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乡村建设情况报告范例6篇

绿色乡村建设情况报告

绿色乡村建设情况报告范文1

——决胜脱贫攻坚,实现花萼振兴

花萼乡党委书记  赵凤平

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各级党组织必须抓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每个班子成员必须结合本职工作开展一次专题调研,并提交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了写出这份报告,我花了一周的时间,深入花萼乡境内的四个行政村,通过分别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会、支部会进行座谈,走访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和部分群众等方式深入了解各村实际情况,全面查找当前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花萼乡的基本情况

花萼乡地处万源市东北部,最高海拔2380.4m、最低海拔690m。我乡东接曹家乡,南连白沙镇,西依茶垭乡,北靠官渡镇,距万源市区35公里,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有卫生院一所,中心校一所。全乡共计602户,2073人,人均纯收入2917元,耕地面积2640亩,其中水田640多亩,人均占有耕地约1.3亩。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88户642人。苟坝子村为贫困村,枞树梁村为深度贫困村,苟坝子村2018年整村出列,枞树梁村计划2019年整村出列。

花萼山部级自然保护区覆盖全乡,森林覆盖率达90%,生态植被好,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建于明代的花萼老祖徐公庙、有徐母像、有羊跳岩盐茶古道等人文景观;有川东游击军领袖李家俊创办的革命刊物《萼山钟》、有万源保卫战笋子梁十二壮士殉难遗址,有原共和国主席李先念的部分骨灰撒在了花萼山,有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为花萼山题字赞誉“花萼天下无”等的红色故事。

二、花萼乡振兴面临的具体问题

党的确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认为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必须在解决温饱、消除绝对贫困上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推进乡村振兴。目前花萼乡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具体困难。

1、基础设施落后。白花公路窄、限高弯急、路面低洼不平;各社道路狭窄、坡陡弯急,安保设施不齐。通讯设施落后,还有几个社不通手机,很多社无网络。

2、市场培育落后。无场镇、集市、餐馆、银行,人气不旺,流通不畅。

3、产业发展滞后。人口少,人才匮乏;缺乏支柱产业,百姓收入低下;

4、资金投入不足。建设资金缺乏,工程实施举步维艰。

三、发展思路

花萼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提出的“12246”总体思路,立足实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设“五个花萼”(秀丽花萼、红色花萼、神奇花萼、富庶花萼、和谐花萼)为目标,努力把把花萼建设成充满生机的生态示范乡、高山花卉乡、萼贝种植乡和休闲度假乡。

四、具体措施

1、提高政治站位。我们都是党员干部,花萼经济发展好与坏是考量我们一班人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时期。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按质按量完成市委交给我们的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我们各位干部职工要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化解矛盾。把做到问题要及时反馈、矛盾及时消化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2、发展基础设施。一是积极争取百花公路拓宽项目尽快落地落实;二是大力推进社道路建设进度,积极争取现有村社道路提档升级;三是抓好村社道路安保设施建设和警示标志标牌的设置;四是抓好2020年项目库建设,确保应建未建项目及时入库。

3、提高村民素质。我们身处高寒贫困山区,老百姓大多文化不高,思想不解放。在当前惠民政策那么普及的情况下,部分年长一点的老百姓不知道感恩,不懂得干部的艰辛,更不能理解我们干部的为民情怀,事事与干部唱反调,对着干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虽然是极少数,但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多做宣传解释工作,让他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绿色乡村建设情况报告范文2

一、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明确提出了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要求,并把它列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年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年沧州市委、市政府在泊头、青县分别进行了林改工作的试点,并于今年春节前,对全市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县在年全面实施并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省、市要求,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范围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改革的重点是目前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宜林地。林权存在争议的,要制定措施,组织和督促当事人通过协商、行政处理、司法裁决等办法解决争议,争议解决后再列入改革范围。

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通过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落实林地,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奠定基础;通过进一步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完成林权登记和确权发证,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探索建立起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机制;通过完善和落实惠民政策,减轻农民群众和其他林业经营主体的负担,最终达到加快绿化进程,增加森林资源的目的;通过建立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领导、组织和保障机制,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改革任务。概括地讲,编制《规划》是改革的基础;明晰产权,确权发证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成果;加强领导,落实组织保障机制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

一是编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我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确定林业发展目标,参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编制《规划》,然后报县政府审批。对规划确认的林业用地,要依法加强管理,严格控制生态公益林地变更为商品林地。

二是科学编制乡村林改方案。《规划》完成报批后,在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宣传发动工作的基础上,要以乡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分别编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编制和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林改实施方案要注意把握好政策关、决策关和操作关。所谓政策关,就是通过严格掌握国家林业政策,确保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所谓决策关,就一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而言,列入改革范围的林业用地,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可以考虑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任何一种或多种改革方式,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把决策权不折不扣地交给集体经济经织成员。所谓操作关,就是乡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林改实施方案要强调可操作性、民主性和公平性。

