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资重点笔记范例6篇

初中数学教资重点笔记

初中数学教资重点笔记范文1

关键词:农村初中;有效配合;课堂时间;资料整理;缺点控制

农村的孩子普遍基础不牢固,导致无法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学好初中数学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并互相合作。下面和大家分享几个农村初中师生有效配合数学教学的策略,这些策略在笔者的实践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策略一:课前预习好

现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很多,他们缺少家长的监督,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如果单纯地利用课堂时间来进行数学学习,效果欠佳,所以教师应嘱咐学生课前预习好。比如:在学习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这节新课前,笔者让同学们思考本节课讲了几个重点知识,并将它们与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进行对比。

学生只需预习一下新内容,便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预习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少了没印象,多了又影响学习效率了。所以看不懂最好先放着,别把时间浪费在这里,课堂上和老师一起学,再把难点突破也不迟。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让自己上课集中精力突破难点。

策略二:课堂时间利用好

如今新课改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那如何利用好课堂时间,做到高效率学习呢?比如:在学习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这节新课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两个要独立思考的问题:(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是什么?在课本上找出来,并举例说明。(2)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举例说明,并总结出步骤。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本里,需要他们找出来,并举例让自己理解得更透彻;第二个问题需要他们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中得到灵感,并进行比较学习,最后从课本例子和实战演练中总结解题步骤。在他们思考的过程中笔者只需要指引、认同和修正他们的看法就可以了,而在这一环节中属于教师的时间也就几分钟而已。

学生在数学课上,重点要掌握新知识并加以巩固,而要突破的难点往往都是如何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在课堂上首先学生要做好笔记(不用另外准备笔记本,就记在课本上),如上述例子中,抓住这节课的两个知识点,接下来学生要在课堂练习的环节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举例说明,并总结出步骤。这时还是会有学生比较迷茫。这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一对一互助学习,这比老师讲解效率更高。会了多练几遍,这样才会记得牢固。做题的时候应该先做基础题,再做难题。基础体现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难题体现的是运用能力。只有基础掌握好了,做难题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了。

策略三:课后复习好

这个策略最重要了,也是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没有复习,就无法温故而知新;没有复习,记忆就不会深刻;没有复习,就无法把数学课本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比如:在学习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这节新课后,笔者是这样指引的――同学们今天学了两个知识点,第二个是重点也是难点,复习的时候千万要注意这五个步骤大家容易栽跟头在哪一步?在做作业的时候要尽量避免。

那学生具体如何进行有效复习呢?首先,回忆一下老师今天讲了什么知识点,怎样去记忆它们?最好用实实在在的例子来记忆。接着,做作业的时候是否能自己独立完成。如果完成不了,说明今天的难点没有突破,这时要及时地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最后,针对整章书进行复习的时候,要把知识点进行编号,这样就会形成网状,从而能比较系统地进行复习。巩固数学知识除了多做多练,没有其它的好办法。但不能盲目地去练,要有针对地去做课外练习册。学生可以通过让老师个别帮助筛选一些题目来练一下,这样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了。通过实践,这个方法对于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非常有效。

策略四:数学资料整理好

平时,笔者不厌其烦地叮嘱学生:平时的单元测验卷和章节练习卷千万不能丢,把它们装订好。比如:笔者让其中一个同学做示范,整理好给大家看,其他同学也学着装订好,这次示范过后,学生都很自觉地用班集体的订书机把试卷装订好,等到复习的时候资料就很齐全了。

当我们进行总复习的时候,它们就是宝贝了。手上有考试题型,我们就不会心里没底了。我们可以以它做载体,查缺补漏。所以同学们要在老师评讲的时候及时修正在试卷上,复习的时候对之前做错的再做一遍,加深印象。同时,还是要把基础题练好,千万别轻敌,否则就会发生“浅滩翻船”了,划不来。基础题是及格分数的保障,在这个基础上去攻破难题,能拿当然好,不能拿我们也尽力了,也不会后悔了。

策略五:缺点控制好

笔者把学生学习数学时存在的缺点编成好记的词。比如:有些学生在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题目中,居然把过程给省略了,直接写结果,这叫“偷工减料”;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中漏乘分母的现象叫做“偏心”;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中忘记改变不等号方向的错误叫做“粗心大意”,等等。

在评讲试卷中,笔者不断地提起这些词,学生有心地或无心地,居然都记住了。用这些词去记忆易错点,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出错的概率就下降了很多。同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自己出现过几个缺点,并像老师一样,用简单的词来形容,然后对这些错误进行及时地更正,一次更正不了就两次、三次,直到自己能控制好,尽量不要为此而丢分。

以上几个农村初中师生有效配合数学教学的策略,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寻找更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梁万荣.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N].贵州民族报,2012.05:第C03版.

