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绘画的区别范例6篇

美术与绘画的区别

美术与绘画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平面设计;绘画;表达;区别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58-01

在美术中,人们通常把它归类为两大分支,分别是设计和绘画。设计下又分为平面设计、室内(环艺)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广告等专业。绘画中也有分成油画、版画、雕塑等专业。二者虽同属美术中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作为一名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平面设计的了解会多一些,它又可以被称为视觉传达,简而言之就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平面设计最终的目的就是向人们传递信息。

这样的目的就促使它较绘画而言更加理性,说到底,设计是服务于客户和大众的,不能像绘画一样随性。美术和任何一种单纯的艺术活动都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是艺术家个人的表现;而设计则是为他人服务的活动,一个是为本人,一个是为他人、为社会和为市场。设计是作为商品存在于市场服务中,它必须具备价值和使用价值,并且要得到用户的认可和满意,最后还要实现他设计的价值,也就是说设计师必须去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猜测用户的心理以使自己的设计方案能通过要求,这一点艺术家们却不需要去考虑。平面设计服务的主体就变成了别人,这种服务也是在利益交换的基础上达成的。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说到“观察一位艺术家如此努力地追求合适的平衡是件引人入胜的事。但是,如果我们要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画、那样改,他也许无法回答。他并不墨守任何成规,只是摸索道路前进。在某些时期,确实有一些艺术家或批评家曾经想方设法总结他们的艺术法则;然而关于那些法则,事实总是证明,低手庸才试图循规蹈矩却一无所获,而艺术家大师离经叛道却能获得一种前所未闻的新的和谐。”

事实上绘画没有办法去规定规则,每个人完成的都是自己,一个人永远不能预先知道艺术家可能要达到什么效果。绘画是表达自己,而设计是表达别人,需要表达的思想的主体不同,我认为这是设计和绘画本质上的区别,也是最主要的区别。

再从其他方面说。

绘画和设计都是需要美术功底作为基础的,就像我们上大学之前都是需要进行绘画的学习,在经历的专业考试以及高考之后才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设计学科进行学习。绘画是奠基石,但是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可能绘画较设计更加需要扎实的功底。绘画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随意性很强,完全根据画家的想要表达事物和思想的需要来确定,但是他表达的内容完全是天马行空的,可能根本不需要别人理解。每个人对绘画作品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无论是抽象的具体的,大家都在尝试着用各种不一样的方法去表现绘画,用钉子构成,用烟熏,甚至用脸、用胸部去画画。只要好看,有神韵,有那些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的视觉享受就可以了。而设计,也可以用这些方式方法来表达,甚至更多。但是,他所要表达的东西就必须要被客户和大众接受,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从思想内容上,都需要被别人理解,它不仅要给人看,还要能够清晰准确的传递信息。如果一个设计作品只有设计师自己能够感受和使用,即使他有再多的美感或者说别的附加价值,那都不能说它是一件好的设计作品。所以说,设计更偏重于实用性,而绘画,则更偏重于观赏性。

这是表达内容和要求的不同,是基于表达主体的不同的延伸。

其次是设计和绘画的表达方式的不同,绘画是以图的形态传达着信息,绘画作为单独的艺术作品,它的画面并不一定需要文字说明;而设计是作为专门独立的艺术,还是特地为某种产品服务的,必须有文字说明。只有通过文字形态的存在,它的自身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而平面设计和绘画的实现方式也不尽相同,绘画注重的是肌理特点,而平面设计大部分是以机器印刷的方式来实现,它从未脱离大机器生产而独立存在。

这些都是绘画和设计本身的区别。单从历史上来看,绘画比设计的起源要早很多,现已知最古老的绘画可以追溯到32000年前的位于法国的肖维岩洞,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能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而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要从工业革命之后才算开始,这也是设计能够批量生产的根本原因。

