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健康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范例6篇

建设健康企业年度工作计划

建设健康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1

那么,创安带动企业实施了哪些伤害预防项目和计划?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哪些积极作用?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两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

伤害干预计划 预防事故伤害

据广东亚太西奥电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西奥”)副总经理董建敏介绍,2012年里水镇全面推进创安工作,实施伤害预防,结合公司实际,公司积极参与了多个安全促进项目。

亚太西奥位处里水镇工业区内,是全球大型电梯生产、销售、保养、服务厂家之一。2010年在佛山市建设电梯大中华区研发、制造、营销和客户服务中心、远程监控中心,规模达10万m2,现有职工350余人。

开展高空作业安全干预计划

2012年,里水镇安委办向全镇生产经营单位下发《关于加强工业厂房等屋面采光瓦安全防护措施的通知》,推广有采光瓦的厂房在采光瓦下面加装防护网。

亚太西奥厂房面积较大,车间与车间之间的通道宽阔,为了方便作业,通道顶部均安装了铁棚搭配采光瓦进行挡雨和透光。用于透光的采光瓦,多数使用PVC塑料,在一两年的使用后,容易老化、脆化,工作人员在进行清洁作业时,由于采光瓦表面脏污使其与其他瓦片颜色差不多,再加上天面建筑结构无安全防护设施,实施清洁作业的工作人员无法装配安全带,如工人不慎踩在采光瓦上时,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董建敏介绍,公司领导在获悉里水镇推广采光瓦安全防护网促进项目后,认为此做法能够切实保障员工安全。为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给企业和员工筑起一道安全屏障,亚太西奥于2013年8月开始筹备加装屋面采光瓦安全防护网。多次与镇安监部门沟通,排查统计需要安装的安全防护网数量,比对防护网的质量,筛选质量过硬的防护网,与施工单位进行研究,确定安装办法。最终公司投资2万多元,安装采光瓦防护网面积500 m2。

此外,亚太西奥还组织对采光瓦进行维护和清洁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播放采光瓦安全宣传教育视频,提高从业人员在作业时的自我保护意识,规范和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

开展机械伤害预防干预计划

电梯配件生产需大量使用到冲压、折弯等重型设备,传统的设备需人工操作,容易发生肢体伤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2015年3月投资了300多万元,增设了自动化机械手生产线,最大限度保障了员工的人身安全。

加强宣传教育

随着创安工作的推进,里水镇安监局不仅加大了全镇安全生产知识宣传力度,还借助企业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亚太西奥外来务工人数占据90%以上,据董建敏介绍,自参与创安工作以来,积极配合里水镇安监部门的一系列宣传教育工作,设置安全宣传栏,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同时,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全员安全培训,提高了全员的安全意识。

作为一家特种设备制造企业,亚太西奥一直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安全作业。执行安装改造维修等生产工艺时,始终坚持科学、规范、安全和文明作业;配齐配全劳动防护用品。董建敏告诉记者,“创安工作提出的各项伤害预防计划的实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们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员工自主安全意识,有效减少和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密切与镇安监局联系,进一步完善高空作业安全促进项目及机械伤害干预促进项目,定期检查采光瓦安全防护网的质量及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立刻进行设施改造,为企业和作业员工提供更安全的生产环境。“让企业员工都能享受安全和健康,创造一个高效安全的生产环境”,董建敏很有信心。

职业健康计划 减少职业伤害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志高暖通”)的安全主管轩告诉记者,里水镇创安工作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公司以前只重视环境测试评价工作,现在意识到职业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同样很重要。从2013年起,在南海区、里水镇安监局支持下,公司逐步建立了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还获得了“佛山市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示范企业”“里水镇2015年度安全生产先进企业”等荣誉。

志高暖通成立于2011年,是专业从事中央空调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及工程设计安装、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专业设备制造和供应企业。目前,工厂占地 16万6 667 m2,员工 1 100 余人。

修订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轩说,志高暖通不断完善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体系。公司开展里水镇安监局职业健康计划以来,每年3月份会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进行对标、修订。现有制度包括:《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防尘防毒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管理考核办法》《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年度计划

公司规定每月1次防护用品配置检查,每年4月开展工作场所危害因素检测,每季度1次职业病预防安全教育和培训,每年12月进行职业病体检,每年11月职业病应急救援演练。每项计划规定具体实施部门,按用途、内容投入经费,完成年度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目标、指标。

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据轩介绍,志高暖通产生的职业危害主要有三项:噪声、烟尘、粉尘。比如蒸发器和冷凝器生产工艺,需要“冲片”成形会产生噪声;室外机生产,涉及气焊工序,产生气焊烟尘;钣金生产涉及焊接、打磨工序,会造成烟尘、粉尘暴露。

目前,志高暖通焊接工人15人,高冲岗位20人,打磨岗位2人。针对噪声,加装冲床隔音房工程防护,员工配备个体防护用品,提供耳塞、手套;气焊、焊接烟尘防护,安装焊接工位通风排气系统,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包括耳塞、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打磨产生的粉尘防护,安装了吸尘器、水帘空调,向员工配发了耳塞、口罩、防护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在车间各作业场所还张贴职业危害因素告知卡,时刻提醒员工关注作业环境及做好预防措施。

职业病体检

公司从2013年开始进行职业病体检相关工作,每月定期开展员工的入职、离职职业病体检工作,并每年组织一次在岗员工职业病体检工作。建立了员工健康监护档案,保证“一人一档”。

工作场所危害因素检测

建设健康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员工援助计划 实施路径 操作模式

随着现代社会形态急剧变迁,现代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精神生活却令人堪忧,失业、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个人危机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目前在西方企业盛行的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简称EAPs)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受到企业越来越多地重视。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对我国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路径与操作模式进行探讨。

员工援助计划的内涵与作用

员工援助计划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系列长期福利与支持项目。它通过专业人员为企业和员工提供诊断、培训、指导与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目的在于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改善企业的组织气氛与管理效能。近年来,员工援助计划服务的内容已经从最初的解决酗酒、药物滥用等行为矫正问题发展到现在对个人问题的全方位综合性服务,并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相结合,成为企业心理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国内外企业员工援助计划的实践表明,实施员工援助计划对于企业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在企业整体方面,员工援助计划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员工的组织忠诚感,保持员工积极工作状态,减少企业因员工问题带来的损失,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在员工个人方面,员工援助计划可以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上的难题,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改善员工福利状况,提高工作热情,促进员工之间良好人际关系,帮助员工的自我成长,以充分挖掘员工潜力;在人力资源方面,员工援助计划有利于稳定企业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与工作绩效,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士气,帮助员工更好适应工作环境;在劳资关系方面,员工援助计划有利于企业劳资双方进行良好沟通,保持融洽关系,促进企业劳资关系健康发展。

员工援助计划实施的必备条件

(一)企业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借鉴国外企业实施员工援助计划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现实,我国企业的决策者应该重视员工的健康与发展,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员工援助计划。员工援助计划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已经在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在我国企业中还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然而,企业引入员工援助计划是一种必然趋势。因为健康、高效的人力资源已经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我国企业如果忽视员工的心理与健康,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长久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决策者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对员工健康与企业发展关系有一个理性认识,对企业实施员工援助计划给予高度重视,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员工的理解与配合

企业员工援助计划本质上是一项涉及到人、工作以及企业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其引进实施必将引起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以及相关制度的一系列转变,尽管它本身以员工健康为出发点,但也会给员工带来心理或行为上的改变。因此,企业如果想要实现员工援助计划的预期效果,必须要让全体员工真正认可和接收该计划,并以积极的心态与切实的行为融入到这个新型的健康管理中来。

