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范例6篇

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

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范文1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 研究性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也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肯定,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尤其近年来,随着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远程教育的飞速发展,研究性学习模式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为研究性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极大丰富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质

研究性学习,它无论作为一种课程形态,还是一种学习方式,都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我们认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质是:以现代远程教育为背景下构建的新型动态开放的交互式学习平台上,学生在教师的协助和指导下,从实际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 现代远程教育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特征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型模式,它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2.1 开放性。现代远程教育以开放的互联网为基础。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经验和需要,通过互联网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研究课题的选题、设计和实践应用,学生之间也可以利用网络共享资源和经验,随时寻求教师或其他学生的帮助。

2.2 交互性。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利用Web网页技术、E-mail、BBS、在线交谈工具(QQ, MSN)等方式来进行信息的搜集、共享、沟通和反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向指导教师咨询,也可以向其他教师和学生寻求帮助,最大程度发挥资源和经验的效用,弥补传统研究性学习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2.3 自主性。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兴趣、经验,从学习、生活出发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自主对课题进行探究,最终形成研究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从而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

2.4 丰富性。研究性学习从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引擎和丰富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库、网上图书馆、期刊网以及形式多样的电子杂志和新闻媒体,可以很好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一大特征和优势。

2.5 跨时空性。网络为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提供了跨时空的交流平台,借助电子布告栏、聊天室、论坛、讨论群以及其他交流工具,可以真正实现教与学在时空上的“零距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合适的时间、地点,按照适合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这种非实时的方式十分切合成人学生的实际。而教师也可以在约定的时间上网进行指导和讲解,这些都构成了一个跨时空的学习平台,极大方便了学生和教师。

3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及实施

3.1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具体程序

3.1.1 提出研究课题阶段。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体验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工具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并协助学生对搜集查阅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小组讨论,最终形成研究课题,并借助网络平台上传研究方案。

3.1.2 自主探索课题阶段。要求学生围绕研究课题,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等资源,针对确立的研究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围绕课题进行信息的分析处理。教师在该阶段主要起一定的监督作用,适时地跟踪学生学习过程,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适当的建议和指导,并给予鼓励。

3.1.3 协作学习阶段。学生在自主探索课题的基础上,借助远程教育网络支持系统和工具,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沟通,以加深对研究课题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

3.1.4 成果展示交流阶段。要求学生提交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结题报告,进行结题答辩,推广研究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最终给出反馈意见。

3.2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要素分析

3.2.1 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客体。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生活实践,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来选择并提出研究课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课题基本信息、课题组成人员、开题报告、简要地对研究课题进行说明和计划、研究方案、研究日志、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成果等有关研究课题的内容。

3.2.2 学生

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对研究性学习活动享有高度自。在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不同阶段,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①在提出研究课题阶段,学生是问题情境的体验者、问题的提出者和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者。②在自主探索课题阶段,学生是问题的探究者和解决者,自主地探索研究课题。③在协作学习阶段,学生是问题的探究者和协作者。学生利用互联网等媒介相互分工协作,共享资源,并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围绕共同的课题目标进行研究性学习。④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学生是探究者和评价者,将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3.2.3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和监督者。①在提出研究课题阶段,教师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者,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验问题情境,并对学生研究性课题的选择进行指导。②在自主探索课题阶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监督者和协助者,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资源的利用进行指导监督,并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③在协作学习阶段,教师是学习的组织指导者,发起讨论并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相互协作讨论课题。④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教师是学习的评价者、总结者,引导学生充分展示研究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3.2.4 网络支持系统

网络支持系统是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支持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信息资源库、写作交流平台和工具,为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管理,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空间等,在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

3.3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指导策略

尽管现代远程教育的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指导教师的作用依然十分重要。在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需要采用相应不同的教学指导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具体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

3.3.1 网络视频讲座:教师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热点或者与学生生活学习有关的热点录制专题讲座,并以网络视频的方式呈现给远程学习中的学生,为学生创设体验问题的情境。

