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法范例6篇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污水技术进展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

城市污水处理的技术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我们的污水处理技术要做到不仅解决了人们的生活废水问题,与之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一、我国城镇生活污水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随着而来的是家庭卫生条件得到改善,而这样导致城镇生活废水也显著增加。城镇人口剧增,导致城镇生活污水现象更加严重,目前全国生活污水日均排放量超过10亿吨。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洗浴水、洗衣水、洗菜水、洗厕水以及其他排放废水等等,这些污水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将会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解决好这一问题。

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面对的困难问题

1、城镇生活污水成分日益复杂

目前城镇生活供应物多种多样,这也无形的造成生活污水成分日益复杂,不仅如此,受制于天气影响,不同时期污水污染物不同,这就造成无法对污水水质情况做好预估,无法建立合理方案,严重影响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2、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受限

一些城镇受困于经济发展情况,对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没有及时采用有效的技术,这样就造成生活污水治理得不到很好解决,阻碍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3、管理部门忽视生活污水问题

城镇管理部门不重视生活污水问题,将重心放在城镇经济建设中,不注重环境保护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镇污水治理,导致有些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水富营养化加剧,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1、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也是最成熟的一项技术。这种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利用好氧生化技术净化污水,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包含四个大部分,分别为沉淀系统、曝气系统、生化系统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等等。这种污水处理技术对污水治理方法比较简单,能够有效的去除污水,因此用途较广。处理流程主要根据四大部分采取四个步骤,简要的讲就是先将需要处理的污水进行沉淀操作,进行完毕后将污水与二次沉淀池底部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中,在曝气池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会将污泥中可溶性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消耗并吸收,之后将将营养物质转为自身的细胞,最终将代谢物转为二氧化碳。

以下三点主要是针对生活污水处理完成后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

(1) 填埋法

填埋法与城市垃圾填埋基本类似,但填埋处置有两点不足之处,一是要占用大量土地,浪费土地资源,污泥的填埋费用也是很高; 二是污泥会霉变,污染环境。现如今,污泥的产生量与日俱增,在周围短距离范围内已无填埋场地可以填埋。实际上,多数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都是外运或者是就近外卖给当地农民,没有做到真正的填埋处置。这样不仅对农产品产生污染,更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2) 焚烧法

焚烧法是以焚烧为技术重点的处理方法,也是最彻底的处理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使全部的有机物碳化,并杀死病原体,最大程度的减少污泥的量;缺点投资大、运行成本高、难以处理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大量污泥、产生剧毒物质二噁英及大量的有害物质。所以焚烧这种方法已越来越不被人们采用。

(3) 直接烘干法

直接烘干法是用气流干燥机把含水率为75%-80%的污泥烘干,当温度高于 200摄氏度以后,就可以杀灭各种病菌,之后再进行污泥填埋或处理,最终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高能耗、高成本。

2、循环曝气池法

循环曝气池法又叫做氧化沟法,这种方法是在活性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封闭式污水处理,将封闭的氧化沟做为污水核心处理池,封闭处理的优势就是能够将污水以及活性污泥进行更有效、充分的接触,这样就可以确保污水处理更加彻底 循环曝气池法可以导致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出现变化,特别是在曝气池的下半段,容易使得溶解氧由高到低发生变化,而这样有利于不同的微生物对氧气的不同需求,利于微生物对污泥的凝聚作用。

3、人工湿地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得以发展。人工湿地系统就是科技不断发展的智慧结晶。这种方法不同于自然湿地系统,而是人为制作的一种湿地系统。在人工湿地系统中,人们利用物理、化学反应等一系列的方法,将污水中的物质与人工湿地系统中的物质进行一系列的反应,比如说硝化反应、离子交换反应等等。人工湿地系统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不受限于自然物质,可以自由调节不同反应的物质比例,这样根据不同污水情况,加入不同化学物质或微生物。这样就有利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氮素的净化,主要通过植被直接吸收和植被根系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行的。人工湿地植物要具有生长快,生物量大和吸收能力强等特点,这样,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就能吸收大量的氮元素;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向水体传输氧气,使根系周围依次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环境,可以为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的大量存在提供各自适宜的生存条件,使硝化反硝化作用同时进行。研究中普遍认为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去氮的主要途径。