三是依法进行林权登记,核发林权证。全县要在年11月中旬前全部完成明晰林地林木权属、签订承包合同和核发林权证工作。在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要与《规划》相匹配,凡是列入《规划》的林地,凡是林权明晰不存在争议的,这次都要完成林权登记,核发林权证。二是与明晰产权同步进行,明晰一块,登记一块,用法律的形式保障改革的成果。三是依法确认持证主体。四是严格按照林权登记申请、受理审查、现场勘界、公示、登记发证、建档立案六个程序依法核发林权证。总的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编制规划,就是确定宜林地、每个乡镇、村都要按照全县的林业发展规划,结合本乡镇、村的实际,制订林业发展规划,确定永久性的林业用地,并登记造册,报上级审批。二是将所有村集体的林木和个人所有的林木全部登记造册,然后将村集体所有部分全部实行拍卖,最后由林业主管部门发证确权。

二、关于春季植树造林工作

期间,特别是从年以来,我县造林绿化工作迈出了跨越式发展的一步,累计完成造林**万亩,林地面积达到**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较“九五”末提高了*个百分点。成绩固然可喜,但是站在全省、全市的绿化大局来审视我县的绿化状况,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县的绿化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沟渠、道路和农田林网绿化相对薄弱,结构性矛盾突出,这与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加快造林步伐,快速提升绿化水平,仍是摆在全县人民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林业做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是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措施,肩负着优化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在目前的情况下,一个地方的绿化水平,不单单是树种的多少,而且反映了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投资环境、居住环境。一个地方没有绿色,就显得没有活力、没有生机,也不可能成为生产要素的聚集洼地,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招商引资的成效和项目建设的速度。对此,各乡镇、各部门务必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站在推进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高绿化意识,准确把握林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以科学的态度,扎实的作风,把建设绿色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牢牢地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不断推进全县造林绿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基于以上认识,今年我县造林绿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造林机制为突破口,工作力度再加大,激励政策再完善,奋斗目标再明确,造林质量再提高,通过挖掘潜力,完善提高,攻坚破难,让能绿的地方都绿起来,让该绿的地方都绿起来,全面提升的绿化水平。在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抓好5项重点:

一是突出抓好全县道路、沟渠及三荒宜林地承包绿化工作。最近县政府印发了《县道路、沟渠及三荒宜林地承包绿化实施方案》,各乡镇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抓好落实。采取典型带动、政府引导等形式将集体所属沟渠、道路和三荒宜林地以村为单位向社会公开拍卖承包绿化。个别造林难度较大的地块,可实行零地价承包。达成承包协议后,承包方与村签订土地承包协议,承包方与村和乡镇签订限期造林协议和护林协议,现本年度内完成造林任务,否则由村集体收回所拍土地,由乡镇没收所得款项。

二是以沧宁路两侧为重点,抓好窗口地带的绿化。沧宁路穿越我县中部,既是我县重要的交通动脉,也是展现我县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加快绿化步伐、建设绿色长廊、凸显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工作中可借鉴武港路绿化的经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选择合理的造林模式,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宜灌则灌,确保栽得活,绿得快。

三是统筹规划,建设和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农田林网是农业生产的保障和水利设施的屏障,对农业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作用。今年,省、市两级政府又将农田林网建设列入考核指标。我县现有农田林网建设标准低,规模小,管护差,必需下大力气加以解决。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力推进。林业、国土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建设田、林、路、水相配套的农田防护林体系。要把农田林网建设与防沙治沙工程相结合,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相结合,与土地整理项目相结合,不断扩大林网建设规模,提高林网建设质量,要通过严格林网建设标准和强化管护措施,确保农田林网建得成、管得好,切实发挥好防护作用。要积极协调林网建设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妥善解决林网胁地造成的各种矛盾,特别是要处理好村集体、林权所有人和地邻的利害关系,在投资、收益上体现公正合理。

四是搞好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的补植补造工作。几年来,我县共承担国家工程造林近**万亩,从最近林业部门的检查情况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株断档现象,个别地块林木损毁严重。今年国家将对往年重点林业工程进行检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将取消各类补助,因此,在今春造林绿化工作中,我们要对过来的林业工程来个回头看,该补植的补植,该重造的重造,确保不出现问题。

五是加快村屯四旁绿化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开展村屯四旁绿化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既是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的具体体现,同时还是一项顺民意的德政工程。各乡镇要按照环村林、街道树、庭园花果、河渠路全面绿化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今年的绿化造林工作要在创新林业机制方面多做尝试,开阔思路,大胆探索。一方面,靠政策调动造林积极性,靠机制促进林业的大发展,积极鼓励大户造林,加快河渠、沙荒、中重盐碱地的开发。今春成方连片造林超过**亩,沟渠路边连续植树达到***米的,由林业局按规划无偿提供树苗。据我了解,这项优惠政策与周边县市相比,我县是最优惠的。前天在全市的春季植树造林动员大会上,黄骅、东光、肃宁3个县的典型发言中,可以说黄骅市的扶持政策是最优惠的,每亩补助50元,我县的政策比黄骅优惠得多。另一方面,要依法保护造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只要是合法的造林与经营活动,不分造林形式,不分造林主体,都要依法保护,及时发放林权证,让林业生产经营者吃上定心丸。同时要把造林质量放在首位,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目前,绿化造林的黄金季节已经到来。各乡镇务必要把造林工作作为当前经济和农村工作的紧迫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现在起,要立即着手安排,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迅速组织开展全民性造林绿化活动。

