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文范例

研究生论文

研究生论文范文1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方法;城乡规划专业;新时代

自2011年成为一级学科后,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一直面临着诸多变化。如何应对各种变化特别是如何满足新时代对城乡规划人才的需求,探索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调整,为我国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奠定基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代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发展目标及思路发生重大转变

从新常态到“四个全面”,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国家发展目标思路转变必然要求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开创生态文明新纪元、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开辟城市文化新境界、培育创新发展新动力及构建空间治理新秩序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目标任务[1]。我国城市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指导下,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

(二)国家成立自然资源部,城乡规划体系出现重大改革

2018年3月13日,中国城乡规划行业迎来了重大变革,国家通过成立自然资源部将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职责收归统一部门管理,逐步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在“多规合一”的要求下,城乡规划以“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新型规划”为新模式,城乡规划专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城乡规划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学科建设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

作为一级学科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在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着学科的内涵界定及核心理论建设不足、学科对重大城市建设问题缺乏响应、社会转型期学科建设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问题,学科建设急需充实和提升,特别是提出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在国家顶层设计上对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城乡规划教学面临新变革,大数据的出现不仅催生了城市规划学科技术方法的革新,更导致社会对城乡规划人才的需求从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向掌控动态过程规划的综合型人才转化。虽然全国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明确提出了国内城乡规划培养的教学目标、培养体系等要求,并补充了经济学、生态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但现行规划教育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长培养方面依然比较欠缺,难以满足社会对城乡规划教育的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作为培养机构的高校,还是作为用人单位的设计院等,都必须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承担推进城乡规划学科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任务,都应深入思考如何建立与完善学科体系以及城乡规划的教育问题。

二、新时代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

(一)确立“复合型+专长”的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代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方向应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城乡规划学需要培养学生具备全方位综合能力。在借鉴国外先进城乡规划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城乡规划实践经验,应确立“复合型+专长”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和不断涌现的城市问题[3]。通过多导师、多领域、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教育模式,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国际化、全面综合发展的通才,同时,在力求知识的综合性与均衡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专长,力求丰富、多样,体现地域特色。

(二)构建基于“政、用、产、学、研”五位一体、协同创新的教学机制与平台

新时代背景下城乡规划研究生教育应注重协同创新,在传统的“产、学、研”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将学校教育环境、行业应用环境及工作生产环境融于研究生的培育过程,强化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1.采用校内、校外导师联合培养的教育模式。采用高校导师与校外城乡规划行业专家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引进有城乡规划行业一线实践经验的规划设计职业者或管理人员,开设以规划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将城乡规划理论知识与行业发展的前沿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打破学生仅掌握理论知识与绘图技术而缺乏将自身技能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局面,促使研究生更快地转变学习方法,完成从理论知识掌握到现实生产应用之间的过渡。同时,通过接触实际的工作项目,研究生还能够深入了解城乡规划行业的前沿和发展方向,既能够进一步拓展学术研究,也能确立职业发展方向,为将来工作做好准备。2.构建多学科协同创新的城乡规划课程体系。城乡规划学科还处于学科建设的初级时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独立的城乡规划理论体系,仍然是学科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4]。通过建立更加灵活自主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增加选修课程,适当减少必修课程,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基础课程阶段构建“宽基础+重特色”的课程体系,并通过多种学科交融的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研究生对城市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3.建设“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城乡规划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是否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研究生培养应注重从理论知识掌握到实践能力增强的转变,并应以社会生产为最终目的,以社会需求为根本向导。城乡规划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的平台的建设,基于“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理念优化实践教学课程。通过校外导师制度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学校与相关规划机构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为研究生营造良好的实践平台。在进行实践课程优化的过程中,可以请在本地工作的城乡规划职业人员或政府相关人士到课堂进行教学,普及校内学生较为缺失的城乡规划专业行情、社会运作机制、规划政策等方面的知识,或借助视频连线的方式,通过聘请校外的专业人士开设丰富的专题课程,丰富实践教学方法;教师可积极寻找城乡规划优秀实际项目,除对案例进行讲解,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到该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规划从设计到建设、落成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群众的反馈,使研究生对城乡规划的相关理论在实践和生产中如何运用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三)优化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的教育方法

1.建设交流平台,提高国际化教育水平。目前,高校派遣研究生出国交流的名额有限,国内大部分研究生主要通过参加国际性学术论坛、阅读国外文献、书籍等学习方式了解规划前沿知识。这些学习模式只能让学生单向获取知识,缺乏互动交流的过程,使在国内高校就读的研究生的规划理念和视野层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城乡规划国际化教育的整体水平滞后[5]。突出国际化有利于城乡规划研究生向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发展,培育出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第一,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注重研究生国际语言能力的提升。营造以城乡规划知识为主题的英语交流环境,增强研究生结合专业知识的外语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报语言学习班、参加社会的兴趣小组、学习App打卡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第二,积极建设国际交流的平台,拓展国内学生学术交流的途径。通过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建立研究生出国交流基地,为外语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研究生打通国际学习渠道;与外国高校或研究所多方位铺展合作,制定包括课程、学术活动、规划设计项目或者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合作计划;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利用每年暑假举办国际交流夏令营,通过创建丰富的教学环节、充实的协同创新活动,促进国内外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举办讲座或开设远程连线课堂,邀请国外的专业人士进行讲课。2.结合信息化平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指导教师应注重不同教学形式的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增强研究生对知识、社会客观需求的感受和理解,促进他们对专业的领悟和技能的增强。城乡规划教育中,可采用如微课、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远程连线专家等教学方式。通过这些新的线上教学方式,研究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从专业整体建设水平上来说,有利于优质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资源的共享化、规模化,提高新时期我国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新时期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思路的转变,城乡规划专业从政策到体系,再到制度、技术、教育等多层面都面临新的变革。城乡规划教育也亟须从人才培养的内涵、目标等核心层面,依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进行调整。对于高校和导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把握“创新”理念。面对日益广泛、复杂化的城市问题,只有提前把握社会和时代的变革趋势,及时对研究生教育方法做出调整,才能实现城乡的创新发展,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本文针对我国城乡规划研究生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培养全面综合发展的创新性人才为核心的一系列目标与途径,通过多层次的协同创新手段,提升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的综合知识涵养,助其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精通某一专项领域的专才,以满足新时期城乡规划专业转型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永思.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1):255-257.

[2]杨思声,林翔,刘晓芳.面向存量时代的城乡规划实践教育改革[J].规划师,2018,34(6):155-160.

[3]毛蒋兴,麻春晓.面向本地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的教学思考与回应[J].教育观察,2018,7(15):14-17,76.

[4]朱云辰,黄杉,华晨.基于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浙江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1):73-77.

研究生论文范文2

在将论文题目翻译成英文时,学生们很多不知情,逐字翻译,对中文里常用的“关于……的研究”翻译成“Researchon...”、“Studieson”等。殊不知,这些字眼在外国学者及外文学术期刊编辑的眼中比较忌讳,他们不喜欢这样拐弯抹角的英文,一般英文论文的题目都是不费笔墨,直切主题的。摘要该怎么写,都应写什么,很多研究生还对摘要应包括的内容模棱两可。美国国定标准机构1997年指出,“好的摘要能够让读者迅速而准确地获知文章的基本内容,从而让读者知道自己是否会对该文章感兴趣并进而决定是否有必要通读全文”。不规范论文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还有参考文献。学生们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大多存在知而不引,断章取义,引而不确,来源不实和盲目自引等现象。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往往是心理上不重视导致的。学生们常常感觉正文的文章完成就可以了,参考文献不属于正文的范围,所以并没有对其引起应有的重视。

2实质上的规范

撰写论文是做学术的一部分,做学术如做人。王国维认为,做学问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三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见为学是需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折磨”的。面对就业难、生存压力大的现实环境,对于不走学术道路的硕士研究生而言,究竟需不需要认真努力地去做一篇规范的经济管理类论文,常听到这样的言论:“本人既不读博又不出国,没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虚无缥缈的研究上,随便写写能过关就行了”。甚至有的学生反问:“你觉得我们会因为论文不规范而毕不了业吗?”的确,在目前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体制下,绝大多数的学生不会因为毕业论文不过关而无法顺利毕业。也恰恰是因为这个事实,毕业论文才能够真正折射出一名学生做事的态度和做人的品格。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撰写论文时还有其独特的问题。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较之理工类学生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似乎有些“飘渺”。诚然,经济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但是从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到整理资料,这些做论文的前期工作,都还是应该钉是钉铆是铆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研究,对数据的获取和挖掘,仍然不应该失去学术研究务实的本色。