初中数学教资重点笔记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育特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83-01

高中数学与以前初中学的数学知识在本质上有区别。再加上高中数学这门学科具有抽象性、灵活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使得广大高中生的数学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等现象,为数学教育者的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得展开。根据这种情况,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探寻高中数学这门课的特点,根据这门课的特点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目标。

一、高中数学教育的特点

从高中数学这门课正来看,数学的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例如初中时,学生数学课主要学的函数,到了高中,不仅要加深的函数学习,还在函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集合的相关知识,而在集合这部分知识中,“对应”“映射”等知识的抽象性表现的特别明显。第二,数学知识内容多,难度大。高中数学与初中的数学知识相比,内容明显的增加,知识点繁琐且复杂,难度比以前要大许多。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老师通常是将知识点细讲,并有足够量的习题练习,而高中,老师一节课讲下来,只是似是听懂但是一做题仍旧无法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再加上高中的数学知识比以前难得许多,一些老师为了赶进度,使得原本学生就难以理解的知识更难明白。

二、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听讲、复习三个主要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是高中生学习数学,了解数学知识的首要环节,而且课前预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在这个环节中,数学老师不仅仅要积极引导高中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还要在每一节课结束时,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和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向量这一单元时,老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留下预习作业,布置几个简单的有关向量的问题。课中师生互动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学习特别吃力,此时就凸显出老师讲解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老师要是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理解、领悟数学的定义、概念、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课上师生之间在加强沟通交流,进而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以外,课后的复习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资料,给学生多讲解一些典型习题,带领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度。

2.带领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使学生在巩固和复习知识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因为课堂笔记的整理有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掌握一种科学严谨的、条理清晰的思维方式,便于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将老师总结的知识要点系统化。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带领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学生很难把握好做笔记的技巧,容易因为记笔记而错过要点或者听到要点记不全笔记,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告诉学生书上有的,教材上有的,简单易懂的不需要记,只需要记录教材上没有的,所学单元的重点疑难的知识。第二,在课上做笔记不需要从头记到尾,而是灵活的记录,记录知识的关键点,也就是所谓的详略得当。最后一点,老师一定要对学生定期整理笔记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做题,考试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特殊的又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公式,一定要把它整理到笔记本上,换句话说,就是对笔记加以补充整理,加深、巩固、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运用能力,以便期末考试时复习。

3.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做到举一反三

高中数学还具有的一大特点就是灵活多变性,特别锻炼高中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因为自由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创新意识的举一反三的能力。所谓举一反三,也可以指对一道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因此,教师不再只是一味的知识与思想的传授,而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其最主要的优点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多个步骤激发和引导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其承认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认知、分析、反思世界的一个过程。是其对社会行为的一种理解和创造。并不是教师的一种刻意、死板的传授。在教学上反复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甚至更加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认为高中数学老师要对教学的只是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按照知识的规律等进行教学,并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培养创新意识,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在学习解不等式这部分内容时,除了用常规的方法解题外,还可以借助图像来解决问题。比如:解不等式x2-2x-3≤0 ,这道题学生很容易就解出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3和-1,辅之以二次函数的图像来解题,轻而易举的找出答案。同样的,在解决这道题:解关于x的不等式:x2-(2n+1)x+n(n+1)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的数学知识虽然具有复杂性、抽象行、独立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但是,只要老师把握住高中数学的特点,根据高中数学知识的特点,整理出一套适合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并且在现实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整改优化,促进课堂效率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洪云,蓝毅斌.藏族学生数学教育现状分析和教学方法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6):62-64.

