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美学知识范例

美术美学知识

美术美学知识范文1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美术作为一门热门专业,受到学生的喜爱。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应对教学体系进行不断创新与完善。该文就高职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职;美术教学;创新实践

美术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对美的领悟力与把控力。新时期,为提高高职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水平,应重视美术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实现美术教学的不断创新,是提高美术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美术教学中创新实践的价值与意义

1.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今,高职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为主,在专业课程设计上也偏向职业性与技术性。在高职阶段,美术是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为实现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应强调美术教学的创新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前提。创新实践要素的融入,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使学生在美术训练中受到熏陶,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传统美术教学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点的灌输,导致学生审美能力不高,对美的敏感度不强。因此,将创新实践的理念渗透在教学中,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2.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每名学生的艺术天赋是不同的,拥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提倡学生以表达自身个性为主,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风格的美术作品,这是学生美术实力提升的重要表现。将创新实践理念渗透到美术教学中,能及时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对学生思维的科学培养。从美术素描教学开始,教师就应及时捕捉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学会捕捉自己眼中的事物形象,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使学生具备更活跃的艺术思维,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高职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实践策略

以往的高职美术教学以灌输式为主,主要以教材、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凸显,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性,且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机会较少,教师忽视了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化发展,最终导致美术教学质量不佳。若想实现对美术人才的科学培养,应重视美术教学的开展,及时将创新实践理念渗透其中,实现美术教学的全面改革,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1.创新美术教学内容

为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美术人才,应对人才培养模式予以创新,更新教学目标,继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若想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必须使其具备足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将美学色彩渗透到教学内容中,锻炼学生对美术的把控能力,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当看到同一事物时,不同的学生能解读出不同的内容。教师应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对绘画技巧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对学生的画面意识予以指导,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及时鼓励学生,继而加深学生对实物的印象。

2.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新时期,为提高高职美术教学效果,教师应及时对美术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重点开展课堂实践教学,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而让学生创作出美术作品。如,在素描课上,教师应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心中的偶像,然后找寻相关的照片,让学生画出各自偶像的素描画。或者可以指定一些现在比较有名的明星,这会引起学生绘制美术作品的兴趣,还可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对学生的美术能力也是一种训练。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野外写生,到一个景点,就要求学生将内心最深刻的印象绘制下来,学生所领略的自然美不同,所绘制出的情境也不同。在写生的过程中,可以大大增加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产生美术学习的动力与欲望,也能让学生在轻松、状态极佳的条件下实现美术能力的训练。

3.强调美术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以往高职美术教学的评价模式过于单一,始终采取终结性评价模式,形式较为固定,评价模式缺乏创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为了应付考试而开展美术训练,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重视美术教学的科学开展,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将学生日常的课堂实践情况作为评价学生美术课堂学习效果的一项指标。教师要为每名学生定制个人档案,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时记录到档案中。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互结合,并渗透一定的激励性元素,就会大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参与课堂的动力与积极性,不能仅靠最终的美术考核评定学生的美术水平,而是要依照学生的日常课堂实践情况与最终考核两个方面,得出合理的考核结果,凸显教学评价模式的人性化与公平性,这也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有力方式。

结语

为改变当前的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对美术教学体系进行不断创新,强调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结合美术学科的性质与特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训练机会,这对学生美术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培 单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美术美学知识范文2

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

正如林跃明、张兴所说:“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学生的理论素养愈高,愈能促进专业的学习。相反,若文化理论素质愈低,学习专业的难度就愈大。即使有少部分学生暂时画得好些,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很难进一步提高。”诚然,专业技能对画家来说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文化的依托,画家与画工何异?美术创作的深层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文化理论修养来解决。从某种程度上说,艺术高层次的较量并非技巧而是思想与文化内涵的较量。古今中外,大凡成就显赫的艺术家无不重视文化知识的全面滋养。达•芬奇是家喻户晓的艺术大师,众所周知,除了绘画他还涉猎物理学、天文学、医学、解剖学、数学等诸多领域,《达•芬奇笔记》足以让世人惊叹。荷兰大画家梵高尽管没有进过正规的美术院校,但并不证明他没有文化。

从梵高写给他弟弟的信中我们获悉:在绘画间歇,梵高没有停止过阅读世界文学名著,而且见识过大量的世界名画,他有着异乎寻常的艺术鉴赏力,贫困和失意没有抹煞这位天才画家对知识的渴求,那一封封用生命写就的信件同样折射出梵高不同凡响的文学灵光。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米开朗琪罗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康定斯基、惠斯勒酷爱音乐,蒙德里安精通数学,等等。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何尝不适用于艺术?从某种角度看,中国画并非纯绘画,而是一种文化艺术综合体,长期以来在中国封建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文人画”就是绝好的例证。文人士大夫画家们往往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们在欣赏其作品的时候不仅能观赏到绢素之上或酣畅或工致的墨迹,还能被恬淡意远的优美诗句深深陶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这首诗形象地道出了文人画书画同源、诗画并举的独特审美特征,诗文书画成为文人画家不可或缺的文化素养。美学家朱光潜在《给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中语重心长地说:“原来不专则不精,固是自然之理,可是‘专’也并非是任何人所能说的。

倘若基础树得不宽广,你就是‘专’,也不能专到多远路。自然和学问都是有机的联系,其中各部分常息息相通,牵此则动彼。”在这里,朱光潜谈到“专”与“广”的关系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就鉴赏而言,在欣赏美术作品尤其是欣赏西方现代美术作品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关的历史、哲学、美学、心理学等知识,就无法透彻理解现代艺术的深层意蕴。例如,不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就难以解释超现实主义绘画;没有存在主义理论作依托,就无法读懂贾科梅蒂的雕塑。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们现在已经全面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需要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国内外许多知名艺术学府目前在视觉艺术领域已经完全呈开放融合状态,美术院校面临的任务将不再局限于培养只会画画写写的学生,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既是全方位的,也要有一定专业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打破学科间壁垒,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这将是21世纪艺术人才的明智选择。

