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简述(7篇)

小学美术教学简述(7篇)

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学想象力培养

【摘要】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是通过绘画知识、绘画语言的传授,综合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素质和人格品质。美术教育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于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关键词】

观察力;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的社会的进步。”想象力是创造的前提,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要想挖掘学生的美术创造潜能,就要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取“临摹—写生—创作”的教学思想,不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按照既定的模式去绘画,缺乏了创新精神,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得自身的审美能力、艺术素质得不到提高。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主要从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一、在想象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有这样的一则母女对白,让我重新领悟了孩子们的想象:女儿站在雨中,正淋着雨。妈妈问:“怎么不找个地方避雨呀?”女儿说自己正在“晒雨”。大人只知道晒太阳,从来没有听谁说过“晒雨”。妈妈又指着一幅画问:“羊群在干什么?”一家人吃饭呗。女儿回答。妈妈又问:“蓝天下高昂着头的长颈鹿在干什么?”女儿忽闪着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说:“吃天。”我的天!多么有趣、多么大胆的推想啊!“晒雨“和“吃天”。可见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自己独特的感知。正如谚语所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事物独特的理解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生不会独立思考自己想法。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其目的就是要学生自己去交流、想象、实践。比如:在《会变得花、树、叶》一课中,教师先以故事激趣:春姑娘托我给小朋友捎来了许多美丽的礼物,你们猜是什么?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信封,看,猜对了吗?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你收到的是一片怎样的树叶?颜色怎样?外形有什么特点?用手摸摸树叶的正面与背面,一片小树叶给你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欣赏、比较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与春姑娘给的礼物有什么不同?很美吗?美在哪里?最终让学生自己设计出一组图片。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点、线、面等元素和夸张、变形、添加等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花卉图案,激发学生的想象的潜能;《画嗅觉、画味觉》一课中教师出示一小瓣大蒜,问: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勇敢,谁敢走上讲台,咬一点大蒜?学生品尝,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的表情。老师这里还有几瓶液体和气体,想请一些小朋友来闻一闻,猜猜他们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尝一尝、闻一闻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进而通过自身对事物的感知运用点、线、面画一画自己对嗅觉、味觉的理解。

二、在观察力的培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观察美的眼睛”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势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小学阶段学生对一些新鲜事物都会感到无比的新奇,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这样求知欲望的作用下,美术教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观察力呢?在日常教学中我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1.以故事激趣,激发学生的想象灵感。现代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小视频,小短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兴趣浓厚。比如在《我是动物明星》一课中,教师通过熊宝宝和熊妈妈之间的对话把学生带到大森林中,形成一个大的环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在这片大森林中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老师把走的、跳的、跑的、飞的等种小动物的图像贴在黑板上,播放小动物的叫声,感受声音的长短、强弱、音色变化。

2.以演示激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上一堂手工课《染纸》一课中,教师首先先拿出一张已经染成的作品给学生欣赏,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好奇心会驱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去学习去制作。每个染指纸作品上的图案都是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仔细观察并得出每个染指纸的折叠方法不一样所呈现的图案也就不一样了。根据这个结论,教师演示了2个不同折纸方式再用颜料染成颜色,这样一个染纸作品就完工了。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涨知识的主要手段,良好的观察能力是美术造型技能提高的基础,并且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发展想象力

想象力是新世纪着力强调的小学美术教育的突破口。它是能发散学生思维创造力,创新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画风。正如谚语所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绘画也正是如此,在基础练习的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对所画对象有他们自己的思考、分析的想法,通过这些想法再来表现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在经过较长时间训练的基础上,有些悟性较高的学生会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这就是创新出属于他们自身的东西,而不是像在初始阶段一味地临摹他人画法,没有自己理解的东西在里面。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在每次的作业展示、绘画比赛等活动一些优秀的作品会被展示在校园里的墙廊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当学生每次路过展示廊,看到五彩缤纷、色彩亮丽的画时,学生都会驻足停留几分钟观察、欣赏这些美好的事物。这也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每个少年儿童都有自觉探索的愿望,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有利激趣的因素,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使其美术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作者:薛朋蕾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西安丰镇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摘要]