要明确责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完善绿化责任制。主要负责同志要对造林绿化工作亲自部署、亲自安排、亲自调度。县绿化办公室要把春季造林列入重点督查内容,及时督导检查。要注重抓典型、树样板,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确保造林进度和质量。

要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林业的重大意义,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绿化意识、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搞绿化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自觉投身绿化事业的积极性。

要确保成活。今年的植树造林,一定要严把质量关,确保成活率。确保植树的成活率,首先是选择好适宜的林木,这方面林业部门要当好参谋,要拿出科学的数据,推广适宜的林木品种。其次要强调种植时的质量,不种应付林,不种凑合林,加强管护,力保种一株活一株。

三、关于动物防疫工作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自月日开始到月30日结束。为确保如期完成此次动物防疫工作任务,各乡镇、各部门要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打好防疫攻坚战。在具体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关键环节:

(一)全面完成集中免疫任务。搞好动物免疫接种,提高动物群体的免疫率,是控制动物疫病的关键措施。当前,各乡镇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突击开展春季集中免疫行动,确保3月30日以前完成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任务。要把抓好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等一类动物疫病的免疫接种作为动物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免疫密度低,防疫工作阻力大的村,要组织镇村干部带队防疫,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教育,对拒不接受强制免疫,造成疫病流行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肃惩处,确保防疫不留“死角”,防疫形式分两种:一是各乡镇组织突击队逐村、逐户、逐场、逐畜、逐禽的进行防疫。二是以村为单位,全面开花,以包村干部和村支部为主组织人医和兽医进行防疫。

(二)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按照上级统一安排部署,春防结束后,自月日开始,至月30日在全县范围内立即开展狂犬病免疫工作,希望各乡镇提前谋划,做好准备。

(三)积极落实相关配套措施。一是马上开展疫情普查。各乡镇要立即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每村每户的散养畜禽及规模养殖场进行一次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对养殖情况要心中有数,了如指掌,统一登记造册后上报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期间,一旦发现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家禽异常情况和牲畜口、蹄起泡糜烂、反复发作的情况,立即上报。二是严格执行疫情上报制度。各乡镇要对辖区内散养畜禽及规模场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发现疫情,所在乡镇政府必须在2小时内上报县指挥部办公室,由县指挥部办公室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核实,一旦确诊为疑似病例,要立即采取防控措施,严禁疫情扩散。自月日起,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免疫进度日报告制度、疫情每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要安排专人24小时轮流值班,每天上午10点前上报,县指挥部办公室将对各乡镇每天的免疫进度在电视台公布。三是健全应急机制。一旦发生疫情,要立即启动预案,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组织专门的应急处置队伍,全面实施扑杀,确保疫情不扩散。

(四)做好防疫保障工作。各乡镇可根据本乡镇防疫任务的大小,组织足够的兽医和人医参加防疫,当地动物防疫监督分站全力协助所在乡镇开展防禽防五工作。防疫中要坚持做到一畜一标一证一档案、一禽一证一档案、一村一档、一户一页、一场一档,确保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在防五过程中,一旦有牲畜发生疫苗反应死亡或佩带耳标发生破伤风造成死亡,所在乡镇必须在3小时内上报县指挥部办公室,经核实后,由县乡两级财政给予补贴。

绿色乡村建设情况报告范文3

9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27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副市长吉林代表市政府所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推进绿化隔离地区建设”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今年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经大会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主席团讨论通过,将丰台、朝阳、海淀部分市人大代表共140人就第一道绿隔地区建设提出的3件议案,合并为一项,交市政府办理。市人大成立议案督办组,杜德印主任、吴世雄副主任对议案办理给予多方面指导。市政府成立议案办理工作协调小组,由副市长吉林负责,副秘书长张玉林协调,市发改委具体牵头,市衣委等13个部门和6个区政府共同参与。先后多次召开座谈会,并向81个绿隔实施单位发放了包含151项内容的调查表。在梳理情况、分析问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议案办理《报告》并经市政府常委会讨论通过。

绿隔地区建设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报告》中,对于1994年以来,北京市绿隔地区的政策体系演变进行总结梳理。第一道绿隔地区建设政策经历了7号文试点阶段、12号文全面开展和17号文深化提升三个阶段。

7号文试点阶段。1994年,市政府印发了7号文件《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首都规划委办公室关于实施市区规划绿化隔离地区绿化请示的通知》及配套政策,主要原则是“以绿引资、引资开发、开发建绿、以绿养绿”,通过房地产开发改造旧村、实现绿化。对于实施绿化改造的乡村土地全部征为国有,转居后的劳动力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超转人员由原乡村参照建设征地的办法管理。1997年4月中央冻结建设用地征用耕地后,7号文件的执行受到影响。

12号文全面开展阶段。2000年市政府印发了12号文件《关于加快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意见的通知》及配套政策,主要内容是新村建设采取农民合作或引资开发的方式,农民自住房人均40-50平方米,与上市商品房比例为1:0.5,用于新村建设农民宅基地“空转”征为国有;绿化建设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采取退耕还林、不征地的方式,政府给予占地补偿。但随环境和条件变化,拆迁成本涨幅过快,新村建设资金难以平衡,农民上楼面临新困难。