高师美术教育误区及几点建议

艺术专业招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一个误区——文化课低标准。在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学生仅仅具备手上功夫已不够用,学艺术的学生更需要审美素养、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基础,低文化水准的生源标准已不适应艺术专业要求。虽说从生源抓起,提高生源的素质标准是很重要的一步,但笔者不能接受“取消‘降低文化录取分数线’的办法,坚持美术教育专业文化录取线与本地区文科文化分数录取线(含数学分)持平”(林跃明、张兴语)的观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艺术考生因为要拿出部分时间学习专业技能,要求他们的文化课成绩与文科学生持平是不现实的。但现在的文化课分数线只占普通文理科分数线的一半甚至更低,未免差距太大。如果差距在100分左右是否更可取呢?另外,文化课特优的考生是否可以优先录取呢?依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文化课成绩好的美术专业学生较之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进步往往较快,原因不外乎他们理解力比较强、学习更勤奋等。因此,这样的学生尽管初入大学时专业水平一般,但他们大有潜力可挖,是培养师资的最佳人选。

美术美学知识范文3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育;色彩教学;措施

色彩认知在绘画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绘画过程中,不同的作者对于意象会选择不同的表现方式,此时,除了形态的不同之外,同一意象,在不同作者笔下,其色彩搭配也是不同的。这种色彩搭配的方式反映的创作者极强的个人特色和绘画能力,因此,在中职绘画教学当中,关注和培养色彩感知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中职美术色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色彩实践操作教学有待加强

在绘画作品当中,意象的形象塑造不仅仅和线条布局有直接关系,还和画面的色彩搭配有着密切联系。色彩在绘画作品当中会给观者带来最直接的视觉体验,一幅画是冷色调或暖色调,是有序的还是杂乱的,都能够通过画面的色彩布局给观者带来最直观的视觉冲击。特别是在中职院校,应当更加注重教学与运用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色彩运用的实际训练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虽然对于色彩教育有所涉及,但是并没有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对色彩运用的实践教学当中。因此,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色彩辨识和审美理论,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无法准确地将自己的情感和意志经由合适的色彩搭配呈现在画面当中,实践操作能力还是不够。

1.2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室内教学和户外写生等。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掌握理论,锻炼绘画技法,在户外写生过程中认真揣摩,锻炼自己对意象的处理能力和对色彩的搭配能力。进入信息时代,教学工具日益增多,信息的来源途径也日渐丰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显得有些低效和滞后。因为中职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已经不是过去所能比拟的。学生在互联网等信息平台上接触到的多种绘画形式、绘画技法,以及对色彩的处理方式,在学生绘画知识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会给其带来更多的疑问,这些疑问如果处理得当,就会带动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性。但是,传统绘画教育模式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这就使得绘画色彩教育错失了生动鲜活的教育机会,不利于色彩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1.3不重视教学理念的变革

时代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和绘画方式涌现出来,色彩审美也在不断发展和颠覆。在这样的情形下,中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理念就显得有些滞后。因为传统中职美术教学在色彩教育中更加注重对色彩的分析和讲解,学生只能下来自己摸索研究。这些色彩分析和讲解大部分也是基于传统教材展开的,缺乏对目前前沿美学和色彩的研究分析,因此,这样的美术色彩教学与当下的美术创作大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在美术色彩教育当中,不仅要关注传统、关注经典,还要重视前沿、重视发展。

2优化色彩教学的策略

2.1关注色彩教学指导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绘画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着重关注学生对于色彩的运用能力培养。对于初级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详细地为学生讲解颜色的搭配常识,帮助其正确进行色彩搭配,使色彩搭配更加和谐舒适。对于中级程度的学生来说,可以引导其对色彩建立进一步的认知和理解,帮助其寻找新的审美角度,更好地利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对于学习程度较高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帮助和引导其通过色彩来进行绘画创新,使学生在扎实的绘画技法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利用色彩和光线等绘画语言,使绘画作品的表现力更强,使绘画作品带有创作者的个人特质和标签,独具创意。

2.2引入多种教学手段

在中职美术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要确保常规教学过程的正常开展,还要关注新的教学模式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出现,信息量呈指数递增。作为思想极为活跃的中职学生,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更强。因此,学校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不仅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便捷,调取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对美术色彩教学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其在课下也能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2.3培养学生的色彩艺术思维能力

教育最终还是要“授之以渔”。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在中职美术色彩教学当中,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一种色彩运用技法,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色彩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用丰富恰当的色彩搭配去表现世界,这才是色彩教学的重点。

3结语

在中职美术教学当中,色彩教学是非常关键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学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审美角度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因此,只有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引入新模式、培养新能力、推崇新理念,才能确保中职美术色彩教学起到实效。

参考文献:

[1]刘春艳.针对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策略的探讨[J].好家长,2017(06):15-17.

[2]向文军.针对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策略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6(11):23-25.

美术美学知识范文4

一、微视频与中职美术教学的融合概述

(一)中职美术中微视频的特点

1.视频容量小

由于很多教学模式都是课程内容冗长,学生消化时间短,理解难度大,相较于此,微视频的内容容量比较小,几分钟一个知识点,形象生动,有益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理解消化相关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在简单、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愉悦、自主化的学习。

2.视频针对点强

网络课程相较于传统的教学体系,形式简单,内容突出,针对性强,不同于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环扣一环的讲解形式,视频是将某一个知识难点进行放大化处理,仅仅只针对某一个知识点,主题突出,可以很快地抓住学生心中的疑惑点,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吸收知识。

3.视频时长短

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时长是有限的,据统计,一堂45分钟的课堂,学生真正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长不超过25分钟,而微视频的时长一般是5分钟左右,最长不会超过10分钟,而且微视频是片段式的学习,业余时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微视频与中职美术教学的融合现状