小学美术课的存在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审美奠定基础,它渗透在美术教学中的每一个地方。在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也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随着当今时代快速的发展,人们对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教育注重于学生对美的感受,对美的追求,对艺术创造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对美的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小学美术教师就应优化课堂,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加学生对美的感悟,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习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受到启发,借此陶冶情操。

一、活跃美术教学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式总是照本宣科,只是告诉学生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这远远是不够的,不仅沉闷无趣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这样就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们感到新鲜,也能让他们更密切地接触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下更能够集中精神去主动学习,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学习积极性也能相对提高。比如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这五彩缤纷的画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使其注意力不再分散,能够关注于素材,并从中感受到美,主动参与到这次教学过程中来。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一些优美的作品给学生欣赏,进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教师也应当掌握其基本技能,能够制作出别具一格的课件,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也可以提升审美能力,此为一举两得。比如上课时找出梵高等绘画大师的作品,让学生们自行欣赏,不再是只有枯燥的理论教学,学生可以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开拓自己的眼界,激发其学习兴趣以及逐步提升审美能力。

二、积极组织实践活动

组织实践活动可以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其审美能力。学校应定期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得到灵感后积极创作并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例如,组织画展。教师可指导学生以某个主题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力表现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难,使学生不至于遇到困难望而却步。等到画展结束时,优秀作品应挂在教师墙壁上供大家欣赏,学生周边就应该有艺术来熏陶,使人耳濡目染地受到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如开展“我的爸爸妈妈”主题画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绘画自己的爸爸妈妈,平常在一起做的事,吃饭,逛街,嬉闹等场景。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以及学生间互相评价,分析作品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养成乐于观赏的习惯,以及同学间可以互相学习。如开展课外活动。教师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带领学生去到公园、乡村等地方,引导小朋友积极观察身边的一切,蓝天、白云、花草、鸟兽、山川等风景,发现大自然的美,鼓励他们画一些简单的风景,调动他们的思维,使其美术技能得到训练的同时,审美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三、引导学生真率表达

小学生还只是些孩子,孩子作画本就带有“童趣”,对他们而言是一件愉快、赏心悦目的事,比起成人绘画的作品,他们有自己独有的特色,他们的天真自然是成人所不具有的,也许他们的作品不乏稚嫩,笨拙,可是他们的作品更贴近心灵,贴近生活。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的作品也是一种艺术,没有人可以模仿的艺术。大多数成人画家在创作时都会有刻意的成分,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刻意地表现出来,使作品饱含深意,而孩子的创作则单纯的多。比如学生在进行自由创作的时候,也许是“乱画”,此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和引导,不应进行否定和指责,无论他们画了什么,都是他们表达心灵的一种体现。因此教师应当肯定他们的创作,去努力理解他们对世界的感受,这些画中包含着孩子们的快乐和创作的成就感,这些看似随意的涂鸦,也许都是他们艺术的萌芽。他们的作品才是真正具有真实情感的,这样的作品才会有感染力。孩子作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活动,纯真的,天然的。

四、让学生发现真实的美

艺术作品固然是一种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美的审美观念,但生活中的大自然的美也不能忽视。学生的鉴赏能力是以对美的认知为基础的,学生要对美有一定的接触,才形成自己的认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欣赏大自然单纯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当其置身于大自然的美中时,所有的一切都将是艺术的财富。五颜六色的新奇,奇花异草的美妙,惊涛拍岸的壮观,这些无不给予我们美的感受。当学生处于如此优美的环境中时,学生对美也有了自己的情感,审美意识增加了,能力自然得到提升。如组织学生观察当地四季的变化,并画出四幅相关的画。生机勃勃花红柳绿的春天,绿树成荫碧海蓝天的夏天,红叶飘扬收获果实的秋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冬天,大自然的景色本身就是一种美,学生应该能够从中发现美,创造美。世界上本来就不缺少美,缺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就应进行发掘。

结语

美术创作是一种表达美,表达艺术的方式。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融入美,利用美的方式进行美的教学。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从中感受到美,有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师就应活跃教学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然后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真率表达,最终让学生发现真实的美。

作者:朱栋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凤香.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小朋友的审美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2).