虽然平面设计与绘画有着诸多差异,但是都是基于美术基础的。热爱设计的人都是对绘画一直或曾经有过执着的追求,而专研绘画的人对设计也有一定的感触。二者不能单纯的被分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然一直都在学习和接触设计和绘画,但仍然觉得自己对这些的了解甚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甚多,所以文章只是粗浅的从几个方面谈了谈我对二者区别的理解和看法。

美术与绘画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科学;绘画

科学绘画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科学知识传播以及普及的需要,它是一种有着独特功能的绘画形式。所以科学绘画与传统绘画的本质与形象有着截然不同的方面。

1 本质的不同

艺术绘画的出发点在于感知美,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千百年来人们根据当时的审美观来写生或创作艺术绘画作品,在其过程中多多少少还会加入一些个人的审美情趣、喜好,通过画面来寓情于景。然而科学绘画则不同,虽然其也是可以被直接感知的二维作品,也有一定的审美需求,但在本质上科学绘画是科学研究的产物,是为了通过画面告诉人们某一个科学原理或者是某一动植物的具体形象等等而作为绘画动机的,是为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而产生的。这两种绘画的基本操作方式虽然是相近的,但服务的对象和主观目的是不同的,这也就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2 形象的不同

科学绘画是基于理论或现实根据而创作的绘画,是一种工具,是不夹渣绘画者的主观情感的。科学绘画所描绘的对象必须具有科学的真实性,不能在资料没有收集完整的情况下任凭个人的喜好来想象、臆断、编造;比如:昆虫触角的末端、翅脉的分布、身体的关节数等细小的方面都要在相关资料的整理和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作画。适当时也可以有所取舍,选择最能表现的典型形象作画。而艺术绘画则更讲究“美”、情趣。总之科学绘画者带着细致入微的双眼,用手去表达科学的真实,而艺术绘画者带着澎湃的激情去创作自己的世界。

3 关于开端

介于科学绘画与艺术绘画的区别,所以艺术绘画的开始并不意味着科学绘画的开端,艺术绘画的开始可以追溯到远古,而科学绘画因其更高的精准性、科学性,故而开端比艺术绘画晚了许多。

根据相关资料的查找,中国古代最早研究的科学绘画的是植物科学画,当时主要的研究目的是辅助农业生产和本草医药的研究,绘画者通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慢慢的开始用文字加以记录,配以生动的科学绘画加强了人们对该植物的识别性和使用性。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植物科学画是宋代苏颂1061年著的《本草图经》,书中附有植物图,图画均为写生图,栩栩如生。还有享誉海外的《本草纲目》李时珍1596年所著,附图800幅,是中国医学书籍宝库中极为珍贵的科学遗产,至今仍在世界自然科学史上享有盛誉。

4 关于科学绘画的类型与优势

科学绘画的类型通常可分为:外部特征图、局部解剖图、显微玻片标本图、解说性示意图、生态景观图等。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科学绘画依然有着不可替代性,其主要原因是:(1)可以把长期研究所积累的相关资料形象化,加深对资料信息的认识、理解、记忆。(2) 相比文字而言科学绘画能更快、更多的表达信息、传播信息。(3)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使得知识更为生动、增加可视性。(4)在展示展览中能与文字相互说明,让展品与展区一起形成一个氛围,通过对科学绘画的充分、得当的运用,让展览本身与观众的内心相触碰,这样一来所达到的展示效果将是极佳的。(5)相比其他的传播手段,如:造景、影像、幻影成像、音效、多媒体互动等等,科学绘画较为低廉的制作成本,与可拆卸的调整性也是科学绘画经久不衰的原因。

5 关于收集资料

在开始着手绘制科学画以前,收集资料的过程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许多“陷阱”,很多动植物之间的区别十分微小,比如在14对“达尔文雀”的绘画过程中,雀与雀之间的差别几乎都在喙部,稍不注意可能就会以为是同一对雀,这时就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经过仔细比对后才能确定所要绘画的形态,而且收集的照片资料可能由于角度问题不能很好的反应出14对“达尔文雀”的不同的喙部大小、比例,这就需要找出更加具有科学性的资料。侧视图是比较理想的绘画资料了,它能更明确的体现出14对“达尔文雀”的细微不同之处,同时对雌雄不同毛色的区分也会比较明显。

