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运的优缺点范例6篇

铁路货运的优缺点

铁路货运的优缺点范文1

关键词:乌鲁木齐北站 专用线 整合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乌鲁木齐北站(简称乌北站)作为乌鲁木齐枢纽内重要的货运站,自治区所属的各大仓库都坐落于乌北站片区,共有26家企事业单位的42条专用线与车站衔接。其中,大部分专用线资源闲置、效率低下、各自为政、货源分散、装卸方式落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同时,现有铁路专用线给城市景观、交通和环境等造成较大的影响。乌北站专用线的整合势在必行,这对提高铁路运输效率,适应城市更新和园区物流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2.概况

2.1枢纽现状情况

乌鲁木齐铁路枢纽,东起兰新铁路的芨芨槽子站,西至兰新铁路的三坪站,目前枢纽内只有一条铁路干线(兰新线)从东向西贯穿其中,另外从乌鲁木齐西站东端咽喉引出三条支线:北疆支线(芦草沟支线)、六道湾支线、小黄山支线,形成了一条干线、三条支线的枢纽框架。枢纽东西长约49公里,南北宽35公里。枢纽内现有车站13处,其中客运站1处(乌鲁木齐)、编组站1处(乌西)、货运站2处(乌北、乌东),中间站9处。

2.2枢纽规划情况

根据规划,兰新第二双线、乌鲁木齐至准东(将军庙)、哈密至将军庙铁路引入枢纽。枢纽内设一主一辅两处客运站,改建既有乌鲁木齐站为辅助客运站,在既有兰新线二宫车站站址规划建设新客站为主要客运站。按照“集中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原则,整合枢纽货运系统布局。拆迁既有乌鲁木齐站、二宫车站货场,将货场作业迁至乌北车站;在三坪车站规划建设集装箱中心站;乌北车站为枢纽内主要货运站、设货运(物流)中心,乌东车站为枢纽货运站。

2.3乌北站既有设备概况

乌北站是新疆境内主要的铁路货物运输集散站,是局内的二等货运站。日均装卸车数310辆左右,货源吸引范围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主,遍及南北疆各大厂矿企业,在促进边疆物资流通、经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站位于北疆支线上,站房位于线路左(北)侧,东端衔接有小黄山支线。现有到发线5条(含正线1条)、调车线4条,到发线有效长650米。现有货场1处,共衔接26家单位的42条专用线。

2.4乌北站既有专用线使用情况

乌北站共有专用线42条,建设历史悠久,大多是计划经济年代产物,目前在铁路货运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目前专用线装卸线有效长最长600多米,最短的仅有50m,均不能满足整列装卸的要求。装卸线有效长共计12.8km。各专用线企业拥有大量的仓库、货场和装卸设备等资源,总占地约5500多亩,专用线密度仅为0.0023km/亩。

2.5乌北站铁路专用线存在的问题分析

乌北站衔接的42条专用线,在区域货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承担着乌北站近80%的装卸车作业量,但受专用线现有场地、设备、人力机械、管理运作等条件限制,目前基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2012年,铁路专用线发送货物总量697.07万吨,到达总量273.65万吨,发送总量423.42。除北站铁路货场外,运营专用线平均年货运量26.8万吨/线,货运量相对较低。铁路专用线存在小、散、乱等问题,主要体现为:运输效率低下,货物装载质量难以控制,超范围办理货运业务,专用线产权归属混乱,作业相互干扰,对城市路网及道路交通影响较大,铁路专用线沿线影响安全行车因素较多,布局分散,占地面积大,物流仓储设施落后。

2.6专用线整合的意义

2.6.1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整合既有专用线,充分发挥铁路装卸设备能力,提高专用线运输效率,缓解目前车站能力紧张、点线能力不配套的现状。专用线整合后,按照集中装卸、集中配车的运输组织原则,完善直通列车开行组织方案。

2.6.2有利于发展现代化物流

将货物运输与仓储物流相结合,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参与。规划整合位置选址应靠近仓储物流集中区,缩短与货运需求产生地之间的距离,降低货运成本。

2.6.3有利于快速集散

整合选址应该远离城市中心,靠近快速过境及对外通道,减少货运车辆对城市的干扰。

2.6.4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

乌北站片区铁路专用线整合规划,要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有序开发建设;有利于城市规划统一考虑、统筹安排,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规划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建设用地弥足珍贵,专用线的整合对节约集约用地意义也非常重大。

3.整合方案研究

根据开发区产业发展及相关规划,结合乌鲁木齐铁路枢纽和北站货场改造方案,主要研究了以下整合方案。

3.1方案一(依托乌北站货运中心整合方案)

3.1.1方案概况

乌北车站北侧规划新建货运(物流)中心,该货运(物流)中心是对乌枢纽内货运系统进行的整合、梳理,包括了既有乌鲁木齐站货场、既有二宫多元化专用货场以及三坪、乌西等车站既有货场拆除还建部分。货运(物流)中心按照5束10条货物装卸线总规模规划布置,货物装卸线均按照贯通式、满足整列到发要求设计,货物线有效长满足880m、有效装卸货物长度满足780m布置,占地共706亩,铺轨14.9km,铁路投资估算约5.7亿元,远景年运输能力可达到2000万吨规模。

本方案依托北站货运中心对专用线进行整合,仅保留有军事要求、特殊需要以及满足整列运输条件的铁路专用线,考虑共整合20家企业的,共计28条专用线,基本实现北站公路以南的专用线全部整合。乌货运中心建成后不仅可以满足原货场的运输需求,还满足了北站片区专用线所运输的所有货物品类及运量需求,届时各专用线的运量将大幅缩减。所以本方案考虑北站片区专用线企业依托北站货运中心的建设,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进行产业调整,关闭现有运输能力小,效率低的铁路专用线及仓储设施。在拟建乌北货运中心以北建设大型、现代化的物流仓储基地,增强企业竞争力,共同推动区域内物流仓储产业的发展。

3.1.2优缺点分析

优点:满足区域内的城市发展规划;与乌鲁木齐铁路枢纽改造总体规划相吻合。新建物流中心装卸区与乌北站横列式布置,可充分利用既有北站的到发线、调车线等相关设施,提高铁路运输组织效率;铁路装卸区、物流、仓储用地较为集中,土地利用最大化;铁路装卸区与物流、仓储区都位于北站公路的北侧,减少了短途倒运和对北站公路正常运输的影响。

缺点:本方案专用线整合涉及铁路、政府、专用线企业三方面的利益,实施操作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3.2方案二(关停年运量较小的铁路专用线方案)

