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的现状范例6篇

老年教育的现状

老年教育的现状范文1

 

   自2004年“农远”工程实施以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犹如一声春雷唤醒了农村教育技术革命的春天,8年来国家倾注了大量资金投入“农远”工程,使农村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断扩充与升级,先进的技术设备必须具备先进的技术人员来操作。但是根据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中老年教师所占比例很大,就拿我们璜田中心学校小学部来说吧,中老年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52%,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成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普及的瓶颈,给农村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不小的障碍,为此我校选定《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促进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为“十二五”国家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并对我校中老年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状况做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于是,如何培养适应时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型教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中老年教师所占比例大,对于如何切实可行的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应是目前农村教育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如何转变中老年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整体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课题组决定从本校实际情况入手,希望通过中老年教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心态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并分析产生这种心态或行为的原因,为开展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促进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查的方法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校小学部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45周岁以上的40名中老年教师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份。调查内容主要涵盖目前中老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水平如何?对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态度怎样?对于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有哪些困难以及有什么好的建议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农村中老年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弱,中老年教师一直成为“农远”工程普及与应用的瓶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有些教师有畏难情绪。我们在问卷第21项(你认为中老年教师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最大的困难是:①没电脑②没人辅导③年纪大难以接受)的调查统计中发现,在被调查的40名中老年教师中有30人选择了③,占75%,不难发现在中老年教师的心目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一项很难学会的技术,对于年级偏大的教师是难以接受的,所以一直处于观望状态,能躲则躲。也有些教师认为“人到中年万事休”,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认为自己的职称等问题已解决,没有必要去花力气学习新的东西。

    2.有些教师认识肤浅。由于受沿袭多年的“三个一”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有些教师认为不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照样能教好书。我们在问卷第14项中(你认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①毫无帮助②作用很大③有无皆可)的调查统计中发现,在被调查的40名中老年教师中有20人,选择了③,占调查教师总数的50%,认为有无皆可。说明我们的中老年教师没有发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新时期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中所产生的价值。

    3.培训方法不得力。自2004年“农远”工程实施以来,各级对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非常重视,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的培训是吃“大锅饭”,各个层次水平的教师一同培训,出现一头“吃不饱”,另一头“吃不了”的局面,难以发挥培训的真正效果。我们在问卷第8项中(你觉得最佳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模式是:①面对面的课堂讲授模式②“一帮一”的结对帮扶式③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④其它模式)的调查统计中发现一项惊人的选项,竟然在40位中老年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31人选择了②,占教师总数的77.5%。不难发现现行的“大锅饭”培训模式,中老年教师很难适应,他们都渴望着自己有个“师傅”一对一的帮扶。

    4.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零起步。现在的中老年教师,年轻时代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设备处于空白阶段,更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培训。我们在问卷第6项(你是否学过教育技术专业课程:①是②否)的调查中得到的结果是,没有一人学过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在问卷第7项(你参加过哪些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和考核: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②教师计算机能力应用考试③“因特尔”培训④其他软件培训⑤无任何培训与考试)的调查中得到同样的结果,他们100%的选上了⑤。可见这对于教育信息技术零起步,并且记忆力和接受能力都在大为减退的中老年教师,要去应付并接受使人眼花缭乱的接口线头、难以捉摸的各款软件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5.教育信息技术设备投资力度还不大。劳动必须要工具,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问卷第12项中(你是否配有电脑:①是②否)的调查中得到的结果是仅占15%的中老年教师配有电脑,所以现在的中老年教师想要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首先学校要为他们配齐办公电脑,他们手头有了劳动工具,天天不离手的去读它,去摸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一定有提高。

    6.有少数教师不肯去学。那是因为现在的教育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使少数中老年教师缺乏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热情,就是不肯去学。我们在问卷第10项中(你上课用的课件来源于:①自己上网下载②同事替我下载、制作③自己运用PPT制作)的调查中也有20%的教师选择了②同事替我下载、制作;还有在问卷第20项(你上网时占用时间最多的是①QQ聊天②游戏③看电影④浏览网页)的调查中也有33%的教师选择了②游戏。可见在中老年教师中仍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不感兴趣,把更多的时间是花在打游戏上,一但要轮到上公开课了,就请同事帮忙制作课件,这种课完全违背自己的教学意图,只能是根据同事做好的课件再去照课件上课,很难形成课堂教学特色,甚至经常出现“卡壳”现象。

    四、讨论与建议

    从我们调查中反馈的信息,我们找到了制约农村中老年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结症,针对这些结症我们认为要凭借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来促进农村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从以下几点去做。

    1.启发开导,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我们的中老年教师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普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重大意义,增强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紧迫感。大量事实证明,年龄并非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不可逾越的障碍,在中老年教师中成为学校教育信息技术骨干力量的教师也已出现,不要认为自己临近退休啦,就可以躺在计算机免试证上悠哉悠哉啦,必须明白这是信息时代的需要,即使退休了,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仍需要现代信息技术。

    2.关心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知道,现在的中老年教师在年轻时代大多都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曾经也辉煌过不少,只是他们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面前显得很脆弱,把现代信息技术看得异常神秘。我校有一位老年教师在几年前他一直说自己这一辈子学电脑是不可能的事,又有谁知道他现在竟然是学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骨干教师。可见现在的大多数中老年教师,他们不敢大胆尝试,几次失败后就望而止步。所以作为学校要积极为他们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和氛围,采取多关心多鼓励,更不能歧视和训斥,要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使他们尽快树立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信心。