微视频其实是微课的一种形态,微课的创始人胡铁生最初创设微课教学方式时,主要是为了以短小精悍的方式将重点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胡铁生发现这种微课方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微课作为一种新形态的教学模式才开始在各阶段教学中盛行起来。虽然每个地区每个教学阶段对微课的理解以及应用程度有所不同,但是微视频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融合,是将课堂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内容相结合,通过简短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重点学习中职美术课程中的重难点,而这一教学模式在整个中职美术教学系统中的普及程度逐渐深入,微视频与中职美术教学的融合也在不断加深。

(三)中职美术微视频课堂的教学优势

1.减轻美术老师的教学负担

中职美术老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就比较繁重,很多中职学校都是一个美术老师教好几个班级,接触学生多,课程安排满,除了课前备课、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批改之外,老师很难有多余的时间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就无法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但是微视频的教学模式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老师只需要在课前备课时进行有效的微视频制作,在课堂中进行播放。一方面,微视频弥补了单纯讲解的弊端;另一方面,老师也有很多时间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将大大提高中职美术教学的效率。

2.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且具有差异性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都不一样,可能有些学生听老师讲解一遍就能理解,但大部分学生需要课后不断地回忆、复习才能理解更多,还有少部分学生难以做到听、记、学的三合一学习方式。微视频的出现正好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个人长处,微视频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重复播放,直到学生真正完全理解该视频所传达的知识内容,这样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3.突出重难点知识内容

教材中的知识点往往一环扣一环,老师也是按顺序讲解,而这其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断层,如果学生在其中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出现了困难,而且这个困难没有及时得到解决,那么对后面知识内容的学习都将产生阻碍,持续性地听不懂和难以理解消化将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微视频通常是单个知识点的独立呈现,在不关联前后知识点的情况下也能形象生动地进行单个知识点的讲解,突出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

二、微视频与中职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提升中职美术老师的教学技能水平

现阶段,很多中职美术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过于传统,难以跟上时代的潮流,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在老师眼里达不到传统美学的标准,然而正是老师这些刻板的教学观念限制了学生思维模式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为了让微课更好地融入教学模式,让微视频更深入地与教学课堂进行融合,教育部门有必要对老师的整体教学技能水平进行提升。一方面,组织各学科老师进行新时代教学理念的学习,引入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系统化地对老师培训微视频制作与教学应用;另一方面,鉴于部分老师的微课制作技能有限,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微视频制作人员,以做带学,在专业人员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微视频素材搜集与制作的过程中,让老师享受微视频融入中职美术教学带来的便利,促使其喜欢上视频制作这一教学技能。从多方面对老师的教学技能水平进行提升,才能促进微视频与中职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进行美术教学。

(二)丰富“微视频”教学内容

微视频的制作素材来源非常广泛,老师在进行微视频教学内容的设计时,一方面要注意结合中职美术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还要联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美术作品,在尊重中职美术教学系统性提纲的基础上,选取学生感兴趣、接受能力强的素材内容进行微视频的制作。比如,具有鉴赏意义的知名画作,可以选用《清明上河图》作为教学内容,视频镜头跟随画卷的展开,徐徐展示古代人们赶集、叫卖、吆喝、游玩、乘轿、侃天等生活化场景,画作内容的丰富性也加深了视频内容的层次性,任何一个小镜头的展现就足以让学生进行钻研学习、创造作品。另外,除了名人著作,微视频的采集内容也可以是学生的作品,或展示优秀的作品集,或描绘一个优秀作品的创作过程。越是贴近学生本身的生活,越能抓住学生的眼球,给予学生创作的动力和灵感。

(三)创建微视频共享平台

微视频教学模式之所以相较于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来说更受学生的欢迎,除了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呈现形式的生动化之外,更在于微视频的留存性和共享性。以往老师在课堂上讲完课之后,学生除了笔记,就没有其他的课堂记录了,更多的需要学生对课堂的记忆,但微视频不一样。微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将视频材料统一上传到一个固定的共享平台,这样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的微视频学习,课余以及放学回家之后都可以进行重复的学习,温故而知新。共享平台的共享性还在于,学生可以自己制作形式、内容各异的微视频,只要是与中职美术教学内容相关,均可以投放到这个共享平台。这既是一种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的途径,又可以让学生在视频点击率的比拼下不断地提高美术学习水平和微视频制作技能,如此必定大大增强学生对中职美术学习的兴趣。综上所述,微视频与中职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学习平台,拓展学生的艺术眼界,构建高效、有趣、生活化的美术课堂,从而大幅提高中职美术课程的教学效率。丰富的微视频内容不仅可以引入传统的美术课本知识、基本绘画技巧、生活实例、写生灵感来源等,还可以满足学生形象化、视觉化美术学习的多层次需求,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真正实现中职美术教学培养社会化艺术人才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靖.在微中渗透美: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微课应用[J].东西南北(教育),2019(21):199.

[2]陈敏君.“互联网+微课”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锋绘,2019(9):68.

[3]王万荣.基于微课的中职美术有效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144-145.

[4]汪宝玉.微课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广东教育(职教),2019(12):107-108.

美术美学知识范文5

关键词:苏扇;教育教学;美术课堂;学生

苏州的传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苏扇就是其中极为闻名的一种。苏扇主要包含了折扇、檀香扇、绢宫扇三大类。同时,它们还有另一个统称叫作“苏州雅扇”。一般在苏扇扇面上作画、题诗,这使得苏扇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因此,将苏扇带入美术课堂有利于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一、我国美术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我国高职学校的美术教学是对大学美术教学模式的参考沿用。但是,这两者却有不同。一个隶属于国家高等教育,一个属于职业教育。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并且接受教育学生的群体也不相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前提下兼顾就业技能的培养,而高职美术的培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看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高职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更想要使学生对美术的应用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首先,高职学校的美术教育要发展探索适宜学生的教学模式,即具有该学段特色教育的模式;其次,要让学生对于该专业有清楚的认识,认识到美术专业的实质才能促进学校进行更加专业的教学双边活动;最后,美术活动追根究底是一种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文化表现形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文化氛围的塑造。文化氛围的塑造离不开文化环境的侵染与熏陶。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于文化环境的塑造,让学生置身其中,接受环境潜移默化地熏陶,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美术教学活动并学习美术。在教学环节中,我国美术教学过于刻板化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学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在教学时考量更多的因素,比如人性化的教学,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感知。这种学习的观念相对来说比较新颖,所以教师有适应时间的缓冲。而且这种教学理念来源于国外,强调多元学科的教学与美术教育理念相吻合,都是主张将美术的教育与人文内涵有价值的文化联系起来,所以这种教育观念的实施对我国职业高等教育来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为教育教学具有目的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兼顾宣传与发扬本民族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能走得更远。

