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遇到的问题范例6篇

经济普查遇到的问题

经济普查遇到的问题范文1

一、认真对待经济普查工作的关键环节

经济普查工作千头万绪,各项工作环环相扣。为确保高质量完成经济普查工作,积极参加全县经济普查办组织的多次培训。

(一)抓好本镇普查员的培训工作。乡镇经济普查办培训的重点放在普查基本内容、指标含义、入户工作的组织和询问填表的技巧、方法上。通过参加培训,每个普查员能熟练掌握经济普查的工作流程、工作方式与方法,掌握清查、普查登记、审核等技能;熟悉各种调查表式及指标解释,能够解答普查对象提出的有关问题。

(二)做好本镇普查对象的清查工作。普查对象的清查是实施经济普查的基础。针对本镇的特点通过对全镇单位全面清查,确保了普查的对象不重不漏。

(三)深入本镇做好宣传工作。该镇经济普查的对象不仅多,而且构成复杂,他们的配合程度如何,能否如实填报普查数据,就成为这次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强大的宣传攻势,普查的宣传工作就是要使普查对象放下思想包袱,打消思想顾虑,如实回答和填报普查数据。普查小组多次深入单位,走上街头,大力宣传经济普查的意义和重要性

(四)加强对本镇普查数据的审核和评估。普查数据的审核、评估是保证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各工作环节的相关方案中也都有明确的要求。该镇力争使每一名普查员都明白自己的责任和分工,并抓好落实。对每次统计上来的数据进行逐一审查核实,对填写有问题的单位重新进行落实。来自秘书网/

(五)认真收集经济普查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反映到街道经济普查办寻求解决。经济普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经济普查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发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都能认真地记录并及时反馈。。

二、充分认识经济普查工作的难度

该镇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有近150家,在册登记的个体经营户有385家,还有为数众多的没有登记的个体户和流动摊位,普查对象的数量是很大的。另外,各单位不仅经济成分、企业产权结构和组织形式较复杂,而且第三产业也较发达。这些行业大都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制度,统计基础比较薄弱。因此,他们可能每天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工作量也会因此而增大。虽然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但经常深入到每个村组、单位,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在以后的工作中,把情况摸准了,把思路和方法理清楚了,将会对经济普查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

三、经济普查工作的艰辛

经济普查遇到的问题范文2

高度负责,一丝不苟

自普查工作开展以来,xxx同志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团结互助,乐于奉献。办公室工作量多事杂,在做好上报数据的核实及统计工作的同时,她又包片负责该县区域最大,人员最为分散,点多面广的两个乡镇的企业及个体户的普查工作。这两个乡镇个体户多且情况比较复杂。接受任务后,她周密安排,制定了详细的普查计划,协同乡村普查员一起充分利用群众农闲收工在家的时间走家串户、发放宣传资料,做耐心细致的讲解和说服工作。她常常与居

民和个体户热情交流,详细询问,并且帮助被调查户算账核实每一个数据。

各类数据上报后进入核查阶段,她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加班加点成了习惯,普查办公室的灯光经常亮到夜晚12时。她严格遵守《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以原始的资料为依据,对上报数据仔细核对,做到数据真实有效。在数据录入中,她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对录入的数据登记建档,将录入的数据与调查表进行仔细核对,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经济普查任务。

刻苦钻研,力求准确

xxx同志本人从事着教育数据的统计工作,长期以来一直钻研业务,对数字统计工作认真负责。虽然是第一次从事经济普查工作,但她还是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普查业务相关知识,能够细心领会每一个所需数据的涵义。她遇到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请示或询问,善于动脑筋,在普查过成中摸索出了三种宣传动员的方法,并且付诸于实践,效果明显。一是在宣传教育内容上突出针对性,二是在普查对象上突出层次性,三是在工作方法上突出灵活性。在普查中,她主要应用“讲、访、树、比”的方法开展工作。“讲”就是正面宣讲,讲国家进行经济普查的目的和意义。“访”就是专访群众,送政策上门,除进行宣讲外,还深入群众家庭,征求意见,解答疑难,为老弱病残者反复做工作。“树”就是用典型引路,为经济普查树立榜样,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比”就是引导职工群众回忆过去,比现在的幸福生活,使职工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政策的优越性。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方法,使经济普查群众基础牢,工作效率高,工作质量好。