3.2.1方案概况

本方案根据现场调查,除有军事要求和特殊要求的专用线外,将年运量较小(小于10万吨)、线路条件较差、装卸设置落后、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专用线进行关停,拟关停企业专用线7家。

3.2.2优缺点分析

优点:关闭个别运量较小的企业专用线,实施难度相对较小,便与操作;实施时间短,短期见效快。

缺点:本方案专用线整合涉及政府、专用线企业等方面的利益,实施操作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整合专用线后,没有根本解决铁路运输问题,区域内仍有大部分专用线运行,任然造成土地分割严重,没有起到土地利用最大化、集约化的要求。

3.3方案三(企业合作共同改建既有专用线半列方案)

3.3.1方案概况

本方案在北站公路南侧(原专用线所在区域)500m范围内,根据各企业专用线到发货物的品类、运量,结合既有专用线线路条件,整合建设综合装卸区。

本方案改造既有北站西咽喉区后,与有乌西乌北联络线并行,平交北站公路后,引入北站公路南侧既有友好利通物流有限公司专用线,整合改造原装卸线,按照7条贯通式货物装卸线规模规划布置。由于受坡度及用地限制,装卸线按半列到发要求设计,货物线有效长满足450m、有效装卸货物长度满足400m布置。铁路占地共460亩。

本方案整合企业标准和方案一向同,仅保留有军事要求、特殊需要以及满足整列运输条件的铁路专用线,考虑共整合19家企业的,共计24条专用线。

3.3.2优缺点分析

优点:规划区域在既有企业用地范围内,没有占用农田,新增用地较少,符合区域规划,占用土地均为规划仓储物流用地;整合后优化了铁路专用线的运输组织模式,提高了运输生产效率;装卸区、物流、仓储用地较为集中,土地利用最大化;铁路装卸区和企业仓库均位于北站公路的南侧,减少了短途倒运和对北站公路运输的影响。

缺点:线路技术标准较低,与方案一向比运营距离较长,线路坡度较大;本方案的整合涉及的专用线企业较多,占用相关企业的用地,组织协调工作较为困难。

3.4方案四(企业合作共同改建既有专用线整列方案)

3.4.1方案概况

本方案在北站公路南侧(原专用线所在区域)900m附近,根据各企业专用线到发货物的品类、运量,结合的既有专用线线路条件,整合建设综合装卸区。

本方案为满足铁路运输组织需求,提高运输效率,装卸区设置满足整列条件,并且装卸区两端均与乌北站到发线连接。整合改造原装卸线,按照4条贯通式货物装卸线规模规划布置。货物线有效长满足850m、有效装卸货物长度满足800m布置。铁路占地共530亩。

3.4.2优缺点分析

优点:规划区域在既有企业用地范围内,没有占用农田,新增用地较少,符合区域规划,占用土地均为规划仓储物流用地;整合后优化了铁路专用线的运输组织模式,满足于整列装卸要求,并且两端与乌北站接轨,运输组织便利,减少了调车作业次数,提高了运输生产效率;装卸区、物流、仓储用地较为集中,土地利用最大化;铁路装卸区和企业仓库均位于北站公路的南侧,减少了短途倒运和对北站公路运输的影响。

缺点:线路技术标准较低,运营距离最长,线路坡度较大;由于两端与车站相接,占地面积较大,并且对区域内土地切割较严重;本方案的整合涉及的专用线企业较多,占用相关企业的用地,组织协调工作较为困难。

4.研究结论

通过综合研究分析,方案一(依托乌北站货运中心整合方案)不仅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和乌鲁木齐铁路枢纽总体规划要求,而且充分利用了既有车站资源,提高铁路运输组织效率。铁路装卸区、物流、仓储用地较为集中,土地利用最大化。物流中心占地仅706亩,区域内铁路密度提高了10倍,达到0.02km/亩,运输能力提高了2倍。方案实施后规划铁路装卸区与物流、仓储区都位于北站公路的北侧,减少了短途倒运和对北站公路正常运输的影响。并且原铁路专用线区域内约5500多亩土地可做整合开发,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所以本次研究推荐依托乌北站货运中心整合方案。

参考文献:

[1]匡旭娟、荣朝和.基于精益管理的铁路专用线整合分析―以乌北站专用线整合为例.2007年铁路运输系统分析与物流技术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铁路货运的优缺点范文2

1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现状

1.1铁路运输业迅速发展,货运量稳定增长,但运能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

铁路建设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8万亿元,是“十五”投资的6.3倍。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增长了20.7%;电气化铁路里程达到4.2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增加了15%。2010年,全国铁路货运量36.43亿吨,货物周转量27644.1亿吨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长35.3%、33.4%,年均分别增长6.2%、5.9%。“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共发送货物163.0亿吨,比“十五”增长42.9%。铁路货运量呈现连年增长的局势,2001年至2010年铁路货运量和铁路货物周转量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尽管铁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稳定增长,但就长期以来,铁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增长率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见图3),铁路运能的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2货物运输市场竞争激烈,铁路市场份额逐年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业全面快速发展,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铁路运输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从铁路货运量来看,从1980年至2010年,铁路货运市场占有率由20.4%下降到11.4%,下降了9%。与此同时,公路和水运市场占有率则较快增长,公路市场占有率由69.9%上升到了75.7%,水运市场占有率由7.8%上升到了11.4%。1980年至2010年铁路、公路、水运货运量市场份额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从货物周转量来看,铁路所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份额不断减少,从1980年到2010年,铁路货运市场占有率从47.5%下降到20.1%,下降了27.4%。与此同时,公路和水运市场占有率则有较大增幅,公路市场占有率由6.4%上升到31.3%,水运市场占有率则由42%上升到46.8%。1980年至2010年铁路、公路、水运货物周转量市场份额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1.3铁路货物品类中大宗物资比重大,高附加值物资比重小

煤炭、粮食、冶炼、农用物资等大宗物资一直是我国铁路运输的重要货物品类,这些大宗货物运输占据了铁路货运85%以上的运能。1999年至2009年,煤炭、钢铁、矿石、石油铁路运量分别占铁路货运总量的47.2%、7.4%、13.3%、5%,总计占到铁路货运量的73%,而集装箱和行包货运量仅分别占2.5%、0.4%(见图6)。铁路以其运量大、运费低、可靠性强等优势牢牢地占据着大宗货物运输市场,而由于铁路运能紧张、时效性差、便捷性差,难以满足高附加值货物运输要求,而导致高附加值物资在铁路货运中所占比重较小。