[2]刘利利.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情感能力培养

【摘要】

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多展开对于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的形成都很有帮助。很多作品的理解与赏析需要学生调动内心的积极情感,学生只有投入到作品中,并且透过情感共鸣的激发,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与感知作品。对于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合适的途径,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地引导与启发,让学生在积极情感的伴随下更好的感受到美术作品的内在感染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情感能力;培养

情感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一个内在目标,学生只有激发自己的情感共鸣,对于很多美术作品的感受才会更充分。情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善于给予学生合适的教学引导与启发,让学生的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慢慢得到构建,审美素养一点点有所提升。情感能力的具备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赏析很多美术作品时有更丰富的体验,这也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塑造。

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情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渐引导的过程,教师首先要能够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更容易受到引发,学生也会在思维充分活跃的基础上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来。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重要,这是学生审美素养形成的重要依托。这些灵活的思维素养的培养需要基于情感因素之上,教师首先要能够引发学生的一些情感体验,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的思维才可以活跃起来,大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思维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启发能力,教师可在与学生谈话中设境,在美术、音乐或文学作品欣赏中设境,激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标新立异。比如,在《月亮走,我也走》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月亮的有关故事或传说谈起,如嫦娥奔月和猴子捞月亮等,使学生对月亮充满了无尽的遐想,然后再引导他们采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将自己融进去,创作出生动活泼的画面。这个教学主题生动有趣,并且学生有着很强烈的探究热情。在教师层层深入地启发下,学生的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大家的创作中很多都体现了独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少作品中还有着自己内心情感与感受的表达,这表明情感教育的功效充分得到了体现。

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很多题材都和大自然有关,不少美术作品都是对于自然美景的呈现。在教学这部分题材时,教师要加深对于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的培养,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能力。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多对于那些非常有代表性的呈现自然美景的作品进行赏析,让学生形成对于自然景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喜爱。随后,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独立创作,可以设立相应的主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表达,将自己对于自然的理解与感受在作品中呈现出来,以抒发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内在情感。如,在教学《我爱大自然》时,笔者让学生先就当前的环境状况情况作以分析,让学生画一画自己认识的大自然和自己想象中的大自然,并进行区分说出差别,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的情感,更好地为环保而努力。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关注的,也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才能让学生共同投入保护大自然这一工程,引导每一个学生为保护碧水蓝天尽一份力,加深学生内心对于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三、给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氛围

在展开对于学生的情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形成更好的课堂学习体验。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可以利用这一工具将大量经典的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教师还可以在特定主题的教学中辅以音乐,让学生的情绪充分放松,思维与感受力也慢慢活跃起来,这会更加有助于学生在作品赏析时积极情感的引发。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拓宽教学空间。多媒体课件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说可以将抽象的美术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可以使虚幻的美术知识变得富有真实情感。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将音乐、文学等学科融入到美术教学过程之中,将原本独立的学科综合起来。在美术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放一些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进行美术创造,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热情。营造良好的整体教学氛围对于美术课堂而言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在愉悦的情感伴随下才会更加放松,才会更容易融入到具体的美术作品中,感受作品的情感表现,领会作品的主题。

四、结语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展开对于学生的情感能力的培养不仅很有必要,这也是课程教学的一个内在目标的实现。教师要多样化情感教育的途径,丰富课堂教学素材,并且营造更好的整体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情感能力的有效提升。

作者:丁浪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解放路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倩,郑秀珍.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9.

[2]吕轶敏.寓画于情以情动人———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2,15.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摘要]

不同于过去的小学美术的教学,现在的小学美术教育已经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之中。而小学美术由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的局限性,注定无法教授太多枯燥的专业知识,毕竟小学生的认知理解得局限性,那些知识小学生非但无法理解,还会渐渐的失去对于美术的兴趣。所以就小学美术的教育的特性而言,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生理特性,将美术教学融入大自然中。本文就是我个人对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案的探索。

[关键词]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方案探索

就美术这一门艺术课程的特殊性,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学习美术本身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的方式。但美术是一门活的学科,老师不能将其固定化、格式化,这样一定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定住,失去原有的自我创新想象的能力。所以即使美术也许本身就自带创新,但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要注意。本文就是我个人对于小学美术与创新的探索。

