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例6篇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1

    【关键词】护理干预;睡眠障碍;老年患者;术后

    睡眠是人们正常的生理需要,不但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的活力,而且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若老年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差甚至失眠,则会使机体免疫力低下、内分泌紊乱,以致延迟伤r丁的愈合、延缓机体的康复-I.因此,关注住院老年术后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患者住院期间较好的睡眠质量,对促进老年患者术后康复十分重要。我科通过对260例术后老年患者进行分组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7年1月一2008年12月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260例,其中男248例,女12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3.6岁。其中胆囊切除术126例,胃大部切除术7l例,结肠癌根治术40例,甲状腺20例,乳腺癌根治术手术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干预组男124例,女6例,平均年龄74.7岁。对照组男124例,女6例,平均年龄71.9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干预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术前护士评估老年患者心理状态,诱导老年患者说出内心的想法,合理诱导。

    改变患者的认知,消除其焦虑抑郁,稳定其情绪;及时准确的观察老年患者的恐惧心理反应,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启发性心理护理及集体心理护理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发放宣传材料,提高老年患者认知程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动员家庭的关爱、社会的支持力量。保证患者术后有1.2名家人陪伴。②睡眠卫生教育。指导老年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及睡眠习惯,睡前用温水泡脚,睡前不宜饱餐以及进行兴奋性的活动,如剧烈的运动、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睡前饮一杯热牛奶,牛奶中的色氨酸有抑制兴奋的作用,帮助睡眠。③疼痛护理。术后医护人员应认真倾听老年患者主诉;细致地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准确的判断疼痛的性质、程度。医护人员首先应改变传统疼痛观念,以人为本、采取预防性用药,对于疼痛明显、原因清楚的手术后疼痛定时给予止痛药物,而不是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④松弛疗法和音乐疗法。通过身心松弛,首先是全身肌肉放松来促进神经活动朝着有利睡眠的方向转化,同时也促进警醒水平下降,从而诱使睡眠。常用的松弛疗法有进行性松弛训练、自身控制训练、沉思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⑤物理诱导睡眠。通过光照、刺激控制和理疗仪,改变患者睡眠一觉醒周期,调整脑电波活动,从而减少觉醒,改善硅眠质量。

    ⑥睡眠行为干预,包括睡眠限制疗法和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通过缩短卧床时间,使睡眠障碍患者躺在床上非睡眠时间减少,促进形成规律的睡眠时间,从而提高睡眠效率,通常将老年患者每晚的睡眠时间限制为5h,如睡眠率达到90%以上,可增加卧床时间15 mill;如果低于80%则要减少卧床时间15 min;80%-90%的患者可以坚持卧床时间不型。刺激控制疗法是一套帮助老年患者减少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和建立规律性睡眠一觉醒模式的程序,可减少催眠药物的用量。

    2.评价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2组患者睡眠质量。于术前l d、术后第5天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PSQI评分,计算PSQi的19个项目各项得分和总分。PSQI由19个项目构成,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成分组成,每个成分按0、1、2、3来计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垆1.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数据以x:v.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2.术后第5天干预组与对照组PSQI因子分及总分比较。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对照组PSQI总分与睡眠障碍等7个成分得分显着高于干预组。睡眠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睡眠减少可造成部分免疫球蛋白、补体和部分细胞亚群有下降的趋势引,失眠使人的重要节律紊乱,活动能力降低,严重影响着术后伤口的愈合和机体的康复,而住院期间干扰患者睡眠的大部分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有研究报道:通过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睡眠的认知。以期达到心理矫正和症状改善,故为患者提供恰当的护理干预是治疗睡眠障碍的首要干预方法。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睡眠状况有显着效果。有研究报道,84.7%的老年人因基础疾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导致睡眠障碍,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可减轻疼痛症状,提高老年患者睡眠质量。患者入院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对疾病和手术的恐惧焦虑,都影响老年患者的睡眠,通过介绍住院环境,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干预,明显提高了老年患者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睡眠行为是保证良好睡眠的重要条件,可通过改正老年患者不良的睡眠习惯,进行行为干预,从而提高睡眠质量。松弛疗法主要用于消除紧张与焦虑,打破“焦虑一肌肉紧张一进一步焦虑”的恶性循环,从而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音乐疗法可以调节癌症患者的情绪,缓解其紧张的心理状态,改善临床症状,增强免疫功能。镇静安眠药物的正确使用可改善患者睡眠,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宣教,指导正确使用药物以改善睡眠。

    参考文献

    [1]孔哗宏,王桂春,乔秋阁。护理干预对肝癌术后患者睡眠影响的研究。河北医药,2008.30(3):405.407.

