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安全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旅游安全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旅游安全管理

旅游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训室;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实训室作为高校实验、实训教学的载体,围绕专业课程开设配套的实验、实训课程,进行科学活动的研究与开展,安全问题是其运行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1]。高校实验实训体系包含传统实验室和技能操作的实训室,其中,传统实验室主要用于科研或生产检测的实训,会配置较多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以及匹配的环境条件,保证实验的严谨可靠。与传统实训室不同的是,实训室是针对人的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是为学校培养应用型、服务型人才所设置的重要的教学场所,以旅游专业为例,学校为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所设置的实训室有中餐厅、西餐厅、房务中心、套间标间、茶艺室、民族展厅等,通过完全模拟社会工作场景,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该类实训室呈现人员密集且交互性强、场地局限、易碎品多、消耗品多等状况,有必要分析和探索后疫情时代旅游管理实训室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管理体系,为校园实训室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2]。

一、旅游实训室安全管理现状

(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全面

建立一套健全合理的实训室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保障实训室的安全高效运行。高校实训室的管理理念是“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只是罗列大致的框架规则,没有针对不同的实训室有针对性地列出详细管理条款,无法为实训室管理人员提供详细的指导指南,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的管理现状[3]。针对学科较为复杂的高校,实训室和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混为一谈,使用同一套管理规范,但实际上,两者差异较大,安全管理的侧重点也不一致,针对实训室管理制度不全面,不细致。导致在管理上存在隐患,存在人员分工不明,兼职人员较多的现状,导致实训室数据采集归口模糊,安全管理的流程和步骤不明朗,甚至还存在发生事故后无制度可循的尴尬境地。目前,旅游管理实训室尚未具有人员分流的功能、缺少废液物收集的详细指导规则,无章可循,无风险防范措施[3]。

(二)安全意识薄弱

1. 实训室准入要求形同虚设

在高校中,只要学生选择有实训室教学环节的课程就可以直接进入实训室,并未事前接受过实训室的安全教育,特别是在安全需求较高的理工科领域,如果不做事前安全教育说明,就有可能因为学生的“无知无畏”造成严重的事故伤害。

2. 实训室安全认识不到位

与理科实训室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所保持平衡不同,旅游管理实训室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承担认知和培训任务,缺少经济产出和科研成果。因此,该批实训室完全处于从属地位,学校和学院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实训室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不靠近重大器械、不使用明火等直接风险源,便将实训室安全归结为简单的水电安全和门窗安全。实际上,旅游实训室存在人口密集、消耗品多、易碎品多,酒精、小型高压锅炉电热等安全隐患。

3.“安全教育”存在滞后性

实训室教师和使用学生是实训室安全管理的主体,经常存在“凡是不出事就代表安全”的侥幸心理[4],同时也发现,实训室安全课程的授课对学生意义不大,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对于每学期进入实训室前的安全教育内容不重视,尤其实训室没有危险试剂和危险器械,学生存在“百般叮嘱依然不听”的现象,老师的反复强调反成念经。二是大学生的安全理念属于“事故推动型”,只要没有出事就意味着安全,出了事再去处理也不迟,但是很多事故的后果是不可预估且无法挽回的,因而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实训室安全管理隐患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意识不强烈是实训室安全管理的根本问题,但是在管理期间[5],发现旅游管理实训室还存在分布区域、实训室类别、设备质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1. 实训室单一

由于资金的匮乏,和学校学科建设的忽视,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室比较少,实训室类只涵盖酒店配套实训室、茶艺室、民族展厅等类型,同时在学科导向上,将酒店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训室调整成社会化培训。

2. 设备简单、陈旧、老化

设备的投入时间过长,实训室都是在多年前申报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时建设的,投入资金少,现在都很多都成为报废设备,例如:一些宣传板,投影仪,腐朽破损的标间套房,以及老化的电路,缺乏专业软件,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

3. 实训室分散

受限于投入资金预算来建设实训室没有统一的规划场地,其他课程的教学需要与其他单位协商来做教学培训,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没有固定且集中的实训楼[5]。

二、旅游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

实训室安全管理是一套系统工程,学生作为实训室管理的对象,需要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6]。目前学校各个主体都在利用各种方式对进入实训室学习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管理,为预防实训室安全事故,要求高校实训室做到清洁卫生、安全防护、教育培训和安全巡查的全覆盖[7]。针对旅游管理实训室,要在高校整体方向下突出人员密集、人员交互性强的特点下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人。

(一)细化安全职责,健全安全制度

建立学校—学院—实训室三级实训室安全管理体制,实行“学校统筹规划,学院分级管理,实训室落实操作”的方式,层层压实安全责任。二级学院作为实训室安全管理的主要负责单位,需要通过建立实训室安全管理小组,落实责任人,签订责任书,构建小组指导、专兼职实训室安全员主要管理的制度体系[8],每间实训室明确实训室安全负责人,负责开展实训室安全工作。将责任与考核绩效挂钩,强调容错奖罚制度,将制度与实训室的实际情况相关联,对不同专业的实训室,分而统之、分而检之、分而管之,利用同一性的考核指标考查常规项目,量化指标实行差异化考核,提高制度的适用性。

(二)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1. 多层次安全教育

首先是政策教育,通过系统学习国家各级部门发布的涉及实训室安全相关的规定、学校及学院关于实训室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9]。其次是思想教育,是由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态度、责任加以约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安全操作和安全行为意识,严格按照管理规定、规范自身行为。最后才是实训室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操作规程教育,即需要掌握旅游知识、旅游实训操作规范等。教师需要加强讲解实训室相关的理论知识,以现有安全管理教育为基础,将安全教育与课堂教育结合起来,确立起学生的实训室安全责任人觉悟,将安全教育引进课堂,寓教于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建立起安全责任意识。

2. 强化实训室事故防范教育

旅游实训室当中有许多的玻璃制品和陶瓷制品,实训指导老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相关课程实训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充分考虑每项实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讲解可能会出现实训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尤其是常见的灼伤、烧伤、割伤等,保证学生具备处理事故的正确能力。

3. 拓展安全教育的方式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全事故专题讲座,将安全教育从平面化的知识点转化成三维的参与实践。各学院可以积极地聘请消防专家来定期对高校新生进行专题教育,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地震救助演练,避免事故真实出现时的较大伤亡[8],加强安全教育与实训室的联系。

(三)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实验室管理

1. 课前预防

实训室实行预约开放制度,通过提前预约,在每周五确定好下周的课程安排,且每节课开课前一天,应该向实训室安全责任人提供上课班级学生的三码(信息码、行程码、疫苗接种码)信息和人员数量,其中,为保证上课质量和实训室安全管理,每节课的上课人应根据实训室的面积大小,按照 1 人 / ㎡的要求,保证上课人人对应。实训课老师对整节课的安全负责,实训室安全负责人对全过程安全管理负责。

2. 减少课上互动

应对疫情常态化,学校作为人口最为密集的工作场所之一,实训室要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监测机制。其中实训室出入口作为第一道防线,上课师生要保持戴口罩的规范作业。第二道防线则是在实训室的授课期间,减少学生的互动,采取分组做示范,非必要不接触,取安全距离活动,多媒体旁白、以师及演示同学佩戴小蜜蜂等方式,尽量减少学生的互动。