1.4各地区铁路货运量分布不均

我国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的不均匀,导致我国货物流量和流向分布不均衡。华北、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粮食基地,西南、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的供应基地,大宗物资运输比重大,铁路网较为完善,铁路货运市场稳定。华中地区农业和轻重工业都较为发达,此外,该地区起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大量物资流动需要依靠铁路运输完成,铁路运输市场份额相对较高。华东、华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运输货物多为产成品,具有批量小、批次多、附加值高等特点,对运输的时效性和便捷性要求高,这部分运输市场主要被公路和海运占据,铁路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各地区铁路货物周转量市场占有率对比情况如图7所示。

1.5我国铁路干线运输不均衡,主要干线运能紧张

由于我国货流空间分布不均衡,我国铁路网各主要干线也相应地承担着不同程度的货运量。主要干线运输能力已经全面饱和,京沪、京广、陇海、石太等线绝大部分区段货运能力利用率已达100%[15]。全国十大铁路干线担负了近50%的铁路货物周转量,其中,京广线、大秦线、陇海线、沪昆线近三年年均货物周转量都占铁路总货物周转量的5%以上。尽管我国铁路不断实施运输组织创新、依靠挖潜提效实现运输能力的不断提升,但仍然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长期以来货运满足率只能维持在35%左右[16]。2007年至2009年主要铁路干线货物周转量百分比如图8所示。

2我国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

利用SWOT分析法可以综合分析与铁路货运发展密切相关的主要内部优势与劣势因素、外部机遇与威胁因素,为铁路货运营销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2.1内部优势(Strengths)

铁路货运以其运能大、成本低、效率高、污染少等先天行业优势,在中长途大宗货物运输中占有传统优势地位。铁路路网整体性强,设施网络、信息网络和经营网络基本上覆盖全国,随着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客货分线的逐步实施,铁路货运供给能力也不断提高。我国铁路拥有独立的铁路通讯网络和较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货物全程追踪,及时收集并反馈货运过程中的信息。铁路运输能源利用率高、污染小、占地少、噪声小,表现出明显的可持续性发展优势。我国铁路货运实施大客户战略,目前已拥有一批长期稳定合作的大客户,这些大客户的货物发送量已达到了国铁发送量的35%以上[12],为铁路货运创造了巨大的效益。此外,铁路货运以其社会公益性、低运价政策、运输安全性高等特点获得了众多货主的青睐,并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2.2内部劣势(Weaknesses)

近几年来,虽然铁路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但是货运体制仍不够健全,政企不分的弊端依然存在,导致市场主体性不明确,铁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活力。铁路的投融资制度不完善,融资方式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资金来源以铁路自身的经营收入为主,国有资本比重过大,投资主体单一,难以解决铁路资金短缺的问题,也不利于铁路运输企业调整产权结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等特点的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日益旺盛,货主对时效性、安全性、便捷性及物流化服务等要求越来越高,而铁路运输时效性差、货运产品单一,已不能满足多样化的运输需求,在短途和附加值货物运输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此外,铁路运价机制不健全,运价缺乏灵活性,市场营销及服务水平落后,营销体系不完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铁路货运的发展。

2.3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2%,经济的迅速发展将带动资源、能源等大宗物资需求增加,铁路货运需求将持续旺盛。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支持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路网规模不断完善,随着繁忙干线客货分线的逐步实施,铁路货运能力及运输速度将快速提高,铁路货运的市场竞争力将大大增强。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铁路货运市场不断扩大,外商的介入可以使铁路企业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铁路运输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使高附加值货运需求快速增加,随着铁路运能的不断扩充、快捷货运网络的建设和货运产品的推陈出新,铁路货运将在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市场上迎来新的发展点。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为铁路货运发展现代化物流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提供延伸服务和提高服务质量使货主得到便捷、满意的服务。再者,在全国提倡低碳经济的大形势下,铁路运输以其效率高、耗能少、污染少等优点在低碳交通中占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此外,竞争对手运输成本的增加,如石油价格上涨等,也间接地增加了铁路货运市场的竞争力。

2.4外部威胁(Threats)

近几年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不断减少,面临着来自公路和水运的巨大竞争压力。再者,加入WTO使我国铁路货运市场面临更加复杂的竞争形势,随着我国铁路货运市场逐步全面开放,拥有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营销手段的国际大型运输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使我国铁路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多的压力。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使产成品运输需求量快速增加,致使长期以来以传统的、粗放型运输为主的铁路货物运输在产成品运输这个新增长点上处于劣势。随着国民经济布局的调整和经济轻型化的推行,煤炭、冶金、建材、电力等和铁路运输关联度高的行业纷纷实行限产压库政策,导致大宗货物运输需求变缓,影响了铁路货运量的增长速度。此外,客户对运输服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运输快捷性、便利性、安全性等要求日益增加,铁路货运必须加快改革,以优质的服务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3我国铁路货运市场营销发展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坚持“依靠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回避威胁”的战略制定原则,可利用SWOT组合成SO战略(优势—机会战略)、WO(劣势—机会战略)、ST(优势—威胁战略)、WT(劣势—威胁战略)。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的SWOT分析及组合战略见表1。

3.1SO战略

SO战略是指铁路货运企业充分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相结合的战略。

1)细分客户市场,创新货运产品,重点发展大宗货物直达运输。铁路要充分利用先天行业优势,针对旺盛的货运需求做好市场分析,不断优化现有货运产品、开发新产品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吸引货流。重点发展大宗货物直达运输,增加直达班列数量、扩大其覆盖范围,牢牢抓住这一优势市场。

2)继续推进大客户战略。铁路大客户战略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铁路要继续推进大客户战略,与大客户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做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3)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铁路货运信息化管理。以铁路货运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引进GIS、GPS及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先进技术,结合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全面实现铁路货运信息化管理,并逐步向现代物流发展。

4)加强货运促销活动,提升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铁路企业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要采用多种促销手段宣传其安全、准时、舒适、经济等优势,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以获得货主的了解和认可,提高铁路货运市场占有率。

3.2WO战略

WO战略是指铁路货运企业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的战略。

1)加快自身改革,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货运管理体制。为了实现生产精细化、市场反应灵敏、服务水平优质,铁路货运必须加快体制改革,以达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科学管理的目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铁路货运管理体制。

2)拓展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市场,加快铁路快运网络的建设。铁路要加快铁路快运网络的建设步伐,扩大五定班列和快运直达列车覆盖范围,并针对高附加值货物运输特点,开发城际货运班列、客货混编列车等新产品,抓住高附加值货物运输这个新的发展点。

3)建立合理、灵活的运价体系。我国铁路运价还存在着收费项目繁多、运价不灵活、收费不合理等问题,铁路部门要规范收费标准,简化运价表现形式,实行季节运价、地区运价等富有弹性的灵活运价策略。