    [2]杨亚娟,赵金娣。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55.

    [3]何桂芳。护理干预对老年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0):18.19.

    [4]张玲。失眠症的心理治疗。中国临床康复,2003,7(5):280.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75—381.

    [6]洪军,裘于容,王升旭,等。剥夺睡眠56 h对正常人血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1):27.28.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2

    1病例

    本中心老年患者大多数因患阿尔兹海默病,生活不能自理入住社区中心的护理院。许多患者沉默寡言,经常坐在室内玩弄手帕或躺在床上睡觉,其语言能力明显下降。近几年病情加重,出现尿失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开始使用尿布。值班护士夜间常规查房两次,期间检查这些患者的尿布是否需要更换。近几月来,护士发现大多数患者白天精神不振,眼睛低垂,夜间很难入睡,且经常醒着。

    2提出护理问题

    ①如何对社区中心老年患者的睡眠情况做精确评估?②护士应采取哪些促进睡眠的干预措施?③可运用哪些睡眠管理措施促进社区中心老年患者的睡眠?

    3证据

    检索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以及CNKI原始文件数据库。检索的范围包括护理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系统评价(SR)、随机对照效应(RCT)。检索的内容为老年患者提供一项以规律锻炼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改善睡眠环境和调整夜间护理活动为干预措施。

    3.1检索的结果阅读全文后选出SR2篇,RCT3篇。

    4相关证据

    睡眠障碍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睡眠障碍的患有率为40%,而住院老年人的比例更高。

    5检索结果

    5.1如何对社区中心老年患者的睡眠情况做精确评估?

    5.1.1多导睡眠图多导睡眠图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评估睡眠的最有效方法。它可以同步描记被检查者的脑电图、眼球运动、肢体运动、心电图等多项参数,了解被检查者的睡眠时间、睡眠结构和睡眠进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尽管多导睡眠图是评估睡眠的金标准,但其并不适用于老年人,尤其痴呆者。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脑电波变慢,这将干扰睡眠质量的分析。

    5.1.2肢体活动电图肢体活动电图是一种通过测定睡眠期的肢体运动情况,评估患者睡眠一觉醒周期的检查方法。检查时,检查者将仪器佩戴于被检查者的左手腕(若为左撇子,则佩戴于右手腕),开启仪器后,仪器将每隔1~5s自动描记1次肢体活动。有研究显示,肢体活动电图与脑电图的一致性达89%~95%.有些肢体活动电图仪还可同步测定环境中的噪音和灯光强度。肢体活动电图评估睡眠的优点在于不受老年人本身脑电波改变的影响,且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检测。但在检测过程中,护士需要经常核实被检查者是否佩戴着仪器,尤其对于认知障碍的老年人。

    5.1.3行为观察专家认为每1~2h观察1次的观察频度难以保证评估的准确性。有研究显示,行为观察应每隔2~30min进行1次。行为观察也可使用一些现有的评估工具,如睡眠形态评估工具(TheSleepPatternsAssessmentTool,SPAT)。该工具要求医护人员每小时观察1次受试者的睡眠情况并予以记录。Alessi等提出通过评估受试者的白天瞌睡水平,评价其夜间的睡眠情况。尽管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度,但其非针对社区中心老年患者的睡眠评估所设计。

    5.1.4自评工具常用的自评工具有:主观睡眠评价工具(SubjectiveEvaluationofSleepTool,SEST)和Pittsburgh睡眠质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SEST内容包括睡眠质量、夜间醒转次数、睡眠紊乱原因、白天的警觉性和午睡情况等9个问题,常与SPAT同时使用。PSQI内容涉及入睡时间、睡眠时段、睡眠效率、睡眠紊乱、镇静剂的使用和白天的状态。该两表均未进行效度检测。自我评价法具有方便、经济等特点,但因其较主观,易发生信息偏移,尤其对于认知障碍者的评估。

    5.2护士应采取哪些促进睡眠的干预措施?