3. 做好实训室的通风、卫生管理

每日进行实训室通风和室内空气循环,实训室在承担实训任务时,要做好课前的卫生清洁和课后的卫生清洁,并且要将水电作为重点。例如茶艺室,每次上课每一组需要使用一套热电火炉,以及三个坩埚高压热水器,一次课程至少需要使用热电器有 20 套左右,学生实训时候,会产生漏电、高温水灼伤等安全隐患,甚至还有水落在地板与电路接触,形成触电。旅游实训室设备主要是家具,燃点较低,因此要做好卫生清洁和水电隐患点的课前课后排查,方可进行实训教学。

4. 考核形式全面化

学生实训课的成绩中,应当将实训室安全教育考核纳入进去,教师在实训课程中开展过程性考核,可以通过开展专项实训考察学生的安全操作技巧,还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公共卫生安全事故处理”实际演练,有针对性地考察学生采取防范措施的正确性。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严格禁止其进入实训室,只有后期通过培训并考核合格才能够重新进入[9]。

(四)扩大多方努力,排除安全隐患

旅游管理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归根到底,是关于人的工作,除了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外,要多措并举,搭建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安全检查的框架,设置日常定期检查项目,要求各实训室做到清洁卫生、安全防护、教育培训和安全巡查的全覆盖。固定每个实训室的安全责任人,避免由于安全管理人员信息差爆发安全事故。

三、结语

旅游安全管理范文2

1.1旅游环境安全信息类

旅游环境安全信息类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文化风险、技术风险、自然风险、疾病疫情风险等。黄山市旅游环境安全风险分为两类:宏观层面的旅游安全信息有战争风险信息、恐怖袭击信息、政权分裂信息、政府行为风险信息、国内外重大犯罪、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信息、区域文化与种族冲突信息、全球气候变化信息、区域重大自然灾害信息、区域重大环境污染信息、区域重大生态安全信息、区域重大疫情(如H7N9)信息等。微观层面的旅游安全信息有社会冲突信息、居民与游客态度冲突信息、社会道德水准信息、社会治安信息、卫生防疫信息、物价与市场供应信息、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滑坡泥石流、极端天气)信息、植物病虫害信息、生物伤害等。

1.2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安全信息类

黄山市旅游资源安全信息包含旅游资源安全状态信息(如黄山迎客松、齐云山道教圣地、屯溪徽州老街、西递宏村等古村落古民居古牌坊等核心资源的安全状态信息)和旅游环境容量信息等。旅游基础设施安全信息包含景区景点内及之间的道路及其安全保护设施的安全信息、游览设施设备容量与安全信息、旅游资源保障设施与容量安全信息、旅游信息网络安全信息、旅游水电气供应设施容量与安全信息等。

1.3旅游设施设备与服务安全信息类

黄山市旅游设施设备安全信息包含旅游接待设施(如酒店)设备(如影剧院)容量及其服务设施设备安全信息、游览设施设备及其安全信息、景区景点容量及其安全信息等。旅游服务安全信息包含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各项服务的安全信息、旅行社导游服务活动安全信息、旅游通信服务安全信息、旅游物流安全信息等。

1.4旅游活动与交通运输保障安全信息类

黄山市旅游活动安全信息包含各类游览活动(观光游览、水上运动等)安全信息、景点景区道路通行状况与即时客流安全信息、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安全信息等。旅游交通运输保障安全信息包含道路航道航班设施及其容量安全信息、运输工具设施设备及其容量安全信息、运输工具及其即时客流安全信息等。

1.5旅游者安全信息类

黄山市旅游者安全信息包含游客个性化特征信息、客源地信息、游客年龄、性别、职业、宗教信仰等特征信息、游客健康安全信息等。

1.6旅游市场管理与安全风险管理类

黄山市旅游市场管理安全信息包含旅游市场秩序安全信息、市场竞争安全信息、市场规模与接待容量安全信息、市场政策的稳定性与应变性信息、客源地信息等。旅游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类安全信息包含旅游安全监测信息、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安全事故救援信息、安全风险保障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信息等。

2黄山市旅游安全信息管理体系构建

旅游安全信息管理体系是保障黄山市旅游安全信息有效管理的基础和关键。黄山市虽已经实施“金旅工程”与建设“智慧黄山”,但关于旅游安全信息管理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旅游安全信息管理至今仍分散在不同的旅游信息化体系中,目前黄山市的旅游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根据旅游活动特点及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的特殊性,结合蔡善柱等(2012)与赖伟臣(2007)的研究,黄山市旅游安全信息管理体系由采集子系统、需求子系统、供给子系统、存储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构成。

2.1旅游安全信息采集系统

从上述旅游安全信息构成看,黄山市旅游安全信息采集系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旅游企业、旅游者、目的地居民等。采集旅游安全信息的政府相关部门有消防、安监、地质、气象、林业、环保等部门;非政府部门有军事单位、非政府组织等;旅游企业包括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企业、其他旅游企业等;旅游者包括个体旅游者、团队旅游者、境内旅游者、境外旅游者等;目的地居民主要是黄山境内不同旅游目的地与旅游活动直接或间接接触与相互影响的居民;旅游行业协会等。

2.2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旅游安全信息采集之后,需要专门及权威的机构进行分类分级传播等管理工作。对于旅游城市黄山市来说,旅游安全是社会安全的主导部分,因此从事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的主体是黄山市安全监督管理局及旅游安全管理部门。具体划分为旅游资源管理主体安全管理部门、景区景点安全监控部门、旅游活动安全管理部门、旅游基础设施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等。

2.3旅游安全信息服务系统

旅游安全信息管理的目的一方面是为旅游者及其他旅游活动利益相关者提供旅游安全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为政府旅游安全管理部门进行旅游安全管理服务。因此,旅游安全信息服务系统,包含三个主要子系统和三个次要子系统。三个主要子系统是旅游者系统、旅游企业系统及旅游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系统,其中旅游者子系统包括散客、团队、旅游者游览活动相关组织与个人(如旅行社、导游等);旅游企业子系统包括景区景点、酒店、旅行社、其他旅游企业等;旅游行政安全管理部门子系统包含黄山市安监局、旅游安全管理部门、各区县安监局、旅游安全管理部门、黄山市以外旅游上级及评级旅游行政安全管理部门及旅游行业协会等。三个次要子系统是目的地非旅游企业子系统、目的地居民子系统和周边临近区域居民子系统。从信息需求与供给的角度分,旅游安全信息服务系统包含备查系统、系统、管理系统、监测预警与救援系统等。

2.4旅游安全信息维护与监管系统

旅游安全信息是涉及到社会稳定的关键信息,需要当地政府最高权威部门直接管理。由于旅游安全信息管理体系系统庞大,错综复杂,涉及到社会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给维护和监管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黄山市旅游安全信息维护与监督部门主要有市政府安监局及旅游行政安全管理部门执行,在全市安全局的总体控制下开展工作。

2.5旅游安全信息管理保障系统

旅游安全管理范文3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训室;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实训室作为高校实验、实训教学的载体,围绕专业课程开设配套的实验、实训课程,进行科学活动的研究与开展,安全问题是其运行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1]。高校实验实训体系包含传统实验室和技能操作的实训室,其中,传统实验室主要用于科研或生产检测的实训,会配置较多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以及匹配的环境条件,保证实验的严谨可靠。与传统实训室不同的是,实训室是针对人的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是为学校培养应用型、服务型人才所设置的重要的教学场所,以旅游专业为例,学校为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所设置的实训室有中餐厅、西餐厅、房务中心、套间标间、茶艺室、民族展厅等,通过完全模拟社会工作场景,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该类实训室呈现人员密集且交互性强、场地局限、易碎品多、消耗品多等状况,有必要分析和探索后疫情时代旅游管理实训室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管理体系,为校园实训室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2]。

