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美学知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美术美学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美术美学知识

美术美学知识范文1

关键词:美术教育;审美教育;美的本质;审美关系;重要性

0前言

审美教育即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是一种标准化的美学情感教育,以时代和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美术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其中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因为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结合的教育,既传播知识,又对人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培养起促进作用,审美教育为人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提供了训练的平台。审美教育作为美术教育的本质,其重要作用的实现同样影响着美术教育形式的发展和创新。本文将从美的本质出发,探讨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关系,最后给出几点有关审美教育如何更好借助美术教育的载体实现其本质价值。

1美的本质及美术教育的内涵

1.1美的本质

我们经常将一句话挂在嘴边:“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诚然,生活中处处充满美,但真正的美是什么,又有几人能说清楚呢?罗丹曾说过:“美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存在,而是缺少发现。”笔者对美的理解是:美是有着自身规律与社会实践和谐统一的理想存在。美的本质是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由的理想关系,它有一定的功利性,但是它更倾向于传达真善美的思想,它有明显的社会性、客观性、形象性、自由性、独特性,是需要人们以不同的视角阐述出来的。

1.2美术教育的内涵

美术教育是审美和教育的统一,美术教育借助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来培养人正确的审美观、艺术情操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审美来教育人。美术教育不同于德智体的教育方式,它需要参与艺术活动来提升人的气质,改善人的精神风貌,使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美术教育的本质问题是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在一系列美术社会活动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2美术教育的目的

人类作为一群有意识的情感动物,我们的生命活动都是有目的。但是人无完人,追求完美的人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他们有极强的生活能力又懂得享受生活和娱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协调,这是中国传统“和”文化,也是中国特有的审美的作用。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去鼓励人们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感受生活的善意和希望。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爱的教育,让学生学会自爱和爱他,爱祖国、爱社会、爱生活、爱和平,充满爱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享受美的喜悦。美术教育的公平性,使得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美好的人格。正确的审美还能帮助规范人的言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和谐、美好。

3美术教育审美本质是一种美学思想,属于理性范畴

将美术教育的审美本质定位在理性范畴,单纯地用思想性和精神性来诠释它,让它脱离物质性的艺术造型。美术本身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精神文明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与文学、哲学、宗教等文化形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上层建筑。美术的审美意识理论表明美术是一种美学思想,美术的艺术思维在上层建筑中与文学、哲学、宗教等相互吸收先进思想,艺术家的美术创作首先要形成一个内心现象,即各种审美意象的建构,然后再呈现在画纸上。美术的审美本质属性就是一种审美精神,在美学艺术中,审美精神一直指引着人们向积极、美好的方向前进。审美精神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弘扬真善美,给人们的精神世界以美的享受和感动,让人们拥有更高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创造能力。

4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审美教育

4.1提高教师审美水平,将审美教育贯穿到美术教学中

美术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自身的审美水平和教育观念关乎教学质量。美术教育是一种与时代密切联系的感性教育和人格教育,它是知识和道德的融合体,包含着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与时俱进、审美素质匮乏落后,教学活动自然就失去了生机,无法实现美育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将美育本体化,提升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课堂的艺术层次,每节课都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熏陶、美学的净化。

4.2发挥美术课的课程特点进行审美教育

写生、临摹、速写、工艺创作是美术课的课程特色,通过线条、色彩、明暗、轮廓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形式美的要素特点,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美术课堂上,除了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美术理论知识和技巧、美术思维和创造力,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和美术的紧密相连,精神食粮对人的给养;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美学品质,让学生懂得创造美、与他人分享美。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实际操作,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专业的美术知识在学校社团展板、班级黑板报、学报上得以展现和运用。

4.3丰富美术活动,增强学生美感体验

美术教育不同于德智体教育,需要学生在感受到美后,主动接受教育,因此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必须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活动中,收获实践带来的美感体验。学校中各种兴趣活动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中,放飞自我,满足他们的爱美之心和表现欲,让他们在轻松地活动中升华情感、完善人格。

5结语

素质教育中美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美育的本质审美教育就是要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将美的种子传播给人们,使人人都有发现美的机会和创造美的能力。鉴于美术教育的特殊性,美术教学时需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提升审美水平,逐渐成为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唐巧,陈鸿.论美术审美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4):395-397.

[2]艾春梅.浅谈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2010(10):22.

[3]陈婧.重视审美教育,培养审美情趣——论美术教育对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3(68):163.

