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绘画技巧范例6篇

美术绘画技巧

美术绘画技巧范文1

一、学习漫画技巧――夯实绘画基础

漫画与美术本就是一家,画漫画需要过硬的美术功底,画漫画同样能够夯实绘画基础。因为学生对漫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漫画技巧。学生在学习漫画技巧的过程中,他们的美术基础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巩固。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对漫画浓厚的兴趣为“推手”,结合美术课程教学内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一丝不苟地学习漫画技巧,进而夯实他们的绘画基础。例如,教学初中八年级美术《写意花鸟画》的时候,教师巧妙地将其与漫画联系起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巧。教师将漫画的绘画技巧与写意花鸟画的绘画技巧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时,他们都专注于教师讲解的各种漫画技巧。学生在学习各种漫画技巧的过程中,夯实了自身的绘画基础。学生扎实的绘画基础会有效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临摹经典漫画――借鉴绘画技法

各种经典漫画不仅深受学生喜爱,而且这些经典漫画中也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绘画技法。因为学生对这些经典漫画非常喜欢,所以他们就会全神贯注地临摹这些经典漫画。学生在临摹这些经典漫画的过程中,他们就会顺其自然借鉴这些经典漫画中的优秀技法。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喜爱的各种经典漫画作品为“引子”,紧紧围绕美术课堂教学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引领学生聚精会神地临摹各种经典漫画,以此让他们借鉴大师的绘画技法。例如,教学《铅笔淡彩画》的时候,教师也将它与漫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教师出示了一张学生非常喜欢的TFBOYS的经典漫画,这张漫画出自国内某著名漫画家之手。教师让学生临摹这幅经典漫画,学生个个迫不及待,人人急于临摹。学生在乐此不疲地临摹各种经典漫画作品的时候,他们会惊叹于各种经典漫画的高超技法。学生临摹经典漫画作品会逐渐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学习创作漫画――提升?L画技能

美术绘画技巧范文2

关键词: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方法;

美术课程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在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精神生活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基础绘画涵盖了素描部分、色彩部分、速写部分。通过基础绘画教学使得学生在绘画技能方面、审美能力方面、创造能力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1)激发学生基础绘画兴趣。①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美术教师应依据每位学生素质潜能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制定相应教学目标,在这个基础之上,实施分层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发现各自“最近发展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促使学生充分掌握绘画技巧,为日后艺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②营造良好基础绘画氛围。兴趣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同样也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初中阶段学生仍旧保持了爱玩的天性,具有耐性不够等特点,而美术基础绘画教学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后去描写,还要经过多次修改。在这个背景条件之下,学生极易出现厌烦心理,从而无法专心于绘画中。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基础绘画氛围。例如,教师在学生课堂休息过程中,讲述著名画家的小故事、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对校内植物、建筑进行写生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绘画方面兴趣,让学生在精神饱满状态之下投入到美术基础绘画中。

(2)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临摹、写生引起高度重视。在初中阶段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对临摹、写生引起高度重视。临摹旨在强调学习技巧,吸取优秀人士造型技巧。而写生着重表达感受,在多次练习过程中逐渐找到感觉,最终养成绘画习惯,形成自身艺术特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临摹、写生二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整体训练方式,为学生日后绘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临摹旨在将学生所学绘画技巧运用于写生中,从而形成自身艺术特色。因此,教师组织学生临摹他人美术作品时,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作品选择。学生对选择作品的内涵应当有充分体会,对绘画方面技巧应当有所研究,临摹、写生二者之间的结合能够使得学生在知识理解、消化上更加容易。

