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心理的解决办法范例6篇

从众心理的解决办法

从众心理的解决办法范文1

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XX法院扎实践行“学XX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把学XX史同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动力和工作成效,推动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为进一步密切XX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好司法所队伍教育整顿和XX史学习教育工作,全面增强司法行政干警、公务员和法律服务人员三支队伍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牢为群众办实事理念,按照上级司法行政部门关于队伍教育整顿指示要求和XX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确保教育整顿、XX史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法院聚焦“五项举措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深入开展法治惠民活动为载体,认真贯彻执行XX关于司法工作的指示精神,以人民需求为方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从人民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队伍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着力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一步创新司法行政工作的思路和举措,着力解决好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司法所成立“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总体部署、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导工作。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副所长任副组长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各科室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统筹做好综合、督查、宣传等具体工作。

三、具体的工作思路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清单。

紧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聚焦法院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列明“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对待办事项核实一个,建账一个,解决一个,销号一个,确保群众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二是开展教育活动,树牢为民理念。

坚持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相结合,采取主题研讨、实地参观等专题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并在学习中强化“四个突出”,即自学突出“细”,支部学突出“精”,部门学突出“导”,机关学突出“领”,通过学习教育引导干警发扬XX的优良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树牢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

三是走访群众代表,发现突出问题。

以“倾听诉求”为出发点,通过走访调研企业、社区、村屯、学校、单位,召开企业家、案件当事人、群众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信,设置信箱等方式,了解梳理两级法院在执法办案、为民(企)服务、自身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着力补齐短板,强化提档升级,使活动真正达到为民服务的目的。

四是聚焦主责主业,完善工作举措。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完善一系列司法为民新举措,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妥善审理执行涉民生案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落实司法救助,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

五四开展法律服务,强化普法宣传。开展送法进社区、进村屯、进企业,“315”普法宣传等活动,通过向群众发放普法资料及宣传单,法官以案说法,为群众讲解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为群众进一步普及法律知识,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把手”要全程参与活动,带头转作风、走基层、做表率,带着问题抓工作,带着感情抓落实。对本方案中安排的活动内容及载体,承办督办部门要积极组织落实,承担“第一责任”。对于调查走访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研究;对职责范围内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及由于各种原因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主要领导要积极主动地加以协调解决。

(二)严格监督检查。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认真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切实履行协调、指导、监督、检查职能。及时发现和总结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对组织活动不力、参与活动懈怠的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必要时报请局XX组按有关规定,严肃问责。

(三)注重活动实效。

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细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要积极组织参与,不要简单应付;要改进工作作风,不要松松垮垮;要创新方式方法,不要因循守旧。各项活动内容都要以是否取得实效,是否切实为人民群众办了实事,是否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困难为出发点和落实脚点。

(四)做好舆论宣传。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等平台,搞好活动的宣传造势工作。要通过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的内容,提高社会各界对司法行政职能的认识、了解,最终赢得关注、取得支持。

2021“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要求,XX法院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工作方案》,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作为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内容,贯穿教育整顿全过程,教育引导全市法院干警发扬优良传统,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继承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在牢记初心使命上下功夫,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活动目标

活动明确“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的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活动内容包括优化“一站式”诉讼服务、推行跨域立案、提高办案质效、加强巡回审判工作、推广道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工作、建立联系走访企业制度、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加强破产审判工作、加大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力度、推行知识产权类案快审机制、开展假释回访工作、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等在内的XX项民生问题。

三、活动内容

(一)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

1.紧紧依靠党委、政府,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工作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从早从小”化解,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一码解纠纷”。加强巡回服务、上门服务,为辖区内基层自治组织解决纠纷提供培训指导,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

2.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商会调解等诉前解纷作用。加强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进一步完善司法确认程序,实现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快立快办,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在司法体验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以“一次办好”为目标,加快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1.全面推进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快审,以“一次办好”为目标,提档升级诉讼服务,以更高的标准、更便捷的服务满足群众需要。

2.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诉讼权利。对推诿、拖延、拒不立案的,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

(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增强投资创业信心,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1.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提高办案效率,降低诉讼成本。

2.大力推行网上询价、网上拍卖,减少评估和拍卖费用。

3.对经营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实行破产保护,依法重整和解,帮助企业脱危解困。

(四)切实实施民法典,加强对生命健康、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通过公开庭审、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典型案例等方式,做好民法典宣传普及工作,引导群众增强民法思维,让民法典切实走进百姓生活。

(五)实施“护薪”行动,全力做好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办理工作

对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开辟优先立案、优先适用速裁程序审理、优先执行、优先兑付执行款的“绿色通道”。常态化开展涉农民工工资集中执行活动,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共享与运用,“以惩促执”打击失信行为。

(六)府院联动,促进行政争议实质化解

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争议诉前化解、重大案件协调化解、司法建议通报反馈、旁听庭审等机制,形成府院联动工作新格局,推动行政争议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既监督支持依法行政,又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七)畅通监督渠道,构建基本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

1.公布执行干警联系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当事人对执行工作的监督。

2.建立执行信访值班制度,每天(含周六、周日)安排1名中层干部和正式干警在执行信访窗口值班,认真接待信访当事人,妥善处置涉执信访案件。

3.强化善意、文明执行,依法审慎实施强制措施,用好、用活执行和解制度,优化查封、变价执行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