美术美学知识范文2

地方的美术资源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在学习地方美术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对地方的文化有所了解,进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高中美术作为一门新课标的课程,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在枯燥的物化生史地政中能够丰富一下自己课程的多样性,而且能够使学生在通过学习美术过程中的方法,能够将其利用到平时的学习中。更多的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研究能力,何乐而不为呢?而且,学生相对于枯燥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外,对于美术的学习会更加感兴趣,显然,地方的美术资源和课程中的美术资源是截然不同的。课程中的美术资源比较官方,教学所用的材料也是全国统一,很少可以将地方的特色纳入进去。而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不是作为一门课程来让学生进行表面浅显的了解,而是要求学生通过体会地方的特色技艺等,从中汲取营养,来完善自己的素养。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不同,地方美术的指导学习也不同,学校和教师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色制定不同的美术指导,让学生在美术中尽情发挥自己的长处,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在课改实验中,高中美术教师也意识到通过地方资源来丰富教学是必要的,但是缺少一些引导及推动力。毕竟,地方资源美术指导并不是很普及,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此多下功夫,多去创新,在创新中发掘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地方资源开发

地方美术课程显然更具有丰富性,以及更加的原生态。这样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正因为地方美术资源选择面很广,各类资源参差不齐,也就导致许多资源都缺乏专业的验证。这样一来,确定下来的资源也就所剩无几,可以用到课程中的资源也就少之又少。这也造成了学业指导不专一,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统一,这对于一些对于美术感兴趣的学生,甚至要终生学习美术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弊端。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更加的严格,在讲解这门课程时,需要仔细研究地方美术资源,选择适合用在课程教育上的方面来给学生进行详细辅导。根据当地的特色,把美术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地方资源的开发运用的教学当中,得以将传统更好的传承下去。地方美术课程的优越性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对于地方的学生,他们对地方的民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课程的学习上也会更容易接受。中国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学生从小在这里长大,对于文化型的美术更是印象深刻,但是,地方美术的指导却不是很普及,所以对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是急需要实施的。高中美术教学加入地方资源,其利是大于弊的。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美术领域来对地方特色进行了解,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去创新,以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也给枯燥的高中生活带来一丝乐趣,学生也会利用这短暂的美术时间,更加刻苦的学习,了解美术的博大精深。通过研究不同的地方资源,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研究到传统美术,对学生的审美及美学素养都有很大的提高。高中美学教学加入地方资源,这样才是对美学的挖掘,对美学的敬仰。相信通过地方美学资源的不断开发,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会不断深刻。

三、高中美学教学中的地方资源的教学设计

高中美学教学中的地方资源的教学设计首先是将传统美学教学和地方的美学资源融合在一起,其次,在教学方面也要有所改进。更详细一点来说,既要和全国美术教材相统一,又要将地方的文化凸显出来。既然是融合地方美学资源,就需要对地方文化进行探索。所以这门课程在设计上不能局限于课堂内,更多的是要走出课堂。在课堂内,可以通过看视频、听演讲等方法来先对地方美学资源的知识理论有所了解;接下来就是要在课堂外,有目的性的组织一些活动,使学生能更直观生动的了解地方美学资源,通过其对地方文化的探究,来完成这门课程的相关作业。举个例子来说,在高中美术课程中,教师可先讲解某一个地方资源的理论课程并留下相关作业,再安排小组在地方进行详细的探究,再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进行小组展示其作品。这样一来,学生对地方美学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收获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总结

美术美学知识范文3

一、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和色彩概述

民间美术是人民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和体验收集起来对于美的不同认识,利用或寻找着生活中一切关于美的元素,运用智慧和审美创造出许多具有中国传统特点的文化艺术美。古往今来,出现了颇具民族特点的民间美术作品,譬如雕刻、剪纸、陶艺、刺绣等民间艺术。这不仅代表着人民对于生活的看法和见解,更是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形成的民间艺术不仅传承了时代人民的智慧,而且汇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艺术形态。人民群众创造出的民间美术拥有无穷的智慧,体现着不同地区人民的民族特色,民间的一些风俗习惯对于美术的形成也起到了积累作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节和看法,对于审美也有着不同的见解,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的服装便体现出这一特点。民间的一些民风民俗能够得到一些传承和继承,涵盖了许多新型的美术形式,覆盖内容较为宽广,能够反映和表达出人们的情感特点。民间美术的审美不仅在于表面的造型和色彩的运用,而且往往赋有丰富而深刻的表达寓意,寄托着劳动人民的追求,承载着人民的思想和信仰。民间美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随之改进和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审美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始终不变的是人民的审美情感始终会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衍生,人民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看到的世界融合起来,将现实与想象相结合,塑造美的造型,谱写美的篇章,历史发展的特点在人们的智慧中不断被创造和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和真诚,民间美术拥有独具特色的审美特点,在不同的风俗习惯、节日特点下,拥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造型,民间艺人的手艺和智慧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美好愿景和思想表达出来。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显现出来,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民间美术的风格和艺术效果,整个色彩、造型和结构对于后续的美术的文化奠定了基础。

二、民间美术和现代美术设计的关系

民间美术与现代之间的融合,民间艺术就是通过各种民族人民的审美融合起来的,而现代美术正是借鉴这些独特的审美造型和特征展现出来的,向人们展现出自己鲜明而独特的魅力特点,利用各种新鲜的美术形态,使用各种审美形式建立和完善着民间美术的各种创作。中华民族创造出的各种文明为人们独特的特点提供了新的特点和魅力,展现着丰富的工艺特点和色彩。现代美术中具备的一些特点和设计都是从民间美术中汲取出来的。生活水平表现着不同的设计水平,在不同的设计水平下,民间艺术的基础在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例如一些服装设计当中,与现代美术主动结合并不断汲取其中的优秀特色,在现代美术的服装设计中,不少元素是借鉴传统民间艺术的审美来进行设计的,一是用色大胆鲜艳,极具有传统差异特点,独具特色和潮流,现代设计师们将民间传统艺术融进现代服装设计中,使得颇具传统美术特点的服装能够跻身于世界潮流中。随着现代美术的发展,民间美术也得以能够快速提升和进步,现代美术是基于民间美术的基础上不断演变而来的,与民间艺术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使得现代美术创造者能够汲取更多的灵感和思路,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三、现代美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及色彩的应用