(3)强调示范教学,使得学生直观感受增强。从初中阶段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能够发现,尽管教师对画理进行了细致讲解,但学生仍旧是一知半解,实际应用中也不能做到灵活运用。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用语言对画理进行表述具有抽象性,单单依靠语言表述学生无法理解画理。在初中阶段美术基础绘画教学中,教师应当强调示范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使得学生在绘画技巧方面做到充分把握。例如,教师在教授水粉画中“湿画法”“干画法”时,在用色方面、用水方面、用笔方面,教师可以在语言讲解的基础之上再示范作画,到了重点部分需要提醒学生引起高度重视。同时,要求学生对教师作画动作、技巧进行细致观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性认识,对学生绘画技巧的掌握也有积极推动作用,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在绘画水平方面将会有较大提升空间。

(4)引导学生采用正确学习方法。采用正确学习方法对学生知识点掌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初中阶段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采用正确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绘画技巧。①对事物做整体观察。初中阶段学生在基础绘画最初阶段往往忽视整体,重视局部,“一叶障目”现象时有发生,此类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观察方法不正确导致。在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整体观察,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提高学生作品质量。②调整修改工作的开展。调整修改工作的开展需要学生进行认真分析,通过反复研究、比较之后,对画面整体效果进行检查,从而查看空间关系方面是否安排恰当、主次虚实方面是否按照一定顺序展开等,对不当之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例如,学生绘画作品若是在构图方面比较优秀,而线条不够流畅时,教师应当在作品空白出指出优点、不足之处,通过此评价方式的采用,不仅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对作品进行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自信、学习积极主动性也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促使学生在日后学习过程中迈向更高台阶。

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初中阶段学生心理特点相符。在这个背景条件之下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将绘画基础知识、绘画技能传授给学生,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记忆方面、形象思维方面、观察方面、审美能力方面都有较大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美术绘画技巧范文3

关键词:稚拙美 巧 拙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禅典有云:“古德有初时山是山,水是水。向后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又向后,山仍是山,水仍是水”三个阶段、次第。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与规律,“稚拙”作为美的一种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经历了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我以为,稚拙之美在中国美术史上的三个境遇与这三种境界有相似之处。

1 稚拙美的初级阶段——看山是山

原始美术、民间美术有一个共同的美学品质,即稚拙之美,即在幼稚而又笨拙的艺术形式中表现出一种原始而又纯真的情感。原始人通过模仿自然,大胆流露出自我意识,用率真、质朴、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具有朴素的情感意味的稚拙美的世界。这些绘画作品看上去幼稚、有趣,如儿童画一般,是人类思维和艺术水平发展还不成熟的表现,也可以说是稚拙之美的初级阶段。我想就这一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1 精神层面

原始岩画和儿童画都来源于“本真”,未经修饰,显示出原始的生命状态。原始人的艺术特征是感性观照的方式,即以感性形象化的形式把现实的景象,呈现于意识,继而物化在创作活动中,在这个过程里没有过多理性的介入,是与他们当时的生存方式相一致的思维方式,具有一种天然性。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简单、直观的,是一种本能,他们还没有能力对物象作深入的分析,仅是凭感官来认识和判断事物。

从史前人类的绘画遗迹可以知道,原始人类的巫术礼仪活动和图腾崇拜是原始思维影响下的最直接的产物,原始绘画则是这种反映的图式形式,而也正是由于原始人旺盛的生命力和理性辩识力低,才创造出了简单、真挚和纯朴的稚拙美的世界。如果说原始人和儿童在思维上都指幼稚、不成熟,其艺术表现源于本性,其“真”是对外部世界的直接反映,那么,民间美术的“真”则是体现在本性的“求生、趋利、避害”上,对吉祥、如意的祈求,对生殖、生命的渴望无处不在,老百姓总是用寓意的形式来寄托对美的追求。

原始美术和民间美术均反映了无意识的原始冲动,荣格称之为“原始意象”或“原始模型”,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根植于人类生命的本体。从民间美术的历史发展及存在形态来看,它秉承了原始文化的性质,与上层文化相异,它的目的和基本功能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因此,这种思维方式也是人类思维的低级阶段。

