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的看法范例6篇

思想政治的看法

思想政治的看法范文1

一、初三思想政治课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

政治价值十分突出国家意识是超越理性的一种政治信仰,它是特定社会集体利益的反映,它对于事物的说明或解释总是受制于某一阶级的利益,以服务于这种利益为最高准绳。处于不同利益地位的社会集团必然会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其意识形态必然居于统治地位,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即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象征着国家权威与统一,要求每个公民必须承认它、接受它、信奉它。所以,无论历史上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的统治阶级都从未放松过对公民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尽管现今的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国家制度,有多种多样的政治意识形态,但每个国家都在通过意识形态来控制社会,巩固统治,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所不同的只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别。但在对公民进行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过程中,有一点在各国又是相同的,即以学校教育为主要途径,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去改造人、塑造人。国家的学校必然和必须灌输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使国家意识形态,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信仰。

初三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或课程在教育职能上大有区别,它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它在向青少年灌输国民意志,排斥异端思想,把握舆论导向,提供精神动力,促使社会价值观的终极导向一元化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政治价值因此显得尤为突出。今天,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竞争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文化传媒极力向中国灌输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这一切使得意识形态与现实分裂所造成的精神危机、价值危机、信仰危机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由此可见,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政治价值,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重视思想政治课价值,并切实搞好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二、初三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教育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面临着学生生存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传统课程上存在多学科并立、分裂、结构单一化、封闭化而内容上学科之间重叠、交叉的弊病。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学校教育五天制与家庭社会教育两天制的不合理格局,极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为此许多国家改变了随意增加学科的传统办法,把改革的目光投向学科的融合上。充分有效的发挥各学科课程的整体作用,推进综合课程的课程改革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我国教育过去深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实行的是典型的分科教育,几十年来,虽然为社会主义事业也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适应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弊端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日益突显出来。近年来,我国教育界针对此问题不断借鉴国外中学成功的教学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特点,就综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积极的研究与探讨。在加大中考、高考制度改革力度的同时积极改革课程体系,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不断加强中学生知识的综合学习,使中学生能够补充分科教学的不足,力图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化的客观要求。现有的教育改革在初、高中虽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教育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使建立全面合理的综合课程体系仍有很大困难。

初三思想政治课虽不能说就是综合课程,但它的综合性极强。初三政治知识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识、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等。其内容覆盖着多门学科,不仅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宗教等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而且还涉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自然科学常识,以及现代高科技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同时,思想政治课还要重点介绍党和政府所制定的现行路线及重大政策,因而它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特点的学科。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实施以国家意识形态为核心内容的普遍的、常用的文化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教育,扩展学生的知识容量的同时,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的宗旨。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初三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属性和底色。初三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特点代表了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教育改革中有具重要的价值。

三、初三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

思想政治的看法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 农村中学; 因地制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我们看到政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教材贴近生活,教学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等。但从整体来看,教学效率还不高,教师觉得政治课越来越难上,上课成了讲“吹眠曲”,学生也觉得政治课越来越没趣,一到上课就想睡觉。特别是农村中学,突出尤为表现。课改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但是农村学生总是配合不了,不敢开口,甚至不知道怎么开口。几经尝试失败后,教师看教学任务完成不了,进度上不去,又怕学生考不好,于是知难而退,回到了传统的老路。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目前较为普遍。要改变这种现状,使思想政治课真正的受到学生欢迎,政治教师除提高自身的素质外,还必须因地制宜,切实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优秀生源、师源外流、家长的不重视

1.教育改革的推进,使学校更加注重优秀人才的引入。尤其是城镇学校,凭借其较为优异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赢得不少学生与家长的青睐。另外,城镇化的发展,家长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稍有点儿经济实力的家庭,就想方设法让孩子转入城市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使优秀人才大量流入城市学校,一方面给予优秀学生以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扩展其知识面,但另一方面却造成农村学校生源紧张,学生整体素质不高。