1、现代美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及色彩的应用思路

民间美术会随着不同地域、风俗习惯的区别而产生一些独特的特色,包含不同的审美趣味和韵味,体现不同文化的传播和融合。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会利用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因素和素材来创作出新的美学作品,对于色彩和造型的把控和了解都有着不同的追求和看法,这是人民对于生活的真实追求和彰显。现代设计者不但要传承和发扬民间美术的优点,欣赏特有的美学鉴赏细节,而且要学会把控美学知识和流行的趋势。民间艺术在各种色彩和造型上都能够与现代美术相结合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了民间美学的价值和影响力,吸引着无数的美学追随者去关注,让人们感受到民间美术的真正的魅力和吸引力。人们采用不同艺术造型的灵感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和思想文化,有的使用一些简单自由的线条或风格,而有的则使用一些大胆的视觉配色设计,在这种更深层次的艺术探索中,民间艺术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例如一些美学者对于祖国的山河有着丰富的情感,在其作品上就会将对祖国的赞叹和致敬表现出来,从而呈现出特有的情感,而在借鉴民间美术的同时,也可以看出民间美术的独特造型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将生活中的情感和灵魂表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民间美术的艺术感受。这就是民间美术的魅力所在,引导人们去欣赏、创造、继承、发扬,追求多元化的美。

2、现代美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及色彩的应用表现

在现代美术设计中,民间美术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造型与色彩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应用于现代美术设计,具体需要遵从“阴阳相济”这一基本设计原则,如在现代美术包装、立体雕塑等设计中应用艺术造型设计理念期间可以采用“虚实相扣”、“阴阳相济”等艺术表现方式来是整个空间画面更加协调,增强所设计现代美术作品的观赏性,如中国银行的品牌Logo就有效地应用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设计理念,通过有效地运用线条表达技法,合理衔接处理实体与抽象,保证所设计的作品对人的视觉产生更强的冲击力,同时也提高了所设计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特性。在缺乏具体形态事物开展美术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可以有效运用物质本身的不确定性特性,以实体形式来表现出那些具有抽象特性的事物,增强所创作艺术作品本身的装饰性特性。比如,北京奥运期间设计的“祥云火炬”就以实体的形式展现了抽象的“祥云”形象。

(2)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应用于现代美术设计,具体体现在平面设计、包装设计、陈列设计等众多方面。在现代美术作品设计过程中应用色彩期间不能够刻意地搭配各种不同色彩,也不需要遵从固有色彩搭配规律,因为民间美术艺术设计过程中色彩运用本身的形成同以往社会大众日常生活活动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系,自由性和亲切感特性比较突出,尤其是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民间美术色彩设计实践本身也可以呈现出多样化特性,如可以表现为热情、直接等情感,是一种表现大众日常生活状态及形象的手法,这些都可以成为现代美术作品设计中的重要依据。但是为了有效应用色彩表达及设计艺术,设计人员要对国内传统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并在实际创作中深入挖掘其中包含的民间文化,力求可以有效提升所设计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为相关艺术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提供有效地支持。

四、现代美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应用的趋势

美术美学知识范文4

【关键词】中职美术;多媒体教学;重要性;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被动学习,教学的进行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多媒体课件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适应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更加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带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学效率以及质量整体性的提高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在绘画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得美术课堂教学更为灵活。美术课堂教学的进行并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美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美术文化的同时,感受美术文化中所蕴含的魅力。在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通过美术知识的学习,对美术技巧进行灵活的掌握与应用。在传统的绘画教学中,教师较为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大部分学生的专业美术能力并不高,对于美术的抽象理解很难到位,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以及理解难以达到理想的高度,教学也难以取得相应的效果。多媒体课件在绘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变化描绘,使得学生可以对抽象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并且灵活的掌握绘画技巧,提高自身的赏析能力。主要的绘图软件有:Flash、CAO。通过一系列演示与对比,学生就会形成清晰直观的印象,便于绘画技巧和绘画规律的掌握。在美术绘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演示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描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在美术工艺设计课中的运用

美术工艺课强调美学的教学深入,是美术教学中的实质内容。美术工艺课是以对美的理解为基础的,通过深入性的理解实现美学创造,促进美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领域。传统课堂教学的进行,教师采用直接给学生灌输思想的方法,只是重复讲解知识点,不注重课堂效果。学生的课堂学习缺乏认知性,各方面素质以及能力的提高存在较大的限制。在美术工艺课堂教学中,图形绘制、色彩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灵活的变化,而且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实践创新也提供了很大的优势条件。多媒体课件在美术工艺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大幅度提高,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且自主思考,达到美术工艺教学的实质目标。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颜色变化视频,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布置后续作业,让学生在对美学更好的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性的提高。