二、发展苏扇的必要性

(一)苏扇概述

苏州的园林建设工艺享誉全世界,其过人之处很大程度上在于苏州拥有雄厚的艺术美术功底。苏州的美术工艺发展的势头极为强劲,基本涵盖了国家所确定的数十个工艺美术的大类。尤其是苏扇的刺绣工艺完美展现了苏州刺绣的超然之处。苏扇中也有门类的划分,其中驰名国内的就是“如意”檀香扇,历经时间的筛选,成为百年的老字号,享誉中国。苏扇也因其特有的精湛的工艺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和种类。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四花香扇”,这种扇子的技艺十分考究,其制作工艺让人叹服[1]。

(二)保护苏扇迫在眉睫

我国传统文化在时代的变革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再加上西方文化意识的输出,已经造成了我国部分传统文化无人继承、无人知晓、无人关注的窘迫情形。苏扇属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让优秀的文化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最后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走向没落。国家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专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让传统文化走向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课堂,让学校在发挥学校教育职能的同时,能够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三、苏扇应用于课堂的模式

(一)第一种模式

苏扇走进课堂,教师就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要对苏扇走进课堂进行教学设计。这个阶段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时,课后。

1.课前预习阶段

课前的预习主要是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提前学习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能够让学生对于上课的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在苏扇主题中,教师可以布置了解苏扇的历史、传承与现有的保护措施,让学生参与到对于苏扇课堂教学的实际规划之中,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的预习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推进,课前预习任务完成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上课时的课堂效率。因此,课前预习对于苏扇在学校之中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其教学计划的安排[2]。

2.课上引导

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抽取时间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落实预习任务,督促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第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是时展之下的产物,将它应用于课堂对于美术教育教学有着极大的辅助功能。美术课与其他课程的不同在于它是抽象的,每个人的社会阅历与情感经历的不同都会造成对于艺术作品的不同理解,从而显现出了不同的审美能力。美术课的特点使它具有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便利之处。因此,教师要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在苏扇教学美术课上的应用。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主要使用了直观欣赏法的教学方法。苏扇的价值很高,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式各样的苏扇样式,让学生能够关注苏扇的细节之处,走进苏扇演变的历史,了解苏扇传承的演化过程,让学生对于苏扇发展的背景有所了解,然后精准分析苏扇作品形成的文化内涵以及当时制作者的感受,让学生在欣赏中完成教学的任务[3]。第二,组建兴趣实践合作小组。苏扇的教学追根究底是一种传统技艺的展现。教师可以组建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加深对于苏扇的理解,让学生自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讲解自己对于苏扇制作流程的见解,提供给学生手工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摸索中完成自我学习的任务,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缩小学生之间因信息获取带来的差异。

3.课后拓展

在美术课堂上能够完成的事情是有限的,那么对于没能在课上及时完成教学计划的同学,可以通过课下继续完成对于苏扇的探究。在课后,学生应该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自己的思想能够放松,对于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盘点。同时,课后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能够进行苏扇的模仿与制作,大大降低了出错的几率,学生能够潜心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且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4]。

(二)第二种模式

苏扇应用于教学的模式有很多种,上述内容主要讲述了以教学为主的学生自我学习的模式。下面对以教师为主导的第二种学习模式进行论述。一般情况下,教师将学习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对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第二,对苏扇进行解剖、分析与讲解;第三,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第一个步骤要求教师要对上课的内容进行充分详实的准备。对教学的过程进行详细的安排,还要大量了解苏扇的相关知识,在课上加入自己的了解与见解给学生进行讲解,能够激发学生想要了解苏扇的欲望。第二个步骤,对苏扇的工艺环节进行解剖与分析。教师精准地分析苏扇的工艺,向学生阐述不同苏扇技艺的概念以及不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能够对于苏扇的制作技艺有更加专业的了解。这个过程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领会到苏扇的文化内涵,在思想上加深对于苏扇的理解与认识,改变那些传统的对于美术课堂的浅显认识,改变学生传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5]。第三个步骤,由教师牵头,对苏扇进行还原制作。相对于学生生涩的制作技术,教师的技术相对成熟。因此,教师对苏扇的制作还原有很大的把握,可以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还原度。

(三)在课堂中形成苏扇一条龙的学习模式

1.加大苏扇在课堂中的比重

对于苏扇的学习在学校之中要联合其他专业进行扩展学习,使苏扇教学形成系统化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中还可以加入对于苏扇手艺的现状与传承情况的解说。目前苏扇的资深制作人朱先生表示,现在学习苏扇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在传承方面已经出现了人才的断层。那么学校在开展苏扇走进美术课堂活动时,不能只意识到其对于教育水平的提升作用,还要意识到学校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在学校中可以设立奖学金,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掌握制作苏扇的技艺,传承苏扇文化。

2.建立苏扇美术课堂学习基地

开辟学习基地主要是为了解决学校统一建设与管理学生的集中教育的问题。苏扇美术课堂学习基地的活动开展要以苏扇为主,确保苏扇活动具有专业性。在基地的建设中要与学校的相关专业挂钩,在基地的设计上遵循适用性、方便性与实践性等多种原则。

3.加强苏扇与现实的连接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苏扇与现实的连接性,防止苏扇的学习脱离实际,与社会脱节[6]。

四、教学互动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性。教师在课堂中增加互动性能够调动学生对于苏扇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课堂的活跃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就要掌控课堂教学的进度与内容,督促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另外,教师应该整合所有有利于学生学习苏扇的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加以引导,对学生的创意予以肯定,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培养

美术教师一般都受过专业技能的训练,因此他们的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是教育的目标与要求是会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的。而且教师所学内容对于当下的教学来说可能过于陈旧,因此教师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保证自己走在学术研究的前列,这样才能传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反哺国家与社会,促进时代的发展。

六、结语

总之,将苏扇带进高职学校的美术课堂本身就是对于以苏扇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活动的保护与继承,在促进学生课堂效率提高的同时兼顾对于苏扇的传承,这也是学校发展该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戎.高职美术专业油画技法课教学实施及效果研究[J].知识经济,2017(10):172-172.

