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教育中综合材料绘画的价值

少儿美术教育中综合材料绘画的价值

摘要:综合绘画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材料的表现为切入点,在彰显创新表现、探索绘画语言方面有重要的影响。综合材料绘画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于学生效果显著。同时综合的材料媒介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拓展。文章将从教师、家长以及适度性原则三方面思考如何更好地在美术教育中发挥综合材料绘画的价值。

关键词:综合材料绘画;少儿美术;作用;策略

一、现状和问题

综合绘画也叫综合材料绘画。20世纪初,在毕加索、波洛克等艺术家运用不同材料媒介进行拼贴、泼撒等手法进行创作,在当时是对绘画形式语言的重大革新。它打破了传统画种的限制,具有综合性、实验性、多样性和可探索性。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潮流中,综合绘画以开阔的包容性与新颖的创作手法在中国现代化绘画发展的道路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随着综合材料绘画在美术界和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对少儿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儿综合材料绘画发展至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自身对于综合材料课程了解不够。家庭教育没有重视综合绘画对孩子的有益效果等。以上这些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与探索,如何将综合材料课程的优势与少儿美术教育有效结合。

二、综合材料绘画在少儿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一)对学生效果显著

1.激发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综合绘画的每一种材料都有其一定的艺术感和视觉特征,有利于学生提高兴趣。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持续的倾注着积极感情的认知活动;兴趣是一种动力,是儿童对绘画尝试兴奋、愉快、欢乐的前提条件。[1]儿童对具有不同色彩、质感、造型的综合材料很有兴趣和好奇心。比如彩色的丝线、黏土等。综合绘画最大的魅力是它没有固定的画面要求,可以是平面的、立体的等等。它是开放的,给予学生想象力发挥的空间。学生与综合材料在动态的互动探索中,了解材料、运用材料、驾驭材料并通过对材料的组合运用,表达自己的灵感与想象,也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想象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比如,简笔画的僵化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久而久之会磨灭学生的想象与创造的能力。综合绘画以开放性的材料,实验性的特征,拓宽了少儿美术教学的空间,更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漏印、拼贴、立体构成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丰富教学资源

1.促进课程开发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建议积极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形成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2]综合绘画的包容性可以将美术中不同的内容融为一体。它的探索性可以与其他不同的学科和实践结合,促进课程的开发,形成具有特色的美术课程。比如,传统版画因其专业性强,多以高年级学生学习为主。可以在专业版画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比如在三合板上刷立德粉、涂颜料,然后用刀进行刻画,设计适用于低幼学生学习的版画形式。通过不同的媒介材料的创新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促进美术课程的开发。

2.提高教学体验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用丰富的材料和工具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儿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体会不同的材料对画面的影响,在实践中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促使儿童全面发展。[3]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综合材料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更好的体验材料的质感和肌理的美感。新课标提倡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综合材料的实验性与可探索性,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课堂,提高美术教学的体验性。学生在材料的收集、整体、分析、归纳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也在创作表达中获得自信。

三、综合材料绘画运用于少儿美术教学的思考与策略

(一)教师的引导

1.把握材料适龄性

材料种类繁多,但不是每一种材料都适合所有学生。有的课程效果不佳,分析原因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问题,还有教师在课前的准备不充分;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运用材料的适龄性把握不准。比如,平面绘画中的丙烯颜料和油画颜料,立体绘画中会用到的铁丝、502胶水等这些工具材料并不完全适用于幼儿园阶段的学生,更适合高年级的学生使用。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低幼阶段孩子的综合绘画课所运用的材料和工具应该考虑到趣味性与安全性。针对中高年龄段的综合绘画课程所运用的材料和工具要具有可探索性和可制作性。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兼顾学科知识、情感、趣味的过程中,恰当选用材料媒介,创新思维表达灵感。

