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例6篇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文1

(本刊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6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硕士毕业。毕业后在大连交通运输集团汽车修配厂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总工程师等职位,在亚洲(日、韩等)车系的电控系统故障诊断领域经验丰富。现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技师,兼任辽宁省汽车维修行业质量仲裁鉴定委员会鉴定员、大连市劳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汽车修理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该行业的用工缺口也越来越大。作为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汽车制造业,对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局面,各地高等职业院校纷纷根据本地区汽车制造产业的发展情况开办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汽车装配专业),并配套开发了实训教学项目,力求在技能培养方面满足汽车制造企业的要求。笔者通过调研汇总发现,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汽车装配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上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近乎相同,没有体现出本专业的职业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汽车制造厂岗位设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探求较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汽车装配专业实训l教学项目。

一、任务分析

现代化的汽车整车生产通常由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构成。汽车制造厂的岗位设置及任务分工也都分布其中,据此就能够明确汽车装配专业所应设置的实训教学项目。

作为汽车整车生产的第一道主要工艺流程,冲压工艺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冲压件),通常分为冲裁、弯曲、拉伸、局部成型等四个基本工序。无论哪道冲压工序,都离不开模具这一关键性设备。模具的形状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汽车的产品质量,因此,模具的维修也是冲压工序中一个工作重点。为此,在冲压工段除了要用到大量的模具操作钳工之外,维修钳工也必不可少,从几年来汽车装配专业学生在汽车制造厂的岗位分配来看,已有一部分学生从事模具维修工作。

焊接工艺的作业内容更偏重于机械工程专业,从其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人工焊接正逐步被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机器人焊接所取代。因此,这—工段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十分有限。

在涂装工艺阶段,由于油漆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而且人工喷漆效率低、浪费油漆,目前各大汽车制造厂都采用了全自动涂装设备,免去了人工涂装的操作内容。这一工艺流程的主要工作是在电泳防锈处理完毕后进行车身表面清理,检查是否存在缺陷,为即将进行的喷漆操作做准备,因此对工人掌握汽车装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高。

与汽车装配专业最密切相关的是汽车总装工艺。汽车总装环节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车桥、仪表台、车门等总成的组装,总装线上的整车线束装配、总成部件与车身之间的装配、内外附件的装配、各种管路的连接和线束端子的插接、各种液体的加注以及车辆整体性能检测等多个工序。无论其中的哪道工序,都需要大量的装配人员,并且均与高职汽车装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因此,以汽车总装工艺流程为重点岗位进行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是高职汽车装配专业制定实训教学计划的准确定位。

二、项目设置

上述分析为高职汽车装配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按照汽车制造厂四大工艺流程对高职汽车装配专业学生的不同技能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实训条件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可将汽车装配专业实训教学项目设置为如下几个方面。

1.汽车认知实训

汽车认知实训是汽车类专业的首个实训项目,是学生从事后续实训项目的基础。该实训要求学生对汽车的整体构成、备系统功用及各部分之间的装配关系形成直观的认识。

2.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训主要包括汽车钳工实训、汽车装配常用工具使用训练、汽车检测工具使用训练。

(1)汽车钳工

汽车钳工实训的目的是要让本专业学生了解钳工工艺在汽车装配专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懂得钳工常用的设备构造,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测量、划线、凿削、锯割、钻孔、攻丝和套丝、偶件研磨及装配工艺等基本操作技能。可以为学生将来从事汽车制造厂冲压工段的模具修复作业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准备。

(2)汽车装配常用工具使用

在汽车装配线上,会用到各种类型的通用工具和专用工具。因此,认识和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汽车装配线上顺利顶岗意义十分重大,这也是设置该实训项目的目的所在。因学校实训设备有限,不可能配置齐全汽车装配线上的各类设备工具,特别是那些昂贵的专用工具(一般在顶岗实习阶段和上岗后才会培训使用),因此,在对该实训项目的内容进行设计时,主要考虑通用型工具使用训练和扭力工具使用训练两方面的训练内容。其中,通用型工具使用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类钳子、锤子、螺丝刀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而扭力工具使用训练的内容则主要包括各类套筒、手柄一扭力扳手、梅花扳手、开口扳手、活扳、内六角扳手、电动及气动工具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进行该项目训练时,还融入了螺丝、螺母拆装训练,使学生掌握螺丝、螺栓、螺母等紧固零件的功用和拆装要领。