2.大多数农村教师渴望城市工作环境,也使优秀师源向城市流入,导致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始终处于薄弱的地位,教学质量无法提升,城乡学生成绩差距不断加大。农村学校成了一个向城市发展的跳板,在农村教学稍微出了一点成绩,来年就奔县城,学生换教师的速度很快,刚适应了一个老师的教学方法,结果这个老师马上又走了,而要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法,又要花很多时间。

3.本地属于少数名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家长文化知识的欠缺,导致对子女学习成绩的不重视。认为将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来长身体的,等毕业了要么去打工,要么回家务农。如:有个军事院校附属高中到我校招生,言明只要藏族学生。学校推荐了一个,和家长联系,家长不同意,因为要到马尔康考试,认为花钱多。

(二)农村学生学习视野较为狭窄

首先农村家庭家长的素质普遍不是很高,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另外,农村学校的管理使学生们对电视、报纸等媒体关注较少,农村教育配套设施较少,使学生们课余接触的知识面相对城市孩子要少很多,也使城乡差距加大。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虽然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有较大的差距,但并不能说明农村孩子不如城市孩子,相反,借用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同样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作为一项社会性科目,在树立学生正确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上是相通的。

农村学校可借助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时刻关注实事热点。现在农村的教育教学设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多媒体在农村教学中不乏常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学表现方式丰富多彩,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在学生阅读文字教材时辅以具有启发性的多媒体内容,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政治老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些真实的模拟环境,充分利用网络去搜集一些丰富多彩的材料,将一些能反映教材知识的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思想政治课内容设计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集为一体,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和形象化,激发和维持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一些影视短片提高实事分析、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与县城学生交流,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拓展知识的机会。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善恶观的过程。利用一些有趣味性、有意义的材料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展现生活画面,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思想政治的看法范文3

【关键词】石化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看法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44-01

当前基层石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总体说来,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长期关怀下,始终稳步推进、卓有成效。形式上,基层石化企业思想工作有声有色、多姿多彩;成效上,坚定了企业干部职工的政治信仰,提升了企业干部职工的综合素养,凝心聚力,为基层石化企业生产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当前基层石化企业职工结构、外部环境、干部职工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变化,都给基层石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出新要求。就其基层石化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而言,当前基层石化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可见,形势不容乐观,目标任重道远。

针对基层石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开展,至少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认识、明确任务,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

随着企业职工的变化、内外环境的改变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的调整,基层石化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多样化趋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是,在新挑战面前,基层石化企业一些领导干部不是积极应对,而是消极对待;一些领导干部不但忽视思想政治工作,而且猜疑、否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的领导干部甚至错误地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有实在的“物质刺激”才能广泛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思想政治工作。

正是这些极端错误的思想认识,给基层石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他们将思想政治工作仅仅停留在书面计划上,仅仅停留在计划的首位位置,而不付诸实践,切实落实,“讲起来放在首位,做起来放在次位,忙起来就无所谓”。他们将思想政治工作仅仅停留在笔记本上整整齐齐的文字中,而在落实上蜻蜓点水、马马虎虎,做思想工作浅尝辄止、流于形式。一些行政主官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仅是政工干部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直到企业出了问题,才茫然醒悟,开始“亡羊补牢”,其结果是既害了干部职工,也给石化企业的全面建设带来了损失和不良影响。

因此,要加强基层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基层石化企业干部和各级领导都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企业圆满完成生产任务的基础,是确保企业稳定的关键。事实证明,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抓到位,企业才能高度稳定,才有战斗力。

二、树立导向、科学推进,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方向正确

基层党组织的正确导向对基层石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从词义上来看,“导向”就是引导方向,指导意向。如果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石化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缺乏导向,就会导致基层石化企业开展思想工作时出现很多问题。诸如,一是方向不明。在解决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建设出现的新情况和复杂问题时,仅靠上级拿主意,自己却无所用心,得过且过,靠发叹息,消极对待。二是虚张声势。不愿把功夫下在打牢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上,仅仅靠搞一些花花架子,表面上看起来认认真真,其实没有什么效果。三是照搬照抄。不会主动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而是停留在上边喊什么抓什么,单纯地应付上级。四是思路混乱。弄不清出发点、找不准切入点、理不清结合点、看不清落脚点,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微弱。

