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探究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探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就大学生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进行研究,在国家层面意志影响下,大学体育教育中已经意识到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应该自觉承担起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责任,加强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历史渊源也是培养大学生的现实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体育课程思政理念,探讨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如何实现对学生进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探索如何更好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很高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课程;思政教育

1引言

跟随党中央的号召与时代的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已经受到国家、社会与家庭的多方重点关注,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程,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思政教育做出贡献。体育教师也应该在上课方式、教学方法上做出一些调整。由此从教师的视角出发,对大学生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研究。

2国家政策与时展对思政要求

国家政策与时展需要有决定体育教育方向的作用,应这两大推手的要求大学体育课程应该对思政教育做出相应的改变并实施相应的措施。

2.1国家政策对高校体育课程影响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都围绕国家落实在“立德树人”及“五育并举”教育方式上,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也是体育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也是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1]。在这些思想影响下,体育课程的思政方面建设已经在高校教师上课时,已经对思政教育有了初步的探索[2]。这对于大学体育课的改革有巨大的推动,并给予高校体育教师改革的方向,有了方向在改革上就有了目标,而目标就是塑造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学生——人格健全,意志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2时展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已经解决温饱问题,人们对生活品质,个人素养,自身全面发展更加重视。为切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精心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自觉弘扬主旋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直接导致了从前重视身体锻炼的体育课应该转变为对人思想教育,提高个人意志品质和集体精神,为此大学体育课程教育,也应该符合社会的需求,响应时代的号召进行改革,与时俱进,让大学生成为新时代不仅文化好,并且也要思想好的中国大学生[3]。

3体育教材

学科教材是一个学科教育的理论基础,并且包含了一个学科文化内涵、理论精神。当一个学科教材中对思政教育提及不多,或者融入方式生硬,那么学生对学科文化理解就会产生偏差或无法理解运动项目真正精神内涵。现在大学体育教材上虽有关于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健康的内容,但是与运动项目的交叉还存在差距。

3.1体育教材编制改革

对学科教材编制上应该巧妙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在不同项目带入不同思政教育元素。如:排球可带入女排精神,田径带入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等精神,足球、篮球带入集体主义,武术可带入中国传统文化、礼仪规范,并且在竞赛上强调竞争精神及狼性文化等。在普及运动的同时,对相应运动的奋斗精神进行传播,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了解运动,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教师素质要求

教师是体育课程的主导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先进思想,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与养料。现代大学体育教师要求复合型人才,不仅要身体健康,运动技术,运动水平,心理素质,生活阅历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还要求有较高思想品德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政治觉悟。

4.1体育教师进行思政教育方式

根据当前情况教师思政素养应该加强学习和进一步提高,提高抓住思政教育时机的能力以及对影响学生思想变化的敏锐能力也非常重要,因为往往一个好事例可以让学生记住一辈子,但是这种机会又可能会一闪而过,这就是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瞬时性。身为人师,应当为人师表,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行为习惯,言谈举止,思想觉悟,都在与学生接触时影响学生,这也体现了思政教育的示范性、参照性,并且体育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时间,多方位,全方面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课上课下坚持进行,这又是思政教育的连续性和广泛性。

5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方式

体育课程是以身体训练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素养为主要目标,它也是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良载体。现在大学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方法方式多种多样,途径有课前集合时对学生给予思想导入,体育课结束时进行的突出强调,还有在课余时间的密切交流,或在运动场宣传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的直接教育[4]。

5.1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现状

大学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比较缺乏,尤其是公共体育课教师基本以学生过关拿学分为主,其次老师和学生都比较注重技能教学和学习,也就是针对考试科目,但是在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相对缺乏未去深纠。这也导致大学体育思政教育过程不明确,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学生方面对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也是疏于学习,许多大学生在体育课上大多想的是如何拿学分,对自身体育素质和思政方面的提高距离我们体育课程思政的要求还有差距。

5.2教师课前对思政教育准备

课前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情况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们进行运动项目思政元素的准备,运动中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勇于争先是基础,在此基础上附加由运动项目涵盖的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体育授课。备课有整体的体育课程设计,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引导的教学目标、有体现价值观引导的教学大纲和教案、有促进价值观引导的教学方式方法、有体现价值观引导的考核内容与形式等。并且设计课程时应该多以历史事件导入或让学生直接参与为主,在课程目标定制上,社会适应目标和情感目标上,每节课适当加入思政目标,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对爱国主义思想的弘扬,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以教育,在进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体育课的本质,运用体育课程思政元素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运动项目素质的提高和技能掌握[5]。

5.3课程类型与授课方式

普通大学体育课分为运动课和理论课。运动课可以大量引用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从个人到民族到国家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通过介绍历史人物及典型运动项目让学生切身体验团队协作、自立自强、坚持不懈等各种体育精神,这样教育学生,他们会更好接受并且记忆也更加深刻。关于理论课思政教育的方式就更加的丰富了,给学生看中国运动员在外比赛的视频,增加同学们民族自豪感及对中国体育的认可,也提高了学生们对体育的了解和兴趣,也可单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体育发展进行讲解,或对体育的蓬勃发展进行线性分析,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体育理论,又使学生接受了思政教育。

5.4体育课余时间思政教育

体育课程思政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堂,应该包括更广泛的体育课余时间,体育课余思政是大学体育思政教育的薄弱环节,但是课余时间反却又是思政教育的尚佳时机。在体育场设置宣传标语,在体育场张贴宣传海报,对国内外体育发展融入体育思政元素加以宣传,让体育思政教育融入学生体育课余生活,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接受体育思政教育。并且课余师生交流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思维变化,帮助学生思想上向核心价值观发展,做一个在思想和身体上都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6大学生应该如何融入体育思政教育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和时代大趋势都要求当代中国大学生要拥有更高的素质。不仅仅是在学科自身理论和技能上,更是要求青年人思政要素过关,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应在进入大学开始就对自身品德建设打好基础,师生应该在体育课时把其它课程思政方面得不到的或体验不到的思政元素融入到体育授课和学习中,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体育课,这样体育的德育工作才能够有好的结果,与此同时对学生情商方面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有很好的提高以及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7结论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是我国高校“课程思政”背景下提出的教育理念,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一环,对于实践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教育应该加大对体育思政教育的重视和深入,在体育课程设计和授课中应深度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丰富体育课程内容,通过体育课程这个良好的课程思政载体,将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形成合力,最大化的体现体育课程的德育效应,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上融入更多思政元素体现德育成分,帮助大学生成为一个思想和身体双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作者:胡有宏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