3培养研究生撰写规范论文

3.1让学生领会规范论文的“套路”

做好研究生入学后规范论文撰写的“启蒙”教育。通过各种平台,例如利用讲座、报告等宣传形式进行“扫盲”工作,告知学生们规范论文应该是什么样的。针对现行的一些不可取现象,向学生们讲清楚什么才是真正规范的论文。这种“规范”,从论文撰写的结构、各部分的形式和内容、概念方法、逻辑框架等方面都应予以澄清,加以解释。例如讲清文献引用的目的、原因和重要性,列举的小技巧等问题,学生们在处理参考文献时,就不至于仓促对付或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事先给学生们一个明确、良好的规范,比过后规范其不适当的论文形式效果要好得多。当然,现在的学生常常老师讲一套,自己做一套,不是很听话。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导师们从思想上去做工作,以身作则去给学生们树立好榜样,感染其对撰写论文的态度。

3.2为人师表培养好学生

研究生论文范文3

国内高校大量使用微软公司的Word字处理软件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有较严格的格式要求,人工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均较低,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学位论文格式自动检测系统。安徽工业大学的陈国胜、何宗明老师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一种基于XML技术的Word文档录入及格式检测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Word文档和XML文档的相互转换,设计了一个Word文档录入和格式检测模型系统,但是该系统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例如需要改进文档格式检测机制,进一步实现Excel接口和XSTL转化接口;东北电力大学的阚运奇老师在2012年提出一种基于VBA的方法,该方法需使用VBA技术操作宏,普通用户难以使用;隋欣、张军辉在2013年提出了一种基于.NET的文档信息提取解析方式,该方法仅仅读取到了文档内部的文本、标题、目录和表格信息,但对文档的样式信息提取并没有涉及。虽然不少学者提出了各种操作文档的想法,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方便有效的系统供人们对大量相同格式要求的论文进行检测。本文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OpenXML格式规范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自动化方法检测docx格式论文文档,可以提高用户编辑学位论文的效率,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1系统功能设计

本方法的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单元定位模块、格式提取模块、对比模块三个模块。单元定位模块包括封面定位子模块、独创性声明定位子模块、标题定位子模块等11个子模块,功能为分别定位论文的各个特定部位,获取对应的XML信息。格式提取模块包括段落属性提取子模块和特殊格式属性提取子模块两个子模块。段落属性提取子模块的功能是提取待测论文每个部分共有的段落属性,如每个段落的字体、字号、段间距。特殊格式属性提取子模块的功能是提取除段落属性之外的其他格式,如参考文献样式提取、图和表所在章节的标题名称提取。对比模块包括规则配置文件、规则对比子模块、报告生成子模块三个部分。规则配置文件的功能是存储模板论文规定的规则,是检测待测论文正确与否的标准。规则对比子模块的功能是将待测论文的格式特征与规则配置文件配置的规则进行对比,判断格式的正误。报告生成子模块的功能是获取规则对比子模块中检测到的错误信息并写入检测报告中。

2单元定位模块

由于本系统处理的是论文各个部分的格式,如何准确地定位各部分以及如何精准地切割就显得至关重要。以下列出论文中几个关键部分的定位算法。

2.1正文定位算法

首先寻找到全文的第一个带编号的标题,标题后的第一个段落就是正文开始处;接着过滤中间封装标题的<p>元素和封装图的<p>元素;最后定位正文结束部分,寻找正文结束后出现的第一个没有编号的标题,以此为正文部分的结束定位标志。

2.2页眉定位算法

<hdr>元素存储了标题的文本信息以及样式,OpenXML中根据文档设置的各个节的页眉属性<sect-Pr>如首页不同、奇偶页不同生成相应的页眉。方法如下:首先遍历<p>元素,判断其中是否包含<sectPr>子元素;若包含<sectPr>子元素,找出<sectPr>元素的所有页眉引用<headerReference>子元素,接着找出<sectPr>元素的所有页脚引用<footerReference>子元素,利用页眉引用、页脚引用的标识符定位到相应的页眉<hdr>元素、页脚<ftr>元素;若不包含<sectPr>子元素,遍历下一个<p>元素重复第一步,直到文档最后停止遍历;在<body>元素中寻找保存最后一节属性的<sectPr>子元素,重复第二步。

2.3表格定位算法

表格信息存储在<body>元素的子元素<tbl>内,依次遍历每个<tbl>元素,可找到表格位置。定位表名的方法如下:首先获取<tbl>的位置信息,即计算这个<tbl>元素是<body>的第几个子元素,然后再检测前一个位置的<p>是否为空段落,空段落体现为一个空行,非空段落作为表名处理。如在该前一个位置没有找到表名,则再向前回溯一个位置继续进行判断。如超过3步回溯仍未找到表名,认为表名缺失或表名的格式有误。

3格式提取模块

格式提取模块的功能为获取论文各特定部分的格式。格式提取模块包括段落属性提取子模块和特殊格式属性提取子模块。

3.1段落属性提取子模块

待测学位论文的每个特定部分都具有段落属性,段落属性提取是所有特定部分的共性工作,由段落属性提取子模块完成。在OpenXML中,所有文本内容都保存在段落元素<p>中,在表1中给出了段落中常见的元素及其说明。(1)字体依次遍历每一个<p>元素,由rFonts元素按照样式的层次结构依次提取字体样式,获取到中英文的字体;检测段落是否为全英文、全中文,或者既有中文又有英文,若是全英文,舍弃提取到的中文字体样式,不能用于对比模块;若是全中文,舍弃提取到的英文字体样式,不能用于对比模块;若既有中文又有英文,提取到的中文英文字体样式全部保存。(2)字号首先按照样式的层次结构获取<sz>的属性Val的值,计算得到以磅为单位的字号大小;然后参考字号对照表得到字号和磅数的对应关系,得到实际字号;将字号保存用于对比模块。(3)段前距离段前距离信息从<spacing>元素的before和before-Lines属性中提取。首先依据样式的层次结构找到<spacing>元素;若该元素包含beforeLines属性,获取该属性对应的属性值,计算得到以行距倍数表示的该段落的段前距离;利用<sectPr>元素的子元素<docGrid>的linePitch属性可以获得一行的磅数,统一换算成以“磅”为单位的段前距离;若不包含beforeLines属性,则获取before属性的属性值,计算得到以“磅”为单位的段前距离。

3.2特殊格式属性提取子模块

特殊格式提取子模块用于处理除段落属性之外的其他格式提取问题,包括参考文献样式提取、图和表所在章节的标题名称提取等,这些格式要求在OpenXML中并没有明确的元素对应,需采用特殊方式提取。(1)参考文献格式提取首先利用正则表达式匹配参考文献的标志代码,根据标志代码确定参考文献的类型;若无法匹配,说明此条参考文献缺少标志代码,保存错误信息后,继续下一条参考文献格式的提取;若匹配成功,接着以中括号为分割点把该条参考文献分割成几部分,检测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等格式是否满足要求;接下来获取参考文献的编号样式,判断参考文献的编号是否连续,若不连续,保存错误信息,若连续,进入下一步;最后统计参考文献条目的数目,保存起来用于对比模块。检测参考文献连续性的方法如下:首先记录并维护参考文献的正确编号值,即编号应为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每次检测到新的参考文献条目后此值加1;接着判断此参考文献是手动编号还是自动编号,若是手动编号,利用正则表达式获取编号,然后判断是否和正确编号值相同,若是自动编号只需检测自动编号开始的参考文献编号是否和正确编号值相同。(2)图和表所在章节的标题名称提取首先用链表保存章节标题所在的段落的位置信息,即索引值;然后获取图、表的索引,用图、表的索引值和链表中的各个值依次比较,直到链表中的值大于此值为止,则链表中的前一个数值就是该图、表所在章节标题的位置;最后根据此索引即可得到标题名称。

4对比模块

对比模块的功能是将格式提取模块提取出的待测论文中的格式特征与论文模板中的规则进行对比,将对比结果不一致格式问题输出到检测报告中。该模块分为规则配置文件、规则对比子模块、报告生成子模块三个部分。