[2]胡细东,卢端敏.新就业分配形势下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运作模式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7(6):52-54.

[3]张安琦.高职美术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研究[J].包装世界,2018(9):197-197.

[4]刘峥慧.对高职院校《设计概论》教学模式的探讨[J].艺术科技,2019(6):259-259.

[5]程欣.对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几点探讨[J].明日风尚,2018(21):293-293.

美术美学知识范文6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伴随着中职院校规模的不断发展扩大,中职学生生源来源越来越广,这就形成了专业技能课程增多、教学模式亟需变革等问题。通过对中职美术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的问题发现,教学模式的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中职院校美术教学乃至中职院校学生未来走向,可以说具有巨大的影响。要较好适应当前时展、学生需求和国家战略,创新改革美术教学模式,就需要从当前教学模式的现状、成效中找准问题、发现问题,由此拓展出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

二、当前中职美术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提升升学率:当前模式的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在办学宗旨上是以就业为教学导向的,提倡通过大力转变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和教学导向,实现思想上的转变,面向市场办学。同时,也有不少学校喊出了“瞄准市场、跟踪市场、适应市场、服务市场”的办学口号。但通盘来看,职校的美术专业一般都是学校的拳头产品、王牌专业,教学目标一般都是定位于高考升学这个指挥棒。职校学生既可选择参加全国的统一考试实现进入普高或大学升学的目标,也可选择进入对口的高一级职业院校。提高教学模式转变的目的一般都是以提升高考升学率为导向,尤其是提高高考的本科录取率,将优秀的美术专业学生输送进高一级学校。

(二)学科体系为中心:当前模式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于教学目标,中职学校的美术专业教学目标既然是瞄准升学,那么教学内容为高考服务就成为自然了。整体来看,高考要考什么,教学内容上就针对什么着重讲解,以期实现美术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集中强化美术的专业训练,课程设置上向高等院校的大一美术专业课程看齐,保证学生在考试和入学后的无缝链接。由此,课程设置上仍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职业活动为中心。

(三)知识与技能传授:当前模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组织的运用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美术知识与相关技能。通过采用示范法、临摹法、讲授法等方式进行成块的训练。上课过程中通过与示范画相结合的方式,以每次3节课、集中时间上课的形式保证学生的技能学习。教学中,教师注重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主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观察能力。采取长期大量的练习基本绘画技能,正确的照着石膏、水果或风景等模型的样子作画,让学生能够不走形的画出来,用“像”还是“不像”作为学生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准。

三、当前中职美术教学模式的困境分析

(一)与实践的需求不符

一是大部分中职学校缺乏职教特色,普遍上搬用普教模式。由于没有脱离一直以来的应试模式,只强调接受经验知识,不重视中职学生的技能培训和提高。二是大部分教师不思进取,且较少进修机会。通过对泸州市江阳高级职业学校美术教师进行的简单问卷调查来看,80%的教师认为这个专业现在发展形势不错,完全无需改革。如果设置新的就业课程,教师的教学内容就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也要重新摸索,在他们看来,这很麻烦,竭力维持现状最合适不过。

(二)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虽然中职院校的教学设备不断完善,多媒体在其教学中也得到了大量的运用,能够保证教师能够将知识直观、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学生。但是,这就造成了另一个极端,部分教师现在十分依赖多媒体,就连教学简笔画也拿多媒体应付,完全无法体现手绘美术在艺术中的美感。由此,过于单一枯燥的模式教学,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了兴趣。

(三)实践能力的培养还不够

当前美术课堂中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困境,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掌握好理论,就可以保证学生日后的发展,殊不知实践才能保证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敏感性,这才能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基础。不少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照本宣科”、“一言堂”的现象在课堂上仍然存在。这使学生对于线条、图片、色彩等感知度下降,学习兴趣下降,难以清除地认识美术对学科的价值和未来升学就业的作用,得不到实践能力的扩展,也认识感受不到美术的魅力。

四、实践探索的创新路径

(一)提升教师素质:专兼职美术教师的双重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专职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教学制度以及奖惩措施,为培养“双师型”美术教师队伍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应加大力度开展在校教师的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多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常态化的教改教研活动,促进各校教师间的横向交流。原因在于,因为教师的个性特质、学习背景以及培训经历都会形成教师间的教学模式差异和教学专长。二是保证师资队伍的来源多元化。通过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师资队伍多元化。学校通过从行业第一线聘任一批实践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的一线人员补充到专业教师队伍中来,改善师资结构,提升专业技能,适应专业需要。同时,这些兼职教师可以形成鲶鱼效应,带动、刺激专业教师加强自身实践技能提升。

(二)教学模式创新:拓展信息技术的利用与校内外实习场所

一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和其他新兴手段,推动中职美术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上的区域合作。学校要扩展开去,探索建立区域合作平台,促进国内外职校间的教学和实践培训经验交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二是开辟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实训(实习)基地在美术教学模式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仅是硬件和场地的变化和提升,更是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保证学生实践能力,为其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购置新型专业设备,更要大力开拓校外实习场所,与相关专业公司共同创建实训基地,拓宽学生实习实训空间,保证资源共享,让学生在真实职业情景中学知识、长技能,为毕业后能迅速上岗或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践能力提升:产学一体化的校企合作