一、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位美术老师特别是小学美术老师,一定要学会抓住学生的喜好与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以前由于教学设备的缺失,小学美术老师只能根据课本与自己的理解与经验来口述一些画作与绘画手法,而小学生本身就是对这些枯燥的语言难以理解,更加不会对这些感兴趣。但在现在教学设备在不断地更新,不少学校都建有现代化的美术楼的建设,作为一名现代化的小学美术老师就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在课堂上呈现出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图片与视频。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渐渐培养学生的对于美术的兴趣。而且对于小学生而言,形式多变与艳丽的色彩,会很好的让小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就如小学美术老师可能会让学生学习一些美术的入门知识,可能由于素描的真实局限性,许多老师会选择某一静物,然后让学生进行速写。但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可能难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专注于同一事物。这样老师其实就可以在绘画的中途播放一些优美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进行短时间的赏析。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在一节课中一直都专注于素描这一绘画的主题。

二、以一种审时度势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本就不同于其他的理科类或文科类的学科,美术是一门艺术,更加注重于创新二字。小学美术教学更加的注重于审时度势,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各自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在美术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老师很有可能会遇到各种不一样资质的学生,有各种不同的程度的。小学美术老师完全可以经过一定的测试后,将班级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对于那些资质比较差的学生,老师一定要对他们有足够的耐心,采取一种鼓励的策略,要知道也许学美术资质很重要,但勤奋与兴趣更加的重要,古今中外有名的画作家中也不乏有一些天分不足、勤奋有余的人。老师一定不可放弃他们,而且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并不会以美术为职业,他们只会将其当成一种陶冶情操的兴趣与爱好。对于那些资质比较好学生来讲,老师可以加强教学的力度,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更加的专业化,引导他们渐渐走向美术这一条路途之上。像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是绘画与赏析交错进行的,赏析时老师可以让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进行上课,但在实际的绘画时,老师完全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画符合他们水平的不同画作,让他们都可以在原有的水平之上慢慢提高。也许像我们中国这种大班化的美术教学本身就不是特别的科学,但我们小学美术老师要学会在我们现有的设备情况之下教出更好的美术效果出来。在这过程中审时度势、因材施教八个字尤其重要,希望每个小学美术老师都能铭记于心。

三、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信心缺失的情况其实在我们实际的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还是比较普遍的,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通常只会墨守成规,不敢创新。显然这样的举措在我们的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取的。当然这种情况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发生的概率比较多,主要就是没有老师正确引导的缘故。学习美术就是要对自己有自信心,要相信自己,也许绘画的开始都是临摹,但临摹不是完全的全部照搬,还是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在各种的临摹的过程中找出自己所适合的绘画风格。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很重要。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以鼓励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认真完成的每一幅画作,老师都应该先指出其中值得肯定之处,然后再以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出不足之处,作为老师的话语口气以及语言措辞都十分的重要。其中不乏有许多的学生就是因为老师的几句话,就失去了自己的信心,也渐渐失去对于美术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是最棒的,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让学生自己也明白自己是独一无二,是优秀的。一个有自信的学生画出的画作也必定能够体现自己的心境,作为一位小学美术老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我个人认为是最为重要的。

结语

也许现在任然有人忽视小学美术这一科目,但美术确实是所有小学科目之中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只要老师能够使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也许以后不会成为画家,但他们一定会将绘画当成一种陶冶情操、培养自己创新与发展能力的兴趣,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成为必不可少的技能。

作者:高敏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小学

参考文献:

[1]张英丽.在美术教学的天空中勾勒出彩虹———头脑风暴法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几点感悟[J].中国校外教育,2016.

