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思考

产业转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思考

[提要]本文以辽宁省产业结构现状为基础,分析辽宁省进行产业转型的原有优势以及“一带一路”提供的便利条件,从中发现合作共赢对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从不同产业、角度分析论证产业转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绿色经济如何积极地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产业转型;绿色经济

随着经济水平的逐年增长,中国产业形态正逐渐转型升级。产业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经济总水平的提高,而产业转移也可以从各方面促进经济水平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提高,逐渐超越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由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同时,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产业技术装备得到升级改造,企业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提高产业效率,减少工业化带来的污染;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夕阳产业的淘汰与新兴产业的兴起,也促进了夕阳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变,比如以农耕为主的传统农业向以旅游观光为主的现代化农业转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种转变也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人群收入;产业转型使我国产业由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值向低污染、低能耗、高产值的方向转变,有利于减少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有利于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经济发展有其必要性。绿色经济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原有经济市场为基础、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目的而新兴起来的一种经济形式,是新型经济为适应自然需求与人民健康需要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部分产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发展,排放工业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科学技术的不完善,使得能源利用率低下,造成国内大量矿产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开采和浪费,甚至进口能源的利用率也不高;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碳-氧循环不平衡最终导致了气候变暖,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中国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绿色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文献综述

(一)“一带一路”下的产业转型。“一带一路”倡议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促进作用。赵敏利用1994~2017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部分结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促进沿线省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合理化,促进沿线省份产业结构升级更具稳定性。张营营、高煜认为“一带一路”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开放往来,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YutengXiang通过对湖南省地级市的研究调查表明,“一带一路”贸易的循环往来和技术进步对湖南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影响。利用外资比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更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互惠带动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动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廖红伟、宫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使生产要素得到广泛的流动,对我国各地产业结构优化起积极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出不同生产要素的影响不同,同一生产要素不同流动范围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二)产业转型与绿色经济。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发展逐渐成为了国际共识。Mjimba,Vuyo认为时间和范围有限的绿色工业政策制度是发展中国家绿色工业化的可行途径。李慧君指出了工业传统粗放型生产方式对环境的破坏,由数据的计算和对比说明了技术创新是转变生产方式的重要力量。通过分析2001~2011年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指标发现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仍为粗放型。通过对环境规制和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研究,认为中国的环境规制不应只单方面加强环境规制的强度,这可能不利于工业绿色转型,还要创新环境规制内容。第二产业的产业转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关注的重点。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省产业转型

(一)辽宁省产业结构现状。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高于上年同期7.5个百分点,较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8.1%。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7%,已连续9个月实现正增长,工业经济呈现出韧性更强、产业结构逐渐优化的发展态势。2021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平稳。14个市中,有11个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沈阳、大连分别增长13%和16.1%。2021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4%,高于上年底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9%,高于全省工业投资87.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高于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8个百分点。目前来看,相较于第二、第三产业,辽宁省第一产业较为薄弱,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和大豆等。辽宁省虽有肥沃的黑土地,但是农业集约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完善农业带,没有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因此近年来增加值虽有所增多,但并不明显。辽宁省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属于工业省份,有一定的工业基础,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都在保持增长,但近些年增长趋势平缓,增长速度较慢;数据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热潮促使第三产业发展,且发展速度较快超过第二产业。在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产业逐渐兴起,新兴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省产业转型的原有优势。在我国古代就有对外通商,贸易往来的路线,便是古代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将瓷器、茶等物品运送出去,买入我们没有的商品,这样的贸易行为使三个洲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互相交流、互容互通。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辽宁省在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东北通道途径辽宁省的大连、沈阳。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丹东港等港口会成为中蒙俄地区运输线路上的重要节点;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贸易通道。辽宁省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是东三省唯一拥有海岸线的省份,交通运输发达,多个城市拥有港口,比如大连除了拥有港口之外,还是冷链运输的环节。大连有全国最大的冷链冷库群,是我国重要的冷链食品进出境口岸,2019年进口的水产品数量位居全国第二。这种便利条件为辽宁省在“一带一路”贸易往来中提供了方便。“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五通”作为合作重要内容重点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逐渐形成区域合作新格局。辽宁省拥有寻求对外合作发展的需求。辽宁省是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经多年的工业发展,矿产资源枯竭,因此一方面辽宁省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西亚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合作,继续发展比重较大的工业;另一方面辽宁省面临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引进技术人才

(三)“一带一路”为辽宁省产业转型创造条件

1、交通网建设。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积极对外寻求合作发展。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如中老(老挝)铁路、中泰铁路等铁路的建设。陆上辽宁省作为中国向蒙古国、俄罗斯发展的重要支撑,建立并完善向四周经济中心辐射的铁路网;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为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经济贸易往来运输,加强港口建设,辽宁省作为东北唯一拥有港口的省份,在“一带一路”契机的带领下,陆上、海上的交通网得到建设。

2、技术引进。在“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原则下,在国内,辽宁省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引进工业产业或者高新技术产业较发达的省份或地区的技术;在国外,辽宁省可以引进欧洲比如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可以与沿线其他国家共同探讨、共享,实现共赢,进行工业技术或高新技术的发展创新。

3、人才引进。产业转型升级无论是产业深入发展还是发展新兴产业都需要懂得现代化高新技术的人才。近些年,辽宁省人口老龄化严重,适宜学习新技术的适龄人数较少;辽宁省经济较落后导致职工薪酬待遇较低,人才外流严重,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缺失。“一带一路”提倡协同发展,促使高技术岗位增多,可以将不同地区的高技术人才引入辽宁省,弥补人才短缺的弱点