4、人工植被污水净化技术

除了利用物理、化学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氮、磷、钾等物质外,对于净化水质,人们又在人工湿地系统的基础上采取了人工植被污水净化技术,利用植被进行污水处理,植被特别是人工水草,实际上之所以说是人工水草,主要是因为人工水草只是外形像水草,其实是人造聚合物,相比于自然水草,人工水草要大一些。将人工水草放在污水中,水草会形成生物附着环境,这样不同的微生物可以附着于水草之上,可以促使不同微生物生长,形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污水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小型生态系统得以利用或者转化为无害物质,最终污水可以得到很好的净化。

四、对于城镇污水处理技术未来发展建议

l、加强居民宣传工作

生活污水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不过一些污水或者污染物不能随处乱倒,造成管理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加强污水治理工作,城镇管理部门需要对居民加强生活污水宣传工作,增强城镇污水治理意识。

2、将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放入规划建设中

污染物质不仅不利于居民的生活,还严重阻碍城镇的经济建设。因此,对于城镇生活污水,相关管理部门需要认真对待,需要将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放在城镇规划建设中,不能简单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在城镇污染物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可以说解决好城镇生活污水就等于在很大程度上很好的解决了污染现象,因此,对于城镇生活污水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3、不断学习新方法、新技术

考虑到生活污水不同于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是人们 E常生活中造成的一些污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生活污水的产生是必然的,需要治理污水应该从方法和技术方面治理。良好的方法不仅可以有利于污水得到更好地处理,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未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面,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方法以及技术,这样可以更好的解决生活污水问题,净化水体。

五、结束语

城镇的建设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而随着人口的增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问题日益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的治理城镇污水问题,需要双管齐下,不仅需要采取合适的技术,更要加强管理,提高城镇居

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镇污水治理问题,更好的促进城镇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法范文2

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染统计进展

近年来,农村环境统计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普遍将农村环境统计(特别是污染物排放统计)作为环境统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调查方法基本上采用抽样调查与估算相结合的办法,并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审核与管理制度[4]。从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展了环境的统计工作。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及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城乡差别小,因此对于农村生活污染,通常的做法是在人口多的村镇修建统一的排水管道及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人粪尿及生活污水。在人口较少的地方则要求每户修建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则大都有专人收集后归市镇统一处理[5]。因而总的说来,国外对农村生活污染产生特征研究较少,主要是收集方法及处理工艺的研究[6],相应的统计方法也较简单。由于中国农村的特殊性,直到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时才选取了太湖、巢湖、滇池、三峡库区4个典型流域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染调查(以下简称典型调查)工作,目的是为今后开展农村生活源的全面普查积累经验。典型调查主要针对农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物的产生、处理、利用、排放情况开展调查。采用产排污系数法测算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产生、排放量,其技术路线:采用产排污系数法测算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产生、排放量;以流域为单元,分类抽样监测和测算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产生、排放数量,获得各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产、排污系数;在此基础上,以流域各行政村农户为调查对象,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并利用产、排污系数核算农村生活源污染物产生、排放量[7]。由于农业和农村污染涉及面广,随意性强,监管难度大,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仅对太湖、巢湖、滇池、三峡库区等4个典型流域的农村生活污染进行调查,其他农村生活污染均未纳入调查范围。农业和农村环境统计工作体系尚未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调查技术方法、人才队伍、软硬件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4]。