(3)汽车检测工具使用训练

在汽车分装线和检测环节以及总装线后期的整车性能检测工序都要大量使用到各种汽车检测工具和设备仪器,因此,对本专业学生设置该领域的技能训练很有必要。按项目设置内容,该实训包括两个方面的训练内容,一是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万用表等在内的测量工具使用训练;二是诊断工具(包括通用诊断工具和与车型对应的专用诊断仪器)的使用训练。

(4)汽车总成装调实训

汽车总成装调实训项目是针对汽车制造厂中的各条汽车总成分装线的工作内容而设置的。其设置的实训内容主要包括对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发动机和变速器)、车桥、仪表板、空调系统、车门等的拆装调试。

(5)汽车内饰件拆装实训

这里所指的“内饰”是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了汽车驾驶室和乘员室,也涉及到发动机舱和行李箱。该实训项目主要是针对汽车制造厂总装线上的内饰工段进行开发的,主要包括穿绳绕绳训练、线束插接器拆装训练和卡扣拆装训练等几项内容。

(6)汽车总装实训

汽车总装实训是汽车装配专业的综合性实训项目,也是最接近汽车制造厂实际工作岗位的训练项目,它包括了内饰、外饰、底盘等汽车各部分的作业项目。通过该实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识读装配工艺卡片的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汽车装配的工艺流程,了解汽车装配工艺流程的多样性,使学生明确岗位任务,强化其在不同岗位的动手能力。

(7)职业技能弩试

尽管不同高职院校汽车装配专业的教学计划有所不同,但根据国家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通常都要考取与专业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如汽车装配工、汽车装调工、汽车维修工等的中级工或高级工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因地域和学校的不同而各异)。因此,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置上就必须要增加职业技能考证训练,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要求开展必要的项目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等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8)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常都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即第六学期),为未来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专业顶岗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在汽车制造厂的制造加工、装配员、调试员、试车员、车间技术管理员、设备管理员等实习岗位上从事汽车设计制造与装配方面的总成组装、调试、操作、管理等工作。通过该实习来了解主要汽车制造设备的名称、作用和工作原理;了解所实习工厂的生产工艺过程;了解企业组织构成、生产管理、设备维护、安全技术、环境保护等基本情况;通过现场动手实践使理论结合实际,学习现场经验及工作方法,掌握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技能。

与校内实训项目不同,由于顶岗实习是在企业中进行,因此,在教学手段方面,主要靠实习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在教学组织方面,由企业指定的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负责组织和指导;教学方法方面,企业兼职教师主要用现场指导法,学校专业教师主要用远程通讯指导法。

三、进度安排

按照汽车装配专业的课程设置并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上述分析并设置的实训教学项目进行了进度安排,如表1所示。

表1仅是对汽车装配专业实训教学项目安排的一个初步探索和尝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定论。由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在设置和选择上,在实训教学项目的安排顺序和课时多少的设定上,在具体操作内容的设计上,各校都应按自身的实际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

四、建议

高职汽车装配专业目前还是一个发展较晚的专业,部分学校实训条件相对较好,基本能够实现上述各项实训教学内容,但仍有很多学校的实训条件十分有限,除了常规的汽车总成拆装实训外,没有能力开展汽车总装实训项目,很难让学生真正熟悉和了解汽车装配线的工艺流程和岗位任务。此类学校都将该实训内容安排在顶岗实习计划当中,但汽车制造厂对顶岗学生的安排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因此,每个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其工作岗位就基本固定了,学校计划的汽车总装实训的项目内容名存实亡。鉴于这种情况,为有效弥补实训教学方面的不足,建议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1.如果条件允许,汽车装配专业还是应该积极搞好校内的汽车装配实训室建设,力求在校内就能够模拟完成汽车总装线实训项目的教学工作。

