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范例6篇

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

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田野调查;性别分析;民族旅游

Abstract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social-cultural impa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began in the 1960’s. In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a lot of case studies have been cumulated. Gender analysis in the social-cultural impa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been applied since the 1980’s in western countries.Through interviews and case studies, the paper tries to penetrate into the role adjusting of women in the Chengyang scenic spot of Guangxi. The research revealed that in the backgrou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 women were more active than men and benefited a lot from tourism. Men took the role of leaders in tourism managing, which was the extension of traditional gender division.

Key wordssocial-cultural impa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fields work;gender analysis;ethnic tourism

一、性别分析在国内外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是旅游人类学的重要课题,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欧洲和北美兴起,研究背景基于当时人们过分重视旅游的经济效应,盲目发展旅游,而忽视旅游对旅游目的地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首先将人类学和旅游结合起来研究的使西方学者。一般认为西方人类学者加入旅游研究的标记是1963年人类学者努涅斯(Nunez)发表的论述《一个墨西哥山村开展周末旅游带来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一个墨西哥山村开展周末旅游后,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1]。20世纪70、80年代,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成为旅游人类学的主流,其中70年代以旅游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文化影响为主。进入80年代以后,更多的学者们关注旅游对西方发达社会发生的影响,并把旅游开发和社区建设联系起来,考察使二者更好地互动。20世纪90年代以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于是很多学者开始思考如何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90年代之后至今,随着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国外学者将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学科理论应用到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中,这一课题的研究呈现跨学科、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特点[2]。

性别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中并未引起重视。1994年,威挽(Vivian)等编的《旅游与妇女》是关于旅游与妇女最早的研究专集之一,它从旅游发展的角度论证了性别分析在旅游研究中的必要性和适时性,强调在旅游发展中形成的性别关系是随着时间的进展而发生变化的[3]。爱雷兰(Ireland)通过对英国西南部旅游业发展的民族志研究认为,随着地方传统经济的衰落,妇女在兴起的旅游开发中比男性表现得更为活跃[4]。此后,西方学者们从男女之间的现实权利,行动及资源所有权角度,分析性别在旅游中劳动分工的强化作用等等。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成的家庭与社会看作一个整体的前提下,分析妇女在其中的角色、问题和需求等。妇女与旅游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已为前人的研究所揭示,但是国内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中真正运用到实地调查的个案还很少见。基于此,本文选择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桥风景区,通过人类学的田野调查,考察民族旅游在该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中,少数民族妇女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分析旅游业对当地妇女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同时对比了男女两性在旅游业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本研究主要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定性方法研究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对研究区域的村民,重点是对当地妇女进行了调查,调查主要采用访谈方式,辅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75岁之间。

二、旅游开发与女性的角色调整

三江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与湘黔两省交界。程阳景区集民族风情、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为一体,是三江县最主要的景区,被誉为世界四大历史名桥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阳永济桥就坐落在该景区的马鞍寨。这里曾经十分偏远闭塞,如今包括旅游业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使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程阳风景区在旅游业开发之前,妇女原来只局限于抚养孩子、操持家务或者协助丈夫忙碌于田间地头的种地、收割等农业劳动。当地发展旅游业后,她们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当地的旅游经营业中,她们以出售旅游工艺品、旅游接待、民俗表演等方式加入到旅游行业中。

三、性别分析――旅游开发背景下的男女两性

1.旅游开发对妇女的影响

据2005年统计,寨子里平均每户人的年收入为5000-6000元,收入的来源包括种地、养殖、外出打工、旅游经营等。程阳桥风景区旅游开发后,当地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改观。首先直接参与旅游业的家庭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妇女通过旅游商品销售、经营旅馆或民居接待点或者参加民俗表演给自己的家庭增加了经济收入。妇女参与旅游业之后,为家庭增加经济收入之后,家庭地位较以前有了提高,也获得了更多的发言权。对于曾经封闭在偏僻村寨的妇女来说,旅游业给她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实惠,而且带来思想和价值观上的改变,同时扩大了妇女的人际交往关系,增加其视野和见识。

2.两性的差别

两性在旅游业中的差异也是本文关心的内容,这些差异主要表现为对旅游业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参与方式以及两性在旅游业中的分工等。

首先,在旅游开发下,女性有着比男性更为敏感的旅游经商意识,也表现得更为活跃。马鞍寨最初的个体旅游经营是形式是20世纪90年代初妇女在程阳桥上摆摊卖侗族手工艺品,而当时村寨里除了国营性质的程阳桥招待所有男性参与经营外,极少有个体的男性旅游经营者。从当地参与旅游业的绝对人数来说,即使到了现在,女性仍然比男性多,妇女在表现出比男性更强的参与意识,也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旅游业中。

其次,两性在旅游业中的参与方式表现出性别差异的特征。程阳风景区开发旅游业已有二十多年,目前男性的职业构成仍然以农业劳动和外出打工为主,上文重点提到的当地妇女参与旅游业的三种方式,其中售卖工艺品为女性独有,因为当地传统的观点认为,刺绣、针织这样的事情是属于妇女的,男性一般不参与这些活动。

