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素养知识范例6篇

小学美术素养知识

小学美术素养知识范文1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其专业特征一是职业导向明显,二是带有很大的综合性。[1]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术专业内涵和美术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顾到学科类课程和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一、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艺术教育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2)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3)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围绕这三个方面从以下几点来思考,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培养。

(一)良好的人文素养

无论是美术专业知识还是美术专业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人文素养是指个体掌握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审美等学科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充满深情关怀的意识,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人文科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已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2]

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养,人文知识是指史学、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类学科的知识。

(二)较强的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教育的现状,还是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过程分析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多是科学主义的理性分析法,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培养。

艺术教育具有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养创造性人格的价值,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其创造性人格,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观,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育观,它是人本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和健全的人格教育观。它不仅要求教育者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不轻易否定受教育者的思维结果,而且还要注重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师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素质、取得创新成果的文化环境,以及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为关键,注意激发、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三)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创新教育的结果是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创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的知识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支柱,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形态。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与人文素养和自身能力诸方面和谐发展,才能确保其主体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

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旨在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会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四)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育改革速度加快以及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支点是教育,一个支点是现代技术,它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并且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由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给人强烈的活动感、立体感等特点,所以能极大地引起受教育者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无味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能力结构

根据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审美教育能力;(2)组织教学能力;(3)专业活动能力;(4)美术科研能力;(5)获取信息能力。根据以上五个方面,教师培养他们的能力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审美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席勒说:“若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4]面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预备军,要想他们将来成为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是:1.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2.全面的审美鉴赏能力;3.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在相应知识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知识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

(二)组织教学能力和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养,而且还要把儿童心理和生理与儿童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如何科学地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综合提高儿童素质上下功夫。

专业活动能力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两个方面:1.了解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研究小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具备给儿童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方法的活动能力;2.具备美术专业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美术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环节中,融入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教育知识和广泛的各科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基本表现技能,并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三)美术科研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发展的要求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将来推动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由此,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必须培养具有时代开拓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美术师资。

对学生的美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两点:1.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科研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将来深化教学各方面的改革;2.对美术学科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艺术创造和艺术思维的提高。

对学生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总之,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应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思维、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以及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和科研活动能力为任务,使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能更快更好地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惠中.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2]胡根发.浅议中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小学美术素养知识范文2

关键词:审美能力;小学生;美术教学;核心素养

一、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在新的教学规划纲要中,明确的表示把“树立科学的质量关,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作为未来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要求未来的教育需要严格按照“以人为本”的目标进行,并且明确表示了教育应当培养出怎样的人。在中共的第十中,教育方面要求做到“立德树人”。开展教育,其本质是为了能够将民族的文化一代代传承,能够为国家持续的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这些人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求,属于有用的人才。为了能够满足当前时代国家的需求,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全面发展,从而可以在未来更加适应社会的变化与需求,所以“核心素养”一词应运而生。所以当前作为小学教师,需要转变已有的教育理念,按照社会的发展需求来教育学生,不再盲目注重以往的知识累积,而是把重心转移到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进行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成长成为一个较为全面的人才。

二、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在“核心素养”一词提出之后,便有两个问题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第一个问题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究竟应当如何培养才好;第二个问题是核心素养中究竟应当把什么作为培养的重点?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所以过去人们都认为,只有掌握了知识,就能够在未来的考试、升学、工作和生活中无所不能、无往不利,只要掌握了知识,就能够真正做到“学好数理化,不怕走天下”。但是这样的思维只适应于过去的社会中,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社会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所以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在不断地提高,而且因为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背景下导致各种知识、各种技术层出不穷,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比以往快了成千上万倍,所以就目前而言,单纯的“拼”知识已经不具备竞争力,还需要能够掌握从知识的海洋自助获取和升华知识的能力,这就涉及到了小学生所应当掌握的几种基本的素养与能力的问题,例如兴趣、探索、质疑、坚持和进取等等,这些都是小学生未来自主生活和步入社会所需要的极为重要的几点,而且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单纯的获取知识远远比不上这些的重要性,而这些就是核心素养。