坚持原则,科学普查

>

在普查工作中,xxx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统计法》严格从事普查工作,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她说:“经济普查是有利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这次普查就是摸清家底,认识县情,准确把握全县经济实力,为科学制定全县的经济政策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她反复学习经济普查的相关理论知识,用科学规范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为使经济普查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xxx同志先后发放经济普查宣传单800多份,下发到每一户普查对象手里,并做详细的解释说明工作,为了使经济普查数据更加准确,有时一户就要跑好几趟,反复核实。一次,普查表上一户卖肉的小张年收入只有6000元,她在核对报表中发现这一数据不真实,于是她立即联系乡村普查员重新入户进行核查,她耐心细致的推算,结果得出年收入应该是1万6千余元。农户张某说:“xxx的敬业精神和耐心细致的算账方法,我们打心里佩服,只要她一来,我们都积极配合……。”

一个合格的经济普查员,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安晓梅在普查中,讲究文明用语,尊重普查者的言谈习惯,为每个普查者保密。遇到群众不理解或有顾虑的问题,她就耐心解释,反复引导,直到群众满意为主。她还时时核对自己普查的数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xxx同志就是这样一个立足岗位,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努力工作的人。在经济普查工作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以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在民乐县开展的经济普查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并做出了突出贡献,书写了人生中一首华美的乐章。

经济普查遇到的问题范文3

同志们: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今天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人才普查工作,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表明了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入了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刚才,建勋同志对这次人才普查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既是一次培训,也是一次动员,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抓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打造工业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意义。第一,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知识和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谁拥有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谁就拥有竞争和发展的优势。谁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谁就能够赢得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新的人才战略,加紧对优秀人才的争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世贸组织的加入,国内人才竞争也日趋激烈,各地也争先抢占人才制高点,相继提出各自的人才战略,并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广纳群贤,引才聚才。从我市情况看,我市经济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日趋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市产业层次低、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日趋突出。要继续保持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靠高层次人才,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和用好这一良好机遇,确立人力资本追赶是经济追赶先导的工作理念,牢牢掌握人才资源开发的主动权,大力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第二,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必然。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中央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说到底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最重要的是强调以人为本,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重要位置。从这个意义讲,科学的人才观与科学的发展观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各级领导必须强化“以才积力、以才蓄势、以才兴业、以才强市”的认识,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形成以下共识:千资源万资源,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最具活力的资本;这本事那本事,善用人才是第一本事,人才战略是加快发展最重要的战略。在具体工作落实上更应切实做到,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搭建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创造人才辈出的环境,使新密成为集聚人才之地、人尽其才之所。第三,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打造工业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结合新密实际,市委作出了打造工业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打造工业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固然要靠资金、靠项目、靠政策、靠环境等,但归根结底要靠人,核心是要抓住人才这个根本。目前,我市在人才竞争中还处于相对劣势,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分布和结构不够合理,截止去年底,全市人才总量不足4万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5.31%,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28.7%,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仅为1:1.3:1.8,与国际公认比较合理的1:3:6的职称结构比例差距很大。尤其是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人才紧缺,选才用才的机制不活,人才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等问题突出,已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后如果不能紧紧抓住人才这个根本,就更难以实现经济发展的提速、增效和进位,我们打造工业强市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无论是反思过去,立足现在,还是着眼未来,要实现打造工业强市的战略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仅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更需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造就顺应时展要求、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更需要全市上下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集聚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总之,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上来,把行动凝聚到市委、市政府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部署的具体要求中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真正在思想上把人才强市战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制高点,努力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氛围与政策优势,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二、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点在于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有规模,更要有质量,坚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高层次人才主要包括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资源的主体,也是我们通常所称人才的所指范围,对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培养用好了一个高层次人才,就可以带动一个人才群体;培养造就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就可以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因此,要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着重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强大人才队伍。总体上看,我市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数量较少,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缺技术、缺专家、缺人才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要把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按照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但求所为的思路,探索规律,创新方法,努力为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发挥才干创造良好的机制和环境。一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紧密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完善等工作,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才发展规划,使人才培养目标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统一,工作措施与体制改革方向相一致,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二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引进一个人才,可能成就一个产业;流失一个人才,可能毁掉一个产业。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与重大课题攻关结合起来,与重点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引进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走出一条我市人才规模迅速扩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的新路子。在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把重点人才、高精尖人才作为引进工作的重点,尽快解决我市高级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使我市人才队伍“金字塔”的塔基越来越宽,塔尖越来越高。三是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人才作为一种核心资本,必须在流动中才能实现增值。要打破人才的城乡、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实现各类人才队伍之间、体制内与体制外人才之间、##内外人才之间的彼此贯通和相互流动,为##的振兴和发展积聚强大的人才力量。要采取有效措施,形成“用人不养人,留人不拴人”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要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人才到基层、农村和企业一线、艰苦地区工作,解决我市人才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三、管好用好人才的前提在于发现掌握人才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只有充分发现掌握,才能合理开发利用,发挥最大效益。当前,人才的定义范围越来越广,涵盖面越来越大,分布社会各行各业,对我们管好人才、用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人才普查是全面深化人才工作的第一步,目的就是要全面、准确、详细地摸清全市人才基本状况,拓宽人才工作视野,理清人才工作思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发展规划,为强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人才普查从形式上看,类似于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时间紧、任务重、标准质量要求高,可资借鉴的经验少,情况比较复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明确责任,扎实推进。一是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各级各部门都要明确 主抓领导,抽调精干力量具体负责,确保人才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由于这次人才普查实行的是条块结合,希望各单位、垂直管理部门要和人事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积极完成普查任务,按时上报普查资料。现在已接近年底,大家的工作任务都很重,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认真搞好普查工作,确保普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二是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各自工作范围和职能,制定详细周密的工作方案,特别是要注意疏通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普查对象,加强协调,搞好对接,明确任务,责任到人。要建立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主管领导要亲自过问,把握进度,把好质量,加强具体指导。每位直接从事人才普查的同志要增强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高度负责,全身投入,认真工作,逐人逐项地核准核实情况,做到对象不漏、差错不出,高标准完成这次普查任务。三是搞好沟通,加强督查 。市人事劳动局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协调好与各方面的关系;要加强工作督导,及时研究普查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强工作调度,及时了解工作进度,督促各有关部门抓好工作落实;要严格督查把关,对走过场、统计走形式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各单位要切实抓好落实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对人才普查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强沟通,认真研究,共同解决。同志们,这次人才普查是我市一项全新的工作,关系“人才强市”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要以认真求实的态度、扎实严谨的作风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这次人才普查任务,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努力开创我市人才工作的新局面。谢谢大家!

