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对策;《体育与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11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57

[本刊网址]http://

众所周知,在高校教育中有一门及其重要的学科――《体育与健康》,它是高校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展开,人们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传统的体育知识,积极地提出一些新思想以及新路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才能做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效衔接,最终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方面存在偏见。在我国很多高校,教师对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有的教师甚至曲解了学校“快乐体育”的思想。传统教学方式下,学校对体育教学目标有明确的定位,但很多高校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常常过分强调学生的娱乐,教学内容指出学生应勇于追求自我,这使得很多学生忽视自身身体素质的锻炼,最终失去体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此外,很多高校会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师教学中主导性地位的体现则是置若罔闻,如果过于刻意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教学的展开就会受到学生的限制,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单一的、形式性的,不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方法落后、内容滞后。本文所说教学方式方法落后、教学内容滞后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高校体育教学中,教材的比重相对偏低,而且大多教材缺乏针对性,这样的教材又怎么会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其次,就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而言,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学生在进行相关的体育实践时,常常会不知所措,这是体育实践的意义得不到充分体现的重要原因;再次,教师不仅未能在实际教学中未提出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计划,而且不能引导学生明确实践环节的终极目标。凡此种种,制约了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此外,体育作为一门选修课而存在,在选课的时候,学生往往会选那些时尚的、流行的体育项目,而以球类为中心的传统项目却会因为学生人数不足而停课。

(三)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目标、动机不明确。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普遍实施的教学模式已经转变为体育选项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改革模式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目前学校以及教师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就是“开放课堂模式”以及“三自主教学模式”等。那么什么是选项课呢?选项课上学生可以自主自觉的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去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优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很多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常常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或者跟风性,有的学生选择某项体育项目的动机甚至是应付考试,这种心态下,学生又怎么会学好体育。

(四)体育与实践不能实现融合、师资力量有待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最终更好地适应社会、了解社会。然而,当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很多都是为了满足学分需要而设立的,这使得《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很大的孤立性,极大地拉大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致使学生所学知识缺乏足够的社会价值。此外,在我国众多高校,师资力量还有待提高,学校相应的比较缺乏那种“一专多能”的、高教学水平的教师,这就要求学校要积极培养一支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高、适应性强的教师,这样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实现发展的基础。

(五)对成绩的考核评价不够规范。不同于其他的学科,选项课有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以及评价机制。不同的体育项目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为了获得好的成绩,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的时候常常会投机取巧,这既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不利于保持体育考核的公平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但却是体育教师不得不做的教学准备。

二、解决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中国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所受到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因为教学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那么怎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呢?首先,学校应着手于改变教师传统的、旧式的观念,从而帮助教师建立新的教学思维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高校应坚持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坚决从改革教学目标出发、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加强学生全面体育素质教育;最后,学生也要及时的转变观念,要在不断的体育学习中学会自主、自立、自强,以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构建教学内容新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体育教学相关内容与社会的差距不断变大,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厌倦体育课的人数正在不断的增加,因为学生喜欢的都是那些乐趣性、自主性强的活动项目。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及个体的需要,本文指出必须不断更新体育教材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扭转传统以竞技技术为中心的旧内容的教学体系,从而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增强体育思想意识”的新的教材体系。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以及健身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所学知识不断的指导自己的课外训练,让学生能够获得终身锻炼以及终身受益的能力储备。为此,在构建教学内容时,学校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这是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新教材体系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新时期,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成为学校以及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本文指出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首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同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健身、健美、娱乐知识,丰富学生视野;其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可以取缔那些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不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相反的,可以开发一些时尚、实用的体育项目,这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四)加强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就是课外体育活动,目前,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实践。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从课内转向课外,这就要求学校要重视课内外一体化,它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那么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首先,它能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不断的转化成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学生的认知;其次,它能有效的展现学生的风采并真正意义上的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再次,它能展示大学生的体育才华并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意识;最后,它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运动才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可靠的平台。一言以蔽之,高校体育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五)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的核心地位更值得人们的重视。在具体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作用可以表现在管理以及安排课程上,当然,本文所说的安排不是简单的对学生学习条件的安排,还包括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安排,由此可见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首先,应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与能力素质。这样教师才能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变化的需要。就学校而言,应不断加强教师在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方面的学习,为有效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技能,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专业讲座让教师之间可以展开沟通交流,就教师而言,也要不断的努力,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其次,重视培养青年教师骨干。青年教师有着较强的活力,他们是学校发展的希望,能够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有责任感,恪尽职守,严于律己。