2.在教学计划的可调范围内,有必要增加汽车制造厂的参观实训,通过带领学生集中参观汽车制造厂的分装线和总装线,达到让学生对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具有充分感性认识的效果。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文2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汽车市场销售量已跃居世界第一。近两年,汽车后市场产值规模约为6000亿~8000亿元,预计随着平均车龄逐渐延长、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汽车后市场的产值将突破万亿。汽车后市场的起步与腾飞,也对整个行业的业态质量、经营模式、管理能力、从业人员数量与人力资源优化提出更高的挑战。

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汽车产业政策发生了巨大改变,如《关于修改〈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决定》《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政策的实施,对汽车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竞争实际折射出对人才的发展需求,社会急需一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汽车服务人才。高职院校开设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汽车销售顾问、汽车服务顾问等岗位需求人才。

1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自建立以来,不断根据市场变化,发展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坚持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本,将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定位为:整车销售能力、配件销售能力、市场预测能力和汽车售后服务能力。我们把这些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精心组织、安排相应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使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达到行业要求。在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上:

首先,确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即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工作环境为背景,以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适应汽车后市场发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构建“校企”合作特色的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

其次,对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内容解析。通过以行业学会、总经理、市场部经理、销售总监、技术总监、一线员工为调研对象,进行行业、企业调研并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典型工作领域,并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对学习领域进行设计(亦即课程开发),对学习情境进行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始终坚持行业专家、教学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

最后,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解析。专业的整个实践教学体系,遵循从基本技能实训(汽车认识实训),到基本专业技能实训(汽车构造实训、服务礼仪实训、上机实训、商务英语实训),到专业综合技能实训(汽车整车销售实训、汽车售后服务实训、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的思想路线,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最终实现从大学生到就业岗位角色的转变。

2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可以依托校内知识、技能学习、在汽车4S专卖店工学结合式生产实训和顶岗预就业实习三个方面进行。对于校内知识、技能学习可以安排在校内整车营销实训室、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以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为基础,实现专业技能的逐步递进、强化。而在汽车4S专卖店工学结合式的生产实训,可以依托众多的校外实训基地,按照汽车营销与服务对应的岗位任务确定内容与考核标准。专业技术实训借鉴企业的培训方式,采用导师制由岗位师傅和教师共同指导来帮助学生完成实训内容,使学生职业环境适应能力及专业核心技能逐步递进并强化。学生专业综合能力、职业岗位能力逐步递进、强化。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双方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对学生实训、实习的考核评价。在强化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可以将现代企业管理规范融入教学环节中。将组织协调、合作共事、学习与适应、承受挫折等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3教学团队的培养

当前课程内容更新快,课程内容综合性强,使学生学习难度大。同时,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且近年来学生的基础差距比较大,要求有足够的实践场地和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师的指导,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他们中的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培训计划,安排他们到省内外汽车4S专营店、汽车维修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职业教育培训,主持院级优秀课程建设,主持以销售和售后服务为载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和教学实施,主持实验、实训室建设,并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科研、技术服务和学术研究计划。

4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完善

以企业为依托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完善专业实践环节教学。

(1)通过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拟真实营销环境,加大汽车营销实训中心投入力度。校企深度融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共建模拟真实生产环境的校内汽车商务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工位模式设立学生实训工位,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基地,满足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为重点的专业群教学、科研需要,为企业提供培训与技术开发服务。在教学上,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汽车维修实训项目训练都是真正的实境教学。学生在校所做实训接近其第一职业岗位工作,使学生基本达到零距离上岗。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主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通过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技术革新、企业文化建设,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与相关企业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继续深化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力度,顶岗实习实行导师指导制,即实习企业有专门的企业技术专家和技术骨干指导学生,学校也安排有指导实习的教师,且学生带薪工作,顶岗实习成绩由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评定,顶岗实习达半年以上,由企业向学生颁发“工作经历证书”。将部分“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入企业,既节省了学院专业建设投资,又保障了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

