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发展现状范例6篇

绿色交通发展现状

绿色交通发展现状范文1

摘要: 城市中央商务区(Cential Business Distiict,即CBD)是集政务服务、商业金融、会务会展、宾招酒店、文化娱乐等多职能于一体的城市重要功能区,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CBD的低碳设计将对整个城市的低碳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本文着重探讨现代CBD建设如何通过构建地区性复合型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生态弹性格局、增加绿化汇碳等手段减少碳排放,打造绿色低碳的现代CBD。

关键词: 城市商务区;低碳;绿色;设计

中央商务区(Cential Business Distiict,即CBD)一般地处一个城市的中心位置,是一个城市高端产业的集聚区。作为一个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区域,其开发无疑将导向高强度与高密度的地块开发模式,缩小区域内部如绿地、水体等生态要素开发,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与现代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理念成矛盾。如何既注重经济效益的开发,又注重生态文化效益的开发,成为现代CBD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生态弹性格局两方面来论述现代绿色低碳CBD的设计。

一、基于绿色基础设施(GI,Green Infrastructure)构建的CBD低碳规划

据有关专家统计,一公顷城市绿地每年吸收一氧化碳量为5-15吨。基于GI构建的商务区低碳规划是指改变传统建设模式,将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商务区发展的战略性空间框架,在合理确立功能构成、建设规模的同时立足于基地的生态特征,构建与地区交通、建筑、绿色空间复合交融的生态弹性格局作为区域的绿色基础设施,减少碳排放,实现CBD高效能、高效率、低排放发展。具体的实施策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绿色基础设施作为CBD可持续发展基底。发展区域综合、功能联动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作为CBD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底,提高CBD碳汇容量,实现CBD低碳可能,创造自然和谐的魅力宜居之城。

2、绿色基础设施与地区交通系统的结合。将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城市交通系统相结合,最大幅度的发挥绿色植被固碳释氧、减噪降温作用,打造宜人尺度的城市街道系统与魅力步行空间,形成绿色生态低碳的地区交通系统。运用“机非分离、各得其所;打造枢纽,无缝衔接;公交优先,宜人慢行”的交通规划理念,通过采用“机动车主干道+林荫大道+步行道”的交通系统实现交通系统环境友好与高效运作的目标。

3、绿色基础设施作为游憩开放空间系统。营造连续贯穿室内外的绿色活力空间一一生态建筑绿色理念和绿色开敞室外空间。室外场地下构建“广场一街道一公园”的城市活力空间体系,室内场地则通过绿化屋顶、垂直绿化结合能源技术的运用,实现建筑低能耗运作的同时营造工作在大自然之中的高级环保办公环境。

4、绿色基础设施承载城市文化。对CBD开敞空间进行文化表征上的保护,并采用现代设计语言进行时尚转化,实现其功能更新后的活力更新,也保留了城市最重要的文化记忆与精神。绿色空间体系体现城市文化与地方精神,彰显城市魅力,突出CBD魅力橱窗的特质,建设生态娱乐型CBD与体验型CBD。

二、构建生态弹性格局的CBD

构建生态弹性战略格局不同于一般性对生态过程的描述与控制,而是立足于生态效益,兼顾土地经济效益,将生态过程通过核心辐射区、固碳斑块、游憩廊道等核心控制要素进行表述与控制,希望解决中心商务区的经济密集开发模式与生态效益之间的矛盾。

1、优化网络、强化绿核。由CBD生态现状的存在优势与面临机遇所决定的优势一机遇SO战略,根据CBD现状与城市生态学原理,对于现有分布均匀、形式多样的绿色空间应该加以优化,使其形成更加系统的有机生态网络,与此同时强化网络中的绿核,发挥其核心辐射的功能,促进CBD生态过程的发生与完善。

2、区域系统、固碳绿斑。以北京CBD东扩区案例为例,考虑到生态过程的时空连续性,从区域层面看待CBD东扩区的生态绿色空间建设,包括借用朝阳公园等周边大型核心绿地的构建CBD的区域性绿色基础设施,在CBD关键节点与现状绿化状况较好的地点如人民日报社的周边绿地、一道沟绿廊沿岸绿地以及已建成新光天地中绿化状况良好的中心景观绿地等中安插布置固碳战略绿斑,形成区域系统的生态绿色空间网络。

3、垂直绿化、指标控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绿地斑块的面积经常由于建设用地的胁迫与土地价值的市场级差被不断缩小。为了更有效的进行场地绿化并实现碳氧收支平衡的最小碳汇绿地面积,通过分解到每块土地的绿色容积率控制,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的绿色容积率进行控制与平衡,将空中花园、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形式综合考虑。