3.3.2 BBS或QQ群讨论:可贯穿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各个阶段。教师可以在BBS讨论区或QQ群上发起讨论话题,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从而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方向和范围,组织学生相互沟通协作,组织学生对课题成果自评和互评。

3.3.3 开题答辩论证:在提出研究课题阶段,教师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指导学生进行开题辅导和论证,就研究课题的社会价值、调查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3.4 结题答辩论证: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可利用网络平台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开展虚拟答辩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反思,促进知识的迁移。

3.4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评价

评价是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做到:

3.4.1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评价,应当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其评价对象也有所侧重。在提出研究课题阶段,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开题报告、设计方案等,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课题阶段,评价的重点在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研究活动等,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协作学习阶段,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评价的重点在于课题研究成果中的创造性成分,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的体验和反思。

3.4.2 以自评为主,自评和互评相结合,评价与指导相结合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同时辅以教师和专家的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反思。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研究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以及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和欣赏他人的过程,

3.4.3 评价方法多样化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应当多样化,以定性评价为主,结合定量评价。具体方法包括档案袋评价法、实际操作评价法、答辩会评价法、网络讨论法、展示交流法、作品选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灵活选择。

研究性学习模式是现代远程教育中值得深入探讨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对其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评价上,仍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同时我们也要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诸如过度依赖网络之类的不良倾向,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让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性学习模式发挥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Bruce Joyce Marsha Weil,Wmily Calhoun. Models of Teaching[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2] 施良方.课程理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35.

[3] 王文宏,王凤蕊.网上研究性学习过程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10): 56-60.

[4] 徐红彩,冯秀琪.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 2002, (7): 30-32.

[5] 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J]. 教育探索, 2003, (8): 22-25.

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范文2

关键词:精品课程;研究性学习;混合学习

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社会必备的基本技能,世界各国都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改革的方向。研究性学习是促进大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发现或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因此应将其融会在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要更好地推行研究性学习,必须有效整合各项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混合学习,将传统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相结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推动高等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变革。

一、精品课程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

精品课程资源的整合具体包括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建立合作研究小组、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方式的整合和评价方式的整合。

1.教师队伍建立合作研究小组

合作研究小组共同解决科研问题和教学问题,使青年教师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指个体对有能力帮助学生学习的信念。青年教师对某个学科的有关知识了解得越多,准确完整地讲述这个学科有关知识的自我效能感就越高,另外通过观察其他教师示范具体的教学行为也能有效建立效能感。教学效能感可影响教师的活动、努力和教学的坚持性(Ashton,1985;Aston&webb,1986),高效能感的教师能创造出一个积极的班级环境,也会支持学生提出各种想法,顾及学生的需求。

合作研究小组的活动,除了能促进教师一般教学能

力的发展,还能提高其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这种合作研究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内在机制,从而把这种经验运用到教学中,促进学生主体间交往能力的健康发展。

2.学生队伍建立合作研究小组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有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或这两者相结合。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一般由研究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小组目标,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将自己的努力和组员的努力协调起来以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研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协作技能。

合作小组的交流方式有面对面的交流和基于网络平台的交流讨论,以分享彼此的感想与心得,这种交流也是学生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在课堂上小组成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近距离的接触方便于小组成员的沟通和合作,有利于建立成员之间的共同体验,满足学生的社会性需要:其他时间小组成员通过电子邮件、讨论区和网络学习社区保持联系。学生通过交流使得彼此相互促进,并在这种现实与虚拟交流的平衡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课程内容的整合应包括课程基础知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教师的优秀科研教改成果。首先是以优秀的国家统编教材为依据,提炼基础性内容,以知识点为模块重新梳理知识,以专题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知识,为学生打下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其次是及时吸收和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给学生展示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为学生的研究带来最新的触角;再次是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把这些成果引入课程教学,这种整合既体现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对学问的理解。