4、经济水平。辽宁省要产业转型,主要是发展深加工产业或者提高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由我国提出以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开放政策提倡贸易投资自由化。辽宁省可以拉动别的国家和地区对辽宁省各产业进行投资,拓宽资金来源,使辽宁省产业拥有足够资本进行深入化发展;辽宁省也可以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进行商业投资,既可以打通辽宁省与多地的贸易往来通道,促进经济发展,又因为投资活动同属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产值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经济发展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根本条件。

三、辽宁省产业转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辽宁省生态环境质量现状。2020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3.6%,同比上升2.9个百分点;14个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在76.8%~95.6%之间,其中大连、丹东超过90%,沈阳、抚顺、营口和锦州低于80%。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29,同比下降5.5%;全省酸雨频率为0.4%,降水年均pH值为6.59,高于pH值5.6的酸雨限值。与2019年相比,全省酸雨频率上升0.1个百分点,降水年均pH值上升0.04。数据表明,近几年每年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比例呈上升趋势,空气质量为“污染”的天数比例呈下降趋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近几年,全省全年酸雨频率在明显减少,降水酸度在减弱,说明人为向大气中排放的酸性物质在减少。通过空气质量、降水两大指标表明,辽宁省生态环境向好,绿色发展、防治污染的效果十分显著。(表3、表4)

(二)不同类型产业转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

1、第一产业转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一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辽宁省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业技术不先进,依靠自身肥沃黑土地获得收益,尚未形成像美国一样发达的农业生产带,未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农业模式依然是粗放型,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粗放型农业的特点就是投入少、效益低,产品为单一农作物,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产业转型可以将传统农业转型为旅游观光农业或生态农业等。观光农业将旅游与传统农业进行结合,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属于第三产业范畴。让城市人们体会到农村特色景色,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以服务为主,并不过多牺牲环境来追求农业产量,有利于绿色经济的发展;生态农业则是相对近年来牺牲环境发展带来的问题:化肥农药超标、土地沙漠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燃烧秸秆、燃烧柴油等破坏生态环境。生态农业限制使用化肥、农药,将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结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将物质循环利用,降低污染的排放,使得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比如,在稻田里养鱼就是一种生态农业发展的形式。

2、第二产业转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产业主要以工业和制造业为主,在“一五”计划、“二五”计划以及建国初期等重点发展重工业时期,辽宁省拥有丰富矿产资源有利于发展重工业,并逐步发展为东北重要的工业基地。但随着逐年发展,问题也逐步暴露,辽宁省资源过度开采,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排放大量工业废水、废气,污染环境。工业进行产业转型,向技术发达的国家地区引进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例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比如,汽车制造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汽车,有的甚至不止一辆,如若将汽油作为单一能源,石油的需求量逐年增大,燃烧汽油导致的尾气排放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传统汽车对环境的影响,汽车制造业主要开发新能源汽车,现在市场上大多售卖的都是油、电混合动力的汽车,以及少部分的纯电力汽车。这样的转变减少了石油能源的消耗,降低了污染排放,甚至在未来技术发展下,克服电池以及技术限制,有可能迎来纯电力动力系统汽车的大量上市,实现污染零排放。

3、第三产业转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没有较大的工业污染排放,但近年来也在逐渐向绿色发展转型。例如,旅游经济向低碳旅游经济的转变。低碳旅游经济旨在减低碳排放,减少资源消耗。酒店、餐饮在旅游经济中比重较大,应坚持绿色经营模式;人们可以在旅行途中进行拼车,使用公共交通或者在短途中骑自行车,减少尾气排放;在外就餐、聚餐时,不适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餐盘,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同时在消费时养成低碳消费的习惯也格外重要。在金融业方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我国要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我国财政部采用公司制形式开展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这种国家金融环境背景下,辽宁省环保产业协会发起设立低碳绿色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为促进辽宁省绿色金融发展构建起了平台,有利于辽宁省绿色金融产业筹资。在金融领域,环境责任保险是一种国际性的环保措施,虽然其在辽宁省内还不普及,发展尚存在重重问题,但是对辽宁省金融领域绿色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

四、政策建议

第一,政府适当进行政策扶持,支持传统产业转型,鼓励新兴绿色产业发展。政府可以适当降低绿色经济产业的用地价格,财政减免对绿色经济产业各环节的赋税,减轻产业转型发展绿色经济的成本负担,为企业注入发展新动力。降低新兴绿色产业资金就业门槛,促进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绿色产业多元化。共享单车的出现就是共享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绿色经济低碳生活的结合。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拨款,比如加大对企业进行绿色经济发展技术手段创新的投资,以此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同时可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使产业转型与绿色经济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第二,政府建立健全产业法律法规,提高企业排放标准。政府对重污染企业实行处罚措施,取缔部分重污染企业,督促企业产业转型进行绿色发展,降低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建立绿色经济产业标准,建立绿色产业示范单位,成立行业标杆起到带头作用,以便于其他企业进行学习和自我整顿,实现绿色经济产业化发展。

第三,政府加强对绿色经济宣传力度。政府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形成全民环保的社会氛围。让绿色经济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渗透进日常生产生活,引导人们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其体现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倡导人们购买、食用绿色健康有机的蔬菜,宣传居住环境生态良好对人们身心健康的意义。通过提高人民对绿色经济的需求,带动绿色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作者:柏雪娇 陈哲 谷方杰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