经济普查遇到的问题范文4

一、充分认识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的重大意义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与编制十一五计划更好地衔接,国务院决定,将原定于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推迟,与计划在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工业普查和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在年开展第一次全会于去年月日专题召开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座谈,会上曾培炎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对搞好这次普查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看,第一次经济普查是国家调整全国周期性普查制度后的首次普查,是国务院安排部署的一项政治工作任务,归并后的经济普查,项目有所精减,频率有所减少,周期更加合理。同时,普查覆盖面更全,普查数据与编制五年计划衔接更加紧密,资料的可用性进一步提高,对加速国民经济发展,调整优化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开展经济普查,有利于为党委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发展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制约,对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这次经济普查,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市情,发挥市力,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确制定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政策措施,推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看,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整个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对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中规模以上的部分,统计工作做得比较好,决策需要的数据比较准确,但对第三产业的统计,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需要,有些数据不够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正确性。通过这次经济普查,进一步摸清全市的“家底”,全面掌握我市二、三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益和生产技术水平等发展状况,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同时,这次普查将个体工商户的样本量扩大到样本总体的进行抽样调查,充分掌握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对于研究制定我市民营经济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开展经济普查,有利于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市场主体数量日益增加。政府、企业和普通百姓在内的社会各个方面,对统计信息、统计数据的需求迅速增长。认真搞好这次经济普查,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统计信息,逐步完善各行各业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制度,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实施宏观调控,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合理引导企业调整投资与经营决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合理消费与择业,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第三,开展经济普查,有利于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推进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建设。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将统计工作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将完善统计体制作为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改革统计调查体系,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健全统计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这次经济普查,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有利于进一步补充完善各种统计基础数据,特别是弥补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的统计资料缺口,提高国民经济的核算质量;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为今后做好周期性的普查和经常性的抽样调查打下基础;有利于减轻普查过频带来的负担,提高资料的可用性和可比性,促进统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社会共享。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把经济普查作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统一思想,提高对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按照统一部署要求,认真负责地开展好普查工作。