4)发展铁路货运现代化物流,加强货运全程服务质量。铁路拥有发达的路网,众多的站点,较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较完备的装卸、搬运和储存系统,这些为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有利条件。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发展不仅是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物流体系及客户需求对铁路货运提出的要求。

3.3ST战略

ST战略是指铁路货运企业利用内部优势来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带来的影响的战略。

1)积极地与其他运输方式合作,开展联合运输,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面对竞争激烈的运输市场,铁路货运企业要树立“竞争不忘合作”的观念,积极地与其他运输方式寻找合作机会,开展多式联运,以实现合作共赢,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

2)在保证重点物资运输的同时要调整运力,可向高附加值运输稍倾斜。随着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宗物资运输需求增长的速度变缓,铁路在保证重点物资运输的同时可以对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增加运力,利用一部分客运专线建成后既有线释放的运能来发展高附加值货物运输。

3)发展特色化、专业化服务,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物流化服务方案。随着客户对运输时效性、便捷性、可靠性、个性化等要求的日益增加,铁路货运服务必须以客户的这些需求为中心,进而指导运输生产。铁路可以为大型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方案,根据企业的产、运、销、库存情况,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经济、合理的运输方案。

3.4WT战略

WT战略是指铁路货运企业减少内部劣势并回避外部威胁的防御性战略。

1)引进专职营销人才,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铁路货运必须树立人才竞争意识,选拔具有良好的货运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公关能力和宣传推广能力的人才作为专职营销人员,加强对营销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培养、考核及激励机制。

2)积极向外资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为了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我国铁路货运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学习外资企业在经营理念、服务方式、运输、货运产品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取长补短,为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3)优化运输组织,挖潜提效。为了提高铁路运输时效性及货运能力,铁路货运需要不断优化货源组织、运输组织、机车车辆运用等,大力发展货运直达化、集中化和快速化,挖掘潜能、提高运输效率。

铁路货运的优缺点范文3

一、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现状

随着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形式的快速发展,铁老大独霸一方的格局早已不复存在,货运市场占有额的大幅度下降,给当代铁路人敲响了警钟。铁路为适应市场需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推进货运计划、运货及货票信息共享系统,加速电气化改造,调整列车运行图,增加运输能力,改变列车开行结构,成立营销机构,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主攻货运计划”。但以上种种并没有使得铁路货运市场再现火爆的场面,铁路货运市场份额的逐步下降仍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难题。通过走访大量货主,普遍反映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比以往有所提高,但是经由铁路运输货物仍然很不方便,主要表现在受市场和政府双重调节,运输黄金期车皮审批较难,报计划、请求车均有一定限制;大宗货物经由铁路运输质量没有保证,沿途被盗现象比较严重;铁路运输货物费用高,手续繁杂,所要支付的费用不仅有运价,还有基金以及其他额外费用,如罚款、人情费用、延伸服务费用等。此外,其他运输方式(公路、水路等)的快速发展,导致目前铁路在中、短距离的优势已消失殆尽,铁路货源流失非常严重。

二、铁路货运市场占有率下降原因分析

(一)铁路基层服务意识及营销能力薄弱。长期以来,由于铁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垄断性经营,使广大货运人员对铁路市场营销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对当前铁路面临的严峻形势还缺乏危机感,“铁老大”思想依然存在,等货上门的“坐商”和“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虽然经过一年多的货运改革和营销宣传、教育,并在基层站段成立了营销科,但是营销机构力量较弱,营销专业人才少之又少,营销科的主要工作仍然是抓计划、保任务,上级决策下级执行,遇到问题找上级解决,不注重研究分析市场,不能以市场为主体制定营销策略,缺乏参与竞争的主动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出营销科的实际功能。再者,基层货运人员一直接受传统业务教育,了解、熟悉计划经济体制货运生产过程,而严重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和市场竞争能力,采取现代化方式处理信息的意识淡薄、能力缺乏,信息流通手段落后,无法为迅速决策提供可靠支持。

(二)铁路托运货物手续繁琐。铁路托运货物手续繁杂,多窗口、多层次的受理承运程序严重阻碍了铁路货运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托运人要发一车货物,从报批计划、受理运单、组织进货到配车、装车,不仅周期长,而且缺少一个环节都不行。这种状况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对货物运输的要求。同时,由于铁路货运还要受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政令的制约,使得铁路货物受理承运时运输限制很多。而公路、航空和水路为适应市场要求早已改变了这种带有计划经济烙印的繁琐手续。尤其是公路运输,只要不是违法的货物,货主就可以只交定金、立即签约、到后付款。一批货物从受理到承运最快只需要10多分钟。

(三)收费繁多使铁路失去了优势。当前,依附于铁路货运的乱收费问题还相当严重。主要是收费项目过多。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价外收费仍然存在。不仅运输主业收,“多经”、“集经”也收;不仅铁路自己收,还代其他部门收。服务少、收费高的现象对铁路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首先,过多的收费项目和过高的收费水平,使铁路失去了低运价的优势;其次,引发了货主对铁路的不满情绪,损害了铁路的声誉,给铁路在运输市场的形象造成严重影响。

(四)货运规章体系不完善。铁路现行的货运规章体系已不能满足目前运输市场高效快捷的需求,不少规章、制度存在着片面性、繁琐性,制度过多过死,制约了铁路货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以运输合同为例,按照《铁路货物运输规程》规定,整车大宗货物以要车计划表作为运输合同,零担和集装箱运输的货物可以货物运单作为运输合同,但是不管是要车计划表还是货物运单中除要求托运人提出运输的七要素外,没有清晰的权利、义务、责任和利益的划分,却在《货规》中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和利益。也就是说,如果在铁路托运货物,不管是临时还是长期,都要熟知《货规》,而《货规》作为铁路内部规章,又有几个货主能详细了解。这完全违背了公平、对等的经济原则。

(五)其他交通方式加剧分流铁路货源。在大批量和低运价方面,水运和铁路具有相同的优点,甚至超过铁路。而公路运输对铁路的冲击更是无可比拟,在短距离,铁路已不具备什么优势,随着近几年,高速公路的迅猛腾起,铁路在中长距离的优势也逐步减弱。此外,公路运输车辆加快更新速度,出现大量大吨位货运车辆,进一步增强了公路运输竞争力,一些货运企业通过其他的交通方式运输也加剧了铁路货源的分流。