(3)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完善和创新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运行模式,与汽车经销公司等单位共建实训基地,规范校内生产性实训,制定管理规定、运行方式和考核办法,开发制订能力培训包、实习标准、实训教材、实训指导手册、技能试题库和实训考核标准等,开展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建成保障工学结合要求的实训基地配套管理体系,形成适应汽车技术服务各专业特点的长效运行机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工作,保证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文3

论文摘要:中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中职应体现其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定位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汽车维修;中职教育

一、结合汽车行业的发展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中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中职应体现其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定位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据调查表明,在汽车行业里,目前以“四位一体”品牌企业为主,集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同时,汽车维修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整车或总成大修作业已经不适宜,行业的重点转向检测诊断技术和售后服务,但既掌握汽车专业技术、又懂服务管理的人才奇缺,特别是掌握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的人才。为此根据中职的指导思想,确定出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以汽车维修为主,兼顾具有汽车营销和售后服务的实际能力。根据这一培养目标,确定毕业生必须要达到的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构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素质结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形成了汽车维修专业基本操作训练、基本专业技能实训、顶岗实践的循序渐进的实践环节。

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突出技能培养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要与汽车发展相协调或超前。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是开展教学的依据,修订教学大纲应以企业的发展和要求为依据。汽车维修专业重点是抓好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将其分为理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课教学大纲(或者是教学标准),把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电控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四门课作为改革对象,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约为1:1。各门实践课程都编制有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特别是实践教学内容要服务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实践教学要面向实际应用。实践教学要与汽车维修专业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要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和经营,使教学更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加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一方面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另一方面让学生直接参加企业生产,进行顶岗实践。

(三)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某一职业岗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职业特征明显,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同时可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要求学生考取汽车维修中级工等级证、汽车营销师证和汽车驾驶员证等证书。

三、加强校内实训室和实习车间的建设与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

(一)加强实训室和实习车间的建设。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训室和实习车间应有一定的规模,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场地面积和设备布置要求与实际的企业接近,最好能开设校办汽车维修企业,与品牌企业联营,提高相应的职业仿真的程度,并且要规范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等。

(二)加大对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为了适应汽车修理企业的需要,实习实训基地应配套先进的设备和检测仪器。由于中职教育起步比较晚,中职院校大部分对实习实训设备投入少,现有的实习设备陈旧、数量少,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此,必须加大实习实训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比较重视对实习实训的投入,引进500万欧元的西班牙政府贷款购买实习实训设备,加上南宁市政府给予的配套资金,在未来几年内该院将建成设备先进、配套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从而发挥整体的培养优势,完成本专业所有必要的技能训练,成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保障。

(三)加强实习实训设备的更新。充足完善的实习设备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汽车技术日新月异,要跟上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步伐,应注重实习设备的及时更新换代,以便及时给学生补充新技术、新知识,适应企业的需要。

四、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为让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在学习期间就必须对全部学生进行顶岗实训,让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生产全过程,了解汽车维修工艺等。因此,必须建设校外的稳定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与汽车维修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部门经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加深对实际生产的了解。学校的教师要深入校外实习企业,经常了解学生定岗实习的情况,征求企业对办学的意见,为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很快掌握汽车维修工艺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生产组织和管理方法。同时,企业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察,作为录用员工的依据,从而为学生的就业拓宽路子。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文4

关键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302-01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中等职业学校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根据对广西汽车行业企业调研及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情况,并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师资情况、教学条件以及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构建了"岗位能力导向,教学做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汽车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本专业与区域经济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课程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三对接一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2.围绕区域经济,构建人才培养目标

加强与柳州、来宾汽车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以服务汽车维修行业区域行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培养符合柳州、来宾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型人才。学校根据学生综合素质条件、教学条件、师资条件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建立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规格,在汽车维修、汽车生产、摩托车生产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汽车行业标准,构建"岗位能力导向,教学做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定位和岗位需求,精心选择市场信誉好、管理规范、综合实力强的汽车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

