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事故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铁路事故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铁路事故反思

铁路事故反思范文1

“4.28”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71人死亡,416人受伤,其伤亡巨大、损失严重,是近十年来最大的铁路交通事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在社会上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我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和艰巨性,认清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和盲目乐观。对自己在工作中的缺陷,通过向师傅虚心学习,做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对货物验收必须通过严格核实,确认无误后,给与准确记载上货架;对有质量等问题的货物,要求商家给与退还。不收与自己不符合的货物。

通过这次4.28大事故的教训,联系工作,做好防盗工作。对所有库房在上下班给与检查,是否损失、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对货物给与严格检查核对。以确保国家财产安全。在细微处做好工作,在安全意识中不断进步,做好以下几点:

一、对每日库房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对有带隐患的易燃物或者爆炸物给与及时清除。

二、认真核实每日货架上的货物,确保万无一失。

三、禁止闲杂人员进入油库和仓库,对领料者严格把关,落实他们将材料用在何处,并记录在发料单上。对分公司人员借用材料,或领用要严格把好关,做好相应的手续,或者征求上级意见发放。

铁路事故反思范文2

关键词:铁路客运;安全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的蒸蒸日上,除了传统的火车外,动车、高铁等快速铁路交通工具也纷纷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在方便人民出行的同时,铁路系统也更难以控制,安全隐患也悄然上升。尤其对于新型铁路出行方式,一旦酿成交通事故,其后果的严重程度是往往是传统出行方式的几十倍。因此,建立合理规范的安全风险管理条例,对规避交通事故意外的发生,提高全体铁路客运员工的安全意识而言刻不容缓。

1我国铁路客运事故分析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国家出台了《国家铁路局客运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细则》,有效形成了铁路风险常态化的管理。从表1和图1中不难看出,国家的铁路交通事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细则》的出台不仅有效控制了总体交通事故数量的出现,并且还有效控制了特别重大交通事故的出现。从表2—3可以发现,国家特别重大和重大交通事故的数量被有效制约,死亡率也在逐年下降。

盡管在事故率上我国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但随着铁路客运的发展,更频繁的客运任务也使得一般事故的数量上升,如何更有效控制一般事故的数量是我国全体铁路客运职工需要面对的问题。

2我国铁路局客运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2.1安全风险识别

最有效的规避事故的方式,是在事故发生前有一个精准的识别过程。在铁路安全上,风险识别分为两类静态识别和动态识别。静态识别,要求铁路客运职工对基本的铁路设备、系统做排查,对天气情况等客观因素进行甄别,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作出必要的预判,发现不利于交通安全的因素后及时对客运工作作出调整,规避事故的发生。动态识别,是对铁路内的各个区域的人员或其他主观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实时掌握可能对铁路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做到及时观察及时反映,对于潜在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及时汇报至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只有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进行,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频率。

2.2安全风险控制

当出现无法避免的安全风险时,各个铁路局都必须规划出台相应紧急措施的安全风险控制表,以降低风险的危险系数,力求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安全风险控制表必须要从风险源头、应对措施、应对岗位等方面出发,做到环环相扣,不仅要做到能及时反应规避风险,对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备有针对性的策略,还要做到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化解潜在危险。举例而言,在铁路客运的高峰期间,人员数量庞大,导致检票处、候车室发生严重的拥堵事故,可能会发生拥挤踩踏的事故风险。铁路部门应策划相应的应对方案,应该及时规划人员候车地点,分散客流压力,同时派遣专人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劝导人们不要拥挤,加设人工检票台,加速人员上车效率,对重点的老弱病残旅客开放绿色通道,尽可能规避因为人流量大带来的安全隐患。

2.3安全监管考核

除了建立有效规范的风险规则外,各个铁路部门需要加强对铁路客运职工的安全监管考核。可设立专门的安全风险考核小组,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异,成功规避交通事故的优秀职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对疏于职守的职工进行通报批评并扣除相应工资作为奖励基金。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够更好地带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能做到恪尽职守,以人民群众的安全为第一要义。从思想上强化每一位铁路客运职工,让规避风险、保障铁路运行安全成为职工的潜意识。