农村生活污染的特点

污染防治重点不同从污染负荷来源比重、治理难易程度、居民关注程度等来区分污染防治重点,城镇生活污染防治的重点是城镇生活污水,其次是城镇生活垃圾,再次是城镇生活废气;农村生活污染防治的重点则应是农村生活垃圾,其次是农村生活污水,再次是农村生活废气。原因为城镇生活垃圾是集中收集、清运、处置,而农村生活垃圾则是随地胡乱丢弃。早些年,农村生活垃圾基本上是厨余垃圾,与人畜粪便暂时堆存,自然发酵后返田,或将厨余垃圾喂给散养的畜禽。随着与城镇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接近,农村生活垃圾也采取塑料袋(多数为非降解)收集,但无法像城镇一样,有专门的容器收集、清运,即在房前屋后、路旁、水塘旁边甚至水塘里倾倒丢弃,呈“遍地开白花”式。再加上与日俱增的建筑垃圾,大量的垃圾不分类,不处理,垃圾“围城”的现象演变为垃圾“围村”。农村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不但严重破坏了农村自然的田园风光,使得农村环境更加脏乱差,更为严重的是,水塘旁和水塘里的生活垃圾逐渐破坏了水塘水体水质。在农村自来水不是很普及或自来水供水时间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农民取用浅层自备水井的水,自备水井往往距被污染的水塘非常近,在这种情况下,农民饮用水水质得不到保障。污染处理、排放方式不同城镇生活污水通过下水道外排或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外排、回用,城镇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处置。与城镇生活污染相比,农村生活污染排放特点为“面源污染、无组织排放”,如农村生活垃圾的“遍地开白花”;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农村生活污水无法收集,大多数农村居民习惯于生活污水随意倾倒,通过地渗、蒸发等直接外排。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日化产品的使用,农村生活污水水质与以往也大不相同,特别是在南方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极易污染地下水。污染来源不同农村生活废气来源不同于城镇生活废气。城镇生活废气主要来源于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等能源的消耗。农村生活废气则主要来源于煤炭、液化石油气、秸秆、畜禽粪便燃烧等。污染边界划分不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边界清晰。“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其他镇,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及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视为镇区。农村生活污染边界不易划清。我国是农业大国,广大农村居民散居在农业用地周围,农民或在家中饲养畜禽,猪、牛、鸡等畜禽在许多村庄还没有实现圈养,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动物的粪便;或在村前屋后挖塘养鱼,水产养殖严重污染了村里的自然水体。农村生活污染与农业源中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面源污染连成一片,不易将农村生活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截然分开。居民环保意识不同城镇居民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虽然还未完全实现垃圾分类收集,但基本能做到垃圾不随意倾倒丢弃。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正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所处环境质量的要求尚未凸显,这也使得农村生活污染监管与防治难度更大。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污水处理;自然净化系统;强化一级处理技术;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工艺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小城镇水环境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地加快,我国的小城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小城镇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一些环境容量小、人口密度高、工业相对集中的小城镇里,水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不亚于大中城市或工业区,水污染状况非常严重。随着农村人口城镇化趋势的发展,小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由于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政府财力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以往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工艺不能照搬到小城镇的污水处理中去。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应满足经济、高效、节能和简便易行的处理要求。

2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

2.1 自然净化系统

(1)稳定塘处理系统

稳定塘是利用天然湖塘、洼地,适宜的气温、日照,通过塘内生长的微生物净化污水。稳定塘处理系统可以划分为兼性塘、厌氧塘、好氧塘、曝气塘等多种形式。不同形式的单塘可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多级串联塘系统。多级串联塘系统不仅有很高的COD、BOD去除率和较高的氮、磷去除率,还有很高的病原菌、寄生虫卵和病毒去除率。稳定塘系统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应用,而且在发达国家应用也很普遍。我国也建造了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稳定塘。稳定塘处理工艺具有基建投资省、工程简单、处理能耗低、运行维护方便、成本低、污泥产量少、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诸多优点,不足之处就是占地面积大。稳定塘适用于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便宜的城镇污水处理,尤其是有大片废弃的坑塘洼地、旧河道等可以利用的小城镇,可考虑采用该处理系统。

(2)土地处理系统

土地处理系统是使污水资源化、无害化和稳定化的处理利用系统.根据水力负荷、污水路径、布水方式、土壤—植物系统结构以及再生水收集方法,土地处理系统可分为慢速和快速渗滤、地表漫流、人工湿地及地下渗滤等主要类型。土地处理工艺的出水水质优于传统的二级处理,特别是对N,P等指标的去除效果是传统二级处理所不及的,其出水一般可直接用于农灌或景观用水等回用。贾宏宇等的研究指出,土地处理系统适用于食品加工工业和酿造工业有机污水的处理,这对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小城镇工业废水也是有效的。

