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市场分析范例6篇

绿色产业市场分析

绿色产业市场分析范文1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与区人民政府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就合作组建浙江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绿色食品事业进行了讨论。双方认为:

1、建设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省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构建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体系的当务之急。绿色消费是世界性的潮流。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形势良好。浙江是全国的资源小省,经济大省。浙江农业必须走绿色食品产业的道路,浙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成为全国发展绿色食品的先进省份。目前,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尚处于相对滞后水平,迅速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体系,尽快形成绿色食品消费交易中心,是浙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迅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关键。这一体系应该由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绿色食品市场、绿色食品开发(或发展)有限公司四部分组成。其中,全省大部分农产品市场都以发展绿色市场为已任,开业在即的丽水市浙西南农贸城更是高举绿色市场大旗。全省开发绿色食品的企业也不断涌现,唯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与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尚未问世。从全国而言,目前只有青岛等城市已建成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

加快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与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两块牌子一个实体),将绿色食品的展示展销与绿色食品的发展培育有机结合,可迅速促进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壮大,从而带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可以认为,加快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仍是构建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体系的当务之急。

2、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丽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自然条件分析,丽水是部级生态示范区,是华东乃至全国少有的“生物基因库”,是浙闽六大水系之源(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交溪),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生态屏障。绿色生态是丽水的后发优势。从产业基础分析,丽水是沿海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地区,是沿海发达地区与wto对接过程中产业梯级转移的ⅰ级接受地带。在这一生态环境中生产的农产品,从广义而言,均为绿色食品。以此这基础,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丽水完全可以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现代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具有区域特色,现代化特征明显的“绿色产业集聚谷地”,各种生产要素将向绿色产业集聚,产业结构朝着绿色经济的方向调整,经济战略重点向绿色经济倾斜。在培育绿色食品产业的过程中,势必会带动绿色市场的形成,促进生态旅游业等相关的绿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二、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框架

1、公司体制:双方决定共同发起并吸收志同道合者参加,组建一家股份制的“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建设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重任,推动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

2、注册资本:本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人民币,林方筹措200万元,陈方筹措100万元人民币。

3、驻地管理:本公司驻地:浙江省丽水市。归口莲都区管理。

4、决策经营:本公司按《公司法》实行规范管理,决策与经营分离。由投资各方选举的董事组成董事会,组成决策层。由经营者组成经理层。林方出任董事长,陈方出任总经理

三、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本公司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依托绿色食品市场,集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集绿色食品科研、试验、推广为一体。主营业务:绿色食品基地开发、绿色食品配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绿色食品网站建设。兼营业务:绿色农业观光旅游。

2、经营目标。立足丽水,开拓沪杭。以丽水市莲都区为中心,建立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销售中心、绿色食品生产力发展中心和山水旅游基地;以上海杭州为中心,建立丽水方稳定的绿色农产品销售市场和稳定的观光农业旅游客源网络。对促进丽水市莲都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丽水市莲都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丽水市莲都区农民收入,扩大丽水市莲都区在上海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促进上海、丽水两地餐饮业、旅游业的发展,都将会发生重要作用。

实现这一经营目标,本公司也可获得应有的利润,成为莲都区仍丽水市最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并争取成为浙江省农业产业化“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之一。

四、实施步骤:

第一步:XX年组建公司及所属机构,开展基地开发业务、展示展销业务、网站经营业务。

第二步:XX年,实施“一重二侧”战术。一重点:按陈方与上海方有关合作意向者经营的餐饮业的经营额1.5亿元的30%为基础,并努力开拓上海的其它“餐桌市场”,提出所需绿色农产品的订单,在丽水市莲都区为主组织生产配送。第一年销售额确保XX万元,争取3000万以上。二侧:一是积极开拓上海-丽水的旅游观光农业业务,争取实现零的突破;二是积极开拓杭温丽“餐桌市场”,争取实现零的突破。

第三步:在第二步运转成功的基础上,重点扩大杭州市场,精心策划,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三年之内销售额达到1亿元。

第四步:努力开拓市场,争取在三至五年内实现销售额达到2亿元以上。

第五步:在沪杭甬温锡等大城市建立分公司,实现销售额达到3-5亿元。

五、财务预算(略)

六、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之一:充分利用产销差价。通过观察分析,我们认识到,农产品产地收购价与销区市场批发价之间,普遍存在1:1:5到1:2的 价格差。也就是说,从产地收购到市场批发,一般农产品价格增长50%-100%,这就是中间环节虽然有5-6道但仍可获取高额流通利润的原因(其中包含部分不合理因素造成的高额利润)。本公司就是要将中间环节减少到最简,获取中间合理的高额流通利润。这是我们将配送确定为本公司主要业务的根据。为了保证实现毛利润40%,本公司产品的定价必须以上海市场批发价为基础。

绿色产业市场分析范文2

[关键字]体育企业 绿色营销 可持续发展 环保意识

一 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探索

1.绿色营销的特点

绿色营销有如下几个特点:(1)市场营销观念是绿色的。绿色营销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来开展,重视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再生利用、新资源的开发、污染防治等工作。(2)绿色营销企业的所属产业是绿色的。这就要求绿色营销企业的产品是绿色的,其所属的产业所应具有的特点是:节约资源能源、利用新型资源或是促进资源的再利用。(3)重视企业服务。绿色营销强调企业服务,那么它面对的不仅仅是客户,还应包括整个社会而且不仅仅是从近期作为出发点考虑,还应有远期的规划。(4)重视对大自然的保护。绿色营销应在向大自然索取的过程中重视对大自然的保护,这要求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应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包括前期生产技术的选取、产品的设计以及材料的选用,生产中期包括生产程序及包装方式的确定,后期废弃物的处理方式,营销策略的选择、产品的消费等等环节都应做到最大自然的保护,树立绿色营销的企业形象。

2.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探索

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中主要是对“4C研究”以及“4P组合策略”进行研究。所谓“4C研究”及对消费者(consumer)、企业(Company)、竞争(competitor)以及环境(climate)进行分析研究“4P组合策略”即为产品策略(Product)、促销策略(Promotion)、价格策略(Price)、渠道策略(Place)。本文根据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提出了一套探索性理论,即CIFC理论――联系度(Connection degree)、创新性(Innovafion)、聚焦力(FOCUS)、持续性(consistency)。这四个元素相互依存,相互联系,首尾相接,对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实践进行指导。

联系度(Connection degree)是企业做好体育绿色营销的关键中心点,它是指企业本身情况与体育运动本身之间的关联度,当找到企业或组织与体育的切合点后,对企业及其产品实行立体式分析,最终得出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可行性报告。

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可行性报告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企业产品、企业品牌以及企业文化分析、体育载体选择性以及预期效果分析等等,这一节目的在于为企业在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中进行定位,并确定其绿色营销策略,做好这一开端也相当于成功了一半。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并不是直接地推销实物,自其诞生以来,是凭借智慧进行营销,它营销的是一种抽象的东西,比如回忆、联想、娱乐方式、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等,可以说是智者的游戏。