    3.以师带徒,建立结对帮学机制。几年来由于培训方法不得力,因而给中老年教师造成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恐惧心理,越听不懂就觉得越神秘,越神秘就觉得高不可攀。所以,作为学校必须更新对中老年教师的培训方法,比如可以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以青带老”,学校把“帮扶”任务分配给青年教师,对于有特殊辅导业绩的青年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4.投资倾斜,提供必要的软件和硬件环境。众所周知,必要的软件和硬件是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则无从谈起。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他们都经历了那贫寒的年代,家庭经济底子薄,花钱比较保守,许多中老年教师不肯自己掏钱买电脑,认为能省则省。再加上现在学校的教学设施仍不能满足中老年教师学习的需要,比如有的村小学校仅有两台电脑,怎么能供给十几位教师的需要。所以作为学校可以采取补贴的办法鼓励中老年教师自己买电脑,尽可能让中老年教师有条件有机会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把中老年教师的兴趣往学习信息技术上引。

    5.区别对待,提供愉悦的学习活动环境。必须明白中老年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上的进步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器重,不能以年轻教师的标准来要求中老年教师,同一个年龄段的比较会给他们带来动力,比如县里开展的中老年教师“农远”课堂教学应用大赛就是一项很好的举措。作为学校要多为中老年教师创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活动的天地,请他们聚在一起去研究去探索,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成功,并对这些点滴的成功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使他们这些点滴的成功升华为一种新的学习动力,变“不肯学”为“我想学”。

    6.跳出圈子,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有不少中老年教师为了应付远教活动月,请同事下载制作课件上公开课,在课堂上是上“课件”,而不是上“教材”。这说明有部分教师只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中技术方面的学习,却忽视作为教育技术重要部分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等内容的学习与研究,这样很难保证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导致教育技术的应用效益不理想。所以,作为学校必须跳出教育技术圈子,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促进中老年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再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技术的应用,相互交融,全面提升农村中老年教师的专业素质。

老年教育的现状范文2

体育教学遭冷遇

“体育老师的工资基本都没有主课老师高。”一位从事了十年体育工作的韩老师对记者说。他说,这种情况从他参加工作就没有改变过,因为老师们的收入是根据“学科系数”决定的,主课的学科系数一般为5,而体育课的学科系数为1.5,如一节课的课时费统一是2元的话,(课时费×学科系数=课时收入)主课老师上一节课的收入是10元,而体育老师的收入只有3元,彼此相差7元之多。而基本课时费越高,老师之间的收入差距就会越大。

韩老师说,在他们学校每个体育老师一周要上15节体育课,而其他老师一般只上9~11节课,他们的课时比别人多,工资却没有别人拿的多。工作10年的他加职称工资一个月只能拿到1600元,同样职称的主课老师则在2000元以上。而他们体育组的很多年轻老师没有职称,一个月只能拿到1000元,甚至更低。

对此,也有其他学科老师反驳说,体育老师本来就轻松,不用改作业,不用制作课件,又没有升学压力,工资低也是正常的。

体育老师们则对这种说法“深恶痛绝”,一位体育老师说:“很多人都有这种偏见,面对中考、高考,体育老师一样有压力,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也很多,只是别人不了解。我们一节课下来,身心都很疲惫,要教好课,还要保障学生们的安全,一点都不敢马虎。”

“另外,我们每天还要给‘短跑’、‘长跑’、‘投掷’等训练队的学生训练,这些都是没有钱的。”

如今五一、十一这样的长假或者是暑假,很多学校都组织教师外出旅游,算是对教师辛苦一年的奖励。 “可是,这种名额不是每位教师都享受到,这与平常工作干得好坏无关,只要所授科目重要,理所当然就是你,但每次与我们体育教师无缘。”这名从事十年体育教学的女老师说,体育老师经常处在“被遗忘的角落”。

即使是评奖项,体育也不受重视。女体育老师说,各科的考试都有排名,体育也在其中。可是她所在的学校从来看不到体育的排名,即使她所教的体育分数相当高。其他的科目,比如语数外,只要不是排在最后三分之一部分,学校会有金钱奖励,数目还不小。而体育教师很少拿到奖励。

其他科目的老师多多少少都有在外面补课的收入,而这对体育老师来说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体育教师相对来说比较“清苦”。“当体育老师本来就难,当一个好的体育老师更难。”

赵老师还说,在学校体育老师很多时候就是“高级勤杂工”和“搬运工”,每个学期一来新书,学校领导肯定会让体育老师去搬,因为“体育老师年轻、有劲啊!”,体育老师也抱怨:“为什么每次都是我们”,可时间长了,他们也“习惯了”。

但体育老师们真正渴望的是自己的收入能与工作量成正比,更希望自己的社会价值能被学校、家长和学生认同。

“边缘科目”老师待遇

很尴尬

“体育老师长期收入低、地位边缘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结果。”乌市一所中学校长这样认为,他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所有的科目都向文化考试倾斜。体育、美术、音乐这“小三门”的老师基本都是这种情况。虽然现在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体音美”本是素质教育的门面,但中考、高考成绩仍然是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准,在没有将“考试成绩”这样的硬指标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校不敢下大力气提高“小三门”的现状,怕被人说“不务正业”。