3加强铁路客运安全管理风险的措施

3.1抓准安全风险管理思路

铁路客运职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原有的保障铁路安全的经验基础上,用合理规范的统一标准,将保障安全的思路融入工作中,做到各个部门联动作业,将风险规避到最低。要做到加强风险预判、遭遇紧急情况及时处置,卡控风险点,就必须将全面排查和分级管理做到位。

全面排查就要求各铁路局将工作细分化,做到每一个岗位都有人控制有人观察。应当设计相应的管理巡逻人员对所有岗位进行不定期抽查,提高职工人员的素质,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的执行任务。有针对性地将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因素制成图表形式,张贴在事故多发地段,时刻提醒铁路客运职工。分级管理要求各铁路局划分不同等级的岗位,逐一进行排查规避风险的任务。尤其是对事故易发区域,将每一项区域和任务落实到位,做到逐一排查不留漏洞。

3.2细化安全风险控制要求

各铁路局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整个铁路运作的过程中,制定详尽的铁路风险规避表,并对表内各个环节派遣铁路客运职工进行专项工作考察。从风险因素、风险原因、防控措施、指挥部门等方向具体建立风险规避表,各铁路客运职工需要恪守职责,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将艰巨庞大的任务细化分为各个小任务,运用团结的力量减少铁路运作的安全隐患。此外,针对事故易发地段,可在同一的标准上增添专用的规避表格,加强巡视工作。

可设立专项的数据库,系统地铁路运作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通过数据的记录,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对于重点地段,铁路局可组织不定期的抽查,通过突击检查反应的结果,对铁路客运职工和应对有较精确评定,借此更修订完善数据库。此外,还应该建立对铁路客运职工的数据库,对表现突出、职工给予奖励,对玩忽职守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处分。

3.3重视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普通的数据建立和规章制度的创设对安全意识建立有着基础保障,但想要全面提高铁路客运职工的安全意识,就必须创立铁路安全文化的建设,让安全保障意识深入每一个铁路客运职工的思想之中。可以建设如安全知识比拼大赛、安全意识讲座等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广大铁路客运职工不知不觉中将安全意识化为本能意识,更好地融入平目的工作之中。此外,建立起互帮互助的意识也同样重要。铁路局不仅要力争建设提高各部门凝聚力的团结文化精神,更要使各铁路客运职工做到互相监督的目标。只有明确自身职责,严于律己,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建立安全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鼓励能够提出宝贵经验的铁路客运职工,做到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同时对于反复出现同样问题的职工进行批评教育。要合理利用宣传这一把双刃剑,将各项作业标准挂与宣传挂钩,让职工端正态度意识到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4建设铁路运行应急体系

尽管一再做好了应有的准备,加强了铁路客运职工的安全意识,对应急事件应对仍然是整个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块短板,应急事件的处理不妥当,事件上升至事故的风险很大。为能够及时处理应急事件,经过国家长期铁路安全工作的总结,笔者得出了以下的战略方向。

4.1铁路应急管理体制

铁路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是整个铁路安全工作开展的核心,是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决策。各个铁路部门应该将纵向机构和横向机构有机结合,设立不同的应急管理指挥部门,设立常驻的应急工作人员,并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实施3大措施。

4.2管理体制具体措施

在管理体制的建设完备后,应该具体设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应急预案和法制3大措施。管理机制应该设立预防与准备、检测与预警、情况汇报、调动人员、应急措施等各个具体项目来应对不同的应急情况。明确准备、实施、恢复的纲领要求,将应急措施做到规范化、秩序化。而应急预案的设立则是整个体制工作的指挥官,有序指导应急措施的执行。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人员的调度工作、防护道具的使用、紧急物资的发放、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应做出应有的明确指示,让整个应急工作有序进行。应急法制的设立则是整个应急措施的审判官,在管理体制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谓应急法制是指在应急活动中相关法律条款的制定和铁路部门的相应规章制度。应急法制是所有紧急情况处理的依据,也是对紧急情况的一定约束。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应急法制应该是双向的,不仅仅是对铁路部门的职工提出一定的要求,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对人民群众作出一定的约束,人民群众不能因为情况的紧急而做出有反国家相关规定的举动。

5结语

铁路事故反思范文3

是谁在愚弄自己?是谁把死亡带给人间?我们该如何远离这些噩梦?