4.1规则配置文件

规则配置文件包含了模板论文规定的规则,是检测待测论文正确与否的标准。在调用规则配置文件时,首先由单元定位模块确定当前检测的位置在论文中所属的部分,然后检测该部分是否已存在XML格式的配置文件,若存在,则进入规则对比子模块;若不存在,则说明当前部分没有设置格式要求,结束当前部分的检测。

4.2规则对比子模块

首先获取单元定位模块的结果,判断当前要检测的段落是待测论文的哪一部分,在规则配置文件中找到模板论文相应的规则,将格式提取模块提取到的该部分的格式信息与相应的规则配置文件中的规则进行对比,若该格式特征与规则配置文件中的规则一致,则说明该格式正确;反之将错误信息交由报告生成子模块处理。

4.3报告生成子模块

首先获取生成报告的保存路径,若用户未自定义,默认路径设置为该待测论文的上传路径;接着获取在规则配置文件中保存的所有待检测的特定部分的节点信息,依次遍历每个节点;获取节点中保存的该节点对应的名称,从而找到对应的错误信息的保存位置;将寻找到的错误信息编号后保存到检测报告中,最终生成一份检测报告。

5实验及分析

在编程结束后,共进行了开发人员测试和用户测试两方面测试,下面是两种测试环境下的具体分析。

5.1开发者测试

为了实现快速检测大批量、相同格式要求论文的目的,检测单篇论文的程序被进行了批处理,在批处理程序中选择需要检测的部分,包括封面、独创性声明、标题、摘要、目录、正文、页眉页脚、表格、图形、参考文献、授权书等十一个部分。在.NET及Java环境下,对包含46篇论文的论文集检测结果如下:46篇论文全部检测成功,共用时33秒,平均0.717秒一篇。

5.2用户测试

本系统于2016年6月1日正式上线,在2016年6月本科生毕业期间共收到来自全校的500余篇论文的上传,其中不同的论文317篇,剩余的200余次上传为同一用户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不断地使用本系统进行检测与修正,最终修正为格式无误的论文。在2016年9月研究生毕业期间,共收到来自23名用户的50余篇不同的研究生论文。

6结语

研究生论文范文4

1作者署名

1.1署名惯例

研究生学术论文的作者署名要依据国际学术论文署名的惯例,依据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排序,一般原则如下:研究生作为实验的具体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可以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研究生导师作为资深研究人员,是研究生课题的设计者、实验研究的指导者,并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撰写论文,可作为通讯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排序。为防止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或纠纷,可以在实验开始前,就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进行讨论,并签署书面协议。上述署名方式的合理之处在于:①研究生及其导师在科研活动中,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目前国内的学术管理和评价体系下,研究生署名为第一作者,导师署名为通讯作者,较为合理;②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可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研究生的成长、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发展;③作为导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甘为人梯,根据论文的实际贡献决定署名次序,不与学生争抢论文的第一作者;作为学生,尊重导师,有感恩之心,有助于培育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工作氛围,避免或减少纠纷和矛盾。

1.2署名责任

在论文上署名的作者除了分享成果的荣誉外,重要的是要对论文成果的真实性等方面负有责任。如果在论文中没有特别的分工说明,发表的论文的一旦出现了问题,如出现数据不实、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所有作者都要承担相关责任。现在有些刊物在发表前让作者签名,说明阅读过并同意中的数据和结论,有些刊物是规定通讯作者可以代表所有作者。还有些刊物要求明确说明每个作者的责任和贡献,如谁收集的数据、谁设计的实验、谁实施的实验、谁参与讨论、谁进行的数据分析、谁执笔等。

1.3不规范署名

由于现阶段国内科研考核评价体制的影响,论文署名也存在一系列不规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随便挂名:不管对论文有无贡献都署名;②领导挂名:为了给领导拍马屁,在某些论文上署上领导的大名;③被动挂名:为了论文审稿或发表顺利,强行挂上一些知名学者或院士大名;④晋职称挂名;为了晋升职称,而在没有任何贡献的论文上挂名;⑤主动要求挂名;有些项目负责人或领导主动暗示或要求挂名;⑥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挂名;如课题申请、学位点评估等;⑦为拿学位而挂名:有些学生为如期拿到学位,在自己没有贡献的文章上挂名。

研究生论文范文5

关键词:学位论文;管理体系;质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等院校为国民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培育出大批高层次、高学历的研究型人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

一、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及各大高校对研究生论文盲审力度的加大,学位论文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创新性和写作不规范等现象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从被论文盲审专家判定为“一般”或“差”的低分学位论文中可以看出,学位论文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论文欠缺创新性

被盲审专家判定为“一般”或“差”的学位论文专家评语中多见“论文选题缺乏创新性”。研究课题陈旧,甚至同一导师的研究生研究课题和研究思路十分相近,换汤不换药。很多实验思路和研究方法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重复而来的。学生研究思路被禁锢,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更不利于高校科研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二)论文深度不够、工作量不足

低分学位论文普遍存在基础理论不够坚实宽广、知识不够系统深入、工作量不足等问题。对学科知识的熟练与掌握度不够、论文结构不严谨、论文写作逻辑简单、缺乏对工作整体的把握与系统的对比。研究方法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研究结论不可靠、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论证不全面。文献综述所占篇幅过多,论文正文研究内容较少,工作量不足。参考文献的数量不足,近十年或近五年的参考文献较少,外文文献较少,文献综述撰写水平较低等。

(三)论文写作不规范

低分学位论文普遍存在论文条理不清楚、文字表述过于粗糙和烦冗、图表格式不规范甚至错误、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等诸多问题。学生在引用他人的著作时,为降低重复率,打乱原有句子结构,导致词不达意。这些问题反映了作者缺乏专业的科研训练能力,学术态度不端正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单位缺乏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和监控体系,对硕士学位论文缺乏过程管理、专业训练以及考核评价。2.指导教师未能足够重视学位论文,指导工作不够全面细致。3.学生科研态度不够端正,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构建

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贯穿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的全过程,笔者从过程质量管理角度出发,提出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体系的相关构建思路。

(一)论文选题与开题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并在第二学期末到第三学期初进行论文开题。学生在开题报告前,应该充分了解选题的背景,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和实验探索论证。开题报告应包括拟选题目、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点、主要构思、初步工作计划、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博士不少于3000字,硕士不少于2000字。开题报告的评审专家小组由包括导师在内的3—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其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成员至少应有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内、校外专家均可),导师不能担任评审小组组长。

(二)导师指导与审核

导师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应全程深入认真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创新性、写作规范和工作量等进行严格把关,对延期毕业者、在职攻读学位者等应加强指导和审核。指导教师于第三学期结束前组织研究生中期汇报,由3位本学科教师组成考核评审小组,对其前一年半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进展报告、阶段性成果)三部分进行综合评议审查,以便及时跟进和监督学生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论文工作量主要体现在工作相关文献阅读量、对学科知识的熟练与掌握度、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实验结果的论证和分析、论文篇幅和字数等。对于学位论文的基本工作时长,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学年,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两学年。原则上,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不低于5万字,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不低于3万字。

(三)论文写作规范

对论文写作中的学术规范应引起足够重视,合理化版面形式,按照学校规定的论文格式排版。1.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进行前期准备和资料搜集,做好论文资料或资料库的建设,具备足够的工作量,以保证论文写作具有牢靠的基础。2.学位论文应有创新性,坚决反对抄袭、剽窃行为,论文引用或转述他人的学术见解,都应该明确标示。引用不加标示,即涉嫌抄袭。学生论文涉嫌抄袭或疑似抄袭的,立即终止学业,接受调查,情况属实者,按学校规定严肃处理。3.学位论文应该有条理性、逻辑严谨,对于涉及论文核心内容的相关研究和摘要及结论部分应注重归纳、总结、提炼、升华。4.图表的标题表达要清晰、规范、通篇一致。参考文献格式要规范。

(四)形式审查

培养单位对导师同意提交的学位论文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学术不端系统检测。引文须注明出处,学位论文中采用作者本人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内容,原则上均不计入重合率。根据审查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以四川大学研究生学位管理工作要求为例。1.学位论文重合率未超过10%的,出具《四川大学××学院学位(毕业)论文形式审查合格证明》,正常进入下一环节。2.学位论文重合率超过10%,但未超过20%的,允许修改论文后再次提交形式审查。3.学位论文重合率超过20%的,至少修改论文5个月以后重新提交。

(五)预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是研究生在论文送外审之前对其进行的一次集体指导,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最后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查找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研究生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由学院组织预答辩。预答辩专家组原则上由3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士生预答辩专家中至少有1—2名博士生导师。申请人指导老师需参加预答辩,并担任答辩主席。预答辩专家组应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查,重点审查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论文工作量、学术规范等,并需要根据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具体修改意见。预答辩专家组应对申请人的学位论文做出评议,并将评议结果报送学院。预答辩结果分为“预答辩通过”“预答辩通过,但论文须按要求修改”和“预答辩未通过”三类。

三、结语

本文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角度提出了保障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对如何充分发挥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的作用也进行了详细阐述,引导学生从论文开始就提高重视,注重科研思维的培养,树立学术诚信理念。

参考文献:

[1]曹晓璐,王罗春,徐群杰,李巧霞.关于提高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11-13.