3.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为:经过广泛的汽车行业企业调研、专业教师深入汽车企业调研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情况,并通过召开由来宾、柳州、南宁汽车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参与的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研讨会、工作分析会,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所确定的就业岗位,并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并依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得课程体系中所开设的课程真正为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所需,保证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

在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时,既考虑融入行业企业的作业规范和标准,所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本专业师资、教学条件和学生综合情况,采取由职教专家牵头,组织汽车行业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公共课教师共同开发的方法,将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行动领域)转化为所要开设的课程(学习领域),由此形成了以企业实际需要为依据、"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理论必须够用"的"教学做训一体化"的可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

同时,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第一阶段主要是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第二阶段是学生到汽车行业企业对口专业岗位进行"识岗"实习;第三阶段的课程设置上设置多个就业岗位能力所需知识和技能的相关课程,以确保学生多元化就业岗位的需要;第四个阶段安排学生到其拟就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实现与毕业后"上岗"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4.推进"教学做训一体"和"三岗"实训模式的改革创新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中职三年逐步构建和实施"岗位能力导向,教学做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常规实训、"识岗"实习、专业方向模拟实训、"顶岗"实习4个阶段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培养。

岗前模拟实训是在校内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汽车技术服务中心、汽车美容中心进行,以就业岗位所需能力为导向,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为任务驱动,实施生产性岗位实训,将学生分组组成学习团队完成汽车维修、汽车保养、汽车钣金喷涂、汽车装配、汽车维修前台接待、汽车营销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业务流程的模拟实训;摩托车装配则在"校中厂"――广州飞肯摩托车有限公司整车装配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生产性实训,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实训环节的"做"、以及模拟实际生产场景实训中心的"训"是有机结合的,形成了"岗教学做训一体"的教学实施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使学生初步具备岗位职业能力。

"识岗"实习是派送学生到合作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为期10周的教学实习,并为学生的顶岗实习预热,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辅助企业人员完成初步接触企业实际工作的相关业务流程,形成特定岗位的职业能力。通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拟就业的汽车维修、生产、销售,以及摩托车生产等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真正由学生承担实际工作岗位的相关工作,提前进入实际工作环境进行实际工作,真正实现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不仅大大缩短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期,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学生顶岗实习中,采用"双导师制"的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由学校指派指导教师进行实习期间专业理论方面的指导,而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主管作为兼职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技能方面的指导,使得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技能同步并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由学校与企业根据学生在工作岗位的表现和工作业绩评定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

5.构建以工作过程为主的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应根据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特点――"理论必须够用,注重实践技能",充分考虑到本专业"教学做训一体"的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与评估,因此对原有的教学评价进行了以下的改进:首先,将由教师主导的单一的评价转变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多元"的评价模式,特别是一些操作实训项目,可以引入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评价;其次,改变期末笔试的学习效果终结性评价模式而转向专注学习过程的评价模式,特别是实验、实训项目、综合实训环节的考核,重点评价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意识、习惯、方法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最后,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转向对其工作能力的评价,更好的反应职业教育中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为完成各工作项目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科学、行动是否规范、计划是否周详等。

6.加强校企合作改革创新,实现校企双赢

加强与来宾本土和柳州区域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识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的建立机制和制度,开展订单培养,完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成立校外实习基地,为本专业开展教学实训和岗前培训提供平台。在管理模式上,学校委派专业教师挂职公司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学生按年级不同以公司见习生、学徒工身份参与修理厂业务或"师徒式"的实践学习,让学生在基地生产实习中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和标准,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积累职业经验,为其毕业后就业"上岗"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才会使校企"双赢"。同时,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的空间,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深化专业课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加快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变。

参考文献: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汽车专业;建设;模式;培养;探索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应按照工学结合、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紧密配合的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汽车专业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依托专业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及社会服务,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汽车专业人才。