1.2 表现形式

原始人和农民没有经过专门而严格的训练,没有线条、明暗的转换以及色彩的构成等所谓的绘画法则可遵循。原始绘画产生于洪荒、神秘的远古巫术时代,民间绘画表现的则是老百姓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不同的目的使他们的绘画形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他们却具有相似的思维特征和共同的稚拙美表现,以夸张变形、设色大胆、构图奇特为特征:a造型上,带有强烈的直观性,不拘泥于物象的比例,具有符号性,不合常理、简约却感人至深。b色彩上,认识简单,只关注鲜艳的颜色,很少注意到灰色调,夸大色彩的纯度,常用原色,不经调和的并置,形成明快、艳丽的视觉效果。c构图上,多采用平面构图,装饰性强,有动感,没有边框意识,极富趣味性。d创意上,想象力丰富、奇特,经常以神秘、天真和浪漫的主题来描绘万物。

原始绘画和民间绘画没有所谓绘画法则的条条框框的限制,都是发自人类天性的艺术,不讲技法、画理,逾越了透视,构图等一般的常规,用炽热的情感,特殊的形式展现着非凡的魅力,创造了一种稚拙的美。

2 脱离稚拙美形态的阶段——看山不是山

2.1 精神层面

“《庄子》所谓‘淡’,‘游心于淡’(《应帝王》)的‘淡’乃是自然无所饰,也就是他向往的朴。但凡属创造出的朴,《老子》曰:‘复归于朴’,《庄子》曰:‘既雕既凿,复归于朴’,皆是经过雕凿而‘复归’。《庄子·大宗师》‘吾师乎,吾师乎?……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这皆不是游戏式的,也不能‘一超直入’,仍然需要一定的苦功。”[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480]凡事皆如此,绘画由最初的萌芽状态,进入到成熟期,人们的绘画技巧也愈发娴熟,在追求技艺熟练的过程中,人类某些真挚的情感可能就丧失了,稚拙之美也经历了这个过程。本章第一节论述的“看山是山”的境界是无我的,自然、自觉、表象的状态,第二节“看山是山”的境界是我在的,把山附加了人的观念的境界。稚拙美在这里被掩盖了,人为的因素增加过多,象“成教化,助人伦”思想的倡导,人张扬本性的方面被减少了,反映到绘画中就是技巧上追求精细,工谨,易流于媚俗。

2.2 表现形式

如果以稚拙初期的作品和脱离稚拙形态的作品相比较来看,原始人类没有关于线条、明暗的转换等绘画法则,绘画只是他们意识的产物,是原始人类巫术活动下的产物,由于理性辩识力低,没有系统的绘画法则和先进的绘画工具,也没有能力进行细节的刻画,所以,描绘出来的形象就比较简单、具有符号性特征,如同剪影显得较笨拙,优点是生动,表现了原始人热爱自然、旺盛的生命力。界画和院体画(如图示)较原始人的写实能力大大提高,造型准确,技法娴熟,表现对象丰富,注重细节刻画,但是用笔过于精细、严谨,构图繁而重复,画面显得实而板,工巧有余而生动不足,缺乏感人的震撼力。

荆浩《笔法记》提出品评绘画作品优劣的“神、妙、奇、巧”四个品第。巧是最低的一等。“巧者,雕缀小媚,假合大经。强写文章,增邈气象,此谓实不足而华有余。”王镛先生在其印作“不阿世”的边款上刻有:“巧,艺之大忌也。印亦然。初多喜巧厌拙,或以整齐鲜华为能事,或以无端造作为聪明,皆伤于‘巧’字,若悟心不开,终不免堕于小家气耳。”“巧”就是卖弄技法。巧与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美学思想,各有其审美价值,扬巧抑拙或扬拙抑巧都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由拙到巧说明从能力上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惟熟才能巧。然而,巧到何种程度才是最高境界?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巧”与“拙”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被书画家不断提出来的,巧后再求拙,是艺术创作再一次质的飞跃,这“拙”已不是最初的力不从心、无所能时的“拙”,而是有能之时、心手双畅、无意于佳乃佳之“拙”,是“真巧”“大巧”,是大朴不雕之“拙”。

