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业对城镇化建设的经济效应

红色旅游业对城镇化建设的经济效应

[摘要]随着社会对旅游业的广泛认同,它在革命老区地域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越来越明显,旅游业已成为老区国民经济体系中相对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革命老区的旅游产业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地域性、经济性和传承性等特征,而老区的红色旅游业对城镇化建设又主要彰显着经济集聚效应、延伸效应、联动效应、补给效应和乘数效应。老区城镇化建设在其旅游产业的助推下,已形成重要的运行载体和强大的吸引力,它有利于迅速提高老区人口的人居品质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红色旅游产业;城镇化建设;经济效应

旅游产业,即无烟产业或无形贸易行业,主要是凭借自然资源、人文历史以及旅游设施项目向消费者提供食、宿、行、游、娱、购等无形效用的一系列商业服务,以适合旅游者消费需求的一种特殊产业。革命老区旅游业是顺应老区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它集中体现了老区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现实需求。旅游业发展是城镇化建设之灵魂,没有旅游项目的城镇相应就失去了那份应有的生机与魅力,城镇化建设也会因旅游产业的助推而更容易形成必要的运行载体和强大的吸引力,并能迅速提高老区农业转移人口的人居品质和市民化质量。

1革命老区旅游业的基本特征

1.1渗透性

一个能与城镇化结合较好的地域,通常其旅游竞争力都是比较强大的,相当于就是有较强的地域城镇化竞争力。因为一个地域的旅游业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往往需要合理地渗透到地域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之中,这基础设施建设既属于旅游业范畴,也在城镇化建设的范围,譬如革命老区的旅游业发展需要以良好的城镇基础设施为基础,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也同样需要这种牢实的基础设施做支撑。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业可作为地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它需要横向渗透为城镇旅游产业,用其旅游中独有的“红色”谱写出地域经济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1.2地域性

城镇化建设通常要考虑其地貌形状与商业形态,旅游业也同样与其地域状态密切相关,两者在融合发展中都需要遵循其地域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的协同发展与合理匹配,用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元素发掘其地域的特色旅游产业,以促进革命老区城镇旅游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老区发展旅游业必须以其地域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资源做依托,深度挖掘其绿色资源和地域文化的核心潜力,或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拓出时新且能被社会认同的绿色旅游资源,这实际上也是在维持或强化老区的地域性,引领地域城镇化经济能朝着特色化发展,进而激活地域文化和彰显城镇个性,促进老区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因此,革命老区发展旅游业的地域性特征恰恰就是在丰富老区地域城镇化的文化内涵。

1.3经济性

发展旅游业,其目的在于通过资源消费而获取经济效益,而城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要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旅游推动城镇化建设,用城镇化打造其独有的旅游经济。旅游业主要是集吃住、行游、娱购等共性化服务和个性化享受为一体的链条式综合性产业,这一系列服务业态都需要依赖于城镇这个固有的运行载体,旅游业通过城镇载体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劳务有偿服务,完成旅游业这种特殊商品的交换形式,彰显其特殊的使用价值,而最终还是在于实现其经济效益。

1.4传承性

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价值与绿色环保品位大多集中在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和教育意义明显的旅游内涵。有开发价值和研究意义的红色旅游文化应在建筑、生产、生活、艺术等文化元素方面留存着某种相对完好的文化形态或传承特征,而同时也要考虑打造这些旅游资源必须依靠其城镇化建设的强力支撑,若城镇化建设进程较慢,光靠这零落的旅游资源也难以形成开发的可能,开发不成功,自然其历史文化也就容易形成断层,丧失其文化传承的先机,因此城镇化建设与旅游资源的大力开发都是基于文化传承的理念所进行。

2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业对城镇化建设的效应分析

2.1旅游业能给城镇化建设带来经济集聚效应

旅游业是老区产业经济体系中至关重要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起着支撑地方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它也同时兼具了经济性与文化性的特性,它最容易融合渗透到其他关联行业或产业之中,并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迅速发展,形成区域产业经济的聚集效应,这必然会引起区域逐渐聚集形成一个城镇化发展的趋势,进而带动形成城镇化经济。革命老区地域经济落后,急需通过红色旅游经济集聚形成结构相对完整的关联产业,主要包括绿色资源供给、旅游产品销售和基础设施修缮等方面,甚至于还有可能进一步拓展到所提供的旅游专业化教育培训、信息研究等延伸服务的支持,其区域内城镇经济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最能通过旅游产业的渗透性渐趋形成经济的聚集效应。因此,发展旅游业对城镇经济的助推作用非常显著,旅游业能替城镇化建设进一步集聚产业、集聚资金和集聚人口,能给老区新型城镇经济带来聚集效益。