[2]康慨.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2014,(16):174-176.

研究生论文范文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学术界也逐步迈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而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抄袭造假、数据信息的恶意篡改等学术不诚信行为也愈演愈烈。有报道称,从2000年至2010年,仅被举报的高校学术不端事件就达到900多例,有学者还指出,这仅仅是高校学术不端现象的冰山一角。还有一篇文章就曾经披露,“54%的研究生在第一篇论文完成过程中,有‘剪刀加浆糊’的拼凑行为。”这些行为损害了高校研究生在学术界的声誉,阻挠了学术创新的健康发展,对高校学术界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研究生学术诚信研究是一种科学活动,科学精神的本质在于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和勇于创新,研究生学术诚信发展要求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坚持科学精神。而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抄袭剽窃是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屡见不鲜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中国学术界的未来。对高校学术诚信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的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完善高校学术诚信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危害

1、数据、信息的恶意伪造、篡改

有一项调查问卷,其中一题为:“在学位论文的试验中,因时间紧迫,修改一下试验数据可以拿到学位,而按事实可能拿不到学位,你想改还是不改?”,结果想改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33%。由此可见,对于研究结果中的数据和信息等的恶意篡改的现象,在研究生中非常的普遍。众所周知,一项实验的过程是非常漫长和痛苦的,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结果失败不停的需要修改实验方向和方法。实验结果对实验者本身来讲就如同辛苦孕育出来的孩子,实验者本身对它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而那些对于实验结果有偏差,却又不愿意再花时间和精力去调查、研究、修改方案的研究生来说,直接修改别人的数据和信息则成了一个看似通向成功的捷径。然而,这样的做法,一是对于实验者本身极大的不尊重,二是对于“学术诚信”极大的藐视和挑战。同时,也不利于篡改者本人的成长和成才,有百害而不一利。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些没有认真进行实验、没有认真进行数据分析而篡改他人劳动成果的人,根本就不符合科学研究的精神,也完全背离了人类共同体科学研究的初衷。他们不但不能为人类学术的共同进步贡献力量,反而成为坏了一锅汤的老鼠屎,拖了学术进步的后退。

2、学术论文的抄袭造假

近年来,关于研究生学术造假的报道日渐增多:《新快报》2012年4月19日报道了武汉理工大学廊坊硕士班大批学院涉嫌造假;《中国青年报》2008年4月22日报道了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女博士论文中存在数据造假行为等。W•布劳德和N•违德曾估计:“每一个大作弊者被揭露出来,就会有一百多个累死的大作弊者逍遥法外,而每发生一起大作弊,就会有一千来起小作弊得逞。”由此可见,更多的研究生的学术造假行为还没有得到揭发和公布,研究生论文的抄袭造假行为已经变得非常的普遍。研究生论文的抄袭造假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用“剪刀+浆糊”方式进行简单拼接的;有将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据为己有的;有将别人的部分成果细小就改的;更甚者有直接照搬别人的整篇文章。

3、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主要是指研究生把自己在读书期间完成的各种小论文同时投到多个期刊、杂志社,期刊、杂志社没有在一定时间发回用稿通知时,又会把论文改投到其他期刊、杂志社的行为。很多研究生都认为一稿多投可以提高他们的投稿效率,避免因投稿未成功而带来的时间成本,是一种策略。一稿多投可能引发一稿多发,一稿多投在当前研究生看来并不是多么不道德的事情,这是学术认知的缺失,同时也说明高校学术诚信教育与学术规范道德教育的不到位。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稿多发可能引发的登稿期刊和杂志间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让他们认为有多家杂志,登记成果时只取一家则不存在违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风建设、影响了研究生自身的成长和成才,阻碍了他们自身在学术上的发展并且给学术界造成了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大规模的诚信危机,加剧社会风气的败坏,影响我国科学创新的发展。

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社会很多不良风气日渐严重。学术界受到“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的影响特别严重。再加上,大学是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和社会大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很多研究生避免不了的受到不良影响,摒弃了前辈们踏实苦干的优良品质,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走不良捷径,甚至不劳而获。特别是在看到别人通过这些手段暂时性的获得一些不法利益后,自己更是蠢蠢欲动。

2、研究生培养制度的不健全

众多高校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对于毕业都会有方面的要求。比如规定必须发表有SCI或核心杂志的论文多少篇,并要求有创新性研究结果,等等。此外,高校过重的科研任务,也使得一部分导师把研究生当作完成实验任务和撰写论文的“廉价劳动力”,为了及时完成导师交代的任务,为了能顺利毕业,为了个人的某些利益,部分研究生也会铤而走险,做出一些违背学术道德的事情。显然,必定是一项衡量研究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但是这不应该是唯一的标准,不应该把的作用扩大化,而使得其成为评价研究生是否合格,是否能顺利毕业的唯一标准。

3、学校学术道德教育的缺位

现在我国的很多高校,依然是“应试教育”当先,一切向成绩和科研成果看齐,忽略了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虽然也有不少高校开始尝试进行素质教育,但是高校在增设了提高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的同时,忽视了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再加上研究生们从小在父母和老师的“保护伞”下长大,没有真正形成自己固有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使得研究生对科学道德规范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在道德规范和内容上产生了困惑,很难在平日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4、导师言传身教的失误

最近几年,关于高校教师、教授等学术不诚信的报道也非常之多。如:《华夏时报》2006年3月27日报道了清华大学教授刘辉教授涉嫌学术造假被撤职解聘;《现代快报》2009年7月7日报道了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论文造假;《南方都市报》2009年7月7日报道了郑州大学贾士秋教授因造假被免职等。导师本应该是研究生专业知识的传道解惑者,是研究生为人处事的模范榜样。可越来越多的导师们,不但没有肩负起做榜样的责任,反而自身学术道德败坏,给研究生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5、学生自身价值观念的错误和学术能力的缺乏

研究生,象牙塔里的佼佼者,学术共同体的潜在力量,应该是以科学研究、求实创新为目标。但是纵观现在的高校研究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本科毕业时过重的就业压力,无法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而选择读研究生。读研的目的不是为了科研和深造,而是为了躲避就业的压力,或者混个研究生的文凭去找一个相对较好的工作。他们的自身价值观念就存在错误的地方,因此更容易变得急功近利,出现学术不诚信的行为。此外,现在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也变得比较匮乏,一方面是由于扩招,导致各高校研究生数量的增加,这势必也会引起研究生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导师带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加,而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对研究生在科研、学术上的指导势必也会不如从前。自身学术能力的缺乏也会导致研究生们铤而走险,做出一些学术不诚信的行为。

四、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的建议和对策

1、加强研究生新生入学的学术诚信教育。

研究生学术诚信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新生一开始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扭转他们对学术诚信一贯不重视的态度,这样在后期和撰写毕业论文的期间,才能更好的避免他们出现学术不诚信的行为。

2、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

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制度,过渡的依赖论文的发表,甚至将论文的发表作为研究生是否能毕业的唯一衡量标准。诚然,学术能力和学术成果对一个研究生来说必须是重要的,但是仅用这一单一的方式来衡量,忽略了科学本生的求实创新的目的,容易滋生盗用抄袭等不良现象。应结合研究生日常表现,在科研工作中的表现等来制定一套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制。

3、加强研究生导师自身学术诚信建设。

研究生论文范文7

1.1人文素养

“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人文素养是相对于科学素养而言,它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①人文知识、方法层面,即对各种人文科学所创造的精神价值的认知与运用水平;②人文精神层面,对常见文化现象所蕴含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特征的把持程度,如气质、人格等。