4、斑廊贯穿、战略互补。通过确定发挥生态效应的最小面积与宽度,对CBD生态绿色空间的核心区面积与廊道宽度进行建设指引。当区域绿化覆盖率大于30%时,绿地对热岛有较明显的削弱作用,覆盖率大于50%,绿地对热岛的削减作用极其明显,因此建议区域绿化覆盖率应达到30%—50%。当绿地规模大于3公顷、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集中绿地,其内部的热辐射强度明显降低,基本与郊区自然下垫面热辐射强度相当。绿廊宽度大于30米时,具有较明显的降温降噪作用。绿廊宽度大于12米时,物种多样性开始随宽度增大而增高,因此建议设置面积大于3公顷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集中绿地。同时结合交通系统构建绿色廊道,其中机动车主干道旁绿地宽度大于30米,次干道旁绿地宽度大于12米。由于斑块之间距离小于500米生态效应较好,500-1000米属于中等,大于1000米则较差;踏脚石斑块绿地面积建议在0.5到1公顷左右。

三、结语

CBD的科学建设为我国城市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城市CBD的建设要在绿色、生态、人文的理念下,建设成低碳、环保、节能、节地,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重要的高端产业集聚区。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08,18(3)

[2]罗永泰,张金娟.我国中央商务区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4, (2) .

[3]王文礼,杨星,.绿色容积率:建筑和城市规划的一种生态量度[J].中国园林,2006, (9).

[4吴菲,李树华,刘娇妹,.城市绿地面积与温湿效益之间关系的研究[J].中国园林,2007, (6).

绿色交通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 风貌整治点线面空间规划人居环境

中图分类号: G3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小城镇作为城乡建设体系中承上启下的角色日益被重视。由于缺乏正确的城镇建设理念作为指导,越来越多的小城镇在经济发展中,逐渐丧失自身的文化和生态特性,造成形象单一、个性缺乏、千城一面的现象,这已成为制约小城镇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塑造富有特色与活力的小城镇风貌,展现原有的自然、文化特质和个性,成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文以青岛胶州市铺集镇风貌整治规划为例,提出以风貌形象定位为“绿色铺集、休闲小城”主题,为其他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一、铺集镇概况及其总体建设风貌

(一)铺集镇概况

铺集镇位于青岛胶州市西南部,地处胶州、高密、诸城三市交界中心,素有“三七”铺之称。区位优良、交通便捷,距青岛国际机场70公里,青岛海港80公里,黄岛港口50公里,距北济青高速公路40公里,南济青高速公路6公里。铺集镇全镇共辖69个行政村,6.6万人,总面积122平方公里。镇区常驻人口3万人,是全国重点小城镇,全国环境优美城镇和全国减速机生产重镇。

(二)铺集镇总体建设风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铺集镇作为胶州市重要的生态型小城镇,其城镇建设呈现以下特点:

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铺集镇林地、水资源丰富,胶河穿镇而过,澄月湖与王吴水库首尾相接,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镇区城市功能骨架初步成形

镇区建成区规模为4.8平方公里,已形成 “五纵三横”的道路网络系统。配套设施初具规模,已经建成的客利来购物中心、客利来农贸市场提升了铺集的商贸发展水平,也改善了城镇的总体形象。

特色鲜明的城镇风貌

城镇建筑布局较为规整,部分区域呈现红瓦黄墙的民居形态。

但是铺集的城镇建设也面临着当前小城镇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建筑形态日益呈现多样化,使得景观不协调。

由于城镇建设对建筑颜色、立面材质和风格等方面缺乏规划控制和引导,出现了多样化的建设风格,总体不协调。

部分道路路面破坏,交通设施较缺乏。

城镇的主要干道朱诸路承担着过境交通和城镇主干道两重功能,造成交通拥挤,路面损坏,并且镇区缺乏红绿灯、人行斑马线等交通设施,影响交通安全。

城镇的开放空间较少,已有绿化种植缺乏层次性。

镇区内部缺乏广场、绿地等集中的公共开放空间,现有道路两侧的绿化树种太小,缺乏种植的层次性。

城镇的广告标识、市政管线较为杂乱,缺乏统一规划。

镇区的广告随意搭建现象严重,缺乏统一的管理。电线设施没有进行埋地处理,影响城镇的景观形象。

二、风貌整治规划的思路与方法

铺集镇城镇之一,是2009年胶州市重点建设乡镇,其风貌整治规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内容涉及建筑的拆除、改造与整治,交通设施和步行系统的改造,绿化景观环境塑造,以及户外广告与街道家具的规范等,需要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因此必须制定公平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政策保障规划的实施。同时由于小城镇自身资金、人力以及技术水平的有限,如何制定经济、便于操作、无需大拆大建的整治措施,成为规划的关键。