创新性(Innovation)要求在实施绿色营销活动中,我国体育市场要从模式上推陈出新,创新运用曾经未用过的体育绿色营销策略。基于前面的联系度分析,对于企业即将进行的体育绿色营销活动而言,要进行全方面的策略规划,做出整个营销活动的整体模式规划报告,当然该规划报告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该具有创新性的规划报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体育载体资源运用方面要有创新性、赛事选择要有创新性、企业在利用体育载体推广绿色产品的方法策略上要具有创新性、企业对社会绿色教育的目标规划上要具有创新性,这要求围绕“绿色”主题进行相应的规划:即绿色知识的普及、绿色道德的树立、绿色技能的提高、绿色意识的增强、绿色行为的培养等方面,最终找到适合企业创新的高校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模式。

聚焦力(Focus)是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主要特征。它是指相关资源的系统整合,即基于模式的创新性,根据专业的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报告,合理配置绿色营销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包括资金、媒体、人力、体育社会活动等等,最终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市场影响力明显提高的目的。整合的对象包括上述所述的资金、媒体等各种因素等,核心是体育载体。通过时间的连接性,依据资源的利用率来对以下方面进行整合:(1)体育载体及产品文化推广方面的整合;(2)体育载体的前期培育与实施过程中的运用整合;(3)体育平台宣传与其他宣传渠道的整合;(4)社会绿色教育的整合。其中社会绿色教育的特征是普及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它是一种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目标是形成对社会绿色教育的总体认识。通过整合,选取有效的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手段,最终有机融合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活动和企业的其他营销活动。

持续性(Consistency)是指企业应有宏观规划,即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长期战略价值的体现。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战略应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策略,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广告周期的不断保持、对相关我国体育赛事持续关注、后续的品牌推广活动组织等方面。这要求企业要长期对我国体育市场实行绿色营销策略,围绕核心,以绿色教育为主线。社会的绿色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民族绿色意识的根本,是国家科学发展的基础,是民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础。

综上分析,正确运用绿色营销的4个元素,是企业成功实施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关键所在。当然CIFC在不同企业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企业所属领域、企业文化、企业产品的差异,这4个元素的表现和比例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基于CIFC来作为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操作的原则和指导,企业可尽快找到适合自身的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方案,这样企业开展体育市场绿色营销便能更好、更准、更容易,最终迅速提升品牌价值。

二 我国体育产品绿色营销的现状分析

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即绿色营销。对体育产品的绿色营销进行研究,要明确绿色营销的基本涵义:即生态营销或者环境营销。这体现在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对环境意识和社会意识的重视,企业应在产品的每个环节,包括设计、生产、制造以及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产品的最终消费都要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从而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从以上分析知,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再到生产,每一个生命周期都要充分体现出“绿色”,即具有性能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循环利用等特点。虽然体育产业为无烟产业,但是在营销过程中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绿色营销。

1.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淡泊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国民人均收入较低,同时由于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等因素的限制,多数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淡泊,

同时也没有能力承担绿色体育产品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居民受教育程度及素质差别很大,仅有少数消费者了解并接受绿色营销,而大部分消费者并不了解绿色营销的意义,甚至不知道绿色消费的概念,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并未形成。

2.体育企业营销观念落后

我国体育企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较为看重的是产量、产值的增长,比较重视经营的效益及利润。对环境问题、营销手段上考虑较少,一般还是局限于传统的营销方式,并未引进向消费者提供节能环保的体育产品及服务的绿色体育营销手段,也未成功塑造出绿色体育形象。由于企业对以下情况缺乏相应的认识,如消费者绿色需求引起的消费需求的变化、绿色问题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等,这导致企业在生产中过于追求近期及微观方面的利益,而缺乏对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方面的长远并益的考虑。

3.没有将绿色营销引入营销组合策略之中

我国体育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在面对绿色营销是具有以下挑战:(1)绿色体育产品对非绿色体育产品的取代,绿色体育产品必将成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主体,而我国的体育企业对开发绿色产品并未有相应的紧迫责任感,现有体育产品的绿色含量也有待提高。(2)包装方面仍然追求精美、豪华,很少考虑所用材料的环保性。如:体育产品的包装大部分采用很难降解的塑料或泡沫塑料。再者,企业没有将环境保护方面的费用科学地计入成本而指定绿色价格。最后,促销方式陈旧,特别是一些先进的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还没有担负起绿色产品的传播者、宣传者的责任。

4.政府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

绿色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对协调企业、消费者、社会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但它需要政府的支持。但是目前由于我国缺乏对国外环保法法规和政策的深入研究,致使我国环保法规滞后于发达国家。同时。在执行这些法规的过程中,对市场上出现的假冒的绿色体育产品打击力度不够,影响了我国绿色体育产品的开发,影响了体育企业的竞争力。而且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组织对体育生产和经营企业统一进行监管,从而导致我国体育的绿色营销还相当落后。也导致我国体育企业生产的体育出口产品很难符合发达国家制定的环保标准,从而影响了产品的出口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三 绿色营销对我国体育生产经营企业的影响

1.有助于我国体育产品的更新换代

一份全球性的调查报告显示,75%以上的美国消费者以环境保护者自居,愿意为无污染产品及能再循环使用的包装付钱;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考虑环境问题的欧洲人愿意购买绿色食品,而且这部分消费者的比例日益扩大。面对消费者的“绿色”意识流,这迫使体育企业及企业家们不得不对产品更新换代,生产出符合国际社会对体育产品的绿色营销要求。

2.有助于我国体育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行绿色营销战略,有利于体育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体育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增加消费者消费的安全感,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利于体育企业提升自身形象,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有利于体育产品出口企业应对贸易进口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跨越绿色壁垒,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有助于完善我国体育的法律法规体系

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绿色需求管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绿色市场营销模式。这就要求体育主管部门在鼓励体育企业生产经营时必须制定出符合环境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实行强制管理。我国体育产品绿色营销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正处在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当中。实行体育产品绿色营销,有助于发现法律法规的空白,减少漏洞,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有助于我国体育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提高体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 加强中国体育产品绿色营销能力的措施

1.增强体育企业的“绿色文化”

目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形象,它虽然是无形的,但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确实至关重要的因素。而目前大众很看重绿色环保的概念,因此我国的体育企业也应该抓住这个关键点,树立树立“绿色企业”形象。一是要树立环境资源价值观念,改变传统的生态环境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保护价值的错误观念。二是企业应主动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积极采用国际通用的环境管理标准,加强自我管理,把保护环境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去。在产品设计、产品开发、产品包装时,不仅对人工资本、原材料等进行成本核算,还必须计算环境成本,对环境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以提示其经济价值。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尽可能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做好“三废”治理生产符合国际技术标准的绿色体育产品,并积极争取绿色体育标志,取得通向国际市场的“绿卡”。三是加强宣传,支持公益、环保事业,突出体育企业产品绿色营销的优势所在,通过绿色营销把企业自身利益目标融入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中消除体育企业有损消费者及社会眼前和长远利益的“营销近视症”,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四是加快技术创新,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技术,提高体育企业资源的利用率、产品的循环使用率,扩大规模,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培育企业的“绿色文化”。