中国高铁D字头动车平均时速达到了300公里,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普通小型商业飞机的飞行速度,更超过了直升机巡航速度。它在自己专用轨道上飞驰,为什么不能发现正前方静止的、身躯庞大的障碍物?

众所周知,小孩子玩的电动汽车,一旦发现前方有障碍,都会自动减速停下,掉头拐弯,难道高铁动车不行吗?对于多少有一点铁路安全知识的人都明白,动车组相撞,那是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动车组装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防护系统(ATP),如果后车迫近前车,系统将会自动启动紧急刹车,司机“就是想撞,也撞不上”。

从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前车D3115停下来的时间为7月23日20点23分,列车停在了高架桥上。在其后12公里的永嘉站,是后车D301所在的位置。距离两车追尾的惨剧发生,还有较长时间。

在这个较长时间内,打个电话都绰绰有余。何况是高科技的自动系统。《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要求,200公里/时的安全距离是2000米。100公里/时相距500米就能停下。可后车所享有的距离超过12公里,却没有停下。这是为什么呢?

7月29日,“7・23“动车追尾事故原因调查组的权威说,初步查明:信号系统地面设备本身的设计存在问题,使雷击造成的故障升级,红码发成绿码,错误发出绿灯信号,引导D301前行追尾。

奇怪的是,在这个原因调查的初步结论中,未见到关于“自动防护系统”(ATP)的一个字。时至今日,我们未听到任何对动车组自动防护系统(ATP)的追问和究责。这又是为什么?

ATP自动防护系统本应是此次事故的第一责任人。即便此次事故有一百个原因,只要ATP不罢工、不怠工,司机“就是想撞,也撞不上”。可如今撞上了,ATP的“神功”躲到哪里去了?说到“元凶”,ATP就是一个,如今是谁在保护ATP的设计者和制造商不受追究呢?

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在关于事故调查的报道中,竟读到了这样的文字:“和利时”(ATP的制造商)为两辆列车提供了车载ATP系统。事故发生时,ATP均正常运作,没有任何异常崩溃的故障发生。这种结论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一切迹象都说明,铁道部深陷高铁产业利益链的腐败之中。

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前因后果的。事故发生后,公众质疑的目光自然都盯在了前铁道部部长和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光的身上。中国高速铁路相关的CTCS-2系统(包括信号检测系统),都由光担任牵头研制;参与企业都是光的“御笔”钦点。

今年2月,因涉嫌被免职。据报道,牵涉中国高铁巨额腐败案。据估计在任期间,收受贿赂数额高达近十亿元人民币。同时,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光被停职审查。6月下旬,南昌铁路局局长邵力平、呼和浩特铁路局局长林奋强、副局长马俊飞等三人被“”;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杜厚智被免职;7月,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苏顺虎被中纪委。

有消息称,光与关系密切,是实施贿赂、分配高铁工程的执行者。据有关媒体报道,光在美国洛杉矶有三处豪宅,在美国和瑞士有存款28亿美元。同时,光被曝为“裸官”,其夫人和孩子早已移居美国。

这窝“硕鼠”腐败在前,高铁事故发生在后,这是有着因果联系的。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腐败是事故的始作俑者,那些贪得无厌的“硕鼠”就是把40条生命送入黄泉的魔鬼。甬温线高铁特大事故为我们揭开了中国腐败的又一个恶性肿瘤。所以要杜事故,先清腐败,这几乎成了一个铁的规律。清腐败就是改革原来的旧体制,建立新的体制和新的机制。初看起来,“7・23”事故是“突发性事故”,是偶然的,但偶然中有着必然的因素,反映出当今铁路系统的集体性、大规模的失序紊乱,有力地证明了旧有的体制已经不适应当今铁路的发展,证明了在旧有体制上产生的腐败正吞噬着中国铁路健全的肌体,呼唤着中国铁路一种根本的变化和新的改革。事实上,政府高层并非没有洞悉其中弊端,无奈沉疴日久,部门利益纠葛太深,致使相关改革迟迟难以提速。

甬温高铁事故又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腐败不除,国无宁日,民无安全。我们相信从高官到百姓都会听到这沉重的钟声,我们也真的不希望再出现下一次事故向我们敲响同样的警钟!