    5.2.1减少噪音和灯光?住院环境中的光线、噪音是影响老年人睡眠的主要因素。有调查发现:社区中心病室内的夜间噪音常超过60分贝,尤其在19:00~24:00时间段。噪音的主要来源为仪器、门的开关、工作人员的谈话以及患者发出的各种声音,噪音刺激导致老年人醒转的比率为43%.病室内的较强光主要来源于护士查房或医护操作时的照明。若同时存在噪音和较强光,老年人的醒转率可高达75%.有研究显示:减少夜间灯光和噪音刺激可有效地促进老年人的睡眠。减少夜间灯光刺激的措施有:①护士夜间查房使用手电筒照明;②建议患者夜问活动时使用手电筒或墙角灯,尽量避免使用顶灯。减少夜间噪音的措施包括:①关上病室房门;②降低报警器和电话的音量;③降低电视机的音量,建议患者使用耳机;④要求医护人员降低脚步声;⑤建议患者降低夜间活动的声音。

    5.2.2夜间护理个体化社区中心的老年患者常因夜间常规护理的频繁干扰,导致睡眠时醒转次数增加,醒转时间延长,生物钟节奏紊乱而发生睡眠障碍。

    Schnelle等对尿失禁的老年人调查发现:尿失禁本身并不影响睡眠的质量和时间,老年人夜间85%的醒转为护理工作干扰所致,其中87%醒转后的再次入睡时间超过2s.在进一步研究中,Schnelle证实了夜间个体化护理对促进尿失禁老年人睡眠的有效性。其个体化护理的方法为:首先对患者的压疮危险度和睡眠情况加以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夜间护理干预频度和干预时间。在实施过程中,还应不断地再次评估,并主动与患者交流,以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其睡眠质量。

    5.2.3运动加强锻炼可有效促进社区中心老年患者的睡眠,Alessi对65例护理院老年人进行的一项RCT研究发现:运动对改善睡眠无显着作用。

    该研究采用肢体活动图评估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时间。其锻炼方案为:每2小时1次的功能锻炼如坐一起运动,1天最多4次,每周5天;或每天不超过30min的RWW锻炼(RowWalkWhee1),每周3天。干预时间为9周。锻炼强度的不足可能是导致该研究得出锻炼无助于睡眠这一研究结论的关键所在。另一项研究则发现锻炼可有效改善护理院痴呆老人的睡眠。其锻炼方案为每天下午行走加上身运动40min,干预4周。但该研究样本量少,且以行为观察作为睡眠质量的评估方法,效度较低。

    5.2.4调整日常活动老年人的睡眠与白天的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白天打盹可能会影响其夜间的睡眠质量。因此,增加娱乐活动,提高老年人白天的觉醒程度,减少打盹时间,有助于改善夜间睡眠。一项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显示:增加护理院老年人的白天娱乐活动可明显减少老年人白天打盹,延长夜间的睡眠时间。而娱乐活动的类型应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及其身体功能状态的选择,该研究中所涉及的娱乐活动包括音乐、棋类、手工艺和球类活动。

    5.2.5刺激控制疗法刺激控制疗法的目的在于建立床与睡眠之间条件反射,从而改善睡眠。其具体方法为:①仅在想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②不在床上看书报、看电视、吃东西、思考问题;③若无法静心人睡,先起来干别的事,当想睡的时候,再回到床上;④建立规律的睡眠时刻表。研究显示,行为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失眠症者的睡眠质量。

    5.2.6光照疗法人体的生理节奏(又称昼夜节律)受下丘脑的视交叉上神经核控制。正常光照周期通过视交叉上神经核的昼夜起搏点,作用于昼夜节律系统,进而调节行为及生理功能的节律变化。护理院的老年人常存在昼夜节律的紊乱,其原因有两方面:①身体老化导致视交叉上神经核功能减退,尤其痴呆患者。②老年人白天大多数时间呆在室内,很少出门接受日光照射。一般来说,老年人白天接受的光照越多,其昼夜节律和睡眠一觉醒周期越趋于正常。

    光照疗法对睡眠的作用机制在于调节下丘脑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节律。光照疗法不仅可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还可改变褪黑素分泌节律的时相。一些研究显示:光照疗法可调整老年患者的睡眠一觉醒周期,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和夜间醒转的次数,提高夜间的睡眠质量和效率。光照疗法的光源有强光和弱光两类,但以强光多用。常用的强光强度为2500~8000Lux,弱光强度为5~50Lux.光照设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床头灯、台灯、落地灯和顶灯。治疗时间多为早上9:00~11:00或晚上17:30~19:30,照光持续时间一般为1~2h.5.2.7香熏疗法某些香熏精油如薰衣草油、甘菊油等具有镇静安神作用,对促进老年人的睡眠有一定的作用。相关的研究也显示:香熏疗法可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减少镇静催眠药的使用量。