不过城市学校的体育教师状况相对而言还是好的,在许多乡村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是班主任或者其他科目的代课老师在上体育课,体育老师一直都处于缺编的状况。

“现在很多学校都落实上级要求,每天中午有个30分钟的大课间,做广播体操,做运动,非常好,我和学生们都很喜欢。”一位女体育老师说。

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体育教学研究员藻世明老师说,几年来,我们一直关注着体育教师的待遇及体育的发展问题。体育教师不受重视、待遇低,边缘化情况的确存在,媒体对于出现很多胖孩子、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孩子呼声也很高。但因为学校、家长、包括一些学生自己对分数看得很重,很难实施。

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与当前的教育体系也有关系,但是这些情况正慢慢好转,不久将要出台有关音体美科目、音体美老师现状等内容的文件,里面有对“边缘科目”以及改变这些老师待遇等问题的规定,如果有各级单位的强力贯彻,学校改变急功近利的态度,将眼光投向孩子的未来,现状一定有所改变。

下一代的健康谁来负责

在几所学校门口,记者对几十名学生做了随机调查,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体育老师,但内心的崇拜程度却没有对主课老师深,他们说,毕竟体育是副课,学校都不重视,学生又能多重视呢。但学校随意砍掉体育课也让他们很反感。

正在上高三的王翔说:“高一、高二时,每天都打打篮球,家里也支持,给我买个篮球。可是高三一到,爸妈就把篮球没收,不让玩了。学校也把体育课减了一半,本来特想运动,但看看周围的同学正认真地学习,也只好随流了。如今我很少运动,出门坐公交车,回家吃着妈妈做的可口饭菜,我从前几个月的56公斤急剧增长到70公斤。”

王翔说,唯一的希望就是,高考结束,痛痛快快打几天篮球。

体育老师不但要带体育课,还要负责学校的安全、杂事,所以很忙碌,一天再上四节体育课,非常疲倦。某中学初二同学周亮(化名)说:“体育老师只是应付一下,有时候叫我们玩跳绳,或者是打篮球,他就站在一旁用疲惫的双眼看着我们,感觉不用心。”

体育老师被边缘化,教学质量势必有所影响,课时越来越重,待遇仍然很低,学校、家长的眼睛里似乎没有体育运动的概念,没有感谢过体育老师!

试问,这样的现状,孩子的健康谁来负责?谁又曾想到十年后孩子的身体状况如何?据一位体育老师透露,现在初中的一些孩子个子虽然高,看着也健壮,可是骨胳很脆弱,孩子经常骨折。

一位学校领导建议: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所有的科目都向文化考试倾斜。如果把体育也纳入这个领域,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的重视程度就会不一样了。比如说,把考生的体育达标率作为评价学校的前提条件。

的确,现在已经在进步,体育达标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规范。可是如果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

老年教育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城镇中职德育教育;现状;建议

在大学生就业率一路跌滑的态势下,中职生的就业率却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态势,国家教育部公布了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统计显示,去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662.67万人,就业学生数为640.9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71%。面对如此大好的就业前景,我们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现状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在吕梁某职业学校实习时,特意就此问题进行了观察、交流、了解。

一、学校德育教育现状

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城镇中职学校在中职生的教育培养中仍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德育课程设置问题

1、培养目标没有与当下社会形势相结合

一所吕梁区办学较出色的职业中学,其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是不吻合的,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对高技术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量,但从当地学校的培养制度来看,学校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升学率。而且把升学率定位为学生唯一的出路。这一做法完全忽视了本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

2、学校德育课程设置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当地学校在德育课程方面设置方面存在很大问题:2012年以前的德育课不在高一二开设,如果大纲有德育考试要求,在高三会恶补起来,即在高三把三年的德育知识全补起来;2012年以前的德育课程全让语文老师兼带,2012年以后虽然安排了德育老师,但德育老师全没有政治学科背景。此外,就德育教学方面,没有与课本内容相符的教学参考书,在德育课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目标与方向来指导。

(二)职业中学德育教师现状

学校制度对职业中学德育教师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学校制度上没有对德育课程给予与之相符的重视,使得在德育教师队伍中出现了其他科目教师队伍中不曾有的懈怠情绪,甚至有老师认为"德育课上不上都行,缺个几节课的没事,临考试时给学生划上重点,让学生背诵就行;德育课其实就是讲故事的课……"。对中学德育课意义做如此解读的德育教师,我们又如何相信其能将德育课的宗旨给贯彻下去,又怎能很好地完成德育课本身的情感目标呢?另一方面,学校制度管理上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教师上课时,若有学生睡觉,便会扣教师的钱。这使得教师易对睡觉的学生产生怨恨情绪,进而导致师生关系陷入僵局,从而影响到德育课的正常实施。