1.2医学人文素养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Luria指出:医学在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是科学与人文的有机体,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医学人文素养,是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医务人员的内在品质和人文情怀的综合表现,主要体现在:对患者生命的尊重、对患者尊严的维护以及对患者生存价值的关怀;它是医务人员非技术因素如仁爱之心、社会道德、责任情感等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长期修炼和内化的结果,均关联着患者的健康与安危。医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人类服务,若忽视人的社会性质,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就会出现见物不见人的现象。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理念,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

1.3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辩证关系

医学包括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互为条件、互为基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如同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共同演绎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医学人才的进步。任何割裂二者的行为,或只重视其一,不重视其二,顾此失彼,均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不论是医学教育、医学人才培养,还是医疗实践、医患关系处理,都要遵循这规律。

1.4临床研究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1)人文知识:熟悉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心理学、伦理学、哲学、法律、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2)人文思想:能将学习的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3)人文方法:能运用人文基本方法去分析、提出和解决医学及其相关问题;(4)人文精神:在医疗实践活动中能自觉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精神,注重对患者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人文关怀,这是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核心和灵魂。

2临床研究生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

2.1人文课程的局限性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以课程讲授为主要模式。然而,研究生3年学习期间、只有半年时间在校本部集中授课,而且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课程种类十分有限,一般只有大学英语、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几门课。这种“短时间、少课程”的人文教育模式,往往教学效果不理想,已无法满足临床研究生所需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要求,亦不适应临床研究生教育特点。

2.2人文教育内容缺乏实践针对性

不少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知识还是本科阶段的陈旧知识,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他们需要更新、更高的人文素养能力以帮助解决临床实践、社会活动和思想情感中所面临的价值理念、人际沟通、人文关怀以及职业发展等问题。多数调查研究表明,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很有必要,但对研究生成长的帮助呈下降趋势。这不是说人文课程对临床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没有意义,而是现阶段的课程设计不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笔者认为,一方面,人文课程没有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即在医院尚未建立人文教育基地;另一方面,人文教育没有贯穿临床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这既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更是一个认识问题。

2.3人文教育忽视了临床研究生多样性背景

临床研究生的来源参差不齐,有的从本科直接考研的,有的在医院上班后读研的。来源不同和背景不同的研究生对学医的首要目的、个人利益、医患纠纷等问题的处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他们的人文素养教育也必须注意个体差异。现在部分院校的集体授课、无差别指导等形式不能适应研究生个性化的特点,影响人文素养教育的效果。

2.4导师忽略对研究生的人文教育

多数学校对研究生导师考核只注重科研成果,有关导师职责中没有硬性规定导师对研究生人文素养负责;因此,不少导师往往忽略了这个方面教育。由于科研成果是评价教学和科研产出的最直接标准,研究生往往成为导师实验或者项目的主力军,造成多数研究生认为与导师的关系是“老板雇员型”,如同学之间交流时,把自己的导师通常称为“我的老板”。最终导致研究生长期在实验室埋头做实验,几年的研究生学习结束后,一些基本的人文精神缺失、人文关怀能力低下。

3医学人文教育是培养“合格医生”的必然要求

3.1Engel医学模式与人文素养

美国纽约州Rochester大学精神病学 和内科学教授Engel于1977年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又称Engel模式。这种模式是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医学观和方法论。该模式认为人患病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把患者当作具有生物、心理、社会属性的有机整体。因此,医生不仅应该了解健康与疾病问题,还必须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互相作用。Engel模式以“人与健康”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和需求,强调人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要求临床医生必须高度重视患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并要真正尊重、理解关爱患者,加强医患感情沟通,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就要求,临床研究生要想成为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

3.2“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与人文素养

现代医患关系已由“主动-被动型”转变成了“共同参与型”,患者主动参与医生的诊疗活动。古代西方医学之父Hippcrates曾经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这句话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尊重、理解、关爱和抚慰患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博大的仁爱之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培育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然而,当前医疗市场渐趋于市场化,医患关系呈现“物化、经济化和利益化”倾向。患方辱骂、殴打、敲诈医生,围攻医院,更有甚者将医务人员致残、致死……一幕幕暴力事件在各地频频“上演”,引起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当然构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很多,有患方认知差距,也有社会因素等,然而在医疗过程中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也是构成医患互信缺失的重要原因。有统计表明: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导致的纠纷约占2/3。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具备爱心、责任心,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用良好的人文修养和适当的人性关怀及时化解医患矛盾。

3.3创新能力是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共同表达

目前我国临床研究生教育“重专业、轻人文且二者分离”。研究生大部分时间在医院各临床科室轮转实习,主要学习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没有系统地将人文知识和医疗实践整合,最终导致研究生实习质量与临床效率低下、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工作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是其良好人文素养的体现,没有人文动力,就没有工作上的尽心与科研上的创新。研究生皆有创新潜能,但其创新欲望的激发、创新意识的唤醒、创新潜能的开发同时需要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共同支撑。“创新并不是无中生有的,不存在脱离知识的创新能力,创新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对现有知识的重新组合和突破现有思维的转换。”人文教育缺失可能会使研究生因知识结构的单一而无法顺利进行创新性科研活动。这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尴尬,如少数“知名学者”时常出现学术腐败问题等。因此,我们不能单纯使用科研成果的多少作为衡量研究生合格与否的依据。对人文教育不重视,只会抹杀研究生的韧性和个性,使之无法拥有持续的热情、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融会贯通的能力,成为“缺乏批判思维与独立创造能力、丧失精神追求”的单向度人(One-DimensionalMan),从而导致研究生在以后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创新动力不足。

4临床研究生导师人文教育新机制的创建与探索

4.1确定导师为研究生人文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孙鹏等和宫福清等研究建议,医药院校要建立“一贯式、内省化、全维度、双螺旋”医学人文教育体系。“一贯式”是指人文教育持续整个研究生教育期间,并延伸至医学生涯;“内省化”是指将显性教育成果如知识、能力与隐性教育成份如感悟、体验、激励,通过心灵感知和情感震撼,内化为研究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全维度”,是指从研究生培养的方方面面分别构建子体系,形成人文教育的支撑体系“;双螺旋”是指生命健康的维护既需要研究生高超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充分的人文关怀精神,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融合,共同提升研究生“救死扶伤”的综合素养能力。基于上述人文教育体系,加上导师的地位与作用,即导师制为研究生与导师深度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研究生在与导师的密切接触中,能充分感知导师的言传身教,导师的一言一行、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均深刻地影响着研究生。这样,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过程中可以最有效地把人文精神渗透、融合进去,成为研究生人文教育的主力军和第一责任人。

4.2完善导师遴选和评价制度

正因为导师是研究生人文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学高为师,身正是范”,要培养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导师自身必须有过硬的人文素养。在导师的选拔过程中,不仅要对导师的学术修养和业务水平进行考察,同时也要对导师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人格品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定。作为一名导师不仅应该崇尚学术,追求真理,更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知行合一,为人师表。对于不负责任和学术不端的导师,应立即停止其导师资格。青年导师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已高达近50%。青年导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支最有活力的力量,他们自身精力充沛,学历层次高,创新意识强,对工作充满激情,对学生饱含爱心,对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青年导师在育人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思想政治素养不够过硬,育人意识不强,育人方法不得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青年导师的教育与管理,对于将临床研究生培养为“合格医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4.3利用导师与研究生交流平台,开展研究生人文教育

根据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在每学期开学初有计划、针对性地提出6~7项医学人文讨论主题或基于背景的讨论专题,研究生在适当的时间就他们感兴趣的、与临床实习和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人文主题与导师进行深度探讨,以摆脱目前在医学人文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研究生反感的说教式空洞理论以及教师讲授、研究生被动听讲的课堂授课模式。期末每位研究生要提交一份医学人文讨论报告或论文,其中优秀的鼓励发表或参加学术会议交流。从2011年2月开始至今,在我校2010级、2011级和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中实施了该项“平台人文交流”教育,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对20多项主题的相关医学人文问题在实践背景下面对面地进行了系统、深度探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4导师在指导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中融合人文教育