例如,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培养他对绘画的兴趣呢?想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单纯的依靠外在的经验与做法是无法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在这两个目标背后,是如何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思想与智慧。小学生的绘画,从一个门外汉的角度来看,无非是一些较为抽象的线条,一些对比较强的色彩。但是如果让小学生以一种类似写日记的方式,每天把他的经过或者是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通过绘画的方式画下来,坚持每天一张或者更多,如果能坚持一两年,那可能是因为觉得这是一个教师派发下来的任务,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但如果能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坚持,常人一定无法做到这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将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感都转换成线条和色彩,保存在纸上,这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反思,而且每天都在绘画,即便是没有他人的指引,这么多年后,在绘画上也会自成一家,成为另一个“毕加索”也未尝不能。这种单调s又充满趣味的行为,会逐渐的培养小学生对于绘画的兴趣,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坚持的品格,这些都是核心素养中的一部分,核心素养方面的良好发展会在未来为学生提供数不尽的帮助。

三、需要保护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思想的灵魂就是爱,同时这也是保护核心素养的根本。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懂得如何去爱护自己的学生,同时这也是保护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行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间是相互连通的,互相之间的心灵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加深这种沟通的深度。在这种沟通环境下,重要的不再是知识与考试和师生关系,学生内心的感受才是最为重要的,这种感受中包含了对教师的敬仰和尊重,以及从教师身上所感受到的那种为人师长的感觉,这本身也可以归类为人格魅力的一种。当前师生之间对于这种沟通并不看重,但是如果能够很好地完成沟通,尤其是让那些有此类需求的学生的内心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这种力量和温暖,那么在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是会起到非常大的帮助,这就是核心素养中“核心”二字的来源。

四、教师需要唤醒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引导所形成的,但是很多情况下,小学生也许经过了很多的培养和引导,却一直未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素养,这主要是因为其脑中关于核心素养的意识没有被唤醒,只有通过适当的方式,才能够唤醒其核心素养。例如,对于那些表现的较为个性的小学生,其最为缺乏的并不是知识,临近发展区内的一种内心的自我实现和超越才是其最为缺乏的。一直以来,学生群体中,都是以那些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作为领导和榜样,但是学生自己却从来没认为自己会成功,更不会认为自己会成为群体中的领导者。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唤醒其核心素养。

五、小学美术核心素养之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大纲中,明确表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他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主义公民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上又表示:“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尽心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当前核心素养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重点,但是在美术教育方面,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美术课与画图课之间都打着等号,美术教师都认为小学生的美术课其实就是画图课,而且在所进行的画图课,其内容基本都是在教授小学生的绘画技法,所以所形成的结果就是,小学生可以滚瓜烂熟的背出各种绘画技法及分类,但是却不懂何为美,这就有种本末倒置的感觉了。所以在当前顺应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我们需要在美术教育方面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过去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目的进行更新。

(一)首先是需要通过培养小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兴趣来培养其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所有课程的设置,其结果除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兴趣,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知识,而作为美术课,其成功的标准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美术方面各种知识的兴趣,只有对美术相关的知识等表现出足够的好奇与热情,存在着积极地情感,才能够对美术表现出积极地兴趣。而好奇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只有先有了好奇的心理活动,才可能会产生兴趣,而学生只有对其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去。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美术的浓厚的兴趣,这样会使得课堂的氛围更加的活跃。在小学教育阶段,绝不可以对小学生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其灌输知识,而是需要借助一些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兴趣的资料,让小学生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手段。

例如,我在为小学生上第一堂美术课的时候,在做完了基本的介绍之后,我打开投影仪,为学生展示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去数其中有多少人,在等学生七嘴八舌的数完之后,我并没有为他们去核对到底谁数对了,而是告诉他们这张画的尺寸,并且在黑板上比划给他们尺寸大小,他们顿时就被张择端精湛的绘画艺术惊呆了,进而被这幅宏伟的作品所折服。我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他们对美术的印象,提高其对美术课程的关注,进而在未来逐渐培养其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且能够从其中发现各种美。

(二)通过培养小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来培养其孕育和创造美的能力。

对于美育的定义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首先需要满足物质上的各种需求,在物质上需求基本都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转而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这就是对美的追求。当前社会下,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提高,艺术设计与创新也随之发展的越来越广泛,可以说,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美,艺术美源自生活美,如果一个人尚且无法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美,自然更加无法理解和认识艺术中的美。艺术脱胎于生活,所以在进行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的时候,其最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小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的习惯与能力。例如我在进行中国画方面的教学时候,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关于观赏鱼的作品,要求学生认真的观察其中的每一只鱼,并且描述出这些鱼可爱的地方。所以有的学生认为鱼的眼睛很奇怪,有的学生认为鱼鳞很漂亮,有的学生认为鱼尾很美丽等。所以在课堂作业中,我就让学生尝试着按照自己看到的最喜欢的鱼的样子去画画,结果有一个学生的作业中却出现的很多鱼的鱼头鱼尾都是颠倒的,我把这幅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他们都在笑话这些鱼画错了,但是我让作者来解释时候,他却说,他们家的《万马奔腾》图里面很多马就是这么画的。由此可见,这就是一种脱胎于生活美的艺术美,也体现出了小学生对于创造美的能力。