3.在欣赏课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实质上是计算机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应用,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更为具体、灵活。多媒体课件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利用图片、声音等丰富课堂教学生活,使得教学可以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强化。美术教学的进行,思想以及方式比较多变,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具体化转变,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具体。例如,在对构图知识进行讲解时,利用多媒体软件可以使得平面图形立体化,对模拟的模型进行观察,进而实现多角度、多方面的转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同时也有助于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各种优秀绘画作品加以配乐,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作品传达出来的意境和氛围。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教学目标就能顺利达成,为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4.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课堂教学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课程教学的需求,对于美术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中职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进行灵活的应用,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认识到美学的实质内涵,培养学生的素质以及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实现创新性的提高。与此同时,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科学的使用多媒体软件,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斌.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7):126-127.

[2]郭春宁.王红丰.多媒体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整合的实效[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

[3]孙国庆.浅谈美术鉴赏教学引入多媒体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1).

美术美学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中美术;地方资源;开发;运用

一、地方美术资源的含义

地方美术资源是基于地方文化发展起来一种美术学习方式,对于很多历史古迹、人文风光加以观赏学习,从而加强美术学习。这种对于地方文化进行探讨的过程,能够帮助高中的学生更加了解所生活的地方,对于美术学习的认知也更加多元化。高中美术的学习,需要更多新的形式来给学生感触,增强他们对于美的鉴赏以及提高对于文化的认知。当地的艺术资源可以有效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掘。学习本土艺术时,学生可以了解当地文化,进一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作为一门新的课程,高中美术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枯燥高中文化课时期丰富自己的课程,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正常学习中获得艺术的熏陶,更能增强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比枯燥的专业课程更感兴趣。显然,课程中的地方艺术资源和课本中艺术资源是完全不同的。课程中的美术资源更为标准,教学资料全国统一,很难能够有效把地方特色纳入其中。要求学生从本土特色中汲取技能,从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美术学习能力。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当地资源美术学习的指导也不同。学校和教师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很多高中美术教师也开始注重通过本土资源丰富教学,但缺乏一定的指导和动力。因为很多当地的美术资源并不是很受欢迎,这就要求教师在这方面努力多创新,以最适合学生创新的方式来教学。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地方资源开发

本地美术资源展现出丰富多彩、原始自然的特征,这就给了美术学习更加宽泛的学习资源,但也正是由于当地艺术资源的广泛选择,会出现资源的多样性不均衡,导致很多资源缺乏专业核查。美术课程可用的有效当地资源并不多,这也造成了在美术学习中可以利用借鉴的当地资源非常少,这对于一些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甚至终身学习艺术学生有很大的缺点。当然这对老师的教学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在讲解这门课时,我们要认真研究当地的艺术资源,选择合适的课程教育方法给学生们详细的指导。根据当地的特点,把艺术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应用教学资源,才能够更好地继承传统。本地资源美术课程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对于当地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当地的民间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会更加接受课程的学习。中国悠久的历史在不同的地区创造了民族文化,学生在这里长大,对文化艺术印象深刻。但是,本土艺术的引导并不是很受欢迎,当地艺术资源的开发迫在眉睫。高中美术教学要加入当地资源有很多好处。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艺术领域了解地方特色。学生也主动与其他人交流美术学习的心得,为无聊的高中生活带来乐趣。学生们也会利用这个短暂的美术课程时间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了解更多的艺术知识。通过学习不同的地方资源,学生可以学习更深入的传统艺术,有助于学生的审美大大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要加入当地资源,这是对美学的一种创新,积极结合传统的资源和文化,打造新的美术学习模式。通过地方美术资源的不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会更加深刻。

三、高中美学教学中的地方资源的教学设计

对于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地方资源教学设计,从传统美学教学与地方美学资源的融合开始,其次是教学改革。更为详细的是要统一国家美术教材,突出本土文化,既然是地方美学资源的融合就需要探索当地的文化。所以这个课程不是限于课堂,更多的是走出教室。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看视频、听演讲等方法,了解当地美学资源的知识理论。下一步是有针对性地在课堂外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学习当地的美学资源,通过对当地文化的探索,完成这门课程的相关操作。例如,在高中美术课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解释一个本地资源的理论课程,布置相关的作业,安排一个小组在当地进行详细的调查,然后在下面进行小组展示,进而评选优秀的课程作品。因此,学生们对当地的美学和传统文化有了一种更加了解的感觉。

四、总结

通过对美术教学中地方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的研究,可以发现这样的教学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挑战,而且对艺术领域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不仅是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本土艺术资源覆盖面极广,涵盖了艺术、历史、地理甚至科学。在学习当地的艺术资源的同时,可以了解其地形地貌掌握其历史发展。不仅如此,在研究本土艺术资源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意识对于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将本土艺术资源纳入高中美术教学是明智的选择,相信这个过程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柴青.关于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地方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6,(2):34.