一、旅游实训室安全管理现状

(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全面

建立一套健全合理的实训室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保障实训室的安全高效运行。高校实训室的管理理念是“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只是罗列大致的框架规则,没有针对不同的实训室有针对性地列出详细管理条款,无法为实训室管理人员提供详细的指导指南,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的管理现状[3]。针对学科较为复杂的高校,实训室和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混为一谈,使用同一套管理规范,但实际上,两者差异较大,安全管理的侧重点也不一致,针对实训室管理制度不全面,不细致。导致在管理上存在隐患,存在人员分工不明,兼职人员较多的现状,导致实训室数据采集归口模糊,安全管理的流程和步骤不明朗,甚至还存在发生事故后无制度可循的尴尬境地。目前,旅游管理实训室尚未具有人员分流的功能、缺少废液物收集的详细指导规则,无章可循,无风险防范措施[3]。

(二)安全意识薄弱

1.实训室准入要求形同虚设

在高校中,只要学生选择有实训室教学环节的课程就可以直接进入实训室,并未事前接受过实训室的安全教育,特别是在安全需求较高的理工科领域,如果不做事前安全教育说明,就有可能因为学生的“无知无畏”造成严重的事故伤害。

2.实训室安全认识不到位

与理科实训室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所保持平衡不同,旅游管理实训室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承担认知和培训任务,缺少经济产出和科研成果。因此,该批实训室完全处于从属地位,学校和学院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实训室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不靠近重大器械、不使用明火等直接风险源,便将实训室安全归结为简单的水电安全和门窗安全。实际上,旅游实训室存在人口密集、消耗品多、易碎品多,酒精、小型高压锅炉电热等安全隐患。

3.“安全教育”存在滞后性

实训室教师和使用学生是实训室安全管理的主体,经常存在“凡是不出事就代表安全”的侥幸心理[4],同时也发现,实训室安全课程的授课对学生意义不大,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对于每学期进入实训室前的安全教育内容不重视,尤其实训室没有危险试剂和危险器械,学生存在“百般叮嘱依然不听”的现象,老师的反复强调反成念经。二是大学生的安全理念属于“事故推动型”,只要没有出事就意味着安全,出了事再去处理也不迟,但是很多事故的后果是不可预估且无法挽回的,因而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实训室安全管理隐患

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意识不强烈是实训室安全管理的根本问题,但是在管理期间[5],发现旅游管理实训室还存在分布区域、实训室类别、设备质量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1.实训室单一

由于资金的匮乏,和学校学科建设的忽视,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室比较少,实训室类只涵盖酒店配套实训室、茶艺室、民族展厅等类型,同时在学科导向上,将酒店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训室调整成社会化培训。

2.设备简单、陈旧、老化

设备的投入时间过长,实训室都是在多年前申报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时建设的,投入资金少,现在都很多都成为报废设备,例如:一些宣传板,投影仪,腐朽破损的标间套房,以及老化的电路,缺乏专业软件,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

3.实训室分散

受限于投入资金预算来建设实训室没有统一的规划场地,其他课程的教学需要与其他单位协商来做教学培训,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没有固定且集中的实训楼[5]。

二、旅游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

实训室安全管理是一套系统工程,学生作为实训室管理的对象,需要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6]。目前学校各个主体都在利用各种方式对进入实训室学习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管理,为预防实训室安全事故,要求高校实训室做到清洁卫生、安全防护、教育培训和安全巡查的全覆盖[7]。针对旅游管理实训室,要在高校整体方向下突出人员密集、人员交互性强的特点下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人。

(一)细化安全职责,健全安全制度

建立学校—学院—实训室三级实训室安全管理体制,实行“学校统筹规划,学院分级管理,实训室落实操作”的方式,层层压实安全责任。二级学院作为实训室安全管理的主要负责单位,需要通过建立实训室安全管理小组,落实责任人,签订责任书,构建小组指导、专兼职实训室安全员主要管理的制度体系[8],每间实训室明确实训室安全负责人,负责开展实训室安全工作。将责任与考核绩效挂钩,强调容错奖罚制度,将制度与实训室的实际情况相关联,对不同专业的实训室,分而统之、分而检之、分而管之,利用同一性的考核指标考查常规项目,量化指标实行差异化考核,提高制度的适用性。

(二)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1.多层次安全教育

首先是政策教育,通过系统学习国家各级部门发布的涉及实训室安全相关的规定、学校及学院关于实训室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9]。其次是思想教育,是由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态度、责任加以约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安全操作和安全行为意识,严格按照管理规定、规范自身行为。最后才是实训室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操作规程教育,即需要掌握旅游知识、旅游实训操作规范等。教师需要加强讲解实训室相关的理论知识,以现有安全管理教育为基础,将安全教育与课堂教育结合起来,确立起学生的实训室安全责任人觉悟,将安全教育引进课堂,寓教于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建立起安全责任意识。

2.强化实训室事故防范教育

旅游实训室当中有许多的玻璃制品和陶瓷制品,实训指导老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相关课程实训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充分考虑每项实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讲解可能会出现实训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尤其是常见的灼伤、烧伤、割伤等,保证学生具备处理事故的正确能力。

3.拓展安全教育的方式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全事故专题讲座,将安全教育从平面化的知识点转化成三维的参与实践。各学院可以积极地聘请消防专家来定期对高校新生进行专题教育,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地震救助演练,避免事故真实出现时的较大伤亡[8],加强安全教育与实训室的联系。

(三)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实验室管理

1.课前预防

实训室实行预约开放制度,通过提前预约,在每周五确定好下周的课程安排,且每节课开课前一天,应该向实训室安全责任人提供上课班级学生的三码(信息码、行程码、疫苗接种码)信息和人员数量,其中,为保证上课质量和实训室安全管理,每节课的上课人应根据实训室的面积大小,按照1人/㎡的要求,保证上课人人对应。实训课老师对整节课的安全负责,实训室安全负责人对全过程安全管理负责。

2.减少课上互动

应对疫情常态化,学校作为人口最为密集的工作场所之一,实训室要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监测机制。其中实训室出入口作为第一道防线,上课师生要保持戴口罩的规范作业。第二道防线则是在实训室的授课期间,减少学生的互动,采取分组做示范,非必要不接触,取安全距离活动,多媒体旁白、以师及演示同学佩戴小蜜蜂等方式,尽量减少学生的互动。

3.做好实训室的通风、卫生管理

每日进行实训室通风和室内空气循环,实训室在承担实训任务时,要做好课前的卫生清洁和课后的卫生清洁,并且要将水电作为重点。例如茶艺室,每次上课每一组需要使用一套热电火炉,以及三个坩埚高压热水器,一次课程至少需要使用热电器有20套左右,学生实训时候,会产生漏电、高温水灼伤等安全隐患,甚至还有水落在地板与电路接触,形成触电。旅游实训室设备主要是家具,燃点较低,因此要做好卫生清洁和水电隐患点的课前课后排查,方可进行实训教学。