(六)不断的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现代教育中,人们不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或者说是精神,为顺应现代教育需要,人们指出必须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评价体系,它是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性评判以及衡量的重要手段,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有着很积极的现实意义。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对学生体育的评价只要达标了就行,这严重忽视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这种评价机制缺乏一定的激励性以及公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指出新时期对学生体育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应着眼于学生成绩的进步幅度,使学生成绩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最终实现学生的不断进步和提高。那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哪些评价方呢?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既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以及创新精神的发展,也有利于体现现代“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新时期较为规范、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体质与技能提升的幅度,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综合、高效、公平、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冬梅.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4-35.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4):76-79,91.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问题;成因;对策

一、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课程体系普教化

多年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基本上一直沿袭普通高等教育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体系。大多数课程照搬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框架,甚至有些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也是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浓缩与翻版,教材甚至也是挪用或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比较突出地暴露了成人高等教育重知识、轻实践和能力的弊端。在终身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成人教育应该呈现出以下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社会性。表现为社会组织、全民参与,即成人教育深入到成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与成人社会生活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二是非正规性。指成人教育的组织形式及行为方式超越了普通教育常规,采取“按需施教”,依据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需求及社会成年人教育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现行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两个特征。

(二)课程结构学科化

受传统的“学科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现行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力求体现各学科的科学性,突出各学科的学术性,重视各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与各学科知识的连续性,使专业基础课不能有效地成为专业课的先导与基础,也不能更有效地为后继课程服务。在学科内部过分强调知识体系自身的完整性,片面地追求各学科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不利于培养和提高成人学员多维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相同或相近专业成教本科和成教专科课程在内容上具有较大的重复性

相同或相近专业成教专科的许多课程基本上是成教本科课程的简化、有许多相同的内容,这样造成了成教专升本学生的一些重复性学习。

(四)课程内容更新缓慢

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大多借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教材,或者是它们的翻版和浓缩。结构体系主要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很少顾及成人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没有根据社会和成人学习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强调统一性而缺乏灵活性,注重理论性而忽视实践性。不能适应成人学员知识经验丰富、意义记忆能力较强而机械记忆能力相对较弱的实际。难以突出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特点,不能很好地体现差异性和灵活性,不能适应成人学员之间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不能根据成人学员的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成人教育的社会性特征被忽视了。

(五)课程比例失调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类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结构中,各类课程的比例不尽合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一般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比例为70%左右,培养学生技能实践能力的专业课程所占比重偏少,与生产现场联系密切的实习和操作等相关内容的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必修课、选修课与课外活动的设置也不尽合理,必修课门数过多,课时比重过大;选修课形同虚设,选择余地过窄,不能较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个性。课外活动更是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严重脱离了成人高等教育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工艺性知识结构的特点。

(六)课程评价方法工具化

课程评价中目标取向严重,课程评价注重量化评价;重知识和智力,轻情感和能力;重书面知识评价,轻实践能力评价,对实践性环节重视不够。对质化评价方法重视不够,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这种评价体系导致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二、现行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弊端的成因分析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其他各类教育相比尚处于弱势地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发展所依赖的人、财、物等现实条件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十分有限,成人教育课程发展的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另一方面,由于成人学习者本身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主体,因而成人教育毫无疑问地成为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这就决定了成人教育课程的变革也是最为频繁、最为激烈的,它是各类课程改革和创新的急先锋。然而,这一切却与现实中相对较弱的课程开发保障机制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二)成人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要求教育机构能够根据成人学习者特殊的学习需求,及时开发多元的学习课程。这就对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中普遍存在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待遇差、专业培训机会少等问题,因而使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可能性和积极性均受到极大的制约。更有甚者,部分学校及教师热衷于一味追求学校的赢利目标,而满足成人学习需求的主动服务意识严重缺乏,导致这些成人教育机构在所提供的课程的便利性、灵活性和学习策略的多样性等方面做得还相当欠缺。