4.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建设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等特性,形式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同时更新速度快,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科知识,能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为建设多层次立体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必须对资源进行整合建设,其中包括传统教学资源数字化,如文字教材、实验教程、教学大纲、习题集、参考书、参考文献目录等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另外必须建设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多媒体教材,如网络课件、网络课程、资源库、专题网站、电子教案和教师的授课录像。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平台为学生提供生动多样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并按照自身程度来安排学习进度,同时丰富的资源也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

5.传统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的整合

混合学习强调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展现其“言传身教”的感染力和思维方式的重要窗口,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学生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学生也能够接受教师对其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直接指导。而网络的独特性则提供了一个没有边界的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克服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性,学生拥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和深入思考。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采用混合学习,把传统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学习整合起来,课堂教学情感沟通的天然优势弥补了数字化学习的缺陷,而数字化学习为研究性学习的进行提供了延伸的学习环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两者相得益彰。

6.传统考试方法和电子文件夹评价方法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是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学习,精品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传统考试方法和电子文件夹评价方法相结合。电子文件夹评价方法的关注点是学习活动过程,收集着学生平时的学习资料,如心得体会、讨论记录、阶段成果等等,这些资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真实写照,可用于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参考材料。

在评价内容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交流与合作精神,强调对小组和个体的进步程度的评价。在评价单位上将对个人和合作小组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以合作小组为评价单位,从而促进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营造合作互助的集体氛围。

二、研究性学习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精品课程既是知识的平台也是认知的平台。知识本质上是建构性的,是认识主体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构的产品。[5]通过精品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基础性内容,打下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实践和研究的训练,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学会学习。研究性学习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模式中包括系统

知识的学习、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研究性学习成果和学习者评价。

1.系统知识的学习

掌握系统知识是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基于网站资源的自主学习来完成系统知识的学习,远程学生则可以通过精品课程网站上的课堂授课录像和资源进行学习。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激情,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除了知识的传授,教师还可讲授研究方法和协作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如何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如何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分析资料及撰写研究报告,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方法的示范和参考。

基于网站资源的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学生利用精品课程网站上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在教师的讲授中寻找答案,或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2.确定研究主题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类型有课题研究学习和课程学习研究,对于本科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以课程学习研究为主。由于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还不够,因此选题阶段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兴趣,联系社会和现实生活,提炼课程中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精心设计能锻炼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研究主题,供学生进行选择。主题的创设要体现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教师也可界定若干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由学生根据个人需要和兴趣在这些范围中自己确定研究主题。教师对于研究主题的提供和研究内容的界定,可以在精品课程网站上的教学设计内容中具体体现出来,这样远程学生可以通过网站得到启发和指导。

3.制定研究计划

确定了研究主题后,合作研究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研究计划,首先是把研究主题进行任务分解,形成各个研究小专题,让小组成员根据个人特长选择小专题进行研究。其次是制定研究时间表,详细列出阶段成果的完成时间、讨论的时问和讨论方式,让各成员严格按照据时间表执行。再次是制定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方式,如搜集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组织讨论、演讲辩论、实例论证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审核研究计划的可行性。

4.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首先是小组成员围绕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基于网站平台的在线讨论沟通,提出各自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充分有效的交流,共享信息和资源;小组定期进行总结,总结这一活动时期内的成绩,对各成员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和反思,提出改进的意见,再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最终形成研究性学习成果。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个人对小组的责任和协作技能的运用对于小组学习任务的胜利完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帮助小组形成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和气氛,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鼓励和敦促,协调小组的压力和焦虑水平,以实现最后的成功。

5.形成研究性学习成果

研究性学习成果包括学生的心得体会、研究活动记录、阶段成果、总结报告、论文和多媒体作品。心得体会和讨论记录反映了学生的成长,是原汁原味的研究历程资料,既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反思,充分思考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为教师提供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详细资料,

其他小组成员通过浏览这些资料,也能了解自己没有涉足的主题的详细研究过程,从而得到借鉴和启发。

小组综合各成员的研究,形成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并以多媒体作品的形式加以呈现,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进行成果展示交流,各小组相互评价研究成果,通过相互交流使研究成果更加完善。最后各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作为精品课程的资源充实到精品课程网站,既可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提供平台,也能为新生的学习提供形象生动的研究个案范例。