2.对传统继承创新

综合材料绘画中许多优秀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每一个材料的运用都有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例如艺术家邢士强的《成双对》系列作品中,运用了中国文化中常见的符号,有十字结、缠绕树枝的红线、成对的鸟儿等带有中国文化的隐喻内涵。艺术家结合自己对生活和对传统文化情境的理解与提炼,创作出具有民族内涵的作品,体现对传统的继承创新。在少儿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秉承着继承与创造的宗旨,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探索创作不同风格样式的艺术作品。以广东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杨之琬教授讲授的“中国画名作欣赏教学课题”中的课例为例,杨老师带领学生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知古代山水的意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卡纸、报纸、牛皮纸、墨水、水粉、胶水等综合材料,通过绘画、粘贴、揉搓、等方法,通过对传统山水的模仿,制作出具有现代气息的少儿版《早春图》《游春图》等。[4]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在实践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有效结合。启发学生,打破对固有思维的限制,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3.做创造性的老师

创造性的老师首先是要具备创新创造的专业技能,这是教师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体现的重要途径。其次要具备研究课程,创新课程的能力。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注重课程的适切性,这就必然要求教师以课程开发者的身份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发并实施具体课程方案,让课程更贴近学生生活、适应具体教育情境。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这也要求授课的教师必须是创造性的教师。综合材料绘画是一种新颖的现代绘画艺术形式。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身综合创作的能力,及时了解综合绘画的发展动态,研究如何将综合材料课程与少儿美术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启发学生如何将想象具体落实到创造上。

(二)家长的支持

1.尊重儿童视角

美术课程要教授给学生的不仅是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想象、联想、创新、创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同样重要。家长要正确评价孩子对于美术的学习收获。学生在收集材料的过程就是在创造。在孩子眼中,棉花这种材料可以是云朵,可以是泡沫,可以是雾气可以是一切孩子能够联想到的事物。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非常宝贵的。在家庭的美术教育中家长要尊重和支持孩子的绘画想法与灵感。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尊重孩子表达自我的想法,对于他们的绘画作品要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全面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作品。

2.拓宽审美视野

少儿美术教育除了在学校的教育,课外的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家庭的美术教育中,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多参观综合绘画展览,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综合材料的艺术作品。通过对不同风格的综合材料作品的观察,感受现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家长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审美选择,让他们在观察、感受、体验中打破固有思维限制,学会欣赏现代综合材料绘画的美。比如通过对于日常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分类与归纳,培养孩子收集分类的能力和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宽孩子的审美视野,激发想象与联想的能力,也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

(三)适度性原则

1.画种与学科的融合

从绘画角度出发,综合绘画可以结合不同画种的优势创作出更适合现代人的绘画艺术形式。综合绘画消解了不同画种之间的界限,也可以弥补传统绘画材料的缺陷。教师要引导学生选用合适的材料去表达自己的创作思维。在画种与学科的融合中要注重适度原则,不能出现生搬硬套,融而不合的现象。比如有的课程会盲目地把不同材料混在一起。或运用音乐与绘画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新颖视觉效果好,但如果忽略了绘画的主旨精神内涵,就变成流于形式的造作。少儿综合材料课程可以借鉴国画、水彩、油画、版画等的优势进行创新应用,同时也可以结合音乐或者舞台剧的方式把综合课程从更广的范围进行拓展,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巧妙融合,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度的原则。

2.贴近生活注重环保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杜威也明确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要从贴近孩子日常娱乐兴趣出发,将贴近生活的材料运用到画作中。比如报纸、画笔、瓶子、五谷等进行选择,更有利于学生将生活经验迁移到美术学习中,也有利于观者对于作品在短时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自然材料中,比如石头、沙子、贝壳等,教师要启发学生借助自然材料本身的质感,传达对于社会、生命以及人性的关注。在收集材料时要注重使用的适度原则,避免材料的浪费,造成二次污染。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发现的眼光,留意自然中不同物体的肌理和色彩,同时可以让学生只收集落在地上的落叶、石头、干果、树杈等等,不破坏原有自然植物的状态。在综合绘画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在教材统一的前提下注重多样化设计的原则,带领学生发现生活中不同事物的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在生活与自然材料的收集中树立环保的观念。

四、结语

综合材料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情感、价值观、创新精神、审美素养、实践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教授者要思考如何在综合材料课程中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美术文化知识的理解,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包容的审美价值观。把握好适度原则,关爱学生,因材施教。启发学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家长也要从孩子角度出发,尊重爱护孩子的每一次艺术探索,给予他们学习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3.

[3]孟含笑.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以维克多•罗恩菲德美术教育观为基础[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

[4]杨之琬.中国画名作欣赏教学探索课题——山水[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4(1):32-37.

作者:贾晨晨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