(三)引导小学生大胆的创新,使其在创造中去发现和鉴赏美。

美不是只是如同阳春白雪一般高贵又高不可攀的存在,这种是美的事物的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美还可以以一种极为接地气的下里巴人的形式存在着,没有任何一种美的事物永恒不变,所谓的美,其实都是相对于审美对象的一种看法和感觉。例如,同样是零下十度冰雪世界,对于正在被火辣的太阳烤得汗流浃背的人而言,那就是一种美到不可方物的享受,而对于裹着厚厚的棉衣依然被冻得瑟瑟发抖的人而言,就完全感受不到这冰天雪地何来的美感。所以,作为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鼓励引导学生经常按照自己的观察与实践尝试去鉴赏各种美感。别人口中所赞扬的未必就是自己也赞同的美。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花花草草、小鸟、猫狗、虫子、大树甚至江河湖海与川流不息的车辆人流等等,美无处不在,小学生应当学会从中发现美,并且通过手中的画笔将感受到的美记录下来。小学生因为刚接触美术,所以很可能出现画画不好的情况,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切不可打击小学生的进取心,而是需要通过耐心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其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并且进行改正,并且对其做的较好的地方予以赞扬,保护他们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六、总结

与其他的小学学科不尽相同,美术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其学习的顺序基本是寻找美、感受美、模仿美、升华美。想要做好学习美术最为基本的工作,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审美能力,也就是从生活中寻找无处不在的美的能力,只有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到各种美感,才能够在之后的模仿美的步骤中让自己的作品夹杂着更加浓厚的生活气息,如此的贴近生活才能够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自主的创新,从源自生活的美中脱胎出来,这其实也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升华。只有先掌握了审美的能力,才能够从所看到的各种美中得以升华,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更高层次的美,这是一种创新,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中多项能力之一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想要培养小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核心能力,就需要从多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入手,而其中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质的飞越,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无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曦.用艺术家的眼光看世界――谈小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10)。

小学美术素养知识范文3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实践;生活

一、初中美术的学习要结合现实生活

知识来源于实践,结合现实生活,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美术知识更好的了解;结合现实生活,设计创新型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美术教学方式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初中美术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美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立足于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地探索教学方式,使平时的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如开展在美术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一些积极有趣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手工制作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关于美术的知识,可以自发地去学习,同时把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并不仅仅是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它就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也有效地解决了美术与生活脱节的问题。既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学生对于初中美术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以后向美术方向发展做好准备。

二、日常生活中对于初中美术知识的应用

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各项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来自于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是来自于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感悟以及探索,同时通过生活的实践,去证明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了解和接受。教师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一些小活动,比如教师们可以要求学生随堂画一些画,要求不需要很高,让学生自由发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最后教师们再进行评讲,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实践是知识的来源,教师们要想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就必须结合生活实践,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课堂中通过提供一些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比如:一些小的手工艺品,一朵纸质的小花,一件小衣服等等,通过这些快乐轻松的活动,使美术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为学生以后美术的发展积累素材,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培养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美的发现和展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学生把自己的创新意识展示出来。比如:让学生画出自己比较熟悉的学校,一个苹果或者一幅全家福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初中时期对于美术的学习,除了理论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对于美术欣赏以及制作美术作品的培养。教师们要经常性的开展一些比较有教学意义的小活动或者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兴趣。通过教师们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创造活动,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从小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以及意识,同时教师们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开展一些比较有意义的艺术创造的活动,这也是初中时期的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动手的实践活动可以使教学氛围比较轻松,这也是缓解学生平时学习压力的较好的途径,可以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活以及实践是兴趣的源泉,通过教师们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的活动,比如:课堂中动手创造一些艺术作品,或者有创新概念的小饰品,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通过时间把自己脑海中的概念转化为现实中的可以看到的东西,实现学生的成就感。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有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对它进一步的了解和深造。

总而言之,对初中美术的教学要结合现实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以后美术方面的发展做好基础工作。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对初中美术学习的兴趣,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去增加对美术知识的了解。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教师们的教学过程中认真的去学习。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美术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一门艺术,通过对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拥有一双可以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的眼睛。

参考文献:

[1]安允鹏.浅谈初中美术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启发与诱导[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2).