二、强化措施,确保质量,扎扎实实做好第一次经济普查各项工作

经济普查工作涉及部门多,面广,指标体系复杂,且涉及普查单位切身利益和经济关系,普查对象层面多杂,任务十分艰巨,加之这次普查是第一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我们必须按照国务院“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要求,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认真抓好各项工作。在具体操作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质量意识,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准确的数据是经济普查的核心,也是党委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普查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普查数据的真实可靠来开展。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在方案的设计、人员的培训、清查摸底、调查登记、普查审核、数据录入、数据处理、质量验收、开发应用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普查资料真实可靠。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实事求是和不重不漏的原则及时上报普查数据,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切实保障普查机构、统计部门依法独立行使普查资料的搜集权、审定权和报告权,对普查中发现有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以及伪造、篡改普查数据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各普查机构要增强时间观念,安排好工作进度,按照倒计时的方法,制定好工作计划,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保证普查工作的高效率。各类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要严格按照普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时如实填报普查表。总之,对全市整个普查工作,应该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普查质量,即确保单位数(普查对象)不重不漏,确保普查数据准确无误;二是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三是确保普查质量在全省有一席之位,争创先进单位。

第二,周密设计,科学制定普查方案。市经济普查办公室要认真总结过去普查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订既符合国家要求、又适合我市市情的经济普查办法。在制定普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不同情况,把普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估计足,注意发挥地方的主观能动性,重大问题及时向普查领导小组报告。在普查指标设置上,既要坚持“少而精”,不搞“大而全”,同时又兼顾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使普查成果既能满足宏观决策的需要,也能满足微观管理甚至企业经营的需要。要把各个阶段、各个相关机构的目标、任务、措施制定好、落实好,充分考虑资料的可取性,增强普查的可操作性。

第三,明确责任,切实抓好普查关键环节。要保证高质量的完成这次普查任务,必须认真抓好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突出抓好普查人员的选调、普查业务的培训、调查单位的清查摸底、普查登记、数据处理等各个关键环节,保证各项普查工作的有序进行。要建立质量控制责任制,根据工作分工,各负其责,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确保工作目标、责任落到实处。

第四,统筹兼顾,切实搞好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普查的目的在于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在于为社会各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普查资料开发利用得好不好,是衡量经济普查工作是否取得全面成功的重要标志。在过去普查中,往往重视前期工作、轻视后期工作,重普查登记、轻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影响了普查成果的应用。要充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尽量缩短普查资料的加工时间,当年普查当年出成果,及时为社会各界提供普查信息资料。要突出“精品”意识,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坚持开发层次创新,开发手段创新,开发方式创新,上下联姻,优势互补,结合当地实际,搞好普查资料的分析研究,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服务。

三、加强领导,保障投入,确保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次经济普查涉及范围之广、参与部门之多、技术要求之高、工作难度之大,是以往历次普查所没有的。因此,各成员单位、各部门要严格按责任制的要求,密切协调、统筹安排、形成合力。

第一,加强对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全市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由市统计局牵头具体负责实施好全市的经济普查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现确定统计局抽干部人,市工商局、市计划发展局、市经贸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局各抽名有一定统计专业知识的同志到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办公。市直有关部门也要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如工商局、粮食局、供销社、建设局、交通局、民政局、广播电视局、卫生局、商贸协会、文化局等个单位,均应成立普查领导小组,落实专班从事普查工作,同时各成员单位还应落实一名业务联络员,并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乡镇办也要切实加强对经济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经济普查办公室,镇长(主任)亲自挂帅,配备业务精干、作风过硬、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干部,把经济普查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迅速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办公室工作人员。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经济普查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组织责任,主动关心支持普查工作,定期听取汇报,对普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参加普查工作的同志,既要压担子,又要关心爱护,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其它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普查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负责本系统普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二,完善各项普查工作制度。各地和各部门的经济普查机构,承担着执行、组织和实施经济普查的艰巨任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制订完善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坚持依法普查、规范普查。这次经济普查选聘普查员和指导员的要求要高于以往其他普查,业务培训工作力度也要更大。普查员必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最好要选懂统计会议业务的同志担任。广大普查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业务,把握政策,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严格执行《统计法》和《普查办法》,做到不漏登、不重登、不错登,确保源头数据的高质量。

