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的感悟范例6篇

建设美丽乡村的感悟

建设美丽乡村的感悟范文1

一、主要收获及感悟

一是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和认识。通过系统规划设计、持续建设整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走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通过培训,使我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实质有了更加深刻、真切的认识,提高了进一歩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是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乡树振兴已成为国家战路,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能有幸从事这项工作,是我们每一名直接参与这项工作的乡镇干部的幸运。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独具特色,充满魅力,完全具备加快推进实施乡树振兴的条件。通过此次学习,我要扑下身子抓落实,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

二、四点启示

一要高度重视生态提升。农村美不美,关键看治水。发展快不快,关键看生态。结合实际,在工作中,我们要固树立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环保、经济、社会三者关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生态环境保障镇有丰富的文化旅游、乡村旅游资源,在下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将把绿化、硬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农村污水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尽可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不能接入的,通过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村庄绿化的目标是村在林中,同时还要注意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打造以生态文明为恃色的美丽多村。

二要解放思想聚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深刻反思,我们在开展多项工作特別是重大工作时,时常出现各部门干部都是一定要找到法律法规及文件政策依据后才去落实、实施,如果没有找到明确的依据宁可不去落实,秉承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不作为路线,从而导致好多机遇在大家寻找依据的过程中已悄然逝去。其次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就没有乡村振兴的持续健康发展。实事求是的讲,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广泛参与到各项工作中来,事关乡村振兴战路实施的成败。为此,我们要抓住农村社区的三大关键群体一一党员干部、妇女和青少年,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社会营造乡村振兴利大家、搞好振兴靠大家的浓厚氛围。

建设美丽乡村的感悟范文2

大家好!我叫XXX,是一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在乡镇林业站工作。能够站在大家面前发表演讲,心情十分激动,感到无比荣幸。今天,我作“扎根基层一线,建设美丽中国”的演讲,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谈谈自己参加工作以来的的一些感悟体会,激励自己牢记使命,勤奋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两年前,我进入XX乡镇林业站,成为一名林业工作人员。乡镇林业站的工作范围很广,涉及退耕还林、天保公益林、森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和农业项目的实施,还要打击毁林开荒、滥砍滥伐、非法运输木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乡镇林业站的工作很辛苦,经常要爬山涉水、翻冈越岭、深入到农户家里和森林深处开展工作。作为一名女同志,从事乡镇林业站的艰苦工作,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女同志能做好乡镇林业站的工作吗?我深深知道:作为一名女同志要做好乡镇林业站的工作,确实要比男同志付出更大的辛劳,但自己已经走进乡镇林业站,成为一名林业工作人员,就要扎根基层一线,切实负起自己的责任,认真做好乡镇林业站工作,干出优异成绩,让组织放心,让村民群众满意。于是,我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工作的征程,做好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应做的每一项工作。

数不清的日日夜夜,我冒着严寒酷暑,顶着风雨,走进森林深处,查看林木病虫害情况,查看森林防火工作;走进农户家庭,宣传国家保护森林的法律法规,指导农户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口渴了,爬在山泉上喝几口;肚饿了,啃几口随身带的干粮;走不动了,路上歇息一回继续走。那是去年夏季一个炎热的上午,我去指导村民开展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翻过一道道山冈,越过一座座峻岭,隐隐地看到要去的村庄就在前面了,心想村民在等待我去指导,就不顾人疲劳、腿酸痛,加快了脚步。这时天空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刚还是阳光灿烂,一下子乌云密布,不好要下大雨了,说时迟,那时快,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没一分钟时间,我全身淋得如同落汤鸡一般。我忍着寒冷,咬咬牙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那个村庄,指导村民开展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乡镇林业工作是辛苦,但看着大山一天天绿起来,森林茂密苍翠,我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辛苦,心想既然选择了林业工作,就要永远与大山为伴,永远与森林为友,自始至终搞好工作,无怨无悔,为祖国的林业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建设美丽乡村的感悟范文3

一、课程安排科学全面

农业部门,发改部门两位领导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广东省在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的经验与做法,使我们在基层工作中的诸多疑惑都得到解答。处长做的《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专题报告从为什么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推进村庄整治的精神及相关部署、广东村庄整治的实践及做法、村庄整治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案例-浙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经验五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正是我们乡镇当下的重点工作,使我们受益匪浅。

主任的“中美贸易战-新兴崛起与守成博弈”授课使我们了解到国际形势风雨变幻,大国博弈的惊心动魄,让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明白“任他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的道理。

