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范例6篇

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学生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人际关系是每位学生的基本社会生存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进步、事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时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配合学生共同完成,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多培养和发展人际关系活动,学生和老师之间形成教与学相互结合,产生教与被教、组织与被组织的相互关系,两者共同协调关系,学生和学生之间、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需要更好的协调,使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渐渐地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关键时刻可以起到支撑作用,理解自己的价值,得到别人的关心,体现自己的价值,其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认同,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是人际交往发展过程中得到的基本原因,老师还应提高对于高中体育教育教学的注重程度,学校加大对于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视度,老师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自己的个人位置,处理好学生和其他人的关系,这样进行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扩大现有的交往范围,使学生提前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复杂性,为将来自己的人际交往关系处理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竞争是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社会发展越来越快速,竞争越来越激烈,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是为学生以后高考竞争和社会竞争打下基础和准备。当下社会竞争激烈,学生如果不能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将很难立足于社会,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竞争能力表象直观直接,老师在学生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正确认识观和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正确的面对胜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生活过程中找到差距和原因,在胜利中看清差距,在失败中总结原因,分析原因,拥有坚定的信心来拼搏直到取得胜利,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中经历的种种失败和挫折,精神振奋,勇往直前,成为一名精神饱满的强者。

三、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创造能力是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方式,高中生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教育教学,其创造能力表现为标新立异,具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高中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得到技能和能力的发展,通过对于学习课程的理解和体验获得更好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学会自主思维,在以往的技能掌握基础上进行分析理解,使学生明白问题的关键,让其自身明白如何去开动自己的脑筋,通过体育锻炼进行边练习边思考,掌握学习原理的同时进行举一反三,体育老师应尽量选择生动的教学材料和新近的教学手段,安排意义丰富的教育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改变传统单一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于学生多给予鼓励和支持,给学生积极性的反馈,培养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培养高中生的意志品质

人生总是充满了波折和挫败,学生在以后的生活过程中总会经历以前没有经历过的风雨和失败,这就要求学生培养坚毅的品质和承受打击的能力,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帮助学生培养心理素质和生理负担能力,在高中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高难度动作的完成需要学生依靠协调性、灵敏度力量等的综合素质,还要配合脑力分析等原因,老师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帮助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上的教育训练,比如,可以适当地设立困难环节让学生逐渐进步,逐渐提高对于学生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此外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和克服挫折困难的信心,通过体育教学培养良好的品质,为学生自身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五、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能力

高中生一直生活在学校教学环境中,接触到的人群比较狭窄,其还未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不能够清晰地看明白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单纯,部分学生盲目自大,自以为是,老师应该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更好地评价自己,将自己放到总体当中去,认清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为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教育目标,与学生共同努力完成学习目标,这样调动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乐趣,正视自己的潜力。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学应积极改变,以新课改教学目标为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平台,首先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高中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此外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树立社会竞争意识,提高整体素质,使我国高中教育教学水平上升到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范文2

1.机械化现象严重

大专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及能力的培养,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而体育教师也习惯于从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铅球项目的姿势和技术要领等的教学,这一过程中,没有将体育教学的真正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由此可见,在实施传统的大专体育教学过程中,其方式方法具有较强的机械性。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一味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因此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学生被动地学习,不仅降低了体育课程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培养体育精神和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我国现代社会的需求,不利于大专院校学生在毕业以后更加顺利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2.只注重形式上的教学

传统的大专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严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生动性,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能够单纯地进行项目技巧记忆,实践时间相对较少,针对课程本身而言,学生无法从本质上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动作要领。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只注意教学形式,而缺乏实际操作。[1]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凸显出来,新时期,大专院校在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提升教学效率,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体育精神,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充分发挥大专体育教学优势,提升学生能力

1.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拥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才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大专院校体育教学应积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入多媒体等先进设施,引导学生对精彩的NBA体育运动项目进行观看,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对体育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当代NBA最受关注的球星事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2]这样,既寓教于乐,又使知道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对学生日常学习及日后的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时期,在积极开展大专院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开展教学。在应用多媒体展开教学的基础上,接下来还应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如在观看拉文罚球线起跳灌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践。[3]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缺陷,此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动作分别进行指导,促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范文3

摘 要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强调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学习的工具,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新的教学模式的实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以及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以期对高校体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教学 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和练都是在体育教师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多为接受性学习,这样严重的影响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和独立性。现代学校体育教学要求充分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新思想、新见解、新方法,因此体育教师在探讨新的课程的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终身体育打下有利的基础。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主旨是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体育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达到相同目标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空间。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一)体育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教育,使学生掌握自我学习与锻炼的方法素质内容之一。