再者,男女两性在旅游业中的分工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传统的性别分工,但是又有了新的变化。在程阳景区,夫妻共同经营家庭旅馆,一般还是遵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以位于程阳桥桥头的“游子之家”家庭旅馆为例,丈夫是柳州某中专的教师,空闲时回到马鞍寨经营自家的旅馆,他平时负责到县城或者柳州、桂林等地采购食品原料和各种物品,回到家里清算每天的帐务,负责掌管经济收支情况;妻子负责在家中接待客人,给客人做饭、整理房间等。有的家庭旅馆除了妻子在家外,各种烦琐的家务事有女儿共同参与。除了家庭旅馆经营延续了传统的性别分工之外,程阳风景区的另一种旅游经营形式――民俗表演,其分工也有明显的性别区分。马鞍寨民俗表演队的负责人是两位中年男性,除了负责日常的接待客人或组织表演活动外,也负责表演队的经济核算,表演队平常有一定的开销,如制作芦笙、琵琶、鼓等乐器,乐器每年都要更新一部分。在忙碌于表演队剩余的时间里,他们还经营自己的家庭旅馆,接待游客。在马鞍寨的家庭旅馆中,客人光顾最多的是这两位负责人的家,这自然与他作为表演队队长有较广的人际关系有密切的关系。

四、结论与讨论

在三江程阳景区,大多数居民认为旅游业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旅游会给当地带来先进的知识文化和科技,也会带来各种时尚的风气;更重要的是,旅游业的发展会大量地引进投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因而当地居民都十分乐意支持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能融洽相处,很少发生和游客冲突的情况。由于妇女参与了旅游工艺品销售、旅游服务接待或者民俗表演等活动,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家庭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改变,从而影响家庭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的变化。就目前对程阳风景区的研究来看,女性走出传统的家庭生活领域,走向更广阔的社区,参与到旅游业的运作发展中,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但是并未对家庭结构造成很大的影响,家庭的和谐关系也并未受到很大冲击。男性居于传统的性别观念,在当地的旅游业中虽然对旅游业的热情和参与程度低于女性,但是他们出于家庭实际利益的考虑,对于家里的女性走出传统的家庭领域参与旅游业经营给予了很大程度的支持。本文通过对程阳风景区的调查研究表明,旅游业使妇女们走出狭窄的天地,扩大了以往的活动范围,在旅游业经营中获得实际的经济利益,同时在价值观、语言、意义体系等方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社区旅游中,男女两性在分工不同,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延伸到旅游业的性别分工中,男子仍然扮演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Nunez T. Tourism , Tradition , and Acculturation : Weekendismo in a Mexican Village [J] . South weater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 1963 ,(21) : 347―352

[2] 宗晓莲,朱.国外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4,(4).

[3] Kinnaird, Vivian, and Derek Hall , 1994, conclusion: The way forward, In Tourism: A Gender analysis. Vivian Kinnaird and Derek Hall, cds.pp210-216. Chichester: Wiley

[4] Ireland, Michael,1993, Gender and Class Relations in Tourism Emplyment. 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 20:666-684

[5] 吴晓萍,何彪.略论性别分析在民族旅游影响研究中的意义[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1,(4).

:本文为2005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旅游业对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批准号05FMZ003)的阶段性成果。

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 旅游开发 经济发展 环境破坏 可持续旅游 全面平衡发展

对酒店与旅游业产生的影响的研究趋势:

酒店业和旅游业都是地方性极强的服务性产业,它们影响着当地的发展以及当地人的生活。旅游部门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学者对旅游业所产生的影响高度关注。在对旅游业的研究中,旅游业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成为了最热门的研究话题之一。

早在20世纪60年代,旅游影响研究的出现是为了探究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美联社&克朗普顿,1998)。最初,决策者和当地领导人认为开发旅游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生活收入,对当地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大量的旅游发展研究旨在探索旅游开发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然而,在某些地方,旅游业也给当地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潜在地破坏了当地的生活环境。到了20世纪70年代,许多研究学者意识到,成功的旅游开发依赖于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再到20世纪80年代,旅游对环境影响这一主题飙升成为旅游影响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并且对可持续旅游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这些重点研究课题表明,弄清旅游所带来的这些影响是有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促进旅游业、可持续旅游业以及当地的全面发展。

一、酒店与旅游业产生的经济影响

对于旅游开发来说,使其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是主要的目的。又因为决策者和当地领导人将旅游开发视为复兴当地经济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旅游学研究者将注意力放在了旅游给当地带来的积极的经济效益上。

旅游对经济影响的测试与评估成为了旅游影响研究中的常用研究课题。这类研究课题刺激了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研究方法的发展,催生了各种研究方法。例如,凯恩斯乘数效应法、成本-效益分析、投入产出模型。凯恩斯乘数效应法虽然很简单,但它提供的概念性框架解释了游客的消费是怎样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相应地,旅游影响着当地各种经济活动,其中包括提高当地销售水平,增加公司盈利,增添就业岗位,扩大税收和整个地区的收入。旅游学研究者按来源不同将旅游业带来的这些经济影响分为直接的、间接的和诱导的三类。因为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影响主要来源于游客消费,所以这种效益被称为直接的经济影响,而间接和诱导型效益通常被称为次级影响,前后两种影响构成了旅游对当地经济影响的总和。在这样一个概念性框架中,主要旅游部门(如住宿、娱乐、餐饮、零售和运输)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然后,它们再引起次级效应,影响当地大多数与经济相关的部门。