6.学习者评价

对学习者的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鼓励学生主动客观评价自己的学习和成果。学生从纯粹的被评价对象转变为主动参与评价活动的主体,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来认识自己,这样评价活动就变成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和自我反思的过程。

教师的评价更多的是建立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基础上,[6]对学生的评价重点放在参与过程,帮助学生分析成败的原因,对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进行及时评价,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具体指导,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方面的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为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能顺利进行,在精品课程网站上必须提供教师团队的联系方式,这样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跟教师联系取得帮助,从而促进学生的独立性和信心的形成。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全程指导,提供教学支持和技术支持。在研究方法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给予帮助,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个性化指导,适时对各小组提供建议,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同时还需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学习如何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和鉴别信息,并在学生形成研究性学习成果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范文3

关键词:高校研究性学习;现实误区;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5-0028-02

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反映了学习的规律性,也符合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因此很快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和全新的教育理念,而且迅速从中小学扩展到高等学校,从全日制教育延伸到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高校研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有了许多经验,但也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与误区。

一、高校研究性学习的现实误区

中外教育界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和借鉴,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应该非常明确而具体,并能很好地运用于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事实上,由于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加之其本身的复杂性,所以对于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着定位不准、认识模糊、把握不住等问题。

1.研究与学习割裂

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其着眼点应指向于学习,研究只不过是学习的一种状态,是学习的限定语,与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是一致的,其目标应指向学习的效益和质量,指向学习者的成长和发展,并非研究和学习本身。学习是研究的前提和追求,研究是学习的方式和状态,我们惟有将学习的基石垒得更扎实、更雄厚,研究才会更有深度、更有价值;我们惟有持久深入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学习才会显现成效、有所归依。纵观现实中的高校研究性学习,往往把研究与学习割裂开来:一是只要学习不要研究,用常规的学习代替研究性学习,或把技艺的简单模仿当作研究性学习。有的学校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知识技能搬进教室,有的教师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知识大加灌输,甚至把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当成了研究性学习。“许多学校一旦离开传统知识学习的据点,便告别了固有的知识储备,踏上了‘天花乱坠’的务虚之路。”[1]二是只要研究不要学习,认为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家的研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么就像科学家一样得出独创性的研究成果,要么使学生们根本无法企及。他们不知道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是人人都可以掌握和运用的。他们偏离了将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提高学习者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根本目标。

2.结果与过程分离

目标就是人们预期的结果,结果因其外显性、实在性、可测性在目标追求中很得人们青睐;过程就是人们追求目标的经历,过程因其内隐性、潜在性、难测性在目标追求中易被大家忽视。在现实的高校研究性学习中,人们往往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表现在:一是注重结果性目标,以是否出现了预期的结果为研究性学习达成目标的标准,过分看重论文、发明、发现等,而忽视“生活的智慧”、“精神的力量”和完整的人格等因素;二是注重表现性目标,以学生在活动后所表现出的教育结果为基准,看重的是“唱唱跳跳”、“热热闹闹”,研究活动仅有形式,没有内容,表面轰轰烈烈,丰富多彩,实质上根本不能触动个体的内心世界的成长和成熟;三是忽视体验性目标,体验主要指过程中的教育经历、情感陶冶、意志磨励、性格锤炼和品德修养过程。没有自主的体验,就不可能有“悟”,不可能有“智慧”,也就不可能知人认事,不可能对人、事给予足够的敬意,因而也就不可能具有高尚的德行。

3.事实与价值脱节

研究性学习要在实际调查以及资料搜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开展活动,活动本身及探究的结果并不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活动背后的价值,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塑造,关注个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但许多学校以事实研究为目标,缺乏价值的观照。一是满足于“找寻已有答案”,表面上是进行探究,实质上学习者所获得的都是间接经验,都是单纯的事实,远离了他们的生活与心灵;二是局限于“是什么”的研究,很少考虑“应该如何”开展,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何在等;三是停留在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探究,缺乏对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素材的深入挖掘。这样虽然注重了对事实和规律的探究,却忽视了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手段的价值关怀和伦理观照。