为了找出准确的资料,使用拉丁文名进行查找也是必须的,因为中文名与英文名的词义可能会使人有误解,而只有拉丁文的名称是独一无二的,以拉丁文名去搜索资料可以说是最准确的方法之一了。

6 关于优秀的科学绘画

优秀科学绘画的标准与艺术绘画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幅好的科学绘画首先要具备严格的科学性,绘画时要仔细翻阅相关资料,观察对象的颜色、斑纹、各个结构的比例、翅膀的脉络、触角的粗细等的典型特征。每一笔都要有根据,不可加入自身感彩,随意为了所谓“艺术感”而夸张或遗漏对象的特征。再者要求神形兼备,表达出对象的质感,如项目实践中的“古蝉复原图”,对其翅膀的描绘与对其躯干的描绘手法就应当有所区分,分别表达出蝉翅膀的轻薄、通透以及躯干外壳的光泽。

优秀的科学绘画是运用绘画技法的同时加入了科学、客观、严谨的学术态度而创作绘制的。是可以充分表现出对象内部、外部结构的直观语言;是科学形象化的有效记录手段。总之优秀的科学画是能同时满足各个层面的群体的不同知识需求。

7 关于绘画

科学绘画的绘制相比艺术绘画的绘制有着更高、更严谨的要求。这就要求绘画者的精湛技术,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技法,彩铅、色粉棒以及水彩是比较普遍的。彩铅、色粉棒是比较好控制的,然而水彩的运用相对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其主要原因是——水。水彩的覆盖性是比较弱的,但水彩又有着很好的灵动性,运用水的流动和浸润效果来表现物体的各种特性。由浅入深的慢慢描绘出不同颜色、质感等。

在绘画完成之后整洁的画面也是必须的,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在墨线色迹干燥后对画面进行一些调整和修饰。对误画的痕迹采用刮除的方法或者用白粉涂盖的方法修饰,使得画面干净、整洁。

除了传统的手工绘制,在如今的时代我们也可以用电脑进行科学画的绘制,电脑的绘制效率与精准度在一定程度上比手绘更高,运用数位板也可以画出手绘难以达到的精细效果。最大的优点是在画稿修改时的方便快捷,运用电脑可以在绘画完成之后轻松改变整个画面的色调,这个是传统的手绘无法达到的。也正是这些优点使得用电脑画科学画慢慢的普及开来。

8 总结展望

目前,科学绘画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绘画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绘画依然以其形象表现准确、印刷制版便捷、传播信息快速直接等优势而令其他技术望尘莫及。不仅在过去,在现在和将来科学绘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信科学绘画会因其独特的优势,慢慢延展开来,各类复原图、解析图等将用它们独特的魅力向人们展示一个又一个的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刘林翰.生物科学绘画[M].湖南大学出版杜,1988.

美术与绘画的区别范文3

陶瓷装饰绘画与陶瓷文人绘画之间的关系也正如同中国画与文人画的关系一样,是区别存在,欲分还难,意会多于言传。事实上又怎么能截然分清呢,二者之间分明是“旧叶”与“嫩芽”的关系,同枝所生,而季时(时代)不同。