4.细化执行公开,以公开促公正,广泛推行律师调查令,更好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5.推广应用智慧执行App,让当事人更直观、更便捷地了解执行、监督执行。

(八)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建设,有效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1.深化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道交一体化平台”运用工作,促进纠纷源头治理和公正高效便捷化解。

2.依托移动微法院、河南法院诉讼服务网、人民法院网上保全系统、人民法院委托鉴定系统、集中送达平台,推行诉讼事务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积极引导当事人和律师使用网上证据交换系统在线质证、使用网上庭审系统在线庭审,努力实现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

(九)畅通信访渠道,着力化解信访矛盾纠纷

1.开展治理重复访专项活动,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

2.提前公示法院接访计划,坚持院领导每日接访,变“被动”为“主动”,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3.公布审判办案团队联系方式,开通网上信访、电话约访,畅通信访渠道。

(十)加大平安建设力度,积极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1.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不断巩固和拓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成果,始终对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打得彻底,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2.持续开展法律“七进”,通过召开新闻会、公布典型案例、发放宣传单、法律咨询等途径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四、工作要求

从众心理的解决办法范文2

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及全镇3.1万父老乡亲,热烈的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

××镇地处××市××区城南,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万亩,辖20个行政村、171个合作社,8050户、3.1万人。20*年被××省发改委确定为全省第一批发展改革试点镇,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平安乡镇,20*年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命名为××省唯一的部级环境优美乡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利益格局的逐步调整,不同群体和阶层间的矛盾集中高发,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维稳工作任务也随之加大。在这种状况下,实现社会的良好治理,保持社会的持久稳定,就需要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然而,当群众的问题在第一环节不能解决时,就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因此,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乡镇作为国家行政架构中的基层组织,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处在前沿阵地。但是在现实工作中,乡镇职能存在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职责范围上大包大揽,管理对象上以直抓经济为主,在职能行使上以行政手段为主;乡镇政府职责体系不完善,公共服务体制不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缺失,部门间存在办事机构多、行政层次多、行政成本高的“两多一高”现象。我镇原有48个内设机构,66名在编人员,每个部门平均1.38个干部,有的干部同时为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容易出现“干部下村、部门关门、群众办事无人”的现象。在岗位配置上,存在着职能交叉、协调困难、苦乐不均、业务工作与包村工作矛盾、干部疲于奔波等问题,往往工作辛苦一年,结果是领导不满意、干部有意见、群众有怨言。加之办事程序、制度公开不到位,群众有什么诉求、问题是否解决、办理是否满意等长期缺乏监督,造成部门间推诿扯皮、责任不清、情况不明,群众办事经常多头跑、多次跑,甚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使本来通过正常渠道能够解决的问题上升为问题,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损害了群众利益。鉴于此,我镇以打造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把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紧密结合实际,从整合资源、创新工作运行机制入手,不断改进作风,积极转变职能,着力加强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努力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整合资源,转变职能,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20*年2月,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我镇在保持干部分片包村不变、站所职能职责不变的前提下,先行试点,将原有的48个站所整合为“三办三中心”6个职能部门,即党政办公室、发展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和便民服务中心、农科教服务中心、民生保障服务中心。按照职权与责权相统一、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思路,把“三办三中心”的主要职能定位在服务“三农”发展,落实国家政策,加强社会管理,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上。为确保整合后权力正确行使,我们全面推行阳光政务,把“三办三中心”的业务范围、办事程序、联系方式归纳整理后,以《致全镇父老乡亲一封信》的形式,发放到了全镇每个农户手中,让全镇群众清楚了解和掌握整合后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和办事程序,提高工作运行透明度,着力解决以往群众办事多头跑的问题。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在镇便民服务中心安排专职人员,镇政府办公楼一楼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实行开放式办公,全天候负责来镇办事群众的接待、引领、承办、转办、反馈等服务工作,在各村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帮助群众协调办理一些申办事项。接待大厅按照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办法,对群众来访实行“窗口集中接待、书面分项转办、承诺服务事项、限期反馈结果、跟踪问效督办”的“一条龙服务、一单式办结”工作新模式。本着手续齐全立刻办、事情紧迫加班办、行动不便上门办、情况不熟帮助办、有利发展变通办的原则,对能现场办理的事项,及时进行办结;对不能当场办结的事项,填写《服务承诺书》,载明办事群众基本情况、申请事由、承诺服务时间、承办部门等内容,转交各部门办理。各承办部门办结后,填写两份《服务结果反馈单》,一份由村便民服务代办员送达农户家中,一份交便民服务中心备案,从而彻底解决了群众来访重视程度不够、回应不及时、解决问题推诿扯皮等问题。推行干部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制度,实行“审批服务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流程零障碍、服务对象零投诉”的“四零”服务举措,促使干部在服务过程中忙时和闲时一样耐心,生人与熟人一样和气,干部与群众一样尊重,本地人和外地人一样接待,受理与咨询一样热心,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提供方便,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多头跑、多次跑的问题。用来访群众的话说:“现在的政府有了人气,我们来办事首先敲的门少了”。“便民服务中心给我一个单子,镇上村上的干部都能上门给我们解决问题”。通过半年的运行,便民服务中心上联区政务大厅,下联村便民服务代办点,真正搭建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中心平均每天接待来访群众21人,没有接到一起群众投诉,满意率达到100%。同时,政府对各项工作、群众意愿和社会动态也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有效预防了矛盾纠纷的发生,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2、改进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从感情上化解矛盾纠纷。在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众多渠道中,可谓是寄托希望的“底线”。倘若这一渠道不畅,就容易使上访群众在失望或绝望中做出伤害自己甚至社会的极端行为,危及社会和谐稳定。为了畅通这条渠道,我镇依托“三办三中心”,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延伸服务链条,组建了政策宣传、法律服务、科技服务、劳务信息、计划生育五个便民服务队,深入村社每月开展不少于五次的便民服务活动,并由便民服务中心负责公示服务内容。结合党性锻炼,在镇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每位党员帮扶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一场新型农民培训会、培育一户科技示范大户、联系一户留守子女或老人、至少为困难家庭办一件实事的“五个一”党性实践活动。党委确定每季度开展一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举办一次党员集中培训、最后一个月15日为全镇“便民服务日”、对工作进行一次集中督查的“每季四个一”服务活动。每到“便民服务日”,五个便民服务队带上花名册、印章、现金或存折,分片深入村社,将农业直补资金、五保老人生活补助、优抚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合作医疗住院补助、大病救助金、计划生育特别奖励扶助金送到广大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家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一位困难群众说:“现在的党和政府好、干部好啊,不但给我们发钱解决困难,还不用我们去乡上、村上领了”。