[2]李世昌.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丁倩倩.高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地方美术资源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于珊珊.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美术美学知识范文6

关键词:哲学游戏;儿童美术;共同体;经验美学

儿童对于美的感受与表达能力是一种天赋,这种能力是很难通过儿童去发展出来的,往往儿童的这种艺术能力随着成人的指导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美术活动不仅是提高儿童个人的精神世界,更是进入已经被广泛认可的艺术世界,成人的指导与教育是提高儿童美术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学校里通过欣赏创作、美术知识等学习内容构成的美术学科就是为了发展儿童美术能力。与其它科目相比,美术被认为不是逻辑、系统的学科,比起让学生进行体验一种实践经验,往往美术课堂更侧重强调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也体现了这一点,还没有关于强调活动体验和参与方面的描述。这就可能会丢掉了美术的本质价值——审美性和总体性,忽略了美术中暗含的广阔的知识与价值。康德把艺术的初级阶段比喻为“游戏”,并把艺术分为“快适的艺术”与“美的艺术”①,把游戏与美术相结合就是把教育与儿童的天性相结合,让儿童在快乐中得到教育的一种有益形式。在后面将主要通过梳理杜威的美学思想和以杜威的美学为基础的马修•利普曼的“探索共同体”,探究内含了“哲学游戏”的美术活动让儿童在不可预知的形态下得到瞬间的、智力的体验的可能性。

一、由杜威的美学来看美术教育的原本价值

杜威将艺术活动的总体性解释为人类的“经验”,把艺术定义为人类众多经验之一。他突出了经验的特性,他认为人类经验是需要思考的知识活动,同时也是具有艺术价值的探究过程②。所以教育是引导儿童不断进行智力探索的活动,这个探索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活动。杜威对哲学与艺术、经验的实用主义美学的研究获得普遍的认同,他试图从哲学角度解释人类创作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行为,这种尝试可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我们都熟知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模仿,艺术家在“灵感”的指引下进行的创作活动已经超越了哲学家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亚里士多德认为像艺术创作这样的技术能力是超越了单纯的熟练性的,已经达到了人类内在超越的、德性(arête)的本性完整。杜威指出了这两种传统哲学只把艺术活动视为更高层次的理想经验、试图否定现实生命活动根源的观点存在着错误的认知。从他的“实用美学”观点出发,艺术并不是追求精神超越的行为,而是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以生动、直接的形象产生的一种经验,这种经验中固有的、直接的、本质的特性是将日常的经验转化为艺术,这种瞬间感受最终统一为知识的某一种。如果说艺术就存在于极为日常的直接体验中、是通过知识探索来实现的话,那么艺术活动对儿童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呢?杜威研究生活中的所有经验,谈及艺术并使艺术的定义得到普及,但他也不否认特定的艺术活动本身。不同于科学探索,艺术探索主要是追求其中的意义。杜威认为,当人类这一有机体与环境产生相互联系时、特别是在社会状态下发生沟通联系时就产生了艺术意义。艺术不仅是个人独自内心的形象化或功能的展示,还是一种表达形态③。由此可知,艺术活动就是通过特定的样式表达个体的意思、并以此来沟通,这一过程体现出其教育价值。如果儿童能够通过美术表现与教师及同伴进行共同探索和沟通,不仅会得到知识上的、审美的体验,还将得到思考和情绪综合发展的体验。

二、马修•利普曼以哲学游戏和探索

共同体来实现美术教育价值的实践。马修•利普曼以杜威的美学为基础,以“探索共同体”的教育团体实践了以教育实现生活艺术性的教育探究④。探索共同体的“哲学游戏”被认为是对杜威的美术教育理论最好的教育实践之一。利普曼实现的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其即现性(immediatelypervasivequality)。他的探索共同体就是在好奇和目的意识中进行美妙的知识探索的团体,特别是利普曼以探究哲学对话的方法从大量的事例中让我们看到,这是在不可预知的形态下进行的瞬间的、智力的体验,可以体验审美的探索共同体。哲学探索共同体在提供知识、总体经验环境的同时,通过美术表现进行沟通,不仅可以发展儿童情绪感受力,还可以综合性地实现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利普曼主张学校应改革成为培养对儿童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场所,并主导批判性思考教育运动,实践教室内团体化的探究。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进入哲学运动后期,通过探索共同体活动,不仅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得到发展、而且也会综合性地拓展多种思考能力。具体来说,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和创意性、关怀性思考是在以哲学为媒介的探索共同体中发展起来的。以科学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虽然对孩子们的客观思考能力发育有效果,但很难使思考和情绪得到完全地协调。利普曼认为最能促进儿童的整体思考能力的教育环境就是追求有意义的哲学状态。美术活动和哲学活动的共同点是可以成为寻求意义的手段。哲学是指在其他科目中很难回答的问题,即提出包含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总体意义的提问的学问。利普曼想让人们发现围绕着我们的、含有智慧的、直接性的哲学环境,与哲学类似,美术活动也具备告诉儿童生活本身就充满美学问题和瞬间审美性的条件。在哲学问题被提出的情况下,如果与美术表现相结合,将会在发生更加具体的艺术体验的同时,儿童的思考和情绪也会得到多角度的发展。通过美术表现活动,儿童在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也就是说美术活动是孕育出新想法或扩大新类型思考的代表性活动,也是培养创意性的重要环境要素。儿童在绘制、装饰、制作等非语言表现的同时,寻找自己独特的方法,改变以前使用过的陈旧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出新的想法并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发挥创意能力,提高个性表现力,这样的过程也就培养了儿童的审美眼光和造型能力、创造性、感性等。另外,如果几个人共同欣赏同一作品,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想法,在这种共享中诱导思维的发散。像这样发挥美术活动这一特定因素的“哲学游戏”可以给团体内的每个人带来满意的实际经验,自然地结合功能和知识进行美术课程。