风貌整治的思路与目标

铺集镇规划确定铺集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成部级的城乡和谐发展示范镇。并且提出它的风貌形象定位为“绿色铺集、休闲小城”。通过利用铺集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区位条件,打造一种异于城市生活、富于乡村特色、具有闲适精髓的生态化小城镇。

风貌整治的方法

通过对城镇整体风貌的分析研究,确定了铺集镇整体的风貌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这包括

重要节点、建筑地标、景观地标、重要街道空间、视线通廊以及重要开放空间,并对各要素提出规划控制导则。

基于发展定位,规划对铺集制定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整治方法。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整治:点的塑造——塑造良好的入口和中心景观:通过对入口和中心区域的重点景观塑造,彰显生态、活力、热情的城镇形象;线的塑造——营造高品质、具有独特气质的街道形象:通过加强对沿线建筑、开放空间的景观塑造和特色挖掘,改善交通组织和绿化设计,完善街道家具,凸显铺集的文化内涵;面的塑造——形成具有人气和魅力的重要区域:澄月湖度假区是铺集打造休闲小城的重要依托和前期启动区。通过项目策划、功能布局和景观塑造,打造铺集最具代表性的滨水生态度假区。

线状空间规划设计--街道空间的风貌整治

通过对现有街道空间的分析研究,结合规划实施的现实需要,规划以建筑形态、道路交通、绿地景观、广告标识与街道家具作为街道空间风貌的构成要素。主要通过对各要素现状问题分析判断,提出整治措施。

(1)建筑形态整治

现状镇区四条道路两侧的建筑形态多样化、建筑色彩杂乱,整体不协调,部分建筑损坏或脏乱,违章搭建现象较严重。规划根据街道两侧建筑的质量和其对街道景观影响,并结合远期规划,将沿线建筑划分为保留建筑、整饰建筑和拆除建筑三种类型。

由于建筑色彩涵盖了城镇的历史、气候、植被、建筑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它最直接地体现了城镇个性和形象,规划将其作为立面改造的重点内容进行研究。根据美学原则、特色原则和时代原则,推荐白色、灰白色和乳黄色作为铺集城镇的主要基色,以红、橙、灰蓝色为辅色,整体色调素雅中偏暖。

建筑形态整治

(2)道路交通整治

根据道路的现状情况以及其在整体道路系统中的功能定位,确定道路的断面形式和道路红线宽度。针对道路路面情况,规划分别对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提出了改造措施。

为了体现地方特色,推荐人行道主要铺设红色混凝土砖,并以浅黄色混凝土砖作为分隔。另外为了体现人性化,在人行道中间设置盲道。

在交通设施方面,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在朱诸路的主要路口设置了红绿灯、人行斑马线、停车线、交通标示牌等交通设施,改善了的交通设施,提升了城镇形象。

(3)绿化景观整治

绿化景观系统由街头绿地、道路绿化和屋顶绿化三部分构成。

街头绿地,是城镇主要的开放空间和景观区域。由于镇区建筑较密,所以主要采用见缝插绿的方式规划街头绿地,成为居民日常的公共活动场所。

屋顶绿化,主要指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围墙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上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它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居民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规划结合铺集的实际,主要选择耐旱性、抗寒性强的矮灌木和草本植物,喜光、耐瘠薄的浅根性植物以及抗风强、耐短时潮湿积水的植物品种。

道路绿化,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具有鲜明城镇环境具有重要作用。规划首先对道路两侧的绿化进行分段研究,找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后根据道路断面设计以及道路的功能要求,对道路绿化提出整治措施。

以朱诸路为例,现状道路绿化的主要问题是机非隔离带灌木枯黄、杂乱、不整齐,乔木树种偏小,未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与朱诸路作为城镇景观大道的定位不相符。另外人行道上没有种植行道树。为此规划提出了具体整治措施。

枯黄和空缺的灌木丛中重新种植新灌木,并整体修整维护;

补种花灌木,增加景观层次、丰富四季观赏效果;

将现状乔木间隔更换成大型乔木,加强修整和养护。

此外,还对灌木、花灌木以及乔木提出了树种指引。

(4)广告标识与街道家具整治

广告标识

广告、标识的设置不应损害建筑与环境特征,其形状、尺度及形式应与建筑、环境协调。规划从广告标识位置、尺度、形式与色彩三个方面提出了设置要求,力求实现广告标识功能性、艺术性、文化性、科技性和人性化的有机融合,使其成为展现城镇形象、体现城镇特色的载体。