(3)蚯蚓生态滤池

蚯蚓生态滤池利用在滤床中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通过蚯蚓和其它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所处理城镇污水中含有的各种形态的污染物质进行最为经济合理的处理和转化。该工艺已在法国、智利和中国上海成功地进行了中型试验和生产性规模的应用。以蚯蚓为代表的微型动物在该系统中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处理。该工艺在具有好的BOD5和SS去除功能的同时,对氨氮去除率高。由于滤池中建立的蚯蚓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污泥分解功能,蚯蚓生态滤池处理系统的污泥产率远低于普通活性污泥法。此外,该方法还集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污泥回流设施以及供氧设施于一体,大大简化了污水处理流程,且运行管理简单方便,并能承受较强的冲击负荷,适应了小城镇污水处理的要求。

(4)沟渠净化系统

利用排水沟渠处理污水技术是在排水干沟渠顺流方向设置固定微生物载体,载体上形成生物膜,污水在流经微生物膜时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得到净化。国内外也有利用排水渠道和沟渠处理污水的成功实例。高光智、陈辅利利用沟渠处理小城镇污水,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相当于一般的二级处理。我国小城镇排水体制一般均以合流制为主,利用天然沟渠排水较为普遍。利用现有的排水设施和天然排水沟渠处理污水,可以降低基建投资和降低运行成本,大大减少管理人员。利用沟渠处理污水可节约投资64%;节约运行费用75%以上[11]。资金是改善环境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利用沟渠处理污水,对改善小城镇的水环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2 强化一级处理技术

近年来强化一级处理工艺逐渐成为国内外污水处理研究的热点。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基建投资省,单位污染物去除费用较低,运行管理灵活方便,处理过程稳定可靠。该工艺很适合我国中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地实际应用,尤其适合资金紧张的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强化一级处理根据运行过程中是否加药和有无微生物活动可以分为单纯化学强化絮凝、生物絮凝和化学生物联合絮凝。化学强化絮凝处理是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投加絮凝剂强化去除污染物的方法。化学强化絮凝处理技术对SS、CODCr 和BOD5 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特别是对TP的去除率较高,出水TP可控制在1mg/L以下,但该方法的药剂投加量大,污泥产生量较大。单纯通过污泥回流实现生物絮凝强化,可减少污泥产量,降低处理成本,对去除污染物也有一定效果,但除磷能力差。化学生物强化絮凝是一种化学和生物深度集成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加药量小、污泥产量少的特点[12]。在小城镇率先实施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策略性做法。

2.3 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工艺

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组合工艺采用厌氧水解滤池取代传统的初沉池作为预处理,以传统高负荷生物滤池为基础进行改造,其工艺流程为:进水粗细格栅废水沉砂池厌氧水解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二沉池出水。在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系统中,厌氧水解取代了传统的初沉池,集生物吸附、降解和物理沉降为一体,并且能将污水中较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使得后续好氧所需的停留时间缩短,降低能耗。与此同时,悬浮物固体被水解酸化细菌在兼氧的条件下水解为可溶性物质,使污泥得到处理,并大幅度减少了污泥的总产量,可基本实现污水和污泥的一次处理。此外,水解酸化池作为整个系统的第一道关卡,对调节进水水质的稳定性也起了重要作用。整个系统中高负荷生物滤池采用高空隙率、高附着面积和高二次布水性能的新型塑料模块填料,取消了滤池出水回流系统,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建设投资和运行能耗。

3结语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现状;技术

0.前言

21世纪以来,水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生产生活污水污染了水资源,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现状不容乐观。通过不断改造已建设施,不断应用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技术,建设与运行并重,我国城镇污水设计处理能力正与经济协调发展。