临床实践是研究生直接、大量接触患者的时期,有助于帮助他们通过感性认知,深化理性认识,是人文教育效果最明显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点要与其临床工作的特点和内容紧密结合。①培养研究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医患沟通技巧。语言表达的优劣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变化,准确、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助于加强医患沟通、增强医患互信、减少医患纠纷。②要使研究生认识到医疗文书的重要性,养成规范应用语言文字、规范书写医疗文书的习惯,同时,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还要融入法律知识,既维护患者权力又保护自身利益。③培养研究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全心全意去救死扶伤,用和蔼、微笑去温暖患者,用关爱、自信让患者及家属产生信任;廉洁行医,不以医谋私。④培养研究生人文关怀意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情感,保护患者的隐私,为患者选择经济、适当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手段。⑤要在查房、手术、抢救等医疗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这些素养往往是通过课堂的说教无法完成的。

4.5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科学研究中渗透人文教育

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新生力量。真实、准确的科研态度既是科学研究的根本需求,也是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但是,近年来研究生中屡屡发生的科学道德失范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声誉。挪用或剽窃他人成果、编造或篡改实验数据、一稿多投等等,这些在以前甚少听闻的科学道德失范行为如今已司空见惯。作为导师,要在研究生“科学选题、科研实施以及科研总结”全过程中对其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指导研究生科研选题时遵循“需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和创新性”原则,从战略上选择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研究生要认真书写科研开题报告,并严格履行开题程序,导师及其专家组要审核和批准其开题报告,这样既让研究生明确自己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与进度,又有利于导师的监督和管理,从源头上避免重复研究与学术腐败。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导师要跟踪研究生实验实施过程,检查其科研实验记录,是否“真实、准确”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实验过程中杜绝“数据造假”。对研究生论文,导师必须严格审查、修改后方能发表和提交。只要导师对研究生的科研过程真正负起了责任,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将会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团结协作精神、科研水平以及科研创新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4.6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文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研究生论文范文8

1.1当前我国护理绩效考评机制的基本内容

在我国,医院护士的工作任务与方式是多样化的,所涉及的人员与部门也是多元化的,因此护理工作的绩效考评应该注意考评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当前,我国护理绩效考评主要包括对护士长的考评以及对护士的考评两个层面,对护士长的考评包括德、能、勤、绩几个方面。“德”主要是指敬业态度与敬业精神;“能”主要是指组织领导协调能力,带动组织提升绩效的能力;“勤”是指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是指对工作勤奋的程度;“绩”就是指最终的绩效,即考评最主要的内容;对于护理人员的考评主要包括工作质量、知识与技能、工作责任心与主动性、集体合作能力与态度、工作的服务意识等。质量是指工作在数量与效果;知识技能是指岗位专业工作的水平与能力;责任心是指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合作能力是指与同事间合作相处的能力;服务意识是指对于病人的服务态度。虽然不同部门的护理工作有所差异,其绩效评价指标制定的分值与重点也有所差别,但是以上几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有的部门考核内容包括病人的直接护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个人专业成长以及职业道德4个方面;有的考核内容包括医德医风、业务能力、工作量、夜班数、出勤率、继续教育学习、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病人满意度等。对护士长考核内容包括分析与判断能力、领导能力、观察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人才应用与人才培养能力、考核能力、主持会议能力、工作态度与表现、品德与健康共1O个方面。等等。绩效评价的内容分类方法与采取的具体绩效评价工具与方法是相关的。平衡计分卡(出现太突然,应该说,在所有的考评方法中,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方法就包括: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具体的指标就是按照这样四个方面来分解的。

1.2当前我国医院护理绩效评价存在问题

在国外,无论在企业还是在医疗机构中已经普遍采用绩效考核的方法进行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国内只有少数医院对绩效考核进行了一些尝试与实践,并且与国外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下面综合阐释它们的进展情况。目前国内医院还没有出现比较通用、权威的护理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传统考评的方法主观性强,弹性较大,考评重点在于规范化培训考核,考评结果往往与实际存在差异。目前我国护理绩效考评的主要方法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它们主要有:量化考核法,三维量化考核,秩和比法综合评价,质量、效益、效率评价法等。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考评标准趋同,不同职别与级别的护士考评标准相同,岗位关系模糊,责任不清;(2)考核指标单一,当前绩效考核已经逐渐从单一量化向综合化发展,但考核指标仍局限于任务绩效的内容,忽略相关联绩效内容,如社会、心理等,未能体现综合素质;(3)考核主体不全面,大部分为直接领导评价或院科两级评价,缺乏患者对护士的评价、医生对护士的评价及相关科室的多维度评价。总体来讲,绩效考核的信度与效度不高。对于绩效考核工作,我们护理行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医院对于绩效考核工作了解较少,都是按照传统的简单评比与检查维持对人员的管理。对于新的绩效评价理论基本上没有了解,医院管理者与护理人员的素质本身也限制了绩效考核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执行。医院的管理者缺乏进行考核体系构建的能力,同时不重视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医院没有建立起全面的考核指标体系,不重视考核指标的修订以及总结工作,考核结论与工资等联系不够紧密;考核的主体不明确,大部分都是由科室自主进行考核,考核执行不到位,经常很长时间不去进行考核,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基层的医院中;考核的精确度极差,很难从数据上反映实际问题,导致总结时人为因素参与,进而否定数据考核结论等。这些导致考核的体系权威性受到挑战。

1.3当前影响护理人员绩效的几个因素

在绩效管理中,绩效的影响因素是制定绩效评价指标的参考依据,也是绩效的主要元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而且是变化的。当前,在护理行业不同的医院,其影响因素也就有所差别。通过对护士的问卷调查发现:护士们普遍认为缺乏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分配没有充分体现工作态度与贡献等,会对护士积极性产生不良的影响。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护理管理者对工作量考核不规范,不能产生内聚力与影响力,常会使护士感到不公平而产生消极情绪。同时,护理管理者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忽视护理的过程管理与总结性评价,使得绩效评价难以发挥促进激励作用。调查还发现:不同护理岗位所面对的风险和难度均有不同,同一岗位的不同工作内容其风险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中、夜班工作难度和风险为最高。不同班次的护理人员工作绩效不一样,全日制白班护理人员绩效最好,其次是全日制晚班,而参加轮班的护理人员的绩效最差。而原有的评价体系没有体现这些工作差别,全部采用单一的标准进行评价,使得护理人员感到不公正。通过对各医院护理部门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发现,不同的职称与年龄的护理人员,其工作绩效差别较大,工作年限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即工作时间长的护理人员工作绩效高于工作时间短的护理人员。同时,护理人员职称对护理人员工作绩效的预测力最强,为工作绩效总分的20.3%,进一步支持上述观点。?另外,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成就感及满意度,对于绩效影响非常大。对工作的倦怠感严重导致绩效偏低。而这种满意度不仅来自与护理管理人员的激励,来自于医患家属的认可以及同事的认可,而且来自于自身的职业认识与心理素质等。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绩效评价体系要真正起到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的目的,就要不失时机地结合这些影响的因素,使得评价指标更加全面客观公正,评价的指标要精细化、差别化,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要重视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结合。只有通过综合评价体系,才能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成就感与满意度,有力地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

二、我国医院护理绩效考评工作的优化

2.1充分认识优化护理绩效考评的必要性

从必要性来讲,对当前的医院护理工作进行科学的绩效考评,构建考评的指标体系,对于处于改革发展中的我国基层医院来讲,是比较重要和迫切的。首先,我国的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的管理水平不高,缺少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方案,直接影响了医院的发展,成为医院发展的瓶颈。其次,医院的护理人员占据医院人员的大部分,当前我国的很多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工作的质量与责任心都需要提升,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不利于医院的形象与服务的质量。再次,未来医院的竞争日趋激烈化,医院的服务质量更为重要,关系到医院的形象以及病人的权利。加强绩效管理,通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是当务之急。从锦绣护理绩效考评的价值来讲,开展绩效考评对于社会与医院的内部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意义。

1)促进组织与个体绩效的提升。

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制定合理的目标,为护理人员提高绩效指明了方向,帮助护士了解和实现医院期望行为并通过考评寻找差距及其原因,使护理人员工作明确目标,改善工作表现,促使人才自我成长与工作表现的认知。通过绩效考核体系,管理者能及时对下属的阶段性工作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发现每一个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长处与不足,以便通过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与纠正,促进员工之间形成竞争态势。

2)具有甄别作用。

管理者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可以对员工进行区分,为医院护理人员的使用、培训、晋升等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发现其中的优秀人才,淘汰一些不合格的员工,促使部门工作的发展。绩效评价体系也可以促进员工自身发现自己的不足,寻找差距改进自己的工作。