    5.2.8药物治疗①褪黑素:褪黑素为松果腺所分泌,主要功能是通过转换光周期信号,调节机体的昼夜节律与季节周期,使之与日照长短同步。在褪黑素的众多调节作用中,其对睡眠的调节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许多专家认为老年人的生理节奏改变和睡眠障碍是由松果腺分泌褪黑素的节律变化所致。一项以多导睡眠图为睡眠评估工具的RCT研究显示:服用褪黑素可促使老年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时间延长、醒转时间及醒转次数减少、睡眠效率提高。但涉及社区中心老年人的研究不多,而且研究结果也不一致。②镇静催眠药:传统的苯二氮卓类短期服用效果明显,但长期服用可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白天困乏、共济失调、认知功能受损和药物依赖等。Poyares等研究发现,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反而会导致睡眠状况的恶化,且持续15d逐渐减量停药也并不能阻止一些睡眠参数的急剧下降。但唑吡坦、扎莱普隆等新药不良反应小,效果较好。尽管有25%~53%的社区中心老年人使用镇静催眠药,有关药物效果的调查研究却不多,仅有的一些调查结果也不完全支持镇静催眠药可改善社区中心老年人睡眠的论点。③中草药治疗:缬草根具有镇静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结构,增加深睡眠时间。有一项研究证实:服用缬草根可有效增加老年患者夜间睡眠的总时间和慢波睡眠时间。但该药起效慢,通常需连续服用2~3周才见效。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3

关键词 居家护理 失眠 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34-03

Study of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ome

nursing on the elderly insomnia in the community

HU Yanhong, ZHOU Qi, ZHANG Yifei, ZHANG Lin

(Chenjia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of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ome nursing on the elderly insomnia.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ver 60 years old in Chengqiao Community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the number table method from Nov 2011 to Apr 2013. The intervention group of 50 patients was intervened with home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intervened. The diversities of value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Athens insomnia scal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scor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6.346, P

KEY WORDS home nursing; insomnia; the elderly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sorder of initiating and maintaining sleep, DIMS )[1]。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衰退、血管硬化等原因,造成大脑供血减少,继而发生失眠[2]。据统计失眠患者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56.7%[3]。经常性失眠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而焦虑等又导致睡眠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为探索社区失眠患者护理干预方法,2011-2013年我们在程家桥社区对失眠老年人进行居家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来源于2011年11月程家桥社区的失眠老年人。纳入标准:①本社区常住老人,性别不限;②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评分≥4分;③本人自愿,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心、脑、肾、肝、肺及关节疾病者;②有镇静安眠药副反应者;③依从性差,不能完成全程干预者。符合条件的失眠老人共100人,其中男26人,女74人;年龄60~82岁,平均(72.92±8.56)岁。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组

①控制基础疾病 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可以减轻老年人的病痛和心理负担,有助于治疗失眠;②提高睡眠效率 组织老年人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有利于提高夜晚睡眠质量;③改善就寝条件 分析老年人睡前不良刺激(如黑暗、噪音干扰、光干扰、寝具不适等),对卧室中的灯光、噪声、温湿度进行控制,尽量减少环境对睡眠的影响;④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不在睡前喝咖啡、浓茶,不观看刺激性强影视节目,不要强迫入睡,采用不定时就寝法,打破引起失眠的条件反射;⑤进行心理疏导 开展个别或集体心理辅导,睡前用温开水泡脚、听音乐、足底按摩、喝牛奶等方法,以缓解紧张情绪、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失眠症状,推广三线放松功锻炼[4];⑥进行服药指导 讲解镇静安眠药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加服抗焦虑药物;⑦开展健康教育 睡眠相关健康教育每月进行1次,电话个别指导每月2次,由课题组医师及护士负责讲课。干预时间为1年。

1.2.2 对照组

常规居家生活照护,社区护士电话咨询睡眠情况并记录好表单,门诊常规药物治疗,并做好用药情况记录。

1.3 评判标准

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进行干预前后评分。AIS包括入睡时间、夜间苏醒、比期望的时间早醒、总睡眠时间、总睡眠质量、白天情绪、白天身体功能、白天思睡8个问题,对过去1个月内遇到的睡眠障碍进行自我评估。采取4级评分,无得1分,轻度得2分,显著得3分;严重得4分。AIS评分6分为失眠[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检验,P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干预结束后,干预组AI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干预6个月和干预结束后,两组AIS评分比较,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居家护理是对需要照顾的个人及其家庭,在自己居家环境中,获得定期的专业健康照顾和护理服务,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及预防疾病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持续性医疗护理,使其能得到全面照顾[5]。居家护理工作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承担,指导老年人自己或家居家护理一些常见的慢性病是一种适合社区护理现状的方法。