美术美学知识范文7

关键词:职业导向;动漫;美术;会诊式教学

近年来,“会诊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部分高职院校以职业导向为目标,完善动漫专业体系,探究“会诊式”教学模式,严格把控课前知识构建、课中知识掌握和课后反馈创新等三项环节。同时,加强与本地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从企业用人的角度优化动漫专业课程内容,有效提升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实现了学生充分就业。因此,本文将着重对职业导向下高职动漫专业“会诊式”美术课堂教学路径进行探究。

一、职业导向下高职动漫专业“会诊式”美术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构建完整的动漫专业知识体系

我国高职院校设置动漫专业的时间相对较短,在专业定位上存在一定的误区。部分高职院校将动漫专业归类为艺术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上仍沿用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致使动漫专业知识体系不全面,人才培养定位不清,动漫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出现自身知识技能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存在不对称的现象。这一现象表明,部分高职院校现有的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无法充分满足动漫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1]基于职业导向的“会诊式”教学模式下,与动漫专业相关的学科教师可以相互配合,对涉及知识点进行授课,对美术课程知识点进行拆分讲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课程内容配置,增加实践与操作课程的比重,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动漫专业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全面学习和掌握美术课程知识点。

(二)增强动漫专业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

传统的动漫专业美术课堂教学侧重于传授美术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忽略了动漫专业是一门集计算机三维建模、美术、动画制作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于职业导向下的“会诊式”教学模式,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在现有的美术课程教学方法上,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美术课程教学当中。在开展动漫专业美术课程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教学相结合,丰富美术课程内容。例如,绘画、写生、学生作品展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动漫专业美术课程的学习。此外,在动漫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作创新能力,尽可能多地选择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较好的实践场地,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动漫专业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动漫专业融合了设计美学、哲学文化、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具有集成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所以,动漫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美学基础,还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才能较好适应动漫行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相对侧重于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计算机技术、文化素质的教育。基于职业导向的“会诊式”教学模式,针对企业用人需要,对动漫专业课程设置做出调整,适当增加计算机课程和实操课程的比重,包括Photoshop、素描、动画制作等实操课程,教授学生使用这些软件进行动漫设计和制作,学会构思如何去设计动漫角色,提升学生动漫制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二、高职动漫专业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定位不够明确

随着动漫产业的高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相继设置了动漫专业,但我国动漫专业发展不平衡,在实际教学与就业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仍然存在着些许不足。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对动漫专业缺乏清晰的认知,认为动漫专业是艺术类专业,将其划分到艺术教育专业类别下。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片面地照搬美术专业的教学方式,对动漫专业人才定位不够明确,认为动漫专业学生的美术基本功要扎实,Flash制作、PS、3Dsmax等软件会操作就可以,但实际动漫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远不止这些方面;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将动漫专业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反而缺少美术课程的安排,对动漫专业人才的定位不够明确,致使很多学生难以全面掌握动漫专业知识技能。[2]动漫专业的就业方向比较广泛,学生在毕业后可选择的岗位很多,而每个岗位对就业者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不同,导致动漫专业学生对自身专业定位认知不清。

(二)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部分高职院校在开设动漫专业时,由于对动漫专业的发展前景、就业定位缺乏系统化认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没有较好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使得动漫专业美术课堂教学无法较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一是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例如,有些高职院校简单地将动漫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目标与美术专业教学目标归为一类,注重美术基本功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二是教学目标未能结合学生个性化需要,因材施教补足学生短板。按照人的成长发展规律来看,每个人在成长阶段中或多或少会受到文化、成长环境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性格、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动漫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专业,对美术绘画和动画制作的要求都较高,同时还要求学生要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创作创新能力。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存在轻重之分,没有系统化、全面化的培养学生。

(三)动漫专业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我国动漫专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一些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出现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部分高职院校在开设动漫专业时,仅有两三名动漫专业教师从事动漫专业课程的授课工作,由于招生办学准备较为仓促,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就正式上岗,在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时难以从专业的角度给予学生指导和解决意见。除此之外,一些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教师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例如,动漫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师由美术专业的教师担任,虽然美术功底很强,在美术课程授课方面十分专业,但是在计算机技术、动画制作方面无法胜任工作。[3]而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专业技术强,但是不懂美术专业知识,艺术素养不够,无法从美术角度给予学生指导意见。

(四)教学实践活动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整体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动漫专业人才在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方面偏弱,这反映了高职院校动漫专业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存在着不足。一是动漫专业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得不够深入,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实践操作较少。部分高职院校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大多围绕动漫美术作品鉴赏、设计大赛、动画制作大赛等形式开展,总体而言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欣赏动漫美术作品,但是自己却想不到设计创意,创作有新意的动漫作品;二是动漫专业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时间较短、内容相对单调,致使教学实践效果达不到预期[2]。例如,有些教师会组织学生去动漫实践室参加实践活动,基本上学生都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基础的Flash制作能力,但教学的重点没有把握清楚,侧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漫效果分析能力。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有些学生还是不具备把看上去复杂的动漫简单化的能力,难以较好地制作出来。

三、职业导向下高职动漫专业“会诊式”美术课堂教学路径

(一)以职业导向为目标找准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动漫专业在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标准等方面与其他专业不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高职院校要以能力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运用“会诊式”教学模式进行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开展社会广泛调研,论证岗位工作要求,充分了解动漫专业的发展前景,以此为依据调整动漫专业课程设置,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院校要将动漫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知识板块、通用技能板块和岗位对接板块,在每个模块都匹配至少一名教师进行课程授课,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素养、动画创意设计和岗位技术技能[3];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该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合理设计课程内容。例如,一些动漫企业设立编辑部和音效部,高职院校可以按照该职能部门的岗位要求,开设影视合成课程和合成特效实训课程,将其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动画策划、角色设计等多项内容,实践部分包括动画制作、上色处理、剪辑合成和配音等。从而构建完整的动漫专业体系,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实现学生充分就业。