(三)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育现状

首先,相比同龄进入普高的学生,进入职业中学的学生在中初中阶段受教育时就是被老师、家长遗弃的一群人,长期在"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状态下成长,再加上又刚好进入成长的叛逆期,使得这群孩子身上存在着很多恶习。其次,短短的一学期观察、了解,发现中职生身上中存在着普高生不曾有的好多问题。80%学生见了老师不问好;普通班(文秘班、英语班、财会班)10%的学生是和老师经常起冲突的,嗑瓜子、聊天、玩手机……老师一旦制止,便与老师在课堂上大吵大闹。机电班、计算机班(男生较多班级),上课有30%的同学睡觉;吸烟、打群架、进网吧的现象更是严重;行为更恶劣的有一女生趁宿舍其他同学上课,而偷拿其他同学的钱、手机;男生班多的班级更是,因打群架伤了胳膊、伤了腿的、头破的更是举不胜举;撒谎,欺骗老师的行为更是常见。最后,当下在校中职生大都是90后、00后,90后鲜明的特点,张扬个性、追求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再加上现在手机在中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使得他们在接受新信息的同时,自制力差的他们还易受网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这将为德育教育增加了一个新的难题。综上,职业中学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低、自制力很差、德育水平普遍较低,改善职业中学学生的德育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改善中职德育教育现状的建议

针对职业中学德育现状中的各种问题,现有如下建议:

(一)变革学校制度

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所定的方向以及所制定的制度,如果职业学校不能找准自己学校区别于普高的核心竞争力是培养有技能的学生,那职业中学的教学工作是无法搞活的。当然,不得不承认城镇职业中学由于资金不足,无法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设备,不得不把自己学校的目标方向定位升学率。这就需要国家在城镇职业教育中学给予一定的资助,使得职业中学能摆对自己的方向、目标,从而制定合理而有效的制度。

(二)提高教师素质

如果学校的教育制度得以改善,教师要积极要求自己,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缺,明确德育课的任务,向学校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真正使德育课堂有效开展起来。德育老师要把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作为自己艰巨而光荣的长期任务,把德育情感的培养渗透到平时的每一堂课中。

(三)努力开展心理教育的各项活动

针对职业中学学生心理上的顽疾而造成德育水平的降低,加大力度在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心理方面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又迫切。学校应成立一个心理辅导站,针对行为习惯恶劣、德育水平低下的学生进行长期的、分阶段的、有步骤地心理辅导,纠正其错误的价值观。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多举行德育教育活动,可在学雷锋节日中,组织学生帮助孤寡老人干家务的活动,或在劳动节中组织学生打扫当地的古建筑,还可以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开展系列的感恩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体会到美德带给自己的快乐,让其在心理上有成功、愉悦的体验后,更容易对其不良行为进行修正,效果要比说教更好。此外,学校还应开家长会,纠正家长错误的教育观,从而为学生的德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结语

就业前景如此大好的中职生,如果能在中职学校学的好技能,定可以在当下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谋得一份好工作,并有一个好的未来。但当下通过实际了解发现城镇的中职德育教育现状却实在令人堪忧,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使其不能很好地成长与学习,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调整方向,学校、老师和家长齐努力,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让中职生真正成为当今经济发展形势下真正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刘国胜.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吴松年.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3]郑和钓,等.高中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老年教育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师;生存;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301-03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师则是体育教学的执行者。一支专业素质好,综合水平高的体育教师队伍对实施和发展学校体育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课改的深入进行,体育教师不得不面对各种新的挑战,为了促进我区学校体育事业的进一步理性发展,所以全面了解我区体育教师现在的生存现状显得尤为必要。

二、研究对象

富阳区中小学体育教师43所学校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数据整理等研究法。其中调查法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电话访谈和个别座谈收集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同时参考网上查询、收集的资料。本人于2015年10月―11月将有关意向制成问卷,在11月对我区各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进行发放问卷,采用不记名不计学校作答形式,同时进行了个别面谈和电话访谈。11月下旬数据统计、分析,12月撰写论文。

2、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我区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政治面貌,最高荣誉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高中男女教师比例为2.83:1;初中教师男女比例为3.35:1;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为1.8:1。相对高中和初中更接近3:1的合理比例,小学女教师略偏多。

表3可见我区体育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由中青两代组成。教师的主力在35周岁左右,高中占到80%的比例,初中占到59%的比例,小学占到74%的比例。老中青比例高中为:0:1:4;初中为1:9:15;小学为2:3:15,老中青比例初中最合理,相对高中体育教师偏年轻化,近几年中小学新进的专职体育教师较多,以前有一部分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教授体育课,总体表明:体育教师整体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团队。

小学教师的学历有了很大的提高, 83.5%和95.7%初中、高中教师大学本科毕业达到合格学历,专业对口,学历结构非常高。

其中党团员占到60.9%、65.5%、77.1%的比例,可见这个群体不仅专业整体素质高,而且思想觉悟也很高。

91.3%的高中教师、90.1%的初中教师、94.1%的小学教师在富阳区级以上各类比赛、比武、评优中获得荣誉,其中近60%的高中教师、56%的初中教师、49%的小学教师获杭州区级以上奖项和荣誉。由此项可以看出,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是得到了认可。

大部分体育教师在上学期间都具备良好的体质和体能。进入工作岗位后由于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室外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的转变、锻炼意识的淡化等多种原因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只有69.2的高中教师、60.7%的初中教师、61.3%的小学教师对自己的健康有自信,20%左右的老师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忧。绝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患有职业常见病,如体育教师在室外授课需要而用嗓过度,近一半的老师经常受咽喉炎之苦,关节炎、拉伤扭伤的陈伤、颈椎病也比较常见,可见,一向被他人认为最健康的体育老师也有着诸多的病症。