2.选择和实施合理的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对于每个企业来说,想要推广该公司的产品,将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但最主要的还是产品的质量、产品的价格,产品的促销方式以及产品的分销这四大因素。对于产品的推广来说的话,如果这四个方面能够配合很好,各方面都协调统一,各司其职,便可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对于体育产品消费者来说的话,他们往往最为关注的是自己的爱好和必要性,而较为看重的是体育产品的质量。因此,对于企业推广的话,第一需要重视“绿色设计”,即公司需要在确保产品高质量的前提下,强调绿色概念,这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有利于我国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利用一些新的发明,采取新的技术以及新的材料,这也有利于我国在体育产品方面的创新,有利于整个国家的长期发展。第二,要达到绿色产品的要求,就必须追求低碳,降低能源的消耗,避免环境的污染;第三,在包装方面也要有所变化,也要体现出绿色的包装,在包装上尽量采取一些环保的材料,最好可以进行循环使用,必须突出绿色环保的主题来。第四,价格方面,需要对绿色商品的价格进行重新的计算,将绿色概念的成本加入其中,价格应该高于其他同类的商品价格。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态度也有相应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环保,因此会有越来越多的民众愿意购买绿色体育的产品,这样既有利于环保又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因此该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推广绿色体育的产品这方面,需要找出适合于自身行业特点的销售方式,将绿色环保概念贯穿始终,利用多种方式进行销售,加强该类产品的销售量。

绿色产业市场分析范文3

关键词:四倍体刺槐 饲料 绿色营销 SWOT 策略

一、四倍体刺槐饲料项目介绍

1.四倍体刺槐

四倍体刺槐是一种林木多倍体,是韩国科学家1956年经秋水仙碱处理的实生刺槐苗中选出的宽叶型刺槐无性系,于1997年引进我国。经北京林业大学多年科研攻关,成功选育出了适合我国生长的四倍体大叶饲料型优良无性系刺槐新品种。与普通刺槐相比较,四倍体刺槐有40条染色体,基本上没有什么枝刺,而且叶片大而肥厚,叶片面积和重量都是普通品种的两倍多。四倍体刺槐有速生、耐盐碱、耐干旱、自繁力强等特点,能在沙土、壤土、矿渣滩、石砾土上生长。它在改善环境、平原及山区发展圈养畜牧业以及植树造林等方面都能产生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四倍体刺槐饲料项目

从四倍体刺槐枝茎叶加工至饲料或复合饲料原料首先需要在加工过程中将四倍体刺槐枝茎和叶片分离,然后将四倍体刺槐枝茎以先枝茎基部后枝茎梢部的顺序即顺枝杈的生长方向喂送进揉搓机的进料槽,接着将喂入的四倍体刺槐枝茎由高速旋转的锤片强力打击而使其断裂,然后经锤片和工作室内壁的搓板之间撞击与摩擦,使具有坚硬、锋利的托叶刺的枝茎变成柔软的丝状料;另将四倍体刺槐叶片干燥粉碎后加工成叶粉。这种方法能够从四倍体刺槐枝茎加工出的饲料,使牲畜的取食率达到了90%以上,增加了单、瘤胃家禽家畜对四倍体刺槐枝茎叶的消化吸收率,方便了四倍体刺槐饲料的贮藏和运输,有利于对四倍体刺槐生物量的进一步深加工。

二、饲料企业绿色营销的内涵

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提出:“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除或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发掘和创造市场机会,并采取适宜的营销手段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与营销策略。”它是当今世界营销观念的新潮流,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营销形式之一。饲料企业的绿色营销就是指在营销活动中,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自然、社会与人的利益的高度统一。具体来讲,就是要求饲料企业以“绿色价格”并通过“绿色渠道”向养殖户提供“四倍体刺槐”,采取“绿色促销”的方式促进产品的销售,最终目标是向消费者提供绿色食品。

饲料是畜产品的上游产品,只有在畜禽养殖中使用“四倍体刺槐”才能生产出真正的绿色畜产品,摆在消费者餐桌上的蛋、奶、肉等才是营养、卫生、安全和绿色的。四倍体刺槐及其衍生产品是一种非粮食型生物质高蛋白饲料、树种、木材及槐花蜂蜜。由其加工出来的木本饲料在我国仍旧属于空白行业,相比同类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成本降低、收益更高、绿色环保等有点。四倍体刺槐这一新品种饲料的使用不但满足企业实现盈利目标的要求,同时有利于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减少资源浪费,防止对环境污染。但是作为一个新开发品种,其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三、企业开发新品种饲料市场分析

1.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也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政府对农村与农业的战略结构也做了不断的调整,促进了农牧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巨大的人口对动物食品的基本需求推动着饲养业的快速发展,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也为饲料业的发展提供便利。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食品的营养性、安全性、风味性等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饲料生产者提供质量更好的饲料,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增强,对饲料企业经营活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2.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目前,大多数业内企业形式严峻,销售记录不良,未形成优势,成本居高不下,为打价格战而使利润下降和产品质量下降,产品同质化严重,大部分商家的竞争局限于战术层面,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知识技术的创新才是当今饲料行业竞争的关键。

3.企业新品种饲料营销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技术性强。赛科公司的产品来自于北京林业大学大学老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现已申请专利。只有经过专利本人同意,才可以使用该研究成果。相关的技术模仿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产品差异化。现有的饲料企业的主要原料来源为粮食作物为主,但总是来说,耗费的粮食资源比较大。而四倍体刺槐营养价值高、成本降低、收益更高。

(2)劣势分析

新项目需要大量资金。要将产品市场化,需要购买设备进行生产,租赁车间,雇佣员工,推广市场等,这都需要大量资金。尽管这是个很有市场前景的尝试,但如果得不到资金支持,也只能被搁浅。

开拓市场经验不足。对于新来者,产品品牌还不为消费者所熟悉,没有自己的市场。经验不足可能会不利于我们的推广效果,但我们会不断学习,总结经验。

宏观环境有待改善。目前国内木本为原料的饲料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大环境的不成熟将为木本饲料的推广带来难度,这也将是该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3)机会分析

市场需求量大。我国还属于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值占GDP很大的比例。近年来,我国的饲料行业稳步前进发展,实现了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大国的飞跃。饲料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粮食高效转化增值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有竞争对手少。虽然目前饲料行业企业很多,但产品功能类似,但目前市场上没有人拥有木本资源优势原料生产加工技术,从这点上来说,四倍体刺槐饲料技术基本没有企业所具备,正好弥补了市场的空白,为新型技术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减少了竞争压力。

全球化粮食危机带来的契机。据预测到2030年粮食需求将会提高30%至40%,全球新一轮粮食危机的到来似乎已无法避免。而开发木本资源为原料的饲料,能减缓粮食危机,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政府扶持。根据《饲料工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总体目标是:饲料产量平稳增长,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饲料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饲料企业生产经营更加规范,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技术实验数据及其在甘肃省白银市及晋东南大黄庄等地区成功实例证明,四倍体刺槐不仅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对生态和社会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价值,通过发展畜牧业致使当地脱贫致富。所以,作为地方政府,也会对我公司的产品发展予以扶持。

(4)威胁分析

原料的价格。四倍体刺槐目前没有统一稳定的价格,一旦该技术推广后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时四倍体刺槐的收获期也是一个问题,而且是大范围、大区域同时进行的,给四倍体刺槐的收集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国家的产业政策。降低风险的有效措施首先是国家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保护环境、研究开发新能源,大力宣传、普及推广环保、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新饲料原料。

强大的新兴对手。市场的竞争是个严峻的考验,只有占领了市场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以此来应对可能来自变幻莫测的市场的竞争者的冲击,同时也会增加技术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四、饲料企业绿色营销的策略