(三)技术的投入与支持

员工援助计划技术投入主要包括心理咨询专家、专业测量工具(SCL-90,EPQ,MMPI)、心理咨询室、数据库建立等方面。其中专业心理咨询师是员工健康援助计划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心理咨询师通过运用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评等科学手段,形成员工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专业测量工具主要用于对员工心理状况的测量,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科学评估,发现导致员工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心理咨询室是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心理咨询的固定场所,主要包括咨询热线、网上咨询和个人辅导等多种咨询方式。数据库主要用于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员工心理状况的跟踪与记录。以上四个方面是员工援助计划的基础条件,它们的投入与支持对于发挥员工援助计划的效用非常重要。

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路径

企业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方案应从操作模式和实施程序两方面进行考虑,建立具体可行的操作性核心路径。

(一)员工援助计划实施的操作模式

1. 内置模式。内置模式指企业自行设置员工援助计划实施的专职部门,聘请具有心理专业背景人员来策划实施该项目。工会成员援助计划是内置模式中的常见形式,由工会聘用专职人员,向员工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援助服务。内置模式的优点是针对性强、适应性好,能够及时为员工提供援助服务。

2. 外设模式。外设模式是企业将员工援助计划项目外包,由外部具有心理专业背景的机构提供员工援助计划服务,这种模式在员工人数不多的情况下比较适用。外设模式的优点在于保密性好、专业性强、服务周到,能够为企业提供最新的信息与技术。

3. 联合模式。联合模式是多个企业联合成立一个专门提供员工援助计划的服务机构,由企业内部专业人员构成,该模式一般应用于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联合模式的优点是专业性强、经济效益好、灵活性高,能够为企业度身定做不同类型的员工援助计划。

4. 共同委托模式。共同委托模式是指多个企业共同委托外部的专业咨询机构,向员工提供援助服务。共同委托模式的优点是专业性强,经济效益明显,能够促进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增强双方的沟通合作。

5. 整合模式。整合模式也称为内置、外设并举模式,是指企业在原来已有内置式员工援助计划的基础之上,与外部其他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共同为当地员工提供援助计划服务。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降低企业内部人员负担,减少企业经济支出,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

(二)员工援助计划实施的操作程序

本文以外设模式为例,探讨企业成功实施员工援助计划的过程。

1.进入与签约。进入与签约是员工援助计划实施的第一步,主要目的在于明确企业存在的问题,经过初步沟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2.企业诊断。在实施员工援助计划之前,首先要对企业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员工援助计划。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现状分析、原因分析、计划分析、创新分析、执行分析、反馈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观察、调查、访谈、查阅二手资料等方法来收集信息,运用专业分析方法来发现问题,明确企业和员工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实际的员工援助计划,同时还要及时将诊断结果反馈给企业。

3.企业宣传、教育和推广。推广与宣传工作主要包括:员工援助计划的作用与意义,员工援助计划的主要内容,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原则,管理者与员工的角色定位等。通过全面的宣传与推广,可以提高员工的信任感,消除员工的顾虑,使员工接受并乐于参与到员工援助计划中来。不同企业在治理结构、所在行业、规模大小、区域位置以及人员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员工援助计划在前期调查、教育推广以及服务形式等方面都应有所不同。

4. 设计与执行干预措施。干预措施是一套旨在提高企业心理管理能力的一系列行动或事件。一般来说,一个员工援助计划项目大致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初级预防,其目的在于减少或消除导致职业心理问题的因素,建立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主要通过改变人事管理制度来实现;二级预防即教育和培训,旨在帮助员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并培养处理心理问题的技能,以增强企业处理员工心理问题的能力;三级预防即心理咨询与辅导,由专业心理人员向员工提供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服务,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状态。

建设健康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3

这次会议是省局单独召开的第一次全省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标志着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进行入新的发展时期,意义非常重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全国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现场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0年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分析研究职业危害防治对策措施;安排部署2011年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积极谋划,努力实践,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安监总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安监部门和全体职业健康监管人员同心同德、共同努力,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总体部署,积极谋划,努力实践,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高位推动,职业健康责任意识不断提高

职业健康工作旨在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省人大常委会专门组织人员对全省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或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转请省政府研究处理。全省上下抓住机遇,借势发力,利用人大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的机会,积极推动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二是省政府为落实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工作责任,建立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机制,先后印发了《省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省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省委、省政府提出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职工安全的项目、环境污染的项目和黄、赌、毒、高危行业的项目“三个坚决不搞”政策,同时,把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列入《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步部署、同时推进。三是省卫生厅、省安监局等五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督查,省人大、省政协派出代表和委员参加,并对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东乡县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群发性血铅超标事件和余江县阳光照明有限公司接汞作业人员汞尿超标事件,省安监局会同省卫生厅开展联合执法,组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两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评价,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责令两公司限期整改。通过严格执法,企业职业健康责任意识有了较大提高,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投入200多万元对原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了改造,阳光照明有限公司采取十项措施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市政府高度重视以1号文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职业健康工作。

(二)领导重视,职业健康监管机构不断健全

健全机构组建队伍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组织保障。吴新雄省长2009年8月24日在省安委会全体会议上特别强调:“在市、县机构改革中,安全监管队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针对职业安全健康职能划转安监部门的实际,设立机构、增加编制,以保证工作正常开展。”近两年,省局一直把推进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利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会,积极主动向省政府请示汇报,及时与省编办沟通协商,争取在机构和人员编制上的支持。在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总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省政府批准印发省安监局新的“三定方案”,明确省安监局承担工矿商贸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七项职责,增设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处。二是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下发后,省局迅速组织召开了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座谈会,学习传达中编办《通知》精神,探讨研究新形势下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对策措施,并以省安委会办公室名义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文件精神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尽快调整理顺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健全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和队伍。同时,将是否建立职业健康监管机构纳入对各级政府安委会安全生产工作年度考核内容。三是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积极推进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新“三定方案”。、萍乡、上饶、、7个设区市安监局单独设置职业健康监管内设机构,赣州、景德镇、新余3个设区市安监局增挂职业健康监管内设机构牌子。目前,、4个设区市安监局已正式组建职业健康监管科(处),配备3名工作人员,配备了2名工作人员。全省有24个县(市、区)安监局单独设置职业健康监管内设机构,75个县(市、区)安监局增挂职业健康监管内设机构牌子。上饶县政府批准从卫生部门划转3人到县安监局组建职业健康监管股。近期,省局多次与省编办、省卫生厅进行沟通协商,重点解决有关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以及机构、人员编制、技术支撑等问题,并深入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和省卫生监督所调研,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职业健康监管工作。

(三)注重长效,职业健康保障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职业健康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就事论事,穷于应付,要探索规律,建立长效机制。近几年来,全省安监系统十分注重建立职业健康工作长效机制,加强职业健康保障能力建设。一是建章立制,提供制度保障。针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以后,有关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进行修改,安监部门监管执法缺乏依据的状况,我们在《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中增加职业卫生行政处罚部分,并经省政府审定编入《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由省政府法制办印发施行。为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统一检查标准,我们印发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评分表》,将《职业病防治法》主要条款以表格形式细化成八类检查项目42项检查内容。二是组织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为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3号令)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省局在井冈山举办了《暂行规定》宣贯培训班,国家总局职业健康司领导亲临指导并授课,全省市、县两级安监局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共计140余人参加了宣贯培训班。同时,组织安监干部参加国家总局举办的职业健康业务培训班。各设市、县级安监局也积极组织开展职业健康培训工作。近两年来,萍乡市针对企业负责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人员和特殊岗位从业人员,举办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班十多期,累计培训人员达1万余人次。市安监系统组织开展国家总局23号令宣贯培训班29期,共计2710人参加培训。景德镇市各级安监部门15次组织本地区企业管理人员参加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宣贯班,培训人员922人。三是建立实验室,提供技术保障。省局积极推进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在国家总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省局依托安科中心建立了省级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实验室,去年底通过了计量资质认证,并多次到企业进行现场检测练兵,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该实验室可开展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粉尘及工作场所噪声等52个项目的检测工作,正在申办职业卫生检测资质证书。