3 稚拙美的回归阶段——看山仍是山

禅典“看山仍是山”的境界是剔去过多人为因素的境界,此时,山的本性得以还原,是圆融无碍的、自然而然的状态。

美术绘画技巧范文4

    摘 要:本文通过对儿童艺术特点的剖析,揭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吸收和借鉴儿童艺术造型符号之后所形成的前所未有的率真、稚拙和清新的品质,并结合艺术家的具体作品分析进一步指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在本质上有别于儿童稚拙艺术,张扬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大巧若拙,拙中藏巧的艺术境界。

    一、引 言

    人们过去并未意识到儿童随意而愉快的涂抹有什么特殊意义,更谈不上对儿童艺术的发现及关注,然而,随着人类艺术史上对儿童艺术的发现及现代艺术的产生,儿童艺术在当代艺术世界的位置正日益凸显。现在,“儿童艺术”已是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儿童艺术中那种形象的简化、画面的和谐、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大胆的纯色平涂以及那种无意识的创作状态,使得西方现代艺术家怀着新奇的目光从儿童艺术中汲取营养。

    二、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大师对儿童艺术的认识与评价

    儿童的作品究竟有何魅力?为什么会吸引全世界艺术家的目光?在儿童艺术中,儿童常常以其天真率直的心态每每使我们拍手称快,是任何人为的方法都无法企及的。儿童艺术是无意识下创作的作品,是儿童心智和心绪的自然流露,往往呈现着艺术创作最初的也是最纯粹的源泉。其构图造型稚拙有趣,似无法之法,有意想不到的生动。正如黑格尔所说:“儿童是最美好的,一切个别特殊性在他们身上好像都还沉睡在未展开的幼芽里,还没有什么狭隘的东西在他们的胸中激动,在儿童还在变化的面貌上,还看不出承认繁复意图所造成的烦恼,因而在儿童绘画里表现出来的是他们对事物无意识的、天真率直的看法。”儿童艺术更具创造性和表现性,注重个人感受。儿童天性充满热情,能主动、自由地表现画面,儿童看世界有他们自己的独特眼光,他看起人来,只看到一个人的一个大头,头上的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什么耳朵、头发、眉毛,他都没有看见,所以他不画一个人的身体,他看得不重要,只画一条线来表示。这些入眼的观察对象在儿童的心目中形象分外鲜明。儿童是画其所想而非画其所见,因此儿童画出的作品往往想象丰富,用色大胆,富有生气,有更多的灵性。西方现代派艺术中,反叛传统,追求单纯和质朴无华是其共同的目的和重要特征,因此,现代艺术家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儿童艺术,而且给予儿童艺术以高度的评价,甚至对儿童的艺术状态和儿童的艺术作品崇拜不已。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过:“我曾经能像拉斐尔那样作画,但我却花了毕生的时间去学会像儿童那样作画。”这在当时是很有代表性的。其实这种对儿童艺术的新的认识和评价在野兽派那里已有所表现。康定斯基崇拜儿童艺术是因为他认为儿童艺术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的直觉表现,他说:“儿童除了描摹外观的能力之外,还有力量使永久的内在真理处在它最能有力地得以表现的形式中。……儿童有一种巨大的无意识力量,它在此表达自身,并且使儿童的作品达到与成人一样高(甚至更高)的水平。”画家马蒂斯、杜飞、夏加尔,尤其是克利、米罗和杜布菲等,同样感到了儿童艺术的魅力。西方艺术家所向往的那种无意识的创作状态、“信手涂抹”在儿童艺术那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三、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对儿童艺术的借鉴与模仿