街道家具

街道家具主要包括街道上的雕塑、街灯、消防栓、邮政信箱、电话亭、垃圾箱、公共汽车指示牌、座凳等设施,被视为城镇景观中的环境小品,是体现城镇个性和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元素。

规划对各种街道家具的放置位置和设计形式提出了指引。

此外,考虑到夜景系统已经成为城镇形象展示的重要内容,规划还对道路照明、人行道照明、广场绿地照明、建筑照明、其他装饰性照明等提出了照明设计要求。

点状空间和面状空间的规划设计

除了线状空间的整治改造外,铺集还重点选取了镇区入口空间点状空间规划设计和澄月湖度假区面状空间规划设计作为城镇风貌塑造的重点。

(1)点状空间规划设计

镇区入口空间现状为开敞空地,杂草丛生,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门户印象。规划以迎宾和印象铺集为设计主题,在此建设一处入口迎宾广场,由城标和绿地广场两部分构成。城标以张开双臂的抽象造型,体现热情欢迎远道来客的寓意。绿地广场以模纹绿化、色叶植物以及硬质步道构成,展现绿色铺集、休闲小城的建设理念。

(2)面状空间规划设计

澄月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铺集镇区东南区域,在清乾隆年间被誉为胶州八景,在青岛市总体规划中被定位为重要的旅游点,是铺集发展休闲度假的主要区域。规划通过对现有资源分析以及青岛市整体旅游格局的判断,确立了“生态绿谷、水上田园”的总体定位,并以“生态”资源打造为核心,发展成为集生态观光、田园体验、健身娱乐、都市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成为城市居民疏解压力,体验生态之美和田园之趣的理想目的地。为此策划了农村新天地、四季林、度假别墅、休闲会所、户外拓展基地、森林氧吧等建设项目。

总之,塑造富有特色与活力的小城镇风貌,是规划建设者的重要工作目标。城镇风貌整治就是随着城镇的发展,对城镇一些地区不相适宜的功能和景观进行调整和提升,使之能够不断适应城镇发展的要求。风貌整治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是各种要素重新组合、有机更新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以科学的精神、审慎的态度进行。只有真正认识城镇风貌的特色、个性,并在城镇建设中予以体现,才能打造富有特色与活力的小城镇。

参考文献:

[1]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

[2] 张泉,王晖,梅耀林,等.村庄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程俊虎,齐君.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城市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15):39-40.

[4] 芦原义信,尹培桐译,街道美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5.

[5] 韩勇,城市街道空间界面研究[P].学位论文,2002.

绿色交通发展现状范文3

一、现代物流发展状况

现代物流的产生和发展给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代物流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各种用户的需要。实现了服务、信息、物质从生产到销售流动,对服务、物质、信息等方面的保护管理产生了重要作用,为各项事业低成本、高效的运转奠定了基础,物流管理可以有效实现物质、信息、服务的实施、计划和控制。物流活动主要包括仓储、运输、配送、装卸、包装等,在此基础上需要信息活动的调控,物流活动需要信息活动的支持,只有保持信息的通畅,才能保证各种物流活动协调向前推动,才能从根本上节约物流活动环节成本,为实现物流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才能真正实现绿色物流。现代物流管理的范围广、环节多、周期长。从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开始,对生产全过程提供物流支持,最终实现对营销活动的协调和控制,只有对全过程中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才能保持整个链条处于一个系统范围内。物流管理不仅需要对各种实物进行规划和管理,同时还需要对实物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控制管理。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物流已经对企业经营生产全过程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生产全过程获取更多收益的重要保证。