陶艺与绘画的融合

历史成因。人类在制陶之初所采用的方法是手捏成型,这与早期的雕塑手法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是同一个概念。原始人类不仅用陶土塑制器物之型,同时也用它来塑造自然事物的形象。二者相结合的情形在古代的器物造型中较为常见,它们常常被整个器身塑造成一个人形或动物的形象,把器物长长的口部塑造为人或动物的头部造型,或仅把器皿的盖钮、把手、装饰配件塑造人、兽之形。这说明陶器之初完全是一种“塑”的语言,后世的陶瓷雕塑如兵马俑、佛像,雕塑陶瓷如各类陈设、动物玩具等,正是这一语言的延续,不仅在陶艺史上独具一格,在雕塑史上也出类拔萃;而当陶器的装饰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认识与利用以后,用尖锐工具刻划或用毛笔蘸色料进行描绘的手法正与绘画的基本方法相一致,这在早期陶器和绚丽多姿的原始彩陶中有着完美体现。后来的陶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也是基本沿着绘画表现手法一路走下来,直到如今也没有分离过。由于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能够如中国绘画一样在民众中普及,书画观念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所以陶艺与绘画的关系也就更加直接与深刻。无论是原始彩陶的装饰、长沙窑的釉下褐绿彩、磁州窑与吉州窑的铁锈彩,还是景德镇窑的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上彩绘,都与当时的绘画艺术密切相连。这自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整个的国民情趣使然。如果说在绘画与雕塑没有从古代工艺中独立出来之前,它们与陶艺之间的界线总是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而独立以后这种状态并未发生完全的改变。这就说明它们与陶艺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人为因素。陶艺从初始时就是与绘画和雕塑艺术分不开的,所以有人甚至称“陶艺是绘画与雕塑相加的艺术”。从传统上说,制陶是绘画与雕刻这两种艺术的结合,此外它还具有实用的特点。开一代陶艺新风的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对陶艺领域的探索,也是通过绘画与雕塑艺术的语言来实现的。毕加索的陶艺被称作“是他整个绘画世界的延长”,而且他常常同时运用绘画和雕塑两种艺术语言。罗兰特•潘罗斯对毕加索创作陶艺的情景描述说:“……简单的卵形凸起部分变成了她的头,平稳地架在从形的底部挺起的又长又细的瓶颈上。花瓶的外形、上面所画的显示人物特征的线条,同内在的含义和谐一致,尽善尽美,令人惊奇。”

自罗丹起,美术大师们以自己对于艺术的深切理解和对于绘画雕塑艺术语言的把握给陶瓷艺术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形式风貌。即便是当代,在“纯艺术”观念大行其道的时候,现代陶艺的表达方式仍然是以绘画与雕塑手段为主。无论现代陶艺如何宣扬和强调自身的“抽象性”与“表现性”,但二者最先是在绘画艺术中完成的。在当代的陶艺展览中,策展人常常会因为展览的命名与定性问题而绞尽脑汁,什么“实用类”了,“器皿类”了,“观念类”了,其结果往往是鱼龙混杂,很少能与实际相符。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脉络”的问题,如果按照陶艺自然的发展文脉分为“绘画类”、“雕塑类”、“工艺类”和“新材料类”,类别的分属就明晰多了。而如今“绘画性”与“雕塑性”已遭到现代陶艺的公开排斥,这自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重要的是其宣扬者却并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事实上这仍然如对“实用性”的摒弃一样,也是“反传统”的一个重要表现。可以说,“绘画性”和“雕塑性”是支撑传统陶艺的两条粗壮有力的支柱,没有它们,也就没有辉煌灿烂的陶艺历史。然而在陶艺的语境里,二者已与它们在各自语境里的性质完全不同,它们首先是“工艺的”,然后才是“绘画的”和“雕塑的”。也就是说,无论陶艺所呈现的“绘画性”和“雕塑性”有多强,它还仍然是“工艺性”的绘画与雕塑,它只解决“品种”问题,但不介入“类别”问题。宣扬者把“子”(品种)问题拿到了“根”(类别)问题的层面上来,以致把自己陷入自设的悖论之中。如“绘画性”和“雕塑性”也同样是现代艺术的主要表达方式,那么是否也要对其进行否定呢?