3、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从上表中可见85%以上的高中体育教师、70%以上的初中体育教师、95%的小学体育教师每周任课10节以上,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要组织学生早操、课间操、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各种代表队的训练,还有节假期间的集训,校运会等学校群体活动组织及维护场地器材等工作。只要是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教师的精神就处于高度的集中状态,视线时刻不能离开活动场地上的学生们。体育教师不仅每日工作量大,还必须克服风吹日晒的工作环境和起早摸黑的工作时间等不利条件。体育教师是体力兼脑力劳动,并处于强度大,压力重的状态。

(4)体育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小学初中体育教师的课时计算是统一的绩效考核,跟上课课时数多少没有关系,但是体育老师的上课课时数要比其他学科的课时数多很多,可见,体育教师在面对的着是同等的课时费却担负着很大的课时量。高中的体育教师基本上是学校规定的一个课时对应相应的课时费。

小学,初中实行绩效考核以后,初中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组织早操课间操没有任何报酬,组织课外活动没有任何报酬。体育老师用近三十分钟时间组织一次操,三、四十分钟时间组织一次课外活动都不能折算半个课时的现象在农村初中、小学很普遍。相对高中体育教师的待遇状况还是比较理想的,还是令高中体育教师的满意的。

近60%的老师认为工作给自己的造成了巨大压力,高中体育老师们感觉最明显的是教育管理任务和教科研任务,因初中体育老师面临体育中考的压力和平时的专项素质练习而感觉最明显的是教学任务,而小学体育教师感觉最明显的是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我们的教学对象基本是2000年以后的孩子,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和想法,抗压能力弱,管理教育起来要讲究花费更多的耐心、还要讲究艺术性和个别针对性。新课改需要老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型,把实践经验升级转化为理论成果,教科研领域对体育教师具有较大挑战性。

5、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

考核涉及了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个人利益,考核办法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56.5%的老师认为学校的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制度不理想,还有24.6%的老师抱无所谓的无奈态度。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中注重元素排名前四位为:学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指导竞技体育训练比赛成果、教学比武和竞赛成绩、教科研理论成果。这些指标都是显性指标可操作性很强,但还有很多隐性的工作和态度无法考核,这样的考核机制也往往促使一些老师的功利性发展。而部分踏踏实实的做着具体工作的老师得不到学校的认可,久而久之这些老师会产生消极的想法,所以针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80%以上的老师考核排位在中等以上,70%以上的老师收入排位在中等以下。这样的结果会让体育老师感觉到学校的一些考核机制会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6、体育教师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方式

体育教师们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专业学习需要上平均每个老师做了2--3个选项,老师们都有多方面的充电需求,体现了老师们对提升自身素质的渴望。高中体育教师相对科研能力和课改理念两选项的比例最高,初中教师相对提高教学能力的需求比例最高达到39.3%,小学体育教师相对课改理念和训练能力两选项的比例最高。这和学校考核评价评价因素密切相关,高中重教科研成果,初中重体育中考,小学重竞技成绩。教师的业务知识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外部环境的环境影响与支撑至关重要,对于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外出参加会议、参加培训、观摩学习的机会不多,这样就阻碍了教师直观的接受外部的优秀的教学经验,教学理论,所以学校应该为体育教师的对外交流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

老师们对现行的职称评定办法的认可度比较高,70%左右的老师认可现行的职称评定办法。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上最大困难是撰写论文,有40%--50%的比例,其次为外语过关考核和班主任龄积累,相信这也是所有学科老师的共性问题。

工作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工作稳定、有寒暑假是体育教师这个职业对自己的主要吸引力因素。学生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师最重的压力,安全问题可以盖过老师所有的成绩和努力,甚至官司缠身。安全问题虽然可以预防但意外事故的偶然性和突发性有时根本无法预见。体育的小学科地位对老师们的困扰仅次与学生安全压力,紧随其后的是早出晚归的的工作时间,对正常的家庭生活冲击比较大。上课时的风吹日晒,女教师要注意保养。个别学校场地小,同时会有很多班在上课,学生的管理难度大等等这些情况,让体育教师的所担负的责任比起其他学科的责任更大、更难。体育教师努力工作的动力来源与自身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是内动力往往更稳定持久。这样的结果让人思考学校的考核体制,大工作的压力,强的工作量,受限制的工作环境,是否会让体育教师进入职业倦怠期,还值得社会的关注。

体育教师生存现状来源于其现实教学中肩负的期望和责任、遇到的挑战以及遭遇的矛盾冲突等等,而这种生存现状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才是最为贴近的。体育教师在改善待遇、提供更多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制定科学全面的评价激励机制、制定更合理的体育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是所有体育教师的愿望。

四、研究结果和对策

通过调查我们欣慰地发现,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是一个有朝气,有较强的上进心,有责任感的团队,学历结构高、专业整体素质较高和政治觉悟高。有提升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 从调查结果可见: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大、压力重;在学校课时量计算和教师考核中处于弱势地位。学生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对评价考核机制有较强的想法;对现行的职称评定办法的认可度比较高;对自身职业的认识比较客观的认识。