三、优化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策略

(一)改善服务,提高竞争意识。应认清铁路目前所处的严峻形势,增加危机感、紧迫感,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营销意识。窗口服务单位更应坚持文明服务、微笑服务,真正做到“想货主之所想,急货主之所急”,彻底改变几十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冷、硬”面孔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铁老大作风,让货主有一个“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要提高装卸质量,杜绝野蛮装卸,减少人为的货损、货差,以方便、优质、快捷的服务,大力拓展铁路货运市场,彻底改变几十年来“坐等货主上门”的工作方法,主动出去搞营销,变坐商为行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相配套的营销机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以市场决定生产”已成为各行业的发展准则。顺应市场需求,部分站段已相继成立营销科,但其与运输部门分开设置,造成营销和运力保障及客货管理部门之间难于配合,有货无车的窘况给站段营销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所以,铁路应成立一个实力雄厚、专业化强、面向市场、权威高效的货运营销机构,其组织路线必须是营销围着顾客走,生产、财务、人事部门要围着营销转。用人方面选配政治素质好、管理能力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及较强敬业精神的人员组成营销队伍,积极任用专业人员,减少组织层次,对货运市场的变化能做出快速而负责的反应。同时,应建立有效的货运营销激励机制,奖励对营销工作做出贡献、创造效益的人员,这必将给货运营销带来生机和活力。

(三)简化货运手续。目前,办理铁路货物运输从审批计划开始到进货、装车,最后到收货人手中,铁路主、副业的手续太繁杂,一般人根本摸不清(这也是导致商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简化货运手续,实行“窗口革命”,推行服务订单制,做到让货主能在一个窗口、一张支票办完所有运输手续,交清所有运输费用。努力做到送货上门、取货到家,实现货主希望的“人在家中坐,收发全国货”。

(四)简化收费项目。铁路为便于内部的相互清算,设置了过多的收费项目,结果造成对外不便报价,对内增加了经营成本。而对托运人来讲,主要关心总的运输费用,没有任何必要问及总费用在铁路货运内部生产中是如何构成的。因此,在内部要尽快完成成本核算,分清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对外可合并铁路货运收费的项目。同时,要大力整顿价外收费,规范货运收费标准,坚决杜绝各种乱收费、乱加价行为,严禁铁路非营销部门围绕货物运输开发任何产业及开展任何营销活动。

(五)完善货运规章。在追求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铁路的货运规章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内紧外松”是铁路这种庞大的企业适应市场的最好选择之一,即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协调和管理众多部门的联劳协作以完成整个生产过程,而只用完善后的运输经济合同来约束托运人和承运人,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和利益。铁路货运的所有受理承运手续就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在承运前的)签订有效的运输经济合同。

(六)同公路和水路加强协作与联合,实行优势互补。公路、水路运输既是铁路运输竞争的对手,又是铁路运输的合作伙伴。要利用公路、水路运输的优势,为铁路运输提供货源及通道;又要与公路、水路实行联合,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公路运输的优越性在于,对小批量的货物,它可以快速抵达收货人门口。铁路也可成立一些汽车运输公司,不仅能满足货主门到门服务要求,也可作为掌握公路运输动向的窗口,及时了解公路运输的信息,以此来调整铁路的短期营销政策。

铁路货运的优缺点范文4

1 铁路在运输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1.1 铁路在中长途运输中占有绝对优势

客运方面:以200km和1500km为明显的转折点,200km范围内旅客首选铁路作为交通工具的占46.7%,200—500km范围内首选铁路的占86%,500—1500km首选铁路的占86.3%,1500km以上旅客首选铁路的占66.9%。200km以内铁路与公路“平分天下”,200—1500km铁路占据绝对优势,1500km以上铁路基本上“三分天下占其二”。

货运方面:铁路在500km以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500—1500km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在200km以内货主将铁路作为首选运输工具的只占32.5%左右;而在500—1500km范围内则占到了73.6%;在1500km以上,货主首选率近70%。

1.2 安全是铁路的显著优势

旅客和货主普遍把运输安全作为选择交通工具的首要因素,对铁路安全的认可度最大。旅客选择铁路的主要因素中,安全居首位,比第二位高出近11%(详见表1)。旅客和货主对公路安全的认可度只是铁路的一半(详见表2)。

表1 旅客选择铁路的主要因素

安全舒适快捷方便价格合理正点服务周到其他人数5432933112862562461972比例(%)25.113.814.613.512 11.69.30.1 

表2 选择交通运输工具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公路铁路 价格时限方便安全服务质量人数1241526811645比例(%)3.810.74.88.23.2人数20812916623873比例(%)14.79.111.716.85.2

1.3 运价低对旅客货主有很强的吸引力

价格始终是市场竞争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运输市场中,铁路的价格最低,对旅客和货主有很强的吸引力。价格低是调查对象认可的第一条优点。在短途客市场,公路可以凭借车流密度大等优势,使旅客为了快捷而忽略票价的少许差别;里程越长,铁路的价格优势则越明显。

据了解,1998年4月1日铁路调整运价后,货物的基本运价为4.15分t·km,加上铁路建设基金3.3分/t·km,也仅为7.45分/t·km;而公路运价基本在0.4—0.7元/t·km之间浮动,远离于铁路运价。同时,铁路运价“递远递减”,运输里程越长,相对于公路来说其价格就越便宜。客票价格也是这样,以邯郸站为例,邯郸一石家庄普通汽车票价为20元,豪华汽车为35元;火车普通汽车票价157元,豪华汽车达到182元;而火车普快票价74元,双优车票价仅135元。

1.4 铁路的信誉是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的

铁路是国有大企业,实力雄厚,信誉高,这是调查对象对铁路众口一辞的评价。旅客和货主对铁路的信誉有三点共识:一是对铁路的赔偿认可度高,许多人把能够及时赔偿视为铁路的一大优点。二是认为铁路自身对形象、信誉问题非常重视,对有关问题严处的力度大。三是能够与铁路形成长期伙伴关系。过去一些与铁路有长期业务关系的老货主,对此都有较深感受。

2 影响铁路市场竞争力的内在因素

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占有份额减少,既有客观外在因素,更有主观内在因素。千万铁路市场竞争力减弱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观念和意识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调查中了解到,某单位营销人员千方百计拉来的货源,由于一些业务人员的刁难,货源转向投向公路运输。其它方面也有类似情况。铁路个别职工和部分仍然存在“官商”习气。说到底是观念还没有转变,思想还没有进入市场。

2.2 铁路运输产品的品种较为单一

许多调查对象认为公路比铁路方便。“方便”一方面是指手续上的简便,另一方面则是指公路开发的运输产品品种多,能够较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旅客货主的需求。相比之下,铁路产品品种不能很好地满足旅客货主多样化的需求。