二、高校研究性学习的创新策略

作为一块新开辟的处女地,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尚处于姗姗起步阶段,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对于研究性学习本质和目标的研究,不论是作为课程也好,还是作为学习方式也好,虽然提出了很多观点和看法,作了不少的努力和尝试,但总有难尽如人意之感,难以指导研究性学习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笔者借助于各门学科的理论启示,透视实践过程中的偏差,感到应从以下几方面创新:

1.过程目标和生活真实的彰显

传统教学的根本缺陷在于把丰富的教学过程简化为单一的认识活动,将教学与真实的生活割裂,并将其从整体的真实的生命活动中抽离,教学过程成为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似的标准化过程,教学目标体现为静态的死板的数量化的结果目标。研究性学习认为,教学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生命潜能多方位得以彰显、丰富的过程;教学与真实生活是融为一体的,教学本身就是师生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人、生命、生活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2]正如布鲁纳所说:“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习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3]这一过程中情况千变万化,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目标应随着过程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内容的调整而调整,不应被固定和僵死的目标所束缚。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过程,探究过程本身就是研究性学习所要追求的目标,“一种对过程而不是对固定知识的信赖,是现代世界中惟一的能作为教育的一种目标而具有意义的东西”。[4]

2.自主探究和开拓创新的张扬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知识接受和简单的技艺训练的方式,让学习者通过调查、访问、考察、测量、实验、劳动等主动的探究活动进行学习,让学习者充分拥有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机会,使学习者不囿于对材料的记忆和堆砌,而是从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观点出发,对事实和现象发表个人的创见,展现个体的智慧。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只能是学习者自己,教师只不过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教师不能用事先预想好了的答案去框束学习者,而应该充分肯定每个学习者的努力和价值,鼓励学习者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创意与设想。只有真正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人,才可能成为充分的主体;在研究性学习中,目标由学习者自己独立确定,由学习者主动地、创造性地去达成,从而形成学生的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研究性学习的真谛,也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境界。

3.整体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提升

传统教学把学习当作是单纯的认知行为和封闭的个体行为,因此目标直指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忽视了情感、意志、兴趣、品德和人格的培养。雅斯贝尔斯曾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5]研究性学习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在生活中的不断成长和不断发展,学习作为一种生活必然渗透着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是“手―心―脑、实践―感知―思考以及身体―心理―灵魂”等共同参与的“整体学习”(holistic learning)和“全人活动”(whole personal activities)。因此研究性学习要以知识为基础,这是研究的前提;要以能力为核心,这是研究的关键;要以情感为方向,这是研究的升华,是学习的最高层次,它们共同构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体系。我们在教学中追求的应是这一目标体系的全面达成。

4.亲身体验和主动尝试的追求

传统教学注重学习结果,把知识看作目标,一个明确的问题,一个真理,主要是通过传授的方式获得。研究性学习把学习看作是行动或过程,看作个体在出于各种目的而试图理解所生活的社会或自然环境的过程中的认知建构或创造的过程,主要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获得。这种体验是全方位的,既有对显性知识的习得,也有对隐性知识的感悟;既有成功的兴奋与欢乐,也有失败的苦闷与沮丧;既有可以言传的,又有只能意会的。体验是学习,而且是一种更重要的学习,是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一种更有意义的目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体验能够“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在亲历探究过程中,也可能学习者花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这也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回归了生活的本质,有助于深化学习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5.价值关怀和伦理关照的回归

传统教学强调获取事实和规律,偏向科学主义,迷失了知识所蕴涵的伦理价值。研究性学习不仅要探究事实和规律,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更要注重探究过程中的价值关怀和伦理关照,避免把探究的事物作为被动性的对象世界,任由自己掌控、役使和享用。一方面,学习者要具备伦理意识,把世界作为一种生命,一种需要通过悉心保护和倍加珍视才能获得再生力的生命,并怀着敬畏的善意热爱生命。另一方面,学习者要充分挖掘知识中所蕴涵的伦理价值,不断转换研究视角,使学习者在研究过程中有机会直接面对并处理“生活、生存、生命”等一系列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总之,研究性学习要让学习者在亲身体验、切实感受中培养善待自然、善待生命的德行,学会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谐相处,形成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关心现实社会,学会思考社会问题,主动承担起解决自己身边的现实社会性问题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27-128.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8.