17号文深化提升阶段。2008年市政府印发了1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意见的通知》,确立了“远近结合、以近为主、先易后难、积极推进”的原则,将重点工作划分为近期任务和远期任务。近期任务是提高占地补偿,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民切身利益;远期任务是发展产业促进就业,试点探索整建制转居,逐步加强和推进绿隔地区城市化进程。具体包括:保持绿化用地农村集体所有性质不变,提高占地补偿标准,从每年每亩500元提高到1000元,建立个案处理机制,灵活务实解决农民住房问题;集中建设资金,规范投资政策,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多元化补偿的方式,促进产业项目供地,积极引导集体产业发展。

市政府进一步推进绿隔地区建设的意见

《报告》说,绿隔地区建设要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市化为目标,以扎实落实和完善17号文政策为导向,稳定地权,分区分片,积极创造条件试点推动隔离地区整建制转居工作,构筑绿隔地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构筑适合绿隔地区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绿隔地区稳定、快速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占地补偿标准,积极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继续保持绿化用地的农村集体土地性质不变,建立占地补偿增长机制,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自2012年起,绿隔地区占地补偿标准由每年每亩1000元提高到1500元,原则上每2到3年调整一次。

二是有序推进整建制转居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1 有条件推进整建制转居。旧村完成拆除,绿化基本实现,农民全部安置,集体产业项目已建成使用并切实发挥就业引导作用的乡村,有序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可以根据农民意愿稳步推进整建制转居工作。

2 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险资金。市区两级政府根据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情况,统筹采用下下三种方式:乡村集体自行筹措。城市化程度较高的、集体经济实力较强、能够自行筹集整建制转居费用的,鼓励以乡村为主体,自主实施整建制转居。统筹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较为充裕的区域,根据土地承载能力,通过土地开发筹集整建制转居费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农民转居意愿强烈、集体经济实力较弱、统筹利用区域土地资源仍难以承担整建制转居费用的乡村,由市、区财政统筹解决。

3 加大管理力度。区政府组织编制整建制转居试点方案,经市政府审批后区政府会同市相关部门组织实施。通过土地开发筹集整建制转居费用的,由征地单位直接将费用列入区县财政账户;市、区统筹解决整建制转居费用的,按比例分别向人力社保和民政部门支付。

三是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

1 实施一批市政能源保障项目,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推进交通设施建设,优化绿隔地区公共交通体系。加密骨干路网,改善绿隔地区与重点新城及边缘集团间的交通联系。加快区域微循环道路建设。推进重点村周边配套市政道路和综合管线建设。

完善资源能源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和用能保障水平。升级改造现有污水处理厂,完成南水北调4项配套工程。提高集中供热水平,“十二五”时期基本实现供热无煤化。

2 实施一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提高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加快优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向绿隔地区转移和辐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标准、高水平的医疗机构,提高一道绿隔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办学形式,建立与职业教育学校的长效合作机制,围绕绿隔地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提高绿隔地区劳动力就业技能。

完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市公共服务网络全覆盖。健全基础教育服务体系,推动绿隔地区与城区之间合作办学、委托管理及教育资源合理流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推进文体达标工程,构建广泛覆盖、均等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体系,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提高绿隔地区公共安全水平。构建贴近群众的生活服务网络。加快推进社区服务设施规范化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3 实施一批环境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居住环境。大力推进绿隔地区规划绿地建设,确保绿隔规划目标实现。优化绿地结构,

力争70%的绿地达到公园绿地标准。加快推进郊野公园建设,构筑“整体成环、分段成片”的“链状集群式”结构,形成“一环,六区,百园”的空间格局。

4 实施以批旧村改造工程,完成剩余新村建设任务。继续做好旧村改造和农民安置,全面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四是大力支持发展产业,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1 发挥辐射带动,实现特色发展。依托重点功能区,发挥高端要素和高端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构建发展集约、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依托绿色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以文化休闲产业为特色、设施农业为补充的新型产业体系,构建环境友好、引导就业的产业结构。

2 加快产业转型,实现规模发展。确保集体产业项目同步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整合绿隔地区的集体产业,集聚发展后劲,实现乡村集体规模发展。

3 培育产业载体,实现开放发展。按照农民主体、市场参与的原则,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绿隔地区产业项目建设。引导集体资产处置与集体经济改制同步进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引进专业经营管理团队参与资产运营,打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集体企业。

4 加强服务协调,实现快速发展。将绿隔地区产业项目全部纳入“绿色审批通道”,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推进项目实施。利用好存量土地资源,适度扩大产业用地占比,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创新机制,提高绿隔地区社会管理水平。

1 引导促进就业。按照城市就业服务体系积极促进农转居人员就业。将绿隔地区农村劳动力纳入城镇失业人员管理范围,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多元化就业。

2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建立社区居委会,实现村居、街乡、人户管理体制的并轨。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支持、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3 实现社会管理服务社区化。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推动城市化过程中村委会与居委会的无缝对接,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全员管理。

六是加强组织。健全绿隔地区建设发展工作推进机制。提升工作层级,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成立绿隔地区建设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由市农委、市发改委牵头。进一步完善绿隔地区建设政策,加快推进绿隔地区建设发展。

市人大财经委提出三条意见和建议

市人大认财经委认为,《报告》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本市绿隔地区发展的主要成果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的总体思路清晰,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切实可行。市人大财经委同意这个报告,对市政府议案办理工作给予肯定。