三、在我国儿童美术教育中结合哲学游戏的意义

美术美学知识范文7

[关键词]民间美术研究;“社公爷”;雕像;艺术设计教学

一、民间美术研究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我国艺术设计学的高等教育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成果与经验。在近二十年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扩招中,迅猛增加的师生、师资数量使艺术设计教育的体量更大、成果更多。但大范围的扩招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在设计学的美学取向中“国际化”与“本土特色”之间的矛盾与协调,即如何在设计学中既能与国际接轨,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开展了艺术学与本土文化接轨的尝试,但还没有将这个问题上升到战略高度。陕西是教育大省,高校林立,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数量众多,拥有庞大的设计类学生。同时,陕西还是民间美术大省。陕西的民间美术不论是文化底蕴,还是品种、数量、艺术价值,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掘和利用陕西民间美术资源,将其和艺术设计教学结合起来,应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作出有益的探索。笔者长期在高校进行艺术设计教学工作,也经常在民间开展民间美术田野调查工作并进行专题研究,在这两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拟将陕西民间美术中的“社公爷”个案研究作为例证,用以说明民间美术研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二、“社公爷”雕像的美学价值分析

1.“社公爷”雕像简介

“社公爷”是一种奇特的民俗雕像。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在陕西省渭河流域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了这种雕像[1]。在2014年前后,笔者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进行田野调查时偶然也发现了这种雕像,目前尚存11尊,分别位于不同的村落。“社公爷”雕像一般被供奉在村庄外的田间地头或简易房舍内,外形为一硕大的戴冠人首,其冠类似于明代官员中常见的“善翼冠”,故可推测其雕刻时间上限不超过明代,当地还有群众将其称为“舍公爷”或“大头爷”。笔者认为,这一民间雕像应该与民间的社神祭祀有关,故名为“社公爷”。雕像有石刻和泥塑两种艺术方式,虽然艺术方法不尽相同,但造型特征基本一致,如双眉粗长而上扬;双眼圆睁,眼角上翘;鼻头宽大,鼻翼线深;唇上有须,嘴角微翘等。雕像高度一般在80公分—200公分之间,宽度和厚度在70公分—90公分之间,外形很像农村常见的碌碡。“社公爷”雕像的来历尚不明确,目前没有在史籍中发现相关记载。但笔者在民间调查中发现其与某一民俗传说有关:农神后稷死后担心子孙偷懒不重稼穑,于是从土地里冒出头来,从眼睛、鼻孔、耳朵等七窍中飞出诸多鸟虫以提醒子孙乡民及时收割庄稼。该传说应该是将稷神与社神合二为一创造出来的,民间将“社公爷”供奉在田地边,有保稼安民之目的,因此,“社公爷”雕像应当是“社稷”祭祀在民间的一种特殊方式。

2.“社公爷”雕像的审美多样性

(1)狞厉——巫术美学遗存

狞厉之美是李泽厚先生对先秦青铜艺术的经典描述。这一描述准确而生动地传达出商周青铜艺术中蕴含的原始野性之美,“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诗经·商颂》)’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2]。在目前发现的众多“社公爷”雕像中,主要的美学特征就是这种带有威吓气息的狞厉美。例如,甫店村石雕,其双眉呈直线“V”状竖立,眼睛立起,眼球鼓出眼眶,显得格外凶厉狠猛。“社公爷”雕像的皱眉肌处理,使狞厉之感更为强烈。另外,子午村、张村的石雕虽然在局部处理上与甫店村石雕略有差异,但其威吓之感却是一脉相承的。这种带有原始巫术性质的威吓之美,被视为是存在于民间美术中的人类远古文化的基因传承,是原始社会和古代社会的巫术美学在民间社会的漫长延续。比较奇特的是,这种狞厉之美一般呈现于巫文化流行时期,如史前、奴隶制社会,多在巫文化保留较多的非中原区域,如陕北、宁夏、甘肃、西藏、云南、贵州等地,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云贵一带傩面具中的狞厉美。而在儒家文明较为发达的陕西关中地区,这种巫术文化因素相对较少,其表现方式也较为含蓄,这种以人首为对象的祭祀形式更是极为罕见。