教授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与核心、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解读、农村集体经济成就与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五方面解读。让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深入透彻的了解,并为我们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讲明了政策、理清了思路,对我们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现场观摩点各具特色

在城市定向活动中,我们在“三大”会址,重新接受了灵魂的洗礼。并通过一些列任务的完成,深刻领悟到广州和合包容的底蕴与气度,古朴与现代,历史与时尚,东方与西方,守成与创新在这里碰撞融合,从而使美丽的广州如同街边古老而苍翠的榕树一般,历尽沧桑又生机勃勃。

在英德与博罗的现场观摩中,我感受到他们注重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合理谋划产业;注重农旅结合,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群众收入;注重生态保护,在开发过程中杜绝大拆大建,破坏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注重村民自治,通过“三个重心下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注重乡风民风建设,突出文化引领,挖掘宗祠文化,姓氏文化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通过一系列评选激励活动,树立典型人物,发挥带动作用,弘扬传统美德。真正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

特别是广东省清元市探索的“三个重心下移”可以为我们破借基层治理难题提供很好的借鉴。近年来,清远市在构建农村基础组织建设方面,推动基层党组织重心、村民自治和公共服务重心下移,在村民小组(自然村)一级建立党支部,规范自然村村民理事会建设,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探索建立“党支部提事,村民理事会议事、村民会议决事、村委会执事”的民主决策机制,实现了党心与民意的有效连接,农村社会矛盾源头治理成效初显,乡村治理有效机制逐步建立。推进村民自治重心下移,通过在村民小组(自然村)一级全面建立村民理事会,推选热心服务村民的好人能人、退休干部和老师、德高望众的宗族前辈成为理事会成员。理事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其在亲缘、地缘、人缘关系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本村实际,牵头制定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激活乡村治理“内在因子”,与政府职能部门形成合力,使群众在诉求表达上更加通畅,有效破解“政府管不好、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农村社会管理难题。以解决群众办事难为切入点,推进服务重心下移,在行政村(社区)建立村级社会综合服务站,与县、镇建立的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无缝对接,对各职能部门面向基层群众的各类公共服务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服务站由村(社区)“两委”干部和党员担任代办员,为群众提供免费代办和上门服务,实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难”、“购销难”等问题,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防止、减少和弱化了农村矛盾的产生。

三、几点感悟

通过比较找差距,我们也看到我们自身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因循守旧;在产业发展、项目谋划上还存在不科学,不系统;在基层治理上还存在一厢情愿,忽视了“为了谁?依靠谁?”的本质问题,没有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导致出现了项目建设难,产业发展难,基层治理难,基层干部身心俱疲,群众却不甚满意的尴尬局面,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深学多思,融汇贯通,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我县生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山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但由于交通区位等方面的制约,旅游产业一直不温不火。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大招商选商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具备实力的专业团队进行开发;注重规划落地,因地制宜,编制可落地可操作的规划与策划,不必高大上,务必接地气;注重农旅结合,结合我们现有的农业产业植入旅游元素,变传统农业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在增加门票收入的同时,增加农业产品附加值;注重因地制宜,在景区开发建设时,避免大兴土木、大拆大建,要结合自然,科学规划,开发体验项目;注重文化挖掘,利用我县中草药及种植基地,植入中医药文化,开发中医养生谷等,发展中医康养旅游基地。

建设美丽乡村的感悟范文4

2019年3月1日至7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精心策划的陕西省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赴浙江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学习。回顾本次专题培训,我深深感到,不仅增长了才干,拓宽了眼界,开阔了思维,特别是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而且也看到了彼此的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地方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了学习先进经验,助力追赶超越的目的。

一、主要收获

通过学习,我清醒的认识到浙江发展如此之快,固然有着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等,但也与浙江人解放思想、大胆作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分不开。

(一)注重理念创新。浙江人不拘泥于条条框框的束缚,认准的事儿就毫不犹豫去干,而且要把它干好干成功。特别是,从耳熟能详的温州商人、义乌小商品,到后来的淘宝、天猫、支付宝,不论是经济发展、社会事务,还是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浙江人都善于消除传统的偏见思维、惯性思维、陈旧思维,避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在实践中谋大事、干实事、破难题、求实效,充分诠释了思维造就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二)狠抓环境治理。从绿色浙江、生态省建设到生态浙江、美丽浙江,浙江人先行先试,使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德清县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把改革“盆景”连成“风景”,聚焦“绿富美”,全面振兴农村产业,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向美丽经济转变。安吉天荒坪镇余村关停了污染环境的矿山,现在靠发展生态旅游让农民借景发财,实现了“景美户富人和”。实践经验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三)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为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浙江人推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余杭径山镇小古城村持续构建村级事务民主协商机制,通过解决“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议的效力”等问题,实现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良好局面。最真切的感受是,无论讲课的教授、学校的老师,还是村组干部、农民群众,或者是城市居民、在杭务工人员,都对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信赖、坚决拥护、衷心爱戴,这也是各级党组织工作抓得好、党群关系紧密、为民服务落的实的真实反映。