旅游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指在收入来源、就业情况、政府税收等方面因旅游消费变化而产生的经济状况的改变。例如,对一个地方的经济来说,如果在当地留宿过夜的游客和在当地饮食消费的游客数量增多,就会带动住宿经济和饮食经济,酒店与旅游业中,与之关联的其他经济活动的变化也是旅游消费直接导致的,其中包括工薪变化、税收波动和服务状况。人们最常说到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旅游为当地人带来许多新的就业机会。例如,当地居民认为旅游开发就意味着这能在当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另一常被人们提到的直接影响就是,旅游活动能够增加税收和总的财政收入。那些忙碌于旅游景区的当地居民,他们的主要收入就来源于游客的消费。而对当地其他产业来说,居民的收入也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间接影响指的就是那些因直接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经济效应,其中包括酒店或其他旅游部门的再消费和旅游衍生品销售。旅游衍生品销售也能给当地的经济体系带来变化,如销售、就业、收入等方面。

诱导效应则是引起的另一项经济变化,它源于家庭支出,而家庭收入又主要来源于旅游支出。例如,酒店与旅游部门的员工会在住房、饮食、交通和日常消费上花费自己的收入。假如旅游消费者增加,员工收入增多,那么他们整个家庭的收入也将增多,自然,家庭支出就会上升。这类额外的消费又将刺激当地其他行业,使其销售水平上升,工资上涨,工作岗位增多。这些附加的经济变化都属于诱导效应。但如果一个地方过于依赖其旅游发展,这些不良状况就会给当地带来许多经济问题。例如,据旅游学方面的研究表明,全包游游客80%的消费都贡献给了航空公司、各大国际酒店集团和其他的一些国际公司,而并非当地的经济体。在这种情况下,酒店与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就微乎其微。当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基础设施建设时(如机场建设、道路建设、公共旅游设施建设),它就会给当地政府以及他们的纳税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增大花销,就可能导致在其他核心领域(如医疗卫生,教育,安全)的支出减少。对于基本产品、服务和社区资源的需求增多常常会导致生活成本上升,从而负面影响当地居民对于旅游开发的态度。不管是对当地经济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用,都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活环境和当地人的生活质量。

二、酒店与旅游业产生的社会影响

尽管现代旅游业在起初被视为经济发展的工具,但它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变化,还对当地的社会变化起着一定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旅游目的地因旅游发展而受到严重破坏。这与决策者和当地领导人所期待的经济效应大相径庭。这些恶果从社会层面上影响着一方水土。普遍的社会影响包括引起当地人与游客间的冲突,产生地区分裂,违法犯罪率上升,地方拥堵,它们都威胁着旅游业的发展,甚至破坏着当地的生存环境。因此,旅游学者意识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是建立在对社会影响有效管理和当地居民的支持之上的,而且他们也已经开展了此类课题的研究。旅游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当代旅游学研究中的常见话题。

然而,社会影响也被分为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两种。从旅游带来积极社会影响的角度出发,它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起保护文化遗产的社会意识,强化文化内涵和人们对文化的理解,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地域归属感,使他们引以为豪。旅游业的发展还会促进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为人们享受文化活动、促进娱乐活动的发展提供机会。大量的就业机会,地方的优越性,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受人喜爱的地区印象,这些都能吸引外地人移居到这里生活。

在关于旅游带来的影响的研究中,负面的社会影响也是重要的课题。当人们认识到旅游所带来的许多负面社会影响时,旅游开发得不到当地居民的支持,想要再向上发展是很难的。然后,他们会越来越反对旅游开发活动。

为了衡量和分析上述社会影响,学者们着重研究了旅游发展中的社会影响方面。现今,关于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及看法的研究已成为主流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包含了一项基本原理,即当地居民能够接受旅游给当地及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而尽管研究人员只用一些客观的数据去衡量其影响会很困难,但当地人提供的一些信息还是非常有用的。然而,这种主要的方法也有一些局限,它会阻碍人们得出关于对旅游开发的社会影响的探索结果。

三、酒店与旅游业产生的环境影响

在关于旅游影响的研究中,对环境的影响研究是一个新兴的话(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题。旅游开发会改变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而旅游带来的环境影响就与这些变化息息相关。有趣的是,在过去,这个话题被放在了经济和社会影响里来讨论,它主要关注的是,怎样评估作为非市场商品的环境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把环境影响作为社会影响研究的主题。在旅游对社会的影响的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环境质量下降是人们谈到旅游带来负面社会影响的原因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学术研究也已经有了新的成果,那就是发展可持续旅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资源的急剧消耗,世界经济迅速增长,但这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包括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以及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学者们提出了替代性理论。其中一个理论就是环境保护论,这一理论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而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布伦特兰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上所作的报告。这篇报告提出了新的范式,并将它传播开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理论就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平衡是可以实现的。同样的,谈到旅游业,学者们将这一理念用到了发展可持续旅游上。例如,在战后经济增长时期,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并且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一产业。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问题,旅游业更是如此,必须处理好环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提倡发展可持续旅游。通过减少旅游与环境、游客与当地人之间的负面影响,使旅游业稳定持续地发展下去。具体地说,酒店与旅游业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就会对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影响。例如,其中最大的一个积极影响就是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有多么重要。另一个积极影响则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这也刺激了大众参与到从旅游角度减少环境压力的行动中去。关于旅游带来的负面环境问题,美国联合通讯社和康普顿公司将其划分为七个种类:环境污染,自然景观消失,动植物灭绝,历史遗址和景观退化,拥堵,冲突,恶性竞争。于是,旅游发展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也许会破坏周边环境,毁灭当地的生态系统,增加污染,导致公共场所和休闲地带人满为患。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注意到,上述环境问题是导致疾病、健康问题和当地长期生计退化的主要原因,而许多研究就将旅游影响与空气质量关联在一起。旅游发展和其关联的交通运输发展可能是空气质量下降的潜在原因,而这些负面的环境影响会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改变当地人的生活质量和他们对旅游开发的态度。

(作者单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

[作者简介:袁凤娇(1994―),女,重庆人,重庆市沙坪坝区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

参考文献

[1] 巴德,R.A.与洋行,V.A.职业体育,卡特里娜飓风和新奥尔良的经济重建[J].当代经济政策,2007,25(4):591-603.