1.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现状

截至2014年3月底,我国城镇累计建成3622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为1.53亿立方米/日。除海南三沙市、日喀则以外,全国设市城市全部建成并投运的污水处理厂合计2051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26亿立方米;已建有污水处理厂的县城为1381个,居县城总数的85%,累计建成1571座污水处理厂,污水的日处理能力为2758万立方米。我国的实际污水处理量已居世界首位,污水年处理总量、处理率、处理厂数量、设计处理能力等正快速增加。不过,我国污水处理厂的设施建设并不均衡,比起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来说,东北、西部地区污水处理率还存在一些差距。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耗电量约为0.3kW・h/m3,总体偏高,其中东北、西部和东部地区耗电量更高,中小型污水厂运行成本中耗电费用所占的比例更大。

按照《“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到2015年全国城镇污水管网将为32.5万千米,较“十一五”期间的管网长度增加155%,污水处理率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再生水利用率15%以上。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和县城需具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及省会城市城区达到污水全部收集并处理,地级市污水处理率为85%,县级市及县城为70%,建制镇为30%。同时,到2015年要全面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城镇污水处理厂投运一年以上的,实际处理负荷应超过设计能力的60%,投运三年以上的应超过75%。

2.城镇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总体滞后、设施建设和运营资金不足、各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平衡、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偏大、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普遍较低、污水处理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污泥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部分处理设施无法完全满足环保新要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高、运营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很多城镇污水处理厂存在不达标或者不能同时达标的问题。在技术方面具体有下列问题:

2.1管网配套不健全,进水量严重不足

我国城镇管网建设普遍滞后,是当前污水处理设施的主要问题。由于污水厂同城镇污水管网的建设不同步,引致部分城镇污水厂进水量不足、污水收集率低、运行负荷率低,这造成了污水处理设备的投资浪费和闲置,也给污水处理厂的减排效能带来很大的难度。

2.2进水水质复杂,达标排放难度大

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污水成分复杂,工业废水占相当比例,出水TSS、TP、TN、和COD无法稳定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其中的抗生素类污染物对微生物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更是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2.3污水处理吨水耗电量偏高

污水处理是能耗密集型行业,单耗电一项就占了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的50%以上。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耗电量约为0.3kW・h/m3,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高电耗增加了处理设施的运行成本。

2.4未妥善解决污泥的处理处置

总体来说,我国的污泥处置属于起步阶段,大多数污泥经过脱水运出厂外后,仅有少部分进行建材利用或焚烧等无机化处理处置,处理处置率只有5%-10%,对土壤、地下水会造成二次污染。

3.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我国正在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中,采用一级物化处理工艺的只有1.9%,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居于主导地位,全国9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的主体处理工艺类型为氧化沟(OD)工艺、传统活性污泥法(CAS)、A/O工艺、A2/O工艺、SBR工艺以及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近年来,城镇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A2/O工艺,以满足除磷脱氮的需求。中国现有的城镇污水处理技术大多是引进、消化和吸收,一直以来,技术人员大量地研究国外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原理分析、改进设计、结构解析和优化运行等,使国外技术本土化,以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需求。

未来污水处理技术将从现今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技术、优化运行技术、节能降耗技术向着资源化技术方向发展,污水处理的资源化技术不但是污水回收所需要的高质量再生水处理技术,而且将发展污水中所含的磷、氮、碳等物质的回收技术。依据城镇污水处理未来走向,如下技术将得到重点发展:低碳污水处理技术,具体为高效控制技术、节能降耗运行优化、可持续新工艺和节能降耗新设备的应用;污水深度和超深度处理技术,具体为新兴污染物去除技术、营养物深度去除技术和高质量再生水超深度集成处理技术;污水处理资源回收技术,具体为磷回收技术和PHA生物塑料回收技术;污水处理能源开发技术,具体为污泥和污水能源开发技术。