初中数学教资重点笔记范文3

一 帮助学生认识记笔记的重要性

第一,记笔记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起活动,可促进其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第二,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课后整理笔记是对本课所学内容的复习,掌握其知识重点,理清顺序和思路。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又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会事半功倍。

第三,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知识。笔记可以记下书本上没有的或书本上没有明确描述的定义、计算方法、解题方法等;笔记可以记下老师在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如此不断积累,便会获得许多新知识。

二 指导学生掌握记笔记的方法

第一,在新学期开始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式样,不一定要全班统一,记录的格式老师介绍几个例子给学生参考。开始学记笔记时,老师要提醒需要记的内容,课后抽出一定时间辅导学生做笔记,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第二,引导学生搜集记笔记的方法与诀窍等方面的知识,老师也可以提供自己搜集的信息或自己的心得。可以组织大家讨论、分析、甄别、选择、制订最适合自己的笔记形式和方法,然后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要做好个别指导,好的更好,发挥榜样作用;后进的赶上队伍。

第三,笔记要体现知识内容的完整性。要善于补充已学知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小学数学大多数学习内容是分段安排的,如果刚开始学习某个内容,就要留下一定页面记录后面要学的内容;如果是学习某个内容的中部或末尾,就要抽一定时间补上已学内容。这样能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是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复习;其二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们会自觉地查阅还有哪些要学习的内容。

第四,指导学生当天的笔记尽可能当天整理完成,并经常提醒学生对课堂笔记进行复习,以此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数学典型题的解题方法、难题的奇妙解法等要单独归类记笔记,可以放在笔记本的最后,因为这个内容老师无法预设,一般都是随检测或学生学习资料出现。

三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第一,组织“成果交流会”,展示优秀的笔记,请学生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建议每个星期收一次笔记,进行批阅。定期抽查笔记本上的内容,对没有记笔记的同学进行教育帮助,并督促他们补齐笔记,对记笔记认真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的笔记不但内容记得准确、完整,而且形式多样,最关键的是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初中数学教资重点笔记范文4

一、夯实基础

1、基本概念

概念用来明辨对错,概念不清会让学生感觉模棱两可,最终造成解题出错。如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而学生多忘记a≠0的前提,利用根的判别式求一元二次方程字母的系数时,往往会忽略a≠0的前提。另外,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二次根式等概念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做题时出错较多,考试时丢分比较严重。每章结束后,我都要把教材中的重要概念整理出来,以读一读,抄一抄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特别是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概念要彻底搞清楚,不留隐患。

2、基本运算能力,解题的方法

数理和技巧是可以交给学生的,但学生在掌握解题方法、数理和技巧的情况下,运算却出现错误,那么,再能干的教师恐怕也束手无策。所以教师只有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俗话说的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多加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运算能力的提高,还能提高计算的效率,增强计算的能力。不懈的引导学生勤于动脑、动手、做好基本训练,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必要条件。

3、提高运用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由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学生在考试和生活中建立数学模型,挖掘已知条件,使之成为概念法则,定理中的题设就可以为运用创造条件。另外,注意近似计算、心算、估算,提高运算速度等等。而基本运用往往在教材的例题、练习和习题中都有大量的涉及。并且教材上的基本运用题也是最基础、最典型的知识运用。因此掌握好教材上的基本运用题是提高数学基础运用的前提。

4、多做巧题

数学这一门学科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数学需要大量做题,特别是计算题更需要多做,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平时不计算或者少计算的同学,一到考试或运用时,就会出现不会算、算不准等情况。算得多才有可能算得准。在平时的解题中,要求学生不用或少用计算器,这对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是很有益的,在多做题的同时,又可以让学生见识更多的题型,见多才能识广。经常见到的题型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如何下手。另外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同样的题目,做好解题后并及时总结与反思。同学之间交流解题的体会,也能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共同提高。