[2] Andereck,K.L.沃格特,C.A.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J].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2000,39(1):27.

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旅游影响;居民感知;社会满意度

一、理论依据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旅游业在各国gdp中所占比例的提升,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关注,尤其体现在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方面。本文将致力于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社会变化的影响研究。

  

nunez(1963)首先在此领域进行了探索,nunez通过对一个墨西哥山村开展周末旅游的分析,认为旅游会使居民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发生变化。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变迁。g.young(1973)认为旅游能改变当地居民的认识,促进文化的交融,推动目的地的现代化进程。g.doxey(1975)提出了目的地居民激怒指数模型,强调不同目的地的居民反应有所差别,但居民的反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一系列可预测的变化——由愉悦到对抗。de kadt(1979)则分析了旅游发展给目的地居民带来消极影响的各种可控原因,并指出如果适当干预,可使目的地居民获益。g.doxey(1980)的生命周期模型认为,在旅游地停滞阶段,游客数量达到或超过许多变量的容纳水平时,各种社会问题便会出现。huang和stewart(1996)指出,旅游发展可能改变居民之间和居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尽管许多研究都已证明了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的影响,但实证检验当地居民对旅游社会影响感知与当地居民对其社会变化态度关系的研究成果却较少。相关研究的匮乏制约了对当地居民受旅游影响所表现行为的理解,而这又是使旅游业持续带动当地经济所必须的。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同与支持,取决于旅游发展对当地社会、环境、经济带来的影响与改变。因为当地居民的态度、认识等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交易的成功与否。所以,应持续评估居民对旅游的态度及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状况(allen,long,perdue等,1988)。perdue、long和allen(1990)在对科罗拉多(colorado)地区16个乡村居民对旅游动机的认知及对旅游发展的态度研究中发现,居民个人从旅游发展中获利因素对其认知具有影响性,此外,居民对旅游动机认知与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存在相关性。2005年andereek等四位学者在亚利桑那州进行了调查,应用社会交换理论研究“居民对社区旅游影响的感知”,分析结果显示居民识别出了多数正面和负面的旅游影响。

本文引用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作为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影响的评价依据,以天津市蓟县盘山周边居民为调研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旅游发展与当地社会变化的关系。 

二、模型假设及研究方法

1 模型假设

正因为旅游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同时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在已有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本文首先研究旅游对社会满意度感知的影响,然后再探讨社会满意度对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态度的影响,文章的假设模型借鉴了perdue等(1990)发展旅游与社会满意度模型。该模型由五个潜因子——感知旅游业的积极影响、感知旅游业的消极影响、发展旅游带来的个人利益、社会满意度、对进一步发展旅游的态度,以及九条路径假设所构成,如图1所示,每条路径代表假设的关系——在关系线上和输出结果的表中用“一”表示负相关,没有符号则表示正相关。

2 问卷设计

本研究的问卷设计充分考虑了学术界较成熟的研究方法。整体设计思路借鉴了john ap和john l crompton(1998)的旅游影响评估尺度,同时旅游影响的影响因素设置来源于long和allen,1987;lankford和howard,1994;pizam,1996。社会满意度方面则将allen,long,perdue,alien和beattie(1984)以及allen等(1988)相关因素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后提取为七个方面:社会服务、经济、环境、医疗服务、娱乐服务、公众参与、教育。

问卷中的绝大部分间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5-pointlikert-type scale)(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是无意见、4是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而“对进一步发展旅游的态度”问题则采用了二元制(1=不同意,2=同意)。

3 样本选取与数据采集

天津蓟县盘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犹如十里锦屏,巍然屹立于京东、津北,距蓟县城西北十二公里处,是当今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历史上被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以“京东第一山”驰名中外。仅2007年1-6月上旬,盘山景区累计接待中外游客19.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77.23万元。其周围大部分居民都与旅游业息息相关,所以研究社会满意度和旅游影响的关系,将更好地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推动蓟县乃至天津旅游业的发展。本研究以蓟县盘山附近砖瓦窑村、塔院村、玉石庄、营房村、联合村、莲花岭村、朱庄子村的部分居民为样本,采用随机走访,实地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时间为2007年7月20日至21日。

发放调查问卷共791份,收回有效问卷622份。被调查的人群中有男性392名(63%),女性230名(37%),年龄分布在21-67/岁,其中65%为40~49岁,21%为30~39岁。

4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时,首先利用spss15.0评估项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再使用amos7.0评估结构方程和假设证明的拟合优度。此时采用标准化分(standardized score)分析。又因“进一步发展旅游的态度”问题采用了二元制,所以将采用渐近自由免分配法(adf)统计。

三、模型结果及分析

1 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分析用来估计每个潜因子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决定是否将某一项目剔除的标准是修正的项目与项目总体相关系数及剔除后是否能改进相应的d值(parasuraman&berry,1988)。本文将剔除相关系数低于0.3的项目。详细情况如下表(分类栏中数值为该项目的a值)。