现代物流的产生与时展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现代物流越发达,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标志,只有发展好现代物流业才能保证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现代物流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丰厚的利润,因此现代物流被称为是“第三利润源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交换、物质交换、服务交换越来越频繁,对现代物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只有全面提升现代物流水平,才能全面带动经济的发展。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对现代物流的发展非常重视,实现现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代物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强,因此现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工作已经成为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研究的重点。物流活动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说物流活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只有保持物流活动的可持续性,才能实现经济活动的可持续性,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经济的发展对物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同样要求物流发展速度的加快。随着经济、物流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越来越频繁的物流活动和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资源浪费、噪音污染、废气污染、废弃物增加、交通堵塞等。此现状与全球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不对称的。因此,只有对绿色物流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制定好现代物流管理的政策,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物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物流活动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产生紧密的联系,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三者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三方利益同时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管理,只有从根本上处理好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物流对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物流活动得到很好的发展的同时,必然带动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总量增加又反作用于物流活动,导致物流活动更加平凡,产生的经济效应更加明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式需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很多物流策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要。只有转变物流活动发展方式,才能更好发挥自身的力量,从而达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现代物流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是很强烈的,所以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公路货车运输的频繁,导致能源消耗过多,对城市会产生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交通的频繁性对城市交通产生很大的压力;物流商品包装的豪华性和一次性,另外,使用的材料具有污染性,导致垃圾增加、资源浪费加重,所以对环境会产生严重的污染。当前很多商品采取分散性加工流动模式,资源很难得到很好的利用,能源消耗相对较大,流通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边角料很难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物流对推动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文明的程度在信息社会环境下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必须以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为基础,因此维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重大课题,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已成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能牺牲下一带的环境和资源,只有按照发展的规律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达到社会各项事业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必须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才能保证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分析,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选择,物流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只有按照绿色物流管理的模式发展,才能实现物流管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证商品的流通、生产和消费对未来的商品流通、生产和消费不产生影响,才能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代物流管理活动必须要以环境保护为根本出发点,只有改变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单向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当前只有建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物流管理步入一个新的台阶。现代物流系统从根本上说必须是符合消费生活和经济 发展的健康系统,才能保证经济环境与经济效益共生的发展环境,才能真正实现绿色物流的模型。绿色物流必须以降低环境污染为基础。只有把资源消耗的减少为根本目标,才能更好的把现代物流技术运用到物流管理中,现代物流管理必须从储存、包装、运输、装卸、加工等环节进行展开,才能实现绿色物流和专业物流的目标。绿色物流贯穿于整个物流环节的始终。只有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约束,才能保证物流环节实施的规范性,才能实现物流管理的协调性,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绿色物流与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着直接的关系,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都和节约资源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两个角度对物流进行管理,才能保证实现绿色物流管理,才能保证物流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绿色物流发展的策略

绿色交通发展现状范文4

1.新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绿色交通

城市交通的发展在满足人们交通需求的同时,城市交通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交通拥挤、慢性公路堵塞及红绿灯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增加及出行时间消耗增大,噪声、振动、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能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增多,道路建设的不合理影响土地布局的合理性,路网可靠性降低,社会成本增加等问题。虽然在汽车环保及公路利用方面采取了各项措施,但随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上升,这些问题将会继续恶化,并由此引发更严重的交通拥挤。可见,解决交通问题不再是单一的解决人们交通的需求,而应从系统的解决与之相关的所有问题。

“绿色交通”的提出,使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得到最好的诠释即:解决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同时引导城市由目前单中心同心园模式向多中心的轴线模式发展。

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实践目标。简言之,“绿色交通”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发展一套多元化的都市交通工具,减少个人交通车辆的使用,以降低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能源、费用的交通运输系统。最终强调的是解决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以减少个人交通工具之使用为手段。

chris bradshaw于1994年提出绿色交通体系(green transportation hierarehy),其论点是绿色交通工具之优先级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工具、共乘车,最后是单人驾驶的私人车。

可见,“绿色交通”的理念和目标正是交通规划师们的追求,是新世纪城市交通的主导方向,也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世界各国在发展城市交通的战略问题上,已达成共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形成运量大、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少、安全可靠性强的现代化立体公共交通干线网,实现交通行业的“绿色性”。如在斯特拉斯堡市号称“绿色大蟒蛇”的轻轨交通,已成为欧洲绿色交通的典范。因此有人提出轨道交通是对环境友好的“绿色交通”。

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方兴未艾,尤其是在我国经历了长期城市交通问题的困扰,体尝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地下铁道建成后的种种效益之后,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着手轨道交通规划。但在规划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不能完整的反映“绿色交通”理念,不能适应新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

1)路网规划现状

综合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城市的路网规划不难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较少的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或仅在评价系统中有些环境指标,而在“绿色交通”理念指导下,应该在规划一开始就将资源、环境的约束纳入其中;其次路线确定上主要采取定性方法,在整个规划过程中,除客流预测时用到定量技术外,在线路确定上规划者大多依据城市普通道路规划的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轨道定线,随时间推移再由新的主客流方向形成新的路线,这样形成的路网零乱,缺乏系统性;最后一点是缺乏市郊轨道的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市郊轨道势在必行,国外大城市已开始规划市郊轨道,如日本的东京等,为此我国的轨道交通应在规划一开始统筹考虑市区和市郊轨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线网评价现状