[3]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评传: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62.

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范文4

论文摘要:为解决基础教育领域严重缺乏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问题,本文以河北民族师范学校为例结合地方高师院校及学生的特点,对在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理论的探索和初步的实践。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的重视。然而,在研究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缺乏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师。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普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构建起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教育学》是高师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选择该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影响到更大范围内的师范生,促使各学科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积累经验、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为将来任教奠定基础。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界定 

一般人们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广义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狭义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是为充分展开“研究性学习方式”所提供的有计划的、相对独立的学习机会。 

本研究中,笔者将高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来理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社会及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去建构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 

(一)研究性学习前期准备 

学生们由于长期处于接受式学习的思维定式中,所以在首次接触研究性学习时,很可能会表现出困惑、茫然和无所适从。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需要通过讲座等形式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作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实施过程和方法 

第一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职责分工。 

课题研究组人数一般以4~8人为宜,便于合作与集中。组员在小组中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负责不同的研究任务,此外还要有不同的职责分工,例如,负责记录研究进展和活动情况的“记录员”、负责小组与教师以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的“联络员”等等。 

第二阶段: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要注意选择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这是学生选择既有价值又适合自己的课题的必要条件。 

第三阶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制订的是否合理决定了课题研究效率的高低。研究方案应包括课题的名称、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实施步骤与进度、成果的表达形式、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在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课题内容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第四阶段:进行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组成评审小组,所有课题小组参加。第一步由小组汇报:课题的由来、课题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计划进度及人员安排;第二步由评审小组和全班学生对其开题报告提出质疑,小组成员针对问题进行答辩;第三步是评审小组评议,综合各方意见,决定能否开题;第四步是向各组提供修改意见,组织学生丰富和完善其研究方案。 

第五阶段:小组实施课题研究。 

在本阶段,学生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开展研究,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方案,使课题得以完成。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进行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查、走访专家和有经验的实际工作者等方法收集相关方面的教育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处理--判断信息的真伪,识别信息的价值;将资料整理、归纳,使其条理化、逻辑化;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第六阶段:成果交流,结题报告。 

学生将本组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课题研究报告发表在网上,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审,同时,各组可以在对别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质疑和评论中进行充分交流。 

在成果交流之后,召开结题报告会。由每组汇报人员在限定的时间内简要汇报开题后课题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取得哪些研究成果以及在研究中的体验与收获。 

(三)总结评价 

研究性学习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关系到研究性学习意图能否实现。对高师院校学生实施教育学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多视角化、评价全程性、评价激励性原则,在研究性学习的前、中、后期进行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 

参考文献: 

[1]周光礼,朱家德.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39-49. 

[2]金建生.研究性学习理论及实施模式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 

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性学习;多媒体课件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方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合,利用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近年来我们尝试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到《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将研究性学习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可行性

1.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都具有综合性、开放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综合开放的体系,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内容也随着社会发展而时常进行更新。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所关注的实际问题进行选择,范围也往往超出单一学科的知识应用,而要涉及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和跨学科的知识渗透,因而也同样具有综合性、开放性。这二者在内容上所具有的同质性,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进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相融的教学环境。

2.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呈现方式上都具有问题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常常要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质疑。学生也常常提出一些与本学科紧密联系的现实问题,例如: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要把中国带到一个什么样的政治境界?社会主义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如何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诸如此类的很多问题教材上没有现成的答案。研究性学习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多以问题式课题出现,学生选择的课题比较多地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重合或紧密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既能为学生探究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又能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范围,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自己要学。