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提升是促进工作的动力。在便民服务中,我们改变上访群众就是刁民的错误看法,始终认为“没有不好的百姓,只有工作不到位的干部”,干部对待群众的态度就是对待工作的态度,造成群众重复访、越级访的主要症结就在于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我们推行“换位思考法”,要求工作人员在接待和处理问题时,从上访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想其所想,急其所需,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群众的要求并不高,有时候只是为了讨一个说法,如果工作人员能有一张笑脸、能让一个座位、能倒一杯热茶、能有足够的耐心听他们诉说完,那么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大半,甚至有些问题可能因此就彻底解决了。我们把带着感情解决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基本原则,积极帮助上访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耐心细致进行引导疏通,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一些棘手案件迎刃而解。如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引起的案件时,得知当事人因住院治疗,导致家庭困难的情况后,主动实施帮扶,为其购买化肥,协调镇民生保障服务中心为当事人一家4口解决低保,最终以真情打动了当事人,答应不再闹访,愿意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通过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干部定期深入所包村驻村逐社了解民情,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协调处理群众之间的邻里纠纷,填写《民情日记》,反馈民情信息,将组织的温暖、惠民政策送到群众手中,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3、深化法制教育,创新宣传载体,从思想上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乡镇政府承担着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职能,肩负着组织带领广大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维护稳定、保障平安的使命。如果宣传教育不到位,很可能造成部分群众诉求不当,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进而形成不稳定因素。针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和问题发生的规律,狠抓预防性教育,加大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着力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引导群众合理、依法解决矛盾纠纷。我们把法制宣传教育与便民服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召开法制培训会、综治例会、三级干部会及利用农民赶集等有利时机,以张挂图片、散发传单等形式,宣传涉及粮食农资直补、农村低保、合作医疗、大病救助、计划生育、教育“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普及政策法规、村规民约,教给群众维权办法和解决问题的渠道,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由镇综治办公室创办《道德与法制》月刊,以案释法,对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重视道德修养,主动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将月刊发至村社,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将抽象的法律知识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各个层面,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4、加强社会管理,营造发展环境,从机制上防范矛盾纠纷。我镇把加强社会管理、营造发展环境作为防止矛盾纠纷发生的有效途径。着眼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把生产经营交给市场和社会,政府重点协调服务企业上项目、争项目、建项目;围绕蔬菜、畜牧、制种三大优势特色产业,抓好订单农业落实和畜禽防疫工作,严格执行制种公司准入制度,做好劳务输出培训,积极组建专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运销大户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确保农民增收措施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害,预防了经济矛盾纠纷的发生。着眼于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以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平安家庭创建为载体,在教育群众增强防范意识、配套技防设施的同时,镇上成立治安巡逻大队,各村成立巡逻中队,各社建立治安岗亭,开展夜间值班巡逻,构建完善的治安防范网络,防止了治安矛盾纠纷的发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深入开展燃爆物品、道路交通、农村危房等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消除隐患,防止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着眼于加强村民自治,不断强化村民组织自治功能,全面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大力推行村财乡管制度,村级财务运行在村民理财小组的监督之下公开实施;严格落实“一事一议”程序,公益事业建设由村民集体表决,村务活动做到了“阳光”作业,有效防止了干群矛盾纠纷的发生。