2.3 货物运输时间较长,时限性较差

货主这所选择公路,时限是一个重要因素,占到了10.7%,而且25.6%的人认为时间长是铁路运输的缺点。调查了解到的实例也证明了这一点。高家庄面粉厂7月份由高邑站向柳州东发送一车麸皮,如按期限9天运到,可获利2000元;但经过16天才到站,市场行情看跌,货主反而赔了1500元。又如,由宜宾抒情 车卷烟发往霸州,8月13日承运,8月27日到达文安(与霸州相隔一站),9月5日才挂到霸州交付。这样的运输时限很难吸引货主。2.4 承运手续较为繁琐

29.9%的货主对铁路货运办理手续繁杂心存不满,认为这是铁路的第一条缺点。相比之下,公路运输的手续则简便得多。

2.5 服务工作有待改进

调查中旅客货主对铁路的服务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并提出了亟待改进的一些服务内容(详见表3)。这些工作中的不足,是影响铁路市场竞争力的因素,而这些工作的改进也必将促进铁路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表3 旅客看铁路客车应改进的方面

买票服务设施车内价格供水手续其他 难差差拥挤高不足繁琐 人数40124928155310225021817比 例%19.41213.926.74.91210.50.8

3 对铁路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思考和建议

3.1 强化市场意识教育,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铁路干部职工的竞争观念和市场意识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这是影响铁路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可以说是一个根本性因素。要把强化市场意识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仅宣传教育部门要抓,行政业务部门也要抓;要全员抓,抓全员。

3.2 从战略高度巩固和发展铁路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优势就是市场的竞争力,巩固铁路既有优势,要有战略的考虑和措施,要使这此优势保持长期性和稳定性。同时,针对运输中公路与铁路“平分天下”等现实情况,要研究公制定新的营销策略,培育新的市场,把旅客和货主重新吸引到铁路上来。

3.3 不断开发新的运输产品

铁路运输产品品种较为单一与旅客货主需求的多样化的矛盾是造成铁路在运输市场中占有份额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注意在针对市场变化开发铁路运输产品的新品种上下功夫。要建立健全产品开发机构和工作体系,根据市场细分的结果,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并以此适应市场、引导市场。

3.4 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调查显示,67.4%的旅客和货主对铁路目前的服务项目不知道或仅知道一部分。必须进一步加大营销宣传的力度,对于铁路的改革措施、新的产品和服务项目等,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反复地进行宣传,下大力量向社会“广而告之”。

铁路货运的优缺点范文5

关键词:铁路;货运;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货运营销

首先,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其次,意味着企业管理焦点的变化,即不是将物质资源而是将客户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分析客户需求,积累和共享客户知识,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品和服务,发展和管理客户关系,创造和培育忠诚客户,最终获得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2]。国内外客户关系管理有很多可借鉴的方法和理念,结合铁路特点探索建立适用中国铁路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铁路货运的可持续发展。

1铁路货运客户关系管理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铁路货运运力不足,服务意识不强。随着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货运部门的整体服务观念发生了积极变化。一方面,对货运客户的潜在价值和贡献度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各级货运部门对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也都有迫切的要求,部分铁路局在这方面正进行着尝试和探索。2004年以前,铁路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但铁路货运营销部门会定期组织管内重点煤矿、钢厂、港口、粮食、化工、电力等行业企业,以座谈会的形式,与各行业企业对接货源、分析市场走势,主动掌握客户动态,提前制定应对措施,积极营销和满足客户需求。每年年底组织走访管内规模企业开展货源调查,为下一年的运量增量做好计划,提前制订货源组织方案,甚至是针对货源流向的变化,提前提出线路、场站的改造方案及建议。但是,这一阶段总体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基本采取人工统计和汇总的方式。2004年,铁路实行大客户战略,在铁路运力紧张的情况下,将有限运力向年运量在100万t以上或运输付费1亿元以上的大客户倾斜,对大客户的年运量、月计划、日装车、运费结算、运输服务等实行统一管理,为大客户提供手续简便、计划优先、运力倾斜的优质服务[3]。为了配合大客户战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提出建设大客户系统,从客户管理、客户运输需求及运输过程管理、客户营销管理3个方面进行了规划、开发和建设。在业务层面和技术层面同时对大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初步构成了CRM体系建设的业务模型和系统框架的雏形[4]。新建设的大客户系统为铁路实施货运电子商务和客户管理提供了大量技术基础和业务积累。2012年以来,铁路货运部门大力推行货运电子商务,通过12306网站和电话设立对外货运服务平台,受理客户的投诉、咨询、求助等,建立客户服务的工作制度。同时针对货运需求受理方式的变化,优化了业务办理流程。要求铁路局货运营销部门利用客户注册信息建立电子客户档案,研究建立客户分析管理机制,制定差异化的运输服务策略,稳定优质客户,发展潜在客户,逐步实施有效的货运客户关系管理[5-6]。2013年6月15日,铁路开始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从业务办理、货运服务、货运产品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对外服务要明确服务的质量标准和作业标准,对内管理要建立业绩和质量考核机制,落实客户需求兑现考核[7]。此外,铁路通过配合业务规则的变化,不断优化货运电子商务系统,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电子商务技术,从多个方面实施方便客户的举措。目前,铁路相关企业已经在摸索建立货运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制度,通过在客户服务中引入新举措,努力尝试建设适应铁路行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制定了《广铁集团货运大客户服务管理办法》,其中不仅明确了集团大客户的范围定义,还对大客户服务内容进行说明,如优先保障运力,要求全局相关部门加大运输服务保障力度。同时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还提出了集团大客户VIP服务,面向大客户企业的高层领导发放可享受管内客运站优先进站、检票上车,免费享受商务休息候车服务的VIP卡[8]。济南铁路局根据客户的诚信度、贡献度、淡季运量占比等指标,分为核心客户、重点客户、一般客户,并提供差异化的服务[9]。