(三)人们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评价失之偏颇,客观上导致了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与普通高等教育标准的盲目比照,最终使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走入片面强调正规化的误区。事实上,完成了一次性教育而走上社会的成人学习者随着社会角色要求的种种变化,其知识结构的发展会明显呈现一种与青少年学生迥异的“非常规性”。而以普通高等教育正规化的课程提供给成人学习,显然与其知识结构的发展情况不相吻合,这种课程的效用当然不会理想。另外,成人学习者在工作与学习方面特有的矛盾使他们对这种课程的学习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于是成人教育机构往往只能退而寻求简单压缩课时数或课程内容来解决这种矛盾。这使成人教育质量的保障时时落空,导致成人教育课程效用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

(四)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薄弱,特别是系统的、理性的、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课程理论研究的匮乏,使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缺失一种扎实的理论根基,从而导致成人教育课程发展先天的营养不良。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关于课程理论的系统研究,如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研究、成人学习特点的研究、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模式和开发技术的研究等等,亟待进一步强化。

三、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对策

(一)正确定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目标应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成人高等教育是一种为成人提供的一种高等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实施终身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目标应是非常明确的,不是仅为学历而学历,其根本目的是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者综合就业能力,实施终身教育。在确立课程目标时,应考虑学生身心发展因素,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未来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对未来人才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目标应反映未来人才的思想,改革的着眼点瞄准未来,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的探索精神作为课程目标改革的努力方向。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标是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目的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它从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角度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美国学者布卢姆等人把课程目标分为四类:认知类、技能类、情感类和应用类。我们应该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成人教育多序列、多层次、多元需求的特点,建构课程目标多样化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使课程目标不仅包括认知和技能两个方面,还要包括情感和应用等方面。目标的达成也不再追求某一段的急功近利,而是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以促进成人的全面和谐统一的发展。

(二)课程形式多样化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既要有正规的、传统意义上的必修课程,又要有基于成人个人学习特点的富有弹性的选修课程,还要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网络课程。

1.必修课

必修课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它涵盖了学生作为一名受教育者或一位社会公民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必修课保证了每一个成人学生的“公平发展”,即一切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应对所有人施以实质上公平的教育。一般而言,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它们共同构成了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主体。

2.选修课

选修课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对成人学生来说,由于先天禀赋、后天的成长经历和所需求的知识的不同,因此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要求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多规格、多层次和千差万别的。从这一认识出发,我们认为,重新审视教育本体的价值,学校的课程体系应实现多元化,要大力发展个性化的选修课程。通常可把选修课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限定选修课程是培养学生侧重于学科方向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任意选修课程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个性、完善知识结构的课程。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动机、兴趣、需要和个性特征选修适合自己发展需求的课程时,对所选择课程的学习能够很好地促进个性发展。

3.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课程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①网络课程呈现多媒体的特征。互联网上的信息表证是多媒体的,从而使得课程内容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形式来表现。②开放性。③交互性与协作性。④“自主学习”性。网络课程的特点体现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满足了成人学生的学习需要。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以业余、函授学习为主,在校集中面授的时间较短。而应用网络课程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成教学员可以在家里充分利用各自的业余时间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这对于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学习质量都将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4.更新课程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课程内容的革新主要是通过教材更新来实现的。多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在教材建设方面显得比较滞后,特别在成人学历教育中,基本上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因此,必须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建设。在编写教材时,应突出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密切与行业经济的结合。注意克服追求“大而全”、“题典式”教材的现象,力求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符合可接收性,讲求教材使用上的实效。此外,还应当注意改变传统的“文字型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应代之以多种多样的电化教材,如音像带、电子软件等。这种电化教材形象、生动、灵活、方便。不受时空限制,易于保存,可反复播送,更能适应成人在职、业余自学,或配合教师讲授时使用,教学效果好。

5.制定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建设评价要遵循方向性、可行性的原则。要制定明确、具体、操作性较强的质量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体现课程建设的目标,反映出课程建设的要求,指明课程建设的方向,并且要尽量使评价工作简便易行。凡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课程都应进行课程建设并参加评价。鉴于各个学校的实际,为确保评价质量,应按照“突出重点,分批建设,分批评价”的方针,逐步扩大评价范围。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师资队伍、教学媒介、考核、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和特色等。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课程目标、修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方案,不断提高课程质量,保证课程建设循序渐进。课程评价要具有灵活性、评价方法要避免工具化,就是要做到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相结合,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6.加强课程理论研究,促使课程理论多样化