第二个评价指标采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coef-ficientmpha),即剔除相关项目后的α值,一般来说,该系数愈高,即工具的信度愈高。在探索性研究中,信度达到0.70就可接受(nurmally and bernstein,1994),而低于0.35则为低信度,必须予以拒绝。上述各指标数值基本符合研究需要,但组成潜因子“社会满意度”的七个项目有三个α值未达到0.7,而“积极影响”也有一个项目α值未达到0.7。同时,分析的结果也表明经济满意度可靠性较弱,但在研究社会满意度时,经济上的满意程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方程的实际效果。

2 评估模型

模型假设包括有五个潜因子,分别以汉语拼音的首字母缩写表示,它们分别是感知旅游业的积极影响(jjyx)、感知旅游业的消极影响(xjyx)、发展旅游带来的个人利益(grly)、社会满意度(shmy)、对进一步发展旅游的态度(td),该五个潜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关系。模型的评估基于潜在变量的各种变量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来估计观测和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而潜在变量间的关系用回归分析估计。

其中,“发展旅游带来的个人利益”和“对进一步发展旅游的态度”是直接测量数据,而“感知旅游业的积极影响、感知旅游业的消极感知”和“社会满意度”则由可靠性分析的结果得出。经检验,本次调查收集的数据不满足多元正态分布,但符合椭圆分布的要求,不宜采用最大似然法(ml)而改用迭代加权最小二乘法(erls法),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如下。

分析结果表明,图1中的假设基本成立。需要说明的是:h1——发展旅游带来的个人利益与对旅游业积极影响的感知有显著的相互关系。这进一步证明了lindberg&johnson(1997)以及perdue(1990)等人的研究结果;只是本文的研究表明,h2——对旅游业消极影响的感知与个人利益间并无显著的相互关系,这可能和当地居民的教育水平(绝大多数为高中、大专)所导致的看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角度或方式有关;h3——社会满意度则和发展旅游带来的个人利益在某种程度上(p<0.5)相关,也符合“发展旅游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策略”这一广泛认识。虽然此前众多研究认为,当地社会的发展水平可能会直接影响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buffer,1980;haywood,1986),但是本文的结果发现,h8--社会满意度和对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在p<0,05时并不显著(t=-1.127),这可能与盘山地区旅游开发与发展的历史较早,时间较长,景点创新和吸引游客能力趋近饱和有关。当然,本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brougham&butler(1981)研究的结论:h9——发展旅游带来的个人利益与对进一步发展旅游的态度之间相互关系显著。

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旅游业 旅行社业 韩国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全世界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旅游业也未能幸免。金融危机对旅游业有哪些影响?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旅行社业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是旅行社经理们所关心的重要议题。韩国是中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曾经历过1998年的IMF金融危机,韩国旅行社业经历了IMF风波也有一些危机管理经验。本文以韩国旅行社业为例,分析金融危机对韩国旅游业影响及韩国旅行社业应对策略,旨在为我国旅行社业提供建议与帮助。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市场包括三大市场,分别是入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李天元,2003)。本文对金融危机对我国三大旅游市场影响进行分析。

1.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

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9月,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056.40万人次,同比下降5.94%。其中外国人188.33万人次,同比下降15.10%。1月~9月累计,入境旅游人数为9729.74万人次,同比下降0.37%。其中外国人1835.27万人次,下降3.53%。

图1显示了我国1月~9月份入境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含负增长)情况,可知2008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非常不景气,特别是自2008年6月以来,同比都是负增长,说明今年以来,我国国内连续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旅游需求特别是入境旅游需求进一步造成了不利影响。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

2.金融危机对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影响

虽然2008年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统计数据尚未公布,但学者宋瑞(2008)在研究中指出,金融危机对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她指出,一方面,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A股市场的下滑,使投资者资产缩水,减弱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股市调整的财富“负效应”将前所未有地显现,旅游、汽车等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消费热点必将随之降温。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使得人们风险厌恶程度普遍上涨,对未来的就业状况和收入预期不甚乐观,当居民收入预期不佳时,首先压缩的就是旅游等非必需性消费。

国家旅游局在近期召开的《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会上也指出,综合分析当前形势,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加深,旅游发展外部环境受到制约,消费预期减弱,旅游市场需求面临严峻挑战

二、金融危机对韩国旅游业的影响

表1是韩国2008年1月~10月份入境、出境人数统计结果,数据显示,韩国入境旅游同比增长率在1月~7月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但从8月份开始,增速放缓;而韩国出境旅游同比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且从7月份开始均为两位数的负增长。

韩国观光公社认为,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不景气及韩元大幅贬值,使人们消费信心降低,这些原因使韩国人出境旅游需求大大降低。

资料来源:韩国观光公社

三、韩国旅行社业金融危机应对策略

旅行社业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旅游市场的严重萧条对旅行社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韩国观光协会中央会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2008年韩国已有70多家中小型旅行社倒闭。据协会负责人预测,如果市场继续萧条,预计到2009年将有4000多家旅行社破产(李定锡,2008)。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韩国旅行社业进行着积极的努力。

韩国旅行社协会2008年12月12日召开了“提高友善服务决议大会”,共有150名韩国各旅行社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议题是,应对金融危机,通过对入境游客提供更加友善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旅游环境,振兴韩国入境旅游业。会议一致同意全体旅行社必须提高服务质量,给东南亚游客,特别是中国游客留下亲切友善的印象,同时要大力营造氛围,使韩国国民能亲切友好地接待外国游客。