在微利、全球化及超竞争时代,饲料企业想要突出重围,唯有变革与创新,从竞争战略,营销战术,到整个营销系统进行全面升级,谋定而动,方能出奇制胜。

1.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观念是伴随绿色消费兴起的一种市场营销新思维,饲料企业、畜禽养殖者和消费者都需改变传统的资源无价或低价享用的价值观,正确认识资源的价值,积极发展绿色营销,支持绿色营销,造福人类。

2.实施绿色工程、开发四倍体刺槐

绿色饲料是企业绿色营销组合的基础和关键,它是指企业以绿色养殖需求为导向,从饲料配方设计到生产、包装等各个环节上都要紧紧抓住“绿色”这个主题,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采用绿色原料,杜绝违禁药物的使用,严控添加剂的过量添加,采用清洁、低能耗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污染物的排放。产品包装应符合“可循环”、“可生物降解”的要求。大量的开发四倍体刺槐这一绿色饲料,有利于节约资源、绿化环境。

3.合理确定绿色价格

毋庸置疑,四倍体刺槐作为绿色饲料在市场定价肯定应高于普通饲料,但到底应比普通饲料高多少确实需要商榷。四倍体刺槐的“高价”应有合理的定位,即企业应该按照绿色饲料的正常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但高额的“环保成本”不应由绿色养殖者“埋单”。若把“环保成本”强加给绿色养殖者,绿色饲料与普通饲料相比,必然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企业绿色营销发展。所以,四倍体刺槐饲料的“环保成本”应该由政府的“政策性补贴”给予解决。

4.开辟绿色销售渠道

四倍体刺槐的购买对象是那些从事绿色养殖的企业或个人,饲料企业要根据饲料的特殊性,选择不同的分销渠道,确定采用直接分销或间接分销。在采用间接分销时,应确定好分销渠道的长度和宽度,精心挑选有信誉、关心环保、热心公益服务、有良好公众形象、对绿色产品有认识的经销商,借助其信誉、形象推销其产品。在保证选择无污染的运输工具,降低资源耗费的同时,还要求销售四倍体刺槐的业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绿色知识,这样才能较好地宣传绿色养殖的意义,对推销四倍体刺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实行绿色促销,加强绿色销售服务

绿色促销策略是绿色养殖业营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向绿色养殖者传递四倍体刺槐的信息,促成绿色养殖的发展;宣传四倍体刺槐的特点和优点,激发养殖者转变养殖模式,发展绿色生产;促进品牌偏爱,变潜在需求为现实需求,进而稳定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饲料的绿色营销中,要特别注重售前、售中、售后等各个环节上的绿色服务,指导饲养者正确使用,确保四倍体刺槐能够生产出绿色的畜产品。

参考文献:

[1]张国君,李云,徐兆翮.刺槐饲料化技术研究进展.河北林果研究,2007(9)

[2]吴颖.饲料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8)

[3]邓超.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战略选择[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4]张妮娅.四倍体刺槐离我们还有多远[J].中国畜牧报,2003(5)

[5]陈刚.绿色营销战略与四大动力系统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06(1)

[6]刘世茂.规模化养猪业的绿色营销策略[J].中国牧业通讯,2010(8)

[7]王康宁.四倍体刺槐生产必须与环保同步[J].中国畜牧报,2003(11)

绿色产业市场分析范文4

[关键词]绿色发展效率;市场化转型;产业集聚;门槛效应

一、引言

集聚不仅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范剑勇的研究发现,集聚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的生产率;刘修岩等人认为,地区内部及地区间经济活动的集聚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沈能等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因变量,分析集聚的经济外部性绩效,指出产业集聚在不同行业的影响有所差异。在集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张可和汪东芳认为,经济的集聚活动加重了中国城市的环境污染;陆铭和冯浩的研究发现,经济的集聚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值的污染排放强度;沈能对中国城市数据的分析表明,工业集聚与环境效率呈现“U”型关系。

在既需要继续增长以解决目前面临的多数发展问题,也需要环境保护以保障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当下,追求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是中国的现实选择。在此背景下,对集聚的理论研究不能囿于经济层面,而应将其环境层面也考虑进来,从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综合考察集聚的综合绩效。而如何在绿色发展的现实背景下,设计合适的指标以全面体现集聚的综合绩效,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评估集聚在经济和环境方面的综合绩效是正是负、是大是小,只是研究的起点,探讨哪些因素提升了集聚的综合绩效,在追求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兼得”过程中可能更为重要,也更有现实意义。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的市场化进展不断加快,市场化水平持续提升,在资源配置方式上逐步从市场为辅到市场为主、逐步从市场化“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化“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而国内外的研究较少从市场化的角度分析其对集聚及集聚绩效的影响。

中国的市场化转型包含很多内容,其中的要素市场化改革、产权确立、中介组织发育、政府间市场分割减弱等,不仅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正向影响,也会对中国的能源效率的提升、环境污染的减少产生积极效果。从这一角度看,市场化转型可能会对既考虑经济增长又关注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有益。因此,本文在绿色发展的背景下,重点关注市场化转型对集聚的经济和环境综合绩效的调节和影响作用。如果政府推动的市场化转型发挥了“改革红利”,有效提升了集聚的综合绩效,那么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无疑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有效政策路径之一。

综上,本文在对已有文献拓展基础上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背景下如何全面衡量集聚的综合绩效?我们从既关注经济增长,又重视环境污染的绿色发展效率视角,构建了全面反映集聚的经济和环境的综合绩效指标。(2)哪些途径可以改善和提升集聚的综合绩效,从而有助于双赢发展?我们重点关注了市场化转型对集聚的影响,指出市场化转型存在“改革红利”,通过调节作用正向影响了集聚的综合绩效,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

二、绿色发展效率、市场化转型与集聚的测度

(一)集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的综合衡量――绿色发展效率

鉴于其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增长率差异上的决定性作用,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如国内学者沈能等以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因变量,从行业异质性的视角分析集聚的经济外部性绩效;周圣强和朱卫平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约束的日趋强化,学者开始逐渐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或绿色发展效率作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考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绿色发展效率的本质在于“绿色+增长”,无论是绿色程度的加强,还是增长能力的扩大,都会体现在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上,因此,绿色发展效率更为契合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于是,我们将绿色发展效率作为集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的综合衡量标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给定生产要素消耗,如果集聚有助于获得更高(或更少)的GDP产值和更少(或更高)的环境污染,则绿色发展效率有所提升(或降低)。其中:更高(或更少)的GDP产值体现了集聚的正向(或负向)经济绩效;更少(或更高)的环境污染体现了集聚的正向(或负向)环境绩效;而绿色发展效率体现了集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的综合衡量。

于是,评估集聚综合绩效首先要测度绿色发展效率。我们采用考虑环境污染排放的SBM-DDF模型来评估绿色发展效率。假设每个决策单元使用N种投入x=(x1,x2,x3…xn)∈R*N,生产出M种期望产出y=(y1,y2,y3…yM)∈R*M,以及排放1种非期望产出b=(b1,b2,b3…bl)∈R*l;在每一个时期t=1,…,T,第k=1,…,K个决策单元的投入和产出值为(xkt,ykt,bkt)。根据Tone[13J和Fukuyama and Weber,考虑资源环境下SBM-DDF模型为:

其中,(xt,k′,yt,k′,bt,k′)是决策单元k′的投入产出向量,(gx,gy,gb)表示投入要素压缩、期望产出扩张、非期望产出压缩的取值为正的方向向量,(sxn,sym,sbi)表示投入要素、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松弛向量,衡量投入要素过度使用、非期望产出过度产出及期望产出不足的量。模型给出的结果为绿色发展效率值的大小,数值越小表明绿色发展效率越高,数值越大表明绿色发展效率越低。

在以省级单元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中,由于省份地域的空间尺度较大且内部差异性大,对集聚可能存在高估现象,而城市的集聚效应更为明显,同时对城市的研究也更具针对性。因此本文以中国27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测算绿色发展效率的各变量表征如下:期望产出为各地级市以2003年不变价表示的实际GDP;非期望产出为各地级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劳动投入量为各地级市年从业人员数;资本投入为各地级市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即通过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对名义固定资产投资额调整后得到。

根据上述变量选择和测度模型,得到不同城市的各年份绿色发展效率。限于篇幅,只对东、中、西部典型城市不同年份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分析总结,测算结果见表1。表1中的数值越大,绿色发展效率越低;数值越小,绿色发展效率越高。表1显示,不同区域间的绿色发展效率有着显著差异且不同区域间绿色发展呈现趋同趋势。2003-2012年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绿色发展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4、0.46和0.6,表明东、中、西部总体上在绿色发展方面存在差距,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高于东部和中部的差距;另外,从2003年和2012年不同区域的绿色发展效率值来看,2003年东部比中部和西部分别高0.05和0.23,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差值为0.18。而2012年东部比中部和西部分别高0.03和0.15,较之2003年东部与中部、与西部的差距分别降低0.02和0.07,中部和西部的差距也缩小到0.12,比2003年降低0.06。表明2003-2012年东、中、西部绿色发展效率的差距呈现出缩小趋势,不同区域的绿色发展呈现出趋同趋势。

(二)市场化转型的衡量与测度

为分析市场化进程对集聚绩效的影响,需要合适的变量来衡量中国的市场化进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市场化转型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但囿于相关指标的缺失,学者多使用市场化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来替代,如非国有企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非国有企业员工占总就业人数比重、非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比重等。单一指标的运用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测度了市场化,但不能全面反映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为综合衡量城市市场化水平,本文借鉴李筱乐的处理方法,选用樊纲等的市场化综合指数作为市场化水平的测度。由于报告中没有给出各城市的市场化水平,只有各省市场化指数,使用各城市所在省份的市场化指数来表征各城市市场化水平。

通过对数据的初步分析,可以发现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场化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012年东部沿海地区如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的综合市场化水平分别为9.14、12.82、12.65,中、西部地区如安徽、湖南、广西、甘肃等省份的综合市场化水平相对较低,分别为8.2、7.67、6.13、5.11。此外,从2003-2012年这10年的市场化进程来看,中、西部多数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快于东部发达地区,如河南、湖南、甘肃等2012年市场化水平比2003高71。51%、52.49%、54.02%,而天津、河北、广州等的市场化水平仅提高38.69%、32.68%、18.43%,显示出不同地区市场化水平的收敛趋势。

(三)集聚水平的衡量与测度

集聚是本文的另一关键变量。对集聚水平的测度,不同学者的选择不尽相同。如:陆铭和冯浩采用非农业人口基尼系数;刘修岩等选用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即人口密度;周圣强和朱卫平同时使用就业密度、工业企业密度等多个指标来衡量集聚水平。本文借鉴范剑勇的处理方法,使用非农就业密度即单位面积非农从业人员数来衡量各个城市的集聚水平。

通过初步计算发现,同市场化水平一致,东部城市的集聚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城市,如上海、北京、南京等的集聚水平分别为0.08746万人/平方公里、0.04356万L/平方公里、0.022302万人/平方公里,几乎是成都、昆明等城市的2~4倍。此外,各省份尤其是中西部省份都表现出省会城市“一家独大”的情形,如武汉的集聚水平为O.022541万人/平方公里,湖北省内其他城市的集聚水平除鄂州为0.01255万人/平方公里外,都没有超过0.01万人/平方公里。从2003-2012年各城市集聚水平变化趋势看,东、中部地区与多数城市集聚水平提高程度大体相当,均高于西部地区城市。

三、集聚的综合绩效: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

(一)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如上文所述,我们使用绿色发展效率作为集聚综合绩效的衡量标准。考虑到集聚的不同阶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所不同,集聚也可能会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特征。于是,从绿色发展效率视角分析集聚的综合绩效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整体上分析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二是探讨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是否具有门槛效应。对前者的研究采用普通面板模型,对后者的研究中采用Hansen1999年提出的门限回归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设定模型如下:

为利于计量结果的解释,上式中的GDE为绿色发展效率,即前文计算的绿色发展效率取负号后的数值,其数值越大,表示绿色发展效率越高。如果自变量系数为正,表示其对绿色发展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如果自变量系数为负,表示其对绿色发展效率有负向阻碍作用。fnyjd为关键自变量――集聚水平,取各城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即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数除以该城市总面积得到,由第二部分测算得到。τ1、τ2…τn为门槛回归模型中集聚水平的门槛值。I为指标函数。yeart为年份虚拟变量,t年份记为1,其他年份记为0。ζt、ηt和εit、μit分别为两个模型中的地区个体效应和随机扰动项。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考虑以下控制变量:人均GDP(pgdp)、产业结构(cyjg)、环境规制(ers)、人均科技投入(psci)、外商投资(fdi)。

(二)回归结果和分析

采用stata12.0软件对上文设定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相关结果见表2(限于篇幅,门槛值及自抽样检验结果没有列出)。表2中的模型1和模型2分别给出了集聚在整体上影响绿色发展效率和集聚自身门槛效应的回归结果。表2中的模型1同时计算了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下的回归结果,但豪斯曼检验表明固定效应更好,所以对模型1的分析以固定效应结果为准。表2中的模型1显示,集聚在整体上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为负,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当前集聚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值将降低6.77个单位。与已有研究得出集聚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的研究结论不同的原因在于,我们既考虑了集聚的经济外部性,也考虑了集聚的环境外部性。虽然单从经济效益来看集聚的外部溢出明显,但从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外部性来看,目前的集聚水平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控制变量方面,人均GDP、环境规制和人均科技投入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与预期结果相一致;产业结构和外商投资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二者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不明显。

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有负向影响,这是否意味着所有城市都要降低集聚水平呢?表2中的模型2显示,集聚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无论是单一门槛、双重门槛还是三重门槛,集聚的回归系数都由正变负。根据门槛检验结果,以表2中的三重门槛结果作为分析基准,可以发现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具有边际递减效应:当城市的集聚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回归系数为622.2698;随着集聚水平的提高,到达第一门槛值和第二门槛值之间时,集聚的回归系数降到111.9640;当集聚水平继续提高,介于第二门槛值和第三门槛值之间时,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依然起到促进作用,但系数下降为34.0683;当集聚水平进一步提升,跨过第三门槛值后,集聚水平的提高反而恶化了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此时,集聚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城市绿色发展效率降低6.7971个单位。