4.关于城镇污水处理的策略与建议

为了进一步搞好城镇污水处理工作,应当抓住现今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设备支持明显增强、激励约束机制逐渐完善、资金投入力度日益加大的有利时机,增强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力度,增加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增加对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污泥处置、污水处理、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投入;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积极推动再生水利用,强化设施运营监管能力,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精心组织、科学筹划,全面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提升设施运营管理水平。从技术层面来讲:(1)加大管网建设,提升设施运行负荷率。未来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中,要更加注重污水量前期调查以及预测,正确确定设计规模,杜绝大马拉小车的错误现象;而且要加强管网建设,做到污水管网全部覆盖,产生的污水全部收集,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率。(2)去除难以生物降解以及不可生物降解的成分。首先要查清污染源,让污染源单位自行处理,其次要针对水质分析报告,调整污水处理流程,从设备、设施、技术、工艺等方面着手去除。(3)力求精细化管理,降低污水处理吨水耗电量。要大力重视节能降耗工作,随时观察水量水质变化,通过技术更新、设备更新、工艺改造、参数调整、优化运行等方式,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污水处理吨水耗电量,节约污水处理成本。(4)妥善处理处置脱水污泥,消除二次污染。处理污泥的方案跟污泥最终处置的去处有关,而处置的去处取决于污泥的成分,如此方能准确地制定污泥的处理方案,应以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为准绳,逐步完善不同泥质、不同区域的脱水污泥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宁.小城镇污水生物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J].扬州:扬州大学,2012.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运行现状;存在问题;设计规模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4-009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331

近年来,随着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水污染情况也愈演愈烈,极大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健康。污水处理厂建设是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运行关系到水资源治理、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发展,也影响着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建设运行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1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现状

2005年底,我国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950座,至2010年底增加了1882座,污水处理能力也从2005年的6082万m3/d提高到1.25亿m3/d。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可谓成绩斐然。现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情况、规模、工艺等总结如下:

1.1 建设运行情况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0年,我国京、津、沪、浙、粤等东部地区省市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有1050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6595.4万m3/d,单座污水处理厂平均设计规模为6.28万m3/d,年污水处理总量为1742714万m3/d,污水处理率仅为76.127%,运行负荷率为76.477%;晋、徽、赣、湘等中部地区省市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有660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2659.8万m3/d,单座污水处理厂平均设计规模为4.03万m3/d,年污水处理总量为669536万m3/d,污水处理率仅为70.362%,运行负荷率为83.978%;内蒙古、桂、渝、贵、滇、藏等西部地区省市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有614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2167.8万m3/d,单座污水处理厂平均设计规模为3.53万m3/d,年污水处理总量为512990万m3/d,污水处理率仅为60.28%,运行负荷率为68.667%;辽、吉、黑等东北地区省市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有148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1020.7万m3/d,单座污水处理厂平均设计规模为6.90万m3/d,年污水处理总量为254497万m3/d,污水处理率仅为61.26%,运行负荷率为76.829%。

1.2 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和处理能力

根据《城镇排水统计年鉴》提供的1697座污水处理厂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2010年平均设计处理能力5.33万m3/d,平均运行负荷率77.48%,平均单位电耗为0.307kW・h/m3。设计处理能力为20万~50万m3/d、10万~20万m3/d、5万~10万m3/d的污水处理厂我国污水处理的主力,但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占比不高,分别为4%、11%、15%,总占比仅为30%;而处理能力为3万~5万m3/d、1万~3万m3/d以及小于1万m3/d的污水处理厂占比约69%,是中小城镇、县城处理污染、控制污染的主力。

1.3 处理工艺

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工艺、An/O类工艺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类工艺、SBR工艺、百乐克类工艺、人工湿地类工艺、生物膜类工艺等,其中81.44%的污水处理厂使用An/O类工艺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类工艺、SBR工艺,污水处理能力在10万m3/d以上的污水处理厂使用An/O类工艺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类工艺、SBR工艺的比例分别为56.55%、18.35%、11.24%,污水处理能力在10万m3/d以下的污水处理厂使用An/O类工艺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类工艺、SBR工艺的比例分别为26.92%、33.15%、20.49%。

2 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地区建设不平衡,污水处理率有待提高

根据住建部《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0年第四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我国92%以上的城市已建有污水处理厂,但设施建设不平衡,从污水处理厂数量、规模、污水处理能力上看,东部高于中西部,城市高于村镇,且我国许多村镇排放的污水尚未进行收集处理,污水排放无序。此外,我国201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仅为77.4%,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英国、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城镇污水处理率在90%以上,而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2003年的城镇污水处理率已达78.8%、84.8%。