议案办理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推进绿隔地区建设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市人大财经委同时认为,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为进一步做好促进绿隔地区建设有关工作,市人大财经委提出如下三条建议:

一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使农民更好地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坚持保护绿化成果,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要走出一条绿隔地区城市发展的新路。要进一步明晰地权、林权,在未办理征地地区,积极探索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具体形式,建立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依据土地使用权、林木有关权属获取相应收益补偿的具体途径。完善绿化补偿机制,提高绿化补偿标准,建立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预期收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因素挂钩的增长机制,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研究设立绿化补偿专项资金,构建政府、受益企业或组织共同出资的补偿分担机制。要优先完善绿隔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尊重农民主体意愿,区别具体情况逐步推进农民转居。加快推进绿隔地区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统筹推进与优先解决基础设施滞后结合起来。促进绿隔地区公共服务逐步同城区接轨。认真研究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后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社会管理,完善长效机制。

二保护绿化成果,加快促进适合绿隔地区的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机制,综合考虑绿化建设、绿地养护成本及集体经济组织承受力,科学合理确定绿化补助及绿地养护标准,增强绿隔地区建设发展的内在动力。解决好绿隔地区产业发展问题,使绿隔地区规划兼顾绿地与产业发展需求。让农民有条件发展产业。引导农民根据区域功能定位,抓好地区优势产业发展,最大限度提高产业建设水平,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力量。着力构建绿隔地区发展致富长效机制。搭建劳动力服务平台,走出一条农民通过自我发展促进致富的路子。

绿色乡村建设情况报告范文4

一、任务完成情况

(一)农村能源

⒈农村沼气建设

××年,省政府已是连续二年、市政府已是连续四年把农村沼气建设列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民心工程。按照玉农发〔〕号《玉溪市农业局关于下达××年农村能源建设计划的通知》,今年全市的沼气池建设任务是口。截止月日,全市共新建沼气池口,占计划任务数的,其中达到三配套的有口,占计划任务数的。各县区的完成情况为:澄江完成三配套沼气池口,占计划任务的,新平完成口,占,元江完成口,占,华宁完成口,占,红塔区完成口,占,易门完成口,占,峨山完成口,占,江川完成口,占,通海完成口,占。预计到年底,各县区皆能够圆满地完成计划任务。截止××年月,全市有个乡镇,个村委会,个村民小组实现沼气化。截止月底,市财政共投入沼气建设资金万元。详见附表。

××年,农村沼气建设迎来了又一个发展机遇,今年中央安排10亿元国债资金,启动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这个项目涉及全国24个省的个县。我市易门、江川、华宁、元江、峨山、新平个县争取到这一项目,占全省个县的四分之一多,内容为每个项目县建设口一池三改沼气池。该项目从月启动实施,目前,已按规定完成对沼气建设物资的招投标工作。

⒉山区改灶工作

××年,省能源站下达我市的山区改灶任务为眼,截止月日,全市共完成眼,占计划任务数,各县区皆超额完成任务。

⒊太阳能热水器推广

全年计划数为,截止月日,共推广户,共计,占计划数。

⒋沼液浸种

××年,有户农户应用了沼液浸种技术,推广面积达公倾。

(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年,农村面源污染在停顿了年多后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日本协力银行贷款的抚仙湖治理工程项目中,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已作为重要治理工程经国家发改委立项,项目总投资为万元人民币。除此以外,《抚仙湖径流区澄江代头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星云湖径流区双桥营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市计委批复立项,进入初设阶段,每个村市级投资万元;《东风水库径流版权所有区大矣资村委会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评审,与《~××年玉溪市三湖一海水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治理实施方案》一起被列入市计委××年建设计划。

(三)农业环保

今年我市农业环保工作的重点有个方面,一是组织好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申报工作;二是完成好农业部第一批农业类野生植物保护品种:元江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地的保护区建设工作;三是农业部农业环境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玉溪工作站的建设工作。此三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如下:

⒈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截止月日,全市共有家企业个产品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家企业的个产品取得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家家企业取得无公害产地认证,其中××年新认证的有家,已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认证任务(家)。目前,玉溪市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的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在办理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有家,产品有个(已全部通过环评);在办理无公害认证的企业有家,产品有个。我市的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涉及米、面、油、肉、蛋、菜、果、糖、酱菜等各类产品,总产量达万吨,总产值达亿元。

⒉元江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地保护区建设。××年月,根据农业部农办科〔〕号《关于印发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方案的通知》,元江县普通野生稻列为农业部第一批野生类植物保护品种。按照《云南省元江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示范点项目实施方案》和《元江野生稻保护项目协调会议纪要》,该项目于今年月开始组织实施,项目计划总投资为万元。目前资金到位万元,完成的工程项目为核心区土地征用(亩),核心区、缓冲区生物围栏(一层铁丝网,米;两层龙舌兰,米),保护区大门建设等。

⒊农业部农业环境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玉溪工作站建设。建设农业环境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中各类有毒有害物质全面开展检测,是我市农业环保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我站在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的支持下,培训人员名,经考核合格,取得了省站授予的玉溪市农业环境监测检验测试中心(昆明)玉溪工作站牌子,并开始着手配备与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大型仪器设备相应的农残分析前处理仪器设备,依托省站强大的仪器,整合资源,为我市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开发与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二、经验与体会