陶艺的绘画性表现

在表现工具上,现代陶艺仍然如传统陶艺一样无法脱离绘画与雕塑的制作工具。依据“生产工具反映生产状况”原理,它们所生产的“价值”的性质是相同或相近的。毛笔、颜料、塑刀、手指、刻刀、泥土等从古到今几乎没有变化,而陶艺之“艺”也主要是通过绘画和雕塑之“艺”来实现,所以发生在绘画和雕塑领域里的风格与流派的变革,也同时能够在陶艺领域里表现出来。在表现手法上,现代陶艺也仍然没能超出绘画与雕塑的范畴。它们之间是如此的“血肉相连”,以致现代陶艺的流派要借用绘画与雕塑领域的名称来概括,绘画领域各种的“主义”与“风格”居然几乎全部能够在现代陶艺领域“对号入座”。单就这种“继承贵族爵位”式的派头,也不由人们不对刚刚起步几十年的现代陶艺刮目相看。在艺术群体上,几乎可以分为“绘画”和“雕塑”两大阵营。现代陶艺家中,绝大多数从绘画和雕塑专业的“转向”,还有不少有如西方现代派艺术大师一样是“两栖动物”,既便是瓷区的工艺美术家也以自修绘画或雕塑起家。正是这样一个群体构成却硬是叫嚷着要摒弃现代陶艺的“绘画性”和“雕塑性”,煞有介事地做起“无米之炊”来。

美术与绘画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传统仕女画 浮士绘美人画 表现手法

abstract: the chinese tradi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of beautiful women and japan float the gentleman to draw the beautiful woman picture to have the common origin, but comes under the different humanities environmental effect, also thus formed both had something in common to have the difference artistic style. this article through aspect and so on character image which and expression means draws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 exquisite brush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of beautiful women and the japanese ukiyoe beautiful woman comparisons showed that their diversity, simultaneously the influence which draws to the japanese ukiyoe beautiful woman proves between both’s connection through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of beautiful women especially ming dynasty’s shunga.

key word: the tradi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of beautiful women floats the gentleman to draw the beautiful woman to draw the expression means

一 概述

纵观古今中外绘画,女性题材尤其美女形象作为“观赏”或“寄情”的对象历来都是一个永恒而又时尚的主题,不仅因其有着代表各阶级的功利性更因其有着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而广为人们所喜爱。对于女性美的描绘,其实在人类史前就已出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各国的女性形象又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中国的仕女画作为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的母体,他们之间既有关联又有区别。

“仕女画”指的是以美女为主要描绘题材的人物画。“仕女”一词自唐代中期左右正式命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宋以后,仕女画作为一个有着独立题材意义的专门画科的名称逐渐流行开来并从宫廷走向社会,泛指一般的美女或佳人。进入明清以后,“仕女画”一词已完全摆脱了原来的狭义概念而成为所有女性题材绘画的泛称,我们今天所说的“仕女画”一词正是从这个广义的角度来讲的。

日本的浮世绘,意指日本江户时代(17世纪初——19世纪中叶)的风俗画。日本用语中的“浮世”一直含有暗指风流与放荡生活之意。到了十七世纪末,它被日本文人应用于美术方面。浮世绘美人画作为浮世绘表现内容一,在日本流行了百余年。多以描绘日本的艺妓为主,其形象虽艳丽华贵,但因揭示了人物深邃的内心世界又常给人一种优雅美艳的感觉。

二 仕女画与浮士绘美人画的联系

中国仕女画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的迥异决定了两种不同的艺术取向,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日本的浮世绘美人画无疑是从中国的唐代仕女画中获得灵感并长期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下发展。早期日本的美人画,其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与中国唐代仕女画十分相像,被日本人称为唐画,这种唐代风格的美人画在日本画坛,曾长期占主导地位(一直到江户时代,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的崛起,才形成它独特的风格)。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正处在历史的巅峰期,所以日本的美人画在唐代的仕女画中直接受益也是一种必然,直到现在我们仍能从日本的一些名作中窥视到唐代仕女画风的影子。