(四)摸清底数,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取得进展

为摸清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掌握全省职业危害企业底数,使监管执法工作能够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一是组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调研。去年以来,省安监局先后组织检测机构对10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2家箱包制造企业、1家钢铁企业和1家胶合板生产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测调研,掌握了第一手数据。在进行检测调研的同时,现场向企业免费发放有关法规文件资料,并向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等人员宣传国家有关职业健康的政策法规,告知其应担的职业危害防治责任,指出企业在职业危害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指导企业进行整改。二是抓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全省各级安监部门以全国开展的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为契机,着力推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截止2011年3月28日,全省累计有4130家企业进行了网上申报,与2009年同期相比,网上申报增加了130%。其中:赣州市832家、萍乡市779家、市520家、市518家、上饶市374家、市354家、新余市198家、市184家、景德镇市175家、市173家、鹰潭市23家。

(五)突出重点,尘毒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国家四部门《关于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下发后,全省上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二是目标任务到位,三是工作措施到位,四是宣传发动到位。为确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调查摸底。重点开展了石英砂加工、石棉制品制造和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危害状况调查摸底。二是交叉检查。以省安委办名义组织11个设区市开展了专项行动交叉检查,彼此交流了经验,相互促进了工作。三是组织督查。以省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名义,组织省政府五部门联合督查组,对全省11个设区市开展专项行动工作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进一步推动了专项行动。四是开展“回头看”。针对前阶段各设区市交叉检查和省政府五部门联合督查出来的问题,认真开展专项行动回头看,巩固了专项行动成果。去年11月,国家四部门联合督查组对我省开展专项行动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充分肯定了我省在专项行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用“四有”概括为“认识有高度、工作有深度、推进有力度、落实有强度”。据统计,这次专项行动全省共检查企业3371家,有3218家填了《企业职业危害检查表》进行自查自改,发现问题或隐患4677项,责令当场改正2657项,责令限期改正1928项,警告企业135家,责令停产整顿企业10家。赣州市安监局为将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不断引向深入,组织人员对100家重点企业进行了重点辅导,认真帮助企业诊断职业危害因素、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制度和档案、建立台账,督促企业建立职业危害预防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作业场所定期检测制度和职业危害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度,建立重点企业的职业危害基本情况信息档案。

二、认清形势,应对挑战,增强做好职业健康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尽管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的职业健康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依然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一)职业危害事件频繁发生

近年来,全国一些地区陆续发生了社会影响较大的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成为全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如: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群发性血铅超标事件。2009年11月20日,《日报》披露,东乡县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572名职工进行血铅检测,有438人血铅浓度超标,其中189人达到铅中毒诊断值。该公司极板分厂、装配分厂分别于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投入生产和使用,均未通过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和竣工验收,致使作业场所铅尘危害未从源头得到有效控制,加上工人个体防护不到位,没有正确佩戴和使用防尘口罩,导致大批工人遭受到铅尘危害。贵州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重大矽肺病事件。2010年6月28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报道,贵州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自1999年底投产以来,从业人员长期受工业硅冶炼产生的粉尘危害,截至2010年7月2日,这家公司先后共有1343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确诊矽肺患者200例,另外,半年后需复查胸片的职工还有262人。江苏“毒苹果”事件。今年2月,国内多家媒体报道,苹果公司首度承认其在华供应商苏州联建科技有限公司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后经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正己烷中毒的共101人,其中91人进行了工伤等级认定。据调查,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联建公司模组五课在作业场所开始使用价钱更便宜的“正己烷”替代酒精等清洗剂进行擦拭显示屏作业。模组五课车间是密闭洁净车间,车间内直接接触使用正己烷的职工有800余人。由于该公司没有对使用正己烷的职业危害影响进行申报评估、检测,也没有做出职业危害警示告知,更没有改造完善通风防尘设施,导致作业现场空气中的正己烷含量严重超标,部分员工出现头晕、手脚麻木等正己烷中毒症状。这些事件的接连发生,充分暴露出全国仍至我省职业危害防治形势的严峻性。

(二)职业危害范围广,接触人群多

职业危害分布广、涉及面大、接触人群多,是我国各行各业现状的一大特点。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仍至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2010年11月9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长沙举行的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座谈会上说:中国有30多个行业不同程度遭受职业病危害,估计有2亿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不同程度遭受职业病危害。中国已进入职业病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防治工作十分严峻和紧迫。

(三)职业病患者总量大,发病率高

2010年4月28日,卫生部向社会公布了《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09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比2008年增加了4384例,同比增长31.9%。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底,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其中尘肺病65万多例。我省2010年职业病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累计尘肺病人达16078人,占全省人口的万分之四。有专家指出,由于现在的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是从覆盖率仅达10%左右的职业健康监护中发现的,因此实际病例远远高于有关报告数字,专家估计尘肺病实际发生的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人。

(四)职业病危害底数不清

一是全省职业危害企业底数不清。我省有多少家企业存在职业危害,哪些作业场所和岗位存在职业危害,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有哪些,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和强度如何,有多少人接触职业危害,这些基本情况目前大家都还不清楚;二是职业病人底数不清。全省有多少职业病人,是什么类型的职业病,严重程度如何,我们目前更是不清楚。尤其是,职业病有个潜伏期,到我们安监部门全部承接作业场所监管职能后,很可能就是职业病高发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随着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大,职业健康工作也可能更加成为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情况不明、底数不清,我们的监管执法工作就不能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也将是我们承受的最大压力。

(五)思想认识有偏差不到位

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职业健康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象重视生产安全、重视环境保护那样重视职业健康工作,还存在重发展、轻健康,重效益、轻投入,重治疗、轻预防,重“红伤”、轻“白伤”的错误思想。一些地方,可能因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争相降低门槛招商引资,致使大量高污染、高危险、高危害企业从发达地区向我省落后地区转移,大量未经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和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开工投产,带“病”运行。一些企业,尤其是某些民营企业,可能因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置工人健康权益于不顾,不认真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一些从业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差、保护能力不足。由此看来,我们要履行好职业健康监管职责,必须应对新的挑战,要做好这项工作,也是任重道远。

在面临诸多困难、巨大压力和应对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职业健康事关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职业健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劳动关系问题,而是上升为社会管理问题。近年来,职业健康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应该说,我们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非常关心职业健康工作,总书记、总理以及、张德江副总理先后就职业病事件查处,加强职业健康监管等方面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列为十大工作重点之一,并把职业病列为加强预防控制和规范管理的重点之一。今年3月23日,省委书记苏荣在修水县上衫乡看望因矽肺病致贫的困难群众时强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天下第一件大事;在经济发展中,务必加强环境保护和就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对于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公民生命健康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企业及业主的刑事和民事责任;对于党政领导干部错误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问责,决不姑息。