(2)朴拙——道家美学之源

一些“社公爷”雕塑中还具有“朴拙”的美学特性,如递午村、西古城村的石雕,均由附近秦岭山中的花岗岩雕刻而成。这种坚硬的石头很难精雕细刻,只能进行粗线条的雕刻,表面粗糙,作者在雕刻时也没有过多考虑五官的比例与精确,只是随性而为,因材施艺,使其具有粗犷、朴拙的审美效果。虽然该雕刻颇有残损,但仍可以看出作者自由、大胆、随意的创作状态。如果将它们与同在陕西的霍去病墓石刻、长安区汉昆明池牛郎织女石刻相比,其朴拙、阳刚的审美效果却是惊人地暗通。朴拙是我国民间美术中的一个较为普遍的审美特征。相较于主流美术的选材精良与创作工艺水准的精益求精,民间美术在作品材质、创作水准、欣赏群体需求等方面与其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是造成民间美术朴拙美的客观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说,朴拙美的形成也与我国传统道家美学的影响密不可分。道家美学提倡“天人合一”,不饰雕饰,故而在艺术创作中提倡天工造化,不重人力。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的心态就会更为自由、适意和真诚,作品就会呈现出自然、质朴、毫不做作的审美特性。民间美术创作者虽然未必明了这些道家美学的内涵,但他们的创作没有过多的规矩束缚,创作时自由随意,不计成败,反而暗合了道家美学的主张。

(3)敦厚——儒家美学寓意

“社公爷”雕刻还呈现出一种敦厚可亲的艺术效果,如西湖村石刻、张村泥塑,其面目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外形圆浑敦厚。作者没有按照“社公爷”惯常凶狠的样式去创作,而是加入了民间老百姓的审美理解,将其塑造为慈祥、亲近的形象。敦厚之美背后反映出的是人们追求圆满、团圆的心理需求,如果深究其原因,无疑有儒家哲学功利性目的与“中和”特点的烙印。儒家美学在我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与统治力,在民间美术中随处可见,我国传统社神就在儒家美学的持续影响下经历了由狞厉森严向敦厚可亲的转变过程。原始社会社神多是石、木等物,祭祀形式多是血腥的人殉。汉代以后,社神演变成为人格化的“社公”,且地位不高,如《后汉书·方术列传》中记载费长房“能医疗疾病,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明清以后,社神(即土地公)的地位更为低下,在《西游记》中,甚至成为身材矮小、皓首长须的老者形象,但却更为老百姓所喜爱。人们并不希望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神?过于森严神圣,将他们变得更加亲切。这种由凶狠向敦厚的转变,体现出儒家美学追求“威而不猛、温而不厉”的“实践理性”精神。

3.“社公爷”雕像的审美包容性

“社公爷”雕像中所体现的不同美学特征,是我国民间美术中的普遍现象。狞厉之美体现出原始巫术文化的特性,朴拙之美更多地包含了道家文化的追求,敦厚之美则符合儒家美学的特点,而这其中引起大家关注的是民间美术中的审美包容性,反映了我国民间美术的文化复杂性与实用性。儒家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即不走极端,具有理性精神及一种规范人、教化人的意识。李泽厚先生称之为“实践理性”。儒家文化和儒家美学流行于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两大农业文明区,这些区域的民间美术中随处可见儒家文化和美学的影响。在“社公爷”雕像中,其监督耕作的民俗神话传说背景反映了“以农为本”的儒家农耕文化,但其表现方式却是令人生畏的人首崇祀。以人首为崇祀对象在儒家文化圈里是非常少见的,这种巨大的人首极具震撼力,不禁会使人联想到原始社会血腥的猎头祭祀习俗。在儒家农耕文明的核心区域出现这种人首崇祀,一方面要重新审视和定义传统儒家农耕文明的性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传统文化巨大的包容性。

三、“社公爷”雕像研究在艺术设计个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先期的研究成果,笔者曾经大胆地将“社公爷”雕像研究纳入艺术设计毕业创作教学中。笔者有以下初衷,首先,出发点是希望学生转变固有的思路,将艺术设计的对象扩大到广阔的民间艺术领域,在题材上重视“本土特色”。其次,将民间美术的美学特点和价值灌输给学生,树立其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最后,借助艺术设计的方式使民间艺术得以宣传,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笔者被分到了一个六人小组。针对这个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制定了一个总的设计题目“社公爷旅游品牌设计”,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特长,制定了不同的分题目:“社公爷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社公爷旅游品牌交互设计”“社公爷旅游品牌包装设计”“社公爷旅游品牌插画设计”“社公爷旅游品牌书籍装帧设计”“社公爷旅游品牌影像宣传设计”,引导学生从艺术设计的不同方向全方位、立体式地对“社公爷”雕像进行设计。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学生因为对民间艺术比较生疏,多习惯于用时尚化的设计理念,其作品显得“洋气”过重。例如,有的同学设计的海报色彩偏于复色和灰色,构图较空灵。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民间美术知识的相关辅导,为他们分析“社公爷”雕像中蕴含的文化背景与美学特征,以及民间美术的民俗学背景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民间仪式与风俗习惯;民间美术中包含的“繁衍”“吉庆”“教化”“巫术”四大主题;民间美术中“狞厉”“朴拙”“敦厚”的审美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色彩特征等。通过相关辅导,学生对设计产生了浓厚的热情与兴趣,他们大胆转变思路,在材料运用、色彩元素选择及形象造型等方面都取得突破。例如,“社公爷旅游品牌形象设计”中的海报招贴设计,采用了民间美术的纯色效果,色彩丰富,视觉效果强烈;在“社公爷旅游品牌插画设计”中,学生反复修改“社公爷”的造型,融入了民间美术的如意象造型、“似与不似之间”理念,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社公爷旅游品牌影像宣传设计”中,学生将自己较为常见的、熟悉的爱情元素植于“社公爷”雕像中,以“社公爷”雕像为媒介,讲述青年男女之间爱恋、分手、复合的故事。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将自己所喜爱的文化因素融入“社公爷”设计,在“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互动交流中取得了很多成果。在“社公爷旅游品牌交互设计”中,学生用流行的手机互动软件,让观众可以直接和“社公爷”互动与交流,该生还录制了一段关于“社公爷”的饶舌音乐,动感、调侃的美学因素和传统的审美元素结合在一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民间美术研究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相结合的前景