2.2 负荷率低,耗能高

2010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77.48%,但仍有276座投入运行超过1年的污水处理厂的平均负荷率不到60%;平均单位电耗为0.307kW・h/m3,高于美国(0.2kW・h/m3)、日本(0.2kW・h/m3)等发达国家。按此77.48%的负荷率、0.307kW・h/m3的单位电耗计算,2010年2832座污水处理能力1.25亿m3/d的污水处理厂日耗电量3000万kW・h左右,年耗电量大于100亿kW・h,污水处理耗能高,成本高。

2.3 污水再利用率、污泥利用率低

根据2011年《城镇排水统计年鉴》,我国目前城镇污水再利用率仅为6.2%,广大缺水地区污水处理多已达到二级、一级标准,但再利用程度不高,而许多农田灌溉、工业企业则广泛使用未进行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污水,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严重危害着民众的健康和自然环境。污泥处理不仅事关城镇环境,还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目前,我国污泥处理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技术路线不明确、成本高等问题。2011年《城镇排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则表明,我国采用填埋方式处理的污泥尚不及污泥总量的50%,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污泥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污泥利用率仅为11.01%。

2.4 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不合理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多以大中城市的污水处理经验为模板,所选用的处理工艺以活性污泥法工艺、An/O类工艺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类工艺、SBR工艺为主,但污水处理厂实际的污水处理规模、进水污染物浓度与设计要求存在差距,且部分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或设备故障发生率高,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低下。在污水处理使用设备上,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没有根据本地本厂的实际情况引进设备,设备选择具有盲目性,有的设备甚至与原有设备不匹配;而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为降低成本,所选择的设备或者质量低下,或者无法满足实际处理需要,不仅增加了处理厂运行成本,还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

3 结语

污水处理厂建设是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中存在的地区建设不平衡、负荷率低、耗能高、污水再利用率和污泥利用率低、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不合理等问题,相关部分应增加城镇污水、污泥处理设施,尤其是中西部污水污泥处理设施、村镇污水污泥处理设施的投入,推广合理高效的污水污泥处理工艺,降低污水污泥耗能和成本,提高污水污泥处理效率和重复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宋连朋,魏连雨,赵乐军,等.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给水排水,2013,39(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0年)[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3]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城镇排水统计年鉴(2011年).2011.

[4] 邱鸿荣,罗建中,郑国辉.城镇污水管网现状调查及整改对策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7(6).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污水处理技术 污泥处理 综合效益 高效环保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129-01一、小城镇污水厂特点分析

1. 由于小城镇的自身特点―人口一般较少,用水量标准较低,决定了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一般较小。

2. 水量变化剧烈

3. 污水水质变化剧烈,成分复杂。各地小城镇主导产业的不同,使得污水水质成分不确定因素较大。

二、排水体制

完善、合理的排水体制是污水处理厂正常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排水体制可以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如果采用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后排放,从防止水体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样会使主干管尺寸过大,污水容量也会增加,建设和运营费用也相应大幅提高。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时,雨天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直接排入水体,水体仍然遭受污染;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降雨水径流之后未加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分流制虽然具有这一缺点,但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小城镇发展的需要,一般能符合卫生的要求。

“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是室外排水规范中所规定的规范,实行分流制可以根据小城镇规划实施情况和经济基础逐步建设。污水系统将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雨水由雨水收集系统排入水体。这样可以达到经济上的节约、效益上的高效。分流制的好处显而易见。

当然,排水体制的选择不必要完全拘泥于分流制,个别地区如无法进行大幅度改造的老城区可以继续使用合流制排水系统,新建小城镇由于地域原因降雨较稀少的地区可以建立合流制体系并且设置调节池。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中污水收集系统有很多种:完全分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分流制+合流制+调节池等等,具体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排水体制。

三、小城镇污水处理适合工艺

目前在污水处理上已经成功普遍应用的工艺有传统活性污泥法、延时法等新型活性污泥工艺、SBR、AB法、UNITANK和氧化沟技术、A-O法和A?-O等变形技术。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适宜采用简单、低耗、高效的处理方式,以下几种方式综合比较适合上述要求。