一是要形成共识,自上而下重视课程理论研究。二是要壮大和优化队伍,既要有一支专门型的科研队伍,又要有一支业余型的科研队伍,充分发挥两支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要积极开展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改革实验,由点到面,逐步推广,积累经验和教训,形成比较系统的思想和观点,反过来又为成教课程的现代化服务。

7.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课程的学科属性与职业技能的关系:既要反映学科、专业属性,又要与相关职业技能紧密结合。二是以学为主与教师在课程建设、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要强调学生是主体,但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三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传统教育手段使用的关系:能够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课程要尽量运用,对某些传统课程、有特殊技能要求的要采用传统教育方法。四是灵活教学与质量控制的关系: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和成人学习实际,应该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但从对教育、对社会负责的角度考虑,应该进行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殿祥,张彤.关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101102.

[2]曾诚,李涛.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困境及理念创新[J].成人教育,2007,(09)5455.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对辽宁省部分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适当增加娱乐休闲类体育项目;增设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体育课程逐渐向健身课程转化;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辽宁省高校随机抽取10所院校中男女大学生1200名、体育教师200名。

    (二)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需要,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对辽宁省内10所高等院校的学生发出问卷1200份,收回1042份,回收率86. 83 96,有效问卷1023份,有效率98. 1896;对体育教师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97. 5 96,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100 96。问卷设计咨询了8位教育学和体育学教授意见。并进行效度、信度检验。对调查所得数据分别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其他常规性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一)目前辽宁省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1.目前辽宁省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情况

    当前各高校由于师资力量、场地、器材设备条件的不同,开设的体育项目也各不相同。在被调查的10所院校中,10所院校都开设篮球、排球、健美操、足球项目;健美、乒乓球项目有8所院校开设;网球、武术项目有7所院校开设;轮滑项目有4所院校开设;游泳、羽毛球、国标、散打项目有3所院校开设;女子防身术、拳击项目有2所院校开设;软式排球、气功项目只有1所院校开设。在众多的民族体育项目中仅有武术这一项出现在体育课程之中,距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授课形式

    在被调查的10所院校中,有7所院校采用1,2年级均为选项课;只有1所院校采用1年级基础课,2年级选项课;2所院校采用1,2年级均为选项课,结合10学时的俱乐部教学。选项课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考核以技评、达标为主。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不重视过程。俱乐部教学是淡化竞技,注重健身。体育俱乐部的教学形式将逐步取代传统的体育课的授课形式。

    3.大学生对目前体育课课程设里的态度

    目前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最多的是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而大学生工作以后由于缺乏场地、器材,选择锻炼身体的方式比较多的是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轮滑、游泳等项目。调查中有33.54%的学生认为体育课课程设置不合理,忽略了人体在各生理发展时期的情况变化及工作、生活环境对锻炼者的影响。通过对120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出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前20项是羽毛球、游泳、乒乓球、健美操、篮球、轮滑、网球、足球、民族体育、贻拳道、排球、健美、国标、自卫防身、形体、田径、艺术体操、散手、手球、保健。可见,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更趋向于娱乐、休闲类的体育项目。

    4.体育教师对目前高校体育课课程设置情况的态度

    52%的教师认为,应在大学多开设娱乐、休闲类的体育项目。采用大学1,2年级选项结合俱乐部的教学形式。一些高校仍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基础课,有些项目和内容几乎与中学体育课内容雷同。这种所谓的打基础和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占用了学生很多宝贵时间,极大地遏制和挫伤了大学生上体育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现行高校体育课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目前体育课课程设置缺少健身和休闲娱乐项目

    从理论上已经认识到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少学校通过改革形成了较好的课程体系。如:学生在校期间可选修1-2门课程。但在实施过程中完全按照竞技教育的要求进行。在社会调查中发现群众健身和休闲娱乐方式有以下几种:(1)跑步、走步、游泳;(2)秧歌、健身操;(3)武术、太极、器械;(4)气功、跳绳、踢毽子;(5)独轮车、轮滑、滑板;(6)网球、羽毛球、乒乓球;(7)放风筝、写字、唱戏、唱歌;(8)溜狗、遇鸟、钓鱼。目前高校开设的体育项目与这些健身休闲娱乐项目有很大差距。