铁路事故反思范文4

尊敬的外国语学院英语第三学生党支部:

11月15日15时左右,一段杭州地铁施工工地突然发生路面大面积塌陷事故,导致萧山湘湖风情大道75米路面坍塌,并下陷15米。正在杭州萧山风情大道行驶的11辆汽车突然陷入深坑,多数地铁工地施工人员被困地下。截至23日,已有17人遇难,4人失踪。这是中国地铁建设史上伤亡最严重的一次事故。也就是近期震惊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杭州地铁坍塌事故。

我也被这个消息深深震撼。灾难是发人深省的。然而,当得知早在一个多月前,事故现场就出现了沉降裂缝发却没有得到坚决、及时、妥善的处理以及工程建设中甚至让未经培训农民工下基坑的消息时,我更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距事故发生也已有一周,各方评论各说纷纭。很多关于杭州地铁建设的问题被提了上来,关于事故现场段的分析更是细致入微。有说杭州土质本来就不好、施工时又没有多加注意的;有埋怨地铁工程为赶进度而忽视质量的;有指责施工方法没有与地层紧密结合的;也有批评地方政府监管不力的……但这一切都是马后炮,在血淋淋的事故面前是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而在事故发生以后,我们投入的人力、物力也都是十分惊人的,成千的警力彻夜不停的搜救却收效甚微。试想,如果我们把这些花费和开销都放在事发前的防范和隐患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里,我们有会收到怎样的效果!

如今,不论该承担这次事故主要责任的是中铁、杭州市政府还是地铁施工相关负责人,任何追究和责罚都已经无法挽回那十几条鲜活的生命。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是痛定思痛,好好地反省地铁建设的各个环节,找出那些问题和漏洞,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及早防范,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也许不能撼动像这次地铁坍塌事故一样的大事情,但我却可以也必须更好地规划和反省自己的人生。也许,在做每件事之前,我也应该更多地想一想其背后的问题。就像前些日子同样震惊的上海商学院602寝室四名女生因宿舍失火而不幸坠亡事件,如果平时多加防范,也许这一幕幕的悲剧就能够避免。三思而行,行而三思,这句古训,理应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剔除的准则。

铁路事故反思范文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抵达“七二三”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并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此次事故的原因和处置工作有很多质疑,我认为应当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严肃对待,给群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我们要求事故调查全过程公开、透明。”他同时强调,“调查处理一定要对人民负责,无论是机械设备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或是生产厂家制造问题,都要一追到底。如果在查案过程中,背后隐藏着腐败问题,也将依法处理,毫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长眠在地下的死者。”

7月23日晚发生在浙江温州的动车追尾事故,为中国铁路事故史新添了一项残酷的纪录。此时,距“四二八”胶济铁路特大事故不过三年零三个月。铁路是仅次于飞机的第二安全的交通工具,但近期频繁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列车事故,正在迅速透支着公众对铁路的信任。投资者选择了用脚投票:7月26日沪市,高铁概念股大跌,航空股逆势大涨;乘客们也选择了用脚投票:温州厦门福州机票飞涨,部分航班一票难求。显然,由“七二三”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所引发民众对于铁路的普遍焦虑已经在持续发酵,民众尤其惶恐的是,在如今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这次事故的发生会不会不只是偶然?在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会不会成了那只被试验的可怜小自鼠?几乎可以肯定,只要“七二三”事故没有通过“公开、透明的调查过程”得出“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那么,谈论重建对于铁路的信心都是奢侈的。

重建信心,不是出来简单否定事故车厢内无生命迹象救援结束的说法,因为行动可以表明一切:更不是面对质疑一厢情愿地表示:“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因为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可信度不在口头上,应该在实践中”。重建信心,最基本必须做到两点:首先是全程透明、公开的事故调查。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的部门要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了解媒体和民众关切的质疑,尽最大可能透视事故全面真相:同时,也要审慎认真,实事求是,不受外界干扰,让调查结果科学严谨,经得起推敲,获得公众的认可与信任。其次是毫不含糊的问责措施。尽管在“七二三”事故发生初期,上海铁路局就有3位领导干部旋即被就地免职,但是这不应该意味着问责就只限于上述范围。随着事实真相逐步清晰,责任逐渐厘清,该是谁的责任谁也不能逃脱干系、置之事外。生命的逝去无法挽回,悲剧为家庭、社会所带来的悲痛难以磨灭,但是一个真相、一个该负的责任,可以告慰这些已经长眠地下的人们,可以告诉他们,他们的牺牲不是没有价值的。