[2]杨港区.构建践行新课改理念的美术课堂[J].考试周刊, 2012(89).

小学美术素养知识范文4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

美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美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专业美术教学和其他美术工作的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小学文、理科教师,以此来引导学生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对小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现在的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是按照美术专业教学体系设置的,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较高的专业标准与要求,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修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势在必行的任务。

(二)美术课程的设置

美术专业的课程针对的是专业美术的学习人员,有其自身的特点,即课程周期较长,课时量大,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连续性及循环性,这样的安排能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现行的小学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往往是课时相对较少、内容较多,每周只有2个课时,一学期短短的34课时根本无法使学生完全掌握较多的教学内容,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也无法完成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合理的教学内容也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美术专业根据其专业性质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强调的是专业性,并且,课程内容也较为细致,学生往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掌握此类技能和技巧。小学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虽然内容繁多、种类全面,但由于课时有限,每项内容都无法深入讲解。因此,这些定制好的教学内容犹如纸上谈兵,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更不用说学生对每个内容的掌握,只有增加课时量,优化配置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美术常识与技能。综观上述现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是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感知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形成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并不能简单地认为美术课就是单纯学习绘画技巧、了解美术史知识,而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二是师资力量薄弱。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多维性要求老师的专业素质要更全面,而目前配备的教师基本都是美术专业教师,没有小学教育的从教经验,只能单一地从事绘画或设计的教学,运用的教学方法也都是自己学习专业美术课程的方法,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发展。另外,从师范教育内部看,其他学科的教学条件、重视程度往往都优于美术教育,这就造成美术教育地位低下,人心浮动,师资不稳的情况。

三是教育理念过于传统。目前,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方式及内容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国家对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要求,特别是在传统授课方式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与时展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学校安排的课程内容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知识和美术技能严重脱节。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普及美术知识与技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人文素养,并不是简单地学会某一样绘画技能,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而非大量的小学文理科教师,所以,要适应未来发展之路,就要以“通才教育”为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

二、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内容的整合及应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育人发展的需要,并结合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学校美术课程内容进行筛选与整合。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与摸索,从学生到小学实习的效果来看,我们制定的课程内容符合了人才培养方案,运用的教学方法对课程内容的实施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课程内容设置如下:

1.中外美术史知识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外美术的变迁和发展,加深学生对中外美术史的认识,提高审美鉴赏力,懂得珍惜人类的文化艺术遗产,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素描

素描课程教学要从绘画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技能诸方面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主要指比例、结构、形体、空间的基本塑造及相互间关系是否正确。本门课程主要从几何形体、静物的基础训练开始,主要训练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自然界存在的美。

3.美术字

美术字是在汉字楷书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字体,其特点是字形整齐、笔画统一、间隔均匀、结构严谨、形态优美、大方醒目,其使用极为广泛。在电脑普及的今天,美术字的书写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在学校这个场合中,美术字却有很强的实用性,在课堂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还可以创作出独特的美术字体,增加其学习爱好与兴趣。

4.色彩知识

要从色彩基础知识、材料性能、方法诸方面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色彩作为专业基础课,主要是熟练地用色彩语言塑造形体,表现情感。

5.教学简笔画

教学简笔画是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科目,在课程的安排上,为了达到更高的实践技能标准,我们把双手蒙眼画简笔画加入到课堂训练当中,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简笔画的技能,并可以达到边说边画、改写、创编的要求。

6.黑板报的设计与应用

学生通过制作黑板报,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并在其中融入审美情趣、社交能力的展示,以达到将来与小学教学有机结合的效果。这不仅能起到宣传教育作用,还能美化环境,同时黑板报的设计集美术字、色彩、简笔画、素描等技能于一体,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综合绘画的能力,所以,作为小学教师掌握黑板报编排美化知识和技能十分有必要。此外,手工制作、纸版画、纸雕、砂画等美术选修课的开展,也丰富了学生的表现技能,对新世纪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小学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强调的是美术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实用为目的,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用灵活的绘画与制作方法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并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同时,注重相关专业的综合性与交叉性,让美术课程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如,制作精美的教学挂图,用简笔画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抽象的文章内容等,这都是对美术课程的拓展运用。

小学美术素养知识范文5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对小学生关于美的感受、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欣赏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强化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基于此,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和小学生审美情趣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情趣;方式