    2.课程内容的民族性与教学性不足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现代流行体育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开发进人群众体育领域的传统体育项目应是目前的重点,中国民族体育的发展,通过学校作为主要渠道向青少年推广,溶于教育体系中去。改变以往武术这一项目独立存在的局面。民族体育在教师最想开设的体育项目中排序是第七位,在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中排序在第九位。可见民族体育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和喜爱。比如:毽球、跳球、木球、陀螺、民族舞蹈等项目也深受中、老年健身爱好者的欢迎。

    3.体育教学内容盲目效仿

    目前,体育课程改革发展态势深刻地改变着高校体育的面貌,但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盲目效仿、不求实效也是存在的事实。高校体育课程不求特色,相互攀比,简单模仿,复制引进,完全不考虑社会、学生、知识。任何一种课程必须立足大基点。现在,面对新世纪,对体育变化有了新的认识,并提出新的解释,体育的内涵也随着社会不断变化。

   4.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个性化不足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是按竞技运动项目排列、按竞技运动结构安排内容。经过几年的体育教学改革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基本上与中小学雷同,显示不出高校体育与中小学体育之间的变化、递进和个性,形成低层次的重复。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32. 7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体育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有56. 91%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有10.31%的学生不清楚。

    5.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内容及方法落后、导向性有偏差 

   以终结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法较为普遍。这种评价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评价与课程同步结束,因而不能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无法适时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教学和学习。他人评价的做法也很普遍,而个体评价则较少。这种做法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很少,没有一个主体性认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

三、结论与对策

    (一)适当增加娱乐休闲类体育项目

    休闲体育内容丰富多彩。即有对场地和经费投入要求不高的传统体育内容。如:武术、气功、散步、跑步、徒手体操等;也有需要一些专门场地和设施,需要一定投人的现代体育内容。如:网球、游泳、旅游、家庭器械健身等;还有对场地、设施投人要求都很高的新潮体育。如:高尔夫、赛车、摩托艇、攀岩、热气球、滑翔翼等,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水平、不同爱好的人们进行健身。建议高校根据校情适当开设一些学生喜欢的休闲体育项目。

    (二)增设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民族体育是未来体育与健康课程重点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如我国民族体育的瑰宝—武术、满族的珍珠球、回族的木球、彝族的射弩、蒙古族的摔跤、维吾尔族的舞蹈等都是我们体育课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即有各自特色,又有良好的健身价值,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完全可以根据当地民情加以适当的选用。

    (三)体育课程逐渐向健身课程转化

    健身课程按体能、技能、传统、休闲等排列,教学内容注重竞技运动的转化、健身化、游戏化,加强健身教育的内容。对体能类教材以“运动处方”为主教学,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运动处方,进行学习与锻炼;对技能类教材,教师向学生传授基本技术与技能,学生通过游戏与比赛方式在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掌握技能并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传统类教材,主要是在教师的辅导下,学会看图,学生以自学为主。

    (四)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育活动,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象学生的态度、思想品质、心理素质等指标是不能象体育课的密度、运动负荷那样用定量的方法来确定。忽视这些指标的体育教学评价是不全面的,缺乏科学性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范文4

摘要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关乎着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水平与提升能力,所以各个高校都把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学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却发现,高校在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目前确实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当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目前调研获取的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课程改革 问题 对策研究

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在高校近十年的各种模式的体育教学改革都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作为衡量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可以说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和对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行了解时,我们发现,学生因为体育考试和体质健康达标测试等方面的因素而被迫参与体育活动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成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参与体育运动首先想到的是体育成绩考试和体质健康达标测试,这是他们的首要动机,这种把考试和测试达标作为活动目的的意识、心态在体育教学中广泛存在,那么我们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如何帮助学生从学习动机和意识上注重体育,并把体育活动单纯的看做是自己的健身嗜好和自己获得快乐的一种方式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只有我们做到了这个,我们的体育教学才能真正的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笔者就相关的一些问题在这里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存在质疑

谈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这看似一个很久远的话题了,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有学生不断的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参与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这些因素都应该是影响体质健康的关键因素,但是在体育测试和达标测试中却始终没有很好的表现,这种差异性是不是对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否定呢,这些很多学生都存在的疑问,而且我们对此做了简单的调查,调查发现,持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占到被调查人数百分之三十左右,接近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一,从学生的这种质疑中,我们需要深入的去了解和分析问题的所在,寻访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最终并没有获得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高的比例很小,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体育实践中勉勉强强的通过了技术考试,而对于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却很少。这种普遍存在的矛盾,笔者认为问题在于学生把成绩考核作为自己锻炼的唯一目标,所以在锻炼中,时刻考虑的是成绩问题,完全没有把体育活动作为自己快乐的行为,所以在锻炼中,往往在时间和强度上进行人为的控制,并尽可能的做到最小强度,这本身就是一种勉强的参与,所以后期的结果不理想也在情理之中。