3.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研究性学习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胡锦涛指出:“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1]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就要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就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2]。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既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又提升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价值的理性认识,让他们在课题探究中,思考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感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很多,比如可以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就学生提出的带有普遍性或典型性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时代性强与思想政治课教材相对滞后的矛盾,引导学生审视教材、质疑教材乃至补充、改写教材等等。我们这里着重介绍的是引进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制作多媒体小课件,通过小课件在课堂展示他们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让学生制作多媒体小课件,说到底就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领域内的专题研究。专题研究是我们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采用的一种形式,专题研究实施的流程是:选择课题——制定方案——研究过程——制作课件——成果展示与评价。

1.选择课题。选题是开展好这一活动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学术研究的方式,去自主发现和确定问题,即选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课题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的原则是课题的结论不是预设的而是开放性的,课题要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和现实性。学生可依照自己的兴趣自由组成课题组,人数取决于课题工作量的大小,一般有3-6人。

2.制定方案。课题确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规划研究活动的具体步骤和程序、各阶段的任务和时间安排、组员具体分工、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结题时间以及研究成果的展示等。

3.研究过程。研究进入实施阶段后,主要由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教师只在知识层面、方法层面和思维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知识层面的指导,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科研基础知识的指导、专业知识的介绍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拓展、渗透,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研究活动。方法层面的指导包括科学态度、科研方法的指导,如引导学生如何搜集各种资料(包括文字、音像资料等)、如何进行社会调查,以及如何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分析、研究等。思维方法的指导主要表现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完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想像能力、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制作课件。教师指导各课题组将研究成果制成多媒体课件,关键是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借助多媒体课件形式展现出来。

5.成果展示与评价。各研究小组将自己的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展示的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案的设计、资料的取得、成果的内容、课题研究中涉及的科学术语以及研究体会等。评价工作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自己推举评委组成评委会。评分标准由评委会集体讨论拟订,一般由选题得当、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材料翔实、逻辑严密、可视性强、课件技术含量高、正确回答问题等项目组成。评价对象以对小组整体评价为主,同时适当兼顾对个人的评价。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研究性学习是适应时展的需要

江泽民指出,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3]。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科学发展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尽管知识的记忆和积累是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迁移创新的能力则显得更为重要。在这种新形势下,研究性学习相对于接受式学习来说,显然更适合时代的要求。接受式学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为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兼备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范文6

“环境工程仿真与自控”教学方式的选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开展研究性教学,教学方式应力求多样灵活,常见教学方式除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还可采用团队合作讨论学习和个体自主学习等方式。(1)团队合作讨论学习。团队合作讨论学习即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相当,由组长负责分工,对某一个研究性课题共同交流研究。小组划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后续的整体学习效果。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建或由教师指定。经过实践,自由组建小组的学习效果相对较好,教师指定由于对小组成员间学习状况不太了解,一般根据学号、宿舍或座位分组,虽可促进更多的学生进行交流,但学生之间可能会比较抗拒,不利于合作,各组间的实力也难以平衡。学生自由组建可以根据研究内容,具有共同兴趣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小组,大家讨论积极性更高,更多的学生喜欢这种合作方式,协作性更强。小组确定后,组长可以由小组推举或教师指定。组长根据教师的要求,按照个人工作量相当的原则,进行任务安排和分工,每个同学完成各自的任务要求,组长适时地组织讨论,经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教师进行阶段性指导,最终完成小组的学习研究成果,并进行汇报。(2)个体自主学习。个体自主学习指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题目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搜集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个体自主学习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要参加,而且是独立完成,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区分出一定的差异性,但缺少对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培养。(3)组合教学方式。通过不同班级学生的实践情况来看,单独一种方式效果不太明显。由个人完成虽然效率较高,但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合作讨论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但由于是小组共同完成,一般只能对小组整体进行评价,部分学生可能并未能真正参与。通过几年的实践,在传统教师讲授的基础上,采用团队合作讨论学习和个体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组合教学方式效果较好,既可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又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环境工程仿真与自控”研究性教学内容筛选在教学内容上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需要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合理选择研究性教学的内容。“环境工程仿真与自控”课程对数学、电子、信息技术等基础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内容涉及仿真、控制及水污染控制等方面,信息量较大,更新较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点的特征将教学内容分为多个模块。一些概念性强、较难理解部分的知识仍以讲授为主;对于通俗易懂的部分可留给学生课后自学或由学生自己备课,充当教师讲解,教师负责引导和指导,如自控测量仪表部分知识相对固定,以往教师讲授时学生提不起兴趣,采取由学生主讲、集体讨论的方式,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动态发展的知识模块,如仿真和自控方面的新技术及其应用,则交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最新前沿知识,整理成果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根据内容和难易程度可选择团队合作或个人独立完成等方式。