5、发展社会事业,提供公共服务,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纠纷。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我镇把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让广大群众共享成果,共用资源,把群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发展致富上来,有力地减少了矛盾纠纷,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将有限的财力向教育倾斜,大力新建、改建中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解决了农村子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以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契机,加大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力度,村卫生所全面达到“四室分设”标准,医疗条件得到全面改善。20*年,全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村社覆盖率、农民参合率达分别达到了100%和95%,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把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作为促进和谐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万村书库”工程,文化网络日益完善,文化生活促进了镇风民风的持续好转。认真落实农村特困救助、五保户供养、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补助等保障政策,农村困难群体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不断加强交通、水利、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100%的村级道路得到了硬化,75%的渠系得到了衬砌,68%的农户建起了小康住宅。以建设生态家园为目标,积极动员群众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广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评选活动,强化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使群众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群众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围绕玉米制种、脱水蔬菜、草畜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对科技的接受能力和运用水平。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拓宽信息渠道,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生产信息、价格信息、科技信息、供求信息,让农民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

从众心理的解决办法范文3

一、要敢于做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许多干部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时下,少数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主要是这些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缺乏正气,面对群众时自信心不足。所以,要有“敢面对”群众的勇气,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面对面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二、要乐于做群众工作

是否乐于做群众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现在,有的干部高高在上,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有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的盲目决策,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失。因此,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工作。其次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共产党人感情的最高体现就是对人民群众怀有一颗赤诚之心。只有首先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充满了感情,与群众的结合就会自觉,由衷地产生责任感、使命感;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

三、要勤于做群众工作

勤于做群众工作,就是要求我们多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脚步要勤,沉下身去,准确掌握了解广大群众的所思、所需、所盼,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并为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妥善处理矛盾纠纷提供准确的信息。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而造成的。要勤到基层走一走,多到群众家中坐一坐;要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广纳群言;要放下架子,向群众请教,这是了解群众情况的捷径之一。

四、要善于做群众工作

从众心理的解决办法范文4

【关键词】基层;网络问政;方法

网络问政的出现和发展,既改变了人民群众表达诉求、反映问题的途径,也丰富了政府了解民意、解决民忧的手段。自上而下的网络问政形式中,政府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所以需要政府有更大的作为,使网络问政更加有序化。

基用娑匀褐凇⒚娑晕侍飧为直接,基层网络问政的工作成效也反映着基层政府的工作作风,影响着政府形象。所以,基层网络问政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层政府必须敢于正视矛盾,敢于解决问题,以“马上就办”的劲头、常抓不懈的魄力听民声、聚民意、办实事。笔者认为,抓好基层网络问政工作要聚焦以下四个重点任务。

一、规范问政办理“全流程”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制定《网络问政工作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问政办理的“全流程”,并因地制宜,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要解决“谁来办”的问题。做好网络问政工作关键靠人,重点是要形成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以乡镇网络问政工作为例,考虑到其实际的工作机制和干部配备情况,建议明确条线领导、驻村领导为问政第一责任人,站所长、驻村干部、支部书记为具体承办人,按照站所和村居“共同负责、共同办理”的原则,理清责任,明确职责,避免推诿扯皮、被动应付的现象发生。二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网络问政工作面对问题多、涉及环节多,工作内容复杂,因此必须形成科学的工作方法,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以乡镇网络问政工作为例,建议明确关注、签批、处理、回复、回访的一整套办理流程,并严格规定了1小时内关注、半天内签批、1天内处理回复的时限要求,规范回复模版,提高办理的效率和规范性。三要解决“办如何”的问题。网络问政工作开展得如何,归根到底还上要体现在群众问政事项处理效果上。以乡镇网络问政工作为例,要积极做好“事后跟进”,用好“督办、通报、奖惩”三种手段,不断加大考核力度,将网络问政办理情况作为先进个人评选、村居及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

二、畅通政民互动“零距离”

网络问政做的是群众工作,掌握正确的群众工作方法尤为重要。要抢抓“第一时间”。网络问政工作的时效性较强,办理效率也是办理成效的重要表现方面。在网络问政工作中,要做到第一时间联系、第一时间见面、第一时间沟通,第一时间到现场、第一时间察实情、第一时间报告反馈,展现干部“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让群众感受到“重视程度”。要“攻心为上”。做群众工作,就要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去。

在网络问政工作中,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问题,说话说到群众心坎里、做事做到群众心窝里,让群众感受到“处理态度”。要组建“百姓评议团”。以乡镇网络问政工作为例,要充分认清村居群众的组成特点,发挥乡贤作用,在乡镇组建若干“群众评议团”,成员由各村居威望较高的群众代表组成,发挥他们在监督办理情况、调解群众矛盾、安抚群众情绪上的作用,让群众感受到“浓浓人情味”。

三、倒逼党员干部“全落实”

网络问政工作成效,必须以严格督察考核作为保障。要以督办督查为手段,以措施落实为途径,以问题解决为根本。一要抓好“三个节点”及时回访。建立事后回访机制,准确了解群众满意度,建议在问政处理的1天后、1周后、1月后分别针对办理人员的处理态度、处理方法、处理结果等方面进行回访,并做好记录。二要抓牢“重点问题”全程督办。要聚重点,对群众重复问政、集中问政的问题全程督办,实行一日一汇报制度,办理人员将处理进展及时汇报领导。三要抓住“典型问题”定期通报。实行一周一通报制度,对回访不满意的“典型问题”进行集中通报,对办理不力的“典型个人”进行通报处理。