二、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关注往往停留在体育考试层次

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把参加体育活动和课堂教学作为自己通过体育考试的唯一手段,这本身就有违体育教学的初衷,但是持这种态度的学生占到被调查人数百分之六十左右,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少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仅仅把体育课程教学时间作为自己参加体育的时间,经常觉得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除了体育课之外,其他的时间就不应该再有体育的活动时间了,因为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专门给大家留出来活动的时间,这种错误的体育观念使得学生更加的不重视体育教学,所以,很多教师试图在体育课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想法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生对体质健康及其测试的不重视

在传统教学中,学校把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用学生的成绩考核和达标测试来进行指引和约束,其出发点很好,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中,还有很多学生并不注重这两项考核,甚至有一些学生简单的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好坏与学校及社会并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自己的事情,甚至一些家长也认为学生的这种身体素质问题并不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更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负担,所以在家长、社会和学生三者之间,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在测试中的散漫就足以说明他们对于考核的态度。在国家教育部把学生的达标测试与学生的学位认定相挂钩之后,才有一些学校和学生开始注重这个问题,并逐步步入正轨。对于学生而言,这势必会慢慢的引起学生对于考核的重视,并逐步形成风气,笔者认为也是好的开端。

四、学生对体育的理解较片面

谈到体育,大多数学生简单的认为体育就是体育锻炼,好像对于自己而言,参加体育活动是很简单的事情,跑、跳、投这些活动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教师给自己进行教授,自己自小学开始,就已经接触到了这些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种局限性的理解使得很多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并不能有更多的领悟,所以,教师帮助学生对体育有全新的认识,让他们真正懂得体育和尊重体育,学生才会注重体育和热爱体育,才会主动的把参加体育活动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当他们的体育参与意识变成一种自然的习惯,笔者认为达到这个层次,我们才可以说体育教学的目的基本达到了,因为到这个层次,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自觉不自觉的锻炼中,就能从中得到快乐,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把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持续下去,甚至到了不活动就难受、就感觉生活中缺少点什么一样,笔者认为当体育活动到了这个层次,对于体质测试和成绩考核也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五、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

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缺乏兴趣是目前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又一难题,笔者调查发现,在现有的教学改革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一种主流思想,但是就目前来看,取得的效果甚微,从中就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做出的努力还很多,在经过选项课教学改革之后,我们把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了分类,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发现学生很难在项目中表现出应该有的运动欲望,期问题主要在于很多学生坦言,目前的学习压力和今后面临的就业,深造压力使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心思去参加体育锻炼,那么面对学生的学习负担过大与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学校和体育教师该如何倡导和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呢,这值得我们思考。从实践教学中,我们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并进行积极的探索于实践,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学生的体育自主性学习兴趣在逐步的得到改善和提高。

六、策略研究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学者专家在进行多方的深入交流之后,我们在实践教学中,紧紧的把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体育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课题组相信,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和体育课的考核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作为本次研究而言,我们需要的是学生在学习兴趣上得到提高,更多的时候把学习体育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必需品,而不是一味想着的成绩,只有这样,自主性学习模式建立起来之后,我们的体育教学才回到了它本应该在的位置上,剩下的一系列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了。具体包括:(一)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进行课程教育,这比单一的把考试和达标的重要性摆在学生面前要重要的多,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让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不仅仅是达标和考核的问题,更多的时候是关乎着自己的健康问题,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厌烦情绪,从心理才能慢慢的接受体育,并逐步开始了解和接触体育;(二)把考核仅仅作为刺激学生学习的前期动力。作为考核而言,笔者认为在前期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作为引起学生注意的刺激物,但是随着学生注意力的不断集中和关注点的改变,我们体育教学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也要跟上学生的变化,逐步淡化考核,开始关注兴趣和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应该具有的体育活力。(三)弱化考试内容,强调体育态度。目前单一的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学生体育行为考核的方式值得我们去思考,因为这种单一的以学生的技能和身体状况为唯一评价体系的考核办法很容易让学生认为技能是唯一的目标,所以造成学生学习体育兴趣和积极性下降。