4.考核形式全面化

学生实训课的成绩中,应当将实训室安全教育考核纳入进去,教师在实训课程中开展过程性考核,可以通过开展专项实训考察学生的安全操作技巧,还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公共卫生安全事故处理”实际演练,有针对性地考察学生采取防范措施的正确性。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严格禁止其进入实训室,只有后期通过培训并考核合格才能够重新进入[9]。

(四)扩大多方努力,排除安全隐患

旅游管理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归根到底,是关于人的工作,除了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外,要多措并举,搭建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安全检查的框架,设置日常定期检查项目,要求各实训室做到清洁卫生、安全防护、教育培训和安全巡查的全覆盖。固定每个实训室的安全责任人,避免由于安全管理人员信息差爆发安全事故。

三、结语

旅游安全管理范文4

1.1基础设施不到位,食品加工环境亟待改善

乡村旅游食品加工和经营场所房屋面积不足,功能分区随意,如存在食品加工与生活场地混用,随意缩小食品加工区域等问题,极易影响食品的生产加工,造成生产场所的脏、乱、差,给食品的交叉污染带来安全隐患。乡村旅游的部分经营场所由于监管缺失等因素,食品加工缺少系统化的卫生防护设施和洁净的就餐环境,部分乡村旅游食品单位不具备餐饮器皿等的消毒设备。此外,由于缺少资金或服务意识、卫生意识落后等原因,部分地区存在环境卫生恶劣,以及防虫、防鼠、防尘等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也是造成食品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资金投入较少、设备不完备以及经营不规范成为影响当前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因素之一。

1.2经营者自产或外购的食品原料存在安全隐患

河流、土壤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在种植或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及激素类饲料等,都极可能导致乡村旅游经营者自产的食品原料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污染。另一方面,在外购食品原材料也存在安全的隐患,如本地不生产的鲜活类产品,受运输条件和运输技术水平限制,在运输过程中质量难以保障。部分乡村旅游食品经营者在食品原料采购方面还存在着把关意识差、索证意识差、进货渠道乱等问题,并缺少执行相关的食品原辅料卫生管理、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等制度,食品质量从源头上就难以控制。

1.3经营者、从业人员缺乏食品安全卫生意识

“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其中“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观念不强。乡村旅游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春夏秋冬四季轮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临时、应时的思想由来已久,乡村旅游食品经营管理者缺乏长远发展的理念和打造精品理念,大多数从业者文化水平较低,并未经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食品安全卫生培训,对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引起高度重视。少部分经营者道德自律意识差,为牟取暴利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按照规定程序操作,违规超量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等,极易产生食品安全隐患。

1.4安全监管部门日常监管松散、防范机制不健全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监管的实施力度弹性较大。大多数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知道,食品卫生监管是专项整治有人来、日常监管难见人。乡村旅游行业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确实存在很大困难,如食品经销网点分散、交通不便、执法力量有限等。上述困难往往给从业者造成了“钻空子”意识,采取各种手段逃避监管,应付检查,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效果。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日常监管往往流于表面,通过查资料、搞突击,难以实现常态化的管理,相关的处罚和整改措施难以落实。只有发生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才会进行专项整治。

1.5食品安全监测难、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中国现有注册食品生产企业400万家,旅游食品供应企业达200万家。“乡村旅游”的景区附近往往是各类饭店云集,鱼龙混杂,既有高档的现代化饭店、也有小吃店、小餐馆、小摊位等,甚至有部分无证经营小摊贩。由于旅游者的旅游线路长,要实现对沿途食品监控存在实际困难。另一方面,旅游食品的供需又受到季节、随机客流变化、原材料渠道以及品种对外依存等因素的影响,每年的5~10月是中国国内乡村旅游的黄金季节,这期间往往湿度大、气温高,鲜活类农产品不宜保存易发霉变质。乡村旅游经营者的贮藏条件、加工环境大都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的要求。尽管有2013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旅游法》,能为乡村旅游者的维权提供法律依据。然而,乡村旅游消费者的实际维权成本过高,一般表现在:维权举证难,如旅游者一般在用餐时忽视了索要发票,部分经营者甚至不提供发票;目前行业管理部门鉴定程序复杂且费用过高,消费者大多选择放弃维权;维权渠道不畅,维权执行力度弱;旅游区所在地区政府职能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因此,一旦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维护合法权益,很难对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监督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

2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建立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的源头追溯体系

对乡村旅游食品源头控制已经成为在乡村旅游食品监控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源头控制应首先从农业种植开始,推广使用新型低毒或无毒生物农药;在养殖方面,严禁使用含有激素类的饲料,并建立日常的监测监控体系。在乡村旅游发展比较成熟的区域,为了更好地树立品牌,可以搞乡村旅游合作社,农副产品统一生产、包装、销售,可以引入HACCP(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的概念和方法,追根溯源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区域乡村旅游品牌的树立,赢得旅游地的好口碑。行业管理部门出台相关制度以规范旅游地的食品供应、经营企业,如食品原材料的验收、购销台账以及质量安全等方面均出台相应的制度,形成完善食品流通环节可溯源制度。此外,严格要求从事乡村旅游食品经营企业对食品进行留样100g并放入冰箱内保存48h,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可能由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可提供有样检验。

2.2在乡村旅游中引入“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基于当前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新技术,整合旅游信息资源,构建旅游地相关经营者与公众交互的信息平台,为公众提供网站、手机app等多模式的查询服务,使公众可便捷地获取旅游资源、相关的线路、天气、经济以及活动等实时信息,从而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通过智慧旅游系统及时公布乡村旅游食品安全信息,第一时间告知乡村旅游消费者。及时检查乡村旅游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对于使用三无产品(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企业或个人要行政处罚,并且对乡村旅游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卫生安全要进行卫生等级评定,并及时更新公布给乡村旅游消费者。

2.3设立乡村旅游的食品安全监督机构

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建议在区(县)一级设立有关食品安全的食品安全监管委员会,在乡镇一级建立各主管部门监控协同协调机制,并在较为集中的村或者社区聘请信息员和监督员。食品安全监管委员会将由各级行业管理机构和执法机构组成,以确保各部门在分工明确、权责分明的基础上,实现协同监管,构建完善的日常监管机制。此外,食品安全监管委员会应强化制定完善的制度,并保障制度落实,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形成政府、舆论和群众等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在监管经营者的同时,对执法部门进行考核,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监督网络。

2.4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

强化乡村旅游的食品安全监管要日常工作不放松,各级主管部门应经常走访乡村旅游的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农户,与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宣传。在重大节日、节庆活动前后,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并坚持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对象和重点环节,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居民假日与小长假的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各级食品监管部门,可充分利用乡村旅游的食品经营者在旅游旺季以及黄金周等急于经营的心理,在旺季前期进行经营行为的指导和规范,开展卫生监督,对部分违法以及屡教不改的经营户严肃查处,坚决取缔,达到震慑违法的目的。

2.5树立乡村旅游食品生产单位先进典型

在对乡村旅游食品生产单位的监管中,应开展各类的创优以及先进文明活动,树立文明和优秀的典型。各级政府应鼓励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如“食品安全示范农家”等争创优活动,激发经营户规范守法运营的积极性,为公众提供优质文明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上岗体检、食品安全培训等,加大对从事乡村旅游食品经营的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力度。同时,引导企业创立品牌意识,通过加强有关商标、广告等方面知识指导,引导企业注意保护有地方特色的产品,通过商标注册和加大广告宣传等,创立乡村旅游品牌,并支持企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