(二)监管体制逐步理顺

2010年10月,中央编办印发了《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调整完善了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科学合理界定了职业卫生监管“防、治、保”(即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诊断治疗、职业病人社会保障)三个环节职能,明确了分别由安监、卫生、人保部门为主负责的指导原则,赋予了安全监管部门在职业病事前预防、过程监管、事故查处等方面的职责,确立了安全监管部门在职业卫生预防环节依法实施监管的主体地位,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必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三)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下,国家有关部门重新起草修正了《职业病防治法》,该法《修正案》已报送全国人大,预计上半年能够颁布实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和部门职责分工的调整将在法中充分体现,安监部门在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执法资格不明确、依据不充分的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同时,国家总局也将陆续出台《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办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

(四)国家已职业病防治规划

200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2009〕43号),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职业危害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强调地方各级政府要把职业病防治工作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将职业病防治主要指标、主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各级安监部门和有关中央、省属企业一定要把握职业健康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职业健康工作的各种有利条件,全面推进职业健康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此,我与大家一起学习领会总局杨元元副局长语重心长多次强调的“三个多想一想”,以此共勉,即:“多想一想广大一线职工还在恶劣的环境下从事劳动,多想一想粉尘和有毒有害物质正在不断地侵害职工们的身体健康,多想一想我们有多少职工因患上职业病而丧失了劳动能力或失去了生命”。全省安全健康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职业健康工作面临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切实增强做好职业健康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突出预防,夯实基础,努力开创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新局面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职业卫生监管职责重新调整后的开局之年,更是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出台颁布实施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要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实践,积极谋划和推动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深入开展。

今年,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中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精神,围绕“安全生产年”活动主题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提出的目标任务,强化“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确立以大力宣传贯彻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为主线(即“一条主线”),大力推进监管机构队伍和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即“两项建设”),加快构建规章制度、教育培训、监察执法“三大支柱”,突出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即“三个重点”),扎实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职业健康培训、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五项基础工作”,全面推动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切实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关于2011年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省安局已经印发《2011年职业健康监管重点工作安排》。请大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突出工作重点,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以下几点: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强化企业职业健康主体责任落实

一是深刻领会安全生产的内涵,正确处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安全生产是指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生产包含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两个部分,按照国际惯例统称职业安全健康,因此,我们都要树立“大安全”理念。职业健康(又称职业卫生、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是一门研究劳动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侵袭,预防发生职业病的学科。其首要职责和任务,是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识别、评价和控制生产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职业健康工作应该遵循“三级预防”原则,第一级预防就是从根本上消除或最大可能地减少劳动者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主要采取生产工艺措施,使生产过程达到职业卫生安全标准,在管理上实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等。因此,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我们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能只抓职业安全,不抓职业健康,必须把职业健康纳入安全生产,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时部署、同步推进、统筹考核。

二是准确把握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定位,处理好“三个关系”。职业健康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各行业和领域,是综合性工作;职业健康监管既有行业监管职能,也有综合监管职能。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准确把握职业健康综合监管的法定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安委会办公室作用,按照凌成兴常务副省长经常强调的突出“八个字”,即:牵头、协调、监督、查办;履行好“三定方案”确定的“二个加强”职责,即:一要加强对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综合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职责,二要加强对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职责。同时,要做好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还必须完善工作机制,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处理好我们安监部门与其它负有职业卫生监管职责的部门的关系。要建立部门之间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协调工作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重点要加强与卫生部门及职业病诊断等机构的联系,及时掌握新增职业病人情况,增加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二要处理好省、市、县三级安监部门的关系。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监管”的原则,认真理顺省、市、县三级安监部门的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建立“分工协作、保障有力、运转有序、科学监管、廉洁高效”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机制。三要处理好本部门内设职业健康监管机构与各专业安全监管机构的关系。要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的通知》(安监总厅〔2011〕33号)精神,按照“加强综合、集中管理、突出重点、稳妥推进”的原则,理顺本单位内设机构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注重发挥各专业安全监管机构的作用。

三是进一步强化企业职业健康主体责任落实。各地、各单位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化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以及《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的目标任务,加大监督执法工作力度,督促企业全面落实职业健康主体责任。一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要具备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接受职业健康培训,同时要加强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培训,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健康法规标准和操作规程;二是企业要依法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三是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后果等情况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作业现场依法设置警示标识;四是企业要安排专人,也可以是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员,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正常工作,并向劳动者公布监测结果;五是企业要根据企业职业危害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工程防护措施,尤其要控制住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六是企业要依法对可能存在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并报监管部门审查(备案);七是企业要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接受监管部门的验收;八是企业要加强劳动者健康监护,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及时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九是企业要对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编办《通知》精神,切实履行好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职责

一是理顺监管职责,促进监管能力保障到位。去年10月,中央编办下发《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调整完善了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和监管部门职责分工。这是继2003年中编办将原由卫生部承担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责划转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之后,完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加强职业卫生工作所采取的又一项重大举措;是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充分论证、慎重作出的一项决定。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编办《通知》精神,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尽快调整明确本地区职业健康监管部门职责分工,形成“责权匹配、上下一致、运转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与机构编制、财政、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各方最大的支持,积极推进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努力构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技术支撑体系,确保新增职能后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执法装备到位,确保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技术支撑机构到位,促进职能调整后职业健康监管能力保障到位。

二是加强沟通协调,促进监管职能平稳交接。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与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主动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与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与监督管理及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督检查等职责的交接工作,确保职能调整过程中各项工作不推诿、不扯皮、不断线,实现新增职能平稳过渡,工作中务必做到不缺位、不越位。

三是借安全促健康,努力做到“三个结合”。职业健康监管是按照“防、治、保”原则,全面赋予安监部门的一项新增职能,万事开头难。但应该看到,我们安全生产监管有着近十年成功经验,我们必须借力发挥,借鉴现有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和成熟有效的监管方式方法,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三大高危行业”为切入点,借安全生产监管推动职业健康监管,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要把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与促进企业改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条件相结合,将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要求纳入安全生产许可条件审查范围;二要把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与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相结合,将职业卫生检查内容纳入安全生产检查范围;三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年度考核与职业健康工作年度考核相结合,将职业健康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范围。

(三)广泛宣传,强化培训,着力提高职业健康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职业健康“三下乡活动”。针对目前一些企业负责人职业健康法律意识淡薄、管理人员和工人职业危害防治技术、防护知识匮乏的现状,省局计划今年6月“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在全省组织开展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活动主题为“突出预防,关爱健康”。要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现场,力求取得实效,为职业健康监管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是深入企业发放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读本、《职业健康知识手册》和“职业危害警示告知挂图”等宣传资料;二是举办现场咨询活动或专题知识讲座,广泛宣传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职业危害防治技术和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三是省职业病医院安排“流动体检车”到企业上门服务,为从业人员进行现场职业健康检查;四是省局安科中心安排“安全生产检测车”到企业上门服务,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现场检测。

二是全面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首先,要依托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完善我省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体系。按照培训大纲、培训教材、考核标准、培训证书“四统一”的原则,组织专家编写职业健康培训教材、加强职业健康师资培训,逐步规范全省职业健康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其次,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责任意识和监管执法水平;加强企业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和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守法观念、管理水平和保障从业人员健康权益的意识。同时,要督促企业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普及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使其掌握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四)注重“双基”,强化监管,努力开创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是抓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3令),加强职业危害申报情况的监督检查,摸清职业危害企业底数。督促指导企业在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的基础上,认真填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浓度(强度)情况、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等信息。以粉尘和毒物危害申报为重点,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三大高危行业”为着力点,力争今年“三大高危行业”申报率达到70%,明年达到100%;其他行业要以中央驻赣、省属等重点企业为切入点,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申报率争取达到80%以上,中央驻赣、省属企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应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做好本单位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争取今年申报率达到90%以上。