(一)领导重视,认识统一,目标明确。玉溪市党委、政府、业务建设部门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沼气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提出山区农村沼气化,坝区农村燃气化的农村能源发展方针,计划到年建设万口沼气池,实现全市宜建池农户沼气化,认识统一、认识到位。在思想和行动上让我市的沼气建设步伐始终走在了全省前列。

(二)加大扶持,争项目、争资金,促发展。今年,在市级财政收支紧缺的情况下,市政府将沼气池建设任务增加到口,拿出万资金,每口补元,保障我市沼气池建设的进程。市农业局作为沼气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将沼气建设作为农业局重要工作来抓紧抓落实,积极抓住机遇,争取中央建设项目。在全省申报成功的个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县中,我市占了个,易门、江川、华宁、元江、峨山、新平成为首批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县,每个项目县取得了万元的国债建设资金,有力地促进了玉溪市的沼气建设。

(三)搞好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今年月,我市在对全市农村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玉溪市年农村能源建设规划》,其中对沼气池建设作出了详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到年完成万口沼气池建设,使农村宜建池户全部建池,让三分之二的农户用上清洁能源沼气。在农村沼气池建设中,我们坚持六个结合:一是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二是与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和旧村改造相结合。三是与改厩、改水、改厨、改厕、农村初级卫生达标相结合。四是与发展生态农业相结合。五是与加快畜牧业发展和适用科技措施推广相结合。六是与三湖一库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相结合,达到既解决农村生活用能,又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农村文明建设的综合治理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为主的农村沼气建池方针,集中人、财、物力,以实现沼气化村为目标,逐村逐乡地连片建池,充分发挥沼气的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

(四)加强宣传,搞好协调。××年,我们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沼气建设的氛围,让沼气建设做到家喻户晓。并继续组建沼气建设指导组,协助各县区开展沼气池建设。同时,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共同促进沼气发展。今年我们与市妇联和团市委合作,在全市各县区各分别建设个沼气村。玉溪市的沼气建设已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注重质量,不断规范质量体系建设。为了确保沼气池质量,保障广大农户的利益,弘扬民心工程,我们不断完善和规范质量体系建设,一是严格按国标《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和《户用沼气池施工操作规范》(/-)施工,严把建池质量关,并严格按《户用沼气也质量检查验收规范》(/-)进行试压验收,做到不试压不验收、不产气不交付使用,对因施工质量和物质质量造成的损失,由施工单位承担赔偿,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二是抓好队伍建设,一方面认真抓好沼气建池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提升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三是实行沼气建设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今年月起,市农业局制定和下发了玉溪市农业局关于在全市农村沼气建设中推行沼气生产持证上岗制度的通知,在全省第一家全面推进持证上岗制度,对沼气建设行为作出强制性规定。四是在沼气建设中坚持沼气池、猪厩、厕所、三位一体同步建设,做到布局合理,标准规范,达不到三配套的不予验收。

六强化服务,建管并重,发挥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为保证已建沼气池正常使用,发挥综合效益,我们十分注重建池后管理和服务工作。一是坚持沼气池、畜厩、厕所三配套建设,保证沼气池有充足的发酵原料,达到较好的产气效果;同时,严把各类沼气建设物资进货关,沼气建设所需的各类管线、灯具、模具、灶具统一由能源部门组织供应,保证产品质量,杜绝不合格产品,发现质量问题的无条件更换和修理。避免因发酵原料不足和建池物资引起的质量问题。二是制定了沼气池巡回检查制度,除对一些农户反映的问题安排人员检查外,每年安排名人员对建设规模较大村寨进行巡回探访,了解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三是对实现沼气化和沼气普及率较高的村组,把安全使用沼气、沼气池的管理维护、科学养猪、综合利用等实用知识培训到农户,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益,实现能流物流的良性循环和转换,促进了猪沼粮、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

(七)以奖代补,鼓励企业认证绿色食品与无公害农产品。××年月,为鼓励企业申报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分担申报企业的申报负担,由农业局、市产业办代表市政府对家取得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企业进行了表彰,每家绿色食品企业奖励万元,每家无公害农产品企业奖励万元。今年初,在农业产业化资金中,预留了万元资金,继续对取得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的企业进行奖励。该扶持政策极大的鼓舞了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的申报积极性,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成为全省申请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定最多的地州市。

三、存在的问题

(一)沼气建设工作经费不足。每年建设万口沼气池,工作量较大,农村能源建设部门任务与责任巨大,随着沼气建设向边远山区发展,各项支出都在增加,而农村能源部门工作经费没有增加,严重地制约了沼气池的推广工作。今年市县两级为申报农村沼气池建设国债项目,付出了较大的人力与财力,项目报下来了,但却没有相应的前期工作经费,损失巨大,严重影响了农村能源部门的工作,影响了今后的申报积极性。建议市县两级财政追加农村能源建设部门的工作经费,追加国债项目申报的前期工作经费。