(二)基于学生需求明确动漫专业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要基于职业导向,将“会诊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动漫专业美术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发展需求,明确动漫专业教学目标。一是在基础课程方面,高职院校要根据课程内容匹配至少一位教师进行课程授课,由动漫美术教师负责让学生学习简单的绘画技术、素描和动画角色设计;由计算机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特效合成、3D建模和三维动画技术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动漫设计软件,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更加主动地学习美术课程专业知识;二是高职院校要转变思维,借鉴国内外教学经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4]例如,有些学生创新能力不足,高职院校在设置美术基础课程时要调整教学目标,由培养学生艺术模仿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动漫设计创作能力,适当增加计算机技术与美术基础课程的融合。在学习动漫美术技能的基础上,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多种学科知识融入美术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应用“会诊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高职院校要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就业作为根本,运用“会诊式”教学模式优化动漫专业美术课堂教学资源配置,促进学生个性与特长共同发展。一是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科学化程度高的师资队伍。如根据动漫专业课程内容要求,定期开展相关学科知识技能的培训[4]。例如,在“会诊式”教学模式下,通常会安排两三位教师进行美术课堂教学,针对学科的相关教师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吸收和掌握;二是要增加资金投入,建立良好的教学实践基地,增强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企业实际职能部门情况,在校内建立相应的实践室,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确保学生的实践环境能够与企业实际相接轨。

(四)加强校企合作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动漫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职业导向背景下,要应用“会诊式”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场所。加强与本地动漫企业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产教融合”的方式,与动漫企业加强合作,由企业负责人安排专业人员来学校进行具体岗位技能培训,使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掌握岗位技能。学校在学生毕业后可以为其安排进动漫企业实习工作,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例如,动画技术、动漫设计、岗位训练等,可以让学生快速融入到实际工作环境中,在实践过程中明白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后期学习中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动漫企业用人需求。

四、结语

美术美学知识范文8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中职美术;教学新模式;构建

0引言

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中职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的关键渠道,在中职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类先进教育技术也插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翅膀,新型的教育模式和课堂形式也在不断地出现,改变着传统美术教学的节奏和方式,让原有的美术课堂变成更加智能、和谐、温馨的智慧课堂,信息技术的运用,把教师、学生和美术教学等要素有机地融合一起,对改善课堂氛围,突出了美术教学的功能,优化和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艺术眼界都起着极为积极的作用。

1浅析信息化背景下探索培育中职美术教学新模式作用的意义

当下,信息技术广泛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已是今后教育改革的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方向。这一情况在中职美术教学中也不例外。把信息技术用到美术教学中,无论在丰富课堂的形式还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更快速而扎实地领悟和掌握相关的美术原理、知识与技能,推动教学成果的巩固和优化[1]。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的意义。

1.1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拓展美术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的美术教育教学,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特征以及美术素养基础,因地制宜地融入相应的信息技术,把多媒体元素进行有效的整合,展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更好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把音频、视频图像等要素全方位地展现,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让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的动态化,美化了艺术教学的方式,并将该方式充分地融入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加深入、持续地感知和体悟到唯美、深远的艺术境界;同时,信息化的美术教学形式也能更好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改善教学氛围,营造出更加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实现愉快学习的目标[2]。

1.2利用信息化教学有效提升美术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中职学生大多为今后以就业为主要目标而学习,目的性强,在课程的选择上有着很强的导向性,如果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相对较弱,动力不足,这样就难以保证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可让美术教学的形式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课堂的授课方式也会更加地多样,让学生能感到耳目一新,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和教师配合得更加密切,以此推动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教学效率的提升。目前的信息化教学已从单纯的多媒体应用变为融入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化、智慧化、平台化的数字化教学体系。它可构建师生有效互动的形式,更加便捷地获取教学资源,实现平台内部的高效互动、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获取课程的学习成效、课堂反馈、心理状态等多种信息,让教师以此为基础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学习的短板,从而在下一步的教学中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教学方式[3]。

2目前中职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尽管职业教育改革后一直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人文艺术素养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要不断地加以重视。但实践中,中职教学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下,很多的课程设置偏重实用性,并未在一些非核心课程上有过多的重视,尤其在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力方面,缺少较为科学、有效的培养体系与课程设置。在当前情况下,中职美术的教学方式偏向单一,创新性不足,教师的教学也是大多流于形式,照本宣科与应付差事的情况较多,没有对学生美术思维构建和技能学习能力夯实倾注更多的精力和重视。而对学生来说,他们对美术学习的作用价值认知不清晰,兴趣度不足,眼高手低,创新和实践的动力与能力都较欠缺,思维较固化,不善用发散性的思维认知和了解外部事物。这样,教学过程中,师生在教学目标、有效学习、学习过程这几个关键环节、学生对美术技能的融会贯通、基础能力并没有达到有效的统一。[3]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对其健康人格的养成十分必要,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仅就美术知识而谈美术知识,没有拓展和延伸,这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真谛和内涵都没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都十分的薄弱。学生内在深处并没有持久而深入地做到对美的感受与理解。在长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被充分地体现和发挥,教师反而认为这种方式对学生有更加突出的帮助。但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浪费了时间资源,师生的沟通十分不顺畅,课堂的氛围也十分沉寂。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中积极地配合与融入教学课堂的各环节中,教师只是单纯地在黑板上或PPT上演示,尽管信息技术已广泛而深入地普及,但学生并没有动手与加入。很多教师并没有强化自身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对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仍停留在简单的播放幻灯片、音、视频上、电子课件的制作能力欠缺,很多的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而教学的方式也是一如既往的单一和固化,从而没有把美术的魅力充分地展示出来;此外,美术教师个人对美术的认知和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深度不够,这样对开展美术教学时,无法用个人的理解力来彰显美术本身的魅力所在,从而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吸引力和内在、外在的魅力形象,这样的学习也相对枯燥和乏味,对教学整体效果的促进、提升十分不利。

3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美术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路径