以上结果表明,当城市的集聚水平较低时,集聚会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但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使其促进程度逐步降低,以致最终过度地集聚反而不利于城市的绿色发展。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上述特征可能基于以下原因:首先,在城市集聚化早期,一方面各类资本和大量劳动力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单位空间内产出的增加和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密度的提高,城市充分获得了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和技术溢出的好处,经济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城市在集聚化早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即使因发展经济给环境带来了一些破坏,依然处在城市自身的环境调节能力范围之内,城市在这一时期享有较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拥有良好生态环境。于是集聚水平较低时,产业集聚会大幅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其次,随着城市集聚水平进一步推进,资本、技术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组合在城市内部进一步优化,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但由于环境承载力的提升速度往往慢于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破坏超出了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此时集聚尽管依然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经济规模增加所带来的环境负外部性使得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积极作用逐步下降。最后,当集聚水平继续提高,生产要素在城市内部过于集中进而集聚的“拥挤效应”开始显现,导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此时,伴随经济增长城市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都在递增,已达到或超过城市自身资源环境承载力上限,生态环境呈现出不可逆的恶化,治理污染和恢复环境的难度不断加大,这时作为综合衡量集聚的经济外部性和环境外部性的绿色发展效率开始随集聚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恶化。

四、市场化转型背景下的集聚与城市绿色发展效率

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市场化的转型,我们主要探讨市场化转型对集聚的影响,具体分析时将市场化因素纳入考虑范围,研究其对集聚影响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调节作用。

(一)模型设计

为分析市场化进程对集聚的影响,以及市场化进程对集聚的“门槛”影响,在上文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集聚与市场化乘积的交叉变量,在上文模型2的基础上将门槛变量替换为市场化。得到如下模型:其中,market为市场化变量,来自樊纲等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报告》。其他变量的含义及来源与模型1、2相同。

(二)回归结果和分析

回归结果参见表3(门槛值检验结果限于篇幅,不再列出)。表3中的模型3的豪斯曼检验拒绝原假设,因此以固定效应的计量结果为准。可以看出,加入集聚和市场化的交叉变量后,模型3中集聚自身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即使在考虑市场化的前提下,当前中国城市的集聚水平在整体上依然不利于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集聚和市场化交叉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在集聚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市场化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将使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正向作用提高1.272个单位。因此市场化对集聚正向作用的发挥有着积极效果。人均GDP、环境规制的回归系数和符号同模型1基本一致,二者的提高依然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起到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和外商投资同模型1一样,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人均科技投入的回归系数同模型1相同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3中的模型4的门槛回归结果表明,不论在单一门槛、双重门槛还是三重门槛中,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负向影响呈现出递减趋势。根据门槛值的检验结果,重点对市场化三重门槛进行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当市场化水平低于第一门槛4.630时,集聚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城市绿色发展效率降低27.7960个单位;当市场化水平有所提升,介于4.630和第二门槛值8.387时,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值的负向影响降到11.6173;当市场化水平继续提升,处于8.387和第三门槛10.420之间及市场化水平超过10.420时,集聚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使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值分别降低8.3753个和6.7231个单位,远低于市场化水平较低时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的消极作用。这表明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负向作用在逐渐减弱,或者说,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升,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积极作用具有递增趋势,这与表2中的模型2在不考虑市场化条件下,集聚自身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具有的边际递减效应有所不同。对于市场化的上述积极作用,我们认为是基于以下原因:城市集聚化的形成有两种模式,分别是政府主导下的“被动模式”和市场化运转的“自发模式”。当城市的市场化水平较低时,城市集聚化的发展主要由政府主导,而在追求政治晋升的锦标赛过程中,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集聚的目的往往是当地的经济增长。为此,通常对投资本地的企业提供融资、土地、税收以及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企业往往为寻求“政策租金”而“扎堆”在一起,这种集聚通常导致经济上的重复建设和过度投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集聚的经济性溢出和环境性溢出都受到抑制,因此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具有较强的负向作用。随着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法律、制度等软环境逐步改善,城市的集聚化逐渐处于“自发模式”下,各种生产要素为追求更高的回报率在市场的调节下主动形成集聚,增强了产业的经济共生性,经济溢出效益明显。市场化除了对集聚的经济溢出起到促进作用外,也对集聚的环境溢出起到积极作用:产权的确定和加强以及要素市场化改革等激励企业转变依靠低成本能源要素和环保支出获取利润的增长模式,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会降低集聚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负向作用。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在既追求经济增长又需要绿水青山的现实背景下,仅考虑集聚的经济效益,或只关注集聚的环境效益,都有失偏颇,也不够全面。本文以考虑“增长”和“环境”的绿色发展效率作为集聚综合绩效的指标,考察了集聚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探讨了市场化水平对集聚绩效的影响程度。不仅回答了“集聚是否影响了中国城市的绿色发展”,而且通过引入市场化转型这一变量,进一步回答了“集聚在什么条件下有助于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绿色产业市场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工程咨询企业,绿色建筑评估咨询,绿色建筑标识认证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on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to carry out a simple analysis of consulting industry starting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consulting enterprises. Then to enter the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SWOT consulting market is briefly analyzed; finally th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enterprises to enter the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strategy consulting marke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ulting enterprise, evaluation and consultation of green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certification logo

中图分类号: TL372+.2

1. 绿色建筑评估咨询业务启动背景

1.1绿色建筑评估咨询行业的发展历史

国内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给绿色设计咨询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早在2008年,即专业的绿色设计咨询公司进入中国的第5年,国内绿色建筑设计咨询的市场总量就达到了近12亿多元。

从2003年LEED认证进入中国的那一天起,专业的绿色建筑认证评估公司也进入了中国。在随后的8年里,随着LEED评估体系逐渐被商业地产公司在大范围内的使用,众多项目逐渐培育了一个新兴的设计咨询行业——或称之为评估咨询行业可能更为确切一点。

2006年起,中国本土“绿标”的颁布与实施,更是给这个行业的发展描绘出了广阔的前景与空间。

1.2国内政策背景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方面政策的倾斜和逐步的重视,绿色、节能也将逐步从提倡、鼓励发展变为奖励乃至强制。纵观2012年以来国家层面上的“红头文件”,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字眼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也越来越加重了“鞭策”与“激励”的色彩。

2012年4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提出,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167号文件将力推我国绿色建筑由“启蒙”时代向“快速发展”时代转变,凡是对绿色建筑事业发展有所追求者,均可从中得到明确的宏观政策导引。

通过以上分析,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完善绿色建筑评价制度,是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业务必将成为工程咨询企业绿色业务的增长点。

2. 绿色建筑评估咨询市场的行业现状

2.1行业现状及特点

据《中国房地产报》绿色地产调研小组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去除大型建筑设计院下属的业务部门,以绿色建筑评估咨询为主营业务,或副营业务的公司不少于116家,其中全国范围内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咨询机构为23家。因为进入门槛低,尚未对企业资质有要求,每年还会有不少之前从事合同能源管理、工程咨询、节能服务的企业进入到该行业。

2.2行业业务类型

2.2.1绿色建筑设计咨询与节能优化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

建筑物全年逐时能耗分析。

小区热环境,风环境,日照模拟评估,室内环境品质评估;自然通风,照明采光,

热舒适性评估。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墙体构造,遮阳,门窗幕墙系统节能方案设计。

节能空调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诱导式地道通风。

可再生能源技术可行性论证: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小型风力发电设计。

2.2.2绿色建筑标识认证

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为基准,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申请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进行评估认证。包括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认证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两类。