(二)各县区、乡镇、村社发展仍然不平衡。农村沼气建设民心工程已连续实施了四年,累计建池万口,在全市已有个乡镇、个村委会实现沼气化,但依然有个别县、乡、村存在认识不到位、建设力度不够的问题,沼气建设启动晚,年底赶任务,工作被动,差距明显。

(三)沼气池后续管理工作依然滞后。目前,农村沼气建设已深入到广大乡村,点多面广。我市自年市财政停止了沼气池维护经费(元口)后,由于现有的聘用建池技术人员实行的是计件(建池)工资,建池时为降底农户建池成本,也未在建池费用中预留有维护费用,各基层农村能源建设部门缺乏专门的维护经费,要在所有建设区全面开展并做好后续管理维护工作,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设轻管的现象。建议市财政每年按全市沼气池保有量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沼气池的后续管理经费。

(四)安全故事时有发生

由于管理、使用、维护的知识和技能不到位,造成今年出现死亡人的事故,玉溪市沼气建设发展至今,已死亡人。

(五)沼气综合利用率低。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沼气的综合效益,是沼气的生命所在,可以有效地延伸沼气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到今年底,玉溪市沼气池保有量将达到万口,沼气池建设已遍布全市各个乡村,但广大建池农户缺乏综合利用方面的知识,沼气综合利用工作发展滞后。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户培训,由农村能源部门组织,对农业生产骨干开展沼液浸种、沼液喂猪、沼液养鱼、沼液叶面施肥、沼液(喷施)防治病虫害、沼气保鲜、沼气保温、沼气灯光诱虫等适用科技的培训。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对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和生态家园(庭园生态)建设给予扶持。

(六)缺少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经费。我站承担着玉溪市绿色食品与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咨询、考查、指导、申报管理、材料初审及采样、送样等工作,办理过程中不向申报企业收取任何费用。两年来,此项工作成效显著,企业满意度较高,但我站却没有相应的工作经费,严重地影响了认证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四、××年工作安排:

(一)沼气建设。计划任务数口,其中完成××年国债沼气建设项目口,八个一工程涉及的个贫困村建池口,一般地区口。具体计划见附表。在国债项目、八个一沼气建设项目实施中,要特别注意补助资金必须足额到位,但禁止出现国债资金、八个一工程建设资金、市级财政一般补助资金(元)双重和多重享受的情况发生。

(二)国债沼气建设项目申报。组织好××年澄江、红塔区、通海三县区的国债沼气建设项目县的申报工作,力争立项。

(三)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认真做好《抚仙湖径流区澄江代头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星云湖径流区双桥营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和《东风水库径流区大矣资村环境综合版权所有整治工程初步设计》工作,根据项目的批复和要求,组织和实施好治理工程。

(四)绿色认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组织和完成好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申报企业的考察、申报管理、培训和材料组织等工作,严格按照标准把好申报企业整改关和材料的审核关,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年的目标为认证家绿色食品或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乡村建设情况报告范文5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林业生态市建设为契机,以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绿化美化为重点,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围村林、景观路、林业“三网”建设,实现农田林网化、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为建设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秀美宜居的***做出新的贡献。

二、建设目标

通过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起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初步建成山川秀美、符合生态文明社会要求的人居环境。

20××-20××年三年将全市3571个行政村建成林业生态文明村。20××年第一批在***县、唐庄镇、孟庄镇、冀屯乡、***市四个城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范围内的所有村和××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各县(市)县城规划区、重点镇规划区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村、产业聚集区内的村、8条快速路两侧、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的村级规划中心村开展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活动,建成林业生态文明村1361个,其中样板示范村166个;20××年建成林业生态文明村1335个,75%以上的村庄达到林业生态文明村标准;20××年创建林业生态文明村875个,全部完成林业生态文明村创建任务。

第一批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要确保4月底完成,6月底基本结束。

三、建设布局和建设重点

按照市《生态文明村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在建设布局上要以主城区规划区、县城、重点镇为中心,以环城(县、市、区所在地)、沿线(国、省交通主干线)、区内(产业聚集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村的建设,在全市形成“四级区域、六区环城、八路沿线”的建设格局。“四级区域”即县城规划区内的村、重点镇规划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产业聚集区内的村、“一县一镇百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结合各自实际,突出特色进行建设。“六区环城”即××区、××区、××区、凤泉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发动其所在地的村开展建设。“八路沿线”即组织发动**、***、***、**、**快速通道沿线的村搞好建设。

围绕总体目标,重点抓好入村口主干道两侧绿化、村内主次干道绿化、公共活动场所和农户庭院内外绿化、围村林营造、农田林网化,提高村镇绿化覆盖率。

四、创建标准

(一)总体要求。入村有绿化景观路,围村有绿化带,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花草,每两平方米空地至少有一棵树,消除空闲地,绿化覆盖率达到30%-45%以上。田林路相结合,形成农田林网。树木以果树、用材经济林为主,乔灌结合,形成一路一树、一街一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瓜果飘香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入村口主干道两侧绿化带宽度在20米以上(或植树××行以上),实现多树种配置、乔灌花结合。

(三)村内主次干道实现多树种配置、乔灌花相结合,形成一路一树,一街一景。提倡营造“葡萄路”、“女贞路”、“樱桃路”、“杜仲路”、“樱花路”、“玉兰路”、“银杏路”等特色道路。