二是抓好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监管工作。充分利用全国开展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情况的专项检查,摸清职业病底数。督促企业做好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从业人员,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督促指导企业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如实、无偿向从业人员提供。

三是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工作。近日,国家安监总局下发了《关

于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1〕41号),要求地方安监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分级管理原则,认真做好除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且总投资在500亿人民币以上的建设项目;核电站建设项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海洋石油建设项目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同时规定,在国家总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前,为确保职责划转交接期间工作的平稳延续,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时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规定》(卫监督发〔2006〕375号)确定的原则执行。各级安监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为贯彻落实总局《通知》精神,省局根据我省实际,结合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起草了《关于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作为会议材料印发给大家,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四是做好职业健康监督检查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3号令),通过专项检查、交叉检查、重点督查等方式,切实加大对职业危害严重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依规,严格执法,突出“六查”重点。一查管理机构制度。重点检查企业是否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是否建立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危害检测监控制度、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等基本制度。二查监护档案资料。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是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三查职业危害申报。检查企业是否按照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是否及时、如实申报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四查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防护设施是否经过设计审查,是否正常投入使用、有效运转。五查职业危害警示告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在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情况;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是否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告知卡);存在或者产生有毒物质的作业场所,是否按规定设置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六查个人防护用品。检查企业是否为从业人员发放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检查从业人员是否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五是抓好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职业健康监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一要按照国家总局“逐步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较为完善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与支撑体系”的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在全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障服务”的原则下,积极创建职业卫生检测检验等技术服务机构,引进职业卫生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健全职业健康技术服务与支撑体系。二要加强对我省现有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归口管理,在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前,先要对现有技术服务机构实行备案登记,以后再根据总局的《办法》,进一步规范资质认定工作。三要建立全省职业健康工作专家库。既要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领先作用,又要发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实践经验作用,组建全省职业健康专家人才库。要努力为各位专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氛围,使其真正为全省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职业卫生安全许可等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四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快全省安监系统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装备和监管执法装备建设。

六是抓好职业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一要在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同时,积极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摸底工作,及时汇总和分析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等信息,建立省、市、县三级职业健康管理数据库,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提供信息支撑和依据。二要以总局近期开展的工矿商贸重点行业职业健康统计基础情况书面调查工作为契机,研究出台有关职业健康管理信息报送办法,强化监管业务基础工作。各地一定要按照政令畅通的要求,切实加强信息调度统计工作。

(五)加强学习,服务发展,努力提升职业健康监管队伍履职能力

一要加强学习,提升能力。职业健康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特点,职业健康监管对我们安监部门来说又是一项要新开创的事业,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做好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必须注重加强学习。“人、机、环”三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一切工作好坏最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一是各级安监部门要学习发扬卫生部门在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同时还要充分借鉴我们安全生产监管的好做法、好经验,勤于思考,开拓创新,努力实践,努力工作。二是各位职业健康监管、监察执法工作人员,尤其是分管领导,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要学法规、学标准、学知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

建设健康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4

一、落实“五个到位”,夯实人口计生工作和谐发展基础。一是领导重视到位。区委、区政府建立了统筹解决人口题目的决策与调控机制,把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纳进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形成抓人口就是促发展、促和谐的共叫,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身抓、负总责不动摇。主要领导经常深进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计生工作。20**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常务会听取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专题汇报14次;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新机制的意见》、《关于明确活动人口计划生养治理服务工作部分职责和任务的通知》、《**区城市区(城镇)人口和计划生养治理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规定。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不动摇。坚持对先进单位实行重奖不动摇,对工作滞后的实行黄牌警告、主要领导不提拔不动摇。20**年以来,全区共表彰奖励计生先进单位17个,先进社区33个,用于奖励资金达26万元,通报批评落后单位29个,重点治理单位6个。三是保障投进到位。区政府把计划生养事业费按照省定目标全部纳进财政预算。近年来,区计划生养事业经费投进逐年增加。20**年,预算安排300万元,财政投进343.2万元,计生事业费投进312.18万元,增长比例是31.4%,人均事业费投进10.**元(省定标准9元);20**年,预算安排320万元,财政投进559万元,计生事业费383.93万元,增长比例是18.6%,人均事业费达到12.12元(省定标准10元)。四是部分联动到位。区民政局与区人口计生委实行每月新婚育龄人群通报制度,在扶贫帮困的低保户中对计划生特困家庭优先救济。区教体局出台了计划生养特困家庭子女免课本费、活动人口子女就近进学等一系列针对计划生养家庭的优惠政策。区卫生、公安、计生等部分联手行动打击“两非”活动,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趋势。区公安、工商与人口计生部分联合开展城市活动人口计划生养普查,澄清了活动人口底数。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计划生养情况审核制度、党政干部生养二孩审查备案等制度,严把了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计划生养情况关。全区计划生养工作逐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新格式。五是利益导向机制到位。截止20**年底,该区共落实独生子女奖励费77万元,对符合生养第二个子女条件而自愿终生只要一个子女的夫妻给予2000元奖励,有660户计划生养困难家庭享受到低保补助,为创办个体企业的46户计划生养家庭发放了小额贷款,为60户计划生养特困家庭子女免收了课本费。

二、加强“三项建设”,构筑人口计划生养工作新平台。一是加强计生阵地建设。近两年来,区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1000余万元,投资兴建了55个高标准社区。每个社区都配备了电脑、电视、vcd等硬件设施,有的还配备了电子触摸屏和投影仪等电教设备,为计划生养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目前,全区55个社区全部建成了计划生养“一厅三室一校”(一厅:综合服务大厅;三室:计划生养治理办公室、健康检查室、静静话室;一校:人口学校)。二是加强计生网络建设。建立了“办事处—社区—楼院长—楼栋长”四级计划生养治理服务网络。各街道办事处和各个社区分别成立了计划生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计划生养治理办公室。各社区实行划片切块或按楼院治理的方式,设立相应的楼院(片)长、楼长,制定了办事处、社区、楼院长、楼栋长计划生养工作职责。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针对计划生养工作活动性强、变化快的特点,组建了一支1600余人的计划生养信息员队伍,协助社区开展计划生养治理和服务。同时,积极张罗资金,确保计生工作职员待遇落实到位,有效调动了计生工作职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20**年9月,**市城区人口和计划生养示范化建设现场会在该区召开,省人口计生委赵长法副主任参加会议并对该区人口和计划生养示范化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三、实现“四个突破”,克服人口和计划生养治理瓶颈。一是在社区计划生养治理上实现新突破。首先建立健全了辖区单位负责、单位与社区资源共享、定期通报的工作机制,规范了辖区单位职工的治理。目前,全区4.03万在职育龄妇女全部纳进治理,无一人漏管。其次规范了下岗、无业、个体已婚育龄妇女的治理,按照属地治理原则,对辖区内3.01万下岗、无业、个体已婚育龄妇女进行治理,在做好日常性工作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每季度组织1次健康检查,每两年进行1次妇科病普查普治,每年3、9月份对各街道办事处进行接管式康检,并把接管康检成绩纳进年终考核,有效克服了已婚育龄妇女康检率低的困难。二是在企业计划生养治理上实现新突破。按照“政府领导、企业负责、属地治理、部分配合”的工作机制,在企业设立了计划生养办公室,成立了计生协会,明确了企业的治理责任。各街道办事处年初与辖区企业法人签订目标责任书,社区落实企业的计划生养治理与服务,各职能部分制定了加强企业治理的政策和措施,有效推动了企业计划生养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在市(商)场计划生养治理上实现新突破。办事处每年都与市(商)场签订目标责任书,市(商)场设立了计划生养办公室,明确了具体负责人,配备了计划生养专干和宣传员。四是在封闭小区计划生养治理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抓法人、管小区,抓房东、管房客”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加大了对封闭小区的治理力度。严格落实小区开发商和物业治理部分法人代表的责任,建立开发商或物业部分计划生养领导小组,配备1至2名计生专干,配合社区治理小区计划生养工作。在各小区建立计划生养工作台帐和各项规章制度,设立了康检室、健康咨询室、宣传教育室等,为小区育龄妇女提供优质服务,改变了以前封闭小区只靠社区治理的局面。