二、学思践悟

(一)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大河坝发展的起点比较低,正处于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一,抓理论学习。落实好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办好干部“夜校”,鼓励领导干部上讲台带头授课传“真经”,持续用劲,全力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意图,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第二,重交流观摩。筹办全镇党支部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学习借鉴周边地区乡村旅游、村级组织建设、社会治理等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村庄情况深入探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一步开拓视野,打开工作思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第三,树先进典型。选取三河口村为乡村振兴示范点,组织村“两委”班子和示范带头人开展乡村振兴素能提升培训行动,超前谋划,先行先试,以点带面,逐步打造集中连片、点线面结合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二)扭住重点,狠抓环境整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全镇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深入实施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第一,规划先行。迅速启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分级管理、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围绕“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目标要求,认真修订《大河坝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静美家园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分类推进。借鉴浙江“四边三化”专项行动成功经验,以“农房整治”“庭院美化”“改厕改圈”等为抓手,投人投劳投资金,全面整治“五乱五堆”。通过户间路设立竹篱笆,通村路配备养护员等方式,切实保障路域畅通洁净。粉刷美化墙面,改造污水管道,改建活动广场,规范卫生室、爱心超市和敬老服务站等,全力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强化集镇综合治理,推进棚户区改造,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全面提升集镇品位。第三,构建长效。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广泛普及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升整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阔步前进。

三、几点建议

(一)科学制定规划,高标推动落实。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要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结合实际进展,及时细化推动乡村振兴规划落地生根的具体办法,坚定“一张蓝图干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打通落实环节中的“中梗阻”,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持续做深做细做精绿色发展大文章。

(二)强化人才支撑,汇聚振兴动能。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加强基层干部培养,从政策上、发展上和生活上,全心全意为基层干部服好务,为其吃定心丸,真正激发基层干部服务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建设美丽乡村的感悟范文5

【关键词】美丽乡村 农家乐 休闲旅游 云南

“美丽乡村”是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1]它以国家政策做导向,政府财政为支撑,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云南村镇数量众多,挖掘适合“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的农家乐发展对策是激活云南生态价值的重要途径。

一、云南农家乐的发展现状

伴随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节假日到农村休闲放松、体验乡土气息,这为农家乐的经营夯实了市场根基。近年来云南省农家乐的规模将近2万户,一些经营户依托自身优势打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田园风光欣赏、农事参与感悟、古村落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体验等类型的农家乐。例如,“普洱茶马阁”农家乐结合了普洱浓厚茶文化特色,开发了一系列以茶为主,多种休闲方式共存的新型模式,并荣膺2013“普洱市特色农家乐”。可见,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云南农家乐基本适应了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势头,潜力较大。然而,云南农家乐的综合竞争能力仍然较为薄弱,多数农家乐经营依然停留在“菜地、鱼塘、农家饭”等传统层面,发展模式单一、经营地点分散、卖点不鲜明,相对于餐饮业而言差异性偏少,同时也游离于旅游业与农业之间。此外,云南农家乐经营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时有发生,这阻碍了农家乐规范有序、持续健康、和谐快速的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也背道而驰。

二、“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云南农家乐运作问题及其剖析

“美丽乡村”的核心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与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总体构思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依托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腾飞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村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之一;然而现阶段,农家乐运营状况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存在颇多差距。

(一)生产经营粗放,发展协调不足

以往农家乐的发展多属于自发性的经营行为。一是农家乐生产运作较为粗放,只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不注重资源的整合使用,不符合集约化、精细化的发展思路;二是部分地区缺乏系统的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的随意性强,环境净化、美化、绿化的协调性弱;三是基础设施与条件不健全,这与发展程度较高的农家乐相比,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与改善的空间还很大。

(二)经济水平较差,投入资金匮乏

云南大部分区域,由于受地理、环境、科技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薄弱。普遍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严重等短板问题,约束了农家乐运经营的深度发展。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一些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境得不到及时的修复与改良,难以符合“美丽乡村”的客观要求;另外,资金的“瓶颈”也牵制了特色项目的开发,降低了经营活动的趣味性、差异性和目标市场的吸引力。