2.2.3全国绿色生态住宅示范项目认证

为适应住宅新理念、新技术的发展,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依照《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及其管理办法,对申请的住宅小区进行评估认证。

2.2.4 LEED咨询认证

LEED咨询认证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该体系遵循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政策和方针,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其被认为是最完善、最具影响力的评估标准。

2.2.5绿色建筑咨询全过程管理

协助业主从项目的规划到正式运营,实现全过程的绿色开发,确保项目充分满足“四节一环保”的要求。

规划阶段: 小区环境分析,能源规划建议,节能技术论证。

设计阶段: 建筑能耗分析,日照采光分析,节能方案设计,节能产品选择。

施工阶段: 施工期间的室内空气品质管理,施工废弃物管理。

验收阶段: 建筑调试计划。

项目结束: 能耗监测,物业建议,宣传展示,教育示范。

2.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体主要分如下几种:

LEED(美国);

BREEAM(英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如上分析,因为准入门槛低,且目前我国行政主管部门尚未对企业资质提出相关要求,因此每年将还会有不少之前从事合同能源管理、工程咨询、节能服务的企业进入到该行业,因此可以预见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性将会比较大。

3.工程咨询企业进军绿色建筑评估咨询市场的SWOT分析

3.1优势

工程咨询企业结合公司现有的工程咨询等专业团队资源,易于对绿色评价工作进行引导、整合,也更容易形成企业自有的服务产品架构,并能形成产品连动性,产生品牌利润与结构利润。其盈亏平衡点由企业自己决定,不受规模经济的行业盈亏平衡点的影响。

工程咨询企业,以工程咨询为先导,可以在占有市场信息资源方面领先一般企业。

工程咨询企业,以工程咨询业务为依托,可以充分发挥综合性经济分析评价优势,为业主提供绿色建筑价值工程体系,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工程咨询企业利用原有的人力资源,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

工程咨询企业跟设计院相比,更愿意花费人力资源与成本进行长时间的跟踪咨询服务。

3.2劣势

工程咨询企业与设计院比较,公司通常会缺乏建筑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资源,往往无法单独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咨询业务,在设计评估咨询业务方面通常只能采取配合或合作的形式介入。

工程咨询企业与从事绿色环保产品研发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相比,公司缺乏相应科研力量的技术支持,在数据的获得与计算整理方面需要与之合作。

3.3机会

1)国家对绿色产业的政策扶持与绿色评价标识咨询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目前正是该项新兴业务增长时期,对工程咨询企业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目前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咨询业务尚未全面开展,国家对资质尚无明确要求,市场准入门槛较低。

工程咨询企业在设计资源与科研资源相对缺乏,但投入成本也相应较少,通过共赢合作可以弥补以上不足。

3.4威胁当前国际总体经济环境的急剧恶化,必然造成建筑投资的减少,从而影响咨询业务量,但这种风险已经属于大环境风险,不属于行业内竞争风险。

2)绿色建筑评估咨询业务对政策依赖性强,政策性风险较大

3)绿色建筑评估咨询业务准入门槛较低,因此,对拟进军绿色建筑评估咨询市场的工程咨询企业而言,将会面临较强的同业竞争力。

4. 工程咨询企业进军绿色建筑评估咨询市场的方略与建议

4.1市场定位要正确

1)建议工程咨询企业以全过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咨询服务为主营业务类型,避开与大型设计院开展的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咨询服务的竞争;

2) 建议工程咨询企业选择一至二家业绩良好的中等设计院及科研院所作为战略性合作伙伴进行合作。

4.2市场策略应得当

1)工程咨询企业应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价值服务,全过程+经济+便捷+价值工程=客户需要。

2)工程咨询企业应做好绿色文化的推广与宣传工作,一方面营造积极发展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创造其在业界的影响力。

工程咨询企业应提前介入绿色建筑评估咨询市场,积累从业经验,培养从业人员,建立有影响力的示范性项目,利用企业自身优势迅速占领市场份额。

5. 结束语

近年来,国内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给工程咨询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拓展业务渠道的良机;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方面政策的倾斜和逐步的重视,绿色、节能也将逐步被提倡和鼓励。绿色建筑评估咨询,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业务,发展前景是无比广阔的。作为工程咨询企业,应该紧紧抓市场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长处,争取在绿色建筑评估咨询市场的业务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并更好地做大、做强自己的企业。

参考文献: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绿色建筑[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布赖恩·爱德华兹(Brian Edwards). 绿色建筑[M]. 朱玲,郑志宇,译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赵群,周伟,刘加平.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刍议 [J].新建筑,2005(4):33-34。

绿色产业市场分析范文6

关键词:介入;市场细分;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其“从田园到餐桌”的全程质量保障体系迎合了现代消费者质量生活的需求,过去的十几年,绿色食品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成绩骄人。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成倍数增长,同时,随着市场推广工作的逐步开展,居民强大的绿色食品消费潜力得到一定程度开发,这种良性循环有力推动了该产业的加快发展。然而,该领域企业数量的增多也意味着在新的发展阶段,绿色食品市场将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需求的差异化和精细化也给传统的粗放式营销带来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绿色营销是企业战略规划中必须关注的主题。

深化绿色营销首先应审视市场细分,为数不少的企业主要依据人口变量划分绿色食品的目标消费群,在营销中面向中高收入,中高教育背景的消费者。然而,这些“双高”顾客在具体的产品选择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常使企业手足无措。目前国内在绿色营销领域,关于市场细分的研究相当有限,而对于多样化的细分变量的探讨以及实证性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绿色食品市场细分变量――基于消费者介入的集群方式,以确定相应潜在顾客群及其消费特征,并针对该理论框架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命题

自克拉格曼将消费者介入理论引入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后,西方学界关于介入这一概念的文献日渐丰富,研究结果涵盖了从概念界定,度量模型,到实证研究等多个方面。然而,目前国内关于介入理论的探讨为数不多,对其在市场细分中的应用研究更有待发展。

(一)介入概念

被普遍接受的消费者介入的定义为,消费者基于内在需要、价值和兴趣而产生的个人关联,可以是与产品、服务、产品种类、品牌、购买决策或广告的关联。相应的,根据关联对象的不同,可将介入分为广告介入、产品介入和购买决策介入。本文将探讨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介入程度。对于不同产品,消费者可能由于自我意识、成本或风险、社会压力等因素产生感知的个人关联。高度介入会导致积极的信息搜集与应用,对于产品各属性进行深度考量与评价,进而形成态度,购买倾向和实际购买行为。反之,低度介入往往和习惯性,冲动性和模式化的购买行为联系,消费者很少进行复杂的信息处理。

(二)介入的度量模型

较有影响的消费者介入度量模型主要有Zaichkowsky的PⅡ模型(personal involvement inventory)和Laurent和Kapferer的CIP(consumer involvement profile)模型。前者应用语义差异量表,根据得分情况,将110分以上的结果列为高度介入,70分以下的结果列为低度介入。然而,简单地将介入程度分为高低两种,把介入理解成一个单构面的概念,很难完全概括这一复杂的社会心理学概念,并且难以进一步揭示由于不同因素引起的消费者介入程度的差异性。因此,本文采用CIP度量模型,从多个构面衡量消费者的介入程度:感知的产品重要性、感知的享乐价值、象征性、感知的风险(包括风险的严重性以及风险的机率),采用Likert7级量表设计。