参考文献:

[1] 姚蕾.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2] 李跃进.高校体育在实施健康教育中面临的困惑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

[3] 毛振明.近阶段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成果和建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4] 杨静.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

[5] 郑婕.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新创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茶道精神;新体育课程改革;价值作用;体育教学;教学理念

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具体的教学理念,还是相应教学元素,其均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随着当前我们对体育教学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如今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必须对其具体应用理念和价值规范进行创新和优化,通过丰富教学元素,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1当前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随着当前教学理念不断成熟,如今学生培养理念也在进一步成熟完善,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完善开展体育教学的作用和价值日益突出,尽管当前整个体育教学活动,无论是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性,还是整个体育教学体系的全面性都更为成熟,但是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不足,从而影响了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价值。因此,认知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将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帮助。在传统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忽略了心理教育的有效融入,所以,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心理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出现了一些学生不能积极、乐观对待实际问题的现象,尤其是其心理素质较为脆弱,对其人生成长也带来了很大困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培养。首先,目前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对体育教育活动中,心理教育开展的重视程度,未能将心理教育活动纳入到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体系中。随着当前体育教学科学化、机制化日益全面完善,如今心理教育的价值作用日益重要,但是由于当前多数老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其更多重点和精力放在了体育技能和知识的教学上,忽略了心理教育活动开展的价值作用,从而未能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解决。其次,当前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心理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重视。实际上,想要实现理想的体育教学结果,不仅要充分重视心理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也要充分注重选择合适的心理教育内容。心理教育活动不仅是教学内容上的合理选择和优化配置,更是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方法的具体教学行为。因此,创新心理教育形式,就极为必要。从目前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状况来看,心理教育的价值作用极其重要,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教学内涵,其都需要充分有效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茶道精神作为我国传统的精神理念内涵,无论是茶道精神的具体元素内容,还是其价值理念。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如果能够将茶道精神融入到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其能够有效丰富体育教学最后,在整个体育教学心理教育活动中,其未能将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融入其中。实际上,与其他教学活动所不同的是,教学是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所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完善体育教学过程中,心理教育活动的实施思路,就极为必要。心理教育是从实际教学中存在问题而出发的教学活动。所以,心理教育活动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立足学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心理教育行为的具体实施思路。茶道精神作为重要的精神内涵,无论是其中所包含的精神理念,还是其中所具有的心理要素,其都是当前学生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理念。随着当前新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如今利用茶道精神内容,将为整个体育课程改革活动有效实施提供重要帮助。

2新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的具体要求

从丰富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未能及时有效对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困难,进行有效解决,这就大大限制了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效果。从而使得多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和预防,进而限制了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实际参与效果。培养学生健全心理,不仅是当前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涵,同时更是当前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内容。因此,以学生综合心理培养为具体切入点,创新实施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行为理念及思路,就是当前新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的具体要求。通过完善开展学生体育课程教学,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教学体系创新完善。对于学生成长而言,有效开展新体育课程改革,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压力,同时也能完善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完善开展教育。从当前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存在一系列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给予处理,其将对学生终身成长都将造成相应影响。所以,结合当前中学生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创新体育课程改革教育行为的具体思路,就极为必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心理问题现象及具体成因进行分析,通过有效融入学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惯性问题和不足,进而实现体育教学与学生培养活动之间的系统化结合。当然,想要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就不能脱离体育实践教学元素的有效融入,体育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一种融入心理感受的改革活动,因此,无论是对这一理念进行认知和理解,还是优化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入手,通过创新体育教学思路,从而促进整个中学生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将具体的心理挫折问题融入到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培养的理想效果。体育课程作为一门技能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对于整个中学教学活动来说,体育教学活动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完善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效果,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想要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学生心理教育活动开展的实效性,通过将教学内容创新与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从而为整个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现理想效果奠定相应基础和条件。体育课程改革作为当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创新体育课程改革健康教育的具体思路,直接关系到当前体育心理教育的完善度和科学化。