首先,指标权重的确定缺乏依据,评价指标数目繁多,指标的权重没有统一的依据,势必造成一定的偏差,再由于误差的累计,可能产生不合理的结果;第二,评价的指标虽然很多,但有些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如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路网规划指标体系中,公交平均出行时间与平均出行车速相关;第三,指标的定性分析缺乏客观性,轨道线网的评价指标,有些指标如促进合理的土地开发,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难以量化,规划者在分析时融入本人的主观意识,势必会降低它的科学性;第四,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往往缺乏对轨道交通的“绿色性”评价,没有纳入人的舒适度、安全度、环境、噪声、振动、大气的污染等,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

可见,目前国内的轨道交通规划并不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更没有完整的反映“绿色交通”的理念。

3.新世纪轨道交通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绿色交通”的要求,新世纪的交通不再是满足单一的交通需求为目标,而应是满通需求的同时充分地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能够完整的解决交通问题,即解决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更好地引导城市的发展。针对目前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现状,综合剖析世界四大都市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的轨道交通及交通结构,在进行轨道交通路网规划时除了满足传统的道路交通路网规划的原则外,还应遵循下列原则:

1)适应城市总体规划,超前城市总体规划 在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时,应充分认识到轨道交通设施的建立,将吸引更多的交通需求,形成新的人口密集区,新的交通走廊。

2)线网布局走向与城市发展方向相协调 轨道交通不但应解决交通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城市的发展,以之作为城市发展的骨干和主体,引导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对城市发展规模较大或未形成多中心发展格局的城市,这一点尤为重要。

3)考虑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将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如噪声、振动等,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4)特别注意的是尽量不在市区特别是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建设地面上的高架线路 这是由于一方面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另一方面,市中心区高层建筑多,对污染物的扩散造成不利,轨道高架线路的建立将进一步加重这一地区的污染程度。

5)注重换乘系统,充分考虑交通衔接 轨道交通系统与道路交通工具、市际铁路等共同存在,做好交通衔接,从而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使用效率。

6)注重旅游的需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更青昧于发展第三产业,旅游城市的增多使各大城市在轨道交通规划时必须考虑未来旅游发展的需要,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武汉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

武汉市的轨道交通研究始于八十年代,最初的研究项目是汉口旧京广线外迁改建,提出在原线建设轻轨的设想。

4.1 线网简介

目前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发展规划已形成,远景规划年轨道总长219.7km,设线路7条,4个车辆基地,10个停车场。线路构成如下表所示:

线别 起点 终点 全长(km) 车站(座) 1 吴家山 堤角 29.6 26 2 常青花园 关山 39.1 29 3 青山 青菱 32.1 26 4 沌口 新武北 38.4 28 5 永安堂 新武北 23.8 21 6 老关村 堤角 25.3 23 7 古田 野芷路 31.4 21 合计     219.7 174

4.2 线网评价

1)从线网总体结构看它是由核心网和放射网构成,中心区由纵横四条线构成网格状“围”字形核心网,以此为基础,形成联系城市中心区和新城区的放射线,可减少换乘次数,减少中心区客流的换乘压力,适合武汉市交通状况。

2)线网力求穿越密集走廊,联系大型客流集散地,同时兼顾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和开发新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部分融入了“绿色交通”理念。

3)线网能够照顾到武汉市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城市的发展方向。

4)较好的解决了跨江客流需求,在规划远景年,四条跨江轨道将分担83%的公交客流量,满足过江需求。

4.3 对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建议

1)中心区线网密度在2020年为0.46公里/平方公里,远景规划年为0.82公里/平方公里,而在国外大城市则远远超出此数值,如巴黎中心区线网密度为2.97公里/平方公里,伦敦中心区为2.56公里/平方公里,纽约更是高达3.17公里/平方公里,国内城市如青岛在2010规划年也达到1.2公里/平方公里。可见武汉市中心区线网密度远远不够,这样势必会导致客流失去对轨道交通的需求,转向其它交通工具,因此应提高中心区线网密度。

2)针对武汉市的交通瓶颈--过江问题,在线路优化时应采取局部优化与整体最优相结合的方法,不可单纯的以线网全局最优为规划目标。保证跨江客流的需求,将是全局最优的前提。为此,适当更改即定线网,增加跨江轨道,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尽快在城市区建设大型的换乘中心,缓解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将位于市中心区的长途车站、火车站外迁,迫使客流转向公共交通,选择轨道交通,一方面减少了外来车辆,另一方面使轨道交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可使原有的铁路线作为轨道线路,降低成本。

5.结语

新世纪的城市交通将以“绿色交通”为实践目标,解决交通问题将不仅仅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还要通过调整原有的轨道交通规划原则,形成立体公共交通干线网,减少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同时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实现交通行业的“绿色性”。

参考文献:

陆化普 高嵩 考虑可持续发展的主动引导型交通规划新理论体系的开发,公路交通科技,1999,16(4):29~33

沈添财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交通实施战略, hot/green/001.asp

沈添财 绿色交通的思维与空气品质的改善,城市交通,2001,2

潘世建 创建厦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 hot/green/01.asp

chris bradshaw,the valuing of trips,revised sep 1994,prepared for ottwalk and the transportation working committer of the ottawa-carleton round-table on the environment,jan.1992

蓝军 蒋馥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规划新构想,(畅达新世纪的城市交通),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david simmonds &denvil coombe:transport effects of urban land-use change,traffic engineering control,1997,12

绿色交通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城市交通 交通管理 绿色交通

交通运输系统作为现代国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交通系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综合考虑土地使用、城市规划和其他许多社会经济因素。 中国绿色交通发展的理念和“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工作:

一是健全有利于绿色交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二是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三是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四是加强科技和信息在绿色交通中的应用。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国务院确定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重大战略方针,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人们出行难的根本措施,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节约用地的重要工作。国务院明确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任务和要求。选择绿色交通出行方式,还可使人们感受到以下益处:

(1)提高效率:绿色交通方式可以改善交通状况,减少机动车对道路资源的占用,缓解交通拥堵,从而使城市总体出行时间减少;

(2)降低成本:绿色交通可以减少城市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的需求、建设和维护费用,减少直接交通费和油耗,降低城市运营成本和节约能源;

(3)促进环保:机动车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在局部区域可以达到高浓度,严重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并对健康产生明显影响。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可以降低城市空气污染,有助于实现城市环境管理的目标。

1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于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城市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扩展的过程中,新建道路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市中心区的商业、办公用地集中导致交通过度集中,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

1.2交通结构失衡

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典型的交通结构是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占较大比重(超过50%),多种交通方式并存。城市的用地形态模式多为中心外扩密集布局,其用地紧凑集中,人口密度大,因此居民中短距离出行量所占比重较高,平均出行距离较小。

1.3交通管理弱化

在城市交通的许多方面,现行的机构设置和职权划分不清,发生机构重叠、职权交叉,使原本是一项系统工程的城市交通被人为分割,交通规划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被大打折扣。

1.4居民出行选择构成不合理

出行时间、出行费用、延误时间、道路状况、道路拥挤程度以及天气状况等都可以影响居民的出行。公共交通网络缺乏整体性,站点、线路设置不合理,各种公交方式间缺乏协调配合等,表现在准时性差和运行速度低、舒适性差,都直接影响居民的出行和对公共交通工具的选择。

2建构成都市城市绿色交通。

2.1要大力推广现代交通工程科学技术的运用

交通工程技术是随着国外小汽车发展运用而生的,中国即将步入小汽车时代,特别是我国城市人口密度高、建筑容量大,小汽车进入家庭,处理不妥必将给已有城市交通雪上加霜。交通工程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不仅可以合理解决已有的交通问题,也可从城市交通的发展层面,对城市交通需求进行动态调控,使交通需求与设施供给之间取得协调一致。

2.2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公交优先网络系统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是省内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随着成都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远远超过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污染、交通事故等一系列问题日趋严重,并已成为影响我市可持续发展的梗阻。因此,发展中的成都市比从前更需要一个方便、快捷、舒适、安全、低公害的交通环境。

2.3要建设园林化的绿色交通空间

成都是国内著名旅游城市,良好的城市道路空间本身就是城市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近年来,我市坚持改善交通与改善道路生态环境同步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要多种植树木,使车辆行驶的浓郁的林荫之中。从人行道的铺设方式、公交站点的设置型式、到站点至主要人流的集散路线均要采用城市设计手法、体现以人为本,形成宜人的绿色交通空间。此外,人流、车流聚集较多的广场和交通枢纽均要引入绿色交通空间的设计理念,使交通与绿色结合在一起,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交通空间。

2.4要积极推行绿色环保公交车辆的使用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交车辆在道路上运行必占一定的主导地位,因此,车辆与燃料技术的优先改良,消除和改进高污染车辆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旅游城市,洁净的空气,与优美的环境显得同等重要。成都现已有不少洁净的天然气公交车、出租车取代了传统的柴油、汽油公交车、出租车,这一步伐还有继续加快。随着燃料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如以燃料电池作为公共汽车的动力,可真正实现大众运输车辆的废气排放零污染。

绿色交通与目前人们所称谓的绿色食品、绿色建筑一样是一个全新的理念,绿色交通同样除要追求经济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之外,还要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实现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是人类永恒的目标,而在都市发展中贯彻绿色交通的理念正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合理的交通体系、健康的交通秩序和优质的交通服务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城市化和化在正方兴未艾。因此,把握这一契机,以绿色交通的理念来指导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千秋功业的基本战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 .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1月.