失眠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容易诱发其他疾病。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因素,主要有社会、个人行为、不良睡眠习惯和心理因素等,这些因素联合作用导致老年人失眠且越来越严重[6]。开展居家护理对失眠老人进行干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失眠老人居家护理主要针对失眠的危险因素干预,这在综合性医院是难以做到的。指导老年失眠患者的家人,发挥社会和家庭力量,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通过对老年人或家属进行失眠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改变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和睡眠行为、开展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对睡眠环境进行改造等,来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在居家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老年人的诉说,对老人提出的问题和疑虑应详细解释和指导,用积极性语言达到护理效果。廖爱和等[7]的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有效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对睡眠的影响[9]。三线放松功是我国传统气功从身体的三个侧面依次进行放松的功法。所谓三线,即把人体分为前、后和两边三个侧面,每个侧面为一条线。放松训练时,从每条线由上向下依次进行放松。三线放松功与国外的放松训练比较有以下特点:它不需要事先绷紧肌肉,而是直接进行放松;三线放松功着眼于宏观控制,不要求对个别肌肉逐一进行放松。三线放松功可加快疲劳的恢复过程,迅速有效地让老年人入静放松从而快速进入睡眠状态,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对失眠、恐怖、焦虑等心理障碍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易学、易会、安全的特点[8]。

阿森斯失眠量表是临床常用的睡眠障碍的评估量表之一,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对许多类型睡眠障碍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与分类。采用该量表评估,能够获得睡眠障碍的量化依据,有助于分析睡眠紊乱的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说明,居家护理干预能缩短社区老年失眠患者的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和提高睡眠质量,降低老年人白天思睡的发生率,并有助于提高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归燕, 计惠民. 失眠患者的护理[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4, 13(3): 103.

[2] 何伋, 路英智. 脑科症状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340-341.

[3] Katz DA, McHorney C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omnia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llness[J]. J Fam Pract, 2002, 51(3): 229-235.

[4] 陈静敏, 萧抒伶, 苗遒芳, 等. 社区卫生护理学[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17-206.

[5] 姚克裘, 达美君. 失眠[M].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4: 64.

[6] 庞宇渡, 张慧君. 睡前适量运动对失眠自疗功效的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1(4): 401-402.

[7] 廖爱和, 陈国伶. 家庭访视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4): 344-345.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4

[关键词] 护理干预;老年患者;冠心病;失眠;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143-03

失眠是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睡眠质量的一种状况。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失眠的患病率增加[1-2]。老年患者本身心、脑、肺基础疾病较多,长期失眠会导致其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感染机会增多,罹患肿瘤的概率提高。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失眠还可导致原有疾病,如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发生增多[3]。对于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而言,除原有疾病本身外,其所居住的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睡眠。因此,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失眠情况较严重。本研究对我院老年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0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失眠护理干预,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8月在我院老年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失眠患者102例,其中,女35例,男67例;年龄65~80岁,平均(72.28±5.61)岁;平均住院(12.14±1.47)d。入选条件:①理解力好,可用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签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加本次关于失眠护理干预是否可改善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睡眠状态的实验研究;②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均符合WHO制订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和诊断标准”,且针对冠心病的基础治疗方案基本相同;③首次入院,入院前睡眠质量基本正常;④入院后第3天开始进行睡眠评定时,存在住院失眠群[4];⑤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参照文献[5]。排除标准:①入院前即存在失眠情况的患者;②既往规律服用影响睡眠药物的患者;③有酒精依赖,或者其他影响精神物质依赖史的患者;④存在器质性疾病及或躯体疾病而导致睡眠障碍的患者。本研究将102例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采用老年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及知识宣教。实验组老年患者除进行常规护理外,根据患者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失眠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每名责任护士对老年患者进行全程全面负责:值班护士每30分钟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睡眠参数。对确需药物治疗的患者,护士需完整记录实验期间助眠药物的服用总量。②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要求值班医护人员穿软底鞋,走路、说话、开关门时动作要轻。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夜间所需的物品均在熄灯前准备好。打鼾的患者应与失眠患者分开。根据患者的要求,床垫需软硬适中。医护人员应尽量降低讲话声音,调整好病房的温度和光线。③加强药物的观察护理:对影响睡眠的药物,建议患者尽量避免在晚上服用,或建议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更改该药物的给予时间。④加强心理护理:责任护士应向老年患者进行专门关于睡眠的卫生知识宣教,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关心和体贴患者,建立起与患者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了解患者心理需要,纠正患者的心态,从而使睡眠得以改善。⑤选用合适的方法指导患者就寝:为能使患者良好地进入睡眠状态,应尽量减少睡眠习惯的改变。指导患者睡前服温牛奶,听轻音乐,或者用热水泡脚。对失眠较严重的患者,可进行按摩以辅助睡眠。对因咳嗽频繁而影响睡眠的患者,可适当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适量止咳药,或注意翻身、拍背等处理。而对于夜间易憋喘而影响睡眠的患者,可指导其正确使用氧气吸入等疗法以改善睡眠。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 睡眠质量的评定