    从19世纪后半叶起,西方画坛发生了重大变化,眼花缭乱的西方现代画派,既受到儿童绘画在艺术形式上以及表现技巧方面的启发,更受到儿童对待绘画的基本态度无意识的强烈冲击。对儿童艺术的推崇与模仿直接反映在他们作品的形式中。克利就一直崇拜儿童的这种天真状态,并以自己的方式加以模仿。克利在绘画技巧上使用儿童那种环绕的、粗陋的轮廓线,反应在作品《动物园》、《他喊叫,我们玩》和《女舞蹈家》中,这些画中线条技法与儿童素描的线条技巧很接近,尽管它更细窄,更优美。《高架桥的革命》画面上简单的甚至笨拙的高架桥,表现出了克利对儿童画天真稚拙的形象以及符号化形象的兴趣。在米罗的绘画世界中同样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对儿童艺术的推崇,在他1948年至1953年的许多绘画作品中,人物没有身体表现,头部直接安在以球形脚为末端的直腿上,整个脸像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或圆形,这种极端单纯化的形象的变体,也就是儿童画中的“蝌蚪人”样式,如作品《在甲壳下部》、《黎明时瞪羚的哭叫》和《绘画》以及早期最有名的作品《农场》都已呈现出一种儿童般稚拙的风格倾向。后来由于战争,米罗的作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恐怖之感,但画面依然保持他那种天真、优美的风格。如系列《星座》及《女诗人》都是在战争的威胁之下创作出来的,但我们从中看不到任何血腥的痕迹。无怪乎有批评家说:“米罗的天才是一种返老还童的天才。”涂鸦和儿童艺术也是杜布菲的范例和灵感来源,他特别赞同用最简单的正面和侧面形象及儿童的轮廓线风格画出大脑袋粗陋人物,也赞同儿童对记忆中传达信息的细节的强调,杜布菲甚至希望以更加粗蛮、直接和确定的方式抛弃“后天学到的手段”,去探讨一条回到“艺术基本的、形成的时期,记录下儿童式的天真与好奇状态的道路”。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如《街上的男人》画面中描绘的是巴黎的景色与生活,具有一种天真稚拙的趣味。此后,他很快摆脱了克利艺术中那种幻想、略显天真的气质,而转向一种独特的、奠定自己在艺术史上地位的绘画创作方法,创作出一些涂鸦形态的作品,如在《人间的联欢节上》,我们可以看到的一种以此法创作出来的令人厌恶和不安的欢乐氛围。

    西方现代派艺术中的荒诞和随意性与儿童艺术中的荒诞和随意是一致的。“荒诞艺术比起优美、崇高的艺术更加深刻地表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生命力。”这是西方现代画派对怪诞艺术的看法和推崇。现代派大师马蒂斯、毕加索等人就从古代非洲的绘画和雕塑中吸取怪异而又荒诞的特点,在我们的眼中极不符合常规,但这与儿童美术中的无意识荒诞的想法极为相似。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对儿童艺术的接受主要表现在欣赏他们的天然和单纯,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稚拙的面貌,法国评论家在观看他们的画展时,曾称这些颜色不符合“客观实际”,艺术形象难以理解。虽说在现在看来有点言过其实,然而的确在马蒂斯等人的作品中反映出画家进一步转向表现内心情感,这也是近现代以来西方绘画逐渐摆脱传统上摹写现实的主流画法的新的一步,在野兽派绘画中,马蒂斯等画家的一些人物画有一个特点,人物的形象往往有弯曲的形态和封闭的轮廓线。如马蒂斯的《浴者》和《海滨妇女》,这些作品使人想起儿童艺术的某些特点,人物的形象看起来“不准确”。上述这些对儿童艺术语言的模仿甚至直接挪用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现代艺术家们从儿童那里重新获得天真、纯朴和清新的内在品质。