韩国各旅行社在经营管理方面也在采取各种办法来应对挑战。在战略管理方面,韩国第一大旅行社HANA TOUR确立了“在经济困难环境下,通过国际化经营,挑战未来”的战略目标,力争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旅游批发商,并积极强化国内旅游业务。HANA TOUR认为,单纯依靠传统的旅行社生产方式已经不能获得成功,必须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等一系列改革,使危机转变为机会。要提高国际化业务能力,强化入境旅游及国内旅游业务,强化在线旅游、散客旅游、商务旅游和主题旅游业务。

在控制支出方面,韩国知名旅行社,如HANA TOUR、乐天观光、自由旅行社等均采取了削减年薪、实行短期休假制度的做法。

在增加收入方面,为了刺激旅游需求,各个旅行社采用各种营销手段扩大旅游产品的销售。如乐天观光旅行社采取了“早期预订折扣制”,针对早期购买旅游产品的游客提供大幅优惠折扣;HANA TOUR发起了“克服危机007活动”,承诺对参与该活动的所有旅游产品执行2007年的价格,不涨价。

四、结语

旅游业是敏感的产业,也是脆弱的产业,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旅行社业危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旅行社业的做法对我们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旅行社业应对金融危机要从宏观和微观上两个层面上进行努力

在宏观层面上,整个旅行社业要有统一的认识和策略。在韩国旅行社协会的统一协调下,为了振兴韩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韩国正在开展“提高亲善服务、改善国家形象”活动。这给我们以重要启发,针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具体情况,中国旅行社协会等机构也应有所作为,与所有旅行社企业一道,集思广益,共度难关。

2.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各个旅行社要采取具体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针对不同企业的情况,可分别从战略层面、经营管理层面上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2

[2]国家旅游局:2008年9月份旅游经济运行有关数据[EB/OL].[2008年12月18日].省略ta.省略/html/2008-10/2008-10-20-20-16-08877.html

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旅游业;环境影响;问题初探;

中图分类号:X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一、旅游业和环境的关系

良好的旅游环境是刺激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物质条件,然而,发展旅游业和保护旅游环境在目标方面总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的。旅游是由旅游者、旅游资源及联系两者的旅游业等共同构成的经济性行业。人们的旅游目的可能不同,但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异地情调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和享受则是大多数旅游者出游的共同动机。因此,优美的环境是引起游客的兴趣并吸引游客的先决条件,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强烈依赖于旅游资源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也即是说,旅游环境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兴衰成败,相比较而言,旅游业的环境效益比其他行业更能直接地影响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旅游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一)旅游提高了环境的质量。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都受到不同程度上的环境破坏,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当然,往往主要是因为后者而引起的。有很多地方的政府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建立了相关的生态环境项目,一方面保护了生态环境,在环境和经济之间做了调整,另一方面促进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增加地区收入。

(二)旅游促进了对环境的保护。随着城市的污染愈来愈严重,人们愈来愈希望回到大自然当中,这种观念恰恰为旅游业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旅游发展也确实起到了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作用。尤其是在旅游活动所在地,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会很大程度上改变当地居民的思想观念,增强他们对环境价值的认识,尤其是当旅游给当地居民带来实际利益时,这种作用就会更明显。使他们深切感受到自然环境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甚至为其自身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一点就可以恰当好处地发挥旅游资源的价值优势。

三、旅游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旅游影响环境的基本规律。1、旅游对环境的污染来自两方面,即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双方。旅游供给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和旅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就旅游供给一方而言,旅游作为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有共同之处,即以旅游服务设施所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碴)和布局不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主。2、旅游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旅游污染源的特殊性。旅游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就旅游者而言,旅游活动表现为人的移动,在旅游热点地区,旅游则明显表现为大量人口的移动。这一特点决定了对于旅游地而言旅游污染源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随着旅游者构成及活动方式的改变,旅游对环境的污染从内容到方式到污染程度都将发生变化。对于旅游地而言,旅游者是流动性群体,是在不断变化的。

(二)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生物环境的影响(1)植被的破坏。旅游开发过程中滥砍乱伐,乱采乱捕,加上森林火灾,游客的过度践踏、采集、燃烧等人为破坏行为,使旅游地植被遭受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一些植物种由于其生境破坏而减少或灭亡。致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肋,群落结构退化,生产能力下降,功能衰退。(2)动物资源的锐减。在一些野生动物园景区,游客往往会将自身携带的食物丢给动物,尽管看起来没有什么异常,但却会直接的威胁到动物的生存,比如说导致动物误食食品、影响动物的生活规律等等,不仅如此,游客对动物拍照时的闪光灯也会影响到动物。2、对非生物环境的影响。(1)土壤环境影响。旅游开发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有:①由于植被破坏,造成大而积水土流失,土壤而积增加,土壤质量下降,风沙化严重;②游人的践踏压力,使土壤板结,落叶层和腐殖质层破坏,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pH值上升;③大量基础设施、旅游设施的建设,占用了大量土地而积,使绿地而积减少,破坏生态平衡。(2)大气环境污染影响。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来自旅游设施和交通工具。如旅游设施取暖燃烧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悬浮微粒交通工具尾气排出的二氧化碳、碳氧化合物等,这些有害气体进入大气之中对森林、建筑物和人体危害较大。除此之外,在一些天然开放的旅游景区内,游客的呼吸、观光车的尾气、尘埃等等,都会直接的造成景区大气的污染。

四、减少旅游对环境存在负面影响的措施

为使旅游业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需采取如下对策:

(一)旅游经济环境的保护对策。1、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增加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旅游经济环境的衡量指标主要是旅游接待设施,而旅游接待设施的规模又是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旅游设施超出旅游经济环境容量,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反之则对旅游设施造成危害和破坏,进而造成旅游社会环境问题,所以旅游设施的规模要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2、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旅游经济环境中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旅游服务人员水平不高,服务质量档次不够,致使旅游经济环境中硬件和软件不相配套,造成旅游设施的浪费、设施水平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目前对中国旅游业而言,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是提高旅游经济环境的迫切问题。

(二)旅游社会环境的保护对策。1、社会安定团结,提高旅游社会环境质量。旅游社会的首要因素就是旅游区的社会政治局势是否和平,在和平的环境条件中,游客才有人身安全感,才谈得上旅游。因此,任何国家或地区若想发展旅游业,必须安定,才能提高旅游社会环境质量。2、创造优良的人际社会环境,减少社会事故发生。在旅游区,游客和游客之间、游客与旅游服务人员之间、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若管理不当,均会成为当地恶性社会事故爆发的潜在因素。因此,旅游管理中应尽量在满足各类人员需求的同时,创造优良的人际社会环境,减少相互间的恶性摩擦,以达到减少社会事故的发生,创造优良的社会治安环境,使游客身心健康、愉快地进行旅游活动。

参考文献:

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范文6

过去30年中,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现代化的加速,除少数时期(如2003年“非典”)外,我国旅游业总规模表现出了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期间,几乎所有的旅游区域收入都在不断提高。旅游产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促使各省、市和地区对其发展日益重视,并投入大量劳动及资金来加强旅游形象宣传和吸引力。如今,我国已经由旅游资源大国逐步成长为世界上的旅游大国,并开始朝着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迈进。世界旅游组织甚至也将其预测中国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时间提前了5年,到20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世界第四大出境客源国。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各区域内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条件(资源赋予条件、社会经济水平)不同,各地区在追求区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尽可能取得最大效益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难题,如集中度偏低、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加上我国旅游产业结构自身的刚性以及对市场变化认识的迟滞,旅游供给调整的节奏始终跟不上市场变化的步伐,许多重要旅游生产要素开始过剩。应该说,眼下旅游产业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发展中的上述问题。以至于不少地区盲目认为,只要拥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并投资开发各类旅游景点,便能大力发展旅游业。显然这种认识上的不足,最终导致的只能是大量重复投资的出现,进而使得有限资金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有限的旅游资源也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长此以往,终将影响到我国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经济绩效,进而旅游产业的社会绩效。

不可否认,我国旅游业产业化发展以来,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发挥一直是旅游产业竞争优势发挥的重要基础,由此也成为影响旅游产业经济和社会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进一步发展中,这种作用究竟表现出了怎样的新变化和特点,值得关注。

二、文献综述

从有关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绩效的相关文献来看,比较多的是直接关注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指出,旅游发展对促进就业,提升财政收入和税收、增强外汇优势、促进地区基建,进而其它行业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认为,旅游发展不仅具有正面影响,同时还存在着负面作用。Liu andVar(986)很早就指出,旅游业发展从带来经济利益角度来看是合理的,但从社会以及文化、环境破坏角度来看,其发展则面临着更多质疑。Wong(998)的研究发现,东南亚国家海洋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诸如沙滩退化、生物多样性消失、富营养化和垃圾污染问题等。国内相关研究中,林南枝和陶汉军(2000)认为,旅游通过其旅游供给将旅游所在区域外旅游者吸引到该地区进行旅游活动,并因此而获得一种注入。这种注入通过乘数效应,导致社会经济效益的增加。庞丽等(2006)就入境旅游对第三产业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区域差异十分明显,主要集中在东部;入境旅游对东部第三产业带动引起GDP增长加快,而中西部则不明显。

从上述国内外相关研究不难看出,尽管大多是直接关注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但是其中也能够间接体现旅游资源禀赋对旅游业社会绩效的影响作用。一方面,这些文献大多还是肯定了旅游资源禀赋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进而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绩效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这种促进作用的形成,也同时带来了旅游资源禀赋及其所处环境的潜在不利变化等问题。正如有学者也已经指出,旅游资源禀赋是一个重要条件(Zhang and Jensen,2007),但同时其间接作用和自身特点,又决定了其影响具有的动态变化性,现在社会旅游业发展及其绩效水平提升,越来越取决于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

三、定量描述

从一般定义角度来看,旅游资源禀赋主要是指一个旅游区域对旅游者构成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的总和。不仅包括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气候条件、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动植物资源、天然疗养条件等自然旅游资源,还包括历史文物古迹、民俗、重大的国际性体育、文化盛事、富有特色的当代人造旅游吸引物、经济发展,以及建设成就等人文旅游资源。显然,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产业发展所必需的一种投入物,其自身是无法生产的。除了少量的现代人工旅游吸引物(如主题公园等)外,绝大多数旅游资源禀赋都无法用任何方法进行生产。

具体到这里定量研究中对旅游资源禀赋的衡量而言,本文用各地区优质旅游资源总数表示。其主要包括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红色旅游景点、全国工农业示范点、A级景区、旅游城市、部级水利风景区、世界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村)、部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生物圈。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旅游网http://、国家公园网http://、中国自然保护区网http://.ca,并经统计整理得到。

对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社会绩效水平的考察,这里主要关注了两个与之关系最为密切、且很具有代表性的方面,即体现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规模状况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体现社会经济结构特点的第三产业产值。相应指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997-2008)。