1.3.1.1 睡眠质量的客观评价 参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7]对参与本研究的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结合相关文献[8-9],设定入睡潜伏期、实际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睡眠效率4项睡眠质量参数来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

1.3.1.2 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价 参与本研究的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对自身睡眠的主观感受:在0分(无睡眠)和10 分(曾有的最好睡眠)之间进行自我分级[6],0~2分为无效,3~5分为一般,6~8分较好,9~10分为很好。有效=很好+较好+一般

1.3.2 助眠药物用量

详细完整记录实验期间患者助眠药物的服用总量。

1.3.3 生活质量的评价

采用WHO推荐的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对参与本研究的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由8个方面、36个单项组成,各方面总分以标准公式计算转换分数,最后得分为0~100分之间,分数越高表示该方面越好。

1.3.4 急性心脏事件发生评价

根据MACE的评判标准,急性心脏事件指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对患者的生命及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心脏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2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价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对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价,实验组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为5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住院期间助眠药物使用量比较

两组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助眠药物的使用量分别为:对照组(2.32±0.84)mg、实验组(0.94±0.89)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由表3可见,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实验组发生心脏事件2例,对照组发生心脏事件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满足住院患者使其得到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是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5]。有研究显示,56%的患者在住院第1天即有失眠情况存在[6]。老年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其本身的疾病、外在的居住环境等各种因素而引起失眠率高达64%[10],严重影响了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身心健康。

引起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失眠的因素较多,笔者对其进行了综合失眠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住院环境因素是影响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患者睡眠中的舒适、安全性主要依赖于病房的环境。①医院夜间影响患者睡觉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医护人员的大声交谈、接电话、走动、开关门、移动桌椅等声音[11]。针对于此,笔者采取具体措施将这些噪声控制在最低,包括穿软底鞋、时刻注意走路、说话、开关门时动作要轻等。②合理安排护理措施,夜间所需的物品均在熄灯前准备好。③打鼾的患者应与失眠患者分开。④根据患者的要求,床垫需软硬适中。⑤调整好病房的温度和光线,并合理安排工作,避免频繁打扰患者。总之,应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责任感及同情心,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其次,适当的心理干预可以提高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因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与正确睡眠认知的重建,以及促进睡眠行为的实施有关,所以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正确睡眠认知及行为的重建,能够帮助其打破失眠-焦虑-失眠加重的恶性循环。已经有相关研究证实,心理治疗有较好的长期疗效[12]。再次,注意药物因素对睡眠的影响,如喹诺酮类药物经常引发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失眠。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药物的联合应用及药物配伍引发药物毒性反映可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影响睡眠的药物,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必要时通知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更改药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脏器功能老化,脑血管硬化,造成老年人大脑供血减少,经常发生严重失眠。加之许多老年人心思重,过分担心、焦虑等,又容易导致睡眠障碍,形成失眠-焦虑-失眠加重的恶性循环。老年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噪声、疾病本身等原因更容易导致失眠。本研究证实,针对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失眠原因进行的特殊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Roberts RE,Shema SJ,Kaplan GA,et al. Sleep complaints and depression in an aging cohort:A prospective perspective [J]. Am J Psychiatry,2000, 157:81-88.

[2] 李镤,王兰香.中老年人失眠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41-42.

[3] Todaro J,Shen B,Niaura R,et al.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disorders in men and women enrolled i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J]. J Cardiopulm Rehabil,2005,25(2):71-75.

[4] Young JS,Bourgeois JA,Hihy DM,et al. Sleep in hospitalized medical patients. Part 1:Factors affecting sleep [J]. J Hosp Med,2008,3(6):473-482.

[5] 徐归燕,计惠民.失眠患者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3):103.