    四、现代主义绘画大巧若拙

    现代主义绘画在许多方面更借鉴儿童艺术,但他们的目的并非简单地重创儿童绘画,在技巧、表现形式上与儿童绘画有很大差别。儿童绘画是在生命之初对世界的探索尝试,表达的是整个生命尚未展开的天性。而大师的绘画则是在生命成熟阶段对探索世界的提炼总结,表达出整个生命发展过程凝结出来的人格特征和艺术个性。所以,儿童画一张张来看,大不相同,而大面积看起来,其面貌给人的感觉大同小异。大师绘画则不同,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克利、米罗和杜布菲等现代画家在对儿童艺术的借鉴中充分展示了各自的艺术个性,他们使用儿童的符号和技法也并非偶然,而是他们比其他艺术家更需要这种敏锐的感觉力,带着激情去感受儿童的绘画世界。他们的绘画有着精致的层次和精湛的技巧,虽然绘画的最终效果有着明显的随意性,但与儿童天真的艺术并未完全融合,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又相得益彰。儿童的绘画作品是“原始”形态的、天真纯朴的,而又往往以“稚拙”的样式表现出来。这在儿童是很可贵的,也是许多中外画家所追求的艺术境界。那么艺术家追求的天真纯朴和稚拙与儿童绘画所表现出的天真纯朴和稚拙是否如出一辙呢?这对于我们更深一步了解儿童艺术是至关重要的。审美创造一般都是由拙到巧、再由巧返拙的阶段。开始之拙,是生疏幼稚的真拙,随着审美创造技巧的提高,进入精巧工巧阶段,有了丰富的经验、功夫、素养,才能落尽繁华归于朴淡,进入大巧若拙的境界。没有深厚的功底,片面为拙而拙,只会粗陋低俗。戴复古说:“朴拙唯宜怕近村。”(《论诗十绝》)即使是巧后之拙,如果刻意追求拙的外在形式,则是一种造作,失去其真正的天然本质。拙朴绝非粗率平庸之辈所能达到的,它是审美创造高度成熟的标志。追求儿童趣味的艺术家在某些方面与儿童绘画较为相似,例如:以线为主,平涂色彩,不讲焦点透视及夸张变形手法等等。但儿童艺术中的那种天真稚拙的情趣被艺术家们加以发挥、拓展,成为崭新的艺术形式。虽然他们画中的“拙”与儿童绘画中的“拙”有着形式上的相似,但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之“拙”。写意大师崔子范也曾说:“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孩子只凭热情作画。在他长大之后,也应该注意使自己回到童年的心态,去重新发掘自己儿时的天性——自由地而不是造作地在画中表现自己的感情。当一个成熟的画家运用这种方式作画时,当他将艺术大师的精湛技巧与孩子般的天真烂漫融合在一起时,会感到极大的快慰。”虽然西方的克利、米罗和杜布菲等画家的作品源于儿童绘画的造型符号,但他们靠熟练精深的技巧来完成。大体上都经历了由开始的不成熟,到技法日趋精深,进而追求“返璞归真”的过程。虽然也有追求儿童“拙味”的画家未经过专门的训练,但他们也难免经受艺术传统的熏陶,前辈及同代画家的影响与个人技巧的锤炼。克利虽曾说:“无需什么技巧”,但他毕竟经过了传统艺术熏陶,其艺术风格必有传统技巧的痕迹。可见儿童的稚拙是幼稚的拙,而画家的稚拙是“拙中藏巧”之拙。“拙朴最难,拙近天真,朴近自然,能拙朴则浑厚不流为滞腻。”拙朴之拙,是大巧,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它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浓”(《东坡题跋》),在平实朴素粗散的形式中,蕴含着深厚的审美素养和丰富的情感意味。没有一定技巧的锤炼,一味片面追求儿童“拙味”,只会流于粗俗浅薄,达不到自然浑化的拙朴之境。

    五、结 语

    总之,现代艺术家们从儿童艺术中获取到了造型符号的灵感,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作品和言论促成了人们对儿童艺术的进一步关注、承认和了解。在现代艺术中,传统的审美标准首先被打破,几乎没有什么尺度可以将儿童艺术与大师的作品相区别。当然,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作品与儿童的绘画作品之间的相仿程度,也不能真正完全划上等号,这些现代艺术大师的绘画毕竟是落尽繁华归于朴淡,大巧若拙,拙中藏巧。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戈德沃特.现代艺术中的原始主义[M].殷泓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54.