我们希望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和各种积极措施,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希望学校领导能考虑体育教师的个性特点和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性,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外,结合“人性化”管理对策深入人心,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实现体育教师全面成长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保证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体育教师应当成为自己的创造者,应当始终坚信体育教师每天亲身经历的教学课堂是其可能获得主动发展的最佳场所,并切实赋予其自身发展,主动实现自我生存价值的真正权力,不能局限于外部支撑方面对体育教师发展所做的简单关怀。我们不能等不能靠,努力提升业务水平练好内功,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积极勇敢地面对机遇和挑战,促进我区中小学事业的进一步理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教师自我发展需要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杨建云.王卓《教育科学》, 2002.1

[2] 《中学教师的需要现状和中学管理的激励策略研究》[J]施文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

[3] 《河南省城区中学体育教师生存环境调查报告》[J].刘四《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6

老年教育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苏北农村 老年教育 现状 影响因素 途径新探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最强劲的助推力,我国要如期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必须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寿命普遍地延长。据民政部《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大约每7人当中就有1位老年人,我国已迎来第一个老年增长高峰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解决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矛盾与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国家一方面反复修改与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另一方面也在加强终身教育理论的推广与实施,意在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应对危机与挑战的能力,也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学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树立起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责任感意识,加快农村老年文化建设的步伐。然而,笔者在理论研究中发现,我国城市及国外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研究日益丰富,但我国农村老年教育研究领域却很少有人问津。鉴于此,文章以江苏省苏北农村老年教育为对象,试图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以期为农村老年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苏北农村老年教育现状

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现代化进程发展较快的省份,也同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根据江苏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可以看出:从人口代际年龄构成上看,“老年人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快”,而“老龄化比重农村远远大于城市,‘空巢老人’日趋增多。”面临这一严峻现实,在江苏城市以及苏南农村,人们正在改变对老年人持有的“刻板印象”,对老年人的期望值也在提高,老年人自我的身份认同感得到满足,老年人接受继续教育的自觉性也在提高,终身教育理论在现实中得到一定程度地实施。

在苏北农村,以淮安市为例,截至到2013年底,农村中小学基本达到合格学校标准,校园网覆盖率达75%,与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不相匹配的是农村老年人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老年人教育发展较为缓慢,甚至有的地方还处于盲区。为了更加真实客观地了解苏北农村老年人教育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农村老年教育的有效途径,笔者采取实地走访与发放问卷进行抽样数据统计相结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问卷2787分,有效比92.9%。调查对象为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市的农村老年人,历时六个月。在对苏北农村老年人的基本情况与教育状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认为制约苏北农村老年人参与教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长期的社会塑形中,“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加之农村老年人自我认知的主观能动性较差,所以他们容易受社会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的影响。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家人对老年人参加培训的支持率仅占5.2%。而在受访的老年人中,当问到“如果你有机会参加老年教育培训,你将会参加么?”时,有67.3%的老年人回答“不好意思参加培训”。

第二,苏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村老年人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受访者中因教育经费受制而不能参加教育培训占比达21.9%。

第三,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老年教育不够重视,具体表现在:首先,组织的老年教育培训活动不多。在调查走访中发现,仅有19.8%的乡镇村委组织过老年教育培训活动;在受访的老年人中,从来没有机会参加教育活动的占比35.9%,偶尔有机会参加教育活动的占39.8%。其次,农村老年人教育公共产品建设严重不足。笔者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苏北乡镇有老年教育培训机构的仅占19%。最后,表现为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第四,农村老年人教育培训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的需要,难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此,探索出农村地区尤其是苏北地区农村老年人教育的新途径,在“老有所学”的基础上促进“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不仅可以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解决江苏省进一步发展经济和繁荣文化的瓶颈,而且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克服伴随年龄增长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实现老年人满足自我价值需要的愿望,从而提高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指数。只有这样,才能在发挥农村文化优势资源的同时,弥补短板的缺陷,从而为更好地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克服农村老年人参与教育的认知障碍

在传统文化中,“老年”成为老朽无用、老弱无力和失去创造力的代名词,他们只能在依赖社会和他人中终其一生。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到了现代,又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加深了对老年人的认知偏见。我国文化巨匠鲁迅早年笃定进化论思想,就在改造国民性的启蒙道路上走了一段弯路。诚然,从人的一生来说,老年会带来身体之弱,但这不是老化无用的征兆,这种偏见不仅带有很大的社会制造的成分,而且还混淆了老年与老年人的概念。即使有的老年人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也并不影响他们的心智。老年人不仅可以有为,而且可以大有作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西塞罗在他老年时写的著作《论老年・友谊・责任》中,义正言辞地反驳了老而无用的观点,认为:人在经过少不更事和摸索阶段的青年时期,到了中年时期人生的目标才日渐清晰,到了老年阶段,学习时间更为宽裕。同时经过前半生的反省、总结和积累,思想才会变得更为成熟。事实也证明,到了老年时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比比皆是,如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一批在十年中被剥夺了学习权利的中老年知识分子,他们通过继续学习,成为各行各业的领袖,并培养了一大批学子,成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先锋队。

我国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既定目标,在向农村嵌入外来先进理念、输入新鲜血液的同时,重中之重须要催生农村内在活力。随着农村强壮劳动力资源的纷纷外流,要构建起农村的生态链,就必须先补短板,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知识层次,这就必须加强老年人教育的力度与厚度。