[6] Dines KCM. How to improve the sleeping of patients in ICU [J]. Nursing,2002,32(2):326-328.

[7] Buysse DJ,Reynolds I,Monk TH.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 [J]. Psychiatry Rese-arch,1989,28:193-213.

[8] 刘亚波.中药涌泉穴贴敷治疗老年患者失眠症疗效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43-44.

[9] 库宝善,庄鸿娟.失眠与睡眠[M].北京:中国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27.

[10] 胡敏,刁惠民,赵威丽,等.心内科住院患者失眠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50-51.

[11] Arblaster G. The way of reduce the night noise in a hospital [J]. Nurs Times,2000,96(41):38.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老年内科住院患者54例,人院评估均有不同程度睡眠障碍。病因构成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7例,干预组男19例、女8例,年龄(65.86+10.16)岁;对照组男l5例、女12例,年龄(67.30+10.54)岁。2纽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J口>0.05)。

1.2方法

2组患者人院后在环境、心理、饮食及用药指导方面均获同样护理服务。干预组在以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先采用自行设计的影响睡眠因素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再根据具体原因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循环式教育

老年患者大多知识面不广,对所患疾病与睡眠之问关系认识不足,过分依赖安眠药。对干预组患者,护士每日对助眠药物应用进行循环指导。护士应了解助眠药的作用与副反应,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原则上能用其他方法代替安眠药就不要用药;告知助眠药可暂时缓解睡眠障碍,但长期应用可导致依赖、作用丧失和药源性失眠,停药时还会产生反跳性失眠H。教导患者其他非药物性助眠方法,如指导患者学习按摩百合、劳宫、涌泉等促进睡眠的穴位;进行松弛训练,让患者学会用放松或注意力转移的方法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和紧张,循环进行直至出院。

1.2.2维持睡眠节律

疾病导致的身体不适、咳嗽、夜尿多、呼吸困难、疼痛、心慌等各种症状干扰睡眠。护士协助干预组的患者采取如下措施维持睡眠节律:①睡前饮食适度。如有需要睡前可适度进食牛奶、面包、饼干之类食物,有助于睡眠;但不宜过饱,饮水不宜多,不喝咖啡、可乐、茶等刺激性的饮料。②合理安排各项治疗工作,避免在有效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患者睡眠的医疗护理操作,干扰睡眠周期的自然过程,使患者在睡眠中惊醒;夜间巡房时,要做到“四轻”;利尿药物白天服用。③适当的运动,既可增强体质、调节大脑功能,还容易使人感到身体疲劳,促进睡眠;对生物钟紊乱者,根据病情日间安排适当运动,白天尽量不睡觉;对体弱、病情限制不能活动者,要求家属日间多与其交流、沟通或播放一些轻陕的音乐,使其处于觉醒状态。

1.2.3团队心理干预

老年患者孤独感强,丧偶老人表现尤为突出,心理护理需求明显增加。每周对干预组患者举办1次集体座谈会,持续2h左右,用轻松和蔼的态度介绍患者相互认识,以集体讨论的形式对患者暗示、鼓励和支持,让病患间交流助眠经验,通过集体交流的方式缓解老年患者的负性情绪。

1.3观察指标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61进行睡眠质量评估,PSQII~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问功能7个部分19个项目构成,按0—3级计分,各部分得分累加为PSQI总分,PSQI总分0~21分,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I)./PSQI>7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差的参考值,PSQI总分≤7分时认为睡眠质量较好。PSQI问卷测评时间均选择在人院后1d内和出院前1d内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录入、整理及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前后PSQI积分变化比较(见表1)。

老年人的睡眠护理范文6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a)-015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sleep disorders in elderly patients.Methods 120 elderly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 and in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re were 60 cases in each group.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cogn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score on admission and after 4,8 weeks nursing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on admission,PSQI score after 4,8 weeks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same group (P=0.000).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PSQI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after 4,8 weeks nursing intervention,PSQI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Elderly patients;Sleep disorder;Nursing