日本浮世绘美人画的兴起和中国明代的春宫画也有着紧密的渊源,“浮世绘”兴起的17世纪初正是中国明末春宫画广为流传甚至达到顶峰的时代。这时正是日本江户前夜,当明代插图小说传过去时,浮世绘画家们大获其益。在浮世绘的风景画、戏剧画、美人画三大类中,美人画有70%以上作品多表现的是娼艺伎的性感美,色情是其标志性特征。日本的“春宫画”(日语称为“春画”),虽也有性感美的审美意义,但较之中国的春宫画则更显技法拙劣并缺少艺术性。不过两者最大的不同是:日本的浮世绘画家们逐渐开始关注细节,将组合的人群分散为单独的美人图加以特写。但不管怎样,我们从日本的美人画甚至春画中更多看到的还是中国明代仕女画的影子,在绘画技巧上的共同点也非常明了,比如对于线条和颜色的运用,都是以勾勒和平涂为主而不注重画面的三维立体效果;颜色丰富而艳丽,且都很注重人物的传神等等不一而论。

三 仕女画和浮士绘美人画的区别

人物形象上的区别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艺术’。相比之下中国仕女画的艺术形象具有柔美恬静的特征,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则略显艳俗浮华,两者在艺术风格上的显著差异是中日两国不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体现。

纵观中国历代绘画,我们会发现仕女形象风格的审美观念往往具有历史阶段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受统治阶级喜好的影响。追溯到我国仕女画的雏形期,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女性题材因受当时男权思想的影响,描绘对象多以贤德善良的女性为主。但画家们已开始注重“以形写神”的审美原则,并尝试运用暖色调将感彩移用到人物形象中,体现了我国传统绘画中“感情移入”法。至唐代,由于社会经济繁荣,仕女画也进入到一个高峰,其创作风格由魏晋南北朝时期“雅”和“高逸”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热雅”和“健逸”。女性形象多丰腴而富贵并以大气松快的线描和暖色系为主要基调,显得亮丽而明快。周?P的《簪花仕女图》(如图)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仕女画,作为纯艺术欣赏的仕女画,其特点是“曲眉丰颊,衣裳劲简,彩色柔丽”。宋代的仕女画,因受院体画“遵循传统、苛守法则”创作风气的影响而倾向于写实风格,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较唐代已显清瘦许多,用色也极为丰富细腻。到明清时期,仕女画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固定下来,形成了以柔弱,忧郁为主要特征的画风。

同样,日本的浮世绘也根植于江户文化,这一时期的日本城市经济已逐渐繁荣起来,新兴的中产阶级开始热衷于精神上的享受。日本美人画虽然也脱离不了男权的约束但它最大的优点是不受统治阶级意志的支配而更多得到当时市民阶层的普遍赏玩,其中对青楼女子的描绘,正是江户时代享乐主义的真实写照。这一时期的日本浮世绘女子粗眉细眼,身材高挑,极具变形美意味,其夸张的肢体语言也富有戏剧性的张力。在题材方面与生活紧密相连,具有通俗唯美的平民文化特征,因而更吻合

普通市民的审美需求。

表现手法的区别

中国传统仕女画和日本浮士绘美人画都是运用线条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但是中国画的线条刚柔并济,尤其是服饰的线条受到印度佛教绘画的影响,所以有“曹衣出水”般的清逸缥缈;相对而言,日本浮士绘美人画所运用的线条遒劲有力,创作风格上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特质,比如平面平涂,不注重明暗变化等等,极具装饰韵味。

四 小结

中国仕女画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作为两种相辅相成的女性题材艺术,女子在仕女画中的形象都来源于男性消费的审美观念。我们从中既可以看到两国文化渊源的密切联系也可以看到两个民族艺术风格的区别所在。这种区别恰恰反映了中、日不同的民族个性,即中国人崇尚儒雅,力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而日本的民族性格更趋向于沉稳与忍耐,因而在同一题材的绘画中既有着同一渊源又有着不同的个性发展,所以不能笼统的说哪种艺术更好。其实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从来都是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历史的必然告诉我们,各国家各民族文化交流中不管个别取向如何,在各种接触现象下,只有相互间的作用与影响才会源远流长。我们在传统的基础上也应学会借鉴与创新。