一、汽车专业建设目标

汽车专业以服务汽车后市场为宗旨,以内涵建设为抓手,坚持行业主导、企业参与,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按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课程,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基地。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汽车专业成为能跟踪汽车产业发展的、适应汽车后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汽车专业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建设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聘请省内外知名企业的技术专家、基层技术主管和职业教育课程专家,与汽车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及学术水平较高的汽车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推动机制,从职责上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推进和组织实施;建立合作机制,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效率;建立激励机制,从管理制度上调动师生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建立就业机制和评价机制,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长效机制的建设,推进了校企双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不断深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校企共同制定汽车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依托汽车市场,寻求与更多的企业密切合作;逐步形成以“一条主线(能力主线)、两元结合(学校、企业两元)、三个平台(学习领域平台、校内实训平台、校外顶岗平台)、四种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素质教育全程贯穿”为特色的具有“工学结合,德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与教学情境的设计,促进“工学结合”的内涵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汽车市场人才需求的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各类汽车企业专家的建议,针对职业能力中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阶次递进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逐步完善“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及教学资源信息库建设;编制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在加强各项教学基本建设的同时,突出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构建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交流的平台。

(三)教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充分发挥汽车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组建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来完成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理论教学校本教材及实训实习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重点加强课程网站、网络教学课件、网络仿真实训、实践录像片、网络在线自测题库等建设,同时完善相关的教学文件,进一步规范专业教学。

(四)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建设、引进和培养师资队伍,努力打造一支与学院教育、培训规模相当,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1.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自主培训,完善教师到企业轮训机制,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提高专业教师队伍“双师”素质。

2.有计划地开展校内及与同类专业的兄弟院校之间的教学观摩活动,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3.积极参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企业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和技能大赛,锻炼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与企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师与企业员工技术交流活动,共同提高整体素质。

5.依托国外培训项目,有计划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汽车技术发达和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的国家进修培训,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应用技术,引领汽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6.有计划地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专兼职教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五)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现有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实施全程监控,形成院、系、企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及时反馈信息,逐步完善动态调控机制,构建责、权、利相结合的保障体系;通过有效的过程管理和制度保障,强化师生自我监控意识,充分调动广大专、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校内教学质量监控。完善校内教学质量监控量化指标及各种教学监控管理制度,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学院教师共同组成系级督导小组,以系级督导小组监控为主,院级督导宏观调控,实行教学管理全程化、责权对等制度化、监控信息公开化、动态调控及时化的“四化”运行模式,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2.校外顶岗实习质量监控。根据企业的管理制度、汽车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及管理流程,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专业教学与日常管理,促进顶岗实习的圆满完成和顶岗实习质量监控。

(1)学院、系部、企业相互配合,组织实施顶岗实习计划。

(2)实习带队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与系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实习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负责解答学生实习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汇总信息及时反馈到专业教研室,作为修订培养方案的资料之一。

(3)实习指导教师配合企业做好实习生的岗位考核工作,汇总考核成绩并提交。

(4)顶岗实习就业指导小组不定期的深入企业走访,促进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5)实习生毕业前夕,与企业商议考核和毕业答辩事宜,为方便工作,采取返校答辩和企业现场答辩两种方式,并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答辩工作。

(六)实训实习条件建设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市场有需求,办学有条件,质量有保障,就业有出路”的建设指导思想,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要求创建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为抓手,通过改造、扩建或新建方式,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建成能容纳150人左右实习实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与企业生产情景一致的校内实训基地;为了满足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顶岗实习等需要,通过校企共建的方式,建成区域分布合理,可接纳200~300名学生顶岗实习的20家校外实训基地;建成一个校内网络仿真实习实训平台,可以让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仿真实习实训,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软件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七)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建设

面向汽车后市场,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在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的基础上,扩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增强和拓展汽车检测服务功能,建成青海省汽车检测人员培训中心;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建立汽车技术咨询服务站,构建新型的现代信息与咨询服务平台,面向企业、行业开展技术服务;利用汽车专业的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开展企业技术合作和研发;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所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扩大社会服务范围。做好省内、外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帮扶工作,促进汽车专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三、汽车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汽车专业建设项目工作小组。