建设健康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5

产业面临重要机遇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对健康养生的追求,健康养生休闲产业正在成为全球性的朝阳产业。据有关数据表明,近20年来,美国的健康养生休闲产业增长了36倍,日本增长了32倍,欧盟各国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许多经济学家预言,健康养生时代已经来临,健康养生休闲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产业。我们瓯海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精心规划,努力把瓯海打造成世界级的健康养生休闲基地。

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性问题。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就认为该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l世纪初,世界人口约有6亿老年人,全球开始步入老龄化,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将有20亿老年人,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深。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郾85亿,将逐年递增,预计到2053年达到4?郾87亿的峰值,人口老龄化率将由目前的13?郾7%逐年增加到世纪中叶的35%。温州市自1995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2011年底,温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达到116?郾71万人,占了总人口的14?郾83%。预计“十二五”期间,温州市老龄化率将升至19?郾5%,新增老年人口近40万人。到本世纪中叶,温州将进入人口重度老龄化时期,老龄化率高达40%,每5个人里,就有2个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瓯海目前老年人口6?郾09万,老龄化率14?郾65%。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促使世界各国都在推进养老制度的改革,制定养老政策,出台养老规划,来保证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持续提高,维护老年人各种权益与福利,想方设法将老龄人口对社会的负担转化为社会财富,这为健康养生休闲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养生休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养生,就是通过调养人的衣食住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达到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简而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所以,如何善待生命,解决养生的问题,是现代人居生活的需要,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当健康养生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就为我们打开了健康养生产业的巨大市场。另外,休闲消费即将步入“爆发性增长”阶段。按照全球休闲与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当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就将进入休闲消费、旅游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美国及其他经济发达国家已在21世纪初期进入“休闲经济时代”(休闲产业的产值和相关就业人口达到50%)。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4000美元,温州的人均GDP已经接近7000美元,可以说已开始进入休闲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

瓯海打造健康养生

休闲基地的优越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温州市是“长三角城市”,又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温州与台湾已经先后开通海运、空运直航。温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台湾三个发达经济区域的交汇点,把三区纳入两小时交通圈,南联北接、东引西进,实现“左右逢源”,坐拥核心城市优势,辐射人口达到5000万以上。瓯海区作为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高铁温州南站位于瓯海中心区,随着新一轮高铁规划的实施,高铁温州南站将成为重要的枢纽站。瓯海大道全线贯通、S1线轻轨动工开建、西部交通网的加快建设,形成了城区间的半小时交通圈。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基地提供了可靠的市场保障。

旅游资源丰富。全区拥有全国文保单位1处(四连碓)、中国景观村落1个(水碓坑村)、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仙岩、泽雅)、市级风景名胜区2处(茶山、岷岗)、区级风景名胜区1处(石岩屋)、旅游主题公园2个(温州乐园、五美景园)、湿地公园1个(三垟湿地),风景区面积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40%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瓯海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基地夯实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文化积淀深厚。瓯海区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形成了以环大罗山文化、千年纸山文化、塘河文化为主的“两山一水”标志性地域文化。大罗山名寺古刹远近闻名,深藏36庵院72寺院,留有50多处摩刻,大罗山的宗教文化、名人文化影响深远;拥有泽雅“四连碓古造纸作坊群”、宋代“白象塔”等重点文保单位;保留着弘一大师、朱自清、琦君等享誉中外的名人遗迹;泽雅造纸工艺在全国更是独树一帜;周岙闹元宵、瞿溪二月初一会市、茶山滚龙灯和端午赛龙舟等民俗活动独树一帜,泽雅全猪宴等农村饮食文化得到延续。多样的人文景观为瓯海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基地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品牌效应卓著。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是一座特别能创业、创新的城市。温州人以智行天下、善行天下、商行天下,走遍世界的各个角落,使得温州品牌和温州人经济声名显赫。目前有60多万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创业发展,有175万人在全国各地创业,在全国204个地级以上城市成立了温州商会。2006年以来在全国各地投资额累计超过3000亿元,创办工业企业3万多家,年工业产值达到3000多亿元;创办各类市场2000多个,建立了覆盖全国、连接世界的温州人营销网络,年商品交易额达6650亿元。温州的品牌效应为瓯海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基地保证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投资潜力巨大。温州经济基础雄厚,藏富于民,民间资本多达6000亿元,在寻觅商机。温州人视野开阔、观念开放,在政策引导扶持下,容易形成开发热点。雄厚的民间资本为瓯海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基地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瓯海发展健康养生休闲

产业的战略定位

把泽雅城郊休闲旅游区作为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基地的主战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瓯海建设用地日益紧缺,土地瓶颈制约凸显,土地资源拓展空间有限,可建设用地中平原土地面积仅38平方公里,对瓯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较大压力。打造一个健康养生休闲基地,需要大量的土地开发以及良好生态环境支撑,泽雅城郊休闲旅游区正是最佳选择。一是有大量的低丘缓坡地可以利用,为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泽雅有5000亩以上的低坡丘陵地可规划利用;二是优美的生态环境为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泽雅坐拥省级风景区,素有“西雁荡”之美誉,全境230多处景点,以群瀑、碧潭、幽峡、平湖、耸峰等自然山水风光为特色,融山野风情于一体,寓“纸山文化”为内涵,无疑为健康养生休闲基地的建设增添了重要的砝码;三是快捷的交通为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泽雅距离温州城市中心区21公里,距离瓯海区中心区16公里,有了西部交通网的完善,地理条件优势明显。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泽雅大坪头(月亮湾)养生健康城项目,就可以作为瓯海健康养生休闲基地的龙头项目认真谋划,该项目东侧紧邻泽雅镇区,总占地面积5108亩,其中可用面积约1339亩,预计建筑规模达80万平米,能集聚养老养生人口2—3万人。

把专业社区养老项目(基地养老项目)作为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基地的主项目。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是三种:家庭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在相当长的时期,家庭养老还是主要模式;居家社区养老是目前正在街道社区大力推广的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带有公益性质的机构养老也会逐步壮大。而专业社区养老,也称为基地养老模式,将成为针对较高收入阶层的中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群的新兴养老模式。具体指的是在现代化住宅小区和规模化的休闲设施基础上,置入养老理念和养老功能,职业化的为中老年人提供有偿抚养服务,让聚居其间的中老年人保持持续良好状态,优雅享受养生时光。