[参考资料]:

《女性:美术之思》[徐虹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日本美术史纲》[刘晓路(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美术与绘画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儿童美术 成人美术 区别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42-01

1 儿童美术的游戏性与成人美术在创作目的性上的区别

美术教育家曹中平说过:“对于幼儿来讲,艺术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幼儿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所接纳”。正因为幼儿认为艺术就是一种游戏,所以他们这种“不像”的画就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也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这种绘画游戏锻炼他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的统一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立创新的能力,开启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力。儿童喜欢把美术活动看成是自己的事,是出于游戏、目的性较不明显,或者可以说仅仅是为了愉快而做的事。而成人美术是注重细细传递,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明确的表现目标。“自由表现”和“表现自由 ”这是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区别的一点。我国学者朱光潜就指出,成人绘画与儿童绘画的差异就在于游戏性和社会性。

记得在一次美工区游戏时,玟玟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有一条小河,小河里有许多小蝌蚪在游来游去,河边有几棵树,绿色的草地开满了美丽的小花……整幅画画面干净整洁,充满了童趣。当再次回到玟玟身边时,刚才那幅美丽的画已被黑色短线和红色的色块破坏得面目全非。孩子既然能画成这样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玟玟,讲讲你画了什么啊?”我微笑的道。玟玟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这里着火了,火好大啊!小动物们全躲起来了,然后,下了一场大雨把火浇灭了。

对于幼儿的创作教师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纪律和常规,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幼儿画。

2 儿童美术的雅拙之美与成人美术在技能技法上的区别

儿童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所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幼儿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这种美术作品是其心智发展水平的自然反映,幼儿美术创作和作品程度是符合他们发展需要的。而对成人来说,美术活动是建立在其身心成熟和协调运作,以及情感的深沉、稳定和智力的成熟之上的,其基本内容反映出成熟的人对社会及自然的成熟的认识。

我们班中有一语障儿童,他比同班的幼儿年龄大,他父母延后了他的入园时间,入园后最难的问题,是我们根本就听不懂他说的话,入园后,他在动手能力上有了一定的进步。有一次,他画好了许多小花后,又用黑色的蜡笔在纸上认真地画圆圈,圆圈里有两个小黑点,圆圈外面一条黑色短线,然后在圆圈后面加上一条长一点的直线,他说是燕子飞来了。“小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小燕子会飞是有翅膀对吗?”在提示下,他又画上了燕子好像剪刀一样的尾巴,还添上了翅膀,终于他画出了一幅春天的画,草地上几朵鲜艳的小花,天空中几只飞翔的燕子。

由此可见,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需要遵循幼儿特殊情况给予教育指导,对于幼儿乱涂乱画这样稚嫩的创作,应该鼓励、坚持以欣赏的态度。因为在这种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绘画才能的萌芽,没有这一阶段的教育,后继更“高级”的绘画才能就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并且要重视幼儿从事涂鸦和“符号表现”活动,不要用过高要求来限制幼儿,幼儿园应创造一种气氛,如举办低幼作品展览等,以真正反映幼儿绘画的发展轨迹。最后,幼儿园教师应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点拨”幼儿,使其得到提高,缩短由涂鸦阶段过渡到图示阶段或图示阶段过渡到写实倾向阶段的时间,我相信这样会大大提高幼儿绘画创作的效果。