2.专业建设项目实施“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的原则。

3.实行专业建设项目管理责任制。专业建设项目实行两级责任人责任制和建设过程管理合同制,明确各级项目责任人和管理小组的职责。

4.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月报、季报信息公布制度,每月末和每季末由各项目组负责将项目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学院,以便对项目进行及时全面的跟踪监测。

5.制定专业建设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专业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必须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统一管理,专人负责。

6.制定专业建设项目仪器设备购置、管理和使用办法。

7.专业建设项目实行严格的绩效考评,建立项目绩效考核和整体绩效考核两级考评制度,根据考核结果施行奖惩。

总之,通过汽车专业的建设,探索出“平行交替,岗群轮训”和“系企合一、项目驱动”的以“一条主线、两元结合、三个平台、四种能力、素质教育全程贯穿”为特色的“工学结合、德能并重”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符合市场需求、企业认可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与工作过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框架,健全“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及质量体系管理系统;使汽车专业教学团队成为一支具备“双师”素质、专兼职教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以真实工作过程为载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进行顶岗实习的校外基地,进一步满足学生各阶段的实习需要;继续开展社会人员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在职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汽车专业实训指导教师的进修、培训,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Construction Mode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ar Subject in College

ZHAO Jian-ning

汽车机修顶岗实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汽车专业;工学结合

一、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意义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应用性强,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同时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有效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实施工学结合对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可从两方面分析:其一,工学结合使得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转变所需的经验积累,这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力地保证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其二,学生有更多机会与生产一线的真实岗位接触,而用人单位对实习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汽车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及校企合作现状调查分析

(1)行业发展现状。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1 年我国汽车产量超过1800万辆,2012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率在19%~20%之间,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比例已达12%,在2011年国内汽车销售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2)校企合作分析。作为培养汽车类高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高职院校,要以汽车后市场服务型企业的岗位需求为主,努力寻找汽车后市场服务型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的目标及利益结合点,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汽车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三、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具体措施

(1)培养方案改革。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拓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度与广度,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制订考核制度。汽车专业不断改革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采用“过程和操作相衔接”的考核方式,更注重社会、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对于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一是采用笔试与实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笔试占30%,平时作业占20%,实验考核占50%。二是采用纯答辩的方式,答辩评价过程评价占70%,终端评价占30%,在答辩评价过程中以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掌握课程的潜力。三是采用设计报告、实物效果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设计报告成绩占30%,实物效果成绩占40%,答辩成绩占30%。四是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方式,采用问卷方式由带队师傅、车间主任、部门经理等给出综合评价,以全面反映学生在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中的表现。除了上述四种考核方式外,汽车专业还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共同合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开展汽车专业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3)顶岗实习的实施。本专业采取的是“校内学习-顶岗实习(二年级第二学期安排)-校内学习-毕业实践(三年级第二学期安排)”的“工学交替模式”,此模式效果较好,更符合认识运动的规律,更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时期六个阶段进行实施: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基础知识,一年级下学期在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通过校内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入门技能。在二年级上学期,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二年级下学期安排顶岗实习,学生进入企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普通技工工作,并同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促进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积累认识经验。在三年级上学期继续学习专业知识,下学期安排毕业实践,学生根据实习岗位任务,结合毕业设计课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问题,实现预就业,使学生尽快地融入社会和企业中。通过学习-实习-学习-再实习的过程,两轮顶岗实习使学生提前接触企业,一方面有利于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提前感受企业管理制度与掌握企业要求,有利于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及动力,并可提升自身素质。(4)优化“双师”结构,提高“双师”素质。实践证明: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培养出高技能的人才。如我院,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汽车实训基地建设,并要求教师在基地建设中不断更新观念,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定期派汽车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了解和掌握汽车行业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利用假期让教师深入到企业,一方面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和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所遇到一些难题;聘请企业专家和高级技师到校讲课或指导学生实训,传授实践知识与宝贵经验,校企双导师制等,使学生在企业现场,由企业的技术人员为学生讲授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指导。这样,既可优化双师结构,又可提高双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