综合以上民间美术研究实例和教学个案,可以看到民间美术研究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可待深入挖掘的空间。首先,民间美术是我国艺术体系中非常古老的一支,它承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美学基因,是民族艺术的根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研究,可以提高艺术设计文化和艺术的厚度与深度,打造鲜明的艺术设计民族特色。其次,党的召开以来,党内外达成的共识是:根植于民族本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最终确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艺术自信,是当前文化艺术教育教学的重任。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研究,可以打破以往大学生以个人生活经验为中心的艺术思维定式,使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艺术责任感,在艺术设计领域实现强国梦。

参考文献:

[1]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50页。

美术美学知识范文8

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

正如林跃明、张兴所说:“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学生的理论素养愈高,愈能促进专业的学习。相反,若文化理论素质愈低,学习专业的难度就愈大。即使有少部分学生暂时画得好些,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很难进一步提高。”诚然,专业技能对画家来说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文化的依托,画家与画工何异?美术创作的深层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文化理论修养来解决。从某种程度上说,艺术高层次的较量并非技巧而是思想与文化内涵的较量。古今中外,大凡成就显赫的艺术家无不重视文化知识的全面滋养。达•芬奇是家喻户晓的艺术大师,众所周知,除了绘画他还涉猎物理学、天文学、医学、解剖学、数学等诸多领域,《达•芬奇笔记》足以让世人惊叹。荷兰大画家梵高尽管没有进过正规的美术院校,但并不证明他没有文化。

从梵高写给他弟弟的信中我们获悉:在绘画间歇,梵高没有停止过阅读世界文学名著,而且见识过大量的世界名画,他有着异乎寻常的艺术鉴赏力,贫困和失意没有抹煞这位天才画家对知识的渴求,那一封封用生命写就的信件同样折射出梵高不同凡响的文学灵光。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米开朗琪罗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康定斯基、惠斯勒酷爱音乐,蒙德里安精通数学,等等。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何尝不适用于艺术?从某种角度看,中国画并非纯绘画,而是一种文化艺术综合体,长期以来在中国封建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文人画”就是绝好的例证。文人士大夫画家们往往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们在欣赏其作品的时候不仅能观赏到绢素之上或酣畅或工致的墨迹,还能被恬淡意远的优美诗句深深陶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这首诗形象地道出了文人画书画同源、诗画并举的独特审美特征,诗文书画成为文人画家不可或缺的文化素养。美学家朱光潜在《给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中语重心长地说:“原来不专则不精,固是自然之理,可是‘专’也并非是任何人所能说的。

倘若基础树得不宽广,你就是‘专’,也不能专到多远路。自然和学问都是有机的联系,其中各部分常息息相通,牵此则动彼。”在这里,朱光潜谈到“专”与“广”的关系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就鉴赏而言,在欣赏美术作品尤其是欣赏西方现代美术作品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关的历史、哲学、美学、心理学等知识,就无法透彻理解现代艺术的深层意蕴。例如,不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就难以解释超现实主义绘画;没有存在主义理论作依托,就无法读懂贾科梅蒂的雕塑。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们现在已经全面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需要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国内外许多知名艺术学府目前在视觉艺术领域已经完全呈开放融合状态,美术院校面临的任务将不再局限于培养只会画画写写的学生,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既是全方位的,也要有一定专业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打破学科间壁垒,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这将是21世纪艺术人才的明智选择。

高师美术教育误区及几点建议

艺术专业招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一个误区——文化课低标准。在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学生仅仅具备手上功夫已不够用,学艺术的学生更需要审美素养、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基础,低文化水准的生源标准已不适应艺术专业要求。虽说从生源抓起,提高生源的素质标准是很重要的一步,但笔者不能接受“取消‘降低文化录取分数线’的办法,坚持美术教育专业文化录取线与本地区文科文化分数录取线(含数学分)持平”(林跃明、张兴语)的观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艺术考生因为要拿出部分时间学习专业技能,要求他们的文化课成绩与文科学生持平是不现实的。但现在的文化课分数线只占普通文理科分数线的一半甚至更低,未免差距太大。如果差距在100分左右是否更可取呢?另外,文化课特优的考生是否可以优先录取呢?依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文化课成绩好的美术专业学生较之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进步往往较快,原因不外乎他们理解力比较强、学习更勤奋等。因此,这样的学生尽管初入大学时专业水平一般,但他们大有潜力可挖,是培养师资的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