专业社区养老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偿性。相对于机构养老的公益性,专业社区养老追求经济效益,定位中高端养老消费市场,走养生休闲地产开发路子。(2)规模大。占地面积广,建筑规模大,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平米的建筑面积,集聚人口多达上万,甚至10多万。如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总占地510亩,建筑规模30万平米,集聚人口近1万人,而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太阳城养老项目居住人口达16万人。(3)设施全。专业养老社区里,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类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如美国太阳城中心就拥有大量的生活设施,包括7个娱乐中心,2个图书馆,2个保龄球馆,8个高尔夫场,3个乡村俱乐部,1间美术馆和1个交响乐演奏厅。(4)环境美。所有的专业养老社区均以生态为基础,在“绿色、环保、原生态”为特征的环境里提供养老养生服务,结合森林、公园、绿地开展环境绿化美化,建筑容积率低于1,绿化休闲用地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5)服务优。社区将城市韵味、医疗保健、休闲养生、社区功能和生态目标多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对入住者的吃、住、医、玩、乐,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6)带动强。专业社区养老将带动社会大量就业和促使相关产业链群的开发与形成。通过以生活养生护理、保健养生护理、医疗养生服务、养生文体娱乐服务为中心,带动养生护理教育培训、养生科研开发、养生用品制造、养生农业开发等联动发展的产业集群,以及开发面向养老疗养人群家属探亲的休闲服务。

把引进优质品牌企业作为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基地的开发主体。在开发模式上,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来开发运作。政府搭台就是政府认真做好健康养生休闲产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开发政策,确定开发重点,包装开发项目,完善配套设施,做好软硬环境的创建工作。企业唱戏就是引进有实力的品牌企业来开发经营。在引进开发企业上,不以土地出让价款的高低为唯一标准来选择开发企业,要宁缺毋滥,坚决引进有实力、有品牌、有成熟养生休闲地产开发经验的优质企业来主持开发。理由有二:一是养生休闲地产的开发,不仅是居住产品的提供,更是对休闲、旅游、保健、养生等综合设施整合能力的考验,多元化的资源整合要求需要有实力的品牌企业,利用其强大的投资能力、成熟的开发模式、优秀的人才资源来保证;二是养生休闲地产的开发,不仅是对综合硬件设施的高要求,而且在服务、管理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企业既是一个开发商,也是一个运营商,更是一个服务商,需要整合优质的国际资源,吸收国际上先进技术、理念来整体营运。所以,瓯海要把目光投向世界级开发企业,选择有国际视野、国际实力的品牌企业,积极与万科、绿城、保利、首创、复兴、金成等国内龙头房企进行洽谈。项目资源宝贵,引进一个,要确保成功一个,才会为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基地夯实基础。

把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作为打造健康养生休闲基地的战略支撑。一是要构筑社会化人才培养机制。引导现有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增设健康养生休闲产业发展的紧缺专业,发展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专业教育;积极组织实施各类人才能力培训工程,重点吸引一批国内外著名培训机构来瓯海建立培训机构,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面推进职业培训市场化,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要实行引智工程。制定健康养生休闲产业发展的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可结合项目、课题、管理、服务四个方面的内容,引进国内外专业人才,给他们提供创业机会、干事舞台、发展空间,来保障健康养生休闲产业紧缺的管理、服务人才。三是要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围绕健康养生休闲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上下游产业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研发投入,为吸引集聚急需的高端人才智力提供依托。加快推进重点人才工程建设,培养一批健康养生休闲产业的领军人才,带动全行业向高水平发展。

当前要做的几项重点工作

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要在已经完成编制的《瓯海区都市休闲发展规划》、《瓯海区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瓯海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专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整合,与时俱进,抓紧出台《瓯海区健康养生休闲产业发展规划》,做好产业发展导向,以规划带动产业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生态、养生、休闲”的主题,着力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化服务水平。特别是泽雅城郊休闲旅游区,作为瓯海健康养生休闲基地建设的主战场,要争取上一批像瓯海大道三期(瞿溪环岛—泽雅)这类大工程,彻底改变西部山区基础配套落后的面貌,使其成为健康养生休闲项目的投资宝地。

加强品牌建设宣传。要想打响瓯海健康养生休闲基地的品牌,必须加大品牌建设宣传力度。一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在全区上下,通过学习宣传,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发展健康养生休闲产业的认识。二要加强学习,提高水平。要组织召开国际、国内健康养生休闲产业的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了解国内外产业发展新动向,学习交流建设发展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三要强化策划,树立形象。要进一步进行瓯海形象策划,宣传瓯海发展健康养生休闲产业的优势、政策、目标,充分发挥互联网、新闻媒体及其他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通过定期、专刊、专访等形式,大力展示瓯海健康养生休闲产业的规划、项目以及建设成果,树立瓯海健康养生休闲基地的良好形象。

建设健康企业年度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EAP 银行 人文关怀 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209-02

当前正处于一个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以及不断加快的现代生活节奏,造成各种无序和失范行为,容易使人产生价值缺失、精神焦虑、职场危机等。尤其是银行业,随着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综合经营趋势不断发展,各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国际金融竞争日趋激烈,资本跨境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不确定因素增多,使银行员工对工作的不安全感和压力感不断增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为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银行要把员工心理健康工作作为生产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心”建设,调动全体银行员工的积极性,建立新形势下和谐发展的企业组织。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是企业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符合“人本管理”的基本精神,又高度体现了银行对员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关注人、尊重人、注重人的价值、帮助人面对困难、开发潜能、以及保持人的心理健康和成熟等。EAP已被公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它可以帮助员工及其家属更好地面对个人在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各种困惑或问题,从而提高员工绩效,帮助组织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一、EAP的含义及发展

1.EAP的含义。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帮助计划,是企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或者外部专业机构力量,为员工提供系统的、长期的支持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升组织绩效、改善组织气氛及提高管理艺术。简而言之,EAP是企业用于管理和解决员工个人问题,从而提高员工与企业绩效的有效机制。它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强效作用为目前世界各知名企业所广泛认同,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2.EAP在国外的发展。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职业戒酒计划。美国的一些企业注意到员工的酗酒和其它一些药物滥用问题影响了组织绩效,于是聘请有关专家解决这些问题。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动,滥用药物、工作压力、家庭问题、身体疾病、法律纠纷、亲人伤亡等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员工情绪及工作表现的重要原因。20世纪60年代起,更多的企业实行了员工援助计划,扩大了帮助解决员工个人问题的范围,员工援助计划与之前相比在内容上有了延伸和扩展。20世纪80年代,员工援助计划扩充至员工增强计划,它更加关注压力管理、人际关系管理、工作生活质量、全面健康生活形态等问题,致力于改善工作环境从而影响员工的行为来提升组织绩效。通用公司1979年采用了EAP,获得了突出成果,促使更多组织对EAP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国家政府对EAP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因为EAP不仅让企业增加了收益,也给社会带来了好处。现在,EAP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EAP已成为世界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3.EAP在国内的发展。20世纪90年初我国引进EAP,主要流行于大型外资企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同时带来了包括EAP在内的各种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国外的EAP服务机构也因此开始进入中国市场。2001年3月,在北师大博士张西超的主持下,国内诞生的第一个完整的EAP项目是联想客户服务部的员工援助计划。此项目建立了良好的反馈机制,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并将咨询中所发现的组织管理相关问题反馈给企业,进而改进了企业管理,提高了组织绩效。2003年10月,我国首届EAP年会在上海召开,这标志着EAP项目在国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员工的关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时勘指出:“企业组织也应像人体一样健康,具备健康正常的组织文化。其中,员工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因此人力资源部门有必要实施EAP。”所以,尽管EAP目前在我国大陆尚处于认知、教育和普及阶段,但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变革不断而导致人们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时代,它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必将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EAP在银行运用的必要性