3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省、市、县、镇和有条件的村的各级主管部门均应结合地方实际编制用于本地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制定完善的保障措施和考核办法以保证规划的实施。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应进行充分的对当地特色如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价。论证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地旅游食品资源是哪些?哪些具有开发价值,哪些已经不符合市场需要了?当地的旅游食品的生产条件是否具备?是否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等等。不能经济至上,忽视分析本地的发展乡村旅游优势和劣势,要做市场调研,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实现规模化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当地乡村旅游食品的安全生产和良好的经济收益。

3.2发展特色食品,强化基础性设施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防止过度开发给当地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大力倡导生态旅游和食品绿色化,引导旅游者与食品经营者对游区内垃圾进行分类收集、统一处理,加大破坏环境的执法力度。坚持科学发展道路,坚持“保护第一、发展第二”原则。督促各级主管部门在乡村旅游点各类的环境整治活动中,充分保护和展现乡村特色风貌,并同时注重满足游客需求,加大对农村生态系统保护,以减少过度开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

3.3制定食品生产企业准入退出机制

目前,由于相关行业法规并不完善,因而对经营旅游食品企业的限制力度不够,门槛过低,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笔者建议:借鉴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施行旅游食品安全质量保证金制度,让经营者在食品监管部门指定的银行账号存了根据经营规模规定的金额,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先行赔付给消费者,施行专款专用。目的就是加强乡村旅游食品经营的行业自律,在经济层面上构筑乡村旅游的食品生产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加强对乡村旅游食品卫生的监管,加大对卫生条件的改造力度,全面提升经营层次和乡村旅游标准,做好预防监督关。进一步强化准入门槛,强化经营者资质、商品质量以及经营行为的监管,引导经营者规范安全管理,落实索证索票、食品源进货查验等制度,并建立良好的自律意识。对严重违法以及屡教不改的不法商户,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两手都要硬。

3.4转变食品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模式

鼓励和引导当地农民,开展自主经营、联户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实现地方共同富裕。在符合条件的地方,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可以尝试组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目前,部分乡村旅游景点正向规模化发展,不少地、市、城乡镇等结合自身农业特点,与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结合,建立大型的农业示范园。在这些园区内,遵循现代园林的规划原则,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部署,实现果树、蔬菜以及花卉等合理搭配并相映成趣,甚至还设置一些娱乐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引领企业、工商户以及社会团体等加强旅游食品的管理,实行统一价格、统一接待、统一宣传、统一培训等多个标准化的统一管理,为旅游者提供更为舒适的服务。

3.5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构建长效宣传机制

要通过对乡村旅游的食品生产的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安全管理系统化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卫生知识和法制意识,不断提升其自身觉悟和守法能力。行业管理部门要引导经营企业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和卫生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并尝试建立长效机制保障从业人员提升卫生知识和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当地的食品安全水平。

3.6推广旅游安全保险,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的消费主要是食品消费,因此对乡村旅游的投诉逐渐趋向于食品安全方面,以往旅游食品安全保险在中国旅游保险市场存在叫“好”不叫“座”。从目前来看,保险公司存在险种不够灵活、赔付程序繁琐等问题。保险公司和乡村旅游食品经营者可根据新出台的《旅游法》,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市场,对乡村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增加新的旅游险。保险公司可借鉴旅行社责任险,做旅游食品安全责任险。可借鉴重庆市渝中区的旅游统保制度,该制度自2008年实行,其最大特色是在中国首次将以前争议的食物中毒划入理赔范围。当在乡村休闲旅游过程中,游客一旦发生食源性中毒等事故,只要得到当地执法部门或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认定,即可启动医治和理赔,无须司法程序。该制度的做法从保护旅游者利益出发,很人性化,符合现行《旅游法》精神。

4结语

旅游安全管理范文5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户外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和相关景区的森林防火安全,现将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工作职责   ㈠毗邻风景区乡镇   ⒈要全面调查摸底,重点摸清进入风景区的非正式旅游通道以及有“驴友”光顾的野外区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⒉要在所有通往风景区的非正式入口设置醒目的警示牌,每个路口警示牌不少于2块。必要时,有些入口要采取物理措施强行封堵。   ⒊要在相关区域张贴《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和市政府《关于禁止进入风景区没有安全保障区域开展旅游活动的通告》。同时,要采取印发《公开信》等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向广大村民宣传违规进山和野外用火的危害性及违规应受到的处罚。   ⒋要对向导人员、摸山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并建立档案;对重点人员,要进行定向约谈。   ⒌要召开毗邻风景区村、组及景区(点)专项工作会议,与各村组和景区签订《驴友监管责任书》,并将其纳入年终对村组和企业的考核,出现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⒍毗邻风景区的各村组要安排专门的巡查人员和信息员进行日常巡查、监管,及时发现、劝阻类似违规进山人员;对不听劝阻的,要立即向所在地乡镇政府和公安派出所报告。   ㈡区委宣传部   要组织开展做好驴友整治活动宣传工作。   ㈢区综治办   负责研究“驴友”整治工作考核办法(纳入乡镇综治考核);对工作措施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乡镇,实行年终考核倒扣分制度。   ㈣区公安分局   ⒈公安网监中心要加强网络监管,及时了解、掌握驴友通过网络的到风景区探险的信息,并将有可能违规登山的相关信息第一时间通知所在地乡镇政府和公安派出所。   ⒉对发现的违规进山人员依法打击处理;属本地向导的要严肃处理。   ⒊配合有关乡镇做好向导人员、摸山人员的调查摸底建档和定向约谈等工作。   ㈤区旅委   ⒈加强对各旅游企业、导游人员的监管,重点是等景区(点)企业,防止驴友从各景区(点)违规进山;对旅行社接待的团队要“提示在先”,明确告知游客要走正规线路进入景区游览。   ⒉在毗邻风景区的进山路口设立“温馨提示牌”,劝导、告诫驴友不得擅自违规进入未开发区域旅游。   ⒊印制《告广大游客的一封信》在相关宾馆酒店和各景区(点)发放,引导游客从正规途径进入风景区游览。   ㈥区林业局   加强对毗邻的林场的监管,按要求设立警示标牌,并做好森林防火、防止驴友私自进山的宣传工作。   二、有关要求   ㈠及时反馈信息。各乡镇和区直有关单位务必于12月25日前落实好各自职责,并将落实情况书面反馈至区政府办。   ㈡明确管理责任。对正在经营的景区(点),由业主单位负责落实本景区(点)范围内安全监管责任;其他区域的安全监管责任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㈢严格责任追究。区政府将于近期督查有关乡镇和单位加强“驴友”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对落实不力的乡镇和单位将予以通报批评,情况严重的将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