第三,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这次经济普查集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和基本单位普查于一体,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非常重要。各部门特别是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切实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在抽调人员、组织宣传、清查登记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对普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认真加以解决。各成员单位要按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做好自己所负责的普查工作并协作全市普查工作,负责对口乡镇办经济普查全过程的指导、督办、检查工作,同时还要搞好全市性的普查工作。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工作由各级普查机构具体负责;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由宣传部门负责协调;普查经费的落实由财政负责协调;机关和事业单位名录工作由人事部门负责协调,涉及经贸、建筑、房地产、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名录、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名录、组织机构代码等方面的工作分别由经贸、外经外贸、建设、民政、工商、税务、民经等部门负责协调。统计局要负责全市经济普查实施方案和工作规划,精心组织和实施各个阶段普查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组织指导全市经济普查的宣传工作;负责全市经济普查的物资准备、业务技术准备,普查员指导员、普查员的选调、培训工作;负责制定各阶段质量控制的质量验收方案;负责处理经济普查中遇到的一般问题以及业务技术方面疑难问题的解答;负责经济普查数据处理、质量评估、汇总上报、数据建立以及资料开发运用;负责以经济普查数据公报和对外提供;负责印编、出版普查数据资料;负责全市经济普查的总结,评比和表彰工作。同时,各部门要做好本系统经济普查的摸底、登记、审核等工作,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各乡镇办、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普查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动各部门单位和广大个体工商户参与和支持普查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普查的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重点加强对私营、个体的宣传,广泛深入地宣传普查的有关要求及重要意义,宣传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彻底解决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愿据实申报营业收入等问题,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经济普查遇到的问题范文5

其中,美联社9月2日播发的《隐私意识让中国人口普查遇阻》一文,不仅较为平衡地写出了中国这次人口普查所面临的难题,更从中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过5次全国人口普查。与以往不同的是,2010年11月正式展开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明确将中国境内的境外人员也作为普查对象。本次人口普查的难点和新遇到的问题很多,比如公民日益增强的隐私权意识以及非常庞大的流动人口数量。

美联社这篇报道聚焦了中国人隐私意识增强给人口普查带来的新难题,如引用北京市一名负责人口普查工作的官员的话说:“在我们小时候,普查工作并不困难,如果警察要查户口,他们只要敲一下门就能进屋,现在却不能这么做了。”报道认为,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法律意识增强,个人注重隐私权的重大变化。

外媒对中国的报道,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无论题材大小,关注的都是中国,都试图在具体的报道中揭示中国的现实、变化与发展趋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美联社在报道中很注意运用历史对比的写法,将今昔的反差呈现于读者的面前。

在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之后,报道进一步展开解读,试图给出普查员入户调查难背后的答案:一是政府对人们生活影响的弱化,“多年的改革已经逐步削弱了政府在大部分人生活中曾经的主导地位,一些中国人已经不愿意透露个人信息,而且怀疑政府掌握这些个人信息的目的”。二是某些人心存疑虑,“因为他们担心政府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调查他们的财富,比如他们有多少房产,或者公布他们的灰色收入等,这些人要么很富有,要么有贪污行为”。三是生活方式的都市化或现代化,“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越来越都市化,中国人的生活也与其他发达国家接近:在办公室工作和交流,个人生活则隐藏在公寓中”。

文章并没有单单写人口普查事件本身,而是跳出人口普查来看中国、关注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透过普查员入户难这一现象,读出中国人隐私意识的增强,再分析其背后中国社会因改革开放而发生的巨大变化,可谓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满足了外界对中国的好奇心。