四、倾听民生诉求“零盲区”

以群众诉求为镜,从问题根源上反思,从自身上找原因,找出平时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对症下药,对工作“盲区”及时关注,对工作方法及时修正。及时梳理群众反映较集中的问题,并由政府领导进行集中会办解决;并根据群众反映问题,总结有关条线工作开展中的不足点,及时责令相关条线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同时,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要主动作为,组织相关条线人员开展“便民到村居(社区)”活动,对问题进行集中解答、集中处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总之,网络问政的广泛应用,不仅会给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一个公平、透明的良好平台,而且会极大地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基层网络问政工作关系重大,基层政府必须扛起主体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处理好群众问题作为目标归宿,科学施策、多措并举,切实提升网络问政工作程序,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从众心理的解决办法范文5

——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在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以“一推行四公开(全面推行机关干部联点驻村,公开联系方式、公开岗位职责、公开监督机制、公开考核办法)”活动为抓手,组织全市各级干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群众,倾听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疏导群众情绪,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干部已走访群众108.8万户,收集各类问题50395个,征求意见建议38925条,办理好事实事31602件,落实帮扶资金4238万元,化解矛盾纠纷31826起,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改进了机关作风、维护了稳定和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一、“一推行四公开”丰富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时代内涵

群众工作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与时俱进的。当前正值经济社会转型期,群众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何把握群众工作新规律、新动向,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各级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推行四公开”活动的深入实施,为我们拓展群众工作平台、丰富群众工作内涵提供了有效载体。

1 、探索了教育引导群众的新办法。加强群众思想教育既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由于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和思想文化的多元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价值取向的急剧分化,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缺失、信任危机、道德滑坡、功利至上,群众思想教育面临着新的课题和严峻挑战,尤其对特定人群、重点人员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借助“一推行四公开”活动平台,全面开展群众大走访、大交流、大帮扶,在“走”的过程中贴近群众,在“访”的过程中教育群众,在“帮”的过程中团结群众,用现在与过去比、用国内与国际比、用主流与支流比,引导群众充分看到巨大变化、切实看清大好形势、辩证看待现实问题,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错误言论、消极观念、低级趣味的侵蚀,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切实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改革开放的信心,为加快发展、促进和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

2 、提供了助推科学发展的新动力。联点驻村、下访帮扶,既是深入调查研究、实现科学决策的过程、也是广泛汇聚民智、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各级干部到基层创新实践、向群众求计问策,不断激活破解难题的“金点子”、铸就推动发展的“金钥匙”。同时,及时把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传递到基层一线,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当中,形成了夯实基层凝聚合力、依靠群众推进事业的生动局面,为全市改革发展奠定了最广泛、最牢固的群众基础,注入了最充沛、最强劲的力量源泉,谱写了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精彩篇章。“十一五”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的1519.9亿元增长到的5619.3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由第12位跃升到第7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美元,由第10位跃升到第3位;辖内财政收入和入库税收双双突破千亿元,达到1350.4亿元、1101.4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包括北京、上海、香港、台北在内的全国大中城市中由第25位跃升到第10位,已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十强;去年,以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

3 、开辟了加强社会管理的新途径。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各级干部不仅积极主动、身体力行地担当社会管理的组织者、社会矛盾的调解员、社会摩擦的剂,使很多社会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社会关系得到了有效理顺、社会利益得到了妥善协调;更是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基层自治机构、依靠社会自治力量调解问题、邻里矛盾、生活纠纷,把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环节、各领域,实现了政府公共管理与社会自治管理的互补和互动。同时,着力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联点驻村的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来抓,积极指导和帮扶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不断提高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实现基层矛盾调处由“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由“被动应付”到“主动介入”的有效转变,真正使基层组织成为创新管理、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和中坚力量。

4 、构建了培养锻炼干部的新平台。基层是各级干部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好课堂,也是广大干部锤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到基层一线工作生活,同基层群众摸爬滚打,对于各级干部增长领导才干、积累实践经验、加快政治成熟至关重要。尤其是年轻干部直接“从学校门到机关门”,对基层群众缺少直接的接触,对基层环境缺失直观的感受,对基层工作缺乏直觉的体验,与群众说话说不上,与群众议事议不成,与群众讲理讲不透。正是通过参与“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从城市走进农村,从机关走向基层,从“幕后”走到“台前”,他们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在下基层的工作实践中,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用心体验群众的生活状态,

用心感受群众的生活环境,每天都被震撼着,每天都被感动着,经受了难得的党性锻炼、实践磨炼、身心修炼。有的还创造了许多鲜活的群众工作“秘诀”,积累了很多难得的群众工作经验,成长为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信赖。二、“一推行四公开”把握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总体要求

我们坚持把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作为践行群众路线、贯彻为民宗旨的实际行动,立足加强基层工作,突出解决找得到人、办得了事、解得了难、交得上心的问题,逐步形成了群众诉求有人听、群众困惑有人解、群众事情有人办、群众难事有人帮的工作新格局。