为此,基层党组织就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导向,用十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在指导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到方向正、意向清、指向明,掌握本单位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了解基层石化企业干部职工的真实思想状况,因地制宜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创新方法、优化举措,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多姿多彩

思想政治的看法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生动;实效

前不久,我讲了一堂校内公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经济生活》第四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下启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其特点是有一定的理论性,但稍显枯燥,现实生活中呈现的经济现象也比较复杂,有些地方很难与学生普遍熟悉并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较好地吻合在一起。所以,授课时需要把握深浅度,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用最简洁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精确的知识信息。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有几点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教学成功的基础取决于对教材的理解、把握的熟练程度

没有对教材的整体和全面把握,就没有办法摆正一堂课的正确位置,就找不到恰当的、对教材知识点的处理方法。因此,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平时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每个教师的每一堂课都是对平时功底的一次考验。只有平时积累多了,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对于教师来说,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这就是“经”师的境界。

二、教学要有创新意识

本堂课的设计,我注重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采用了情境导学的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导学探究―讨论解释―点拨提炼―巩固升华”的过程。教材结构的处理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实践―认识―实践”的认知规律,联系了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我国现有经济成分所发挥的作用等时政热点,丰富了课堂内容,也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同时,设计了一个线索明确的板书,直接将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形式和作用通过图示展示出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宋徽宗时一主考官以“深山藏古寺”为画题考试,结果唯有一幅并无寺庙的作品令主考拍案叫绝,这幅画是这样的:崇山峻岭中一股清泉漂流而下,飞珠溅玉,泉边有一老态龙钟的和尚,正一瓢瓢地舀泉水倒进桶里。试想,假如该画家不善于寻找新的角度,哪能得到主考的青睐。其实,教学也是如此,需要有自己的个性,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

这种创新最主要的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依据教材,形成备课思路,加工处理教材内容,同时也要树立“大政治教学观”,把握相关知识的背景和来龙去脉,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站在教材之上把思想政治课教得更活、更有艺术性。

三、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其实,我们现在都明确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主体。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很多时候,不是倾向于“满堂灌”就是倾向于“满堂问”,而我认为主体参与意识的关键在于一个“导”字,努力做到“多一点引导,少一点替代;多一点诱导,少一点强求;多一点开明,少一点说教”。轻松愉悦中完成课堂教学,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教师一节课下来也会有一身轻快的感觉。

四、要有情感渗透意识

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从教学实际需求出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会心、专一地学习,才会有教学效率的提高。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特点就是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富有情感的语言、语态,而且需要培养师生间精神的相融相通,通过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积蓄情感,渗透于平时教学中,这样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人师”的境界。

思想政治的看法范文5

和内容这四个方面,论述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努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

法科学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3)-02-0017-01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在社会、家庭等多方面教育主体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既丰富和完善了一部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根据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地开创了许多新方法,但从实践层面总结来看,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一、从教育者主观方面看

1. 重理论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理论宣教中的灌输作用不容置疑,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太注重灌输教育也存在许多不足,产生一些弊端。一是理论宣教的内容存在理论与社会现实、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使一些学生产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喊口号的感觉,对现有的政治理论不感兴趣,甚至存在厌恶情绪。二是理论宣教形式相对单调,忽视了其他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对象,忽视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主体的一面。

2. 重言传、轻身教

“身教示范”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应是既重言传又重身教的榜样示范。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却只重“言传”,而忽视了“身教”,课上课下、工作里外出现言行不一者比比皆是。另外,随着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延伸到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或多或少地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以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从根本上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3. 重传统轻现代和重现代轻传统现象并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理应成为一股合力,各自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共同应对和解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然而,事实上,在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却存在着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惯用传统方法,对现代方法利用不充分,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单一化、空对空、说教式的模式,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二是,现代方法被过度应用,使传统方法的主导地位日益受到排挤。

二、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施层面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发展是为其在实践中正确应用而服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于落实到实施过程中,并发挥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能够做到拿之即用,用之有效。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客观实施效果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所在。但从各高校的实际层面来看,一些新方法、新举措、新主张在实施层面上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中缺乏可操作的规范和指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有着居于不同层次且差异显著的具体方法,能够透彻理解和把握这些方法体系,并熟练掌握每一种具体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是方法实施的基本前提。由于实施层面的这些限制,使得许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为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概念或假设,而不是现实可行的实施举措。