本次人口普查首次将在华外国人纳入统计范围之内。因此,我们在进行对外报道时就应注意回答,中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是如何注意保护居民,特别是在华外国人的隐私安全问题的。

一个具体的建议是,记者要跟随普查员到现场进行采访记录。如此,记者不仅可以注意到一些生动的细节,也能记录下普查员是如何工作和克服困难的,报道会更加全面、生动和有说服力。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与人口相关联的问题也都是世界级的,而且人口问题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方方面面。这次普查将为未来的户籍改革、社保迁移、物业税、人口红利、计划生育等争论多年问题的解决提供基本的前提。换句话说,人口题材是我们进行对外报道的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重要题材,有许多报道角度在等待被发现。

隐私意识让中国人口普查遇阻

对中国超过13亿的人口进行普查,人口普查员们遇到一个棘手问题,而且在10年一次的最新人口普查中,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

多年的改革已经逐步削弱了政府在大部分人生活中曾经的主导地位,一些中国人已经不愿意透露个人信息,而且怀疑政府掌握这些个人信息的目的。

北京市一名负责人口普查工作的官员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法律意识增强,个人隐私权也得到加强。他说,在我们小时候,普查工作并不困难,如果警察要查户口,他们只要敲一下门就能进屋,现在却不能这么做了。

中国的人口普查规模相当于美国的4倍多,正式普查时间是11月1日至10日,现在人口普查员的工作是逐户摸底,进行初步统计。

要在中国进行准确的人口普查是一项艰巨工作,因为大量农民工离开了在农村的登记住址到城市寻找更好的谋生机会。另一个复杂因素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人口,其中很多都没有登记,因此没有合法身份,这些人口可能达到数百万。政府已经表示要降低或取消巨额超生罚款,但到目前为止,这种有限宽恕引起的反响并不大。

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人口普查员会遇到居民不愿意让人入户或不愿意回答提问的情况。虽然国家媒体一直强调人口普查员必须遵守保密原则,但人们的怀疑并未打消。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刘山鹰(音)说:“一些人有抵触是因为他们担心政府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调查他们的财富,比如他们有多少房产,或者公布他们的灰色收入等,这些人要么很富有,要么有贪污行为。”

这些担忧是有理由的。据新华社报道,国家统计局将利用这次人口普查情况对几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摸底,确定到底有多少房屋是被投机者购买的空置房。

一些普通中国人对这次人口普查提出了其他质疑。

31岁的郭映(音)是北京的一位文员。他表示会接受普查,但对普查的意义感到怀疑。他质疑普查结果的准确性。

不愿意给陌生人开门也是一种不愿合作的态度。几十年来,政府负责从房屋分配到婚姻许可的一系列生活内容。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越来越都市化,中国人的生活也与其他发达国家接近:在办公室工作和交流,个人生活则隐藏在公寓中。25岁的殷红蕾(音)是一位房地产经纪人。她说:“我一个人生活,不想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门外是个女性,我可能会开门。”

经济普查遇到的问题范文6

**,**乡统计站干部。多年来,她坚守在**乡经济统计工作一线,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用平凡的点滴书写了一名基层统计工作者的不凡事迹。

在今年**月开始的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中,她为了将**的各项产业数据进行全面准确地汇总和汇报,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细致认真地做好各项统计、核查工作,并多次亲临生产现场,与行业、部门责任人进行密切交流,按时按要求圆满完成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下达的任务,受到了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好评。

在普查工作中,**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统计法》严格从事普查工作,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她说:“经济普查是有利于全乡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这次普查就是摸清家底,认识乡情,准确把握全乡经济实况,为全乡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她反复学习经济普查的相关理论知识,用科学规范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为使经济普查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志先后发放经济普查宣传单2000多份,下发到每一户普查对象手里,并做详细的解释说明工作,为了使经济普查数据更加准确,有时一户就要跑好几趟,反复核实。一次,普查表上一户卖肉的向老二年收入只有6000元,她在核对报表中发现这一数据不真实,于是她立即联系乡村普查员重新入户进行核查,她耐心细致的推算,结果得出年收入应该是1万6千余元。农户向某说:“**的敬业精神和耐心细致的算账方法,我们打心里佩服,只要她一来,我们都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