    [2]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美术绘画技巧范文5

幼儿 美术教育 创造力培养

幼儿教育不同于其它阶段的教育,它针对的是身体和认识能力都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所以教育要讲求方法性和科学性。而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对幼儿的创造性培养,而笔者认为在幼儿阶段通过良好的教育手段,来对幼儿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潜力的激发,对幼儿在以后成长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将有着积极、深刻的影响。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对幼儿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和开发,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内容。

一、传统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将美术看成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教育,只注重对绘画技巧的培养,而忽略了幼儿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也低估了幼儿的创造性。有些教育方法甚至限制了幼儿的独立创造性,着重于基本功底和技巧的灌输和强化,而缺少了对幼儿心理活动的重视和想象力的重视。在美术教育中多以临摹和写生为主,以模式化和概念化为教育手段,往往使幼儿美术教育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灌输性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的灌输性教育非常普遍,幼儿教师对美术教育的流程化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会造成幼儿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只有是老师传授的才是正确的。而一旦离开的灌输,离开了教师传授的条条框框,幼儿就会缺乏自主能力,甚至寸步难行,更无法提及其自主创造能力了。

2.着重技巧培养

这种美术教育问题,通常以技巧培养为教学目的,过多地强调基本功教学与练习,强调美术技能的掌握。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通常是以临摹或者写生对象的相似度为前提,这就致使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是一个模子,毫无个性可言。在以后的绘画当中,如果没有范画就手足无措,无法下手。长时间的模板式教育,会使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越来越少,幼儿的创造潜能也就逐渐被埋没,更谈不上对创造能力的培养。

3.过于放任而轻视了辅导的作用

部分幼儿教师虽然重视了对幼儿自主绘画能力的培养,但却存在过于放任的问题。这种过于放任的教育方式,往往只注重了对幼儿自然发展和自主绘画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幼儿绘画缺乏构思和目的的能力,随意进行美术绘画活动,导致美术绘画缺乏主题、没有思想和技巧。教师对幼儿绘画启发和辅导的过少,往往会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只停留在了冲动性的表现阶段,涂鸦意识较强。这种美术教育方法很可能会导致幼儿的绘画能力得不到提高,绘画水平停滞不前,虽然想象力和创造力多了,却无法通过绘画形式来充分表现出来。

二、在美术教育中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深层次地理解幼儿美术教学的目的

作为幼教工作者应该对教育的目的与方法进行深刻的了解,并将其对教育的理解运用在教学当中。幼儿美术教学的目的就应该是对幼儿绘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幼儿的智力和综合素质,为幼儿健康、稳定、和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只是对幼儿美术技巧的知识的灌输,而更加注重的应该是让幼儿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快乐和体会乐趣。单一地为了“看谁画的像”而进行重复式的教育,往往会导致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丧失。幼儿教师应该将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幼儿在对美术活动充满兴趣的前提下,自身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提升。

2.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

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和评价标准,让幼儿实现自由创造的能力。幼儿教师需要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将知识的传授方式转化为智能开发的教学方式。对幼儿采取启发、提示、引导和鼓励的教学手段,使幼儿能够自主的、快乐地进行美术绘画活动,在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让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或者材料,在对绘画的造型要求上,不需要强调生动和形象,只要幼儿能够努力、认真的去完成,能够将幼儿纯真的天性体现在绘画当中即可;在色彩调配方面,教师没有必要强调色彩的客观再现,幼儿可以通过自己对色彩的喜好来进行调配;在绘画的构思上,可以不必强调真实性,应该鼓励幼儿进行独特的想象和创造。进而使幼儿的自由创造能力得到积极的调动和发挥。