三、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身的结构和内容方面看

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已形成了自身完备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框架,但在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方面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重视方法论的研究,只从宏观上关注理论基础和方法的体系化、全面化建设,对具体方法研究不够,对各类各种方法在方法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缺乏必要的厘清,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地位及实施要求亟待确认;另一种是重视具体方法的研究,却缺乏理论概括和深入,而且很多研究或是经验的总结不具备普遍适用性,或是涉列面过窄不够全面等等。总之,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可以适用于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思想教育方法存在的以上问题和不足,认真查找原因,逐步加以完善,并努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张福记.李纪岩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 艾红梅.《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看方法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10,(3).

思想政治的看法范文6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法制化  人学  解读

当前,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法规意识淡薄,不善于运用法规制度解决问题,不习惯依照法规制度开展工作,不重视法规制度建设,还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不仅直接影响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效,而且助长领导和机关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所谓思想政治工作法制化,就是运用法律制度、法律手段和方法来规范、治理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纳入法律的轨道。本文力图从人学意义上来审视、解读思想政治工作法制化,即从人的本质、人的权利、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理想人格等方面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法制化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法制化的紧迫感、责任感。

一、“人的权利”与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法制化的观念

人的权利,主要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及其观念反映。人的权利总是同人的责任紧密相联。康德认为:“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做工具,而应水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1]在康德看来,若把一个人仅仅当作工具来对待,便是把他当作毫无内在价值的人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人学也认为,个人既要求他人与社会为自己价值理想的实现创造条件,又应看到自己对他人与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人处于他人和社会的权利与责任的网络交织之中。

人有生存的权利,有自由的权利,有选举、被选举的权利,有管理监督的权利,而这些权利或需要的满足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民主权利作为人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要“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只有享有了这些权利,人们才能从各种“桎梏中解放出来”,才能按照自我意愿追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合一,才能求得内、外在价值的统一,才能真正做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各种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就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价值观方面的冲突将更加直接、更加剧烈,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更加“白热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文化追求、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将由隐性向显性、由间接向直接、由不确定向确定的方向发展。而这些变化或趋向在实质上则表现为对自由、民主、平等以及个性张扬的期盼。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眼于研究这些变化,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制化观念,按照“依法治国”和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依法维护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民主权利。一是要树牢“法治”意识,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向依法运转、自觉用法转变。二是要强化以人为本,从凭借手中权力、依靠高压政策开展工作,向把民主讨论、平等协商作为基本途径转变。三是要坚持齐抓共管,从单纯依靠政工部门开展工作,向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转变。

二、“人的本质”与依法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人类社会关系。所以,是社会关系构成了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规定了人的存在方式和现实本质。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其着力点是人的思想。而人的思想是在人的本质的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其实质是人的需要、社会关系和实践状态的反映。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的表面上,更重要是去分析人的实践活动、人的社会关系对人的思想的决定作用。实际上,很多思想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他人、社会和自然环境引起的。空喊思想政治工作,把它抬得过高,脱离各项具体工作,脱离人的实践活动,脱离人的本质,脱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必然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孤立、封闭和无所作为。

和谐社会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应当看到,这三个方面的和谐,并不是在人的本质的生成过程和人的实践活动中自然达成的,因为个人实践活动的目标总是从属于满足自身的需要,并不一定与他人的目标、社会发展趋势及环境的要求达到天然、自觉的一致。这就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与控制。“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是江泽民同志阐述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发协调功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种协调不是主观随意、杂乱无章的,而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和制度之上的。一是要把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很好地发挥法规、制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通过规范、约束、激励、惩治等方式,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和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二是要坚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与疏导、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机关和调解组织的整体优势,加强法制宣传和司法调节。三是对那些因法规制度不完善、不合理而引发的矛盾和问题,要通过建立和健全法规制度加以解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各种关系的法规制度水平。

三、“人的主体性”与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