(二)体育自主学习是终身健康的需要

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成为终身体育者,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自我锻炼的方法与习惯,培养终身体育观和终身健康观打下基础。

(三)体育自主学习是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沟通,缺少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而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大量让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能力,对其心理的健康大有帮助。

(四)体育自主学习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需要

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比较注重竞技体育意识的培养,课堂上学习的内容难度大,加上高校体育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所以学生的课堂负担比较重。而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学习负担要轻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学生。

三、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途径

(一)提高大学生自觉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体育教育自主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对其所处的环境进行适应能力的培养,并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学习条件进行分析和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社会的基本需求分清主次,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学习目标。针对自主性不同的布置相应难度系数的任务,这样可以使优等学生更加努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意思,也能使差生尽快学会制定学习目标,从而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1]。

(二)体育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发展规律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一些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同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的技术手段或者教师优美动作的示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改革传统体育教材

传统的高校体育授课模式是在教师逐步完成大纲的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学习内容大多以竞技性为主,动作技术难度大,专项素质要求高。但是作为面向大学生的体育教材,要体现出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还要满足各种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还要也给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带来便利。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必须从学生的个体需要出发,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删除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添加现代健身气息强的体育基础知识、健身方法和项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中动起来,使他们在校学习时期能够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两项体育爱好或特长,最终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健身习惯[2]。

(四)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体育学习必须掌握原理、运用方法、强化意志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学中强调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创造性的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仅限于课堂中老师指导性的练习,缺少学生自己能动感悟和学习的过程。因此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做指导,在“引”字上下功夫在“精讲”上动脑筋,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上,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感知、领悟体育的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活动和自我发展的目的。

(五)改革传统的体育课考核办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锻炼的独立性、创造性等能力的培养,在体育课的考核成绩分可为体育达标成绩、理论成绩、其他成绩等几个部分,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意识和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范文4

目前,虽然高职体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和学生不是很重视体育教学,一些教师对体育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体育仅仅是培养学生简单的体育技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这种认识对体育教学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不符合新时期教育的目标要求。其实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竞争能力

现在很多高职学生是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的内心脆弱,身体不够强壮,承受挫折的能力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和竞争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学较其他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和竞争能力方面更具优势。体育偏重身体素质锻炼,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艰苦的训练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会遭受到失败、挫折,会感到沮丧、疲劳,甚至是恐惧。但在这种艰苦的训练过程中,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和竞争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在体育教学中,竞争无处不在,每个学生都需要在竞争中争取第一,这种环境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促进。比如,在体育教学的长跑项目中,有的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会让学生背负重物进行长跑,或者是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对学生展开体育训练,这些训练方式都有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定的品质。同时,有比赛就有竞争,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二、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现代社会的形态较为复杂,一个人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群体合作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现代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

现在的高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他们就是家里的唯一宝贝,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高职体育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化解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项目是合作项目,需要合作才能出色完成。比如,双人乒乓球、接力赛、篮球、排球等项目,都是需要合作的。在这些运动中,合作的方式不同,或者是双人合作,或者是多人合作,但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学生根据游戏规则,与他人合作完成项目。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比如,在篮球比赛中,要获得比赛的胜利,队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很重要。队员需要通过眼神、肢体、言语等方式迅速地传达信息,对方需要有效接受信息并做出反应才能获得胜利。在篮球运动中,学生需要密切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自然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

三、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才能在社会上有效地应对各种情况,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要求。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可以有效地扩展知识、提升智力、提高学习的成绩和效果。同时,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学生在未来进入社会中也能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获得发展优势。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体育比赛中,每一场比赛学生要想获得胜利,都需要认真观察、分析比赛形势,积极获得队友信息,创造性地对比赛活动进行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在比赛结束后,要想获得下一场比赛的胜利,或者是想要在下一场比赛中反败为胜,学生需要积极反思本场比赛的行为,需要进一步对比赛过程进行布局。通过不断反思,重新设计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参考文献:

[1]于建平.竞争意识在职校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西部皮革,2016,(10).