研究性学习要求和评价方法研究性学习成果一般采用读书报告、小论文、课件汇报等方式。由于条件所限,学生只能就现有的资料进行总结汇总完成读书报告或小论文,有的学生甚至直接拷贝或仅仅起到对资料编辑的作用,并未能体现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课件汇报时有的同学只是机械的读报告,并未真正讲解出来,其他同学的听课效率也较差,未能将个人所掌握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团队合作学习的成果由于沟通交流不够,也会出现讲课与课件制作的偏差,体现不出团队真正的成果。为保证学习效果,须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和合理的评价方法,明确成果的形式和要求,如读书报告的字数、格式、观点、参考文献等的具体规定,课件的质量及汇报讨论等的要求。另外除了对最后的成果进行考核外,还要对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进行考核,如网络平台的登录次数、发表讨论的话题、参考文献的阅读量等都可以作为过程考核的依据。为更加客观合理的评价,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个人自评和他评组合评价,除客观评价外,还要进行主观评价。

影响研究性教学的主要因素分析

根据近年来研究性教学实践,影响研究性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学生方面的因素、教师方面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

1.学生方面的因素学生是研究性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层次水平、学习态度等对研究性教学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影响。“环境工程仿真与自控”教学对象主要有3类:分别是本科生、民办本科生和专升本的学生。在研究性教学开展中,本科生由于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内容完成质量更高,特别是学生自己讲述部分效果较好;民办本科生基础稍弱,对一些难点问题理解不够透彻,但对于小组协作完成的内容文献查阅更充分,整理的成果层次性更强;专升本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弱,教师讲授所占的比例较大,独立自学的能力相对较弱,但协作能力更强,态度更加认真。学习认真的同学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主动性更强,更善于思考,并通过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学习兴趣更浓;而学习不太认真的同学往往只是应付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起不到提高学习能力的作用。

2.教师方面的因素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教师对研究性教学的态度、所选的研究性学习题目、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都直接影响课程学习效果。

3.环境因素合班课时虽然两个班同时教,任务全是并行布置,但最后效果相差很大,所以班级整体学术氛围很重要,直接影响着班级整体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另外外部的教学环境也非常重要,如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情况,学校的图书资源、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实验室的开放程度等对研究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影响很大。一些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查找国内外期刊,一些研究性内容需要结合试验来进行,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学习讨论也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

提高研究性教学效果的措施分析

1.注重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发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应根据学生本身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针对学生层次有所侧重。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研究性教学要求可适当提高,提高个体学习或团体合作学习的比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难度较大的内容以讲授为主,选择较为简单的内容如通过查阅资料就可了解的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教学内容选择时不能随意,应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以达到较好的效果。研究性问题应注意与实际问题的紧密结合,选择有一定研究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主动研究。同时应多准备一些研究性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愿意去探索、了解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

2.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设计研究性教学过程时应注意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融合,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前沿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才能把握问题的精髓,在更高的角度指导学生学习,为研究性教学创造便利条件。[3]如教师可结合自身科研和科技服务,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问题研究,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另外教师也应注意加强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参与学生的讨论,把握学生的研究方向,提供好的建议,及时为其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3.学校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应不断完善学校硬件配套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环境和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