旅游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1.新时代下我国攀岩项目中的危险性问题

1.1攀岩监控盲点区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攀岩作为一种具有挑战性运动项目,和其他运动项目相比,要求的场地面积很大,并且攀岩区域一般处在比较险峻的山区,在建立相应的攀岩项目中只是建立攀岩区,在攀岩区之外的地方如果攀岩者一旦触及,就会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在攀岩过程中,由于攀岩者可以灵活的选择自己的攀岩路径,这一时候就特别容易出现攀岩者触及到没有进行开发的攀岩区域,并且在这一区域中并没有监控设备,如果攀岩者在没有监控区域进行攀岩,一旦发生危险情况,就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当前在我国很多攀岩开发区,由于攀岩区所处的位置大多都是山区,山区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在对攀岩者进行攀岩的保护工作往往落实不到位,在仅有的监控区域并不能实现对所有攀岩者进行全面保护,在监控区域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监控不到的地方,因此就需要攀岩者在进行攀岩之前要明确好该攀岩区域地形特点以及监控的范围,从而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在攀岩过程中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

1.2缺乏完善的攀岩项目管理体系

我国很多攀岩项目主要设定在很多的旅游景区,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旅游景区,这些景区的优势就是拥有大面积的旅游场地,但是由于山区在对攀岩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到每一位攀岩者的生命安全,目前,我国社会中出现了多次的攀岩事故,导致很多喜欢攀岩的人员忧心重重,都不敢再尝试这一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并且对该地区旅游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山区的攀岩工作主要表现在能够为攀岩者提供一个十分安全的攀岩环境,所以就需要该地区的管理部门对攀岩场地管理任务高度重视起来,对开发的攀岩区监控起来,同时建立相应的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机构,把这一安全管理机构设定以后,设立多个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来共同协调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的任务,把各个部门关系处理到最优化,根据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对其进行任务的实施,而就目前我国攀岩管理机构根本不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在边远的攀岩区域设置安全管理部门,而安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并不能落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对攀岩者在旅游景区进行攀岩过程中的保护同样落实不到位,因此根据这一情况,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制定与之适应的安全管理部门,分配好不同管理部门在对攀岩项目保护工作,来提高安全管理体系的保护力度。

1.3参加攀岩的人员难以实现实际的攀岩任务

新时代下,人们对于生活更希望是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当下的许多年轻人,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就是挑战自我,创造激情,对新鲜事物都喜欢尝试,攀岩体育项目和其他体育项目相比,不论在攀岩的难度上,还是自身体力需求方面,都要求攀岩者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虽然说攀岩项目能给当下人们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型生活体验,但是由于攀岩运动特殊性,并且攀岩过程难度较大,对攀岩的装备赋予了更高层次的安全警惕,所以在攀岩过程中攀岩者一身装备,使他在攀岩过程中活动受到了很大限制,因为攀岩装备已经严重阻碍到了攀岩者进行正常攀岩活动,而且很多景区在攀岩项目的很多位置加大了风险系数,本身攀岩者在穿着十分繁琐的攀岩装备前提下,再加上攀岩过程中需要实施动作的难度系数十分大,直接影响到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并且在攀岩过程中只要有一个攀岩装备出现问题,就会直接给攀岩者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所以就需要攀岩者在进行攀岩之前,需要对自身攀岩装备进行全面检查,完全确保攀岩装备没有问题之后,从而进行对攀岩项目展开攀岩工作。旅游景区的攀岩项目管理部门应当对攀岩者在进行攀岩任务之前,落实好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并且有关的安全管理人员对攀岩者进行攀岩任务之前的检查工作,根据大量攀岩者攀岩的整体情况,适当的降低攀岩项目的动作难度,来促使更多攀岩爱好者积极参与进来,来提高新时代下攀岩项目参与的实用价值。

1.4攀岩过程中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限

在我国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合理科学的规范和管理,在攀岩项目安全管理问题上同样如此,因为攀岩项目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特别像一些酷爱攀岩人员,喜欢对攀岩项目进行挑战,因此,为了确保参加攀岩项目人员的人身安全,就需要攀岩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展开合理管理,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是对每一个攀岩者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操作对象,所以要想提高攀岩过程中安全隐患意识,落实好当下攀岩项目管理体系,攀岩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树立较强的自我防范安全意识,对攀岩项目涉及的各个攀岩区域充分了解之后,对每一区域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事故要明确,并且在发生事故之后采取的相应解决办法要熟练掌握,就这样整体上提高攀岩项目管理人员水平才能大幅度提升攀岩项目安全系数。目前,我国很多景区的攀岩管理人员,由于有关攀岩管理部门对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没有高度重视起来,很多攀岩项目管理人员并不能合理的对攀岩者进行管理工作,据相关信息表示,我国每年很多景区在攀岩项目中出现了很多例危险事故,给攀岩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所以说当下提高攀岩管理部门管理工作人员水平,对旅游景区中攀岩项目运动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为更多喜爱攀岩运动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攀岩环境。

2.目前我国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开展攀岩安全教育

为了构建更加完善的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应当强化攀岩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特别是现在很多景区,可以通过对喜欢攀岩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大力推广攀岩项目的安全知识,帮助喜欢攀岩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知识介绍,让更多喜欢攀岩的人能够及时了解到攀岩过程中存在的哪些问题,同时也需要有关攀岩管理部门对管理人员展开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强化每一个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风险意识,并且在对攀岩人员进行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为当下我国攀岩项目中攀岩管理工作人员管理任务以及危险事故解决方式提供保障,从而促使我国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落实到位。

2.2制定健全的安全救援制度,来促使攀岩安全体系的落实

在攀岩运动项目中,最重要的就是人身安全问题,保护好攀岩者的安全,是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有很多的危险,因此就需要有十分健全的安全救援制度进行攀岩者的安全保障,真正做到攀岩者不论是从哪方面出现的危险,都能够及时得到安全的救援,保证每一个攀岩者的生命安全问题,得到每一个攀岩者的信任,从而促使攀岩项目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在实际的攀岩项目支援管理制度中,主要从这两个角度进行救援任务的开展,第一方面就是有专门的机构对攀岩救援制度进行实施工作,如果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出现危险,那么在第一时间内这个机构就会从自身工作人员中调取大量的安全救援人员,虽然这个机构没有直接参与整个安全救援过程,但是他们通过调动自身机构中的很多救援人员来解决攀岩过程中的事故,他们调动出来的工作人员通过在平时培养的实践经验,每一个救援安全工作人员防范安全意识都十分强,在面对事故中的各种情况都能够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并且果断的做出对事故的处理方式,当下攀岩项目已经出现于我国很多的旅游景区,在旅游景区中有很多人都大胆的尝试了攀岩项目,这就需要旅游景区对攀岩项目建立健全的安全救援管理体系,为前来旅游人员在参加攀岩项目中的人生安全提供保障,并在景区附近建立安全管理部门,当旅游景区攀岩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事故时,这些管理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尽快处理,同时旅游景区攀岩管理部门应储备大量的救援人员,当出现事故时,能够调动大量的救援人员最大努力来保护攀岩人员。因为一种方式针对的是很多偏远的地区,攀岩者一般喜欢比较清静的旅游景区进行攀岩,但是往往忽视了这一地区的安全管理落实比较差,旅游景区通过自身条件建立安全救援管理部门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为了保障比较偏远的旅游景区在攀岩项目中的安全问题,就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来解决偏远的旅游景区攀岩项目安全管理问题,可以利用当下十分先进的信息传播领域,比如说可以借助当下的新闻媒体,要求记者来此进行实地考察,把这里的真实情况汇报给有关部门,并且根据比较落后的旅游景区在攀岩管理中的需求一同汇报给有关部门,要求社会为该地区的攀岩安全问题提供援,在一些安全防护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上要求支援,并且用社会中捐献的大量资金改善当地的医疗救援安全水平,来确保在该地区攀岩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总结

新时代下攀岩项目得到了各个年龄段人们的喜欢,而攀岩过程中出现的很多例安全隐患事故让人忧心重重,因此需要构建攀岩安全管理体系,应培养出大量优秀攀岩安全管理人员,并且适当的对攀岩场地动作难度进行调整,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攀岩人员在攀岩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系数。

参考文献:

[1]余亦非,俞熙娜.千岛湖5•28攀岩体育运动项目安全风险探讨[N].钱江晚报,2009-05-31(A2).