二、做好笔记

数学课本中的例题比较少,学生能见到、做到的题就更少了,而试卷中往往会出现新的题型。例如2009年初三毕业试卷中出现的等积变换,就使学生感到措手不及,无处下手。花去学生的大量时间,也大大降低学生做题的速度。做好课堂笔记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在这方面的不足。做好笔记主要是记住教师在课堂上补充的一些典型例题、新题型、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和技巧,疑点与难题、公式与法则的应用以及课后的反思与总结等。好的笔记在今后的复习中可以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认真阅读复习笔记,并用好后面的新观点、新知识去梳理前面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做到举一反三,也能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学好、掌握好数学知识。

三、做好课后复习

初中数学教资重点笔记范文5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教学;高效课堂;问题;方法

众所周知,目前,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中学历史老师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本研究通过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概念、特征和重要性的详细阐述,同时根据教学实践分析了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对策,希望通过全新的历史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提供借鉴。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提高认识,发挥优势,积极构建高效历史教学课堂。

一、正确认识当前优质课堂所存在的问题

不容否认,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基于此,作为当下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不清晰。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教学目标的深入落实,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在备课中通常设立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使得其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标准,且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不清晰使得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对学生进行史学方法运用方面的引导,忽视了历史思考、反省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仅局限于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识记,忽略了对学生自身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与体验。因此,历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课程标准等因素,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初中历史教材编制不合理。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材多为集中统一印制,使得教材作者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个人的主观色彩,加上每位教材作者的历史体系各有不同,使得教材编制的思路混乱,学生接触到的历史知识较为局限,接受的历史观点较片面,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对历史知识的接受能力。在编制过程中,历史教材的时效性和客观性很难达到统一,学生不能很好地抓住教材的难点和要点,使得学生学习到的历史知识缺乏体系感,多为零散状态,这不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缺乏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单一、贫乏的说教模式进行历史课程的讲授,这种传统、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历史的听讲过程中往往容易犯困,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很难得到提高。这与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目标相悖。这种以听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尤其缺少与老师的课堂沟通交流,使得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死气沉沉,极易使学生产生听课的疲惫感等。此外,学生在历史考试的复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死记硬背,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二、合理引入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就我国现阶段的学校历史课程设置而言,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均开设有历史课程,初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并没有很高的要求。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历史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由此,也就决定了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应突出其故事性与趣味性原则。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具体的历史情境,增加历史学习的故事性与趣味性,有效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伴随现代教学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初中历史老师实现课堂教学的故事性与趣味性提供了可能。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搜集并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抓住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开展教学。比如,在导入新课可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学习关于现代史部分中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课程时,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可以在课前让大家搜集一些家里保留的各个不同时段的材料在课堂之上展示,让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寓教于乐,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把握课堂

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环节着手,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否做好课堂笔记,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历史学习。虽然初中阶段历史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从事件的重要程度、考试的要求及学生掌握事件的难度等多个方面来考虑,依然需要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记忆,其中做好课堂笔记就为学生区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等做好了准备。同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好笔记,也为学生课后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奠定了基础。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对做笔记引起重视,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机械的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并没有及时有效的做笔记,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历史教材没有任何标注,结果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变得毫无方向,自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鉴于做好历史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做笔记,必要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醒学生做笔记。

初中数学教资重点笔记范文6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记忆能力

加强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因厌学造成学习成绩差异,主要原因之一是理解记忆不准确,经常与其他知识混淆。比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时,为了辅助学生记忆,教师常常教学生顺口溜“首平方,尾平方,2倍首尾放中央”。但学生在应用此公式时,总是忘记“2倍首尾”。其实,用符号表达这个公式的文字含义是:两数的和(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两倍。为了让学生理解抽象公式的意义,我们可以用下图来帮忙。

用字母表示出图中大正方形和各小长(正)方形的面积关系,即(a+b)2=a2+2ab+b2,利用数形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的准确性。初中数学中类似的公式有很多,方法也有很多,口诀和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强化数学阅读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性地应用教材,这也是改善学生厌学状况的一个方法。首先,教师要重视阅读数学课本,如课前预习、听课勾画、作业翻阅、复习课本等。其次,明确数学课的主要内容:实例探究,引入新课题;给新知识下定义;推导、论证、探究新知识;运用和拓展新知识。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厌学学生依照规律找问题、抓中心、看要点,逐步养成通过阅读课本学习新知识的习惯。这样,既能使学生做到对课本内容(包括习题)理解透彻,运用熟练,又能逐步使厌学学生由最初的不愿听讲、害怕学习数学知识、讨厌数学课变为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去阅读课本,逐步提高学习效率,及时完成作业,也使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