[2]张梅玲.源头活水,方可得益———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设计的策略[J].教育观,2016,(18).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有效课堂初探

摘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技巧和一门艺术。教师选择问题时,要注意趣味性、层次性、灵活性。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美术;有效;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技巧和一门艺术。美国教育家德加默曾提出“问得好,即教得好”。提问可以使想法更清晰生动,迅速激发想象、刺激思维、诱发行动。准确生动且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笔者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趣问,让课堂富有吸引力

有趣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和注意力,使其在愉快中接受教学。如,在教学《画汗衫》一课时,笔者先拿出一件白色衬衫,然后提问:“老师这里的白衬衫不太好卖,请各位帮老师想想办法,给它设计出精美的图案和漂亮的颜色,好不好?”问题提出后,学生都感到很有趣。接着笔者布置学生讨论:“要想让这件白汗衫经过大家的设计能销售出去,在设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这样本课就在探究的气氛中轻松展开了。美术课堂上,教师要选择有趣味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注意趣味性和启发性,使学生有兴趣思考并回答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二、智问,让课堂充满想象力

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让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奇思妙想》一课时,笔者出示几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葫芦、电线、空盒子、布娃娃的小衣服等,问:“这些物品彼此有联系吗?”学生回答后再问:“大家能用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将葫芦装饰得更漂亮吗?谈谈自己的想法,你准备怎样装饰?”这个提问迅速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每名学生都有了独特的想法,为下一步创作提供了素材,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学生喜欢想象,想象是思维创新的准备阶段,教师要通过睿智的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追问,让课堂跌宕起伏

教师通过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和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挖掘与探究,获得审美感受与体验。如,在教《三原色、三间色》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学变魔术”游戏: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分别混合,倒在三个透明的杯里,学生看到水变色非常兴奋。教师趁机发问:“你看到产生了什么颜色?”学生回答:橙、绿、紫。笔者适时地进行追问:“大家能像老师这样来变吗?”学生非常兴奋地说:“能。”在学生调配好橙、绿、紫三色后,笔者又追问:“为什么你们调配的橙、绿、紫色深浅不同呢?”学生回答:“两种颜色的比例不同,调配出的颜色深浅就不同。”教师把观察和表达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很轻松地完成了学习,并牢牢记住了原色、间色及其调配原理。教师在进行课堂追问时要注意追问的时机和追问时的语气语调,在提问后要给予及时的评价,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主动探究。

四、疑问,让课堂更新鲜

“学贵有疑”,疑,往往能使人感到奇,感到奇就会觉得新鲜。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疑中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对教学起到推动作用。如,在教学《向动物朋友学习》一课时,笔者问:“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你们最崇拜谁吗?”学生回答的大多是一些名人。笔者接着问:“老师心目中也有要学习的对象,你们知道是谁吗?(停顿片刻后)老师要学习的对象就是屎壳郎!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昆虫,竟能让老师向它学习。”此时,学生哄堂大笑,又感到很惊讶,笔者借机设疑:“想知道为什么吗?学习了今天的内容,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教师并没有给学生明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心去学习,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新鲜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五、巧问,让课堂更高效

在美术教学中,问题设计应做到新颖和巧妙,而不只停留在“美不美”等层面。教师的提问除了要巧妙、有启发性外,还要有一定的坡度,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顺势“爬坡”,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如,在《秋天来了》一课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秋天的风景图片,笔者没有问“秋天漂亮吗?”“大家喜欢吗?”这样多余的问题,而是在学生欣赏完几幅画面之后问:“你看到了什么?”“秋天有哪些可爱之处?”“你觉得秋天和其他季节有什么不一样?”这样,问题化难为易,学生纷纷作答。有的说秋天的庄稼熟了,一片金灿灿的;秋天的时候大雁排成队飞往南方……联想秋天,并体会秋天,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性思维,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美和表达美的能力。一个设计巧妙的提问,往往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能在短时间内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使他们有所发现和领悟,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以达到课堂教学高效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善于选择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注意趣味性、层次性、灵活性。教师如果能很好地运用课堂提问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就能使美术课堂精彩纷呈,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作者:张兴宏 单位:江苏高邮市三垛镇三垛小学

第六篇:小学美术教学及色彩教学探讨

摘要:

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增添学生生活中的乐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因此,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色彩是艺术精神的体现,绘画者也是通过色彩表达情感、想象等。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了色彩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绘画中无法有效地展现色彩的艺术性,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色彩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色彩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

色彩教学;小学美术;有效性

色彩在美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了色彩教学,导致学生在美术创作时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影响了作品的效果。通过色彩教学,可以深化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可以有效地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想象等。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色彩教学的重要意义,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不足