3)更促进管理流程的优化。

绩效评价指标如果用到人的管理上,就是激励与约束问题,如果用于事情的管理上就会使得流程得以优化。通过绩效管理,可以明确每个人负责的每件事情,以及每个人在流程中所担负的责任。由于管理者会从整体利益出发,尽力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使得流程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被优化。

4)通过绩效管理,还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由于绩效管理把护理部门的整体目标与长远目标进行了分解,帮助各级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基本要求、工作内容、工作目标,提高护理人员的组织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落实到每一个人员的身上就成为每一个人的工作具体目标。这个目标的制定是管理人员与员工共同制定的目标,如此就有了一个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保证了整体目标的完成。

2.2坚持绩效考评工作的基本原则

护理绩效管理工作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执行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无论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还是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这些原则都是需要的:首先,绩效考评要坚持民主与集中的统一。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与其落实等,需要以管理人员与护理工作人员的共同认可与认同,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这个体系有部分人员是不认同的,那么绩效的执行在她们看来就是不公正不公平的,这样的绩效评价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那么如何保证认同率呢?就是要把民主与集中集合起来,在制定绩效评价方案之前,征求集体的意见,形成一定的共识,绩效草案出台以后,需要进行征求意见程序,让大家讨论并不断完善修改。这样的方案才能够让大家在民主讨论中缩小理解的差距,形成最佳的评价方案。其次,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评价能够使得评价体系有一个基本的方向,而且有很多的工作无法进行定量评价,所以定性是不可少的一部。但是定性评价有着主观判断成分较大,弹性较大的可能,一旦滥用会造成不公正,偏离合理的轨道。所以,在可以量化的部分要尽量形成量化指标,较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也是未来绩效评价的发展方向。再次,坚持评价与奖惩的结合。绩效评价的过程与结果只有通过落实到工资、奖金、福利、表彰等具体的利益上,才具有实际的意义。所以,绩效评价的结果必须与实际的奖惩制度、奖惩执行结合起来,让评价与职工的实际利益挂钩,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最后,要坚持评价的信度与效度。绩效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不仅注重自评、领导评、同行评,也要主意病人评价,这样才能平衡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信度;同时,绩效考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护理工作的需要及发展进行及时调整修订考核标准,保障考核的有效性。所以,要注重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把分级与直接考评结合、过程公开与公平结合、定性和定量结合,抓住关键指标,坚持科学性、客观性、独立性、实用性、公平性、可操作性、可测性、可比性及重要性的结合,保证绩效考评的科学合理。

2.3积极提高护理绩效考评工作的质量

绩效考评质量的提高除了与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好坏有关,与绩效考评的程序等有关以外,还与与绩效考评有关的其它很多工作有关。所以,要提高绩效评价的效果,不仅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适合部门需要的指标体系,还要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评价机构。

在医院要成立院级与部门的两级绩效评价管理机构,成立医院绩效评价管理委员会,在各部门设立委员小组,进行垂直领导。有了医院级委员会组织制定医院绩效管理总体的框架以后,才能确定每个部门的评价要求与范围,确立评价采取的管理工具与方法,建立网络评价的及时收集与反馈的平台。才能确定质量标准与评价目标、制度、流程、落实奖惩的要求等。有了各个护理部门的委员小组按照院方的文件,认真学习,集中员工的意见,才能建立部门具体的考核目标、流程与落实奖惩的方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整体上自运行的组织机构。

2)开展学习与培训工作。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如果走马观花地看是看不出什么方向与思路的,要真正让评价体系成为激励员工的工具,就需要员工对评价体系了然于心,并转化为自己工作的基本准则,落实到自己的行为方式与成长方式之中。所以,加强对制度指标等的学习培训是绩效评价体系落实的关键一步。要让员工参与制定文件,在制定过程中深刻理解指标的用意,要向员工宣传如何提高自己考核指标结果的方法,让员工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这样才能让绩效考评取得预期的效果。

3)要强化落实工作。

要注意及时的反馈,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质量评价例会制度,院方与部门的绩效考评委员要经常性地组织例会,在不影响工作情况下,频率越高越好。在例会中,要定期逐条检查各种指标记录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与个人,并及时落实经济等奖惩条例。要想真正提高护理质量,就要构建绩效管理的权威地位。质量检查决不能走形式,要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抓住这个关键指标,在奖惩执行上及时、到位,确保评价体系的权威性。

4)要做好考核结果的反馈与纠正。

在绩效考评过程中,要及时对考评中发现的先进予以激励,对发现的问题予以解决。所以及时公开的反馈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绩效考评结论的反馈分为过程反馈与总结性反馈。过程反馈可以有护士长在每周或者每天的质量例会上公布考核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依据考核结果公布奖惩结果,反馈要注意时效性与公正性,才能启动真实的效果。在绩效考评的结果中,可能会有人提出对结果的怀疑,在实际实施中绩效考评也很可能存在着结论的误差与偏差。事实上这就是所谓考评工具的信度与效度问题。在实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主要有:(1)中心化趋势,即由于定性考评中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趋中,无法拉开差距,难以达到激励效果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评价主体对评价体系的认识,加强对被考核人员的了解,加强评价主体的素质培训等方法进行纠正;(2)以偏概全现象,由于对某一个方面的印象,导致整体评价的偏差,这要求我们评价者要对指标进行详细的研究,不能马虎了事,如一些人缘好的人往往评价结果好等;(3)任人唯亲现象,在评价中受到个人关系与主观感受影响,导致评价不公正,这就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从不同的角度淡薄主观片面性的影响;(4)暗示效应,领导与权威或者熟人的暗示,往往在可有可无中形成对评价的影响,引起考核的偏差,所以,在评价过程中,领导等应该保持沉默。当然这些效应在绩效考评中一定会遇到的,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它们,才能逐步使得绩效评价指标更加科学,执行更加到位。

三、相关护理绩效考评方法及理论的实践运用

3.1医院绩效考评相关方法简介

医院的绩效考评理论主要是针对考评方法的研究,当前在护理绩效考评上常用的考核方法主要有:等级法、因素法、评分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也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近年来,评分法使用的比较多。当前医院的绩效考评主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岗位的分析是绩效考核的基础工作。在绩效指标制定前,要做好岗位分析工作,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工作写实法或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岗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及任职者的知识、技能、条件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其次,科学合适的绩效考评工具。当前,绩效考评使用的主要方法有:360度反馈考核:即从所有可能的渠道搜集信息,从多个视角对员工进行综合考评并提供反馈的方法,目前360度绩效反馈已经被越来越广泛使用;“六西格玛”管理:是一项以数据为基础,关注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实施效益最大化,通过消除错误,减少浪费简化流程而追求持续成功的方法;关键业绩指标法: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目标管理法:指组织的最高层领导根据组织面临的社会形势和需求,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此法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指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了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平衡计分卡: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为各种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的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反映了财务与非财务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临时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与内部之间的平衡,结果和过程中的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此法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利于组织的长期发展。

本文以当前在企业与医院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对护理绩效考评工作进行研究与实践。下面对这一方法的理论内涵详细介绍之。

3.2平衡计分卡绩效考评理论的特点与内容

1、该理论的主要特点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对企业长期战略目标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它同时也是一个从价值和战略的角度,对企业各个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和引导,以便形成正确的决策,共同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价值而努力的管理体系。目前在欧美东南亚等地区的医院中已经普遍采用了平衡计分卡作为绩效管理的工具,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效果。平衡计分卡这一工具比较适宜医院这种非营利性机构,因为它不以单纯的财务指标为重点,而是强调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结合,同时将医院的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结合在一起,对医院战略的制定者非常具有吸引力。