铁路事故反思范文6

关键词:高铁;问题;发展历程;前景

B

近年来,中国在高速铁路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对待国外先进高铁技术、设备的问题上,中国立足本国现实国情,博采众家之长,消化吸收外国高铁先进技术,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基础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本国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了由追赶者向领跑者的跨越。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引发了我许多哲学思考。

一、 高速铁路

(一) 高速铁路在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中叶,世界高速铁路建设掀起了新一轮高潮,中国紧跟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步伐,运用后发优势,博采众家之长,坚持原始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系统掌握了高速铁路成套技术,走在了世界高速铁路建设前列。回顾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历程,自2003年开始,中国立足本国国情,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局出发,制订了中国铁路建设的长期目标,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二、 高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当中,一说到“问题”二字,就有人紧皱眉头。常常把“问题”与“失败”、“负面”等词语等同看待。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如何正确对待才是关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矛盾的观点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矛盾和矛盾双方的地位上看,又区分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这也就是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在高铁发展这个事件中,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是这个矛盾体的主要矛盾,在高铁发展过程中起支配地位。然而,问题必然存在,不过居于次要地位,是这个矛盾体中的次要矛盾。我们知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双方的力量是此消彼长的,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实际问题中,高铁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后寻找办法解决问题才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应有态度。否则,一味的逃避矛盾,忽视高铁建设、运营中存在的漏洞,就会使次要矛盾力量不断增强。按照这种态势发展下去,“问题”就会超越“成绩”成为这对矛盾体中的主要矛盾。只有直面矛盾,解决矛盾才能维持好矛盾体的整体态势,促进高铁的健康发展。

1. 建设速度过快

铁路建设应注重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铁路发展速度应该与我国国情相匹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本按照国家制定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未来五年内,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将一直维持大规模投入,投资额将达到每年7000亿元,五年共计3.5万亿元。[1]高速铁路建设速度如此之快,投资如此巨大,能否与中国当前的经济承载力相适应引起了外界的纷纷质疑。前几年高速铁路的建设速度一直非常快,高铁建设对于国家人民来说本来是一件喜事,但是铁路建设是一项投资十分巨大的工程,要考虑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载力,可以适度超前,但是应该把握好“度”,以免过度超前,反而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总体步伐。马克思认为,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物质运动并非杂乱无章的。相反,他是有章可循,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2]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该遵循客观规律。否则都只会是盲动、蛮干,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运用到实际中,高铁建设过度超前,与经济发展规律不适应,高速建设背后必将留下安全隐患,高铁建设最终也会受到阻碍。按照规律办事,就是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

2.局部地区出现了盲目建设

局部地区出现了盲目建设,违背了客观规律。具体体现在不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客观实际,有的地方的运输量只需要普通列车或者动车就可以解决,仍然一意孤行修高铁。我们知道高铁建设的生存环境只有两条法则:一是人口稠密和城市密集地区,而且生活水平较高,能够承受比较昂贵的票价和多点停靠,二是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基础地区,能够保证高速轮轨的施工、运行与维修需要。通过这两条法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建高铁,昂贵的票价以及高铁建设本身的技术、设备需求已经决定了高铁建设的对象区域是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不考虑客观实际,盲目修建高铁,不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与当地百姓的经济能力无法适应。

三、 从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看中国高铁发展前景

“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再次为“高铁”“动车”的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国内外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网络媒体纷纷质疑官方调查的事故原因,网络上求真相的呼声越发高涨。[3]高铁在中国的发展就鲜明地体现了新事物发展的轨迹,中国当前的高速铁路网是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结果,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成绩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由于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导致高铁投资大幅度缩减,高速铁路建设陷入困境。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呈现螺旋式上升和破浪式前进。从哲学上说困境也是事物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必须正视困境,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升级设备,完善管理。中国高铁建设要正视眼前的困难,反省自身问题,做出有效弥补,才能促进自身健康、长效发展。

上一篇遗憾

下一篇我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