1、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好“找得到人”的问题。“五十年代同住摸得到脚、六十年代点烟对得到火、七十年代认识握得到手、八十年代下来见得到面”,群众对干部的这一印象,既表达了一种怀念情绪,更表达了一种热切期盼。群众思想上有困惑和疑问、生活中有困难和矛盾,首先想到的是找我们干部来倾诉、来咨询、来求助。这就要求我们干部必须让群众能够随时找得到、叫得应。在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着力把“找得到人”作为急需解决的首位问题。在平台搭建上,我们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市县建立了群众工作部,乡镇街道建立了群众工作站,村、社区建立了群众工作室,实现了全市172个乡镇、街道和1850个村、社区群众工作机构全覆盖。在力量配备上,从全市各级选派14598名干部进驻村组、社区开展群众工作,并实行联点驻村、社区一定三年不变。同时全面公开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组队员的通讯方式、办公地点和职责分工,发放群众工作组便民联系卡200多万张。从“背靠背”到“面对面”,从“你上来”到“我下来”,从“你约我”到“我找你”,切实做到了“全天候”倾听群众呼声、“零距离”解答群众难题。在制度约束上,切实加强对驻村、社区工作组的监督管理,开通联点驻村、社区监督热线及电子邮箱,出台《公开领导干部联系方式工作管理监督暂行办法》,随时抽查干部联点驻村和接听群众来电工作,对违反规定、敷衍塞责的由纪委对其进行约谈和处置,在制度层面确保群众有困难能够找到干部反映、有矛盾能够找到干部调处、有怨气能够找到干部化解。

2、主动服务群众,解决好“办得了事”的问题。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广大干部根植于村组社区、建设工地、田间地头,“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办什么”,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最关切的领域,把民生资金用在群众最急需的地方,基层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着力改善公共服务,各级各部门从优化办事程序、精简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入手,把开展业务工作与做好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完善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前移服务平台,延伸服务触角,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群众上门为干部进门,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工作的落实力提升群众的满意率。大力推行代办服务,在各级群工站设立代办服务网点、明确专门代办人员,对群众事项实行“一条龙”的全程,至目前已累计服务事项28311件,办结23677件,以往群众要跑若干个来回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大多不出村就能办好。努力提供个,针对困难家庭、困难人员的现实需求提供相应的特定服务,特别是对残疾人、下岗人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刑释人员等特殊群体,采取“手牵手”、“一帮一”结对形式,满腔热情解决实际困难、送上温暖爱心。

3、受理群众诉求,解决好“解得了难”的问题。我们坚持把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作为“一推行四公开”活动的基本着力点,以最大决心、最大诚意、最大努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解答群众迫切诉求。既着眼于“大”,从落实民生保障政策入手,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生活难”、“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又着力于“小”,从涉及群众利益的点滴小事做起,从关乎群众生活的日常琐事做起,通过群工办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系统梳理、综合归类、集中研究、统筹解决,引导化解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帮助解决了一批群众面临的难题、认真处理了一批群众的积案。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核实、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引导、第一时间处理,合理诉求解决到位、无理诉求疏导到位、因政策方面原因或客观因素限制一时难以解决的耐心解释到位,真正做到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从窗口来看,集中表现在接访的批量减少了,今年以来全市上访总批次下降了11.7%,总人数下降了17%,部分区(县)更是实现了零来市、零赴省、零进京上访的大突破;上访的诉求变化了,现在一般问题在基层得到了化解,群众上访反映的大都是政策方面的问题;诉访的情绪缓和了,通过干部下访解释政策、疏导情绪,无理重访、缠访、要挟访的明显减少。

4、增进群众感情,解决好“交得上心”的问题。当前群众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如一些群众感觉“困惑没人解、困难没人帮”,一些干部认为“工作难推动、问题难解决、群众难引导”等等,根本症结就在于群众不信服干部,干部不信任群众。表现在基层尤为突出,群众对基层的干部不信、对基层的接访不理、对基层的裁定不服。真心比黄金更宝贵,真情比实物更重要。我们强调做好群众工作,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而是更加注重在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过程中来融洽感情、增进互信。“一推行四公开”正是搭建了这样一座“理解之桥”、开启了这样一个“情感之旅”。各级干部饱含深情地进村入户,担当“情绪疏导员”、“心理咨询师”,从人文关怀、心灵慰藉入手,关注心态情绪、关切心理诉求、关怀身心健康,化解百姓心忧、打开百姓心结、敞亮百姓心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直接的沟通、真情的互动和深入的交流,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干部的真心为民,让干部深切体会到了群众的通情达理,极大增进了干群之间的理解互信。很多群众把工作队员当亲人,有心里话向他们诉说,有事情找他们商量,有困难向他们求助,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亲。一批群众一时不懂的政策问题、一时不通的“意气”问题、一时不服的利益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广大群众调适了不满情绪,树立了良好心态,做到心中有大局、心中有理性、心中有法纪,形成了心齐气顺的良好局面。