[2]刘文国.贵州一攀岩危险事故2人死亡2人失踪[EB/OL].中国安全生产网,2010-08-29.

[3]刘伟.重庆攀岩景区危险事故[N].南方都市报,2009-07-16(AA17).

[4]陈乐伟,等.深圳东部华侨城发生攀岩危险事故”6死10伤[N].南方都市报,2010-06-30(AA09).

[5]程书斌.浅谈现代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工作[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旅游安全管理范文7

关键词: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1.新时代下我国攀岩项目中的危险性问题

1.1攀岩监控盲点区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攀岩作为一种具有挑战性运动项目,和其他运动项目相比,要求的场地面积很大,并且攀岩区域一般处在比较险峻的山区,在建立相应的攀岩项目中只是建立攀岩区,在攀岩区之外的地方如果攀岩者一旦触及,就会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在攀岩过程中,由于攀岩者可以灵活的选择自己的攀岩路径,这一时候就特别容易出现攀岩者触及到没有进行开发的攀岩区域,并且在这一区域中并没有监控设备,如果攀岩者在没有监控区域进行攀岩,一旦发生危险情况,就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当前在我国很多攀岩开发区,由于攀岩区所处的位置大多都是山区,山区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在对攀岩者进行攀岩的保护工作往往落实不到位,在仅有的监控区域并不能实现对所有攀岩者进行全面保护,在监控区域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监控不到的地方,因此就需要攀岩者在进行攀岩之前要明确好该攀岩区域地形特点以及监控的范围,从而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在攀岩过程中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

1.2缺乏完善的攀岩项目管理体系

我国很多攀岩项目主要设定在很多的旅游景区,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旅游景区,这些景区的优势就是拥有大面积的旅游场地,但是由于山区在对攀岩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到每一位攀岩者的生命安全,目前,我国社会中出现了多次的攀岩事故,导致很多喜欢攀岩的人员忧心重重,都不敢再尝试这一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并且对该地区旅游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山区的攀岩工作主要表现在能够为攀岩者提供一个十分安全的攀岩环境,所以就需要该地区的管理部门对攀岩场地管理任务高度重视起来,对开发的攀岩区监控起来,同时建立相应的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机构,把这一安全管理机构设定以后,设立多个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来共同协调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的任务,把各个部门关系处理到最优化,根据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对其进行任务的实施,而就目前我国攀岩管理机构根本不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在边远的攀岩区域设置安全管理部门,而安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并不能落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对攀岩者在旅游景区进行攀岩过程中的保护同样落实不到位,因此根据这一情况,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制定与之适应的安全管理部门,分配好不同管理部门在对攀岩项目保护工作,来提高安全管理体系的保护力度。

1.3参加攀岩的人员难以实现实际的攀岩任务

新时代下,人们对于生活更希望是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当下的许多年轻人,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就是挑战自我,创造激情,对新鲜事物都喜欢尝试,攀岩体育项目和其他体育项目相比,不论在攀岩的难度上,还是自身体力需求方面,都要求攀岩者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虽然说攀岩项目能给当下人们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型生活体验,但是由于攀岩运动特殊性,并且攀岩过程难度较大,对攀岩的装备赋予了更高层次的安全警惕,所以在攀岩过程中攀岩者一身装备,使他在攀岩过程中活动受到了很大限制,因为攀岩装备已经严重阻碍到了攀岩者进行正常攀岩活动,而且很多景区在攀岩项目的很多位置加大了风险系数,本身攀岩者在穿着十分繁琐的攀岩装备前提下,再加上攀岩过程中需要实施动作的难度系数十分大,直接影响到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并且在攀岩过程中只要有一个攀岩装备出现问题,就会直接给攀岩者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所以就需要攀岩者在进行攀岩之前,需要对自身攀岩装备进行全面检查,完全确保攀岩装备没有问题之后,从而进行对攀岩项目展开攀岩工作。旅游景区的攀岩项目管理部门应当对攀岩者在进行攀岩任务之前,落实好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并且有关的安全管理人员对攀岩者进行攀岩任务之前的检查工作,根据大量攀岩者攀岩的整体情况,适当的降低攀岩项目的动作难度,来促使更多攀岩爱好者积极参与进来,来提高新时代下攀岩项目参与的实用价值。

1.4攀岩过程中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限

在我国任何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合理科学的规范和管理,在攀岩项目安全管理问题上同样如此,因为攀岩项目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特别像一些酷爱攀岩人员,喜欢对攀岩项目进行挑战,因此,为了确保参加攀岩项目人员的人身安全,就需要攀岩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展开合理管理,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是对每一个攀岩者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操作对象,所以要想提高攀岩过程中安全隐患意识,落实好当下攀岩项目管理体系,攀岩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树立较强的自我防范安全意识,对攀岩项目涉及的各个攀岩区域充分了解之后,对每一区域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事故要明确,并且在发生事故之后采取的相应解决办法要熟练掌握,就这样整体上提高攀岩项目管理人员水平才能大幅度提升攀岩项目安全系数。目前,我国很多景区的攀岩管理人员,由于有关攀岩管理部门对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没有高度重视起来,很多攀岩项目管理人员并不能合理的对攀岩者进行管理工作,据相关信息表示,我国每年很多景区在攀岩项目中出现了很多例危险事故,给攀岩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所以说当下提高攀岩管理部门管理工作人员水平,对旅游景区中攀岩项目运动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为更多喜爱攀岩运动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攀岩环境。

2.目前我国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开展攀岩安全教育

为了构建更加完善的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应当强化攀岩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特别是现在很多景区,可以通过对喜欢攀岩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大力推广攀岩项目的安全知识,帮助喜欢攀岩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知识介绍,让更多喜欢攀岩的人能够及时了解到攀岩过程中存在的哪些问题,同时也需要有关攀岩管理部门对管理人员展开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强化每一个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风险意识,并且在对攀岩人员进行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为当下我国攀岩项目中攀岩管理工作人员管理任务以及危险事故解决方式提供保障,从而促使我国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落实到位。