1.大环境的急切呼唤。在国外,EAP被视为重要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据2011年日本产业部对日本国内企业调查的一项数据显示,80%以上的企业采用了产业心理咨询服务,90%以上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机构,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为企业员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据统计目前美国有1/4以上的企业员工常年享受着EAP服务,英国全部员工中有近10%得到EAP服务。英国的研究显示,每年由于员工心理导致的健康问题通过直接的医疗费用和间接的工作缺勤等形式造成的损失竟达GDP的10%,而EAP被认为最佳的有效解决途径。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频发,员工的心理状态与困扰备受国家层面与组织层面的重视,未来几年EAP在我国必然会快速发展。这首先是因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带动支持经济发展的相关行业的发展;一方面,这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所有的参与者具有更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能够以一种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节奏加速、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际关系变得更具有挑战性、对个人发展及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和适应性等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所有这一切将促使管理者和员工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EAP需求近几年来呈爆炸式增长,达到300%多的年增长率。国内许多知名企业已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例如联想、TCL、中国移动、实达公司等都常年聘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培训为员工提供心理帮助,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员工帮助计划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举足轻重的环节。

2.银行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下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综合经营趋势不断发展,各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国际金融竞争日趋激烈,资本跨境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不确定因素增多,银行从业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据调查显示:银行员工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相较于普通人来说更差,突出表现在抑郁、躯体化、焦虑、敌对四个因子上,即很多员工在工作中都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抑郁、焦虑情绪,对生活悲观,失去兴趣,容易紧张、神经过敏等,进而导致躯体的不适感,比如心血管、肠胃道、呼吸等系统的不适,以及头疼、背痛、肌肉酸痛和焦虑等其他躯体表现,从而引发了个体容易敌对,好争论,脾气难以控制的现象发生。

员工是银行的主体,员工的喜怒哀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效益,健康、幸福、高效的员工是银行最大的财富。据组织心理学家研究公布,高效能的组织其员工所展现出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比例为5.6∶1,即积极率为5.6。研究发现,经常体验积极情感的人更能够感觉到自我能力、自我决定力和正向的人际关系力量,这些感觉又会进而提升人们的工作效能、创造力与潜能。员工的幸福必然带来组织的幸福,幸福组织又必然能达成卓越的效能与惊人的正向结果。因此,银行要把员工心理健康工作作为生产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心”建设,EAP是“以人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对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视,是一种有效的人文关怀。

3.EAP的特有价值。当企业进入规模发展并实施绩效管理后,许多管理者仍困惑地发现:员工或组织的绩效提升不能仅靠制度规范、流程标准或营销、品牌等“术”的支持,更需要持续之“道”的支持,例如工作情绪、人际关系等问题靠制度设计或管理技能培训是很难解决的。正是这种对人性“自我”的认识,对心理潜层问题在企业管理中重要性的发现,使得EAP成为企业“后制度管理”时代的人性化表现。EAP在当下银行中的应用,是在刚性管理的主旋律上增添了人性化的柔性色彩,刚柔相济相生互补,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激情,而且促进了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和谐,在温暖而和谐的工作氛围之下,可以充分发挥员工和团队的创造力,有利于组织和员工处于积极向上的发展状态。

三、EAP在银行的实施建议

1.全面理解,做好EAP准确定位。EAP把服务定位在为企业人文关怀提供智力支持,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环境上,针对的主要是正常的员工而不是已经出了问题的员工,因而更多的是预防而不是救火;不是仅仅帮助员工解决具体的、现实的问题,而应当帮助员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心理学家将EAP的概念引入我国,在推广过程中,过分突出心理的辅导与咨询的概念,使我国企业误认为EAP就是企业为员工购买心理辅导及咨询的服务。事实上,EAP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社会、心理、经济与健康四大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在社会客观环境下所产生的精神与经济的问题,及身心健康相关的对组织和个人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EAP都会为此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广泛,但绝不是简单的心理咨询服务,EAP引入我国以后,其内容也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组织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EAP是通过让员工状态更佳、更快乐地工作,从而使组织的绩效更高,即从个体入手,但落脚点是组织绩效,让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得到和谐统一。EAP模式具有交叉学科特征,是心理学与企业管理的完美结合。

2.精心策划,确保EAP顺利启动。要在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经验的基础上,各支行由工会和党建部门牵头,会同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精心制定周密的员工帮助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开展EAP的总体原则、实施步骤和主要措施,适时召开启动会议,对EAP的导入和实施进行总体部署安排。在EAP政策和程序的制定过程中,EAP实施人员应该与员工代表、企业相关领导充分沟通,获得员工的理解、组织的支持,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政策内容除包括服务项目、服务程序等具体内容之外,还应包括员工隐私保护等员工权益保护内容以及建立EAP数据库等保障性措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EAP员工帮助计划领导小组,设立员工心理健康服务室,按公司在册员工一定比例确定由员工组成的兼职EAP工作者,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他们培训辅导,并对工作开展进行实践指导,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3.加强宣传,增强员工认同感。EAP员工帮助计划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新生事物,大多数管理者和员工对其还比较陌生,对EAP的作用和意义不甚了解,因而产生一种神秘感,甚至出现抵触情绪。为了消除员工的错误认识和思想误区,使员工对EAP的认识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增强员工认同度,从而推动员工帮助计划的顺利实施,在活动启动初期,适当的宣传培训是很重要的,让员工感受到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了解相关知识,能够敞开心扉积极配合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良好的双向互动才能促进员工关怀计划的顺利推行。一方面可以张贴宣传EAP员工关怀计划的资料,帮助员工了解该活动并参与其中,同时也可用于宣传正面积极心态及心理学常识,如“心态树"、“情绪调整法”等,管理者还可以利用当前比较流行的沟通资讯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建立群组,不定期一些正面激励的帖子,小故事等,还可以给员工创建更多沟通互动渠道,增进团队关系。总之,要引导员工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鼓励遇到心理困扰问题时积极寻求组织帮助,相信EAP会帮助其提高心理素质。

4.高效反馈,注重EAP实施成果的评估。对每一阶段EAP计划的实施进行客观评价,不断改进完善EAP计划,使之能更好地为银行服务。在银行实行EAP,定量化的成果评估是必要的。EAP的实施是一个商业决定,必须具备长期的成本效益,如果只注重短期的效果,不关心长远的系统规划,就很容易让银行的EAP项目欠缺连贯性,最终影响到员工对于EAP服务的接受度,削弱EAP服务的效果。这是银行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定量化的评估能够反映引入和继续实施EAP的效果,显示EAP实施的成本效益;同时,定量化的成果评估能够找到定性化的指标变化的源头,优化相关措施,提高成本效益。实行EAP定量化的成果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EAP的实施状况,为EAP的长期高质量发展寻求更加经济的实施模式,实现成本优化。EAP成果评估宜采取软指标与硬指标、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从认知、行为、绩效和投入产出四个层面进行评估。

作为大型银行来说,为了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面对余额宝、百发等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的挑战,迎接国内国际金融激烈竞争及转型压力,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包涵个性、富于创新的系统的EAP员工帮助体系,以实现员工快乐幸福、组织和谐高效!

参考文献:

[1] 郭景虹.关于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和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8)

[2] 程彤,程文霞.论企业的激励机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4)

[3] 金丽芳.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j].商情,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