3茶道精神在实施新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教学阶段,实际上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还是心理素质的培养,都在这一阶段形成。体育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其作为体育教学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其具体的教学内容,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培养。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挫折等心理问题是其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而挫折的及时有效解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因此体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如果不能全面完善形成,其必然影响到学生在困难中的问题解决意识,同时更影响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价值作用。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完善培养和融入学生的心理素质,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的理想效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塑造,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学生的具体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处理挫折和对抗活动时,以良好的心态融入到整个体育活动中。对于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完善的心理素质教学与体能素质教育一样,都是影响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创新心理素质教育,将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起到重要推动力。对于学生培养来说,健康、完善的心理理念,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身习惯的养成起到重要推动力。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就必须合理完善实施体育课程改革,通过及时有效引导学生对挫折等心理问题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理念的有效结合。当然,对于茶道精神理念融入来说,其不仅是一种精神理念和价值内涵,更是弥补当前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的重要内容。对于体育教学活动来说,融入茶道精神,不仅丰富了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元素,同时也实现了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创新完善。当然,想要将茶道精神有效融入到整个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学生成长和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不足,通过有针对性融入,进而实现茶道精神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理想融入效果。茶道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核心,无论是其中所具备的价值规范,还是实际影响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体育课程教学效果,就必须探究茶道精神的具体融入思路。

4结语

相对以往体育教学活动而言,如今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其需要注重将心理教育与体能教育综合性融入。因此,通过有效分析当前中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活动,从而实现理想的培养效果。因此,以学生健全心理培养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切入点,创新体育课程教育的教学思维就极为必要。

参考文献

[1]张丽君.我国基础教育新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2):127-129.

[2]丁明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师课程观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3(15):119-122.

[3]李子建.实用型理念:一种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发展观念[J].上海教育科研,2014(3):232-235.

[4]李雁冰.我国中小学推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论基础[J].山东体育科技,2014(19):126-131.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现状;策略

1.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很多学校院校开始对体育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将体育教学提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日程中,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也逐渐增大,针对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学校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已经取得了相应的进步,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当前学校院校教育过程中已经十分重视体育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1学校领导者以及师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

当前很多院校的领导者以及师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差,认为体育课程教学只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但其实体育教学的作用十分广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还能拓展学生的其他能力,对体育课程的认识误区不利于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不利于体育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各种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1.2体育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

当前很多学校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的设置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太多创新的东西加入到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而且学习内容的重复性比较高,学校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与中学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变化不大,除了一些少数的新的课程项目,其余的内容是很多学生中学时候就已经学过的内容,这会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丧失学习的兴趣。此外,当前很多学校院校的体育课程结构都是按照传统的教育纲要进行编排的,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仍然是比较老旧的,没有对体育学科的内在性质进行深入的挖掘,也没有建立起来系统的体育学科知识,对学校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体育需求有一定的忽视。

1.3体育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

教育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当前很多学校院校进行体育教学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方式,比如单杠练习,教师进行动作示范之后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很多学生甚至是为了考试而进行被动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发挥相应的主动性,不利于体育课程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改善和全面素养的提升。

2.学校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2.1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进行改进

体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校院校的体育教育,要从学生个体的发展出发,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全面性的人才。体育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体力的投入,也需要各种活跃的思维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认为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只是为了提高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并没有真正领悟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体育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把以人为本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原则和基础。首先要明白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育人,而不仅仅是各种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能的传授。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在学校院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该将育人当做是最高的目标,将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以及社会需要相结合,进行现代化教学。

2.2对体育课程的设置进行完善

体育课程的设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二是体育课程结构的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要加强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拓展,在体育课程的内容上应该要突出健身和娱乐的性质,使得学生能够对体育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加强对体育教育的认可程度,主动进行学习。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应该要将结合时代的特征,将健身、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内容与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满足学生的各种体育需求。另外,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需要学校院校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课程安排。将课外的体育锻炼与课堂上的体育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将一些课外的锻炼以及体育活动纳入到具体的体育课程考核中,形成一种全新的课内外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在评价方面要不断健全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机制,促进课外体育活动的丰富,对于各种体育课程而言,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帮助学生能接受更全面的体育课程锻炼。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2.3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一味地示范和模仿只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抹杀,因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要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性,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比如采用互动合作、体育游戏、情境教学等方法进行体育教学,使得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从而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上来,体会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各种体育动作的模仿。

3.结语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体育教学在很多学校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建设项目,同时,由于对体育课程的投入逐渐加大,当前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要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当前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要进行积极的解决,采取相应的策略,比如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改变体育教学方式等,以此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以及兴趣,从而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董玉福.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