2铁路货运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铁路总公司实施货运组织改革后,在机构设置、业务办理要求、计费规则等方面都推出新的举措,特别是成立专职营销和服务部门,为铁路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和人员的保障。但是,铁路客户关系管理在基层客户服务意识、客服人员队伍素质、体制机制及信息化整体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还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客户关系管理。(1)基层客户服务意识有待提高。铁路系统长期按照政企合一的方式管理,虽然从2013年起实行政企分开,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但几十年以来的“铁老大”意识形成自上而下贯穿在工作人员思想里,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同时铁路运输环节涉及车务、机务、电务等多个部门,铁路内部对非货运系统工作人员的营销和服务意识宣传力度不够,工作人员对服务客户的认识不到位。此外,铁路既有的分配机制没有改变,缺乏相应的考核激励办法,职工主动参与营销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积极性不高。(2)客服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升。①基层货运系统职工整体素质不高。通过现场走访与调研,了解到目前全路有相当一部分车站货运系统职工平均年龄大于50岁,这些职工具有较强的货运技能,但信息化能力有限,为铁路提高货运系统信息化水平带来难度。②全路开展货运营销和客服培训的次数有限。一年一次的全路营销和客服人员培训班,难以快速提高全路货运职工的整体水平。③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人员较少。每年新入职的职工,大多是运输专业毕业生,市场营销和管理专业的人才队伍相对匮乏。(3)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实施货运组织改革后,部分铁路局建立了专职货运营销机构,但在部门设置、机构职能、人员配备方面与现代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客户关系管理机制和体制还有一定的差距。①缺乏对客户需求的延伸服务。目前的客户关系管理,主要限于客户服务及客户运输需求管理。客户服务主要包括需求受理、投诉建议处理、兑现分析、客户回访等被动服务,客户运输需求管理包括从品类、去向、运量等传统运输服务。铁路营销及客服人员尚未做到服务链条的延伸,无法实现全面掌握客户的生产、经营、销售等信息。②未建立垂直管理的客户关系管理体制。虽然各铁路局建立了铁路局、站段两级营销机构,但两级机构间的关系是业务指导,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和营销激励考核机制,同时受铁路企业分配制度的约束,难以实行客服人员的专项激励考核,将客户作为资产进行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的理念难以落到实处。(4)信息化整体水平有待加强。既有货运电子商务系统和铁路内部生产系统无法实现对运输市场客户的全面、系统分析,尚未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①系统功能有待健全。铁路货运部门目前缺乏有效的客户决策分析系统,现有的统计分析功能主要是分析经铁路运输的客户运量情况,但受信息采集渠道和手段的限制,无法获取非铁路运输客户的货运信息,难以实现对铁路潜在客户的管理和分析。②既有客户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由于既有货运系统缺乏对客户信息的统一管理和使用,既有系统间客户维度的信息缺乏对照和关联关系,原始生产数据标准不统一,造成系统间数据无法实现互补和共享,影响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③铁路基层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货运办理车站的信息保障能力有限,车站网络通道带宽不高,生产高峰时段,网速缓慢影响现场业务办理速度,同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货运部门新开发联机系统的意愿,难以为客户提供优良的业务办理体验。

3电子商务背景下铁路发展客户关系管理分析

现阶段下,做好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铁路货运客户关系管理,应重点解决人才队伍培养、管理机制、信息系统建设等3个方面的问题。(1)培养专业客服队伍。从全面负责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看,专职客服人员能够更好地提供从营销策划到物流供应,再到客户服务的全过程综合服务,配合客户做好运输市场分析、物流方案规划及运营实务培训等。随着货运组织改革的深入推进,应进一步加强营销团队建设,配齐专职负责客户关系管理的客服人员,并制订长期、专业的学习和培训计划,对现代营销理念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培训需特别加强,形成能够及时掌握客户信息、准确分析客户需求、迅速制定符合客户运输方案的高素质专业营销队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方面,应该增加引进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并将这些毕业生优先补充到货运中心、站段一级单位,以便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专业优势。对于运输专业的毕业生,应优先补充到货运量大的车站,缓解基层货运职工年龄偏大的问题。(2)建立完善配套的管理机制。①梳理各铁路局营销机构的职责。明确营销机构开展市场监测工作和客户代表负责制,由客户代表对辖区内生产制造加工企业及商贸物流企业建立客户台账,开展定期走访和营销活动,并针对企业开展的相关营销活动及产生的效果进行记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相关信息入库,便于对潜在客户及客户需求进行掌握,实现客户的细化分析。同时,赋予客户代表更多运输政策运用权力,便于更加灵活积极地响应市场需求。②建立健全营销考核机制。根据营销人员的职能变化,加大对营销人员的考核力度,同时增加年、月度需求兑现考核,将“后厂”的运输服务质量纳入客户服务质量考核体系,引导铁路企业向服务客户型转变。③建立客户分级管理制度。根据运量、收入、兑现率、铁路运量占比、所属行业等条件,对客户进行分级,同时制定分级服务标准,对不同级别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让高价值客户获得优越感,吸引中低价值客户增加铁路运量。特别是对于总量小,但铁路运量占比高的企业,给予更高一级的客户关怀服务,体现对中小企业的关注与支持。(3)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按照铁路总公司信息化总体部署要求积极开展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中国铁路总公司已正式《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和《铁路大数据应用实施方案》,规划中提出利用95306网站建设客户关系管理功能模块,实施方案中提到要细化客户分析、开展货运客户分级评价,建立完善的重点行业监测体系,做好货运营销辅助决策等具体描述。中国铁路总公司在系统规划层面已经充分考虑到借助对外服务网站和大数据应用技术,开展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的具体应用。在日常具体的工作中,系统建设应依据这2个文件的指导精神,在充分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与货运业务主管部门紧密配合,重点做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①充分利用货运电子商务系统。通过对货运客户运输需求的分品类、去向、行业、区域等维度进行挖掘分析,形成客户需求趋势及所在区域、所属行业的运输需求趋势,针对异常波动向客服代表发出预警,同时根据行业指数、运输指数及宏观经济走势,实现对企业货运需求的预测。②实现对既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统一管理。对既有客户,从铁路运量及其他运输方式运量入手,实现对客户的流失预警;对潜在客户,通过对客户产销量、运输形式、行业、增长率等不同指标进行货运市场细分,实现重点货主的发现与提升;通过对既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挖掘梳理,实现对复杂营销形势进行直观分析,对货运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实现符合运输行业特点的客户关系管理。③深度整合内部货运生产系统。将客户信息与货物、车辆信息相关联,既不影响生产组织,又能实现对客户所有货物的全程动态追踪,有效提升客户服务体验。④加强基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货运办理站,应加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车站网络带宽不足的问题,可综合利用既有专网资源,同时应提高车站货运作业点的网络覆盖率,以提高货运作业信息的采集效率和质量。

4结束语

铁路货运的优缺点范文6

关键词:大连港 SWOT分析 海铁联运 发展

海铁联运是一种将海运与铁路运输进行有效衔接,实行“一票核算、一站式全程服务”,将进出口货物从出发地运送到使用地的综合运输方式。本文通过SWOT方法阐述大连港海铁联运的现状,透过大连港海铁联运发展的宏微观环境分析其优劣势、机遇和挑战。针对现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发展策略,从而促进我国集装箱运输的结构转型,降低供应链成本,推动海铁联运的发展,对于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

一、大连港海铁联运的概况

大连港作为中国东北最重要的集装箱港口,地处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湾内,以东北三省为经济腹地,是东北对外开放的口岸。其与营口港、丹东港等数个大小型港口形成环渤海港口群,在国际贸易与对外交流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97年,东北开行第一条集装箱双向班列后,通过十几年的改革转型升级,大连港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建立了经贸航运关系,成为东北最大的贸易口岸。在2013年大连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亿吨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直到2014年稳居国内沿海港口第七位、世界港口前十位。