然而在苏北农村,大多数老年人在早年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得出的统计数据为:小学以下学历的占比32.6%,小学学历的占比33.6%,初中学历的占比23.7%,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0%。文化水平的低下,又使得他们容易受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很少能自为地去接受再教育,这造成了他们实际承担的事务与其知识结构不相匹配的矛盾。要解决这一悖论,就必须纠正农村老年人自我认知的偏差,让老年人从集体无意识的禁锢中走出来,能动地参加教育培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宣传,使老年人认识到接受再教育的重要性。二是说服家人,做好老年人的思想工作。三是实行激励机制,增强农村老年人自为参加教育活动的信心的同时,提高其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夯实农村老年人接受教育培训的经济基础

我国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管仲笃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进一步论证了管仲的观点。党的十以来,我国加大了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力度,然而受地方经济的影响,苏北与苏南甚至苏中还有很大的差距。苏北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福利相对较少,为了解决养老问题,他们基本上还是依赖于子女,这就使得老年人处于整个经济链的末端。

笔者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发现,苏北农村老年人的月开支在100元以下的占比21%,100~200元以下的占比29.7%,200-300元的占比16.5%,300元以上的仅占32.8%,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自为接受教育的障碍。苏北农村老年人年教育经费支出为零的占比高达21.9%,在1~50元的占比24.2%,在51~100元的占比21.1%,在101-150占比11.7%,在151~200元的占比3.9%,在201~250元的占比7.0%,在251~300元的占比5.5%,而在301~350元的占比仅1.6%,在351元以上的仅占3.1%。笔者在调查走访中,当问到“您参加老年教育互动的主要障碍是什么”的时候,回答“因费用过高”的比例也达到14.1%。要突破这一瓶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政府统筹,把老年人教育经费保障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二是发展经济,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三是区间调控,均衡教育经费。四是社会支援,多渠道筹集老年教育经费。

形成合理有效的农村老年教育体系

国家机器处于上层建筑的最顶端,无疑对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国著名的学者弗朗西斯・马尔赫恩(Francis Mulhern)深刻地阐述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所有文化都包含有着政治价值,但其价值应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俗地讲,即政治作为以公共权力为目的或是借助于公共权力而实施的活动,无疑应该对文化建设起着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为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唤醒工人、农民的觉醒,使得人民群众翻身做主而不懈地抗争与奋斗着。为此,我党的创始人纷纷举办农民学校,曾于1926年回到韶山开办农民夜校,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启农民教育的先驱者之一,为提高农民素质,缩短城乡差距开了一个好头。这之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级政府积极探索中国农民教育的新路径。然而,与农民教育已经趋于成熟不同的是,各级政府对老年教育的重视还不够,就江苏而言,苏北农村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要解决这一问题,苏北各级政府必须大功夫、下大力气,方能化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危机,这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转变观念,以战略的高度把老年教育与九年制义务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第二,鼓励地方各级政承担起老年教育职责,并把老年教育培训活动纳入其考核体系之中,完善监督机制。并制定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参加老年教育的政策。

第三,完善苏北老年人教育设施。教育设施是苏北农村老年人参加教育活动的物质载体,没有这些物质载体,苏北农村老年人参加教育培训活动的愿望与需求就不能得到满足。为此,苏北各级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动员各方力量,改革融资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村、乡级老年人教育设施的建设中来,完善苏北农村农村老年人参与教育培训的需要。

第四,加强苏北农村老年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是发展教育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就加大了师资队伍的培养,甚至为了鼓励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在政策和待遇上给予多种优惠。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今天,我国各类师资队伍建设渐趋完善与成熟。据相关报道,截至2013年,全国已有52万所学校,共有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工读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476.82万人,从而保证了2.57亿在校学生的教学,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然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虽然老年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在加快,却几乎没有老年教育专任教师,在农村连兼职教师都难以请到,更谈不上保证教育质量,这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教育需要。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必须在老年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下大功夫。一要借鉴我国早年农民教育开办成功的先例,鼓励大家向梁漱溟、晏阳初等有志于农民教育学习投身于老年教育中来。二要在政策和待遇上给予愿意从事老年教育的学者以优惠待遇。三做好完善老年教育队伍培养和选拔体系。在苏北农村,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可以根据苏北农村的实际情况,分两步走,第一步可以先鼓励高学历的社会工作者和优秀的教师兼职做老年教育。第二步通过地方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逐渐充实苏北农村老年人教师队伍。

根据实际,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

只有为教育主体量体裁衣,才能做到教学相长,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农村老年教育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必须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笔者在对苏北农村老年人的调查走访中发现,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各异,知识结构差别很大,生活环境、生活阅历大不相同,兴趣爱好殊异,心理感受和认知能力也不同,因此在向发达地区的农村老年教育进行学习的同时,还要根据苏北农村不同特点的老年人,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第一,因时因地而择,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在苏北农村,由于大多数强壮劳动力外出打工,老年人承担起干农活、接送孙子女上学、照顾年幼的孙子女等繁杂的事务,加大了农村老年人集中参加教育活动的难度,加之他们基本不会网络,不能发挥远程教育灵便的特点。苏北农村老年人生活方式上这种随机性、分散性的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能不辞辛苦,随时把教育活动安排在农家小院、学校或田间地头。