2.2旅游业能给城镇化建设带来经济延伸效应

旅游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贡献率大,且产业链条长、资源消耗低、绿色性能显著的系统性产业,它主要通过旅游资源的终端消费而实现其价值,通过旅游链条的各种消费机会有利于在老区人口相对集中地区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形成城镇化趋势,并逐渐给城镇化建设带来经济延伸效应。由老区的红色旅游消费容易引致其旅游业的前向或后向产业的进一步延伸,并激活其上游产业链各环节经济运行,而上游产业也同样会拉动与旅游关联的其他产业经济发展。受老区红色旅游影响比较直接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公共设施建筑业、旅店餐饮业、娱乐服务业、客货运输业、零售租赁业等等。因而革命老区这些红色旅游业能够带动更广泛的城镇服务业,使关联产业获取更高的盈利空间和运行效率,推动老区的城镇产业经济能由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三产业有效延伸,形成老区城镇化经济的延伸效应,这就能让老区城镇化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形态更趋完善。

2.3旅游业能给城镇化建设带来经济联动效应

首先,老区的工业同样是国民经济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资源的利用极有可能与本地域的工业产业形成联动效应。由于老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急需工业部门提供更多的旅游辅助服务,譬如旅游设施及配套系统的完备,景区中的缆车、游艇、观光摆渡车等旅游项目就离不开工业的供给与支持,也能促使当地的工业部门进一步思考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性能、革新工艺等,使工业经济在旅游业的联动下能得到快速发展。其次,旅游业同样也能带动老区建筑业的联动发展。譬如旅游产业运行中的基础设施或特色标志物就离不开建筑业的强力支撑,再如水电热气的供应系统、排污处理系统、道路建设等也要求必须具备较高水准的建筑工艺与护养技术;餐饮旅店、娱乐影剧院、历史文物馆等旅游服务设施也需要新颖的建筑设计进行匹配。因此,发展旅游经济联动着对新型建筑的探索,旅游业促进老区工业或建筑业的创新,而工业和建筑的新型设计又能为旅游业拓展更为广泛的空间,两者联动效应明显。

2.4旅游业能给城镇化建设带来经济补给效应

旅游业就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旅游服务项目所需从业人力远比其他产业要多许多,它能吸引筹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依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在革命老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利益驱动下,许多农业转移人口就会由分散逐渐走向集中,放弃农业生产,引导农民就近补给转化为城镇人口,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市民化转移,转而从事旅游关联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打造形成新型旅游城镇,大大缓减农民向大中城市转移的经济压力。同时,这些亦农亦旅的新型市民挤入旅游行业,其个人财富也会迅速向城镇化集中,既能为旅游业积累更多的投资,也能给老区的城镇化进程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经济补给,为城镇化建设节省大量的成本支出。

2.5旅游业能给城镇化建设带来经济乘数效应

革命老区旅游业的投资潜力非常大,利用区域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或人文历史给城镇化建设带来较为明显的经济乘数效应。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都应该充分利用老区红色旅游的发展契机和得天独厚的开发条件,整合老区旅游资源,以点带面合作开发特色旅游,尽力打造出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培育红色旅游品牌,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可针对老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设计,打造“红军城”、“红军镇”或“红军村”,将区域内的纪念馆、遗址、陵园或石刻标语等红色资源与资源附近的绿色旅游景点串联形成特色旅游线路。这红色旅游业既能转变农业转移人口的经营理念,提升旅游城镇的供给品质,也能翻番式地增加城镇居民收入,丰富旅游消费的需求内涵,形成明显的经济乘数效应,满足城镇化建设的基础需求。总之,老区的城镇是红色旅游业得以正常推进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而旅游业则能为城镇化建设聚集相应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加速老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引领老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得更健康、更持续。

[参考文献]

[1]钟家雨.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

[2]何勇,邓涛,曹英.小城镇旅游产业形成因素分析[J].小城镇建设,2018(2):87-89.

[3]安传燕.旅游城市化内涵及动力机制研究[J].现代管理,2016(8):223-224.

作者:封伟 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