3.1丰富教学内容方向,迎合中职学段的教学需求

信息化时代下的中职美术教学,要充分认识其本身教学资源的优势性,互联网技术的红利广泛地应用到教学准备、实施、评价和反思等各个环节。特别在教学资源的获取上,借助互联网更大范围地收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资源,例如现有的公开课、慕课、超星、云课堂平台,学习借鉴翻转课堂、情景式教学的新方式、新模式,从而让课堂的教学结构、学习时间以及互动能力变得更为有效和强大。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和复习巩固环节,也要设计和创新更加灵活的方案,让美术教学更加高效、合理地开展。教师可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网络资源对课程的外延和内涵内容进行不断扩充,这样对丰富学生的眼界,同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都十分有益[3]。例如在开展《公共空间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教学时,教师可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安排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为学生们设定相关的学习目标,之后在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比如论坛、云课堂等方式收集一些典型的室内设计方案,选定一种,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根据教材涉及重点要素,尝试着设计一套演示课件,对其设计思路和技法策略进行介绍与分析。学生可通过线上的独立学习,在前期阶段,教师为其放映微课视频进行导学,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和疑惑所在,这样在之后的独立学习和正式的课堂学习时,就会带着问题和思考探寻最终的答案。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可把分析的结果和成果向其他同学做一展示,而教师还可用后台软件,对学生的搜索类型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其主要的问题和困惑,这样在上课中,讲解的内容就会更有侧重点,能起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作用。之后,教师再放映一部经典的室内设计装修的样板房视频,利用多媒体设施构建一画外音,以此介绍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与实际室内设计的装修作品的内在联系。而这个过程中,学生可适时地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针对一些关键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构建一个互动交流的良好氛围。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在课后的五分钟进行内容的复盘,或在课下,组织学生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对设计过程进行全程的回顾,让学生把在课堂中经教师讲解和思考后还不清楚的问题罗列出来,教师可在线上及时地回复、解答,也可在之后,以留言或私信的方式,为同学解释,学生可结合教师的解答意见,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再次的优化和修改,让整个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互动性,使教学更加精准到位,这样,课堂上就能把美术教学的生动和趣味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独立的探索和深挖中,体会到研究的乐趣之所在,并更加深入地了解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的绘画方法、艺术构造以及意境展现等更加多元的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的知识与技能。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更有效地获得艺术的真实感受,教师能继续运用数字化的3D软件,让学生对效果图进行调整和对比,这样其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可被充分地调动和开发。以此为主要形式的信息化教学,一方面把动态化地学习贯穿到教学始终;另一方面,学生和教师、同学相互间的交流、互动更加的频繁和深入,在共同的讨论、思考和碰撞中,闪现出美术学习创作的灵感。

3.2构建适宜的教学情境、切实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充分运用信息化美术教学模式,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整合利用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按情境教学的思路,创造多样化、生动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加入课堂活动。在讲授《建筑风格的不同表现方法》时,要注意减少理论概念的平实讲授,多突出案例的引入讨论和分析,立足案例基础,再此基础上构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深入学习。首先,把信息化教学载体运用到建筑风格表现方式的整合上,对各类的表现手法进行精准介绍,把传统建筑的风格有效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对传统建筑艺术的知性美、感性元素有真切了解,对传统建筑的演进历史,艺术特征,分类鉴赏有更加全面的认知[4];其次,教师多应用多媒体课件,讲一些典型的建筑代表作,例如江南的私家园林、北京的皇家园林,徽派民居等,在多媒体播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技巧、方法,比如在对北京故宫传统建筑进行放映时,教师依次对多媒体的课件中故宫布局的方式[6],包括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左祖右社、中轴对称,待学生有了整体的概念认知后,再深入对文化内涵进行论述,包括宫殿中的等级观念,而后在传统的风水理论的影响下,把阴阳五行的传统建筑理念贯穿建筑的风格中。在视频进度到传统建筑的视频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民居的建筑方式进行观察,一方面进一步的介绍民居建筑中的构成的砖木、砖石和土木建筑等构筑形式。在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和功能性上都达到了衔接和统一;又如,在传统的民居建筑物中,有一种很重要的结构支撑和承重的工件,叫做“椽”,它在实际的构造中也体现出一定的美学特色。教师可让学生形成学习小组,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学习等方式,对这些具有鲜明特色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进行全面地总结;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开展实地考察与学习,这样通过实际的接触和游览,可对课件中表现的内容有更加真实和直观地了解,特别是在园林建筑、博物馆等建筑的学习上,能让学生通过观测、测绘、对比等方式,验证和运用书本上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这样对加深记忆、增强理解与掌握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

3.3结合微课方式教学,创设智慧美术课堂

微课是信息化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它的优势在于把碎片化的知识集中在一个较为简短的时间段中,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获取较为重点、核心的知识内容,从而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这是导学和预习阶段应频繁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把需学生预先了解的内容制作成微课形式,让学生开展独立的学习,教师就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学过程中[8],包括兴趣引导、答疑解惑、课堂交流活动等,之后学生还能在课下进行深入地互动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对美术教学内容有更深入地把握、理解。比如在开展《素描石膏像———大卫写生》的教学时,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在利用石膏写生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人物造型规律与特点的感知和理解,学会如何利用借助素描绘画的方法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教师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利用观察法等,让学生先从形体入手,感受的石膏像形象的美感和人物蕴含的特征和性格。因为学生之前对素描石膏的美术知识较为薄弱,为此,在开始的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难度[9]。教师也可用微课形式,在美术课前的准备环节把石膏像《大卫》的视频录制好,精炼地指出古希腊雕塑艺术的特征所在,并对雕塑的情节和表现力与雕塑艺术的特点进行整体地展现。学生如能很好地利用微课作用,就对国外的雕塑美术知识有更为直观和深入的认知。学生就素描石膏像可更加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国外雕塑的艺术特征,对素描石膏进行有效的素描[10]。教师需对素描石膏美术知识的精华与节奏进行更为深入的讲解,同时利用智慧课堂,突出重、难点,以此强化美术知识技能的提升。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