1.学生对于美术没有足够的积极性

在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认识到美术的本质,认为美术只是一门艺术学科,对于自身能力的提高没有直接的作用。正是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不足,很难主动地参与美术教学。色彩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仅通过教材中少量的图片和文字,很难对色彩语言有深刻的了解,难以掌握色彩的艺术,不能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作品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从而影响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2.教师忽略了色彩教学的重要性

在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以往的教学理念,以固定的教学方式进行美术教学,而教材的内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导致学生总是从单一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很难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欣赏者欣赏绘画作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所以教学内容局限会对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色彩教学的一些建议

1.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美术教学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影响着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导致学生难以积极地参与美术教学,影响了学生美术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色彩教学,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把握色彩语言。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色彩教学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色彩学习不局限于熟悉日常生活中的色彩;让学生理解色彩不仅是一门艺术语言,而且是美术精神的体现。其次,教师可以改进美术教学形式,采取新颖的方法进行色彩教学,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每过一段时间举办一次班级作品展览活动,让其他学生观看优秀作品。教师要及时表扬作品优秀的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心;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缓解学习的疲惫与压抑。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参与色彩教学。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多数名家在创作时不是凭借空想的,而是由于身边的事物触发,从而产生创作的灵感。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很少留意身边美好的事物,缺乏发现美的能力,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创作时缺乏素材,如果使用别人的素材,学生由于没有亲身经历,就无法把握其中的情感,导致作品给人一种空洞的感觉。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及其美的本质,这样有利于学生积累素材、迸发灵感,从而在创作中表达情感和想象。

结语

色彩是传达艺术精神的重要形式,色彩使美术变得更有感染力。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学生缺乏对色彩的认知,难以有效地通过色彩进行美术创作。积极开展色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把握色彩。教师要重视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学生参与色彩教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张金凤 单位:江苏高邮市卸甲镇龙奔小学

参考文献:

[1]张蓉蓉.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5).

[2]骆文卿.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第七篇:小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研究

摘要: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情感方面的变化、发展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美术教学应秉承素质教育的宗旨。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充分弥补了这一方面的缺失,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心理情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一、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学生情感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小学生对于绘画美术大都较为喜爱、好奇,美术课程也容易被学生接受。小学美术教学主要涉及绘画,针对小学生的绘画教学大都围绕缤纷的色彩、浅显易懂的画面、生动形象的内容。小学生很容易被这些内容吸引,然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会产生比平常更多、更普遍的沟通,双方在情感的交流沟通中互相了解、互相帮助,能够有效地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2.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开展小学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方式指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在学生进行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为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同时,学生在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尝试创作的时候,会逐渐形成对于美、丑的基本认识和判断标准,也会激发内心深处的美好幻想和愿望,然后将自己最向往、最喜爱的事物和纯真的感情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3.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欣赏美术作品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学生与老师、同学对于美术作品进行鉴赏、交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在与人交往方面就会有更多的优势。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学的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

二、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

1.课堂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教材

小学美术教学在课堂活动中,需要以课本教材为基础进行讲解,但是教师不应该按照教材一板一眼地讲授教学内容,因为教材并不一定涉及学生情感教育方面的要素,因此教师不必局限于教材,而是应该自主地丰富教材内容。如,针对“环保”这一主题的艺术创作已经十分丰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新,指导学生通过剪贴、绘画等方式开展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关于环保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创造、实践等方面的情感意识。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多种教学方式穿插使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发挥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在教基础素描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因为课堂学生人数较多,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在讲台上示范,但是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看得到、看得懂,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同一物品在不同环境中阴影的分布情况,同时进行讲解,既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效率。其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做简单的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见、所想进行绘画创作,这样的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观察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美术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是增强情感教育效果的有力途径。

3.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小学生各方面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善,如果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涉及过于复杂的内容,小学生就很难理解。因此,教师要采用适合小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方式。如,在《汉字中的象形文字》一课的教学中,对于现代汉字学习仍处于基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认识象形文字十分困难,这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中象形文字的例子,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象形文字及其产生的原因,说明象形文字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种绘画艺术。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对文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作者:王静 单位:江苏灌南县田楼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