3.启发式辅导与技巧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技巧培养,这是保证幼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的前提条件,但是单一的灌输式技巧培养对于幼儿来说,接受起来十分困难,而且阻碍其创造力的发展。所以在美术教育中,采用启发式辅导教育就非常重要。启发式辅导可以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启发。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幼儿的绘画活动进行启发。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游戏与美术结合的方式,来启发幼儿对美术知识和美术技巧进行掌握。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上一条小溪,然后启发幼儿将自己想象到的鱼类的形象依次画到黑板上,幼儿在画完以后可以对自己想象到的鱼的形态及动作进行模仿,别的小朋友可以在一边观看和评价。然后教师可以对小朋友在黑板上所画的鱼进行一定的辅导,并在技巧方面进行一些改进,这样在这种热烈和快乐的氛围中,既能够使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又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结论

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带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使幼儿的美术水平得到提高,也能够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培养。所以,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美术教学技术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美术绘画技巧范文6

关键词:中国画;传统;绘画;白描技巧;欣赏;基础

中图分类号:J212-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177-01

在大学的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素描、色彩课程是各类美术专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好美术基础课是美术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基础。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所涉猎的内容大多都是西方绘画的范畴和技巧,因此在大学美术专业课中开设中国传统绘画--白描课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中国的传统绘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丰厚的传统、丰富内涵、数不胜数的绘画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无以伦比的、异常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借鉴的典范,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画还要更好的去传承。在美术专业基础教学中开设白描课,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如何将白描课贯穿在美术专业基础教学之中,是我们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讲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来选择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白描的内容,并做到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还要采用不同的欣赏方式和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为五种美术欣赏教学方式:(1)讲座式: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历史进行主观讲解说明。(2)互动式:教师根据古代、现代的名家书画作品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回答。(3)论证式:以学生为主展开对中国画家作品的讨论,谈主观感受和认识。(4)自助式:以学生为主去就近博物馆和画展的欣赏中国画美术作品。(5)临摹式:临摹古代名家书画作品。

其次,教师要充分把握白描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还要结合不同美术专业的学科特点。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对要欣赏的中国画作品做好题材的选择,内容的选择,要将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与现代中国画结合起来,有侧重的进行诸如时代特征、背景、历史故事以及画家的背景故事,艺术家的主观意识以及美术作品的表现,造型特征和在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照等进行一系列的介绍,一定要结合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要挖掘美术作品中最感人、最本质之处,对古今中国传统绘画大家的作品做出理性、客观、深刻的分析,让学生在掌握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同时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成为中国画教学与中国传统绘画欣赏的主体。教师要有多变灵活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让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者而是要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在双边教学互动中挖掘学生自身的艺术潜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能力,除在课堂完成绘画作业外,还要留课外作业,比如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在课余利用图书馆、网络准备好与美术基础课内容相关的欣赏资料,这样既可以辅助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也可以更深刻理解所欣赏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从而提高学生对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强烈的欣赏兴趣。

不同专业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欣赏内容。比如动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玉雕专业,不同的专业所上的中国画课在绘画内容上有所侧重但相关绘画技能技巧没有区别,所以在选择临摹内容和欣赏内容上要结合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欣中国各代名家的优秀中国画作品。

在中国画白描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临摹优秀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让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小规模的写生创作,这样就会使学生将所学的传统的绘画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以更快提高他们的技能技巧。所有优秀的传统绘画作品,都隐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精神内涵,以及中国画家的丰富艺术经验,和扎实的绘画技巧、绘画方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已有的审美经历和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在临摹优秀作品时要尽可能的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内涵,理解画家所要表达的含义,学习绘画技巧和方法,达到欣赏与实践并行,为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修养,使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做好心理和物质的准备。在学生临摹中国画绘画作品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帮助学生选择相应的绘画作品,指导学生临摹作品,做到有的放矢的让学生学习临摹优秀的美术作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可选择中国传统音乐为的背景音乐,营造一个特殊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氛围,让中国的传统音乐的旋律将学生带入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景中,使学生在美术欣赏时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获得对中国传统绘画作品深层意蕴的领悟和审美愉悦、审美想象。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强调“虚静”,一个理想的学习、欣赏的氛围,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