小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是对小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的重要课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美、认知美、创造美,审美情趣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同时也是强化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关于审美情趣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审美情趣培养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美术教育关于审美情趣培养的现状并不理想。首先,小学美术教师不重视审美情趣的培养,大部分的小学美术教师将教学精力集中到小学生美术技能的教学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要性,由于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缺乏,审美情趣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其次,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过程中没有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体验,美术教学大都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是教师单纯地讲授美术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沉闷、无趣,这种缺乏情感体验的教学过程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高,也难以开展针对学生实际的审美情趣培养。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对策和方法

1.引导小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

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是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人文元素和艺术元素,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是强化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步骤和环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针对美术作品引导小学生进行欣赏。这里所说的美术作品并不一定是大家的艺术作品,可以是小学生身边的“美术作品”,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是有限的,过于深奥的美术作品可能无法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也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人美版教材一年级《漂亮的建筑》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几幅比较成功的学生美术作品,让小学生进行欣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建筑的形状、运用的色彩等进行欣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哪里画得好、哪里画得不好等,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

2.创设环境指导学生体验美

创设富有情趣的美术课堂教学环境是对小学生审美情趣进行有效培养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富有情趣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小学生的美术课堂生动、丰富起来,改变过去单一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情感产生的压抑,让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灵活快乐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剪剪撕撕画画贴贴》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尽情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剪、撕、画、贴,并且配上灵动的音乐,让小学生“手舞足蹈”投入到作品的“创作”中,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情绪处在最佳状态,能够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将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大展示出来,有利于小学生对美术教学兴趣的提升,同时在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方面也具有十分明显的效用。

3.通过生活实践指导学生审视身边真实的美

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从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的,而感性认识的来源则是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因此,将生活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现美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充满了五彩缤纷的色彩、多种多样的形状,这些都是针对学生开展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要素材,同时也是创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做好审美情趣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四季的色彩》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相关元素融入课堂教育过程中,并且带领着学生进入校园、进入大自然,对当季的色彩进行发掘,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四季的色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生活实际中的色彩进行发现,从而提供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效果。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创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融入生活元素,不断提升对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素养知识范文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时代对学校教育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针对以往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它要求学生既要有科学文化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等。素质教育培养的是21世纪全面发展的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不仅教画,更要育人,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小学美术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美术教学中,发挥审美教育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没有艺术的欣赏,便没有艺术的教育作用。”这句名言指导了几代人的美术教育工作,例如,欣赏课上大量故事性、趣味性极强的课外知识,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对照。当时的社会情况、历史背景,使同学们明白了艺术是时代精神的表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进而引导学生在纷繁芜杂的现实生活中分辨真与善、领略美的真谛。通过合情合理的疏导,让学生的人格素质中既蕴含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富有新时代应具备的品格,构建健康的审美心理结构,参与和创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生活。 小学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进而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正如唐代画家张彦远所述“:成教化,助人伦。” 二、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观察能力的培养 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感受事物,这便是观察。敏锐的观察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绘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画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忙于涂抹自己的画面,画的多,看的少。这时教师就应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有层次地仔细观察,并说出绘画物象的结构、颜色、明暗规律等,进而提高学生敏锐地观察感受事物的能力。 2.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生天真烂漫,富于幻想。这就要求教师在绘画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进行大胆的合理想象,使学生敢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从小抓起,经过大胆发散性思维后的绘画,虽然作品的风格、表现手法不同,但只要合乎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推“陈”才能出“新”。 培养想象、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已是学生不可缺少的优良素质。让他们在创新中去体味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世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动手能力的培养 21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根支柱即“:学知、学做、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报告体现了学习不仅是学知,更是全素质的提高。 动手操作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主要集中于工艺制作中。包括各种小手工制作、绘画剪贴等等。它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充分调动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他们始终在注意、好奇、自信及对成功的期望中进行。因此,它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通过美术教学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给学生完整的、理性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审美知识,是教师在教学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使命。知识是前人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积累起来的,它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美的规律。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造力、想象力培养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他用理性的客观绘画规律来表现事物。提高他们的感知和欣赏科学美的能力,从小树立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增强学生自身的科学素质。 四、通过美术教学,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始终。想象力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它使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内心思想世界的机会。教师及时地肯定鼓励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手工制作课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欣赏课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品格。通过课外优秀作业展览,辅助了课堂的教学,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师生共同沐浴在“美”的阳光下。 美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但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更融于我们生活的世界。它使学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劳动的快乐,辨析了真、善、美、假、丑、恶,让学生体验祖国山河的自然美,科学知识的严谨美,生活丰富的美等等。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操、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在于此。 学生能否成为一名专业的美术人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适应这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一个人终究要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 而每一位普通的劳动者所必须具备的素养的优劣,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获得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我想,这才是美术教学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