从上面图1各地区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业发展社会绩效对应关系散点图构成情况来看,无论从与相对国内生产总值所衡量的社会总产出水平、还是从与第三产业相对产值所体现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来看,结果均表明,旅游资源禀赋越是富足的地方,社会总产出水平和经济结构发展的特点也越是明显,即总体上旅游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绩效水平提升之间还是表现出正相关关系的。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里仅仅是从总体上来看,尤其是东部大多数地区和中西部大多数地区相比较而言,这种正相关关系构成特点还是成立的。但更具体从各区域自身的散点图分布情况来看,则可以发现,旅游资源相对最丰富的河南、四川、山西和河北几个代表性省份,所对应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实际上都不是很高;而浙江、江苏、山东,特别是广东,相对上面几个旅游资源禀赋很高的省份来说,这几个省份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并不是最好的,但它们所对应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却都很高,这实际上进一步说明旅游资源禀赋并不是惟一影响社会经济绩效的因素。

四、经验结果和解释

(一)基本模型与变量描述

旅游资源禀赋本身是带有发展性质的,由此也决定了其在旅游产业发展社会绩效水平提升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体现其影响的动态性特点,这里经验分析中,本文采用了分位回归思想(quantile regression)。与线性回归有所不同,分位回归存在如下两方面优点:首先,分量回归考虑了所研究对象分布特点可能带来的影响差异,其能够估计出在给定解释变量的条件下,被解释变量在不同分量上的条件分量值,因此能够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各解释变量的影响差异和变化趋势。其次,由于分位回归只受是否存在异常值的影响,而与其具置无关,因此,其是稳健性质强于OLS的回归技术之一。

根据分析的需要,首先设定回归方程如下:lnpgdpit(tertiaryit)=u+a1lmresourceit+a21nlaborit+a3Inhumanresit+a4lncapital+εit

其中,ln为自然对数符号,下标i表示地区,t表示年份,为常数项,εit表示随机误差。因变量income表示旅游收入,profil为利润率。自变量中,这里在重点关注旅游资源禀赋resource影响作用的同时,还控制了劳动力laobr、人力资本hr和物质资本capital这三个方面要素禀赋的影响,也是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具体对它们的衡量中,此处采用各地区旅游产业从业人员数来表征劳动力投入量。鉴于作为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方面,教育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这里本文即用旅游院校学生数来表示人力资本。资本投入应是直接或间接构成生产能力的资本总存量,它既包括直接生产、提供各种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各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也包括为生产过程服务的各种服务及福利设施的资产等。旅游固定资产原值包括旅馆业、旅行社业、旅游车船业和旅游商贸业等核心行业。它指旅游企业在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这里对物质资本的衡量,本文则用各地区旅游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表示,考虑到价格因素,用各地区以997=100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平滑处理。考虑到异方差影响,对所有变量原始数据(利润率profit除外)均做对数化处理。

(二)经验结果和解释

具体分析中,本文采用STATA0.0软件中自带的自举法(bootstrapping)进行估计概率密度函数,重复抽样次数设为1000次。从表2针对社会总产出的分位回归情况来看,这里从左至右分别估计出5%、25%、50%、75%和90%3i个分位点处的结果,每个方程中大部分变量都与预期相符,其中大多都至少在5%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由变量resource不同分位条件下的回归系数可见,其随着总产出由条件分布低端(低分位)向高端(高分位)变化,其影响作用逐步降低,甚至在95%分位点上,其影响作用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转而变得不显著为负。这里如果将总产出从小到大条件分布情况视为体现社会绩效水平随时间而不断提高;或者在一定时点,从地区发展差异角度来看,体现了从落后地区到发达地区逐步提高的社会绩效水平分布特点。那么,这一显著动态变化规律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地区,基于丰富旅游资源禀赋而发展起来的旅游业,还是会较明显带动总产出增长,进而体现为对区域社会绩效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较发达地区,或者在基于旅游资源禀赋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地区来说,这种影响作用就会变得越来越小,甚至不再显著,转而可能成为一种制约因素。我国东部沿海一些发达省份,如上面图形比较中提到的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区,就是比较典型的例证。他们的旅游业发展实际上已经摆脱了单纯依赖旅游资源禀赋的阶段,进而表现出旅游资源禀赋与地区以总产出所体现的社会绩效发展之间关系并不是很密切的特点。

比较其他三方面因素影响的差异性,这里变量labor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变量hr所衡量的人力资本影响作用在不同分位条件下则都显著为正。从影响作用变化规律来看,其在5%分位点上的边际作用是最大的,随着分位点的不断提高,这种影响一定程度下降,至25%分位点时候降至最低,随后在50%-95%分位点上,这种影响又转而逐步提高,总体而言其影响呈现出“U”型变化规律。最后变量capital所衡量的物质资本投资影响,在5%到75%分位变化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在75%到95%则转而呈一定下降趋势,即总体变化规律上,其恰好与前面人力资本不同分位下影响作用规律相反,呈倒“U”型。这一比较结果表明,长远来看,要想不断提高旅游业对社会绩效水平提升的贡献,最重要的还是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素质。

最后,就旅游业发展相关要素禀赋对以第三产业增加值所体现的社会绩效水平提升的影响作用来看(表3),旅游资源禀赋resource影响作用依然随着分位点的不断升高呈明显下降趋势;劳动力禀赋labor影响作用仅在5%和95%分位点处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人力资本hr和物质资本capital边际影响都在1%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边际影响的变化趋势大致也还是同上。

五、结论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