第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实行教育内容的多样化。要根据农村老年人的特点,实施“T”型教育模式,即在教育内容上既要有广度的拓宽,又要针对老年人不同的特点,拓展教育深度。举例来说,笔者在苏北农村调查中走访痛心地发现,由于老年人的教育意识单薄和教育水平的欠缺,而我们的各级政府习惯于全盘照搬城市的教育模式,就使得“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的案例比比皆是,这就是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从而造成了教育目标的偏离。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真正地走近农村老年人,观察倾听他们的教育需要,唯有如此,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方能做到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农村老年人教育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老年人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村老年人共同努力,在向农村嵌入外来教育的同时,关键还是要促进内生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壮大。一方面要纠正农村老年人对自我宿命认知的误区 ,打开农村老年人参与教育的心门。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政府、社会、教育工作者要共同行动起来,为探索适合老年人教育的途径群策群力,真正地做到“教有所乐、教有所安,教有所用、教有所为”。唯有如此,我国才能真正缩短直至消灭城乡差距,从而顺利实现小康社会的良好愿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梦想。

老年教育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实行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增长率的生产类型,老年人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慢性病增加正成为全球趋势。目前慢性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60%,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50%的疾病负担将来自慢性病问题[1]。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健康及预防保健的需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老龄化不仅表现为老年人生命的延长,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开展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维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们对干休所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休所60岁以上380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180人,女性200人,年龄在60-90岁,平均年龄在68.5岁。小学以下占38%,;初中占32%;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占30%。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项目,逐一询问后进行填写。采用当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收回率占95%。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用同样的调查方法对其再次调查。

1.3结果身体健康者有125人;慢性疾病、身体状况差者有257人。而在健康需求的调查中,对干休所开展预防疾病保健知识的宣传需求者有11人,占3.8%。由此可见通过健康教育能使老年人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有更多的了解,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2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2.1健康教育的内容

2.1.1老年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绝大多数老年人都认为了解相关的健康知识很有必要,随着老年人健康意识的提高,但获得相关知识途径较少,大多数老年人对疾病的治疗、预防及预后的相关环节的知识都想了解,在这其中,对病情现状与预后的需求最为突出,说明老年人对疾病存在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疏导及讲解。

2.1.2积极开展干休所慢性病防治工作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首要因素[2]。本次调查干休所老年人主要慢性患病率为70%,不良生活方式占75%,所以慢性疾病防治工作时社区护理的主要工作。应从一级预防着手,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消除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加强二级预防,定期开展健康普查,对慢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1.3开展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大多数老年人文化水平偏低,缺乏预防保健意识及常见疾病的常识。许多老年人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资料表明,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引起的疾病占老年人致死病因的50%以上。所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1.4做好心理护理老年人由于生活方式、社会角色、经济状况的改变等因素,出现心理不平衡。一部分老年人患慢性疾病。因此,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悲观情绪,丧失生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的差异。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2.1.5普及预防保健防病知识,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

2.1.6膳食结构的合理化向老年人讲解不同的饮食对疾病的影响,从而选用利于疾病康复而避免可能成为诱发因素的食物。

2.2健康教育的方式

2.2.1赠送《老年人健康必读》本干休所老年人多为离退休干部,均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尽量达到人手一册,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调整完善健康教育内容。

2.2.2个体健康教育采用家访式对干休所老年人及家属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正确的指导。

2.2.3利用传播媒体进行宣教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通过广播开通“健康服务热线”,进行电话咨询,通过电视、报刊开设“健康专栏”,做到广播里有声,电视里有人,报纸上有字,即解答老年人提出的问题,同时也把预防保健知识传入千家万户。

2.2.4群体健康教育定期聘请主治医师以上的专家,对干休所老年人进行专题讲座,同时发放与讲课内容有关的简单易懂、图文并茂、标题引人入目的小册子。病鼓励提问。专家答疑,课后咨询,这种互动式健康教育方法,提高了老年人对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2.2.5示范性健康教育是针对病人专业知识和健康知识的欠缺,技巧掌握的肤浅和不规范进行示范或纠正。如高血压与糖尿病人教会他们测量血压与测血糖的方法长期坚持服降压药及注视胰岛素的方法等。

3结果

3.1干休所老年人健康教育前后生活质量对比,见下表:

进行干休所护理干预后,老年人医疗保健知识、心理状况、健康状况、文艺活动、人际关系、满意率均有显著提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明显得到改善,降低了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建立了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健康教育前后对比,其结果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意义。

4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追求普遍提高。健康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新的医学观点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完整的健康观念是指生理及心理的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随着现代医学手段的不断发展与预防保健知识的普及,营养状况的改变,疾病谱和死因谱也发生了变化。危机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此外,还有外伤、精神卫生等问题。这些疾病对医疗服务在时间上要求长期而连续。另外,由于需要长期医疗的人数增多,给社会、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负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老年患者有更多的保健需求。由于老年患者病程长、病情复杂、体质虚弱,加之社会经历丰富,常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影响疾病的康复。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对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解除顾虑、克服消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老年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4.1在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中,必须适应老人的特点,注意内容和形式上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通俗性。

4.2健康教育要因病而异,不同疾病的病因、诱因各不相同,预防保健措施也不一样,因此病人教育工作就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知识教育。

4.3教育要因人而异,每个病人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风俗习惯、生活特点不同,对医学知识的认识掌握和了解程度各不相同,健康教育及针对各自特点,给予有效的宣传。

4.4护士从事健康教育工作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可独具匠心,勇于创新,采取综合手段,注重实效,做到有的放矢,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