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良好的睡眠质量让人身心愉悦,但调查结果显示:93%的老年住院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入睡困难是老年患者失眠的主要类型[1]。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心理、住院环境、疾病影响引起睡眠障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诱发、加重躯体疾病[2];有的患者甚至由于?L期失眠而出现精神紧张、抑郁或者焦虑等负性情绪而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例如:夜间频繁起床而增加摔伤等意外事件发生[3]。目前,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是老年科护理工作中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途径之一[4]。因此,对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心理护理能有效疏导患者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而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着重改善患者错误认知,并结合行为训练,来改善患者的不依从行为[5]。本研究笔者进一步探析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前瞻性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有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所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江门市卫生局、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在患者或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前提下,前瞻性?x择2014年6月~2016年2月在广东省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20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入院前均未使用抗焦虑药、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②入院后进行睡眠评定存在失眠者;③思维正常,意识清楚,能正确理解以及回答问题;④所有患者年龄≥60岁,发病后72 h内入院;⑤脑梗死或者脑出血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排除标准:①重症精神疾病、器质性睡眠障碍、躯体疾病及药物使用等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②存有意识障碍,同时伴显著的焦虑和疼痛;③既往有严重的睡眠障碍史,例如周期性肢体运动、慢性失眠、睡眠呼吸暂停及不宁腿综合征;④存有显著的痴呆和认知障碍,且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65.00±73.00)岁,平均(69.00±2.19)岁;平均病程(12.10±6.23)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3.67±4.67)年。实验组中男32岁,女28岁;年龄(61.00±72.00)岁,平均(66.50±2.34)岁;平均病程(11.89±5.34)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2.67±3.7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受教育程度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为期8周(2个疗程)的常规护理措施,如为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病室保持安静,空气流通,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睡眠习惯。睡前热水泡脚,多喝牛奶促进睡眠,禁饮咖啡、浓茶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周期为8周(2个疗程),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心理护理 入院后第1周每晚18时给予患者心理辅导,消除因住院引起的紧张、焦虑,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生活。安排相处融洽的病友同室,减少住院寂寞感,指导患者自行心理调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2.2睡眠行为[6] ①松弛疗法:每晚20:00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松驰疗法,15 min/次。让患者保持身心、肌肉放松,利于患者尽早入睡、降低惊醒水平,促进深度睡眠。松弛疗法包括生物反馈治疗、深思训练、自身训练及进行性的松弛训练等。②认知疗法:一旦发现患者有不良睡眠习惯、对失眠的错误认知现象时及时纠正,建立有效应对睡眠状况的信心,告知患者对睡眠质量要求个体差异性大,重点在于睡眠质量并非睡眠时间,降低因想睡觉而失眠出现的焦虑。③睡眠限制:通过减少卧床时间,提高有效睡眠率。一般将老年患者睡眠时间限制在5~7 h/晚,计算患者的睡眠效率,>90%可适当增加卧床时间,

1.3观察指标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分,患者在入院时,护理干预4、8周后进行PSQI评分,PSQI包括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催眠药物等5方面,总分为0~21分,得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以>7分作为睡眠障碍的参考值[7]。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当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护理干预4、8周后PSQI评分的比较

与入院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4、8周后的PSQI评分逐渐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入院时,两组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周后,实验组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各项因子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实验组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等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睡眠障碍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致使患者精神差、注意力下降,甚至导致老年痴呆,并加速人体衰老的进程,引发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严重者还会有自杀倾向[8]。研究[9]显示,老年患者睡眠障碍除与冠心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疾病有关联外,心理因素也是导致睡眠障碍的重要病因,随着年龄增加,患者生活中负性生活事件、家庭问题等可增加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率,睡眠障碍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近年来的研究[10]显示,不良睡眠行为也是导致老年人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睡眠无规律、睡前饮酒、吸烟、长期卧床久坐、无午睡习惯等多种行为均可影响睡眠质量,认知行为疗法是美国睡眠医学学会1级推荐的非药物疗法[11]。本研究针对心理、睡眠行为等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采用心理护理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改变患者的睡眠的信念系统,发挥患者睡眠自我管理效能,多措施并举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

对失眠患者而言,失眠往往存在一个较典型的恶性循环,患者过度的担心能否安心入睡和夸大失眠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患者心理和生理的觉醒,使患者的失眠问题变得更加严重[12]。然而,患者常常认识不到自己错误的信念以及不良的心态均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且不会乐意的接受改正信念能有效的改善睡眠的正确指导[13]。本研究通过调整患者心理情绪,改变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识,使患者建立起能够自主有效地应付睡眠障碍问题的信心[14]。当患者受到焦虑、压力、恐惧等因素困扰时,仅单一的放松训练效果不显著[15],在本研究中,患者常告诉护理人员当他们受到一些持续不断的想法所缠绕或者感觉到抑郁和焦虑时,他们会觉得放松训练很艰难,因此,联合心理护理和一些更积极的方法如集中思想、停止思维活动等训练会更适合这种情况[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