(三)文明观念欠缺,安全意识淡薄

新时期新型农民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不仅是适应农民、农村、农业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也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的必然要求。[3]首先,一些地方性农家乐从业人员文明意识低,不重视服务过程的细节,影响了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的培植;其次,较多农家乐的经营场所是老旧土木结构民房的“改造版”,存在电器线路老化、杂物堆积混乱、消防设备缺失等潜在的安全隐患;最后,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厨房操作间、消毒保鲜设备等的监管问题仍不到位,很难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利益诉求。

(四)环境境况不佳,资源浪费颇多

云南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彩云之南”的美誉,但也同样面临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农家乐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环境过载的问题,一些经营者环保意识淡漠,往往为实现短期的经济效益不惜涸泽而渔式的粗放开发;另一方面,部分农家乐还存在画地为牢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经营视角狭隘,不善于有效整合与利用外部的相关优势资源,导致资源的浪费现象,这在客观上弱化了产业的集聚程度,不利于核心竞争能力的打造。

(五)偏重家族经营,缺乏服务规范

目前,多数农家乐的运作采取家族式的管理办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抑制了规模与层次的提升。首先,参与主体多为家庭的成员或亲属,往往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技能;其次,经营管理者“特权”思想与个人主义根深蒂固,难以做到重大决策的集思广益,主观性强而客观性、科学性不足;再次,由于个体的培训投入有限,服务质量明显偏低,满足高层次、特色化的需求能力不足;最后,经营服务规范化程度欠缺,正面的口碑效应难以形成,间接影响了农家乐的经营状况。

三、契合“美丽乡村”的云南农家乐发展的对策

基于云南农家乐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视角探索引领农家乐未来发展的路径。

建设美丽乡村的感悟范文6

乡村振兴战略是同志在党的报告中提出的新战略。今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详细阐述整个战略的内涵与实施。我有幸作为培训班的一员,亲历了整个培训过程,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在课堂上,聆听了学院教授铉玉秋、胡志宏所作的《浙江生态文明治理的“三治”经验》、《党建+生态:红色引领推动绿色发展》的专题辅导,让我对湖州市践行两山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有了整体的了解和宏观的感受。现场教学,先后观摩学习了长兴县水口乡的全域“景区+农家”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以“桑基鱼塘”为特色的传统村落—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双林镇向阳村“魅力水乡、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模式,“中国白茶第一村”—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脱贫致富的路径、“两山理念发源地”—天荒坪镇余村坚持绿色发展的过程、刘家塘村“慢生活”乡村旅游的理念、“田园鲁家”—递铺街道鲁家村“无中生有、创新发展”的过程,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下渚湖街道二都小镇“防风非遗文化”的开发和莫干山小镇发展郡安里(洋家乐)的做法,吴兴区仁皇街道桥西村“红色拆迁、发展集体经济”的举措,以及南太湖部级旅游度假区党建引领、实施生态保护、发展旅游产业的成果等等。

右玉与安吉同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分别是朔州、湖州的下辖县,又同是指示和肯定的县,两县、两市的发展有其相似性,发展的阶段又出现明显的差别,究竟背后的规律是什么呢?

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后,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一点让感触很深,就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比较优势发挥的最大化、服务群众的细微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只有“跳出右玉看右玉,走出朔州看朔州,对照安吉看右玉,对比湖州看朔州”,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

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破解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

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

这里所说资源指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首先政策资源。五四村、鲁家村、向阳村等已经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参观的乡村,村级都设有统一战线工作组,统筹调动乡贤、名人等力量助力乡村治理,这个做法真的不错,值得借鉴。第三文化资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礼堂,都有讲习所,都有文化长廊,都有农风家训,都有村史馆,都有农家书屋,都有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兴村、耕读传家的氛围很浓。二是村级党组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远见着实让我们佩服,可以说照此下去,下一轮的发展引领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极致。这次学习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馆很多,湖笔博物馆、桑基鱼塘博物馆、荻港村名人博物馆等等。国级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等都做到了极致。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非遗等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沉睡,未能发挥文化资源在促进经济、教化乡邻、抚育文明风尚中应有的作用。

四是责任上要担当。

从鲁家村的成功案例,到向阳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决定、共担风险,处处闪耀着为民担当、干事创业的情怀。创新发展,先行先试,需要担当,就要大力传承弘扬右玉精神。一要有为群众为集体利益担当初心。二要有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愚公移山的恒心。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天下为公的公心。这既是对干部个人的要求,也是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