此外,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及数学发展史等课外阅读资料,在用好课本的同时更多地激发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养成查找并看书的习惯。

教师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厌学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和提高其阅读能力。

1.激发兴趣与培养习惯并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触发求知欲,要让厌学学生从阅读数学教材中找到快乐,理解并把握数学的魅力,对于他们在阅读中所得到的东西,教师要及时发现,认真点评,经常鼓励,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和养成习惯并重,方能消除??学学生心理上的厌烦感,减少被动听课的现象。教师应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演算,再重点讲解,课堂学习会更主动、更生动、更活泼,才会使阅读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渴求。

2.泛读、导读和自学并重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性,教师要做好数学课本知识的阅读示范,选择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向学生讲述自己的阅读体会,边阅读边讲解,帮助学生逐渐领会到数学概念的内涵和相关知识的本质。特别要选那些看起来“平淡”读起来“易懂”,但易犯浅尝辄止问题的内容,作为数学课本知识的阅读示范,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读与写、说、议、练并重

阅读时要动笔,或边看边练,或先看后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教材上做记号、划重点,要多提问题、勤写眉批,边读边批,写读书笔记。实践证明,读与写并重,可以促进手脑并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说与议并重,要求学生在阅读后,用语言表达书中的数学思想。所谓练,其重点是数学语言的转换。数学阅读就是要灵活转化阅读内容。

4.主动阅读与被动阅读并重

主动阅读强调思考性阅读,边阅读、边预测、边猜想,同时与书中内容对照,加以自我评价和修正。两种阅读方式并重,既能使厌学数学的学生慢慢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也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创造,并体验阅读收获的愉悦感,使数学阅读过程充满主动精神和挑战探索性。有目的的预习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此外,预读与复读并重、宏观与微观并重、阅读与研究并重、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并重、接受与批判并重、课内与课外并重等都是阅读的良好方法。如课堂上多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重温本节课知识,将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整细致地进行重读,圈画知识点,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和难点。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课本,准确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反复推敲,认真细致地领悟要点知识。读书是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研究是读书进程的继续与发展。教师要针对厌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鼓励学生读书,敢于质疑,既要尊重书本,又不迷信书本,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精心引导学生做好笔记

厌学学生懒于动笔,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笔记,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项基方法。记笔记得法,可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率。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还可以使厌学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课。课堂笔记主要包括记课堂讲述要点,有利于梳理知识系统;记阐述难点,有利于破解难题,剖析知识本质;记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题的不同方法,便于把握典型例题的解题要求与规律;记教师对知识的创造性加工整理的关键语句,在单元复习或小节中尤其要提醒厌学学生做好创造性知识关键语句的笔记。为方便厌学学生记笔记,教师要提高讲课质量,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和教学板书予以示范。

四、认真指导学生仔细做题

学习数学特别强调做题演练,做题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学习活动,直接影响了数学学习的效果。对于课堂练习、课后练习题的设计要呈梯度,需要分层布置。教师要引导厌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认知情况做基础题,对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做到逐个过关,并且和同一水平的学生展开竞争,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适当拓展和尝试合作探究实践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激发学习内驱力的环境;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自己的错题集和知识点集,定期对其管理讨论;还可以在每天的数学课开讲前5分钟,开展 “数学快乐5分钟”活动,由班级里的学生轮流出一道数学题,可以是上节课的内容,也可以是预习后本节课将要讲的题目,难度不限。3分钟后若无人能答,则由出题学生负责讲解。这样可以吸引每位学生广泛查阅书籍、资料,厌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调动起来了。当他们出了一道全班都做不出来的题目时,他们不经意中会流露出满足的神情;而当他们讲完做法后,看到全班同学恍然大悟地点头时,成就感顿时产生。通过这种方法,更好地培养了厌学学生课后复习、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总之,课堂上要多让厌学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多开展问答活动,对问答过程中出现的结论性错误问题,要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真心诚意的帮助,从而有效避免厌学情绪的出现。

五、正确引导学生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