绿色交通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道路规划;绿地规划

1.规划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1)结合城市新的形势,应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制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研究并确定县域范围内各乡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2)进一步科学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发展方向,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如调整城市的工业结构,合理布置工业用地,通过规划有效地确保城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3)在当前形势下,城市规划应当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名城风貌。充分考虑山、水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与自然生态风景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山水城市。(4)城市规划离不开城市的交通、信息等方面发展,为此规划应当调整城市用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系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市的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2.规划技术路线

2.1 城市规划原则

(1)区域整体原则:把握城市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趋势与规律,调整城市用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系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环境综合质量,寻求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目标,使规划统筹安排、持续发展。(3)客观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充分认识城市发展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规划即具高起点、高标准、长远性,又要与实际密切结合,寻求切合实际的城市开发策略、发展指标与阶段目标。使规划适当超前,兼顾现实。(4)特色原则:充分提炼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现状特点,发挥较好的自然条件优势,在城市形象和整体空间环境研究的指导下,进行城市景观特色的创造,使规划精心构思,体现特色。

2.2 规划技术路线

(1)尤其是加强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展开有针对性的一些专题研究。(2)重视现场踏测和基础数据的分析。对城市用地现状、近期重点工程地质条件、县域城镇发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为规划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3)重视与周边地区发展的比较分析。重点分析万载在江西省、宜春市、以及周边地区的地位与职能,分析周边城市对万载发展的各种影响。(4)应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技术,分析城市经济、人口、土地、基础设施状况;采用模型预测、综合评分等方法进行人口预测和方案比较。(5)以城市规划学科为主体,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其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发展和方案及规划重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论证。

3.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道路交通规划一方面为了满足居民的出行方便,另一方面可有利于发展当地经济。为了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交通作用,道路交通规划规划原则,从区域角度出发,协调县际交通和县城内部交通两个层次,处理好城市道路与公路(省道、县道)、水运交通之间的关系。根据城市当地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城市道路系统宜采用“自由式+方格网”的模式。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土地存量,合理开发增量土地,提高城市运转效能为目的。明确道路系统的功能和等级,提高道路作用效率,强化各组团之间的联系。

其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目的是让居民在出行活动中掌握主动权,能自由选择和换乘各种交通工具,达到最方便、省时、经济的目的。结合城市地势的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发展规模出发,交通发展方向宜采取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私人交通(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等)作有益补充,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协调发展的方针,达到近距离出行以自行车、步行交通为主,远距离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同时完善步行系统,保持人行道的连续性、安全性,在局部商业段,设置商业步行街。

4.居民与工业的规划协调

每个城市规划都离不开协调城市居民与工业规划发展,城市规划应当合理处理好居住与工业、商业、行政办公等用地的关系,使居民工作生活方便、居住舒适。集中紧凑布置居住用地,并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对旧城居住区的改造,改善居住环境。

对于城市工业布局应当充分考虑县城的生态环境,做到既发展工业,又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处理好工业区与居住区及办公区之间的关系,缩短居民上下班之间出行距离,避免给城市道路交通造成压力。同时应当考虑分期建设的的经济合理性,留有远期发展备用地。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东部工业园建成高起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另考虑工业园区远离城区,要同时注重居住、商业、邮电等设施的同步建设。规划时,在工业用地调整方面,应当规划将城中心区内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企业实施整体搬迁,对城中一些小块工业用地可规划改造为居住或商业用地。

5.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每个城市的规划都需要有绿地规划,通过实践表明,城市的绿地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很多城市规划都为了创造出一个空间特色鲜明、环境绿化优雅的山水园林城市形象。

城市绿地规划原则应当结合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应充分利用龙河公园、龙河等自然景色及水体,结合城市的性质,将城市公共绿地与生态绿地连成一体,创造出充满山水特色的绿化景观。同时根据城市当地的景观特点和植被风貌,进行水土保持,充分发挥绿地的环境效益,使大气、水体及噪声等主要环境指标符合要求。提高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人均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以上。在建设园林绿地的同时,强调保护措施,以便更快、更全面地创造出优美的城市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绿地系统规划可通过由成片的郊区生态景观绿地,城市公园;带状绿地,滨河绿地和街道绿化,点状的小区级公共绿地、小游园和单位附属绿地构成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城市风貌景观是城市外在的形体、色彩、建筑风格与环境艺术景观的整体感受以及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主要由景观轴线,景观区域以及环境艺术小品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