(三)食品的介入

有学者指出,消费者对于低价格,购买频率高的产品,比如食品,属于低度介入。顾客选购食品通常是基于之前购买经验的一种模式化行为,而且消费态度一旦形成,很难改变。然而,从多构面的介入概念来看,这种划分显得过于简单。首先,消费者可能由于选购风险(实际的或是感知的风险),对食品产生高度介入。现代社会食品供应链的复杂性意味着其中任一环节都可能影响食品质量。一方面,消费者难以对整个环节进行控制,另一方面,食品质量很多隐性的,非直观的风险,如激素、抗生素、农药、沙门氏菌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食品产生的个人关联。此外,消费者开始更多地关注食品营养,绿色食品风潮意味着食品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绿色食品正成为一种时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消费者的自我意识,并且具有社会参照效应。这些因素表明研究消费者对于食品介入程度的差异性,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营销策略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四)理论框架

基于上述讨论,形成了如下理论框架:消费者对于食品的介入存在多个构面,这些介入构面可进一步作为细分变量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组群;在信息搜集程度,对有无绿色标志食品的态度差异,以及绿色和普通食品的消费上,同组群呈现相似性,而不同组群之间存在差异。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与程序

在探测性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街头拦截方法于2008年4月对南京市的210名鸡蛋消费者进行了调查。鸡蛋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产品,近几年来绿色鸡蛋在供需方面均呈持续升温趋势,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竞争企业,如何深化绿色营销、精细化市场细分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所有被访者至少1周吃鸡蛋1次,并且是家中鸡蛋购买决策者。回收问卷168份,其中145份有效问卷进入了最后的统计分析,有效回收率为69%。

(二)测度方法

本文分别运用多个测度指标来测量消费者介入,信息搜集程度,对于普通鸡蛋和绿色鸡蛋的态度。测量中均采用经过前人证明具有效度的量表,并结合文献和鸡蛋市场的实际情况,在探测性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对于消费者介入,本文选用Laurent和Kapferer的5构面模型,每个构面用3个语句来测量(总计15个语句),要求被访者按照Likert7分值法对每个语句从“完全不同意-完全同意”打分。如在测量产品重要性中,要求被访者对“我吃不吃鸡蛋无所谓”,“在日常饮食中,鸡蛋是必需的”,和“在我的饮食结构中,鸡蛋很重要”做出评价。相应地,对普通鸡蛋和绿色鸡蛋的态度,采用Likert七分值法由3个语句来测量,分别是“印象非常差-印象非常好”,“一点也不吸引人-非常吸引人”,“非常不喜欢-非常喜欢”。

购买鸡蛋时搜集信息的程度用Likert5分量表,从“非常少-非常多”,由4项指标来测量,分别是花费的时间、比较的产品、搜集的信息和征求他人意见。对于鸡蛋消费行为,要求被访者参照日常消费情况,将10天分配给普通鸡蛋消费和绿色鸡蛋消费。

(三)数据分析步骤

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该研究中包含的变量,介入构面、信息搜集程度、对于普通鸡蛋和绿色鸡蛋的态度,其综合信度系数值都明显大于有关研究所建议的最小临界值0.6,表明多个测度指标可以进行组合。接着,我们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衡量鸡蛋的介入构面,并应用介入构面进行聚类分析。最后,应用On-way ANOVA F检验结合Tukey post hoc检验基于消费者介入的不同细分群体之间态度和消费行为之间的差异。

三、数据分析

(一)基于介入的市场细分

旋转的主成分分析法发现鸡蛋产品中实际的四个介入因素,分别是享乐性、象征性、风险严重性和风险可能性,共能解释69.5%的变异量。这些介入构面被进一步用作市场细分的变量,K-means聚类法区分出四个细分市场,如表1所示。其中,细分市场1可被定义为“乐观的象征主义者”,他们看中鸡蛋的象征性,但认为选择错误的严重性和机率都不大。细分市场2和3是鸡蛋市场中的主导消费群体,总计比率达到65%。细分市场2中的消费者非常看重鸡蛋的享乐和象征性,认为错误选择会带来严重后果,但认为自己选择错误的机率比较小,这一部分群体称之为“自信的意义追求者”。有所差异的是,细分市场3对鸡蛋的象征意义不太重视,而认为错误选择的严重性和机率都非常大,我们将其定义为“谨慎型消费者”。尽管属于细分市场4的消费者比较注重鸡蛋的享乐性,但对其象征性,选择错误的严重性和机率都认知不高,他们是“无所谓型消费者”。

表1基于介入构面的鸡蛋市场细分,a,b,c,d指数值差异显著水平p

(二)细分群体的描述性特征及差异化表现

在各个细分群体中,男性消费者更多集中于“乐观的象征主义者”(Chi-Square=8.048,p<0.05),与之相对应的是,男性较女性消费者对于风险严重性的评估也更低(p<0.05)。尽管结果没有显示各细分市场中消费者年龄与学历的显著差异,但可以看到更多的18-30岁,本科以上学历消费者集中于“自信的意义追求者”中,并且更多的41-50岁,高中学历消费者集中于“谨慎型消费者”中。

研究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说明各细分市场对于绿色鸡蛋消费上具有显著差异,但各组群在信息搜集程度和对普通/绿色鸡蛋的态度差异上有所区别,如表2所示。谨慎型和自信型消费者较其他两组更倾向于搜集信息和征询他人的意见,此外,结果显示四个细分市场当中,绿色标志能够给谨慎型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

四、结论与营销启示

目前,绿色食品产业在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在市场推广中唯有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进一步细分市场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绿色营销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消费者对于普通鸡蛋和绿色鸡蛋的消费行为没有显著差异,而即使其对有无绿色标志的食品的态度具有差异,这种差别也甚为微小。

新的时期,食品在消费者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发生着变化,多构面的介入取代了以往单纯的低度介入和模式化购买。在变革的过程中,及时捕捉这种变化中的差异,将介入作为变量进行市场细分,并研究不同子市场之间消费者的态度、行为,是对原有市场细分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和深化。该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于鸡蛋产品的介入分为四个构面,以此为基础聚类的四个子市场中,应当尤其关注数量较大的自信型意义追求者和谨慎型消费者,他们是极具开发价值的“绿色”顾客,绿色食品能为其提供更大的附加价值,并且购买产品时他们是积极的信息搜寻者,这些特征都为绿色食品的有效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在营销沟通中还应关注这两类不同消费群体的社会人口特征,在女性消费者居多的基础上,更多年轻的、本科学历成员集中于前者,而中年、高中学历人员则多集中于后者,因此,我们在产品包装、广告、终端宣传手册设计等方面均要具有针对性。

本文提出了一个初步的基于介入的市场细分框架,结合性别、年龄、学历等社会特征,在消费者的信息搜寻程度,对有无绿色标志食品的态度差异以及实际消费行为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的研究可包括对其他消费态度和行为的探测,如对于产品属性各重要性的认知差异;在描述性变量上,可增加如收入、家庭成员结构等指标以更清晰地勾勒各子市场轮廓。最后,从进行市场细分的角度来看,该研究样本量较少,今后有必要扩大样本范围进一步验证结论。

参考文献:

1、Zaichkowsky,Judith Lynne.Measuring the Involvement Construct[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5(12).

2、Wim Verbeke,Isabelle Vackier.Profile and effects of consumer involvement in fresh meat[J].Meat Science,20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