2、护理绩效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的内容

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1)顾客满意指标:外部顾客满意度,内部顾客满意度;(2)业务流程:岗位量化指标完成率;护理操作规程执行率;护理常规执行率;病人风险措施、安全措施执行率;年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3)员工成长:全勤率;从医德医风、工作能力、绩效结构(专业知识水平、知识更新水平、组织协调能力、教学科研、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方面进行评价;(4)成本效率:服务项目的增收节支;护理项目合理收费率;(5)激励指标:获奖,文章被录用,杜绝差错事故等项目给予加分。按照平衡计分卡的指导思想,可以将平衡计分卡的4个维度(财务维度指标、顾客维度指标、内部流程维度指标、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进行细化,结合医院与部门自身的发展情况确定4个维度的具体二级与三级指标。例如:在顾客维度,患者信任度和零缺陷管理成为其二级指标,同样,该二级指标也被细分为患者回头率、患者满意率、门诊患者增长率、住院患者增长率、患者投诉率和医疗赔偿率6个指标,由此能够提高患者的信任度,降低患者的投诉。再如:学习与成长维度,将其分解成科研技术和员工成长这两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又建立5个三级指标,如新项目开展评分、科技产出评分、职工年培训小时、职工满意度、学历及支撑结构。护理部门在坚持医院的一二级指标基础上,可以建立自己的三级与四级指标。例如:我们基层医院以三级指标护理零缺陷管理为例,该项管理工作主要由护理工作和病区管理两块内容组成,具体到护理工作则包括基础护理、特殊护理和一级护理合格率超过90%,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超过95%,5种表格书写合格率超过95%这三项内容(把意思说明白一些)。

3.3基层医院护理绩效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案例分析

仁怀市人民医院是一家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的一所综合性医院,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该医院有护理人员203人。为了提高医院管理的水平质量,医院在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护理部门开展的绩效管理方面实行平衡计分卡指标管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评价指标的内容

A顾客满意度。从医院内部顾客(医生、医院管理者和其他工作人员)、医院外部顾客(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和其他方面(与医院客户紧密相关者,比如家属)对护士进行满意度综合测评。设计了平衡记分卡该卡内容包括内部顾客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表、病人满意度调查表等方面的内容,该法实际上是一种采取问卷调查法与现场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仪表、业务水平、服务意识与态度、职业道德、健康教育、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7个方面,请科内医生和病人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价,护理人员之间进行互评。评价由病区护士长主持,每月一次,评价要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B工作流程。科室成立考核评价组,由护士长任组长,护士长或考核组成员通过跟班抽查每个护士的工作质量,每月综合评价一次。C员工成长。使用平衡记分卡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和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手册,由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的成长进行综合衡量。培训手册内容包括:个人工作简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同阶段及不同层次人员培训考核内容、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个人成长培训情况(岗前、病区培训、科内培训、院内培训、自学、外出进修、学习、护理科研、、护理“三基”理论、操作培训考核、急救技能、专科技术、新技术掌握、学分情况)等。

D成本效率。每月由护士长对每人分管物品的保养质量、护理项目收费的合理性(有无因收费不合理而引起的投诉)、一次性物品耗材管理等项目作出考评。

2、激励项目

每月评选一次病人最满意护士,病区设立评选意见箱,护士长每月到病人床边收集病人评选意见。优秀护士每年评选一次,病区根据优秀护士评选条件评选。病人最满意护士可得到当月绩效加分,优秀护士可得到年度绩效加分,并给予物质奖励。

3、考评标准及要求

A综合分及4个维度分值分配:综合素质考评满分为100分,各个维度所占分值根据所占权重定出分值。顾客满意占25%,工作流程占35%,学习成长占30%,成本效率占10%。B各维度中的细项内容须根据本项的权重定出分值和扣分标准。C每月由护士长通过综合考评评出月综合分,综合分与当月的奖金挂钩;年底评出年度综合分,综合分与晋升、评优挂钩。护理人员每年的综合素质考核分要求≥85分,低于此分值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处理(如高职低聘)。

4、实施的效果分析

A平衡记分卡综合评价的思路,用于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团队合作精神。2010年该院病人满意度达到98.5%。2010年临床护士的流失率比2009年下降了80%,使护理人员安心在医院工作。B实施平衡记分卡以后,护理人员更注重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各环节护理质量的提高,2010年护理流程改造达30多项。流程的优化,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水平。2010年该院护理差错次数下降30%,护理纠纷次数下降50%,确保了病人安全。C学习成长的评价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相互促进的工作及学习氛围。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医院领导更加重视护理人员的培养,为护士提供许多学习、进修的机会。2010年全院选送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培训150多人次,比2009年增加了50%。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创新意识、科研意识增强,高质量的护理达30%,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护理论文数比2009年提高20%。总之,通过使用平衡记分卡对护理人员进行综合绩效考评,使护理工作逐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阶段,实现了医院的“优质、安全、高效、低耗”的综合管理目标。

3.4护理绩效指标构建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几个结合。

绩效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注意对于各个因素的综合考核问题。例如在平衡计分卡的运行中,要注意将平衡计分卡的4个维度的指标与护理质量指标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把其中的顾客满意度、工作流程、员工成长、成本效率等有机结合起来。平衡计分卡的优势在于跳出了仅仅重视财务指标的局限,将各种指标体系及医院发展的各个方面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促进护理人员与部门以及医院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它还要注意将平衡计分卡的一般性指标与护理专业的特点、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如果将企业的平衡计分卡指标直接套用到医院或者将医院的指标直接套用到护理部来,根本就不能形成真正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应该依据工作的难度与风险对护理工作从数量与质量上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对中班夜班、难度大风险大责任重的岗位以及长期从事疑难病症与重病症护理的人员都要进行倾斜,对一些没有正式编制的护士不能在评价指标上进行歧视,这样才能充分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要把好学习培训关。

对于医院以及护理部门的人员来讲,运用平衡计分卡等进行管理是一个新鲜事物,而平衡计分卡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的潜能。所以,要在绩效评价方案实施之前对员工与管理人员进行认真的培训,让职工充分了解这个评估体系的细则、执行方法步骤、细则制定目的以及在这样的评估系统下获得较高个人绩效的方法。由于绩效评价涉及到护理人员的工作报酬与工作奖励等,所以大家对于进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培训学习应该是非常踊跃的,如此可以激发大学对绩效评价体系的具体讨论与分析,这样既有利于大家理解绩效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的引导下做好本职工作,也能够使得绩效评价体系在大家的评价中修改完善,更好地为本医院本部门的工作服务。

3)要注意过程的总结评估。

在各项指标的执行过程中,要建立一个过程性的总结反馈机制。可以通过每周的绩效评价例会,对各项指标进行逐一公布,也可以利用每个月的大例会进行阶段性总结,同时及时把总结的结果与利益分配以及医院的其他各种奖惩结合起来。只有长期地进行总结与落实,绩效评价指标的效果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员工的目标。另外,还要积极吸取银行在日常管理评价中的经验,注意客户对于护理人员评价的重要性:银行对于每一项业务,都会通过电子系统让客户对满意度进行评价,这样让评价融入其具体的业务当中。医院护理部门的评价也应在护理的最后环节中加入评价环节,让病人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并由电子平台汇总的评价结果,纳入到职工的阶段评价当中。同时,要维护绩效评价体系的权威性。绩效评价应该成为医院的核心评价系统,既然建立起来了,就要尽量让其他的评价体系纳入到这一评价体系中来。在绩效评价体系运行的同时要尽量减少其他形式的评价体系对本绩效评价体系的干扰与冲突,尽量围绕绩效评价进行奖惩落实,树立评价体系的权威性。也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目标与奋斗方向更加明确,真正形成部门的绩效管理文化。

4)要做好绩效评价体系的修正工作。

一方面,绩效评价体系的运行对于我国医院来讲,尤其对于医院的一个部门来讲,其评价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完善与修正才能够逐步成熟。护理部门工作繁忙,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不断磨合。同时,绩效评价系统的建立在当前来讲不仅仅是为了让医院护理部门的人员得到激励与发展,而且还有一个探索研究的意义,即逐步积累经验,为其他单位的绩效评价提供一些普遍性的指导。另一方面,绩效评价体系需要与具体的医院整合,在不同的医院护理部门中要根据具体的实际进行微调与完善。鉴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护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从实践中逐步发现问题、修正问题、进行指标体系的优化工作。那么,到底如何优化这些指标体系呢?首先,要与绩效评价的总结工作结合起来,因为在具体的绩效评价总结过程中,尤其是落实的初期一定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员工们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与建议,此时要激发员工进行讨论,慎重地对指标体系进行论证,并提请民主大会进行修改,上报院方进行审批工作。其次,要经常邀请一些有关绩效评价体系的专家对评价工作进行指导与分析,及时发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进行论证,并随时予以修改完善。因为如果仅仅依靠职工进行民主修正,往往会顾及不到一些比较隐蔽的问题,使得绩效评价最终会背离绩效评估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