职业教育课程所开展的组织环节、协调环节、管理环节、奖惩环节和反馈环节等。所谓人事政策,指的是针对旅游职业教育事业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制定和运用的具备系统性和连续性特征的指导策略和行为准则,其具体涉及的内容包含竞聘上岗政策、考核培训政策、工资福利政策。客体要素涉及四个一级评价指标,主要包含教育人员指标、受教学生指标、课程本身指标和教学工作环境指标。其中教育人员一级评价指标中包含的二级评价指标主要涉及知识掌握指标、能力要求指标、工作态度指标和个性品质指标。从具体教学工作开展过程角度展开分析,教育人员应当学习和掌握有关现代旅游领域的广博且深入的知识理念,为旅游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群体,创造和提供专业且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同时针对目标学生群体开展旅游经营服务活动实际应用技能的督导和训练工作,支持和保障相关学生能够获取到最优化的成长发展。围绕基于绩效评价的旅游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构建论题,本文择取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工作的影响要素概述,以及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阐释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事业领域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效且扎实的经验参考支持。切实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制定和执行旅游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在发现旅游职业教育院校课程教学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情况下,制定和运用适当策略展开改良调整,对于支持和确保我国旅游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具备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吕慧芬.普通高校附属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建设研究——基于云南3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方案的文本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4(04):24-30

[2]罗淑云,陆曲波.新常态下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以五年制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06):73-76

旅游职业教育范文8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旅游日语;课程设置

一、高等职业教育旅游日语课程设置的原则

经过研究可以发现,当前阶段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仍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因此旅游日语教学也主要是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而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让学生对旅游日语知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拓展学生视野,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另外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提升学生与人沟通能力,让学生得涉外能力不断提高,这样才能具备更好的接待能力,从而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一)实用性

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制定就是以职业为导向,因此旅游日语教学必然要坚持实用性原则,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发展进程相一致。那么,在旅游日语课程设置就要合理调节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重,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对旅游管理知识有明确的认知,也可以自如的运用日语为客人提供有质量的服务。经过研究可以发现,高职院校旅游日语课程设置为了贯彻实用性原则,并不会开设过多的专业理论课程,更多的是实际操作课程。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将传统理论教学比重不断缩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实践氛围,这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性

在高职院校不断改革进程中,不仅强调要凸显课程设置的实用性,更重要的是要与时展相结合,确保课程设置的发展性。相对来说,高职院校很多学生的外语语言基础较弱,在学习旅游日语知识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在这样的情况下,旅游日语课程设置必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记不可过于急躁,而是应该循序渐进,为学生日后进行实践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过于重视日语等级考试,诚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切实对学生将来就业有一定帮助。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早强调等级考试的重要性,不仅会使得学生在筹备考试中浪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也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论知识较强,而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发生。为了确保坚持旅游日语课程设置的发展性原则,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等级考试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目标,转变学生的学习形态,将提高自身沟通与解决问题能力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考级辅导,这样学生经过系统的训练之后,便会大大提高自身的通过率。所以,在旅游日语课程设置过程中,教师应在坚持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将理论课与拓展课相结合,确保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

(三)延伸性

高等职业院校相比于本科院校,其教学时间相对较少,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既要考虑教学的全面性,也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针对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需要在较短的周期内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旅游日语知识,但这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尤其是将学生送入到企业一线工作中。因此,现在高职院校都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两年专业且系统教学的教学,剩下一年深入到企业对口岗位进行实习。通过两年学习,学生具备了基础的日语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样学生在步入岗位之后,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料的问题,才能利用自身专业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因此,高校在开展旅游日语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重课程设置的外延性原则,这样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奠定稳固基础。

二、高等职业教育旅游日语课程设置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活动开展需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并且要充分考虑教学环境的复杂化,并结合市场的发展趋势,针对其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设置合理的课程目标,针对此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最后不断完善旅游日语课程设置体系,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反复修订,从而确保课程设置过程不断完整。

(一)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来战旅游日语教学的前提,其使内部只是相互关联,最为重要的是在发展进程中会相互制约,这样才能保证各要素之间会更加协调。合理的课程结构主要从三方面体现出来,首先是开设的课程合理,在旅游日语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学生不仅要掌握旅游专业的知识,还要熟练掌握一种语言,但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校必然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要合理安排旅游课程与日语课程,不仅要开设旅游概论。导游服务与技能与政策法规,也要开设与酒店服务及管理类的课程,例如:餐饮。客房等,这些都是旅游专业基础课程。学校在开始日语类课程时,就要充分考虑语言教学本身的复杂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译能力,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日语与旅游知识相结合,因此学校可以开设导游日语类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酒店日语类知识,这样对学生掌握日本概况有着很好的帮助。其次是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学校应该根据旅游日语岗位的人才需求调整课程顺序。现今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先开设旅游类概论这类课程,而后在学习后半段加入酒店管理这类内容。在开设日语类课程时,学校往往都是先开设日语基础知识教学类,而后在日语学习的后半段加入旅游的内容。最后是促进各课程之间的衔接更加有序,由于学生在短时间内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有很多,学校就应该协调这些课程的关系,促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内外部衔接均更加有序,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可以更好的提高旅游日语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大大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设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影响学生对旅游日语知识的正确认知。现阶段课程内容的丰富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首先是确保课程开设的多样性,高职院校在开设课程时从五个方面考虑,第一是公共基础课,可以将培养学生旅游日语兴趣类课程放在这里,这提高学生学习日语兴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是专业基础课,就像是旅游概论以及日语读写类课程都属于这类,这是学生深入开展后续内容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后续学习的前提。第三是专业核心课,旅游与日语结合类课程为教学的核心,这是保证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课程,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第四是专业选修课,学校应适当的为学生加入一些日语演讲类课程,这类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学生的学习视野,这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五是公共选修课,虽然高职院校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同样也要注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添加一些文化相关类内容,保证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也可以加强对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这样在步入社会之后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其次是要确保课程开设的实用性,无论是任何一个模块的课程,高职院校在开设的过程中都应坚持实用性原则,保证这个模块之间的内容相互补充,并且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这样才能避免教材与当前社会发展脱轨,从而避免人才的培养无法跟上社会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因此,学校应合理丰富课程内容,这对整合教学资源,完善课程设置体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旅游日语课程设置不仅关乎教学有效性,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语言功底不扎实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也要充分认识到教学时间有限这一问题。因此,在旅游日语教学活动开展进程中,学校首先应建设完善的教师队伍,为课程设置提供师资力量的保障。其次应调整教师、学生与家长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在旅游日语课程设置中不仅要保证理论知识的教学,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行业知识的基础上更能融会贯通。当前阶段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因此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更能感受到旅游日语的魅力,从而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子卉.高职旅游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1):103.

[2]周宁.关于开设旅游日语课程教学的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