3 儿童美术强烈的自我表现与成人美术在情感态度上的区别

幼儿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对美术有一种天然的嗜好,具有强烈的自发性,他们以巨大的愉悦感和强烈的参与态度创作作品,固执地喜欢自己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儿童画中所表现的艺术趣味并不是儿童的有意追求,而是儿童天性的自然流露,特别是早期的儿童绘画不是表现他们看到的现象,而是画他们知道的或者记忆的形象。相对于成人美术来说,他们会在情感深沉、稳定成熟之后再进行美术创造活动,他们会对美术创作进行理性把握。我们熟悉的著名画家毕加索,其作品中显示了类似于儿童美术的品质,但他也熟谙通常的艺术手法、规范和惯例,具有极强的写实能力。

美术与绘画的区别范文6

中国绘画艺术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传播,明朝天启以后的民窑瓷器上配写意画面是明代文人山水画对瓷器装饰的直接影响。到了清末民初,一批有国画修养的文人墨客进入景德镇,如擅长人物的王少维,画山水的程门,画花鸟的潘淘宇,随之后来的“珠山八友”均以清新的画面技法大大影响当时的传统画,如王琦、王大凡、刘雨岑等都在传统的基础上为了使瓷器达到像国画在宣纸作画晕染的艺术效果,吸收了当时一些国画名家的绘画技法,运用到陶瓷粉彩上,更显得陶瓷艺术别具一格。又如当代“青花大王”王步先生运用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来画青花,像国画一样墨分五色,他将青花料水也分五色,力求水墨韵味。还有以画虎著名的毕渊明,花鸟画家邹甫仁等,擅长金石书法、诗词、绘画。他们在继承上创新,把国画技法运用到陶瓷上的技艺更是瓷都传世之宝,江山代有人才出,景德镇还有许多艺术家,历经磨练,功力深厚,造诣较高,作品境界各具特色,显示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的严谨细腻,有的笔触娴静,有的高雅飘逸……许多作品都充满耐人寻味的笔墨情趣。

中国画非常重视和强调诗、书、画、印的并用,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使画面丰富有变化。简单的讲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以情观景,以理观景,以心观景,观看一件好的瓷画作品,它也是要把以上几点攘括其中。绘画追求的正是把所有的姊妹艺术相结合,特别是把中国画的理念以及元素充分的结合,所以说陶瓷作为中国的国粹离不开中国画,他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瓷画陶瓷艺术和绘画艺术一样,除了意境美、气势美、结构美、笔墨美、色彩美一样,多了工艺美、材质美、造型美。因陶瓷是火的艺术。齐白石、李白石、张白石的陶瓷在材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外行可能就选购了李白石、张白石的作品,唯独留下了齐白石的作品,这就是审美中的问题。陶瓷作为工艺美术而缺少工艺的陶瓷,它是不完美的,正如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说的一段话:陶瓷无论是作品,还是产品,都要对质地美、装饰美、绘画美、工艺美、设计美进行追求,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绘画只是表面手段之一,你无论是什么手段,哪种技巧,都要突出刚才所说的几个方面,付诸于实践的是技巧造型,装饰都是制造工艺,如果制造工艺不能符合设计思想,不能符合造型审美、装饰审美以及时代审美需求,那么这种设计就是不完美的,就不能体现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工艺美学思想,所以说艺术陶瓷除了在工艺和装饰上有别于中国画,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器型美。景德镇的陶瓷器型丰富多样,除瓷板属于平面装饰外,其它器型大多属于立体器型,平面和立体的画面在视觉上会产生区别和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装饰时,应把握各种不同器型特点,来设计装饰画面,使器型和画面达到统一协调的装饰效果。一般来说,平面器物绘画装饰只能给受众一个面的欣赏,而立体器型却给人带来多角度的审美愉悦。对陶瓷中的瓶、罐、缸、坛等器物,我们在设计上常使用通景式装饰构图,求得画面的连贯性和完美性。此外,由于瓷胎造型的颈部、肩部、腰部、底脚部位等,都有各自不同的变化,再如器物有高矮、肥瘦方圆、平直弯曲等方面落差而都需要我们在装饰设计时要应材制宜突出器型美,一件好的艺术陶瓷面世,它必定有它存在的特殊工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