(四)公共活动场所和农户庭院内外,适宜种树的两平方米以上空地全部绿化。

(五)营造围村林。植树宽度在20米以上(或植树××行以上),用材林、经济林均可。

(六)“三网”(林网、路网、水网)建设绿化率达到95%以上。村庄周围向外辐射1公里,实现农田林网化,林网控制面积不超过300亩。

(七)村镇绿化覆盖率30%-45%以上。

(八)建有生态文化教育基地1处以上、生态文化宣传专栏3处以上或生态文化纪念馆1处以上。

(九)在中、小学教学中,每周开设生态文化科普教育课2节以上。

五、技术要求

(一)造林标准

同创建标准。

(二)树种选择

1.围村林、“三网”绿化:以1××、1××、中林46等优质、干性通直的速生欧美杨为主;

2.村镇、庭院绿化:以杨、柳、榆、槐树、合欢、栾树、垂柳、金丝垂柳、木槿、红叶李、葡萄、女贞、樱桃、杜仲、樱花、玉兰、银杏等树种为主。

(三)苗木规格

选用ⅱ级以上苗木,植株健壮,苗干通直圆满,无机械损失,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

(四)成保率

成活率达到90%,保存率85%以上。

六、检查验收

(一)自查验收。每年4月下旬,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市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进行自查,分别

一、

二、三类村,形成自查报告,上报市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查报告包括基本情况、组织情况、检查情况、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存在问题等。

(二)抽查复查。市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4月下旬到5月上旬,按照30%的比例,对县级林业部门上报的林业生态文明村进行抽查复查,形成检查验收报告,上报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林业部门要把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列人重要工作议程,将各项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任务。

一是建立市、县领导干部包县、包乡、包村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目标。二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例会,汇报所包县(市)、区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建立督促查制度。市林业局成立督导组,分工负责,对12个县(市、区)、开发区及工业园区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进行督导。

绿色乡村建设情况报告范文6

关键词:生态农业;美丽乡村;问题;措施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提出的重要观点,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党的十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很早就对此决策发表过论述,只有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生态农业建设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和关键所在。

1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1.1生态文明意识有限。从国家环保部调查研究全国生态文明意识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国内老百姓掌握的相关生态文明知识极为有限,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态文明行为并不关注。政府行为是公众很大程度形成生态文明观念的实际决定因素,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较强的依赖政府行为。在大多数的地方,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实际上,很多干部和群众还没有正确的清醒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没有办法真正让他们在生活中做到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不能用实际行动对环境进行保护。

1.2规划水平不足。科学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活动的最重要工作,很多地方政府出台的小组规划与科学规律并不能吻合,规划内容还处于极为肤浅状态,对实际的发展需要不能达到满足,设计内容深度不足,此外整合不到位的状况在一些农村项目中也存在,对实际条件情况过分追求,把量力而为作为工作的唯一着重点,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在思考和改进农村发展建设上办法不多,在建设内容上不科学性极为严重,从而对建设美丽乡村水平造成极大的影响。

1.3资金整合力度有限。目前,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短缺,资金整合力度不够,仅靠上级资金支持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大,但是有些地方投入单纯依靠有限的地方财政,这导致项目资金整合难度增加,工作推进不力。同时,大多村集体没有经济收入来源,加上农民本身并不具备很高的收入水平,自有资金有限,这也是农村建设项目资金难度增加的因素,从而限制了一些示范点建设水平的提升,距离建设美丽乡村目标很远,与具体的建设标准形成很大的差距。

2对策

2.1以生态文明引领美丽乡村建设。首先,地方政府应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环境发展,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观念,贯穿于整个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容整洁是乡村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美丽乡村的主要标志。实现村容整洁,需要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这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要努力构建良好的村民居住环境,解决农村道路、污水治理、人畜饮水、信息、卫生等民生问题,真正的造福于村民。同时,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应成为地方政府工作的重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寻找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地方政府应重视构建农村生态文化氛围,提升农民文化素养,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

2.2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规划的导向性作用。首先,美丽乡村建设全局应成为政府相关部门的着眼点,把城乡一体化的实际需要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把绿色环保作为建设新型社会的重点内容,促进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地方政府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农村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做到统筹规划,要注意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发挥地方优势,要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符号和民俗气息,规划要因地制宜,要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要把中长期的规划和近期的工作目标科学、有机结合,量力而行,不能顾此失彼,贪大求快,讲求实际成效。

2.3坚持以产业培育为支撑。美丽乡村需要有美丽产业,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否则村庄建得再美也会缺乏生机,甚至会成为新一轮“空心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通过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才能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引领美丽乡村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仅是刷刷墙,换一下屋顶,更重要的是要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提升乡村魅力,可以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地方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特点,引导农民大力开发特色农业产业,抓好地域农业品牌建设,为农业生产品牌建设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鼓励农民投身创业,增强农民群众良好的品牌意识,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发展,彰显农业绿色环保理念。建设美丽乡村,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发展绿色经济,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各地实践证明,发展生态游、农家乐是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有效抓手。在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重视美丽乡村建设至关重要。兴文明本质上就是兴生态,而生态的衰亡实质就是文明走向衰亡。积极融入生态文明观念,这是建设美丽乡村充满良好性与积极向上性的前提条件,并有利于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