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范文5

关键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技术还不算成熟,教学方法不够先进,自2000后,高职院校数量发展虽是如火如荼,但教学质量的发展却没有如数量那样迅猛,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仅停留在专业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课程安排的极少,目前,体育教学已然成为教学中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最佳方法。

一、高职院校对学生社会适应性培养的必要性

(一)社会适应性是高职学生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必备的能力

在国家将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单纯的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全面性人才。同时,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也作出了指导,明确指出“社会适应”是高职教育中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多样性特点

高职院校生源涵盖面广,“三加二”模式下的初中生、经过高考考取的高中生与中专晋升的中专生,因此,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年龄、文化层次等多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而言无论是文化基础、心理素质、学习自觉性、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都不及普通高校学生,如果不进行全面的培养,在走出校园后会感觉自身与社会格格不入,难以适应。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作用探究

每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都需要学习而来,学习社会适应能力的方式有多种,但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培养的手段较少,目前,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体育教学中绝大部分体育活动都是团体活动,在体育竞赛中,需要学生紧密配合,互相合作才能赢得比赛。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而团队协作精神在企业当中同样需要,企业工作人员只有充分发挥协作精神,才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二)增强学生人际交往

目前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极少,“人机交往”却占据了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体育活动中,是需要不断交流、沟通的,在体育运动中能很好地建立起人际交往,而其他教学活动如专业课程的教学上是无法促进学生人际交往的。

(三)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无论何种体育活动都需要学生付出努力才能得到效果,在体育教学中,通常是在室外进行,不论夏日高温还是冬日寒风。所以学生只要是在体育课堂上进行了体育活动,必然是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因此,体育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四)提高学生自我控制力

体育运动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学生要进行体育活动,必须要遵守体育运动中的规则,违反了规则,就要受到规则中的处罚。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会对自己进行约束,长期如此能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五)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

在学生步入社会后,在工作或是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各种失败与挫折,同样,在体育竞赛中,有第一就有第二,学生在进行体育竞赛的时候,不免会遇到失败,在学生走出社会前,使其尝试到挫折的感觉,以免步入社会后不能接受工作或生活中的许多挫折。

综上所述,能得知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完成教学目标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高职体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提高体育教学针对性

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层次的不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有所变更,要在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目的的情况下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引进既能引起学生锻炼兴趣,又能满足对学生适应性培养的活动如篮球、足球等。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对体育的项目对学生要有针对性,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走上以后的职业岗位。

(二)结合社会情况,培养学生社会意识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体育运动中的角色任务系统地分配给学生,如裁判、教练、比赛选手等不同的角色,并让学生轮流地担任不同的角色,使学生能感受与适应不同角色的不同任务,既能为学生创建一个微型社会的缩影,亦能将体育活动与实际生活对接,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非常有效。

(三)体育教师积极发挥作用

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担量与生理负担量,因为学生需要付出努力与含水,承受一定心理负担,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挫败感,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疏导,会打击学生运动热情,埋下心理隐患,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要认真观察学生,揣摩学生心理,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防止出现反效果。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极为重要的一环,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暂时还没有其他课程能将其替代。因此,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需要不断地发展与探索,提高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促进作用,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全面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丁斌,马驰.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成因分析及措施[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2]罗建军.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9(06)

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能力;基本途径;方法

中学是培养和输送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历史使命。中学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自身鲜明的特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独特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考、实践的机会。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教育的步伐,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与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创新能力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体育学科具有极其鲜明、突出的特点

1.实践性。指“寓教于动”。体育课需要通过身体实践活动。

2.整体性。指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3.社会性。体育课程本身具有显著的社会性。

4.差异性。指个人身体条件、性别、地域、气候、场地设施条件、学校体育传统等。

5.复合性。指体育课程目标非单一性,体育课程融知识、技能、身体、精神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教育为一体,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6.非阶梯性。指体育课程内容、手段的非阶梯式排列。

二、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利用体育教材内容价值。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体育学科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更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使“生命之树”长青,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学高峰。

2.加强左侧肢体练习。许多较高级的知识功能都集中于右半脑,右半脑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左手运球、投篮、打排球、打乒乓球,左侧平衡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右脑机能的促进,培育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利于人的潜在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3.自行创编成套动作。体育课在体操、韵律操、武术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易到难系统掌握,复习教学大纲规定的技术动作;其次可充实教材中没有安排,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简单易学的各种技术动作。

4.学生自选技评项目。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体育成绩考核办法,规定技评项目必须三项,而其中一项可让学生任选自己感兴趣、有特长的体育项目进行技评考核。

5.更新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建立在教师良好素质基础上的。因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过硬的运动技术,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较好的表达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开拓性的思维观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发现法。发现法用于体育教学,其突出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的动作和相关知识、方法及原理。

2.问题教学法。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如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成绩途径,各体育项目的技术、战术、规则、练习方式、场地器材等,老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可以解释性地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反复、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例如:各种体育节、单项运动会、球类比赛、野营军训、郊游,从而激励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