三、“一推行四公开”创新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必须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结合实际,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探索路径,有力推进了群众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1、机制推动。机制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稳定性。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规范了运行机制,出台了《关于建立“一推行四公开”制度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群众工作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群众工作督办规则》等一系列制度,对基层群众工作站提出了“八有”标准,即有办公地点、有电话、有公示牌、有上墙展牌、有《工作日志》、有工作台账、有考勤登记表、有意见箱,做到规格样式规范统一。强化了责任机制,对各级领导干部和联点驻村工作人员,公开岗位职能,细化责任分工,明确纪律要求,同时对重大突出问题,由同级党委、政府督查部门和群工办联合实行挂牌督办,限期解决。健全了考评机制,对下派工作人员提出严格要求,对联点驻村工作进行痕迹管理,坚持“周督查、月调度、季讲评、年考核”,加强对联点驻村、社区干部工作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定期通报督查结果,公布工作进展,并以此作为干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2、协调联动。群众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必须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建立了调度交办制度和督查通报制度,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实施分级分流交办,联合挂牌督办。市、区县

(市)、乡镇街道三级党委政府以及市直、区县(市)直单位明确一名领导干部担任本单位民情联络员,专人负责代表本单位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驻村、社区干部切实不能解决的问题,乡镇街道群众工作领导小组集中调度解决;对乡镇街道切实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和共性问题,区县(市)委群众工作领导小组集中调度解决;对区县(市)切实不能解决的问题,市委群众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组织调度。这样,市、区县(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联动,做到了力量统一调配、工作协同配合、责任共同分担。各职能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统筹研究推进措施,交流共享成功经验,形成了相互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五老(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志愿者、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主动投身群众工作,汇聚了集体智慧,形成了工作合力。 3、网络互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为人民群众反映诉求、参政议政开辟了新渠道,把传统走访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让新手段赋予群众工作新活力,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网连千家万户”的作用,开通了网络民情“直通车”,对广大群众在网络平台上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及时交办、及时处置,实现了良好互动。芙蓉区建立电子智能民情台账,将每户家庭的基本信息和社保、计生、民政、教育、卫生等情况录入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基本民情全掌握;天心区所有社区全部开通官方微博,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第一时间解决;市公安局开通“警事”微博,警务信息,接受警务咨询,成为了加强警民沟通、和谐警民关系的“连心桥”。

4、示范带动。用先进示范、靠典型引路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中,我们认真总结基层的先进经验,积极推广有效的工作方法,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发挥了强大的带动作用。开福区设立“党员家庭服务站”,组织开展“幸福社区节”,打造了群众工作的金字招牌;雨花区实施“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打造了“民生维权站”、“街坊仲裁庭”等特色品牌;市城管局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开展“访千家万户,交知心朋友,帮群众解难,树城管形象”城管服务进社区活动,赢得了群众的好评;浏阳市发挥“幸福屋场”的传统优势,积极开展村民自治、文化娱乐、治安维稳和全民素质教育,融洽了邻里关系,丰富了群众生活,营造了和谐环境。同时,我们大力表彰和推介了“禁毒妈妈”孟繁英、“社区和事佬”龙珠英等一大批群众工作先进典型,激励了更多干部投身群众工作的热情。

四、“一推行四公开”彰显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价值追求

群众工作既是一项紧迫任务,更是一个永恒课题。我们深入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不仅为搭建做群众工作的新载体,更旨在探索为群众服务的新途径。近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唯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自觉增强群众感情、坚定维护群众利益,才能真正走进群众、深度融入群众、广泛赢得群众。

1、必须以树牢群众观念为前提。群众工作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党是靠群众工作起家的,也是靠群众工作发家的。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只有真正理解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能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贯的工作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就会力量无穷;疏远脱离群众,就会寸步难行。在夺取政权的时候,联系群众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在执掌政权的时候,脱离群众是我们的最大危险。任何时候如果背离群众观点,丧失群众立场,违反群众路线,放弃群众工作,改革就会失去支持,发展就会失去动力,稳定就会失去基础,社会就会失去活力。“一推行四公开”的实践证明,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2、必须以和谐群众关系为基础。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胜利之本和力量之源。密切党群关系是群众工作的目标和追求,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怀有无私的仁爱心,有深沉的爱、有真挚的情,把群众看成自己的亲人;怀有高度的责任心,把群众的反映和需求时刻放在心上;怀有强烈的事业心,用心了解社情民意,用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做到“站起来当伞,为百姓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人民鞠躬尽瘁”。“一推行四公开”的实践证明:“不是群众不欢迎,而是干部不下去”。广大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以坚强有力的工作取信于民,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凝聚合力。

3、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把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一推行四公开”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建设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群众利益、用发展的实效增加人民福祉。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财富、提供更好的服务。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妥善处理利益关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从众心理的解决办法范文6

关注民生问题,回应群众诉求是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但这一职责并非归口于控申部门,而是整个检察机关肩负的使命。为积极、有效回应群众诉求,应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的组织机制建设与监督机制建设,在创新社会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创新组织机制建设与监督机制建设的新思维,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与水平。