2.2制定健全的安全救援制度,来促使攀岩安全体系的落实

在攀岩运动项目中,最重要的就是人身安全问题,保护好攀岩者的安全,是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有很多的危险,因此就需要有十分健全的安全救援制度进行攀岩者的安全保障,真正做到攀岩者不论是从哪方面出现的危险,都能够及时得到安全的救援,保证每一个攀岩者的生命安全问题,得到每一个攀岩者的信任,从而促使攀岩项目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在实际的攀岩项目支援管理制度中,主要从这两个角度进行救援任务的开展,第一方面就是有专门的机构对攀岩救援制度进行实施工作,如果攀岩者在攀岩过程中出现危险,那么在第一时间内这个机构就会从自身工作人员中调取大量的安全救援人员,虽然这个机构没有直接参与整个安全救援过程,但是他们通过调动自身机构中的很多救援人员来解决攀岩过程中的事故,他们调动出来的工作人员通过在平时培养的实践经验,每一个救援安全工作人员防范安全意识都十分强,在面对事故中的各种情况都能够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并且果断的做出对事故的处理方式,当下攀岩项目已经出现于我国很多的旅游景区,在旅游景区中有很多人都大胆的尝试了攀岩项目,这就需要旅游景区对攀岩项目建立健全的安全救援管理体系,为前来旅游人员在参加攀岩项目中的人生安全提供保障,并在景区附近建立安全管理部门,当旅游景区攀岩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事故时,这些管理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尽快处理,同时旅游景区攀岩管理部门应储备大量的救援人员,当出现事故时,能够调动大量的救援人员最大努力来保护攀岩人员。因为一种方式针对的是很多偏远的地区,攀岩者一般喜欢比较清静的旅游景区进行攀岩,但是往往忽视了这一地区的安全管理落实比较差,旅游景区通过自身条件建立安全救援管理部门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为了保障比较偏远的旅游景区在攀岩项目中的安全问题,就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来解决偏远的旅游景区攀岩项目安全管理问题,可以利用当下十分先进的信息传播领域,比如说可以借助当下的新闻媒体,要求记者来此进行实地考察,把这里的真实情况汇报给有关部门,并且根据比较落后的旅游景区在攀岩管理中的需求一同汇报给有关部门,要求社会为该地区的攀岩安全问题提供援,在一些安全防护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上要求支援,并且用社会中捐献的大量资金改善当地的医疗救援安全水平,来确保在该地区攀岩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总结

新时代下攀岩项目得到了各个年龄段人们的喜欢,而攀岩过程中出现的很多例安全隐患事故让人忧心重重,因此需要构建攀岩安全管理体系,应培养出大量优秀攀岩安全管理人员,并且适当的对攀岩场地动作难度进行调整,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攀岩人员在攀岩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系数。

参考文献:

[1]余亦非,俞熙娜.千岛湖5•28攀岩体育运动项目安全风险探讨[N].钱江晚报,2009-05-31(A2).

[2]刘文国.贵州一攀岩危险事故2人死亡2人失踪[EB/OL].中国安全生产网,2010-08-29.

[3]刘伟.重庆攀岩景区危险事故[N].南方都市报,2009-07-16(AA17).

[4]陈乐伟,等.深圳东部华侨城发生攀岩危险事故”6死10伤[N].南方都市报,2010-06-30(AA09).

[5]程书斌.浅谈现代攀岩项目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工作[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旅游安全管理范文8

关键词:旅游景区;安全生产;重要性;问题;有效措施

旅游作为一种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途径,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特别是在目前旅游业不断发展,旅游公司数量和游客数量都有着快速的增长,旅游俨然成为了当下物质消费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但是,游客数量的激增对旅游景区的各项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景区的安全生产管理,事关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关系到景区的长远稳定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将旅游景区的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与目前的旅游市场相匹配,同时有效降低旅游事故发生率,保障游客安全,保持旅游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旅游景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1.有效控制潜在危险。旅游景区的服务内容包含多个方面,总体而言,包括游览观光车辆安全、景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地质隐患安全(泥石流灾害)、消防安全隐患(景区原始森林的护林防火和景区经营、生活区的用火用电)等内容。景区的安全生产管理必须覆盖以上潜在危险内容的每一个环节当中,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按照相应步骤和流程规范运行。例如,要对游览观光车辆进行定期检修维护,确保观光车运转正常;景区建筑施工区域要加强管理,安装隔离设施,杜绝游客进入,同时要在外围摆放醒目的安全提醒标识;容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景区,要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准备好应急救援设备,同时要做好灾害预警工作,确保提前告知,提前响应;消防安全方面,要按照要求配备足量的灭火设备,严格加强景区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此外,还要定期对事故多发区域进行巡视排查,严格杜绝隐患。这样做,首先可以确保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将涉及到安全管理的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也可以使景区经济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持续增长。2.提升安全经济效益。安全经济效益在所有涉及到安全生产管理的行业当中都有涉及。总体而言,安全经济效益和安全的社会效益是并存的。在景区安全生产管理当中,只有不断强化其管理的科学性,结合景区实际情况,掌握景区的主要特点,总结景区在前期的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经验,才能有效提升景区的安全经济效益,使景区的旅游经济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度调整相关内容,实施科学化管理,进一步拓宽旅游经济的增长空间,从而实现景区安全管理的社会效益。

二、旅游景区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

1.旅游形式多样化带来的多重风险。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基石,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首先,表现在数量上,我国旅游人数的持续稳定增长,已经使我国在世界游客输出国当中位居前列。与此同时,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幅员辽阔、种类繁多的旅游景区,使得我国成为了世界上较大的旅游目的地国,这些都为旅游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旅游市场的繁荣,旅游形式也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自驾游、骑行、深度潜水、组队登山等等,这些都对景区的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要确保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必须建立更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应对旅游形式多样化带来的景区旅游经济风险。2.管理责任与管理角色错位。在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中,存在一些角色错位的现象。首先,景区安全管理应当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般情况下,这一管理权责会落在景区第一管理者身上,同时也是景区管理的一级领导。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安全管理的权责往往在下级领导身上,但是,下级领导在调配资源过程中又没有足够的自主权,很多涉及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无法及时调度,应该服从命令的部门和个人没有服从、执行命令,使得安全生产管理进入一种尴尬局面,进而使权责不对等、角色错位的情况出现。3.旅游安全缺乏资金投入。要实现旅游景区的安全生产管理,就必须确保有足够的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管理涉及到景区的方方面面,例如景区环境的保持、景区老旧设备设施的更换、工作人员工资的发放等等,这些都与景区的安全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景区旅游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但是,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很多老旧的设备设施无法及时更换,需要的工作人员也不能及时招募并进行系统培训,这样就会给景区的安全生产管理造成难题,使景区旅游经济的平稳发展面临威胁。

三、旅游景区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1.明确旅游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主体。要确保景区安全生产管理落到实处,首先要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主体,通过主体责任的落实,明确首要责任人,进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内容落到实处。2.制定和完善旅游安全生产管理应急预案。景区一旦发生安全生产管理事故,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有效解决。此时,时间就是游客的生命财产,时间就是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在平时依据景区特点,以及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预先制定一套应急预案,使事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着手处理,有序安排响应。3.增加旅游安全生产管理投入。确保景区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的各项内容得到合理有序安排,就必须保证景区有足够的安全资金投入。这些资金内容包括景区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应急物资的预先储备、老旧设备设施的更换维护、安全生产管理的宣传教育等等,这些内容都需要资金支持,才能确保景区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景区经济效益能够稳步提升。

四、结语

旅游景区的安全生产管理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开始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景区的安全生产管理,关系到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关系到景区旅游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旅游景区必须严格树立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强化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的部署,落实资金投入,这样才能使游客在景区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使景区的旅游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增长,使我国的旅游业生态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向敏,谢朝武.旅游安全蓝皮书:中国旅游安全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杨建华.我国现行旅游管理体制问题探析[J].企业活力,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