二、大连港海铁联运的SWOT分析

SWOT是一种能够较全面分析评估一个组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状况的技术分析方法,

为深入分析大连港海铁联运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宏观与微观环境的分析,界定海铁联运的优势与劣势,明确存在的问题与阻碍,为制定海铁联运业务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一)优势

海铁联运起步早,发展迅速。大连港发展至今,在海铁联运业务中已积累一定的经验,具备了海铁联运的换装能力,以“大连港、营口港”为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随着时间的递增呈正比例上升的趋势,可见港口经济稳中有进。2014年,大连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3.51亿吨,同比增长1756万吨,实现5.5%的年增幅;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01万标准箱,首次突破“千万”大关。

港口规模大,航线资源丰富。大连港内贸航线主要覆盖华南、华东主要区域;而在外贸近洋领域中已拥有17条日本航线、15条韩国航线、16条东南亚航线和4条台湾航线等。现全力打造“连满欧”、“连海欧”、“连蒙欧”三条国际通道连接东北亚和欧洲两个市场,全面覆盖东南亚的各个基本港,维持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国际贸易往来关系。大力推进国际主枢纽港建设,带动东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基础设施完善、功能服务齐全。大连市采用多式联运,整合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港口经济。2014年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完善环渤海内支线网络,增加集装箱班列线路和内陆干港,其中,固定班列线路达到17条,东北腹地大中型内陆干港达到16个,过境班列集装箱量同比增长近两倍。大连港以发展临港工业为重点,同时提供贸易、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多元化产品,打造多功能服务平台。

(二)劣势

人才资源贫乏,缺乏合理的管理机制。大连港缺乏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型人才,管理机制上矛盾突出。在海铁联运的领域中,缺乏经营主体,即多式联运经营人。发展至今,仅有少部分学者对于低成本、高效益的海铁联运进行学术上的探究,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致使多式联运这一块人才稀缺。大连在海铁联运的机构设施少,没有提供一个优越的展示平台。

集疏运系统滞后。港、货、铁三方在物流供应链上没有进行有效衔接,出现供需不平衡、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铁路运力不足,货源不稳定,时效性滞后,使得多式联运方面矛盾更为突出。矛盾的加剧导致海铁联运在大连港的货物运输量中只占据10%,没有发挥优势,成为集疏运系统的“瓶颈”。

铁路缺乏灵活性,联运成本优势不明显。铁路货运在时间和货运量上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不能实现限时送达的目的。在整条运输线路上,还需要公路运输,来实现“门到门”服务。众所周知,只有当运距超过800公里铁路运输成本将小于公路集卡运输,且在海铁联运中,卸货倒货的环节增加,成本逐渐上升,公路短导的成本抵消了铁路成本的优势。

运力不足,运能有限。我国铁路运输能力紧张,其中90%的货运能力都被用来保障煤炭、石油、粮食、农药等重点物资运输,轻视了快捷货运的发展。

东北是出口型商品多,进出口市场极度不平衡,易使铁路运输出现重去空回的现象,造成重箱、空箱流向的不匹配。铁路运输运能有限,须达到一定货量之后才能发送,时效性差,效率低下。

港口与铁路运输呈现分割脱节现象。铁路、港口、航运公司和海关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使货主无法掌握集装箱的实时动态信息,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港口与铁路的严重脱节,使得信息滞后,货物不能有效整合,导致不必要的浪费,效益降低。

(三)机遇

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投资利用效率提高。我国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明确规划铁路网络的发展方向,而在物流调整振兴规划中,首条便是发展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

2015年,海关总署将决定启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方式,此举将减少进出口货物在关卡上所占用的时间,简化操作流程,提高贸易便利化和服务质量。而上海自贸区的运营,以及即将挂牌运营的广东、天津、福建4个自贸区即将与三个支撑带融合接轨,推动内外协同共同发展。

(四)威胁

经济下行压力大、航运市场低迷。201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经济增速分别为5.8%、6.5%、5.6%,已在经济合理区间之外,且多项经济指标走低,经济压力进一步增大。大连港在此环境下将面临需求渐稳、货运不稳定的困境,而航运市场呈现出的低迷状态更是令其雪上加霜。

运输方式多样化,竞争加剧。目前在国内港口集装箱集疏运总量中公路所占的比重最大,为85%左右;水运次之,占13%左右;最后铁路只占约2%左右。铁路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由于它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并未在集疏运系统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显然我国的海铁联运成为集装箱运输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同行业的竞争者实力加强。天津作为新建自贸区之一,将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强化竞争优势,对大连港造成新一波的冲击。

三、大连港海铁联运发展策略

(一)构建多式联运跨区域、跨边境、跨界的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随着数据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建立多式联运信息共享平台势在必行。结合海铁联运这条纵向供应链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关部门,相互协作、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形成相互信任的紧密合作关系,实现优质、快捷、安全的港口服务。大连港应加强与铁路部门的合作,将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与铁路TMIS系统有效结合,实现全程跟踪管理,解决港口和后方路网的衔接问题。建立口岸物流信息网络,大力促进海铁联运的发展。

(二)发展海铁联运新模式,推进新型物流服务产品

2014年大连港与沈铁推出海铁联运新模式―“铁路货物快运”模式,该模式通过依托铁路网络、“货物快运”营业站点覆盖范围广、一票办理、限时运达及成本低廉等优势来解决运力不足、运能有限的问题,有助于建设价格市场机制,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简化手续,提高运输效益,完善铁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大连港在新模式的探索下,各项改革举措和管理机制应协调加固,整体推进,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加强集装箱班列的组织,加快场站建设和设施改造,加大“货物快运”营业站点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双层集装箱,完善口岸服务,强化口岸通关新模式“e路”护航,完善集疏运系统,促进港口经济的发展。

(三)培养经营主体,建立核心机构

培养多式联运经营人,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性的现代化航运团队,精确操作精密仪器、严谨指挥联运流程、落实监督各个环节,合理高效的运营,提高竞争力。召集港务局、港口、铁路、海关等相关单位成立联合办公室或事业部制专职机构,专以海铁联运的业务为核心,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统筹发挥政府、企业间各自有利的优势,寻求港、航、铁共同利益点,探讨、分析并解决在海铁联运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靳向宇,张滨.天津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流程优化研究[J].珠江论丛,2014(5).

[2] 沈要光.我国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发展建议[J].郑铁科技,2014(4).

[3] 方立华,陈乃香.中国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困境分析和建议[J].海峡科学,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