1.SBR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简称SBR法。经典的SBR法采用间歇进水、间歇出水、间歇曝气运行模式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其基本运行周期包括进水、曝气、沉淀、排水、和待机等工序,并在一个反应器中循环进行。随着科技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解决了间歇式运行管理上的困难,使SBR污水处理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通过对SBR工艺流程的研究和对不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可以得到SBR工艺适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众多优点:

(1)工艺流程简单,不需要设置二沉池以及污泥回流装置,集进水、反应、沉淀、排放、和闲置于统一构筑物,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从而减少了相应的投资金额。

(2)沉淀性能好,采用静置沉淀法,在沉淀过程中没有进水的扰动,属于理想沉淀状态。

(3)有机物去除效率高,可以通过控制适当条件而不需要新增反应器就可以到达脱氮除磷的效果

(4)难降解废水处理效率高,可形成厌氧、好氧、缺氧等多种生态条件,有利于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

(5)运行管理自动化程度高,这样可以降低在运行操作上带来的高额人工费用。

当然,任何一种技术都是优缺点并存的,SBR工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设备的闲置率较高、反应容器利用率低、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高等等。但就技术、经济上的特点以及其他的综合因素而言,SBR法比较适合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一般偏小,因此SBR法在我国未来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建设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氧化沟活性污泥法

氧化沟是一种新形式的活性污泥法,其反应池为封闭的渠道形,污水和活性污泥在其中循环流动,循环流态特殊,有完全混合式也有推流式特征,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较一般生物处理法长,沟内循环水量远远大于进水量,氧化沟内有不同的溶解氧环境,各种微生物可发挥作用。由于氧化沟出水水质的可靠性远比传统活性法及生物吸附法高,而基建投资和年度运行费用比其他方法低。所以氧化沟技术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在结构技术方面更加多样化以适应各种污水处理工程。氧化沟工艺主要由以下优点:

(1)水处理和污泥处理流程简单,构筑物少,主要构筑物氧化沟形状单一,布置紧凑。从而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2)氧化沟由于自身的运行方式,可以节省初沉池、回流污泥泵房等构筑物。

(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能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4)污泥稳定性好,不需要消化即可进行浓缩和脱水,剩余污泥量少。

(5)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3. 自然生态处理技术

自然生态处理技术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采用的生物稳定塘、土地处理法、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生态环保技术。这类技术一般建设和运行简单,所需投资小,出水效果好,在一定地域内有较高的使用价值,适合我国部分地区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发展需要。

生物稳定塘是依靠微生物生化作用降解水中污染物的的天然池塘或经过一定人工修理的有机废水处理设施。其本质是一个水体自净的过程。生物稳定塘可利用旧河道河滩或荒废池塘建设而成,因而运行费用低,并且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作其他用途如进行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价值高。土地处理法是指利用天然或人工砂土,在一定水力负荷条件下,通过渗滤或慢渗处理污水,因地制宜的推行土地处理技术,开发污水处理技术现已成为高效利用水资源的重要途径。深圳市白花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就是应用快速渗滤系统被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评为2004年示范工程。在我国,随着自然生态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推广,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污泥处置

当污泥中重金属含量较低时,或者处理后低于重金属含量排放标准时,可以考虑用于农田绿地进行堆肥,此时可以选用污泥浓缩、消化、脱水工艺,这样的方法实现了良性的循环,是比较理想的污泥处置方式。

此外湿污泥通过热干化处理、干化后的污泥送往垃圾焚烧厂焚烧、焚烧灰填埋也是常见处理方式,该工艺污泥量明显减少,污泥处置完全,同时污泥含有一定的热值节省燃料消耗,具有较好的运行成本。

其他污泥处理方法有干化污泥填埋场填埋,其过程包括湿污泥经过高温厌氧消化、在进行热干化处理进而送至垃圾填埋场填埋。但其工艺流程过长,设备较多,管理起来较为复杂,工程投资大,对比以上两种方法不太适合小城镇污泥处理。随着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发展,污泥做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并且会一步步做到资源化处理使污泥做到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