一、加强组织机制建设

控申部门作为检察机关的部门,接受群众诉求的对外窗口,一直对各种事项“大包大揽”,但是从目前处置的情况来看,效果不甚理想,现有的控申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担负起解决群众诉求的重任。首先,控申部门工作形式就像一个中转站,把群众的各种诉求分流到各个具体的职能部门,控申部门对于具体的处置没有管理、督促的职能。其次,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检察机关重视专业性强的业务部门,控申部门处于边缘化地位,人员配置明显不够(有的检察院控申部门的人员仅有四五个),学历相对偏低,专业程度不高。再次,各具体承办部门解决群众诉求的职能没有得到强化。由于业务部门一直存在着办案为重的观念,当事项的矛盾和纠纷发生后,承办部门没有依照自己的职能办理、答复、依法及时地予以解决,有时仅简单地敷衍了事,然后把它作为息诉工作推给控申部门。

为快速有效地处置检察环节群众诉求,笔者认为,控申部门作为检察院的部门,应把它作为检察机关一个专门办理群众诉求的组织机构,统一协调、处置、回复涉及检察环节的群众诉求,以期从根本上杜绝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同时防止由于缺乏必要的领导和监督,件分流到各职能部门后,产生不予及时有效地处置等不良现象。

1.健全职能设置

要把控申部门建设成为检察机关一个专门办理群众诉求的组织机构,必须拥有集中受理,统一分流,拥有督查协调、建议处分权。作为检察机关面向社会的窗口,集中受理群众诉求依然是控申部门的职能之一,任何遭受检察机关不公正对待或对检察机关有诉求的群众都可向该部门投诉。控申部门根据诉求内容把件及时分流给具体的承办部门,并且有权对诉求的办理过程进行督查。如若发现以下情况的,可以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1)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事项的;(2)未按规定反馈事项办理结果的;(3)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事项的;(4)办理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1]。

2.完善人员配置

控申检察工作内容繁杂,业务面广,工作量大,对人员的综合性素质要求很高。为更好地办理群众诉求,控申部门应按需配编,补充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专业化水平。第一,要有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作为一名合格的控申人员,如果没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和较为全面的法律知识,就难以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找出问题的症结和解决办法,为来访人排忧解难。如果没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于个别性格偏执,情绪不稳、甚至有心理障碍的群众,除了析法释疑外,就不可能给其缓解压力、排除心理障碍,解开心结。第二,要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处理群众来访事项,如何与检察机关内设的部门以及法院、公安等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共同制定化解方案,是解决群众诉求的关键所在。第三,要有相应的机构人员编制。为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准,快速有效地处理群众诉求,把一些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干警充实到控申部门,以保证群众诉求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避免群众不必要的误解。第四,要有激励保障机制。为培养职业道德素养过硬,实务能力强,群众信任度高的控申干部,应在各级检察机关设立类似“三优一能”的评奖机制,激发全体控申干警的事业心和争先创优热情,更好地推进群众诉求处置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领导机制

控申部门要成为检察机关内部一个专门处理群众诉求的组织机构,必须加强领导机制。第一,由检察长直接领导管辖。由于群众诉求的内容涉及面广,如纠正错案、责任倒查、司法救助等,均不是控申部门能够单独解决的,必须要有检察机关各内设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这些内设部门又隶属于不同分管检察长管辖,在工作中,需要双方的分管领导出面协调,不可避免地给办理群众诉求人为地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时间上的拖延。由于检察长全面负责检察院的工作,因此,控申部门由检察长直接领导管辖,必要时由检察长对全院进行协调统筹、排除阻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各部门力量,形成合力,以便高效、及时地处理群众诉求,及时回复群众,以维护社会稳定。第二,设立一个专职委员。直接隶属于检察长领导管辖。一方面在检察长因故不能及时到位时,由该专职委员暂时行使对各部门的协调统筹权;另一方面对重大疑难的群众诉求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结合直接获得反映检察执法效果的第一手信息对检察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改进执法工作的对策和建议,为检察长提高决策水平、正确行使检察权提供有力保障。第三,建立群众诉求处置联系网。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服务群众的执法观念,检察长就必须掌握民情,及时了解群众诉求的处置进程及办理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群众诉求,进而缓解检群矛盾。为此,应在检察院内部形成一个群众诉求处置联系网,即在各处室设立群众诉求联系人,当控申窗口碰到疑难需要询问各业务科室或者控申部门要求了解诉求处置情况时,可以找该联系人具体询问,必要时由该联系人出面解疑释惑,也可以在出现突况时,由该联系网络成员组成应急小分队,迅速到位处理情况。

二、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严格监督、落实责任,完善检察环节群众诉求监督机制,是解决群众诉求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在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的办理上狠下工夫,逐步实现监督机制的完善。

1.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警示机制,加强督办力度。控申部门受理群众诉求件后,指派专人将诉求线索统一输入电脑,及时纳入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进入办案流程,在管理系统中设置办理期限警示功能,如在办理期限到期前的一定时间内亮黄灯,以警示承办人,同时监管部门进行催办,到期后仍未办结,且无特殊情况说明,系统就亮红灯,控申部门可以根据权限从网上直接调取相关材料进行审查,督促其及时办结,如发现承办人员存在失职、违规违纪的情况,可以建议纪检监察部门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通过网络办理流程管理系统的警示机制,可以提高监管部门的督办效率,强化监管部门对群众诉求线索办理的监督力度,同时提高承办人员的责任心及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